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肝损伤范文

2024-06-30

严重肝损伤范文(精选8篇)

严重肝损伤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患有严重肝外伤的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7例, 女10例。年龄23~65岁, 平均 (41.8±5.3) 岁。肝外伤分级[3]:Ⅲ级9例, Ⅳ级23例, Ⅴ级5例;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患有严重肝外伤的患者37例作为研究组, 其中男26例, 女11例。年龄20~64岁, 平均 (40.6±4.9) 岁;肝外伤分级参照文献[3]:Ⅲ级10例, Ⅳ级23例, Ⅴ级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手术治疗[4]。研究组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 其中包括有以下几点: (1)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上腹部正中切口进入腹部, 必要时加横切口形成倒L切口, 紧急控制出血, 采取Pringle手法阻断入肝血液流动; (2) 将其腹腔内部的血液完全吸除干净, 同时初步探查肝脏损伤情况; (3) 将患者肝裂伤创面快速给予处理, 同时采取大网膜填塞或者褥式缝合处理局部裂伤, 如果创伤表面仍然伴有出血, 则采取肝部周围纱布填塞止血, 同时置入肝部周围引流导管; (4) 根据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原则处理其他脏器的严重合并伤; (5) 如果其生理状态恢复稳定, 在初期手术以后5~7 d将纱布取出, 查明肝脏损伤程度以后再实施有计划手术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给予记录以及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对比

临床治疗以后, 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89.19%, 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5.67%, 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与对照组对比, P<0.05

2.2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与对照组对比, 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临床治疗以后,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2%,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3。

*与对照组对比, P<0.05

3 讨论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 损伤控制性手术这个概念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首次从重腹部穿透性创伤患者给予回顾性分析以后提出, 临床结果显示, 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存活率高达82%, 远高于常规手术方法的存活率[5]。

严重肝外伤患者非常容易出现酸中毒、低温、凝血功能障碍以及高分解代谢等相关并发症[6], 一旦这个时候再对患者实施创伤性较大的手术, 在手术以后会造成其生理功能紊乱, 进而使其复苏难度进一步增加, 可是严重创伤, 例如, 内脏出血以及肠道破裂等又需要采取立即处理, 不然患者会出现难以逆转的感染和休克[7]。然而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损伤控制性手术得到有效解决, 损伤控制性手术指的是采取简便或者暂时的方式, 在不增加过多损伤的前提之下对创伤部位进行有效控制, 使创伤部位不再得到进一步发展, 对患者后期复苏和确定性处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所以, 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原则包括有初期控制、复苏以及确定性手术这三个步骤[8]。本文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临床治疗以后, 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临床治疗以后,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上述相关实践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综上所述, 对严重肝外伤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进行治疗, 可以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进而使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在临床当中可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剑锋, 郭春斌, 郑丹, 等.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重症肝损害20例临床特点及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1 (11) :2071.

[2]Gando S, Nanzaki S, Kemmotsu O.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and sustaine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predict organ dysfunctiongs after trauma:application of clinical decision analysis[J].Ann Surg, 2012, 299 (1) :121-127.

[3]陈庆永, 王春友, 蒋春舫, 等.损伤控制手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胰十二指肠损伤中的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 2010, 15 (4) :251-252.

[4]Johnson J W, Gracias V H, Schwab C W, et al.Evolution in damage control for exsanguinating penetrating abdom inal injury[J].J Tmuma, 2011, 51 (2) :216-271.

[5]李喆, 华积德.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创伤和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 2012, 22 (5) :321-323.

[6]Pape H C, Tornetta P 3rd, Tarkin I, et al.Timing of fracture fixation in multitrauma patients:the role of early total care and damage control surgery[J].J Am Acad Orthop Surg, 2010, 17 (9) :541-549.

[7]陈晓宁, 姜洪池.损伤控制外科在我国的开展现状及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0, 19 (10) :1143-1145.

肝损伤是什么原因 第2篇

本病由于遭受外界暴力而致。

肝脏遭受钝性暴力后,根据暴力的大小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肝裂伤。轻者为浅表裂伤,出血量少,有些可以自行停止;重者裂伤较深,有些呈不规则星状或甚至严重碎裂,失去活力或脱落在腹腔内。这种损伤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出血及出血性休克。血液对腹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可出现轻度腹膜刺激征,如合并胆管断裂,胆汁外漏则有较严重的胆汁性腹膜炎体征。若伤及肝静脉主干、下腔静脉肝后段、门静脉干支可出现持续大量出血,很快发生休克,甚至迅速死亡。失去活力或散落在腹腔的肝组织将坏死分解,连同聚积的血液和胆汁可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腹腔脓肿。肝包膜下裂伤由于包膜完整,肝实质破裂出血聚在包膜下形成血肿。轻的损伤出血少,形成的血肿小,有些可自行吸收;重伤则出血量多,可将肝包膜广泛分离形成大血肿,血肿的压迫尚可使其周围的肝细胞坏死。血肿也可继发感染形成脓肿。张力高的血肿可使包膜溃破转为真性裂伤。中央型肝裂伤主要为肝实质深部破裂,而肝包膜及浅层肝实质仍完整。这种裂伤可在肝深部形成大血肿,使肝脏体积增大,张力增高,血肿周围组织受压坏死。这种血肿可穿破入腹腔形成内出血及腹膜炎,或穿入胆管表现为胆道出血,也可继发感染形成肝脓肿。

