游戏功能范文

2024-08-05

游戏功能范文(精选10篇)

游戏功能 第1篇

电脑教育游戏的提出有其必然性,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 一方面是学生对乏味的、单一的训练式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厌倦;另一方面是学生对电脑游戏的沉迷。如何让游戏中可取的、有积极的一面有机的利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如何利用电脑游戏的特点来促进教学活动有效的开展?经过专家学者不断的思考、实践、研究, 渐渐地, 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脑游戏被大量地有意识地开发, 后来慢慢发展为教育游戏。

随着人们对电脑教育游戏的深入认识, 电脑教育游戏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如珠海奥卓尔软件有限公司以“快乐学习”为主题开发了一系列电脑教育游戏;许多在线的教育游戏软件也越来越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政府部门也逐渐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要积极鼓励、引导、扶持软件开发企业, 开发和推广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特点、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游戏软件产品”。

电脑教育游戏就是电脑游戏与教育软件的结合体, 是将学习因素恰当的融入到游戏活动中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学习者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技能;实现学习者生活体验和乐趣与教育目的相互融合的教育思想。

2 电脑教育游戏的教育功能

2.1 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

优秀的电脑教育游戏不仅能够以丰富的场景, 精彩的内容设计吸引学生, 更应该是知识传播的载体。《Word Travels》是“Pixel Storm Studio”开发的一款字母类教育游戏。它将带学习者进行一次世界环游旅行, 按照字母拼写单词的方式, 前往一个又一个令人兴奋的目的地。精美的游戏画面使这款作品的亮点, 本作采用了典型的字母游戏图象结构。随着关卡进行, 漂亮的背景会逐渐替换, 并设计出适合场景主题的游戏图象。教师只需稍加点拨, 对教学活动加以适当的引导, 布置好教学任务, 学生者就可以“无师自通”开展学习活动。学习者实践中得到的知识理解的会更透彻, 记忆的更牢固, 运用的更灵活。真正的达到了学习的最高效果”活学、活用“。以教育游戏作为知识的载体, 远胜于乏味的教科书, ”絮絮叨叨“的老师。

2.2 个性化趣味性学习

教育游戏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展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选择自己的角色, 根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探索。在电脑教育游戏中, 学生可以利用现有的经验方法, 也可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这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挖掘学习者的潜质, 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的过程不是强加给学生的, 学习者在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 弥补了传统学习过程的不足。

2.3 促进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育游戏具有的互动性、趣味性、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动机和好奇探索兴趣。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独立探索学习, 学习者在游戏中体验到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 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习就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是主动的参与挑战的过程, 能动的改造、内化知识, 赋予知识个性化。这种学习是富有成效的。游戏之所以具有这么强烈的吸引力, 原因之一在于游戏“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新奇特性, 学习者可以到达事先无法预知的世界。例如在《KK12play快乐教育世界》这是我国第一款大型网络教育游戏平台, 它主要分为百科知识馆、学习练习馆、休闲益智馆、比赛竞技馆、经营交流馆等。学生在未知的情况下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摸索着开展活动, 获得银币 (游戏币) 、经验值、奖章等。学习者事先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个任务是什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他需要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循着线索进入下一个关卡, 这就促进了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

2.4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潜能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未来建设者, 始终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游戏是一种充满自由、想象、自愿的活动。游戏本身所具有的神秘性、不确定性、愉悦性、参与性, 使得游戏本身就极富创造性。而且学生活动的技能技巧可以得到发展, 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可以得到提高, 抽象思维也能获得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在实践活动中, 学生可以碰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并能够创造性的变通知识, 把“共有的知识”转化成适合自己的、自己能够接受的“自我知识”, 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的“举一反三”, 真正的达到“知识为我所用”。这样可以有利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

2.5 加强学生德育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对中国许多优秀的传统不屑一顾, 老师的“说教”、“灌输”与学生的自我实践, 自我教育严重脱节。从而斩断了道德与生活的血肉联系, 道德成了与学生学习无关的客观知识对象。2004年, 上海盛大公司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5周年制作的教育游戏软件《学雷锋》再次引起了教育界人士对教育游戏的普遍注意。在游戏里, 主人公为少先队员, 脚下有个光圈以区别于普通角色。游戏的场景是在一条热闹的步行街, 玩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 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纠正, 同时还要做好事, 这样才能得分并获“小红星”奖励。教育游戏以其新颖性、真实性把学生带到了现实生活, 学生公正地评价伙伴和自己的行为举止。

3 电脑教育游戏的思考

3.1 游戏教育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

教育游戏环境中,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教师和学生如何尽快适应新的师生角色, 主动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 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这是教育游戏学习环境中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积极监督游戏过程, 合理安排游戏进度,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进度适时终止游戏活动, 不能让游戏活动干扰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3.2 要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的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和不同的知识面。年龄段小的学生就要考虑到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基础。另外不同的学科也有自己的特色, 文科偏重于知识的拓展和挖掘;理科侧重于逻辑的严谨和动手的实践。教育游戏的选取上一定要把握:引入的是为了弥补现行教学活动的不足,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实际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但不可否认做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电脑教育游戏还有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 为未来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教育游戏的生命力与支持学校教育直接相关, 与教育工作者的参与程度直接相关。关注并投入教育游戏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 则是为教育技术开辟了一个新领域。经过教育游戏扩容后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渗透性, 不但能被正规教育和培训领域所接纳, 还能受到更广阔的非正规教育领域的欢迎。

摘要:当前数字娱乐产业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对教育的冲击日益凸现。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 家长恨的咬牙切齿。青少年对电脑游戏的沉迷引发了我们的联想:如果能让孩子们像迷恋电脑游戏那样迷恋学习该多好。因此游戏与学习结合, 利用教育游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顺理成章了。

关键词:电脑教育游戏,信息技术,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昌胜.教育游戏: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6.

[2]祝智庭.娱教技术:教育技术的新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4) .

[3]方芳, 顾慧忠.我国教育游戏现状[J].科技信息 (学术版) , 2007 (4) .

[4]门守轩.游戏:本质、意义及其教学论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5) .

[5]陈炎.电脑游戏对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 2002 (5) .

[6]何剑, 何蕾.游戏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福建电脑, 2006 (1) .

