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档案管理问题

2024-09-02

建筑工程档案管理问题(精选12篇)

建筑工程档案管理问题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档案,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 随着建筑工程的进一步深入, 建筑工程资料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也会逐渐增大。因而, 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建筑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 并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工作模式, 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档案的管理水平。

1 目前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仍然有很多建筑企业认识不到建筑工程档案的作用, 档案管理意识比较落后, 甚至会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毫无意义。另外, 目前建筑企业仍是习惯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不仅耗费了人力、物力, 还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可见, 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并不重视建筑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

1.2 档案管理制度落后

虽然我国对于建筑工程档案的管理有工作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 建筑企业并没有与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此外, 虽然建筑企业制定了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 但是缺乏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而且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 也是随机而定。

1.3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随着社会的进步, 档案管理的模式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但是仍然缺乏专业的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人才。而且在实际的工作中, 建筑企业还会临时指调一些管理人员兼顾档案管理。况且,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 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了解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以外, 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信息管理技术。因而, 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

1.4 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

建筑工程的档案管理对于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同时我国档案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对于硬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建筑企业并没有加大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 从而致使管理工作一再落后, 跟不上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步伐。

2 提升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思路

2.1 提高管理意识

加强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是提升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前提条件。也只有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才能在建筑企业内部进行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 才能提高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 从而营造一个建筑工程档案管理良好的工作氛围。

首先, 应当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小组, 形成档案管理的工作机制。其次, 还应当加强全员的思想培训, 强化全员的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意识。最后, 建筑企业应当重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促使工作人员能够真正认识到建筑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总之,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此外, 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当制定一定的措施, 加强档案管理, 并促使建筑企业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落实工程档案管理。

如今, 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意识决定行动。”鉴于此, 建筑企业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 应当从项目经理、决策基层做起。项目经理的工作态度和管理意识直接决定了基层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同时项目经理具有教育培训活动、工程管理的决策权。因而, 建筑应当重视在管理层人员之间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以此提高全员的工作意识。另外, 基层工作人员是参与、开展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 有利于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 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当重视加强建筑行业的管理, 并制定一些列的措施督促建筑企业能够强化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例如某市区城建档案馆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区建筑工程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了档案规范归档的讲解, 并并通过集中交流、相互探讨等方式, 使全区建筑工程企业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有了更为深刻、具体的了解, 掌握了更为合理的操作方法, 为今后各个工程项目的竣工档案准确、规范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若要真正提高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建筑企业应当重视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并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规范进行档案管理, 以及保证其它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配合档案管理工作, 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 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完善工程建设档案的法律法规, 细化管理流程, 并促使建筑企业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稳定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市场。其次, 还应当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确保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如为进一步强化建筑工程档案资料从业人员责任追究, 确保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真实可靠, 某县规定:档案资料从业人员执业要求加入相关法人企业, 不得以个人名义, 承揽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业务。并加大对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检查监督力度。保证工程质量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工程质量不留隐患。总之, 相关政府部门应当重视落实建筑工程档案的法律制度, 形成良好的档案工作市场秩序。

最后, 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当重视在每个工作环节中, 落实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因而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在工程前期进入施工现场, 并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 以避免出现在竣工时, 才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造成档案数据遗漏、丢失现象。另外,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在建筑工程前期、中期、竣工时期等阶段, 落实资料的整理、归档。尤其是要根据建筑工程建设工作形成的文件类型进行分类归档。如重视施工过程中一些文件的及时签字, 以免在竣工后找不到相关负责人。总得来说, 相关政府部门应当构建良好的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市场环境, 并制定相关法律, 在思想上提高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度。同时, 建筑企业应当重视完善施工管理中的档案管理制度, 从而真正提升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2.3 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而建筑企业应当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水平, 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首先, 要求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参加专业理论学习, 懂技术、会管理、业务精.并取得相应的管理资质、持证上岗;其次, 要对外定期举办工程档案工作的集中业务培训, 及时做好各种文件、标准的讲解、培训工作。如针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建筑企业应当将档案管理工作和工程同步进行, 为今后建档工作奠定了基础, 使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有一个切实的保障。同时, 还应当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按照档案管理要求, 对文件的起草、书写要求和制成材料的规范化作了详细的讲解, 从而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对工程档案的管理能力。

最后, 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当加强培训活动, 提升建筑企业的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如某市住建局组织了当地建筑行业监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技术人员40多人, 到外地参加了由中国建设标准协会举办的建筑工程资料编制、填写与竣工验收备案及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关键技术应用培训班。该培训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档案法》、《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等, 通过培训不仅有效规范了相关人员的建筑工程资料、竣工档案与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的编制、收集、整理、组卷、移交和归档的水平, 还提升了市工程资料与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水平。

2.4 加大档案管理资金投入

在完成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理念转变和工作模式创新之后, 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加大对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投入, 确保建筑工程档案管理逐渐成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能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首先, 应当统筹规划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 负责建筑工程的档案管理。其次, 要充分利用投资资金, 购进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计算机、打印设备以及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同时, 要保证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专款专用。当然, 最重要的是应当重视选择信息化、数字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改变传统纸质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实现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最后, 应当细化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如在加强城建档案扫描设备、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网站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管理软件辅助完成各类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保管和检索利用。此外还应推进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以电子档案接收为突破口。加强对电子档案制作、接收、保存的指导和监督, 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以及长期可读, 同时还应当在此基础上, 加强电子档案和重要城建档案异地备份工作的研究, 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异地备份工作, 从而达到真正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总之, 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加强资金投入, 并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践。

3 总结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建筑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的后续施工极为重要。因而在现代化经济体制背景下, 相关部门应当重视从提高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并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 从而创新建筑工程档案的管理模式, 并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赴京.探析建筑工程的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门窗, 2013, (04) :375-376.

[2]石燕.建筑工程档案管理问题及解决策略[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5) :98-99, 124.

[3]张威.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中外企业家, 2014, (23) :186, 188.

[4]付钰.浅谈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办公室业务, 2015, (24) :75, 58.

[5]张晓蓉.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问题与解决办法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 2016, (11) :107.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若干问题初探论文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独特的管理手段,逐渐受到社会各行业的重视,尤其是建筑工程项目中,企业更应该有效地利用该手段进行合理的管理。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树立预算管理意识,将其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为企业赢得更高的利益。

在企业的建筑工程项目中,企业应该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优势,控制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投资,防止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想象发生,保证建筑项目高效完成,同时也为企业节省资金。那么,究竟如何进行有效地预算管呢?在笔者看来,企业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现状及问题

1、综合管理意识不强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缺少对于项目建设的综合管理意识,企业的预算管理大都是单一化过程的联合,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系统。

建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对于建筑项目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仅仅关注自己的任务部分:建筑单位往往只关注项目的实施,而对于施工前的预算等的关注度不高;设计单位很少亲自到建筑地点进行考查,对实际情况没有详细的了解,很大情况下导致设计不精准;而对于施工单位,对前期的企业的各项工作不了解,在施工过程中甚至擅自做主,更改设计图,导致实际的投资费用超过了预算,致使建筑单位对投入的资金进行重新的调整。这种断层的管理模式,会使建筑项目脱离预期的设想,会给企业造成时间和资金的浪费,甚至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的困境。

2、限额设计尚不完善

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需要进行限额设计的情况。所谓的“限额设计”是项目投资系统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环节,也是进行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企业不能盲目的进行预算管理,必须要通过切合实际的分析判断后才可以进行投资额度的设计,并且,造价控制应该有相应的限额。如果企业在没有合理的限额设计后急切开工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设计的偏离、施工的“三超”等等。建筑工程应该是建立在精心设计的方案基础之上的,企业要根据地域差异、工程实施难度等制定相对完善的限额设计,最大限度提高经济利益。

