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应用性教学

2024-08-05

中职数学应用性教学(精选12篇)

中职数学应用性教学 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模型教学,数学教学

中职数学模型教学是基于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桥梁, 应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思考方法和学习工具, 具体而言, 模型教学就是加工、提炼实际问题后, 将其转化为抽象、形象的数学模型, 明确模型中的变量、参数, 进而求解模型, 以验证数学知识模型求解结果的合理性, 并有效解释实际问题。在中职数学教学中, 考虑到中职生数学基础较差和学习主动性差等因素, 应用模型教学, 利于唤醒中职生探究学习兴趣, 提高中职生数学知识迁移能力, 增强中职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中职数学应用模型教学价值

中职数学教学应用模型教学价值主要表现为: 培养中职生数学思维、帮助中职生解决实际问题、构成现代教学重要环节, 具体如下:

第一, 培养中职生数学思维。在中职数学教学中, 中职生数学基础较差、自身学习主动性也较差, 如果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结合数学知识引出和生活贴近的数学模型进行教学, 可以吸引中职生的问题解决探究精神, 结合数学和生活双视角的思维, 探究数学模型和实际问题, 利于培养中职生数学思维。

第二, 帮助中职生解决实际问题。在中职数学教学中, 应用数学模型进行教学, 倾向于培养中职生利用模型剖析现实问题, 培养中职生数学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结合所学数学知识, 构建模型, 通过计算, 得出模型计算结果, 结合模型结果解释实际问题, 是一种通过模型教学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

第三, 构成现代教学重要环节。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唤醒中职生学习兴趣, 提升中职生数学学习效率, 增强中职生数学学习能力, 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数学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 指出可以在教学中应用数学模型, 应用现代教学模式, 体现数学模型思想, 助推中职数学教学发展。

二、中职数学应用模型教学案例

在中职数学应用模型教学需要具有基础数学知识的铺设, 在中职生基本掌握所学数学理论知识点后, 再行引入数学模型, 进而巩固数学知识。本文以 《分段函数知识在出租车计费中的应用》为案例, 详细阐述分段函数数学模型在真实生活问题中的应用, 借以说明中职数学应用模型教学的关键点。

例: 如果出租车计费标准为: 每3 公里内的路程, 出租车计费为10 元; 每3 - 10 公里的路程, 出租车计费为10 元的基础上, 按照超出部分1. 5 元/公里计费; 每10 公里外的路程, 同样计费收取1. 5 元/公里的超额单价外, 还要收取50%空程费。问题: 那么在出租车计费和路程公里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请写出函数解析式, 绘制相应函数图。

第一, 结合数学知识点, 利用生活实际案例抛出问题情境。在《分段函数知识在出租车计费中的应用》案例中, 需要中职生解决的问题是出租车计费和路程公里数关系, 利用二者关系抛出分段函数知识点、自变量、因变量定义。剖析路程公里数的取值范围, 相应的出租车计费问题也就随之而出。通过案例中问题的分析, 学习分段函数定义, 中职生不再像过去灌输式学习, 感到枯燥乏味, 而是结合案例给中职生一种直观刺激感受。在案例中, 以数学模型形式抛出分段函数概念、定义的教学, 利于吸引中职生数学学习注意力, 加上案例情境问题创设出鲜明生动的感受, 大大提高了中职生数学学习兴趣。

案例分析: 中职生需要结合题意弄清楚路程公里数和出租车计费之间的关系, 结合题意中的三个路程公里范围进行分析。

解: 从题意已知条件, 可以列出下表:

由列表可以得出路程公里数X和出租车计费Y之间关系的函数解析式:

函数图绘制如下:

从函数图中可以看出, 路程公里数 ( 0, 3] 时, 函数图是一条不包含左端点的直线AB; 路程公里数 ( 3, 10] 时, 函数图是线段BC; 路程公里数 ( 10, + ∞] 时, 函数图是一条以C点为起点的射线。

第二, 结合案例、模型、问题, 强化分段函数知识点。分段函数是在不同区间的定义域下, 自变量和对应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因为不同的区间定义域不同, 存在不同的变量对应关系, 由此存在不同对应法则, 即在自变量不同区间范围内, 有不同的变量解析式, 有不同对应法则。从上述案例中, 可以构建出分段函数模型, 结合数学模型的具体计算, 中职生可以感受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鲜感, 也更便于接受数学知识。

通过实际生活的案例, 显示并说明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向中职生讲解了数学知识点, 可以通过实际案例让中职生明白问题中变量 ( 事物) 之间的联系, 真正揭示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量化关系和知识规律。

三、中职数学应用模型教学注意事项

中职数学应用模型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但是在具体应用教学中, 还需要注意结合数学教材, 恰当引入数学模型, 以数学教材为出发点, 剖析数学知识点, 切实寻找和生活中有联系的模型, 构建出数学模型, 进而通过分析、计算, 得出模型求解,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尤其要注意, 并非所有的实际问题都可以构建数学模型, 也并非所有数学模型都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数学教材的熟悉, 认真剖析数学知识点, 联系实际生活应用数学模型思想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李俊杰.中职数学课堂模型改革[J].考试周刊, 2015, (1) .

