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监控模式

2024-09-05

变电运行监控模式(精选9篇)

变电运行监控模式 第1篇

一、变电站集中监控运行的方式

(一) 监控及操作一体化的模式

监控及操作一体化的模式对运行调度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 因为调度员不但需指挥电网的设备操作、事故的处理与监视电网的运行参数, 还需代替变电站值班的人员所监视变电站的本体设施运行情况、设备的保护操作与管理信息, 工作量比较大, 加大了运行调度员工作的负担, 无法发挥地区的电网调度职能, 导致出现操作失误与信息混乱等问题。

(二) 监控及操作分设化的模式

监控及操作分设化的模式有设置统一集中的监控中心, 有相应的联系职能与操作职能, 且实时监控所有变电站远程的工作。在运行操作班时, 进行分区域的配置, 可依据所在区域负责变电站操作与工作许可以及巡视、验收、处理事故的运行管理。此模式有效促进变电运行划分内部职能, 职责更清晰。但因设置统一集中的监控中心, 增加变电站时不需增加监控工作人员的数量, 因此, 当变电站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 监控及操作分设化的运行模式减人增效特征最明显。

(三) 对区域进行监控管理的模式

对区域进行监控管理的模式主要是将监控设置于调度室, 有利于实现调度与监控一体化, 并且由运行调度员监控或是监控人员监控区域内设备的调度, 有效将调度与监控一体化, 提升了人力资源利用的效率, 确保调度与监控的统一, 对区域进行监控管理的模式在一定程度可作为是操作及监控分设化延伸。但此模式不适应于当前国家电网的调度模式, 更利于在低于110千伏电压等级的变电站, 或是密集区域实施。

二、监控中心的值班工作人员需掌握的技能

在变电站集中监控运行管理模式中, 在监控中心进行值班的工作人员不仅需掌握以往变电运行的值班人员工作技能, 还需掌握如下的技能:

1) 值班人员需掌握由现有的监控中心进行设备的监视, 并能判别缺陷的紧急程度与现场简单处理事故的能力。2) 值班人员需掌握查核调度的操作票能力, 当调度操作票的预令下发后, 需由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再交至操作班的人员。当预令下发后, 监控中心的值班人员起到调度与操作班的人员沟通纽带的作用, 有利于调度与操作班的人员协调、解读与释疑, 所以监控中心的值班人员需能读懂调度的操作票、了解操作的目的以及确认操作的可行性能力。3) 值班人员需掌握迅速汇报事故与协助电网的调度解决电网事故能力, 因为电网事故出现后, 监控中心无法完全了解事故设施一、二次的状态, 调度员处理事故仅待操作班的人员去到变电站的现场之后再确认。4) 值班人员需掌握全部设备的情况, 包含仪器仪表的读数、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以及二次保护的动作情况。而目前的情况是在监控中心能够监视一次设备开关与闸刀遥测与遥信的数据, 但无法百分之百确定设施, 尤其是接地的闸刀就地实际的情况, 调度人员应及时确认一次设备的实际情况。因无人在变电所的现场, 所以监控中心仅由操作班操作的记录核查, 或是操作班的人员去现场进行核实, 难以确保调度在确定一次设备情况时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令操作存在安全隐患。而二次设备依目前监视告警的系统因未解决数据传输的问题, 监控中心仅了解二次设备大致情况, 对于其详细的信息, 例如仪表的读数、保护动作详情, 只能待操作班的人员去到变电站的现场之后, 方可向调度进行汇报。

三、变电站集中监控的管理模式中对机械设备的管理

加强变电站集中监控的管理模式中对机械设备的管理需做好以下工作:

1) 做好对机械设施巡视的工作, 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对敞开的机械设施巡视其直观的状态, 运用示温的涂料测试机械设施温度或是在设施的绝缘柱顶端伴面涂亚光油漆;另一种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设备巡视, 此方式的可靠性相对较高, 且不易受外界影响。2) 强化对机械设施缺陷的管理, 机械设施在运行中易被忽略的缺陷, 管理部门及技术部门需以管理及技术角度而言, 研究出现的缺陷或是错误判断的原因。并且, 需定期或是不定期对运行机械设施的工作人员培训有关机械设施巡视专业的知识, 提高作业人员专业知识的水平及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3) 需处理好机械设备维护的工作, 并按照变电站的机械设施运行情况及工作人员数量, 制定相关维护的计划及周期, 并对老机械设施适当减短维护的周期, 而对新机械设施可适当延迟维护的周期。

四、变电站集中监控运行模式的改进

(一) 实施数字化的管理模式

变电站的集中监控需使用微机变电的运行管理系统, 有利于实行记录、档案资料、安全运行以及两票管理的微机化;变电站的集中监控还需制定相关钥匙的管理措施, 针对无人值班时, 管理变电站的房屋门锁可运用变化使用权限电子的锁具;运用遥视设备与数字化集中的控制管理系统, 此系统能进行事件的记录。以及序列控制、报警处理、处理信号分层、分析专家告警、切换定值区、软压板的投退、系统在线的帮助、程序化操作与集控的责任分区等。

(二) 提高变电站运行抗风险的能力

1) 提升监控中心自动化的水平, 有利于监控中心实现全面监视的能力, 提升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保障能力, 提高五遥的准确性, 加快数字化的变电站研发工作, 加强监控中心数据采集的能力。2) 提升监控中心的值班人员素质, 尤其是对监控中心的值班人员调度能力的培训需加强。3) 扩宽远控操作的范围, 加快研发程序化的操作。监控中心目前控制功能仅是对开关的远控操作, 因而为缩短操作的时间, 提升操作的科技含量, 需扩宽远控的操作范围, 令监控中心具有远方控制功能。

五、总结

总而言之, 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变电站建设及运转是电力事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维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保障社会的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由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以及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渐推进, 我国的变电站事业发展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因此, 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 需加强研究变电站运行集中监控的管理方式, 有利于变电站运行的效率有所提高, 有效改善变电站集中监控运行管理现状。

关键词:变电站,集中监控,运行管理,研究方式

参考文献

[1]宋利洪.变电站集中监控运行管理模式[J].自动化应用, 2012.

[2]金芳, 张晓东.变电站集中监控运行管理模式分析.科技与企业, 2012.

