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散文范文

2024-08-12

诗歌与散文范文(精选12篇)

诗歌与散文 第1篇

一、运用专题式教学方式, 注重情感感悟

高中语文结合诗歌与散文的教学, 教师需注重课堂讲授诗歌与散文的独特表达方式与艺术形式, 以便高中生系统全面地理解知识, 掌握技能, 同时引导学生融入自身强烈情感的意象表达, 并结合思想情感内涵与诗歌散文的外在客观表达, 以更好地寻求作者的情绪、心境, 进而深刻感悟文学, 进一步学好语文。当然, 教师需为高中生思维的良好发展提供重要方法。即是说, 高中生需在教师讲授知识的前提下,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思考散文与诗歌中的哲学。鉴于此, 教师可通过此种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研究与阅读的习惯, 使学生总结与思考, 并敢于表达自身观点。此外, 教师应培养学生注重总结思考, 充分认识到总结的重要性。亦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独立自主的阅读与思考, 从而为其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兴趣与情感培养,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积极交流能力, 以探讨的方式阐释其自身感兴趣的散文或诗歌内容, 以此促进学生通过结合散文与诗歌的学习模式来取得成绩与进步。具体而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创设完整的情境引出所要表达内容, 让学生敢于表达、擅于表达, 锻炼其表达能力, 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诗歌与散文的感悟中不断成长。

例如, 专题式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由于文中写道:“我一直坚信人生并不是一场你胜我败的角逐, 而更像一场前赴后继的荒野接力赛。”通过类似的散文表达引出文化文学的相关内容, 并由此指导学生更大程度上了解散文, 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二、注重结合阅读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结合诗歌与散文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也需明确阅读在其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 教师需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给其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理解。由于在阅读中, 学生在诗歌中或散文中带入了自身强烈的情感, 便于其体验诗歌或散文美的所在, 进而体验文学之美, 也在此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语文语言的学习。同时, 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 可以提高其语文学习的效率。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 教师在结合散文与诗歌的教学中也应注重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断提高其学习效率。即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知识积累、注重文化习惯积累, 从而全面地提高高中生的语文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当然, 教师还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的。

高中语文结合诗歌与散文的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运用有效的方式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领悟意识, 并通过不断反思、探索优势, 总结出一个适合学生良好发展的积累方法与对策。通过散文与诗歌的阅读与鉴赏、研究与总结, 让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活跃, 促进其开放性思维的形成。通过阅读鉴赏散文与诗歌的同时, 让学生掌握独立的分析与思考方法, 使高中生感受优秀文学作品的独特之处, 也将进一步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 让高中生在课余时间自觉阅读优秀作品, 即读赏式教学方式利于高中生积累语文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此同时, 教师需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散文或诗歌作品, 进而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文化素质, 因而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懂得选择阅读散文与诗歌的种类, 必须以学生为根本, 进一步促进其表达交流能力的提高。此外, 教学中语文教师需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为目的, 运用诗歌与散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日后的文学学习之路奠定坚实基础。通过阅读与分析优秀散文与诗歌等, 使学生深刻领悟其中的情感内涵, 与作者达成共鸣。学生在教师为其选择的散文与诗歌范围内, 根据自身兴趣制定总体阅读的目标, 进而达到在教师的良好引导与指导下培养自身的传统文化意识与文化素养。

诗歌与散文教案 第2篇

环节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达成目标

学生活动

一、诵读课文,熟悉内容。(6篇课文)

2课时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完成与文本的初步对话,建立第一感受在诵读中借助同伴的力量解决部分文字问题,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

二、解决普遍存在的文字问题,落实单元重点。(前4篇课文)

2课时

在初步感知内容的平台上,解决部分文言的问题,疏通文本,把握内容,认识形象(景物、人物)。

落实重点文言知识。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质疑,提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围绕人物、景物形象进行解惑。(前4篇课文)

2课时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精当讲解,从形象出发欣赏作品,解决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

解惑。

文言知识自测。

四、进行开题指导。学生学习拟定研究题目。(前4篇课文)

1课时

帮助学生学习从文本出发兼顾兴趣,自主选择研究的切口、确立研究题目。

拟写研究题目,并按要求完成表格一。

五、研究过程的指导和监控。

2课时

帮助学生学会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筛选、整合、学习合理使用材料。

在筛选整合材料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应用、审美能力。完成表格二。

六、成果(论文)展示、评价。

2课时

学生在对同伴文章的质疑、评价中提高探究、审美的能力。

学会倾听、质疑、评价,完善自己文章。

诗歌与散文 第3篇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凝脂(zhǐ) 城阙(què) 鼙鼓(pí) 深情回眸(móu)

B.花钿(diàn) 马嵬(wéi) 临邛(qióng) 旌旗招展(jīng)

C.仙袂(mèi) 踯躅(zhú) 晧腕(wǎn) 风姿绰约(zhuó)

D.剡溪(shàn) 澹澹(dàn) 栖隐(xī) 霰雪飞扬(xi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闲暇 春宵 曙光 比冀双飞

B.修茸 潺湲 袅袅 酌酒自宽

C.乾坤 寂寥 砧板 糜鹿群集

D.岩扉 碣石 缥缈 惨绝人寰

3.下面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咏柳词《浣溪沙》,已经抽出四句,如果还原回去,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

二月和风到碧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歌楼妍曲借枝名,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晚秋霜霰莫无情 ②万条千缕绿相迎 ③妆镜巧眉偷学样 ④舞烟眠雨过清明

A. ④②③① B. ②④③①

C. ④③② D. ③②④①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蒲松龄世界华语短篇小说奖”颁奖仪式将于2015年4月下旬在“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山东省淄博市进行。

B.考试科目是否相对稳定,是关系到教育改革中的高考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中学教育能否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等。

C.一批普及型的学术著作近来广泛引起了读书界的关注,并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和欢迎。

D.核工业50年的辉煌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海内外儿女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5.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作家不关心社会,不深人生活,而一味地闭门造车,想写出惊世之作,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最终的结果是不难推测的。

B.一位出色的管理人员,他既要有远大的目光,综观全局,又要明察秋毫,尽可能不出现丝毫闪失。

C.在我国的历史上,一些受到人们推崇、有所作为的君主,总是心怀天下、与民同乐的明君。

D. 一些腐败分子总是推己及人,认为旁人也与他们一样,一心只想捞取名利。

6. 下列括号里的成语与加点的熟语不能替换的一项是( )

A.学外语要细水长流,如果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肯定是学不好的。(一曝十寒)

B.我不喜欢这样做,也做不好,你凭什么牛不喝水强按头?(强人所难)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所以问题闹成这样,主要的责任方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就没有责任了吗?(孤掌难鸣)

D.台独分裂势力不顾全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台湾搞所谓的“公投”,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咎)

7. 选出下列常识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 )

A.白居易,字乐天,中唐诗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长恨歌》《琵琶行》是他著名的叙事诗。

B.“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为“歌行”体,是乐府的一种,它形式自由,句式灵活,把记人、记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曹操的《短歌行》、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属于此类。

C.《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由屈原编著而成。《楚辞》对后世的文学影响深远。我国诗歌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D.杜甫,字子美,人称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他的诗作富于现实主义精神,有“诗史”之誉,他本人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名作。

二、阅读理解(一)(共19分,共4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小题。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惟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

nlc202309020326

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

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

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

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骆;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

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

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

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

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的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

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

8. 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每种不超过15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已经流了两千多年,浑黄而不清澈,因此,它的味道是苦涩的。

B.在作者朋友眼中,诗人的追求是崇高的,但行为是怪异的,所以他们是“圣徒”与“疯子”的矛盾集合体。

C.文中“禅家公案”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拓展了文章的表现空间。

D.“嵇康的汨罗江”一段,作者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语势增强。

E.作者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但虑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决定躲进书斋,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

12. 请填写下列空缺处的名言名句。(5分)

(1)玉容寂寞泪阑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恨绵绵无绝期。

(3)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聊逍遥兮容与。

(5)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朝开济老臣心。

(8)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我不得开心颜。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船听雨眠。

三、阅读理解(二)(共15分,共2题)

13.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以下两小题。

临江仙·信州作

宋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nlc202309020326

【注】底,什么。

(1)“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句,在全词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以下两小题。

过融上人兰若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山路下,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融,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敬称;兰若,同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1)从诗的前两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何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们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题)

