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调查范文

2024-07-07

门诊调查范文(精选12篇)

门诊调查 第1篇

关键词:处方,合理用药,抗菌药物

处方是为患者诊断及防治疾病而开具的用药指令, 是药学人员调剂配发药品的法律凭据。为加强对处方的监管力度, 国家卫生部发布了53号令, 宣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新的《处方管理办法》 (下简称《办法》) 。《办法》第43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本机构处方开具的管理。为此, 笔者围绕处方管理中两大难点:处方书写及合理用药, 于2011年1-6月对我院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调查, 为进一步加强处方监管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2011年1-6月门诊各科处方 (毒、麻药、精神药品处方除外) , 包括自费、公费、医保3个费别。

1.2 方法

1.2.1 调查指标:

参照《办法》中处方书写开具的有关条款及处方评价的部分指标, 结合医院实际确定调查项目。包括: (1) 处方书写指标:处方前记、正文及后记各项栏目的书写情况、处方费用。 (2) 处方评价 (即合理用药) 指标:平均用药品种数、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抗菌药使用百分率、处方平均费用等。

1.2.2 调查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6月门诊处方4 000张, 每月抽取各科室医师开具的处方100张。

1.2.3 抗菌药的统计范围:

按照WHO基本药物目录中有关抗感染药的分类, 抗结核药、抗霉菌药、抗肠虫药等未列入统计范围。

2 结果

2.1 调查资料概况

调查处方数共4 000张, 其中男1 833张, 女2 167张;患者年龄最大82岁, 最小2个月。

2.2 合理用药指标的比较

我院部分合理用药调查指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见表1。

2.3 抗菌药使用情况

使用抗菌药总数为1 680张 (42%) , 其中1种抗生素使用为1 366张 (81.31%) , 2种及以上为314张 (占18.69%) ;2联使用为15.12%, 2联以上使用为3.60%。

2.4 处方书写缺项及不合理用药情况

处方书写缺项情况:诊断缺写3.30%, 科别缺写2.58%, 年龄缺写0.06%, 剂型缺写1.35%, 签字缺写1.65%。不合理用药226张处方 (占5.65%) , 其中用法用药量有误62张 (1.55%) , 有配伍禁忌11张 (0.27%) , 滥用抗菌药物52张 (1.30%) , 无指征用药25张 (0.63%) , 诊断与用药不符28张 (0.70%) , 重复给药48张 (1.20%) 。

2.5 处方书写差错情况

(1) 处方前记:患者基本信息 (如年龄、处方日期等) 前、后处方不一致。 (2) 正文:①随意开具专科药品:成人、儿童药品混开;男性患者开具妇科药。②药名、剂型、规格:写错或漏写。③用法用量:不写或用适量、遵医嘱、外用等替代;不按规定用法;小儿使用成人剂量。④处方品种数: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为0.3%, 最高达7种。 (3) 处方后记:实习医生处方带教老师未签名;处方书写与签名、修改非同一人;冒充签名;药师调配处方漏签名。

3 讨论

3.1 本次调查的局限性

本次调查仅是2011年上半年的处方统计, 故某些指标的调查结果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儿科处方未单独抽出分析, 故对儿科抗生素滥用情况未予说明。本次调查所暴露出的问题, 有的虽不具普遍意义, 但也暴露出医院管理上的漏洞:如处方书写使用的笔未统一规定用蓝黑钢笔或蓝黑水笔。

3.2 存在问题

3.2.1 合理用药。

采用处方评价 (即合理用药调研) 指标, 可考查医院在医疗实践上遵从国家药物政策的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指标值较其他发展中国家差,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如患者用药品种数在5种以上的为0.3% (最多7种) ;使用2种及以上注射剂的病例数达62.97% (最多3种) 。合理用药的特性之一是经济性, 在本次调查中一次就诊费用在50元以上的近40%, 其中5%的患者在100元以上, 最高达200元以上。

3.2.2 处方书写。

本次调查反映出不少临床医务人员对处方在医疗纠纷中的法律价值缺乏认识, 工作责任心不强, 业务水平低, 处方书写马虎, 差错和缺项较多。其中诊断的严重缺失使处方的审核难以进行。调查也反映出药学人员审方把关不严, 或是业务水平有限, 或是工作不够认真细致。一旦因处方书写和调配而发生医患矛盾将难逃其责。

3.2.3 抗菌药使用。

调查结果显示抗菌药不合理使用仍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 (1) 使用比例过高 (>1/3) 。 (2) 无指征使用和联用, 如咽炎:头孢噻肟钠针+头孢克洛胶囊。 (3) 同类同代联用, 以及同一品种不同剂型联用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霉素片+头孢克肟胶囊) 。 (4) 繁殖期杀菌期与速效抑菌剂联用:如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

3.3 干预措施

3.3.1 加强对处方的监督管理。

首先要加强医务人员对处方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质量和法律意识, 严格要求医师按照《办法》规范处方书写, 杜绝人情方和大处方, 加强对处方的监管力度。应建立处方差错登记制度和评价制度, 定期对处方 (包括病房医嘱单) 进行检查、分析和点评, 并以《药讯》的形式予以通报, 提高处方书写和调剂的质量。此外严格奖惩措施, 将用药行为与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年终考核等挂钩。

3.3.2 加强合理用药的教育。

笔者曾对我院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认知程度进行过调查[3], 结果不容乐观。《办法》第4条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故当务之急首先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重要性的认识, 采取多种途径宣传和普及合理用药知识, 加强药学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和协作, 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3.3.3 加强抗菌药的使用管理。

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本院的实施细则, 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本院的细菌耐药趋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本地区的药品价格等, 将抗菌药划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管理三类, 为各级医生的临床应用划出底线。要求各级医生严格按照权限使用药品, 逐步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唐镜波, 主编.合理用药国际网络通讯.中国年鉴 (2003-2004)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64.

[2]唐镜波, 陈香谱, 谭军, 等.合理用药调研的国际指标〔J〕.中国药房, 1995, 6 (4) :5-7.

门诊病人静脉输液需求的调查 第2篇

方法 对486名在我院门诊就诊需要静脉输液的病人问卷调查。

结果 不同性别的门诊病人在静脉输液需求、输液过程中的不适及担心的问题和对护士应观察的内容要求方面的29项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则有些项目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这次调查使我们找出存在于这些静脉输液的门诊病人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在静脉输液中病人产生不同的心理、生理反应时,护士必须深入了解病人的感受与需求,结合病人的经历、背景,有针对性地给予个体化的护理。

【关键词】 静脉输液需求 数据收集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基本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顺利地给患者进行输液,关系到医护质量,甚至影响到医护患关系。

这些调查主要是从患者角度进行的,本调查旨在了解病人进行静脉输液后的感受与需求,使护士在对静脉输液患者的巡视,观察中提高准确性、及时性,减少盲从性,切实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6月~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需要静脉输液的病人486例,男282例,女204例,年龄16~78岁,平均(38.5±16.0)岁。

文化程度:大学以上183例,中专69例,高中78例,初中以下156例。

职业:干部85例,工人66例,农民42例,职员61例,其他232例。

1.2 调查方法

置问卷由作者参阅有关文献后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4个方面: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2)患者的需求,共11项;3)输液过程中的不适及担心的问题,共13项;4)对护士应观察的内容要求,共5项等。