论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 第2篇

[摘 要]电网调度监控管理的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调控管理中,一方面能发现电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使得电网拥有一个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另一方面,进行一体化管理确保了供电的质量,满足了不同用户对用电的需求。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电网的调度监控也在不断的进步。有关电网的相关的运行管理制度也越来越受重视。

[关键词]电网调度;一体化;运行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067-01

导言

随着电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工作效率不断提高,逐步向着现代化、实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监控部门和调度部门的融合,实现了电网调度监控的一体化,为电网运行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总之,电网调度监控的一体化是实现电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保证供电质量、满足用户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其可及时发现电网运行中存在的不良问题,通过采取措施将其排除,为电网的安全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确保了供电质量,满足了不同用户的用电需求。今年来,随着我国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有关其运行管理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

电网调控一体化包含电网的调度和监控两个重要方面。电网调度监控的一体化为不同部门的发挥优势、提升效率和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包含了三级分布的管理结构,对不同的任务和分布形态,进行不同的管理。在电网调度监控管理中,分为三个基本的环节,分别为生成、运行以及厂站终端。在使用中利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对不同节点进行了链接,为数据的传输提供有利的条件。在通常情况下,例如前置机、调度工作站等都是位于主站节点的主备式设备,在设备中,自动化系统因其具有SCADA的功能,能对全局进行实时分析及监控、处理。在操作中,微机远程终端要对其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通过电力载波和微波的媒介?鞯菔迪质?据的传送,在传输完毕后,将处理后的数据显示出来。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管理问题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现,特别是国家电网的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对于地方电网而言,在实施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变电所的设备陈旧。电网调度和监控的一体化需要依赖先进的设备,但是由于资金缺乏,部分设备未进行及时更新和改造,甚至一些本该淘汰的设备仍然在运行。为了实现电网调度监控的一体化,需要对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二,电网行业的发展追求经济利益,而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明显,进而导致部分电网企业忽视对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的重视,阻碍了一体化实现的进程。第三,电网行业规模庞大,分布范围广,加上变电所的分布较为零散,进而导致符合稀薄,不利于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此外,具有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缺乏是阻碍了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专业人员的缺乏难以对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为了推动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的建立,需要针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为一体化和自动化的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首先要加加大对电网设备的更新和改造的投入,对于不符合运行需要的设备进行更换,对于损坏的设备进行改造和维修,为实现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一个有效方法。其次,要充分认识到一体化系统对电网运行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实现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是电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电网的运行创造了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对后期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提高其技水平和业务能力,便于对系统进行正常的管理和有效的维护。此外,还需要对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进行管理,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保证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设计与运行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现是一个系统的工作,由于其涉及较多比较专业的电学知识,因此,要想实现该系统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挥应加强对设计与运行环节的研究。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对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设计与运行进行探讨。

4.1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设计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着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的后期运行稳定性。因此,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设计时应进行综合的分析,尤其应注重以下内容:首先,电网调度监控设计时应注重经济性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最大限度的实现两者的融合。一方面,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经济性与电力企业的正常、稳步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应在满足用户电网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电网安全运行与否关系着社会不同行业正常的生产运营,因此,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次,注重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即,认真研究当前先进的管理理论,将其运用到设计的不同环节之中,并从整体角度出发,以最大化实现电网社会与经济效益为目标,完成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设计;最后,注重设计的标准化与适用性。考虑到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难免给原有电网管理工作造成影响,为将这一影响降到最低,应结合原有电网管理及电网实际,将各项工作加以分解,构建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及业务流程,为电网的高效、安全运行做好铺垫。

4.2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是一个难度较大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那么为确保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设置合理的组织架构。根据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并对业务流程、人员配备情况加以明确规定,尤其应明确划分检修范围、业务界限,以确保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顺利运行;其次,完善各部门技术支撑。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不仅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而且需要各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例如,对变电站而言,应定期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技术改造。而调度部门应建立视频监控、大屏幕等系统;最后,完善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各项制度。工作的实施需要制度的约束,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也不例外,这就要求从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际出发,从人员管理、系统维护、日常工作入手制定严格的制度,确保在相关制度的约束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结论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是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提升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和提高其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各个电网行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采取合理的措施推进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现,将调度与监控中心进行结合,实现信息资源和设备的共享,在节约投资的同时,还提高了电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信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电网的运行会更加高效稳定,并逐步走向智能化、自动化和系统化的道路,必将有力的推动我国电网的改革和发展,为其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变电站运行设备发热及监控方法 第3篇

【关键词】变电设备;运行设备;发热原因;监控方法

一、前言

在电能输送的过程中,电力设备发热是安全运行的潜在威胁,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被及时的发现与得以处理,则当设备发热比较严重时就会出现连接点的烧断的现象。为了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变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实时的对这些设备进行监控,这样才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从而保障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变电站运行设备发热的相关因素

通常情况下,变电站中的设备不再正常状态运行时是由于其处在高压与高电流的状态下,此时相关的设备元件由于在使用时出现温度升高而发生问题。出现这种问题不仅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不好的影响,也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对人们生命安全的威胁。因而,必须对设备发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应的原因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来处理,分析导致变电站运行设备发热的原因有下面几点:

1.由于分子运动速度的加快而导致设备局部或整体发热

在变电运行设备中,内部的工作原理是电能转化为热能,在电气设备工作时,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过程中。其内部运动着的电子与导体内的分子会发生摩擦和碰撞,进而使得分子获得了很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促使导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此时设备中的电能将会转化为热能,产生的这些热量会使设备的局部或整体发热。

2.设备接头发热原因

一般的情况下导致变电站运行设备接头发生发热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一为电气设备在设计时,设计人员设计的零件不能够满足电力设备处于长期使用时的要求,这时就会令这些设备元件运行中出现发热的问题。二是,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工作人员在对设备进行安装的过程中没有使用合适的技术,尤其是对变电站接头进行安全处理上,则就非常容易出现接头发热的问题。三是,在对设备进行维修的进程中,相关的维护人员并没有按照已有的规范进行操作,就会使得运行的设备有着安全隐患。除此之外还有就是,由于变电站运行设备大多在露天环境下工作,各个连接点经常受到雨雪条件的影响和侵蚀,很容易使其接头位置发生氧化和腐蚀现象产生氧化膜,倘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减小工作电流,就会使得变电设备的局部温度上升,从而造成设备发热的现象。

