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绵蚜范文

2024-08-17

苹果绵蚜范文(精选5篇)

苹果绵蚜 第1篇

关键词:苹果绵蚜,天敌昆虫,研究综述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 隶属同翅目Homoptera瘿绵蚜科Pemphigidae绵蚜属Eriosoma, 在我国不仅是重要的入侵生物[1], 而且是国内外重要检疫对象之一[2]。该虫隐蔽性强, 危害性大, 危害多种果树, 在我国苹果产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分布于局部地区, 应通过检疫措施防止蔓延扩散并危害。目前国内外对苹果绵蚜防治方法较多, 如:土壤防治、树干环毒、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等。但化学防治方法可严重污染环境, 同时苹果绵蚜对农药极易产生抗性, 农药的用量越来越多, 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影响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更注重生物防治, 即利用天敌来防治苹果绵蚜害虫。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 总结和归纳了苹果绵蚜的天敌昆虫。

一、苹果绵蚜地理分布

苹果绵蚜原产地为美国东部, 后随苗木蔓延传播至其他国家, 现遍及世界各地。国外主要分布于美洲、欧洲等六大洲的广大苹果产区, 约有70多个国家。目前我国分布于云南[3]、江苏和安徽[4]、河南[5,6]、河北[7]、山东[8]、贵州[9]、陕西[10]、辽宁[11]、西藏[12]、新疆[13]、山西[14]和甘肃[15]等地。

二、苹果绵蚜寄主与危害

苹果绵蚜主要为害苹果Malus pumila Mill.、山荆子Malus baccata (Linn.) Borkh.、海棠Malus spectabilis (Ait.) Borkh.、梨Pyrus communis Linn.、花红Malus asiatica Nakai.、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 (Hance) Hedl.、李Prunus salicina Lindl.、桑Morus alba L.、榆Ulmus pumila L.等寄主植物[16]。该虫主要危害果树枝干和根部。在枝干上主要群集在树的伤口、老树裂缝、新梢叶腋、短果枝果柄和果实的梗洼、萼洼处危害。枝干被害后形成瘤状突起, 破裂后形成伤口。在根上刺吸危害可形成根瘤, 逐渐腐烂阻碍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输送, 使树势衰弱影响生长降低产量, 幼树甚至会死亡。此外, 由于苹果绵蚜危害而造成的伤口异于其他病害的入侵。

三、苹果绵蚜天敌昆虫种类

目前, 已报道的苹果绵蚜天敌有73种[17]。况荣平等[18]、杨青蕊等[19]及杨勤民等[20]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共有29种苹果绵蚜天敌昆虫, 分别隶属膜翅目、鞘翅目、脉翅目、双翅目、革翅目、蜘蛛目。寄生性天敌有蚜小蜂科Aphelinidae苹果绵蚜蚜小蜂Aphelinus mali (Haldeman) 1种。捕食性天敌有瓢虫科Coccinellidae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 、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 (Pallas) 、二双斑唇瓢虫Chiloccrus lijugs Mulsant、黑条长瓢虫Macronaemia hauser (Weise) 、黄缘小巧瓢虫Oenopia sauzeti Mulsant、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 (Fabriciys) 、白条菌瓢虫Macroilleis hauseri (Mader) 、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 (Goeze) 、二星瓢虫Adalia bipunctata (Linnaeus) 、八斑和瓢虫Harmonia octomaculata (Fabricius) 、黑襟毛瓢虫Scymnus (Neopullus hoffmanni Weise、黑背毛瓢虫Scymnus (Neopullus) baba Sasaji、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idecimpunctata (Linnaeus) 、四斑毛瓢虫Scymnus frontalis Fabricius等14种;草蛉科Chrysopidae大草蛉Chrysopase ptempuacta (Wesmae1) 、叶色草蛉Chrysopa phyllochroma (Wesmae1) 、中华通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 、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等4种;食蚜蝇科Syrphidae黑带食蚜蝇Epistrophe balteata De Geer、长扁食蚜蝇Sphaerophoria sp.、斜斑鼓额食蚜蝇Scaeva pyrastri (L.) 、四条小食蚜蝇Paragus quadrifaciatus Meigen等4种;肥螋科Psalididae黄足肥螋Euborellia pallipes (Shiraki) 1种;蟹蛛科Thomisidae三突花蛛Misumenopos tricuspidata (Fahricius) 1种;微蛛科Erigonidae草间小黑蛛Erogonidium grarninicola (Sundevau) 1种;圆蛛科Araneidae黄褐新圆蛛Neoscoma doenitzi BoeS et Str.1种;狼蛛科Lycosidae中华狼蛛Lycosa sinesis Schenkel、星豹蛛Pardosa astrigena L Koch等2种。目前研究较多而深入的苹果绵蚜天敌有苹果绵蚜蚜小蜂、异色瓢虫及黄足肥螋3种, 下面着重分析此3种天敌昆虫。