15.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一个对象写一段话。

雪野茫茫,你知道一颗小草的梦吗?凄冷寂寞中,她怀抱一个信念取暖;等到春回大地时,她就会以点点绿意问候春天,而那点点绿意就是曾经在雪地里轻轻的梦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将李白的《越女词五首(其三)》改编成几个场景,下面已改编两个,请依照这两个场景,发挥想象,改编另外两个。

原诗: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伴羞不出来。

改编:

场景一:清清的耶水,艳艳荷莲铺展两边,采莲女正低头采莲。

场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四:采莲女两手遮颜,假作害羞,躲在荷中偷观。

17. 下面是某校友在母校生日庆祝活动中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为我们的母校庆祝六十华诞。母校的各位恩师视名利淡如水,看学生重如山,一边教我们知识,一边教我们做人。至今健在的老校长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荣幸……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处: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处: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共20分,共1题)

18. 请按照《夜归鹿门歌》的诗意,将全诗改写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要求:(1)注意场景描写;(2)用第一人称。

诗歌与散文 第4篇

一组织多样化诗歌教学活动的原因及目的

第一, 多样化诗歌教学活动中的“活动”是指, “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加, 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的, 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基础为目的, 以课堂为中心, 课内外互动互补、有序有效的主体实践活动”。这是组织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第二, 古代诗歌往往是诗人经历人生的苦难与欢乐凝练而成的, 思想感情深刻而含蓄, 再加上诗人为了表达感情所选用的词语、意象距离现在比较遥远, 因此学生对待诗歌文本或诗歌考题在理解上有很多困难。从心理层面上讲, 通过组织多样化诗歌教学活动可以恰当地落实合作性、体验性、探究性三个原则, 引导学生将对诗歌文本的心态从仰视转变为俯视,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第三, 以高中学生入学时的基本状况看, 他们认识诗歌文本的过程及学习的状态基本上是被动的—被动地背诵、被动地回答问题、被动地做作业, 甚至是被动地做小组合作探究。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鉴赏方法的点拨, 更缺少深刻生命的体验。从操作层面上讲, 这就要求诗歌教学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强引导, 不断地创设情境, 让学生置身其中, 由被问, 逐步过渡到主动提问, 并予以合理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习境界, 最终实现教与学的结合、方法与情感的结合、聆听与体验的结合。

二学习境界提升与多样化诗歌教学活动的结合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师莉萨·施耐尔认为:“我们 (教师) 必须把自己看成是读者和文本相遇时悄悄地站在一边的人, 即使偶尔介入其间也只是为了让这种接触得以继续或者静静促其前进。如果我站在学生和这首诗之间, 把诗解释给学生听, 他们就会失去这首诗。”因此, 教师必须把自己当做一个阅读的参与者, 而不是讲解者或是评论者。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不是某首诗歌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而是自己在阅读诗歌时是如何一步步加深理解的——理解的深入过程就是学习境界的提升过程。教师必须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体验这个过程, 从而升华自己的境界。

1. 知识经验的积累——明确基本要素阅读诗歌的起点

主要目标:构建基本知识框架, 明确诗歌鉴赏的要点;倾注情感地诵读, 建立与诗人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学活动:第一, 教师必须讲明诗歌鉴赏的要点, 包括语言、手法、形象、思想感情。讲解这一点时可以结合历年高考真题中的典型题型, 比如语言版块中的炼字题, 手法版块中的修辞题, 形象版块中的意象题, 思想感情版块中的主旨题。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可以组织讨论, 引导学生探究“诗歌鉴赏”四个版块之间的关系、四个版块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三个单元的鉴赏方法是怎样的关系。可以明确以下内容:语言是基础, 手法是手段, 形象是途径, 思想感情是目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以思想感情为突破点,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是以形象意境为突破点,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是以语言手法为突破点, 三者相辅相成。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 肯定会有思想的火花, 答案未必限制在这些要点。设立这些讨论题目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明确鉴赏的基本要素, 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这里 (诗歌鉴赏) , 直到他们遇到了再一次吸引他们的东西 (诗歌) , 这时他们将再一次转移注意, 指向他们自己的观念 (鉴赏方法) ”。第二, 强化诗歌诵读。诗歌是一种非常感性的艺术样式, 本身就是用来吟唱朗诵的。因此, 诵读是接近文本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早读、课前五分钟等形式督促学生将一些重要诗歌熟读成诵。教师还要在字音、情感变化方面加以示范指导, 引导学生倾注情感地诵读。这项活动必须在探究文本之前完成, 因为带感情的诵读会使学生以自己的感悟接近作者的心灵。

2. 理解分析诗歌最重要的手段:教学内容的反思—基本方法的梳理

主要目标:梳理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点思路, 提升感受力;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 主动重复演练分析诗歌的方法。

第一, 充分运用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教材为教学指导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每个单元都分为“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四个步骤, 是一个“方法指导——示范过渡——学生尝试”的过程, 可以帮助学生从范例出发逐步梳理解读文本的方法。教学活动也可以围绕教材的方法指导进行。对于“赏析指导”应该组织自读活动, 教师点拨要点并补充例证, 还可以要求学生对应单元特点整理学过的诗歌, 用“以意逆志”等方法重新认识这些文本。对于“赏析示例”, 更为重要的是诗歌之后的那篇分析诗歌的文章。应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 看看编者是如何深入分析诗歌的。对于“自主赏析”, 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布置预习作业, 要求学生运用“赏析示例”中分析诗歌的方法, 借助参考书, 自主分析诗歌, 形成书面作业。课堂教学的过程可以转变成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分析作业, 再由小组推荐, 全班展示。但是, 由于境界所限, 学生的简单模仿式的分析肯定有许多不足, 教师就应在学生诵读作业时予以适时的评价补充, 将自己真正转变成为阅读的参与者。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不要直接分析文本, 教意味着“让学生阐释他们自己创造的意义, 教师要力图去理解他们的意义而不是直接向学生阐释事物”。有了这些环节的铺垫, “推荐作品”部分就可以作为下一层学习境界的主要教学活动内容, 进行探讨。

第二, 补充高考诗歌鉴赏各类题型的做题思路与方法。紧扣语言、手法、形象、思想感情四个要素, 分类梳理高考真题, 引导学生从标准答案中提炼做题的基本方法。这个环节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来进行。这样做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课堂教学与高考应试相结合,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熟练掌握分析诗歌的方法。

第三, 回顾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撰写课后反思。每一堂课都有它相应的要点, 每一堂课也都有它的分析方法。每节课都进行必要的反思是一种很好的重复强化记忆的过程, 也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反思内容可以是梳理分析文章的思路, 也可以是对自己分析方法的改进。反思过后还可以进行小组交流, 以弥补个人思维的缺陷。

3. 针对诗歌内容提出问题并予以探究—尝试深入诗歌

主要目标:展现思考分析的过程, 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共同提高。

在熟悉了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之后, 学生已经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回答课后问题或是应付各种考题了。这个时候, 必须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继续探寻出题人出题的侧重点和思路, 而后大胆模仿课本和试题中的提问方式, 针对“推荐作品”提出问题, 设计答案。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 组织讨论, 互相提问。具体操作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 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 每一组负责对一首诗歌进行提问和设计答案, 这个过程可以加入讨论环节, 组内合作把问题及答案考虑周全。而后由该组向其他小组提问, 请其他小组成员回答问题, 最后提问者还需要对回答给予评价, 教师可以略作补充。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对“推荐作品”部分众多的篇章, 既可突出重点, 又可统筹兼顾。实践证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 可以提出很多有建设性、针对性、专业性的问题, 他们都可以体验到自己分析诗歌时的心态已经由仰视转变为俯视。

4. 深入文本, 升华情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即理解诗歌的最终状态

主要目标:体味诗歌的个性化特征, 对不同流派风格有深入理解, 能自我创作诗歌。

诗歌是最具个性化的文学体裁。深入诗歌文本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诗人独特的语言手法体味诗人的心灵。所以感悟诗歌是一种美的体验, 如果只是单纯的做题提问就会把鉴赏诗歌变成简单的技术性工作, 使诗歌失去美感, 鉴赏也会偏离应有的目标。因此, 教师必须设计一些活动, 在学生与诗人之间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 使之获得美的感受。