3.单台主变运行模式时,电流运行方式变化,引起的设备发热

在单台主变电站运行的方式下,倘若设备中的电流运行方式发生即时的改变,令设备中的电流在短时间内急剧的增加,此时设备处于了不正常的状态,会令设备出现发热的现象。

三、变电站运行设备发热的监控方法

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始终处于受控、在控状态。需要对电气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比较常用的设备监控方式有一下几种:

1.红外测温诊断的方法

目前在对设备运行状况监测中采用的红外测温诊断主要有远红外成像测温和点红外测温,两者之中比较常用的是前面一种。这是因为这种诊断方法具有扫描成像范围广,速度快,利用屏幕显示出的状态更为直观、快捷、形象以及灵敏等,检测效率较高,操作方便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就是消耗的成本比较高。唯一的缺点就是成本较高。后一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的具体的使用要求为:在使用时要确保环境温度在0℃以上,空气的湿度在80%以下。而且当在户外进行测温时一定要确保在要在日出之前或者是在日落之后,当在室内进行设备的测温工作时就要确保在无光的状态下进行;对测量的数据一定要进行及时、正确的记录,记录的内容要全面;每周都需要对运行的变电设备进行一次点红外普测。还有就是对使用的变电设备每年必须要有至少两次远红外成像检测,其中第一次检测进行的时间最好在年度检修之前进行,如果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就需要在对其进行检修之后再进行一次测试,并对两次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2.示温蜡片法

这种方法是监控变电站运行设备发热非常且有效的方法,其具体的操作步骤是:设备管理人员在运行设备大电流回路的各个连接点上粘贴示温蜡片;然后对示温蜡片的变化情况进行定期观察与记录,倘若出现设备连接点示温蜡片脱落或融化情况时,相关工作人员就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当设备的测温阶段结束以后,设备管理人员就要对记录额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对应的措施。

3.在线温度监测预警系统

这种检测的方法的过程是检测的探头将监测点的温度转化为无线信号来向外界进行传输,等到检测系统的终端收到这个信号时,再通过终端设备将此无线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这些数字信号经过下一步传输到数据管理服务器并进行相应的数据的分析研究,研究的结果直接发送到设备管理者。

4.预防设备发热的相关诊断措施

对变电站运行设备发热现象采取预防的举措是降低运行故障的有效手段。最基本的预防手段就是对选择投入使用的设备在质量上进行严格的掌控,设备方的采购人员必须秉承质量第一的原则进行后续工作,设备必须要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此外,采取的预防手段就是对使用的设备进行防氧化的处理,因为变电设备在运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在设备连接头处出现氧化的现象,进而导致设备的发热,所以必须要做好连接头的防氧化处理。另外还比较常用的措施就是对设备安装温度在线监控的装置,其具体的诊断手段就是与环境温度进行对比分析,其温升愈高则说明发热设备的发热状况越严重。而对于通过红外测温方式进行发热监测的,其具体的诊断手段就是用温升的方式判断设备的发热情况。对于红外成像监测设备发热,可以通过使用专用析软件来详细的分析判断变电设备的发热情况。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生活的领域内对电能的需求表现的尤为突出。电力系统也逐步的演变成为国民生产与人们基本生活的必不可很少的保障。其中电力系统中的变电站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变电站正常的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负责电力系统中的变电设备正常运行的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对设备做好基本的检修,避免变电设备由于出现发热而引发事故发生的悲剧。但是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在运行时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设备发热这一现象,对这一常见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对应的技术手段来避免这些状况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电力系统中的变电设备处于正常的状态下工作,而且有利于对变电站运行系统的进一步优化,使得我国的电力系统更加持续、安全。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基于变电站监控的安全运行阐述 第4篇

关键词:变电站,监控安全运行措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力系统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时,变电站监测和控制系统的技术已得到了改善,这也增加了变电站安全方面(如监控系统运行和管理)的难度,为了保证变电站监控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加强和合理规范变电站监控系统安全的管理是重要的。

1 变电站监控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

1.1 系统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

(1)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进行改造时,同时监控系统进行过程中,在当地监控后台机上突然发现一些错误的控制信息。主要是因为原来的备用机将前期监控系统重新执行了一次主机执行的遥控命令,监控系统中的双前置机在进行过程中自动切换。

(2)在大多数的监控系统中,内部采用的通信系统总线方式,导致一条总线带有十几套装置。新用户的变化发生高电压串行的通信总线,烧坏相关所有设备中的通信芯片,并同时影响了GPS卫星时钟通信串行端口。在这种情况下,要迅速确定通信问题的原因,有的时候要解开通信线路上的所有通讯接线。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一些保护和统一的测量和控制装置,通信联系密切、接近高电压电路分离点不明显,使通讯线碰上强电而烧坏装置的通讯口或芯片。

1.2 试验工作、系统管理不到位。

(1)在过去经常发现软连接片的现象,部分监控系统有负荷联切软压板、投退低周和软件备自投,提出自动装置的功能和相应的保护不能正常退出。其主要原因是:(1)变电站监控系统操作程序不完善;(2)变电站的检验人员的不到位验收;(3)工作人员在监控系统中的新设备或过程中主要单元的破坏,从而在不经意间做出相应的软夹自动退出。

(2)在主变压器容量的变电站中,在站内自动化调试进行完毕后,要进行主变开关远距离控制站操作。在选择结果以及远程控制返校正确后,对其控制的背景区域的监测发现远程控制命令的问题。主要原因是:(1)工作人员不到位的检查数据库工作;(2)遥控数据库链接点产生了同号;(3)管理人员增加了其他主变压器数据库和图像,采用主变压器的相关数据库的方法复制时间,修改,和图片。在处理前端的修改过程中,而不是原来的链接地址使用相关的控制点在主变开关数量改为其他主变开关在控制点。

(3)供电局计算机网络数据信息突然遭受病毒侵入,造成大多数的RTU装置以及监测系统退出运行。其主要原因是:(1)没有针对可链接至监控系统网络的计算机设备做出专门的使用规定;(2)没有对网络数据通道和链路设备安全进行定期检查。

(4)供电局调度负荷超出最大负荷计划,开放负荷曲线后,发现负荷曲线是陡峭的上升。检查后,是因为变电站正在对更换的测控装置进行精度校验。其主要原因是:(1)不完整的申请工作设备停止服务内容,没有相关的测量设备校准工作;(2)监测系统投入运行之前,一些重要的遥感数据已在相应的负载总库中或一些高级应用软件的调度系统中。由于实际设备状态停止服务,其添加量对应的总负荷急剧增加。

