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测试范文

2024-06-09

交际测试范文(精选11篇)

交际测试 第1篇

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兴起, 对交际语言测试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 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方兴未艾。交际语言测试不但注意语言的语法规则 (正确性) , 更注重语言在使用中的规则 (得体性) 。它是“在真实的或与真实相仿的场景中通过完成实际的任务估测语言掌握程度”的一种测试, 也有人称之为以“任务为本” (task-based) 的测试 (Bachman, 1990) 。

语法知识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基础, 是语言运用的前提。语法知识的传授和考试在英语教学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交际测试理论为指导, 对一些可行的语法测试方式进行了探讨。

二、交际语言测试理论

1. 理论背景

交际测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社会语言学中的语言功能、语言变异和社会文化原则, 功能语言学中的系统功能原则以及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原则等为CT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总的理论根据。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交际能力理论, 它为交际性语言教学与测试奠定了直接的理论基础。

2. 理论优势

同传统语言测试理论相比, 交际法语言测试的优势在于, 它不仅考查了传统语言测试所覆盖的语言知识, 还考查了受试在交际语境中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 而测试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它不同于传统测试方法的特点。

(1) 强调语言交际功能这一本质

交际语言测试虽也测试语言知识, 但更侧重对语言行为的测试。考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 还要具备正确理解各种交际情景并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地运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的能力。

(2) 力求真实

真实性是交际语言测试中的重要因素。它所提供的情境要尽可能地与语言运用的客观实际相一致, 以最大限度地反映受试者的语言运用能力。测试中的任务不是虚构的, 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存在。

(3) 强调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在语篇层次上的综合运用能力

语言在实际使用中各种技能之间是相互交织、相互转化的, 因而一种技能不可能孤立地使用, 独立于其它技能之外。

(4) 交互性

在传统测试中, 受试者是“局外人”, 测试文本是“强加”给受试者的, 要求他按规定好的方式对设计好的语言模式作出反应;在交际测试中, 受试者是“局内人”, 参与交际的整个过程。

(5) 测试方法更注重于效度而不是信度

这种测试虽难以提供客观可靠的量化数据, 但测试效度很高, 可以更加直接地测量考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6) 评估方法为标准参照

评估标准是交际的有效性, 根据所制定的评分细则由考官主观地综合评判考生是否能有效、得体地使用语言完成所规定的交际任务。

3. 特点

Weir (1993) 认为交际语言测试有以下主要特征:

(1) 重点是意义。

(2) 语境化。

(3) 语言活动带有可接受的目的性。

(4) 有实际意义的言语。

(5) 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

(6) 文本处理有真实性。

(7) 考试结果不可预见。

(8) 以互动为基础。

(9) 考生在真实心理状下展示语言能力。

(10) 根据实际交际结果判断成绩。

三、交际语法测试的特点

1. 在交际行为中测试语法能力

结构主义/心理测量法测试认为语法可以脱离上下文进行单独测试的, 但交际法语言测试更注重言在交际过程中的使用 (邹申, 杨任明:2000:2) 。

2. 在语篇中测试语法能力

与单句的语法填空或改错不同, 交际语法测试都是在语篇单位上考查学生的语法能力, 因为语言的交际能力包括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徐强, 2000:255) , 交际语法测试考查考生理解语篇和以语篇方式表达的语法能力。

3. 用真实的任务测试交际语法能力

真实的任务不仅指考试中任务的特征与真实语言运用任务特征在形式上的对应, 也指在性质上的对应。

4. 采用总体评分标准

采用总体评分法使阅卷人员或口语考官更注重考生回答的整体质量, 而不是按语言要素错误扣分。

四、可行性测试方式

1. 通过写作表达来测试语法

写作是典型的产出式能力, 是对语言结构和词汇的实际运用, 也是直接测试, 其语言交际成果可被直接观察且可给测试者充分的时间评判。除了整篇文章的写作, 通过书面表达来测试语法还有其他可行方式。如在一定语境下, 对部分句子或某些段落进行补充完整, 以使交际目的得以达成。

2. 通过口语表达来测试语法

口语表达也是语言产出的形式之一。为了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 语法结构的运用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也可通过观察学生口头表达对信息的传递来考查语法。但值得注意的是, 口语表达毕竟不同于书面交际, 口头语言有自己的特点, 常允许一些不太规范甚至不合语法规则的表达存在。因此在测试时应对所谓的语法错误进行区分, 这样才能真正从交际测试法的角度来看语法的重要性。

3. 通过完形填空的方式来测试语法

完型填空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题型, 在各大型考试中也运用较多。它总是以语篇层次为主, 而且提供足够的语境来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 既不同于分离测试的单句形式, 也不同于那种孤立的语言测试题项, 近年来它还被认为是测试学生语言产出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能考查学习者对语法、词汇、句法和语用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把语言测试与运用较紧地结合起来。

4. 通过错误识别的方式来测试语法

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可对自己的语言不断进行监控、选择、修改, 因此可把交际的这个过程还原于题目形式, 选取某个已完成的交际任务样本让考生进行调节、修正。

5. 综合式的动词填空

中国学生学英语的主要难点之一就是理解和掌握英语动词。在英语教学中, 英语动词的学习掌握要靠长期积累。教师如果能使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测试方法, 就会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这部分语法知识。其中一个测试题型就是动词填空。教师可以把一些用作完形填空练习的短文改编成动词填空短文。短文最好是叙事性的, 内容完整, 语句连贯, 有人物, 有事件发生。这样的短文提供很好的动词使用语境, 使动词知识测试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6. 配对题

配对题常用在考会话的题目中。出题方式是给出问句, 答句次序打乱, 让考生根据问句来选答句。这种形式与其说是考语法, 倒不如说是考对语言得体性的敏感程度 (sensitivity) 及考生对语言功能的意识 (awareness) 。

五、结语

综上所述, 语法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因此应是构卷的必然要素之一。在交际测试理论指导下, 英语语法测试应更强调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语法知识来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 多采取综合测试的形式, 且遵循真实性原则等。另外, 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 从他们的需求出发, 使语法测试变得更为合理科学。

摘要:交际语言测试近年来在语言测试理论领域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不同于传统测试方法的新思路。语法知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 是语言运用的前提。以交际测试理论指导英语语法测试, 对英语教学及考试命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交际测试法,语法测试

参考文献

[1]Bachman, L.,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Weir, C.J.,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ing Language Tests[M].New York:Prentice Hall, 1993.

[3]邹申, 杨任明.简明英语测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口语交际能力书面测试命题初探 第2篇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和教研员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当主要采用口头考查的形式,这是毋庸质疑的。但适当地采用书面测试的形式,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

口语交际能力的书面测试,涉及到一个如何命题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一、口语交际能力书面测试命题原则

1.目标性原则

口语交际能力书面测试的命题应当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为依据,既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包括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包括口语交际的总要求和年段要求),又不能随意超出这一范围。

2.生活性原则

口语交际能力书面测试的命题应当贴近生活,选择小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来设计题目,选择小学生关心的话题。感兴趣的话题来设计题目,这样学生在答题时才愿说、想说,才有话可说。

3.情境性原则

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能力书面测试的命题要注意设计小学生熟悉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答题时进入到交际情境中去,考虑在那种情境中应该说什么、怎么说。

4.开放性原则

口语交际能力书面测试的命题具有开放性,题目不能机械呆板,答案不应该也不可能是惟一的,要让学生发表个人的看法,展示自己的个性创造条件。

5.多样性原则

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等三个方面。口语交际能力书面测试的命题既可以涉及倾听,也可以涉及表达,更多的则是涉及交流,内容应当多种多样,形式也应多种多样。

二、口语交际能力书面测试题型举隅

1.倾听能

交际测试 第3篇

目前,语言测试已经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科学。Bachman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交际能力理论模式,使得交际测试理论达到完善的阶段。

听力作为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衡量测试者英语运用能力以及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自2010年开始,湖南省高考英语考试中听力部分分为对话和听力填空题两节。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后验收的头两年,英语听力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近两年湖南省高考英语听力部分题型、文本的分析,研究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效度。

二、交际语言测试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Hymes,Bachman,Canale和Swain等人在对语言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之后对于语言能力有了更广泛的界定方式。Hymes认为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核心是交际能力,这一学说由Bachman作了进一步发展。

Bachman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应当包括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语言能力由一系列具体的语言知识构成,即语言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组成。语言组织能力又包括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策略能力是指策略能力在具体的语言交际时,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心理生理机制则指把语言交际看作一种物理现象,运用语言交际时所牵涉到的神经和心理过程。

三、近两年湖南省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效度分析

(一)听力测试文本分析

2010-2011年湖南省高考英语考试中听力测试题共分为对话和听力填空题两节。其中2010年对话一的内容主旨为父女讨论为母亲购买生日礼物;对话二托人去邮局寄信;对话三谈论夜晚活动计划;对话四街上问路;对话五谈论车祸后的情况;对话六谈论饮食健康,听力填空为电话自动应答。2011年对话一寻找钥匙;对话二乘坐交通工具;对话三派对邀请;对话四购买手机;对话五电话问候;对话六谈论夜晚活动计划,听力填空为我的理想城市。

在《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为:①排除口音、背景音等因素的干扰;②抓住关键词;③听并执行指示语;④听大意和主题;⑤确定事物的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⑥预测下文内容;⑦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⑧评价所听内容;⑨判断语段的深层含义。按照根据Bachman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笔者将以上标准考察的能力进行分类:1、2、4、5为语法能力,1、4、7、9语篇能力;1、4、5、9为策略能力;5、7、9为心理生理机制。

(二)分析与讨论

根据以上分类,再对近两年湖南省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文本进行分析得出,2010年听力部分侧重考察考生语篇能力,比如:

15.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the man should do?

A.Have meals regularly.

B.Go to Dr. Kevin’s office.

C.Pay attention to his health.

原文:W: You’re so careless about your health.

...

W: He said men lives shorter than women,because they always pay no attention to their health.