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第2篇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认为难教,学生认为难学。究其原因,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仍然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即不分培养目标、不分专业、统一讲授同一本教材、采用同一个教学进度。长此以往,学生厌学情况必然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因此,不论是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逐渐认识到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分析数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试图寻找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数学知识在会计教学中应用情况分析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经法规、会计报表、成本会计、税收基础、会计电 算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这些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用到了数学知识。如果我们以所用到数学知识的数量和难度为标准来将这些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则第一层次的课 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会计报表;第二层次的课程主要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收基础和会计电算化;第三层次的课程包括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审计。第一层次的课程所用数学知识相对较少,难度偏低。其中财经法规几乎用不到数学方法;基础会计和会计报表所用到的仅仅是数学的一些基本运算,如加、减、乘、除、百分数等;此外还会用到一些数学概念,比如基础会计中讲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凭证等概念的关系时,就会涉及到集合的概念。第二层次的课程所用数学知识相对较多,难度适中。一般会涉及到集合、数列、平均数等概念和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例如,财务会计课程中: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之一年数总和法,就会用到等差数列,并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殊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成本会计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之一---代数分配法要用到多元一次方程组;会计电算化中:在自动生成转账凭证时,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定义公式,生成会计报表时也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定义计算公式和审核公式;税收基础中:针对每一个税种,学生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税法规定、会计知识和数学方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计算复杂、灵活、多样。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层次的课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较多且难度较大。主要会用到乘方、开方、倒数、函数、等比数列及其求和、极限、概率、求和、加权平均数、期望值、方差、标准差、平均差、全距、正态分布、回归分析等。审计课程中的抽样技术涉及统计和数学知识。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数学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取消或减少数学课 会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会计教学工作中感受到,站在学生的角度,会计专业课的难易程度也是不同的,按照从易 到难的顺序来排列,基本上是财经法规、基础 会计、财务会计、税收基础、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其排序结果和上文中的三个层次几乎是一致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数学课教学质量是影 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

二、会计专业学生数学程度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有些中职学校取消了一些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如管理会计和审计等。如前所述,这两门课程用到的数学和统计方法较多。取消了这两门课程,数学是否不再是专业课的障碍了呢?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生计算能力差,做题速度慢,准确性低,缺乏对数字的敏感度。在理论教学中,往往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专业知识,但在实训中,学生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均不太理想,也就是说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对计算器依赖性很大,没有计算器,就不想做题,用计算器也仅仅是解决一些加减乘除的问题,对于计算器的其他功能知之甚少。也就是说,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较差以及对计算工具的不熟悉直接影响到了专业课程的实训效果,而对数字具有较强的敏感度是一个会计人员必不可少的基本功。第二,对于一些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善于应用。比如说,学生在数学课上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但是在学习固定资产折旧的年数总和法时,还要死记硬背书上的公式。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特殊的等差数列,学生在数学课上会用,而到了会计课上却不会应用。再如学生很早就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但却不能理解辅助生产费用的代数分配法,而其就是多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学生虽然掌握了数学知识,但是不善于用它解决会计领域的实际问题。这就说明,数学教学没能和会计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造成学而无以致用。第三,没有掌握专业课程中用到的数学知识,直接导致专业教学难以进行。一些专业课程中用到的基本公式需要数学推导。比如,财务管理课程要用到大量数学方法。其中,在学习资金时间价值时就需要我们运用等比数列求和的知识来推导计算年金终值、年金现值等的计算公式。再如风险的衡量要用到概率、期望值、方差、标准差、正态分布、置信概率、置信区间等数学和统计的知识。而学生对于这些数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财会/审计 98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造成专业知识的教授难以进行。

三、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根据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要求,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以供数学课程改革参考:

1、强化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业务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会计离不开数字,一个小小的数字差错就可能导致错误或虚假的会计信息产生,因此一个会计人员必须对数字保持较高的敏感度,不但要能尽量避免差错,而且要能够及时发现错误。计算机的普及不能代替会计人员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高难度的数学运算,但是会计中用到的大量的基本运算能力是每个会计人员必需的,因为增强基本运算能力不仅可以高效率的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大大加强会计人员对数字的感觉。强化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比如说在数学课中可以增加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珠心算、乘法十九段等;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对计算工具的使用,比如计算器、计算机和算盘。计算机和算盘可以设专门的课程,而对计算器的训练使用可以放在数学课中进行。

2、根据会计专业需要,按照培养目标分层次编制会计专业实用数学教材。首先,归纳会计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中所直接用到的数学 知识并将它们按照易难程度排序,作为会计专业实用数学教材的基本内容,但是这样归纳的数学知识可能会是割裂的、散乱的,因此还要将其他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加入进来起到连接、贯穿的作用,以保持一个符合逻辑的完整 体系;其次,要按照培养目标分层次编制会计 专业实用数学教材。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对象基本分为普通中专、对口升学和三加二。因为不同对象的培养目标不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对数学课程内容的要求也不相同。目前普通中专会计专业课 程的设置主要是本文所述第一、二层次课程和第三层次中的财务管理。因此,自编实用数学 教材应以涉及这些课程的数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增加专业课程中的实际案例,以此做到以专业课为导向、目标明确的数学教学。对口升学班的学生还要继续升学,因此应以普通高中数学教材为主导来进行数学教学,会计专业课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要做重点讲解,并结合具体的会计案例让学生加强练习。三加二班的学生,专业课程包括了以上三个层次的课程以及其他如财政与金融、统计学、西方经济学等与会计有关的课程。因此,编制实用数学教材涵盖的内容要比普通中专实用数学教材面广。

实用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 第3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应用性

一、加强中职数学课教师的专业学习

加强中职数学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学习。如果中职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对于其在专业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工作是有一定的妨碍作用的。因此,中职数学课教师应该扩大自己的业务能力,不应只局限于单纯的数学知识,还应该了解和学习一些所任教的专业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对于该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及范围更应该有清楚的认识。例如,笔者所任教的学校里对于不同专业里的数学学习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都是根据其专业需求不同而设定不同的侧重点。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并把专业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享受到与专业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只有如此才能改变数学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局面,才能使中职数学教学服务于专业,体现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中职数学教师学习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采取跨专业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数学教师根据学校提供的专业教材自学;(2)学校或者相关单位对数学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3)数学教师可以选择继续教育来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

二、面向全体,区别对待

新课改中提倡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这里指的就是全体学生,意思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相应的成长。所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消除内心的障碍,并且要用自己的耐心和坚持去鼓励学生学习,指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力、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表现。这样的方式使每位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哪怕这种成长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自信心。最终一些学生按量完成,一些学生超额完成,实现了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等生深化的教学目标。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就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要符合现在的教学思维方式、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符合学校的实际环境、符合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年龄层的特点,总的来说就是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变,富有创意,具有实效。

