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评价体系论文

2024-07-11

定性评价体系论文(精选9篇)

定性评价体系论文 第1篇

摘要:本文主要对煤矿巷道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 首先概述了煤矿安全评价的概念和发展, 然后探讨了煤矿巷道稳定性评价指标设计的方法, 最后从四个方面对煤矿巷道稳定性评价指标进行了具体的设计。

关键词:煤矿,巷道,稳定性,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郭相参.煤矿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稳定性的监测方法.《煤矿支护》.2009年第3期.

[2]唐海.煤矿掘进巷道断层识别.《矿业工程研究》.2009年第4期.

定性评价体系论文 第2篇

评价指标设计要坚持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原则,首先是全面性,影响煤矿巷道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在确定评价指标的考察范围时,要尽可能的把各个方面的影响指标都要考察在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选取的评价因素能够最大限度的代表整体情况,防止“一叶遮木”的情况出现;其次是系统性,系统性要求评价指标能够在全面性的基础上抓住影响煤矿巷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另外评价指标不仅要能够准确反映出因素与指标之间的关系,而且要能够反映出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提高评价的可信度;最后是科学性,科学性要求评价指标要坚持科学、客观的原则,尽最大努力让评价指标反映客观实际和事物的本质。所设计的评价指标,能够量化的尽量量化,这样便于在数据采集时不出现信息传导时的信息失真,对于无法量化的指标,可以采用定性评价,并把评价结果等级化,这样才能使评价结果更为真实、有效。

2.2煤矿巷道稳定性指标设计方法

定性评价体系论文 第3篇

利润的稳定性是指在连续的几个会计年度内, 公司利润水平变动的波幅及趋势, 其特征表明企业利润水平变动的基本态势, 最终表现的是企业盈利水平或利润总额的稳定性。利润的稳定性历来被认为是利润质量的一个特征, 但是他的地位仅限于从属于利润质量么?

假设1:高质量的利润一定是稳定的利润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当一个公司的利润在真实性、增长性等方面都处于优秀、在利润稳定性方面出现较大的波动时, 可以称其为是高质量的利润, 因为他满足利润质量的衡量标准, 但是不能称其为稳定的利润, 因为它不满足利润稳定性的三种表现形式。因此, 高质量的利润不能称其为稳定的利润。

假设2:稳定的利润一定是高质量的

这种观点也存在误区, 稳定的利润, 如果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利润数额上下的波动, 那么认为该公司的发展能力有限, 高质量的利润应该能够便显出企业获利的增长性, 应该是一个不断持续上升的或者是偶尔年份出现下降的情况。因此, 稳定的利润不一定是高质量的。

利润质量与利润稳定性的关系, 可以用辩证统一来形容, 现实中只有盈利水平呈现不断上扬趋势的利润才是满意的, 只有充分考虑利润质量和利润稳定两方面的利润才能对公司的利润状况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

二、质量视角下利润稳定性评价体系构建

(一) 现行评价指标中存在的缺陷

在以往的评价体系中对利润稳定性的评价, 主要是从利润的结构性的角度, 或者说将现金流单独独立成一个体系, 并没有把利润的构成与现金流量的配比充分的结合。即使重视到了营业利润的重要性, 也没有将经营活动产生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相配比, 进而衡量利润的稳定性、评价利润质量。同时, 大多数研究者都忽视了利润的安全性这一保障性指标, 如果企业勉励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都很大的话, 它的利润无法稳定, 更称不上具有高质量。

(二) 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从质量视角在对利润稳定性的评价指标选取时, 充分考考虑到利润的安全性、利润的结构性、现金流的配比性和利润的稳定程度四个因素, 进而全方位的从质量的视角评价利润稳定性。

(1) 安全性因素。安全性比率是进行评价的前提, 它可以是财务杠杆系数, 也可以是经营杠杆系数, 但是最为全面的应该是综合杠杆系数, 前两个指标只能反映一个方面。综合杠杆为每股收益变动率为营业额变动率的倍数, 该指标越大, 说明企业面临的总的特有风险就越大, 企业适应内外经营环境的能力就越差, 利润的稳定性就越差, 利润质量也就受到威胁。

(2) 结构性因素。利润的结构性方面, 选取营业利润比重、经营利润比重两个指标来衡量。营业利润比重为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的比, 经营利润比重为主营业务利润与净利润的比。营业利润与经营性利润都属于持续性利润, 不论企业处于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 只有当利润绝大多数来源于“主业”才能使企业的发展长久不息, 是企业具有高利润质量和强稳定性利润的可靠保障。营业利润比重的不同所反映的不同财务状况如表1所示:

(3) 现金流配比因素。现金流的配比方面, 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因为投资和筹资不是企业日常所发生的活动, 他们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不具有稳定性, 不能形成稳定的利润。首先, 经营活动产生的五种现金净流量状态是衡量企业利润稳定的前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只有运行在第五种状态即其值大于零, 并且能够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后仍有剩余的情况下, 企业才能良好的运营下去。与现金流量相关的指标包括现金营运指数、现金流入量结构比重。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营业利润+非付现成本)

经营现金净流量相当于是收付实现之下的营业利润, 两者不一致属于正常, 但是如果偏离太多的话, 则说明公司存在粉饰利润的嫌疑, 因为只有账面上的营业利润而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入的话, 可能是增加了应收账款来虚增利润。在这样的情况下, 利润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利润质量不高。该指标的正常值应该在1左右。

现金流入量结构比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入总量, 该指标越高, 说明企业所获得的现金流入是靠自身经营得来的, 而不是筹资或者是投资这种“昙花式”的方式获得, 企业的经营即获利的稳定性程度较高, 利润质量较好。

(4) 稳定性因素。衡量利润稳定性最直接的指标应该是标准离差率和不稳定系数两个指标, 他们直接以利润总额为计算依据。该指标可以将利润质量高但是利润波动性大的公司挑选出来, 根据假设1, 可以将其在参选样本中的排名降低。同时根据利润总额的大小也可以将利润数额波动不大且数额较小的公司挑选出来, 根据假设2将其在参选样本中的排名降低。

标准离差率是公司一定时期内各年的利润总额的标准差与平均利润的比, 它可以揭示本年度利润水平波动情况, 若波动幅度较大, 则利润稳定性较差, 利润质量可能较低, 应引起关注

不稳定系数为实际利润与预测利润的标准差, 实际上是标准离差率的一种变异, 通过计算发现实际利润与预测利润的偏离程度。预测的利润值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获得。回归方程为Yt=a+bt, a为截距, b为斜率。

(三) 质量视角下利润稳定性评价方法选择

对指标的评价分为客观赋权法和主观法赋权法两类, 由于主观赋权法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评价的结果不够准确, 所以采用熵权法数法这种客观赋权方法来进行评价。熵权法是通过计算信息熵的含量能够反映指标信息效用价值, 来进行赋权的。当信息熵Ej越小, 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 提供的信息量越大, 赋予的权重也就越大。运用熵权法进行评价首先要把各项指标由于量纲不同, 正向、逆向不同带来的不可共度性进行消除, 将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再求出熵权。具体计算过程包括:

(1) 指标的变换。令I1=正向型指标, I2=逆向型指标, I3=稳定型指标, Xij*为稳定性指标的理想值,

则指标Xij作如下变化:X'ij=Xij (Xij为正向指标) ;

(2) 将指标进行无量纲化:

(3) 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个方案标志的比重, 即Pij, 计算公式为:

(4) 计算各指标的信息熵,

(5) 计算指标权重,

(6) 综合评分值,

参考文献

[1]卜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测度方法与应用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2]邵军:《上市公司利润质量评价研究》,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

岩溶塌陷稳定性评价的分析 第4篇

有关岩溶塌陷稳定性评价的分析

通过地貌、堆积物性状、地下水等进行定性分析,依据岩溶溶洞上覆岩土体性状、围岩岩体完整性等,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半定量、定量确定溶洞、土洞顶板的安全临界厚度,与钻探直接揭露的溶洞、土洞埋深比值来评价分析岩溶塌陷的稳定性.

作 者:王建霞 李志杰 钟雪光  作者单位:辽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辽宁,大连,116037 刊 名:西部探矿工程 英文刊名: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年,卷(期): 21(7) 分类号:P642.25 关键词:岩溶塌陷   稳定性   评价  

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第5篇

对于岩质边坡危岩体的稳定性评价,方法较多,如地质分析法、块体理论、刚体极限平衡法、数值计算等,本文主要采用地质特征结合稳定性系数来确定危岩体的稳定性。

1 危岩体的分布特征

图1是某铁路线的岩质边坡,研究区内浅表部边坡的稳定性较差,深部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好,危岩体主要分布在边坡浅表部位,边坡危岩体W4所在位置见图1。

2 危岩体的地质过程机制稳定性定性分析

危岩体的地质过程机制稳定性定性分析主要是根据危岩体的岩性、结构面组合、可能破坏模式、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考虑的,其分析结果比较可靠。如表1所示是危岩体W4的地质过程机制稳定性分析表。

3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稳定性评价

1)计算工况。

据国家地震局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峰值区划图年图A1,勘察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 s,地震烈度为6度区。由于汶川地震的特殊性及铁路工程的重要性,在做稳定性计算时,应该将抗震设防标准提高,按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地震烈度7度进行设防。另外,该地区降雨集中,且单次降雨量大。因此,稳定性计算时应考虑三种计算工况:a.天然工况;b.天然+暴雨工况;c.天然+暴雨+地震工况。