3、员工素质较低、方法相对滞后

预算管理中的部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没有把握全局的能力,往往不能达到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不足,他们的素质仅仅只能支撑从事其概预算;其次是缺乏经济学知识以及法律常识,不能对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再次,协调能力差,不能很好的维护工程项目各部门的关系。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直接地导致了确定方法的滞后性。

4、预算脱离实际,甚至存在造假

一项完整的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离不开实际的考察和研究,而目前的情况中,不切实际的预算管理比比皆是,不仅浪费了企业的资金,也是项目的实施变得困难重重。很多实施预算管理的人员不能运用正确的手段进行预算,甚至在完全没有进行考察,或者完全不考虑特殊因素就制定预算,使项目执行难度加大。不仅如此,立项造假、预算超高的情况十分普遍。

二、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

1、转变管理者意识,严格实施管过程管理

管理者的思想是企业努力和前进的方向。在建筑工程的预算管理中,企业要想最高效的完成项目、获得经济利益,企业管理者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加强各部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预算管理达到最完善。全过程预算管理要求建筑单位对工程有最详细的了解,要以对实际的情况为依据确定出最合理的预算,在保证项目建设有最充足的资金的基础上,为企业赢得经济利益。

2、 完善管理组织,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在预算管理中,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关键,完善的管理组织是保证。要想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对预算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相关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在概算、估算、预算、结算中独当一面,独立完成各个环节,并且能够与各部门进行协调,使预算管理达到最合理最完善。其次,企业的预算管理要突破传统的静态管理模式,要根据建设项目的特殊实际,结合项目的类型、地域特点、施工难度、材料技术等制定不同的预算,并且能够对出现的突然变化进行及时调整,避免资金的浪费和施工的.暂停。

3、加强前期预算,增强预算的有效性

决策阶段以及设计阶段是建筑工程预算的关键所在,企业的管理者在对项目投资进行系统的决策后,设计阶段的预算管理随之而来。建设项目的前期预算是施工单位进行资金使用的重要依据,企业的工作人员必须针对建筑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预算设计,还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要尽可能地将材料、设备等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再经过企业各个部门进行详细的研究探讨,选择其中对合理的方案,一方面要保证项目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要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

4、加强监督审核,分项目进行预算校审

为了防止出现较大的误差,工程预算过程应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审查,要分项目、分阶段进行,保证没有人为的无意识或者有意识的错误。校审工作是保证建筑项目工程造价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不仅能够合理确保投资的效益,同时对维护项目建设整体过程的秩序维护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保证了国家经济的秩序。进行相关审核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工作方式和执行规则,要分清重点,严明工作纪律,有效地对预算进行管理,保证其程序的正确性、实施的可行性、预算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加强工程预算管理是复杂且必要的,也是迫切的。在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企业必须加大人才培养,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有效性。

建筑工程档案管理问题 第3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竣工;档案

1程竣工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忽视档案的形成与管理

2002年国务院、建设部分别颁发《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旨在增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竣工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企业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单位的管理人员档案管理意识比较淡薄,致使工程竣工时不能整理出完整的竣工档案,造成了工程竣工档案不能及时的向城建档案馆报送,如一些建设单位注重工程进度、重资金管理,忽视编制工程竣工档案管理体系,在工程验收完成多时,工程竣工档案都无法正常完成,造成建筑工程档案移交滞后。

1.2材料填写不真实

建设单位未建立工程竣工档案管理体系,造成管理不严,或者将工程竣工档案的编制工作交给“档案专业户”,他们往往对工程施工现场不了解,根据建设单位提供不完整的资料编写竣工档案,这样的档案只是为了应付交档而做的,不能做到与工程同步进行,所以往往采用虚假数据,导致建筑工程竣工档案与事实不符,竣工图产生误差,由于不能与工程进度同步,造成了各种建材的质保书和合格证不全,不能全面的反映工程的建设和质量。

1.3竣工档案移交不及时

有些施工单位没有按照竣工档案管理的要求在施工中整理必要的资料,造成工程竣工后不能按时完成工程竣工档案,造成工程竣工档案移交不及时;有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建材供应单位之间存在工程款拖欠的情况,致使工期延长,造成档案归档停滞,材料残缺不全,严重影响了工程竣工档案的编制;有些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进行部门重组,档案管理人员更换,致使材料分散、缺失,在工程验收后无法收齐,这些原因都造成了施工档案移交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工程竣工档案的质量和建筑工程竣工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2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建设单位重视不够

重视工程进度轻视档案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往往非常注意施工进度,将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工程施工中,抓紧时间创造效益,在注重工程进度的同时容易忽视材料的验收和工程施工资料的搜集。当工程完成后,等到档案面临验收时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突击整理,由于施工中资料搜集进度没有跟上施工进度,造成材料缺失,影响到工程资料编制归档,最终影响到工程竣工资料的验收。

2.2日常管理不规范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为了满足日常工作的方便,可能在资料管理方面花费了人力、物力,但是管理人员没有从建筑工程全局来看待工程竣工资料整理,没有做好工作竣工档案管理,造成了日常管理的不规范,最终导致了竣工资料的缺失,工程竣工档案移交不及时。

2.3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施工单位档案制度不健全,难以保证竣工资料整理和施工进度同步,造成资料缺失,阻碍了档案资料编制工作的有序进行。如没有加强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造成管理人员忽视档案资料编制的重要性;资料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足,不亲自在一线掌握相关资料,造成资料缺失;在工程建设周期长和人员变动时,资料交接不完全,造成资料遗失;文件、技术通知管理方面没有统一,造成资料编制混乱等。这些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都给工程竣工资料编制造成很大困难,影响到工程竣工档案的验收。

2.4缺少既懂工程档案管理又懂工程技术的人员

目前,我国的技术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缺少既懂档案管理又懂工程技术的施工人员,这种情况造成了工程竣工资料管理的不健全。在工程施工单位大部分都是施工技术人员,偶尔有一两个专门的文档管理人员,从事着档案管理工作,但是他们对工程施工技术和规范懂的很少,造成了技术和资料管理的脱节,无法正确的编写工程竣工档案,而工程技术人员只懂得工程施工,不了解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没有资料整理意识。所以在我国目前还缺少这种既懂工程档案管理又懂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3提高工程竣工资料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3.1加大宣传、提高工程竣工资料管理意识

加强工程档案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建设,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提高管理人员档案意识的有效途径。在工程开工前,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加大档案法规和基本知识的宣传,可以通过培训宣传工程竣工档案的价值,使工程竣工档案管理落实到实处,要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组织人员学习档案基本知识,增强管理人员的工程资料管理意识,为提高竣工档案资料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专业能力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了解资料编制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明白自己的职责,提高工作责任心。要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档案知识培训,使他们了解工程竣工资料编制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增强资料整理的好习惯,避免在工程竣工时,加班加点的赶工程竣工资料,在对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档案编制和管理方面的知识的同时,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工程施工专业知识培训,让他们深入一线,了解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档案编制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创造效益。

3.3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落实责任是完善建筑工程竣工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合理编写工程竣工档案管理体系,以档案管理责任制为核心,将工程责任落实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让各个部门了解自己相关的职责和责任,共同做好工程竣工档案,规范工程竣工资料的管理;对于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管理人员要严格检查施工单位的资料,落实验收签证的相关制度。要严格检查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当资料符合实际情况时,才予以结算工程量,促进施工单位完善档案资料管理,编制工程竣工档案。

