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范文

2024-09-18

风筝范文(精选11篇)

风筝 第1篇

一.象征理论解读

文学批评家M.H.艾布拉姆斯认为, 广义上, 任何起表示作用的事物都可被称为象征。而文艺创作中的象征则是通过超越自身的意义, 能指涉到更深意蕴的事物或事件。[1]综合上述定义, 可以看出, 象征是通过一种形式, 让人联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事物或事件。在《追风筝的人》这部影片中, 风筝这个中心意象在影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风筝自身“自由飘扬”和迎接高空挑战的特点, 随着剧情的发展, 它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不但象征了影片中的阿富汗两个普通风筝手哈桑和阿米尔的生存状态, 还象征了全体阿富汗人民的生存状态。

二.哈桑和阿米尔的生存状态

(1) “自由飘扬”的风筝

风筝第一次飘扬在天空中象征着哈桑和阿米尔一起度过的如影相随的日子。哈桑做为阿米尔的仆人兼玩伴, 就像萦绕在风筝手中的风筝一样, 和阿米尔形影不离。在干完份内的家务活后, 他和阿米尔一起玩耍, 时常也会勾肩搭背一起去看电影, 一起去放风筝, 一起追风筝。他们还一起并肩作战参加阿富汗国民所崇尚的风筝大赛。

然而, 随风飘扬的风筝又象征着哈桑有限的自由。随风飘扬的风筝貌似自由, 实际却受控于风筝手的操纵。同样, 哈桑做为阿富汗的一名社会地位极其卑微的哈扎拉人, 必须听令于他的风筝手———阿米尔。此外, 他像风筝一样缄默无语, 自动放弃话语权, 喜欢听阿米尔读故事, 即使反复听同一个故事仍然兴致勃勃, 愿意为了自己的主人“千千万万遍”。哈桑的顺从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他那坚定的表态中———即使阿米尔少爷让他吃泥巴, 他也会吃的。

同样, 风筝也象征了影片中的另一个追风筝的人阿米尔的有限自由。阿米尔做为一名大户人家的少爷, 从小就享有衣食无忧的生活, 本该无忧无虑的阿米尔却烦恼重重, 长期无法摆脱自责的折磨。童年时的他时常憎恨因自己的出生而带给母亲的灾难, 于是内心总是充满罪恶感, 导致做事唯唯诺诺, 无法满足骁勇善战的父亲对自己早日强大的愿望。

(2) 高空挑战

迎接高空挑战的风筝象征了哈桑前后三次接受挑战, 最终成为一只永远断线的风筝的过程。哈桑虽是城里的追风筝高手, 擅于判断风向, 但其短暂的一生却颇具讽刺性地把握不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无法摆脱风筝般的命运。

哈桑面临的第一次挑战在于选择维护个人尊严还是帮助阿米尔赢得其父对他的器重。事事为小主人着想的哈桑毅然选择了自己受辱, 而且遭受羞辱后也在家中对此事只字不提, 自己独自承受心灵和肉体上的痛苦, 尽管阿米尔已经逐渐开始和他保持距离, 故意疏远他。

哈桑面临的第二次挑战在于选择戳穿阿米尔的谎言还是为阿米尔圆谎。做了替罪羊的哈桑的存在, 让阿米尔时刻担心哈桑会说出自己的委屈, 再次失去父亲的厚望。于是, 在面对小主人的栽赃陷害时, 哈桑义无反顾地承担了阿米尔自私懦弱的谎言, 离开了阿米尔家, 成了一只暂时断线的风筝。

哈桑接受的第三次挑战使他成了一只永远断线的风筝。成为一只暂时断线风筝的哈桑, 不得不继续给其他大户人家做工重新扮演风筝的角色, 直到阿米尔家急需成年后的哈桑再次回来看守房子, 这使得哈桑又一次成为一只护卫主人财产的“风筝”。而此时的哈桑正面临着生平最大的挑战, 挑战的筹码也由先前两次的个人尊严以及生活保障转化成了个人最为宝贵的生命。向来忠于主人的哈桑依然没有退缩, 最终被残忍地夺去了生命, 成为一只永远飘向另一个世界的断线风筝。

同样, 哈桑的风筝手阿米尔也接受了三次高空挑战。值得庆幸的是, 阿米尔由一只懦弱无力的风筝, 蜕变成了一只勇于出击的风筝。

阿米尔接受的第一次挑战在于选择荣誉还是良知。童年时的阿米尔是一只懦弱心灵支配下的风筝。阿米尔遇到坏孩子的挑战时, 总是畏手畏脚, 不但不敢主动出击, 而且在弱小的哈桑为他挺身而出遭受委屈后, 回到家却对受欺负的事只字不敢提。当哈桑牺牲个人尊严取回战利品风筝为他赢得了父亲的器重后, 他的内心被虚荣心所俘虏, 选择了在父亲面前隐藏事实的做法。

阿米尔接受的第二次挑战在于承认自己的谎言还是继续维护个人的虚荣心。赢得风筝大赛的阿米尔千方百计地想在父亲心中维护个人的英勇形象, 为了永久地保守这个不能为他人所知的秘密, 他不惜设计赶走往日里和自己形影不离而又极其忠于自己的小伙伴。

阿米尔接受的第三次挑战在于是否进行心灵救赎。成年后的阿米尔一直无法正视自我, 也没有勇气将自己童年时对哈桑所犯的错误告诉任何人。懦弱的性格和驱之不散的虚荣心始终笼罩着他, 直到听完拉辛汗讲述的真相后, 他才真正了解了哈桑的忠诚以及父亲的偷盗行为。极具讽刺意味的是, 阿米尔心目中的道德模范, 父亲, 却偷了他人的妻子。拉辛汗讲述的事实和索拉博的命运终于激发他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事实上, 阿米尔拯救索拉博的过程不但象征了阿米尔的自我救赎, 也象征了阿米尔为父亲赎罪。当阿米尔向索拉博演示阿富汗传统的放风筝方法, 并当着妻子的面, 赞扬自己曾一直不愿承认的事实, 即哈桑的勇敢时, 标志着阿米尔彻底走出了心灵的阴影。此外, 阿米尔为索拉博追风筝时喊的口号“为了你, 千千万万遍”, 表明他决定要向哈桑当年忠于自己一样, 永远关爱侄子索拉博, 逐步实现个人美好人性的回归和救赎。

三.阿富汗人民的缩影

苏联军队蛮横地入侵阿富汗, 象征着阿富汗人民面对的巨大外患挑战。据记载, 苏联于1979年入侵阿富汗, 占领阿富汗长达十年之久, 在此期间, 阿富汗几乎全盘苏联化。[2]苏联军队试图用枪支弹药征服阿富汗人民的意志, 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因为阿富汗人民有着坚忍不拔, 宁死不屈的精神。苏联军队长达十年的入侵占据了阿富汗人民的国土, 残杀了大量无辜平民, 但阿富汗人民坚强的意志从未被彻底征服。阿米尔的父亲在苏联士兵向阿富汗妇女提出无理要求时的勇敢对峙, 甚至愿意以个人生命为盾牌来保护素不相识的阿富汗妇女的大义凛然的行为, 象征着阿富汗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时同仇敌忾的决心。

经历了外患后的阿富汗人民很快又陷入了内部之忧的挑战。在塔利班组织的独裁统治下, 阿富汗人民的生活遭受压制。塔利班组织“全面推行严格的伊斯兰法, 包括妇女必须蒙面﹑严禁妇女接受教育和工作﹑男人必须蓄须﹑禁止电影电视等一切娱乐活动, 实行严格的伊斯兰刑法等。”[2]此时的阿富汗人民就像是一只被疯狂的魔鬼掌控的风筝, 被玩弄于血腥的魔爪间, 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而线绳被割断的瞬间则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在塔利班的暴政下, 祥和的政治环境依然无法重现。一系列主观残暴, 毫无人性的律法压制着阿富汗人民的生活, 随时剥夺着阿富汗人民的自由, 尊严及生命权。于是便有了一系列荒唐不平等的规定, 如平民遇到街上的巡逻军队车时要静站, 低头回避;孤儿院的男女童遭受的不益身心健康的事件;男子在街道上兜卖自己的义腿以换取生活费;男女青年被控犯有通奸罪而残忍地被当众用石头打死的惨剧。而目睹这一切的阿富汗人民要么被迫接受他们的卑鄙行为, 任由事态的发展, 要么昧着良心为他们的暴虐行为呐喊助威。

四.结语

影片《追风筝的人》借助貌似平凡实则充满象征意义的风筝, 讲述了逼真的故事, 充满真情地向我们演绎了人性的崇高和脆弱。我们看到了阿富汗普通民众, 如哈桑和阿米尔从童年时期到成年时期的生存状态, 而二人的成长环境又深刻反映了阿富汗人民不同时期的生存状态。不容忽视的是, 将影片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意象———风筝, 则在不同场景下承载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赋予了影片更大的张力, 丰富了影片的内涵和外延。

摘要:本文拟以德国导演马克·福斯特改编拍摄的电影——《追风筝的人》为分析对象, 解析象征如何通过风筝这一反复出现的意象, 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 在影片中得以充分应用。

关键词:象征,意象,风筝

参考文献

[1]Abrams, M.H.A Glossary of Lit er-ary Terms (7ed)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1981) , 2004:311.