分析:從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该题考查的是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考生能否准确理解careless about的含义以及在文章最后说女人寿命比男人的长是因为男性总是pay no attention to their health,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类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经过简单的思考或计算回答“4.How is the man going home?”等。这类问题需要考生对听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后才能写出答案。同时,听力测试中还增加了主观态度题,这类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对说话者或说话内容进行合理的评价,从而体现出对考生在听了这篇对话或独白后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的考查。

四、结语

本文在Bachman代表的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指导下,对2010年湖南省英语考试听力测试部分进行了简要的效度分析。发现听力测试对考生的语义、语篇、语法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考核。笔者建议高考听力部分的命题可以向雅思和托福等考试看齐,大胆尝试,加大对考生主观态度的考查,同时教师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应当多进行口语和听写训练来帮助考生熟练掌握英语中的词汇、语法、句型,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他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辜向东,雷雪梅.2008年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分析与研究[J].考试研究,2009(11).

[3]高晓燕.交际语言测试的发展与研究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

(作者单位 湖南省湘潭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交际测试 第4篇

交际能力理论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应该包括语言知识、社会语言知识、交际过程中对知识的运用、交际策略,以及认知机制等综合因素,因此它不应仅强调语言的正确性,还应该强调在特定的场景和语境下有效发挥语言功能的能力。这一理论比起过去将语言看成一种知识体系,并且认为语言知识决定语言运用能力水平的语言能力理论有了本质的区别。交际能力概念的内涵意味着测试时要把涉及交际能力的各种因素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测试,因而交际能力理论的发展对当代语言测试模式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交际能力理论,交际性语言测试模式在上个世纪晚期得以基本形成,它使语言测试目的集中到重视测试受试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测试内容强调语言材料的自然真实性,测试设计注意研究受试个人特征对测试行为的影响,测试评估注意研究受试的整个测试行为过程。交际性测试模式奠定了其在国际主流语言测试中的基础理论地位,对现阶段的语言测试的理论与实践产生着重要影响。

进入21世纪,出现了一种新的交际性测试模式———任务型测试。任务型测试产生于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它以交际能力的发展为理论基础,是交际性测试的一种。其测试构念是,注重通过对受试的语言行为的测试,对其交际能力进行评判,其重点是在语言的意义方面(刘壮等,2008)。任务型测试在测试任务设计和测试真实性方面对交际性测试理论模式有所发展。

二、任务型测试的任务设计

在语言教学中,“任务”指的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活动。在测试界,有学者把“任务”定义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但这些活动需要靠语言来完成。Bachman和Palmer(1996)把“语言使用任务”(1anguage use task)定义为“在特定场景下人们运用语言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或达到某一特殊目的的活动”。他们认为,这种“任务”概括性强,不仅包括测试中所指的任务,而且包括各种目标语言使用(target language use)任务,即在非测试环境下使用的语言任务,实际上包含了用于教学和学习目的的各种任务。

关于任务型测试的任务设计问题,研究者们目前达成的基本共识是,任务型测试与评估的设计应该诱导和评价学习者在以意义为中心,并有明确交际目的的语言使用环境下的交际行为;学习者的参与程度、语言知识的有效运用也是任务设计应考虑的问题;任务是分析的基本单位,测试任务的选择要从任务出发,测试工具的编写要以任务为基础,测试所要评定的是应试者完成任务的表现(Nunan,2008)。既然语言测试以任务为核心,测试中使用的任务就只能看做是现实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任务的取样。要想实现构念效度,任务就要具有代断[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2):73-75.

[2]张世勇,高杰,李玲.2010年11套新课程高考化学卷的特点及其实[J].教育测量与评估,2011,(3):54-58.

表性,即测试任务必须是目标任务的取样,能够代表考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需要完成的语言使用任务(刘壮等,2008)。要真正做到语言测试任务具有代表性,Bachman和Palmer(1996:10—12)提出了“语言测试行为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使用情况相一致”的原则,只有“相一致”,才能根据被试显态的语言行为,去评价其隐态的语言能力,但Bachman和Palmer(1996)所提供的目标语言使用任务特征项目,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仍有诸多问题。Skehan(1998)指出,其模式虽然详尽清楚,但没讲清楚其中这些项目孰轻孰重,而且认为缺乏心理语言学基础。

然而,在交际性测试对于以“任务”为手段的语言测试到底测什么的问题上仍存在争论,焦点在于对测试行为的解释上。Bachman(2002:457)坚持“以能力为中心”的构念观,既考虑测试推测的是应试者的语言能力,又对应试者完成现实任务的情况做出推测;他认为“以任务为中心”的构念观主要着眼于应试者完成测试任务的情况,任务型测试的概括性就差一些,不考虑应试者潜在的语言能力,因此不能完全准确地预示其在非测试环境下能够完成哪些具体的语言任务。这一构念观虽然直白、清楚,但显得有些极端;而“以能力为中心”的构念观有高度概括的语言能力理论模式,有大量前期研究的基础,便于接受。然而无论如何,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任务型测试,为探究测试的目的与手段这一主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说代表了语言测试发展的方向。

三、任务型测试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语言测试的核心问题,也是语言测试设计中关键问题之一,它是现代交际性语言测试区别于传统语言测试的一大标志。任务型语言测试的真实性就是“某一语言测试任务与实际语言运用任务在特征方面的对应程度”(Bachman和Palmer,1996)。任务型语言测试的真实性除了与其所依托的理论根据有关外,还体现在测试的材料、任务、情景及结果评价等方面(叶燕妮,2009)。Bachman(1991)和Bachman、Palmer(1996)把语言测试真实性问题概括为两种观点:交际能力观(interactional ability approach)和一致观(correspondence approach)。它们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测试真实性本质的认识。Spence-Brown(2001)对Bachman等的二维观进行了扩展,他们从四个角度展开对测试真实性问题的探讨,即(1)测试任务的真实性;(2)受试者与测试任务之间互动的真实性;(3)参与者之间互动的真实性;(4)评分标准及其应用方式的真实性。Spence-Brown提出的后两点应当引起测试研究者的重视,尽可能从多维度认识和处理真实性问题。刘壮等(2008)在此基础上补充认为,还应重视测试任务与实际语言使用任务之间的真实性,因为它使测试行为与实际语言使用任务建立起联系,并且使测试任务与被试的测试行为形成交互关系。他们还指出,真实性与一致性密切相关,测试任务的真实性越强,考生就发挥得越好,根据测试行为对考生的语言能力水平做出的评价就越准确,测试的效度就越高。

四、任务型测试对交际性语言测试模式的贡献

任务型测试对交际性语言测试模式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对于交际性测试的设计和开发人们应当重

[3]陆军.2007年全国高考标准化学卷的特点与启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9):54-56.

[4]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化学.

高考冲刺阶段的最优复习策略

———高考复习管理工作总结

薛有庆

(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福建福清

如何在高考最后两个多月这一关键时期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考复习效率;指导学生挖掘最有可能的增分点,用最小的复习量提高高考成绩,无疑将是下阶段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点。

下一阶段复习,与其说是教师如何安排复习的问题,倒不如说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复习的问题。市质检已经结束,通过前阶段的复习,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已经历了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在下一阶段,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如果我们的措施得法就能促其发生质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据此,我们拟定如下工作思路。

一、在分析反思中复习

在市质检成绩上纠缠不休是无益的。成绩好的,不一定就能带来正面效应;成绩差的,不一定就是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如何分析。不好的分析,带给师生的可能更多的是压力和阴影;好的分析,带来的将是动力和信心。此时成绩的重要意义在于:师生均能从成绩中读出信心、读出动力、读出目标、读出高效复习的途径。因此,下阶段复习第一步工作可以归结为三个词。

1. 分析。

A.共性分析和特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特长。B.知识和能力结构分析,明晰努力方向。C.方法论分析,及时调整教法和学法。

2. 反思。也谓返思。对教法、学法、知识、能力进行全方位扫描,从而达到温故知新、梳理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3. 定位。

A.指导学生依据自身知识和能力现状进行理想目标定位。过高的定位不利于确立自信心,过低的目标无助于激发学习动力。B.指导学生依据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学习目标定位。帮助学生寻找复习目标的最佳着眼点是“省时”“高效”复习理念的要求,也是这一阶段复习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抓住关键,懂得放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复习轨道。C.指导学生依据自身特点制订目标明确、容易操作的复习计划,使对自己的定位变成可以操作的具体目标。

以上认识的核心是,通过老师的帮助指导,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就可能找到最优复习的途径。为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精确地确定、选择和描绘现实中的任务,二是如何解释测试中使用的任务与现实中的任务之间的相关关系。它们事关测量的准确性和根据测试所作推论的有效性这两大测试的重要特征(韩宝成,2003)。第二,虽然在真实性涉及的因素、真实性的本质、真实性对于测试实践的影响等方面存在争论,但是人们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已基本达成共识:(1)真实性在语言测试中的作用应受到足够的重视;(2)真实性涵盖的范围极广,应从多维度加以分析;(3)真实性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应从具体的测试实践中灵活对待;(4)真实性需要更全面的理论框架,也需要大量的实证性研究(孔文、李清华,2003)。有学者在本世纪初就曾预言在未来十年,人们对测试的真实性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此,特拟如下工作:(1)召开全体高三年教师参加的学情分析会议,商讨复习方案。(2)班主任组织班级学情分析会议,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分析定位。(3)各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分析。(4)班主任和各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4)组织最后冲刺阶段复习方法讲座。

二、在思维训练中复习

在最后两个月时间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考试制胜的关键就是做到心理稳定、思路清晰。教师的任务就是设法引导、培养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是高考成功的重要因素,题海战术、被动碰运气式的反复操练不仅无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思维训练应该是构成这一阶段复习的主线,下阶段课堂教学工作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1)引导促进学生进行思维重组,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从而在思维水平上逐步接近高考的要求。(2)引导促进学生构建学科思维能力,从而具备在高考中应对各种新情境、新变化的能力。(3)引导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这是顺应高考“能力立意”的基本要求。(4)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形成稳定的解题思维方法,从而从心理上和思维上更加贴近高考。

为了实现以上复习目标,在管理和教学上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精讲的原则。忌“满堂灌”———剥夺学生的自主思维。(2)精练的原则。忌“满堂练”———侵占学生的思维空间。(3)对症训练原则。忌“放牧式”———浪费思维训练的宝贵时间。(4)层次性原则。忌“一锅煮”———低层次的训练模式。(5)针对性原则。忌“瞎子摸象”———盲目无序的训练模式。(6)平衡性原则。忌“强取豪夺”———以榨取其他学科生命为代价维持本学科的生命空间,最终将得不偿失。

三、按照心理学规律科学安排复习

面向高考,复习能使学生在心理、思维、体力等方面保持稳定,从容应对各种题目,最终取得优异成绩。因而,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我们有必要按照心理学的规律科学安排下阶段的复习。

参考文献

[1]Bachman,L.F..Some reflections on task-based languageperformance assessment[J].Language Testing,2002,(19):4.