2)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模型与公式。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危岩体破坏失稳形式为错落式,现根据破坏模式来选择稳定性计算公式。

错落式危岩体后缘主控结构面陡倾,且当连通程度较高时,危岩体在自重等作用下沿陡倾主控结构面继续卸荷,与母岩之间连接的岩桥被剪断,从而与母岩分离而整体错落失稳。这类危岩体的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稳定性系数K为:

其中,G为危岩体的重量,k N;P为危岩体承受的水平地震力,k N,取水平地震系数为ζ,则地震力为P=Gζ;H为危岩体的高度,m;h为岩桥高度,通过实地量测,岩桥高度为0.5 m;e为结构面充水深度,以危岩体高度的1/3进行估算,结构面充水深度为1.25 m;α为结构面的倾角,(°);c为结构面和岩桥的等效粘聚力,k Pa;φ为结构面和岩桥的等效内摩擦角,(°);c0为结构面粘聚力,k Pa;φ0为结构面内摩擦角,(°);c1为岩桥的粘聚力,k Pa;φ1为岩桥的内摩擦角,(°),有:

其中,Q为滑面内静水压力,k N;γw为水的重度,k N/m3,有:

3)计算参数选取。

崩塌的底滑面力学参数的选取主要依靠三种途径,然后综合考虑获得:a.地区经验;b.参考规范结构面抗剪强度标准值;c.反演计算。反算时假定各松动块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本次参数选取是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建议取值,并且是参考地区临近工程参数综合取值的(见表2)。

4)评价标准。

错落式危岩体的稳定性评价见表3。

5)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边坡危岩体的稳定性计算结果及评价见表4。

4 结语

由于岩质边坡的地质结构、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获取十分困难,无法真正进行稳定性的定量计算,即仅用稳定系数来判别岩石块体的稳定状态是不全面的。危岩体处于一定的地质环境当中,且危岩体的地质特征决定了危岩体所处的稳定状态,因此,采用地质特征结合稳定性系数来确定危岩体的稳定性分类是合适的。

参考文献

[1]陈洪凯,王蓉,唐虹梅.危岩研究现状及趋势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5):21-22.

[2]赵允辉.危岩崩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防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3):40-43.

[3]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渝利线重点边坡危岩体勘察报告(初步报告)[R].2009.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综述 第6篇

边坡稳定问题是我国水利水电、公路、铁路和矿产资源开发等建设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自然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不稳定边坡灾害给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边坡工程在各类工程建设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边坡不稳定造成的滑坡问题己成为全球性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

2、定性评价方法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工程地质定性评价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仍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如下:

2.1 成因历史分析法

成因历史分析法就是通过研究斜坡形成的地质历史和所处的自然地质环境,它的外形和地质结构,变形破坏形迹,以及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特征和相互关系,从而对它的演变阶段和稳定状况作出评价和预测。成因历史分析法首先应当分析斜坡的区域背景,考察斜坡是否处在容易滑动的大地构造部位,如隔挡式构造的扬起端等。还要注意研究区域性的地壳运动规律,如在地壳强烈上升、河谷不断深切地区,常会出现高陡的河岸斜坡,其稳定性一般较差。而在地壳上升缓慢或基本稳定地区,河谷逐渐停止下切,以侵蚀夷平为主,斜坡也比较稳定。在考察区域背景时,还应注意区域性大片出露的易滑地层,这些地层往往是滑坡群发育的重要原因。斜坡地形地貌特征、地质结构、岩性组合等也是成因历史分析中应该研究的内容。坡形和坡高及地貌形成历史对斜坡稳定性评价都很重要,一般来说高陡边坡稳定性较差。软弱岩层和结构面的产状及其与斜坡方位的关系,岩层厚度变化、物质成分、连通率等对斜坡的变形形式和破坏方式判断十分重要。研究中要注意掌握某一具体斜坡变形体的外形和内部变形迹象,据此,按前述变形破坏演变过程可确定斜坡所处的演变阶段。此法主要用于天然斜坡的稳定性评价。

2.2 工程地质类比法

类比法就是将所要研究的斜坡或拟设计的人工边坡与已经研究过的斜坡或人工边坡进行类比,以评价其稳定性及其可能的变形破坏方式,并确定其极限坡角和坡高,类比时必须全面分析研究对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比较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只有相似程度较高的才能进行类比,即类比的原则是相似性。

2.3 赤平极射投影分析法

赤平极射投影的特点是能从二维平面图形表达物体几何要素的空间方位,并方便地求出它们之间的夹角与组合关系。在边坡稳定性研究中,能表示出可能滑移面与坡面的空间关系及其稳定性,所以被人们广泛采用。

2.4 边坡稳定专家系统

该系统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分析法,以专家的水平完成复杂的边坡稳定分析。它把一般的模拟人类的解题策略与边坡稳定问题所特有的大量实际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

