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科普活动新局面

2024-07-17

开创科普活动新局面(精选11篇)

开创科普活动新局面 第1篇

一、“以一早带三早”, 以体质健康保障学习质量

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学校制定《皖南医学院开展早操活动的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推广早操活动, 以早锻炼带动早读、早餐、早课。《办法》明确了出操的对象、时间、考勤、考核及记分办法。自《办法》实施以来, 每天清晨, 学校操场上龙腾虎跃, 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据初步统计, 各学院出操率达到99%以上, 早操活动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热情支持。为推动早锻炼顺利开展, 学校对早操活动进行了周密安排。体育课程的教学与广播操的开展同步, 做到体育教学保障学生出操的质量, 早操成为体育教学课程的延伸和检验。为确保早操活动取得实效, 学校每年的五月份定期举办广播体操比赛, 以班级为基本单元, 随机抽取新生中50%的班级参加。比赛既增强了班级同学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又丰富了学生体育健身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得到了各个学院的认可和支持。自开展早操活动以来, 学生晨练蔚然成风,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设置了多样化、可选择、有实效的锻炼项目, 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校团委号召广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 把开展体育锻炼作为建设校园文化,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为团组织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重要阵地。在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下, 2014年, 在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中, 学校在田径项目上打破了高校部记录2项, 勇夺5金、5银、4铜, 获高校部田径赛男子团体第二名、女子团体第二名、男女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安徽省大学生体育嘉年华活动中, 获得乒乓球比赛团体冠军。2015年, 获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甲组女子团体竞技冠军, 省大中专篮球联赛冠军。早锻炼带动了早读、早餐和早课。参加早操的同学表示, 自从学校要求做早操后, 宿舍里“夜聊”的时间明显缩短了, 大家的时间概念比以前更强了, 将早点带入课堂和早上第一节课上课迟到或者缺课的学生显著减少。

二、“以一室带三室”, 以习惯养成提升综合素质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 皖南医学院开展了“以一室带三室”活动。从2010年至今, 连续开展了六届“寝室文化月”系列活动, 每一届都有不同的主题, 如:“共建文明寝室营造和谐家园”、“弘扬雷锋精神, 创建文明寝室, 塑造美丽家园”、“秀室友青春风采, 展寝室文化魅力”。举办“寝室文化月”系列活动旨在营造安全、文明、卫生、和谐的寝室文化氛围, 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不断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从2014年开始, 新生军训增加了寝室内务整理环节, 以帮助新生从入学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寝室文化月”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不拘一格, 有内务整理和寝室设计大赛、室徽设计大赛、宿舍安全知识讲座或知识测试、征文比赛、摄影比赛、DV作品大赛、寝室“唱红歌、展才艺”大赛、寝室趣味运动会、寝室文明创建、“寝室格言、宿舍文明标语”征集、寝室好书法推荐活动、寝室最美故事征集、环保作品展示等。寝室文化月期间, 学校对安全卫生文明宿舍进行评比。文明宿舍评选条件为:精神文明建设好、文明行为习惯好、遵纪守法好、团队精神好、学习风气好、宿舍卫生好、公物爱护好、安全意识强。为配合安全文明卫生寝室创建活动, 学校加大后勤保障力度, 为每一栋宿舍、每一层楼配备微波炉、吹风机、洗衣机、开水器等大功率电器。加大安全防范投资, 在宿舍楼安装监控设施。在“寝室文化月”活动基础上, 学校通过创建安全文明寝室带动优良教室、食堂、阅览室的创建。教室里, “请主动帮老师擦黑板”等温馨提示给学生以感恩教育。食堂内, 后勤处通过张贴标语、改进饭菜质量、加强卫生监管等方式培养学生节约环保意识。图书馆则定期举办“书香溢满校园读书月”活动, 倡导广大学生爱学习、爱阅读, 引导大学生创建文明整洁、规范有序的阅览室。

三、“以一风带三风”, 以诚实守信夯实人文素养

以考风考纪为抓手进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考风建设上, 学校出台《皖南医学院关于加强考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明确考风建设坚持教育引导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典型选树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严格要求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加强管理, 维护考风考纪。学校上下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 各相关部门领导、辅导员不定期到教室检查学生学习纪律。辅导员加强与任课教师联系, 了解学生上课出勤和听课情况, 深入到班级、宿舍, 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做好心理疏导。教务处对学生所缺学分累计达到或超过12分的同学进行成绩预警通报, 考试月定期通报考风情况, 落实对违纪考生的惩处机制。加强宣传, 端正考试态度。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及各学院密切合作, 通过网络、广播、宣传栏、标语及相关会议、活动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有关学籍管理、学位授予、考试管理、考试纪律及违规处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提高学生对考试作弊危害性的认识, 营造“诚信考试、诚信做人”的舆论氛围。以点带面, 树立诚信意识。一是部分课程考试设立“无人监考考场”, 增强学生诚信考试意识;二是建立学生诚信考试档案;三是在全校开展“考试诚信班级”创建活动;四是加强学生的自我诚信教育, 通过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教育活动, 在学生中形成以诚信考试为荣, 违纪作弊为耻的正确考试观, 消除学生考试违规作弊行为的根源;五是充分发挥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诚信考试的模范带头作用, 以点带面, 使诚信考试的观念深入人心。以考风带学风, 促教风, 显校风。在抓考风基础上, 学校不断修订、完善学生学风建设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遵循教育规律,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坚持理想引学风、教风和学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学生校纪校规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 开展优良学风班评选, 树立优秀典型, 发挥典型示范激励作用。在教风建设上, 学校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 对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 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等各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定期举办培训班、比赛等, 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校风建设上, 全校上下通力合作, 各部门齐抓共管, 充分调动了教师教书育人、学生勤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形成了纯正的校风、浓郁的学风、严谨的教风。学校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麻醉技能竞赛、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护理技能竞赛等各项赛事捷报频传;“启明星”、“新起点”“梦飞”等科研兴趣小组方兴未艾, 成为大学生科研创新品牌;“挑战杯”比赛、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佳绩连连;毕业生就业率连创新高。

