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情感表达

2024-08-12

歌唱的情感表达(精选12篇)

歌唱的情感表达 第1篇

1 歌唱情感的特性

如何来理解和表达歌唱情感呢?它应该包括以下六个特性。

1.1 歌唱情感的阶段性

歌唱情感的阶段性就是指每一个歌者从初学到相对成熟每个不同阶段的总结与体会。歌唱的情感体验和一定的性格是息息相关的。性格, 也就是个性, 它是属于个人的, 它是包括一个人的智慧, 观点以及表现。世界上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人, 歌唱的情感首先在于演唱者的情感体验。所以就算不同的人演唱的是同一首歌, 由于自身经历、个性等的不同, 每一个人对这首歌的情感体验也是不同的, 造成每一个人演唱歌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色彩。

正如“曲须要唱出各样曲名理趣”。因而, 有很多的歌唱家都会首选与他性格相一致或者相近的曲目, 这样才会更好的去表现曲目所要表达的内容。

对于相同的一首歌而言, 由于每个演唱者都有自己的爱好和个性特点, 加之每个演唱者在审美意识、情趣、习惯、观点、能力方面的不相同, 因而形成了在感受、表现、理解以及好恶上的千差万别。很明显我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到许多不同的歌唱家唱同一首歌, 都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精彩, 就是说, 同一首歌曲, 唱的人不同, 所要表达的情感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演唱同一首歌其情感体验也会不同, 因为个性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发生变化。

1.2 歌唱情感的深刻性

好的歌唱者在演唱中能把歌曲中喜、怒、哀、乐之“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一声唱到融神处, 毛骨悚然六月寒”, 总是能一曲唱完给人“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演唱者对歌曲艺术情感的体验是通过对歌曲描写对象的理解而进行的, 演唱者只有可以精准的掌握歌曲的中心实质, 才能准确、深刻的理解歌曲, 因此, 演唱者要充分的理解歌曲的内容, 风格, 创作的动机以及手法, 对歌曲认真的分析, 了解他要表达的情感, 音乐的高潮点等。

每一个歌唱细节都是要非常注意, 如演唱的《西部放歌》这是一首非常大气的歌曲, 我们只有充分的去了解歌曲以及创作背景, 才能唱出大西北人们的情调, 它再现了大西北的辽阔, 也体现了我国对建设、开发大西北的决心, 同时表现了那里的人民对我们党开发、建设大西北战略的支持和拥护。深刻理解和领会乐曲的情感内涵是音乐表演投情的基础, 然而如果表演者不能在表演中投入自己真实情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投情。因此, 对歌曲的充分理解是非常之重要的。只有充分理解歌曲的前提下才能更加深刻的体验歌唱情感。

1.3 歌唱情感的细腻性

歌唱的细腻就是指歌唱着对每一首歌唱作品内容、情感、节奏和节拍等的全方面的认真的揣摩与表现。一首伟大的歌曲是生命的表达, 要想真实的诠释, 就必须对生命有敏锐的理解。一首歌曲中的诗歌和音乐必须被歌者仔细的揣摩清楚, 当演唱者把他的歌唱和他的生命有机紧密的联系起来的时候, 作曲家真实的写作意图就能够被准确的传达出来。

1.4 歌唱的想象性

歌唱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形式, 它是演唱者在理解歌曲的过程中头脑中所形成的画面, 加工改造原有表象而形成新形象的一个心理过程。所以歌唱者在演唱时要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去表演, 才能更加贴近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任何一首歌曲作品, 要想获得听众的青睐, 离不开词创作者、曲创作者和演唱者的共同努力。听众听的每一个歌曲包含的都不仅仅是美妙的歌声和动听的旋律, 在美妙的歌声和动人的旋律背后还包含了作曲者在创作中, 演唱者在情感表现等方面丰富的内容。对于词曲的创作者来说, 每一首歌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意境, 都是加入了自身很多的情感创造出来的, 词曲作者在现实的生活中由于所见所想所感而得到某种灵感, 把这些灵感用歌曲的方式创造出来就形成了一种高于生活的艺术氛围浓郁的境界。歌唱者要充分地表现这种境界, 就要使自己仿佛如身临其境。这种身临其境实际是一种真实, 即演唱者本身要心临其境, 这就是说歌者只有真正做到心临, 才能做到其身临。演唱者在表现情感之前, 必须首先要做到使自己进入想象的境界, 将情感化为意象。具体地说就是要具有画面感。同时要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表达, 演唱者应该具备各种情感的体验。

1.5 歌唱情感的真实性

歌唱感情来自于歌中词曲的内涵, 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历或感悟, 然后在这些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的结晶, 艺术不可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歌曲作为艺术方式的一种, 要想使其更具价值, 只有使其更加贴近人的感情, 能够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艺术一定是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的, 如果不对现实题材进行艺术加工, 其审美价值难以得到保证, 也就无法去感动别人。所以, 歌唱者绝不能忽视阅读文学作品, 欣赏戏剧, 影视等要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这也是歌唱者表演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主张在歌唱中既要有对生活中真情实感的深入体验, 又要有艺术夸张的技巧与手法。

1.6 感情与声音的高度融合性

声音的好坏是传达感情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声才会有情, 有情则声会更美。当我们体验了情感的产生, 将它形象地表达出来的同时, 还必须要有“声音”这个物质作为基础。好的音色很重要, 音色是指人声与乐器在音箱上的色彩特性与音质, 犹如绘画中的色彩是直接主动人感觉的重要手段。声音是歌唱存在的先决条件, “情”只有建立在物质的声音基础上才可能表达出歌词内涵。歌唱的技术技巧包括歌唱的发声, 唱歌的共鸣, 呼吸以及咬字等。我们一旦站在台上比赛或者给人表演的时候就不能想其他的, 如果在舞台上还在想什么位置、焦点等, 怎么可能进入角色?更不能谈对于情感的表现, 也不可能谈情感与声音的高度融合。作为歌唱艺术歌唱的内容以及表现出的情感才会是歌唱的实质, 因此, 完整的演唱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将声音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就是大家常常提到的深情并茂。比如, 我们在唱到一首高兴的歌曲的时候要很好的表现出欢乐, 轻松高兴的气氛, 反之, 在演唱到一首悲歌的时候, 在音库里要选择一种沉重的音色来表达这种悲伤。在演唱一首歌曲, 要全身心的投入, 去理解, 去表现, 通过演唱一首歌, 从中得到提高, 寻求出“自己”来, 融入歌唱者有个性的歌唱, 也就唱出了自己的风格, 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必由之路。通过演唱一首歌, 从中得到提高, 寻求出“自己”来, 融入歌唱者有个性的歌唱, 也就唱出了自己的风格, 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必由之路, 音乐的价值在于审美体验提供完美构型, 并使听者的生命感到美化。

因此, 只有不断地开拓视野, 丰富知识, 学习了解历史, 各时代思想政治文化特征, 各时期作曲家的思想生活和艺术创作特征, 通过自身的思考和理解, 成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 才能精确把握作品内涵, 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作品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的全部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情乃歌之魂, 味系情之本, 有情为有味, 味中能生情, 合而用之岂不妙哉!”

2 结论

艺术的最高宗旨就在于“揭示人性, 感悟人生, 呼唤人道”。没有声之功, 难传歌之情;没有情在心, 难显声之功。只有声情相结合才是完美的。

摘要:音乐伴随着人类历史相继而生, 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的同时也产生了歌唱。因而对于一个演唱者来说:在表达音乐内容的过程中, 从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这一角度出发, 深刻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把握歌唱情感体验具有阶段性、深刻性、细腻性、想象性、真实性和融合性六个特点, 真切的表达歌曲思想情感尤为重要。

关键词:歌唱艺术,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傅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57.

[2]张前, 王次焕.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05:203.