1. 苹果绵蚜蚜小蜂Aphelinus mali (Haldeman)

苹果绵蚜蚜小蜂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东部, 上世纪2O年代早期此蜂从北美洲引种到欧洲, 用于苹果绵蚜生物防治[21]。此后又陆续引种到51个国家, 并在42个国家建立了该虫的种群[22]。我国于1942年从日本引种到大连, 1950年在山东烟台发现。目前分布于我国13个省的部分区域。

国外研究表明, 该蜂完成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8~25℃, 在13~30℃条件下, 雌雄蜂的平均发育时间分别为11.8~55.4天和11.7~53.3天, 并与温度显著负相关。雌雄蜂完成一个世代的有效积温分别为252.8日度和256.7日度[23,24]。唐业忠等1991年报道, 雌蜂在中国完成一个世代的有效积温为375.5日度[25]。杨勤民等研究表明在我国鲁西南地区苹果绵蚜蚜小蜂为最重要的寄生性天敌, 只有在7月份以后跟随现象比较明显, 与苹果绵蚜的第二个发生高峰前期基本吻合, 可以很好地控制苹果绵蚜的危害。但此蜂的发育落后于苹果绵蚜的个体发育, 不能全年控制苹果绵蚜的发生。张淑敏[26]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冬季剪取被该寄生蜂寄生的枝条并储存, 次年在果园释放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龙承德等专门研究了此寄生蜂的冬季储存, 研究结果表明, 最适合冷藏的虫态为老熟幼虫期, 在0~4℃条件下冷藏170天, 此蜂发育、羽化及成虫产卵无显著影响[27]。

2. 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 (Pallas)

异色瓢虫为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中蚜虫、粉虱、螨虫及蚧壳虫类的重要捕食性天敌, 在害虫的生物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8]。况荣平等 (1989年) 、杨青蕊 (2005) 等以及杨勤民等 (2008) 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调查的苹果绵蚜天敌中均有此虫。李向永等报道此虫在苹果园中初发期为2~3月, 高峰期为3~4月;在生草园的发生期与高峰期都比清耕园提前0.5~1个月, 且活动时间延长;捕食量随苹果绵蚜密度和气温呈正相关, 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5.9头和22.5头[29]。

异色瓢虫人工饲养及大量繁殖技术方面的研究也较多。滕树兵和徐志强研究了人工扩繁异色瓢虫时卵和成虫的最适冷藏条件, 即卵和成虫最适保存温度为10℃[30]。卢少辉等利用家蚕幼虫人工饲养了异色瓢虫, 其结果在人工饲养幼虫时完全可以替代蚜虫饲养[31]。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从2008年开始进行了此虫的人工繁殖研究, 目前已研制出3种人工饲料, 并且已拥有成熟的人工繁殖技术。在中条林局和临猗县苗圃建立了两座配套的繁育中心, 室内养殖面积为700平方米, 温室面积为2600平方米, 全年可繁殖600×104头[32]。