遵循自愿原则发放问卷,向其讲解填表方法后,要求其在10~20min完成后交卷。

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6份,有效回收率97.2%,对数据进行归纳后行χ2 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在静脉输液中需求

不同性别11项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值均大于0.05);不同文化程度在静脉输液中需求,见表1。

表1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静脉输液中需求比较(略)

表1示,11项调查结果中患者在静脉输液中需求最多的是护士多关心(60.5%),躺着输液(54.5%)次之,坐着输液的人第二少(8.0%),备便器(1.6%)最少。

由此可见,患者对在静脉输液中护士多关心的需求比较清楚(60.5%),说明病人希望每一位医护人员在任何时间都以和蔼、耐心、高度负责的服务态度,多与病人沟通,多与病人讲解有关输液的问题。

另外对输液环境的需求则是躺着输液(54.5%)比坐着输液(8.0%)多。

说明在门诊输液的环境是医院在能力范围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调查的对象是16~78岁,所以对备便器需求不高。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静脉输液中需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只有5、6、7、8、11项。

(χ2=27.66、15.36、33.39、9.73、11.98,P<0.05,P<0.01)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认知最好(显著高于另两组,均P<0.05),高中或中专与初中及以下比较次之(除8、11项外,均P<0.05),初中及以下者最差。

分析原因:1)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均希望在输液中看书看报,他们希望在输液室得到一些信息或知识,以消磨时光。

故应在输液室增设报刊、杂志及健康知识小处方,以满足较高层次病人的需求。

2)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副作用方面,也体现了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的求知欲和自我保护意识方面较强。

故护士在进行治疗时要主动向病人介绍此类问题,满足病人需求。

3)在按自己的时间来治疗或到家中治疗方面。

因此,护士工作也应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或者加强社区服务,或者增设家庭病床,尽可能满足那部分病人的需求[1]。

2.2 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

不同性别11项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值均大于0.05);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见表2。

表2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比较(略)

表2示,8项调查结果中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在1、2、3、4较平均(P=41.8%、45.9%、40.7%、45.5%)。

说明病人缺乏输液常识,因此在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方面,应强化学习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输液常识认知水平。

2010年门诊处方质量调查分析 第3篇

【摘要】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处方质量,促进处方规范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以利于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12个月门诊处方13000张,找出不合理处方并且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000张门诊处方中不合格处方为393张(3.02%),其中不合理用药为8.97% ,处方前记不规范30.35% ,处方正文不规范或错误53.21% ,其他为8.96%,部分处方同时存在以上多处问题。结论 《处方管理办法》使处方评审有了统一评价标准,门诊部作为处方质量控制的职能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以及时解决问题。

【关键词】

门诊处方;评价; 合理用药

处方是医师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重要书面文件,可以直接反映医师的技术水平及职业道德,是保证医疗安全、合理用药的关键所在,卫生部2007 年实施新的《处方管理办法》[1,2]。为了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笔者于2010 年1 月-12月对笔者所在医院13000处方进行了随机抽查,并且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指标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医疗安全。1  资料与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结合调查目的,2010 年1-12 月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处方13000张,对处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合格处方12607张,不合格处方有393张,处方总合格率为96. 98%,每月处方合格率均在>95.89%,处方合格率均在95%以上,符合三甲医院的处方综合管理统计指标的要求。2 结果

笔者所在医院处方抽查情况及不合格处方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2010年处方抽查分析情况3 分析

(1)处方前记不规范: 处方前记主要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出现的错误主要表现为科室、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等漏写或错写,其中科室和临床诊断为著。年龄错写常将“6 个月”写成“1 岁”,此部分内容书写不完整将无法有效追踪患者的用药情况[3]。

(2)药品名称及规格不规范: 本研究发现,部分医师不能正确使用药品通用品及药品规格。例如多潘立酮片写成吗丁啉片。这种问题除医师自身原因外,还与药剂科没能及时通知药品换规格有关系。

(3)专用处方不能正确使用:本研究发现,某患者年龄6 岁,医师使用了白色普通处方,而未使用淡绿色儿科专用处方[4]。医院应该加强处方的业务学习,保证专用处方的合理使用。

我院门诊处方调查分析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6月, 每月随机抽取我院门诊4d普通成人西药处方, 共计11 012张, 包括急诊科、普通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眼科等, 基本涵盖我院门诊各科室, 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1.2 方法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制定的药物使用管理规范和卫生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用药指南[1], 对随机抽取的处方按点评标准和评价表详细进行填写, 并对处方合格率和抗生素及注射类药物使用率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 门诊处方基本指标

11 012张处方中, 使用注射剂处方3138张 (28.5%) , 平均使用药品3.22种, 其中联合用药≥5种, 药品的处方为1211张 (11.0%) , 使用抗菌药物3194张 (29.0%) ;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联用1431张 (13.0%) 。平均单张处方金额为109.23元。

2.2 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

11 012张处方中, 不规范处方693张 (6.3%) , 其中药品书写不规范343张 (3.1%) 、处方书写不规范123张 (1.1%) 、其他227张 (2.1%) 。不合理用药处方529张 (4.8%) , 其中用药不当139张 (1.3%) 、剂量不当111张 (1.0%) 、联合用药不当75张 (0.7%) 、重复用药12张 (0.1%) 、不合理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28张 (0.3%) 、其他164张 (1.5%) 。

2.3 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529张不合理用药处方中, 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97张 (18.3%) 。其中抗菌药物选用不当5张 (5.2%) , 剂量不足或过大6张 (6.2%) , 给药方案不合理6张 (6.2%) , 超疗程用药1张 (1.0%) , 重复用药1张 (1.0%) , 其他78张 (80.4%) 。

3讨论

3.1 处方分析

我院平均用药3.22种, 与《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不超过5种药品一致, 高于WHO制定的发展中国家门诊药品种数标准 (1.6~1.8种) [2]。说明我院处方药品种数尚需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0%, 低于WHO推荐的30%的标准, 抗菌药物使用率在下降, 但高于2011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比例不超过20%的规定, 因此应制定相应措施逐步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注射剂使用率为28.5%, 低于四城合理用药调研的注射剂使用率 (35.13%) , 但对药物不良反应 (ADR) /药物不良事件 (ADE) 的监测与抢救不太完善, 因此应制定相应措施, 减少注射剂的使用, 严格注射剂量和疗程, 能口服的药物不肌内注射。部分处方金额偏高, 多集中在100~450元, 与单张处方开具多种药物、昂贵进口药物、部分患者要求开具无关的药物等有关, 建议临床尽可能使用廉价安全的药物。

3.2 严格按规范书写处方

本次抽查的处方中, 药品书写不规范处方343张, 占处方总数的3.1%, 与《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不相符。部分医师开具处方不注重细节, 书写字迹潦草, 任意涂改或修改, 患者基本情况及诊断填写不清晰, 部分处方药品名称不规范、不完整, 无法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3.3 不合理用药

不合理用药处方中, 重复用药12张, 占处方总数的0.1%, 如一张处方中同时出现制霉菌素和克霉唑, 两药均为抗真菌药, 属不合理用药。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处方3194张, 占处方总数的29.0%, 如部分发热儿童由病毒引起, 医师盲目使用抗菌药。用药不当139张, 占处方总数的1.3%, 如前列腺炎处方用药中出现贝那普利, 这与患者个人开药有一定的关联。配伍禁忌或不良反应处方28张, 占处方总数的0.3%, 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合用, 会降低布洛芬药效。联合用药不当75张, 占处方总数的0.7%, 如多潘立酮与雷尼替丁联用及左氧氟沙星与氨茶碱联合使用, 均会产生干预措施[3]。