(5)供电局线路交换区间与主站,工厂的工人并没有相互协调或工作试验不到位,造成机组控制站的正常拉负荷误控了另一个开关,使变电站全站失电。其主要原因是:(1)工作人员检查数据库的工作不到位;(2)主调度SCADA数据库维护错误,试验后的开关不到位,远程控制错位,导致错误的操作;(3)缺少变电站调度中心、监控系统以及统一管理的集控站数据库。

2 加强变电站监控运行的方法

2.1 加强监控系统自身的安全管理

制造商应在通信电路设计具有明显的弱电流特性,为了确保维修工作的需求,并确保在高压电路以及通信电路之间有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必须要有完善的保护安全对策。

(1)由于手动和自动切换开关在应用处理的某些差异,从而带来一定困难的。但是,通过软硬件复位测试,还可以起到一个变电站监控系统确定安全问题的影响。

(2)如果不能保证软件的双开关安全性,可以运用主机进行遥控,因为备用机是没有遥控功能。

(3)制造商必须确保双开关的安全性,调试软件过程中必须要在许多实验证明后提供相关检测报告才可使用。

2.2 加强监控系统试验工作和管理的管理

(1)在对于修改数据库中的图片进行时,必须规定制定相应的数据库以及备份其图形文件,工作开始前,要提供相应的预控措施。对监控系统软件和数据库的变化,要求熟悉该控制系统的制造商或单位人员提供一个关键的预控措施,并根据在跟踪检查和验收制度变革的方案,完善数据库的管理功能等。

(2)是否监控系统故障排除或定期系统测试、维护,在进行批准请求相关的工作后,必须提出相应的工作和停止服务的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应用,工作结束后应按规定办理工作手续,并恢复相应的功能。

(3)加强调度数据网络IP地址的统一管理自动化系统。对链路上的设备以及网络数据通道进行定期的检查,要定期更新计算机上的杀毒软件,并对基进行管理,定制管理链路上的设备以及网络数据通道,落实好安全责任制。

(4)对数据库要完善其管理功能,包含远程数据库的同号、错误号的自动检测功能;针对远程控制数据库的接口系统进行提高,方便检查;加快数据库的管理审批以及结束过程,在生产管理部门出的通知的文件、工程联系单,必须要相关技术管理部门审批,在此基础上并提出相关和工作意见和计划,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直至工期完成。

(5)设备功率的应用,应该参与初级,二级监控系统工作细节;对涉及总负荷调度自动化系统和测试软件的高级应用,应当由有关调度的主要负责人员签字。在开始工作之前,必须把相关的安全措施告诉相关的调度工作人员后才可以进行工作,工作结束后,必须及时做出工作报告。

3 结束语

在变电站监控工作中,了解导致发生不安全问题的原因,从监控系统的根本出发,规范管理,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加强工作人员自己的素质,防范事故的发生,保证电网的稳定,以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谢远圆.提高变电站监控系统可靠性[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6).

[2]李达.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09.

变电站运行设备发热原因及监控方法 第5篇

1 变电站运行设备发热原因

1) 变电站设备运行功率较快, 引发整体或局部的发热情况。由于天气原因或者是变电站局部散热不及时, 导致变电站运行设备局部的功率加快, 电能转变为热能。分子之间的运动速度加快, 摩擦加大, 又因为变电站运行设备多为金属或导体制作而成, 就会出现变电站运行设备整体或者局部发热的情况;2) 接头位置出现问题, 导致变电站设备发热[1]。变电站运行设备大多是在室外环境, 所以变电站各个连接点的接头很容易就因为长时间的暴晒雨淋发生氧化和腐蚀的现象。如果维修检查人员没有及时发现, 及时更换, 任由接头情况进一步恶化, 导致该部位接头电阻变小, 造成变电站设备这一部分的电量加大, 热量上升, 从而引起变电站运行设备发热;3) 变电站运行不正常导致设备发热。电流不稳或者电流方式忽然发生改变, 导致变电站设备内的电流忽然增大, 会直接引起变电站运行设备出现发热情况。

2 如何监控变电站设备发热情况

2.1 定期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红外测温

目前红外测温有点红外测温和红外成像测温两种方法。红外成像测温方法虽然成本较高, 但对于测温的精准性更高, 也更加方便。点红外测温操作方便, 并且工具便捷, 但对于温度的精准性不够, 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环境和具体要求选择相对应的红外测温方法。对于变电站设备的测温一定要制定一个科学的周期测定。常规的变电站设备侧位一般是在变电站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后进行一年两次的测温。第一次是每年一次的变电站设变年检, 第二次则是该地区用电高峰到来的前期, 如夏天高温天气到来城市也会进入一年中用电的高峰。这两次任何一次发现变电站设备有问题, 在检修好之后都应该重新在测温一次。

在进行测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舒适的环境, 不要选择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下进行。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测温人员的人身安全, 还能够保证测温的准确度和合理度。测温的结果一般是在零度以上, 湿度在80%才算是正常的测温结果[2]。如果是在户外进行测温, 测温人员应避免在有太阳的时候进行测温。如何是在室内进行测温, 测温人员应该关闭照明灯具后在进行测温。如此, 才可以得到一个正确正常的测温数据。对每一次测温工作测温人员都要做好相关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测温温度, 设备当天负荷的电流量。当时的环境情况等。方便以后进行对比, 分析, 及时找出并解决问题症结。

2.2 采用示温蜡片做好发热情况监控

示温蜡片是粘贴在设备连接点可以直接反应设备温度的重要监测工具[3]。要给变电站设备各个连接点粘贴上完整的示温蜡片, 并且将其作为验收设备的重要检查内容之一。如果发现有些地方有, 漏贴或者损坏的示温蜡片一定要及时补上或者更换。

在对设备进行红外测温的时候, 应该将检查示温蜡片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执行。一旦法相示温蜡片有融化或者脱落的情况, 必须对设备进行完成的检修, 确保检修正常后重新贴上完整的示温蜡片。在检查示温蜡片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 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3 诊断变电站运行设备发热原因的方法

