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理念范文

2024-06-16

安全文化理念范文(精选12篇)

安全文化理念 第1篇

1 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

国内外调查资料表明,有70% 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原因是人为的,主要是因人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这一事故造成的比例远远超过因安全工作条件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可以说,这些人为问题的存在,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安全管理所能够包涵的安全范畴,因此基于这些问题,在当今的社会复杂文化背景中,就应该打破传统的管理方式,将安全置于文化这一观念内去研究。在企业中构建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安全文化,凭借文化所具有的影响力、渗透力、扩展力去转变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安全理念。在企业管理者理念的影响下,引导全体职工养成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突破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达到卓越管理水平,创造安全本质型企业。

2 持续安全理念的内涵

2008年民航局提出了持续安全的新理念。民航局党组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持续安全理念及其方法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和初步实践。李局长做了题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促进行业安全发展》的重要讲话,从理论上阐释了持续安全理念的树立及保障安全发展问题的重要意义,构建了持续安全理念的完整理论框架。其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实质是安全发展

第一,持续安全理念的实质是安全发展,安全处于持续的状态,也就是运输飞行时间持续延长,这是持续安全在数量上的反映,安全品质持续提高,体现在安全质量上。航空业属于高风险性的产业,因此,持续安全首先应该体现在质量上,只有质量和数量共存,其安全才是发展的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国际民航组织2008-2011年的安全目标是,全球任一地区的死亡事故率不得超过全球平均事故率 (5年滑动值 ) 的一倍以上。我国民航今后一个时期能够让政府和公众接受的航空安全水平,可以确定为低于全球平均事故率 (5年滑动值 ),并到2020年运输飞行每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由0.23(1998年至2007年滑动值 ) 降至0.15以下。因此持续安全理念与国际民航组织对安全的定义是一致的,它符合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

2.2 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安全责任

社会公众最为基本的要求是安全,民航神圣职责在于保障消费者在航空运输中生命及财产安全不受损害,是安全民航赖以生存的发展前提和基础。民航为人民,首先应当体现出“以人文本”的精神,确保乘客生命财产不受损害,这是民航践行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基本、最深刻、最重要的体现。安全发展为人民,安全发展靠人民。为将科学发展观变为自觉行动,需要安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落实责任感意识,坚持强烈的事业心,并且抓成效。无论面对任何一类工作只有赋予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够做好,才能够实现安全的发展。如果将责任条文比作没有生命的死物,而形式责任条文的人却是有生命的,所以,事业心责任感也是有生命的。无论何种责任条文或是具备法律意义的责任条文,都需要依靠人去落实和履行。安全落实责任的方式有两种含义,分别为:明确权利和义务,即做什么,该做什么;检查行动及效果,即做了没有,做的结果。安全工作的落实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因此,安全责任的落实也具有一定系统性,就安全责任而言,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政府安全监管责任、领导者安全领导责任、员工安全岗位责任。可以说,这些安全责任意识都是在“以人文本”的理念上进行的,体现出了对人民群众最大的关心,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也体现出实行人本管理促进发展的先进文化。“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此外,这也是持续安全理念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抓好安全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发展过程中对安全的持续追求。

2.3 基本要求是系统、协调、可持续

基于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而言,持续安全理念不能单纯解释为安全的安全,并且也不是一种机械、单一的安全。持续安全理念是一种战略眼光,从民航和国家发展的全局出发,运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多种现代化管理原理和管理理论,将航空安全放置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看待。持续安全理念是一种抚慰人的精神武器,绝对不是一个虚无的、缥缈的观念形态,但事实上,它并不简单地抚慰精神,而是一种可以被操作、实施、监控、总结和奖惩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实践。持续安全理念强调安全工作一定要结合航空器的特性和安全管理理论,在实际的工作中树立安全理念、安全法规,突出工作重点,防止顾此失彼;持续安全理念在追求阶段目标的同时,需要追求长效机制建设;积极协调内部各种有利因素,充分发挥关键因素的作用。此外,切实的做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同时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2.4 根本方法是预防为主、系统管理

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我国确立了安全生产指导方针,这一方针以“安全第一”为核心,此外,明确的确立了安全生产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不是事后防范,而是事前预防,持续安全理念基于航空安全工作所特有的系统性,吸纳社会事务管理的经验,提出了民航安全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预防为主,系统管理”。民航局李家祥局长在阐述持续安全理念时,精辟地提出了加强“四个体系”建设的任务,即加强理念体系建设,牢固树立系统安全观念、过程安全观念、全员安全观念、统筹安全观念。系统管理是系统安全观念的体现,是持续安全理念的有机构成。

3 持续安全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有指导作用

系统化解决安全问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因此,对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主要有4个发展支柱,即理念目标系统、管理控制系统、发展动力系统和形象传播系统。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理念和目标,倘若缺少明确的理念和目标,会使文化建设无的放矢,很难对企业健康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安全文化建设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具有管理控制系统,只有完备系统的存在,才能对组织进行优化,使制度和流程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发展动力系统,能够有效合理地选拔人才,对岗位晋升、绩效管理及价值分配都有重要影响。形象传播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让企业员工意识到自己在企业中存在的价值。在全球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才能体现出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基准点,将理念和实际工作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够发挥出优势。只有理念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持续安全理念在党的十七大上被提出,符合我国国家的发展战略,并与新时期新阶段的目标一致,因而来说,它贯穿时代精神,并且与时俱进,由此,持续安全理念作为现今航空业最为先进的安全理念,理应成为航空企业安全文化的基准点,并在工作中不断加以坚持。

发展动力系统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预防,并且对于事故而言,预防是其管理的出发点,因此应该搞好安全生产的劳动条件,确保职工的安全与质量。防止发生“人体差错”,营造一种“自动控制”的机制,采取合适的激励方式和方法,激发其工作动力,使其发挥更大潜力的方法。而持续安全理念所确立的口号是:“持续安全,人人有责”“安全连着你我他,持续安全靠大家”。在安全生产上,每一个都是责任人,尤其对一线员工而言,自身承载着更大的安全责任,在生产运营中,一线员工是运营的直接操作者,也是安全责任的最后把关者,因此,一线是出成绩的地方,也是出问题的地方,对于一线员工而言,在工作中必须一丝不苟,必须合乎规范,要求准确性高,有效性高。充分发挥一线员工的安全实践主体作用,提倡在安全工作中“自控、互控和他控”,营造“团队精神”。自控是基础,他控是监督,而互控则应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团队精神”,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凝聚力、向心力。

4 企业发展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

安全文化是依靠人类发明创造的,它突出表现了大安全观、大系统观、大协调观和人本思想。安全文化试图解决生产生活及生存领域内的一切活动安全与健康问题。安全文化将自然灾害和风险看作为自然、人为共同作用的恶果。安全文化建设提出建立开发文化产业的构想,并且推动两者作用共同发展。安全文化生产打破了安全和事故的时空局限,凸显人的身心安全和健康,体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及保护人民的思想。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下,企业建设安全文化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更加符合时代要求,也最能突出当今社会思想。精神文化倡导保护人的身心安全和健康,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文化安全的建设能够极大地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设备及原材料的损失,还能够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并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应急保护能力。

安全文化是广大员工安全与健康的大众化,同时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安全文化的源泉,对于任何时代、地域的安全文化而言,安全文化都是经过传承、融合发展而来的,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也反映出员工最新的安全需求。企业安全文化能够代表人民最广大的根本利益,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通过政府扶持、社会支持、企业投入和家庭的参与,采取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形式,保护人民最广大的切身利益,从而弘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文化气氛,体现出大众受益的局面。

5 结 语

安全文化的建设能够有效引导企业提升安全水平的必要措施,对安全文化而言,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企业长期的发展中和员工日积月累的发展中逐步培养锻炼出来的,企业在安全理念上培养出的信仰的精神,而企业标准化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因而企业理念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安全文化以其独特的精神、观念等意识形态,已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和发展之宝。笔者浅述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持续安全理念的内涵以及持续安全管理理念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安全理念,企业安全文化,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海峰,郭晓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及其多维结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12).