综上所述, 我院门诊处方总体较合理, 在此基础上临床药师应加强对门诊处方的分析和干预, 加强对处方的监督管理, 及时反馈于临床医师, 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最终建立优质的、以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为核心的合理用药模式。

摘要:目的 对该院门诊处方进行点评, 以提高处方质量, 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该院2012年1-6月随机抽查门诊处方11 012张, 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 11 012张处方中, 平均使用药品3.22种;使用抗菌药物处方3194张 (29.0%) ;使用注射剂处方3138张 (28.5%) ;平均每张处方金额109.23元;不规范处方693张 (6.3%) ;不合理用药处方529张 (4.8%) ;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97张 (18.3%) 。结论 医院应加强门诊处方分析和干预, 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关键词:门诊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潘力.我院5600张门诊处方评价结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6A) :146-147.

[2]苏稼航, 刘爱中, 吕永美, 等.我院门诊处方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事, 2011, 25 (1) :85-87.

门诊满意度调查任务分配方案 第5篇

门诊满意度调查任务分配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深入推动改善医疗服务,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医院满意度调查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辽宁省卫计委决定开展医院满意度第三方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如下表,各科室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遇有患者抱怨或不满时医护人员及时回应、多解释,尽量满足患者的期望,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有效促进我院门诊满意度调查如期完成任务,将门诊满意度调查任务分解给接触门诊患者的门诊科室和医技科室,要求各科室每日完成门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任务量为每日在岗医护人员调查门诊患者满意度不少于2人次,门诊部每日不少于100人次,各科室请遵照执行。

2017年11月29日

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消毒现状调查 第6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03

预防接种是有效保障广大儿童身体健康,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最有效、最简便、最经济的公共卫生预防措施之一,预防接种门诊是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卫生消毒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共卫生计划的实施与安全注射服务质量[1]。为掌握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消毒状况,2011年5月对全市各镇、街道预防接种门诊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邹城市17所预防接种门诊。

方法和标准:①现场调查:调查采取现场观察、询问、看资料与调查表相结合的形式,包括消毒隔离制度及相关措施是否健全、接种环境、消毒设施配备、消毒液使用和医疗垃圾处置等。②检测项目:随机采样检测预防接种门诊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和紫外线消毒灯。③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进行采样[2,3]、检测和评价,空气染菌量测定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暴露法,以细菌总数≤500cfu/m3和未检出溶血性链球菌为合格;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采用涂抹法测定,以细菌总数≤10cfu/cm2和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无菌医疗用品浸润脱洗法测定,以无菌生长为合格;使用中消毒液采用中和温均法测定,以细菌总数≤100cfu/ml和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紫外线灯辐照强度不低于70uW/cm2为合格。

结果

制度建设:预防接种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健全8824%,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健全7647%,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健全7059%。

环境建设:预防接种门诊均设置在独立区域,能够与医院普通门诊、注射室、放射科、病房分开。查体登记室、候种室、预防接种室、接种观察室均独立分设,空气流通,环境整洁。接种室内有洗手池4705%,均使用肥皂或皂液洗手。

消毒设施配备:预防接种门诊均配备紫外线消毒灯,能够按照每立方米不少于15W配备6471%,紫外线消毒记录及时、齐全5882%,其中24支紫外线消毒灯灯管表面均不程度地附着灰尘,未进行清洁擦拭处理。

消毒液使用:预防接种门诊使用的消毒液均为乙醇;消毒液容器标明消毒液品名、浓度、更换日期、定期更换消毒液8235%,盛放消毒液容器未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直接更换或加入消毒液2353%,盛放消毒液容器未加盖1765%。

诊疗物品消毒:全市预防接种门诊均使用山东省统一定点生产厂家一次性注射器。其他非成品物品如消毒液容器、镊子等均进行高压灭菌后使用,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2353%。

医疗垃圾处理:配备毁型器9412%,配备污物桶8235%(127/600);垃圾实行袋装化,用黄色塑料袋盛放医疗垃圾7647%;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及时毁型处理2353%。

消毒效果监测结果:监测结果显示,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消毒监测总合格率7749%,其中无菌制品合格率最高(100%);医务人员手合格率最低(6111%)。见表1。

讨论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最经济、最有效、最可靠的措施之一,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广大儿童的服务质量。预防接种门诊是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卫生消毒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共卫生计划的实施与安全注射服务质量。

调查结果表明,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布局合理,房屋设置和设备配备日趋完善,接种服务环境明显改善[4]。但是消毒工作较为薄弱,监测结果显示,空气、医务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严重。究其原因:①接种室中人员集中,空气浑浊,空气中细菌数量大,接种前后不进行开窗通风或彻底消毒处理,加之紫外线灯配备不足和部分紫外线灯管不进行擦拭除尘,导致消毒效果低。②接种工作中医务人员双手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接触接种者,如皮肤黏膜及分泌物、排泄物等,且缺乏洗手设施和未配备速干手消毒剂,达不到接种每一名儿童后进行手的清洗与消毒处理,致使手卫生合格率不高。③个别预防接种门诊对创建达标工作重视,一旦达标,便不重视日常的管理,消毒工作存在严重滑坡[5]。

针对本次调查存在的问题,为确保今后接种安全,杜绝接种感染的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认真贯彻学习《消毒管理办法》,加强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工作宣传和接种人员消毒知识培训,提高对消毒工作重要性认识,增强消毒灭菌观念。②建立健全接种消毒规章制度,落实消毒控制措施,防止接种过程中消毒不当而引起感染的发生,确保预防接种安全。③加强预防接种门诊消毒管理,控制接种儿童和家长进入接种室人数,做到有序进出接种室,不让过多人员堵在接种室周围[6],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接种人员要有强烈的医院感染预防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消毒后器械再污染,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⑤加强预防接种门诊日常消毒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

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限期改进。

参考文献

1蔡秀芳.长治地区预防接种门诊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2):149.

2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年版).

3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GB15982-1995.

4顾兴成,薄祥国,孔德怡.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现状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6,13(5):85.

5张国庆.任城区预防接种门诊消毒与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6,112(2):18.