3. 黄足肥螋Euborellia pallipes (Shiraki)

黄足肥螋是在果园里常见的昆虫, 而且甘蔗象鼻虫、螟虫和粉蚧壳虫等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田静和廖贻昌[33]研究了此虫的人工饲养方法。李向永等[34]的研究显示, 在田间发生高峰期为7~9月份, 捕食量随苹果绵蚜密度和气温 (在15~30℃下) 而增加;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均达到46.3头和19.9头。黄足肥螋的发生高峰期就是苹果绵蚜种群发生高峰期, 因此可以有效抑制苹果绵蚜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实际生物防治中应加强保护与利用。

四、结束语

苹果绵蚜在临猗的发生与防治 第2篇

1 症状特征

苹果绵蚜主要在果树枝条枝干伤口、浅层根部及果实的梗洼和萼洼处为害, 吸食汁液, 被害部膨大成肿瘤, 后破裂, 阻止水分养分输送, 导致树势衰弱, 严重时导致叶片早落, 结果小, 着色差, 直接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

2 形态特征

1) 成虫: (1) 无翅胎生雌蚜。体椭圆形肥大, 长约2mm, 红褐色, 能分泌白色絮状物, 头部无额瘤, 复眼暗红色, 触角7节, 腹部背面覆盖白色絮状物。 (2)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短于无翅胎生蚜, 头、胸部黑色, 触角6节, 复眼赤色, 腹部暗褐色, 覆盖绵毛物较少, 翅透明, 前翅中脉有一分叉。 (3) 有性雌蚜。体长1mm左右, 头和足黄绿色, 触角黄绿色5节, 腹部红褐色, 稍有绵毛物。 (4) 有性雄蚜。体长0.7mm, 黄绿色, 触角5节, 口器退化, 腹部各节中央隆起。

2) 卵:0.5mm, 椭圆形, 初产卵黄色, 渐变为褐色。

3) 若蚜;体呈圆筒形, 赤褐色, 体外披白色絮状物。

3 发生规律

苹果绵蚜年发生12~22代。它是以2龄若虫在主干上粗皮裂缝、枝干伤口、剪锯口及浅层根部越冬, 翌年3月上中旬, 当平均气温达到6~8℃时, 越冬幼虫开始活动;3月下旬~4月上旬, 平均气温达11~12℃之间, 越冬若虫开始转移到枝条嫩梢上为害, 并进行孤雌胎生;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达16℃左右时, 种群继续扩大, 开始扩散转移到嫩梢中上部, 叶腋芽基部继续孤雌胎生, 产生少数有翅雌蚜后, 向周围树上扩散, 5月上中旬, 蚜体变大, 产生若蚜;5月下旬~6月上旬, 温度在22~26℃, 是全年绵蚜繁殖盛期, 每个越冬绵蚜群落每天平均可产生400余个仔蚜, 最多可达1000余头 (此时完成1代约需11d左右) ;7、8月份平均温度26~28℃之间, 不利于绵蚜繁殖, 直到9~10月气温下降, 绵蚜继续繁殖, 产生大量有翅胎生雌蚜, 迁飞扩散, 出现第二次为害盛期;10月下旬~11月上旬气温下降7℃以下, 二龄若虫陆续分散越冬。

4 防治办法

1) 加强检疫, 严防苹果绵蚜传入本地:苹果绵蚜远距离传播主要靠苗木、接穗、果实和包装物, 为此, 调运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检疫法, 按照检疫程序去办, 无虫者调入, 否则不调;调回后, 当地检疫部门应该抽查, 无虫才可销售栽植。栽植前可把苗木放入20%丙溴磷2500倍液中浸泡3~5min。