如何提升幼儿游戏的功能和品质论文 第2篇

游戏的时间要素要求幼儿老师和家长们首先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来玩游戏,不能让幼儿过早过度地把时光用在学习“琴、棋、书、画”等“成年知识”上。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小孩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拔苗助长、舍本逐末,让幼儿失去本应属于他们的天真和童趣,人为地掐灭幼儿的“生命”,这是幼教之大忌。其次要让幼儿自己选择“什么时候玩,玩多长时间。”幼儿玩游戏是玩无定时的,吃饭时在饭桌上用刀叉碗碟也能玩上一阵子,睡觉前也能在被窝里和父母玩起捉迷藏,这些都是幼儿的天性使然,玩得尽兴了他们自然会去安心吃饭或酣然入睡,大人们不必责备和呵斥他们,更不必担心他们会像成人一样沉缅于游戏之中而“虚度年华”。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的游戏活动重新再玩就要留意孩子的感觉,老师和家长要主动询问孩子“你们愿意什么时候再玩这个游戏?还想玩多长时间?”,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觉得枯燥单一和时间漫长而产生厌倦感。

游戏的空间要素就是要求游戏的平台搭建既要能就地取才,又要注重拓展用材范畴,以解决“用什么玩、玩什么”的课题。孩子对游戏材料的要求,主要不在于它们的外表形象,而在于这些材料能否成为玩具,能否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从而带来乐趣和心理满足。他们常常会拿来身边常见的纸盒、钥匙、饮料瓶子等物件来搭建高楼、电视塔、家用电器等,甚或悄悄地拿来成人使用的手机、香烟、打火机和厨房里的碗筷搭配组合成自己心目中的大炮、火箭、机器人等;哪怕就是成年人司空见惯的一堆细砂、一团泥巴也能被孩子们用来作为游戏的素材,弄出千奇百怪的造型或成为追逐嬉戏的“武器”,并玩得津津有味、乐不可支。所以任何一种事物在孩子手中都可以通过他们稚嫩的想象成为游戏中的玩具,只要给孩子想象的空间,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和喷发。

游戏的角色要素是解决怎么玩的问题,角色游戏是以孩子们为主体的`意愿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蕴藏着幼儿发展的愿景和教育的契机,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有益的学习途径。老师和家长只有把游戏的目标记在心里而不是作为一根指挥棒,适时地进行事中引导、事后点评,而不是事前约束。游戏活动的多样性和群体游戏的顺利开展都要求幼儿角色的深入浅出和规则的去复杂化,这样氛围下的游戏才会更生动、更受欢迎和更有价值。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例子使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真正投入使他们俨然成为“游戏王国”中的主人,一个小主意、一个小想法甚或一个小动作往往是不经意间的,一闪而过的,但也足以让在一旁注目观看的老师和家长瞠目结舌和喜上眉梢。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提醒老师和家长要站在幼儿的立场来看待游戏和思考问题,顺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支持他们的想法和玩法,放手放心地让他们自主地担当起游戏的角色。作为幼教工作者,要时刻记得幼儿是游戏的主角,老师和家长是配角,决不能越俎代疱,用灌输的方式强迫幼儿按照成年人的思维来玩游戏,也不要做盘旋于鸟窝上面的“苍鹰”,死死地盯住孩子们,生怕他们越雷池半步。

游戏的意愿要素是游戏时间、空间和角色要素的根本和归宿,是“玩的怎么样”的答案所在。在什么时间玩,玩多长时间,玩什么和怎么玩,归根到底都要体现幼儿的真实意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游戏的终极目标:快乐和益智。任何违背幼儿意愿的游戏活动和游戏规则都是得不偿失的,是对童真和快乐的扼杀。只要孩子们愿意,就让他们尽情自由地在游戏天地里畅游,幼儿的心路就好像微弱的晨风可以荡涤尘埃抚平秋色,有时更像无孔不入的溪流可以穿透时空的阻隔,无坚不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们在玩“搭积木”游戏正兴趣盎然时,大人们就叫去看动漫片;孩子们正趴在地上沉浸在“草根撵蚂蚁”的游戏时,大人们走过来呵斥他们弄脏了小手和衣裳,这时往往看到孩子们无奈的噘起小嘴,极不情愿地“服从”大人们的号令,至此,游戏活动嘎然而止,孩子们心不在焉的去看动漫或草草地冲洗一双小手,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每一个幼儿园和千万个家庭里,值得我们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反思啊。

网络游戏的教育功能探析 第3篇

关键词:网络游戏;教育功能;游戏教育

一、引言

从1998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每年1月和7月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1月的第21次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在网络应用中,网络游戏使用率是59.3%,网络游戏用户已经达到1.2亿人,平均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是7.3小时/周。在18岁以下的网民中,有73.7%的青少年网民都玩过网络游戏。[1]这些数据表明,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己经成为了青少年乃至成人的重要的娱乐方式。

网络游戏在受到年轻人热情追捧和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同时,游戏中包含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以及大量青少年游戏成瘾的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乃至社会都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使得家长、老师、媒体乃至一些教育专家和学者们将网络游戏视为“电子海洛因”、“洪水猛兽”。实际上,青少年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是其生理、心理和外部环境的综合作用,将之归结为单一因素始终有些偏颇。网络游戏作为技术的产物,本身是中性的,关键看怎样设计它,怎样应用他,怎么把人的目的性贯彻其中。

二、网络游戏的教育功能

来自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适量地玩网络游戏对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相反,对培养孩子收集、整理、分析、计划、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网络游戏搭建的虚拟世界里,参与者除了得到娱乐、学到知识之外,还可以经历真实世界中的各种体验,如友谊、竞争、协作、团队精神等。具体而言,网络游戏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信息化的知识载体

从广义上来讲,任何事物都包含有一定的知识,何况集人类智慧精华于一身的网络游戏。研究者认为,游戏和学习是可以共融的。比如,通过玩大型史诗游戏《大清帝国》,可以全方位领略大清帝国260年的风云史,甚至可以亲身参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决战山海关,平定三番,收复台湾,雅克萨大会战等,从而深刻体会盛况空前的大清帝国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对于这些知识,根本无需煞费苦心地去教,玩家会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观察、试验、互动而掌握。这无疑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学习过程。在这个看似并不以知识的掌握为目的的活动中,学习者恰恰轻易地掌握了某些具体的知识。这样一种知识载体在调动玩家的内部学习动机方面,远胜于任何一本呆板的教科书、任何一个华而不实的多媒体网络课程[2]。

2.多元智能的培养工具

目前网络游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休闲益智类、模拟类、即时战略、角色扮演、动作类等。不同的游戏类型可以给予玩家不同方面的智能培养。比如休闲益智类游戏,可以锻炼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冒险精神。再如目前网络游戏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多人在线动作角色扮演游戏,不但可以锻炼人的反应能力和眼手协调能力,还可以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因此,网络游戏对玩家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都能得以训练,是学校智育教育的重要补充。所以说,网络游戏带给玩家的决不只是感官的刺激,更为重要的是给思维带来的激荡和挑战,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的多元智能。

3.虚拟化的学习环境

虚拟学习环境(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简称VLE)是一个支持合作学习的可视化的多用户系统。各种网络游戏情境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游戏者进入游戏事实上就是进入了一个设计周到的学习情境。在多人网络游戏中,游戏者在这个环境里可以学习游戏的规则,与同伴交流,完成一定的任务,掌握游戏的技巧等。每位玩家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首领或平民、支持者或追随者等,角色初始可能只有有限的禀赋,故而找一个师傅跟着他去闯荡江湖是没错的,不断累积的经验值是角色成长的标志和能力的象征。玩家与他所扮演的角色一同经历着同现实生活中极为相似的、真实的情绪体验,而这体验也使得个体的生命更加完满。而且,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行探索学习,在游戏者登录进网络游戏那一刻,他便也落入了一个复杂的学习环境。