首先, 运用比较文学的鉴赏方式, 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广泛而多样的比较。比如《李凭箜篌引》一课, 除了课本安排的与《琵琶行》和《听颖师弹琴》进行比较, 体会不同艺术风格之外, 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拿李贺和李白这一对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进行比较, 体会冷艳诡谲与豪放飘逸的区别。在探究《蜀相》时, 可以与《书愤》这个同一话题的诗歌进行比较。教材中同时收录的两首《菩萨蛮》, 可以进行韦庄、温庭筠“花间派”的内部写作手法比较……诸如此类, 教师引导学生紧密围绕语言、手法、形象、思想感情的异同, 可以展开细致的比较阅读, 更好地深入文本, 升华情感。

其次, 改写诗歌甚至进行自主创作。好的文学作品都给读者留下了情感填充的空间, 也就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共鸣。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就是展现共鸣的好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真正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同时梳理自己的生活感受, 讲述诗歌和生活共同带来的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进行改写的过程中, 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沟通, 甚至让他们讲述改写的缘由, 这样才能凝聚集体的力量, 整体提升学习境界。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之后, 部分学生会去尝试诗歌的创作, 这时候教师一定要积极予以鼓励——他们开始完成阅读者向创作者的转变——诗歌的灵魂从此降临到每一个敢于创作的学生心中。

“我们唤起自身的学科知识, 以确认学习者理解学科所采取的可能途径, 并要提供材料、问题、活动, 以及评论, 使学习者能够实现其某些潜能。”教学就是激发学生潜能, 提升学习境界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敢于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他们在自主、合作的探究中, 获得学习的快乐, 唤醒对美的感受力。只有这样, 诗歌教学才真正回归其本身应有的价值之上。

参考文献

[1]肖家芸.语文“活动式教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5

[2]〔美〕爱莉诺·达克沃斯.张华等译.“多多益善”—倾听学习者解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与哲学诗歌及上帝有关 优秀散文 第5篇

秦啸:关于上帝,我其实一直很困惑,尽管我曾经试图清晰地表达自己对上帝的看法。上帝与自然,到底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同本异像(异像是源于人的分别心)呢?还是上帝先于自然并造就了自然呢?当然,这个“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时间上的“先”。而这一追问又与哲学的“用途”纠缠在一起。哲学是为人类设置安身立命之所的学问,为了做到这一点,它不能不先为世界设置一个安顿之所,因为人存在于世界之中,追根溯源,人的安身立命之所与世界的安顿之所是同一的。而世界只有“有”,没有“无”,于是,安顿世界的处所便只能是“无”!世界安顿在“无”之中,人居住在世界之中,因而人只能从“无”中索要生存的“所以然”――人的故乡就是“无”!这是何等的荒谬啊!

青衣的这组诗无非是虚空中幻化出来的虚幻的花朵。

我还是去信佛好了,信之前先骂一句:靠!

青衣怀刀:我明确反对你的以上观点。从认识上,老兄,你似乎将哲学的“用途”看得过高了,我基本上难以认同你以上的这些看法。海德格尔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提出了――世界,就像人一样,从一开始就存在,是被扔在现在所在的位置的。这个存在具有时间的属性,其尽头是死亡,而“我”的死亡不会是这个世界的事实。倘若你没有感觉到某种事情(无论什么)正在发生存在,那么你的任何自我意识都不可设想;假若你意识到某种事物,那就必然说明,你与之相关的主体意识已经刻印其中了。你提到了“无”,这是一个认识上的伪命题,康德早已将其从人类的认识中完全剔除,因为那是无意义的。所以,假若存在不是世界的(包括人的)存在,比如“无”,是不可想象的。人类所有的问题,包括你在上面的疑问,都必须在这个结构内提出,否则是毫无意义的。在这个结构范畴内,上帝(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或者你指的是一种超自然的精神实体或力量)也不具有任何认识上的意义,也不存在。那么好了,在这个基础上,你说的以上那些话究竟还有什么意义呢?以下接着具体反驳你两个观点:

1、比如你说:“上帝与自然,到底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同本异像(异像是源于人的分别心)呢?还是上帝先于自然并造就了自然呢?”上帝,是不可从认识上采用语言来进行描述的,其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所以你这句话毫无意义。假若你在这里试图表达的是一种信仰上的困惑,我就不会对你的话进行任何价值判断。

诗歌与散文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选修课 诗歌与散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39-02

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会接触到高中语文课程的两部分课程结构,一个就是必修课程,另一个则是选修课程。这也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结构的两个部分。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也奠定了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扎实的基础。对于必修课内容来说,其更加体现的是基础性,教学时间较长,对于选修课程而言,更加强调的是学习的深度。但是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在确定选修课的思路上,不能只是简单的浏览一遍,而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用心真实去感受其中的感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和必修课中课型设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相同之处

选修课与必修课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种课程形式学习的基础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相同,并且对于老师而言,其所用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也大致相同。新课程明确提出,语文新课程的构建必须体现三点,即“时代性”和“基础性”,以及“选择性”,这三种特点也是两种课程设计最基本的特征。

对于选修课来说,其可以分为五个系列,每个系列都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但从根本上来讲,这些系列不论用哪种方法来区分,最基本的是要体现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要求方面的不同;从另一方面来讲,它们都只是语文课程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是必修课程中常见的并且常用到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模式都可以用在选修课程上,完全没必要寻找另外一种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特点,更不能让其所寻找的教学模式来禁锢我们本身的教学内容。比如说我们所学习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和必修课本中文言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同。众所周知,文言文有其本身存在的阅读规律和教学规律,从中学习的如实词、虚词等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能因为其被安排到选修课本中就忽视最基本的规律。

2.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体现在其理论基础所侧重部分的不相同。对于选修课来说,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它可以分为五个系列,每个系列下可再分为更加细小的模块;对于学生来说,选择范围更加宽阔,灵活性更加强。对于必修课来说,也是由最基础的五个模块组成,但体现的是课程自身的基础以及均衡的性质,对于学生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文化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浅谈“诗歌和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

1.专题式讨论教学以学生的实践探索为主

对于专题式的讨论来说,其主要议论的题目在内容上比较丰富,整体性以及结构性能比较强,更加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的计划和前期精密的组织准备工作,对于实践要求也是较高的,所以需要更多课时来完成。对于老师来说,应是这种教学活动的组织人、引路人以及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老师能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关系到这类选修课的成功与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老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讨论,主动去阅读。

2.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比较式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属于启发式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得教学效果更好。由于文学欣赏具有一定的想象性和最基本的创造性,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进行教学,这也是必然的一种选择。而且对于很多老师来说,他们在这方面都有很多的实践经验,并且是成功的,且语文教材中选择的内容基本上都属于经典,与很多名家的著名诗篇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定程度上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3.关于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去扮演其中所阐释的角色,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并根据自己对这个角色最基本的理解用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人物当时的感受,并对自己的感受有所认知,及时发现并改进自己的态度及认知。因为人数的限制,我们也可采用轮番扮演,其他人观察记录的模式,对表演者在表演方式、角色诠释方面进行评分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这样真实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人物能够更加直观真实的了解,对于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的更加准确,在此基础上,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的兴趣爱好与课本相结合,全面推动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结语

语文选修课教学内容作为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得到一定的重视,通过比较其与必修课教学内容的不同,更加证实两者关系是互补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通过专题式的讨论教学,比较教学以及角色扮演教学,更加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实际探索为主,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以对于学生的因材施教为主,使得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开发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出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伟平.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2014(11).