[2]Bachman,L.F..&A.S.Palmer.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UP,1996.

[3]Ellis,R..Task-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4]Nunan,D..Task-based Language Assessment for Go forit![EB/OL].http//www.pep.tom.cn/ce/czyy/jepx/pxhdjlf/200509/t20050927_228595.htm,2005-10-05/2008-08-22.

[5]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6]Spence-Brown,R..The eye of the beholder:authenticityin an embedded assessment task[J].Language Testing,2001,(4):463-481.

[7]韩宝成.语言测试的新进展: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5):352-358.

[8]孔文,李清华.语言测试真实性的多维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55-58.

[9]刘壮,戴雪梅,竺燕,阎彤.对任务式语言测试的探索[J].语言文字应用,2008,(2):58-66.

交际测试 第5篇

(二)作业四

一、判断

1、语法重音不仅在于显示一定的句子结构,还能区别意义、表达特殊的感情。(错误)

2、表达类言外行为的实施目的,是表明自己对待某一事态的情感和态度。(正确)

3、在一次具体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要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关键在于何组织话语。(正确)

4、言内行为即交际主体说话或写字的行为,它传达话语的语言意义。(正确)

5、宣告类言外行为的实施目的,是向听话人阐明客观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变化,并使之相信。(错误)

6、言外行为是主体通过显示自己的交际意图促使交际对象实施相应行为,它体现了言语交际的效果。(错误)

7、阐述类言外行为的实施目的,是表明自己对待某一事态的情感和态度。(错误)

8、在言语交际过程的三要素中,主体是常数,而语境和话语则是一个变数。(错误)

9、强调停顿是指为了强调某一事物或突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出现的停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错误)

10、理性意义体现了语言对于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反映,是在词典上可以查到的词汇的意义。(正确)

11、语气语调是为传达不同语气而产生的语调,带有一定的灵活应用的色彩。(错误)

12、话语的语境意义比话语的语言意义更为具体。(正确)

13、所有的话语都需要依赖语境才能够获得明确而具体的解释。(错误)

14、重音不仅能够使口语表达声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而且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正确)

15、语法衔接,即用语法手段来形成话语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可用于语法衔接的方法主要有虚词连接法、句字连接法和句型连接法。(正确)

二、简答

1、举例说明指示词语及其意义的确定。(15分)

答:指示词语,也称指示语,就是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即巴尔-希勒尔所谓的“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就无法确定其所指语义的指示词或指示句。”

指示词语包括:人称指示语、地点指示语、时间指示语

1、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

指谈话双方用话语传递信息时的相互称呼或对间接参与者的称呼如:我,我们,你,你们,他,她,他们,她们,它们,其他人,那些家伙等;

2、地点指示语 指人们通过话语传递信息或实施言语行为的地点方位词汇体系 比如,这里/这儿,那里/那儿,这个地方/那个地方,前面,后面,附近、周围,远处,在那遥远的地方,老地方等。

3、时间指示语(time deixis)

指与言语交际或言语事件有关的时间词汇体系。比如此时,明天,未来,将来,从前,在那时,下周星期天,明年这个时候,有时等。

指示词语用例(1)我一个小时后回来。

假设你在某教室看到这样一张没有落款和时间的纸条,你会选择等待还是离开?我们不能确定那个“我”究竟是谁,不知道“一个小时后”是什么时候,因为“我”和“一个小时后”都是指示语,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必须参照具体的语境——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留下了这张纸条。当这些基本的语境信息缺失时,我们无法断定这句话中指示语的意义。

2)下周同一时间在老地方跟我碰头,把我要的东西带来。

假设你在校园某个僻静的角落拣到这样一张没有落款和时间但已经发黄的纸条,上面的留言中“下周同一时间”、“老地方”、“我”和“我要的东西”都是指示语。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必须参照具体的语境——谁在什么情况下约谁在什么地方见面、要什么东西。由于留言人和拾者之间也许隔了几个月,也许隔了好几年,基本的语境信息缺失,故我们无从破译这张纸条中指示语的意义。

可见当指示信息不明或者完全缺失时,我们对话语的理解会遇到困难,甚至完全无法进行,所以指示词语对于语言交流至关重要,指示词语依附于具体明确的语境,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获得并确定语境意义。

2、简述话语语用意义的特性

答:话语语用意义的特性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依附性,二是不对称性。

(1)、依附性。语用意义的依附性不同于语境意义的依附性。语境意义是依附于语境而产生的,语用意义则是依附于交际主体而产生的。

(2)、不对称性。语用意义的不对称性,是指话语的语言意义与语用意义的不对称,具体地说,是就话语本身的意义与主体交际意图之间的不对称。

3、简述言语行为理论

答:人们第说一句话同时在旅行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表达的是字面意思。言外行为表达的是言外之意或说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也称言外之力。言后行为指某一行为对听话人产生的影响。

从言语交际学的角度看,言内行为即交际主体说话或写字的行为,它传达话语的语言意义;言外行为是主体通过说话或写字来显示自己的交际意图的行为,它传达话语的语用意义;言后行为是主体通过显示自己的交际意图促使交际对象实施相应行为,它体现了言语交际的效果。

三、名词解释

1、抽象性词语(10分)

抽象性词语是具有概括性的,反映的是经过抽象和概括而得出的事物或现象的共性,同时舍弃了个别事物或现象的个性。

2、强调停顿(10分)

强调停顿是指为了强调某一事物或突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出现的停顿。强调停顿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但它能够很好地传达说话人的思想感情,增强话语的感染力。

3、话语的衔接

答:话语意义上的连贯是内在的、深层的东西,这种连贯有时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表层的连接。这种与意义连贯相对应的话语形式上的连接,称为“话语的衔接”

4、话语的语境意义

答:话语的语境意义,是指话语在特定语境中体现出来的所指意义,或者说是一段话语在一个特定场合,在此时此地是什么意思。

5、话语

答:在语言学中,指任何一种语言对我们居住的世界、任何可能的世界或想象中的世界所做出的表达。

6、言内行为

答:言内行为即交际主体说话或写字的行为,它传达话语的语言意义。

四、案例分析

1、请用言语交际的相关理论分析下面的材料:有位女孩子第一次提出要到男友的住处登门拜访,男孩子有些不安地说:“呃,我在房间里养了些小动物,你不在意吧?”女孩子说:“没关系,我最喜欢小动物了。”没想到女孩子一进房门,立刻花容失色、惊慌失措。原来男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养了几条蛇,而这位女孩子恰恰最害怕蛇。(15分)

答:(1)抽象性词语,多数词义是具有概括性的,反映的是经过抽象和概括而得出的事物或现象的共性,同时舍弃了个别事物或现象的个性。(2)包含有抽象性词语的话语,一般也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获得明确的解释,同时这些抽象词语也会因语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所指意义。(3)“蛇”的确也是“小动物”,这位男孩子并没有欺骗自己的女友。问题是“小动物”属于概括性较高的抽象词语,女孩子在进入相关语境之前并不知道它具体的所指,也就搞不清男朋友说说的“我在房间里养了些小动物”究竟具有怎样的语境意义。

2、请按照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一位医生对患者说的一句话:“我建议你立即戒烟!”

答:按照言语行为理论,医生说出“我建议你立即戒烟!”这句话的发音行为,是言内行为;医生说这句话的意图是“建议”患者戒烟,这种建议也是一种行为,属于言外行为;患者得到医生的建议后,立即实施了戒烟行为,这就是言后行为。在这三种行为中,言外行为是最值得关注的,也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由于言外行为传达了话语的语用意义,它也是应该是言语交际学研究的重点。

3、请用语法衔接方法理论,分析下面的材料:他緔鞋的时候,常有人歪着头看。緔鞋,本来没有看头,但是麻皮匠緔鞋就能吸引人。大概什么事情做得很精熟,就很美了。因为手快,麻皮匠一天能比别的皮匠多緔好几双鞋。不但快,緔得也好。针脚细蜜,楦得也到家,穿在脚上,不易走样。因此,他生意很好。也回此,落下“麻皮匠”这样一个称号。(汪曾祺《晚饭花•三姊妹出嫁》)(15分)

答:这段话中用于话语衔接的虚词有“但是”、“因为”、“不但”、“因此”等连词,和“常”、“本来”、“大概”、“就”、“也”等副词。这段话里小句很多,关系也比较复杂,如果没有这些虚词帮助连接,就很难保证话语意义上的连贯和顺畅。

五、填空

1、可用于语法衔接的方法主要有(虚词)连接法、句字连接法和(句型)连接法。

2、语义学和语用学都是研究语言的意义的。(语义学)研究“符号及其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其解释者之间的关系”。

3、汉语中的重音,不只声音(响亮),而且发音(时间也比较长)。

4、言外行为表达的是言外之意或说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言后行为指某一行为对(受话人)产生的影响。

5、语音停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语法)停顿,一种是(强调)停顿。

6、节奏重音是为了加强话语(语义)上的对比或(节奏)上的和谐而重读的音节。

7、语言意义的特性主要的有两点:一是(概括性),二是(模糊性)。

8、文字作为话语的表现形式,不只是满足于准确、规范地记录语言,在传达话语意义方面也不乏独到之处,具体表现的手段一是(排列),二是(变形)。

9、话语不仅是交际行为的(结果),也是交际行为的(工具)。

10、词汇意义由(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两部分构成。

11、话语的语境意义,实际上是话语语言意义在一定语境中的(明确化)和(具体化)

12、语调的主要类型有降调、升调、(平调)和(曲调)。

作业五

一、判断

1、“亲属称谓的泛化”在儿童中使用的比较多,文化程度高的人使用的多。(错误)

2、“话语的衔接”是话语表层的东西,而话语的连贯是话语深层的东西。(正确)

3、言语交际学上的均衡准则,就是要让话语中连续排列的句子,尽量在长短和结构等方面形成对称和照应关系。(正确)

4、均衡的话语,无论是在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语表达中,都能以其整齐、对称的形式创造美感。(正确)