有关歌唱中情感的因素(范文模版) 第2篇

摘要:歌曲从表面上看是由五线谱中的音符组成,表演者要想展现歌曲的生命力,让歌曲变为活生生的音乐,触动听者的心灵,就需要为歌曲注入情感。本文将就歌唱情感中的重要性、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和如何在歌唱中表达情感展开探讨。

关键词:歌唱;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45

歌曲从表面上看是由五线谱中的音符组成,表演者要想展现歌曲的生命力,让歌曲变为活生生的音乐,触动听者的心灵,就需要为歌曲注入情感。这就需要演唱者不断吟唱歌曲,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以及字里行间透露的情感。声乐演唱过程中是表演者和歌曲的沟通环节,而不单单是表演环节。

一、歌唱中情感的重要性

歌唱是心灵感情的抒发,是一门综合艺术,而任何一个作品的根本生命力就在于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来再现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对某种体验需要发泄的动态反映;是歌唱艺术的精髓、灵魂。人的一切外部活动都受其心理的影响,歌唱活动是最情绪化的活动,它受心理情感的影响尤为显著。歌唱的情感就是歌唱心理的重要方面,因而研究歌唱情感的本质特征及其?律,对于指导声乐学习,提高演唱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歌唱艺术是情感化的艺术。歌唱艺术通过美妙的音乐语言、动听的歌喉以及优美的旋律,直接抒发特定的情感。因此,他最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喜爱。托斯卡尼曾说过:“任何一个学音乐的人,不管他在音乐上的演唱技巧如何高明,如果缺乏情感的表达,他不是艺术家,而是艺术匠,匠人满街都是,而艺术家却在百万人中难找一个。”前苏联音乐家万斯洛夫非常强调音乐的抒情作用,他说:“承认感情在音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同其它艺术相比,音乐在表现现实的全部多样性,首先是情感的表现。”

二、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音响学、哲学等元素于一体,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最终反映人的思想活动和精神。声乐艺术是通过歌唱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它必须在人们自身声音的生理基础上,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甚至达到一定高难度的训练水平,才能完整地抒发其情感。声乐要求声音自身包含艺术上的美,但仅仅声音上的美是不能代表声乐中需要表达的全部艺术含义的。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为了追求发声和气息的准确而忽视了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从更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表现声音,以声音的变化为手段传达美和情感,最终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才是声乐的真实意义所在。

艺术以情感交流为目的,因此思想情感的表达和接受,是需要一致的,至少也应该建立在相互接近的思想感情基础之上,才能够达到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感动。因此,声乐艺术表现力的强弱取决于能否准确把握并且恰当表现出人们各种层次的共通的情感思想。成语“对牛弹琴”指的就是思想感情基础不一致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熟练地运用技能技巧,通过声音的调节,恰如其分地表现内心的情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表现中。

三、如何在歌唱中表达情感

在声乐教学中,歌曲演唱是声乐课堂中最核心的部分,要学好一首歌,首要必须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和声乐技巧以及一定的文化音乐修养,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演唱作品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再经演唱处理处才能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声乐教学中,学生所具备的声乐技巧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完成的。歌曲的技巧是指与发声有关的全部声乐技能的统称,学生为了准确地表达声乐作品,既要对发声技巧做长期训练又要具有揭示与表现作品内涵的能力。歌曲处理是歌曲演唱的前奏,只有全面地对歌曲进行分析处理,才能使演唱声情并茂歌声优美动听,表现出生动感人的艺术魅力。

如歌曲处理中对歌词的分析是很重要的,通过歌词我们可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歌曲的艺术魅力包括旋律和歌词,歌曲中的歌词像诗歌或散文一样,它是具有一定的韵律的,我们在演唱每一首歌曲前,应对它的行腔和抑扬顿挫进行一番研究,合理地安排各种强弱变化,使演唱有起伏,字词清晰分明,以利于歌曲的表现。如学生在演唱歌剧《江姐》中的《红梅赞》时,如果不去分析歌词的内涵,而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赞颂红梅的品格,就无法表现作品的真正内涵,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使学生明确作品的真正含义是通过对红梅的赞美,是歌颂革命者对革命的忠贞,傲对反动派以及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歌曲进行正确处理。唱曲是根据字音而发声,发声则根据感情而表意,上面说到的“声为情役、腔为情设”就是这个意思。一曲终了,或撩人情思、余味无穷,或感人肺腑、激情澎湃―――然而要做到“不唱无情之曲,不为无情之唱”,就必须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为此,深入挖掘词意,也就成了表现歌曲思想情感与揭示歌曲主题的首要一环。

所以,“只有从心灵中流露出来的东西,才能真正流入心灵。”“心的歌唱”“唱情”“唱神”把音乐的最深情感歌唱出来,使歌唱艺术的品格升华。挖掘歌唱艺术情感的灵魂所在,不断丰富情感的体验和淋漓尽致的、完美的情感表现,使歌唱艺术上升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感的升华。以情感人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是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科学的声学表演艺术学科领域。歌唱艺术中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现,是使歌唱者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的前提。

参考文献:

论歌唱中的情感表达 第3篇

【关键词】歌唱情感 呼吸 气韵 文化修养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当声音和感情完美融合在一起时,歌唱才可以被称之为艺术。同样一部作品由不同的演唱者演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效果。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艺术感染力。因此情感的表达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歌曲情感表达是歌唱者对歌曲的二度创作

声乐作品是语言和音乐的结合。一首声乐作品,只有当歌唱者将声乐作品进行演唱之后,歌唱才能成为完整的艺术。能用歌声准确生动的表达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从而引发听众内心的情感共鸣,才能成为优秀的歌唱家。所以对声乐作品进行科学、合理的“二度创作”是极为重要的。

声乐旋律的非语义表达为二度创作提供了条件,声乐作品作为一种情绪、情感的抒发和表现,又可以作为一种情绪、情感的遐想和共鳴,这为演唱的二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由于每部作品表达的情感不同,从而对歌唱者的情绪的感染就会有所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自然也就不同。不同的情感表达需要运用不同的声音,体现不同的风格。例如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时,就要把声音控制在轻柔的半声上来演唱,从而体现夜色的静美和爱情的纯洁。而唱《恨是高山仇是海》时,就要把音量放大,声音唱得坚实有力,体现愤怒的情绪。即使同一部作品,由于不同的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对场景的想象、对人物和情感的感觉不同,从而表达出来的情感艺术也是不同的,使得同一作品每一次出现都会具有不同的魅力,带给人不同的体验。

利用声音的刚柔、强弱、明亮与低沉以及收放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准确的表达出歌曲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是对歌曲作品在艺术上的二次创作。演唱作品时,歌唱者要将自己置入作品所表达的氛围中,深入体验作品的感情,使演唱能够准确的表现出原作的意图。歌唱者可以采用“借情”或“移情”的手法打动自己的情感。如在演唱歌剧《茶花女》《蝴蝶夫人》时,要把自己想象成歌曲中人,仿佛身处当时的时代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将观众引导到歌曲所渲染的意境之中,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二、正确呼吸、把握气韵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法

获得歌唱情感主要是正确运用呼吸。如何能表现得“声情并茂”,取决于对气的合理驾驭。因而呼吸也就成为歌唱活动的基本要素,所以歌唱者要学习训练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力度的大小、强弱, 直接影响着人的气质、情绪、思维、对艺术的表现与追求。吸气动作带动着口腔、胸腔和头腔等歌唱部位的打开和兴奋,使人产生歌唱欲望,还会触动歌唱者的情绪记忆和情感体验,为实现歌唱情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种带有感情的吸气是通畅的,像是自然地流进去的。如演唱抒情歌曲时,要像“闻花”一样吸气;演唱喜悦欢快的歌曲时,要像发现新鲜事那样用“惊讶”的状态吸气,唱悲伤的歌演时,要用“哭泣”的状态去呼吸等。这样富于感情的吸气可以在演唱时充分自如地表达情感。

演唱时,要将吸气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注意音色表现,注意声音的强弱对比,使听众的情绪随着歌曲起伏变化。演唱者通过微妙、灵敏的感觉,对音色的力度做细腻的分析和表达。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都需要有对比的力度效果。演唱者要经常练习,才能自如地运用这些力度的变化关系,而控制好力度的运用对一首歌曲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运用不同的声音,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体现其不同的风格。

三、个性特点是情感表达的形式

情感的发挥是歌唱者的再创作能力的体现,由于每个演唱者的性格、人格、品格的不同,演唱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有的委婉深情,有的纤细优美,有的舒展宽厚,有的雄壮豪迈。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对歌曲的理解不同。声乐是一门通过悦耳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人物内心丰富感受的艺术。