3.1 类比法

(1) 同一电气回路三相电流和三项设备均相同的情况下, 对比三项电流对应设备上的温度上升情况, 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2) 若三项设备均不正差, 则将同一回路的同一类设备进行比较; (3) 若三相负荷电流不对称是, 应该考虑是否是电流造成了影响; (4) 若型号规格全部相同的电压制热型设备, 可以直接根据温度的上升情况来判断该设备是否正常。

3.2 诊断变电站设备外部设计缺陷

在检测变电站设备温度时, 除了要注意设备内部的电流和和电流回路, 还要注意变电站设备自身材料和设备规格的散热性能是否良好, 各个线路的连接点是否出现氧化或腐蚀等情况[4]。应该将检测各导线线夹及连接处、穿墙的套管、引线接点和支撑的铁板列入重点检测内容, 保证设备硬件的完整和正常使用。在对于一次设备接头, 要侧重检查设备外部的引流接头和配套的接点线夹。

4 结论

分析变电站运行设备发热的原因是保证站运行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变电站运行设备发热情况的监测, 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导致变电站发热的症结所在。保证供电的安全和可靠, 降低因非常原因出现大范围停电的情况。是该区域居民工作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高运昌, 高运兴, 李雅文.变电站运行设备发热监控诊断方法的分析[J].民营科技, 2013, 19 (09) :12.

[2]张燕, 姚莉.变电设备发热故障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4 (17) :150.

[3]刘慧勇.电力变电站运行设备发热原因及预防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 2014, 20 (23) :316-317.

变电运行监控模式 第6篇

关键词:无人值班变电站,安全运行,集中监控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 变电站监控系统得以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在这一背景下, 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电网的电力系统随之不断被完善。当下, 我国变电站已经可以实现无人值班工作, 这样就能为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创建新的局面, 同时也产生的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监控系统, 对这一系统的使用, 大大提升变电站的运行效率。

1 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及其功能

1.1 事故预警系统

1.1.1 事故预警系统的功能介绍。

事故预警系统可以采集和处理相应的数据, 对输出进行控制, 并实施检测、预警、报警及通信等, 而且具备相应的信息平台和图形功能等。 (1) 采集和处理信息, 主要是将非法入院、非法入室、门禁、电缆沟内有小动物入侵、电缆沟进入水井等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 (2) 检测功能主要是对空调的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测, 同时对设备的绝缘情况进行在线检测。 (3) 对输出进行科学控制, 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接点进行输出并且对继电器进行输出等。 (4) 其中的预警功能主要有模糊智能方式对其进行判断, 这句可以对其进行对中报警, 以避免误报情况的发生。 (5) 定位故障, 其可以准确定位不同的报警。 (6) 通讯功能, 主机和其与设备之间、终端探测器之间存在着不同的通讯方式进行选择。对于通信规约来说, 可以进行电力系统的自动化通讯规约问题进行较为科学的应用[1]。

1.1.2 事故预警系统采集的信息量。

(1) 火警的功能是当变电站内高压室或者电容器室等内部出现明火, 火警将会对其进行报警。 (2) 烟警的主要功能是, 如果变电站内部的电容室或者高压室、主控室内存在烟雾的现象, 实施报警。 (3) 水警, 当变电站进入的水量达到一定高度时, 可能会发生水灾的情况进行报警。 (4) 盗警。如有无关人员进入进入主控室或者高压室内, 就会实施报警。 (5) 门禁, 当无关人员进入变短站, 门禁将进行报警。 (6) 进行电缆的测温, 针对电缆的接头而言电缆测温, 对于电缆接头, 其需要安装温度探头, 并测量电缆温度。 (7) 动物入侵, 当小动物误入电缆沟设施时, 便会实施报警。

1.1.3 事故预警系统配置的一般方案。

(1) 在每个探头上都需配置1个温度探头。 (2) 对于高压室而言, 需要设置三个烟感, 同时安装2个火警报警装置和1个盗警装置[2]。 (3) 主控室内安装一两个烟感, 并分别安装1个火警和盗警。 (4) 在电容室内设置至少设置一个火警, 同时要设置一个烟感。 (5) 在室内电缆沟及进入室内电缆沟之间相交叉的部位, 设置一个防止小动物入侵的探头。 (6) 变电站室外设置1个门禁。 (7) 将1个变电站水警探头安装在室内的电缆沟内, 同时还需要在电缆沟内安装2-4个烟感探头。 (8) 对于政府系统而言, 首先要配置1台主站服务器, 然后设置1个后台机在监控中心。

1.2 高压电缆温度测量

对变电站电缆的接头位置进行高压电缆温度测量, 对光钎网络数据进行应用, 将其送到相应的监控中心, 并且对高压电缆接头位置的温度进行科学控制, 确保这一监控维持24h不间断。如果存在的温度比设定值还要大, 就会进行自动报警。监控人员可以对实时温度以及其历史曲线进行查看。为了保障高压电缆运行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针对监控报警具备的温度值而言, 在夏季这一阶段应当保持在45℃, 其与季节应当使其保持在30℃。如果高压电缆接头位置存在的温度值比高出设定值的时候, 会发出相应的语音报警, 对监控值班人员进行提示, 使其对运行的具体情况进行重点监控。

1.3 图像监控系统

为了使电网中存在着一些较为重点的位置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针对区域变电站以及110k V变电站而言, 可以将相应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进行安装, 录用这一设备对变电站运行过程中所处环境以及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利用这一设备还能对操作人员的操作人员的操作情况进行监督, 以防止操作人员进行违规操作, 在进行倒闸操作过程中, 保障其的规范性, 监督操作现场是否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这一系统运行过程中, 可以对联动预警系统进行联动, 并且对不同系统进行配合使用, 当这一综合预警系统向相关人员发出预警信号时, 需要将变电站中所对应的实时图像利用图像监控系统, 帮助相关值班人员对变电站进行直观的观察, 从而找出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情况。这一系统可以对远程图像等相关内容进行科学监控, 并且可以将运行过程中五摇中存在的摇视进行有效解决。此外, 可以对主控室、变压器、电缆层及厂区红外等进行科学监控, 为其提供相应的MIS系统互联软件接口, 以利于实现自动声光相应的提示、报警自动联动等[3]。

1.4 电能表远抄系统

这种系统使用的GYI系列是一种对信息进行采集的一种装置, 专门对变电站实施定时和实时抄表和点抄。与此同时, 还可以进行换表对电量进行追加等功能。通过对这一系统的使用, 来提升抄表的准确度和及时性, 减少操作团队的工作量, 降低管理成本。