3、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是一种应用岩体力学、土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依靠经典的数学物理方程求解稳定安全系数,通过计算机分析计算崩滑体内的应力应变分布状态,从而达到稳定性评价与预测的目的。定量分析主要采用有限元法,极限平衡法、边界元法等。其中有限元法比其它二种方法更具有直观、形象和实用性。

3.1 极限平衡分析法

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很多。从早期的楔体分析、极限平衡分析以至到近代其它学科与地质学科的结合方法等。极限平衡分析法是工程实践中应用最早、也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该法根据边坡破坏的边界条件,应用力学分析的方法,对可能发生滑坡的滑动面,在各种荷载作用的前提下进行理论计算和抗滑强度的力学分析。通过反复计算和分析比较,对可能潜在的滑动面给出稳定系数,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的关键在于对滑体的体型和滑面的形态进行分析,正确选用滑面的计算参数,正确引用滑体的荷载条件等。刚体极限平衡法的基本思路:假定岩土体是刚体,岩土体破坏是由于滑体内滑动面上发生滑动而造成的,滑动面上岩土变形服从破坏条件假定,假设滑动面己知,其形状为圆弧面、平面、对数螺旋面或其它不规则曲面,通过考察滑动面形成的隔离体的静力平衡特征,确定沿这一滑动面的破坏形式,或考虑隔离体整体平衡,或将隔离体分成若干竖向条块,并对条件另作一些简化,考虑条块的静力平衡,这样可以求出一系列滑面发生滑动时的破坏特征,最小的破坏面出现,即为所求的极限剪出与之对应的滑动面就是危险滑动面。当然,极限平衡法和极限分析法中的一些假设和简化处理又会增加一些保守成分,因此最终结果未必一定会高估边坡的承载能力。第二,这一方法不能提供边坡应力和应变的信息。极限平衡法将边坡简单的划分为一个塑性区和一个弹性区。所提供的仅为极限荷载 (或安全系数) 和临界滑移面的位置,没有边坡应力和应变的计算成果。极限平衡法中常见方法有:瑞典圆弧条分法、简化毕肖普法、简布法、萨尔玛法、斯宾塞法、摩根斯坦-普赖斯法、楔体极限平衡分析法等等。

1915年瑞典彼得森 (K.E.Pet~n) 提出的圆弧法,其后在各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人们将其称之为“瑞典圆弧法”。这一方法用于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只有在均质各向同性的岩体及破碎或松散岩体中才有某种近似的意义,因为岩质边坡破坏一般均为非圆弧形滑动面。

1955年毕肖普 (A.N.Bishop) 提出条分法,将圆弧滑动体分为若干等宽垂直条块,分别求其自重并将重力分解成与滑动面相切和正交的两个分力,并以圆弧的圆心为力矩中J心,求该圆弧的安全系数。这种方法比瑞典圆弧法进了一步,但与岩质边坡破坏仍有很大的区别。

萨尔玛 (Sarma) 法是极限平衡法的最新发展。自萨尔玛博士于1979年在《边坡和堤坝稳定分析》一文中提出该方法以来,在西方国家逐渐普遍采用,近些年来,在我国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中也有广泛应用。萨尔玛 (Sarma) 法的基本概念是:边坡岩体除非沿一个理想的平面或圆弧面滑动,才可以作为一个完整刚体运动。否则,岩体必须先破裂成多块可相对滑动的块体,才能发生滑动。萨尔玛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可以用于各种形状滑动面的边坡稳定分析,可根据岩体实际存在的断层、节理和层面等结构面划分为条块,使计算比较接近实际;萨尔玛法比较简单适用,可以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敏感度分析;对边坡岩体破坏 (滑坡) 进行反分析,求滑动面的抗剪强度参数;计算滑坡推力,为抗滑桩设计提供依据。它可以用来评价各种类型滑坡的稳定性,诸如平面滑动、楔体滑动、圆弧及非圆弧面滑动等;条块边界无需垂直。但目前国内的应用主要是平面滑动。这一方法具有计算方法简单、概念明确、所需计算参数少且易于获取的优点,但是,也有它固有的局限性。这一方法所假定的一个完全塑性区对大多数边坡不存在。假定一个完全的塑性区只是对实际情况的理想化,是一种近似的处理方式,而相应的分析是高估了边坡的承载能力的。

斯宾塞 (spencer) 法假定条块之间的作用力与水平线成0角,6角及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Fs、由条块的力矩和力的平衡条件确定,该方法满足力矩与力的平衡条件,但假定条块之间的作用力方向相同。

摩根斯坦-普赖斯法假定两相邻条块法向条间力和切向条间力之间存在一个对水平方向坐标的函数关系,实际上是假定条块之间的作用力方向随水平坐标变化,变化的函数关系人为地确定,然后由力矩和力的平衡确定潜在滑移面上的法向应力及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