每首歌曲都有自身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歌唱者要用自己的感受、天赋与歌唱技巧把作者的意图表达出来。歌唱者在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旋律歌词和内容情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个性,使演唱更具感染力。

四、文化修养是情感表达的内涵

歌唱者不仅要重视演唱技巧水平的提高,还要在自身素质拓展上多下工夫。声乐艺术是词曲作者和演唱者思想感情的外延和表达,积淀着文学、艺术、历史、审美等多种文化,是演唱者综合素质的体现。情感的运用和表达是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并在反复的表演和实践中加深和理解。它要求歌唱者不但要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又要用个性化的风格去表现,感染观众。声乐情感的抒发是“诗情”和“曲情”的统一体,并通过声腔美的声情创作,将蕴含在“声情”中的“诗情”和“曲情”圆满的表达给观众,当歌唱者与欣赏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才真正达到了声乐表演美的效果。它的美既是直观的、表面的,也是内在的、深入的,这就要求歌唱者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探索和挖掘。

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的魅力是由于词曲作者的心灵与演唱者的自我情感体验相契合达到的。演唱者不但要在歌唱过程中将技术与激情有效地结合,产生出优美的声音,更要注意在诠释曲目时准确运用这种结合,形成符合情感表达需要的声音质量,让作品充满灵性,达到情感与作品风格完美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薛良.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2]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试论歌唱情感的表达 第4篇

一、充分理解作品是歌唱情感表达的前提

歌唱情感的表达借助于许多技术手段, 但这必须是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前提下, 否则就不能准确地表达作品内在的思想情感。因此, 演唱者要准确、深刻地表现好歌曲的内涵, 更好地表达歌唱情感, 必须研究歌曲的音乐和歌词。比如对歌曲作者的生平, 创作的时代背景、风格、特点, 以及相关地区的文化、民情、风格等方面的了解。通过对作品语言深入全面细致的分析, 身临其境地体会, 达到对歌词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只有理解才有感受, 有了感受才能有感而发, 有感而唱, 以情动人。

如果对以上诸方面的情况一无所知, 其结果只能是唱音符, 达不到艺术感染的境界。譬如, 在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时重新聆听《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人们眼前又出现了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和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勇士;当唱起《歌唱祖国》时, 我们会记起那个军民一心抵御侵略的动人场面;而“文革”时期的一些歌曲, 又很容易把经历过十年浩劫的人们带回那不堪回首的动荡岁月……了解了这些, 才能把要唱的这首歌放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中, 将它与当时创作的各种因素联系起来, 正确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

所以, 理解作品是情感表达的前提,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从而运用歌唱技巧把作品的思想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 使歌曲的意境在歌唱者的演绎过程中更深远。

二、娴熟的歌唱技巧是歌唱情感表达的工具

对于歌唱中情感的表达, 除了要认真分析歌曲的词曲外, 歌唱技巧对歌曲情感表达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虽然声音技巧只是歌唱者的工具之一, 但歌者情感的表达必须借助于这个工具才会被有力地释放出来, 可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歌唱技巧或是歌唱的方法不正确, 就很难表达好歌曲的情感。实际上, 技巧与情感的表达是高度的统一体, 没有一定的技巧就无从谈论音乐表现。在歌唱中我们要学会掌握全面的歌唱发声技术, 只有掌握全面的发声技术才能表达出歌曲的思想情感。

歌唱的艺术性很大程度体现在歌唱的技巧性, 也就是说, 歌唱的情感表现是否感人, 基本上取决于声乐技巧的表现。以《黄河怨》为例, 歌曲描写抗日战争时期被压迫、被侮辱的中国妇女凄惨悲愤的控诉情景。这首歌起首开腔“风啊”, 要求“风”的声音力度表现适度, 管状气深, 均匀平稳, 连贯流畅地转到“啊”, 表现出凄惨悲凉的情境;如“宝贝啊, 你死得这样惨”一句, 要求有控制地表现人物极度悲惨的心情, 既不能惨淡无声, 又不能表现出饱满和明亮的声音;再如从“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怀中”至结束, 声音基本上在高声区, 表现出强烈悲痛愤懑的情绪。这些情感与声音的变化如何表现, 运用什么技巧?荣获《黄河怨》演唱最高水平赞誉的歌唱家郭淑珍, 她准确而形象地运用弱声、颤抖而凄惨的暗音, 并通过音色、音量和力度的变化造型把歌曲的情感内涵表现得生动感人, 催人泪下。很显然, 没有声乐技巧的表现, 歌唱的情感就会失去表现力, 没有表现力, 歌唱将失去“生命”。扎实的歌唱基础能给情感表达提供良好的声音条件, 可以说, 声音是歌唱的躯体, 情感是歌唱的血液。声音通过情感的感染, 更具魅力;而情感通过美妙的声音表现, 使得歌唱的情感更具感染力。

三、全面熟悉作品是歌唱情感表达的基础

演唱任何一首声乐作品, 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感知与熟悉作品, 熟悉歌词内容和音乐旋律。熟悉作品可以分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1. 朗诵歌词。

大部分声乐作品的词都是用非常简洁优美的词句在短小的篇幅中表达复杂的感情, 有的甚至可以单独成为极其优美的诗歌。因此, 演唱前必须先熟悉、朗诵歌词, 通过朗诵来获得声情上的感性认识, 并进一步把握歌词所要表达的意义, 依此确定怎样的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对歌曲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疾徐、顿挫连断等变化依据情感表达的要求进行处理, 体验语言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特殊功能, 这对于准确细致地演唱一首作品是至关重要的。

2. 熟记旋律, 唱准音高、节奏、节拍, 并注意表情术语。

熟悉唱准谱子和音准、节奏, 是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研究的基础。只有先正确唱好旋律, 才能准确把握好歌曲的情感, 完整表达整首歌曲的内涵。表情术语是作曲家对演唱者演唱作品时提出的表现作品的具体要求, 是作曲家创作构思的一个部分。对于表情术语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如歌曲中的强、弱、换气、重音、跳音、顿音、波音、颤音、渐强、渐弱等。

四、扎实的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是歌唱情感表达的根本

歌唱者的文化修养, 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不少学演唱的人往往单纯从声乐技巧来谈歌唱表现, 加之接触面比较窄, 视野不开阔, 知识不丰富, 这样的学唱是唱不出感情来的。对作品内涵有无深刻理解, 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因为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 才可能做到真情表达。歌唱者除了学习音乐专业知识外, 平时应该多了解一些描写各种人物细腻情感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 尤其是世界文学大师的作品。尽量多体会发生在身边的各种人间情感。多接触社会, 增长社会阅历, 广泛摄取知识。具有开朗积极的心态, 善解人意的心胸, 能够感受和品味到喜悦、悲伤、离别、思念、兴奋、悠闲、豪放等情感和情绪, 并真正地感动。

一个麻木不仁的人是学不好艺术的, 一个对“美”无动于衷的人或者说不容易激动和感动的人, 怎么能唱好歌呢?因为声乐艺术的本质就是夸张地表现人的情感, 将之艺术化地表现出来。具备各种情感体验, 才能真正领会作品的情感, 才能在歌唱中投入感情体验, 从而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五、艺术的处理和完美的布局是歌唱情感表达的关键

歌唱者在练唱的准备过程中, 应对歌曲作品进行艺术处理作全面的设计, 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使演唱者表演更准确、更生动、更具有歌唱艺术的感染力。一般来说, 歌曲的开始部分、高潮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处理是相当重要的。歌曲的开始部分要引人入胜, 高潮部分要唱得震撼人心、富有激情, 结尾部分要令人回味。例如晓光作词、谷建芬作曲的《那就是我》这首歌曲, 通过对故乡具体景物的描写, 表达了身在异乡的游子对故乡的眷恋、怀念之情。歌曲第一段带有吟唱性质, 演唱时要保持声音的位置, 圆润、集中, 音量不要太强。第二段的“我思恋, 故乡的渔火, 还有沙滩上美丽的海螺, 哦, 妈妈……”通过八度的跳越和第一段演唱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是一种内在感情的进一步深化, 要充满激情, 仿佛在向妈倾诉声音的力度要有所加强。“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就是我!”的多次反复, 在声音的运用上要作渐强处理, 高音要有力度, 全身心地投入演唱。