开创科普活动新局面 第2篇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搞好项目建设年活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过去的一年,全市计划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计划工作任务,并呈现出一些新的亮点。一是争取国家资金成效显著。2003年计委口争取各类项目303个,争取资金5.32亿元,其中国家和省无偿资金4.77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6.2%,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3.5亿元任务。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至2003年6年间,全市争取国债及其它基建投资项目668个,涉及农林水利、交通、城市、政法基础设施、旅游、卫生、高中扩招、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以工代赈等十多个领域,总投资达70亿元,其中国家和省配套投资27.2亿元,相当于1949—1997年48年间国家对吉安投资总量的1.1倍。二是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展开。相继完成吉安水业市尝万安水产市场等172个投资在500万元以上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展了吉衡铁路吉井段、华能井冈山电厂二期、泰和水电站、105国道改造等重大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其中吉衡铁路吉井段有望年内开工建设。三是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卓有成效。确保了赣粤高速公路吉安段、319国道泰和段、吉福公路、敦永公路、吉州防洪堤等重点建设项目如期竣工,加快了井冈山机场,新干、峡江、吉水“三桥三线”工程,白厦公路,久营公路,农网改造二期等工程建设进度。全年新建、扩建国省道公路170.38公里,县乡道路681公里,完成退耕还林38万亩,建成旱涝保收基本农田5万亩,解决饮水困难人口6万人。四是宏观调控适时到位。加强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专题研究。去年,先后组织制订了《关于筹建市非典型肺炎专治医院建设方案的建议》、《吉安市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加快吉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报告》、《关于恳请在吉安市布局建设上海(江西)工业园的请示》等重要文件。加强对经济运行的月度监测和季度分析。“非典”期间,就“非典”对吉安经济的主要影响,提出对策建议,进行适时调控。进一步改进计划编制方法,加强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既根据经济运行形势调整部分计划指标,又强化与市直、县市区之间的沟通协调,使计划更贴近实际,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五是政务环境建设再创佳绩。去年在市直部门形象测评和市xx窗口评比中,我委再次获得两个第一名。特别是去年“非典”疫情在我市出现后,我委及时提出了筹建非典专治医院的设想,很快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赞同,并责成我委全力负责医院的筹建工作。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我委抽调20余名干部职工与兄弟单位的同志一起,夜以继日,倒排工期,顺利完成了非典医院选址征地、宣传发动、建设协调、竣工验收等工作,同时积极做好向上争资工作,中央国债资金1150万元可望近期下达。此外,我委在全市党政信息网二期建设、村建扶贫、社区共建、招商引资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回顾过去的一年,计划系统在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上发挥了一定作用,取得了较好成绩,这得益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得益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全体计划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市计委向所有关心支持计划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计划系统的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问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我们近几年来牢牢把握投资主题,全力扩大投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先进地区的势头相比,无论是投资规模和结构,还是项目质量和水平,都有较大差距。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集中力量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以项目建设统领全市经济工作,这是我市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而作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各县市区、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首先,从加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看,投资规模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力与后劲。嘉兴、绍兴、南通、常州等市发展突飞猛进,其主要原因就是投资总量及增长速度领先于其它城市,2002年,四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379亿、373亿、305亿、250亿元。市委一届七次全会提出做大吉安市、崛起“银三角”的战略举措,明确国内生产总值到2007年比2002年翻一番。要保证这个速度,据测算,2002-2007年五年间需要投资600个亿,去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虽然有较快增长,完成75亿元,但离每年平均120个亿的投入相差甚远,离发达地区的投入差距就更远。因此,扩大投入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抓发展就必须抓投入。其次,从抢抓当前面临的投资机遇来看,审视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内需仍然是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国家将坚持投资和消费“双向拉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2004年,国家决定继续发行国债1100亿元,加上2003年结转的300亿元,总共达1400亿元的规模。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仍然面临着扩大投入的极好机遇。各地各部门务必抢抓机遇,积极跑部跑省,争取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尽快改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有效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再次,从政府职能调整转换来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级政府职能必然发生相应地调整变化。作为计划部门,就是要在强化宏观调控职能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上项目、扩投资这个主旋律,把上项目、扩投资、促发展作为计划工作的第一要务,真正做到悠悠万事,唯此为大。正如胡长林市长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项目是引进外资、启动民资、争取国家投资、利用银行信贷的有效载体,没有项目,工作就没有抓手,增长就没有后劲,发展就没有依托。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项目建设对加快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强化争项目、抢项目、挖项目的意识,不遗余力地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全面深入开展。

二、明确目标,扭住关键,切实把握好项目建设年活动的主攻方向

根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今年我市计划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项目开发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扩张投资为重点,以拉动经济增长为目标,全面创新项目开发理念,优化项目建设方式,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努力营造做项目、扩投资、抓质量、严管理的建设环境和良性投资增长机制,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主要目标是: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迈上100亿元台阶,进入国家和拾十一五”规划范围的项目20个以上,开发包装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30个以上,提报推介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400个以上,建成投产(含续建)规模以上项目500个以上。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重点,扭住关键,着力抓好项目的开发、建设、管理三个关键环节:

1、精心策划,开发储备一批有吸引力的精品项目。项目能否取得上级支持、能否吸引外资和民资,关键在于项目是否有较强的吸引力。当前我市项目开发储备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量少、质差、面窄,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急功近利,不重视项目的开发储备,舍不得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项目质量不高。为此,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项目开发储备工作,指导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即:从等着企业报项目,向主动帮助企业筛选论证项目转变;从单纯为争取国债资金做项目,向为争取进入国家长期规划盘子做项目转变;从为眼前利益做项目,向为本区域长远发展做项目转变。具体工作中,一要抓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按照国家规定,规划将成为今后各地产业布局和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凡未列入规划的项目今后很难批办下来。“十一五”规划没有编制好,也就意味着项目争取工作先输一着。因此,各县市区要以更宽广的视角、更开阔的思维、更长远的眼光,谋划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形成所属区域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要集思广益,“开门”搞规划;对涉及我市重大经济社会问题要作专题调研,相关指标要进行技术性测算;要成立“十一五”规划办公室,确保经费,抽调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力争全市有20个以上项目进入国家和拾十一五”规划盘子。二要抓好项目的开发包装。按照“把握政策、面向市尝依托优势、盘活存量”的原则,坚持不做“第一”就做“唯一”的理念,围绕国家的投资方向、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的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做好项目的精选和开~证。要在项目包装上狠下功夫,舍得花钱聘请名家高手,精心筛选包装30个以上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为争取国家和社会的投资创造条件。三要抓好项目的储备。要按照项目库建设的要求,加大项目开发储备力度,确保一批既符合国家投向,又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项目完成开发储备,为争取挤进国家和省投资规划盘子打下基矗今年重点要抓好城市环保、防洪、小城镇建设、县乡公路、小流域治理、节水灌溉、公共卫生体系、农村教育文化设施、高新技术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等项目的储备,争取提报推介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400个以上。

2、拓宽渠道,努力构建项目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项目建设,资金是关键。要实现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迈上100亿元大关这个目标,钱从哪里来?我认为就是四句话,即:向上争、对外引、民间投、银行贷。这样就能拓宽投资渠道,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所谓“向上争”,就是要抓住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大好机遇,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加强与盛国家有关部门的联系,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在项目建设方面的资金扶持。要重点跟踪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城市防洪、草场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农产品批发市尝旅游开发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积极跑省进京做工作,力争全市年内争取国家项目资金超7亿元,其中计委系统争取资金不少于3亿元。所谓“对外引”,就是要利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内移、跨国公司抓紧在内地设立生产基地或“加工厂”的有利时机,按照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把眼光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有针对性地研究跨国公司的投资动态,建立跟踪信息网络体系,力争在大项目招商上有个大的突破,从而带动全市招商引资的开展。要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广泛推行以商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要坚持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力争签订了意向合同的项目能投资落户。确保全市年内引进市外资金超85亿元,力争105亿元;确保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力争1.5亿美元。所谓“民间投”,就是要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降低民营经济的准入门槛,做到外资内资一视同仁,努力为民间资本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要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申报立项,争取项目资金和上级有关的政策性补助,激活民间资本。力争年内民间资本投资达到20亿元。所谓“银行贷”,就是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沟通,进一步密切银企关系,拓宽融资方式,畅通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在项目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年内要重点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对我市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的投资能够到位。通过努力,力争全年新增信贷融资20亿元。