6陈静静.预防接种门诊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6):297.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调查分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医院门诊处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查8700张处方。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物说明书以及有关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联用禁忌、药代动力学及药理学的手册、书籍等文献资料,对其中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归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在抽查的870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2138张,占24.57%,其中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298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13.94%,占所查总处方的3.42%(表1);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单一用药为主,占抗菌药物处方的75.12%,其次为两联用药,占23.76%(表2)。

3 分析与讨论

由上述分类统计可见,本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所倡导的用药原则,但也存在诸多使用不合理的现象。

3.1 皮试要求不明确

①必须皮试的药无要求,如青霉素V钾、阿莫西林,用药频次高,较多出现过敏反应。青霉素类药以各种途径给药或应用各种制剂都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用前应做皮试。苄星青霉素即使每周注射1次,每次用前也应皮试。

②续用须皮试的药未注明“免试”或“续”,续用ß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处方没有注明已皮试或免试或续用。为用药安全,又得返回请医师补充完整,否则皮试要求不明应拒绝配发药品。还有青霉素类皮试阳性者,改用头孢菌素时也应标注皮试要求。

3.2 用法用量不恰当

①用法不明确与混乱,其实例包括:a处方上开长效青霉素针剂120万U*2瓶,但只注明“120万U肌肉注射,立即”,剩余120万U没有注明用法;b处方上开替硝唑片0.5g*8片,只注明“2g口服,立即”剩余4片没注明服法。

②药品剂量过大或过小:a用量需大规格而处方上却只开了小规格,增加了护士的繁琐操作,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b给年仅1岁的患儿所开处方上,注明“头孢克洛分散片1/2片,3次/d”,用量偏大,也未考虑说明书中“新生儿的用药安全性尚未确定”的提示;又如克林霉素半衰期为4~5.4h,用法600~1200mg/d,分2~4次肌注或静滴,一般600mg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 L滴注2h,若剂量过高,静滴速度过快(>20mg/min),会引起血压下降,心电图变化、血肌酸激酶增高,呼吸肌抑制,心跳、呼吸停止[2];c儿童肾功能还未发育完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一旦剂量偏大,便可引起儿童肾损害;d未按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用药,依据病情应使用一线药物却用了二线药物,或反之,如给咽喉炎患者使用氟氯西林、氟罗沙星等。

③溶媒选择不当,如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注射液在静脉滴注时,不应选生理盐水作溶媒,因前者与氯离子螯合反应生成分子螯合物沉淀,影响药物含量,使药敏降低[3],后者输液的p H在4.0~5.5之间稳定性最佳,p H过高在高温、光照后易出现结晶[4],故此两药均应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滴注。常见的ß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唑林等静脉滴注时,不宜加入p H<5.5的溶液,如5%的葡萄糖注射液,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解,否则容易被催化分解而失败,此时宜用生理盐水[5]。然而,上述不当的溶媒选择在临床上常见。

3.3 用药频次不当

由表1可见,该类不合理处方数占抗菌药物处方的4.79%。实例包括:①青霉素G钠,其半衰期仅为0.5h,一般每6~8h使用1次为宜,每日总剂量分为3~4次使用,因此不合理处方中1次/d用药,根本无法达到抗菌疗效,反而容易引起耐药菌生长;②头孢哌酮,其血清半衰期约2h,其药效具时间依赖性,因此,应将每日剂量分2次静脉输注,且在2次给药间期保证血药浓度达到最低抑菌浓度(MIC)的40%~50%以上,这样才可能产生抗菌效果,有利于杀灭细菌,而门诊处方往往为方便患者仅提供1次/d静滴,导致血药浓度达不到有效抗菌浓度。对于抗菌效应(PAE)短暂、血清半衰期亦短的抗菌药,即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每次用药间隔时间过长,会致使细菌再生长繁殖,所以其给药方案最好采用每日2次、3次或4次。

3.4 重复用药

重复用药不合格处方占1.4%,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通用名相同、商品名不同,出现重复使用;②同类抗生素的联用;③抗菌谱相同重复使用:如克林霉素与甲硝唑、头孢西丁与奥硝唑联用,由于其两药均具有抗厌氧菌的作用,造成了资源浪费。

3.5 配伍不合理

这类处方占不合格处方的1%,分析原因如下:(1)药理拮抗:如青霉素或头孢类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联用,前者均属繁殖期杀菌剂,对繁殖旺盛的细菌作用最强,对受抑制而不繁殖的静止期细菌几无作用,而后者为速效抑菌剂,能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使细菌繁殖受到抑制而进入静止状态,从而减弱了繁殖期杀菌剂的杀菌作用;又如喹诺酮类药物与克林霉素联用,前者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从而起杀菌作用,而后者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抑菌作用,同样会消弱杀菌剂的活性,故杀菌剂与抑菌剂有相互拮抗作用,应避免联用;作用机制相同,如林可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联用,因其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受体,合用时竞争相同结合靶位而产生拮抗作用,也应避免联用;(2)不良反应增加:头孢菌素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导致肾毒性增强;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药物联用,可碱化尿液,引起喹诺酮类药物自肾小管析出,并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或阻塞性肾病;克林霉素与阿米卡星联用,因两药均有致神经肌肉接头阻滞的不良反应,故其联用会加强对神经肌肉传导的抑制,引起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抑制,导致严重后果;(3)药物降解: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酸、碱类药物合用,不稳定,易导致分解、破坏和失效,如克林霉素磷酸酯与碱性二羟丙茶碱的合用。

随着抗菌药物新品种不断增加,合并用药机会与需求也日趋增多,选择有效的配伍用药,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已成为临床医药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成功的抗菌治疗,不仅取决于药物抗菌谱的了解,而且还取决于其使用后在感染部位所能达到的抑菌或杀菌浓度,为此必须了解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规律,从而建立最佳给药方案。同时,应严格遵循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严格把握抗菌药物适应证,避免用药中的盲目性与追求高档药物的做法。联合用药时应考虑可能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合理,以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查8700张门诊处方,其中抗菌药物处方2138张,并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文献资料,对不合理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抽查的抗菌药物处方中,不合理处方298张(占13.94%),其中皮试要求不明确不合理处方26张(占1.22%),用法用量不合理处方78张(占3.65%),用药频次不合理处方52张(占2.43%),重复用药不合理处方43张(占2.01%),配伍不合理处方99张(占4.63%)。结论门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普遍存在,其处方管理和规范合理使用的意识亟待加强,以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抗菌药物,门诊处方,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2004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

[3]黄永平.氟罗沙星注射液在四种输液中稳定性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1,17(7):571.

[4]麦曦,廖一静,刘超.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液的稳定性研究[J].药品评价,2004,1(1):37.

我院儿科门诊处方调查分析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查我院2010年8月-12月门诊儿科处方1526张。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 对性别年龄分布、处方金额、药物品种数、处方中的临床诊断和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1526张处方中, 男914例, 女612例。年龄分布:婴儿期 (0~1岁) 214张 (14.02%) 、幼儿期 (2~3岁) 458张 (30.01%) 、学龄前期 (4~6岁) 423张 (27.72%) 、学龄期 (7~14岁) 431张 (28.24%) 。

2.2 处方金额、药物品种数情况

1526张处方合计金额为53 791.50元, 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35.25元;合计品种数为4746种, 平均每张处方品种数为3.11种。

2.3 门诊患儿疾病分布情况

本次抽查处方中, 患儿疾病诊断分布情况为:呼吸系统疾病, 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扁桃体炎、咽炎、咽峡炎、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934张占61.21%;消化系统疾病, 包括呕吐、腹泻、胃炎、消化不良、胃肠炎、厌食症、便秘、溢奶、腹胀253张占16.58%;五官科系统疾病, 包括口腔炎、结膜炎、口腔溃疡、腮腺炎、中耳炎、鹅口疮、鼻炎、泪囊炎81张占5.31%;血液系统疾病, 包括高胆红素血症、淋巴结炎、贫血34张占2.23%, 营养代谢疾病, 包括维生素缺乏症、佝偻病153张占10.03%;泌尿系统疾病, 包括尿路感染、尿道炎40张占2.62%;其他疾病31张占2.03%。