歌曲的演唱除了对作品的整体、局部要准确把握外, 对歌曲速度的快慢变化、力度变化也应有所要求, 音乐表演艺术有一条很重要的法则就是艺术的对比规律, 这是歌曲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没有对比、没有变化的重复, 是使听觉迟钝、兴趣减退的重要原因, 所以, 在演唱歌曲时, 要根据作品本身的内容、风格、情绪进行具体的处理, 合理地、灵活地、巧妙地、自然地运用对比、变化的旋律, 使看似平淡的歌曲, 经过处理、加工之后取得不平淡的艺术效果。处理歌曲时, 画龙点睛的部分往往是一些重点字、句。重点的词句要在咬字吐字上、感情上予以强调, 要一字一句地, 甚至在一个经过音上下工夫, 反复练唱, 认真寻味, 找到最适宜的表现手法。也就是说, 演唱者必须按照自己的总体设计反复演唱, 攻克难关, 直到自己的处理化为真情的体现。

歌唱的情感表达 第5篇

长垣县苗寨镇马野庄慈济希望小学 赵艳

摘要: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使学生通过情感体验陶冶情操,进实现其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在音乐教学中的经验,就如何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这一课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歌唱教学、培养情感、创作背景、创设情境、范唱、歌词

正文: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歌唱教学中同样需要学生情感的参与,因此,在演唱一首歌曲时,是否能打动听众,不仅要求演唱者有动听的嗓音和娴熟的技巧,还要把握好情感的表达。情感把握得好,歌唱表现就生动形象,如果把握得不好,那么歌唱就很乏味,毫无感染力。

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以培养音乐家为目标,而是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和欣赏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动情歌唱,使其自然而然的走进作曲家所表现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去,在音乐的熏陶下,不断地愉悦身心,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是当前的音乐歌唱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对学生在作品艺术形式的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对情感的培养,这种音乐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由此看来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一、通过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作品和其他的音乐作品一样,都凝聚着创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他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开展情感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材。为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出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逐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小学生的年龄小,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缺乏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有时很难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在课前先给学生们讲解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的话,有助于他们理解歌曲作品的情感,为他们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我在教唱歌曲《雪绒花》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雪绒花的图片让大家欣赏,介绍雪绒花的生存环境:雪绒花生长在阿尔卑斯山脉的雪线上,只有在冰雪莲年的冬天才能见到它,使学生感受到雪绒花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奥地利人把雪绒花作为自己的国花,只有最勇敢的勇士才能佩戴它,后来雪绒花就成了勇士的象征。然后向学生介绍法西斯时期纳粹党的残忍行径,丑上校和玛利亚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随着音乐学习歌曲,让同学们感受旋律的优美,带着对主人公的深切爱戴和对法西斯的痛恨,体会奥地利人民的苦难和光荣的斗争历史,这样在演唱歌曲时,学生就能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和音乐主题产生共鸣。

二、通过朗读歌词,深化学生的情感

演唱好一首歌曲不单单要求有较好的声音条件,还要求有真挚的情感,只有二者相结合去演唱,才能打动他人。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要让他们很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必须从歌词入手,因为歌词的语言形象是歌曲艺术创造音乐形象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歌曲中的内涵表达出来。

在音乐教学中,学习一首新歌,在唱曲谱之前,我先让学生将歌词反复的朗读几遍,了解歌曲的内容,体会歌曲的情感,这样不仅能帮助小学生认识歌词中不认识的字,同时也可让他们在多次朗读中细致入微地领略和体会歌词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学生对歌词的理解深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将语言和声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演唱时才能流露出真挚的思想情感,使歌曲表达的更加完美。

三、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种

在学生的心目中,他们最爱听的就是教师的歌声,并且面对面的演唱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孩子们总盼望自己的老师能经常演唱歌曲给他们听,希望自己能向老师一样拥有美妙的歌声。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会努力去模仿老师的歌声,希望能和老师的歌声一样动听。教师用优美的声音范唱歌曲,学生会对歌曲的旋律、音乐风格、音乐情感有一些初步的印象,也会对老师产生一种钦佩之情,这样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唱歌曲《茉莉花》时,我先让学生观赏茉莉花,感受茉莉花的美,体会茉莉花的清香,然后我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的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不仅茉莉花很美,歌曲的旋律也很优美。此时教师的范唱,有助于学生记住歌曲的旋律,感受旋律的美,激发学生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使他们感情投入的演唱歌曲。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范唱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若能灵活的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歌唱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唱歌的兴趣,培养他们在歌唱时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歌唱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表现音乐。

四、创设情境,升华学生的情感

音乐课中的情境教学,是一种充满感情色彩的活动形式,主要是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能唤起学生投入情感表现音乐的欲望,使学生在愉快轻松地氛围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直接体验了特定的情感。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可让学生现场表演音乐情景剧,在表演中师生可进行良好的互动,有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学生也可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唱歌曲《小红帽》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些和歌曲有关的图片,又让他们听童话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学唱完歌曲后,学生对小红帽的形象也了解了,在此基础上,我请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歌词的内容为歌曲创编音乐情景剧,我巡视指导。我提示学生:小红帽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的心情怎样?当她遇到大灰狼时又是什么心情?当她平安回到家和妈妈进入甜蜜梦想后又是什么心情?在我的提示下,同学们设计出了小红帽的情景剧。我让他们一组一组上台表演,同学们的表演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把小红帽的心情变化表现的非常到位。通过表演情景剧,大大地调动了学生歌唱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歌唱的兴趣,使他们在自己的表演中细致地把握住了歌曲的情感,在歌唱中能用真情实感去演唱。

黑格尔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因此,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突出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明确情感目标,以利于在课堂中施舍和完成。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牢记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全身心投入地去上每一节课。只有老师先动了情,才能感染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情感。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集体活动形式让学生接受情感信息,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教育,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熏陶,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叶盛水.音乐教学要敢于创新.新课程,2013年12月

[2]王志明.情感渗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河南教育,2010年11月 [3]许革平.增强自身感染力,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河南教育,2009年12月

[4]程海霞.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河南教研,2010年第20期

歌唱的情感表达 第6篇

【关键词】 鸟儿在风中歌唱 演唱 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616

歌唱艺术是情感化的艺术,它需要把精炼的音乐语言、和谐的旋律、动听的歌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准确表达出歌曲的情感。不同演唱者对于同一歌曲的理解不同,最终表现出来的歌曲情感和内涵也就不同。要将一首作品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歌唱者必须对作品本身和创作目的有充分、透彻的理解和认识,体会歌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熟练的演唱技巧,才能在演唱的过程中将作品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完成对作品的表现。

《鸟儿在风中歌唱》是一首充满戏剧张力,故事性强,想象空间巨大,并具备咏叹调特征的优秀声乐作品。这首歌曲自诞生以来被众多歌手演唱,抒情方式也各异。本文将以此曲为例,分析演唱中如何进行正确的情感表达。

一 歌曲概述及创作的社会背景

《鸟儿在风中歌唱》通过鸟儿的口吻,表达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主题。

这首歌的创作是在现在全球工业化的背景下产生的,经济发展迅速,科技突飞猛进,但也破坏了自然环境。词作者樊孝斌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以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借用一只小鸟的口吻来表达对现实的无助、忧伤、挣扎和愤怒。

二《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情感诠释

(一)本作品中歌词的情感诉求分析

歌词作为情感表达的基础,决定了后续谱曲和演唱的基调,不同风格的作品,需要不同的情感来演绎。

“有一只鸟儿盘旋在山岗,它的歌声唱得好凄凉”,通过鸟儿的盘旋和凄凉歌唱展现了伤心、孤独的场景,让悲剧拉开了序幕。“为什么它不敢飞进自己的村庄”,鸟儿在凄风阴雨中颤栗,鸣叫,让人不忍目睹。“它看见猎枪,正面对着自己的飞翔”,通过鸟儿的眼睛,展现人类的贪婪和凶残,更衬托出鸟儿的无助。“有谁能理解它的忧伤”,这一句诘问使歌曲的情感表达更近了一步,使孤独感倍增。“有谁能把它带回故乡”,这样的发问中包含着祈求、无奈、愤怒、还有谴责。作者通过这样一种浓烈的抒情方式,强化了歌曲的主题。