数学知识本身是很枯燥、很无趣的,加上采用传统的“粉笔+黑板、书+嘴”的教学方式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的教学也无所适从。从仔细认真地研究来看,数学是一门很有趣味的课程,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要大量引进教学实例及教学模型,或者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提升。因此,教师要结合本校、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发一些生动、有趣、契合学习内容的数学课例,再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比如,在讲解立体几何时,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一些多面体和旋转体的实物模型。另外,数学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搜寻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数学案例,在专业背景下实施中职数学的教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平常除了关注数学知识的问题外,还应该多研究和了解一些专业知识,从而弄清楚专业中需要的相关数学知识。于是传统数学教学的乏味无趣被改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从服务于专业的角度出发,积极改革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对职业学校来说具有非常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四、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在中职数学课程考核中应该采用应用性能力的评价方式,这样不但可以引导教学自觉地向应用型转化,还可以推动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评价方式有很多,包括:(1)对课堂上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思维能力及课堂练习等表现进行评价。(2)对学生课后的表现进行评价。一是课后作业的评价;二是课后数学活动创新评价,比如,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日记、数学论文等多方面的创新能力。(3)测试。测试的内容是与实际生活和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或数学习题,测试方式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口试,重点考查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总之,在职业学校中,开展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服务专业的应用性数学教学是未来职业教学的重点方向,这个方向需要教师及相关单位共同努力和探索,以求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杨丽颖.落实以生为本,激活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2014(28).

中职数学应用故事教学的探讨 第4篇

关键词:故事教学,数学文化,中职数学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故事,也受过不少故事的影响。通过故事,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兴趣,领会了各种道理,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故事。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故事吗?

1 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当前,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对理论的理解、接受能力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完整的知识系统,很少人对数学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不强,自卑心理明显;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学的内容编排组织比较传统,着重理论知识,缺乏吸引学生的生动内容和与专业紧密联系的案例;教学手段方面则依然偏重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记忆和依赖于书本的生搬硬套,令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中。

由此可见,中职数学教学的确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来改善当前的状况,因此,故事教学成为了可能。

2 故事教学的理论基础

(1) 左右脑分工理论

罗杰·斯佩里提出的“左右脑分工理论”认为人的左脑负责逻辑、文字、语言、分析、数字、次序等;右脑主管颜色、音乐、想象、空间感觉、直觉、图形等。处理事情时,左右脑(即全脑)并用能提高效率,其中的道理与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方法是一样的。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引入一些发展右脑的直觉性题材,如故事情节和故事情境,从而引出一些有趣的话题,引起学生充分的想象,一样能达到相同的效果,有助于左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数学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2)情景教学理论

情境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些含有情绪色彩的、生动的、具体的场景,则能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良性发展。

那么,故事作为素材应用于数学课堂,则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变抽象知识为具体内容,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到达理性的思维和顿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自觉的行为。

(3)叙事理论

布鲁纳指出认知现实世界的两种方式:“范式性认知”和“叙事性认知”。他认为,“叙事不仅在文学、历史遗迹与其他一些诠释性的学科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在科学教育中同样是有价值的……甚至那些重要科学理论从根本上说也是类似于故事的。”

(4)教育文化理论

布鲁纳的教育文化理论包含三个方面:文化观、教育观和心灵观。在《教育的文化》中他提出“学校是教育的一条途径,而教育则是文化的一个功能”。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把讲故事作为一种具体操作的手段来实施。依据课程的内容,从生活、数学史、文学作品等方面中取材,适当地进行创作,经过有效的编写与组织,然后由教师或同学声情并茂地、极富渲染地展现在课堂上;这样不仅能增强教学趣味性,同时由故事本身渗透出数学文化的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及综合素质。

因此,故事是数学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承数学文化的一个有效载体,故事教学是普及和展示数学文化的一种有用形式。

3 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有这样的阐述:“教材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素材的选取,要便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内容的表述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与可读性。”

在数学课堂上采用故事教学,正是认同数学学习是人脑活动的复杂过程,它不是靠教师汗流浃背地传授,学生陷于机械无趣的“题海战术”中来完成。故事可以提供适当的认知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中职数学课堂沉闷、呆板的尴尬局面,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快乐学习。只有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的前提下,数学中的各种概念、法则、定理和技巧方法才可能被真正学习和掌握,教学才能有效地达成目标。另外,通过一些正面积极的故事的传播和引导,教师还能达到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目的。例如,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等,真正落实《大纲》里所要求的情感目标。

因此,故事教学不失为一项改变当前中职数学教学困难的有用方法,它完全适合中职学生,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4 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影响

(1)有效改善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根据平常的观察,中职的学生不仅喜欢听故事,甚至还喜欢创作和演绎故事。这为应用故事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用条件。所以,在教学中,若根据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加工,引用或创作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角色形象,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以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现出来,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可以切实有效地改善中职数学的教学状况。

(2)故事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在中职数学应用故事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它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有助于传授知识,加深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启示道理;传承价值观数学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3)故事教学对教师的影响

本人从故事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发现,教师除了存在数学历史知识的储备不足,对数学素材的再组织和再运用能力较弱等问题外,更突出的是在语言表达及课堂表现方面。

因此,故事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多和更综合的要求,对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十分有利。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摆事实和说道理,在维护数学的理性、逻辑、严谨的同时,不能让数学和数学教学披上单调乏味的恶名。不妨把课程内容“变”为故事,去触动学生的心灵,去撬动他们的好奇心。让冷冰冰的公式定理习题,因为故事而有了趣味和色彩;让数学在严密的证明、推论中,因为有了故事而使事实真理更有说服力;让乏味、枯燥的数学课堂因为故事而有了活力和生命;让知识真正化为智慧,融入到受教者的思维中去,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数学是丰富的、有内涵的、更是美丽的。

参考文献

[1][美]杰罗姆·布鲁纳.宋文里, 黄小鹏译.布鲁纳教育文化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6.

[2][美]杰罗姆·布鲁纳.孙玫璐译.故事的形成——法律、文学、生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10.

[3]蒋加云.影响职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9.