3.4过程参与、同步管理

在工程建设开始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档案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了解与工程有关的资料,从这些资料出发,对文件和图纸进行编号,规范施工过程中的借阅制度,方便工程资料的管理。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要建议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将各个分项工程竣工文件验收工作列入到工程进度计划表中,从质量上做好资料管理,方便日后工程竣工档案的编制。合理编制工程竣工档案管理条例,严格检查资料齐不齐全、编制规不规范等情况,保证资料整理的质量。要保证工程立项开工与竣工资料收集同步,工程施工过程与竣工资料形成同步,工程完工验收与合同竣工资料验收同步,逐步完善工程竣工档案管理制度,从源头保证资料整理的质量,为做好工程竣工档案验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冀籍.认真做好竣工资料的收集工作.2001

【2】张宝珍.从竣工资料归档谈竣工资料的过程管理控制.2009

建筑工程档案管理问题 第4篇

一、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当前形势下, 工程档案管理的意识普遍淡薄, 尤其是电子化档案的管理手段还在逐步普及和落实, 这就使得部分工程建设部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手段的先进应用手段并不了解, 造成档案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于工程基础建设项目。另外, 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工作繁琐复杂, 在整个工程建设项目中属于非营利性的, 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 工程建设部门往往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工程建设项目进度上, 对于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就容易降低, 对于一些工程建设中需要进行存档的档案管理工作消极的应对。这也往往出现工程建设项目即将完工时, 才开始慌乱的整理工程管理档案, 从而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的现象。

(二) 档案管理人才匮乏, 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大量档案管理人员并非一些专业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也没有经过严格的档案专业培训, 普遍缺乏基本的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 甚至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尤其当前全球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 大量的电子文档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纸质档案, 对于了解和掌握电子文件的规律和管理方法的人才十分稀少, 大部分的工程建设项目组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档案管理模式, 工作效率低, 劳动强度大, 这也严重降低了工程建设的验收质量。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管理手段方法落后, 加之档案管理工作的枯燥乏味, 待遇低下, 很多的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安于现状, 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高, 职业道德素质和服务水平不高。

(三) 归档的真实性和完整率有待提高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我国目前建筑工程档案的归档完整率低下, 仅为20%。这主要在于一方面, 多数的工程建设单位并不能严格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要求, 在项目的立项到竣工阶段设立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 对于工程档案的收集、保存和整理工作重视度不高, 导致大量的档案文件无序管理, 甚至出现档案文件摆放杂乱, 查找困难和丢失重要资料的现象。另外一方面, 工程建设项目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低下, 工作责任心不强, 操作不规范造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并未完整归档, 影响了工程建设单位的档案完整率。

二、完善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 不断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由于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个工程建设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我们要不断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工作态度, 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从工程建设项目各部门主要领导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基层人员都要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意识, 重视档案管理的作用, 要把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编制工作落实到实处, 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 加强对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防止出现档案管理工作滞后于工程建设项目的事情发生。另外, 还要定时检查工程档案管理资料的完整性, 防止资料的随意摆放和丢失, 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 不断加强建设单位的档案意识,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 加强培训, 提高队伍素质

为了促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 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逐步落实档案管理人才的技能培训和考核,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专题讲座或技能大练兵活动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另外, 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激励, 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 发挥工程档案的有效价值

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 而非简单的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因此, 又必须通过系统地规划和严格的考核来加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随着项目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项目建设单位更应该将工程档案管理纳入到整个项目管理程序当中, 建立制度, 落实责任, 与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进行, 以科学的、规范的手段来发挥工程档案管理的真实价值, 从而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水平, 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在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 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李菊君.建筑工程档案管理[J].企业研究.2011 (14) .

[2]王昕.建筑工程档案验收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城建档案.2011 (09) .

建筑工程中管理问题及创新刍议论文 第5篇

1房屋建筑工程现场监理的必要性

房屋建筑工程现场监理具有其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对人民群众的安全及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房屋在国计民生和城市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房屋在不仅仅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居住的重要场所,也是一个城市快速发展的象征,一个城市的房屋建筑整体呈现怎样的态势,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风貌。因此,房屋的质量问题不允许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房屋的质量安全。

1.2房屋建筑的特性决定着其本身具有安全隐患

房屋建筑具有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及工程环节较多等特点,再加上施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人员技术水平良莠不齐等因素,决定了房屋建筑的安全隐患难以避免。

1.3房屋质量对建筑企业的重要意义

建筑企业能否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关键是要切实保证好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然而在当前,一些建筑企业过于注重眼前利益,节省了不应该节省的成本,使得房屋的建筑质量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要明确建筑工程监理的本质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房屋监理管理来约束企业的不正当行为,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房屋建筑监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监理管理工作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相对国外的很多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监理管理制度实行的时间较晚,同时,由于缺乏监理管理的经验及建筑行业的过快发展,使得当前我国的监理管理工作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在管理上不仅仅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同时也未能够结合当前的形式适当进行调整。

2.2监理人员对监理管理工作认识不够

监理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及其对这份工作的认识对完成监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基础作用。当前,很多监理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较为消极,使得监理管理工作的作用未能够很好发挥出来,从而给建筑工程留下严重的质量隐患。

2.3监理管理工作人员技术不够

监理管理工作的内容较多,项目较为繁琐,因此需要保障监理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很多企业要求监理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监理证书,但是从当前情况来说看,60%的监理管理人员都仅有最基本的监理工程师岗位证书,而且有不到10%的企业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难以保证。

3房屋施工质量现场监理的措施及创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的房屋施工质量存在很多隐患,为了能够有效消除隐患,解决问题,我们应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监理管理措施。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前的技术及现实情况不断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保证房屋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1]。

3.1规范监理市场环境

监理市场环境对整个监理市场起着重要的影响,能否规范好市场环境,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行业监理的发展方向。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规范监理市场环境。需要各个企业具备完善的手续以及从业资格,还要保证对于监理单位的选择过程程序规范合理,以防止很多不具备监理资格的空壳公司通过不正当的程序或者手段谋取经济利益,导致监理市场秩序混乱,扰乱正常的经营及竞争。

3.2提升监理人员素质

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其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监理工作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如果监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在面对专业性较强的项目面前,实施起来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一定要着重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多开展相关的职业培训以及项目实训,开拓眼界、积累经验。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工程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最后,为了提高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需要将监理人员的利益与公司利益进行整合,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

3.3完善监理管理机制

我国当前缺乏相应的监理管理经验,监理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导致监理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未能够很好的落实,直接降低了整个监理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为了能够使监理管理人员权责分明,更好地发挥监理管理的作用,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理管理机制。例如,将监理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落实到具体的细节,并且细化到个人。同时,充分发挥出监理负责人的带头作用,积极维护好监理管理机制,完成好自身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维护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3.4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建筑工程的房屋监理管理不仅仅是其内部自身工作的问题,也涉及到与其他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合作,与其他部门也具有不同的业务关系,也需要进行进一步地明确和规范。例如,与业主之间的委托关系、与承包商之间的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及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监督关系等,这些关系都需要我们进行明确和规范。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资源供应部门需要我们进行协调,例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部门。只有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融洽协调,才能够提高监理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建筑工程的发展和进步,也更加有助于监理单位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4结语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快速发展的房屋建筑行业,必须要做好基本的监理管理工作。同时,当前快速发展的科技应当被充分利用到房屋建筑监理管理中来,提高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防止企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非法利益,为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留下隐患。总之,只有不断进行调整和进步,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监理人员的认识水平及技术水平,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第6篇

全员性,教育培训覆盖了包括领导在内的工程公司全体管理人员以及各项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对于从事生产活动的员工,则更应加强技术基础教育、技能培训以及关于质量管理知识、方法应用方面的教育。