(二)本作品中旋律的情感表达剖析

该作品具有宽广的音域,达两个八度,增强了作品的对比与张力,也让演唱者有了更广阔的再次创作空间。

引子部分,大量使用单旋律织体和不协和和弦,使无助、凄凉的情感基调从一开始就渗透出来。连续进行的三连音,使情绪的表达逐渐激动。

A段:在歌曲开始时选择了单旋律弹奏出中弱的音量,衬托凄凉氛围。之后音区向高度渐进,加强询问强度。随后运用了八度三连音,增强表达愤慨情绪的音乐效果。

B 段:一个八度的跳跃让歌曲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再加上八度音阶的运用,密集的三连音,让人感觉到一种发自心底的呐喊,产生震撼。华彩部分是全曲最高潮部分,曲调的变化大,节奏快,再加上大量属七和弦的运用,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孤独、挣扎和呐喊的情绪。

尾声:采用和A段中间部分一样的旋律和模进手法,衬托鸟儿在孤独、无奈、挣扎、愤怒之后的回落情绪。此时,钢琴伴奏运用八度音阶反方向下行形成一种张力,展现鸟儿经过垂死挣扎,再次陷入绝望。

三 如何有感情的演绎《鸟儿在风中歌唱》

声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

(一)科学的呼吸是情感演绎的基础

唱歌要抒发情感,要感染别人,所以声音不仅要有音量,还要有一定的力度变化,而且要根据歌曲的需要,气息的长、短、强、弱、高、低要有所控制地输送。气息是任何一种演唱方法的原动力,正确的呼吸方法决定了发声的对错。一首歌的高低、强弱变化,也都靠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运动来完成。

(二)正确的发声是情感演绎的关键

要展现美好的声音 ,完美的演绎情感,首先起音要正确。在B段的演唱中,要求演唱者能很好的控制声音的力度,把握音色的明暗变化和音量强弱的对比,突出“鸟儿,风,歌唱,谁”这几个重音。这几个重点字是感动自己和听众的关键所在,它使歌曲的戏剧性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示。在唱到“鸟儿”这句歌词时,是情绪的爆发部分,声音要达到情绪的制高点,需要让喉头保持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上颚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牙关打开,下巴自然放下,从而使发声时能充分打开口咽部,使声音畅通无阻直达头腔,最终产生头腔共鸣。

(三)声情并茂是情感演绎的真谛

要完美地演绎一首歌曲,就必须将演唱的技巧、歌曲的意境和情境、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作品的感情融为一体,让音乐充满健康而饱满的情感,給人以美的享受。

歌曲开篇写到“孤独、凄凉地”,就是对声音提出要求,要轻、弱,带着对不幸的鸟儿的同情之感来演唱,以此形成表现鸟儿惆怅、凄凉的音色。B段要求“震撼心灵、呼喊般地”,此时,应该用决绝、反抗呼喊的气势来演唱。而在歌词的处理上,演唱中一般要求咬字清晰,但在演唱这首歌个别地方时,就可以模糊处理。如在A 段,“有一只鸟儿,盘旋在山岗,它的歌声唱得好凄凉”,如果唱的太过明亮清晰,就会表现的过于呆板,歌曲意境中的凄凉朦胧美会逊色不少。

四 结 语

歌唱情感表达途径的二维思考 第7篇

一、歌唱一度创作中情感表达的途径

所谓歌唱一度创作,是指歌曲创作。就歌曲创作层面而言,需要我们把握好以下几个途径。

1.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意图。演唱者必须深入了解作曲家生活的年代,收集大量有关作品的资料,包括曲作家和词作家的生平等,回到作品所反映的年代中去考虑问题,尽可能做到真实的再现作品,全方位的去理解作品,为表达歌曲的情感奠定基础。

2.理解作品的内涵。理解作品的内涵也是演唱的基础,拿到一首歌曲,不要急于唱谱,而应该反复朗诵歌词,通过阅读去领会作品的内容,以便从中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一首歌曲,无论其大小或长短,都凝聚着作曲家的感情。曲作家和词作家的思想和宗旨都蕴藏在每个音符、每句歌词之中,歌唱者要认真的阅读,认真的去挖掘和领会。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就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从而真正做到真情的表达与流露。

3.分析作品的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曲作者对调式调性的运用会直接影响到歌曲的基本情绪,一般来说,大调式的歌曲,常表现雄壮明朗或喜悦的情绪,如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我爱你中国》等等;而小调式的歌曲常表现柔和忧伤或暗淡、哀痛的情绪,如《三套车》,全曲建立在和声小调上,节奏徐缓,旋律沉稳而抑郁,反映了劳动人民对贫苦生活的不满。歌曲还具有各种不同的曲式,最常见的为一段体,也就是我们说的一部曲式。一般由两个或四个乐句组成,具有完整的乐思,如《花非花》;二部曲式,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全曲结构方整,富有歌唱性,每段有两个四小竹的乐句组成,通过八度大跳,使情感有明显的起伏,经过重复,然后级进下行,平稳的结束全曲。了解这一系列作曲手法的使用,有助于歌唱者更好的把握作品。

4.把握作品的风格。作品的风格包括作品中音乐的风格和歌词的风格。把握住作品的风格就相当于抓住了作品的灵魂,与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音乐风格具有抽象性。因此,把握作品的风格,首先要在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的基础上,吃透作品;其次需要歌唱者有良好的乐感以及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有的人天生乐感好,但是也有很多同学靠后天勤奋学习而获得了良好的乐感;再次,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文学、美术、戏剧等姊妹学科同音乐的联系非常密切。我们不难发现,优秀的歌唱家总是能够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风格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能把音乐作品的全部涵义诠释给听众,让听众“一耳了然”。这是因为他们在作品风格的把握上比一般人更胜一筹。

二、歌唱二度创作中情感表达的途径

所谓歌唱二度创作,是指演唱本身的创作。就歌曲演唱环节而言,应重点解决好几下几个方面。

1.努力学习声乐技巧,使之服务于歌曲的情感表达。由于声乐技能、技巧的学习难度很大,以至于许多人把学习声乐的注意力完全放在这上面,以为有了技能、技巧,歌唱中的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其实是声乐学习中的一个误区,有了高超的声音技巧未必能演绎好一首作品。作为歌唱者,除了要具有美妙的声音以外,还要具备对声音的控制能力,要明白技巧永远是为情感需求服务的。例如:进行曲要用雄壮有力的声音:圆舞曲要用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摇篮曲则要用柔和甜蜜的声音。总之,我们要擅于调动人声的潜能,同时发现自身音色的特点,演唱适合自己的歌曲,发挥自己的长处,贴切的表达作品的情感。

2、培养乐感,唱出歌曲的韵味。歌唱是歌者综合能力的体现,好的歌者不仅能准确的领会和传达歌曲的意境,同时还能通过白己的再创造,挖掘歌曲的韵味。韵味体现了歌唱者行腔的特点,韵味的体现和歌者自身的乐感有很大的关联,具备良好乐感的歌手能把歌曲唱美。有的歌者在唱熟一首歌后,会自然而然的在旋律音上增加一些其他的音,使之成为装饰音、颤音、滑音、倚音等等,使歌声更加动听,更具美感,这就是韵味给作品带来的新的生命力。出色的把握作品的韵味可以让歌者的演唱水平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境界。

3.歌曲的艺术处理。有了对歌曲全方位的了解之后,就应该对歌曲处理有一个总体的设想,包括歌曲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伴奏等。歌曲的结构、织体、调式、旋律的起伏发展,以及节奏、和声等可以给演唱者以音乐表现方面的种种启示,它们可以指引演唱者内在情绪的走向,找到全曲的层次和歌曲的高潮,在演唱中要把握好艺术中的对比因素,一般来说,要突出高潮点,就要把低潮点放低,一定要有一个铺垫的过程,以达到好的艺术效果。

此外,歌曲中画龙点睛的部分往往是一些重点的句、字。重点的句、字要在咬字上予以强调,要一字一句的,甚至要在某一个音上深下功夫,反复练习,认真寻味,才会找到最适宜的表现手法。也就是说演唱者必须按照自己的设计反复攻克难关,直到自己的处理化为真情的体现,并在演唱实践中得到观众的认可。