关于风筝的故事-风筝与风筝线 第2篇

在一个既空旷又风儿适度的地方,有很多的人都喜欢放风筝。

也有很多的人喜欢观看放飞的风筝,那是因为被放飞的风筝会显得非常的美丽和轻盈。

可是却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拴在风筝下面的那根长长的风筝线,因为它实在是太渺小了,就像隐形的一样。

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风筝线,那么风筝还怎么可能自由自在的翱翔于天空之中;如果没有风筝线,那么风筝又怎么可能收到人们欣赏的目光和赞美的话语呢?

风筝就像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拥有着光鲜亮丽外表的明星。

而风筝线就像是没有多少人知道的躲在角落里默默工作的幕后人员。

如果没有风筝线把风筝‘举’得高老,那么就算这个风筝本身的模样再怎么漂亮,质地再怎么样的优良,也不会有过多的人知道它。

只有风筝线利用风儿慢慢的护送风筝来到天空中,甚至最后去到那最高最广阔的天空之上,自由飞翔!去接受众人欣赏的目光和赞美的话语!

总之,风筝离不开风筝线,风筝线也离不开风筝,它们两个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来自于幕后的力量同样强大

跟在雁群后面的风筝

秋天来了,又到了大雁南飞的时候了。

一群“人”字形的大雁鸣叫着从天空上飞过。“嘎——嘎——嘎——”的声音划破了宁静的村庄和田野。

这支雁群却没有发现在他们身后紧紧跟着一只断了线的鱼形风筝。

雁群飞着飞着,最后面的一只大雁一回头,终于发现了身后这只“怪物”,它吓得“嗷——”一声,差一点忘记扇动翅膀,像肉砣一样掉下来。

听到惊恐的叫声,雁队突然四散开来。大雁们即刻发现了这只紧紧跟着他们的“飞鱼”怪兽。领头的大雁发出了不要惊慌的信号,重新组织了队形,大雁又排成了“一”字形,向前飞去。

风筝又紧紧跟在了雁群后边。

“这一定是个怪兽,我们一定要甩掉它,不然大家都会被它吃掉的。”领头的大雁把想法传递给了同伴们。他们加快了飞行速度,可是,雁群飞得快,风筝也飞得快。根本无法甩掉“怪兽”。领头雁只好亲自对阵了,他问风筝:“你是什么怪兽?”

“我是鱼形风筝,不是怪兽。”

“你会吃掉我们吗?”

“不会,我是纸做的。”

“那你为什么会飞?”

“我是靠风帮我飞翔的。”

“噢!你为什么要跟着我们飞啊!”

“噢?为了看见大海啊!我知道你们会飞到大海上边去的,你们累了也会在大海里像海鸥一样浮在海面上休息的!”

“你真聪明,那我们就带你去看大海吧!”

“谢谢!”

大雁们知道了风筝不是怪兽,又继续往南飞去。

飞着飞着,大雁们又累又饿了,他们看见身下是一片绿油油的麦地。于是,他们就落进了麦地,风筝以为到了大海,也高兴地落了下去。

吃过麦苗的雁群,休息了一夜,天亮又要重新起飞了。

随着领头雁发出起飞的信号,大雁群“呼啦”一下子飞向了天空。

但是风筝没有飞起来。它看见大雁群越飞越高,都快急哭了,它用力起飞,却飞不起来,几次把头仰起来,几次又重重地摔了下去。

它知道自己看海的愿望再也不可能实现了。呜呜地大哭起来。

“风筝没有起飞成功,没有跟上我们。”最后一只大雁报告了领头的大雁。

“别管它了,我们快飞吧!可不能耽误了我们的飞行时间。”大家开始议论起来。

“返回去!领头雁发出了命令。”于是,大雁群调头飞回了麦地。

风筝看见了雁群,立即不哭了。

大雁们让它先起飞,可是它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是绝对飞不起来的。

领头雁心想:“很快就要到达大海了。一定要帮助它,实现看海的愿望。”

他仔细地观察了这只风筝。看见了风筝身上还有很长的风筝线。他突然想出了办法。把风筝的线系在了队形中最后一只大雁的腿上,让他带着风筝飞上天空。

第二天,雁群们飞到,了蓝色的大海上,风筝激动地大叫起来:“我看见大海了!我看见大海了!”

雁群们在一个小海岛附近落进了大海。风筝也跟着落进了大海。

雁群又起飞了。他们在低空围绕着留在大海里的鱼形风筝盘旋了几圈,之后,排成“人”字形,再次向南方飞去。

再见!大雁。风筝在大海里向着雁群飞去的方向一直飘流了很远很远……

蓝风筝

有一只小白熊最爱唱歌,他天天都唱:“哆……呼……,来……呼……咪……呼……”

小老虎、山羊、小象、狐狸他们听到了,齐齐捂住了耳朵,因为小白熊唱的歌很难听,就象北风呼呼胡乱吹。

小白熊很害羞,每次唱“哆来咪……”是就关紧了门窗,躲在家里悄悄地唱。

一天,一只美丽的蓝风筝飞过森林,不小心让一颗大树的树枝挂住了,蓝风筝害怕的哭了起来。

小白熊躲在家里唱歌,听到外面有哭声一下子推开窗子,问:“是谁?”

灌了一房间的歌声冲了出去,蓝风筝听后就不再哭泣了,歌儿让她赶到大风快要来了,会托着她飞翔在天空。

乌云出来了,要下暴雨了,蓝风筝轻轻地叹息着她对小白熊说:“请您接着唱吧,帮帮我!“

小白熊站在树下,轻轻地对着蓝风筝唱啊唱啊。一曲连着一曲,从白天一直唱到黄昏到黑夜。他嗓子都快哑了,可他还是微笑的唱着。

歌声温暖了蓝风筝,她在歌声中慢慢的快活起来,不再害怕,好像看到了美丽的雪山,洁白的云彩,感觉到轻盈的山风拥抱……

可怕的洪水就要来了。

小老虎、山羊、小象、狐狸都跑出来了,他们像拔河一样地抱住小白熊,要拉小白熊到山坡上躲一躲,因为他们觉得小白熊不值得为一只蓝风筝损失自己,风筝只爱和天空做朋友,从没觉得风筝和小白熊交朋友的。

小白熊抱住了树,不愿抛下蓝风筝。他不怕山洪,他的心里装满了歌。

小老虎、山羊、小象、狐狸心里都有点暖融融的,因为有蓝风筝在倾听,小白熊才唱出了动人的音符,月亮出来了,山洪退去了。

天亮时,小白熊从瞌睡中醒过来了,他迷迷糊糊地看见了蓝风筝,看到树下的白色一片,又听见了好听的风声,还以为已经下大雪了,所以他刮起了大风。

呼,呼,呼。北风一下子就带走了蓝风筝。

她飞的太急了,都没来得及跟小白熊道别。

“请等一等,请等一等。”小白熊叫着。

可是蓝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急,仿佛没有听见。

蓝风筝在高高的天上飞,她停不下来,小白熊只能在地上跑。

他们没法在一起。

蓝风筝常常思念小白熊,只是没法把想念带给小白熊,她只好把一封又一封的信写在白云上。

她写着:亲爱的小白熊,您真心唱出的歌声很美,就像精灵在演唱,您明白吗?有一只蓝风筝,把这歌当成她的最爱……

小白熊呢,当然也想念蓝风筝,但是他没看到蓝风筝写的天空信,所以不好意思请求蓝风筝停留下来听他说说心里话。

他用树叶在地上拼出了一封树叶信:亲爱的蓝风筝,我愿意为你留着我最好听的歌。

可是北风来了,把树叶信吹散了,所以蓝风筝飞过的时候,没有看到小白熊给她写的树叶信。

蓝风筝在高高的天上飞,小白熊在地上跑。

后续:

小白熊很喜欢唱歌,可是,小伙伴都说她唱得不好听。

一天,蓝风筝不小心挂到了树上,她害怕的哭了。

小白熊每天用歌声安慰她。他们成了好朋友!暴雨和洪水来了,小白熊没有离开,坚持为蓝风筝歌唱。

张智霖VS袁咏仪 风筝与放风筝人 第3篇

你是我命中最不可缺少的女人,对我来说,喜欢一个人,并且最终能和她结婚生子,上天真是待我不薄。

张智霖,香港影视歌三栖知名艺人。其电视剧代表作有94版《射雕英雄传》、《十月初五的月光》、《白发魔女》等。电影代表作有《豪情盖天》《G4特工》《陆小凤系列》等。歌曲代表作有《祝君好》《现代爱情故事》《恋上外星人》等。

一线一爱 张智霖

对于张智霖而言,在这个“现在说永远已经很傻”的时代,保持着“要拚命地长相厮守”的心态最重要。他一直认为婚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坚守“承诺”,张智霖直言很享受“被管住”的生活,他形容男人就像是风筝,女人不去管、不拉线,风筝就会忘形地在天空飞。所以他愿意放弃在天空中的自由,来换取一生一世的爱情。

P: 跟靓靓相爱到结婚十几年,至今仍不时在微博传情,你一句“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s ”,我一句“you are the sunshine of my life ”,旁人羡慕不已。究竟是“先天”的缘份,还是两人“后天”的相处之道?