企业安全文化理念 第2篇

提炼企业安全理念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企业安全理念的提炼是一项综合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能否总结、提炼出的具有企业特色、贴合企业个性的安全理念,对今后运用和发挥这些安全理念指导员工安全行为,引领企业安全发展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1、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

我国企业对安全理念并不陌生,从号召多年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隐患胜于明火”等,到这天的“综合治理,保障平安”等新形势下所倡导的安全口号。客观的讲,这些都是一个国家、社会倡导的大安全观,属于大范畴的安全理念。如果对企业安全理念的明白和建设仅仅止步于此,就会容易将其僵化、口号化,难于奏效。那么就究竟什么样的安全理念是企业所需要的呢?

一个好的企业安全理念,就应是企业为适应国家安全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反映所处地域、行业安全规范,展现企业安全文化思想、安全管理历程及思路、员工安全行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综合运用与企业安全相关的管理、哲学、文化等要素,而提炼的具有系统性、先进性、指导性、个性化的精炼语句。

2、提炼企业安全理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剥洋葱法”

提炼企业安全理念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资料,掌握正确的提炼程序和方法,是建设有效安全文化的保证。事实证明,提炼有企业特色、有号召力的安全理念,可按“剥洋葱法”进行操作。

“剥洋葱法”是从一种自然生活现象引申而来的一种理论和具体方法,通常称为根源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企业管理中问题的性质和要到达的目标,透过像剥洋葱一样将问题一层层剥开,分解为不一样的主从因素,并进行分类,从大到小,由粗到细,层层深入,直到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运用到安全理念的提炼中,就是对企业现有和过去的安全管理的思路、方法、问题,以及安全文化状况进行追踪调查,分析评估,挖掘优秀安全文化传统,揭示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意识深层根源,从而提炼出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安全理念。

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由人、机、物、环等要素在统一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其中包含着若干子系统,包括制度、技术、管理、文化等诸多因素。按照这些因素又可分解为更小的子系统,而各子系统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剥洋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细分的过程,任何一种不安全行为都隐藏着一系列不一样层次、不一样权重的原因,既有技术标准上的,也有规章制度上的,既有行为层的,也有意识层的,而且越是细分原因、深层分析,问题的原因越是趋向于意识层、理念层。随着洋葱皮的层层剥落,深层的理念内核便会自然浮出水面。初始的理念可能其貌不扬,需要精心加工、润色,使之美观、大方又不脱离本真,这就大功告成了。

一般来说,企业安全理念可分为核心安全理念、基本安全理念、安全标语和口号等几大部分,各部分又分为子理念。总体上掌握了安全理念的提炼方法之后,还需要对各部分子理念的提炼有必须的正确认识。

3、核心安全理念的提炼

企业核心安全理念包括企业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价值观、安全目标等子理念。下方分别简要说一下各自的提炼方法。

安全宗旨(使命)

安全宗旨主要回答企业的安全工作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安全工作,证明企业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好处,又叫安全使命。富有感召力的宗旨不仅仅为企业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使企业的每一位成员明确了安全工作的真正好处,激发出内心深处的安全行为动机。基于此,企业安全使命的定位,需要具有强烈的激励性、感召力,能够唤醒员工内心的安全需求。同时,要结合企业实际,表述企业力所能及的安全承诺,不能讲一些空话、套话、大话,容易引起抵制心理。

彩虹集团安全宗旨:进彩虹,做安全人!

锦丰金矿公司安全宗旨:安全居于一切工作活动之上,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所,我们的任何工作不会紧急或重要到如此地步,以至于我们不能安全地来做它,工作规程及安全程序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识别工作场所的危险以及控制这些危险所带来的风险。

安全愿景

所谓企业安全愿景,是企业对安全发展的长期方向、目标,以及自我设定的社会安全职责和义务的情景式表述。明确界定企业未来的安全面貌、安全状况以及在社会安全中的地位。

由此可见,安全愿景具有长期性、愿望式、情景式的特点,但又不能过于脱离实际。因此在提炼过程中要准确把握社会、行业安全发展趋势,紧紧结合企业长期发展方法,从自身安全现状入手,开拓思路,大胆设想,做出适当的表述。

香港道路安全愿景:路上零意外,香港人人爱。

微软资讯(台湾)安全愿景:更好的控管;开发可靠及安全的产品;让危机更容易处理;减少恶意程式的冲击。

辽宁铁煤集团安全愿景:平安铁煤,幸福家园。

安全价值观

安全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对自身安全的认知程度。换言之,安全价值观是每个人安全意识、安全观念、所处环境、安全技能等自身安全问题的综合反应。要想避免和减少人因事故,保证生产安全,务必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提炼安全价值观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用心的安全意识和态度,使之纠正不安全行为,投身于学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安全生产活动中。企业安全价值观的确立不可能仓促完成,最好由领导班子、骨干人员以及专家顾问组成的一个小组共同完成。需要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对安全素质的要求,从企业生产易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入手,综合思考生产安全、人身安全、企业安全、环境安全等安全因素,提炼具有时代特色、行业特色和企业特色的安全价值观。

开滦集团安全价值观: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生命只有一次,遵章守规是保护神。

内蒙电力安全价值观:享受工作,追求卓越。

4、基本安全理念的提炼

企业的基本安全理念有很多,一般包括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生产理念、安全职责理念、安全科技理念、信息安全理念、人身安全理念、安全教育理念,等等。每个企业都可根据自身安全状况设立不一样的基本安全理念。由于基本安全理念分布广泛,与不一样部门、岗位联系紧密,因此它们的提炼一般采取由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比如提炼安全管理理念,就先由企业分管安全管理的部门提交初稿,然后组织讨论、修改,最后由高层确定。

辽宁铁煤集团部分安全理念:

安全管理理念:高标准,细流程,严考核,重闭环。

安全教育理念:安全意识靠培育,安全行为靠养成。

5、企业安全标语和口号的提炼

企业安全标语和口号是企业安全理念的感性表现形式,是将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特色汇集一体,融会贯通,运用富有宣传性的语言,描述企业安全形象,反映和呈现企业追求的安全价值观。由于安全标语和口号的形式、资料类似,在实际运用中基本通用化了,标语即口号,口号即标语,也无大碍。严格来讲,安全标语和口号有所不一样,企业安全标语是主要用于对外宣传,注重思考社会大众的理解程度,比较大气、华美,易于明白;安全口号则主要是企业内部安全宣教所用,一般选用比较专业、直白的警示、规劝、号召性词语,不求美观,但求实用。安全标语和口号的提炼一般采取“海选”的方法,即在企业内甚至社会上广泛征集,然后由安全文化组织机构修订确立。

某电力公司安全标语:安全是关爱、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幸福。

某企业车间安全标语:闸刀半分半合危险!