5、言语交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给自己谋利益,并因而损害他人利益的。(正确)

6、审美原则在内容上要求话语要做到均衡,在形式美上要含蓄和幽默。(错误)

7、中国的家庭道德观,对于言语交际的影响,就是重视年龄和辈分,据此确定交际策略。(正确))

8、言语表达都有必要讲求均衡美,遵守均衡准则。(错误))

9、“亲属称谓的泛化”在熟人之间使用的比较多,在完全陌生的人之间使用的比较少。(错误)

10、家人之间偶而发泄一下对领导、上司的怨气,是难免的,只要保证对象安全,也是不违背安全原则的。(正确)

11、言语交际的安全原则关键在于少说话。(错误)

12、作为幽默形式的超常类常常通过不同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似、相近之处,来揭示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特征。(错误)

13、关系较密切的人,也不可以介入对方家庭矛盾,这叫做“家丑不可外扬”。(错误)

14、传达涉及社会和国家安全秘密的范围和对象可以遗漏,更绝不可以扩大。(错误)

15、种族隔离属于行为歧视,语言歧视属于心理歧视。(错误)

二、简答

1、简述含蓄的两种形式(15分)

答:“含蓄”的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话说完了,意思却没有穷尽,这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种是话未说完,意思同样没有穷尽,可以叫它“言未尽意亦未尽”。1.“言有尽而意无穷”式的含蓄。在大多数情况下,含蓄表现为话说完了,意思却没有穷尽。2.“言未尽意亦未尽”式的含蓄。和上面的那种形式相反,有时人们故意不把话说出来或把话说完,而意思已经隐约包含在其中了,这也是一种含蓄。

2、举例说明语言歧视现象

答:语言歧视属于行为歧视,是指通过言语行为体现出来的对待特定人群的不公平态度。

例: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某啤酒集团的一位领导在谈及该集团产品时说:过去有一段时间,民间把他们的产品称为“农民啤酒”。所谓“农民啤酒”,联系报道的内容,就是质量差、档次低的啤酒。

一段交付以来,把“农民”二字与“差、次、低、劣、粗、脏„„”这些字眼儿连在一起,在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中间似乎成为一种时髦。平时讲话或影视剧对白中,每当评价一个人保守、落伍、吝啬、笨拙、肮脏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你么跟个农民似的”。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语言歧视。

3、举例说明语言歧视现象。(15分)

答:语言歧视属于行为歧视,是指通过言语行为体现出来的对待特定人群的不公平态度。

各类言语交际活动中存在着较严重的语言歧视行为。如①有人将把质量差、档次低的啤酒称为“农民啤酒”;②把“农民”二字与“差、次、低、劣、粗、脏”等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用“跟个农民似的”来形容一个人保守、落伍、吝啬、笨拙、肮脏;③把外地人称作“乡下人”或“乡巴佬”,把进城务工人员称作“盲流”;④把“残疾人”叫做“残废”,把智障者叫做”傻帽”;⑤把女性称作“八婆”等语言歧视现象。

4、用话语规范准则分析下面一段话语,看看有什么问题。古之金陵,今之南京,是个好地方。它有秀媚烟雨的美景,历史上曾有六朝金粉的繁华。绘画则吴派称雄于江南,版画则金陵派与徽派鼎足而立。在近代也是名城,在这里,人民一举倾覆蒋家王朝。

答:上面这段话出现了话题不集中的话语错误。话语作为一次言语交际的结果,一般而言,应有一个明确、集中的话题。特别是单个交际主体的连续话语,在长度有限的情况下,要尽量集中在一个话题上。这又包含两项要求:一是避免话语中间突然岔断。尤其在书面表达中,要注意克服这种毛病。这样做,既可以把单个话题表述得更清楚,又可以让听话人理解起来更容易。

而上面这段话以句号分界,共四句话。第一、二、四句是关于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的;第三句话则是关于“吴派绘画”和“金陵派版画”的,虽然也与南京有一定关系,但毕竟不是同一个话题。作者把这句话插在二、四两句中间,又没有必要的提示,因而是不连贯的让人读起来有些莫名其妙。

5、举例说明如何遵守方式安全准则 答:在交际地点不利,或者交际者对交际地点的安全性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人们常常会在交际方式上采取一些措施,以确保交际活动的安全。这些措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交际内容采取加密措施,二是对信息传递手段采取加密措施。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弥补交际地点在安全性上的不足,防范在场或不在场的潜在听话人,控制信息的传播范围。

例如:开会的时候下面听会的人希望讲话的人尽快结束,或希望他不要抽烟,或向他提出问题,而自己又不想抛头露面、暴露身份,以免招来麻烦,就常采取递条子的办法。

三、名词解释

1、话题安全准则(10分)

答:话题安全准则:要求在言语交际中少涉及可能给自己、他人或社会造成意外伤害的话题。

2、苟简(10分)

答:苟简是指说话人不考虑话语的意义明确与结构完整而一味求简。

3、规范原则(10分)

答:规范原则,是针对话语的最基本要求,言语交际的成功,必须依赖与正确、规范的话语。话语的规范,首先是在语言符号系统性质上的语言规范,在语言规范的基础上,要求话语的组织,也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4、公共道德准则

答:言语交际中的公共道德准则,就是要求个人的言语行为应与公共道德和公众利益相一致,言语交际不得违背公共生活准则,不得破坏社会文明风尚和公共生活秩序。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讲求语言文明、二是杜绝语言歧视、三是阻止流言扩散。

四、案例分析

1、用话语规范准则分析下面一段话语,看看有什么问题。1954年国庆前夕,某机关的游行筹备组开会,由于去年游行时,该机关的女同志服装不够整齐,有的穿裙子,有的穿长裤,这一次想把服装统一一下。该筹备小组的一位领导宣布“今年游行,女同志一律不准穿裤子。”全场哄堂大笑。(15分)

答:(1)那位领导宣布的“女同志一律不准穿裤子。”这句话是有歧义的,(2)这句话因为用的是反面表述的方法,使话语包含歧义。一个意思是大家只能穿裙子,不准穿裤子;然而另外一个意思则是不穿裤子变成光腚了。岂不“哄堂大笑”。这是违背了话语要清楚明白的原则,要简明。(3)若正面表述为:“今年游行,女同志一律穿裙子。”,这就不含歧义,也没什么可笑的了。

2、下面的材料体现了怎样的话语审美原则?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个有名的悍妇。相传有一次她当着客人的面大骂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泰然处之。她觉得尚未解恨,又端来一盆凉水向苏格拉底泼去。苏格拉底抹了抹脸上的水,满不在乎地对客人们说:“我就知道,雷声过后必有一场大雨。”

答:材料中体现了审美原则中内容美上的幽默准则。苏格拉底在他遭遇妻子耍泼时用了超强类比的幽默形式,来化解当时的尴尬、增添幽默感。超长类比把两个相距甚远、没有明显相似性的事物或现象拉到一起,而最终形成类比的相似之处也常带有很强的主观人为的色彩。苏格拉底的妻子在大骂之后泼水,与“雷声过后必有一场大雨”之间想去甚远,而且没有明显的和必然的相似性,但,苏格拉底把两者放在一起,创造出很强的幽默感,轻松化解场面的尴尬局面。

五、填空

1、要注意克服容易造成意义不明了的两种毛病:一是(歧义),二是(苟简)。

2、话语作为一次言语交际的结果,要求构成话语的句子之间有(逻辑)上的联系,在(意义)上是连贯的。

3、涉及社会和国家安全的秘密一般都有明确的(传播范围)、(传达对象)。

4、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提出“中国是伦理本位的国家”,认为中国社会以(家庭关系)推而广之,以伦理组织社会。

5、中外文混用现象的增多,对汉民族共同语的(纯洁)和(规范)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6、不可以介入对方家庭矛盾,更不可以挑拨对方家庭关系,这叫做(疏不间亲);关系较密切的人,可能介入对方家庭矛盾,但应以说和为主,这叫做(君子成人之美)。

7、言语交际中的公共道德准则,就是要求个人的言语行为一是讲求语言文明、二是杜绝(语言歧视)、三是阻止(流言扩散)。

8、要尽可能地少非议他人,这在传统上,比较文雅的说法是(非礼勿言),通俗一些的说法则是(不要谈论是非)。

9、《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10、含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即话说完了,意思却没有穷尽;另一种是(言未尽意亦未尽),即话未说完,意思同样没有穷尽。

7、幽默的两种作用:一是(增添情趣);二是(化解矛盾)。

交际测试 第6篇

关键词: 反拨效应 PRETCO 英语交际 输出能力

一、语言测试与交际能力

相对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而言,语言测试理论指的是如何看待语言的本质及如何理解语言能力的问题,共历经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学界的研究处于第三阶段: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测试,又称交际语言测试。该阶段,语言测试学家开始探索考查交际能力的方法,把测试的重点放在运用语言的能力上,即着重了解受测者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在1991年,Bachman提出了全新的CLA语言交际能力模式,他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知识、技能和心理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一模式指出了测试工具与目标语言情境的关系,对于语言交际能力的认识更全面,在语言测试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包含理解与表达两方面,体现出人的整体素质。因此,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语言、文化、修辞、心理、情境等诸多因素。进一步来说,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种语言技能的综合反映。这些技能是相辅相成的,形成一个复杂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其中,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它们互相促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应平衡发展。交际能力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不同的阶段,对交际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在高职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应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使学习者具有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涉外业务工作。然而,目前许多高职学生缺乏英语交际训练,不会用英语表达和交流,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学界的重视。

语言测试根据不同的功能可分为多种类型,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作为高职高专领域公共英语唯一的全国性考试,主要是检测学生利用英语,从事日常和业务工作的能力,属于正式的水平测试。正是由于测试的反拨作用,PRETCO测试能够对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产生影响。反拨作用的内涵就是测试对教学和后续学习间接的有效性作用。语言测试和培养学生“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的高职英语教学目的息息相关,科学的测试可以对教学产生积极、正面的反拨作用,反之,其反拨作用也会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二、PRETCO测试的有关要求

PRETCO测试针对高职高专培养目标,是检测学生利用英语从事日常和业务工作的能力的水平测试。它包含笔试和口试两大部分,笔试侧重考生的书面表达,而口语考试则关注考生的口头表达。