中职数学应用性教学 第5篇

【摘要】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中职数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数学课堂的信息化,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长进、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文章就中职数学信息化应用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数学课堂信息化的实施途径.【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信息化;实施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就数学课堂的信息化提出要求:“教师应更新观念,优化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合理的应用”.所谓数学课堂的信息化,就是将现代教育的知识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予以展现,实现软件工具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以此达到更好学习知识、更快掌握数学技能的教学目标.中职的数学课堂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注重革新理念,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导入.一、信息化教学对中职数学课堂的意义

(一)课堂信息量的增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生有着普遍的特性: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但又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如若教师可以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将多媒体课件、几何软件等数学教学工具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不但能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使得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枯燥的观念,最终实现中职数学课预定的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二)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到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可以使得原本的教学方法得到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说到底是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教师作为信息发送者,负责信息的传递,学生就像一台接受信息的机器,负责接收枯燥无味的信息.而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数学教学课堂中后,信息技术的多样性使得传递的信息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由被动吸收变成主动识别记忆.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使得中职教师的教学手段朝着综合性发展,也能够改变课堂的氛围和节奏,提高课堂效率.数学工具、模拟软件、多媒体课件与教师的讲授相得益彰,既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又能够更有效地讲解要点、难点.二、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数学课堂的实施途径

(一)计算机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从狭义上看,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指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和技术的教学,以多媒体的形式灵活地展示教学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目前的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计算机课件,包括图像、声音、视频在内的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层面上,能够帮助教师将复杂、难以描述的数学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示到学生的面前,可以大大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信息容量,同时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当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除了普遍使用的课件以外,模拟软件、动画制作软件等也进入了课堂之中.教师通过相关软件能够更好地讲授知识.例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相关课程比较抽象,运用动画软件,可以将函数的变化等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再例如,需要空间想象能力的立体几何,如果教师采用手绘,可能一节课也难以讲清楚,但计算机上的模拟软件却可以快速又准确地向学生传达相关知识内容.(二)互联网信息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互联网技术在中职数学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离开了互联网的教育信息化是不全面的,也是“无依无靠”的.互联网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充分运用,不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可以使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校园网络建立起数学教学的数据中心,将教学目标、内容,甚至于教学课件、材料等有关于中职数学教学方方面面的信息放到数据中心中供学生学习使用.在网络上不断地更新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网络学习的开展,也能够让学生通过下载习题,复习和巩固课堂上的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教学材料,更好地准备课堂内容,并为学生提供更灵活更轻松的教学情境.(三)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融合与优化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授知识,这是其利好的方面.而单一的网络学习,却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内容与教师教学点出现偏差,并且难以培养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也是中职数学教学需要进行的努力.教师需要有效地梳理数学的教学内容,需要面授的部分,教师要尽一切努力讲解清晰;需要借助于计算机工具进行讲解的知识,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应课件,做好模拟与分析;需要借助于互联网让学生查询、探讨、学习的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解决问题.唯有如此,信息化的数学课堂才能够切实得到实现.【参考文献】

中职数学课堂任务型教学的有效应用 第6篇

中职数学任务型教学教学策略伴随着普高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素质越来越差,尤其是数学这样抽象的理论知识,中职学生更容易害怕甚至厌烦,因此,中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探寻创新的教学模式,拉近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任务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其探索新知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利于小组合作与交流互助能力的培养。因此,任务型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任务型教学概述

任务型教学策略,主要是指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任务及目标进行任务的设定,引导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养成自主探索的良好習惯,并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助学习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型教学方法,以“任务”为核心与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致力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任务型教学策略,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将教学场景设计成若干个任务模块,以具体任务的完成为主线,在任务模块中贯穿知识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并在一定的场景下互助学习,依据必要的学习资料,完成任务模块,实现对知识的获取。任务型教学策略,以任务为内驱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将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突出其主体学习地位,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获取明确的方法、思路及知识脉络;深化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其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数学的实用性,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其数学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培养并不断提高其独立探索、创新等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中职数学课堂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

1.合理进行任务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可依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等特点,同时根据中职数学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合理进行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自主进行数学学习与探索,不断尝试多种解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三角形”的学习中,教师可利用大海上的航船遇到灯塔的行程方向为任务,引导学生依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来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在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后,也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自主探索,会发现一些同学能创造性的将图像转换为多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再利用勾股定理实现任务的解决。

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与提高中职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2.重视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任务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关知识,因而任务的设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好的任务则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应致力于教学情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置身于这个“有意义”的环境之中,激发其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任务的良好完成。

例如,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进行这样的任务情境的创设:大家都知道奥林匹克运动会是4年举行一届,那么,你知道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哪年在哪里举办的么?每一届奥运会举行的年份组成的数列又是什么呢?作为一项国际性体育赛事,会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学生也会踊跃回答: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每4年一届,其年份数列为1896,1900,1904,1908,1912……此时,教师再深入提问: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美国洛杉矶的第23届奥运会是在哪一年举行的?按照管理,2050年会举办奥运会么?你会计算么?

这样一系列“任务”的创设,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层次,有利于其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激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主动的进行新知的探索与研究,并在自主与协作的环境中,提高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3.任务设置生活化

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必将为生活所服务。中职学生毕业就将面临工作,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知识学习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因此,中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不断发掘教材资源,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将生活实例引入数学课堂,拉近数学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以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引导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比如,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联合利华就是一家十分著名的企业,几乎无人不知,而其旗下的品牌:力士、清扬、旁氏、夏士莲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学生对其很熟悉,而未来或许也会从事相关日用品的销售工作。所以,教师就可灵活的将其带入数学知识点的讲解之中。

例如,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此为例,提出问题:联合利华旗下的产品成本为10元,在试销过程中产品的销售价格X(元)和产品日销量Y(个)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提出问题后,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款产品的价格是否合理?价格与数量之间有呈现什么关系?然后在指导其解答:如果Y是X的一次函数,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如何?如果销售Y最高,那么销售价格X是多少?利润怎样?