论母子文化安全理念的延伸与落地 第3篇

【关键词】母子文化;安全理念;延伸落地

当今时代,企业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文化兴,则企业兴。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引领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管理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推动企业发展作用。

晋煤集团是一个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新型能源集团,安全发展在集团发展战略中,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为更好地指导安全生产,集团公司提出了“1+6”的安全理念。即“1”:“生命高于一切,一切服从安全”;“6”:落实“生命高于一切,一切服从安全”的核心理念,必须抓好“隐患可控、事故可防”、“注重细节,细节制胜”、“安全是用人的先决条件,培训是员工最大福利”、“工作在现场,管理在现场”、“安全就是业绩,安全就是效益”和“建设安全系统工程”的六个基本理念的贯彻落实。

“1+6”安全理念是集团公司母安全理念的核心部分。怎样把母文化理念在全集团公司推广开来,他们坚持抓好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育人,以“安全”塑人,以“安全”铸人,不断丰富和创先安全文化的形势和载体,建设具有晋煤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坚持把“1+6”安全文化理念,融入到每一项安全规章制度,渗透到每一个管理工作流程中,体现在各种行为规范中,用浓厚的安全氛围熏陶人,严谨的安全文化引导人,温暖的真心真情感化人,把文化的软实力锻造成安全的硬能力,使安全文化成为晋煤人时时刻刻的良好习惯和具体行为。

供电分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一家下属专业化管理单位。安全供电,责任重大。安全对于他們来说,同样可以说是最大的事情,是公司发展的命脉,是公司最大的责任和效益。长期以来,他们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探索先进的安全理念来支撑安全生产。为更好对标集团公司“1+6”的安全理念,使得母文化理念能够在公司落地生根,他们一方面认真学习宣贯了“1+6”的安全理念,深刻理解其内涵背后的文化实质;另一方面在“1+6”安全理念的指导下,很好的总结了自身的安全理念,让“1+6”安全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延伸和落地,母子文化理念得到了很好地融合。

“生命高于一切、一切服从安全”。理念把安全上升到了生命的高度来要求。供电分公司始终强调“安全第一”的重要性,放在了一切工作的首位。通过开展“三基”摸排,发现员工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公司迅速作为安排,并把此项工作上升到了民心工程的高度,足以体现对于员工生命安全的重视。公司在总结了多年发展的经验后,得出了安全核心理念:无计划停电就是事故。从事故的角度具体解释了公司发展要的是什么样的安全—不发生无计划停电事故;另一个角度也充分强调了所有不在控制范围之内的停电就是事故,把安全防线进行了前移。

“隐患可防、事故可控”。理念背后隐含了只要防范措施做到位了,隐患、事故都可以控制住。同时也说明了隐患和事故的关系,事故往往是由于隐患而引发的,要控制事故就必须防线前移,首先控制隐患。供电分公司为达到避免事故的目标,提出了“三个所有”的理念,即: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控制的;所有的失误都是可以避免的;所有的风险都是可以防范的。仔细分析和集团公司母文化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对于事故可以控制的道理,同时“三个所有”也隐含着失误、风险、事故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重细节、细节致胜”。事情能不能做到精致,关键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八个字叙述了,要把安全做到万无一失,就必须做到精致,做好每一个细节。供电分公司结合自身供电行业的特性,延伸出“有疑必停、有疑必析、有疑必理”的安全理念,也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每一个有疑问的地方都不要放过,每一个漏掉的疑问都可能引发大的后果,放过一个疑点就可能引发一次事故。同时,改理念还说明了遇到疑问首先应该停下来,然后仔细分析,弄清原因,最后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直至把问题弄明白,处理掉。

安全是用人的先决条件,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职工怎样才能实现安全,怎样才能掌握安全技能,这一切源于培训,因此,培训成为员工最大的福利。在员工培训上,供电分公司一直非常重视,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水平,让员工上安全岗,做安全放心人。在这一理念上,供电分公司提出了:安全教育常态化,三员包保网络化。这里的安全教育就是宽泛性的,包含了职工培训。

工作在现场,管理在现场。该理念突出强调了现场是第一战场的重要作用。所有的防线最重要的是在现场。供电分公司为最大程度地抓好现场工作,提出了:岗位作业程序化;隐患排查网络化;现场作业规范化。从岗位到隐患到现场作业,抓住重点环节、重要点对现场提出了要求,把现场的重要性体现到了现场的关键环节上去控制。

安全就是业绩,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工作不能够肯定一切,但能够否定一切。安全一票否决足以说明安全在业绩、效益方面的重要权重。安全供电是他们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公司的责任和使命。安全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公司的发展。这些都足以体现安全的业绩观和效益观。

建设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抓好每一个点,落实好每一个具体措施。两票是供电的生命线。对于供电行业来说,两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点或者说一个重要的控制措施。为更有力地提升电网的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他们提出了:用更高电压等级的管理理念和标准来管理供电网络,突出从装备、管理、培训全方位进行对标,向更加先进、更加可靠的目标迈进,建设更加安全的系统工程。

母文化理念是宏观性的,对于全集团公司整体上都适用,但怎样具体落地,还需要和各个子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具体环境、文化氛围等等要素结合起来,延伸为、转化为各个子分公司自己的文化理念,这样才能使得母文化理念用于指导实际的安全生产,同时也是母文化理念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安全文化理念 第4篇

舆论宣传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以来, 山东省煤矿安监局始终把“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作为舆论宣传工作的第一要务, 紧紧围绕“团结、稳定、鼓劲”和“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原则, 充分发挥声、屏、报、网等媒介的舆论引导作用, 为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一是协助中国煤炭报山东记者站入驻, 各主流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全省煤矿安全监察情况已呈常态化;二是进一步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与联系, 每年举办2 次新闻媒体记者见面会;三是联系中央和省内主流媒体, 成功召开全省煤矿较大事故处理情况通报会、事故警示教育暨新闻发布会;四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坚持信息公开, 第一时间报道事故和救援工作信息, 做好舆情分析, 及时引导社会舆论, 公布和设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举报邮箱、电话, 鼓励群众和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领域的非法违法现象、重大安全隐患和危险源及事故进行监督、举报, 提高了举报、受理、处置效率, 落实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五是积极致力省局网站建设, 改版提升省局政务网站和分局网站, 重新修订《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网站管理制度》, 使网站管理走上规范化运作的轨道, 网站信息更新速度和稿件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比如专门开辟了安全文化建设专栏, 广泛宣传相关安全文化建设方针政策, 大力总结推广煤矿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六是构建4 级宝塔型立体安全宣传网络:山东煤矿安监局负责组织、指导全省煤矿安全宣传工作, 各监察分局负责做好辖区有关煤矿安全宣传的组织协调工作, 各市级煤矿监管部门及各矿业集团公司负责所属煤矿企业及其煤矿安全新闻工作者的具体管理和工作指导, 各煤矿企业承担安全宣传工作的具体任务。

此外, 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全国率先组建了煤矿安全宣传新闻工作者队伍, 并建立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在2011 年、2012 年的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暨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建设现场会上推广和介绍了山东省的煤矿安全文化创建工作经验;持续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万里行”“《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示范岗”“送安全文化到基层”, 以及选树安全宣传先进单位和个人等活动, 并与煤矿企业各具特色的安全宣传长廊、安全文化广场、安全警示教育、内部报刊、影像、文艺创作与演出等基层平台, 交相呼应, 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文化网络, 真正将安全宣传、安全文化和安全诚信建设的触角延伸到了煤矿生产一线, 营造了依法行政、依法生产的强大声势和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 为深化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教“三项行动”和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监管监察队伍“三项建设”等重点工作, 以及推进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入

近年来, 山东省煤矿安监局严格按照《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安监总政法〔2011〕172号) 的要求, 从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实现安全发展治本之策的高度, 始终围绕“分类引导、有序推进、典型示范、逐步提高”的工作思路, 坚持“三贴近”原则, 牢牢把握安全文化建设方向, 深入组织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创建活动, 努力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一是把煤矿企业全体员工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保障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紧紧抓住组织推动、媒体宣传、以情感人、普遍参与4个环节, 深入组织开展安全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班组活动, 并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加强安全文化阵地建设, 充分发挥全员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二是强化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大力推行白国周管理法, 持续推进班组安全生产建设, 积极培育管理“零盲区”、质量“零缺陷”、行为“零违章”、安全“零事故”四零班组安全文化, 努力使一线员工真正做到“三不伤害”。三是做好“结合”文章。做好安全文化与促进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结合, 强化安全标准化的文化要素, 推动煤矿企业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切实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全力推进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建设。做好安全文化与安全程度评估的结合, 把连续3年以上无死亡和3人以上无重伤事故作为基本条件, 加大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环境、安全培训、安全行为、安全保障的考核比重, 全方位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构建。做好安全文化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结合, 引导煤矿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 积极总结、提炼、推广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好经验、好做法, 让不同类型的煤矿都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以期提高实效。