张智霖:是缘份和运气将我们拉在一起,从来没想过轻言放弃,两个人相处是没有技巧可言。“承诺”是很重要的,要将感情时常都保存些新鲜感,要无条件地付出,爱情才会长久。喜欢一个人,是很简单直接。你不会要求对方为自己改变。Just love the way you are,就是这么简单。如果爱情要讲条件,恋爱前便以“你不可以烦我、管我”、“你要改掉某某习惯”、“你要为我努力”为前提,这绝不是爱情。爱情是无条件的!

P:你认为自己的爱情是完美的吗?这些年在婚姻中有为对方做过什么改变吗?

张智霖:试问哪一段爱情是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我觉得只要双方爱得够,学会包容,是不需要对方刻意改变,还是可以继续相处下去。我不会要求对方为我做些什么,而是尽力去爱、去包容对方和自己的不足。

P:近年来经常在内地拍戏,如何照顾家人?

张智霖:其实我除了工作之外,大部分时间留给家人,怎么去分配自己的时间也是一门学问,人生不止有工作,还有家人和朋友,和自己私人的时间,每一个范畴都很重要,我现在安排时间都是以工作为主,其余的时间大部分分配给家人,朋友和私人的时间会放在最后。

P:坊间都说你怕老婆,是真的吗?

张智霖:大家都是在磕磕碰碰中成长,两人一起生活吵架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你认为那个人,她就是你当初决定要生活在一起的人,就是吵架也不会伤感情的。我不介意人家说我怕老婆,而且的确我好怕,我怕她吃不饱、穿不暖,又怕她比我早死。

袁咏仪问张智霖

袁咏仪: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我的?

张智霖:其实早在我们俩合作之前,我已经很喜欢你了,但那时你还不知道,我天天都看你演的电视剧《我爱玫瑰园》,当时觉得你太美丽了,你还记不记得那时候我们经常在TVB偶遇?其实都是我故意找机会假装与你不经意间遇到的。

袁咏仪:你觉得我什么时候最美?

张智霖:你一直都是美的,尤其是当妈妈的时候,我觉得你成熟的美另有韵味。

袁咏仪:还记得我送过你的让你记忆最深的礼物吗?

张智霖:1999年我生日的时候,你买了我最想要一部手机,当时我们吵架,你把手机外包装扔了,我以为你把手机也扔了呢,结果吃饭的时候你竟然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了手机。

结婚纪念日:2001年2月8日

老公,我想对你说:

这张照片,让我有点想当年与你初相识的感觉。

袁咏仪,1990年以香港小姐冠军及最上镜小姐称号后进入娱乐圈。在凭借电影处女作《阿飞与阿基》夺得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后,又以《新不了情》《金枝玉叶》夺得第13、14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成为金像奖历史上首位蝉联影后。2001年2月与张智霖结婚,2006年诞下儿子魔童后将事业退居二位,目前以照顾家庭为主,偶尔接戏已为兴趣。

靓靓幸福经 袁咏仪

袁咏仪(靓靓)2006年生了宝贝张慕童(魔童)后,几乎全面停产,魔童入读小一,靓靓再次出山到内地拍剧,但接片数量减少,甘心做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P:你如何看待事业与爱情的关系?

袁咏仪:男人当然看重事业,女人在某种程度上也看重男人的事业,但聪明的男人和女人都不会在感情方面比较地位的高低,不然就会有杂质。

P:还想生多一个小孩吗?

袁咏仪:还想要一个孩子,男女无所谓,希望给魔童生一个伴一起长大,因为独生子女太孤僻甚至会有点霸道,不利于人格的完善。

P:对于张智霖的花边新闻,你怎么看?

袁咏仪:如果他像别人传的那样花心,又怎么会对我如此规矩;若他只是想和我游戏,又为什么这么有耐心?我应该给他一个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张智霖问袁咏仪

张智霖:你最欣赏我的什么优点?

袁咏仪:专一,专情,深情,爱我和儿子。

张智霖:这么多年,你觉得我有变吗?

袁咏仪:直到现在,我们在一起快20年,我都认为你是这世上最好的男人。

张智霖:你觉得我做的什么事让你最贴心?

风筝 第4篇

一、学词语———横看成岭侧成峰

课件出示词语:

嫩绿慈祥天穹

舒展忠厚蜈蚣

金黄拐杖翱翔

连翘花眯起来

翩翩起舞

师:除了横着读, 还可以怎么读?

生:竖着读。

师:当你们竖着读时, 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竖排的词语跟春天的景色有关, 第二竖排的词语跟刘老师有关, 第三竖排的词语跟放风筝有关。

师:是啊, 换一种思维方式, 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谁能从每一竖排的词语中读出自己的情感来?

生:从第一竖排中, 我能读出作者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之情。

生:从第二竖排中, 我能读出同学们对刘老师的喜爱之情。

生:从第三竖排中, 我能读出放风筝时快乐的心情。

赏析:词语的教学往往枯燥无味, 教师找不到感觉, 学生提不起兴趣。周华东老师却能对词语教学进行再创造。“还可以怎么读?”一石激起千层浪。看似只是换了个阅读词语的方式, 其间却意蕴无穷。横着读, 学生把词语学会了。竖着读, 学生发现了词语与词语之间隐藏着的关系, 词语立刻增加了温度, 富有了感情色彩, 学生也读出了味, 读出了情。这些词语浓缩了课文的精华, 借助它们, 学生能感知到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不经意间悄然滋生。

二、赏景物———一花一叶总关情

第一次赏景:

师:春天来的时候, 你发现大地上有什么变化?

(生自由发言)

师: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呢?

(生读第2自然段)

生:课文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把春天写“活”了。

师:哪些词语把春天写“活”了呢?

生:“尽情摇摆”“舒展”“吹奏”等词语把春天写“活”了。

师:是啊, 我们再来读一读, 就能感受到春的气息, 春的激情, 春的美好。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2自然段)

赏析: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了春天的美景。周老师分两个时段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景物。这是第一次赏景, 他首先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勾起春天景物的感官印象, 紧接着学习书中的春景描写。学生在对比中提升了认知, 体会到拟人手法的妙处, 学到了写景的方法。他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 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之中。

第二次赏景:

在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 周老师引领学生重温第2自然段:

师:当我们重温第2自然段的时候, 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生再次读课文第2自然段)

生:从这些景物中, 我仿佛看到了刘老师的影子。

师: (惊讶地) 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的柳枝就像刘老师的身影。

生:“生命之歌”仿佛是对刘老师坚强、乐观精神的赞歌。

生:“生命之歌”仿佛是刘老师为学生吹奏的奋进之歌。

赏析:“一切景语皆情语。”初次解读停留在景的层面, 再次品读上升到情的高度。在了解了刘老师之后, 从“景语”中读出“情语”已非难事。情有所倚, 情有所栖, 情真意切。再次朗读, 学生吸收的又何止是语言?刘老师坚强、乐观的精神已融入了学生的血液。

三、会文意———提领而顿百毛顺

师:请大家浏览课文第4自然段, 找出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生读:“但笑过之后, 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 我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个个问号。这一个个问号是什么呢?

生:同学们为什么笑呢?

生:同学们在笑过之后, 为什么“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呢?

生:同学们为什么会更加尊敬刘老师呢?

师: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

(生默读课文后交流)

生:我觉得刘老师是一个风趣、乐观的人。他的腿残疾了, 还讲女娲造人的故事逗学生。同学们都是被刘老师的故事逗笑的。

生:刘老师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 靠一根圆木拐杖支撑, 站立、行走都很困难。所以, 笑过之后, 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

生:刘老师的腿有残疾, 但他没有难受, 没有悲观, 还笑着给同学们讲传说。因此, 同学们越发尊敬刘老师了。

赏析:北方卖皮袄的店家有句顺口溜, 叫做“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较长, 如何让学生理解这部分的内容呢?周华东老师紧紧抓住作者写自己心里感受的“但笑过之后, 每个学生心里……对刘老师的尊敬”这个“领”, 但学生对其中的“心里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和“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难以理解和体会。对此, 周老师先让学生质疑问难, 然后引导他们带着问题潜心会文, 反复揣摩文本背后的情感。学生便对刘老师有更深的了解, 也体会到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

四、品细节———咬文嚼字味无穷

(课件出示: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 他用圆木棍撑地, 右腿离地, 身体急速地一转, 便转向黑板, 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 又以拐杖为圆心, 再转向讲台。)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

师:刘老师的“一转”跟我们平时的“一转”有什么不同?

