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

2024-07-16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精选12篇)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 第1篇

一、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 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是一种渴求知识, 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 就会由被动学习为转化主动学习, 甚至达到乐此不疲, 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运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 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教读课文《荷塘月色》的四、五、六段时, 我播放了幻灯片, 并配以乐曲《月光奏鸣曲》让学生进行朗读, 通过美妙的画面, 悠扬的旋律激起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味, 体味作者当时的心境, 从而提高了阅读效果。而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我利用flash制作了动画, 其中有宇航员的图片、“阿波罗11号”飞船的图片等, 更主要的是播放了一段当时登月的录像。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 课外学生们还纷纷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能够更好地进行大语文教学,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 鲁达三拳打死郑屠这一情节最能体现鲁达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这一情节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 光靠读课文理解鲁达这光辉形象是远远不够的, 我就通过多媒体屏幕出示电视《水浒》中这一段音像, 之后用多媒体播放主题歌《好汉歌》,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结合看电视情节, 对鲁达形象的感悟就很透彻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广读、多读才能有所悟, 广读、多读必须要有大量阅读的材料, 网络教学就可以提供丰富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材料。为学生自主学习, 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生通过多读类似范文内容的文章, 启发思考, 形成量的积累, 而达到自悟, 如我在《春》一课的教学中, 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例如春天的花、春天的境、春天的歌、春天的诗、春天的人、春天的节日等等。阅读后, 我带着好奇的神情问:“你是怎样感受到春天的呢?”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各抒己见, “我是用耳朵听到春天”、“我用眼睛看到春天”、“我是用手摸到春天”、“我是用鼻子闻到春天”。孩子们在大量阅读后发出了一串串感悟, 语言真实自然。

三、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 感染性, 它能够通过声, 形, 色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 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同时, 还具有再现性, 它能超越时间和空间, 反映出丰富内容, 增大教学容量, 加大教学力度。

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是比较难理解的, 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通过叙述的描绘来逐字逐句的分析, 难以使学生全面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和审美意蕴, 那么, 学生的学习就会处于被动状态, 这样的课是乏味而又抽象的。如果用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 超时空地把这些情景展现在学生眼前或脑海中, 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 变被动为主动。如教学曹操《观沧海》一诗时, 单凭说教式教学, 对于我们内陆的学生很难领会到海涛声、领会到沧海的雄伟壮丽。这时利用录像资料或课件, 让学生亲眼目睹到碧波荡漾的大海, 亲耳听到海上传来一阵阵“哗……哗……”“轰……轰……”的巨响, 可谓既见其形, 又闻其声。学生从而领略到沧海的雄伟壮观, 接受了自然美的沐浴, 就会产生强烈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说明文, 教师教起来过于枯燥乏味, 学生学习也不如文学作品那样兴趣浓厚, 如《巍巍中山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凡尔赛宫》等等, 如果采用现代教学方法, 可以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论文 第2篇

一、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

1.1较容易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

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知识多种多样,具有包罗万象的教学特征,再加之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都处于尚未成熟的地步。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不停地讲解,在黑板上不停地写,这样下来教师是口干舌燥,学生也听得浑天转向,而且知识还只能停留在语文知识的层面上,无法更加深层次的讲解。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但会消耗教师的大量精力,还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索然无味,从而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多媒体教书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教师的讲解过程,帮助教师营造一种更加适宜学生学习的氛围和情境。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因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一些原本静态的知识变得更加灵动起来,也可以使那些枯燥的知识更加生动和形象,打破教师讲解的时空局限性,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愉悦的、欢快的教学氛围。

1.2能够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学改革就是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能够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改善并创新出新颖的更加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通过方式方法的创新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兴趣也能够增强。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仔细全面地讲解完一篇文章至少需要两节课的时间,有的课文篇幅较长或是难度大一些的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并且每一堂课教师都会不停地讲解,不停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即使是这样教师最后还是会觉得这篇文章没有讲解得太透彻,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还是差那么一点点。然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就能够有效地减少教师写板书占用的时间,教师在应用氛围中也不用再绞尽脑汁地思考和描述了,利用计算机技术打破知识与时间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情境再现,就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更加直观的想象。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有的地方教师没有用太多的语言去讲解,学生就已经掌握在胸了。

二、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弊端

多媒体教学除了教学优势之外,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教学弊端。计算机长时间应用于教学领域就会产生一定的教学误区。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较好地掌握多媒体应用的尺度就会让学生陷入观赏画面欣赏音乐等表面的现象之中。教师也会越来越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等等,接下来我们就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2.1多媒体教学不能体现语文的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简单环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并且利用自己的激情来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同时用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去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和实施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让师生在思考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而上述所说的这些是多媒体教学无法比拟的。即使它能够为学生创设出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却无法进行思想及思维的交流。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之后,教师便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操作中,学生眼睛及思维也都大部分停留在了多媒体的屏幕之中。这样就会失去语文教学的情感交流部分,也就无法完成语文的个性化教学。