“十二五”以来, 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命名表彰了4 批51 家省级煤矿安全文化示范企业;14 家煤矿获全国安全文化示范企业, 成为全国获此殊荣最多的省份。2012 年起, 作为煤矿安全文化创建活动的有益补充和深化, 在全省煤矿组织开展了煤矿安全生产诚信建设示范矿井创建活动, 有21 处矿井入选。安全文化建设坚持典型引路, 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选树标杆, 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推动了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

同时, 通过近几年示范企业 (矿井) 创建活动的开展, 全省煤矿企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实现了“三个促进”:一是促进了煤矿总体安全状况稳定好转。近几年全省煤矿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维持在0.2 左右, 这些都与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在现场督查中发现, 企业对申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扎实到位、有声有色, 其安全周期大多在5 年以上, 特别是新矿集团公司鄂庄煤矿, 截至2016 年2 月29 日, 该矿安全生产周期已达8718 天, 位居全国前茅。

二是促进了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企业通过理念导入、机制创新, 健全了各项责任制, 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 提高了安全科技装备水平, 实现了安全管理由“靠领导管理、制度控制”向“上下互动、自主管理”的转变。三是促进了职工安全技能、安全素质的提升。各煤矿企业通过加大安全文化宣传力度, 建立安全教育阵地, 丰富安全文化内涵, 营造了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 使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明显增强, 员工的安全技能、安全素质、自保互保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安全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

多年来, 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始终把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安全监察重要职责, 将其与监察执法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 并出台了省级千分制“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考核标准”, 该考核标准被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参用。2011 年, 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还强力推进煤矿安全生产诚信示范矿井创建活动, 研究出台了《山东煤矿安全生产诚信建设示范矿井评估办法 (试行) 》, 采取督查与调研相结合、与专家点评相结合的方式, 抽查了12处煤矿, 以及调研了部分监管部门的工作情况, 摸清了底数, 截至2015 年年底, 评选出了47 家安全生产诚信建设示范矿井。

企业安全文化理念 第5篇

【企业宗旨】建一流企业、创知名品牌、服务用户、奉献社会。

【企业愿景】我们致力于隔热保温技术的研发,为热力建设提供专业系统的解决方案,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企业精神】诚信、合作、创新、卓越。

【经营理念】 质

价格——为用户创造的价值大于竞争对手;

交货期——按订单组织生产,100%按要求交货;

服环

创【安全理念】要紧紧盯住安全,在制度保障上严密有效,在技术支持上坚强有力,在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做大。

【质量方针】

员工、用户、股东、社会。

— 为社会创造价值。

饮食文化理念 第6篇

毕业于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会计系。2000 年完成学业后旅居新加坡,加入美国机构 McKinsey 任职管理顾问工作。接触鼎泰丰并深为其饮食理念吸引,于 2007 年将品牌带入马来西亚。6 年间,鼎泰丰在马来西亚设有4家分店。2012年,鼎泰丰同时获The Miele Guide 亚洲美食评鉴指南推选为马来西亚 50 大最佳餐厅之一,以及TripAdvisor?卓越奖状荣誉。

自幼接受纯英文教育的林敏瑜,对于中文几乎一窍不通。一次到台湾旅游的机缘,她接触了传承自当地的小笼包文化,这也意外促成她对中文的了解。看准马来西亚饮食业商机,林敏瑜决定将鼎泰丰引入后,更踏入当地厨房实习、穿起服务生袍由基层做起。

鼎泰丰,一个于国际间声誉满满的老字号,亦是1993年纽约时报所评选的世界十大美食餐厅之一。其位于香港的分店亦曾在2010、2011连续两年获得米其林星评殊荣。2007年,鼎泰丰品牌正式进军马来西亚,6 年下来累积的忠实拥护者不计其数,其食物质量与服务素质更获得一致好评。提起小笼包,你不可能不想起鼎泰丰,但若说将此引入马来西亚的是位年轻且全然不谙中文的年轻女性,你或许会为之一愣。为实践到英伦留学的梦想,林敏瑜15岁便远赴他国,并在2000年毕业于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会计系。完成学业后,她转往新加坡加入美国机构 McKinsey任职管理顾问工作。在行 6 年,通过接触金融、门市营销等领域,林敏瑜累积了许多不同行业的广泛知识,也更巩固了她自幼想要自己创业的信心。

兴趣开拓事业

旅行,是林敏瑜工作以外的第一兴趣。放眼世界对很多人而言是个开拓思想眼界的过程,但对她来说却还意外地促成了另一场人生蜕变。“2006年我到了台湾,当时便向身边友人查询有什么必试的地道美食。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鼎泰丰’的字号。”首次光顾鼎泰丰,服务生当时告知林敏瑜和友人需要排上一个小时方能入座,站在店外长长队伍之中的她顿时有些错愕。心想,究竟是什么样的滋味能让食客们宁愿耗费脚力、时间,也要尝一尝鲜?“经过长龙以后初试鼎泰丰,我才晓得它吸引人群的不仅是食物的美味,也是其细致经营、敬重客人的营运哲学。这样的理念促成了我和随行的友人决定携手将品牌引入马来西亚,推荐给更多的消费者。”看好马来西亚餐饮业前景,亦考虑了马来西亚人对台湾文化拥有高接受度的信心,林敏瑜找朋友引荐,会见了鼎泰丰第二代传人杨纪华。“鼎泰丰以优质美食及服务著称,马来西亚当时还没有类似的台湾餐饮文化影响,加上许多马来西亚人到台湾留学或旅行,对于此品牌或多或少有所认知,相对加强了我们的信心。”鼎泰丰对于品牌形象及质量经营非常严格,在派出营销经营权以前,特别注重合作伙伴的诚意与信心。“与杨纪华先生详细会谈后,在他的建议下,我披上了服务生袍开始正式体验餐厅的营运模式,也踏入厨房学做小笼包,了解门市背后的真实作业。”

每天都在学习,越是深入感受鼎泰丰的文化精髓,林敏瑜越是对品牌感到深深佩服。“鼎泰丰卖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和享受。这样的理念对我来说,非常特别。” 走过 6 年,林敏瑜感觉每一天都是一场全新的学习。“以前全然不懂中文,为了加强与台湾伙伴的合作与沟通,我持续通过聆听电台、阅读报章、加上网上翻译,一字一句学习,终于有了简单的中文造诣。”创立四十余年,鼎泰丰一直在积极改进创新。因为讲究细节,台湾总部每年都会派遣主管到马来西亚提供训练,此外林敏瑜也会轮流派送员工前往台湾培训。由于品牌讲究细节,所以在营运的每个层面上都可以更进一步再加强。“我常告诉员工们除了食物质量,服务水平也相当重要;总部其实传给了我们一项很好的理念:要观察入微。举个例子,单看一个人喝茶时的杯子斜度即可知道他们是否需要加茶,无须等到客人开口便可为他们服务。若客人的茶杯尚满,便不要上前打扰。此外,我们提供置物架服务,尽可能做得周到。”主要负责集团方向、策略方案,林敏瑜深知自己必须目标明确,才能引领团队。她说,从事饮食业除了监管食材经营,其次最怕人手资源不足。幸好从前所累积的铺排策划以及时间管理经验对她有不少帮助。“在竞争激烈的饮食市场,人手短缺是常见的问题;我常告诉员工,不要一味埋怨资源短缺,只要安排妥当并善用时间,其实还是能把事情在原定的时间里完成。台湾方曾与我分享,一个员工的加入其实象征一个人才的养成,机构有责任培训他们、留住他们。”