3、规范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双达标。计委作为政府的投资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和竣工验收全过程管理。虽然我市项目管理总的来说比较规范,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令人堪忧。有的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工期延长,工程建设不能如期完工验收;有的不按规定实行工程监理,质量把关不严;有的招投标不规范,程序不到位;有的擅自改变投资计划,挪用项目资金,配套资金不到位。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抓紧清理整改,自查自纠,并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国债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要求,以科学的管理推进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双达标。一要加快在建项目竣工扫尾。各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要合理安排工期,加快施工进度,确保319国道井永段、敦

永公路、白厦公路、久营公路、以工代赈跨省公路、井冈山机场飞行区和航站楼主体工程、市高新区供水工程、疾控中心等项目年内完工;力争五岳观水厂、社上水库除险加固、罗浮水库除险加固、永新城防等工程年内竣工。二要争取新上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国家和省已下达投资计划项目的开工准备,积极创造条件,确保井冈山现代农业示范园、井冈山景区游步道、迎宾大道东段以及万安、泰和、吉水县城防洪工程、泰和老营盘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尽快启动建设。三要强化工程安全质量。切实落实项目“四制”,确保工程质量不出问题,杜绝基建程序少到位或不到位的现象。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报告制度,组织开展在建项目工程质量检查,加强安全质量监督,严防工程安全质量事故发生。四要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今年,国家和省发改委开始实行投资追踪问效制度,对所有政府投资都要进行全面监管、审查。为此,我们要加大资金监管力度,每季度对在建项目进行一次跟踪调查,杜绝虚报工程量或把项目资金挪作他用,确保项目资金高效规范使用。

三、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确保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今年的项目建设年活动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加强领导,配合协作,讲究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抓好项目建设年活动各项措施的落实。一要加强领导,强化考核。市政府拟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要把项目工作分解到部门、到单位,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承办人,重大项目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组织专门班子具体抓,具体抓项目的同志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能力,使每个项目落实得更快更好。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项目工作机制,项目承办部门自己能解决的,要想方设法抓紧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上报分管领导、挂点领导协调解决;分管或挂点领导解决不了的,要及时上报党委、政府协调解决。要重视计划部门和项目建设工作,从政治上关心,经费上倾斜,市财政每年安排80万元作为市本级项目前期工作费用,县市区财政每年也要安排必要的专项经费,由计委统一掌握使用。要加强考核督查,市里已将项目建设年活动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有关部门及建设单位,并纳入了目标管理考评内容,逐月检查、按季调度、定期督查、半年通报、年终考核。二要团结奉献,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计委在旁人看来,是一个管钱、管物、管项目的好单位,但个中甘苦只有亲身经历才有体会,跑项目是个求三拜四的苦差事,远没有想象中的风光和潇洒,近年来,在历任班子的领导和率领下,市县计委的同志积极跑部跑省,争取到大量项目和资金,为吉安经济社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一支团结奉献、能打硬仗的队伍。今后,全市计划系统的同志要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的同时,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能跑善跑,在今年的项目建设年活动中再立新功,以一流的工作业绩赢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三要务实高效,勤政廉洁。市、县区计划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简化程序,兑现承诺。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和“阳光工程”,完善办证窗口“一站式”服务制,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要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严格遵守省发改委最近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断增强自我警醒、自我约束和防腐拒变能力。要健全有效监督机制,严肃查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法乱纪行为,使计委的工作真正让党委和政府放心,让基层和群众满意。

开创科普活动新局面 第3篇

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幅员面积3435km2,总人口95万,全市共有1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308个自然村。现有农机监理员122人,其中乡(镇)72人。全市共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2万台,拖拉机驾驶员8000余人。

1 大力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工作

1.1 制定创建“平安农机”活动工作方案

1.2 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农机安全管理

1.3 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在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农机安全领导小组及“三级”农机安全管理网络作用,同时也得到了安监、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的协助、支持和配合。创建活动扎实有序,工作成效显著,农机监理工作真正变成了各级政府行为。农机安全村基本上达到了“四有、四无”。“四有”即有组织制度、有台账、有区域示意图、有牌匾。“四无”即无黑车、无非驾、无违章、无事故。将农机事故率、死亡率、重伤率均控制在指标之内。

2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促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开展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之一。省市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文件下发后,德惠市农机推广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经过研究,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纳入了工作日程,精心安排,突出重点,下发了文件,按阶段实施。

3 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

德惠市农机推广站注重抓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4 抓站容站貌建設,提高监理装备水平

为了改善办公条件,提升农机监理装备水平,德惠市农机推广站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加强站容站貌建设,实现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目标。现有办公楼两处,其中一处为三个分站办公场所,业务大厅一处总办公面积800m2,门面楼一处80m2,大型加油站一座,车库3个,新购监理工作用车5台,便携式检测仪3套,大型复印机1台,传真机1台,打印机扫描仪1台,照机机2部,事故处理包一套。从装备上基本满足了新形势下监理工作的需要。

开创应急预案管理新局面 第4篇

会议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进一步落实做出了新的部署, 总结了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 以下简称《办法》) 的经验做法。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贺黎光在讲话中指出, 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 各级安监部门不断规范应急预案管理, 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推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不断深化,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质量不断提高, 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多措并举促发展

近几年来, 我国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在“5·12”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面前经受了考验, 在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 应急预案体系不健全、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相互不衔接等问题突出, 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实际作用和应有的效果。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并印发了《办法》。《办法》的颁布实施, 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为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极大地推动了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为使《办法》落到实处, 在《办法》推出后,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又先后出台了有关预案评审、备案等配套制度、措施, 不少地方的安监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纷纷制定出台了应急预案的管理办法或《办法》的实施细则, 大大推动了《办法》的落实。

除此之外,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应急指挥中心还开展了重点督导工作。2009年3月、5月、8月, 分别在天津、上海、黑龙江等3省 (市) 召开重点督导省市座谈会, 交流7省市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经验, 研究《办法》贯彻实施中的问题。

对于一些地方对应急预案了解不多的具体情况,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应急指挥中心多次组织专家对各地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以预案的编制、管理、评审、备案、演练、修订等各个环节为重点, 为各地开展工作培训师资和业务骨干。各地安监部门又组织了逐级培训, 使预案的制定与落实工作有重点地开展起来。

由于应急预案涉及的点多面广, 仅靠一个部门很难做好工作, 一些地方发挥省政府优势, 组织相关委办局及企业共同参与预案的制定, 大大提升了应急预案的制定与落实工作。不仅如此, 一些地方还开展应急演练, 以检查预案的可行性, 并从中发现问题, 不断加以完善。

在众多举措的共同作用下,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质量不断提高, 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总结经验谋发展

虽然我国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质量在不断提高, 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贺黎光坦言, 体制不健全、工作机制不顺畅、人员紧缺等困难, 也是摆在各地安监人面前的现实问题。为贯彻落实《办法》, 各地克服了种种困难, 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积累了不少经验, 而这些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短短几年间, 我国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部门规章和标准规范, 重点行业企业应急预案实现了100%工作目标, 其他行业企业基本上都编写了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预案管理在进步, 我国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突发事件中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是最好的。

据了解, 北京市安全监管局把《办法》贯彻落实工作与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安全生产应急保障工作紧密结合, 把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分解到庆祝活动的各个环节;上海市安全监管局结合“安全办世博”, 通过联席会议和日常检查等形式推动应急预案管理深化;重庆市安全监管局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列为建设安全保障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这些做法促进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效果显著。