2.2多媒体的滥用容易把学生局限于特定的情感和思维之中。语文知识具有含蓄性、情感性、象征性、模糊性和隐喻性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加注意和节制地滥用多媒体教学就会给学生营造一种特定的学习环境和思考方式。也就不能够在教学中传达语文的真正内涵。

三、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坚持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分析 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39-0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层层深入,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高科技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拥有传统教学不具有的优势。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更加突出,本文就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冲突

1、多媒体教学捉杀了课堂生动性

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生动性更强,如果仅就课堂状况来看,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感官感受,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如果我们对多媒体教学进行详细分析,就会发现多媒体教学本身也过于单一,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会使课程分裂,使本来一个完整的课程,最终变得四分五裂,学生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时,苦于对教学内容进行突击、接受。长期以往最终学生将会变成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上要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差,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处于一种心肝情愿的被动状态。同时由于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使用,而使教师在课堂上的掌控力有所下降,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每堂课的教学目的,最终导致课堂上的每一个人都无法得到想要的收益。

2、多媒体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想

语文教学并不是简答的识字,并不是简单的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它更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想产生程式化,长期下去,学生的细想也势必会变的程式化。巧合的是,多媒体教学就有这种特点。

3、多媒体教学的特殊性

由于受多媒体本身特点决定,多媒体教学需要展示的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与课堂内容毫无关系,而教师在对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为了减少工作量会想办法将制作流程固定化,这样在授课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长时间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师对多媒体产生依赖感。对于课件中的内容更是倒背如流,长期以往教师会被自己的课件所局限住。讲课过程中也是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新。

二、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注重课件制作

在对多媒体运用过程中要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达到最高,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许多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的定位不够准确,多数教师将多媒体作为一种时髦或一种指标,在对其运用中只是走走形式,并没有正直发挥其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花很多心思将课件做的精美,而并没有把心思花在对课堂内容的阐述上。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只是将课前做好的精美课件进行放映,没有对应的对课件上的内容进行解说,要点提炼,导致一堂语文课变成了一堂音乐课、美术课、电影欣赏课。

学生在课堂上只注重课件带来的感官刺激而不注重课件中传递的知识,一堂课下来什么也学不到。这样的语文课在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十分热闹,学生反响也很好,但其结果是学生对课堂的内容或一知半解或完全不解。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以我们的母语语言、增强文字能力。不论何种教学方式如果没有达到这一目的那么都是失败的。所以,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过程中一定要有选择性,不然最终将是做了一个好课件却讲了一堂失败的课。

2、注重师生互动

不论何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其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需要和学生进行感情沟通,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品德来熏陶学生,这些都是多媒体做不到的,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在这些方面的工作,多媒体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工具,它的作用仅是提高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解决通过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多媒体教学的看法、对知识的接收能力等,及时做出调节。

3、扩大知识来源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灵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而在课堂上,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检索自己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4、在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要适度、实时、适宜

运用适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不能过于频繁,在好吃的东西如果让一个人一直吃也会吃够的,多媒体教学也一样,如果长时间高频率的使用多媒体教学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对于多媒体产生厌倦心理,进而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反感。

运用实时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时间限制,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在某一堂课上一直都运用多媒体,而忽略课本的重要性,要清楚语文课本是由许多教育专家多年精心编制成的,课本里的知识都是语文教学中的精华。

运用适宜指在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中要合理、恰当,只有合理的对多媒体进行运用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在现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和推广改善了传统教育中的弊端,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梁丽萍.论多媒体技术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考[J].科研教报,2011(31)

[3 罗增儒,李文铭.比较教学论[J].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 第4篇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 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弥补了语文教学的很多不足, 语文课学习从单调到生动, 变枯燥为活泼, 使抽象成具体。让学生对语文课学习感到亲切、自然。

但多媒体替代不了教师创造性的工作, 教师是教学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一些教学技巧、教学手段, 教师的榜样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还需很好的运用。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 一节课只忙着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 少了深入的讲解, 没了重点难点的板书, 学生们只盯屏幕不看老师, 就会“课堂热热闹闹, 课后冷冷清清”, 由于教师忽视了课堂上的教学密度, 造成了学生们只看热闹的屏幕, 没有积极的思考, 削弱了对一些概念的建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淋漓尽致的情感交流也就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使我们的教学从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现代化的繁琐的单调。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情感的发挥, 精良语言的设计, 对学生的引导是任何一个的多媒体课件都无法比拟的。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要做到“适时”、“适当”、“适度”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必须遵循语文教学规律, 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什么时间使用, 使用多长时间, 教师都要认真研究,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合理运用。切忌“一键到底”。用多媒体课件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关键的时刻展现,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提高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时, 每节课的教学容量不能太大、节奏不能太快, 要以学生掌握知识为前提。避免堆砌声色图象导致教学的简单化、表面化、庸俗化, 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多媒体教学的“度”, 让多媒体教学真正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要掌握“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无疑带来的是很多的快感和便利, 是语文教学“美丽的变革”, 然而, 多媒体的运用必须做到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选择, 在运用多媒体前, 教师要熟读教材, 熟读学生, 熟读环境, 根据此人此情、此时此地选择多媒体的运用方式和运用时间, 做到该用即用, 该弃就弃。切不可千篇一律的不分对象、不看情况的一味的滥用多媒体教学。