开放性、贯穿性损伤的严重性取决于肝脏受伤的部位和致伤物的穿透速度。子弹和弹片穿透肝组织时可将能量传递至弹道周围的组织,使之破坏。伤及肝门大血管时,肝实质损害可不严重,但由于持续大量出血,仍有较高的死亡率。除损伤的种类及伤情外,合并多脏器损伤是影响肝外伤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伤及的脏器越多,伤情越重,治疗越难,死亡率也越高。

肝损伤的临床表现

开放性损伤,可根据伤口的位置、伤道的深浅与方向,诊断肝损伤多无困难。闭合性真性肝裂伤,有明显腹腔内出血和腹膜刺激征的诊断也不难。唯对包膜下肝裂伤、包膜下血肿和中央型裂伤,症状与体征不明显时诊断肝裂伤可能有困难,必须结合伤情和临床表现作综合分析,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变化。

肝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腔内出血和血液、胆汁引起的腹膜刺激征,按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而有所差异。

(一)真性肝裂伤 轻微损伤出血量少并能自止,腹部体征也较轻。严重损伤有大量出血而致休克。病人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出冷汗,脉搏细速,继而血压下降。如合并胆管断裂,则胆汁和血液刺激腹膜,引起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有时胆汗刺激膈肌出现呃逆和肩部牵涉痛。

(二)肝包膜下裂伤 多数有包膜下血肿。受伤不重时临床表现不典型,仅有肝区或右上腹胀痛,右上腹压痛,肝区叩痛,有时可扪及有触痛的肝脏。无出血性休克和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若继发感染则形成脓肿。由于继续出血,包膜下血肿逐渐增大,张力增高,经数小时或数日后可破裂,出现真性肝裂伤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严重肝损伤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采用不规则肝叶切除治疗严重肝损伤的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32.5岁。在20例患者中,造成严重肝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坠落损伤15例,车祸损伤5例。20例患者都有休克现象。其中,腹腔积血1000-1500m L的有7例,1500-2000m L的有9例,2000-2500m L的有4例。并且,合并脑挫伤4例,胸外伤7例,脾破裂5例,小肠破裂1例,股骨骨折有2例,骨盆骨折1例。在20例患者的损伤部位和程度表现上,损伤部位按照门脉肝段分类,在右前叶上部位有9例,右前叶下段有3例,右后叶上段有4例,右后叶下段有2例,左内外叶交界2例;并依据AASt提出的肝外伤进行分级,其中Ⅲ级别有8例,Ⅳ级别有12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不规则肝叶切除治疗严重肝损伤。在具体手术的实施中,先用纱布垫着被压的部位并及时控制好出血情况,小心的剪开肝周围的韧带部位,要充分游离肝脏右叶或左叶,将受伤部位显露出来。接着通过迅速的钝性分离法将损伤和失活的肝组织切除,在全面保留健康肝组织的前提下,将切面的血管和胆管结扎,实现全面的止血,并在切面和肝下置管引流,起到很好的手术效果[2]。

2 结果

20例不规则肝叶切除治疗严重肝损伤的情况相对良好,其中,17例痊愈,胆瘘1例经过保守治疗之后已经治愈,有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没有出现术后出血和肝脓肿现象形成。

3 讨论

不规则肝叶切除主要适应的群体,可以进行整体的分析。主要适应于,一是局部损伤性肝损伤,二是损伤面积不是很规则,并出现一定的出血情况,三是在肝损伤的出血上,由于出血比较严重,并且多种方法多难以实现的时候,因此,通过采用不规则肝叶切除治疗严重肝损伤的时候,就要从多面加以注意,充分考虑各种综合情况,及时处理手术中出现的异常现象,采取及时的治疗,形成良好的手术效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考虑,一是要注意手术者对肝脏以及周围的解剖关系有很清楚的了解,并且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有一定的肝外科经验;二是要注意要在探讨是否为不规则肝叶切除,不要在患者有低血压、酸中毒、低体温等严重表现的时候再行手术治疗,就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3]。