全面性,教育培训包括了思想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技能业务教育和管理方法应用教育等内容,具有普及性;针对性,针对不同的施工质量内容,进行了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成效性,不走形式,确保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均能达到目的;经常性:即把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结合在一起,巩固和发展了教育培训的成效。

质量管理责任化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应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整体控制,正确使用施工图纸、设计文件、验收标准及适应的施工工艺标准和作业指导书,并对施工过程实施样板引路。调配符合规定的操作人员按规定配备使用建筑材料、构件、设备施工工具等,质量员按规定对现场环境监测及检查,合理运用施工进度保障质量达标,定期在人员、材料、工艺参数、设备上发生变化的要重新确认和检查。上岗记录和岗位资格证明应建立健全做好质量管理记录,质量员上岗前要把机具检验测量做好记录,图纸的记录和变更,整改和复查等等。各部门或个人在质量管理中应承担的任务和活动,规定每位员工的责任和相应的权力。将质量职责落实到每个员身上,做到人人都有确定的任务和明确的责任。

工程中材料质量的控制

工程所用的原材,办成品和成品构件等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材质报告单,对进场材料需做材质复试的,项目实验员应按规定取样方法进行取样填单,在监理的见证下送有资质的实验单位检测,检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

建筑材料质量控制主要有四个环节:材料的采购、材料进场实验检验、过程保管和材料使用。

材料采购:掌握建材法律条文,多对市场调研和厂商考察选供货质量稳定,价位合理,信誉高的单位,还要在充分考虑用量和维修等因素,做好与供货商的合同,合同详尽明确。

材料检验:进场材料质量检验包括材料的品种、型号、数量、规格、外观和见证取样。有些材料需要复试如:钢筋、水泥、混凝土外加剂、砂石和金属门窗等等。不合格和验证不齐的材料严禁使用。

过程保管:安排专人管理并建立管理台帐,要按照平面布置图要求堆放材料,物质的归类保管保养、定期检查和做好记录。

工程质量问题主体成因

开裂:施工措施工艺不到位;施工荷载过重、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模板拆除过早:对混凝土原料、外加剂和配合比使用不当;使用与母材不匹配的焊接材料等原因。

倾倒: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受较大的外里;在砌筑过程未按图纸规范要求施工;施工荷载超过支撑系统不足。

错位:定位放线不准,定位焊接预制件工艺、运输、堆放、安装不当,预留孔件位置错位。

沉降:回填材料和施工过程未按分成夯实监测及不均匀沉降。

质量信息管理工作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宗旨,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领导重视、认识统一。质量是企业明天的市场,决不能以牺牲质量来换取经济效益和工程进度,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管理领导组,明确工程质量建设目标,从而在施工项目全过程中上下形成了人人讲质量、抓质量的良好氛围。

强化质量考核。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项目部根据质量管理目标与各项目部和各班组分别签订质量目标责任状,以法规和制度为基础,以考核办法、奖惩措施为保障,实行年终考核评比;加强质量控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严格树立质量管理的中心地位,以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为主线,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严格推行质量“三检制”,强化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

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不间断地对项目经理,技术人员,试验人员和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严格质量标准,以科学的态度,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级质保体系,突出以项目管理为重点,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使质量管理持续规范有效。

强化各分队施工工序一次性报检合格率的达标检查,关键工序报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将此指标作为质量考核评比的数据之一。

进一步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让质检科组织的月度考核和关键工序的跟踪考核落到实处,并进行季度考核汇总后予以公司内部通报。建立优质优价金制度,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和内部考核管理办法,对各施工队真正做到优质优价,劣质低价,奖罚分明。

实行质量计划为指导的管理模式。做好质量计划是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各个部门班组要编制工程项目的质量工作计划,项目部要做项目质量计划、质量检测计划和质量周计划。项目质量计划编制哟啊有针对性,要识别出项目的特别重要的工序、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对这些工序提出的质量控制要详细具体。质量计划审核将采取质量计划有专家组进行讨论审核的方法,使项目质量计划真正成为项目质量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质量管理检测计划是质量计划的延伸,是指导施工现场质量检查的依据。项目周计划是质量检验计划的具体开展,是保证质量的过程控制的小阶段计划,各项目部班组要一定做好并落实到施工中去。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无论是政府监督部门还是项目质量管理人员,都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秉公办事,严格按国家标准规定实施监督管理,工程项目中质量管理的重点是项目管理层和作业层,政府监督部门重点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工作,各级质量监管部门要按照包括组织机构建设、三合一管理体系运行、三检制执行情况、原材料检验工序检验情况、质量检查、评比通报等六方面的检查内容,对项目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监管到位不能走过程,留死角。检查前要制定计划检查,检查中对工程重要工序、关键工序、特殊工序逐一检查和监督。督促各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质量管理中,让工程质量在没一个工序和细节中都处于受控中,还要做好组织三检查制度工作,其中自检必须认真完成,专检要用数据说话,工序各种实验要按规定要求完成,严格要求,精准控制,监督职能部门把好质量关。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问题研究 第7篇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是现在建筑工程的必然选择。从创建标准化的示范工地的数量和质量来看, 其实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施工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的高低。近年来, 施工现场管理正往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但是从标准化示范工地的分布来看, 各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在一些工业园区、城市结合不和村镇工程中, 管理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标准化的管理也没有执行到位, 现场管理上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究其原因是存在一些企业没有意识到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他们主动意识较差, 而且对自身的要求也不够高, 认为标准化管理是可有可无的, 没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他们认为所谓的标准化管理只是一个重视硬件投入的过程, 只要硬件投入到位就意味着是实施了标准化管理。其实不然标准化管理中应该还包含软件建设。有一些具备雄厚施工实力的企业, 他们的临建达到一流水平, 但是软件还处于二流状态。这样的企业一大弊端是内部管理一片混乱, 毫无章法。往往企业里的员工处于毫无斗志的状态, 他们终日工作涣散无力。由于责权不分明, 所以总包有时会指挥不动分包。有的企业则是漠视施工规定, 没有持证的技术工人也可以上岗, 而且是大有人在, 这样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的企业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质量管理控制措施未落实, 工程在建成后, 本身会存在部分质量通病。以上这些现象都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会出现的问题, 而且有的是普遍存在的。这样的施工企业完全误解和违背了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本质和内涵。

2 搞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措施

要搞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问题,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别是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 合理的平面布置和合理的资源配置。

2.1 设计科学的施工组织

科学的施工组织是施工过程有效顺利开展的基础。现场施工需要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指导, 全面布置施工生产活动、控制施工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问题都是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涉及的部分。如果没有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 这些问题都将按照毫无章法的状态进行, 所以说, 如果没有合理的施工设计, 根本就谈不上标准化的现场管理。另外, 调整劳力和机械的基本依据也是科学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该包含着施工过程中每一阶段、每一工种都可能出现的技术和难题, 并且提出有效的符合施工现场实际施工方案的技术措施来解决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难题, 这些是在工程开始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就应该考虑到的。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不仅能有效的指导施工循序发展, 有条理、有秩序的展开, 还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能保证工程的每一步都能按照预先的计划有序进行, 进而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的同时还能保证其质量。

2.2 平面布置要合理

施工现场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合理布置施工平面。施工现场的平面图, 应该是经由设计师精心设计之后, 放置在施工现场的醒目处的, 让每一个进入施工现场的人都能清楚的知道现场是个什么样子的, 哪个部分是允许进入的, 哪些地方是危险区域, 哪些地方又是安全的, 这些在施工现场平面图中都有标示。更重要的是, 在平面图中, 是对施工现场的区域功能进行规划。在施工现场中, 有搭设临时设施的区域, 有安装机械设备的地方, 有堆放材料构件的地方, 也有水电线路铺设的区域, 这些在施工现场平面图中都需要认真的进行规划。