乐见顾客开心

眼前在广场内皆时时涌现人潮的 4 家分店,便是品牌成功经营的最佳例证。“能天天看到那么多人到店里吃东西是最开心的事。”鼎泰丰一开业即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热烈回响,至今更在不断扩充当中,其后香港鼎泰丰分店获得米其林荣誉,更让世界各地的鼎泰丰分店与有荣焉。而马来西亚鼎泰丰在去年被美食评鉴推选为马来西亚 50 大最佳餐厅之一。问起林敏瑜关于扩充的计划,她说:“拓展不能操之过急,与其以量致胜,我们更注重品牌的质量保证。我们始终相信马来西亚市场那么大,只要够稳当,绝对可以走得更远。” 这也是早在创业之初,林敏瑜便坚持开设中央厨房的原因。“中央厨房每天清晨 5 点就会开始运作,准备肉馅、汤料、酱料等食材,再将它们送往各个分行,待顾客点菜后才进行擀皮、包馅、蒸煮等过程,以保持食材新鲜且味道、质量一致。”开业初期其实有不少人笑林敏瑜傻,才刚起步就冒风险、注下重资建构中央厨房。可之后的事实证明当时她和伙伴确实存有他人难测的远见。现在,林敏瑜仍每天坚持到不同的分店里走走看看。她笑说,常规运作程序可以定下,但员工有没有照着遵从,则是另一回事。“总觉得到店内和员工们沟通相处很重要,许多时候员工们的意见都能帮助改良机构运作。”

以人为本,不论对待顾客或员工都秉持着品牌的细腻和贴心,我看见林敏瑜为鼎泰丰所造就的成功,绝不仅因为品牌本身的盛名及美味。顾客们咀嚼于口中的,是更胜表层滋味的浓重人情。

安全文化理念 第7篇

建筑业转型发展时期,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问题成为热点。安全文化作为安全管理的理论指导, 必须适应建筑业发展。实现安全管理发展目标, 丰富安全文化, 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为安全文化发展指明方向, 从而为提高安全绩效提供重要思路。本文分析了安全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安全文化发展模型, 并提出了发展措施, 对安全管理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 安全文化发展问题

安全文化是组织行为的两大重要组成之一, 而组织行为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研究对象, 安全文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建设工程安全文化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针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隐蔽性、突发性、反复性、规律性”的特点, 安全文化发展存在主体意识淡薄, 创新能力较差的问题;我国安全文化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城市规模逐步扩大, 结构日趋复杂, 安监能力与行业发展不同步;当今社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 我国建筑业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绿色安全文化理念,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影响不够突出;安全文化开放程度不够, “走出去”战略实施中还存在诸多困境与不足;国家推行部分地区建筑产业化发展, 此类地区安全文化理念不断丰富, 导致了安全文化发展的“贫富”分化加剧。

2 构建建设工程安全文化发展模型

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等的不断提高, 对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安全文化理论研究也更为复杂。许多学者建立了模型, 以期提升安全文化理念。Geller提出全面安全文化模型;Copper提出安全文化交互模型;Choudry等提出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建设工程安全文化模型[1]。构建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安全文化发展模型[2], 如图1。

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层与员工层的共同进步, 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协调平衡发展、绿色深化发展、开放促进发展、共享推进发展, 构建更加符合新常态的建筑业安全文化发展模型, 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 安全文化发展措施

3.1 创新驱动发展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若要推动其发展, 安全文化的发展也是必需的。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发展安全文化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提高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增强思想文化创新, 对于新员工进行“言传身教”[3]。提高整体建筑工人与安全管理人员的风险认知水平。二是深化安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盘活建设工程安全文化市场。完善安全文化管理体系, 发挥创新在安全文化适用性的积极作用, 促进安全文化在全国各建设工程项目的流动。三是树立崇尚创新发展的建筑行业氛围, 完善安全文化对企业绩效评价机制。

3.2 协调平衡发展

为平衡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发展水平, 需做到:一是国家要加大对安全文化相对落后地区的支持, 给予更多政策扶持。二是构建各地区安全文化发展联动与合作平台, 促进各地区在安全管理体系发展方面的合作。三是依据不同地区安全文化的发展优势, 实现优势先行错位发展[4]。

3.3 绿色深化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 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 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安全文化发展应遵循绿色发展原则:一是目前建筑业加大力度推行绿色建筑, 与此同时安全文化及安全管理绿色发展体系应得到政府的鼓励与引导。二是调整安全文化发展方向, 推动文化发展与建筑行业并行发展。三是进一步优化安全文化的机制体制, 充分调动建设工程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3.4 开放促进发展

目前, 我国建筑行业鼓励支持“走出去”战略。同样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发展, 也需要“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一是要提升输出安全文化的质量与内涵。二是引荐国外优秀安全文化理念成果, 丰富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内容。三是“互联网+”时代, 利用智能信息平台拓展安全文化走出去方式。

3.5 共享推进发展

能否实现安全文化发展成果由全体建筑行业参与者共享, 是判断发展成败的基本标准。实现安全文化成果共享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筑施工企业增加工人安全文化培训机会, 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学习最新成果, 拓宽学习渠道。二是推进安全文化的相关立法工作。三是不同地区, 实现安全文化的“共同富裕”。

4 结语

安全文化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本文分析我国安全文化发展的问题, 利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构建安全文化发展模型, 依据模型为安全文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应措施, 为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永奎, 王润石.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理论研究评述[J].工程管理学报, 2015 (2) :30.

[2]Fang D, Wu H.Development of a Safety Culture Interaction (SCI) model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J].Safe science, 2013, 57:140-145.

[3]李琰, 赵梓焱, 田水承, 等.矿工不安全行为研究综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6 (8) :52-53.

安全文化理念 第8篇

关键词:安全文化理念,妇产科护理管理,护理满意度评价

我院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的200例在妇产科住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患者100例,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同护理管理方法,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差错率, 讨论与分析在妇产科的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文化理念的临床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曾经收治的200例在妇产科住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68岁, 年龄最小的患者18岁, 平均年龄为45.9岁。两组妇产科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首先要进行安全教育宣传, 将医护人员统一进行安全培训, 培养其安全意识, 使其明确妇产科相关的不安全因素, 懂得如何规避, 降低风险。还要建立相关的安全文化制度, 明确到每一位护理人员, 使其自觉遵守相关制度, 互相监督, 建立奖惩措施, 增加其积极性, 每个月结束要对上个月进行总结评价, 分析漏洞。另外对于每位患者都要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针对性预防, 如药品柜设专人管理, 厕所放置安全标语警示, 节假日和周末做好医护人员的排班工作, 在高风险期老中青搭配进行弹性排班等。加强沟通与协作, 对于护理工作而言, 其岗位与责任都是互相关联的, 都不能够单独存在, 因此保证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 护理人员与医师之间需要进行有效沟通, 并且进行相互沟通与相互提醒, 最终成功的将漏洞与缺陷进行弥补。将安全监督力度进行加强, 有效建立相关的安全监督力度, 要求护士长应该定期要求所有的护理人员对在每一个月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必要分析与解决, 并且能够研究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将科室制度进行完善, 和护理人员之间进行密切访谈, 最终能够找到在进行科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以及不足之处, 然后对具体的规章制度进行必要的完善, 并将其具体落实到实处, 使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20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经过了不同方法的护理管理后, 观察组100例患者对于妇产科医护人员护理感到满意的患者有82例, 感到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5例, 感到不满意的患者有3例, 满意度为97%, 护理出错2例, 差错率为2%;对照组的100例患者的对于妇产科护理措施感到满意的有65例, 感到基本满意的患者有23例, 感到不甚满意的患者有12例, 满意度为88%, 护理出错例数5例, 护理出错率为5%。20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护理管理中, 安全文化理念是否融入其中是保证医院护理管理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繁琐, 工作量比较大, 特别是妇产科所针对的患者均为女性, 心理压力较大, 容易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 风险度也比较高, 这种情况下, 安全文化在护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更是尤为重要。