四、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不可忽视“双边教学”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所说的“双边教学”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是传统教学中的亮点, 这里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 又有感情的交流、升华。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影响学生。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 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这是多媒体无法取代的。单纯的多媒体课堂“人”“机”对话缺乏能动的感情交流, 失去了师生双边活动的及时性、交互性, 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参与意识。教学过程也由此变得单调机械、枯燥无味, 学生们得不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世界的建构, 不能促使个体情感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

所以, 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不可忽视“双边教学”,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努力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觉醒、自我创造的动机, 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五、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变被动的“听”“看”为主动的“学”“记”

现代教育的最新理念是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 从而发挥其独立思考能力。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 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如果多媒体教学流程过于哗众取宠, 浮于形式, 势必导致课堂教学的程序化、简单化, 就不能为文学水平、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创造的空间, 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展示, 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也就不利于学生发现、探究问题, 导致学生个性的泯灭。所以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时, 要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 设计一些学生活动的环节, 留出自学的时间, 让学生切实地动起来, 生生互动,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 注意课堂的设计, 避免绝对的程序化, 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激发他们的热情, 张扬他们的个性。变被动的“听”“看”为主动的“学”“记”。

六、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不能取代语文个性化教学

我们知道, 文学语言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象征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 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用优美的语言、生动有感染力的朗读, 去诱发作品中的美, 以激情和魅力创设课堂美的氛围, 用自己感受到的美去感染学生, 并通过师生的思维互动, 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让师生共同研读与欣赏, 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准确和意蕴丰富等, 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实现人性化的师生情感交流, 完成语文个性化教学。因此, 不能过于依赖以声像功能为主的多媒体课件, 以多媒体来替代教师和学生自己对语言的领悟。

地理课教学中如何实现多媒体教学 第5篇

作者:王小正

单位:海南省陵水县光坡初级中学

摘要:通过将近两个学期时间内,我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给学生授课,使他们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取知识,这样的课被学生们称为“有声有色”的地理课。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的课不但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关键字:

地理课堂;有声有色;多媒体教学

在时代的推动下,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以燎原之势向全国铺开。改革是没有现成的路子或模式可以模仿的,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总结经验才能摸索出一些门路来,地理新课程的改革也是如此。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作为陵水县光坡中学地理教师的一员,我也在不断地摸索着。

这里所谓的“有声有色”是指借助现代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媒质,通过对学生多维度的感官刺激(主要是视觉和听觉),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突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主体和参与意识,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对知识印象深刻,经久不忘,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地理教学中“有声”: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只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和粉笔的吱喳声,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上课形式枯燥单调,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把美妙的声音、音乐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学生还可以得到美学的熏陶和享受。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根据不同的需要在不同的位置使用乐曲,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以歌曲和视频导入新课。刚上课是学生注意力最不易集中的时候,音乐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部分的文章做好了,接下来的时间就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了。如:在学习“世界地形”前我放了歌曲《亚洲雄风》,在他们听完后,我便提出“为什么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个问题,以此引出亚洲地形高低起伏的特点进而扩展到世界的地形。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之后,就很容易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使得课堂教学十分的顺利、流畅。在学习到《南亚》的时候,我利用视频播放了西游记片段,勾勒出学生的兴趣,并提问,西游记中取经是到哪里,充分让学生提高兴趣并且印象深刻。

2、以乐曲作为背景。科学研究证明,在适宜的音乐声中学习,可以使人的脑细胞保持在最好活动状态,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记忆的持久性。教学中为了获得不同的效果我通常会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

(1)营造诗一般的意境,我选用抒情音乐。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一课时,我节选了峻青的《第一场雪》中描写天气变化的段落作为导入,并精心选取一段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当音乐缓缓响起,教室里霎时充满了诗一般的意境,我就像上语文课那样给他们朗读了这一段落,在朗读完之后博得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因为学生从来没有在这样的氛围中上过地理课,这无疑引起了他们莫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地理课不再被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2)制造紧张激烈的气氛,我选用摇滚音乐。又比如在学习“板块构造—地震的逃生知识”时,通过游戏模拟地震逃生:让学生选择震时所在的几种不同场景(如:教室、剧院、商场等)并在十秒钟内做出相应选择,十秒后游戏会告诉你该逃生方法所产生的后果,以此教会学生在不同地点的正确避震方法。在游戏进行的同时我选择了一曲节奏感强,紧张刺激的著名摇滚歌曲《hurricane》作为背景音乐,让原本不动感的游戏一下变得扣人心弦,惊心动魄,面对紧张、2 刺激而有趣的游戏,学生精神高度集中,思维敏捷,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他们既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更重要的是由此对地理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二、地理教学中“有色”: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黑板上的板书、板图是学生从视觉途径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现在通过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列出课程的提纲,还可以通过图片、flash动画、视频、游戏等对学生的视听进行多维度的刺激,使他们身临其境,参与教学,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1、丰富多彩的画面。