生:我们平时转身非常轻松, 非常容易, 而刘老师的“一转”很吃力。

师:是啊, 读出这“吃力的一转”。 (生读这句话)

师:刘老师是“急速地一转”, 而不是“慢慢地一转”。“急速地一转”和“慢慢地一转”谁更吃力?

生:肯定是“急速地一转”更吃力。

师:明明是“急速地一转”更吃力, 他为何还选择“急速地一转”?

生:因为刘老师失去了左腿, 慢慢地转需要的时间长, 而“急速地一转”可以节省时间。

师:所以, “他每转一次, 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请你读出这“急速地一转”。 (一生读)

师:这样不停地转来转去, 刘老师一定———

生:非常费力。

师:这样不停地转来转去, 刘老师一定———

生:会很累。

师:此时, 已是年过半百的刘老师, 每堂课都要这样转来转去, 同学们怎么忍心呢?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

赏析:高尔基曾说:“没有细节, 文章就像枯藤。”我觉得没有对细节的巧妙处理, 课堂就没有活力, 更没有魅力。周老师在课堂上紧紧抓住一个“转”字, 先把正常人的“转”与刘老师失去左腿的“转”进行比较, 学生便会感受到残疾人的不便和痛苦。再把“急速地一转”和“慢慢地一转”进行比较, “慢慢地转”也许会轻松些, 但刘老师为何选择“急速地一转”?只因他抓紧时间为学生讲课。通过咀嚼文字, 学生感受到了刘老师对工作的敬业, 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刘老师的敬爱之情。

牵住放飞的风筝 第5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今年4月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有50%的受访中国企业表示会在今后两年内实施海外投资计划。

因此,在东方华达咨询有限公司召开的2005年人力资源高峰论坛上,企业成熟期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国际化过程中对海外团队的管理问题。

“我们选择国际的CEO是考虑到双方合作以后更大的市场业务是在国外,比例大概还是三七左右的比例。” 在联想了收购了IBM PC部后,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对任命沃德作为新公司的CEO这一举措解释说。

可见,联想不仅想借力IBM的业务,同时也借力人才出海。

虽然阿里巴巴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实施了海外人才本地化战略,但对于多数希望在海外成立分公司或者办事处的中国公司来说,国际化起步阶段从中国总部外派人员成为首选。因为担心外来人员由于不熟悉公司的产品和文化,容易造成运作上的风险。

不过对于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在刚刚准备开拓海外业务的时候,他们更加倾向于从公司的总部外派人员。

成为世界企业固然令人向往,但是谁承担在海外开拓业务的重责,总公司又如何保证远在海外的分公司能按照总部的部署去发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海外拥有得力的干将。

天狮:豪华激励措施

2002年11月4日的莱茵河畔,上演了一场景象蔚为壮观的水陆空表演:水上43艘游艇乘风破浪,陆上100部轿车驰骋,空中32架飞机护航。不知情者大都以为是某个国家的重要欢迎仪式,其实,这不过是天狮集团重赏有功之臣的全球表彰年会。

类似的会议,在世界90多个国家中可能都要再次出现。截止到2002年底,天狮集团在90多个国家有分支机构,业务范围涉及168个国家和地区,加盟连锁店3700多个,管理人员3200余人,业务人员600多万人。

被迫向海外发展

拥有这样颇有规模的海外队伍,其实是被形势逼迫出来的。

1992年,李金元用仅有的积蓄投入高钙产品的研发,1995年携带着他并不成熟的保健品创建天狮,并选择了直销经营模式。仅一年,李金元和他的天狮赖以生存的“天狮营养高钙素”基本上在市场上站住了脚。同时,国内的经销商网络也很快建立起来。

但当时国内有很多企业都在从事直销,由于市场不规范,秩序异常混乱。关于政府将硬性规范市场的传言此起彼伏,李金元感到了某种不祥的气息,开始与国外市场接触。

1998年4月,横扫国内直销企业的“停传”方案出台,国内直销公司统统被驱散。分散在直销商手中的产品都被退了回来,天狮一时间赔了许多钱。在这种情况下,天狮被迫移师海外求发展。

天狮移师海外的第一个据点是俄罗斯。从天狮营养高钙素产品登陆俄罗斯,不到一年时间,参加天狮直销网络的俄罗斯人就达到了20万人以上。随后,其周边的乌克兰、匈牙利、波兰、德国和法国等都相继建立起了天狮保健品直销网点。尤其是德国发展非常迅速,许多消费者很快变成了直销商,营销大军又发展几十万人。

搭建海外管理框架

但这远远满足不了天狮的胃口,它的全球布局战略是在各大洲建立十个战区。目前东、西欧基本已占领完毕,非洲已经进驻了30多个国家。下一步要进入的是美洲、亚洲、澳洲。

天狮集团的全球基本管理架构属于层层剥离的模式,各大洲的区域子公司是总公司的概念。该机构按照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财务中心、计算中心、教育中心等设置配置部门,统管区域内的国家分支机构。区域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实体,自主经营。

各个国家的公司都是分公司的概念,对所在区域的子公司负责,人员、财务等核心管理问题由区域子公司提供支持和监督。国家下属城市的机构也是分公司的概念,主要从事销售团队的管理工作。

“看似庞大的机构群体,其实并不存在机构臃肿和相互间沟通问题。” 天狮副总经理焦文军介绍说,海外各机构的汇报线路很清晰:城市分支机构向所在国家分公司汇报,国家分公司向所在区域子公司汇报,海外子公司统一向总部汇报。

此外,总公司也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负责与海外机构的沟通。在天狮集团总部,每个重要部门都有一个或几个人专门负责与海外同部门的接头工作,比如财务,总部就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汇总海外各分支机构的报表,并形成分析报送相关管理者。

不仅如此,天狮还创造性地提出六网互动的经营模式,由人力资源网、国际教育网、国际物流网、国际资本运作网、国际旅游网、国际互联网六个网络组成,看似营销概念,其实是一种模式。

外派人员重在开拓和心态

一般情况下,天狮集团海外分公司的初始团队都是总部派出的。派出人员中,包括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经理、计算中心经理、教育中心的教育总监等。

“CEO要保证分公司的运营方向和成绩,财务经理则可以保证分公司的绩效真实可靠,计算中心的经理保证总公司可以从分公司那儿看到的利润和运营情况,教育总监则负责传承企业文化、使命,产品特征等。” 这些人各司其职,缺一就难以更好控制所在地的分公司。焦文军介如是说。

进军海外伊始,天狮开拓市场的任务很重,在选择外派人员时着重于考虑其工作能力,但有些有才无德的人就趁机钻了空子,出现了派出去的人员并没有全部按照天狮的规划走的事情,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有损公司整体战略的情况。

这个教训让天狮在选择外派人员时,除了考虑开拓能力以外,还仔细的考虑其心态问题。此外,对派出人员要有国际化背景,能够用中西合璧的观念考虑问题。

对于从外部招聘外派员工和管理人员,天狮人力资源部门有一个专门的评审小组。初评合格的人员首先要至少先在国内的天狮工作3--6个月,看工作绩效;其次要通过评审小组的专业知识考试和语言能力测试,也要评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情况,综合成绩合格者才可能派驻出去。

不过,随着企业海外发展到一定阶段,天狮的海外机构清一色地由中国领导的局面被打破。对一些已经相对稳定、规模也达到一定水平的海外市场,招聘并任用本土的CEO已在考虑之中。

目标管理下的豪华激励

对于海外营销人员,天狮的管理方案是目标管理。

天狮集团海外的分公司领导人每年都要定期到总部参加一个年度工作计划会议,制定出自己所在国家和地区的计划,而公司根据往年的工作业绩和本年度的市场情形综合分析,下达一个指标给各个经理。日后根据分公司领导人的完成情况,分阶段进行奖励。

“比如你拿到的销售任务是160个亿,那么完成100个亿有一个比例的奖赏,完成120个亿,奖励的比例就高一些,140个亿再高一些,满额完成任务的奖励比例就更高。” 焦文军说。

2000年8月3日,俄罗斯圣彼得堡迎来了首届八三国际庆典大会,这也是为全球直销商举行的盛会。会议期间,中国、泰国、印度、越南等国代表乘坐“天狮” 号包机和火车专列抵达莫斯科。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名直销经理人在最豪华的俄罗斯大饭店国家音乐厅欢聚一堂。

会上,世界直销协会主席迈克尔·谢菲尔先生和美国走向成功节目主持人哥里格先生做了激情演讲。俄卫生部长还向天狮集团颁发了“俄罗斯人民健康突出贡献奖”。 天狮集团还为30多名获得“宝马”高级轿车奖励的经理人举行了环绕莫斯科一周的庆典活动。

对于成绩优异者的激励,天狮从来都是大手笔。2002年11月1日,天狮集团召开了一次重奖有功之臣的天狮柏林全球表彰年会。李金元为成绩优异者颁发100部宝马高级轿车、43艘家用游艇、32架家用微型飞机以及6栋豪华别墅。