对于肝脏伤合并肝后下腔静脉损伤的患者,因伤情严重、出血凶猛、死亡率高、术中试行手术止血而死亡于术中大出血的经验值得吸取教训。对于手术中遭遇严重肝损伤、甚至肝静脉撕裂、肝叶撕脱等情况时,可以先采用肝动脉结扎术,清创性肝组织切除,尽可能多地保留正常肝组织,以减少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本组研究的效果来看,采用不规则肝叶切除治疗严重肝损伤具有一定的疗效,17例痊愈,胆瘘1例经过保守治疗之后已经治愈,有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没有出现术后出血和肝脓肿现象形成,这足以说明在手术过程中注重各个细节的运用,尤其对于右前叶上部位、右后叶上段、右后叶下段等部位要注意在充分游离右肝后在进行手术,在通过钝性分离法将损伤和失活的肝组织切除的时候[4],在肝门血流阻断的时限上不能过太长,一般控制在20min以内,避免造成更大的损伤和其他事故。

因此,针对严重肝损伤患者具有术中处理困难、合并伤多、出血量大等表现,就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健康指标,在彻底清创,实现止血的基础上,消除胆汁溢漏和建立有效的肝周引流,在准确掌握好各种适应症的基础上,采用不规则肝叶切除治疗严重肝损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家鸿,王槐志.肝外伤治疗的新观念[J].临床外科杂志,2005,13(6):381-383.

[2]徐达元,林汉昇,何应新.严重肝损伤46例救治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6,14(9):15-16.

[3]田银生,朱宇,张清华,等.严重肝损伤手术治疗和预后分析[J].华西医学,2006,2(8):56-57.

严重肝损伤 第4篇

关键词:损伤控制手术,肝外伤,临床与应用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 主要负责对人体的排毒工作进行处理。同时, 肝脏也是一个比较脆弱的器官, 由于它具有庞大的体积和丰富的供血, 加上较为脆弱的质地, 导致了它受到外伤时非常容易破裂并出血。近年来,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和车辆的急剧增多, 各类交通事故也层出不穷, 使得肝外伤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由于肝脏的上述特点, 使得肝外伤的处理成为了一个医学难题。本文对本院2002-2012年收治的152例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学会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Trauma, AAST) 肝外伤分级标准, 鉴定属于三级以上严重肝外伤的患者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并对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作用做出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4例, 女性患者为44例, 年龄16~58岁不等, 受伤原因分布为:交通事故20例;尖锐物刺伤33例;高空作业坠落20例;枪击或爆破伤害21例。从遭受伤害到进行手术的时间不等, 最长为105min, 最短为12min。其中40例患者肝损伤位于左叶, 52例患者肝损伤位于右叶, 其中6例患者为左右两叶。此外, 肾脏、脾脏以及肺部损伤的患者分别为33、25、18例。本组患者中四级肝损伤为94例;五级肝损伤为4例。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本组全部98例患者均进行了诊断性腹腔穿刺, 穿刺结果均为阳性。有54名患者进行了B超检查, B超检查率为90%;有44位患者进行了CT检查, CT检查率为79%;通过对B超和CT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有98位患者被诊断为肝脏破裂, 占本组所有患者的80%。

1.2.2 治疗方法

对2005年之前的患者, 由于当时损伤控制手术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应用还不够广泛, 本组患者65人中, 有43人左肝破裂, 有22人右肝破裂, 2人左右两叶肝脏均破裂。有46人进行了部分肝脏切除术;10人进行了肝静脉修补术;9人进行了血肿引流术。

在剩下的87名患者中, 在全部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中有27人左肝破裂, 有56人右肝破裂;4人左右两叶肝脏均破裂。早期对本组患者进行简单的出血控制手术, 手术治疗方法如下: (1)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切开腹腔后,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暂时止血。 (2) 将患者腹部内的污血进行清除, 并且对肝脏的损害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3) 对决定行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患者, 腹部创伤进行快速处理, 肝脏损伤处采取纱布进行填塞, 部分辅以局部缝合止血并采取引流的方式。 (4) 当患者生理状况相对较为稳定之后, 在首次术后的3d内, 根据患者结果, 准备二次手术, 再次手术将体内纱布轻柔去除, 并对患者肝功能情况进行评估, 进行二次手术。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了S P S S软件进行了行t处理及检验, 经计算得出P=0.04387<0.05, 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未进行损伤控制手术的65名患者, 在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有39名患者, 其中肝脏感染18例;伤口再次感染17次、静脉血栓4次。有26名患者由于不同原因的感染导致死亡。胆漏7, 胆汁性腹膜炎7例, 再出血是1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分别为60%和40%。