(1)图片。理性的思考建立在感性的认识上。初一的学生还处于心智的发育阶段,如果要对地理规律进行理性地思考,就必须先对地理事物有感性认识。色彩鲜艳的图片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对未接触过的事物有正确的感性认识。所以,每次在准备课件时我都会尽可能多地从网上下载相关图片,它们不仅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课本知识,有的还可作为课文的扩展内容。例如:学习“世界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时,我用图片向他们介绍了“神奇的大胖子树”。“大胖子树”是生长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上的一种树。它有一种神奇的本领:每当旱季来临,它会落光全身树叶,以减少水分蒸发,而每当雨季,它会把大量的水吸进巨大的肚子里,以备干旱季节缺水时的需要,它的这种本领就把热带草原气候一年有旱、雨两季的特征呈现在学生眼前。图片显示它体形奇特、巨大,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不但巩固了课堂知识同时也增长了见识,记忆还很持久,效果自然显而易见。(2)漫画。它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 例如:在学习“影响气候的因素”一课的“人类活动”时,我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高一语文课本中的漫画《雨中垂钓》,并让他们说出这幅漫画的含义,他们先是捧腹大笑,然后开始认真思考漫画所表达的内容,指出了多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我一边加以点评,一边加以引导,结果不但如我所愿地达到教学目的,还给了我意外的惊喜。他们不但对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的危害有所认识,还提出了一些“主人公可能是因为世界人口过多而失业,最后走投无路只好通过钓鱼果腹”等新颖的假设,每每这个时候我总是对这些学生赞赏有加。的确,用在教学中运用漫画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还有助于发展他们个性的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2、化静为动的动画和视频。

(1)动画。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同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对于地理学中较多的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地理概念、事物、现象和规律以及运动复杂的宏观世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而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模拟手段,可以使学生较直观形象地观察认识地理现象、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影响气候的因素—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时,地球的公转运动对于缺乏空间感的学生来说过于抽象,难以理解。于是,我向他们展示了《地球的公转》这个课件,这一课件将地球公转的轨迹、方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由此所产生的四季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都用FLASH动画模拟显示出来,使难以理解的四季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变得形象,使学生易于理解,兴趣盎然。

(2)视频。青少年具有好动、善疑,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特别是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还带着小学生的天真可爱,上课积极主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视频既可以使学生看得见,又可以使他们身临其境,极大地激发 4 了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板块构造—地震”时我就放了一段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的视频,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画面仿佛把他们带到了现场,让他们亲身感受了地震可怕的破坏力。他们看完视频后,都迫切地想知道地震的成因和分布,这样无形中就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同时,因为视频刺激了视听感官,使学生所学知识的记忆保持率得以大大提高。

3、妙趣横生的游戏。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趣味游戏,可以树立学生的主体思想,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例如我为了让学生掌握初中地理中的一些“世界之最”,通过游戏《森林狩猎》来进行学习。该游戏把一些“世界之最”编成森林里的动物,让学生走上讲台使用鼠标充当猎人,用枪去射击带有答案的动物,如果答案正确则可以射中猎物,获得奖励分。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学由此变得有张有弛,有声有色,妙趣横生,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方式新颖独特、记忆效果持久,一直为学生们所青睐和推崇。

当前,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呼之欲出,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的今天,地理课如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可能吸引不了学生,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就对我们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中职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渗入 第6篇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既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如何让学生的主体性在多媒体与语文教学中得以体现呢?教学中,我们可以作如下尝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教学改革的使命,就是要变苦学为乐学,提倡愉快教学,实现寓教于乐。多媒体课件能够成功地营造一种学生乐学的氛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教育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仍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不断变换的大屏幕、制作精美的画面、形象直观的阐述、丰富生动的信息……这一切,比起黑板上的粉笔字当然要活泼有趣得多,声音、图象和文字激发他们兴趣,使原本抽象概括、静止单一的教学内容形象具体、生动有趣,获得如影视般的声、像、文并茂的教学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活跃他们的思维,增进他们的理解。运用多媒体通过学生视觉与听觉双重通道的刺激,引导学生去想象文学形象所包含的意义,使学生加快了对知识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使得课堂为学生主动参与提供了有益的条件。一方面教师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并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利用计算机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构。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中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式的学习。一篇课文,可以通过“生——生、生——机、师——生”多种形式的交流,通过交互式的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采用“生——生”形式交流,小组内互相讨论与自觉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人人发挥主动性,个个对文章语言、内容、结构、思想、修辞等各方面去思考、品味,围绕问题动手找答案,相互交流自己的见解。采取“生——机”即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理清文章脉络,锻炼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采用“师——生”形式,学生的疑问、思考过程、学习效果等与教师的归纳、总结及时相互反馈、矫正、提高。