文化动态·散文诗歌 第7篇

来到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新娱乐传媒有限公司首席主持人曹可凡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问:“《可凡倾听》还在做吗?还在固定时间播出吗?”曹可凡回答:“还在做, 固定时间播出。”

习近平总书记又问, 最近在忙什么?曹可凡不失时机地推介正在东方卫视制作播出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刚提到该剧由路遥小说改编而来, 习近平就接话:“好几个频道都在播。”曹可凡有点惊讶, 补充道:“这部剧是上海拍的, 从买剧本到拍摄花了八九年时间。”

“上海人拍了陕北农村的片子?总书记看上去有点意外。”曹可凡说, 习近平接下来说的话, 才真让他料想不到, “总书记说:‘我跟路遥很熟, 当年住过一个窑洞, 路遥和谷溪他们创办《山花》的时候, 还是写诗的, 不写小说。’”

“一说到路遥, 总书记的兴奋之情显现出来, 脸上乐开了。那神态, 有点‘我跟你说个秘密’的感觉, 真情流露。”曹可凡对记者说:“你这么年轻可能不知道, 《平凡的世界》曾经影响了一代人。主人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对改变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的渴望, 对土地的复杂感情, 还有他们的自尊和奋斗, 曾对我这个1960年代出生的人产生了很大触动。”

“总书记比我年长10岁, 而且有过陕北农村的生活经验, 我相信他比我们更熟悉少平、少安们的世界。”曹可凡说, 少平、少安们经历了人生的犹疑、抉择和取舍, 想依靠不屈的奋斗改变生活、实现抱负, 这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中国梦”。

习近平和曹可凡的交流进行了不过一分钟左右, “那是非常闪光的一分钟。”曹可凡说。

告诉你一个《不平凡的世界》研讨会在西安举办

在由陕西作家路遥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热播之际, 中国散文学会和陕西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主办了“告诉你一个不《平凡的世界》研讨会”。应邀而来的著名作家、编剧葛水平女士在荞麦园美术馆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剧本创作过程和自己的内心感受。应邀出席研讨会的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作家周明, 常务副会长、著名作家、评论家红孩;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李炳银,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顾问阎纲, 陕西日报社副总编辑姜冯俊和文体新闻部主任张立;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平凡的世界里的路遥》作者张艳茜, 文化学者、作家、陕西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会长张培合, 西安荞麦园美术馆总经理薛莹巧等北京、陕西等地专家学者一致认为, 这部作品深入人心, 给人以精神的鼓舞, 传递出满满正能量。虽然《平凡的世界》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但这部不朽的经典一直激励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 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 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 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在此, 特别撷取部分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 希望能有更多的文化工作者, 像路遥一样, 走近人民、了解人民、讴歌人民, 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也希望, 我们能借《平凡的世界》这缕文化精神的阳光, 扫除文艺界浮躁的雾霾, 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一己之力。

写给雷锋

置身于和风送暖的三月

总有一个身影

奔波在乡间小路

奔波在建筑工地和车站码头

那是一种精神的闪耀

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一名年轻的解放军

一名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

感动世界的歌谣

置身于阳光明媚的春天

总有一串脚印

跋涉在泥泞小道

跋涉在学校和列车之间

那是一种爱的传递

那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真实写照

一名年轻战士的灵魂

用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情操

用对党的无限忠诚书写一章

让世界传颂的诗篇

迎着三月明丽的阳光

总有一种情怀

回荡在记忆的深处

回荡在华夏大地和全世界

正如你说的那样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可是, 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那是你用生命对理想的诠释

那是你用行动对奉献的诠释

《白鹿原》将拍电视剧力求原汁原味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白鹿原》是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 近年来曾被改编为电影、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据了解, 电视剧版《白鹿原》将开拍, 陕西男演员张嘉译将出演白嘉轩。

电视剧《白鹿原》由陕西光中影视、新丽传媒、中国电影出版社、西安曲江影视等公司出品, 刘惠宁、刘进联合执导, 申捷编剧。全剧长达65集, 将第一次以“全景式”的方式与观众见面。出品方表示, 将力求保持原著的庞大容量和原汁原味。

满园春色

春天, 如期而至。又是一年芳草绿。

纵横东西, 大江南北, 山花烂漫, 杨柳依依, 春潮涌动, 春光无限。

赏花, 听鸟, 踏青, 访水, 登高, 观涛。万紫千红的是花蕊, 婉转空灵的是鸟鸣, 苍翠欲滴的是绿意, 烟波浩渺的是湖面, 身披绿装的是高地, 磬如钟声的是涛浪。

这是联想的季节, 贯穿时空隧道, 徜徉广袤天地。这是沉思的季节, 思事, 思物, 思人, 思情。这是抒情的季节, 泡一壶清茶, 读一篇美文, 哼一口小曲, 耍一出绝活, 露一张笑脸, 展一个拥抱。

田野上, 是希望的种子。天空中, 是诱惑的云彩。山涧里, 是浸渍的青苔。果园内, 是虔诚的蜜蜂。所有的动物, 所有的植物, 所有的人类, 都融入这浓浓的春意中。淡淡的是清醇, 浓浓的是陶醉。有色, 有味, 有光, 有影, 有滋润, 有感动。

诗人笔下的春意盎然, 褶褶生辉。“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阳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春雨, 春柳, 春风, 春阳, 于诗人之目, 于诗人之耳, 于诗人之身, 于诗人之心。

春天渲染大地诗意的色彩, 赋予人们美好的憧憬。春天是和善的季节, 春天是明智的季节, 春天是启人心志的季节。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 常怀律己之心, 常怀感恩之心, 是春的旨意, 是人之为人的善本。“律己”需要慎独, 需要自省, 需要善行;“感恩”需要情真, 需要心诚, 需要意切。“吾日三省吾身”,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谨慎行事, 节制欲望, 完善自我;“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报答他人相助之恩, 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报答社会关心之恩。人能长久兼修律己之心和感恩之心, 是明君, 是贤士, 是春天异彩画卷上绚烂的笔画, 是社会和谐乐章中动听的音符。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开始征集作品

国内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日前正式启动“第九评”。记者从中国作家协会官方网站看到, 中国作协15日对外公布“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现已启动”, 详细介绍了“征集办法”、“作品参评条件”、“征集程序及时间”等。与《关于征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的公告》同时发布的还有本月13日修订的《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 其中强调“严禁行贿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和人情请托等不正之风”。

严禁行贿受贿人情请托

这份公告指出,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由中国作家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出版单位、大型文学期刊、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推荐。作者可向上述推荐单位提出作品参评申请。评奖办公室不接受个人申报。参评作品须体现长篇小说体裁特征, 版面字数13万字以上, 于2011年至2014年内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成书出版。征集截止日期为2015年4月30日。

茅奖会青睐哪些作品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年限为2011年至2014年, 其实2011年至2014年, 每年长篇小说出版有四五千部之多, 其中包括大量的网络小说落地出版的作品, 严肃文学长篇小说每年也有千余部。这样的作品总量, 显示了严肃文学长篇小说的基本情况。

2011年—2014年期间, 贾平凹、王安忆、刘震云、刘醒龙等茅奖得主都有新作出版。纵观2011年至2014年间出版的小说可以发现, 那些茅奖呼声很高的作家都有新作出版, 余华、苏童、阎连科、韩少功等出版的长篇影响力很大。受关注的作品还有2011年方方的《武昌城》、肖克凡的《生铁开花》、格非的《春尽江南》、严歌苓的《陆犯焉识》等等。

2014年陕西41位作家获53个全国奖项

2014年, 是“文学陕军再出发”的启程之年。砥砺奋进, “再出发”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 贾平凹、阎安等41位作家 (单位) 的作品共获得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53个全国性奖项。告别收获的一年, 迎来新的挑战。面对翻开扉页的2015年, 为进一步推动陕西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文学陕军已经蓄势待发!

在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选过程中, 阎安的诗集《整理石头》、穆涛的作品集《先前的风气》从1359部申报作品中脱颖而出, 分别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和散文杂文奖。阎安全票获得鲁迅文学奖诗歌奖, 实现了陕西省在诗歌体裁上获得全国重要文学奖项零的突破。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带灯》、《老生》斩获“中国好书奖”、“当代·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等9个大奖。在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我与中国散文30年联谊会”上, 陈长吟、穆涛、柏峰、刘宁分别获得中国散文30年纪念大会突出贡献奖、散文编辑奖、散文理论奖等奖项。高建群的长篇小说《统万城》获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张培合、王芳闻等11位作家获冰心散文奖。

除此之外, 35位作家的88篇 (部) 作品在《人民文学》、《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当代》等全国重点文学刊物、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包括叶广芩的中篇小说《太阳宫》、红柯的中篇小说《故乡》、龙云的长篇小说《兰花花》、吴克敬短篇小说《岁岁喜鹊》以及中青年作家王妹英的长篇小说《山川记》、周瑄璞中篇小说《骊歌》、侯波中篇小说《2012年冬天的爱情》、杜文娟长篇报告文学《王家砭之路》等。在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2014年中国散文精选》中, 和谷、朱鸿、刘承章等5位作家的作品入选。

全年陕西作家出版各类作品155部, 12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协和省委宣传部2014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省作协签约作家中有53位全年出版书籍41部, 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作品46篇, 省级刊物发表作品126篇, 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6个。王海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市门》分别获“上海国际电影节”和“第十届中美电影节”入围奖。