为了激功工作人员完成任务,并留住人才长时间为天狮效力,天狮不但请专门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设计了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还拿出了一定比例的股权作为奖励。

“天狮派出去的管理人员享受的大都是高于当地薪酬平均水平的待遇,许多海外分公司的高层领导又拥有天狮的股权,水涨船高,这种措施紧紧‘拴’住了成绩优异者。” 焦文军认为天狮的激励措施已从各方面做到了极致。

同仁堂:不搞特殊化

同仁堂与外派员工并不签订专门的合同,对其管理更多是采用目标管理。不过,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同仁堂,通过对合资公司股权的控制和对外派员工的持续培训,力求使每个国家的同仁堂店都保持北京特色。

与固守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00多年历史的同仁堂向国外发展却激进得多。到目前为止,同仁堂已经在12个国家设立了17家药店和合资公司。在国外市场中药企业频频受挫的今天,同仁堂的业绩,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文化延展的成功。

扩展锁定合资模式

1993年,同仁堂在大陆外发展的第一站选择了香港。这样的选择是基于香港虽然长期受西方文化影响,但市民却始终固手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习俗;而且,同仁堂的长期合作伙伴——香港源昌公司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代理同仁堂的产品。

区域选择好了,通过什么样的模式在海外发展成了困扰同仁堂的首要问题。自己开店,人生地不熟风险太大;选择代理,架构太松散,管理问题不好解决。

“这时,以前的代理商提出来说要建立合资公司,同仁堂拿品牌入股,对方拿资金实际投资,风险共同承担。”同仁堂对外经济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闫玉峰回忆说,这个提议很快引起了同仁堂高层领导的兴趣。

而几乎就在同时,同仁堂取得了进出口权,这对已经看到巨大海外空间的同仁堂来说,扫清了外扩道路上的贸易障碍。

很快,第一家大陆外合资企业——香港同仁堂药膳有限公司就建立了。同仁堂拿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入了25%股。 此后,同仁堂每年都以“缓慢”的脚步向外发展。

选拔海外团队

在确定合资的模式后,同仁堂启动了与合资伙伴共同管理企业的程序。同仁堂海外分公司有两个总经理:一个是同仁堂本部外派出去的,负责业务的拓展和日常经营;另一个是合作伙伴选聘的,负责当地员工的日常管理和营销。

为了在人员上配合战略需要,同仁堂专门开辟出一个对外经济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员的选拔培训和管理。一般情况下,同仁堂派往海外分店的人员构成是:中方经理、老中医、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一线的销售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除了老中医是外聘的外,其余人员几乎全部是内部选拔。

同仁堂在公司内部通过业务和理论两种考核方式选拔外派人员。对外派人员的基本要求是熟悉药店的经营管理、熟悉中药的专业知识、工作态度好、对企业忠诚。由于行业的独特性,同仁堂的外派人员目前不需要太多地考虑其海外工作经验,因为在国外主要从事的是并没有参考对象的中药销售工作。

同仁堂与外派员工并不签订专门的合同。“我们只有一个劳动合同,就是工作人员刚进入同仁堂时签订的,外派人员只是改变了工作地点而已,和在国内工作没有特别的不同。” 闫玉峰介绍说。

同仁堂的海外派遣人员也并没有享受多少特殊待遇。外派人员的实际工资虽然看起来高一些,但考虑到当地的市场状况,工资水平和国内的其实差不多。看起来这样的待遇好像并不是特别能够吸引外派人员,但同仁堂的员工还是争着外出的,因为在员工看来,这意味着今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保持北京特色

不管在哪个国家的哪个街头,同仁堂店内都要求保持北京特色。

“中药是中国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在向外发展中,不仅输出产品,还输出文化。” 同仁堂对外宣传部长金永年说。同仁堂药店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很多外国人也是怀着对京腔京韵的好奇、对中国文化的憧憬走进同仁堂的。

为了取得上述的效果,同仁堂下足了功夫。首先,必须拥有合资公司51%以上的股份(香港公司除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远在千里万里之外的同仁堂招牌保持本来的风貌。其次,所有人员都必须先通过严格的培训,本地员工也要到总部来接受长达三个多月的企业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体验熏陶。不仅要向他们讲解中药文化,还要让他们参观各个生产基地,深入到街头巷尾感受北京文化。

目标控制外派经理

与其它公司相似,同仁堂的控制体系里的关键词也是“目标”。同仁堂与各海外公司的经理签订目标责任书,每月都要给总部上报经营报表,不但要及时地反映当月的收入、费用等问题,还要附加上当月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每个季度,海外公司还要向其直接投资主体提供会计报表。

不过目标控制不能应对突发问题。为此,同仁堂外派的中方经理在其他工作人员到达之前,就必须进行许多前期准备工作,比如潜在的客户群调研,工作繁忙程度和自己在国外单独创业差不多。泰国合资公司中方经理陈飞对此感触颇深。

为了激励海外经理,同仁堂进行了“优秀店经理”的评选活动,给予选中者特殊的奖励。除此之外,在激励措施上,同仁堂也并没有给海外员工开多少绿灯,通行的依然是公司原有的激励体系,在完成目标的基础上提成。

“优秀店经理也不是终身的,两年评选一次。被选上的海外经理以发放津贴的方式给予奖励。” 闫玉峰说,根据需要,同仁堂把发放的津贴分了类:按月随工资发放的与按季度和年度发放的。这种方式是获奖经理可以自己选择的。

阿里巴巴:文化吸引

由于阿里巴巴所在的行业的特殊性,公司在海外分公司的员工基本上是全线本土化。考虑到目前海外员工升职的机会相对较少,阿里巴巴给海外员工实施了配股激励。当然,在阿里巴巴副总裁邓康明看来,吸引海外本土员工最重要的是公司的目标和文化。

在阿里巴巴伦敦的分公司,公司英国网站上浮现了一条英国客户用英文表述的求购声明:欲购杭州生产的牛仔裤一批。很快,有上百条信息涌入到页面上,都是符合条件的杭州牛仔裤生产企业,买家从容挑选后就可以采用阿里巴巴所提供的支付模式购买了。

而目睹和帮助完成这一交易过程的,是几位来自英国的员工。

与大多数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时起初利用中国总部员工所不同的是,阿里巴巴在海分公司的员工基本上是全线本土化。

海外分公司全线本地化

阿里巴巴副总裁邓康明介绍说,由于阿里巴巴所在行业的特殊性,公司不需要像制造行业那样从国内派遣人员开拓市场,阿里巴巴海外分公司的员工都是在当地招聘的。

阿里巴巴网站的出现,成为继雅虎(门户)、亚马逊(B2C)、Ebay(C2C)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B2B)。它通过向用户提供诸如建立个性化网页等增值服务,向全球8.5万名用户收取250美元到1万美元的年费。

据邓康明介绍,阿里巴巴的海外员工主要负责市场推广和买家服务,这两种工作要求员工了解阿里巴巴的技术和服务支持就可以了,而不像一般公司需要海外员工了解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对于阿里巴巴市场开拓来说后者并不是特别重要。

目前,阿里巴巴在海外有将近40名员工,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有很多人在接触阿里巴巴之前从来都没有到过中国,但都知道阿里巴巴是干什么的,能为阿里巴巴做什么。

“当地人是最了解当地的文化习惯、商场规则的,由于少了这两个环节的适应,经过培训,他们刚开始就有极强的工作能力。”邓康明说。

现在,海外业务已占据阿里巴巴收益的相当比重。从1999年开始,阿里巴巴在美国硅谷、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和拉丁美洲设有分公司。2004年,通过阿里巴巴出口的商品价值已经达100多亿美元。

跨国招聘

一般情况下,阿里巴巴决定要在海外某个地方发展业务时,最先做的是在该国家建立一个用该国语言表述的网站。这样的规定对海外员工的招聘有一定帮助作用。网站建好以后,阿里巴巴就在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开始选拔人才。凡是热衷于电子商务事业、熟悉电子商务交易流程、熟知当地市场运行规则、有一定市场推广经验和客户服务经验的当地人员都可以网上应聘。

应聘的人员除了向阿里巴巴总部提交一份完整的英文个人简历外,还要同时提供以前就职单位的名称和直接主管的姓名及联系方式,阿里巴巴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会据此及时打国际电话对应聘的人员进行背景调查。

在确定符合录取要求后,阿里巴巴要求应聘者全部飞到杭州总部进行短期的培训。培训结束以后,合格者将与阿里巴巴签订劳动合同。在薪酬设计上,阿里巴巴尽量能够比当地的竞争对手水平高一些。经过以上程序,海外应聘的人员就是阿里巴巴的员工了。除了定期进行各种交流以外,在阿里巴巴发布新产品的时候,海外工作人员都要参加公司统一的产品发布培训。

文化吸引

虽然到目前为止,阿里巴巴海外本土员工的流失率很低,很多人都是自阿里巴巴在该地区发展业务起就在公司工作了。而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同阿里巴巴的目标和文化。