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会比较容易产生兴趣,也会乐于学习与解答。任务设置的“生活化”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与问题,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小结

总而言之,任务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数学教学过程的任务化,有利于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突出,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升其自主探究精神及创新能力,最终促进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提高,值得引起广大中职数学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并不断探究。

参考文献:

\[1\]邓兆华.用“任务”来“驱动”中职数学教学\[J\].华章,2010,(13):67-70.

\[2\]盛建忠.中职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探析\[J\].科学咨询,2011,(30):48-49.

中职数学应用性教学 第7篇

1 对中职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

1.1 从教学内容看

教学计划中数学课与专业课设置界线分明, 内容自成体系, 缺少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事实上, 专业课中很多地方用到数学知识, 学生知识面窄, 知识之间不会迁移,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数学课程的内容设置沿袭普通中学教育课程的设计或者直接搬用, 普教色彩较浓, 基本是单一的学科性课程, 不能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 忽略了职业教育的功能。

1.2 从教材选用情况看

我们使用的教材均为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具有通用性和系统性, 而我们既然是“职业”学校, 就应该具有职教特色, 突出各专业要求, 专业课有专业课教材, 各专业的数学教材也应与专业要求相适应。据我们所知, 到目前为止, 尚无较好与专业配套的教材形成, 这从一定程度上使得数学课教学的物质条件欠缺, 没能很好地发挥其功能。

1.3 从教学实际情况看

数学与专业教学严重脱节, 导致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 对所学数学知识不知道要用在哪里。学的知识与专业要求有何关系, 学生知之甚少。并且由于数学课开设一般先于专业课, 等到专业教学中用到某一部分数学知识时, 往往已成过眼云烟。可以说, 数学课教学没能满足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要求。

1.4 从教学手段看

数学课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以课堂纯理论教授为主, “满堂灌”现象普遍, 教学辅助手段缺乏。中职学校的生源决定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对现有基础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产生排斥和惧怕心理, 学习被动。调查发现70%的学生没有主动学习数学的愿望。了解其原因, 基础差是一方面, 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学习无用, 脱离实际。因此, 厌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好强行灌输,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越发反感, 从而进入了恶性循环。

2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2.1 加强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中职数学教师不应局限于纯数学知识的学习, 还应加强对所教专业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了解, 并掌握该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例如, 教数控专业数学课的教师应接受数控专业知识的学习, 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专业背景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加强中职数学教师的专业学习, 才能彻底地解决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 真正做到将数学链接到专业, 体现数学的人文和科学的功能。加强中职数学教师专业学习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①学校提供专业课教材, 让数学教师自学, 让数学教师具备应用数学基础的各种能力。②将学校专兼职数学教师聚集到一起, 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对数学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③通过继续教育选修各种数学文化背景, 感受数学应用时的快乐。

2.2 合理补充和加强与专业课相关的应用性教学内容

数学课本已经不能满足专业所需, 要想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好, 数学教师还要大量收集素材, 合理补充和加强与专业课相关的应用性教学内容。下面以数控专业为例加以说明。首先, 应使数学课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 使学生学会以专业的角度看数学。比如, 数学中的三角函数知识与数控专业中的特形零件加工和测量检验中的三角函数计算就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数学教师可以用专业课的实例来创设课堂问题情境。

2.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对应用数学自我评价的意识

在中职数学课程考核中实行应用性学习能力评价, 不但能引导日常的数学教学自觉地向应用的方向发展, 还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在中职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①课堂评价:包括对课堂发言、思维能力、课堂练习的评价。②课后评价:包括作业评价和创新评价, 其中创新评价指学生的课余数学活动评价, 包括实践活动、课题活动、撰写论文、数学日记等多方面创新能力的评价。笔者现在正在尝试的方法是作业评价, 利用布置课后作业的机会让学生每次课之后利用所学知识编写一个问题并作出解答。③测试评价:测试的内容主要是与生活和专业相结合的知识点以及应用问题。采用口头或笔试的形式, 重点测试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总之, 在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下, 数学应用性教学改革是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 数学应用性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完善还有待于广大中职数学教师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摘要:在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 既要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需求, 也要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准备必需的数学知识, 因此中职数学教学在专业背景下应用性教学的重要性十分凸显, 本文通过对中职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改变现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职数学,应用性教学,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郭先平.专业数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2]张先恩.中职数学课改的思考[J].华夏教育, 2009 (9) .

[3]孙文.关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职教通讯, 2007 (3) .

[4]薛小映.浅谈中职数学教育现状和对策[J].西南教育, 2008.

谈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 第8篇

一、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狭隘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中职数学课的形式知识散碎,以教师的授课为主,与专业相符合的应用性内容少之又少,使学生真正能掌握的知识较少,据调查显示:71%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因为专业的限制不得已学习和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0%的学生是希望增强自身数学知识技能;而9%的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去学习数学。很显然,已经表明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是以应用为主,但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情况来看一部分学校忽略了数学的应用性功能,使学生学习数学后依然没有任何应用性,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会认为学习数学其实也没什么作用,进而使数学教育的发展停滞不前。

(二)教师本身专业限制

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成正比,专业知识的限制对中职教师的教学具有相应的难度,中职学校的教师大多是数学专业毕业或是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在教学上,数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上具有很强的优势,但缺乏数学教学的具体方法;而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更多的是教学方法,在专业知识方面并不高。教师自身就没有完整的数学教学制度,从而完整的教学又从何而谈呢?所以教师的专业限制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简单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主动传授的教学方式为主,始终如一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长此以往不仅使学生的积极性下降,也影响了学生团结协作、发现问题、解析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只能停留于理论知识的阶段,没有一定的应用性,“学以致用”的理念并不能自如应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自身发展受到束缚。

(四)评价缺乏创新

目前,多数中职数学教师的评价内容依然是闭卷式的考核,考试内容无非是理论、掌握、运用,评价方式简单,没有专业的层面考核,使专业的特点完全没有体现出来,从而影响了学生运用能力的拓展。