4.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平台

尽管网络游戏只是程序代码编织的虚拟世界,受到现实世界的约束,并因此被某些人攻击为没有创造力。但人们只构造了这个虚拟世界,而并没有为其预设某种固定的目标或结果,因而玩家就不只是简单地执行着游戏程序。更为重要的是,它在创造着游戏生活:建立自己的角色,建立与他人的关系。网络游戏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没有预设的强制目标,更没有存档重来的机会,没有明确预知的结局,每一个选择都将成为永远的历史,每一个人都在影响着他人并被他人影响着。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未知性,使得游戏成为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执行序列、一个知识复制性的结果,从而使游戏参与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开拓。例如,金山公司曾于1998 年推出了游戏《地雷战》,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奋力抗击日本鬼子侵略的故事。游戏者可在游戏中扮演一名抗日游击大队长,充分分析情景中的形势,运用种种策略,打击日本鬼子。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

三、结语

社会舆论片面强调网络游戏的负面效应,不仅不利于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合理应用。其实网络游戏具备天然的教育功能,通过合理设计和正确应用,就能扬长避短,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1-01-21)[2009-03-15].http://www.cnnic.net.cn/index/0E/00/11/index.htm

游戏功能 第4篇

关键词:游戏,教育功能,健康成长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基本活动, 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教育,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游戏活动, 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和意志品质

游戏能够提供给幼儿获得社会交往的机会, 学习如何参加小组, 为同伴接受;如何共同商议问题, 互相合作, 互相配合;如何公平地解决发生的争吵;如何与同伴相处, 从而培养他们为别人考虑的思想行为。

在游戏活动中, 孩子们被有趣的游戏所吸引, 为了把游戏做好, 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 自觉遵守规则, 使自己的行为服从游戏的要求。此外, 游戏还要有一定的常规, 如, 通过布置游戏场所, 轮流担任主要角色等。游戏为孩子提供了多方面锻炼的机会, 使其行为得到巩固, 从而培养了孩子的自制力。

二、通过游戏活动, 提高幼儿的智力

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 吸收和加工外界的信息, 发展了儿童的智力, 这种过程也较轻松、愉快。游戏能唤起儿童的兴趣, 集中注意力, 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例如:进行角色游戏时, 对幼儿提出发展主动性、创造性的要求, 并提供让孩子们尝试与练习的机会。在游戏中, 幼儿要自己考虑确定主题, 角色如何行动, 游戏怎样进行下去, 当前发生的事情, 角色间的关系如何应对, 都要求幼儿自己选择、决定。游戏的情景丰富多彩, 灵活多样, 又能吸引和激发幼儿进入想象的、创造的天地里, 所以, 游戏又能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这种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是幼儿认识发展、情感发展和身体发展的基础, 是孩子健康成长、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三、通过游戏活动, 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性格

在游戏中, 让幼儿体验各种情感, 如, 快乐、对别人的关心和同情、成功的喜悦或恐惧等等, 同时又要控制这些情感。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扮演, 很少受到约束和限制, 他们的喜悦、满足、忧虑、恐惧都可以通过游戏表露和抒发出来。幼儿在游戏中摆脱教师、家长提出的要求, 按照自己的愿望去行动, 保护和增进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游戏对培养幼儿的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能通过游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如, 不爱整洁的孩子让他担任“医生”的角色, 培养爱整洁的习惯;懒惰的孩子让他担任“家长”的角色, 培养他们勤劳的品质。通过游戏的有利因素, 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例如, 我所教的大班中, 有一个孩子不爱说话, 不喜欢学习, 老是一副不愉快的样子, 看到这种情况, 在游戏时我特别注意让他演一些适合自己的角色, 并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他, 结果一段时间之后, 这个学生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 在课下活动时, 常常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并且他也很爱帮助别人了。

总之, 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 幼儿教师要把握时机, 为孩子创造合适的机会, 安排适当的游戏,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殷珊珊.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1-12.

游戏功能 第5篇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理性思维的形成,还会影响到对其他学科课程的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有其自身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游戏教学法就是目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一个教学方法,本文将简单探讨其含义及价值,然后指出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功能价值;应用

美国科普学家马丁·加德纳曾经对数学游戏教育的价值做这样的评价:“向学生提供有吸引力的智力题、数学游戏、笑话、悖论、魔术、打油诗,避免那些无用而呆板的东西,是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下,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能够有效洗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实现教学目的。

一、简单分析数学游戏的概念

所谓的数学游戏,主要指在游戏当中发现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游戏过程自然学习到相应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一位教育学家将数学归纳为三剑客,即逻辑、娱乐及游戏。柏拉图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可以通过游戏引发出孩子的学习本性,所以应通过游戏的方式对下一代进行教育。教育游戏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进行快乐地学习,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质量。

二、在小学低年级采用数学游戏教学的价值

1.学生可以通过游戏获得相应的数学内容及方法

在数学发展史上,常常会出现一种状况,那就是表面看上去并不重要的情境如果进行比较巧妙地观察,或者面对类似游戏的那种有趣问题,人们常常会产生新的思维方式。如果人们自愿并以嬉笑的态度对待一门科学,那么该科学就会获得快速发展。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就用石块游戏详细列举了所有数论当中的定理,概率理论也是起源于游戏。

2.数学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1)通过数学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兴趣为推动学生学习相应知识的一股巨大力量,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先导。部分小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特别痛苦,其原因就是缺乏学习兴趣,所以学习效率及质量都不理想。据相关调查分析得出,部分学生之所以数学成绩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讨厌数学,觉得数学知识枯燥而乏味。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确保传授的数学知识是有趣的,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因为数学游戏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的引入数学游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好胜心,往往非常喜欢新颖的教学模式,愿意并能很好的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数学游戏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2)通过数学游戏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交流。长期以来,在数学教育当中师生间的交流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更不用说被当做一个重要课题目标。很多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存在师生交流比较少的问题,而数学游戏刚好可以有效改善师生关系,在游戏中可以拥有更多的交流空间和时间,从而提高小学生对教师的好感,进而喜欢上数学。

三、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学游戏

1.积极组织数学游戏,合理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通过新课改相关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其要求相应的教师要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以一种引导者的身份,激发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例如讲授长度单位相关数学实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下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咱们的黑板有多宽?铅笔盒中的直尺是多长?操场的一圈跑道是多长?虽然这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可是能够引入米、分米、厘米等数学概念,然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们利用米尺和直尺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鼓励同桌同学比较测量精准度,较为精准的学生可以奖励一朵小红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根据游戏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

游戏有着较强的互动性、趣味性,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将数学知识同生活进行积极的联系,努力改编或整合生活中发生的趣事,并精心设计数学游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应用,这就会有效保证教学质量。