4、克服演唱时的紧张心理,增强自信心。诚然,适度的紧张可以使歌唱者产生兴奋的心理,使演唱更富有激情。但过度紧张就会使演唱者失去控制,从而导致心发慌、手脚颤抖、气息上浮、声音发虚、甚至唱走调等等。因此,我认为在歌唱中应该做到“忘我”,忘我的歌唱指的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歌唱中去,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并丢掉一切来自思想上的或声音上的包袱,消除一切紧张因素,既充满激情又放松自如的演唱,这样才能得获得自然而舒畅的声音,从而才有更完美的情感表达。

此外就是要增强自信,信心是放松的基础。自信来自于自己平日的努力,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或者将因为缺乏自信而造成的紧张降到最低点。一个有实力的演唱者只要建立起强大的白信心,认真的投入到演唱中去,认真的表现作品,那么,他的歌声必定是发自内心的、动听的,也是最符合歌曲情感需求的。

摘要:情感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内容,对于歌唱艺术来说,情感甚至就是生命。但是,在歌唱时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艺术技巧,忽视情感内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不知如何表达歌唱中的情感应该是主要原因。歌唱的情感表达是有方法的,我们应该从歌唱的一度、二度创作两个维度加以考量。

关键词:歌唱,艺术处理,情感

参考文献

[1]彭晓玲.声乐基础理论[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2]赵梅博.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版.

歌唱读字吐词的情感表达 第8篇

关键词:歌唱,读字吐词,情感表达

“情”为声之体, 是歌声的灵魂。“字”在歌唱中是用来传“情”的, 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个重要因素。歌唱中的正确的读字吐词是使歌声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生活中说话有高低、强弱、快慢的语调变化。如:“妈妈我想对你说”, 重音在“我”字, 强调对妈妈说话的人是我, 不是别人;重音在“想”, 强调的是“想”, 而不是已经或是将要;重音在“说”, 强调的是“说”, 而不是唱或是跳。可见, 强调的字不同, 重音的落音不同语气不同, 表达意思就不同。当然语气的速度变化也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妈妈我爱你”, 读成“妈妈我爱你”, 语气比较平和, 表达情感一般;读成“妈·妈我爱你”, 语气就加深了一层, 表达出了内心的情感;读成“妈·妈我爱你”, 此时语气比较到位, 充分并激情地表达了你发自内心对妈妈的爱。因此可知, 读字吐词的方法不同, 表达的情感也就不一样。

歌唱中语调的抑、扬、顿、挫、明、暗等变化, 是歌唱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 是速度、力度、音量、音色等因素的综合, 要用呼吸、发声、共鸣等歌唱的技巧及方法来表现。对该强调的和突出的字, 根据不同的情绪, 用读字吐词的松紧、软硬、前后、快慢、早晚等特殊手法, 把字唱“活”, 将心中的“喜、怒、哀、乐、惊、乱、恐”化作字音上的“抑、扬、徐、疾、收、放、藏、露”。唱清每一个字, 只是达到了基本要求, 要想感人, 做到“字里传情、字中传神”, 就必须在语言的处理上下功夫。

下面谈谈演唱歌曲中常见的读字吐词的方法和技巧。

1.表现的歌曲或乐句带有号召力、气氛热烈、感情强烈、情绪比较激动时, 字读得要紧, 要强调吐出时的喷弹力, 字在口咽腔里的感觉比较集中, 读字吐词发音的全过程比较快, 声音以“刚”为主。如《不幸的人生》中“我将回去, 我将回去, 我将回去, 啊—”。

2.表现内容从强烈过渡到含蓄, 使歌声余味隽永, 令人难忘的歌曲乐句时, 读字口咽腔部分的感觉由集中到慢慢稍松开, 气息的喷弹力稍弱, 读字吐词的全过程由强变弱。如《我爱你中国》中“百—灵—鸟”。

3.表现情绪欢快、跳跃的歌曲时, 口咽腔的动作小而轻快, 干净利落, , 气息运用灵活, 口腔前面部位用得多, 读字吐词的全过程较快, 字的点吐的清楚, 声音在咽腔的着力点略向前, 音色明亮。如《鳟鱼》中“明亮的小河里面, 有一条小鳟鱼, 快活地游来游去, 像箭儿一样”。

4.表现的歌曲情绪、意境单一, 但情感内在、含蓄、深情, 声音柔美, 细腻传神, 这种速度较慢的抒情歌曲, 读字吐词发音的全过程比较慢, 口咽腔读字动作圆润、平和, 或是感觉稍松, 或是从弱到稍强到再弱, 吐字的喷弹力不太强, 比较强调字腹部分, 收韵也较慢。如《小夜曲》中“我的歌声穿过深夜, 向你轻轻飞去”。

5.表现歌曲的意境由含蓄到强烈, 声音由轻柔衍接到刚毅, 情感丰富,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读字时口咽腔感觉慢慢变得较硬而集中, 吐字的喷弹力渐渐变强, 读字吐词的全过程由弱变强。如《不幸的人生》中“我将回去, 哪里是我的归宿”。

6.表现比较平稳的抒情乐句时, 读字吐词发音的过程柔而慢, 口腔前部感觉较少, 声音在口咽腔的着力点靠后, 字与字的连接无缝隙, 音的线条平缓、圆滑。如《月亮颂》中“黑夜的天空上银色月光, 你的光芒照耀远方”。

在同一首歌曲中由于各段表现的意境不同, 表达的情感不同, 因而读字吐词的方法也各异, 从而使声音具有抑、扬、徐、疾、明、暗、刚、柔的特点。所谓“抑扬”不是单纯的音量大小, 而是内在情感在声音上的体现, 是读字吐词的力度、量度收放综合的一种体现。“徐疾”是速度上的调节, 但不是简单的快与慢, 是一种内心感觉的松紧变化, 这种内心感觉往往反映在读字吐词的节拍、节奏上。“明暗”是指由于音色的变化, 而形成的一种声音色彩感。音色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气息的运用和共鸣腔体的调节而形成, 但与读字吐词时口咽腔着力点的前后也有很重要的关系。“刚柔”包括音量的大小、音色的变化, 读字吐词的方法对声音的刚柔起着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当然歌曲表达的情感是丰富和复杂的, 要求声音抑扬起伏、徐度有度, 音色需要明中有暗、暗中有明、明暗交替, 音量需要刚中的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所以表达作品的感情时, 对每个字的读法都要细心体会, 才能服务于歌曲情感的需要。

歌曲风格的不同, 要求读字吐词的方法也不同。演唱中国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时, 口腔的前面部位用得较多, 字音在口咽腔安放较靠前, 字的头腹尾交代得比较夸张, 读字的整个线条棱角较大, 并且大多数字在演唱时带有精巧、明显的装饰音, 以使字音纯正, 富有韵律美。

唱一般的创作歌曲、艺术歌曲、外国古典歌曲和外国歌剧选曲时, 读字吐词的感觉以“竖”为主, 声音的着力点靠后, 读字发音的动作圆滑, 口形变化尽量小, “前变后不变”, 以保持口咽腔开度的相对稳定, 使字音的衍接平滑无痕。

为了使歌曲表现更有韵味, 读字吐词还可用一些特殊手法。

1.为强调、突出某个字时, 可用“紧读缓出”的方法, 如《教我如何不想他》中的最后一句“教我如何不想他”, 为突出“他”字, 在出声前, 心理先“咬紧”此字, 然后慢慢轻柔地发音:“t—a—”, 字的头、腹、尾转换过程慢, 字头稍延长, 使听众觉得不能不想他。

2.为渲染某种气氛, 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时, 字吐的要清晰, 快慢适度, 然后推向高潮。如《兰花花》中“撇下我的情哥哥, 撇下我的情哥哥”为加强表现兰花花悲痛、愤恨、反抗的这种情节, 在第一个字出声前, 心里想着“咬紧”这个字, 舌尖紧抵下牙背, 不急于出声, 憋住一刹那, 然后“硬咬”, 一下子迸出, 字头清晰, 使听者恨不能和歌者一起哭诉和痛斥。

3.为突出某些歌曲的地方风格, 有的字需延长尾音。如《摇篮曲》中“风儿静, 月儿明, 树叶儿遮窗棂”, 一般情况下字尾所占时值短, 收音较轻, 但为了表现东北地方语言的特色, 将“明”、“静”、“棂”的韵尾“ng”提早穿鼻归韵并加以延长, 这种手法一般用于字尾为鼻韵母的字, 使演唱具有特殊风格。

4.一些歌曲的拖腔部分, 为表现特定的意境、风格或情感高潮时, 可将字“缓吐”和“晚收音”, 并可在字开头处带装饰音, 这样能更好地表现民族性或地性风格的作品。如《南尼湾》中“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香”字和“唱”字的拖腔, 在这儿唱成“xi-ā-ng”“ch-à-ng”, 乐曲中“花”、“香”、“听”、“唱”这此字音开头处加了装饰音, 这样充分表现了语言的韵律, 做到了声情并茂。

我国语言结构十分复杂, 歌唱的读字吐词更是丰富多样。掌握歌唱中的读字吐词的方法和规律, 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也正是演唱风格精华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徐小懿等.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年.