(一)测试的形式

笔试采用的是传统的书写答卷的测试方式;口试采取的是现代化的计算机辅助测试形式,在整个口试过程中,考生根据计算机上的提示和要求,完成整个答题过程,考生的所有语言活动通过计算机的存储器记录下来,以备评分时使用。

(二)测试的内容

笔试试题的60%以上都是高职高专学生必备的应用性内容,而口语试题则全部为应用性内容。试题内容结合教学现状和未来工作需要,强调“实用为主”,尽量体现行业特征。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日常交际。

(1)交际功能:介绍、问候、感谢、道歉、建议、接受、拒绝、询问等。

(2)交际项目:天气、学习、职业、爱好、饮食、健康、问路等。

2.业务交际。

(1)日常涉外活动:工作接待、接听电话、安排日程与活动、安排住宿、宴请、陪同外宾、求职面试等。

(2)一般涉外业务:公司或产品介绍、业务洽谈、国际贸易、函电往来、维护与技术说明、资料填写等。

(三)测试的项目和题型

PRETCO测试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规定的各项语言功能为基础设计交际情景和试题,着重对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进行全面考核。口试全部是口头回答,笔试的主观题和需要考生动手书写的试题占55%以上,多项选择题只有40%左右,力求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反映出考生在多个情景下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

1.笔试。

(1)听力:测试考生理解所听对话、会话和简单短文的能力。听力材料的语速为每分钟120词。测试重点是要考生理解所听材料中的主题、人物关系、时间、地点、主要情节,占总分的15%。测试时间为15分钟。

(2)词汇和语法:测试考生灵活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测试范围包括《基本要求》中的“语法结构表”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占总分的15%。测试时间为15分钟。

(3)阅读:测试考生从一般性和应用性的语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总阅读量约1,000词,主要测试三项阅读技能,分别是了解语篇中和段落的主旨大意和主要事实情节、理解语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以及了解作者的目的、态度和观点,占总分的35%。测试时间为40分钟。

(4)英译汉:测试考生将一般性内容和实用性内容的英语句子和段落正确译成汉语的能力,占总分的20%。测试时间为25分钟。

(5)写作:测试考生套写应用性短文、信函,填写英文表格的能力,占总分的15%。测试时间为25分钟。

2.口试。

(1)朗读短文:测试考生的语音、语调、断句等朗读技巧和流利程度。朗读材料为口语体短文。测试时间为3分钟。

(2)提问/回答:测试考生就交际话题提出问题或给予回应的能力。测试过程中阅读和听辨一段实用性涉外交际活动,分别进行提问和回答提问。测试时间为4分钟。

(3)中译英:测试考生日常涉外活动和涉外业务中的口头翻译能力。所译材料包括单句、对话、段落的翻译。测试时间为3分钟。

(4)命题陈述:测试考生用英语进行连贯表达的能力。测试提供涉外业务交际方面的图片或图表,辅以简要文字说明,考生对图片、照片或图表的内容进行连贯陈述。测试时间为4分钟。

三、PRETCO测试对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反拨效应

(一)正面作用

1.有利于明确高职英语教学的定位。

《基本要求》明确规定高职英语教学的定位是把“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作为目标,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又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PRETCO测试是为了检验高职高专学生是否达到所规定的教学要求而设置的考试。该测试的设计积极贯彻高职高专教育主要培养“应用性、技术型”人才的精神,重视培养听、说、读、写、译的英语交际技能,对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向实用性方向的转轨起到显著的作用,更有利于明确高职英语教学的定位。

2.强调对英语交际能力的考核。

(1)专门设立口语考试,测试考生在未来工作中实际应用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随着PRETCO口语考试的推广,高职学生有了相应的英语口语测试。它对高职生英语口语水平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使口语学习的目标更明确。因此,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应更注重听说技能的训练,以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为核心。

(2)PRETCO的听力部分编写比较科学,采用直接测试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应试者的真实听力水平,而且对学习者实际听力技能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因为考生们为了提高该部分的得分,必须有意识地进行听力的强化训练,从而整体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3)高职学生将来主要是在国内的职场使用英语,PRETCO测试明智地将英译汉纳入考试范围,测试学生的基本翻译能力,强调今后在工作中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的技能,对综合运用英语实践的学习目的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对于高职生而言,写作是五大技能中最薄弱,也是最难提高的环节。PRETCO的写作部分直接考查了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有效地鞭策应试者积极备考,努力提高写作技能,促进口头和书面交际技能的全面发展。

3.强化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检验。

PRETCO测试的内容和题型全面覆盖《基本要求》中规定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涉及的能力种类,既测试语言知识又测试语言技能,充分体现培养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宗旨。作为高职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标准化语言水平测试,该测试为师生提供了科学且有效的英语能力检测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考试的结果及时准确地了解自身的问题与不足,制定新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计划,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

4.激发学习动机,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习中如果没有考试是不堪设想的”。PRETCO测试会对应试者的英语学习直接产生导向作用,尤其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测试任务会给学习者带来适度的心理紧张,因而对应试者会产生一种激励作用。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会更重视英语学习,勤于训练、积极备考。在这个准备过程中,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都得到了增强,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客观上改善了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5.促进教学改革的积极开展。

十多年来,PRETCO测试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参加测试的考生逐年增多。各大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利用PRETCO测试的反馈信息,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师纷纷转变教学观念,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针对高职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展现典型的涉外业务的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积极开展各种英语交际活动,注重文化输入,以往课堂教学中应用性和交际性不足的情况得到改善。

(二)负面作用

1.引发焦虑情绪。

对于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受到容易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竞争的压力、知识准备不足及自我期望过高等。PRETCO测试会增加他们对于考试的紧张焦虑感,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到真实水平的正常发挥,继而产生挫败感,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以至于失去学习信心。

2.应试教育倾向。

(1)命题的语料不够贴近真实的生活情境。PRETCO测试听力部分选取的听力材料并不是完全来自现实的语言素材,是专人在录音棚里朗读录制的,未能还原对话的真实场景。这样的做法会影响到学生听力理解和交际能力的准确考查。另外,该测试保留了传统的词汇和语法结构题型,学生为了提高此部分的得分,死记硬背大量的词汇和语法题,违背考试的目的,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能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

(2)功利性学习,依赖性强,自主性不足。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急功近利,把考试内容当做学习内容,以应试为主要目的,不重视交际技能的训练。不少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已养成课堂上被动接受的习惯,亦步亦趋地跟随老师的讲授计划和教学要求,对预习和复习的重点把握不清,一切依赖教师安排,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

四、结语

语言测试是语言学习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互相影响,相辅相成。PRETCO测试对高职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的反拨效应,其中,明确教学定位、强调能力考核、强化知识和技能检验、激发学习动机及促进教学改革五个方面起着正面作用;引发焦虑情绪和应试教育倾向起着负面作用。我们应该重视PRETCO测试反拨效应,合理利用其正面作用,使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能力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Alderson C,Wall D.Does Washback Exist[J].Applied Linguistics,1993,(2).

[3]Weir,C.J.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M].England:University of Exeter.1990.43;45;8.

[4]Andrew.S,Fullilove,J,&Wong,Y.Target Washback-A Case Study[J.]System.2002,30:201-223.

[5]蒋显菊.国内英语测试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07,(2):89-95.

交际测试 第7篇

一、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体系

1. 测试内容———交际语言能力 (CLA,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

Bachman[1]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 (language knowledge) 、策略能力 (strategic competence) 以及心理生理机制 (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三个部分。语言知识包括组织架构能力及语用能力;策略能力指将语言知识与交流者知识结构及交际场合特征结合的能力;心理生理机制指交际时的神经及生理机制。

2. 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下的测试方法。

上述Bachman交际语言能力模型, 为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下的语言测试方法设计提供了依据。交际法语言测试有交际、任务和意义三大原则[2]。第一, 交际法语言测试任务的设计具有明确的交际目的。第二, 交际法语言测试通过让受试者完成模拟真实语境中的交际任务测试受试者的语言交际能力。第三, 交际法语言测试关注意义, 强调创造并解释意义。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包含一个为受试模拟语言交际语境的设计, 它既考察学生如何使用自身的语法词汇知识、语用知识和语言外知识, 并结合策略能力及心理生理机制来完成交际任务的情况。[3]

二、综述国内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口译测试设计研究

1. 相关研究综述。

口译测试本身也是语言测试, 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理应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考试的测试设计。近年来, 一些学者尝试将Bachman语言测试理论与口译测试结合起来, 指导口译测试设计、评估等方面。厦门大学的陈菁教授在《中国翻译》2002年第1期上发表的《从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模式看口译测试中的重要因素》以及在《中国翻译》2003年第1期上发表的《交际法原则指导下的口译测试的具体操作》两篇文章是针对口译测试的专论。文章以Bachman的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为指导, 将译员的口译交际能力分为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心理能力三部分[4], 并制定量化评估表来评判口译考试中考生的表现[5]。西南大学郑玮在借鉴陈菁制定的口译量化评估表的基础上, 运用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 对口译测试的内容、形式以及评估三方面进行了梳理, 强调了这一理论对上述三方面的重要指导作用。[3]邓礼红则撰文针对口译测试真实性发表看法, 并就如何在口译测试中具体应用真实性原则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详述:测试任务的真实性、受试者与测试任务之间的互动的真实性、参与者之间互动的真实性、评分标准及其应用方式的真实性。最后得出在不损害口译测试总体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其真实性的结论。[6]此外, 一些研究生论文也选择将二者相结合, 以毕业论文的形式用较长篇幅更为详细地论述了如何将交际法测试理论运用于口译测试中。武汉大学研究生彭琣在硕士论文中试图采用交际法测试理论探讨和研究科学合理的口译测试模式。文章从交际法理论的角度出发, 对三种口译测试, 即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国家教育部联合举办的口译水平测试, 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口译水平测试和国家人事部推出的口译资格认证测试进行了整体评估, 并就口译测试设计 (形式和内容) 以及评估体系提出建议, 如对口译测试进行分级, 口笔试相结合等。[7]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戚宇光对人事部二级交传考试, 上海市商务口译考试和上海市英语高级口译考试的形式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 并针对现有口译认证系统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案。此外, 作者还指出译员应该在测试前有时间做准备工作, 以真正使测试能反映应试者水平, 而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8]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高源在硕士论文中将交际法测试理论运用于指导国际商务谈判口译质量的测试中。文中运用SPSS对22名英语专业三年级本科生的表现进行分析, 并试图提供一个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衡量口译质量的标准, 最后得出一名合格商务谈判口译员应具备哪些素质的结论。在测试过程中, 参照Bachman语言交际能力, 尽量创造现实的交际环境, 并全面衡量受试译员的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及心理能力三部分。[9]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步益青在硕士论文中从交际角度探讨口译活动, 进而根据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 指出测试内容应当与实际语言运用之间保持一定的一致性, 即测试的真实性原则探讨实际生活中的口译活动。在文章第四部分中, 作者探讨了口译测试设计时应注意的原则:真实性及可行性。文章在分析了目前国内市场上两类主要口译测试,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 (水平) 考试和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的基础上, 试探性提出了一些口译测试建议。在笔试中, 应测试应试者的听力、阅读能力以及文化知识。在口试中, 不仅要测试应试者口译, 还应测试公众演讲水平。[10]以上为近年来我国口译测试领域结合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和口译测试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