2.4 处方用药分布情况

本次抽查处方中, 含抗生素药物处方最多, 有931张占61.01%, 其次为祛痰、镇咳、平喘药处方855张占56.03%, 组胺受体阻滞药处方427张占27.98%, 解热镇痛药处方282张占18.48%, 维生素、钙制剂药处方256张占16.78%, 抗病毒药处方173张占11.34%, 中药注射剂处方162张占10.62%, 糖皮质激素药处方95张占6.23%, 微生态制剂处方90张占5.90%, 其他处方51张占3.34%。一联使用抗生素处方605张, 占使用抗生素处方的64.98%, 二联使用有270张占29.00%;使用频率前3位的抗生素分别是头孢菌素类 (68.23%) 、大环内酯类 (40.58%) 、青霉素类 (28.53%) 。

3 讨 论

3.1 合理部分

本次调查显示, 本院儿科门诊处方相对比较经济, 平均每张处方为35.25元, 平均每张处方品种为3.11种, 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要求。

3.2 不合理部分

3.2.1 抗生素:

(1) 抗生素使用率偏高:为61.01%, 根据卫生部的规定, 医院抗生素使用率应控制在50%以下; (2) 选药不合理:非细菌感染性疾病选用抗生素, 如患儿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 (3) 无指征选用高档抗生素, 如第3、4代头孢菌素; (4) 无指征联合用药, 头孢菌素类与大环内酯类药物合用, 虽有增效作用, 但大部分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里的联用指征; (5) 选用溶媒不合理:青霉素类药物选用氯化钠注射液效价较高, 而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 (6) 使用频次不合理: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未一天多次给药, 而是每天给药1次[1]。

3.2.2 激素:

主要表现为无指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1例8个月疱疹性咽炎患儿, 使用了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地塞米松+小儿氨酚烷胺等进行治疗。疱疹性咽炎多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治疗一般采取对症处理, 如有继发性细菌感染, 可经验使用抗菌药。但对于病毒性感染, 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了机体免疫系统功能, 可使病毒感染扩散和加重, 故不应使用地塞米松。

3.2.3 中药注射剂:

(1) 溶媒选用不合理:中药注射剂成分较为复杂, 使用氯化钠注射液可能引起盐析反应, 应选用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 (2) 联用不合理:中药注射剂与地塞米松或氯化钾同瓶使用, 根据卫生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

3.2.4 组胺受体阻滞药:

本调查显示, 抗组胺药物使用率为27.52%。由于传统抗组胺药会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 调查处方里有268张使用第1代抗组胺药, 第2代的抗组胺药相比第1代来讲不良反应少, 因此对于学龄儿童应给予第2代抗组胺药物治疗。

4 结 论

儿童是一类特殊的用药群体, 其生理、心理等都未发育成熟, 其用药合理性更应引起有足够的重视。本次调查显示, 我院儿科门诊处方在用药上基本安全、经济、合理, 但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建议医院要进一步加强用药安全性、合理性教育, 临床药师要加强与临床医师的交流沟通, 以确保患儿安全、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调查该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情况。方法 对1526张儿科门诊处方的性别年龄分布、处方金额、药物品种数、处方中的临床诊断和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26张处方合计金额为53 791.50元, 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35.25元;合计品种数为4746种, 平均每张处方品种数为3.11种。其中有呼吸系统疾病处方934张占61.21%, 消化系统疾病253张占16.58%, 五官科系统疾病81张占5.31%, 血液系统疾病343张占2.23%, 营养代谢疾病153张占10.03%, 泌尿系统疾病40张占2.26%, 其他疾病31张占2.03%。含抗生素药物处方最多, 有931张占61.01%, 其次为祛痰、镇咳、平喘药855张占56.03%。结论 该院儿科门诊处方在用药上基本安全、经济、合理, 但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建议医院要进一步加强用药安全性、合理性教育, 以确保患儿的安全、合理用药。

关键词:儿科,门诊,处方

参考文献

某院门诊处方的调查分析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的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年度门诊处方, 每月在各个科室随机抽样, 抽取1000多张共计13257张处方, 统计中用的基本药物以2009年版的《基本药物目录》为准。

1.2 方法

根据国家《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中对处方点评项目的规定为参照, 对所抽样的处方逐张审查, 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记录, 分类后整理结果, 并对数据分析统计。

评价的依据。处方基本评价指标: (1) 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 (2) 抗菌药使用的百分率; (3) 注射剂的使用率; (4) 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5) 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 (6) 每张处方的平均金额。处方的合格性评价: (1) 对处方格式书写和规范性的评价; (2) 对处方的用药合理性评价。

2 结果

处方点评基本指标统计结果见表1[2,3,4,5] (“-”代表该文献中未做相关项目的统计) , 处方书写不合格统计见表2, 处方用药不合理统计见表3。

3 分析与讨论

3.1 处方的基本指标

3.1.1 平均用药品种。

《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每张处方不能超过5种。我院为1.91种, 基本符合WHO对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应用制定的标准1.6~2.8种[6]的要求, 较其他城市的医院也执行得较好。有相关资料显示当把用药种数的增加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时, 合并用药的种数越多,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越大。合并用药2~3种增加到7~10种时,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1.8%增加到8.3%[7]。这就要求门诊医师在对患者开具处方时尽量避免使用多种药品, 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1.2 抗菌药物使用率。

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不良反应、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对提高医疗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欧美发达国家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的比例在10%左右,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1.59%, 虽然高于欧美发达国家, 但低于国内其他城市的抗菌药物使用率, 这得益于我院很好的执行了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即把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个等级, 并明确了各级医师使用的权限, 药房负责对医师使用权限的监督, 对医师超权限使用抗菌药物拒绝配方发放, 所以降低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3.1.3 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我院本次调查的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比率为58.36%, 低于其他城市医院的所占比率。说明我院在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上还存在执行力不够的地方, 应增加基本药物的用药比例, 提高用药合理性, 保证患者的基本用药, 减轻患者用药的经济负担。

3.1.4 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

处方使用通用名是药品规范使用的具体表现, 药房的检查、把关很重要。当有未使用通用名的处方到药房时, 药房的药师都会及时通知开具处方医师进行更正。由于严格的防范和把关, 使得我院的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达到100%。

3.1.5 平均每张处方的金额。

我院平均每张处方的金额为209.94, 还高于其他发达城市医院的金额, 这应该和医师在开药时使用的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比较低有关。

3.2 处方书写不合格原因的分析

本次抽样处方的不合格率为9.7%, 其中书写不合格率占不合格处方总数的89.35%, 说明医师在处方开具时很多细节没有注意。我院为省内知名的三甲教学医院, 门庭若市的就诊环境让门诊医师都承担着较重的医疗服务工作, 一些客观原因造成了医师在开方时的疏漏, 给接下的医疗活动中的划价、调配等带来了弊端。现我院正在推行电子信息化医疗服务, 运用电脑的操作管理运行模式, 以后的处方将在电脑上开具纸质打印, 可有效避免处方因人为书写不合格的现象。