四、结语

数学游戏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这一教学方法,是顺应时代要求的。相应的数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秀丽.让游戏“点亮”语文课堂[J].赤子(上中旬).2015(16)

[2]王秀丽.让游戏“点亮”语文课堂[J].赤子(上中旬).2015(18)

幼儿混龄游戏的社会性教育功能探析 第6篇

一、混龄游戏的内涵界定

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第一个加速期, 他们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发展的“阶段性区分”的时限相对较短, 即便是一年或更短的时间, 也会形成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的明显差距, 由此造成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地位、游戏内容、技能要求等方面, 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和功能的独特性, 这种状态就为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沟通、游戏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与可能。玛丽娅·蒙台梭利 (Maria Montessori) 曾说:“我们学校的经验表明了不同年龄的儿童可以相互游戏。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在成人与幼儿之间很少发现的交流与和谐。”无论在幼儿园教学情境中还是日常的生活中, 混龄游戏都是幼儿所从事的一种基本的、典型的人际活动类型, 它指的是不同年龄的幼儿个体间 (年龄差为1~2岁) , 在自由的空间里选择伙伴、材料场地、主题, 在游戏的互动中共同合作, 使游戏能沿着幼儿的愿望不断扩展, 并使之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通过共同活动而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二、混龄游戏的社会性教育功能

1.混龄游戏对社会认知的发展教育功能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我、他人和人际关系的认知。幼儿的社会性认知具有以“自我中心”的特点, 在游戏中他们会出现许多阻碍沟通交流的行为。混龄游戏作为幼儿生活中的一种典型的社会情境, 影响着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进程。维果斯基说过, 与“专家型”同伴的合作和观念的汇集是促进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动因, 这是因为混龄游戏为幼儿间形成彼此的“反映性评价”提供了契机, 深化了幼儿对自我和他人特征、意愿的认识, 能够推动儿童经过“最近发展区”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Gaustad J, 1992) 。

2.混龄游戏对幼儿情感能力发展的促进功能

情感能力是指个体对情感进行体验、交流和调控的能力, 鉴于幼儿参与社会关系的简单性及其生理发育水平的限制, 幼儿情感能力具有发展水平薄弱、可塑性大、对环境的依赖性强的特征。研究证明, 混龄游戏在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1) 提供幼儿情感体验的机会

混龄游戏增加了幼儿群体互动的复杂性和层次性, 游戏中的角色、心理体验、沟通方式的变化给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如年长儿童与比自己小的同伴游戏, 他们应该表现关心、爱护和帮助还是欺负、命令和轻视?年幼儿童与能干的哥哥、姐姐一起玩时, 他们是回避, 还是积极参与?混龄游戏恰恰为幼儿提供情感体验的机会, 让其在交往中感受, 在感受中体会, 从而激发他们合作的内在动机, 使合作行为更具有稳定性和自觉性。

(2) 促进幼儿情感交流的欲望

混龄游戏呈现多向性, 交流方式和难易程度与同龄同伴游戏有明显不同, 它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情感交流能力的发展。在对待内向、少言寡语的幼儿时,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他 (她) 创造交流的机会, 让他 (她) 帮助比自己小的孩子做事, 通过这些锻炼使他们体验到与同伴交流的成就与快乐, 促进了他们情感交流的欲望。

(3) 锻炼幼儿情感调控的能力

混龄游戏能有效扩展幼儿情感体验的范围, 增强对积极情感的敏锐性和对消极情感的承受力。比如对年幼儿童来说, 年长同伴的积极行为为其提供了良好榜样, 他们通过与年长同伴的交流, 在榜样的感染下学会控制自己的消极情感;另一方面, 年长儿童在年幼同伴面前也有成为榜样的自我暗示, 因此他们会自觉展示积极的一面, 克服了自己的愤怒、任性, 而学会了忍耐、友善。

3.混龄游戏对亲社会行为技能的教育功能

亲社会行为是指帮助、合作、分享、轮流、谦让、对他人负责以及良好的角色扮演等行为, 这些行为技能的习得主要是熏陶、感染与模仿学习的结果。混龄游戏作为其生活的一个特定的环境, 为其亲社会行为技能的习得提供了更有利的机会 (Whiting, 1975) 。在混龄环境里, 幼儿的接触面扩大了, 而且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角色体验的机会,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概括他人的观点来调整自己行为, 逐渐将社会要求和社会模式纳入自我概念中。

4.混龄游戏对幼儿交往技能的补偿矫正功能

现代幼儿主要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核心式家庭。在这种环境里, 幼儿缺失与年龄相近的同伴的交流, 导致在同伴游戏上表现为游戏不足或游戏过度。在幼儿园开展混龄游戏对完善幼儿的人际结构, 矫正幼儿的游戏性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混龄游戏与交往缺陷

部分独生子女幼儿在交往方面任性、自私, 缺乏爱心和责任心, 与他人游戏共处的积极性、主动性差等个性问题突出。混龄游戏对低成就感和低社会地位者的社会性、自我概念和积极态度等方面有重要的矫正功能 (Anderson&Pavan, 1993) 。在混龄游戏中, 年长幼儿发现年幼的同伴能力不如自己, 并且还需要自己照顾时, 他们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就感。教师对其良好表现再及时地给予表扬, 鼓励那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主动去邀请年幼同伴一起游戏, 让其担当一定角色, 或探索玩具的新玩法等。慢慢地, 这些孩子就会形成交往的信心和正确的交往态度与技能。

(2) 混龄游戏与交往过度

交往过度主要是指部分独生子女在群体活动中, 多动、霸道、攻击行为多、交往策略和技能差等个性问题突出。这一类型的幼儿在与其他具有同一倾向的同伴一起玩耍时, 会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反社会行为模式, 使得这部分幼儿的发展陷入一种恶性的循环 (Parker&Asher, 1987) 。研究表明, 有过混龄游戏经验的孩子, 在和其他同龄伙伴一起玩耍的时候, 更少可能被教师判断为有言语的或身体的侵犯行为 (McClellan&Kinsey, 1999) 。因为在混龄游戏中, 年长幼儿的角色得到了拓展, 他们不但是玩伴, 还承担了照顾、教育年幼同伴的任务, 使得交往过度倾向的年长幼儿的行为得到了改观。即使面对比自己能力强的同伴时, 在保护自己的潜意识下, 他们也会学会克制、协商、合作与谦让, 并弱化了“我行我素”的个性倾向。

总之, 混龄游戏对幼儿的社会化, 促进他们情感能力和解决其交往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等方面, 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多提供幼儿与异龄同伴游戏的机会,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摘要:混龄游戏作为儿童游戏中同伴交往的特殊形式, 对其社会化有着特殊意义。从混龄游戏的内涵出发, 探析混龄游戏对幼儿的社会认知, 亲社会行为技能, 情感能力发展以及同伴交往等社会性发展方面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混龄游戏,社会性教育功能,幼儿

参考文献

[1]MCCLELLAN D E, KINSEY S.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 in relation toparticipation in mixed-age or same-age classrooms[J].Early ChildhoodResearch&Practice, 1999, (1) .