2) 严防自身传播:远距离传播, 一是借风雨传播, 二是人为传播。因为为害部位其上披覆许多白色绵毛状物, 所以一旦发现, 立即喷治, 把虫害消灭在始期, 并且注意在管理中, 严防自身传播。

3) 农业措施: (1) 加强果园管理, 清除树体上的伤疤, 刮除老翘皮, 剪去剪锯口, 清理园内杂草杂物, 集中烧毁, 深翻树盘。 (2) 严格封锁, 坚决不准将园内的杂草、枝条、落叶、落果带出园外, 要就地深埋或烧毁, 发生果园的农用工具要专用。

4) 生长期根施和枝干喷雾同时进行, 防治效果好。在4月中下旬、5月下旬-6月中旬、9月中旬-10月上旬, 苹果绵蚜转移发生盛期, 采取地上喷雾与地面灌根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

地面灌根方法:一是先将树干周围半径1m内浅挖2-3寸成坑, 用丙溴磷2500倍或48%乐斯本1000~1200倍, 或40.7%毒死蜱800倍灌根, 株灌30-40kg, 覆土即可。二是将树干周围半径1m内土壤挖开, 露出根部, 用15%乐斯本颗粒剂撒入, 每棵0.5~1kg, 撒后覆土。药剂还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2~2.5 kg。

地上喷雾:套袋前:用10%吡虫啉2500倍+48%乐斯本1000~1200倍混合喷雾。

套袋后:用40%丙溴磷2500倍+40%杀扑磷800倍喷雾, 注意喷药时加入渗透剂。

5) 越冬-发芽前, 结合修剪, 防治绵蚜。 (1) 彻底清除根蘖, 刮除主干主枝老翘皮, 集中烧毁。 (2) 剪锯口和病虫伤疤有苹果绵蚜的, 用40%杀扑磷或40.7%毒死蜱30~50倍涂刷。 (3) 喷药防治时加上丙溴磷和毒死蜱或杀扑磷混合喷雾, 兼治蚧壳虫, 柿长绵蚧等害虫。

苹果绵蚜 第3篇

1 发生特点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调查研究, 苹果绵蚜在盂县仅危害苹果树, 一年发生15代左右, 世代重叠现象严重。苹果绵蚜种群在盂县全年发生两个高峰, 分别为5月中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10月中旬;有翅蚜高峰期发生在4月上旬—6月上旬和9月上旬—10月上旬。不同时期, 苹果绵蚜在苹果树体不同部位的种群数量存在差异:上半年苹果绵蚜在根、树干及主枝部位分布密集, 发生危害较重;7月中、下旬之后, 苹果绵蚜在根及树干部位基本不再发生或发生较轻, 而在枝干部位, 包括主枝、侧枝和新梢部位发生危害较重。

2 传播与危害

2.1 传播途径

一般3月下旬在盂县开始危害, 5月下旬—6月上旬进入第1次发生盛期, 传播途径前期主要借果农的套袋及夏季管理人为的传播, 后期主要靠9月形成的有翅蚜迁飞自然传播。苹果棉蚜近距离传播主要是靠果农在果树管理时的修剪工具、手套衣物、采收工具以及修剪下来未处理好的有虫枝条。另外, 夏季有翅蚜的迁飞以及一龄若虫的爬行和风力的传送亦可近距离传播。棉蚜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靠苗木、接穗、果实及其包装物、而带虫苗木和接穗的调运是最危险的传播途径。

2.2 危害规律

通过调查研究, 盂县苹果绵蚜以1~2龄的若虫在腐烂病疤、剪锯口、翘皮裂缝内等处群聚越冬。翌年苹果发芽前后 (日平均气温上升到8.4℃) 开始取食活动, 主要在越冬场所和苹果新梢、腋芽、短果枝、果梗以及根部危害。5月上旬胎生幼蚜开始扩大种群, 5月下旬—7月上旬繁殖最旺盛;7月—8月因绵蚜天敌日光蜂的迅速繁殖和大量寄生, 苹果绵蚜的数量急剧减少;9月以后随着苹果秋梢的生长和天敌日光蜂的减少, 苹果绵蚜数量又趋增长, 到10月上旬形成一年中的第2次繁殖高峰;11月以后, 气温下降, 苹果绵蚜也随之进入越冬期。