二、专业背景下的具体应用措施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在开展中职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利用先进设备作用,教师在将重点与难点问题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动画或者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立体图像,使学生可以充分的了解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哪些解题公式或者解题办法,除此之外还是可以培养学前教学专业学生使用现代设备的意识,使其在日后的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设备进行教学,但是还需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在课余学习时,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一些教学资源网,例如,中国教学网以及学习网等,在其中包含着一些优秀的数学资源,可供学生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辨网络的利弊,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数学教学中在使用教学设备时,还需要结合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效率,为社会提供专业性人才,提高数学的应用性。

(二)打破传统教学,实现多样化教学

对于传统的单一教学,在专业背景下实行开放性教学模式,运用多极化的教学手段,成为教学的必要条件。从教学模式上改革,首先就从传统单一教学逐渐过渡到现代化教学,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对于发现的问题学会利用所学知识的引用去解决问题,此外,教师也要不断更改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相互结合。例如:设置问题讨论小组,情境设定小组,实践研究小组等。以5-6人为一组构成实践研究小组,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如何将数学应用到学前教育专业中?”就可以让实践小组通过课外去幼儿园、早教、研究所等去学习数学的应用,通过去幼儿园的实践,学生就会发现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就是由教师带领孩子做游戏的形式教学,然后实践组进行总结“以游戏的形式应用到数字教学中”。在这种多种模式下,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得到提高,还增加了知识的记忆,创新技巧和沟通能力的增强。

(三)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以学前教育为例,学前教育专业在数学教学目标上,也有所不同,导致毕业生的质量也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我们的数学课也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指定教材,以趣味教学的形式融入数学课里,可以使趣味数学转向生活,利用巧妙的数学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因为选学前教育以后面对的是幼儿园的孩子们,所以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幼儿园的相关内容,让学在数学课上可以开放思维,增强数学中的图形和数字的认识,让学生对于生活有更多的认识和感悟,在平时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幼儿园的活动实例,视频或优秀案例等让学生进行评价。

在开展中职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利用先进设备作用,教师在将重点与难点问题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动画或者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立体图像,使学生可以充分的了解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哪些解题公式或者解题办法,除此之外还是可以培养学前教学专业学生使用现代设备的意识,使其在日后的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设备进行教学,但是还需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在课余学习时,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一些教学资源网,例如,中国教学网以及学习网等,在其中包含着一些优秀的数学资源,可供学生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辨网络的利弊,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数学教学中在使用教学设备时,还需要结合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效率,为社会提供专业性人才,提高数学的应用性。

(四)应用到实际中去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应用于实践中,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例如:学习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她们的目的就是将课堂的所学掌握好,拿到等级证书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在毕业时就可以找到一份幼师的工作。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就是她们的任务。相反,在专业性上,中职教育更专注与培养技能性人才上,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整改,使教材内容适合学生的学习,使其应用性更强,不再让学生拘泥于理论中,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将专业知识融入到数学中去,举例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在专业性应用的重要。

(五)学前教育专业数学的应用

数学这门学科与生俱来的就是一门偏里的学科,有很强的预备性与服务性,从中职教育的角度来看,数学是在各种专业下需要的,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数学就是服务于学前教育的,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中只有开展数学应用性教学,才可以使数学这门课程所具备的基础性与工具性被体现出来,让学前教育与数学相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对自身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提升。

(六)开展应用性教学

通过长时间的理论教学,教师可以把教育工作安排在学生的生活中,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应用性学习。以学前教育为例: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课外实习,将学生送到幼儿园去亲身体验,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孩子,这样可以使学生发现身上的不足并会想办法弥补,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主动去学习改正不足,通过这些实习经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

综上所述,以数学教育为理念的前提下,数学应用性教学是新课标改革的重点,进一步研究改革中的重点难点,才能使职业学校教学获得实质性进步,使学校教育面向现代化,自主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中职数学教育的发展。

摘要:依照中职数学教学如今的情况,简述了中职数学教学在专业背景下呈现应用性改革的具体方法: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合理的变换知识构架的简单性,那么可以通过学习多样性的知识,适当的与专业课教学内容相结合,运用多种方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理念,开阔应用性教学能力评价,本文将根据中职数学教学应用的发展,浅谈专业背景下对中职数学的研究。

关键词:中职教学,应用数学,专业性

参考文献

[1]喻小文.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探讨,《课程教育研究》,2015

[2]刘琛.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分析,《考试周刊》,2016

[3]高霖.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4):53-54

中职数学应用性教学 第9篇

一、渗透数学思想的必要性

省编教材数学教学新大纲指出, “职高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职高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 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可见, 教学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更重要的是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数学思维, 并贯穿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数学思想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培养基本能力的有力工具。有些知识乍看起来好像是零散的、毫无联系的, 例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以前它是一个纯代数问题, 而二次函数图像是几何问题, 如今二者早已结合在一起了。解题方法更是何等简单和直观!再如, 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 结合图像进行教学, 即数形结合, 学生会一目了然,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如果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 原来看似孤立的东西就不再孤立。在日常学习过程中, 对一道数学题的研究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 数学思想就是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 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二、中职数学思想的应用实例

1.符号表述思想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而且也是一种语言。符号表述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特色, 它能使数学思维过程更加准确、概括、简明, 符号的使用极大地简化和加速了思维进程。如省编教材二册《立体几何初步》中, 符号表示比比皆是:如“aα”表示直线a在平面α内 ;有无数个公共点“a∩α=A”表示直线a与平面α相交,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A;“a∥α”表示直线a与平面α平行, 没有公共点。在整个教材中, 符号表述几乎贯穿始终, 其优点不言而喻。

2.换元思想

中职数学中, 换元思想广泛应用于不等式、函数式求解中。学生应明确换元思想的相关概念, 理解换元思想的基本法则, 用换元思想实现数学问题的转化, 通过换元, 使问题由繁到简。如f (x-6) =x2-10x+31 , 求f (x) 解析式。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换元法求解的题目。可以令x-6=t (换元) , 则x=t+6, 带入上式得:f (t) = (t+6) 2-10 (t+6) +31=t2+2t+7, 所以f (x) =x2+2x+7, 通过换元, 使问题迎刃而解。