合理的分配施工现场各个部分的功用, 规划完之后应该以施工现场平面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还应该做出特殊标示, 让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能一目了然。同时, 在施工现场的各个场所和通道上, 还需要设计标识牌和指示牌, 方便施工人员。一个合理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可以使得整个现场做到:临时设施布局合理、所有施工材料码放整齐、车辆进出无所阻碍非常方便、机械有合理明确的操作范围、工序衔接紧密、现场是卫生整洁的, 总之, 就是整个现场虽然时繁忙的, 施工过称也是紧张的, 但都是各司其职, 整个现场是忙而不乱, 井然有序的。这一切都是基于合理现场平面布置的。

2.3 资源要进行合理配置

在施工过程中, 需要各种资源的配置, 有人力、材料和机械等, 而且这些资源的需求量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施工过程需要高效率的同时, 还需要施工过程的高效益。为了获取最大利润, 就需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对施工现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使得施工现场的动态投入生产达到最佳组合, 而且还能顺利的完成施工任务, 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客观规律, 对资源做动态配置。人力、材料和机械的经常计划要根据进度计划来编制, 以期达到最大限度、最合理的利用。

3 结语

施工现场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不可忽视的, 因为它不仅关系着工程质量安全, 而且直接影响到建筑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甚至影响城市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水平。所以说, 做好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 是所有施工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 也是中国建筑业应该努力的方向, 希望我们的施工现场有一天能变得整洁、卫生、有序。

参考文献

[1]李孝明.浅谈现场施工管理[J].陕西建筑, 2008 (2) .

[2]尹清平.浅谈现场施工安全[J].管理咨询, 2007 (5) .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研究 第8篇

(一) 缺乏健全的政策保障体系。

在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政策方面, 颁布于20世纪90年代的《节约能源法》以及《建筑法》中都有涉及到建筑节能以及绿色建筑的内容, 但是这些内容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和强制性。《节约能源法》在建筑节能方面所作出的规定相对笼统和过于原则化, 并且存在法律责任缺乏明确性的问题, 这导致了《节约能源法》本身可操作性的欠缺。和《节约能源法》一样, 《建筑法》也并没有在绿色建筑方面作出强制规定, 只是提到了“提倡”、“支持”以及“鼓励”, 强制性的欠缺直接影响了相关政策法规的贯彻性。在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规定中, 有关的强制性标准仅仅局限于建筑的节能设计方面, 而材料方面以及施工监理方面却缺乏相应的要求与标准。并且从我国当前实行的各项法律法规来看, 对于开发商或者建设单位没有对建筑节能标准作出执行的基础上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导致了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中, 对建筑节能标准作出改变或者根本不执行的情况十分普遍, 这也使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流于形式而没有得到贯彻。虽然针对建筑节能管理, 建筑工程相关管理部门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行政规章, 但是这些行政规章并不具备如法律法规一样的权威性, 在实际的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中, 这些内容往往只能够发挥参考价值。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并没有出现建设单位因为违反了绿色建筑标准和规范而被起诉的现象, 这也反映出了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缺乏配套性和可诉性。从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来看, 多年来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实践突出了对工程设计的监管, 而在工程规划、工程施工、工程监理以及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监管力度并不十分到位, 这些监管的薄弱环节直接导致绿色建筑本身的推广工作流于形式。

(二) 开发商与建筑单位缺乏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积极性。

开发商以及建筑单位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的积极性欠缺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绿色建筑相关节能标准的实现和推广。从我国地方性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法规来看, 虽然强制性得到强调, 但是大多数内容都比较滞后, 同时激励性的经济政策相对缺乏。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实行过的唯一节能优惠政策是减免国家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而这个税种在2001年也被取消。同时, 在2002年, 我国经贸委与财政部对一项用于建筑技能和墙改的新兴墙体材料专用基金进行了改革, 指出新兴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用途不再用于建筑节能。由于在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能够更多地体现出建筑节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而这种效益对于个体而言并不明显, 所以个体在建筑节能的追求方面并不积极, 这一点也阻碍了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 因此从国家管理的角度出发, 应当出台与绿色建筑节能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 从而加大对建筑节能的扶持鼓励力度并促使开发商以及施工方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实现建筑节能标准与要求。所以通过恢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在内的建筑能源消费税来对经济性政策缺失作出弥补十分重要, 这在推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以及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对国外的许多先进经验进行了借鉴, 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使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这些内容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等。但是从整体上来看, 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仍有较大的片面性与局限性, 绿色建筑技术评价的适应面还仅仅停留在奥运建筑、住宅建筑以及公共建筑等层面, 在针对不同建筑类型所作出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本身的系统性以及全面性相对缺乏。同时评价体系的内容也只是局限于对环境的保护方面, 而对经济价值、健康价值、社会价值所作出的全面评价相对缺乏。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当进一步根据国情对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作出完善, 从而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与支撑。

(四) 管理部门缺乏协调性。

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部门不仅包括建设管理部门, 同时涉及到财政部门、人事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劳动部门等。所以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 多个单位共同管理的局面是客观存在的, 而其问题在于这些部门中并没有牵头担责的负责单位, 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管理人员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突出地体现在管理人员缺乏与绿色建筑相关的知识理论与实践, 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与能力较低, 无形中也给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并且影响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

建筑工程中的管理部门是建筑业发展的领导者与组织者, 对绿色建筑推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此过程中建筑工程的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对自身的职能作出明确定位, 同时对自身的职能范围作出准确界定, 在对国外绿色工程管理经验积极借鉴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法来不断推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有序发展, 从而对建筑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根据我国当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的主要管理部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推动绿色建筑管理工作发展并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质量。

(一) 通过法律政策的完善来加强管理部门宏观管控能力。

政策体系的完善是确保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管理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能够对政府的行为与决策进行有效的规范, 从而减少因为政府不当干预而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在此过程中, 一是要重视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首先要通过对法律手段的运用来对市场行为作出规范, 并在对建筑主体的权责关系进行理顺的基础上进行责任追究制度与理赔制度的完善。并且要重视对咨询服务业的应用与扶持并促使其发挥出应有作用, 同时要建立起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与资质管理体系。其次要对相关法规作出修订。如在《城乡规划法》与《建筑法》等法律中加入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内容, 对已经有这部分内容的法律法规也要尽量进行补充与完善。再次有必要进行绿色建筑认证、评估、标识制度的建立,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分级评定, 从而对市场的消费决策起到引导作用;二是要加强执法力度。当前我国的大部分民众对建筑业法律法规的了解十分欠缺, 同时建筑人员也存在知法犯法的情况, 所以不仅要重视对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绿色建筑监督机制, 同时要落实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部门而言必须对法律权威性作出维护, 通过违法必究来保证绿色建筑标准的落实。

(二) 完善经济激励政策, 调动开发商以及建筑单位积极性。

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与优惠政策的实行能够对市场起到调节的作用, 同时能够通过开发商以及建筑单位积极性的提高来促进相关管理问题的解决, 所以对经济激励政策作出完善是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标准的有效途径。在经济激励政策的完善中,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进行财政补贴, 其方式可以分为直接补贴和贴息补充两种, 通过财政补贴不仅可以对生产者的积极性作出调动, 扩大生产者的生产能力, 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刺激消费, 从而有效地扩大市场需求;二是进行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的设立。对于开发商和建筑单位而言, 在进行建筑投资决策的过程中绿色建筑投资成本较大并且回收时间较长是其放弃节能投资的直接原因。但是绿色建筑的推行能够创造出较大的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而为了推动绿色建筑开展, 政府有必要进行专项资金的设置来进行绿色建筑的教育与宣传、对已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对节能技术进行推广和示范等工作, 从而促进绿色建筑工程的推广以及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