生命的歌唱

伫立在清瘦的雨巷

那把小红伞

在记忆中长成葱郁的大树

牵手抑或依偎

都已成为一种奢望

不知道被追逐的意境

是以一种怎样的姿势沉淀

子夜穿过发梢的瞬间

阳光下的虔诚依旧

风雨中的祈祷依旧

在此之前就已知道

没有谁将绚烂的春天替代

在放荡不羁的目光中行走

每一次的萌动都会有绿色的主题

每一次的轮回都有一种情感的渗透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

你都是一生一世不懈的歌唱

祁玉江新书《叩拜大地》出版

著名作家祁玉江新书《叩拜大地》不久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作家祁玉江迄今出版的第15本个人作品集。全书分为回望村庄、黄土情思、溪涧长流、山风吹来、附录五部分, 共收录新作45篇, 约21万余字, 内容主要为作家对故乡的记忆以及对母亲大地的思考与感恩。祁玉江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先后出版了《山路弯弯》、《我的陕北》、《故土难离》等14部散文集。2010年8月, 散文集《我的陕北》荣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2012年12月, 散文集《故土难离》荣获第三届柳青文学奖优秀散文奖。通过《叩拜大地》, 我们可以窥视祁玉江强大的内心世界, 从他质朴的文字里感受他对陕北这片土地的挚爱以及他对生活充满激情的精神能量。

代高管墓出土疑似金代美酒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 考古人员首次发现一座金代高官墓, 墓主人是当时陕西东路转运使兼六部尚书, 是金代陕西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随葬品中有个梅瓶, 出土时瓶口还是封着的, 装有清澈的液体。专家推测, 梅瓶内的液体应该是当时的酒。

2014年初, 几名工人在西安市西影路附近一处工地清理土方时, 发现了几块看上去有些年代的砖, 工地负责人随后向文物部门进行了报告, 考古专家赶到后, 发现这是一座未经盗窃的金代古墓, 而其独特的形制, 在西安地区比较罕见。据专家介绍, 金代由于时间短, 在陕西省其他地方此前也发现过金代墓葬, 但在西安这还是首次发现的金代墓葬。根据出土的买地券判断, 墓葬主人叫李居柔, 是当时陕西东路转运使兼六部尚书, 属于金代陕西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考古人员解释, 因为当时处于金代灭亡的前期, 墓主人虽为一地长官, 但也与其他人一样选择“薄葬”。同时出土的还包括了30多件瓷器、铜器、玉石器等随葬品。

文化动态·散文诗歌 第8篇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为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 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胡耀邦文选》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即日起在全国发行。

这部文选, 收入了胡耀邦同志1952年5月至1986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77篇, 约49万字, 包括文章、讲话、报告、谈话、批示、书信、题词等, 相当一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这些著作集中反映了胡耀邦同志为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贡献和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 集中反映了胡耀邦同志信念坚定、心系人民的高尚品格, 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 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

《胡耀邦文选》的出版发行, 对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胡耀邦同志的思想业绩和革命精神, 深入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历程,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该书也为党史、国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电影《独龙之子高德荣》展现共产党员为民情怀

本刊讯11月15日, 电影《独龙之子高德荣》首映发布会在京举行。该片定于11月18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首播, 并将登陆全国院线。

《独龙之子高德荣》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原县长高德荣为原型, 从一个年轻记者的视角, 以一天为时间跨度, 选取了高德荣工作生活的典型细节, 如婉拒组织表彰、保护独龙自然生态等, 将他紧张忙碌的一天浓缩进短短的90分钟, 生动展示了他带领只有6000多人口的独龙族, 追逐中国梦的感人故事。高德荣曾获“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 该片展现了他情系独龙、扎根乡村、不计名利、一心为民的精神。

《独龙之子高德荣》由蒋晓荣担任制片, 于荣光执导并主演, 王倦编剧, 马少骅、萨日娜、朱晓渔、苏倩薇、孙玮、高一玮、张艺骞等领衔主演, 由云南省委宣传部、北京海润影业有限公司、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这是继《杨善洲》之后, 云南省又一部用文艺形式表现和宣传全国重大先进典型的主旋律电影。 (杨骁)

大秦之腔迷倒多国留学生

震撼的吐火, 奇妙的翎子功, 飘逸的长绸舞, 每一次秦腔绝活的展示都能引来台下的惊呼和喝彩, 还时不时夹杂着“good”的赞perfect”“very叹。17日, 易俗社迎来了90多名来自34个国家的留学生, 1个多小时的展示和讲解, 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大秦之腔的艺术魅力。

本月初, 易俗社赴北京大学举行秦腔展演, 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让那里的留学生第一次了解到秦腔的魅力。前日,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的90多名留学生又来到西安, 走进这个已有百年历史的秦腔剧社, 想要跟秦腔再次亲密接触。当晚, 易俗社小剧场里举行了一场中英双语的秦腔艺术主题讲座。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易俗社社长惠敏莉一一介绍了秦腔的发展起源、风格流派和表演形式, 当各行当的代表性角色出现在大屏幕上, 个性鲜明的服饰装扮让现场留学生惊叹不已。 (夏明勤)

抗战老兵90高龄办画展

11月8日, 抗战老兵梁淑鰲个人国画展在渭南举行。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画展, 因为梁淑鰲老人今年已经90高龄, 而且他是在85岁时才自学开始绘画的。

梁淑鰲, 1926年生人, 陕西大荔县人, 1942年在国民革命军第38集团军服役, 1944年入青年军26师, 后在人民解放军55师165团政治部任文化教员。1955年复员返籍, 今年8月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0年, 85岁的梁淑鰲开始痴迷于绘画艺术, 依据教材自学入门, 通过大量临摹名家经典加之自己的理解, 终有小成。本次画展展出了梁淑鰲老人的40余幅精品画作, 多以山水花鸟为主, 皴擦点染颇得功夫, 体现了一个曾经救国图存的抗战老兵的夕阳情怀, 写尽了一个耄耋老人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

(王戈华)

陕西京剧交流联谊会成立

本刊讯11月11日, 经省民政厅批准, 陕西京剧交流联谊会成立, 为京剧在陕的传承发展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

该会主要工作是组织京剧爱好者、戏迷票友, 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关于文化艺术工作指导方针政策, 积极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普及京剧常识, 培训艺术骨干, 不断提高我省基层群众京剧艺术表演水平, 活跃广大市民业余文化生活, 促进民间文化交流。经现场投票选举, 王君笙当选名誉会长, 李钢当选会长。 (夏明勤)

生命的彼岸——谨以此献给第16个记者节

□新疆五家渠丁梅华

当所有的思念都如期抵达被温暖阳光触及的跋涉时, 是我们的记者, 使我们的视野更拓展, 使我们的世界更宽广, 我们的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当所有的往事历历在目, 所有的岁月无怨无悔, 不要说已经付出太多太多。就算生命的那截水域还在生长时代的主旋律, 我们依旧将你们遥望, 默默地为你们祝福。

马头琴的旋律掠不走昔日的笑容, 季节的那一缕风一定可以吹开岁月的皱纹。栖息的青鸟带不走温情四溢的感慨,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足以打开紧闭的心扉。

搁浅在河岸的歌谣, 感动了呼唤中的窃窃私语, 而那徜徉于忧伤中的沉默, 成为春日鸟巢中安谧的飞翔。

被时间锈蚀的记忆, 如同沙滩上你们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 总让我们看到一道永不褪色的亮丽风景线。

其实, 我们的要求不是很高, 只想这样静静的面对, 静静地与你们交流, 而你们面对尘世的沟沟壑壑, 有的不仅仅是写作的激情, 更重要的是生活的激情和向往。

其实, 想要对你们说的话总是很多很多, 怎奈你们总会毫不犹豫地说:依然选择记者这个职业, 就会向着远方扬起心中的风帆。

不要说自己是草原的歌手, 也不要说自己是森林的猎人, 伫立在天高云淡的草原, 其实只要心中那份执着的守候不变, 无论从前还是将来, 所有的期待都会如期抵达。

不要告诉自己, 曾经为一段浓缩的情感将黑夜燃烧, 属于大海的飞翔, 终会在波浪的汹涌中澎湃, 属于春天的歌谣, 终会在灯火阑珊处萌动。

西影荣获中国品牌文化影响力500强

本刊讯日前, 在北京召开的“2015中国品牌文化影响力舆情数据监测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暨中国品牌文化影响力500强推介活动上, 西影获得“2015中国品牌文化影响力500强”和“2015中国品牌文化影响力十大最具价值品牌”荣誉称号。