2 集中监控系统的应用成效

2.1 开展远程监控, 做到无人值班

利用集中监控系统, 能够监控变电站的各个环节, 包括现场的安全情况、周围实际环境, 以及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 这一系统均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监控, 并且可以对其中最新的信息进行及时掌握, 从而实现无人值守目标。在变电站中利用这种集中监控系统, 主要是当代科学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 并且是变电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运行过程中对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借鉴, 将那些人难以发现的问题进行检测, 并且将这些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 针对这些问题发出预警信号, 与此同时, 这一系统实施24小时的监控, 这一系列环境同时完成, 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2 保证变电站无人值守的安全运行

当相关工作人员撤离工程现场时系统继续工作, 对现场环境的安全情况进行监控, 如果出现险情, 预警系统便会启动, 与此同时, 相关人员发出报警信号, 从而对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总而言之, 对集中监控系统进行使用, 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从而对险情进行有效控制, 在使用过程中, 还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当变电站无人值班时, 集中监控系统仍旧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对变电站内的不同环节进行科学监控, 进而保障场地环境始终处于安全状态。针对运行过程出现的危险情况而言, 可以将相关的数据进行及时的上传。同时, 要将预警系统进行及时的上传, 在这样的情况下, 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大量的时间对问题进行解决。与此同时, 还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使工作效率得到充分的提高。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科学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监控系统随之出现。这一系统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 不仅为企业解决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同时大大的节约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并且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因此, 企业要想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就需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 对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罗娟.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现状及发展探讨[J].技术与市场, 2013, 3:105-106.

[2]王慧娟, 陈冬雪, 秦志沁.无人值班变电站集控中心监控信息标准化设计[J].山西电力, 2013, 5:50-53.

变电运行监控模式 第7篇

由于电气设备在变电运行中担任着重要身份, 所以对它的运行维修和管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而且由于电力行业的改革和电力技术的革新, 对我们在电气设备的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 快速准确做出判断, 清楚故障原因、范围、设备性质。要做到早汇报, 早处理, 正确对待平时的检查。

1 变电运行中电气设备的工作现状

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变电运行维护的主要任务, 但是由于维护点多, 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较大。且人员分散难统一管理, 人员的文化程度也高低不同,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工作的枯燥使得人员工作的情绪不高, 思想松懈。这样就会导致操作的时候出现很多失误, 轻则经济损失, 重则危及人身。由于很多的电力企业都是用的是高集成度综合自动化设备, 这种设备人员较难掌握, 缺乏技术经验。所以这个时候电力企业只能要求设备厂家的人员来进行维修, 这样就会造成维修时间的增加, 设备停电时间延长, 还会影响企业, 居民用电, 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并且设备只有一段时间的维护检修, 过了这段时间的免费维护检修时间, 厂家就会要求支付一定的维护检修的费用。这样就会导致变电站的成本增加。在电力企业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在设备出故障的时候, 常常设备替换的配件准备不全, 就会导致需要厂家的支持才可以进行维修。并且在整个电气设备的监控方面管理体系的模式也陈旧不完善。

2 对电气设备的监控

2.1 对电气设备监控的重要性

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对变电运行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直接影响了电气设备的工作效率, 影响了国家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由于电气设备的数量比较多, 规模比较大, 功能也比较复杂, 所以要实行严格的监控防止设备出故障, 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 这就要求我们来对设备和人员加强安全运营管理,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看看要如何实行对电气设备的监控:

2.2 加强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的监控

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要先从安装开始, 首先要在前期要准备好电气设备安装的有关材料, 准备好之后还要与相关的人员进行沟通, 通知运行、后勤、网管等相关部门。在安装、调试时必须有专门负责的人员进行管理, 还要对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的有关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因为我们要保证安装好设备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这也是为了避免以后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故障、事故的发生。管理人员还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还要对安装严格控制, 按照规定严格的进行每一道工序。在现场有的时候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 调整实际的管理战略。这样才能保证安装好的电气设备安全稳定使用。

3 电气设备监控的具体措施

3.1 完善有关电气设备的管理

在现在的变电运行中, 有关电气设备的管理还是不完善、不科学的。在电气设备的管理中信息量比较大, 电气设备记录、分析、维修各方面的工作量都比较大。而落后不完善的管理会导致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信息不能及时传达, 会导致延误修理, 导致停电时间的延长, 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还有就是由于管理的问题数据录入不准确, 导致有时无法准确判断电气设备的故障发生原因, 还有一方面就是对信息的分析不透彻、不到位。在信息录入方面采用的是文字输入的方式, 不便于查阅, 信息不便于分享。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 可以采取计算机录入信息方式, 方便观看浏览, 信息的传达要做到及时准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方便的管理电气设备。

3.2 加强对电气设备进行监控的措施

3.2.1 对变压器的监控

变压器在设备中是进行变换电压工作的, 它主要有变压器监控方法、油色谱分析、局部放电反映和变压器绝缘特性试验。油色谱分析法主要是用气相色谱法来测定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的组分含量, 主要是方便技术人员检查电气设备是否存在潜伏性的过热、放电等这样的故障, 这个是对充油的电气设备来进行的监控, 以此来保障电力的正常运行。局部放电反应是, 首先电气设备的绝缘体在足够强的电场下, 局部范围会有放电现象。放电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导体对绝缘体会进行局部放电。每一次局部的放电都会影响绝缘体的强度。每一次放电的强度小, 对绝缘体造成影响就小, 绝缘强度下降的就慢。但是放电的强度大, 对绝缘体造成的影响就大, 绝缘强度就下降的快。这是成正比的, 久而久之, 日积月累, 放电超过一定程度, 绝缘下降到一定强度, 就要停止运行, 要对此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了, 严重的甚至要更换新的电气设备, 一切都要以安全为基础。变压器绝缘特性试验是测试变压器的绝缘等级, 变压器的绝缘等级不等于绝缘体的绝缘强度, 绝缘等级说的是允许升温的标准的耐热等级, 分A, E, B, F, H级, 采用的方法是用工业计算机上的数据采集卡, 数字I/O卡, 将采集到的信息输送到工业计算机上面, 进行数字滤波和抗干扰处理, 然后再将绝缘等级进行统计, 绘制图表。这样做出来整体性强, 方便预览, 还可远程观看。