[2]玛丽娅.蒙台梭利著.北京儿童之家教育研究中心译.吸收性心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2.290.

[3]G AUSTAD J.Nongraded education:Mixed-age, integrated, and 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 education forpr imary children[J].OSSC Bulle-tin, 1992, 35 (7) :227-343.

[4]许丽萍.重情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个性[J].学前教育研究, 2000, (2) .

游戏功能 第7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 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以上。老年群体是中风的多发群体, 中风是引起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病发初期高达85%的中风病人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其中有50%的病人可以恢复部分肢体受限的功能。研究显示:康复训练是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途径之一, 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当下, 康复训练还存在一些弊端, 如训练内容单调, 训练过程枯燥, 训练治疗师资源、训练场地有限等。学者开始探索实现康复训练的新途径, 如辅助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虚拟现实康复系统、康复辅助游戏等, 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康复训练能够激发患者的学习兴趣, 且更加容易普及, 也就成为现在康复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研究康复辅助游戏的出发点都是围绕提高患者训练的兴趣而设计, 还没有以动作教学为出发点的康复辅助游戏研究。首先, 传统的康复训练方式, 学习效率较低, 而康复训练对动作规范的要求较高, 一般是一对一进行教学, 这样就会导致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出现。其次, 在传统的动作教学中, 授者是教学的中心, 教学信息是单向的, 学生动作是否规范, 只能通过老师的观察, 学习者无法自我判断。本研究将针对基于多通道学习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辅助游戏研究展开, 对康复训练的多媒体学习材料进行设计, 旨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以期为动作教学领域开辟新的教学思路。

二、研究现状分析

依据本研究的题目, 下文将从“多通道学习”“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辅助游戏”与“多媒体动作教学”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总结出现有研究的特点, 并找到启示。

(一) 多通道学习研究现状

多媒体学习 (Multimedia Learning) 又称为多通道学习 (Multimodal Learning) 。人在记忆外部信息时, 首先必须接受这些信息, 而接受信息的“通道”不止一条, 有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知觉参与的记忆, 称为“多通道”记忆。苏联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的实验研究证明:只听但不看的记忆能力是60%, 只看而不听的记忆能力是70%, 既看又听的记忆能力是86%。《学记》中说:“学无当于五官, 五官不得不治。”说明充分调动多通道进行学习的重要性。

迈耶 (Mayer) 根据认知心理学中的双通道假设、积极加工假设、工作记忆有限性假设提出了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 (Generative Theory) , 之后总结出了一系列提高学习效率的多媒体学习的定律。该理论是利用多媒体学习与教学、设计多媒体学习材料的理论依据。宁波大学的左建军在多媒体学习模型的基础上将触觉交互作为独立的通道加入模型中, 提出了多通道信息元素整合学习模型, 并以实证方式科学地佐证了多通道信息元素整合学习模型的内部机理。

(二) 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辅助游戏研究现状

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方法有按摩、针灸、康复训练等, 脑的可塑性理论是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理论基础。康复辅助游戏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从而实现康复。国内外康复辅助游戏特点是与体感交互技术相结合。在Kinect之前, 学者结合Eye Toy、Wii开发了许多康复辅助游戏系统, 并证明了其用于康复训练的有效性。Chang等证明Kinect可达到与光学追踪系统相衡的动作追踪效果。随着Kinect技术应用的日趋成熟, 结合Kinect开发的体感交互游戏趋于完善, 而且可以作为在家庭环境中的康复训练工具。康复辅助游戏可以解决治疗师资源紧缺的问题, 并提高患者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三) 多媒体动作教学研究现状

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动作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动作教育教学方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多媒体动作学习材料对动作进行直观、生动、准确的演示, 可以解决教师业务水平不一的问题, 值得提出的是, 杨霞将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动作录像与规范的动画动作进行对比来增强动作定型效率, 此种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发现自身动作的错误, 并按照标准的动画动作及时进行改正。张诗潮等结合体感交互技术设计了一个手语教学的系统, 来帮助聋哑人进行手语学习, 促进动作教学。

(四) 启示

目前, 国内外利用交互技术设计多媒体动作学习材料的研究较缺乏。情境认知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都强调自身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对于认知的重要性, 因此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动觉, 利用体感交互进行反馈式学习的方式十分具有探索意义。在动作学习的领域, 结合Kinect设计多媒体学习材料, 使视觉通道、听觉通道与动觉通道协同学习, 一方面避免学习者的认知超载, 另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交互的方式将自己的动作与规范的动作进行对比学习, 进行动作的自我判断, 从而提高动作学习的效率。当前, 人机交互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 为多通道的学习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技术的支持, 笔者期望以多通道学习的方式为切入点, 以动作教学为内容依托, 构建基于多通道学习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辅助游戏设计方法, 以期在后续试验中应用于各类动作教学。

三、基于多通道学习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辅助游戏设计方法

(一) 从神经理论来说

1. 理论基础。

脑的可塑性是指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在外部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具有不断修饰与重组的能力, 而且是一种终身的能力。大量的实验与数据显示人脑通过学习与运动可以产生可塑性的变化, 特定的学习与经验影响特定的大脑区域针对性的设计教学, 可以改善人的肢体运动功能。

2. 设计策略。

根据上述理论, 笔者认为要想达到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目的, 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康复训练的动作教学材料, 来针对患者特定的患病区域进行动作的学习与康复训练。笔者对康复训练的学习材料进行了调研, 发现不同的患病区域如手、肘、颈、肩等都有特定的康复训练动作, 因此可以将权威性肢体功能障碍自我康复训练图解中的康复训练动作制作成模型动画, 让患者通过学习康复训练动作, 并将动作进行反复的练习, 从而达到动作学习与康复训练的目的。

(二) 从认知规律来讲

1. 理论基础。

在认知学习理论方面, 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及其定律认为, 通过视觉图像通道与声音语言通道的文字、图片来处理信息, 能增加学习者信息的接受和处理数量, 有利于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深度理解, 同时当学习者能够控制学习材料的进度时, 主动积极地参与信息通道的加工活动时, 学习的效果更好。另外情境认知理论、具身认知理论也强调交互性对于认知的重要性。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的观点, 对于动作教学材料的设计方法的构建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为多通道的学习动作学习材料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 设计策略。

依据认知学习理论以及计算机信息元素传达的多通道形式 (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 , 基于多通道学习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辅助游戏设计时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输出信息与人体接受信息时的各个通道, 在多通道中进行信息的整合, 达到降低认知负荷、提高认知效率的目的。据此将在本设计肢体功能障碍自我康复训练图解中的康复训练动作创设成视觉通道、听觉通道、动觉通道的多通道信息输出形式。在视觉方面, 将动作制作成分解动画, 并将运动的轨迹描绘出来;在听觉方面, 将动作的要领录制成语音, 并与分解动画进行同步播放;在动觉方面, 利用Kinect体感设备捕捉学习者的学习动作, 并在显示器中显示与规范动作的差异, 当动作完全匹配时, 游戏系统将信息对学习者进行反馈, 从而达到动作学习的目的。学习者拥有了自学动作的能力, 同时也能及时地发现自己动作学习是否正确, 相对于传统的动作学习时, 只能通过老师的评价来得知动作学习的正误, 多通道的学习方式显得更加有效率, 学习者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 从游戏设计的角度分析