对已进行损伤控制手术的87名患者, 在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有30名患者, 其中脾脏感染12例;伤口再次感染9次、静脉血栓9次。有10名患者由于不同原因的感染导致死亡。发生术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4.5%和11.5%。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实施损伤性控制手术的患者比未实施损伤性控制手术的患者的并发症率和病死率均具有大幅下降。

通过损伤控制手术不但降低病死率, 而且明显减少胆汁性腹膜炎及胆漏及肝脓肿及再出血的发生, 并且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可相应的降低。

3 讨论

损伤控制手术是由Stone等人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1]当时他对31名严重的外伤患者进行手术对比:14名未实施损伤控制手术的患者仅有1名患者存活, 而对剩余的17名患者实施损伤性控制手术之后有11名患者存活。根据这个对比试验, 损伤控制手术的概念被首次提出。1993年, Rotondo等人对损伤控制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规范。严重的外伤患者体内出血, 如得不到及时的止血, 患者会出现低温、凝血障碍以及严重酸中毒, 俗称为致死三联征, 若进行复杂, 创伤大的手术, 其结果是加重患者生理功能紊乱, 增加恢复难度[2]。损伤控制性手术是指对严重外伤的患者先通过填塞、引流等比较简易的方法达到止血目的,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稳定控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治疗。使病患能够拥有充足的恢复时间, 使其能够在身体状况比较良好时进行彻底的治疗。损伤控制手术是对以往直接进行完整的治疗手术的方案的变革。而损伤控制手术能够较好地抑制致死三联征的产生, 使患者的治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3]。

损伤控制性手术主要是由初级控制手术、复苏、根治手术三个步骤组成。由于严重肝外伤会引起大量出血, 所以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救治, 采取止血措施, 医院应该设置紧急通道, 为严重肝外伤患者的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4]。我院在简易手术前, 对患者注射少量的盐来维持患者体内的几倍需求, 然后对患者实行以快速止血为目的的简易手术。通过填塞之后快速关腹, 然后在手术室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1~2h, 如果发生紧急情况, 应对患者实施再次手术, 防止手术遗漏。之后将患者送到监护室进行观察和复苏, 复苏需要输入大量的液体, 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继续进行观测, 注意流量的控制, 防止患者身体功能失调[5]。

严重肝外伤存在多种并发症, 例如感染、胆漏、再出血、外伤性胆道出血等。在肝脏受到严重损伤后及时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能够有效的减轻其并发症, 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严重肝外伤, 虽然在手术前用CT检查严重等级已经是比较常规的做法, 但是有些外伤分级并不是特别明确, 这样容易对医师的治疗造成一定的困扰。本文认为对于常规检查无法探明伤者等级的情况, 应该尽早采用剖腹探查等方式对伤者的等级进行划分, 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外伤的治疗。过早地进行根治手术容易加大外伤出血的概率, 并对伤者的身体造成更大的打击。所以根治手术的时间应该根据肝脏组织的愈合情况来定。

本文通过实践证明了损伤控制手术在严重肝外伤的治疗中能够很好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 对严重肝外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 本文还对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于损伤控制性手术更好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郑荔峰, 霍正禄.损伤控制外科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急救医学, 2008, 25 (11) :828-829.

[2]戴睿武, 田伏洲, 汤礼军, 等.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肝脏创伤 (附32例回顾性分析)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7 (5) :389-391.

[3]庄阳辉, 汪家珠, 罗志强, 等.严重肝外伤的手术处理:附28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8, 16 (12) :1206-1207.

[4]董家鸿, 王槐志.肝外伤治疗的新观念[J].临床外科杂志, 2009, 13 (6) :381-383.

严重肝损伤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98例严重肝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中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采取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0例, 女18例;年龄18~72岁, 平均 (43.6±7.4) 岁, 损伤部位:肝右叶伤23例, 肝左叶伤17例, 两叶损伤5例, 尾状叶3例;受伤原因:交通伤27例, 刀刺伤11例, 坠落伤8例, 砸伤2例。对照组男33例, 女17例;年龄16~73岁, 平均 (42.9±7.6) 岁, 损伤部位:肝右叶伤21例, 肝左叶伤23例, 两叶损伤4例, 尾状叶2例;受伤原因:交通伤30例, 刀刺伤10例, 坠落伤7例, 砸伤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肝损伤原因及部位等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 其中, 血肿清除引流术15例, 清创缝合术13例, 肝脏部分切除19例, 门静脉修复3例。观察组48例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 控制出血, 对创面进行初步清创, 并局部采取褥式缝合, 缝合后给予纱布填塞、暂时性腔内转流及血管栓塞等方法进行止血。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进行复温、纠正酸中毒、纠正凝血障碍及辅助机械通气等。72 h内待患者情况稳定后视情况进行确定性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在ICU期间的体温、p H值、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 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软件SPSS 15.0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 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见义。