三、易于理解,化解课文教学难点

借助多媒体课件,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学生抽象思维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比如对一些诗歌,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讲解诗句含义,再现诗中形象,并感受诗人的感情,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最后要学以致用,掌握如何欣赏诗歌。这些光从语言上讲如何如何,对于学生而言的确理解上会存在困难,如果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试着借助多媒体技术,先配乐朗诵,然后展示一组有关图片,创造一些相关的情景。

四、扩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魅力,极富挑战性的时代,我们时刻都面临着教育教学的变革。旧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被打破,新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形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体现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科学性较为突出,而多媒体语文课要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努力探索与潜心研究。若能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提高教学整体效果,也能打破一些人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偏见,引导多媒体教学走上科学之路,促进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普及运用,使立体式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语文创新教育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综上所述,要在多媒体教学中发挥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必须正确地认识与处理好教师、学生与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多媒体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现代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内容、教育媒体等。因此在现代教育的媒体教学课堂中,必须对教师的主导作用重新定位,注意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再现生活,做到增加学生课堂活动量,拓宽学生参与面,发挥学生主体性才能成为可能。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 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信息领域的又一次革命, 在教学上, 它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 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

多媒体教学可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因为人的视觉、听觉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 获得的信息也最大。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其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 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没有注意, 感知就不会产生强烈观察力。而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形成起来的, 离开了感知也就没有了观察。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人入胜, 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注意的品质, 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以往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要素构成的, 缺一不可。大多数教学媒体都具有直观性, 但各有所长, 也各所短。传统教学媒体中有教师语言、课本、板书、实物、模型、挂图等, 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 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 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 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 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 优化教学过程, 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 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 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 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 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 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 难题无须多讲, “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 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心理学研究指出, 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 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 借境悟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恰当运用, 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会学习, 提高能力。学生当堂学习新知识, 当堂消化吸收, 无须课上损失课下补,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事实表明, 许多好课使学生久久不忘, 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因为多媒体是教学、教育的发展的有效手段, 因此, 我校从98年开始, 对教师在多个应用软件的使用上进行培训, 如:通过对软件的学习, 把它有利的运用到教学中去, 对教学过程实行立体化设计。这种设计既包含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材、教育技术四要素之间的恰当定位;也体现了当前教改的核心, 即教师角色的转变, 学生地位的转变, 教学过程的转变, 媒体作用的转变。多媒体可使教学过程立体化, 可以改变以往教学过程设计的线性结构, 能够直观显示整体课堂教学中四要素的比重及其之间的正确关系, 能够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蓝图, 能有效克服教学的随意性, 有反馈功能, 可以依据学生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判断, 为各学科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

多媒体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第8篇

多媒体教学中的幻灯片课件包含了一堂课要演示的全部内容,并按照讲课过程排列幻灯片,反映了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上课时只需按顺序播放和讲解幻灯片,这减轻了教师的思考压力,但不意味着教学方法不重要。

扬州大学学生谈到教其大学物理的老师时说,“每次上物理课,老师基本就是照着PPT念,老师的PPT准备得倒是很充分,除了一般PPT上会有的大纲、概念外,连详细的公式推导都列全了;可上课时,老师从不跳出PPT内容一步,随着屏幕转换,老师飞快的语速让不少跟不上节奏的学生都昏昏欲睡,最后大家没人愿意听老师的课。像这样讲课,自己拷份PPT回去看不就够了吗[1]?”武汉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学生感叹,大学老师将已经做好的幻灯片一页一页地翻动,学生快速抄写,可赶不过老师的翻页速度,听课也找不到重点[2]。网上学生留言说,“作为一个学生,对板书留下的印象更深,PPT一翻就过去了,效果没有板书好”;“PPT上完后,我也睡好了;不是我不想听,而是我赶不上那速度,只好回去自己抱着书看了[3]”。教师也在网上留言发表了看法,“如果自己热爱教学,板书比较好,如果只是为了完成课时,上PPT省事,好留出时间搞科研[3]”。

可见,使用幻灯片存在照本宣科、播放速度过快、不能像组合黑板那样保留讲过的内容、教师工作态度不认真等问题。教学态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和学校对教学的重视和激励程度,不能保留播放过的内容可从幻灯片制作上想办法解决,剩余的主要还是因为没有运用好教学方法。幻灯片教学使课堂时间能充分用于讲解,尤其适合课时压缩的课程,但教学方法运用不当,会造成课堂大多数时间都由课件控制,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围绕课件转,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只是旁白,不利于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4]。

目前高校教师往往是从研究生毕业直接走上讲台,缺少做助教向有经验教师学习的环节。老教师在多年教学中掌握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在有张有弛、生动活泼的氛围里理解课堂内容;而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学指导和训练的年轻教师,往往忽视教学方法的运用,不知道导入、设疑和启发,而一味重复“演示-讲解”模式,强调了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课堂成了“一言堂”[5]。