3.方程思想

运用方程方法, 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求解, 使问题得以解决, 是中职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正余弦定理应用、用待定系数法来求函数解析式等。借助方程求解的思想方法, 常常使问题容易解决。如圆的一般式方程一节, 有这样一道例题:求过A (0, 5) , B (1, -2) , C (-3, -4) 三点的圆的方程。可以设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再代入数值, 从而确定D, E, F的值。这种通过待定系数来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就是待定系数法, 在数学中应用非常广泛。

三、加强数学思想渗透的途径

1.在授新课时渗透数学思想

传授新知识的过程, 实际上也是形成数学思想的过程。在推导结论、探求思路、总结规律等过程中, 都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好时机。授课时, 如果只是一板一眼地罗列知识, 乍看有条有理, 其实内行人一看便知:不注意总结, 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学生学到的知识将永远停留在初级阶段, 不可能形成系统, 并且会很快遗忘!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引导、总结, 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2.在解题探索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在解题思路探索中渗透数学思想, 可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更具合理性、条理性和敏捷性。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须经反复提炼、概括。例如, 在学完余弦定理后, 给学生出几道看似类似的题目: (1) 已知三边, 能求三角? (2) 已知三角, 能求三边? (3) 已知两角一边, 能求其他一角两边? (4) 已知一角两边, 能求其他两角一边?学生自己解答后, 分组讨论, 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在得出结论的同时, 领会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魅力。

3.在阶段性复习时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在阶段性复习时, 不仅要求学生把握好书本上的知识内容, 领会它在本单元、本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还要总结并掌握主要涉及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如, 在复习立体几何一章时, 除了掌握必要的公理、定理外,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该章的一些显著特点及思想方法:①空间图形→平面图形。②平面图形的性质→空间图形的性质。复习时抓住这两点,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建模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10篇

模型分析在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数学模型能够将繁杂的现象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们可以通过数据量化来处理实际问题.在中职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学科太枯燥,没有任何实际效用.但数学模型的建立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比较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数学学习.

二、数学建模的效用分析

1. 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目前数学模型几乎应用在所有的领域,人们在分析问题时已经摒弃了抽象的思维方法,逐渐采用了模型量化的模式.通过模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对事物产生的影响,进而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这种模式在项目研发或者流程改进方面作用尤其明显.中职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的学生离开学校后要参与到一线生产过程中,要亲身体验各项工作操作流程.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学校掌握一定的建模能力,提高对时代潮流的适应性.

2. 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更存在厌学心态.传统数学教学的模式下,理论性很强,对于知识的系统性要求比较严.在学生的眼里,这门学科没有什么实用性.如果采用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们可以以学生熟悉的案例作为对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求解.这样把学生关注的复杂现象通过数学模型来进行分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3. 激发学生创新思想

传统教学课堂太多的注重理论灌输,中职学生由于基础太差,根本没有办法自由发挥,只能被动地接受,长期下来学生的学习思维会定式固化.而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对于特定事物而言,建立的模型是绝对的,大量的不同模型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有趣的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样性的答案能够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摆脱各种思维的束缚,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建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数学老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老师主导课堂教学全程,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缺乏教学方式的创新.从学生角度来看,课程学习中必须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学生面对的数学题目都有多个的条件将其设定成了固定化的状态,不需要学生去考虑过多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就被限定在既定的公式定理中,缺乏对既有模型公式进行改进的动力.同时,模型教育需要一定的数学理论基础,并且会涉及一些非数学的知识,给知识面窄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

四、建模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分析

1. 改变教学观念

老师教学观念的落后是造成建模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难以展开的首要原因.中职数学教学的目的与普通高中是有区别的,中职数学重在将本学科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而不是深入理论研究,我们没有必要对数学解题技巧做过多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即可.随着数理模型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我们应当将课程定位于学生的一个求职工具.当然,在这定位的转变过程中,老师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只需要按照教材讲解,做练习题即可,但建模教学还需要老师学习相关的建模分析,并且了解学生关注的事物,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建模的对象.在课堂中,尽可能与学生进行沟通,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 注重建模技巧,选取合适的建模对象

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一个因素,在建立模型的时候应当考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建模难度太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用以下事例来进行建模分析:假如有一个水池,原有10吨清水,清水不含任何杂质.从时间t=0时刻起开始放入含杂质的水,杂质的含量为6%,水流的速度为每分钟0.5吨,求何时水池里的水杂质含量达到5%.这里我主要想锻炼学生将现实中面临的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来处理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这种简单的建模能够建立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入门之后,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建模的难度要求,让学生考虑多种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3. 建模要与学生专业紧密相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方向,要将数学建模与他们的专业课程联系起来.对于不同的专业,我们需要建立不同的模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在自己专业领域更能自如地运用数理模型.例如,在城市规划专业的班级,我可以用下面的实例来进行建模:一条直线延伸的铁轨,线路的一端附近有一个城市J,线路的一个范围内,有一个工厂H,为了使工厂H的产品以最短的距离运送到城市J,我们应当选取什么点修建两条轨道,使得运费最少?本例考查的就是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知识,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又有一定的帮助.

4. 利用计算机系统提高建模效果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大量的计算,计算机的使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通过计算机的操作,学生会进一步体验数学建模的乐趣,并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建模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每个人都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模型,并且应用于实际,在我们生活中发挥作用.

数学建模教学是一个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我们有必要不断探索,能够让这种教学方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得到普遍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工一.数学建模与现代数学教育理念[J].中学教研 (数学) , 2003 (8) :37.