2 结果

2.1 ICU内相关指标

观察组ICU内体温、p H值、PT、APTT分别为 (36.31±0.33) ℃、 (7.36±0.03) 、 (12.95±1.21) 秒、 (37.01±2.36) 秒,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1。

注:†与观察组比较, P<0.01。

2.2 并发症及死亡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2.92%、14.58%,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严重创伤患者多存在严重酸中毒、低温、高分解代谢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若即刻给予确定性手术治疗, 患者可因手术创伤大而引起更为严重的生理紊乱现象, 使复苏更为困难, 但若不及时处理, 又可导致不可控制的感染与休克[4,5]。为解决这一矛盾, 损伤控制性手术应运而生。损伤控制性手术强调在严重创伤发生早期积极控制原发性损伤, 使患者安全度过急性反应期后, 再采取进一步确定性手术治疗, 其目的在于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存活率[6]。

严重肝外伤为外科常见严重腹部损伤, 早期患者病死率可达50%。严重肝外伤患者之所以具有很高的病死率与患者在受伤后生理机能濒临或已达极限有关, 故不宜立即给予大而复杂的外科手术治疗, 以免增加死亡率[7]。此时给予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损伤控制性手术是由3个阶段组成的, 即初级控制手术、复苏及根治手术3阶段[8]。严重肝外伤患者因出血急骤, 故必须先进行止血处理, 成功止血后关腹。随后于ICU内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并进行复苏治疗, 以避免低体温及凝血功能障碍的产生, 同时有效纠正酸中毒。待患者病情控制后, 即可采取进一步确定性手术治疗[9]。初级控制手术及复苏治疗后患者可拥有更多的恢复时间, 使其在机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接受彻底治疗, 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在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后, 患者的体温、p H值以及凝血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提示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复苏阶段可有效纠正患者的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现象, 即抑制“死亡三联征”的产生[10], 使患者重新建立起创伤应激储备, 进而增强进一步确定性手术的耐受性。正由于此,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后, 其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有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 对严重肝外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可有效抑制“死亡三联征”的产生, 进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肝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98例严重肝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中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采取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ICU内体温、p H值、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分别为 (36.31±0.33) ℃、 (7.36±0.03) 、 (12.95±1.21) 秒、 (37.01±2.36) 秒,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2.92%、14.58%,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对严重肝外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手术,严重肝外伤,外科手术,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周锐, 刘峰, 王建祥.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感染预防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 (24) :6168-6170.

[2]李新华.损伤控制理念在严重创伤绿色通道救治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 2014, 38 (11) :1008-1009.

[3]周亚东, 熊祖明, 许仲平.微波凝固辅助治疗严重肝外伤临床研究[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5, 27 (5) :369-372.

[4]丁威威, 黎介寿.腹部战创伤的损伤控制性复苏策略[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4, 39 (3) :180-183.

[5]卢昕, 张磊, 熊俊, 等.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在严重肝外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 21 (1) :13-16.

[6]巴音额古乐, 金鸿宾, 黎明.损伤控制理念在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 2015, 28 (9) :811-814.

[7]陆深泉, 刘涛.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23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3, 16 (2) :151-153.

[8]杨布和, 徐明月, 史宪杰, 等.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肝外伤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10) :147-149.

[9]王国军.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肝外伤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 (3) :435-436.

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体会 第6篇

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急诊室收治严重肝外伤患者2 1例, 男1 6例, 女5例;年龄9~4 6岁。其中开放性损伤3例, 闭合性损伤18例。参照美国创伤外科协会 (AAST) 制定的肝外伤分级标准[1], 本组Ⅲ级10例, Ⅳ级7例, V级4例, 伴肝后下腔静脉损伤1例, 肝静脉损伤1例。

2 手术方法

21例临床资料输入电脑, 建立Excell数据库。按照伤后至手术时间、出血量、伤级判断、合并伤、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多因素分析。单纯修补缝合4例;大网膜填塞加缝合6例;明胶海面填塞加缝合4例;纱布填塞2例;不规则肝段切除5例。

3 结果

痊愈13例, 4例发生近期并发症 (膈下感染2例, 肝脓肿2例) , 经进一步治疗, 均获痊愈。死亡4例 (死因:大血管破裂导致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死亡) 。