3.3 处方中未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本次抽样处方的不合理用药不合格率占不合格处方的10.65%。主要表现为: (1) 医师的临床诊断与用药不适宜。如患者诊断为感冒, 而选用头孢类药物治疗。感冒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抗菌药物对病毒的感染治疗无效。 (2) 医师在用药选择上欠合理。对支原体肺炎患者, 选用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 因支原体无细胞壁, 而头孢菌素类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 故疗效不理想。 (3) 医师在药品的用法用量上选择不当。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硝苯地平控释片采用1/2片的用法, 破坏了特殊骨架结构和释放系统, 降低了药效。 (4) 对患者药物联用的不合理。如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联用, 属杀菌剂和抑菌剂合用, 前者为繁殖期杀菌药, 后者为抑菌剂, 主要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 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 两药合用, 产生药理拮抗, 降低前者效价。 (5) 让患者对同类药物重复使用。如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的合用, 同为钙离子拮抗剂, 作用机制相同, 联合用药增大了药物的作用, 也增大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6) 医师在治疗中用药疗程的不合理。如预防性的使用抗菌药物应不超过24h, 医师用药疗程过长。

4 结论

通过本次对处方的调查分析发现, 虽然我院门诊处方的基本指标总体较好, 但在基本药物用药方面仍然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有利于对我院在今后的医疗活动中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经济的优质医疗服务。

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院2011年门诊处方抽查分析, 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合理用药情况, 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为依据,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门诊处方13257张进行处方分析。结果 我院每次就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1.91种, 抗菌药物使用率21.59%。通用名使用率100%, 处方不合格率占调查总数的9.7%。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合理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门诊处方,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傅卫, 孙奕, 孙军安, 等.农村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及其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04, 23 (6) :25-27.

[2]苏强, 郝伟迤, 唐捷, 等.我院门诊处方合理性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 2012, 23 (5) :474.

[3]陈莲珍, 王淑洁, 王青, 等.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查[J].中国药房, 2003, 14 (3) :156.

[4]关爱武, 李玲, 盛琳, 等.我院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研[J].中国药房, 2007, 18 (25) :1994.

[5]谢守霞, 杨红英, 贾孟良, 等.深圳地区临床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查[J].中国药房, 2007, 18 (34) :2707.

[6]李洋, 颜红.处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J].中国医院统计, 2005, 12 (1) :79.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用药调查分析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抽取我院2006年门诊处方13 265张, 对处方各项内容书写的完整性及正确性, 处方平均金额、处方用药品种, 社保药物使用情况, 就诊患者针剂使用、抗菌药使用情况, 不合理用药及禁忌处方等方面加以归类、分析[3,4]。

2 结 果

2.1 处方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处方13 265张, 按每月处方的10%抽取, 处方总金额21 558.98元, 平均每张金额63.00元,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管理评价体系指标》, 与我院作为二级甲等基层医院的用药现状基本符合[5]。

2.2 单张处方用药品种情况

统计显示, 我院门诊单张处方所开品种多集中于1~3种之间 (总计处方8 100张, 占61.11%) , 大处方的情况占少数, 但仍有2 436张处方其单张品种数在4~5种 (18.36%) , 尤以慢性病、离休人员、儿科处方为主。提示存在个别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大包围用药的可能性, 其后果一方面造成了不必要的药品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用药的痛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而且与卫生部新近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要求相违背[3], 医院应严格控制同一患者用药的品种和数量。

2.3 就诊患者针剂使用情况

我院门诊处方针剂5 155张, 使用频率为38.86%, 相对偏高 (据资料显示[6], 瑞典3所医疗保健中心门诊使用针剂的比例为12.00%, 卫生部规定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处方注射剂<50.00%) 。注射给药, 一方面患者痛苦, 给药不便, 尤其老年患者和行动不便的患者, 危险性也大;另一方面, 注射剂一般价格较高。因此医师要高度重视合理用药问题, 只有在危、重、急患者才选用注射给药的方式, 并主张住院治疗, 努力降低其就诊使用针剂的比例。

2.4 医保用药使用情况

13 255张处方中, 用药频度前20位药品中, 有17个品种属于国家基本药物, 占85.00%, 说明我院患者用药与国家基本药物符合率很高, 表明国家基本药物对临床合理用药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反映出实施用药报销范围的规定, 可使药品的使用和销售结构受到一定的限制, 有利于医疗单位的合理用药, 可以减少药品的滥用和浪费, 另外, 对控制药品费用过度增长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2.5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 门诊处方13 265张中有7 688张使用抗菌药物, 占57.96%;抗菌药物销售额占整个药品总额的45.00%, 明显高于全国16城市平均水平 (27.27%) [7]。说明我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与其他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 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2)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显示, 单用1 011张, 二联使用5 186张, 三联使用1 491张。总体看, 我院医师对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情况还是比较谨慎, 提示个别医师应注意抗生素药物联合使用的合理性。 (3) 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的抗菌药物在我院的使用占主导地位 (68.39%) , 见表1, 这同国内目前的抗菌药物用药趋势基本吻合[8]。

头孢菌素类药物和青霉素类药物分居1、3位。虽然临床应用已有50多年, 但至今仍为控制敏感金葡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严重感染的有效药物, 加之近几年来不断有其复方制剂 (如氨苄西林钠丙磺舒、头孢哌酮钠舒巴坦) 的出现, 使其在原有的抗菌谱广、疗效高、毒性低的特点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的活性更为增强, 对β-内酰胺的稳定性增加, 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因此应用较广泛。大环内酯类的应用居第2位。我院作为二级甲等基层医院, 考虑到患者的经济状况, 这类具有较高性价比的基本药物仍在儿科被广泛使用, 同时由于近年新上市的第2代半合成红霉素 (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增加了对胃酸的稳定性, 且药动学、药效学性质显著改善, 适应证扩大, 不良反应减轻, 同时避免了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 因此促进了该类药物的使用。

喹诺酮类药物以其良好的抗菌作用, 合理的销售价格、方便的口服剂型等特点成为化学合成抗感染药物中发展最为迅速的药物。但由于近几年来在各科室长期、大量、广泛的应用, 临床致病菌对这类合成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迅速上升。如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已高达70.00%, 幽门杆菌的耐药率则升至82.00%, 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困难, 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硝咪唑类抗菌药物随着厌氧菌感染比例增加应用增多, 尤其是在妇产科、儿科和外科采取联合用药预防混合感染。其他抗菌植物药制剂随着植物药提取工艺的研究创新, 质量控制指标的日益完善, 临床使用亦呈上升趋势。

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由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药源性、耳、肾毒性及耐药性等不良反应, 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 预计该类药物在我院的使用频率还将进一步减少。

从表2来看, 本次调查的15种门诊常用抗菌药物中, 有6种DUI值>1, 说明医生的日处方剂量高于该药的DDD值, 对于这些药物, 临床用药是否存在剂量偏大的问题, 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注:DUI为药物利用指数, DDD为限定日剂量。DUI=总用药量/总用药天数/DDD值。)

2.6 不合理用药情况

本次抽取的13 265张处方中, 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398张, 不合格率为3.00%。不合理用药发生频率较高的是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用法及选药不合理等。

2.6.1 药物配伍禁忌:

同类抗生素的联用[如注射用青霉素G+头孢类胶囊 (头孢类粉剂) ], 既增加药物毒性, 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又容易出现二重感染, 加速耐药菌株的出现, 增加院内感染机会, 此类情况还有喹诺酮类与茶碱类等。临床存在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 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异烟肼、利福平等不宜与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止咳定喘丸、龙牡壮骨冲剂等配伍, 以免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或络合物而影响吸收, 降低药效。复方降压片等不宜与含麻黄碱的中成药如麻杏止咳糖浆、止咳定喘丸、复方枇杷糖浆、大活络丸、半夏露颗粒剂等合用, 因麻黄素可使血管收缩, 有升高血压作用, 这样会抵消降压药的功效。

2.6.2 给药方案不当:

注射用抗菌药普遍采用1次/d的给药方法, 其剂量有的采用日剂量, 有的采用单次剂量,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患者, 但不符合抗菌药的作用特点。如β-内酰胺类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 其抗菌作用取决于一定有效浓度的药物与致病菌接触的时间, 与峰浓度的关系不密切, 宜用有效剂量一日多次给药。

3 讨 论

调查中, 除上述情况外, 还存在着较多处方书写不规范的情况。如处方前记录项目不全, 药物无含量, 未注明用法, 以瓶或盒论量, 无处方日期, 无医师签章, 处方修改不规范等问题。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合理、有效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应加大执行《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力度, 开展处方审查及评议, 提高临床医师和药师的素质,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马晓波, 康建功, 邱锡芳, 等.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药师, 2004, 7 (11) :900.