妇产科患者全部是女性, 所有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差, 拥有非常重的心理负担, 最终导致护理安全严重的降低。将安全文化有效应用在护理工作中, 将安全放在首位, 然后进行科学规范与系统的安全管理,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发现在进行护理服务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隐患, 并且研究具体的措施及时的对其进行有效处理[1,2]。此外对执行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主要措施也全部进行有效加强, 最终能够有效的将护理服务质量全部提高, 能够保证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的安全性。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进行加强, 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过程中针对患者而树立的安全意识, 并且也会将自我保护意识加强, 最终明显降低了风险的发生率。此外, 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之间进行充分沟通, 最终有效的将患者对进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提高, 将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也进行了充分提高[3]。因此将安全理念有效应用在妇产科护理管理的工作当中, 最终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能够进行明显提高, 最终能够使妇产科患者对护理人员给予充分信任, 使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也更为融洽, 最终避免出现护理差错。

通过回顾性分析曾经收治的200例在妇产科住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患者100例,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妇产科护理措施, 观察组则在常规妇科护理管理中增加安全文化理念的内容,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同护理管理方法,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差错率, 发现200例住院患者经过不同方法的护理管理后, 观察组100例患者对于妇产科医护人员护理感到满意的患者有82例, 感到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5例, 感到不满意的患者有3例, 满意度为97%, 护理出错2例, 差错率为2%;对照组的100例患者的对于妇产科护理措施感到满意的有65例, 感到基本满意的患者有23例, 感到不甚满意的患者有12例, 满意度为88%, 护理出错例数5例, 护理出错率为5%。

综上所述, 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文化理念, 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思路融合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 使护理人员进行不安全因素的规避, 定期检查整改, 提高安全意识, 降低风险, 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苏芝玲.高警讯药物在妇产科系统中的安全管理[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1, 4 (6) :160-161.

[2]戚琳, 武建岭.浅谈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6) :268-269.

安全文化理念 第9篇

会议由总公司安全监察部副部长崔健主持。副总经理马光泽对总公司2014年安全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就下步安全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安排部署。工会副主席石云龙宣读了《2014年金、银、铜牌驾驶员予以表彰奖励的决定》,赵德奇等6名安全行车80万公里以上的驾驶员获得金牌驾驶员称号;张纯茹等15名安全行车70万公里以上至80万公里以下的驾驶员获得银牌驾驶员称号;惠广胜等24名安全行车60万公里以上至70万公里以下的驾驶员获得铜牌驾驶员称号,并分别给予了5000元、3000元、2000元的奖励。

城管局副调研员张志栋发表讲话,对总公司2014年度安全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获得金、银、铜牌荣誉称号的驾驶员表示了敬意和慰问。他要求,获得表彰的驾驶员要再接再厉,不断增加奖牌的含金量,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全体员工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为促进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安全文化理念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产妇, 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人。实验组产妇年龄为22~35岁, 平均年龄为 (26.1±6.2) 岁;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3~37岁, 平均年龄为 (25.8±6.6) 岁。确保两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没有明显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产妇常规护理措施, 实验组产妇在常规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安全文化理念进行护理, 其方法为:首先, 有该院妇产科的几名护士长对各自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教育的相应内容培训, 确定以人为本作为护理服务的中心理念, 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加强护理人员生命为重的主要观点, 对该院妇产科的护理人员集中进行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的讲解, 让其在工作中能够了解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有效的实施应对等措施, 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以及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其次, 由该院妇产科护士长对其各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工作访谈, 由护理人员提供各自不同的观点以及所了解的安全隐患等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通过大多数人的观点及看法, 不断的改进护理工作, 及时交接班, 严格遵守护理制度, 增加护理人员对生命的重视以及对集体的荣誉感。

1.3 观察指标

分别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情况, 并记录分析, 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满意。同时对两组出现的差错率情况进行观察, 并记录分析。

1.4 统计方法

资料分析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 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的满意程度情况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后, 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 (85.71%)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 (51.4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P<0.05。

2.2 两组不同方法进行护理过程中的差错率情况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后, 实验组患者的差错率 (5.71%)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差错率 (37.1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P<0.05。

3 讨论

妇产科护理程序在医院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地位, 如何更好的为广大女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该研究中显示,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后, 在常规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安全文化理念进行护理患者的满意程度 (85.71%) 明显高于给予产妇常规护理措施患者的满意程度 (51.4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近几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临床上, 安全问题是各个医院共同关注的重点之一, 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安全文化理念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用于护理患者的手段, 其主要是以患者的安全为中心理念, 充分做到保护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安全, 为患者营造一种安全舒适的生活范围, 降低医院环境中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因素, 尽最大可能的保护患者的安全, 以便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为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满足了不同患者对护理过程的要求, 临床作用重大[2,3]。该研究的结果符合临床上多数研究结果, 即妇产科护理程序应用过程中具有重要临床效果, 但该研究着重探讨了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 与其他相应研究过程相比, 具有较大准确性, 符合临床要求, 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临床上, 安全文化理念是近年来新兴的应用于对妇产科女性患者进行护理的措施, 该方法是护理人员通过对安全知识的了解与安全措施的运用, 来达到预防某种疾病及意外危险发生的一种护理方法[4]。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文化理念后, 能够让患者做好充分心理准备, 使之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 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异常状况, 减少或抑制患者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保证, 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使患者更为满意, 可以在临床上推广[5]。

与此同时,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后, 在常规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安全文化理念进行护理患者的差错率 (5.71%) 明显低于给予产妇常规护理措施患者的差错率 (37.1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安全文化理念主要是通过对护理人员的相应安全教育以及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安全问题的重视等诸多措施, 使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安全, 降低差错的发生, 充分的体现安全的重要性, 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及身体的健康, 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可使患者症状的到明显改善, 且无不良现象的发生, 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6]。护理人员还可以依照不同患者出现的特殊情况, 对相应的风险作出积极有效的预防, 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大的降低, 同时及时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恰当的沟通,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使工作更有效率[7]。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做到指导患者提高对药物及护理过程准确性识别, 同时与医务人员做到有效的沟通, 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改善药物输液泵使用的安全性, 并且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时刻做到手卫生防护工作, 保证患者在治疗时的准确性以及连贯性, 减少传染病在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危害等, 及时的为患者生命健康做好防护, 保证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健康[8]。护理人员在工作时能够及时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 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过程更为详细周密, 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 应用安全文化理念使妇产科的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提高, 较大程度的减少了护理过程中差错事件的发生, 更明显增加了广大女性患者的满意程度, 使护理过程更为安全可靠, 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对在妇产科的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文化理念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产妇, 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产妇常规护理措施, 实验组产妇在常规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安全文化理念进行护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差错率及满意程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 (85.71%)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 (51.4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的差错率 (5.71%)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差错率 (37.1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妇产科的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文化理念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减少了差错的发生, 使患者更满意, 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管理,安全文化理念

参考文献

[1]吴莉静.安全文化在泌尿外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16) :138-139.

[2]曾慕阳.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12) :168-169.

[3]甘满芳, 罗远芳, 赵海亮.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 2012, 21 (6) :457-459.

[4]庄新萍, 陆琪, 曹彩英.安全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 (1) :63-64.

[5]谭新姣, 杨智慧.安全文化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 2013, 13 (3) :111-112.

[6]王帆.安全文化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7) :327-328.

[7]邓少葵.安全文化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8) :653-654.