[2]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年.

歌唱的情感表达 第9篇

关键词:情感表达,朗诵艺术,歌唱语言

一、朗诵艺术赋予了歌唱语言丰富的色彩

(一) 朗诵是字、声在情感基础上的有机结合

对于常人来说, 朗诵是一种叙事、言情的手段, 但是如果要把它作为一种艺术展现在舞台之上, 那么它就可以称作是一种表演艺术, 因此这也要求它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审美价值, 而这种价值就体现在朗诵利用字、声传导出的情感以及塑造出立体形象当中。朗诵艺术, 它是以口语表达为主, 神色姿态表演为辅, 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就是这样一种静止的语言、文字, 当朗诵者用清晰响亮、声情并茂的语流, 生动形象地将作品内容诉诸于听众, 这样静止的语言文字符号便能从字面上的文字转化为立体的形象, 于是它就有了生命、有了专属于声音的情感。

朗诵艺术既然是有声的艺术形式, 因此它主要通过口、耳作用于听观者的神经, 用形象的声音唤起人们想象与视觉的联系, 促进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之间的共鸣与交流, 所以我们不得不提到它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声”。《礼记·乐记》中曾全面而具体的对声进行了阐述:“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 其声焦以杀;其乐心感者, 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 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 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 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 其声和以柔……”。当中的“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表达的都是不同的感情, 这些不同的感情色彩造成语言声音的差异。人总是感于物, 动于情, 而后形于言的, 情感的差异性造成了有声语言的不同。

(二) 润色是朗诵对歌曲情感处理的关键

朗诵艺术的主要创作手段是运用语言自身的艺术魅力感染人, 创造美。歌唱则不然, 它能够借助歌曲作品中曲调的部分, 当音乐的力量进入语言中, 它所能起到的推动作用就发生了变化, 感情幅度也会随着音乐的深入逐渐有了曲线, 在视觉、听觉的感官上的层次感也会凸显出来。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的有声语言是以句子为单位的, 不论是单句、复句、长短句, 都包含着具体的思想感情。就像朗诵时一个简单的感叹词“啊”, 我们就可以通过对其速度、力度、音高、语调等等进行色彩的塑造, 同时传达出的又是不一样的情感特征。

这首歌引子部分的“啊”的演唱从强弱、音量、语气、语调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对于演唱开口音, 比如像a、o、u, 发音口腔张开程度较大时, 为了把声音唱得明亮, 喉部就会用力捏挤, 再加上缺少了气息的支撑, 声音就会缺乏弹性, 听起来则会稍显生硬, 给人一种“喊”的感觉, 同时也破坏了作品的意境。相较之下, 运用诵读润色进行处理更能够使口腔、喉腔放松。歌曲开头连用六个语气词, 三连音节奏型的出现使歌曲呈现出民歌口语化的特点, 而每一个延长音都落在强拍上, 这一特点就是为了推动歌曲情感脉络, 也是思想感情的进一步延伸、拓展。用朗诵的方法来“说歌”, 即“用说话的方式演唱”。可见, 朗诵对歌词的润色的突出效用。

二、歌唱语言中朗诵意识的感受与体验

(一) 直接透过语言传达情感

在我国民族声乐理论中, 要求在语言上的“清晰的口齿, 动人的声韵”, 这就包括对字音的组成, 调值的变化规律, 音节组成形式的准确把握, 当然还有对歌词中句逗、韵段的划分, 感情和逻辑上重音的处理, 语言润腔的设计等等, 如果能够在开口演绎歌曲前将这些工作完成, 歌唱语言的情感表达就能更加准确, 那么其中的艺术感染力自然能够水到渠成,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语气、语调中的情感迁移

我们通常说的语气是指在诵读中, 外在发声工具的快慢、强弱、高低、虚实的声音形式与内在的思想感情的色彩有效结合。从字面上理解, “语”就是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话语”, 而“气”则是为了支撑声音表现出来的话语的“气息状态”。语调是指由于语言环境、思想感情的不同, 抑或为了加强某种表达效果而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高低升降、曲直变化的声音形式。根据句子表情达意的功能, 通常把语调的声音形式分为升、降、平、曲四种调。

在朗诵时, 朗诵者的气息、发声状态同情感的表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发声方法以及气息状态, 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那么, 在歌唱中, 歌词、感情与气息同样需要将朗诵中语气的处理技巧进行迁移, 即要注重不同语气的运用。在声乐作品中, 作曲者在构思旋律框架时一般都会考虑到歌词诵读时的语调与音乐旋律高低起伏的契合度, 这种创作原则在中国古代戏曲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所以歌唱者有时则需要根据歌曲内容与特点, 在语气、语调上适当进行情感的加工和处理。

2、传达语言情绪的手段

从朗诵艺术的角度来看, 传达出语言的情感要在当下的情境中酝酿出歌曲所要表达的语境、意境, 感受歌曲语言流露出的情感, 利用“语气”“语调”的迁移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笔者也从歌唱的角度分析了以下几种情绪不同的表达方式:

表达激扬情绪时, 一般为“气满声扬”, 口腔积极有力, 气息畅达, 有跳跃感, 发声时激越而丰满。朗诵时声音线条往往是波浪型与直线型的交替融合, 情绪高涨处呈现出的是气势磅礴的辉煌。如歌曲《你是这样的人》。

表达悲痛情绪时, “气沉声缓”、口腔有负重感, 气息有阻塞感, 发声浑厚。这类歌词较多具有叙事、描写特定环境、特定人物的情感活动或内心独白。如歌剧《红珊瑚》当中的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歌剧《伤逝》中的选曲《不幸的人生》, 这些歌曲往往带有浓郁的人物角色特征。

表达喜悦、欢快情绪时, 一般是“气满声高”色彩、气息连贯、音色明亮, 这类歌曲一般给人以跳跃感, 热情奔放。如歌曲《举杯吧, 朋友》、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朗诵艺术中情绪的表达方式以及其在歌唱语言中使用的各种辅助手段, 归根到底都是为歌唱语言情感表达服务的, 因此在演唱过程中, 不能只单一的唱, 而应该将对歌词的理解、朗诵的感知与体验加入到作品中, 进行“二度创作”, 诠释出具有个性内涵、有自己独到领悟力的情感语言。

(二) 朗诵对艺术作品中情感形象的立体塑造

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瑰宝中, 从来不缺乏语言文字与音乐的结合, 上至我国最早的歌诗总集《诗经》、歌舞伎乐时代对于民间音乐的传承, 到十九世纪末期学堂乐歌兴起后融入时代音符的呐喊、再到现今跟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的现代音乐。这逐渐演变的过程, 无不掺入了吟诵对于音乐文化的渗透。

从古代历史中随手拈来一段, 便是《诗经》中那洋洋洒洒的3 0 5首歌词, 不见得每一首都成为脍炙人口的诗歌, 但其中文化底蕴的醇厚就不是任何人可以信手拈来的了。例如《关雎》、《蒹葭》等等, 有些优美华彩的音乐怎不让人赞叹?从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出吟诵对于情感塑造的真切直观性。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唐诗, 是由唐朝田园诗人孟浩然所著。在经过著名作曲家黎英海谱曲之后, 歌词的清新脱俗和对惜春的淡淡惋叹之情与旋律结合恰到好处。