上述各种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均做出了一些简化假设,所以均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性。但极限平衡方法抓住了问题的主要方面,且简单直观,并有多年的实用经验,若使用得当,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3.2 应力应变分析法

近几十年来,随着近代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学术界在探索边坡应力、应变和稳定分析更为严格的方法以及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成就。在这一领域,分析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于连续介质的应力应变分析方法,这类方法包括有限元、边界元、拉格朗日元等,它们具有强大的处理复杂几何边界条件和材料非线性特征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模拟有限条数的岩体结构面。这些方法载固体和流体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理论体系比较严格也比较成熟的一种方法。另一类方法是基于非连续介质的应力应变分析方法,众所周知,岩体是由结构面切割的不连续介质。尽管有限元能够通过设置界面单元来模拟这些结构面,但是当这些界面很多时,也会出现模拟大变形和收敛性能方面的问题。近期,在非连续介质应力应变分析方面发展了一系列新的方法,如离散元、界面元、D D A、流形元等,为研究类似岩体这样的非连续介质提供了很好的手段。这些方面具有强大的处理非连续介质和大变形的能力,不仅能够比较真实地模拟结构加荷破坏全过程的应力应变性状,而且还可以动画形式提供边坡以后的塌落、崩解过程。数值方法是把力学中的微分方程或积分方程或多元未知量问题化归大型线性方程组去求解,而计算技术的发展,使长期困扰工程力学,回避求解大型方程组的问题得到解决,这是历史性的大变革。总结起来,应力应变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单元法、边界元法、F L A C法、离散元法、DDA法等等,其中有限元法应用比较广泛。

3.2.1 有限元 (FEM) 法

有限元法在边坡岩土体的稳定性分析中得到最早(1967年) 应用,也是目前非常广泛使用的一种数值分析方法。目前,己经开发了多个二维及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序,如SAP2000, ANIMA, ANSYS等,可以用来求解弹性、弹塑性、粘弹塑性、粘塑性、流变问题、大变形和小变形问题以及其他非线性应力变形问题等等。有限元法的优点是部分地考虑了边坡岩体的非均匀和不连续性,可以给出岩体的应力、应变大小和分布,避免了极限平衡分析法中将滑体视为刚体而过为简化的缺点,能使我们近似地从应力应变区分析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分析最先、最容易发生屈服破坏的部位和需要首先进行加固处理的部位等。但它还不能很好地求解大变形和位移不连续等问题,对于无限域、应力集中问题等的求解还不理想。

3.2.2 边界元 (BEM) 法

边界元法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值方法,于1976年被应用到分析层状岩体的开挖稳定问题中。边界元法和有限元法都是解决边坡问题的数值方法,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边界元法是“边界”方法,有限元法是“区域”方法,因此使用边界元有降低维数的效果。边界元法中的位移不连续法虽然还能对岩体中的断层、裂隙等各种不连续面进行较好的处理,但是,在处理非均质问题和非线性问题方面,不如有限元法灵活。因而,边界元法目前在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还远不如在地下洞室中应用广泛。

3.2.3 快速Lagrangian分析 (FLAC) 法

为了克服有限元等数值分析方法不能求解岩土体大变形问题的缺陷,人们根据显式有限差分原理,提出了FLAC数值分析方法。该方法较有限元法能更好地考虑岩土体的不连续和大变形特性,求解速度较快。其缺点是计算边界、单元网格的划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它已有不少商用程序,它无需建立刚性矩阵,所需内存少,时间少,但也有不足之处。

3.2.4 离散元 (DEM) 法

离散元法是应用于岩土体稳定性分析的一种数值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动态的数值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模拟边坡岩体的非均质、不连续和大变形等特点,因而,也就成为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岩土体稳定性分析数值方法。离散单元法的一个突出功能是它在反映岩块之间接触面的滑移,分离与倾翻等大位移的同时,又能计算岩块内部的变形与应力分布。此法在岩质高边坡稳定分析中有较广泛的应用,离散元法用于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是近些年来的一个新进展,是分析不连续岩体的一种较理想的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节理岩体的不连续性,以分离的块体为出发点,允许块体有较大的位移,甚至脱离母体而自由下落,且可以对节理岩体破坏的全过程进行模拟。

3.2.5 不连续变形分析 (DDA)

DDA是于198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数值方法。该方法用一种类似于离散元的块体来模拟被不连续面切割成的块体系统,在此过程中,块体通过不连续面间接触连成整体。此方法的计算网格 (单元) 与岩体物理网格相一致,可以反映岩体连续和不连续的具体部位。单个块体内部满足连续介质的变形协调方程和本构关系,但块体间不满足变形协调关系,块体间的本构关系是通过假定刚度来实现,DDA中的本构关系为块体所受的合外力与块体位移之间的关系。DDA法是兼具有限元与离散元法二者之部分优点的一种数值方法,其一个时步内的求解过程更像有限元法,而在块体运动学求解方面更类似于离散元法。但是,岩体种类繁多,性质极为复杂,计算时步的大小对结果影响很大,且需耗用大量的计算机内存及计算时间。