[2]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3]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2007]53号.

[4]王睿.抗菌药物PK/PD参数对合理设计给药方案的意义[J].中国药师, 2003, 6 (12) 806-809.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管理评价体系.2005:4.

[6]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2.

[7]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7.

门诊调查 第11篇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摘要】目的:对门诊糖尿病患者中医相关知识的了解进行调查分析,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 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 果:不同文化程度与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中医知识了解存在差异性。结 论:门诊糖尿病人中医知识较缺乏。【关键词】门诊;糖尿病;中医知识【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53-01 中医养生[1]是人们顺应自然、系统安排生活方式的一种方法,恰当地运用中医知识就可以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糖尿病患者如能根据自身状况,运用中医知识采取良好的养生方式可以达到促进疾病恢复的目的。为此,本研究对本院2011年1月-8月来我院就诊的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知识需求调查,为门诊开展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8月门诊糖尿病患者102例为调查对象,回收100份,回收率为98.03%,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2、结 果2.1不同年龄人群对中医知识了解程度不同,年龄越大,对中医知识了解越多。如表1所示。其中年龄段20-39岁患者与60岁以上老年人比较起来有显著性差异。表一

不同年龄对中医知识了解程度的比较2.2不同文化程度对中医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文化程度越高了解越多。如表二所示表二

不同文化程度对中医知识了解的情况比较2.3必要性分析:100例调查对象中认为中医知识对疾病有帮助占98例,为98%;认为没什么帮助的有2例,占2%。3、分析与讨论本次调查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糖尿病人对中医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同,年龄越大的患者对中医知识了解的越多。其中20-39岁的患者与60岁以上的患者比较存在差异性(P<0.01),年龄越大了解的越多,这与随年龄增长不断出现和老年病迫使其主动获取知识有关。对年轻患者知识缺乏较严重的现状应加强宣传教育,可采用发宣传册、口头讲解、电视录像的方式进行宣传。同时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了解中医知识的程度也不同,应根据其文化程度差异提供不同的宣传方式。参考文献[1]中医养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6.12(2):99-100加强餐饮业食品卫生需从基础抓起张悦(沈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东分局食品药品监督所辽宁沈阳110000)【摘要】餐饮业是食品生产经营行业中的重要行业,餐饮业的卫生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加强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刻不容缓。本文人为,开展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提高餐饮业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 是加强餐饮业食品卫生的重要基础,并通过增强其卫生法制观念,加强自身卫生管理来论述其具有的重要意义。【关键词】餐饮业;食品卫生;卫生知识;培训【中图分类号】R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53-01 餐饮业是食品生产经营行业中的重要行业,餐饮业的卫生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开展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提高餐饮业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增强其卫生法制观念,加强自身卫生管理,对于提高餐饮业卫生管理水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餐饮业从业人员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1、餐饮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法律意识和卫生意识不强。餐饮业由于其行业本身特性,技术含量不高,从业门坎较低,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城市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其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从而阻碍了食品卫生水平的提高。同时,长期以来,我国餐饮业只注重硬件设施投入,不注重人力资源投资,最终导致管理层人力素质水平偏低,使他们不能充分认识到食品卫生工作的重要性。2、从业人员流动频繁,影响了培训覆盖率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餐饮业从业人员流动十分频繁,不少新进人员未通过培训即上岗,带来了食品安全新的隐患,同时,也不利于培训管理。3、小型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培训难。由于小餐饮单位面广量大又分散,相对于大中型单位,业主和从业人员更不重视食品卫生工作,给培训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4、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使培训难以取得实效培训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无明确的目标,致使培训对象缺乏学习的动力;不重视培训后的结果和考核,缺乏适当压力,学习效果差;忽视培训后的质量效果跟踪与信息反馈,无法真正掌握从业人员的培训效果,难以制订下一阶段的培训计划;重基层员工培训,轻管理人员培训,重卫生知识培训,轻法律法规培训等。二、餐饮业从业人员培训方案1、成立组织,制定计划为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建议各地区的疾病控制中心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在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证的同时,并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2、灵活多样进行培训,务求实效主要采用集中培训、上门培训和各单位组织自我培训3种形式。2.1集中培训①卫生管理人员集中培训。主要对餐饮单位负责人和厨师长等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其中又针对大中型和小餐饮单位及学校食堂负责人等不同对象分别采用集中授课和开现场会等形式培训。培训结束进行书面测试,不合格者需再次培训,直至培训合格。②从业人员集中培训。对申请办理许可事项的单位,书面告知其根据当地卫生所培训时间安排,组织从业人员前来特设的培训室培训,培训结果作为上岗许可条件之一。培训形式为发放培训材料、觀看培训录像,培训结束进行书面测试,测试不合格者需再次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2.2上门培训从业人员较多的大中型单位,因特殊原因或需要,请求上门培训的,组织专业人员上门培训,培训后进行书面测试,测试不合格者需到卫生监督所再次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2.3自我培训在上述培训形式的基础上,各地区的卫生监管部门可以要求各单位组织自我培训,并留档备查,作为监督员日常监督检查的内容之一。3、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操作规范及食品卫生知识,同时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确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4、为了解培训效果,可以要求食品安全监督员在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把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掌握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便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培训工作。三、培训作用餐饮业从业人员培训是提高食品卫生水平、促进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食品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依法经营的自觉性,为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卫生监督工作创造了条件。同时,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通过培训掌握了操作规范和食品卫生知识,有利于食品安全保障。对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餐具消毒合格率的提高及食物中毒事件的减少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说加强培训对食品卫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分层培训与灵活多样的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提高了培训的覆盖率。对管理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一般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对一般从业人员主要通过领取健康体检合格证前培训和单位内部培训的办法进行培训,对于新进人员则主要通过日常卫生监督督促其领取健康证前必须参加培训。同时,通过把住许可发证关,促使从业人员重视培训工作。为保证培训质量,可以组织培训活动,选择业务骨干担课,要求授课人员针对不同对象精心备课,并印发授课内容,授课结束后进行考试。同时,注意在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抽查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掌握情况,为制订下一步培训计划提供依据。重视现场会和案例分析,用身边的范例开展宣传教育,以增强参加培训人员的兴趣和现实意义,提高培训效果。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应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常抓不懈。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势的发展,相关知识必须不断更新,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饮食卫生需求。同时,鉴于从业人员学习卫生知识自觉性不高的现状,只有加强培训,才能促使他们不断学习,不断巩固和提高。参考文献[1]任淑芳,王文胜. 餐饮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卫生行为调查[J]. 食品与药品. 2010(03)[2]张淼,李燮昕,张振宇,贾洪峰. 我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3)