3.2.2 变电站防雷检测

防雷是及其重要且艰巨的任务, 雷电会导致设备的损坏、电力系统的瘫痪, 会给电气设备造成极大的损失, 要确保设备安全稳定以及供电的可靠性。要采用高压防雷技术, 在受电击时电压下的间隙处于隔离、绝缘状态。一旦受到电击, 电击会穿过间隙, 产生节电保护作业, 使得设备和线路出于安全状态, 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间隙保护技术是在变压器中心点间隙的接地保护装置, 线路的两极由角形棒组成, 但是保护一般对小电击有用, 还有一种是避雷针保护作用, 在线路并联处对地安装, 将电流泄入大地。

4 电气设备异常诊断措施

4.1 加强事故的诊断

当电气设备发生异常停电的时候, 可以根据仪表、保护装置、断路器的信号、事故现场来先做一个判断, 做出判断后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及时处理, 不明原因的事故还要进一步的检查清楚。在异常诊断时组织操作和技术操作执行没有问题的话, 会防止很多失误事故。

4.2 诊断时的组织措施

操作人员要树立责任感, 要认真规范的操作, 最重要的是要有安全意识, 自我保护、防护的意识。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至少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不允许单独作业。还要按照领导的指示进行操作, 关于设备要使用统一的系统图, 统一的术语, 同类的设备要使用同意的名称和标志。以便于操作人员互相了解情况和沟通。操作人员还要熟悉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设备的性能, 在操作过程中还要集中精神, 保证安全操作。

4.3 诊断时的技术措施

在诊断的时候要采取闭锁装置, 闭锁装置是使得电路在没有被断开的时候电路的隔离开关打不开, 这样做的原因是要防止电路接通时隔离开关关不上, 还要关闭刀闸的闭锁装置, 避免误合电路刀闸突然送电, 造成人员事故。

5 总结

技术的创新使得电气设备越来越发达, 各自保护措施、检验措施还要再进行改善, 管理实施也还需要完善, 未来的变电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效率会越来越高, 在电气设备安全运行中我们不可忽视任何一个遗漏的小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 对电能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变电站对电网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变电运行主要担任着电气设备的操作, 维护和管理的任务, 而电气设备担任着电能传输的作用, 所以电气设备是变电运行中最重要的部分。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就保证了变电运行的安全和稳定。也保证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为了电气设备的高效快捷运转, 为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 对电气设备的监控及其异常诊断尤为重要。

关键词:电气设备,监控,异常诊断,措施

参考文献

[1]尹超峰, 鲜文军.创新电网调度安全管理的探索实践[J].企业技术开发, 2011 (22) :65~68.

[2]黄浩, 董振国.变电运行的故障排除及安全管理分析.科技风, 2010.

变电运行监控模式 第8篇

市场对设备的运转、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各个领导阶层以及技术层面的技术员, 对及时全面的了解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设备点检状态以及小班生产情况和人员出勤等信息这一方面的要求迫切与日俱增, 所以要充分利用起成熟、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及时、可靠地传递信息, 自动形成科学准确的生产和事故分析报告, 为生产经营和设备维护提供及时准确、科学、详实依据, 同时大大提高人员操作效率, 简化操作流程, 这就需要有一个可靠、实用、全方位、全视野角度的监控系统。

一、设计思路

为实现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计算机化管理, 设计系统主要以下面几项技术点进行切入。首先, 系统具有使用者及管理者对智能变电站整套自动化设备实时监控功能, 这是本套系统首要完成的功能, 它以动态图形式显示智能变电站中运转区域的现场传动设备、一级PLC及现场电器、二级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各区域大型仪表及现场仪表等, 这些软硬件设备的状态, 是处于正常运行中还是事故停机, 并可查询设备停机原因是人为控制或是设备故障引起, 并且系统能记录设备运行时间和设备事故时间以方便查询监控。其次, 系统具有各区域设备点检记录的查询功能, 可以查询本班谁是设备点检人, 本班设备点检的时间, 该点检出现了什么问题[1]。第三, 本系统具备各区域班组运行记录查询功能, 包括班组值班人员状况, 班组设备运行分析, 班组设备事故分析等几项信息。第四, 系统具备各区域生产报表、图表和质量记录查询功能。包括当班当前运转情况, 当班运转记录, 当班的作业时间, 当班的事故时间等几项内容。

对于整个设备管理系统, 为实现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 更具时效性, 我们课题小组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实施具体措施。首先, 在操作层面上, 对于各类终端用户的操作管理, 各区域的主管工程师、小班的组长都可以登陆使用, 而且所用界面友好, 互动性强, 终端操作便捷, 用户管理灵活。其次, 在管理层面和决策层面上, 系统能对所存的包括系统内部数据、其它相关系统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及管理, 整体外部接口安全, 数据获取自动快捷, 建立数据自动关联, 日常统计实时准确。

二、技术方案

1. 现场调研:根据以前设备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实地调研, 充分了解设备运行的实际状况。

便于下步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2. 数据采集:

需要采集大量的实际数据。因为无论是操作层面, 还是管理和决策层面, 它们是以大量实际数据为基础。这些数据包括管理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生产状态数据和生产数据, 数据采样周期必需足够长, 尽可能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采集实际数据存放到ORACLE数据库中备用[2]。

3. 网络拓扑设计与改造:

主要实现手段是:智能变电站区域添加接口计算机, 在接口计算机网络上添加生产数据采集服务器, 各接口计算机和生产数据采集服务器之间利用现有的控制网络连接;同时, 系统建立后, 各个客户端仍可安装和应用于各个计算机, 省去了重新铺设本系统与终端客户机连接网络和购入客户机的费用, 只需要在网络上添加系统数据服务器。

4. 画面和数据库设计:

根据实际的设备进行画面设计采用intouch9.5设计画面及各个子画面;针对采集的实际数据, 实现功能编写源代码, 然后进行编译、调试。优化操作系统为了获得最佳的服务器性能, 对操作系统的优化也是很必要的。

5. 设备运行监控系统功能:

将编写的程序投入在线运行, 根据实际效果进行画面功能优化, 增加或修改画面功能, 然后进行编译、调试。将监控系统投入到实际的生产中, 并对系统进行跟踪、评估[3]。

三、使用效果

未使用系统前, 要了解现场生产的实际信息需要技术人员或维修人员亲自到达目的设备前观察了解情况, 再通过网络平台上报高层领导, 系统投入后节约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 删除上两项冗余项目, 通过网络数据的传送各阶层各区域工作人员即可达到了解实时现场生产与设备运行的数据, 由于与设备运行监控系统投入在线运行, 大面积节约人力物力, 保证了目标精度。

参考文献

[1]滕骏马.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安全问题[J].电力安全技术, 2007 (01) .