应力应变分析方法是目前岩土力学中普遍使用的分析方法。

摘要:通过收集国内外文献, 介绍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中的各种方法及其特点, 为工程人员选用边坡稳定评价方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边坡稳定,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戴金水.木棉岭山边坡稳定分析及加固方案[D].河海大学硕士论文.2003

[2]豆中强.弹性静力学问题ANSYS求解与边界元求解比较[J].西华大学学报.2005 (6)

[3]陈绍名.高陡边坡最危险滑动面搜索与有限元分析[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

[4]G.哥德赫.有限元法在岩土力学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

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第7篇

1 定性分析方法

它是分析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失稳的力学机制、变形破坏的可能方式及工程的综合功能等, 对滑坡的成因及演化历史进行分析, 以此评价滑坡稳定状况及其可能发展趋势。该方法的优点是综合考虑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 快速地对边坡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和预测。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1 地质分析法

根据边坡的地形地貌形态、地质条件和滑坡变形破坏的基本规律, 追溯滑坡演变的全过程, 预测滑坡稳定性发展的总趋势及其破坏方式, 从而对滑坡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对已发生过滑坡的滑坡, 则判断其能否复活或转化。

1.2 工程地质类比法

它是将已有分析滑坡稳定性的基本经验运用到相似条件的滑坡稳定性评价中去。全面分析工程地质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影响滑坡变形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同时, 还应考虑工程的类别、等级及其对滑坡的特定要求。虽然是一种经验方法, 在同类工程地质条件下, 在滑坡治理设计中是可以借鉴。

1.3 图解法

图解法可以分为两类: (1) 用一定的曲线和偌谟图来表征边坡有关参数间的定量关系, 由此求出边坡稳定性系数;或已知稳定系数及其它参数 (结构面倾角、坡角、坡高) 仅一个未知的情况下, 求出稳定坡角或极限坡高。这是力学计算的简化。 (2) 利用图解求边坡变形破坏的边界条件, 分析软弱面的组合关系;分析滑体的形态、滑动方向;评价边坡的稳定程度, 为力学计算创造条件。常用的为赤平极射投影分析法 (王思敬, 1 9 9 0;孙玉科, 1 9 8 0) 及实体比例投影法。

2 定量评价方法

实质是一种半定量的方法, 虽然评价结果表现为确定的数值, 但最仍依赖人为的判断。目前, 所有定量的计算方法都是基于定性分析之上。

2.1 极限平衡法

极限平衡法在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根据边坡破坏的边界条件, 应用力学分析的方法, 对可能发生的滑动面, 在各种荷载作用下进行理论计算和强度的力学分析。通过反复计算和分析比较, 对可能的滑动面给出稳定性系数。总体来讲, 极限平衡法模型简单、计算过程简单, 计算结果物理意义明确, 但由于假设前提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使得该类方法的结果与实际存在一定差异, 具有局限性和不完善性, 有待于发展和完善。

极限平衡方法的最新发展之一是S a r m a法。其基本概念为:边坡除非是沿一个理想的平面或圆弧滑动, 才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刚体运动。否则, 必须先破裂成多个可以相对滑动的块体, 才能发生滑动。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用来评价各种类型滑坡的稳定性, 如平面滑动、楔体滑动、圆弧及非圆弧滑动等;条块边界不需要垂直。

2.2 数值分析方法

主要是利用某种方法求边坡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研究岩体中应力和应变的变化过程, 求得各点上的局部稳定性系数, 由此判断边坡的稳定性。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有限单元法 (F E M) :其优点是部分地考虑了边坡岩体的非均质、不连续介质特征, 考虑了岩体的应力应变特征, 可以避免将坡体视为刚体;其不足之处是;数据准备工作量大, 原始数据易出错, 不能保证整个区域内某些物理量的连续性;对解决无限性问题、应力集中问题等其精度比较差。

(2) 边界单元法 (B E M) :该方法只需对已知区的边界极限离散化, 具有输入数据少的特点。其不足之处为:—般边界元法得到的线性方程组的关系矩阵是满的不对称矩阵, 不便应用有限元中成熟的对稀疏对称矩阵的系列解法。

(3) 离散元法 (D E M) :离散单元法可以直接地反映岩体变化的应力场、位移场及速度场等各个参量的变化, 可以模拟边坡失稳的全过程。该方法特别适合块裂介质的大变形及破坏问题的分析。其缺点是计算时步需要很小, 阻尼系数难以确定。