我院门诊处方调查及用药分析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门诊处方12000张。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的12000张处方, 根据调查目的, 结合《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等, 对处方各项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处方基本情况

选取处方用药中, 22.32%的患者使用了针剂, 24.2%的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 患者人均用药3.15种, 人均每次药费142.32元。使用通用名药物56.2%, 使用国家基本药物60.28%。

2.2 处方书写错误的情况

处方书写错误的情况主要有药品规格写错414张 (3.45%) 、用法不明确170张 (1.42%) 、涂改后医生未签字138张 (1.15%) 、年龄书写不当70张 (0.59%) 、未明确诊断72张 (0.60%) 。

2.3 抗菌药物应用统计

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2904张 (24.2%) 。其中头孢菌素类685张 (23.59%) 、喹诺酮类565张 (19.46%) 、青霉素类445张 (15.32%) 、大环内酯类423张 (14.57%) 、氨基糖苷类420张 (14.46%) 及其他类处方366张 (12.60%) 。

2.4 不合理用药情况

滥用抗菌药物320张 (2.67%) 、重复使用同类药物306张 (2.55%) 、剂量不合理166张 (1.38%) 等其他不合理情况。

3 讨论

3.1 重复使用同类药品

格列本脲+消渴丸同属磺酰脲类降糖药, 合用易发生低血糖危险。兰索拉唑+奥美拉唑, 二者均是质子泵抑制剂, 布洛芬+吲哚美辛均属于解热、镇痛抗炎药, 应注意一般作用机制及方式, 药效相同的药为不宜合用, 以减少不良反应的累加。舒血宁与银杏达莫注射液同为银杏叶提取物, 两种药物作用相同, 舒血宁与银杏达莫注射液同时使用会增加药物负担, 导致患者用药风险加大。

3.2 滥用抗菌药物

注射用头孢替唑钠+头孢呋辛酯片同属头孢类药物, 作用位点相同, 联用能产生拮抗作用;罗红霉素+阿莫西林, 阿奇霉素胶囊+头孢唑啉钠:阿莫西林、头孢唑啉钠均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是繁殖期杀菌剂, 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而妨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 致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1,2]。

3.3 联合用药造成疗效降低

多潘立酮+地高辛:多潘立酮属胃肠动力药, 能促进肠蠕动, 使地高辛的吸收减少, 药效下降。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2为两性化合物, 其氧化性大于还原性,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当维生素C与维生素B2同时口服,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维生素C使维生素B2破坏为还原性维生素B2而失效。复方甲氧那明与左氧氟沙星同时服用, 两者药物成分中氨茶碱与抗菌药物形成竞争性抑制, 造成茶碱类肝消除减少, 血消除t1/2延长, 用药失败。

3.4 联合使用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增加

卡托普利+螺内酯:卡托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能减少醛固酮的生成, 增高血清钾。螺内酯为利尿剂, 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 受体与醛固酮竞争, 抑制钠泵, 使钠钾交换减少, 钾的排泄减少, 当两药合用时, 血清钾就会明显升高而导致钾中毒。左氧氟沙星+氨茶碱:喹诺酮类抗菌药与氨茶碱联用时, 可降低本品在肝脏的清除率, 使血药浓度升高, 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应在给药时调整氨茶碱的用量, 最好进行茶碱血清浓度的动态监测[3]。

3.5 药理性拮抗

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 能阻断壁细胞微泌管膜上的质子泵, 使氢离子排出细胞受阻, 抑制胃酸分泌, 使溃疡面修复, 其疗效与胃内滞留时间密切相关, 而多潘立酮能促进胃肠蠕动, 使奥美拉唑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而降低生物利用度。胰岛素+氢化可的松, 氢化可的松具有增强糖异生、减少周围组织利用葡萄糖、升高血糖、拮抗胰岛素的作用。

3.6 用药剂量不合理

罗红霉素胶囊300mg, 2次/d, 口服, 然而罗红霉素t1/2为8.4~15.5h, 成人只需150mg, 2次/d, 口服即可。高血压患者开具美托洛尔片25mg/次, 1次/d, 美托洛尔t1/2为3~4h, 使用过程中患者血药浓度波动较大, 严重影响患者血压稳定性。注射头孢曲松2g/次, 2次/d, 头孢曲松t1/2为8h, 2次/d导致患者用药量过大, 临床不良反应加大, 日常中1次/d即可。

3.7 剂型使用不合理[4]

奥美拉唑肠溶片, 半片/次, 1次/d, 肠溶片的目的一是掩盖不良气味, 二是避免药物被胃液或其他消化液破坏, 三是减少胃刺激, 故肠溶片不能分开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 半片/次, 1次/d。缓释片的作用就是使药物平稳地释放入血, 使药物平稳的发挥作用。若是掰开使用, 则消除了药物的缓释作用。诊断中, 医生对药物之间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了解不透彻, 导致用药失误现象较多[5,6]。

3.8 给药时间间隔不当

部分内酰胺类抗菌药, 由于其t1/2较短, 给药时间间隔也应相对缩短, 日给药次数相对增加。如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3次/d静脉给药,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3~4次/d给药, 但临床医护人员常习惯1~2次/d给药。这样很难发挥时间依赖性药物的治疗效果。

3.9 溶媒选取不恰当

处方中选取奥美拉唑溶媒的过程中, 使用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为酸性溶液, p H值为3.2~3.5, 奥美拉唑中含有减轻氨茶碱、肝素等物质, 很容易导致奥美拉唑药效丧失。

摘要:目的 对我院2012年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样分析, 以了解我院门诊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用药存在的问题。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门诊处方12000张, 对门诊用药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抽查处方逐一审查, 进行统一分析。结果 选取处方用药中, 22.32%的患者使用了针剂, 24.2%的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 患者人均用药3.15种, 人均每次药费142.32元。使用通用名药物56.2%, 使用国家基本药物60.28%。处方书写错误的情况主要有药品规格写错414张 (3.45%) 、用法不明确170张 (1.42%) 、涂改后医生未签字138张 (1.15%) 、年龄书写不当70张 (0.59%) 、未明确诊断72张 (0.60%) 。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2904张 (24.2%) 。其中头孢菌素类685张 (23.59%) 、喹诺酮类565张 (19.46%) 、青霉素类445张 (15.32%) 、大环内酯类423张 (14.57%) 、氨基糖苷类420张 (14.46%) 及其他类处方366张 (12.60%) 。滥用抗菌药物320张 (2.67%) 、重复使用同类药物306张 (2.55%) 、剂量不合理166张 (1.38%) 等其他不合理情况。结论 医生应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增加对药物的认识, 重视合理用药, 与此同时, 医院要加强对医生的监督管理, 采取多方面措施促进合理用药, 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处方, 药物,给药系统, 医院,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任少伟.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8, 11 (6) :373.

[2]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片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6-100.

[3] 黎奔.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J].广东医学, 2008, 29 (2) :329.

[4] 潘文梅, 潘涛.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新疆医学, 2011, 41 (10) :164-166.

[5] 铭川.我院门诊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 (6) :88-89.

上一篇:垄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下一篇:医学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