1. 理论基础。

游戏作为第九大艺术, 是因为它融合了音乐、美术、电影、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而成为一种新的综合艺术。艺术本源的“游戏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游戏给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当人以一种愉快的情感进行游戏体验时, 便能够轻松地学习到新的知识, 而且在情感与心理上都能得到满足。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 设计策略。

设计有趣的游戏场景, 让动作学习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将不同难度的动作设计成游戏不同阶段的任务, 根据学习者完成动作的匹配程度给予分值, 在每一个训练阶段设置荣誉奖励等。通过各种游戏规则的制定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四、基于多通道学习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辅助游戏实现

(一) 技术支持

本游戏用到的硬件为用于动作捕捉及体感信息传输的Kinect设备, 通过Kinect来获取人物的深度信息与骨架信息。

软件包括:用于结合Kinect实现体感框架的Open NI;用于制作游戏中动人物的原型以及动作动画的3Dmax;用于游戏引擎以及音频录制的Unity3D;用于设计游戏界面Adobe Photoshop。

(二) 游戏结构及实现原理分析

游戏的结构及实现原理如图1所示:

由上图可知, 以C#/C++为游戏编写脚本语言, 使游戏运转有一个良好的逻辑;运用3Dmax和Unity3D制作分解动画动作;使用Unity3D中的Audio Source录制动作要领的语音注解;在Unity3D用结合的Kinect与Open NI体感框架将学习者与游戏角色绑定。学习者利用本游戏进行动作学习时, 动作要领信息将以分解动作通过视觉通道, 以语音注解经过听觉通道传达给学习者, 学习者对动作进行理解与学习, 并通过体感交互来驱动绑定角色与规范动作进行匹配, 检验动作是否准确来达到动作学习的目的。该学习材料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习者对信息进行积极的加工, 并且能够控制学习的进度, 根据积极加工假设与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中的交互性定律, 这种学习方法更加有效。

(三) 游戏内容设计

游戏的视觉内容, 根据对肢体功能障碍自我康复图解的调研, 选取合适的康复训练动作制作成带有运动轨迹的动画, 导入Unity3D游戏引擎中, 并编写代码完成游戏的界面设计;听觉内容, 将图解动作合理地编译成文字, 录制成MP3格式之后编入Unity3D中, 与动画进行同步播放;交互内容, 在Unity3D中编写交互命令代码来实现与动画进行交互。

五、总结与展望

本文对多通道学习、已有的康复训练方式以及多媒体动作教学研究进行梳理之后, 对多媒体学习理论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究。以多通道学习为切入点, 以动作学习为内容, 结合体感交互技术构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学习适应于动作学习材料的设计方法, 并以此法设计基于多通道学习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辅助游戏。此种学习资料改变了通过书籍、视频的动作学习方式, 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反馈式的动作学习方式, 在体育、艺术等动作教学领域都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多通道的学习方式为动作教学开辟了全新的思路。同时, 基于多通道学习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辅助游戏的研究还能够解决当下训练治疗师资源与训练场地有限的问题, 也为三级康复网的实现创造了可能。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 计算机多通道交互、增强现实技术等将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学习者能充分调动人的各个感官通道与周围环境交互进行情境性的学习, 提高人的认知效率。

本研究只在理论与设计方面进行了探讨, 未能进行实际的试用。在后续的研究中将设计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严谨的实验研究以求得到真实的试用实验数据, 最终将设计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中。关注计算机多通道交互、增强现实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进一步探讨多通道学习, 以探求多通道虚拟现实的情境式学习方式, 实现真正的具身认知学习。

摘要:为了提高患者在动作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效率, 在对多通道学习、康复辅助游戏、多媒体动作教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以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与脑的可塑性理论为理论基础, 构建一种基于多通道学习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辅助游戏的设计方法, 并以此法设计康复辅助游戏, 而且该设计方法适应于动作类教学材料的设计。

游戏功能 第8篇

在运用游戏方法时, 要强调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如, 分队、分组后各自按规定的要求快速将队伍排列整齐, 听到开始的信号后, 要按指定的规则方法进行游戏, 尤其是距离长、场地大的游戏, 如不按照规则进行, 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混乱局面, 会直接影响游戏的进行。在游戏中, 当出现学生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时, 要立即停止游戏, 对违反纪律给予必要的批评教育, 并以此教育全体学生, 保证游戏顺利进行;要提倡集体主义和协作配合, 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 改善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 使个人走向集体, 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

二、挖掘游戏的快乐因素, 使学生体验成功

每一个游戏的运用都应让学生能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在游戏中获胜后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如, 在小学一年级教材中有“你搬我运”的游戏, 笔者让获胜的队“升国旗”, 而其他的队则“奏国歌”, 从而使学生能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同时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三、挖掘游戏的情感因素, 调控学生的参与情绪

学生在游戏中情绪如何, 是衡量游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游戏过程中, 教师要提高学生在游戏中的情绪, 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游戏, 因为不同的游戏内容在不同对象、时间、地点使用时, 学生表现出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体力情况并及时调整比赛各方的力量, 利用变换游戏的方法或要求, 帮助实力较差的一方, 使双方的对抗维持平衡, 以此调节学生的情绪, 使学生自始至终都情绪高涨, 进而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挖掘游戏的创新因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游戏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 在保证学生情绪高涨的同时应在不同的游戏中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同时, 教师应以正确的语言、动作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的创新给予及时的肯定、表扬;对于存在不足和问题的创新成果, 应予以认真说明, 切忌一棒子打死。

五、挖掘游戏的安全因素,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对于游戏的安全性问题, 组织者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要预先估计到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并采取相应的、切实有效的措施;要细致地思考、周密地防范, 尽可能排除对安全不利的因素, 防止在游戏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笔者认为, 要保证游戏的安全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使用的场地要平坦、不滑, 使用的器材要牢固光洁, 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停止游戏。

2. 游戏的难度和运动量不能超过游戏者的体质、素质、技术水平等, 要指导学生提前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以免发生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现象。