立足文化价值和育人理念 第11篇

一、源自学校文化基因的课程目标提炼

梅岭小学因“梅”而生。2013年8月,梅岭小学西区校正式独立办学。独立后学校的核心文化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成为横亘在全体梅西人面前的一个历史命题。

梅西人系统梳理了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价值因子,寻根溯源,反复论证,最终将学校价值旨归、师生行为文化的应有之义明确为“幸福”,并由此提炼出与之相融的文化构想——梅开五福,以“雅(身体健美、心灵静美)、洁(品德高尚、行事明快)、韧(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先(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和(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五福精神,来审视自身的教育行为,力求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公约与标志。这五个字表达了学校培养目标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的校本化要求,并与此相对应,形成了“形象气质、道德品性、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团队合作”五大校本课程核心目标。

二、源自“全课程”理念的课程体系建设

梅岭小学西区校确立了“五福精神”为课程的核心价值,从“形象气质、道德品性、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团队合作”五个维度来规划课程目标,从学科内的局部整合到学科间的主题整合,再到“全课程”的统整,逐步推进,采用包班教学、协同教学、跨年级跨班授课、科学灵活安排课时等形式,整体构建“五福梅”课程体系的五大领域。这种体系架构指向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群组,形似一朵立体的梅花(即课程模型图),围绕“雅、洁、韧、先、和”的发展目标,形成“五瓣三层”的课程结构。(见图1)

从横向来看,“五福梅”课程分为:健康艺术、人文精神、情绪智慧、科学素质、社会交往五大领域。从纵向来看,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之上,“五福梅”课程将许多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由内而外分为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延伸课程三个层级。核心层课程主要落实国家课程,这是实现国家课程的保底要求;拓展层课程主要是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学生实际需求而设置的校本课程群,由公共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延伸层课程主要实现教育的校内外融合,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性、体验性、社会化、生活化课程。

三、源自“私人订制”的校本课程项目设置

对于课程内容的定位问题,学校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学校将课程内容定向于:培养多元兴趣,增长实践技能。学生缺什么便补什么,学生爱什么便学什么。

“梅岭人星光大道”是学校拓展层课程中的一个必修项目,如名字一样,每一个站在这里的学生都是校园里的“小明星”。课程实施以来,已有1000余名学生在“梅岭人星光大道”中得到锻炼。“梅岭人星光大道”现在已成为学生最向往参与的校本课程之一。学生在这个舞台上锻炼胆识,锤炼技艺,修炼气质,获得一次次自我超越。

“情绪智慧”模块是“五福梅”课程的亮点,是对当前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个贡献。人们常说,人的发展30%靠智力,70%靠情商。因此,学校通过开发“男孩女孩”“儿童成长阅读”“儿童哲学课”“Eq之门”“心理游戏课”等,分年级分阶段开展活动,努力平衡、调整学生的负面情绪,激发其正向情绪,诱发他们以更积极、更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地方文化是每一个学生精神深处的印迹和色彩。学校以“非遗文化进校园”为载体引入扬州民俗文化,设置了“扬州民间艺术”课程项目,将剪纸、版画、扬剧、清曲、扬州评话、木偶等引入艺术课程,关注对学生精神家园的呼唤和丰富,让课程在学生精神层面具有生长性意义。

四、源自儿童本位的课程评价制度

学校的国家课程评价以各学科《新课标》为参照,校本课程的评价为学生综合评价中的一支。它们的评价都是多元的,结果与过程相结合且更注重过程性评价,比如呈送学生作品、展现教学照片、整台节目展示。具体说来,可以是魔方技能展示,可以是拉奏一支曲子、画一幅作品、捏一个形象、跳一套操,有的甚至可以是一次访谈或是做一份问卷调查,一切都以学生的快乐参与、收获成长为标准。不同科目,评价不同。

五、源自同步创生的课程文化发展

真正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在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而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为这个经验创生过程提供工具或材料。当课程成为学校办学核心的时候,学校的发展会伴随着课程的发展而充满新的活力。因此,梅岭小学西区校依托校本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变革。

一是课程编制促进了学校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办学水平的差异在于实施课程水平的差异。课程实施需要突破关注知识、发展智能的层面,而走向尊重生命的层面。随着人文类、情绪类课程的编制,教师经历了课程的创编历程,实践了编写课程标准、编写和修订教材、编制评价方案等过程,也意识到学科教育与课程要求之间的差距,不断用更加宏观的视野来观照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课程实施促进了学校师资队伍的发展。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就是—个校内师资重组的过程。学校采用了选课制和责任制,所有的校本课程均可在网上选择,所有课程均采用团队包干开发的策略。这样的实施过程,促进了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和实施深度,带动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多元文化法律理念刍议 第12篇

“多元文化主义” (Multiculturalism) 一词来源于“文化多元” (Cultural Diversity) 这一概念。“文化多元”概念最早是1915年由犹太裔美国哲学家霍勒斯·卡伦 (Horace Kallen) 在《民族》杂志上发表的《民主诉熔炉》一文中提出的。1924年, 卡伦在将该文收入论文集时, 首次使用了“文化多元主义”概念, 以更加明确地说明美国内部移民和主体民族之间的关系。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兴起以及黑人民族主义 (Black Nationalism) 思潮的出现, 人们对20世纪初产生的“文化多元主义”进行了再思考, 由此产生了“多元文化主义”的概念, 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术语。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多元文化主义一词已被频频地使用。

多元文化是个复合词, 由“Multi”和“Culture”组成, 在产生的过程中, 首先出现的Multicultural这个形容词, 然后才是Multiculturalism。根据《牛津英语词典》, Multicultural指的是一个由多个不同文化的族群构成的社会。1941年7月27日, 美国新泽西州《先驱报》的一篇报道里首次使用Multicultural。文中说道:“一个反对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偏见和行为的讨论会赞成一种‘多元文化的生活方式’ (Multicultural Way of Life) 。”这里的Multicultural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Multicultural这个词在20世纪50年代的后期的加拿大开始流行起来。1959年6月18日, 蒙特利尔《时代杂志》有文章把蒙特利尔描绘成为多元文化、多种语言的社会, 并说多元文化、多种语言的社会是世界上最具有普遍性的社会之一[1]。这里, Multicultural用来形容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社会。此后, 多元文化的这个词语得到广泛的使用。1966年《经济学家报》有文章称加拿大为多元文化国家, 而特尼达岛、牙买加和新西兰为多种族国家。1970年, P·K·米尔恩斯 (P·K·Millins) 出版的题为《一个多元文化社会的教育》的专著, 引发了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讨论。1973年7月20日, 《每日电讯报》称英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 在那里, 电视节目主持人、新闻播音员和体育评论员中有许多黑色面孔[2]。从媒体对“多元文化的” (Multicultural) 这个术语的使用可以看出, Multicultural作为一个新创造的词汇, 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在50年代后期的加拿大开始流行, 六七十年代以后广泛使用, 主要用于描绘一种社会现实, 形容一个社会的状况和特征。就其含义而言, 主要是指一个社会的多文化、多民族和多语言的特征。

Multiculturalism是由Multicultural演化而来的。根据《牛津英语词典》, Multiculturalism第一次使用是在加拿大政府的报告中, 即1965年颁布的加拿大《皇家委员会关于双语主义与双文化主义的报告》。报告称, 加拿大在处理英语民族和法语民族的关系的方法是“多元文化主义”。这里指的是一种处理民族关系的理念和方法。1971年, 加拿大政府宣布多元化主义为国家政策, 指出在双语言的框架内, 对于政府而言, 一种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确保加拿大文化自由的最合适的方法。1972年12月12日, 《时代》周刊称, 加拿大面临着尚未解决的双语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问题[2]。可见, 多元文化主义是个复合词, 最初产生的是形容词“多元文化的” (Multicultural) , 然后才是作为名词的多元文化主义 (Multiculturalism) 。从这些最初的用法来看, Multicultural主要是形容一个社会的多民族、多文化的特性;而Multiculturalism主要是用以表示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处理多民族、多文化之间的关系的一套新的思想和方法[3]。