阿里巴巴没有很独特的企业文化,只是坚持做到最大限度地搭建供员工起飞的舞台。每年,公司都要有专门的培训师到各地对海外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最大程度了解公司的战略和本年度取得的成绩。

阿里巴巴为自己制定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每个员工都要把这个使命灌输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阿里巴巴价值观包括很多方面:强调客户第一,帮助客户成长;强调团队合作,以小我完成大我;拥抱变化,突破自我,;要诚实正直,信守承诺;要有激情,乐观向上;要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和平常心做非凡的事情。

“阿里巴巴特别讲究创新发展的价值观,把该价值观置于一切之上。海外员工一旦工作了一段时间就基本上不考虑离开了,阿里巴巴的目标是做102年的企业。而且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阿里巴巴。” 邓康明介绍说。

在阿里巴巴看来,102年不只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个画梅止渴式的激励,而是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细节最能体现一个公司是否能够真正发展壮大,阿里巴巴对工作的精细要求得到员工的认可。只相信成绩,不相信资历,这种开放的文化无疑让员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忠诚度。

绩效管理

为了便于对海外员工的管理,阿里巴巴设立了一个海外部,为员工提供各种行政支持。但与此同时,公司的各个副总都兼有管理一个海外分公司的任务。在评价一个员工的工作绩效时,公司非常注重员工自己的评价,在总部做完预算后,每个海外员工还要每季度上交一份自我评价,公司根据既定目标和员工的自我评价综合评估。不同于其他公司的是,阿里巴巴不需要派驻专门的财务人员控制收入,因为每一笔交易都可以从网络上看得清清楚楚。

给海外员工配股是阿里巴巴激励和留住海外核心员工的重要经济手段。对于业绩好的员工,阿里巴巴决不吝啬。而且由于目前海外员工升职的机会相对较少,配股也是比较有效的把员工和企业捆绑在一起的办法。

专家观点

外派人员管理三部曲

本刊记者 雪树

“海外团队的管理主要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招聘、培训、控制和支持。”美世(Mercer)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北京分公司高级经理李劦在接受《当代经理人》采访时总结说。

除此之外,外派之前的组织准备工作也很关键。一般情况下,在制定了海外拓展战略后,企业在外派人员之前都会在总部建立相应的执行机构。比如同仁堂的外经办、阿里巴巴的海外部等。

这些专门负责海外业务的机构,大都肩负着选拔培养和培训外派人员、组织外派团队、协调海外分公司与总部或者公司内其它部门的关系、帮助驻扎在海外的团队等职责。李劦认为,随着海外机构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特别当地员工到了一定的比例时,母公司可以考虑在海外建立一个人力资源管理机构。

选拔什么样的人去海外

在海外团队的管理过程中,选择人才是关键,只有选择正确了,其他的各项措施才能实施。

李劦认为,一般情况下,在选择人员时要综合考虑外派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陌生环境适应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心理素质能各个方面。天狮、阿里巴巴、同仁堂的做法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目前,由于中国有着国际管理经验的人很少,所以去海外工作对于将来的发展有利,加上公司给予的待遇和补贴比较好、外派时间一般不会太长,所以中国去海外工作的人员最关注的是能不能完成任务的问题。

培训什么样的内容

培训想要达到的目的除了胜任工作外,还要让工作人员能够承担起传承企业文化的重任。

因此,无论是天狮、阿里巴巴、同仁堂、在确定了外派人员的名单后,都会对上述人员进行与客户服务、业务能力、企业文化相关的培训。尤其是阿里巴巴,在确定符合录取要求后,要求应聘者全部飞到总部进行短期的培训。这说明文化的传承在某种意义上是决定成败的。

目标管控最有效

对于驻扎在海外员工,由于不能通过面对面的管理,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使用了目标管理。

天狮按照海外分公司的领导人的目标完成情况,分阶段进行奖励;而同仁堂也与各海外分公司的经理签订目标责任书;对于外国本土的员工,阿里巴巴也是通过给海外员工制定计划督促他们的工作。

给天狮的海外人员做过薪酬设计的李劦指出,中国企业在设计外派人员薪酬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国内的员工收入、所在国的生活成本、当地的住房情况和房租、子女的教育、精神补贴、税收等。

但是,由于目前大部分中国企业的人员外派才刚刚开始,所以还没有顾及到这些外派人员回国后职业如何发展的问题。企业外派某个人只是暂时业务的需要,也没有成为跨国发展人才战略的一部分。对于想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一点还是挑战。

抓住自己的风筝 第6篇

她的父亲是一名画家, 很早就让她跟着学素描, 希望她将来能在绘画上有一番成就。但她对画画总提不起热情, 常趁父亲不注意的时候玩别的。父亲摇头:这孩子, 天生吃不了艺术这碗饭。

这时妈妈来教导她, 因为妈妈是舞蹈演员, 便把她带在身边, 希望她能受点熏陶。但她几乎没有好好练过, 总说自己不是舞蹈家的料。

18岁那年, 她喜欢上了文学, 尤其喜欢童话故事, 她的处女作《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这对她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可是她的创作不被人看好, 因为当时正流行先锋主义、意识流之类的文学形态, 而她选择了儿童文学。

可是, 她不管别人怎么议论, 只是写自己喜欢的故事。后来她发表了《哦, 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红衣少女》等小说, 其独特的视角、清新的文风、细腻的情感、柔婉的叙述引起了文坛的关注, 她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接受。再后来, 她陆续推出一系列重量级的文学作品, 跻身当代著名作家行列。

她就是铁凝。2006年11月12日, 她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这是继茅盾、巴金后的第三位中国作协主席。

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 铁凝说, 保持自己的个性, 这是我的秘诀。她说, 小时候, 每次玩追风筝的游戏, 我剪断线后, 不仅追不上别人的风筝, 连自己的风筝也弄丢了。于是, 从那时起, 我就明白了人生的道理, 当你没能力追上别人的风筝时, 最好是先抓住自己的风筝, 或许它不大、不美, 但它是你的。

风筝 第7篇

幻想自己正在放一只风筝,

放呀——放呀!

忽然风筝线断了,

你的风筝和我的风筝缠绕在一起。

你伸过手臂, 柔柔地为我解线,

解呀——解呀!

希望你永远都不要将我解开!

我曾做过白日梦,

梦见自己是一只燕子风筝,

飞呀——飞呀!

忽然风筝线断了,

风儿把我吹到你的窗口。

你打开窗户,

轻轻地把我捧起,

捧着——捧着!

希望你永远都不要将我放下!

妈妈, 倘若你无意间看见——

盘旋于庭院的那只风筝,

不要惊讶它为何无端地停留,

那是你远在他乡的女儿亲手放飞的。

千山万水,

求它带着女儿灿烂的笑容和牵挂的心情归去!

【简评】

风筝·亲情·作文 第8篇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 如何来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使他们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不惧怕写作文?此时我们的起步作文很关键。

阳春三月, 草长莺飞, 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是“春天的脚步”。“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在学习了《村居》这首诗后我就安排周末活动, 让学生和父母或者小伙伴一起放风筝并写一篇“放风筝”的小作文。

为了搞好这次活动,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 提前周密安排活动内容并通过校讯通发送到每位学生家长的手机上。周日很快到来, 放风筝活动如期进行, 班上除了一位孩子因家庭原因没有进行此项活动外, 其余孩子都参与了。周一清早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更是有趣、有意, 让人难忘, 真正达到作文前老师强调的“我手写我心”的目的。针对本次作文, 一向善于思考的我不由得想到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师到底该怎么引导。

1. 写活动中的自己。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每一单元的单元主题都很明确, 意在引导教师在学习本单元教材时一定要紧紧围绕单元主题来进行。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春天的脚步”, 安排了《理想的翅膀》和《春天的雨点》两篇课文, 还有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让春天的脚步走进孩子们中间, 让春的雨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使孩子们感受春天的温暖和快乐。如何让孩子们把在书本上读到的一个个文字变成现实中的东西, 那就是实践体验。活动首选放风筝, 因为它是这个季节孩子们的最爱。春风吹拂, 万物复苏, 孩子们满怀希冀, 把自己亲手扎制的或购买的风筝放飞到蓝天上, 同时也放飞了自己美好的理想。

在“放风筝”的作文里, 有的孩子写了自己在放风筝中的见闻, 有的写了自己放风筝的经历。其中蒋玉菡同学写了这么一段:“我迫不及待地开始放风筝了。左手拿风筝, 右手拿线轴, 飞快地向前跑, 可谁知, 风筝还没飞多高竟来了个‘倒栽葱’, 一头栽到广场边的树杈上。这时,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怎么摇树它也不下来。奶奶大老远看见了, 连忙跑过来, 使劲往上蹦, 想把风筝从树上拽下来。使劲拽线, 怕扯烂风筝, 轻轻拉线, 风筝却原地不动。就这样奶奶左蹦右蹦、前蹦后蹦折腾了十几分钟时间, 已经是腰酸背痛。突然, 奶奶灵机一动, 赶紧跑到广场边上卖风筝的人那里借来一根竹竿, 终于把风筝小心翼翼地挑了下来……”

多么有趣呀, 读着这样的文字顿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果孩子没有这样的亲身经历, 不参与这样的活动, 就写不出这么精彩的文章。可见, 作文内容来自生活, 来自孩子们的亲身活动。

2.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 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想, 自由自在地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 率性而为, 展现自我的风采, 体现鲜明的个性。

本学期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情”, 旨在让学生初步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为自己能拥有浓浓的亲情而感到幸福。在学完本单元内容之后就安排学生以“亲情……”为题写一首小诗, 鼓励学生大胆去写, 句子不必工整和押韵, 能通过小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就行。

“亲情是一把雨伞, 雨天为我们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句问候, 温暖我们的心田。亲情是一个水果, 让你品尝其中的美味。”……孩子们的小诗构思精巧, 一句句真挚的话语是对亲情的深刻领悟, 让人感动。言为心声, 百读不厌。

风筝 第9篇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久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 毫无怨恨, 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 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最美的风筝 第10篇

几天后,孩子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业。我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的风筝竟做得如此精致细腻、丰富多彩!