2.3 发生情况

盂县主要苹果产区绵蚜发生情况见表1。

3 综合防控措施

苹果绵蚜的防控, 要根据植保部门发布的果树病虫动态预测预报和防治信息, 并注重气候变化和实地观察, 制定各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近年来, 植保部门多次组织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人员, 于每年的4月上旬、5、6、9、10月, 采用5点式分别对盂县果业主产区果树的不同部位进行了调查。为了更好地实地、适时监测, 在盂县上社镇、孙家庄镇、秀水镇等果园种植相对集中的地区, 设置了苹果绵蚜监测点, 进行常年监测, 及时上报发生、发展情况,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

3.1 农业防治

3.1.1 增施有机肥或果树专用肥, 增强树势

一般以秋施为主, 果实采收后进行到封冻以前, 越早越好。采取扩穴改土深翻, 株施有机肥50~100 kg, 并加入1.5~3 kg果树专用肥, 增强树势。

3.1.2 科学化、合理化修剪, 提高果园通风透光率

根据果园实际情况, 结合夏剪和冬剪, 提高树体合理负载、树冠通风透光, 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流失。

3.1.3 清理果园, 改善果树生长环境

在果实采收后, 清除树体下落叶、杂草、根蘖等。夏季修剪时, 要剪除虫枝、虫叶、虫果等病体, 并带出果园, 采取深埋或集中烧毁, 以降低苹果绵蚜的虫口密度。

3.1.4 刮除树皮, 清理树体

一般盂县在3月初前后, 结合防治苹果腐烂病, 将苹果树树干和粗枝上的老翘皮刮掉, 清除其根蘖, 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深埋, 以后每隔两周清除一次树根部的无效分蘖, 越冬虫源基数将明显降低。秋后翻树盘, 消灭隐藏在根标表层土壤中的越冬若虫。

3.2 化学防治

3.2.1 树杆喷药防治越冬绵蚜

在春季果树未发芽前和初冬果树进入休眠后, 即4月和11月对全树喷一次质量分数48%乐斯本液, 并结合检查腐烂病刮除老翘皮, 连同冬剪的枝条收集后就地烧毁。

3.2.2 灌根防治绵蚜

时间一般在4月初进行, 以树干为中心, 在50 cm半径内扒开10 cm深的表土层, 用质量分数48%乐斯本1 500倍液浇灌, 待药液下渗后覆土即可。也可在4月和11月, 每株用用质量分数3%辛硫磷颗粒剂50~60 g进行地面处理。

3.2.3 树杆涂药防治绵蚜

清明以后, 将果树的主干、主枝、中央干的基部刮10 cm宽的环 (以露绿为宜) , 用毛刷沾质量分数48%乐斯本稀释液涂在环上, 然后用报纸或卫生纸等包扎。

3.2.4 药泥涂抹防治绵蚜

用质量分数48%乐斯本乳油0.5 kg、10%吡虫啉0.5 kg均匀拌入20 kg细土中, 加适量水调成糊状, 在冬剪时留下的剪锯口、环剥口等处涂上药泥, 可有效防治绵蚜。

3.3 生物防治

3.3.1 利用天敌

一是通过改善或改变果园生态环境, 创造适宜苹果绵蚜天敌生存、繁殖的有利于环境条件;二是进行有效监测。适时对苹果绵蚜及其天敌进行监测, 当寄生性天敌不能有效控制绵蚜而需喷药或其他防治时, 应尽量避开天敌发生盛期;三是科学合理用药, 保护天敌。苹果绵蚜的天敌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十三星瓢虫和日光蜂等4种, 其中日光蜂的数量最多, 防治效果也最好。盂县在7月—8月, 通过使用仿生药剂, 有效地保护天敌。