贺黎光在发言中强调, 尽管经过各方面的努力, 安全生产预案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一些领导和单位对预案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还没有摆上议事日程。二是预案管理的各项要求和措施在一些地区和单位还没有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在推动应急预案管理方面行动迟缓, 用文件贯彻文件, 简单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贯彻实施通知》, 缺少具体推进工作方案。三是预案质量不高的状况还普遍存在。2009年1至10月份发生27起10人以上工矿商贸企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在事故调查中发现, 所有事故应急预案都是一般文档性文件, 脱离企业实际, 根本不能发挥应急预案应有的作用。四是部分从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特别是从事预案管理的同志存在这样那样的畏难情绪。

努力开创新局面

2010年是国务院提出的安全生产实现明显好转的一年, 面对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任务繁重而又艰巨。有关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整体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正在加以研究, 为进一步做好各项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贺黎光代表应急指挥中心提出了几项工作建议。

提高认识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者既要看到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的成绩, 又要看到目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机构不健全, 人员不到位的情况下, 工作难度确实不小。但贺黎光强调, 通过前几年的工作, 我们既然能够解决各级各单位预案有无的问题, 同样, 我们也可以经过几年的努力, 提高预案的质量, 解决预案有用管用的问题。加强指导与服务

2010年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办法》的各项要求, 在解决了有预案的基础上, 通过加强预案管理, 提高预案质量, 真正实现预案有用管用的目的。要按照“巩固现有、全面推进”的思路, 紧密结合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 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重点解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的问题。

加强沟通和协调

这既是方法问题, 也是中国国情。同时也是2009年各地贯彻《办法》总结出来的经验。由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涉及多行业、多部门, 仅靠安监部门单打独斗不可能完成好这项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 必须充分利用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协调和指导的工作职责, 充分依靠各级政府的力量和发挥各部门的作用。要主动与其他负有安监职责的部门进行沟通, 共同研究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 明确合理可行的工作职责分工、实施程序、工作要求,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形成开展工作的合力。只有这样, 安监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工作才可以同步进行, 为完成同一目标, 共同努力, 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加强宣传培训和演练

宣传培训是推动预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手段。2010年, 在应急指挥中心组织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中, 将进一步加大对地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指导, 尽可能扩大培训范围, 为地方提供培训师资、业务骨干和教材。另外, 预案演练是磨合机制、教育公众、锻炼队伍、检验预案的有效途径。目前,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在一些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得比较普遍, 大大提高了重点行业企业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安全生产预案的修订

预案的修订是预案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提高预案质量的有效途径, 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是明年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 目前印发的部门应急预案都应该进行修订。2009年,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应急指挥中心已经开展了《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总局10项部门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 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不久将征求大家的意见。2010年年初, 应急指挥中心将对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编制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进行一次评审, 目的是全面了解地方部门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 指导各省 (区、市) 安全监管部门进一步修订完善。

加快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

开创科普活动新局面 第5篇

注重特色教育 不断开创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新局面

商南县农业局

近年来,按照中省市纪委关于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县纪委的具体安排,作为“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牵头部门,我们紧密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将廉政文化进农村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贴近实际、正面引导、讲求实效、寓教于乐”的原则,紧紧依托“大宣教”工作格局,不断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发挥廉政文化在净化环境、凝聚民心、弘扬正气中的作用,推动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基层组织工作效能和执政能力,促进了农村党风、政风、民风进一步好转。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新思路,坚持以坚强的领导和周密的部署构建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格局

1、明确指导思想。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实施纲要》的总体要求,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示范、潜移默化、感染熏陶作用,大力弘扬农村廉政文化,以培育良好的党风政风、营造文明乡风民风为目标,以教育农村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廉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崇尚廉洁的意识,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农业局长为第一组长,各涉农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实施方案》,将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内容细化,实行量化管理,从而保证了廉政文化进农村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

3、积极组织协调。根据县纪委下发的廉政文化“六进”活动方案和宣教联席会议制度等要求,在县纪委的领导下,我们积极协调县监察局、民政局、文化局、水保局、林业局、国土局、畜牧局、扶贫局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结合本部门、本乡镇的工作特点和农村工作任务,以基层组织为骨干,局属单位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积极配合,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共同促进的工作格局。

4、紧密结合实际。立足农村现状,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信网络、群众业余文化组织和村级党员活动室的阵地作用,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采取简捷明了的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活动。

5、坚持正面宣传。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农村改革发展成果、反腐倡廉工作成果、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境界。

6、注重寓教于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积极挖掘优秀的农村民俗文化资源,开展多种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大力弘扬反腐倡廉的主旋律,使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参与中得到熏陶,受到了教育。

二、创新载体,坚持以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推动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扎实开展

1、在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中我们做到了“五有”:

一是有领导和骨干队伍。各参与实施单位和局属单位、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都确定了一名领导主管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以群众业余组织为主体,形成了骨干队伍。二是有工作方案。各参与实施单位和局属单位、乡镇服务中心每年都结合实际制定了操作简便的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方案,并加强组织实施。三是有宣传阵地。以村务公开栏为平台,及时将廉政文化内容张贴上墙,内容常换常新。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城关镇任家沟村、富水镇王家庄村分别设立了百米以“弘扬新风正气,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廉政文化墙。在全县农村共建成廉政文化墙31个。四是有廉政文化室。以党员活动室或科技书屋、农家书屋为场地,宣传廉政文化。为全县164个农村支部增订了《中国纪检监察报》,在79个村村级农家书屋设立了廉政书架,配备了廉政图书、杂志,供党员、村民阅览。在村支部党员活动室建设中按照“四间房一间房,三间房一面墙”的要求,布置反腐倡廉建设内容,以加强党员教育。五是有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结合“三下乡”活动,会同县剧团在太吉河、赵川等乡镇巡回演出廉政节目,《上访》、《十劝官》、《送礼》廉政文艺节目,受到群众欢迎和好评。各乡镇经常开展廉政文化、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宣传教育,组织廉政节目表演、唱“红歌”、廉政歌等活动。

2、围绕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一是抓点示范,为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深入开展,在各乡镇建立了3个县级示范点,15个乡(镇)示范点,不断推广经验,有力推动了全县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科技下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等宣传廉政文化。2009年以来,我们在312国道和乡镇人口稠密地段设立大型户外廉政公益广告牌67个,刷写廉政宣传标语103条,营造廉政教育氛围。三是在传统节日、婚丧嫁取、重大活动中,增加廉政宣传内容。去年以来我们组织书法爱好者和文艺爱好者为农户书写张贴勤政廉政的春联,为全县所有农村党员赠送廉政年画,在全县150户“农家乐”制作悬挂廉政字画327幅,积极倡导“廉荣腐耻”的社会意识,营造农村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四是充分发挥农村老年协会、农民自乐班及妇女组织的职能作用,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改陋习、树新风、学科学、促和谐活动,带动农村良好风气不断提升。

3、围绕工作重点,完善制度建设。在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中,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一事一议”、民主理财等制度。规范村组干部行为,公开办事程序,加强群众监督力度。以制度为保障,构建廉政文化进农村长效机制,确保廉政文化进农村常态化。

三、创新形式,坚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扎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上水平出实效