除以上几种方法外, 数值方法近年来有很大发展, 如无界元 (I D E M) 、不连续变形分析 (D DA) 等方法。数值分析方法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1)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及认识的局限性, 往往使计算的基础——地质模型及本构关系的确定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2) 由于计算参数选取与实际存在一定误差, 影响了计算结果的精度。

3 结语

在稳定性计算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滑动面的确定方法有待于丰富;计算参数的精度有待于提高等;稳定性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强调对复杂地质结构体的三维描述;注重最危险滑移面的确定等。本文综合研究了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在此基础之上, 提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对于科学防治滑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摘要:滑坡稳定性评价是在对地质体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对滑坡作用机理的研究, 从而得出的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本文研究了滑坡稳定性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论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可为滑坡的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Chowhury R N, Xu D W.Rational polynoimial technique in slope reli-ability analysis[J].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1993, 115 (2) :1910~1928.

[2]林宗元, 等.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 1996.

职业卫生定性风险评价方法的探究 第8篇

1 职业卫生风险评价方法

上述提到职业卫生风险因素是职业卫生风险评价方法主要考虑和分析的因素。职业卫生风险因素是一项多范围的因素跨越, 有物理性的风险因素、生物性的风险因素和化学性的风险因素[1]。可以经过控制机制、释放机制、危害源、暴露途径等途径进行分级和定性评估这些类型的风险因素。在这个工作进行的时候, 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因素, 例如:员工的反馈、使用时间、频率、使用的数量、危害类型、毒性、历史监测数据和相关专业人员的经验和判断。

具体的方法, 首先, 可以设置一个表格, 把表格的竖栏按照1、2、3……进行排列分类;其次, 经过评估, 就在各项内容里进行如实的填写和打分;最后, 根据结果进行评估, 得出风险的水平。

1.1 事前要做好评估的准备

评估的过程在进行的时候, 一定要团队的形式开始。团队的各个人员一定要亲自前往现场去观察和记录流程的每一个阶段, 检查潜在的暴露风险以及使用的工程控制, 同时还要跟现场的操作人员进行有效率的交流, 从他们口中获取一些重要的信息。设置一个工艺操作, 这个工艺一定要包括工厂所有具体的事物, 并且也要有职业危害因素的目录, 将这两个作为基础条件, 还需要相关的评估人员将工厂所有的会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工艺流程和相关的操作全部详细的列示出来, 保证所有的职业危害因素都已经被考虑进去才行。评估工作应该单个的流程或者是工艺的操作为单位去展开, 这样有利于在评估的时候, 对所有危害的因素进行准确的划分和归类。

1.2 工艺过程的具体设置

根据上述的要求, 横栏上的1、2、3……等如以下具体的方式设置:1栏的区域主要是填写要评估的工艺过程的区域或者是相关的部门;2栏则简单的描述需要评估的工艺流程、作业或者操作;3栏只填写一个化学名称;4栏填写化学品文摘登记号 (CAS号) ;5栏就填写一些健康危害分级高的因素、短时间接触限值和最高容许浓度的物质、怀疑和已知的有致癌性和突变性的物质。具体变现如表1所示。

1.3 定性评价风险

1.3.1 定性评价吸入风险

定性评价吸入风险主要的用途是确定职业评价现有的控制措施和卫生监测计划的实施是否到位, 是否发挥效用。化学性危害因素进入人体的最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吸入方式, 化学性危害因素的职业卫生标准指的就是空气中的浓度限值, 所以, 对吸入风险的定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定性评价吸入风险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几种:吸入风险等级、健康危害分级、暴露水平分级。

1.3.2 定性评价皮肤接触、吸收的风险

在定性评价皮肤接触、吸收的风险的过程中, 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暴露水平和健康危害另个因素[2]。暴露水平指的就是实际发生重大暴露的可能性, 健康危害指的是物质被皮肤接触或者是吸收之后产生的巨大威胁。

定性评价皮肤接触、吸收的风险的方法主要有皮肤接触、皮肤接触/吸收风险分级、吸收的暴露水平分级、皮肤接触、吸收的危害分级。

1.3.3 定性评价摄入的风险

一部分的普通员工对摄入有害物质不是优异的, 所以, 也寻在不会被吸入的概率, 但是在不经意中吸入还是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的。例如:以为员工离开工作场所之后, 没有洗过手就开始吃东西或者是吸烟, 就会导致有害物质的摄入。对于摄入风险的防范, 一定要督促验工严格的去规范个人的卫生习惯, 在化学品使用的场所禁止员工食用任何东西, 例如抽烟和喝酒。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和减少有害物质的摄入量[3]。

2 结语

职业卫生风险因素种类非常的多, 可以经过对释放机制、危害源、控制机制、暴露途径等来进行分级或者是进行定性评估。在分级或者定性评估的时候需要注意危害的类型、使用的数量、毒性、使用时间等。综上所述, 职业卫生定性风险评价方法的开发是以大量国内外文献、长期从事职业卫生风险评价和监测的实践过程为基础的, 这个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尤其是在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多的工厂里。所以, 要通过实践, 不断的实现评分细则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宋伟, 张荣.职业卫生风险评价在某化工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 2012, 10 (2) :657-658.