3. 在游戏中, 要注意观察学生体力的变化, 当发现游戏者感到疲劳时, 应立即结束游戏活动。

六、挖掘游戏的公平因素, 健全学生人格

游戏功能 第9篇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手机的要求已不仅仅是作为简单的通讯工具,越来越多的娱乐性软件如手机游戏、电子书、拍照等也都流行于各种品牌的手机,在众多的手机应用程序中手机游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Java是Sun公司推出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Java平台的总称,Sun公司把Java平台划分为Java SE、Java EE和Java ME三个平台,针对不同的市场目标和设备进行定位[1]。Java由于“小巧、安全、可移植”的优势使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嵌入式系统方面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Java应用程序对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提供快捷的资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Java ME(Java Platform Micro Edition)是针对消费类电子设备的开发技术[1],它为在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嵌入式设备(如PDA和电视机顶盒)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提供一个健壮且灵活的环境。由于Java的跨平台性,Java ME手机软件开发具有移植性强的特点,使其能广泛应用于手机软件的开发,并因其“一次编写,处处运行”的Java特性而提高了开发效率,使得它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手机游戏开发的首选。

由于手机的便携性,使得手机游戏随着手机的普及在全世界风行起来。目前手机游戏几乎是每款手机必带的娱乐休闲软件,如俄罗斯方块、推箱子、赛车等,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三国演义》也已经通过游戏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然而,同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却没有相应的游戏软件,这对于中外不计其数的红迷朋友们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遗憾。基于此,开发一款以《红楼梦》为题材的手机游戏,以弘扬优秀文化,将《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发扬光大,让广大的红迷朋友们在手机游戏空间中找到自己的所爱,使更多用户尤其是莘莘学子,以本款游戏来缓解压力,并在娱乐中增长知识,使学习娱乐双丰收。

1 游戏开发背景概述

设计一款集学习娱乐和多项游戏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手机游戏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是必须的。手机游戏的现状:(1)游戏的功能单一。目前一款手机游戏大部分只能实现一项游戏功能。(2)迷宫游戏形式单调。迷宫游戏以其鲜明的通俗易懂、益智轻松等特色被人们普遍认同和喜爱,然而,迷宫游戏的经典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创新性的进步与发展。(3)拼图游戏开发通常直接调用已经剪切好的图片,这样限制了图片的任意性,而且会因对图像进行处理占据游戏开发的很大一部分时间。

基于上述因素开发一款游戏,让其实现质的飞跃——涵盖两款游戏的功能;打破迷宫游戏的固有模式,采用路径自动覆盖的新思路,为迷宫游戏增加锻炼用户记忆力的功能,从而增添了新的乐趣。并将迷宫游戏、拼图游戏、图片欣赏等多个功能合为一体,既节省了游戏所占内存,又增添了全方位的游戏享受,使游戏更好地服务于各个年龄阶段的游戏爱好者。

2 手机游戏的设计与实现

2.1 游戏的功能分析

本游戏是一款多功能的手机游戏软件,主要功能包括:

迷宫游戏:其关键在于实现路径的自动覆盖特点;

拼图游戏:共三关,其难度依次增加,各关的图片不同,重点在于实现图片的自动切割;

图片浏览功能:将《红楼梦》87版电视剧剧照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用户可以将这些图片添加收藏,重温那些为《红楼梦》、为林妹妹(陈晓旭饰)痴狂的岁月,也可以借此放松心情;

添加与《红楼梦》有关的音乐:为游戏添加的音乐并非传统游戏中常用的游戏声音,而是《红楼梦》主题音乐,这无疑会给用户一个耳目一新的享受。

根据对目前主流手机用户的调研分析,在主要功能实现的前提下,尽量美化和修饰软件,迎合手机用户喜欢新奇美的爱好与追求方便简单快捷的习惯

2.2 游戏实现

采用由eclipse、eclipseme、jdk、wtk搭建的Java ME开发平台,使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设计和开发此款能够适应大多数手机环境的游戏。

根据本游戏的设计,实现的程序代码由Main MIDlet、Editorial Note、Select Screen、Main Canvas、Maze Canvas等类构成,对主要的类分析如下:

Main MIDlet类.Main MIDlet类是该游戏的主类,控制着整个游戏的生命周期。在Main MIDlet类中的start App()方法中先加载游戏选择菜单画面;在Main MIDlet类中定义了一个static型的quit App()方法,以方便在游戏过程中随时按“退出”键来结束并退出游戏。

Select Screen类.选择屏幕,为用户提供选择,设置曲径通幽的宽度和列数以确定迷宫的规模。

Main Canvas类.主画布,拼图游戏进行选择操作的画布。

Maze Canvas类.迷宫画布,为迷宫画布提供颜色、位置以及迷宫网格的大小。

Editorial Note类.编者按,用来控制按钮“红楼梦前言”所显示的内容。

2.3 界面实现效果

对游戏在手机模拟器中进行仿真的运行效果进行截图,部分界面效果图如下所示。

2.3.1 迷宫游戏界面

当点击菜单“大观园规模重置”设置曲径通幽的宽度为2,列数为5时,迷宫图如图1所示;规模不变时每点击“再去潇湘馆”一次,迷宫布局都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如图3使用左右键调节曲径通幽的宽带为5,列数为2,点击“完成”按钮后迷宫图如图4所示,此时通过按“上下左右”按钮来控制四个方向的移动,如果到达终点则出现“顺利到达”提示,如图5所示

2.3.2 拼图游戏界面

点击图2菜单中的“木石前盟”,则屏幕如图6所示,选中“红楼梦前言”则屏幕如图7所示;选中“共读西厢”则屏幕如图8所示打乱顺序的图片方格3*3拼图,按上下左右键操作,直到把图拼好,此时可以选择退出也可以选择重置继续玩,每次“重置”都会显示不同顺序的拼图。“宝钗扑蝶”为4*3拼图,“黛玉葬花”为4*4拼图游戏。点击图2菜单中的“感谢使用,再见”,屏幕如图10所示。

2.4 功能测试

游戏运行过程中,每一步都可通过选择或返回键加以控制,通过测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功能,效果良好;一般的手机界面即可显示,尤其适合于屏幕大小适中的手机,如摩托罗拉L72等。将此软件安装到手机上时,仅需要手机联机下载游戏包,安装运行或通过usb数据线将手机与计算机连接即可

本游戏为防止手机死机等严重异常事件,特别设计了多出口策略,即在每个界面或游戏转接时都会设置游戏出口,大大降低了软件出现不可逆异常的几率,同时也保护了手机,便于用户及时退出,即便是死机问题,稍后再启动即可解决。

3 结束语

由于手机设备平台的多样性,手机间移植成了一大难题,而JAVA具有跨平台的优点,因此选择了专为手机或PDA等设计的Java ME语言开发此游戏.