1、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工作中,我们把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作为贯彻《实施纲要》的重要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促进农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增强干部群众廉荣贪耻意识的有效形式,在坚持科学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积极营造工作氛围。协调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真正把廉政文化进农村作为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反腐倡廉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不断强化措施,全力推进。

2、加强领导,进一步把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引向深入。在工作中,督促各级各部门尤其是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局属各单位充分发挥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主力军作用,把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作为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之中,做到与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相结合,与“三下乡”相结合,与发展“一村一品”工程相结合,与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相结合,与“共建共富促和谐”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党建主题活动相结合,保证了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效果。

3、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新经验、新做法。在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中,先后召开廉政文化进农村座谈会200余人次。通过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集思广益,不断积累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引导各参与单位搞好活动形式、方式、载体的创新,科学利用本部门、本单位的宣传教育资源,积极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群众,增强了廉政文化的亲和力、渗透力和感染力。

4、保证经费,确保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中,各参与实施单位每年都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建设农村廉政文化阵地,购置廉政文化设施和用品,征订、编印廉政文化材料,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动等。据统计,去年以来先后投入活动资金13万余元,保证了工作所需。促进全县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整体推进,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开创班级文化建设新局面 第6篇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环境文化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因此, 班主任应重视班级的环境建设, 为学生创造最佳的教育空间, 让学生感受到这是学习、生活的乐园。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 美化教室环境, 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 又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

1.教室净化、绿化、美化。

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 是文明的标志。要拥有干净的教室环境, 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制定严格的卫生制度, 人人参与, 加强检查和监督, 保持教室清洁;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 代表着希望。在讲台上摆放一盆绿色植物, 如吊兰、芦荟等, 让教室生机盎然;另外, 发动学生精心设计, 巧妙放置粉笔、板擦、圆规、尺等教学用具和扫帚、簸箕等劳动工具, 力求教室美丽、雅致。

2.黑板报内容多样化。

黑板报是一种舆论导向, 也是班级精神面貌的缩影。黑板报的内容要多样化, 还要做到言之有物、贴近生活、服务班级。如“五一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时, 要统一主题, 规范内容, 轰轰烈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黑板报的设计要注意对学生的影响, 其内容要从各个学科的学习到思想教育, 从趣味知识到文体内容, 面面俱到, 丰富多彩。通过这样的方法, 使黑板报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对学生产生影响。

3.丰富的墙面文化。

努力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 都能微笑, 都能育人, 力争让整个教室充满文化气息。可以在墙面上布置丰富的内容, 创设极具人性化的教室环境。例如:佳作欣赏———可以把学生优秀的习作、漂亮的图画、精心制作的手工等成果粘贴在墙上, 作为展示他们才能的舞台,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并与全班同学共享。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意义, 能陶冶学生情操, 沟通师生心灵,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从而达到在环境文化建设中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和熏陶学生的目的。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重要内容, 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保证。

1.强化规范意识。

“不依规矩, 不成方圆”。班级制度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制定出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重在引导、启发。班规涉及多方面内容, 主要分“两操”、“上课”、“活动”、“礼仪”等方面, 需针对班级的实际状况, 对以上规范进行细化。如在“上课”一栏, 对性格外向、好动的孩子提出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别人、发言热烈等要求;在“两操”一栏, 要求全体同学在整队时做到静、快、齐, 在做操时动作规范, 听从体育委员指挥;在“礼仪”方面, 要求平时行为习惯不端正的同学举止文明, 不说脏话等。总之, 班级制度要合理、适度, 贴近日常生活, 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做到。

2.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

为了使班级管理民主化, 要尽量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了较好地建立责任制, 我在班级设置了如下管理岗位, 如卫生监督员、饮水机检查员、图书管理员、门窗管理员、板报组长等, 让学生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要求,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发挥全班学生的监督作用。由师生共同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和奖励制度, 保证岗位责任制顺利进行。

3.全力培养班干部。

要加强班级管理, 应该形成以班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 因为他们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在培养班干部时, 我主张他们既要各负其责, 又要通力协作。班干部在各项班级工作中,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让同学们在“布置—督促—检查—总结”中不断完善, 提高自身的组织领导能力, 形成民主和谐的班风, 使班级管理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在班级管理中, 我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班规, 建立了班级岗位责任制, 培养了大批具有责任感的班干部, 在全体同学的努力下, 本班形成了“事事有人做, 人人有事做”的良好局面。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 我在班级精神文明建设中特别注重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立足“主题班会”大阵营, 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1.增强荣誉感, 提高凝聚力。

集体荣誉感是对集体的热爱、对身边人的关心, 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环节, 也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基础, 它要求所有学生都自觉自愿地为争取和维护集体荣誉而努力。参加集体活动是增强集体荣誉感的一个有效途径, 要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 使每个同学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同时班主任应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作用, 使其感受到集体荣誉跟每个人的努力分不开, 鼓励学生齐心合力为班集体争光, 当他们尽情体验成功的欢乐时, 主人翁意识得到升华, 集体荣誉感开始形成, 整个班级具有更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立足“主题班会”大阵营。

为了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 教师要充分把握一周一次的主题班会课, 立足课堂, 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 在活动中展示他们的能力和才华, 以此获得认可并感受成功的快乐。笔者曾放手让学生自己上了一堂主题为“感恩”的班会课。首先, 出示同学们自己准备的课件, 展示两个孩子在家里截然相反的表现:一个“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事事依赖父母, 自私、任性;另一个回家后自己安排学习, 帮父母做家务, 关心父母的生活。两相对比, 是非昭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 在家中应该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然后, 让学生讨论, 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具体说一说。为什么子女应该孝敬父母? 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 学生充分认识到:父母为了抚养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付出了所有的心思和精力。子女要尊重、孝敬父母, 才能报答养育之恩。通过同学们自己收集资料, 课堂上展开讨论, 最终自己得出结论:父母是爱我们的, 我们要心存感激。

3.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班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班级内的人际关系可以简单地分为: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1) 师生和谐。高尔基说 :“谁爱孩子 , 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 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热爱学生, 用师爱塑造学生, 在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 使师生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共鸣。本班一位同学上体育课打篮球时, 不小心把胳膊扭伤, 轻度骨折, 导致近两个月不能进行课外活动。这种情况下, 只要有空, 我就会去看看他, 和他聊聊伤情, 谈谈学习, 讲讲班级近况, 关心他的健康、学习和成长。我们的谈话很愉快, 彼此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 师生感情不断加深, 当师生感情产生共鸣时, 就会形成尊师爱生的氛围, 真正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 生生友爱。学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提倡同学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相互合作,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 成立课余“学习互助”小组, 相互质疑问难, 答疑解惑, 共同探讨。还有, 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 一对红”活动, 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 促进后进生学习上的提高, 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氛围。

在逆境中开创德育新局面 第7篇

1 重视德育教育, 建立和健全德育管理机构, 层层落实, 齐抓共管

要搞好德育工作管理, 必须要根据自身实际, 实行全员上阵, 立体式的管理, 动员所有教职员工参与德育管理工作。六年前开始, 学校真正实现了教育教学一体化, 实现了名副其实的三校合并。完善的管理, 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德育方面, 我们慢慢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管理模式。