[2]曲延滨, 张扬.具有以太网接口的变电站监控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 2007 (13) .

变电运行监控模式 第9篇

在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下, 电网运行实现了自动化监控系统, 对于电网的运行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了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这就需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在以往的变电站运行中, 缺少信息化的管理运行方式, 形成了信息孤岛, 在如今网络技术以及通信发达的形势下, 在变电站运行中实现了无人值班自动化监控系统, 对于电网的运行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和在线监测, 为其管理提供了高效率的保障。但是存在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电网的安全运行, 所以要对其进行分析, 然后制定出解决的措施, 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四遥”功能问题分析

四遥功能是综合自动化控制实现的重要部分, 主要是由远动终端与主站的配合来实现的。以目前的状态来看, 四遥功能是自动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也是生产厂家的研发方向。

四遥功能主要包括了遥控、遥调、遥信和遥测, 这四个部分从对数据信息的采集到传递, 最后到控制和调度, 共同构成了自动化监控系统。其中的遥控和遥调功能比较完善, 工作效率较高, 但是在遥信方面却存在很多的问题, 对于信息的传递具有不准确性, 影响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工作效率。表现的主要形式为信号的误报、漏报和抖动, 对于电网设备的运行状态无法真实的反映, 进而影响到信息的准确性。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 在电网设备的运行期间, 在机械的触点部位出现空隙或者是接触不良等, 造成了信号的误动或者是抖动。还有就是信号继电器的性能不稳定, 在信号返回的过程中出现接触不良, 从而引起信号误报、漏报或抖动。第二, 由于遥信装置自身的缺陷导致的, 因为信号的传输需要长距离的传递, 在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界静电或者是工频的影响, 从而引发信号的误动和抖动。在遥测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由于测得的数据需要经过远距离的传输, 在这个过程中极易出现偏差, 造成数据的完整性不稳定, 所以对于遥测的数据只能是作为参考的依据。而抄表工作需要具备完整的数据信息, 这就需要变电站中配有留守人员进行抄表工作, 增加了工作负担。

2 后台监控机问题分析

2.1 后台机监控机管理

为了有效的避免后台监控机发生缺陷和事故, 则需要对其在运行和使用纵过程中加强管理和检查, 同时对系统的操作权限还要制订具体的管理办法, 从而避免后台资源受到破坏。在操作系统启动后启动监控软件, 监控软件的选择要从监控系统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出发, 从而保证监控软件的全程监控功能, 确保后台监控系统的安全运行。

2.2 后台监控机运行

由于后台监控机要求实时运行, 处理的数据量比较大, 相应速度要快, 而且处在强电磁环境, 一般普通计算机无法满足要求, 因此在选择高性能的工控机时, 要能适应在强电场环境中工作, 抗干扰性强, 硬件设备工作稳定性能好。在选择设备时, 除了必须保证所选系统功能满足变电站的需求之外, 还要求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防止由于功能欠缺, 影响系统以后的安全稳定运行。另外, 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型号不易过多。各电压等级的自动化系统不易超过两种, 以便于运行人员能快速操作、维护。

3 保护监控系统问题分析

目前, 在一些变电站的保护监控系统没有故障录波装置。作为无人值班变电站, 故障录波装置应是必备的一种重要自动装置, 当母线、主变及进出线发生故障、异常和跳闸时, 故障录波装置能够记录各种异常、故障、事故, 以及跳闸前后的负荷电流、电压和各种保护、信号动作信息, 能在更多周波内记录电流的变化以及故障电流值, 以便于运行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 对各种异常信息进行调阅和查看, 便于查明事故点和原因, 对正确分析、判断事故异常及迅速果断正确处理事故、异常起到重要作用。

变电站的保护监控系统的事故和预告音响信号受后台监控系统的控制, 如当后台监控机不能工作时, 事故和预告音响信号则不能发出;或者事故和预告信号在后台机上, 音量小, 值班留守人员很难听见 (值班室和主控室分为两室, 有一定距离) , 故不能提示值班人员处理事故或故障, 严重影响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这类情况已经发生过几次, 造成PT烧毁、开关事故跳闸不报警。对于这种情况, 应与厂家共同处理, 将保护监控系统的事故和预告音响信号独立出来, 不受后台监控系统控制, 防止发生后台监控机不工作时发不出保护事故和预告音响信号情况。

4 远动数据和信息的发送与接收问题分析

由于远动数据和信息的发送不准确和设备缺陷, 发生过几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停止向调度主站发送远动数据和信息。一些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远动数据和信息是通过后台监控系统发送到调度主站的, 当后台监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 则远动数据和信息不能发送。这种方式不利于远动数据和信息的上传, 并经常误发误传信息, 造成操作人员经常要到现场值班;到现场检查设备和恢复误发的信息等。对于这些问题, 建议变电站在设计时, 采用双通信通道, 远方主站与后台机的连结方式为以太网, 共享数据总线, 这样, 当后台机瘫痪时, 信息仍能远传至主站。

有人值班的常规远动RTU因采集和处理的数据量相对较少, 实时性能达到了有关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 并满足了电力调度需要。但实施了无人值班后, 其系统实时性受到了较大影响;一是由于数据在发往集控中心的过程中处理传送环节较多;二是由于总体结构设计中存在较多的瓶颈, 数据传输不畅, 等待时间长, 其中还涉及到网络的选择和数据库设计等问题。

5 结束语

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证电网运行质量的重要基础, 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 变电站的运行实现了无人值班自动化监控, 为变电站提供了优质高效的运行保证。但是在自动化监控系统运行期间, 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文中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从这四方面加强控制, 提高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运行质量。随着不断的实践运行和技术的发展, 变电站无人值班自动化监控技术将会逐渐完善, 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高亮.配电设备及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1]高亮.配电设备及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2]森下正志.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及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2]森下正志.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及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高中英语短文改错下一篇:工业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