(三) 积极进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构建。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严守准入关。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 准入制度的实行十分必要, 在此过程中要重视评估指标的建立, 如果一方面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则应当对下一步评估进行直接取消, 从而从根本上杜绝非绿色建筑项目的进入;二是评价体系要确保操作的简单化, 即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如果过于复杂则会直接影响评价体系的推行和应用。同时评价体系要具有时代性, 即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建筑市场的需求对评估体系内容进行完善;三是根据地区实际制定相应标准。我国各个地区在社会习俗、居住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所以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也有必要体现出地区差异性;四是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监管。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监管能够有效地规范评价工作行为, 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 所以我国可以通过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来建立具有独立性的监管机构并对管理行为作出评估以保证评估体系的专业、公平、公正和公开。

(四) 加强协调统筹, 发挥建筑管理部门主导作用。

对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部门协调进行加强对于形成强有力的绿色管理建立体系意义重大, 在此过程中,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建立专门独立的绿色建筑组织。通过对我国国情的结合建立起专门独立的绿色建筑管理组织可以有效的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质量, 绿色建筑管理组织隶属于当地建设委员会并有工程管理局负责, 主要职务包括制定绿色建筑管理工作的发展战略以及标准体系, 组织绿色建筑交流学习与研讨并对绿色建筑工艺和材料进行推广, 同时帮助评估机构进行认证与评估工作;二是积极进行绿色建筑交流平台建立, 从而促进绿色建筑的合作与交流。我国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对国外经验做出借鉴, 在此过程中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对推动学习国外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通过绿色建筑交流平台的建立可以推动我国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发展。

摘要:绿色建筑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其价值和意义也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肯定, 但是在绿色建筑尤其是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十分突出。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阐述的基础上, 对加强我国绿色建筑管理工作的策略作出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建筑施工

参考文献

[1].卢求, 卓定疆.德国建筑节能政策体系和技术措施[J].北京房地产, 2006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探析 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建筑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的主战场也是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的场所。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是只要紧紧围绕“安全”这根主旋律, 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可以实现的。

1 我国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现状

1998年《建筑法》的颁布实施, 标志着我国建筑安全管理走上了法制的轨道;形成了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的标准体系和科学地位;基本形成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实现安全工作信息化管理和对施工现场实施安全管理体系评价。但是, 当前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如下不足。

(1) 安全意识淡薄。企业领导长期对安全生产工作没有充分重视, 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 加上大部分工人由于自身素质较低, 相应的也会安全意识淡薄,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安全事故。

(2) 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识谈薄, 理不清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而造成的。一是建筑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 解决建筑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相对滞后。二是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 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 无法对施工队进行管理。

(3) 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我国虽然颁布了许多有关建筑业的安全施工、劳动保护、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还有不少的缺陷, 现行的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对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与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 操作性不强;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

2 安全事故造成多方面的损失

(1) 个人和家庭的损失。事故灾害最直接的损失就是人员的伤亡。一方面, 受灾人暂时的或永久的丧失劳动能力;另一方面作为家庭的主要收人来源, 这些人的伤亡将导致家庭经济状况困难, 有时还需要社会的经济援助。

(2) 企业的损失。从直接角度看, 工程事故造成企业自有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企业负有安全管理责任的非自由财产的损毁, 客观上带来企业生产额的减少。损失的来源主要有:支付伤残者相应的医疗费用和法定治疗或修养期间的工资;新员工适应工作环境造成工作效率下降所产生的潜在损失;企业的声誉损害, 使企业已占领的一部分市场丧失所造成的损失。

(3) 社会的损失。人为事故性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社会总价值的净损失。工程事故的发生, 将造成发生事故的土地价值的下降。另外, 工程事故可能波及临近土地降低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提高建设成本。同时, 工程事故对整个社会心理也产生一定影响。

3 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

3.1 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

(1) 充分认识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重要性。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是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消除隐患是根本, 加强防范是重点, 落实责任是关键。安全生产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 必须保证这一系统的每一环节、每一部位、每个工种、每个操作都达到本质安全, 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生产。对建筑专业来说, 只有从主要负责人 (包括合作队伍的负责人) 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 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 并严格落实责任, 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三大规程”的要求, 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做好每一项工作, 才能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

(2)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解决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严不起来, 落实不下去”现象的重要措施。据统计, 70%左右的事故是“三违”造成的。“严不起来”包括了专业内部管理、外部监督、事故查处、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 “落实不下去”也包括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隐患监控和整改措施等方面。通过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来对专业负责人、生产调度、生产操作人的行为提供动力和约束力, 强制建立健全上至负责人, 下至班组长、普通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规章制度, 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形成上下互保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实行事故连带, 从而解决“三违”的问题。

3.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做到安全监管有章可循

国家已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 走上依法开展安全生产之路。我们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为基础的体系文件, 确保安全监管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1) 确保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配备安全管理人员。项目部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并配备注册安全科长, 工程处配置专业安全员, 加强安全督导, 培养建设一支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 懂安全知识和规范, 掌握安全技能, 有比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强的作战能力的骨干队伍, 从而能及时发现、整改事故隐患。

(2) 建立完善宣传教育体系, 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要将安全生产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严格遵照公司关于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的各项规定, 在坚持三级安全教育的基础上, 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培训, 并形成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合作队伍责任人, 要通过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进行安全责任教育;各级管理人员和合作队伍责任人不仅要自己具备安全生产意识, 还必须懂得且主动采用多种形式, 深入、持久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培养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使广大职工知其任、明其责、尽其职, 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素质, 提高防范事故和应急救援的能力。

(3) 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发生各类事故时, 要认真组织调查分析, 按“四不放过”原则追究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把安全指标完成情况纳入考核机制中。

3.3 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树立群体安全意识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 其安全管理的水平关系到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局, 如何坚持不懈地开展班组安全工作建设, 将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经常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是建筑专业安全生产管理长期努力的一个目标。要建立起一种“群体安全意识”, 必须加强对班组长这个集体核心的教育培训, 增强其安全管理技能。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使班组安全管理逐步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生产一线职工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是预防事故发生和扩大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强茂山, 方东平, 肖红萍, 等.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投入与绩效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4, 11.

[2]许奇, 任晓瓣.我国工程建设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与减灾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4, 6.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探究 第10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1 对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

1.1 投资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

当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议书阶段时, 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建设单位向公司的投资策划部呈交投资预算, 内容基本都是简单, 甚至出现漏项的情况。当建筑工程项目进入了可行性研究阶段, 一般都是由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及勘察设计单位一起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投资预算进行编制。如果他们所提交的投资预算通过了投资策划部的审批之后, 那么这个投资预算就算作是该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额度。但投资决策阶段都是以经济分析和方案为主, 而且对于建筑工程量还处于不明确的状态, 因此建设单位的设计院所做的投资预算就没有较高的准确性, 与此同时, 大多数的建设单位并不是专业做投资预算和造价控制, 以至于很多建设单位并未对项目的工艺流程和方案进行非常细致的研究, 甚至出现了很多建设单位故意将投资预算报低, 只为了能够使建筑项目获得批准, 这种“钓鱼工程”, 也就会进一步使投资预算的不准确性增大。