年轻教师习惯用攻读学位期间学术交流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但课堂教学和学术交流有很多不同。学术交流的听众是同行,不需详细介绍背景知识,而要在短时间里传递出自己的新思想,阐述完毕后才接受听众提问;课堂教学的听众是学生,要讲的是一个学科的系统性知识,课堂上如不善于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难免导致课堂沉闷、学生打瞌睡的现象。

2 多媒体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

首先制作好符合自己教学设计的幻灯片,为课堂上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打好基础。有一些良好的制作经验可以借鉴,如一节课播放的幻灯片不要超过十五张,过多会使演示内容的存留时间太短,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不过分追求背景华丽和装饰,那些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适当运用动画,反映讲解焦点、推导过程或步骤;注意模板颜色与教室照明的协调,尽量减轻学生的视觉疲劳;不直接使用他人的幻灯片或教材赠送的电子课件,不同教师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内容取舍等。

这里,幻灯片反映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幻灯片内容安排要支持拟采用的教学方法。例如,要在章节开始处运用导入,就应先安排一张内容为引例的幻灯片;要对某一知识点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法[6],就要先安排一张内容为问题的幻灯片,后面安排与学生讨论有关的幻灯片,最后安排问题解决方案或成果总结的幻灯片。可见,幻灯片在制作安排上不必严格遵守教材内容的顺序,而应根据教学方法来确定。在课堂讲解时,教师会随幻灯片播放自然运用预先选择的教学方法。

对知识点采用何种教学法,主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特点、多媒体技术特点来选择,并且往往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设疑、比喻、提问、启发等都是可随时使用的教学法。以《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硬件结构”一章为例,在“80C51逻辑结构”一节,可先设疑“逻辑结构都包含哪些部件呢?”,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看到逻辑结构图时首先会感到非常复杂,这时可从计算机五大组成的角度启发学生认知哪些部件组成单片机的运算器,哪些部件组成单片机的控制器,哪些部件对应计算机的内存;在认知内部总线前,可再次设疑“上述部件之间怎样连接呢?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怎样实现呢?”然后通过动画指示总线的位置,在说明总线的分时共享特点时,还可将总线比喻成校园门前的马路;在“内部数据存储器”一节,可把存储器比喻成教室,把存储单元比喻成按排、列编号的座位,把低128存储区比喻成连续编号的座位区,而把高128存储区比喻成拿掉了某些座位的不连续座位区;在“低128存储区开辟堆栈”知识点上,可用“子程序调用”来导入,启发学生怎样保存程序断点和现场,引出堆栈操作和堆栈开辟位置的内容;在这个例子中,分别使用了设疑、比喻、导入、启发、演示等教学法,这样的讲解会很生动,学生理解也很容易。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启发式教学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并将所选的教学方法反映在幻灯片制作上。另外,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随时观察学生的理解情况,以调整讲课速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当前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意味着一定能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在制作和讲解幻灯片时运用好教学方法。

3 结束语

板书要求教师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并在讲课过程中实现,学生理解和记笔记也能和讲课进度保持同步,教学效果往往不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幻灯片比板书在教学手段上更先进,但易导致教师疏于幻灯片的精心设计,制作与讲解时忽视教学方法的运用。这里分析了多媒体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论述了幻灯片制作中如何反映教学设计,强调幻灯片制作与讲解中用好教学方法是改善教学效果的关键。

摘要:分析了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改善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关键。为此,幻灯片内容应反映教学设计,体现教学方法的预先安排,并在讲解中综合运用其他教学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报.高校教师上课过分依赖PPT,课堂教学丢失灵魂.http://life.dayoo.com/edu/200909/25/75163_10878974.htm,2009-09-25.

[2]武汉晨报.幻灯片普替板书新生发蒙,教师建议新生快适应.http://www.cnhan.com/gb/content/2009-10/26/content_1068327.htm,2009-10-26.

[3]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BBS.老师上课是用PPT好还是用板书好?http://bbs.xjtucc.edu.cn:81/dispbbs.asp?boardID=34&ID=6369&star=3&page=1,2007-11-21.

[4]张琦.行走在PPT课件与板书之间.济南: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73.