“西影”商标享誉国内外, 不但为陕西人争光, 也为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增光添彩。西影以优秀影视作品树立品牌, 曾经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多次辉煌, 铸造了中国电影的“西影时代”。西影先后出品故事片300余部, 科教片、纪录片、专题片290多部, 电视剧180多部2000多集, 荣获国内、国际电影奖项280多项, 先后有76部影片出口至36个国家和地区。西影是中国首个在国际A级电影节获得最高奖项的制片单位, 迄今保持着国内获得奖项数量、影片出口数量第一的纪录。

目前, 西影正着手打造影视全产业链, 项目涵盖电视节目及新媒体节目的创意策划、生产制作和市场营销、电视播出及经营、影视传媒教育、数字影视、多媒体节目制作、影视多媒体网络、影视资源配置服务等, 在未来发展中将不断提高西影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适应国内外激烈竞争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周丽萍)

《红楼梦》对国人的影响有多大

本刊讯曹雪芹心血之作《红楼梦》至今仍在畅销, 始终没有从我们的读书生活中隐退。

四千万人读了三遍有红学专家援引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数字:近七成国民接触过《红楼梦》或与曹雪芹相关的作品;近三成国民, 约4.12亿人阅读过一遍以上《红楼梦》, 其中读过三遍《红楼梦》的超过四千万人;而八成以上的人在中学期间就开始接触这套书了。

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刘世德提到, 阅读《红楼梦》不必刻意追求一定要看多少遍, “在当今社会, 哪怕是踏踏实实看一遍也很可贵。

62年出版上千万套人民文学出版社昨天发布消息称, 自1953年出版以来, 人文社《红楼梦》销售已过七百余万套。而据红学专家估计, 国内各种版本和装帧形式的《红楼梦》, 迄今至少出版了上千万套。

《红楼梦》一书的出版, 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周绚隆介绍, 到目前为止, 《红楼梦》据称有500个版本之多。 (路艳霞)

杨焕亭长篇历史小说《武则天》出版发行

本刊讯日前, 由陕西著名作家、评论家杨焕亭先生历时2年多时间创作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武则天》 (三卷本) 正式出版发行。

长篇历史小说《武则天》, 是作家杨焕亭继长篇历史小说《汉武大帝》 (上、中、下三卷本) 创作出版后, 应长江文艺出版社之约, 再度创作出的又一部鸿篇巨制。作者以史诗般的笔触, 艺术地再现了一代女皇武则天风云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的情爱波澜和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 从“人”和“人性”的视角刻画了一个“艺术真实”的武则天。全书脉络清晰, 史料丰富, 文笔细腻, 语言流畅, 整部作品在历史的意蕴上展示了初唐政治、经济的演变对于人物命运、情感的影响。全景式反映了贞观以后大唐帝国到武周帝国转型中的重大事件和人文生态;对一代女皇武则天及其他历史人物的性格给予完整的、立体的展示。

(樊蓉)

心中赞歌

□新疆兵团李惠艳

这支歌是始终坚守的那份信念

正在建设中国小康社会

大道上一步步地崛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正在一步步地变成现实

其实, 还有什么诱惑

可以让我们拒绝腾飞的脚步

为了这个久违的梦幻

我们宁愿成为远空

那曲亘古不变的旋律

哪怕走过的每一个季节

会有风雨的莅临

哪怕走过的每一串步履

都充满深深浅浅

我们都唱响心底的这支赞歌

卫双良等6 0位陕西书法家作品意大利受追捧

本刊讯10月18日至28日, 2015米兰世博会陕西代表团“丝路之魂·从长安到罗马”系列活动在米兰世博会举行。陕西省书协副主席卫双良等60位陕西书画家的精品力作备受国际友人追捧。

10月20日, “中国文化种子论坛”在爱尔兰馆报告厅举行, 卫双良以“中国文字与书法”为题所作的演讲, 颇为轰动。10月26日, 肖云儒、卫双良等艺术家走进罗马市欧洲设计学院分别为师生作了“中国书法的美学特征”和“神奇书法, 最美艺术”的学术演讲, 并为百名师生教写书法, 整个现场始终涌动着中国书法的热潮和中意人民一家亲的浓郁气氛。

(徐晨露赵福生)

临潼农民书法家创作35米书法长卷

本刊讯近日, 临潼66岁农民书法家赵志君, 创作了一幅35米的书法长卷, 用其擅长的楷书抄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文, 受到书画界的关注和乡亲们的赞扬。

11月10日, 在临潼区斜口街办付家村, 记者见到了远近闻名的“老赵”。“‘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 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 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 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你看, 习总书记讲的多好啊, 让人备受鼓舞。”老赵激动地说, 讲话全文发表后, 他就立马创作, 用其擅长的小楷书写了7天, 最终完成了1.2万余字的这幅书法长卷。

赵志君是一位普通农民, 平时除了干农活就是练书法。他的小楷以清丽、遒劲、工整见长, 曾多次在省市业余书法大赛上获奖。 (霍强)

口木相斗 (寓言文学)

□西安张北峰

木口上下组合谓之“杏”字。木口有缘来到一起, 本应和睦相处快乐生活, 但口说:“木这家伙高高在上, 欺人太甚, 老是踩着别人作威作福, 孰不可忍!”三天两头找木寻衅滋事。对此木也毫不示弱, 傲气十足的回应说:“我地位优越, 哪有小腿拧过大腿的事情, 与我较劲——妄想!”从此处处与口作对。

木口矛盾与日俱增, 一天口突然发起攻击, 顺势翻到上面, 身子死死压在木的头顶, 还叫嚷道:“哼, 让你知道我的厉害, 也尝尝在下面的滋味!”这样一翻, 他们组成“呆”字, 很快都变得呆头呆脑。木受到口的攻击后怒火中烧, 气急败坏地吼道:“目无上峰, 犯上作乱, 看我如何收拾你!”于是经过一番战斗, 虽然没能翻到上面, 但把口死死卡在自己怀里, 形成“束”字。口抬不起头, 直不起腰, 气也出不上来。木得意洋洋地冷笑道:“怎样?叫你上不去下不来, 卡在中间活受罪!哈哈哈。”但笑声里却流露出反束缚的苦衷。口被气得满脸发青, 愤怒中竭力反抗, 上顶下蹬、左右开弓, 最终挣脱缚束后, 把木封锁在自己的躯体里, 成了“困”字。一时占上风的口还恶狠狠地叫道:“这回叫你进得去出不来, 永世难见天日!”木如笼中困兽, 歇斯底里地怒吼道:“岂有此理、岂有此理!”上蹿下跳, 四面冲撞, 但再怎么折腾也难破围挡, 重见光明。口因坚守四壁也累得苦不堪言……

口木相斗愈演愈烈, 他们都处在呆若木鸡、束手无策、困难重重之中, 谁也没有自由和幸福!

后来仓颉见到呆、束、困后惋惜地说:“杏字组合顺理成章, 美丽可爱, 可是你们却为地位名利争斗不休, 互不相让, 不仅搞臭了名声, 还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 痛苦万分, 赶快回头吧!”可是呆、束、困三个人谁也不听仓颉的话, 反而狂言道:“地位决定命运, 决不出胜负誓不罢休!”仓颉听了叹息地说:“既然你们还执迷不悟, 斗心不改, 我只能留着你们继续反省, 同时也给后人以警示。”就这样呆、束、困三个字流传至今。

记者是一首歌

□江苏如皋 丁太如

在深秋的音乐节拍中

是你扬起远航的风帆

用刻骨铭心的激情

谱写一首首生命的乐章

那是你无限的执着

让生命因你而精彩

在季节的风霜雪雨中

是你点亮的绚丽霓虹

用牵萦于心的浪漫

撰写一篇篇传世的佳作

那是你无怨的忠诚

让世界因你而宽广

在岁月的风口浪尖上

是你唱响改革的旋律

用与时俱进的胆略

弘扬一缕缕社会的正气

那是你无悔的职责

让社会因你而骄傲

在祖国的日益改革中

是你无处不留的足迹

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感受

讴歌了一曲曲激昂的歌谣

那是你光荣的使命

电视诗歌散文的艺术创作 第9篇

电视散文的繁荣是近些年的事情, 那唯美的画面、隽永的文字、深邃的思考、动人的细节, 以及耐人寻味的意蕴, 一经出现, 便深深地折服了观众, 引起一定反响, 许多观众把它作为忙碌生活的小憩、干枯情感的源泉和心灵深处的港湾。