二、多元文化法律的含义

尽管对于“多元文化主义”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多年, 但学界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定义仍没有定论。金里卡在《多元文化的公民权》一文中认为, “多元文化主义”是一个容易被混淆的词汇。“多元”可以被理解为多元民族 (multination) , 这是先前划分为不同的自治区、后来国家领土集中合并的结果;也可以理解为“多种族群”, 这是跨国移民的结果, 移民愿意将自己整合到新的社会中。

造成该词混淆的另一个原因是对“文化”的定义含糊不清。金里卡认为, 文化作为一种习俗 (customs) 与文化作为一种文明 (civilization) 应该区分开来。对文化定义的混淆导致了“多元文化主义”含义的模糊不清。台湾元智大学社会系助理教授王俐容在《当代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一文中, 就此问题综合了各方对多元文化的不同解释, 对多元文化现象的产生及相关学术探讨和经过探讨而产生的一系列多元文化政策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第一,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多元文化 (multicultural) 是由于大规模人口流动而形成的。大规模人口流动造成了不同族群之间的混居, 导致了多元文化社会 (multicultural society) 的出现。这种现象便是“多元文化”的现象。在考察这一现象时, 文化和种族都被纳入了被考察的范围之内。在这一语境中, “多元文化主义”只被用来指产生于文化差异下的社会现象。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而言, “多元文化”的现象已经成为现实。

第二, 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生, 是由于政治意识形态对传统的民族国家思想和价值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种多元文化主义不是单一的教条, 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策略或政治事务的处理方法, 它反映了政治策略的多重性以及政治事务处理过程的不完整性。因此, 每个不同的多元文化社会都有不同的多元文化主义。而英国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以赛亚·伯林 (Isaiah Berlin) 对价值多元论的探讨, 使对多元文化主义思想的研究真正得以深入。正如自由主义法学家拉兹 (Joseph Raz) 所言:“多元文化主义”的核心正是价值多元论。在伯林的自由多元主义论述中, 人们渐渐认识到现代性所面对的多元价值冲突这一核心的困境。人们在认可多元价值的同时, 多元价值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会导致冲突的出现。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多元文化主义在来自不同领域的不同团体所进行的有效的政治动员中, 成为共同的价值目标, 甚至成为一种社会运动的方式。

第三, 将“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种公共政策, 是1971年加拿大政府为解决国内种族、民族矛盾而首先提出来的。其后, “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被瑞典、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多个西方国家相继采纳并延续至今, 同时批评之声亦不绝于耳。20世纪90年代, 对于多元文化主义的批评更是明显增多, 各种意见针锋相对。各国因国情不同, 所采取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大相径庭, 使得人们对“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解各执一词。加之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多元文化主义在不同的时期会以不同的政策形式表现出来, 其易于改变的特点模糊了人们对多元文化主义本质的认识[4]。

“多元文化主义” (multiculturalism) 一词, 就其词义而言, 主要是指一个社会的多民族、多文化和多语言的特征。作为一种思潮, 多元文化主义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反对文化同质主义理论的过程中, 随着这些国家长期实施的文化同化政策的破产而产生的。文化同化曾是许多国家维持种族纯洁、文化同质, 创建单一民族国家的手段。其基本思想是认为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国家统一的威胁, 以强制的手段要求少数民族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个性, 以个体的身份融入到主体民族中去。然而, 随着二战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少数民族要求被承认和平等社会运动的广泛兴起, 迫使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在面对种族、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等社会异质性基础上重新定义他们的国家, 同化主义的方法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遭到普遍的质疑和反对, 多元文化主义开始产生。与此同时, 作为政策主张的“多元文化主义”也被提了出来。1971年加拿大政府率先将“多元文化”作为解决国内种族和民族矛盾的理论基础, 推出所谓“多元文化主义政策”;1973年, 澳大利亚移民部长艾尔·格拉斯比出访加拿大, 归国后正式引入多元文化主义概念, 成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产生的标志;1975年, 瑞典正式宣布在国内实施多元文化主义政策。20世纪80年代, 随着西欧国家外来移民的增加, 如何处理本国人与外来移民的关系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由此, 英、法、荷、比、丹等西方国家相继允许外来移民保持其文化, 在不同程度上实施多元文化政策。

西方社会对“多元文化主义”的表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 它是指文化和民族多样性这一事实, 即多元文化社会。这主要描绘一个国家 (或社会) 的人口、民族 (族群) 、宗教、语言等的统计学特性, 指多文化、多语言、多宗教和多民族这种社会现象。其次, 它是指西方社会兴起的与同化主义相对立的处理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的理论体系, 即多元文化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思潮, 它指的是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群体得到承认的要求给予充分肯定的思想理论, 其核心的要求是社会承认和平等。最后, 它是指西方国家处理民族文化多样性、处理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社会政策, 即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作为一项公共政策, 它是指政府为谋求民族、宗教或语言方面的少数群体对公共领域的参与而设计的处理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的一系列方针、原则和措施。多元文化主义三方面的内涵紧密联系、相互依存。一般而言, 多元文化社会现实导致多元文化主义思想产生, 多元文化主义思想促使国家实施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很显然, 多元文化主义有着自己明确的关注焦点———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比如, 在澳大利亚, “多元文化主义是一个描绘社会文化和民族多样性的术语, 作为一项国家政策, 它指应付这种多样性的措施, 它是把个人和社会的利益作为一个整体, 从这个角度来管理文化多样性及其所产生的后果。”作为政策的多元文化主义主张承认少数民族的民族个性, 认可与鼓励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主张所有的人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上机会平等;要求赋予少数民族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要求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帮助少数民族平等参与社会管理、获取社会资源和享有自由民主。多元文化主义主张, 在进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中要重点关注弱势文化。事实上, 在西方社会多元文化是与主体文化相对而言的, 主要是外来移民文化。由于各种原因, 移民尤其是新移民往往处在社会的边缘, 无法充分参与社会和享受权利, 成为弱势群体, 因此多元文化主义与弱势文化和弱势群体密切联系, 其实质是主体社会如何对待和整合弱势文化、消除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多元文化主义认为, 传统的政治理论忽视了不同族群在文化、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特殊要求, 缺乏保护弱势文化群体应有的生存发展及各种平等的社会政治权利的内容。这是少数民族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无法真正充分地享有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原因。总之, 多元文化主义以承认文化之间的差异为前提, 主张文化生而平等, 保持各种文化的独立性格和特点;强调文化自我认同以及多种文化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共存;否定价值体系优越感, 反对以一种文化的价值标准来判断另一种文化的是非优劣, 更反对某种文化居于统治或霸权的地位。多元文化主义的基本的政治诉求是反对民族歧视, 追求社会公正与种族平等, 追求多元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

摘要:二战之后, 西方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大量外来移民群体。这些外来移民群体和其他少数族裔群体不断从内部向西方各民族国家提出权利要求。这使西方各民族国家不得不放弃“单一民族”的民族国家建构模式以及同化政策, 转而采取更为宽容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以满足各族裔群体的权利要求。此举引起了很多人对民族国家会走向衰微和终结的担心。但事实上, 民族国家并没有走向终结。其原因在于, 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本身就是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重新建构的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少数群体的权利要求, 促进了多元文化国家内部的整合, 使得民族国家的建构更为深入。

关键词:政策,多元文化,少数群体,法律

参考文献

[1]David Bennett, Multicultural States:Rethinking Difference and Identity[M].Routledge, 1998:38.

[2]J.A.Simpson and E.S.C.Weiner (ed) ,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V.10.1989:79.

[3]杨洪贵.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研究[M].成都:西南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3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安全文化理念】相关文章:

医院安全文化理念07-24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理念01-07

安全文化07-02

安全环境文化05-17

安全文化氛围05-23

电视文化安全06-22

文化安全视阈06-29

患者安全文化07-11

安全文化测评07-24

煤炭安全文化08-10

上一篇:保险基金下一篇:统一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