[5]刘跃军.Powerpoint课件运用模式研究.成都:中华文化论坛,2008(8):93.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 第9篇

(一) 变被动为主动,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法较少顾及学生的认知结构, 学生被看成被动的知识灌输对象, “满堂灌”的现象较为常见, 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有关心理实验材料表明:人的感官对信息的接受能力中, 视觉和听觉的作用最大, 两项合计占94%以上。而人对信息的记忆保存, 视听结合可达到50%。因此我认为: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交互性强, 操作界面丰富活泼, 而且可以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 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培养学习情感, 形成学习动机。

我曾制作了《背影》一文的课件, 在设计课前预习部分时, 制作了一组有关背景的幻灯片:一组背井离乡的电影画面;二是将书中的朱自清画像, 并配以满文军的《懂你》。并教会学生唱这首歌, 变听音乐边默读课文, 加上背景图片更能激起学生深切的情感, 能进一步的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深情。在教学的时候, 我着重把几处背影提炼出来, 让学生反复揣摩, 感受到父亲艰难而幸福的感情。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聊聊和父亲之间的浓浓深情。学生很快能够进入角色, 从文章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 去触摸到父子之间温暖。这样的学习, 远比空洞的说教有意义。在语言训练的环节, 争先恐后的告诉我们他和父亲的成长故事, 我能感受到孩子们内心深处对父母的感情在逐渐升华和定格。

(二) 激发内心情感, 有利于对文本的探究。

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单调, 要求学生通过抽象的方块文字及教师的讲解, 体会到文章内在的深刻含义。这一点在进行说明文教学和诗词教学中, 尤其是在诗词教学中体现十分明显。在教学中形成一专题———慷慨激昂的战斗诗篇课件的时候, 该课件的特点集声、色、景于一体, 赏析诗词时既有生动的背景画面, 又有声情并茂的诗词朗诵, 能帮助学生真切地融入到诗词所渲染的意境之中, 进而能更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在教学如歌如泣的离别诗系列的时候, 我也是用这种方式, 让学生获得感官上的理解。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在赏析时学生们既可以听到如泣如诉的思乡曲, 又可看到哀婉凄清的秋景图, 配以淳厚的曲朗诵。这样, 学生便被此曲深深地感动了, 进而进一步理解曲中的思乡之情, 写作技巧、意象的选择等方面就不是难事了。引导学生把头脑中的意象逐步地清晰起来, 并趋向正确。正是利用了多媒体, 它能够把电、光、声、色、形等有机结合起来, 并将其教学内容在动与静、虚与实、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质之间的转化, 有利于多角度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降低了学生提取意象的难度, 从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除了上文所及的有利于学生提取意象, 体会诗情主旨之外,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综合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 增大阅读量, 提高阅读能力。

练习是获取阅读知识和培养阅读技能的有效途径, 是语文教师最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因此, 在多媒体教学中, 在文本研究完成之后, 我们都可以做一两段类文阅读。让学生尽快的掌握阅读方法, 增加阅读量。对一些常规的阅读题, 自己去归纳总结出经验和方法。这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新闻两则》的时候, 我找来很多我认为学生感兴趣的新闻, 让学生去比较阅读, 让学生从现在开始关注新闻, 学习新闻、学写新闻。从新闻中提炼我们需要的信息和能力。

(四) 多媒体展示, 有利于作文教学。

现在的初一至初三乃至中考的作文对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运用多媒体制作阅读练习并不复杂, 操作起来也十分方便。而且它在设计目标和指导思想上与传统的做法有一些相似之处, 但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把图像、声音、动画等引入阅读教学的课堂, 就使之比传统的做法, 更具有个性化的色彩, 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我尝试把作文题以形象的动态画面给学生更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 触发学生的思维点, 进而更有效地促使学生产生写作欲望, 使学生变得爱写作文。比如我在教学生爱的主题的作文训练的时候, 我就设计了一组各种与爱有关系的图片:亲情、友情、地震中的感人图片、甚至陌生人之间的关爱瞬间都给罗列出来, 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 去感悟, 最后写成自己的心里话, 效果不错。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 第10篇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并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 要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 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 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为此,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努力形成教学个性。这样, 运用多媒体教学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显出了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那么, 如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呢?

一、创设和谐的“情境教学”, 图文并茂, 动静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 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它改变了以往学生不论上什么课, 都只能面对教师和黑板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用电教手段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从形、声、色方面去感知事物, 是教学活动从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向立体化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如变幻莫测的气候有时能给人类带来福音, 有时却会带来灾难。怎样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了解到南极的恶劣气候呢?我在教授《气候的威力》时就尝试用电教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课外自读预习的基础上, 先播放有关南极的录像、图片资料, 让学生对南极的自然景观、气候条件形成初步的认识, 然后通过提问激起学生把图像资料与书上文字进行比较的欲望, 趁热打铁启发他们再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说明重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展开话题的。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文字与图像的差别, 使他们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认识到说明性语言的生动性。教学中, 扩展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能更好地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形象思维, 使他们能深入理解作品形象, 进而提高感悟、鉴赏能力。

二、加大有效信息的接受量, 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语文学科信息量大的特点,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岳阳楼记》一文, 有关范仲淹作《岳阳楼记》的最初记载, 滕子京修建岳阳楼的有关内容, 岳阳楼的位置、风光图片等, 这些丰富的内容, 都可利用多媒体快速地介绍出来。