1.2 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进入投资决策阶段后, 务必要做好对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 以确保信息的详实性和准确性。对市场进行认真地研究, 也就成为了论证项目建设的关键问题。根据国外有关资料统计表明, 当一个项目在进行一个项目工程方案优化之后, 可能为整个项目节约80%左右的资金。因此, 想要能够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地控制, 就需要在前期的工作上加大对工作的重视力度, 在对市场研究结束之后, 将调研结果和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 以满足生产为前提, 以“效益至上”为原则, 做出多套方案进行比选。在这个阶段, 就需要我们的设计人员一定要有着非常牢固的经济意识, 一定要克服“重技术、轻经济”的传统思路, 因为现在的投资, 将要成为企业今后的成本, 而且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也需要有专业知识, 能够对设计的意图进行充分地了解, 对不同的工艺技术方案进行熟悉, 也能够和设计人员进行密切地配合, 要在降低建筑工程造价上面多下点功夫。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方案的优化, 让工艺流程变得简单些, 施工设备选择科学、合理些, 就能够节约大量的资金。

2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要求

在建筑工程领域, 普遍存在着投资控制工作和建筑工程设计不能够联系紧密的现象。在大家看来, 如果说是设计出问题, 一定是建筑设计人员的责任;如果说是造价出问题, 一定是项目造价人员的责任。在实际的施工中, 也经常是由建筑设计人员依据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而进行现场调查、设计方案、进行设计的, 可以在不同阶段向造价人员提供便利的条件, 便于造价人员可以进行预算工作。但是大多数的造价人员未能对工程概况和现场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以至于不能将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地考虑。因此,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工作中一定要避免出现“重技术、轻经济”的传统思路, 也不能刻意追求成本节约, 而忽视技术的现象。这就需要造价人员不断地对项目投资进行及时地分析、比较, 既能够对造价信息进行反馈, 也能够在顺利完成项目的同时对投资成本进行节约。

3 做好招投标以及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

3.1 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一定要做好工程造价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 将收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进行开展, 而且还要实行造价资料积累的制度, 将资料收集工作形成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系统化。每一个造价人员都要负责一个项目内容, 在完成自己手中的项目内容之后, 一定要及时地将造价资料归入档案并且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 以便于为今后出现类似工程项目时, 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3.2 加强工程招投标, 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首先, 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对招投标加强监督;第二, 对于标底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也进行不断地提高, 以防止出现压标或低价抢标的现象;第三, 招标人不得利用建设施工企业“僧多粥少”的情况, 恶性地要求建设施工企业压价让利;第四, 要使招投标双方都有利可图, 达到双赢的目的。在建筑项目的评标环节上, 要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前提之下, 对施工企业的社会信誉、资质情况、业绩等多方面进行一个综合评定, 就能够选择出一个不但可以降低工程造价成本, 而且可以确保工程能够按质按时地完成的施工单位。

3.3 加强施工管理, 科学组织施工

第一, 要将工程造价控制目标进行合理、科学地制定, 而且要将工程造价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定期的比较, 并且针对偏差问题进行分析, 并且使用有效措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控制, 以确保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完成。

第二, 建筑工程的材料价格对于建筑产品成本起到关键影响作用, 需要对材料价格进行严格地控制。一定是在确保建筑材料质量合格的前提之下, 对材料价格进行严格把关, 将材料价格控制在最低。

第三, 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合格的基础之上, 将不同的施工方案从技术、经济两个方面进行比对分析, 挑选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 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和组织, 以便于将工程造价降低。

第四, 建设施工企业不得随意对设计进行变更, 一定要将规范设计变更程序化、系统化, 如果一定要对工程进行变更, 一定要对做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的分析、比对, 而且要经建设施工企业的同意, 然后由设计单位进行审查签证, 对原有的相应的图纸进行说明、替换, 并且发出变更通知;如果是重大的设计变更, 而且建筑工程项目的总造价也突破了原投资预算时, 一定要获得原批部门审查、批准之后, 才能够发出变更通知。

第五, 在整个建筑项目管理中一定要避免发生索赔事件。在项目实施时, 一定要预防发生承包商索赔事件, 这也能够很好地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现在, 对于很多的建筑工程来说, 很多业主都不能按约定提供合同和约定的施工条件;建筑工程的款项支付严重滞后;甲方能够随便指定分包商进行施工, 而且所指定的分包商大多数在延误工程方面较为严重。这些都是承包商所要提出索赔的原因。

4 竣工结算阶段

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对各有关方面的因素进行总结、整理, 就可以在进行竣工结算时做完善。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期的控制都属于过程控制的范围, 而且需要对施工期的所有的环节控制点进行归集汇总, 例如工程计量、签证、变更及索赔等。因此能够很好地对施工过程中各类费用进行处理、归集及整理, 那么在工程竣工结算时, 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结束语

目前, 我国的造价控制管理依旧处于滞后状态, 对于动态的控制投资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此, 就要求我们的造价管理人员对造价资料进行规范、系统地积累, 不断地去适应造价工作, 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依据, 以此来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庞晓.工程造价失控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01) .

[3]张静, 吉庆国.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思考[J].价值工程, 2011 (08) .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问题与有效措施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存在问题;措施

1.引  言

近几年,我国的建筑事业飞速发展,建筑的规模和施工技术都得到了扩大和提升。在新形势下,工程管理关系到项目管理的控制目标与“成本、进度、质量”三大管理的和谐问题。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进步,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的意义也显得愈来愈重大。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建筑企业发展的根本是工程管理,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企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

2.建筑工程管理应该坚持的原则

2.1质量原则

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与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和建设规模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因此建筑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质量。在施工中,施工企业和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将“质量第一”观念牢记于心,重视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努力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

2.2预防原则

预防原则是为了杜绝可能发生的各种隐患。事先做好工程管理,就可以减少建筑企业的将来面临的损失。在建筑管理之中,一定要预防各种突发情况的发生,在建筑施工之前,必须做好监督与预防,积极进行调研,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出现的几率。预防原则能够将许多的不可测的风险因素预防在外并能减少隐患的发生,保证工期顺利高效地完成。

2.3服务原则

满足人民的要求是建筑工程建设的目的。总的来说,建筑行业包含服务服务功能,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建筑企业应该以“服务至上”为施工原则。在建筑管理之中,从客户的感受出发,遵循“服务至上”的原则,维护客户的切身感受和利益。建筑管理需要与客户进行真诚的沟通,将客户的利益、需求切切实实的落到实处。

3.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工程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其工程设计单位和施工方在国际竞争力上还和国际先进水平有不小的差距。大部分的设计单位业务过于综合,其组织也过于繁杂,有的监理方也满足不了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监督力度不够,只是简单的着眼于工程的质量监督,却忽略其他的有关市场因素。此外,缺少完备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造成建筑工程项目无章可循。建筑企业须有具体管理单位和机构,配有建筑专业管理人才,明确各部门职责,按照项目的具体要求分配任务。但是,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并没有一套完善管理体制,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还处在初级阶段,人才缺口大,不少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往往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

3.2忽略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促使新的建筑企业不断出现,立足于市场中就要不断的提升企业的建筑工程的进度,但单纯追求施工进度会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不能保证,而且监督管理的不到位,没有对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后期工程竣工后,质量达不到验收标准,工程返工或是整修的现象也是很多见,不仅影响企业声誉,对于企业长久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3.3 对建筑工程的核算重视程度不够

建筑工程核算是建筑单位与施工方进行工程清单结算的文件,但是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建筑单位不重视核算工作,许多企业在中标以后,单纯的去强调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案,使得核算工作会出现不少的问题,因此,作为工程管理人员,该对这样的问题引起重视。

3.4 落后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目前,新科技革命信息万变,新技术层出不穷,而工程管理领域的技术仍然滞后。大型现代化工程项目对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项目之间、同一项目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对纷杂的信息处理束手无策,尤其是面对紧迫的工期或者国外客户时,更是捉襟见肘,这势必会延长工期,造成施工资源的极大浪费,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同时,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落后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造成无法保证工程按时保质完成。