4 讨论

肝脏是腹腔最大实质性器官, 组织脆弱, 血管丰富, 且双重脉管系统供血, 极易损伤而致破裂大出血, 患者很快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目前严重的肝外伤病死率为31%~76%[2], 一部分患者甚至因出血凶猛来不及救治即死亡。抢救这类患者, 除术前快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及处理其他合并伤外, 关键是术中手术方法的选择, 这对降低手术的死亡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尽快救治失血性休克, 尽早手术止血:本组资料表明肝外伤程度越重死亡率越高, 休克也越难以纠正。因此接诊后应尽快输液输血纠正休克, 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合并血气胸伴呼吸困难者, 应床旁行胸腔闭式引流。若病情允许, 尽快行B超检查了解肝脏损伤的部位和是否合并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 减少术中探查的盲目性。病情危重者则应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手术室剖腹探查止血, 挽救患者的生命。本组1例下腔静脉破裂大出血, 在抗休克的同时, 直接送手术室行手术止血才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2) 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手术原则是彻底止血, 清除失活的肝组织, 缝扎损伤的肝管及充分有效的腹腔引流。手术方式应根据伤情决定。直接对拢缝合法消除了肝创面的裸露、止血彻底, 是最理想的手术方法, 也是严重肝外伤常用和首选的术式。术中彻底缝扎肝创面的出血部位及断裂的胆管, 为彻底止血和加强缝合的牢固性, 常在创口内填入带蒂大网膜或明胶海绵或可吸收性止血纱布, 此方法多适于Ⅲ级肝破裂者。近肝静脉损伤, 包括肝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出血猛, 是严重肝外伤最难处理的合并伤。

肝脏损伤的分类和主要术式方法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制订的标准将肝脏外伤分为6级。Ⅲ, Ⅳ, Ⅴ, Ⅵ为严重肝外伤, 临床所见只有Ⅲ, Ⅳ, Ⅴ3种类型。目前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单纯缝合、清创缝合、肝动脉结扎术、肝切除术、纱布填塞等。肝叶/段切除术是处理严重肝外伤的方法之一。对于广泛粉碎性、星芒状肝损伤并有大片肝组织失活, 无法修补损伤的肝静脉、下腔静脉时, 可采用此术式。目前多采用不规则肝切除术, 即清创性切除, 仅将大片失去血供的、无法修复的毁损肝组织切除, 手术简单, 止血可靠。规则性肝切除的病死率高达48%以上, 应谨慎选择。肝切除的指征:断裂部分肝组织已失活;广泛粉碎性肝损伤合并大出血;肝静脉主干损伤不能用其他方法修补者。纱布填塞法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止血手段。严重肝外伤肝动脉结扎后仍有渗血或出血;肝切除后创面仍渗血;广泛的肝包膜下血肿;广泛的不规则的星状肝破裂伤;严重的合并伤、失血性休克不能耐受较大手术;右肝顶端的星芒状破裂, 手术无法缝合的隐蔽部位的严重肝损伤均适用此法。禁忌用于肝后腔静脉或肝静脉破裂以及肾功能衰竭。填塞时应注意:于创面喷洒医用凝胶, 用可吸收的止血纱布、明胶海绵或大网膜填塞创面, 再将纱布折叠成块逐层填塞, 周围填入碘仿、凡士林纱条。填塞松紧要适度。准确记录纱布填塞的顺序和数量。若填塞部位较浅, 可将每块纱布的一端经切口直接引出, 固定于腹壁;若填塞部位较深且纱布数量较多, 则可将腹壁严密缝合, 待日后再次剖腹取出。放置有效的腹腔引流管, 观察是否出血和胆漏。术后4~5d左右开始拔除纱布, 且每日或隔日拔除1~2块纱垫, 4~5d拔完。拔纱布前可适量注入一些消毒液体石蜡, 可减少或避免摩擦性损伤出血。肝周放置有效的腹腔引流。我们常规放置多条双腔引流管, 通过充分引流减少膈下积液、感染、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通过引流管可观察肝创面是否再出血。

对腹内伤和腹外伤合并伤的处理, 笔者的方法是先腹内、后腹外, 先止血后清创。对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脏器合并伤, 2组手术可同时进行。其中肋骨骨折最为多见, 其次为脾破裂。单纯的肋骨骨折, 术前不作处理, 术后常规胸壁固定。而伴发血气胸者腹部手术完成后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根据伤情给予相应的处理,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协助处理。

摘要:对严重肝外伤患者要尽快救治失血性休克, 术中彻底止血, 充分引流, 预防术后并发症, 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肝外伤,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

[1]Beal SL.Fatal hepatic hemorrhage:an unresolved problem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plex liver injuries[J].Trauma, 1996, 26:698~703.