3.3.2 果园生草覆盖技术

通过果园种植白三叶草等, 增加地面植被, 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提高天敌种类和数量, 进而提高天敌对害虫控制的作用。此项技术为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的生物防治, 属于低投入、可持续、绿色的苹果生产技术体系, 可以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和景观, 提高果园的观赏性和可持续生产力。

3.3.3 黄板粘蚜技术

在发生绵蚜的果园每0.067 hm2悬挂25 cm×40 cm的黄板20~25块, 诱蚜效果显著, 可有效降低蚜虫密度。黄板采用进口高黏度防水胶, 高温不流淌, 抗日晒雨淋, 持久耐用有效期半年以上, 而且绿色环保无公害、无污染, 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 增收节支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阎志宏, 刘林柏, 李伟.长治市苹果绵蚜的为害特点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 (18) :52-53.

[2]王江柱, 解金斗, 王鹏宝等苹果高效栽培与病虫害看图防治[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8, 225-226.

[3]曹克强果树病虫害防治[M],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9.3, 105-109.

[4]孟树标.苹果绵蚜的发生及防治[J].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0 (9) :94-97.

黄土高垣苹果绵蚜发生与防控探讨 第4篇

1. 发生规律

苹果绵蚜在万荣县每年发生13~15代, 一般以若虫在苹果根蘖茎基和地表土中及生长季节为害处与翘皮、裂缝、大小锯口, 扭枝交叉处, 旺长直立枝条为害后的瘤状物等处越冬, 冬暖型的气候条件下部分成虫可以越冬。苹果绵蚜每年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为害, 4月中旬开始扩散, 根际蚜虫活动早于树上, 一般3月下旬开始活动, 4月上旬根蘖上有明显的分泌绵絮。4月中旬胎生若蚜活动, 由根蘖向上部扩散。树上部越冬若蚜3月底开始活动, 约4月中旬胎生若蚜扩散, 5月上旬向嫩梢及上部扩散, 找到适宜的场所以成蚜固定后为害。5月上旬末胚生二代若蚜进入下一次扩散盛期, 间隔期约20 d, 5月中旬为盛期, 至6月中旬为害高峰期, 可发生2~3代, 每代为10~13 d, 7月—8月发生5~6代, 每代天数与降雨关系密切, 多雨年份7~10 d发生一代, 干旱高温年份发生一代需12~20 d。9月—10月每代为20 d, 3~4代发生程度因天敌数量多少而差异较大, 10月下旬逐渐进入越冬期, 以成蚜群集在地表土中及根蘖茎部为害, 树上部以若蚜为主进入越冬期, 冬暖型气候成蚜为害期可延至11月, 以胎生若蚜越冬。

有翅成蚜在万荣县一年出现一次高峰期, 寿命较短, 发生量少, 一般占总蚜量0.57%~2.8%, 多发生在10月上旬, 多雨年代发生量大, 3年调查中:2009年末发现有翅成蚜, 2008年10月上旬有有翅蚜。

无翅蚜在枝条或翘皮裂缝处, 头部向下, 尾部向上, 分泌绵絮, 群集生活。胎生若蚜, 世代重叠, 该虫体扩散迁移传播能力差, 连年观察, 修剪时带有苹果绵蚜成蚜的枝条, 随意带到其他果园或树旁成蚜, 活动迟钝不向其他枝条转移, 死亡率为90%~95%。

若蚜初胎生一龄若虫活动频繁, 向上下传播寻找适宜的部位, 二龄若虫活动较少, 虫体逐渐膨大似成蚜固定为害。该蚜虫体是扩散迁移传播的主要虫体, 可随劳动工具、套袋时依附于人体、衣帽等传播扩散, 若虫期为害期短, 一般3~5 d, 最短时1~2 d。