本文介绍的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多功能手机游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操作比较便捷,功能也较为完善,系统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可在主流手机平台中运行,将会为广大的游戏爱好者和学子们以及数以万计的红迷朋友们所喜爱和支持。

整个游戏软件萦绕着《红楼梦》唯美感人的文化气息,文化韵味浓厚,还通过从迷宫到拼图的单一通路设计表明了“一旦选择,终不回首(永不言弃)”的寓意,是《红楼梦》宝黛爱情主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完美再现。这是一款集娱乐休闲、学习益智于一体的实用性较强的手机游戏软件。经测试表明,所设计的游戏运行性能良好,对手机游戏开发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薇.Java程序设计与实践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WANG W.Java Program Design and Practice[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11

[2]朱全银,张帅,沈健春.基于J2ME的移动网络泡泡堂游戏设计与仿真[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3):30-35ZHU Q Y,ZHANG S,SHEN J C.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the BnB mobile games online based on J2ME[J].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0,26(3):30-35

游戏功能 第10篇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及问卷调查,了解到了现在南充市中小学学生德育的问题。并根据体育游戏的特点来分析体育游戏对中小学学生德育的作用,并从中小学学生心理、受教育程度等诸多方面的不同研究体育游戏对中小学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特定的德育价值,为以后学校体育课的德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建议,为国家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可参考材料。

2、研究对象和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南充一中,白塔中学,五星小学三所学校的12个班级(南充一中4个班级、白塔中学4个班级、五星小学4个班级)共150名学生、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需要,通过查阅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等网站获取到有关中小学德育工作、体育游戏的德育功能等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析。

(2)实地调查法。

通过对几所学校的学生日常体育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到了南充市现在中小学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基本情况及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课中开展的情况。

(3)问卷调查法。

本文为研究需要设计并发放了150份问卷,并成功的回收了137份问卷,了解到了三所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基本水平及课余生活情况,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

3、结果与分析

3.1、当今中小学学生思想品德现状

在对南充市中小学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的自我评定调查中,通过问卷问题的设计得到:在有效的137份问卷中,有6%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很好,而26.6%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好,另外,49%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一般,13%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差,6%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很差。详细调查情况见表1:

而在对3所学校的20位在职教师(包括体育教师及其他科目教师)的调查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现在的中小学学生道德素质情况感到忧虑,具体调查情况见表2:

由表中数据可以表明,现阶段中小学学生对自我思想道德素质的评定呈消极态势,137位参加调查的学生中只有8位学生觉得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很好,而在20位参加调查的教师中,没有任何一位教师觉得现在中小学学生的道德素质让他们感到满意,这远远没有达到国家对中小学学校德育目标的要求,在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以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展,学生德育水平有待提高。

3.2、影响中小学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因素

(1)社会因素。

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最为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提高,对于物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而好的生活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网络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信息的传递也越来越迅速,而同时各种糟粕的信息也是肆无忌惮的传播开来,不断冲击着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行为准则与价值取向。在对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小学学生的课余生活都是在网络上度过的,具体调查情况见表3:

由表中数据大致可以分析到现在的中小学学生课余生活的状况,网络成为绝大部分学生课余消遣时光的选择,而其他的课余活动如书法、艺术、运动很少受学生的青睐。中小学课余时间的分配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更是学生开拓视野,发展情商的机会。当今社会如果要改善中小学学生的道德素质现状的话,首先必须要帮助学生净化社会环境,让学生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家庭因素。

家庭是每个人最先接触的环境,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受家庭中每个成员的一言一行所影响,中小学学生由于其年龄及认知能力特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的成型。在这段时期中,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性格养成起重要的作用,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仅仅去看重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言行举止是否存在有异于常人的表现。家庭教育在引导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性格,确立人生目标,形成生活志向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3)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专职教育的单位,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由于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压力,校领导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根本上忽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教师们也认为学生的道德教育只是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跟其他的科目没有任何关系,但殊不知,现在的思想政治课也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更多的学习内容只是死记硬背那些理论知识,没有深度的去研究其内在涵义。

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如果想要收到好的效果,学校的环境,教师自身的素质,都是影响学生德育素质高低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事也要注意自身的道德表现,所谓言传身教,言传必须要结合身教,如果教师的日常行为举止有背于课堂上的行为,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感到怀疑,不能从内心接受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道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举止都要严格的遵照师德规范,积极工作,严于律己,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逐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3.3、体育游戏对中小学学生德育培养的价值

(1)提高个人修养的功能。

第一,学习传统美德与社会行为。体育游戏规则性强的特点恰恰能够让学生明白,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都是有着一定的规则与制度的约束,无规矩不成方圆。而且,体育游戏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自然界的水、沙、石、泥和生活废旧物等都可以拿来作为游戏的道具,体育游戏的这种简易型特点,不仅节省了财力,又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养成了节俭、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

第二,体验成功与失败。体育游戏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竞技性,学生在与同学进行比赛的时候,难免会遭遇失败,感到沮丧。如果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成功,那么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感到兴奋,产生自豪感与成就感,有利于学生发现自我价值,提高自信心。而如果学生在游戏中遭遇失败,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心理压力,教师的鼓励可以让他们能及时调整情绪,重新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争取下次成功。

第三,意志品质的锻炼。青少年学生自身就具有着极强的好胜心理,为了在游戏中获胜,他们必须要不断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战胜自己的心理弱点,最终获得胜利,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游戏中的各种阻碍和挑战也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锻炼他们面对困境时怎样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下来,必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青少年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及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2)集体主义观念及和谐相处能力的培养功能。

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是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无法离开集体。而体育游戏中更是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强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只有具有这些品质,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感受到集体归属感以及集体胜利的兴奋感。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前提就是诚实守信,为人正直。体育游戏都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只有做到诚信、正直,严格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在集体中得到别人的接纳,得到同学们的肯定。

(3)体育游戏的道德评判功能。

体育游戏的道德评判功能就是指体育游戏为学生创造了很多游戏情境,且这些游戏情境本身就具有道德属性,学生在这种道德游戏情境中发挥论辩能力,接受、认同自己和同伴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反对和批判自身或同伴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评判能力,道德评判是中小学学生实现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的关键转化环节。体育游戏的道德评判功能具体表现在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体育游戏的道德评判功能具体表现在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体育游戏的内容多多少少也源于生活,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游戏实现其德育功能,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与集体的互动、竞争,体悟了处己立身之道、体验了道德情感、锻炼了意志品质、学习了道德规范;

(2)教育工作者在对不同水平段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清楚的了解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道德教育的过程是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提升的,千万不能急功近利,给学生一点领悟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3)体育游戏可以根据不同水平段学生特点及德育需求,选择针对性的内容进行教学,而且通俗易懂,易达到教育所期望的效果。避免了内容选择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课程的实效性。

4.2、建议

(1)在体育游戏的选择上要注意内容的针对性,运用体育游戏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道德素质,所以在游戏创编的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的结合教学大纲;

(2)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允许学生在规则的允许下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而教师在游戏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要能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游戏的内容和规则,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体育游戏的内容一定要根据不同水平段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去选择,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至深的进行教学。同时,在游戏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运动负荷量,时刻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

参考文献

[1]李龙等.浅谈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定位[J].湖北体育科技,2002,3.

[2]袁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健身价值探析[J].教学园地,2005.

[3]陈鸿.小学游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M].青少年教育研究,2004.

[4]倪玉彦.小学体育游戏中的德育渗透[J].体育教学,2010.

上一篇:SAN存储区域网下一篇:施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