(1) 德育行政管理方面:几个校区的工作, 协调是一个关键。学校在工作中要求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 实行班主任-专业科长-学生处-德育校长的层级管理。即建立以学生处为主, 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的德育网络, 实行责任制, 将责任明确分解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 这样就保证了全校德育工作目标明确, 责任明晰, 工作中杜绝推诿扯皮现象。

(2) 由于学校学生处统辖校团委和学生会的工作, 因而成为学校学生德育管理的领导中心。在每学年初学生处制订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全面布置, 协调指挥, 而学校的其他工作部门, 则首先保证为德育工作大开绿灯, 保证整个德育网络能运行自如。

(3) 学生处还注重发挥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在学期初就提出整个学期的班会系列主题, 利用进行常规教育。学生处还对班主任与学生谈心、辅导的次数也作了量化规定。

(4) 建立和完善德育网络的各项规章制度, 将工作分解到人, 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制。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 制定了《海珠商务职校学生管理手册》, 里面相应地建立了《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考勤请假制度》、《先进班集体评比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了健全的规章制度, 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才有“法”可依。但是最终还是要抓落实, 要抓落实就必须有明确的分工, 落实责任制。

2 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 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1) 注重德育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形成全民育人的良好局面。近年来, 学校每学年都举办青年班主任培训班, 学习老教师的育人经验, 提高青年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为了让青年教师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的转变, 学校自办青年教师培训班, 选派有管理经验的教师充当教员,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培训, 让青年教师特别是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同志初步掌握一些实用的德育管理知识, 为学校强化管理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 要求德育工作者不断学习, 不断进取,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与广州大学继续教育中心联系, 组织全体老师参加中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班的学习和《德育新思维》的继续教育课程。如今, 学校基本普及所有任课教师都有C证, 并有一批拥有B证的骨干教师。此外, 还利用假期的时间组织德育骨干参加德育团队拓展活动, 让德育工作者懂得合作、进取的重要性。同时, 要求全体德育工作者都参加, 提高了德育教师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3) 制定严格的德育工作奖惩制度, 做到奖罚分明。班主任、德育科长在履行工作职责的基础上, 根据班务 (科务) 管理的实效评定等级, 主要参评内容有:文明班评比 (含仪表、考勤、卫生、纪律、早操、墙报等日常工作) 、学生参加各项竞赛、班会公开课、学生流失率、德育研究成果、学生评教评学等。根据综合评比结果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 评选出学校的优秀班主任, 同时在优秀班主任中推荐产生局、市的优秀德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通过此制度, 做到多劳多得, 优质优酬, 以此达到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的目的。

(4) 善于总结经验, 把多年的德育经验编写成《班主任工作指南》, 对班主任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也使得班主任工作更加规范化。

3 注重情感渗透, 选准教育内容, 抓好三大主题教育

从开学接待新生第一天开始, 我们就注重情感的投入, 从校长到教师到学生服务志愿者都是热情接待新生的, 让他们感受进入商务职校的温暖。在管理过程中, 既严格管理, 又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 多一点爱心, 多一点包容;在处理违纪学生时先肯定优点, 充分挖掘闪光点的前提下再指出在问题的危害性, 让学生口服心更服。与此同时, 根据学校的实际, 把爱校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就业心态教育、顽强拼搏和承受挫折教育融入在“相聚在商校”、“成长在商校”、“腾飞在商校”的三大主题教育活动中,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提高克服学习上、生活上各种困难的勇气。

4 对学生的管理坚持“严管教, 宽处理”的原则, 做到张弛结合

对学生的管理坚持“严管理, 宽处理”的原则。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 很多学生在初三时已经养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坏习惯。所以, 在管理上, 我们不偏袒学生、不纵容学生。对学生的管理, 我们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的。

(1) 严格要求学生的仪容仪表。学生的精神面貌反映了这间学校的校风校貌。我们学校坚决不允许男生留长发、女生染发烫发等现象的发生。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查, 在规定时间内没整改好的, 一律须整改好后才允许回学校。

(2) 重视学生的考勤。我们坚信, 守时的员工是从准时的学生时代培养起的。针对一些无心上学的同学, 我们除了对这些学生进行耐心的个别教育外, 还采取接见家长或家访等相应措施。加强考勤管理, 进一步明确考勤管理的规范, 要求各班每周一报数据、每月一报名单, 从而及时掌握了学生的考勤动态, 及时协助班主任跟进考勤违纪严重的个案。

(3) 设立学生服务卡。鉴于有些学生对学校的处分不太在乎或者对于撤销处分觉得遥不可及, 为了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达到教育实效, 创造机会让受处分的学生改过自新, 我们学校为这些同学特意设立了“服务卡”:让学生通过学校举办的学习班学习、写思想汇报、为同学和学校服务来达到降级处分或者撤消处分的目的。

(4) 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每周进行文明班评比, 把工作数字化、具体化, 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竞争、向上的局面。

(5) 根据学生的特点, 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 充实学生生活内容。在严格管理的同时, 十分注重文体活动的开展, 把文体活动当作德育教育的辅助教育来抓, 把它当作沟通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的主渠道之一。如:设立多种多样的社团组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竞赛、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成人宣誓仪式和无偿献血活动等。以上活动为志愿者提供了发挥才能、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机会, 也让他们体会了助人的快乐。

总之, 学校的德育管理, 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 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 把德育工作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项文体活动之中;在开展教育中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信奉“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才会在逆境中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临湘开创小城镇建设新局面 第8篇

临湘市委常委、副市长凌晓明指出, 今年来, 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抢抓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机遇, 大力实施“一城带三镇”的战略目标, 创新思路, 强化措施, 扎实工作, 城乡规划不断加强、城镇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建设扎实推进、集镇管理明显加强、环境整治深入开展, 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临湘市副书记、市长龚卫国提出, 今后一个时期, 全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抓住中央和省市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 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色、注重民生、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 以“一城带三镇”为突破口, 以体制创新、深化改革为动力, 以完善城镇功能、提升承载能力为基础, 以培育特色产业、壮大镇域经济为重点, 积极培育发展一批重点镇、特色镇。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 走出一条具有临湘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之路。

开创科普活动新局面 第9篇

一、重视素材积累, 解决“无米之炊”

从大量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缺少新鲜的素材, 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 作为刚步入中学的学生, 必须学会“找米下锅”。也就是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 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那么, 如何积累素材呢?