2. 基于上述研究的思考。

对上述成果进行分析反观, 可发现研究者们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用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检验我国国内主要口译测试, 如全国翻译专业资格 (水平) 考试和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等, 并据此提出口译测试设计的建议。或从某一点切入, 如真实性原则, 探讨在口译测试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再进一步分析总结, 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从测试原则、测试内容与测试形式三方面提出口译测试设计建议, 总结如下。首先, 测试原则方面。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认为衡量一个语言测试的质量在于它的“有用性” (usefulness) , 包括六个方面:真实性 (authenticity) 、信度 (reliability) 、效度 (validity) 、区分度 (discrimination) 、可行性 (practicability) 和反拨/后效作用 (backwash) 。[11]上述研究成果大多将笔墨放在真实性原则上。徐强[12]指出, 真实性是交际语言测试最重要、最具标志性的特征。Bachman从两个方面定义真实性, 分别是情境的真实性 (real-life approach) 和交际的真实性 (interactional/ability approach) 。情境的真实性指测试任务与真实语境之间的一致性, 而交际的真实性更强调受试与测试任务之间的互动性。[11]将测试真实性原则应用于口译测试中, 则要求保证测试任务与语言实际应用任务尽量保持一致。其次, 测试内容方面。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认为语言测试应测试应试者的交际语言能力 (CLA) 。在设计口译测试内容时, 应兼顾知识与技能, 语言能力与非语言能力, 测试考生的口译交际能力 (知识、口译技能、非智力因素) 。另外, 一些学者也对测试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探讨。此外要有不同的口音, 这样使得测试情境接近真实口译情境。再次, 口译准备在口译测试过程中也要得到考虑。在对前人研究进行归纳梳理后, 笔者认为未来研究可以倾向于对“有用性”几个组成成分的单个研究上, 进一步细化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对口译测试的指导作用。

我国对口译测试的研究仍有大幅拓展空间。将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运用于口译测试设计是研究口译测试设计的重要且必要的方法。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研究, 但仍有需要努力的地方, 如对“有用性”几个组成成分进行单个研究、利用量化手段分析控制影响因素等。

摘要:口译测试设计是科学公平选拔合格口译人才的前提条件。口译测试也是语言测试, 因而可以借鉴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本文梳理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所强调的测试内容和方法, 分析反观近年来国内将语言测试与口译测试结合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以期对科学合理设计口译测试有所借鉴。

交际测试 第8篇

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 (BEC)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是英国剑桥大学系列考试中特为学习者提供的可获得含金量很高的极具权威性的国际商务英语资格证书的一个绝好机会。BEC考试特别注重对考生运用英语在跨文化商务环境中进行交际的能力评估。因此由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BEC证书已逐渐成为人们驰骋全球商界不可或缺的一把金钥匙, 一块最有力的敲门砖, 一个全能通行证。

而BEC考试一大亮点就是它把听说技能考查放在首要地位, 有效诊治了“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传统英语学习怪病。BEC交际口语测试更是它能成为优于国内外的大学四、六级及国际托福等各类英语考试的耀眼明星的优势所在。自2002年5月起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对BEC考试大纲进行了调整, BEC的四项听、说、读、写测试内容皆有变化, 口试变动最大。BEC初、中、高级口试时间分别由原来的10分钟、12分钟、14分钟延至12分钟、14分钟、16分钟;口试成绩也由不计入笔试成绩 (单独计算) 改为口试成绩与笔试成绩一起计入总分, 与其他部分一样占总分的25%。从新大纲实行后的考试成绩可以看到, 考试通过率较之以前明显降低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口试部分失分较多, 初、中、高级的口试通过率一般都要比笔试低10个百分点以上。BEC交际口语测试成为多数考生都颇为担心、难以把握、胜算不大的“拦路虎”。本文将从BEC口试失分的问题分析出发, 初步探讨了应试策略和技巧。

二、考生口试备考及应试过程中造成失分的问题分析

(一) 个人心理因素。

由于口试采取的方式并不是机考, 而是要求考生与口试考官及搭档面对面地交流, 考生要做到落落大方、谈吐自如、应答流利、正常乃至超常发挥, 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因此不少考生在口试过程中出现了紧张不安、拘谨压抑、说话颤抖、答非所问, 甚至出现大脑短路思维混乱等不同程度的怯场表现。其中只有少数考生是因为性格极其内向, 自身心理素质比较差导致此类失分, 大部分考生怯场的原因是没有充分做好考前准备, 复习不系统, 没有计划, 缺乏自信。也有很少一些考生大意失荆州, 自我感觉过于良好, 轻敌情绪高涨, 未看清题目要求便天南地北、长篇大论, 结果是不知所云、一顿胡侃。

(二) 口语交际策略缺乏。

不少考生在平时就不善言谈, 不善于表达自我, 对自己的口语没有自信, 总觉得自己的口语不够标准, 或者担心自己词汇量太少, 获取信息及输出信息的能力自然就差了, 也导致无法准确地理解对方和得体地表达自己。说话吞吐、经常停顿、不断重复同一个词或者频繁出现口头禅“ah、eh、er、”, 一旦搭档理解偏差后就无法继续话题讨论而出现自说自话等, 这是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往往也是最容易让考官扣分的地方。

(三) 不熟知口试题型。

有部分考生临考了都不太熟悉口试各题型, 练习一直是想当然, 毫无针对性, 更无技巧而言了;有些考生熟悉题型, 但一直没有任何模拟实战的机会, 应考时自然无法正常发挥。

(四) 其他非语言因素。

部分考生穿着太过随意, 奇装异服, 不修边幅, 结果无法给考官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大多数考生商务背景知识非常缺乏。以上种种都是导致失分的原因。

三、针对问题的应试策略和技巧探索

(一) 加强训练, 增强自信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能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是通过交际口试成功的基本保障, 考生应熟悉考试风格、模式、题型和最新动态, 更要进行大量的、有针对性的口语练习。做了充分准备, 应试时自然能做到胸有成竹, 信心满满, 怯场的可能性也相应会降低很多。心态的好坏对于任何事的成败与否都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是一对一的BEC交际口语测试更是如此。良好的心态可以使人超常发挥;糟糕的心态却可以让人遭遇滑铁卢。在往年的BEC考试中, 相当多的考生都是因为心态不好、过度紧张最终导致失利的。对BEC口语考试, 我们应该调整好心态, 放松心情可用方法如下: (1) 大考大玩, 小考小玩, 不考不玩。口语考试前一晚一定要睡好觉, 考前一餐不要吃得过饱, 但也不能空腹。 (2) 进入口试房间前做几次深呼吸, 伸展伸展胳膊, 然后在心里暗示自己:这是让人知道自己英语说得不错的好机会。若是知道自己的英语口语不太好就更没必要紧张了, 不如彻底放松, 放手一搏, 说不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考生应对自己的口语充满自信, 要明白口语够不够标准并没有得体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来得重要, 也不用担心词汇不够, 只要你学会使用简单的词, 简化你的复杂句, 大胆的说不要怕错, 恰当的输出信息就行了。不会有谁会怀疑你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二) 熟悉各种题型特点, 加强口试实训。

BEC商务英语口试是挑战性较大的一部分, 并且口试的难度随着等级的提高而加大。BEC口试分为三部分:Part 1 Interview, 是考生与考官的交流, 着重于个人情况, 学习工作, 兴趣爱好。第一部分必须做好考前充分准备, 以便在Part 1的考试中给主考官一个比较好的印象。询问考生个人信息的提问对每位考生基本都是一样的, 在口试实训中考生只需按照口试程序反复练习, 应试时以准确、流利、理解无误的语言自然从容地回答考官的提问就好了。Part 2 Mini-Presentation, 考生就某一商务主题发表一分钟的演讲, 第二部分为考官借助考生对自选观点话题的解释与阐述, 考察考生的英语语言组织能力。同时附带考察考生的发音、语法和用词。考生不能仅仅认为准备好自己的部分就可以了, 而是必须要认真地听同组考生的表达, 以免考官针对同组考生的陈述而提出问题, 考生不能回答或是被要求问搭档一问题而无从问起。这个部分考生应在口试实训练中反复套以下模板并反复操练平时积累的各种经典句型:Opening sentence + Main points + ①idea (reason/ details) + ②idea (reason /example) + ③ idea (Supporting ideas) + Concluding sentence.再者, 自信, 陈述观点妙用连接词, 语速适中吐词清晰, 注意聆听, 忌不懂装懂、答非所问和很好地控制时间对考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Part 3 Collaborative Talk两位考生就某个商务主题进行讨论。这部分要求较高, 而准备时间仅为30秒。两位考生讨论和回答问题应遵循轮换的原则, 如果一方沉默无法继续下去的时候, 另一方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及时接过话题, 否则双方均不能获得好的成绩。同时在讨论的阶段, 双方应该以试图说服对方为目的进行讨论, 即使讨论结束仍然不能达成共识, 也不要紧, 要有团队协作精神, 切忌双方都不理会对方观点而“自说自话”。根据各部分题型的特点考生应注意一些应试技巧。首先要选用合适的讨论步骤。有一问一答式的讨论模式 :A提问 (一句话) ——B回答 (一句话) , 阐述理由 (两句话) , A附和 (一句话) , 阐述理由 (两句话) ——B提问 (一句话) ——A回答 (一句话) , 阐述理由 (两句话) , B附和 (一句话) , 阐述理由 (两句话) ——A或B做出决定 (一句话) ——B或A支持决定 (一句话) 。这种方法思路清晰, 但考生往往会回答过于简单, 常把自己绕进简单的一问一答, 成了没有足够的观点支持阐述的角色表演, 而不是讨论了。笔者认为各自阐述观点的讨论模式更有利于应考时拿高分, 但考生一定要注意彼此的交流, 不能忽略彼此的互动。各自阐述观点的讨论模式:A阐述观点, 首先挑自己熟悉的要点谈论 (一句话) 和支持论据 (两句话) ——B对A的观点表态 (一句话) , 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两句话) ——A对B的观点表态并表述自己的论据 (两到三句话) ——双方讨论, 深入阐述本人观点 (A, B各两句话) ——最后做出决定 (A, B各一句话) 。考生在讨论时经常出现衔接不好的问题, 考生必须学会使用那些承前启后的连接词及句子 , 如:well, in fact , but , however , what′s more , Great! Good idea! That′s the point. Get it? Are you there yet? 等等在适当的时候插话发表意见 , 可以从同意或不同意两个角度把话题接下去, 或是将会话转移给另一考生 , 请他发表看法。讨论时不宜把问题说得太深 , 简化思想, 简化语言。要尽可能展示你的流利程度和敏捷的思维 , 扬长避短。