在众多的作业中,一只粗糙的椭圆形的风筝显得分外笨拙。风筝的周边显然是用旧铁丝拧箍而成,尔后又用废烟盒纸将铁丝包起来,风筝的中间有一个用黑色碎布做成的圆形东西,并且用绳子穿起来,与外面的铁圈连着,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看着如此不伦不类、令人费解的“四不像”,我大惑不解,差点笑出声来,心想,呵呵,这学生真会搞笑。

“这个东西是哪位同学做的?”我举起“铁圈”问全班同学。偌大的教室内也随之发出一阵哄笑。

许久,一个身材矮小、穿着朴素的小男孩慢慢站起来。他的脸憋得通红,局促不安地小声作答:“老师,这……这是我……我做的。”我望了望花名册,知道他的名字叫丁小光。

“这就是你的作业?”我提高声音质问。

丁小光对我的质问始料不及,有点害怕似地向我解释:“嗯,老师,不光是我自己做的,还有我的爸爸。他告诉我,虽然他的眼瞎了,但是他的手并不瞎!”

什么?他的手并不瞎?我蓦地想起,就在前几天,老校长曾告诉我说,这个班级中有一个特困的孩子,妈妈刚去世,爸爸又是个盲人……顿时,我脸上火辣辣的。镇定下来后,我柔声问他:“可以告诉老师,你这个风筝叫什么名字吗?”

“老师,风筝的名字叫‘眼睛’,它是我和爸爸一起取的。”

我心弦一动,突然发现,这只粗看挺笨拙的风筝做得竟是那么可爱与真实,那不正是一个大大的足可以放出光芒的眼睛吗?

拿着那只大“眼睛”,我轻轻地走到丁小光的身边,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其实,老师早就看出了,你们的风筝当中有许多并不是用平时常见的材料做的,有的根本就是直接在商场买的!丁小光同学和他爸爸共同完成的这只风筝才是最美和最好的!”

纸鸢与风筝 第11篇

纸鸢与风筝,当代人可能看成是一雅一俗的一对同义词。可是,起码在唐代,它们可是两种事物。这一点古代人早已明白,因而在许多辞典中常把“风筝”列作两个义项。如《汉语大词典》所载即是:

①玩具,通常以竹篾为骨架,糊以纸、绢而成。用长线系之,能乘风高飞。明陈沂《询刍录》:“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汉李业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呼风筝。”

②悬挂在殿阁塔檐下的金属片,风起作声。又称“铁马”。唐李白《登瓦官阁》诗:“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明杨慎《升庵诗话·风筝诗》:“古人殿阁檐棱间有风琴、风筝,皆因风动成音,自谐宫商。”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据我们见到的现有资料,直到五代前后,纸鸢是纸鸢,也称作“风鸢”。这是见于《新唐书·藩镇列传·田悦传》的:“[张]伾急,以纸为风鸢,高百馀丈,过[田]悦营上。悦使善射者射之,不能及。[马]燧营噪迎之,得书,言:‘三日不解,临洺士且为悦食。’”按,前引陈沂《询刍录》说,五代李业在宫中作纸鸢以为戏,这是见于《新五代史》卷30,没有说纸鸢始于李业。而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卷22“辩证类”中“纸鸢”条却考证说:“纸鸢本五代汉隐帝与李业所造。”远了不说,即使证以上引《新唐书》此条,亦足见其误。再说,唐代有两篇著名的《纸鸢赋》,一篇是杨誉所写,见载于《全唐文》卷154;还有一篇是唐荣所写,见载于《全唐文》卷953。只要一读便知,唐代流行纸鸢,纸鸢的出现却肯定早于唐代。文繁不录,请读者自行寻检可也。

然而,唐五代人诗文中说到的“风筝”,可全是“檐铃”,或说是“风铃”“风铎”的。引诗为证:

元稹《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遥城传漏箭,乡寺响风铃。”(《元稹集》卷13)

白居易《游悟真寺》:“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白居易集笺校》卷6)

证明寺院中,特别是寺院的塔上悬挂风铃。至今如此。至于宫殿建筑,包括殿堂甚至帷帐,也时兴悬挂风铃,而且戛金琢玉,有踵事增华之势,李商隐《齐宫词》:“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者是也。

写作“风筝”的则更多,除前引李白诗句外,下面再引几例:

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全唐诗》卷224)

元稹《连昌宫词》:“鸟啄风筝碎珠玉。”(《全唐诗》卷419)这一句影响深远,后来人经常以“鸟啄风筝”来形容风铃的声音。

李商隐《燕台四首·秋》:“西楼一夜风筝急。”(《全唐诗》卷541)此句影响亦颇深远,后来的文人写作,写到夜间的“风筝”,就大多指的是风铃了。

还有那司空曙的《风筝》:“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飒树迟难度,萦空细渐销。松泉鹿门夜,笙鹤洛滨朝。坐与真僧听,支颐向寂寥。”(《全唐诗》卷292)更有那鲍溶的《风筝》:“何响与天通,瑶筝挂望中。彩弦非触指,锦瑟忽闻风。雁柱虚连势,鸾歌且坠空。夜和霜击磬,晴引凤归桐。幽咽谁生怨,清泠自匪躬。秦姬收宝匣,搔首不成功。”(《全唐诗》卷487)以上两首诗合观,似乎指的都是挂成一串的檐铃,而且是经过工匠与乐师合作制成,风吹时能发出某种简单的乐声的。所以,“风筝”不是简单的檐铃,是特制的能发出乐声的檐铃。

再看看两篇写佛寺的文章:

申屠液《虢国公杨花台铭》:“风筝逸韵,飞妙响于天宫;花雨依微,洒香尘于世界。”《全唐文》卷329)

杨知新《福田寺三门记》:“挂风筝而动韵,禀律吕与天籁之齐音。”(《全唐文》卷804)

可见,当时佛寺中的较大型的建筑,都要挂檐铃的。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1“风筝诗”条(《历代诗话续编》本):“古人殿阁檐棱间有风琴、风筝,皆因风动成音,自谐宫商。元微之诗:‘为啄风筝碎珠玉。’高骈有《夜听风筝》诗云:‘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僧齐己有《风琴引》云:‘按吴丝,雕楚竹,高托天风拂为曲。一一宫商在素空,鸾鸣凤语翘梧桐。夜深天碧松风多,孤窗寒梦惊流波。愁魂傍枕不肯去,翻疑住处邻湘娥。金风声尽薰风发,冷泛虚堂韵难歇。常恐听多耳渐烦,清音不绝知音绝。’王半山有《风琴》诗云:‘风铁相敲固可鸣,朔兵行夜响行营。如何清世容高枕,翻作幽窗枕上声。’此乃檐下铁马也,今名纸鸢曰风筝,亦非也。”这段考证颇为有名,迭经引用。杨慎说他引用的诗中所指“风琴、风筝”全是“檐下铁马”,这是对的。但是他没有与时俱进,否认宋代以下的风筝又是纸鸢的别名,则有点泥古不化了!