(一) 注重背诵积累, 培养写作兴趣

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笔者认为, 从让学生背诵古代诗词入手, 多开展与背诵有关的比赛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学生在诵读诗词中容易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在观念上会发生变化, 由原来的“要我背”转为“我要背”。学生在背诵的活动中, 不但积累了知识, 增强了记忆, 还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学生有了背诵古代诗词的兴趣, 对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和课外的一些名篇佳作的背诵也就不感到困难了。通过背诵, 吸收大量的词汇, 认知许多布局谋篇的章法, 接触各种各样的优秀写作范例, 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二) 注重课内外阅读积累, 写好读书笔记

课内外阅读积累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 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都是学生作文的典范, 文中的好词好句, 精彩片段俯拾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品读、领悟、仿写、积累。这样能使学生对语言有更深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语言的生成性也容易产生探索的兴趣, 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如在学习魏巍的《我的老师》时, 学生很容易理解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主要通过回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小事来表达师生间的思想感情。七件小事有详有略, 由课内到课外, 由平时到假期, 全方位地刻画作者心目中老师的美好形象。文章浅显易懂, 与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初读课文后, 基本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小事。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延伸, 也是课内活动的补充和发展。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知识的积累必须像蜜蜂一样, 采过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只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广泛阅读会让学生产生多种体会, 写作兴趣会增强。因此课外阅读应以博览为基础, 精读为目的, 指导学生勤做摘抄, 多作评点, 每周用一节课对一周课外阅读情况做小结, 师生互相交流读书的乐趣和困惑。

(三) 注重日常生活的积累, 坚持写随笔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因此,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就要留心观察, 做生活的有心人。记得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这里的“发现”便是“观察”。说到观察, 人们只想到那精彩的场面、感人的事例, 似乎只有这些才值得观察。其实不然,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 大雪后的田野、细雨中的青山、潭中的鱼儿、林中的小鸟;父母兄弟的生活习惯、性格脾气、工作学习;老师与同学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兴趣爱好;亲朋好友的穿着打扮等都是观察的对象。做生活的有心人, 就不会“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总之, 从“小”入手, 能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 提高观察能力, 会觉得生活中有永远观察不完的内容。

鲁迅先生能把百草园泥墙根一带写得妙趣横生, 正是因为他观察细致:他眼观———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耳听———鸣蝉低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手摸———翻开断砖, 按住斑蝥的脊梁, 拨何首乌的根, 摘覆盆子;嘴尝———覆盆子“又酸又甜”。如果他没有细致的观察, 能写出这么生动形象的语句吗?简单地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 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 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 作为观察者对这些人和事有近距离的接触, 能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 能对这些人和事作出判断和评价。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形成文字保留下来。长期如此, 在大脑中的新鲜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在积累的过程中, 可以分主题积累素材, 也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 使这些素材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友情”等话题 (主题) 。在写作中如果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 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 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写作文时就不会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试想, 我们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记录下来, 有了丰富的材料库, 我们何愁“无米下锅”呢?

二、重视写作前指导, 激发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十分重要。针对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可引导学生唱好“作文四部曲”———审题、立意、选材、结构。

如何引导学生唱好“作文四部曲”呢?做法是:用两至三节课时间与学生探讨什么是“作文四部曲”?为什么要经历这四个环节?以记叙文为例, 如命题作文“我的小伙伴”, 我先让学生思考:根据所给出的作文题, 这篇文章应该写什么, 怎样写。然后进行探讨、交流、发言。“我觉得这篇文章是写人的, 写‘我’和小伙伴亲身经历的事……”“写我的小伙伴助人为乐的事……”等, 听了学生代表的发言后, 老师要及时综合、归纳每一步要把握的重点。如在“审题”中, 我是这样和同学们说的:同学们说得不错, 这是写人的记叙文, 题目中的“我”表明要用第一人称来写;“小伙伴”是写的对象, 可以是“我”的一个好友, 也可以是一群好友, 重点要写出“小伙伴”的肖像、言行、性格特点及与“我”的关系。在“立意”上, 我是这样总结的:同学们都能积极发言, 很好。立意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本次作文要通过写“我”的一个或几个小伙伴的言行, 表现“小伙伴”的好思想、好行为或表现“小伙伴”认真学习、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尊老爱幼, 勇于改正错误的好品德等。在“选材”上, 我不忘告诉同学们:在你的材料库里, 有许多合适的材料, 但要根据你的立意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素材。比如表现“小伙伴”认真学习的精神, 可选在不同时间或场所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虚心求教的素材。如表现“小伙伴”乐于助人的精神, 可选择帮助别人的典型事例来写……在“写法”的总结时:我结合教材中一些结构思路清晰的课文来引导学生, 并提醒他们, 文章结构一般是指总—分—总, 总—分或分—总的形式。这篇文章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如开头总写“小伙伴”与“我”的关系, 点明人物及其肖像、性格特征, 后分几个典型事例来表现“小伙伴”的思想、精神面貌等, 塑造“小伙伴”的形象;结尾可采用呼应开头作结。学生通过探讨、交流, 又听了老师的总结后, 就豁然开朗了。接下来, 由学生自主、合作练习。可以自己拟题, 自己唱“作文四部曲”, 也可以拟好题给其他同学唱“作文四部曲”。在这种自由轻松的作文课堂里, 学生既明白了写作的方法, 又激起了写作的兴趣。

三、重视作文评改,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重视文章评改, 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那么, 如何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作文评改呢?

(一) 拟定激励机制

学期初, 就拟定各种奖励制度, 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如:让学生把在课外阅读、练笔或作文评改时认为好的文章推荐出来, 在课堂上读出来, 并说出推荐理由。这样就可以得到学分奖励, 每推荐一篇文章奖励10分;每月评选一次, 每次评出10名, 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学生有了激励, 评改文章的兴致就高了。

(二) 合作修改、评点

作文评改, 从合作修改训练开始, 更能调动学生的修改的兴趣。方法是:在收上学生的作文后, 从中选出三至四篇例文, 既有成功的习作, 又有存在明显不足的习作, 而且几篇选文各有特色, 各有代表性。有的习作立意角度别出心裁, 有的个性化语言突出, 有的结构新颖独到等等。而存在不足的文章, 或偏离题意, 或思路紊乱, 或语言晦涩等等。然后, 将这几篇文章按原貌印发给学生, 或在课堂上通读原文。有时事先通知原文的作者, 让他们做好准备, 重点谈一下在动笔之前, 是怎样构思谋篇的。因为每次作文训练都是有重点的, 从字、词、句的修改, 到篇章结构、选材、立意的训练, 所以每次要根据训练的重点, 让学生明确这次修改的着重点。比如立意, 即“应该写什么, 表现什么主题”。让学生分析例文的选材, “写了些什么”, 能否为主题服务, 还要考虑一下文章的结构, 即“是怎么写的”, 看它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这样, 在修改的过程中, 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掌握, 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在作文修改课上,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 即若干个学生为一组, 每组推荐出一位组长。然后各小组确定其中的一篇作为评改重点或针对推荐的文章进行评点, 对文中的标点、字、词、句等方面进行讨论修改。最后由小组长将组员的意见综合起来, 派代表总结发言。

(三) 自主修改、评点

学生有了合作修改作文的基础, 懂得了怎样去修改作文, 就可以独立自主去进行作文评改了。方法是:先提出本次作文修改训练的重点, 再将学生的作文发下去, 让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互换作文修改。然后要求学生至少读三次文章, 以记叙文为例, 初读文章, 修改文中字、词、句、标点。再读文章, 归纳主要内容。三读文章, 指出文章的优点与不足, 认为好的说出好的理由, 认为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见, 最后给作文评分。所谓“旁观者清”, 看别人的文章, 既看到对方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这样对比自己的文章, 也就明白自己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了。

(四) 教师评价

不管是小组合作评改, 还是学生独立评改, 教师最后对这次作文作总的综合评价都是很重要的, 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作文和评改的内容, 指出其中的成功和偏颇之处。教师评价学生作文时应充分发掘学生作文中的成功点, 无论是立意、结构或语言, 甚至某个词语的独到应用, 都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站在新起点 开创新局面 第10篇