严重肝破裂28例救治体会 第7篇

关键词:肝破裂,手术治疗

严重肝破裂是指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Ⅲ级以上的肝外伤,其出血量大,手术处理困难。2000年10月~200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严重肝外伤2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0例,女8例。年龄7~50岁,平均32岁。交通事故16例,坠落伤4例,挤压伤4例,刺伤4例。闭合性肝破裂23例,开放性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最长8 h,最短30 min。28例均有腹痛、腹膜炎体征及休克表现,腹腔穿刺均为阳性。

1.2 肝外伤分级根据AAST标准分级,本组肝外伤中

级者18例,Ⅳ级者6例,V级3例。

1.3 合并伤

单发或多发肋骨骨折12例,其中合并右侧肋骨骨折者10例,同时伴有血气胸者7例。

1.4 治疗方法

本组手术治疗27例,其中肝缝合修补16例,大网膜填塞修补5例,不规则肝切除6例。

2 结果

本组治愈27例(95%)。术后并发症:2例术后再出血经行不规则肝切除后,未再继续出血;1例腹腔脓肿经切开引流2月后愈合,半年后自愈。死亡1例,Ⅵ级肝外伤,未及时手术治疗于抢救中死亡。

3 讨论

3.1 诊断

严重肝破裂根据腹部受伤史、腹膜炎体征,辅以腹腔穿刺、B超、CT等辅助检查,诊断并不困难。腹腔穿刺简便迅速,准确性高,对肝外伤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严重肝外伤患者就诊时常有严重失血性休克,要尽量避免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若病情允许,可行B超及CT检查确定有无肝脏损伤,同时还可判断损伤部位、程度、其它实质性脏器合并伤及腹腔内积血、积液情况,对决定手术或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3.2 术前复苏

肝实质损伤,特别是严重肝组织毁损及近肝静脉损伤,出血量大,患者往往在伤后短时间内出现休克。术前建立通畅的输液道,短时间内快速输入平衡液和全血,使收缩压>60 mm Hg,缩短转运时间,可明显降低死亡率,为手术赢得时间。

3.3 手术治疗

手术是严重肝破裂的有效治疗方法,可达到彻底清创、完全止血、切除失去生机的肝组织、修补伤口、充分引流的目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如下。

3.3.1 肝缝合修补和大网膜填塞缝合修补

前者适用于裂口较浅的部分Ⅲ、Ⅳ级肝外伤[1]。伤口肝实质的损伤往往超出肝表面损伤范围,为了充分显露肝损伤深部的活动性出血,可用指捏法扩大肝裂口,在直视下分别结扎或修复破裂的血管和胆管,然后将肝创面对拢缝合。创面之间可嵌入带蒂大网膜,有利于减少渗血、渗液,促进创面愈合。若术中怀疑有较大的肝内胆管或肝外胆管损伤,修复后需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可以缓解胆道内压力,促进损伤部位愈合。本组2例肝右叶损伤,在未查明损伤范围和程度的情况下作肝修补,分别在术后第7天和第12天因出血再手术,术中发现腹腔内积血超过1500 ml,肝内巨大血肿和大量坏死组织,该2例均行清创式右肝切除,治愈。

3.3.2 纱巾填塞止血

一般认为纱布填塞止血对损伤严重而一般情况极差的患者,可作为暂时压迫止血的应急措施,为进一步术中准备或组织手术力量或转院治疗提供时机,而不能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术后易发生感染及再出血,死亡率较高。

3.3.3 肝切除术

笔者认为肝切除的指征有:(1)局限性一侧肝脏的广泛星芒状损伤,肝实质离断失活者。(2)一侧肝脏粉碎性损伤,肝组织大块缺损无法修补者。(3)近肝大静脉损伤无法显露者。(4)严重肝外伤非手术切除无法止血者[2]。

3.3.4 肝动脉结扎术

肝动脉结扎止血的效果并不十分确切。特别是肝动脉提供肝脏代谢所需的耗氧量的50%,在有低血压、创伤、休克、感染的情况下,门静脉血氧含量降低,特别需要由肝动脉提供含高浓度氧的血液,故肝动脉结扎后可能影响肝脏的氧供,进而可导致肝组织的坏死和肝功能不全。笔者主要是在不能有效制止活动性出血时试用,并附加其它术式,效果良好。本组有4例行肝固有动脉结扎肝缝合修补,1例行肝固有动脉结扎加大网膜填塞。术后效果良好。

3.3.5 肝破裂伴近肝静脉损伤的处理

此类伤员出血量大,伤势严重,处理困难,死亡率高。笔者体会用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若仍有大量血液自肝后涌出,提示可能存在肝后腔静脉或邻近的主要肝静脉损伤.此时不宜继续探查或翻开肝脏去寻找出血处,以免突然发生大量失血和心跳骤停。可以用纱垫填塞至右肝顶部,将肝脏压向后方,使出血停止,然后进行术前复苏。成功后在肝损伤部位作快速清创切肝,以求显露肝后腔静脉,在直视下用手指压迫静脉破裂口,进行修补或清创切肝后修补或缝扎。本组2例V级肝外伤,经清创切肝缝扎肝左或右静脉后,效果良好,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肝外伤由于损伤的程度、范围和部位等不同,没有任何一种手术方式能适用于每一个伤员。因此,只有恰当地选用某一种术式或数种术式联合使用,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3.4 合并伤的处理

程序按胸-腹-脑-四肢脊柱先后进行,肝外伤常存在合并伤。经常受累的器官有脾、胰、胃、肠、肾、骨、脑等。因此在剖腹探查中一定要全面、仔细地探查其它腹内脏器,以免漏诊。加强伴发损伤和术后处理,对降低严重肝外伤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志强.肝脏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80.