我们读唐五代以后的诗文,需要注意的正是:写“纸鸢”就是纸鸢,最多写作“纸鹞”,也不至于误会。写作“风筝”可就得注意了。写地方民俗的,特别是民歌创作,风筝就是纸鸢的通俗称呼。吟诗填词的,大部分是把风筝当作纸鸢的;个别的人有时会显示自己的博学,在写到檐铃时,以“风筝”来借代,初学者千万要留心。下举五代毛熙震的词和两位清代女史作的词,以为代表,并借资比较:

五代毛熙震[菩萨蛮](《花间集》卷10):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清白铭[月下笛(本意,和周清真韵)]:

霜杵敲寒,风筝戛梦,金波悬璧。空帘凄抑。隔院何人吹笛。按伊凉、初换氐州,似啼如诉凭谁识。有茵于仙管,绿珠遗调,动人胸臆。月明似水,听梅花飞尽,画阑频拍。换徵移商,何似哀弦园客。正砌蛩、宿鸟伤心,又嫠妇孤臣泪滴。恨微茫,最是远归一曲,声未息。(《倚声初集》)

清孙自仪[华胥引(咏闺人午睡)]:

银屏昼敞,画阁风清,帘花射影。眼底眉头,无端心事谁承领。绣床人倦难扶,怯被池孤冷。翠枕支痕,不禁凄凉重省。好梦谁惊,恰渐到、樱桃佳境。风筝鸟啄,碎语被他催醒。又是钿松鬓,朦胧重整。银鸭香消,再添几炷兰饼。(《倚声初集》)

毛熙震清楚地写出,“高楼”上悬挂有檐铃,夜静无风,风筝的声音阒寂。两位女史熟读唐代诗文,故而摇笔即来。于此可见,宋代以后用“风筝”表示“檐铃”者,一定是饱学文士,嗜古成癖,一般的人就不往那儿想啦!

这一节介绍自宋代以下纸鸢即风筝在人们生活中的活动场面。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3记载,都城杭州自正月“灯节”后至清明节前后的春游热闹场面,那是以断桥边赛纸鸢作结束的:

都城自过收灯,贵游巨室,皆争先出郊,谓之“探春”,至禁烟为最盛。龙舟十馀,彩旗叠鼓,交舞曼衍,粲如织锦。内有曾经宣唤者,则锦衣花帽,以自别于众。京尹为立赏格,竞渡争标。内珰贵客,赏犒无算。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水面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歌欢箫鼓之声,振动远近,其盛可以想见。若游之次第,则先南而后北,至午则尽入西泠桥里湖,其外几无一舸矣。弁阳老人有词云:“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盖纪实也。既而小泊断桥,千舫骈聚,歌管喧奏,粉黛罗列,最为繁盛。桥上少年郎,竞纵纸鸢,以相勾引,相牵翦截,以线绝者为负,此虽小技,亦有专门。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11:

风筝盛于清明,其声在弓,其力在尾,大者方丈,尾长有至二三丈者。式多长方,呼为“板门”,馀以螃蟹、蜈蚣、蝴蝶、蜻蜓、福字、寿字为多。次之陈妙常、僧尼会、老驼少、楚霸王及欢天喜地、天下太平之属,巧极人工。晚或系灯于尾,多至连三连五。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风筝”条:

儿童玩好亦有关于时令。京师十月以后,则有风筝、毽儿等物。风筝即纸鸢,缚竹为骨,以纸糊之,制成仙鹤、孔雀、沙雁、飞虎之类,绘画极工。儿童放之空中,最能清目。有带风琴锣鼓者,更抑扬可听,故谓之风筝也。

清李调元《南越笔记》卷1“九日广州琼州风俗”条:

九日载花糕、茱萸酒。登五层楼双塔,放响弓鹞,重阳登高放风鸢。又载,风鸢之戏,广州则以重阳,琼州则以五月,南风盛时,截竹捆布续藤为绳放之,声闻数里。鸢制大可十倍,其说洵然。但余于秋时在琼,春时在广,亦见有放纸鸢者,惟与吴中止嬉春月,风候为特异耳。

限于篇幅,只可引以上几条资料。可以看出:一、春秋两季是放风筝的黄金季节。二、风筝的种类繁多,人们放起来在空中争奇斗胜。三、带声响的风筝颇多,还有带灯彩等等在晚上或特定场合放飞的。

笔者阅览所见,描写放风筝的全过程十分生动有趣的,首推《红楼梦》第70回: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唬了一跳。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众丫鬟笑道:“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放断了绳,拿下他来。”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我不管,我且拿起来。”探春道:“紫鹃也学小气了。你们一般的也有,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怕忌讳。”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紫鹃听了,赶着命小丫头们将这风筝送出与园门上值日的婆子去了,倘有人来找,好与他们去的。

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也有搬高凳去的,也有捆剪子股的,也有拨籰子的。宝钗等都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宝琴笑道:“你这个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那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好。”宝钗笑道:“果然。”因回头向翠墨笑道:“你把你们的拿来也放放。”翠墨笑嘻嘻的果然也取去了。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小丫头子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姑娘昨儿放走了。”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宝玉道:“也罢。再把那个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说道:“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命叫放起来。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翠墨带着几个小丫头子们在那边山坡上已放了起来。宝琴也命人将自己的一个大红蝙蝠也取来。宝钗也高兴,也取了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都放起来。独有宝玉的美人放不起去。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宝玉一面使人拿去打顶线,一面又取一个来放。大家都仰面而看,天上这几个风筝都起在半空中去了。

一时丫鬟们又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来,顽了一回。紫鹃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刺刺响,登时籰子线尽。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气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登一声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摇摇,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众人皆仰面睃眼说:“有趣,有趣。”宝玉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于是也用剪子剪断,照先放去。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倒像要来绞的样儿。”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众人拍手哄然一笑,说:“倒有趣,可不知那喜字是谁家的,忒促狭了些。”黛玉说:“我的风筝也放去了,我也乏了,我也要歇歇去了。”宝钗说:“且等我们放了去,大家好散。”说着,看姊妹都放去了,大家方散。黛玉回房歪着养乏。

其中讲到放风筝的一般情景,我们暂且不提。只说两条。一条是“一时,丫鬟们又都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来,顽了一回”。一般的注释或辞书,对“送饭的”的解释都差不多,试举《汉语大词典》第10册811页的解释为例:“放风筝的一种附加物。风筝升空后,将附加物挂在线上,随风鼓起,沿线而上。有的附有爆竹,有的附有彩饰。”用例就是《红楼梦》中这一段。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据我儿时所见,“送饭的”大别为两类。一类是爆竹,又可分为独响和一连串的鞭两种。药捻子得长而禁点,也就是说别在半途灭了,那就在捻子里多加点药,在空中还有闪亮效果呢。独响,特别是二踢脚,最难放,放不好,如天上掉炸弹,伤人惹官司。放好了,则如飞机往天上放高射导弹,众人喝彩。但这两项都是险活儿,一般由大户人家专门雇来的“把势”来干。书中记录的外面飞来的“玲珑喜字带响鞭”便是代表,这句话也从侧面点明:大观园里放的不是带火药响的。还有一类是小纸匣子,内装许多五彩小纸片,待风筝已达高空,顺着线把纸匣子拽上去,到头后,再一拉手头的小线头(也有到高空顶点时能自动打开的),纸匣子打开,这就是送的“饭”了。爆竹炸裂后分散的许多小纸片也起同样效果,全是“饭”,但彩色略逊。我估计那些丫鬟拿来的全是样式不同的小纸匣子,里面装的不过是五彩纸片,不会放响鞭,更不能放炮——二踢脚以至“盒子”(在空中爆裂后能放出种种灯彩)之类。

另一条是风筝线在高空互相“绞”。贾府是大户人家,在自家园子里放,若是豪门子弟外加“打哄”的,在野外放,绞在一起,彼此争胜,败者常常不服,很容易打起来。那个带响鞭的风筝,定有把势把场,豪奴更少不了,最后可能以群殴结局。大观园里的人,特别是小姐和丫鬟们,可是不懂那些事的啦。

明清民歌小调中有关风筝的词儿不少。其中,把情郎等类人物比作“断线风筝”一去不返者颇多,似乎形成老套。今姑引其不太落俗套的两首,尝鼎一脔:

风筝

风筝儿,要紧是千尺线,忒轻薄,忒飘荡,(不怕你)走上天,一丝丝,一段段,(拿住你在)身边缠,不是我不放手,(放手时你就)一去不回还,听着了你的风声也,(我自会凑你的)高低和近远。

游春

姐儿无事去游春,手拿着红纸糊的哪吒闹海大风筝,上挂着红灯,上挂着红灯,郎问姐儿你往那里去,先到平山堂,大佛寺,八大景,大红桥,看看清,散散心,再放风筝,再放风筝,又来到万松林,又过了接驾亭,远远望见游湖的船,尽都是俏郎君,尽都是俏郎君,弹的是琵琶筝,弦子共月琴,唱的是寄生草,劈破玉,满江红,剪剪花儿甚是精,引动奴的情,(哎哟)不愿回程。

这两首,现在都可在《明清民歌时调集》中找到。这类书籍还有《挂枝儿》等,所载有关风筝的内容不少,请读者自行查阅。附带说一句:明清小说戏曲等材料中,以“断线风筝”作比喻者常见,不赘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风筝】相关文章:

风筝魏风筝范文05-22

渴望自由的风筝_放风筝作文300字09-21

风筝艺术05-15

风筝文化08-29

风筝范文05-17

六角风筝07-21

特技风筝08-26

风筝.人生09-02

理想风筝教案07-06

《风筝》课文讲解07-24

上一篇:改革英语教育模式下一篇:重庆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