2. 绵蚜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 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大风暴雨可冲刷绵蚜背上的绵絮, 但不影响虫体, 若虫可随绵絮传播。万荣县属黄土高垣, 十年九旱, 特别是5月下旬—9月中下旬, 气温适宜苹果绵蚜发生。雨量也是影响绵蚜发生的主要因素, 每次降雨后3~5 d出现1次虫害高峰期。

(2) 与天敌的关系天敌多发生在绵蚜发生高峰期后。7月—8月为寄虫性日光蜂寄生高峰期, 一般寄虫率为60%~70%, 5月中旬开始寄生, 6月下旬进入寄生盛期, 7月—8月为高峰期, 进入9月随着绵蚜群落和虫量的减少, 寄生率降低, 在生态果园寄生率为80%~90%, 最高时超过95%。另外, 6月下旬—7月下旬, 黑带食蚜蝇幼虫和草铃幼虫捕食成虫率为45%~79%。

(3) 与管理措施的关系精细管理田虫害发生轻;杂草丛生、盲目施药大量杀伤天敌的地块, 虫害发生重, 为害重, 发生面积逐渐扩大;生长季节不选用有机磷农药的农田, 天敌控制较好, 发生为害逐年减轻。

3. 防治措施

在绵蚜的防治上, 经过连年多点试验示范,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抓住生长季节生物防治, 不放松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是有效防控苹果绵蚜的最佳途径。

(1) 综合运用农业措施降低虫源基数, 减少人为传播。首先抓好肥水的科学管理, 减少直立狂长枝;铲除根蘖, 减少虫源;剪除有虫枝梢和直立狂长枝, 减少虫源, 破坏其适生环境;清除田间杂草, 清洁套袋施药等操作工具, 减少人为携带传播。

(2) 合理运用物理措施对腐烂病斑大的翘皮处采用刮、刷、涂药法。先刮除翘皮, 刷除裂缝虫体后进行涂药扫残;在修剪时及选用废塑膜袋或纸袋糊严剪锯口。

(3) 灵活运用生物防治绵蚜天敌寄生率高, 为了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5月—9月均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杀虫剂。如0.26%苦参碱水剂300倍液或0.3%苦参碱乳油500倍液或3%甲维盐乳油3 000倍液。

(4) 采收后施药苹果在收获后可选用5度石硫合剂或40%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 或选用48%毒死蜱乳油, 40%马拉硫磷乳油等有机磷农药800~1 000倍液喷施植株, 可减少越冬虫源90%以上。

苹果绵蚜 第5篇

一、苹果绵蚜的为害特点

苹果绵蚜系群集为害昆虫, 主要为害苹果树, 其在果树树身和树冠周围越冬, 该虫体外被白色的棉絮状或丝质状的蜡质物, 行动迟缓。该虫群集在背光枝干的剪锯口、伤疤口、嫩梢、叶腋、嫩芽、果梗、果萼、果洼及地下根部或露出地表的根际等处吸食果树汁液, 使树体逐渐衰弱而导致抵抗病菌入侵能力下降。树体枝条被害后皮层肿胀成瘤, 后期破裂造成大小深浅不等的伤口而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受害严重时树体枝条都被白色棉絮状物所包围, 果农称其为白毛虫。遇严寒或干旱可导致树体死亡。

二、苹果绵蚜在长治市的发生规律

苹果绵蚜主要集中在树冠表土浅层根茎等处群集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 5月上旬进行扩散和转移为害, 6月份形成第一个为害高峰期, 蚜量大且出现白色絮状覆盖物。7月—8月, 由于气温高、雨量充沛, 不利于苹果绵蚜繁殖为害, 加之有日光蜂、草蛉、瓢虫等大量天敌捕食使苹果绵蚜数量减少。9月—10月,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天敌数量的减少, 苹果绵蚜种群数量很快回升, 形成全年的第二个发生为害高峰期。11月份后苹果绵蚜开始陆续转入越冬。