严重肝损伤 第8篇

1 调查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材料

对东丰县养户饲养的本地绵羊和小尾寒羊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1) 通过两个镇的兽医治疗人员治疗跟踪调查。

(2) 深入到发病绵羊的村、屯逐户逐头登记发病, 症状、治疗情况。

(3) 对区域、放牧、饲料等有关情况进行查阅并走访调查。

(4) 对发病绵羊的饲草、粪便进行采样, 检测中间宿主、虫卵。

(5) 治疗药品采用长春市腾宇兽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牧寳”牌, 丙硫咪唑片, 按绵羊每5kg体重1片, 最大量15片不再加量、投服, 间隔7d投服一次, 连用2次, 同时补充B族维生素, 修复肠道, 增强机体抵抗力。

2 调查结果

2.1 流行病学情况

绵羊在本地饲养比较普遍, 早有本病的发生流行, 而是零星散发, 这次不同年龄的绵羊同时发病是首次。

2.1.1 发病率

本次共调查4个村8个组, 调查绵羊571只, 其中母羊447只, 经过粪便中虫卵检查, 发现有203只绵羊的粪便中有虫卵。其中母羊152只, 占74.9%, 地区感染率为35.6%。这些发病的绵羊分布在8个自然屯的28户养户中共饲养358只, 其中母羊273只, 同群绵羊的发病率为56.7%。

2.1.2 发病季节

主要在冬、春季节多发病。调查数据见表1。

2.1.3 发病年龄

各种不同年龄的绵羊均发生肝片吸虫病, 情况见表2。

2.2 病因分析

2.2.1 地理位置

两个镇位于松辽平原吉林哈达领的东麓浅山地带, 平均海拔450~550m之间, 位于梅河与五星红水库、福和水库的交汇处, 地势低洼。

2.2.2 降雨量

年降雨量为600mm~700mm, 2013年8月份, 受辽宁省清源县大暴雨影响, 东丰县连续降雨量为158mm~171.8mm, 形成了50年未遇的洪涝灾害。

2.2.3 饲养管理

绵羊主要喂饲地产的玉米秸、稻草及河套地放牧。绝大多数绵羊都不补喂精饲料, 维生素、微量元素。管理以舍饲、放牧相结合。

2.3 临床症状

病羊表现为: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 羊仍逐渐消瘦、食欲不振或反常, 腹泻、周期性臌胀, 被毛逆立、无光泽, 毛干易断, 贫血渐进性加重, 粘膜苍白, 眼睑、颌下、胸下及腹下发生水肿, 严重的病例则发热, 贫血, 消瘦而死亡。

2.4 病理变化

病羊发育不良, 渐进性贫血消瘦和水肿。病羊肝脏肿大, 质地坚韧, 胆管高度扩张, 管壁显著增厚, 切开胆管流出粘稠污秽的棕绿色液体和大量的成虫。肝脏受损害部分发生萎缩, 表面不整齐, 质地变硬, 呈灰白色。

2.5 防治效果

本次调查发病绵羊203只, 其中, 没经过治疗而死亡7只, 用丙硫咪唑治疗196只, 有187只治愈, 治愈率为95.4%。

按照绵羊每5kg体重1片, 15片不再加量投服, 间隔7d, 再用药一次。同时在饲料中添加B族维生素, 乳酸钙, 增强绵羊自身的抗病能力。多数病羊在投药2次后痊愈, 个别病羊投服3~4次后痊愈。有7只病羊投服6次未痊愈。终因贫血、消瘦而死亡。发病之后, 同群、同屯的未发病的羊, 全部采用丙硫咪唑片投服2次, 其保护率达100%。

3 小结

(1) 丙硫咪唑片治疗绵羊肝片吸虫病有效, 及时治疗的病羊治愈率为95.4%, 同群保护率达100%。

(2) 本次绵羊肝片吸虫病发生流行的根本原因, 是该地遭到50年未遇的洪涝灾害, 发病的村组位于小梅河两侧与两个水库的交汇处, 土地潮湿, 适宜椎实螺的大量繁殖, 有利于肝片吸虫病的传播。

上一篇:高速加工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