4.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建立工程管理新体系

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来看,因为缺乏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所以很难确定一个新型建筑,而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工程管理体系理论和经验上存在非常大的不足,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管理理论,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从理论和技术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的建筑行业较我们的水平领先,因此,我国的建筑行业可以去借鉴一下国外的先进理论,吸取其精华,综合各方面的材料进行整理,然后根据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新的较完善与先进的管理体系。只有拥有健全的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作为基础,才能保障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有效的进行。

4.2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企业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建筑施工的质量监督,注重建筑施工每一个质量问题。企业从质量保证体系出发,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管理系统,加强建筑质量控制的可操作性、系统性和指令性。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主体是人,要遵循“质量至上”观念,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材料直接构成建筑产品,必须控制好施工材料的质量。另外,机械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选用良好的工程机械设备。所以综合各种因素,结合实际特点,才能保障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和质量。

4.3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建筑成本管理是提高建筑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建立健全建筑成本管理责任制,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成本管理的意识,完善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责任。对各施工队实施成本控制,施工队与项目部之间形成特定的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再次,施工队成本的控制,由施工队自身管理,项目部不应该过多干预。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的管理体制,设计管理方案,加强成本管理,改革现有的成本核算员管理体制,建立健康有序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网络程序。

4.4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人们经常会忘了更新管理理念,传统的管理理念早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我们要不断地创造新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管理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影响着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我们要不断的为管理理念提供现代化的思想,创造新的元素,并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但是我们在创新的同时,还应当注意,要适可而止,不要盲目的追求新思想、新理念、新元素,还应当结合实际的发展方向,根据发展现状,制定创新的合理的工程管理理念,从而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

5.结  语

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双重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从业者面临巨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只有认清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素养,通关创新思维,利用管理新理念新方法指导自己的工作。从观念和程序两方面改进施工管理模式,理顺关系、增效降耗、集约经营确保企业的竞争实力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瑞亮.探析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2(17)

建筑工程环境管理问题分析 第12篇

1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安全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的建筑施工人大多数是以农民工为主, 农民工一般文化程度不高, 从农村来到城市, 在城市没有固定的住所, 大多数住在工地上临时搭建的棚户区内, 卫生情况极差, 到处都是建筑垃圾, 尤其是建筑施工现场的粉尘、有害气体飞扬, 还有高空坠物的危险, 这给农民工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不利。在建筑工地中农民工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施工单位应确实保证农民工的安全问题, 给农民工发放防尘头罩, 头盔等保护装备, 并做好监督保证每个农民工都按规定佩戴好, 对于临时进入工地的人员也要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在进行建筑施工前一定要用围墙将施工现场堆砌起来, 以便于周边的居民出行。

2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问题

众所周知, 在建筑工地上往往有很大的噪音污染, 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发动机器会产生很大的噪音, 这些噪音对于周边的居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是躲闪不及的, 加上建筑工地一般是日夜开工, 噪音不断, 这对周边居民, 尤其是需要休息的老人、小孩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减轻建筑噪音是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应该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尽量的降低人为制造的噪音, 杜绝工人在施工现场的大声喧哗, 对于噪音比较大的机器设备, 要尽量的降低其噪音, 也可以搭建封闭的棚子, 让噪音较大的设备在棚子内进行作业, 如果有条件还要尽量的安装消音设备。建筑施工单位应尽量降低噪音污染, 给周边居民创造出好的生活环境。如果施工场地处于人口敏感分布地区, 那么必须要严格安排施工时间, 22:00~06:00, 严禁施工, 对于无法将噪声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或者必须要24 h施工时, 需要采取合理的噪声控制措施, 在夜间行驶的施工车辆, 严禁鸣笛或者强力轰油门, 在装卸物料时, 要做到轻拿轻放, 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禁止施工人员在施工场地中鸣哨、喧哗, 在移动和修理机械时, 要采用专用工具, 避免在施工场地大规模修整。

3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空气污染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由于要用到大量的沙土、水泥等建筑材料, 很容易由于刮风进入大量的扬尘, 给环境得来很大的污染。这些扬尘会被吸入人体内, 给工人的身体带来伤害。此外, 在建筑工程中, 大量的建筑材料要从外地运来, 产生的废土、建筑垃圾要从工地运出。在运输途中会因为车辆的情况造成散落, 运输车轮胎上的沙土也会不同程度的将污染物带到市区的路面, 这样都会给空气造成污染并且影响市容。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有项目都难以避免产生大气污染, 污染类型分为废气、粉尘以及扬尘等。形成这些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施工杂物、施工现场堆土、物料存放、施工运输过程中的扬尘等。所以建筑施工单位要注意到这些问题, 对于运送沙土的大车要给予防罩措施, 对上面的沙土进行铺盖, 防止其在运输工程中发生飞扬给空气造成污染。在运输过程中还要尽量的不要选择市区的道路, 以免对其进行污染, 破坏周边环境。

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 要做好施工现场环境方案编制工作, 在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前, 需要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的管理, 对于危险度较高的工程项目, 需要编制好现场专项管理方案。详细分析设计意图, 充分了解周围的环境与地貌特征, 在编制的过程中, 根据工程情况进行编写, 待施工单位认可之后方可实施。

4 建筑施工对于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楼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开发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把楼间距设计的过小, 造成室内采光、通风不好, 不利于住户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 私用车已经成为家庭的必需品, 可是在建筑小区中没有足够多的停车位, 给小区的住户带来很大的不便, 一些小区把小区绿化面积或者是公共场所都改建成了停车位, 造成小区绿化面积减少不能给住户带来清新、舒适的居住环境。所以建筑单位在施工设计时要注意对小区的总体设计, 要以保证住户的利益为前提, 给住户创造出适宜的居住环境。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垃圾的处理, 不要随意堆积, 给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也要注意道路及小区地面的硬化, 为居民提供完善的社区服务。

此外, 还要注重施工阶段的环境治理工作, 加强对施工人员、驾驶人员、外来辅助人员的环保意识, 积极利用民工学校、企业报、宣传标语、宣传栏等阵地来搭建起工作平台, 加强对他们的纪律教育与思想教育, 对于施工期间无法控制的污染, 要按照要求进行公布。并加强与居委会、交管部门、环保部门、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 及时解决问题, 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 要做好解释工作, 进行限期整改。

光污染也是建筑施工中一个常见的问题, 如果夜间施工的照明工具使用不当, 必然会对附近单位、居民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为此, 在施工时, 必须要合理控制照射光线, 避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并利用光隔离屏障来解决光污染问题。对于电焊类工作, 需要安排至施工厂房与生产车间进行。对各类的施工污染进行分类采取措施之后, 要保证上述的管理措施能够严格执行, 并取得相应的环境保护成果, 则必须要更严格的控制施工现场管理的组织工作。施工现场的组织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管理专项方案中的主要内容, 是明确的环境保护指导性文件, 便于施工管理监理单位遵循并对日常的施工做出组织协调的任务。

5 结语

总之, 建筑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为我们带来越来越舒适的居住环境, 但是在建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 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进行施工,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重视建筑工程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效, 从源头着手, 采取多管齐下的管理模式, 将建筑工程给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至最小化。

参考文献

[1]田景富, 郑实.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要素[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1) :114.

[2]曹子澜.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 (2) :115.

[3]张涛, 马丽美.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改善措施[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4 (10) :447.

[4]黄炬斌.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常见因素及应对策略[J].建材与装饰, 2016 (2) .

上一篇:数字城市管理系统下一篇:混合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