(三) 听力阅读训练巧用听力范文。

听说不分家, 要想说好必须练好听。阅读能增强语感, 扩大词汇量, 获取背景知识等等都有助于考生更好地表达自我。经典的听力范文是很好的口语训练素材, 考生可巧用听力范文, 不断总结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丰富、更地道。

(四) 其他非语言攻略。

考生应在外表上下一番功夫, 着装要大方得体, 干净整洁。适度的外形包装既可以给考生带来更多的自信, 又能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五) 口语交际策略。

有效的口语交际策略意味着成功的交流。要提高交际能力, 得注意语篇能力的培养, 掌握一定的会话原则, 组织观点应该有逻辑, 语流应该流畅;活用肢体语言;注意倾听对方;细心观察和准确把握语境信息;注意积累言语资源, 要具备一定的商务背景知识, 虽然并不要求很精深, 但是越精通越好;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增加跨文化背景知识输入 。

四、结语

技巧和策略都只是工具, 能否用好要看个人是否掌握熟练。BEC交际口试是对考生语法、词汇、语篇、语音、语调、商务知识、互动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性测试。BEC口语考试决不能临阵磨枪, 在参加测试前, 考生应对英语语言、商务知识、跨文化交际进行全方位加强, 熟悉口试各个环节, 有针对性地充分准备;在口试过程中, 放松心态, 紧扣重点, 把流畅的传达思想放在语法之上, 多注意活用各种应试技巧, 则既能顺利通过口试又能成为适合发展需求的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达到BEC交际口语测试真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 (UCLES) .剑桥BEC真题集 (高级)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3].Lan Wood/Paul Sanderson/Anne Williams/Catrin Lloyd-Jones.新编剑桥商务英语中级 (学生用书)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4].任凯.BEC:剑桥商务英语口试过关一点通[N].中国教育报, 2003, 7

交际语言测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9篇

一、交际语言测试的主要特点

1、互动性

互动性是交际语言测试中的一个主要特点, 其指的是在测试任务、被测试人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在人与人的交际过程当中, A产生语言, B对A的语言进行处理, 然后对自己的语言进行产生。A再对B的语言进行处理, 从而再次对自己的语言进行产生。如此循环往复, 就是一个语言交际的过程。因此, 为了对一方的语言能力进行了解, 就要分析其对另一方的语言是如何处理的, 对对方语言当中所包含的特点、内容等进行推知。在测试中, 则是被测试者的特点, 以及需要完成的测试内容特点[1]。在语言交际当中, 根据对方的语言产生自己的语言, 就是考试、考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这种作用和影响在测试中的关系就是考试和考生之间的关系。其中, 考生的性格、情感、认知、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和能力, 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2、真实性

在交际语言测试当中, 真实性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因此在考试当中, 语言行为应当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学生需要对生活中看到或听到的语言进行接收, 并且在考试当中完成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 在交际语言测试中, 主要是为了考察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否达到真实交际的目的。在测试过程中, 应当对生活中的语言使用特点、范围等进行设计, 例如可在旅馆、车站等场合中设计寻找住宿、购买车票等实际任务。或是在图书馆、教室等场合中进行图书借还、小组讨论等任务。在交际语言测试中, 为了对真实性的特点加以体现, 应当对现实生活中使用预言的场合、范围, 需要完成的任务, 以及相关的途径、方式、语言媒介等进行确定, 从而在交际语言测试当中, 结合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况, 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

二、交际语言测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转变测试方法

被测试者在过去的分立语言测试当中, 通常会对预先设定的测试内容进行接收, 参与性往往较差。并且需要根据相应的评判尺度, 才能够对比得出被测试者的最终成绩。而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的过程中, 通常也仅仅是根据分数的高低进行判断[2]。这种测试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些问题, 但是更多的是它只能够对学生学业当中某一个方面的水平进行体现。另外, 学生的个体差异、测试场景、测试时间等因素, 都会对测试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利用这种测试方式难以对学生真实的语言交际能力进行判断。对此, 在交际语言测试中, 应当充分的融合学生的语用知识、语言知识等要素, 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应在真实的场景当中进行测试。在真实的语言环境当中, 通过多种的途径、方式、媒介等对学生进行措施, 能够对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进行准确的判断, 让学生在测试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 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测试结果。

2、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过去的英语教学当中, 采用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模式, 教师会预先设定学习的时间、方式、内容,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体现, 也很容易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甚至产生厌烦、排斥的情绪, 极不利于英语教学的良好开展。在师生之间, 交际语言测试实际上是一种面对面的测试方式, 教师通过这种测试模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加真实、客观的了解与掌握。在交际语言测试中, 测试内容通常都会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小品、对话、口头作文、口译、学生展示、学生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激发, 通过活跃、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结合交际语言测试的应用, 教师对英语教学的任务进行更加灵活的设计,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性的作用, 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 教师从旁进行引导和监督。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帮助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行培养。

三、结论

综上所述, 英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 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和测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因此, 需要采取一种全新的测试模式来进行英语教学。交际语言测试作为一种良好的方式, 在英语教学应用中, 充分的发挥出其互动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而更好的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摘要:在当前的英语教学当中, 传统的分立语言测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因此, 可以采用交际语言测试的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基于此, 本文结合交际语言测试的主要特点, 对其在英语教学当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交际语言测试,英语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孟青.Bachman交际语言在高职建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4:200-202.

交际测试 第10篇

“任务式语言测试”在是交际语言测试学的基础上产生演变和流行的。著名语言学教授Brindley给任务式语言测试写的定义指出任务式语言测试是根据一套明确规定的标准来评估学习者的交际行为表现的过程, 这些交际行为是有目标导向的、关注意义的语言使用, 是需要结合技能和知识的运用。而“语言行为测试”则是人们在对传统的以多项选择题为主的标准化测试日趋不满的情况下提出的。它以交际语言能力和任务式语言教学法为理论基础, 利用灵活多样的测试方法, 学习过程测试和学习结果测试并重, 知识测试和能力测试并重, 对语言教学产生了良好的反拨效应。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标准化测试的不足, 成为当今语言测试的研究热点。

对于交际语言测试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0年, L.F.Bachman在《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一书中提出的交际能力模型, 是迄今为止最具有影响力的里程碑式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型 (Skehan, 1991) , 是交际英语测试设计的理论基础;Weir (1990) 详细阐述了交际语言测试 (CLT,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 的理论原则, 同时介绍了交际语言测试题目类型;英国的IELTS较好地体现了CLT的原则。交际语言测试的主要特征是: (1) 重点是意义; (2) 语境化 (contextualized) ; (3) 语言活动带有可接受的目的性 (purposive) ; (4) 有实际意义的语言; (5) 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 (authentic material) ; (6) 文本处理有真实性; (7) 反应结果不可预见性 (unpredictable) ; (8) 以互动为基础 (interaction-based) ; (9) 考生在真实心理状态下展示语言能力; (10) 根据实际交际结果判定成绩 (Weir, 1993;武尊民, 2002) 。

语言测试在语言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它可以反映语言教学的效果, 并对语言教学起着引导和评价的作用。在交际英语教学法被世界诸多国家包括中国所认同的同时, 在我国教育改革, 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 交际语言测试也近乎成为语言测试的主流之一。然而, 在高师院校综合英语教学中, 想要真正应用交际语言测试来评估教学效果, 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将论述交际语言测试在高师综合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在运用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将对交际语言测试在高师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 为培养更符合现今国家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师发挥其重要作用。

除了人们对理论进行研究以外, 我国有一些英语教学或测试工作者对交际语言测试在不同领域内的应用做了研究。例如: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毓彪2008年9月发表文章“交际语言测试在成人高考英语中的运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李小萌发表文章“试析交际语言测试模式在入学分班测试中的应用”;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朱莉老师在2009年5月发表文章“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看英语听力测试中的真实性问题”。诸多人在不同的英语教学领域对交际语言测试的应用做了论述。由于高师院校的综合英语教学为我国特有的师范类英语教学课程, 因此, 交际语言测试在该领域的应用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 但是人们对交际语言测试的研究已经为该研究方向奠定了基础。目前, 我国的高师综合英语教学中并没有贯穿语言测试, 该项目研究后, 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将会是一种新的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交际语言教学法, 学生交际的能力随时都被评估, 教师的教学效果随时都被监督。在我国高师院校的综合英语教学中应用交际语言测试来指导教学的前景还是令人充满信心的。因为高师院校综合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师范类课程, 教师本身就是语言传输的载体, 教学的过程就是交际的过程) 、具体性 (综合英语, 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此项目的研究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不仅是对高校英语教学的促进, 同时对我国基础英语教育人才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交际语言测试在高师综合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交际语言测试理论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高师综合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交际语言测试在高师综合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同时在高师院校综合英语教学中应用交际语言测试理论可能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一是教师方面的问题:高校教师来源:老教师 (凭经验授课, 靠传统测试理论对学生进行测试) , 本科师范类毕业的教师 (学过教学法, 但是针对初高中学生的教育理论) , 本科非师范类毕业的 (没有学过教学法, 跟老教师学习授课或凭自身的学习经验进行授课) , 研究生毕业的语言学、文学类教师 (没有教学法理论, 凭自身的语言知识及学习经验) , 英语教育类研究生 (学习过相关教学理论及测试知识) , 其他教师来源 (需要进行调查统计) 。二是学生方面的问题:高考压力, 重知识, 轻能力;学生在大学学习英语的目的:只为能毕业就行、能拿到英语等级证书、不注重培养自身英语交际能力。三是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沿用已久的教材, 教材内容及形式不适合培养示范生的交际能力 (举例说明) 。四是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教师的教学理论, 采取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选用的语言测试方法。根据黑龙江省阿城市第一中学的结果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现在教学模式的主体。五是社会方面的问题:择业看证, 少交际测试;测试应用的不连贯性, 根据前期工作的结果, 研究交际语言测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各方面技能培养过程中应用的具体方法。通过对交际语言测试在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 为培养具有良好交际能力的师范生工作指引方向, 集师范生教育目的和测试方法于一体的研究理念。