三、开辟多项立体的思维通道

语文课的教学过程, 应符合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原则, 所以利用电教手段, 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如利用投影, 采用对比模式, 比较孔乙己和范进两个人物的形象、语言、行为、神态, 让学生深刻感受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戕害下两个扭曲的灵魂。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新鲜感,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语文内容的丰富性, 决定了它教法的多样性, 在这里多媒体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四、营造意境,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语文素养

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 弥补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和乏味。应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用声音来渲染气氛, 用图像来显示情境, 用文字来诠释情感, 声、像、文的结合, 打破了教室里45分钟的时空限制, 使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过去与未来达到了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创设了一个崭新的教学审美空间。感知、分析、领会、运用、综合是语文素养形成的五个层次, 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 能强化这五个层次,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尽管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作用很大, 恰当借助课件进行教学, 能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 但如果每堂课都制作一个课件, 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 甚至会转移教师的注意力, 使教师把心思放在课件的制作上, 而忽视了对教材重点、难点的钻研。更何况, 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适合制作成课件, 若为制作课件而牵强附会, 课件不但起不了作用, 而且还会弄巧成拙。

所以,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切忌忽视人文精神。语文是一门思想性、艺术性较强的学科, 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 要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 奠定学生的世界观。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 学生要获得情感的培养、人文的熏陶不能光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教学“武器”, 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的灵魂沉醉于字里行间, 留恋于墨韵书香之中。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11篇

一、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

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阅读: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从未来教育的角度,分别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

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技能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获得高职位,越得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追求的是: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二)这一模式的表现形态有: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心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进行即时评价。

2.主题式阅读:主题式研读指的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

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我的设想是每学期指定一本名著进行精读,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教师个人主页分别建立了各部名著的研读网页。

如建立《三国演义》研读网页,内容可包括:《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全文,专家研究三国的论文,网上有关三国的精彩帖子,三国军事、文化、历史的相关资料,有关三国的壁纸、连环画、动画,相关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论

建立名著研读网站,可极大地增强学习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内容,以案例形式表现出来的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交互形式促进了学习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我们坚信,“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这朵红花在“信息技术”这片绿叶的衬托下,进而大大推动中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为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开辟一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思维的效度深刻巩固。

多媒体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12篇

一、直观形象,激发学习欲望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从而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化学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化学实验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便于学生理解。多媒体教学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和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多媒体教学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给予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思考和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记忆。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化学实验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不断提高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从化学发展史实、趣味小知识、化学资料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方面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丰富了表达方式,能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既能听得到,又能看得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效果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知识学习,而且有利于知识获取后的记忆,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整合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将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化学教学内容,并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能力、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自由宽松的环境,使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渗透与整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较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充分传达教学意图。多媒体比电视在操作上更加灵活,控制方便。这就是信息集成控制的特性。其价值的关键所在,不仅是如同电视具有较强的形象表现力,即“好看”,而且在于信息灵活呈现的随机控制能力,即“好用”。在“好看”和“好用”的关系上,多媒体更突出的是“好用”的特性,避免了电视教材千篇一律的灌输式的缺陷,教师可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情景式教学,实现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加强教与学的交流。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考虑课堂与课外形式的相互补充,有意识地精选课堂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节省学时,这也是一个教学创新点所在。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知识更新和随时在教学中增补学术前沿的内容。多媒体教材的增删修改、吐故纳新,教师可以自行完成,甚至学生也可以参与。而幻灯、录像教材常依赖于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更新周期相对较长。这样就容易使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将多媒体与网络结合,进行开放式教学和协作学习。

三、促进教改,提高教学质量

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提升。一是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交流。既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进教师更好地结合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又能使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拓宽思路,较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率。二是便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及年轻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少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教研室中公开交流,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如老教师可学习年轻教师制作的幻灯片中的明快的图案,年轻教师也可学习老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长期积累的有价值的资料等,还能由此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总之,要针对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开阔思路,启发思维,强化多媒体意识,培养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四、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多媒体的作用

任何一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都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为根本宗旨。在选择是否运用多媒体上要具备科学眼光,保证多媒体的运用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最合适的电教媒体。并不是使用的媒体越多越好,也不能片面追求使用的媒体档次越高越好。运用多媒体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但它不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如作为传统教学象征的黑板至今仍有一些功能是多媒体无法取代的。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使用各种媒体,对课堂气氛的调控、教学节奏的把握、师生情感的交流就无暇顾及。从而使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弱化,也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应服从和服务于整个教学过程。一种教学手段的选择只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并据此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运用多媒体时,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妥善处理,并对它们各自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地位有一个准确定位。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大地优化了学校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了教学的效果,这些已经被我们的教学实践证实。但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优越性,易形成对多媒体的强烈依赖心理。有些教师课堂板书一个字都没有,全借助投影仪来完成,把传统的教学手段说得一无是处。多媒体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运用得当事半功倍,运用不当则事与愿违。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多媒体的功能和特性,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形式,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便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们的缺点。我们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只有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有利于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并指出在教学中应实事求是,恰当运用多媒体,不要夸大多媒体的作用。

上一篇:居民出行调查下一篇:Logistic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