苹果绵蚜是典型的孤雌胎生有害生物, 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2℃~25℃。1头雌蚜可生产30~70头若蚜, 有的甚至更多, 繁殖速度极快, 在长治市1年可发生14~18代, 完成一个世代只需10 d左右。

三、传播途径

苹果绵蚜个体小, 行动迟缓, 主要以人为传播为主。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果农在果园农事操作时的工具、穿戴的衣帽、果筐、果箱。远距离的传播主要是靠带虫的苹果苗木、接穗以及果实和包装物的调运, 这是苹果绵蚜最为危险的远距离传播途径之一。

四、综合治理措施

在多年的防控实践中, 根据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 应抓住4月份苹果绵蚜从根部向树体转移为害和11月份由树体向根部转移越冬这两个关键时期。采取阶段性防治与全年防治相结合、局部防治与全园防治相结合、苹果绵蚜防治与其他病虫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不留防控盲区。对苹果绵蚜的综合治理措施可概括为“检、刮 (剪) 、灌、堵、涂、喷、铲”七个字。

1.检

就是严把调运检疫关, 严禁从苹果绵蚜发生区调运苹果苗木和接穗。对从外地调入的苹果苗木和接穗, 用乐斯本40%乳油1 500倍液浸泡3 min, 消毒处理后再行栽培或嫁接, 并做好虫情跟踪监测。

2.刮 (剪)

就是在冬季和早春果树萌芽前, 刮除枝干上的粗裂老皮及剪下受害枝条。刮除的树皮和剪下的受害枝条要及时收集, 带出果园集中烧毁。

3.灌

就是用药液灌根, 时间一般在4月初进行。具体方法:以树干为圆心, 100 cm为半径, 扒开浅表土层, 用乐斯本40%乳油1 500倍液浇灌, 然后覆土, 或用辛硫磷3%颗粒剂, 每株用药50~60 g进行地面处理, 防止苹果绵蚜从树下向上转移为害。用同样的方法在11月份再灌根一次, 杀死从树上转移下来的苹果绵蚜。

4.堵

就是于早春苹果树发芽前或5月—6月, 用乐斯本40%乳油40~50倍液与黏土拌药泥抹堵树洞、树缝和伤疤, 杀死苹果绵蚜并兼治其他病虫。

5.涂

就是在春夏两季对树体上的伤疤、树洞、剪锯口、裂缝等用乐斯本40%乳油10~15倍液进行涂刷。具体方法:在果树主干距地面30 cm处用刮刀刮出10 cm宽的皮环, 深度以刚见绿为宜 (以防伤害皮层) 。然后包上5~6层卫生纸用绳捆好, 再用软毛刷把配好的药液抹刷在上面, 药液涂刷到往下流动为止, 最后用塑料膜包扎好制成“树干毒环”。一般情况下涂药后10 d左右效果明显。当雨季来临前 (长治市在6月下旬—7月上旬) 除去毒环上的包裹物, 防止引起果树腐烂病发生。

6.喷

就是全树喷药。在苹果绵蚜发生为害高峰期, 选用乐斯本40%乳油1 500倍液, 或高渗毒死蜱20%乳油1 000倍液全树喷药, 喷药后7~10 d进行检查, 如发现有活虫仍需要补喷药液。用同样药剂和方法在苹果采摘后再进行一次全树喷药, 防控苹果绵蚜效果明显。

7.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苹果绵蚜】相关文章:

作文 苹果!苹果!脆06-22

苹果梨还是梨苹果09-10

山地苹果05-28

苹果果园08-23

苹果栽培08-28

苹果幼树09-01

苹果公司08-01

苹果花开之后08-30

苹果浮上来06-03

苹果宫殿作文06-05

上一篇:经济落后地区化学教育下一篇:土壤硝态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