又一个春天,又一度盛会,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这个华夏大地春天最隆重的盛会已圆满闭幕了。今年的会议是一个承前启后、传递升腾着希望的大会。此次会议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了“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在发展战略任务方面,独立成篇,摆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这是国家与农民关系的重大战略性转变,也是国家三农政策的重大突破和全面提升。本期焦点栏目将对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解读,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国家将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做些什么?9亿农民有哪些实惠可以期待?敬请关注——

以新农村建设为标志的三农新政的核心在于“多予”

纵观近年连续3个中共中央1号文件,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举措,总体上按照“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层层推进,不断深化。2004年的主题是提高农民收入,着重解决农民的问题;2005年的主题是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着重解决农业问题;2006年的主题是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全面解决农村问题的办法。3个1号文件共81条政策措施,全面、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构想和政策体系已呈现出清晰的轮廓。从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看,国家对三农“多子”的砝码将继续增加。

从二定意义上说,对农民减免税费也是——种给予。今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与农村税改前相比,全国9亿农民总共减轻负担1265亿元,人均减负120元左右。但从今年中央1号文件到国家“十一五”规划,我们可以更明确感受到的政策信号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的投入将起先导、主导作用,或者说国家三农政策正从前两年的“少取”转向“多予”,将从公共财政里不断增加对农村的投入。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提出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具体规定了“三个高于”: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在前不久中央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班上,温家宝总理进一步提出:要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特别是最后一条如果落实,将为新农村建设直接提供巨额的、持续的资金来源。这些表明在取消农业税之后,国家在对三农的“多予”方面有了更坚定而明确的思路。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比上年增长14%,达到创纪录的3397亿元,平摊到每个农民身上是377.4元,中央财政每支出6.5元中,就有1元花在农民身上。这是新农村建设启动的标志,也是中国农民的福音。

当前“多予”的重点是解决与农民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要花多少钱?从农民人均受益看,有研究者认为人均要花1700多元,也有人认为要花4000多元;从总体投入看,分别有3万亿元、4万亿元和10万亿元之说。据国家发改委专家测算,严格按照标准如安全饮水、沼气、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等,新农村建设包括公共品和私用品共需投入资金4万亿元,到2020年15年间,每年平均2700亿元。

钱从哪里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韩俊概括了四个层次:一是确保中央财政投入稳定增长,同时建议中央考虑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如发行债券、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进行新农村建设等;二是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新农村建设在其财政中占的比例要大幅度提高;三是把国家的扶持与农民的辛勤劳动结合起来,一些农民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如小水利、道路、自来水等,在自愿的前提下可鼓励农民出钱、出工;四是增加金融机构对农村的投入,改变目前三农政策主要靠财政拿钱的格局,逐步做到建设现代农业主要从金融渠道筹资,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主要靠财政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在发挥财政先导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农民个人投入。

有钱怎么花?韩俊认为,现在农民“种地不交税”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下一步农民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上学不交费,看病不用愁,养老有保障”。他说:“按照目前中央的思路,不是要对农民实行普遍的农业补贴,而是公共财政要覆盖农村,就是要解决与农民生产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长计划短安排,今年北京“两会”前后,来自中央政府及各部门的信息都充分表明,新农村建设正从优先解决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起步。比如,解决出行难问题,未来5年国家将投资1000亿元,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20万公里;解决读书难问题,今明两年全国农村中小学生将分批免除学杂费,到2010年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未来5年累计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解决看病难问题,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民补助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元;解决农业效益低问题,完善和加强对农民的补贴政策,粮食主产区粮食直补资金规模提高到占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通过各种配套措施保证未来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2010年达到4150元;解决人居环境差问题,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开展村庄整治,其中2006年国家将投入国债资金25亿元,用于农民群众觉得“最贴近、最实惠”的沼气建设;解决农村群体性贫困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国将完成14.81万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目标,今年安排扶贫资金137亿元,比去年增加7亿元。

国家将力促不同地区的农民在不同的起点上普遍得到实惠

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悬殊太大,新农村建设具体到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切入点和不同的先后顺序。东部不少地方可以更多地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中西部更多的地方则可能要重点考虑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缓解农村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基本困难。即使做同样的事,内涵也有不同。

但是,各地近期的工作重点仍有共同之处。首先,改善农村面貌是一致的。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中,这条最直观,最能反映成效,只是各地具体提法会有不同,如浙江叫“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河北和海南省抓“文明生态村”建设,贵州富、学、乐、美“四在农家”活动有声有色,安徽搞“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等。其次,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着力是一致的。有人说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目前城乡差距已集中地表现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和公共服务发展差距上。胡锦涛总书记谈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问题时,用了“集中力量”的措辞;温家宝总理在人大会上提出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时掌声响起,说明全国上下对此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因此,尽管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但目前从国家到各级政府一致在努力去做的这些事情,肯定会给农民群众带来不同程度的实惠。现在农村各地的情况就像许多装水深浅不一的水杯,国家通过新农村建设是要让每个杯子里的水都增加,更重要的是要以城市的水杯为标准,努力使农村各个水杯与之的差距尽可能缩小。

向海发展全面转型开创盘锦新局面 第11篇

一、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围绕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确定了石化及精细化工、塑料新材料2个产业集群, 目前, 两大产业集群共集聚企业172家, 产业规模达到1201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9.3%。盘锦依托产业基础优势、原料优势、港口优势及空间优势, 推进产业高端化、精细化, 提高产业的丰厚度、完整度和集中度, 力争5年, 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000亿元, 建设中国的“裕廊”。

二、建设国内领先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依托辽河油田的技术优势、市场空间, 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河海岸线资源等条件, 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重型装备制造产业, 力争到2017年, 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成为国内领先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三、建设具有吸引力的国际旅游胜地

盘锦是一座建立在湿地上的城市。国庆六十周年期间, 盘锦湿地作为中国十大最美风景之一在天安门广场得到展示。盘锦红海滩成功入选《美丽中国》系列邮票, 成为辽宁唯一入选的题材。同时, 盘锦地下蕴藏着80亿立方米的温泉资源, 是北方最具发展潜力的温泉度假胜地。生态湿地和温泉已经成为盘锦最有魅力的品牌。2012年, 盘锦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64.8亿元, 同比增长41.5%。

四、建设世界知名的港口城市

让盘锦成为世界知名港口城市是盘锦未来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其主要承载就在辽东湾新区。经过7年多的努力, 新区迅速崛起, 规划面积由最初的30平方公里扩增到306平方公里, 累计投资近千亿元, 初步形成了港区、产业区、水城三大功能板块, 已经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示范区, 是辽宁重要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今天的辽东湾新区, 已经成为盘锦全面转型发展的龙头, 成为辽宁对外开放的热点和亮点。

五、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市

盘锦是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 城镇化率2012年达到69.85%, 形成了以县城、城区为龙头, 以重点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下一个阶段, 将进一步加强城乡统筹, 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力争到2015年, 使城镇化率提高到80%以上, 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市。

六、建设生态新盘锦

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湿地保护, 大规模植树造林, 全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生态工程, 促进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面优化,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建设湿地如画、碧水蓝天、空气清新的美丽新盘锦。

七、建设幸福和谐新盘锦

多年来,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放在心上, 抓在手上, 带着感情、带着责任, 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真事,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每年都办理一批民生实事, 解决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居住、社保、医疗等问题,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共同建设幸福和谐新盘锦。

上一篇:节事活动下一篇:教育投入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