中职数学应用性教学 第11篇

關键词: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教学模式;培养

一、中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存在薄弱之处

1.对数学价值认识的欠缺

一直以来,中职学生的数学老师往往忽视了数学的应用,只重视理性知识的讲授。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就片面化、狭隘化了,甚至有的学生会认为“数学只是一门考试科目”“数学就是一些计算和逻辑证明而已”。这样的学生从这种单一简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其数学应用能力一般都很难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往往很难适应职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中职生在基本技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1)中职学生往往缺乏审题的能力,不能清晰地理解题意;(2)概括和提炼的能力差,中职学生不善于将实际问题提炼成为数学问题;(3)对数学模式的识别以及语言的转换能力也表现得较为弱势;(4)中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不牢,甚至会出现基本运算都不过关的现象。

3.中职学生在数学应用问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陷

(1)中职学生接触的数学应用问题少,能力较弱;(2)由于语文水平低,对文字叙述缺乏兴趣,甚至出现对文字叙述读不懂的情况;(3)一些中职生在计算时思路不清,计算繁琐,学习过的公式、概念、方法都用不上,在计算过程中找不到数学关系式。

二、中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薄弱的原因

1.中职学生对应用数学的意识差

应用数学的意识差的意思就是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差。受我国传统数学教育的影响,一般学校的教育往往会忽视“数学源于现实”的思想教育;忽略了数学概念和定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理解、推导和证明等训练形式。就是这种“掐头去尾烧中段”的教学方式使我们错过了最佳的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意识的时期,这也是造成学生缺乏数学应用能力,甚至逐渐丧失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

2.中职学生对数学应用缺乏感性认识

因为中职学生一般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太少,课余阅读科普读物也较少,所以导致了对数学的应用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对一些基本的概念,例如利率、利润、收益、收入等认识模糊。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对数学应用的感性意识是不会得到提高的。

3.中职学生不善于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的建模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中职学生经常不能在繁冗的数据、文字中不受一些应用问题的情境干扰,往往抓不住问题的关键,也就不能够列出正确的数学表达式。中职学生的抽象能力不强,尤其是不习惯应用问题中的字母,所以就更不擅长用字母进行思维和运算了。

三、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1.加强“数学建模”的活动和教学

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落到实处。数学应用能力是一种离不开数学推理、数学运算和空间想象等基本数学能力的综合能力。在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平时教学和应用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循序渐进。

2.开设数学实验课,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实验课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同时也是一个能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方式。

3.挖掘中职学生的潜在数学能力,鼓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潜在能力对中职学生的自身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潜在能力往往在学生接触到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时候发挥作用,当所学知识不够用时,潜在能力会使得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总之,重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当前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落实到位,使每个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意识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进步,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长期任务。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及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

[2]郑毓信.数学学习心理学的现代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1997(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中职数学课堂任务型教学的有效应用 第12篇

一、任务型教学概述

任务型教学策略, 主要是指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任务及目标进行任务的设定, 引导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 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 养成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并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助学习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型教学方法, 以“任务”为核心与主线, 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致力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任务型教学策略, 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可将教学场景设计成若干个任务模块, 以具体任务的完成为主线, 在任务模块中贯穿知识点,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并在一定的场景下互助学习, 依据必要的学习资料, 完成任务模块, 实现对知识的获取。任务型教学策略, 以任务为内驱动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任务型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 有利于将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 突出其主体学习地位,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 获取明确的方法、思路及知识脉络;深化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提高其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增强数学的实用性, 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其数学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最终培养并不断提高其独立探索、创新等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中职数学课堂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

1. 合理进行任务的创设,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可依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等特点, 同时根据中职数学的教学内容与目标, 合理进行任务的设计,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自主进行数学学习与探索, 不断尝试多种解决方法,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 在“三角形”的学习中, 教师可利用大海上的航船遇到灯塔的行程方向为任务, 引导学生依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来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在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后, 也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 自主探索, 会发现一些同学能创造性的将图像转换为多个直角三角形, 然后再利用勾股定理实现任务的解决。

这一过程,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同时, 也有助于培养与提高中职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2. 重视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 激发学生兴趣

任务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关知识, 因而任务的设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而好的任务则是成功的一半。因此, 中职数学教师应致力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置身于这个“有意义”的环境之中, 激发其兴趣, 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实现任务的良好完成。

例如, 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进行这样的任务情境的创设:大家都知道奥林匹克运动会是4年举行一届, 那么, 你知道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哪年在哪里举办的么?每一届奥运会举行的年份组成的数列又是什么呢?作为一项国际性体育赛事, 会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学生也会踊跃回答: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 每4年一届, 其年份数列为1896, 1900, 1904, 1908, 1912……此时, 教师再深入提问: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美国洛杉矶的第23届奥运会是在哪一年举行的?按照管理, 2050年会举办奥运会么?你会计算么?

这样一系列“任务”的创设, 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层次, 有利于其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激发,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 积极、主动的进行新知的探索与研究, 并在自主与协作的环境中, 提高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3. 任务设置生活化

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 最终也必将为生活所服务。中职学生毕业就将面临工作, 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知识学习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因此, 中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应不断发掘教材资源, 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 将生活实例引入数学课堂, 拉近数学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以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引导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比如, 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 联合利华就是一家十分著名的企业, 几乎无人不知, 而其旗下的品牌:力士、清扬、旁氏、夏士莲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学生对其很熟悉, 而未来或许也会从事相关日用品的销售工作。所以, 教师就可灵活的将其带入数学知识点的讲解之中。

例如, 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此为例, 提出问题:联合利华旗下的产品成本为10元, 在试销过程中产品的销售价格X (元) 和产品日销量Y (个) 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提出问题后,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这款产品的价格是否合理?价格与数量之间有呈现什么关系?然后在指导其解答:如果Y是X的一次函数, 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如何?如果销售Y最高, 那么销售价格X是多少?利润怎样?

这样的教学方式, 更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 会比较容易产生兴趣, 也会乐于学习与解答。任务设置的“生活化”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与问题, 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实践, 解决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问题,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小结

总而言之, 任务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将数学教学过程的任务化, 有利于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突出, 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有利于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提升其自主探究精神及创新能力, 最终促进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提高, 值得引起广大中职数学教师的关注与重视, 并不断探究。

摘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 数学学科一直是薄弱环节。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提倡,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而传统的教师举例、学生联系的教学模式, 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规律的发展特点, 因此急需转变。探讨了如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策略, 及其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职数学,任务型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邓兆华.用“任务”来“驱动”中职数学教学[J].华章, 2010, (13) :67-70.

[2]盛建忠.中职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探析[J].科学咨询, 2011, (30) :48-49.

上一篇:冬季养生汤品下一篇:大采高长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