电视散文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美

电视诗歌散文从音、诗、画的结合里, 蕴含着多元化的艺术美, 包括语言美、画面美、音乐美、创作美、交融美、意境美、朦胧美、联想美……

电视诗歌散文表达的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培养, 其美丽的画面, 对情感细节的视觉化表述, 营造出亦幻亦真的情景, 引发观众的想象与思考, 这种对视觉化的诠释是真实的, 也是美的。

如电视诗歌《菊之物语》对菊花的描述, 可以说是老话新说, 摆脱单纯咏菊颂菊的常规化创作, 利用文人与菊、佳人与菊、豪杰与菊等一系列独特的视角, 把千百年来大众对菊花的喜爱与借物言志的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 文笔结构上采用古诗与现代诗相结合的手法, 在电视视觉表现上采用菊花实物画面和书法国画的古朴风格布局, 以及影视画面的借用, 从播音色彩的变化到背景音乐的选择, 把《菊之物语》用电视诗歌的表现手法, 生动活泼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既保留了名诗凝练简约的文学美, 又渲染了无尽遐想的意境美, 以“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 给观众营造出一种古朴、淡雅、清新的意境。

电视诗歌散文不是散文诗歌的附属品

电视诗歌散文是电视化的诗歌散文, 由于电视特性的加入, 使得电视诗歌散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具有了自身的审美特性和艺术价值, 它不同于其他的电视艺术片, 它有自己独特、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

不能只是翻译式地把文学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电视正面, 通过电视语言、电视画面的再创作, 使叙述结构发生变化, 使文学作品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其应容纳文学作品和电视艺术结构的双重表现特征。

在保持原文固有特色的基础上, 应充分调动电视的多种表现元素, 根据编辑自身对原作的审美把握和艺术思考, 表现出一种声画的相互激发。

电视诗歌散文是各种艺术表现手段的多轨组合

它几乎调动所有艺术手法, 有机地完成这种组合:有字幕———作者的文稿, 有解说词———诗歌散文的朗诵, 有画面———自然景物、演员的行动、生活场景, 有同期声———使观众身临其境, 有音乐———抒发更深层次的情感。这种表现手法的多轨组合, 构成了电视诗歌散文的丰富多彩、意蕴深沉。

电视诗歌散文也讲求“文采”, 其体现为画面语言、有声语言、造型语言, 甚至光效语言、色彩语言、影调语言, 特别是电子特技手段的有机组合上。

唯有真实最动人

真实几乎是所有艺术无可动摇的基石。电视诗歌散文大都用自然景物的意蕴和演员再现的方式, 更好地表达散文所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向。诗歌散文在视觉艺术的表现上有相当大的难度, 把情绪化的东西视觉化, 这样的再现和实物意蕴准确和真实对电视编辑是极大的考验。电视散文《指如兰花》讲述了一位女性作家在做人与作文上的统一, 在面对琐碎的生活、纷杂的人生和写好文章时的一种和谐心态。在《指如兰花》的拍摄中, 我启用了事件的原型来进行表演, 目的就是在她熟悉的环境中自己去再现自己的生活, 这样对后期的艺术再创作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在前期的拍摄中有一定难度, 但真实成为这部片子最亮的视点, 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电视诗歌散文是对诗歌散文的再创作, 其优美无比的画面和对情感细节视觉化的表述, 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思考。这种对视觉化的诠释是真实的, 也是美的。但如果只有精美的画面堆砌而忘记了表现主题, 就会使人感到空洞和无味。艺术的再创作是无法抛弃真实这个根基的。在多次的再创作中, 真实应该贯穿整个艺术的创作。当电视观众看到精美的画面和流畅的剪辑之后, 也许每个人的反应和感受是不一样的, 但真实所带给人们审美的愉悦是相同的。

对电视诗歌散文的思考现状

在电视诗歌散文的摸索与尝试中, 几个年头过去了, 电视散文已初步定型, 但关于电视诗歌散文的批评和忧虑也不绝于耳。“今天的电视诗歌散文总是喜欢表现风花雪月, 一味地陶醉在山色风光之间。没有了文化的关怀精神, 没有了现实参与意识, 没有了一定的思想深度。”模式单一、选题单调、形式死板的缺点以及声画合一的毛病依然存在。同一信息对观众的视觉听觉进行重复的刺激, 解说词说到哪儿画面跟到哪儿, 这是对观众想象的限制。没有想象的依托, 也就产生不了情感, 更产生不了意境。成功的电视诗歌散文的语言从不重复画面的内容, 而是传达视觉元素里不包括的信息。或声音抒情, 画面交代背景;或画面绘形, 声音阐释其内涵。从电视诗歌散文自身的艺术特点来说, 在题材方面有着广泛的创作空间, 关键是我们的电视工作者是不是能够放下自己所谓的艺术的美梦, 用心去观察、体会生活, 用艺术的手法真实地再现生活。

诗歌与散文 第10篇

一、微课情感化设计的理念和内涵

情感化设计(Affective Design/Emotional Design)理念最初源自产品设计领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哲学。[2]唐纳德·A·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在其著作《情感化设计》中阐述了情感在商业产品设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倡导在产品设计中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情感,使产品能够促发消费者积极的情感反应,从而促使购买行为的产生。情感化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情绪和情感,以及它们与产品要素的对应关系。[3]

微课情感化设计隶属于教学设计的范畴,基于情感化设计的理念,在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等环节中以情感为切入点设计能够激发学习者积极情感的方案的过程,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微课的应用效果。

在某种程度上,微课是一种教育产品。微课情感化设计作为一种新的微课设计理念的兴起,侧重于对学习者情感体验和学习过程中积极情感的激发和保持。微课面向的学习者具有丰富情感并且渴望收获情感,如果在微课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情感,设计学习者在学习微课过程中的情感历程,那么,微课便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因此,运用情感化设计来指导微课设计必会产生积极作用。

二、诗歌散文类微课的特点

目前,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多是从不同角度提出,但在微课的特点上达成了一定共识,主要包括:主题明确突出;内容短小精悍;资源丰富多样;结构相对独立。而以诗歌散文类为主题的微课在贯通微课具有的特点之上,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1.意境化强意境化强,情感体验丰富

诗歌散文多是以作者欲表达的情感为中心,应让学习者置身其中,体验文章所营造出来的意境。

2.画面优美画面优美,多维感官审美

诗歌散文本身具有特有的音律和文体美感,因此,画面应该达到声音、图片的身临其境,达到多维感官的审美。

3.文字领悟文字领悟,内容思想开放

诗歌文字凝练,散文文体形散而神不散,读者皆可结合自身实际,从不同角度去鉴赏体会其中的思想。

4.陶冶情操陶冶情操,文化底蕴深厚

诗歌和散文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的抱负,因此,欣赏诗歌和散文也重在领悟当时的文化气息。

由此可以看出,诗歌散文类微课在设计时应遵循微课原有的特点,尤其要融合诗歌散文固有的特点。因此,此类微课需注重情感化设计,这样学习者方能在学习微课时融入真实的情感,达到此类微课学习的真正用意。

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的情感化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此书的编写意在适应进一步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注重从鉴赏角度引导学习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感情,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4]

微课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此达到学习效果。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提到设计存在三个层面:本能水平(visceral level)、行为水平(behavioral level)和反思水 平(reflective level)。[4]有学者也根据人脑处理信息存在的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三个层面的加工水平将微课的情感化设计分为本能层设计、行为层设计和反思层设计[5](如图1)。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的情感化设计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的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本能层的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行为层的设计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反思层的设计。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本能层的情感化设计

学习者在学习微课时通过感官接收信息,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本能层的情感化设计主要关注给予学习者丰富的、多维的感官体验,使学习者产生情感共鸣,身临其境。

对古诗《登岳阳楼》本能层的情感化设计中,首先要对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人做简单的了解。本诗抒写了诗人在飘泊途中登上岳阳楼,对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水发出礼赞,进而联想自身漂泊、国家动荡而感慨万千的情感。根据诗人的情感轨迹,制作微课视频时应多采集古诗中的意象,如失意漂泊的杜甫、烟波浩渺的岳阳楼畔,等等;采集声势浩荡的背景音乐和忧愁凄凉背景音乐加入微课的设计之中,使得微课情感的张力娓娓道来;在微课视频的总体风格设计中宜采用浓墨淡彩的风格,渲染出诗人悲苦沉郁的情感。