难点为社会调研和方法应用实践。由于涉及到教育结构调研、课程设置调研、教材选择调研等可能对某领域工作者有冲击, 在研究方法的同时, 实施该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且困难, 因为不仅要有理论做指导, 同时有要研究其针对不同学生实施的合理性。

摘要:论述交际语言测试在高师综合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针对运用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将对交际语言测试在高师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 为培养更符合现今国家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师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交际语言测试,高师综合英语,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Alderson, 杨惠中.语言测试的设计与评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Heaton, 韩宝成.英语测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王振亚.现代语言测试模型[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9.

[4]邹申, 戴炜栋.语言测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5]Henning, 杨慧中.语言测试指南:发展评估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6]刘润清, 韩宝成, 胡壮麟.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 (修订版)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7]邹申.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与操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 998.

[8]巴克曼.语言测试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交际测试 第11篇

语言测试经历了四大阶段:科学前阶段、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阶段、后现代语言测试阶段和交际语言测试阶段。近20年来, 交际性测试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测试观念, 对语言测试的模式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科学前阶段, 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完全靠教师的主观判断, 缺乏信度和效度。作为第二代体系的结构主义测试将语言知识和技能做了分离的处理, 其主要题型是多项选择、语法填空等分离式的试题。由于实行了量化测量, 评分的信度有了保证。但是, 这一测试模式背离了语言整体性原则。

综合性测试的理论即第三代, 提倡使用综合性的试题如听写、完形填充和成段改错等, 它做到了综合处理语言点和语言技能, 而且有语境, 但缺乏真实的交际情景。

上世纪80年代末, 交际测试的理论开始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 其倡导者为Bachman。交际性测试既要考查受试的语言形式知识, 又要考查其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能否恰当得体地使用这种语言。其侧重点是要考查“在社会语言场景中轻松有效地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明确了交际性测试的目的。这种测试目的决定了交际性测试与传统测试之间的明显差别。传统的分立式和综合式测试中的受试是“局外人”, 测试文本内容是“强加”给受试者的。受试必须按测试者事先规定好的方式做出反应。而交际性测试中的受试者则是“局内人”, 他参与形成交际的过程, 并与交际对象一起产生了测试结果文本。交际性测试与传统测试的主要差别还在于测试形式和评判方法。交际性测试不是简单地照搬传统测试形式, 其内容是按照语言任务而不是语言目的确定的。交际语言测试命题具有以下几种原则:

1. 真实性

Carroll曾强调:“在讨论语言测试时, 真实性永远是一个重要方面。”真实性是交际性测试区别其他测试方法的一个重要特征。

2. 内容特征

Swain曾就交际性测试的建构提出4项一般性原则, 其中之一是要集中考虑测试的内容特征。他认为交际性测试的内容应该具有激发性、真实性、综合性和交际性。测试情景必须给受试者提供新的信息, 并能够激发受试者做出交际反应;受试者所接触的语言材料应是真实的;综合性是指测试提供了语境, 这是交际所需的最重要的因素;测试中能诱发出受试者表达个人的意见和思想, 这就体现了测试的交际性。

3.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对交际性测试来说是最为基本的, 因为如事先不对语言行为进行分析, 就不会有取样的基础。Porter也认为对那些毫无所需的人进行语言交际水平的测试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交际性测试应该也必须以受试者的需求分析为基础。测试项目必须按照教学目的进行选择, 那些与学习者今后毫不相关的项目应予摈弃。

二、BEC考试分析

BEC考试由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与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合作举办。在2002年3月, 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对BEC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本文分析的主要依据是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修订后印发的《商务英语证书考试 (中级) 》 (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 vantage) 中的考试大纲和阅读样题。考试大纲对交际考试尤其重要, 是测试取样的基础, 也是验证内容效度的依据。BEC修订后的考试大纲清晰明了, 更加明确了考试目的、考试结构、考试细目、语言说明、篇章类型、题材领域、题型等。修订后的BEC阅读考试目的更加明确, 它是根据英语为非母语国家的人员进行商务活动的需求来设计的。因此, 其考试内容的决定是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 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下面参照下表, 对BEC阅读考试样题做一具体分析 (见下表) 。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BEC阅读考试更加注重交际性测试的特征。同时, 它也借鉴了综合性考试和结构主义测试的方法, 并且把这几种模式自然地揉合在一起。阅读 (30分) 使用了客观题 (两分法判断) , 这样虽然效度会受一定的损失, 但几乎所有的题在情景、语境、篇章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真实性。阅读第三、四大题, 只有惟一的答案, 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词汇能力, 阅读第五大题的答题形式──改正商业短文中的错误与现实中的商务工作十分接近, 这种测试任务真实性及效度都比较高。

BEC阅读考试中多项配对题 (Multiple Matching) 的比例大大多于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有着许多公认的弊病, 如设计耗时费力、容易造成考生胡乱猜测、对教学有不良的反拨效应等。多项配对题设计相对容易一些, 例如, 5道小题只需设计7个~8个选项 (多项选择题却需要20个) , 而且做每道小题都要使用这些选项, 这样一来, 既提高了选项的使用率, 又大大降低了猜测成分。由于猜对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考生必须真正理解整个篇章或所有情景, 才能在大量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BEC阅读考试还注重考查考生处理高层次信息的能力。阅读部分的1、2两道大题, 分别要求选择话题、辨别说话者的身份、选择段落的题目、用句子填空, 这就要求考生的理解要超出句子层次。而篇章层次的考点在考查高层次能力和知识的同时, 也考了低层次 (句子、词组和单词) 的能力。所以, 层次越高, 考点的效度就越高。BEC考试并没有放弃对语言能力的考查, 阅读部分的第4、5大题其实是考词汇和语法的, 这里采用了综合性测试的典型题型──完形填充和成段改错, 语境范围不是单词或句子, 而是语篇, 同时语境也是真实的──公司业务的介绍、计划、报告, 员工培训等, 这些都增加了测试的直接程度, 提高了效度。

交际性测试的明显特点是注重测试的真实性, 而有情景和情景的真实是其中的重要因素。BEC考试十分注意给考生提供情景信息。每道题的指令中, 都清楚地点明情景。对阅读而言, 情景主要指篇章类型、主题等, BEC考试中每篇阅读材料前都对此有所说明, 而有关篇章类型的信息, 对阅读理解是有影响的。值得一提的是, 阅读题目中的材料全部选自原版的英文报刊, 作者均以英语为母语, 只是在个别不适合考试的地方做了细微的修改;而且体裁广泛, 有信件、备忘录、留言、广告、报告、书评等。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语言的规范性, 另一方面也将考生置于一个真实的而非人为创造出来的语境中。对教学的影响好, 能激励学生接触更多的体裁, 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另外, BEC考试由于有“需求分析”做依据, 阅读材料都比较真实, 都设计了情境, 这样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是“局内人”在参与公司的业务及讨论, 体现出交际语言测试“需求分析”的原则。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阅读的实体设计接近于第四阶段, 即交际语言测试阶段。

三、启示

首先, BEC阅读考试为我们提供了在现有条件下考查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基本模式, 我国的外语教学存在着耗时多、效果欠佳等问题, 很多大学毕业生甚至硕士生经过十来年的外语学习, 还是应付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语言交际能力方面的训练。而一些大规模的公共考试, 由于种种原因, 阅读考试中也不够重视或基本不包含对交际能力的测试, 以至于对教学造成了不良的反拨作用。我们应该更多地分析研究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 克服客观条件上的困难, 寻求测试的效度、信度和可行性的最佳平衡, 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交际化测试的路子。

其次, BEC阅读考试模式对构建大学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测试体系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当前, 教育部已经批准商务英语专业, 许多高校也都增设了商务英语专业 (方向) , 但商务英语课程的测试体系建设却远远落后于专业 (方向) 的建设, 而只是在原有的英语语言文学测试体系的基础上对每套试卷稍做修改或增加一些商务方面的文章, 从而测试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商务阅读水平, 从而阻碍了这个专业 (方向) 的发展。而BEC阅读考试的交际性测试的特点却给商务英语阅读考试提供了有义的借鉴。

摘要:本文从语言测试的四个发展阶段, 即科学前阶段、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阶段、后现代主义和交际语言测试阶段, 详细论述了交际语言测试的特点, 并从真实性、内容特征及需求分析三方面详细分析了BEC阅读考试中的交际性语言测试的特征, 从而得出BEC阅读考试是一种典型的交际性语言测试, 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即BEC阅读考试, 为我们提供了在现有条件下考查语言交际能力的基本模式及BEC考试模式对构建大学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测试体系都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交际语言测试,BEC,真实性,需求分析

参考文献

[1]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 (evantage) , unpublished booklet by University Cambridge Local Examinations Syndicate

[2]Bachman, L.F.1990,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Weir, Cyril J.1990,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Hertforshire: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

[4]韩宝成:Lyle F.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第1期

[5]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交际测试】相关文章:

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及其应用价值10-28

有效交际05-07

交际文本05-13

语用交际05-20

交际差异06-11

交际情况06-25

交际实践06-26

汉英交际06-27

交际资源06-30

交际氛围07-10

上一篇:享乐主义的机会下一篇: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