[2]宋文青, 邵华.风险评价及其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中的应用[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0, 8 (5) :324-325.

边坡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方法 第9篇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深入,公路、铁路和水利工程中存在大量裸露边坡,如何评价它们的稳定性是摆在广大建设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影响这些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极其复杂,就有地质和工程本身的因素,也有外界因素,如降雨,施工质量等。这些因素中大部分具有随机性、模糊性、不相容性,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往往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物元分析[1]理论是由广东工业大学教授蔡文于1983年提出的,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理论的核心就是解决和现实矛盾不相容的问题,在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1,2,3]便延拓成为模糊灰色物元分析方法,简称为模糊灰元分析[4],本文将该方法运用到的边坡稳定性评价中,提出了用正态分布函数确定隶属度的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模糊灰元分析理论用于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是可行的。

1 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1.1 边坡稳定性指标因素的选取

影响边坡稳定性分级指标的因素很多,从大的方面主要包括两部分:自然因素和人为的工程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人为因素包括:降雨、泥石流和工程施工因素。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和已建工程的资料分析计算,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有岩石质量指标RQD(%)、湿抗压强度Rw(MPa)、完整性系数k0、结构面强度kf、地下水渗水量W(L·min/10m)。按照5级稳定性分类,对岩坡稳定性的等级划分五级:稳定、基本稳定、稳定性差、不稳定、极不稳定。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单因素指标见表1。

1.2 边坡稳定性级别评价隶属函数

工程实践证明:边坡分类指标的值均具不确定性,表现为离散性和模糊性,在实际工程中,当观测次数足够多的条件下,对某个指标就可近似认为这个指标为同一类别的隶属函数,这也是模糊数学中确定隶属函数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文把边坡稳定性评价的隶属函取为正态型分布,即:

式中a>0,b>0,且a为所属区间的平均值。另外表1中所给因素指标范围的边界值基本是从一种级别到另一种级别的过渡值,是一种模糊边界,同时属于对应的两种级别,即

式中x1,x2为对应区段相应指标的上、下边界。这样,可得岩坡稳定性等级中各a、b参数值如表2所示。

1.3 计算关联度

表2中的参数计算表明:不同分类等级下的各项指标因素的关联系数较分散,不利于对比,有必要综合考虑各种指标因素,将其集中为一个值,这个集中值就是所谓的关联度。若把m类等级的指标关联度组合成关联度复合白化模糊灰色物元,记为:塥軜fRk,然后采用加权平均集中处理的方法,则有塥軜fRk=Rw*塥軜fRmn。

式中:运算符号“*”表示先乘后作有限和运算,这里有限和用“堠”表示,它指a堠b=min(a+b,1);Rw表示权重复合物元,若以W1表示各类分级等级第i项指标的权重,则有

2 实例分析

某高速公路属山岭重丘区,开挖陡边坡破坏、失稳是一个重要问题。按该边坡的整体岩性特征以及开挖顺序,将该边坡由坡脚至坡顶分为一、二、三级,见表3。

根据本工程的数据资料可建立边坡稳定性等级评价的复合模糊灰色物元:

经关联变换和从优隶属度后得到各关联系数的白化模糊灰色物元:

计算关联度:

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由关联度模糊灰元得:

三级K3(M3)=maxKj,j∈{1,2,3,4,5}

二级K3(M3)=maxKj,j∈{1,2,3,4,5}

一级K2(M2)=maxKj,j∈{1,2,3,4,5}

即三级为稳定性差,二级为稳定性差,一级为基本稳定。

3 结语

(1)模糊灰元复合理论将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相结合,提出了边坡稳定性的灰色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为影响的缺点,它包含了指标因素间的一些不相容信息。

(2)本文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矩阵化、规块化、有利于计算机运算,而且一目了然,便于数据分析;理论应用正确、计算简便、符合工程实际,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摘要:在模糊物元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岩坡稳定性的模糊灰元评价模型。在确定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因素,即评价指标后,根据工程实测资料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复合模糊灰色物元模型,通过关联度的计算给出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结果。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为边坡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岩坡,模糊灰元,稳定性,关联度

参考文献

[1]蔡文.物元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2]张斌,雍歧东,肖芳淳.模糊物元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4]肖芳淳.模糊灰元理论在优选油田开发方案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5,14(3):31-37.

上一篇:社会智能下一篇:天使投资人的投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