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行为层的情感化设计

学习者行为的改变多是受到外界刺激产生的应激性变化,体现在主体行为的调整和改变。学习是大脑支配的一种行为,学习行为的发生也伴随着情感体验的产生。行为层的满足感来自顺利完成任务或某事做得很好时所产生的直接感受。因此,行为层的情感化设计应该注重能够使学习者顺利、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对劝酒诗《将进酒》行为层的情感化设计中,对诗歌内容学习的设计采用突出情感主线的方式,例如:先在奔放豪迈的音乐背景下让学习者朗诵“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使得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为“慷慨激昂”。然后引入题目“对诗句的理解”使得学习者的情感状态转为“冷静”、“兴趣”,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者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也有利于对诗歌感情的领悟。

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反思层的情感化设计

本能层是情感加工的起点,在本能层基础上产生行为层行为的出现和调整,本能层又受行为层的加强或抑制。学习者在本能层和行为层上是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转变,而反思层是人脑信息加工的最高水平。反思层的情感化设计意在使学习者对知识进行迁移,促使新的思考活动。因此,反思层注重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评价的设计。

对赋《阿房宫赋》反思层的情感化设计中,在线测试、练习、辅助资源等各种辅助资源均可以启发学习者智慧,使得学习者建立知识关联网络,使学习者的学习变得深化。设置题目“《阿房宫赋》意在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学习者读此题目后便会对赋再做细致的赏析,了解到诗人写秦朝覆灭,以六国衰亡为铺垫,而六国衰亡是因其不爱民,而秦不吸取教训而步六国后尘,这样起到提醒时下统治者勿重蹈覆辙,意味深长。学习者答题完毕后给予及时鼓励,使得学习变得积极。

四、结束语

诗歌散文类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创设了选修课学习的新型环境,深化了教学内容方式改革。基于情感化设计的诗歌散文类微课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流露积极情感,身临其境学习微课,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学习让学习者领悟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也突出了文言文的重要性。

摘要:关于微课的具体化设计是未来微课开发的重点领域,也是微课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理清情感化设计的理念和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诗歌散文类微课应有的特点,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对高中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进行情感化设计探析。

关键词:微课,具体化设计,情感化设计,诗歌散文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微课热是暂时的,微课是长期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9):79.

[2]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06):102.

[3]李婷.网络课程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0.

[4]袁行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诗歌与散文 第11篇

1.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鼙(pí)鼓 悄(qiāo)然 绰(chuò)约

迤逦(yǐlǐ) 眇眇(miǎo)

B. 央浼(miǎn)脂(zhī)肪 潺湲(yuán)

玉簟(diàn) 杳(yǎo)然

C. 衣袂(mèi)驰骋(chěng) 鹧(zhè)鸪

豆蔻(kòu) 黍(shǔ)离

D. 扁舟(biǎn) 砧(zhēn)板 纤(qiān)尘

天姥(mǔ) 啼啭(zhuàn)

2.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词语。(3分,5小题1分)

(1)御宇多年求不得 御宇:

(2)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

(3)椒房阿监青娥老 青娥:

(4)玉容寂寞泪阑干 阑干:

(5)云鬓半偏新睡觉 睡觉:

(6)与佳期兮夕张 期:

(7)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

(8)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世:

(9)薄帷鉴明月 鉴:

(10)有志不获骋 骋:

(11)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

(12)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

(13)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

(14)积雨空林烟雨迟 迟:

(15)聒碎乡心梦不成 聒: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填空(10分)

3. 文学常识填空(3分,两小题1分)

(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倡导了。他的讽喻诗代表作是,感伤诗的代表作是和 。

(2)阮籍,字嗣宗,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称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八十二首最为著名。

(3)陶渊明,名潜,自号 ,是我国 的鼻祖。

(4)李清照, (朝代)女词人,号 ,是宋词中(风格流派) 的代表,而苏轼、辛弃疾是宋词中 的代表。

(5)张若虚,唐朝诗人,与 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6)杜甫,字子美,其作品被誉为一代 ,杜甫诗歌风格概括为四个字: 4. 名句默写填空。(7分)

(1)《长恨歌》中“ ”这两句,作者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杨贵妃的美貌。

(2)杜甫、陆游都在诗歌中留下了吟咏诸葛亮的名句。杜甫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说:“ ”。

(3)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落木”形象来源于屈原的 (《湘夫人》)。

(4)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写愁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 ”。

(6)历来诗人笔下的洞庭湖气势浩大。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就有“ ”句。而孟浩然有诗“ ”。

(7)月在古代诗歌中是最常见的对象。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春江潮水连海平, ”。杜甫在《旅夜书怀》中写到“星垂平野阔, ”。姜夔《扬州慢》中写到“二十四桥仍在, ”。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 简析《蜀相》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6. 用典明志是《书愤》这首诗的突出特点,请结合具体的诗句简要分析。(4分)

7.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的身世,比较两诗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8. 与《长恨歌》一样,上面两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但立意却大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9. 请对“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进行赏析。(4分)

10. 请对“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进行赏析。(4分)

二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1. 请简析《越中览古》中的“尽”和“满”字的作用。(4分)

12. 请比较这两首诗歌在主旨、写法上的异同。(4分)

三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3. 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14. 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4分)

四、语言运用(4分)

15. 我们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4分)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仿句1:

仿句2:

五、单元写作(40分)

16. 鲍照在《拟行路难》中说:“举杯断绝歌路难。”表达出在人生路上的苦闷。李白也有“行路难,行路难”的感叹。读到这些诗句,你有哪些感慨?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探疑 第12篇

其一, “选修”第19页《越中览古》中的“义士还家尽锦衣”, 而2000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三册第57页为“战士还家尽锦衣”。我认为“义士”与“战士”是有区别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士”解释为“勇于维护正义的人;侠义之士”, “战士”解释为“ (1) 军队最基层的成员; (2) 泛指从事某种正义事业或参加某种正义斗争的人”。从词义产生的时代看, 咏叹越王勾践, 似用“义士”为好, 但新教材的修订未做任何说明, 让人无所适从。

其二, “选修”第30页《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台四万八千丈”, 而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 第三册第23页为“天台一万八千丈”。我们知道,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善用夸张手法, 那么是不是用“天台四万八千丈”就一定比“天台一万八千丈”更好呢?如果仅是为了夸张, 为何不用“天台十万八千丈”呢?问题是李白原诗中到底是“一万”还是“四万”, 我们普通读者也没有条件考证, 新教材改动亦未做说明。

其三, “选修”第41页《将进酒》中“但愿长醉不愿醒”, 而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 第五册第140页为“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虽不是炼字的高手, 但也是一代大文豪, 按理说, 他不应该在同一句诗中用两个相同的字 (叠字、叠词除外) , 根据诗意推测, 我倒觉得用“不复醒”比“不愿醒”好些, 可搜狗简拼法只能打出“但愿长醉不愿醒”, 却打不出“但愿长醉不复醒”, 这是不是新教材做如此改动的依据, 我们也不得而知。

其四, “选修”第77页《阿房宫赋》中“有不见者, 三十六年”, 而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 第二册第113页为“有不得见者, 三十六年”。两种版本一字之差, 意思迥异。我认为, 根据前文“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来看, 意为宫女想见皇帝, 后文接“有不得见者, 三十六年”, 倒是更顺理成章。而新教材改为“有不见者, 三十六年”, 就有歧义, 读者既可以理解为“宫女不想见皇帝”, 又可以理解为“皇帝不想见宫女” (即宫女想见皇帝见不着) 。当然, 前一种理解结合语境看, 意思不通, 但毕竟有可能产生这种理解, 我们讲解病句中的歧义句, 不是常有这种情况出现吗?

其五, “选修”第86页《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而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 第三册第84页为“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新教材还在课下注解“‘下’指在六国之后”。我觉得“从”在“跟从、跟随”这个义项里, 本来就是“后者跟随前者, 后人跟从前人”的意思。再从句意看,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就是“跟随着六国走破亡的老路”。新教材为何要在这句话前面又加上一个“下”字呢?如此以来, 真有点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其六, “选修”第111页《项脊轩志》中“内外多置小门墙, 往往而是”, 而旧版本第三册第96页为“内外多置小门, 墙往往而是”。根据文意看, 前后构成的应该是因果关系, 因“内外多置小门”, 故“墙往往而是”。我认为旧版本断句更合理些, 而新教材的改动, 倒是让人费解了。不知新教材是回归原文, 还是另有深意。对于这样的改动, 新教材也未做说明。

上一篇:地铁站结构设计下一篇:护理操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