我们对诗句进行朗诵时, 高低急缓恰当的语势、语速, 一种与诗歌融为一体的语境, 明暗适中的音调色彩, 这些都能充分地帮助歌唱者塑造歌曲立体的形象。而演唱时对声音线条的统一性, 以及声音色彩上的控制则要求更高, 半声演唱以及运用高位置的头腔共鸣, 给人一种似有若无、虚无缥缈的朦胧之美的视觉、听觉的立体感观。

歌曲旋律在第二句转至第三句, 向上提高了八度, 八度大跳很容易使演唱者歌唱状态的改变, 因此在此应着重于气息的支撑以及发声位置的保持, 从而专注于内心情感抒发达到至高点。之后第四句的惋惜之情随着下行音阶的语势逐渐回落, 欲言又止的感叹也随着乐曲的终止停留在那份虚实相间的细腻情感当中, 从而构成了完整而立体的“起、承、转、合”的艺术表达。

(三) 艺术作品情感叠加的依托

歌曲情感表达的依托在于旋律, 在于文字, 在于对词曲感受和体验。就是这样通过声音传达情感, 并把这些情感的点滴表达成立体的形象, 更主要的是把富有层次的情感叠加到最有利于表现歌曲传达的信息。

通常我们对情感的表达利用的大多是强弱的对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逐步的一个过程。因此情感依托相对指的就是整体的思想感情运动的基调, 也就是说歌唱者显露出的感情的浓淡程度跟歌曲是相匹配的, 在此基础上可以做进一步延伸, 将其夸张化表现。

在歌唱语言中加入朗诵意识的感知, 对艺术作品从语言文字说塑造的情感基调的把握, 通过张弛有度, 收放自如的歌唱状态来抒发情感及对作品艺术形象的“情绪化的声音塑造”。这看似简单的过程, 离不开演唱者对艺术作品语言深入、全面、细致揣摩, 只有形成了强烈具体的内心感受, 才能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结语

《史记·乐论》中说到“说之, 故言之;言之不足, 故常言之;长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这一说法也一定程度上勾画了从语言到歌唱的发展轨迹。而朗诵艺术正是能对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朗诵艺术从内化到外化绝不是“照本宣科”、“念字出声”, 而是朗诵主体在再创造过程中把审美认知、独特体味融入有声语言, 实现对文本的审美超越, 获得有声语言的活力。笔者认为朗诵艺术是弥补口语传递情感不足时的手段, 这也同样说明, 歌唱语言是在朗诵基础上加上音乐曲调后更有效传递朗诵不足以表达的艺术情感信息, 因此二者只不过是在彼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有声语言。

参考文献

[1]《歌唱语言的训练与表达》雷礼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03

[2]《歌唱语言的感受与体验》赵梅音乐探索2006 (增刊)

[3]《论声乐教学中朗诵与歌唱的辩证关系》郑清元艺术探索2008.06

歌唱的情感表达 第10篇

一、创作背景

唱好一首歌曲的前提条件,是熟悉歌曲的创作背景。《血里火里又还魂》是《党的女儿》这部歌剧的唱段,将板腔体和歌谣体有机融合。根据王愿坚的小说《党费》改编的电影《党的女儿》,讲述的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红军北上抗日后的根据地——兴国县桃花乡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女共产党员田玉梅为游击队筹盐时,被白军抓走,但田玉梅豪气凛然,视死如归,怀着对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携带女儿慷慨赴义。全剧塑造许多有坚定的信念、坚决与敌人作斗争、为伟大的革命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共产党员形象。对此背景了解之后,我们便可清楚自己要站在一个革命者的角度去歌唱,去塑造田玉梅的共产党员形象。

二、歌词中获得情感

歌词在歌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歌唱时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歌词的内容上。歌者首先从歌词中获得情感的信息,再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对其进行充分的理解,在二度创作中得到升华。例如,在演唱《血里火里又还魂》“昏昏天,沉沉地。是梦,是真”时可以体会到情绪低沉的情感。接着演唱“是梦,是真,手被困血满身”这句时,情感一定要非常悲痛,带有似梦非梦、似假似真的感觉。唱到“玉梅我血里火里怎么又还魂”这句时,拖腔中渐渐将音量释放出来,将受伤后的田玉梅形象刻画得更加栩栩如生。接下来,音乐做了一个由弱到强的上行推进,田玉梅的一句“老支书,老支书,亲人们啊”将情绪推了起来。与前面的音乐形成鲜明的情绪对比,具有一定的音乐戏剧性。“风啊嗖嗖地刮,呼天喊地唤亲人”要有情感上的递进,“亲人”要唱得有怀念的感觉,要唱得亲切感十足。

三、想象对演唱中情感表现的作用

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想象、感染力与表现力,都需要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的能力,二者相结合,才可能在二度创作中为作品注入新的活力。这首歌剧片段,无论是从演唱技巧方面来说,还是从情感体验方面来讲,都需要演唱者的全面音乐素养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歌唱家彭丽媛把田玉梅的形象发挥得淋漓尽致。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要加上自己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演唱特色,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全新的形象。每个演唱者对同样的作品都有不同的理解,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作品效果。演唱中的情感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在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与亲身体验之中。例如在演唱“雨呀纷纷地下,打在脸上冷透心。风呀嗖嗖地刮,呼天喊地唤亲人”时,要营造出一种狂风暴雨已来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气氛,她的心情像阴沉沉的天气,低沉的让人喘不过气来,想象着她失去亲人与战友的悲痛心情。在“雨”字前加上一个倚音,可以体现田玉梅此刻的复杂心情。在唱到“冷透心”时,要想象出她欲哭无泪的心情,所以带哭腔唱出来效果会更好,能更形象地表现出田玉梅的现状。

演唱者如果想利用想象来更好地调动感情在歌曲中发挥积极作用,就要对生活有丰富的情感经验的积累,所以我们常说,生活是获得艺术想象力的基础课程。在漫长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如何把握情感,运用情感。

歌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与个人的情感经历与知识层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个人的音乐素养,丰富自己的阅历,做到“以情带声,以声带景,声情并茂”,从而准确地、完整地塑造出一个个艺术形象。演唱过程中,通过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时代背景以及情感把握的深层学习,再加上气息的灵活运用,完整地表现一部作品。另外,还要以歌唱艺术为感情的依托,发挥好情绪在歌曲中的作用。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演者应以自己特有的演唱风格、优美的音色和真挚的情感将作品的思想内涵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把听众带入到歌曲的意境中,把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展现在听众面前,才能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音乐歌唱教学中情感模式的探究 第11篇

1.通过“情境”激趣

教师应使学生“触景生情”,平时要多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如在导入《大海啊,故乡》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儿童在大海边自由嬉戏的情景,随着年龄的增长可播放儿童长大后一个人在海边回忆、彷徨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兴趣自然就点燃了。

2.通过“教师的情”激趣

再如歌曲《大海啊,故乡》的导入,该歌曲以质朴而深情的语言、优美而平缓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大海、故乡和妈妈深厚、真挚的情感。在该歌唱导入时教师可以想象“我”就是歌曲中的主人翁,“我”长大离家后看到大海会想起故乡、妈妈,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大海、故乡、妈妈。不管教师的嗓音条件好坏与否,只要充满了真挚的感情,通过熟练自如的范唱,就会激发出学生的情感火花来。

二、学唱歌曲——情感唤起

1.节奏的掌握

歌曲的节奏型反映了人们的感情状态,不同的感情状态,出现了不同的节奏形态。作曲家几乎是从这里动手,利用节奏的特性抓住人物的内心。善于掌握节奏就能生机勃勃,激起听众的热情和兴奋,节奏处理得好,歌唱就流畅自如,大有生气,处理不好就会令人昏昏欲睡。

如《大海啊,故乡》的基本节奏型是“×× ×·××”和“×× ×—”,前一种节奏速度较慢,像人在缓缓思考,后一种节奏型较疏松、速度也较慢,像人在诉说,这两种节奏型都正好符合这首歌曲的情绪状态,都表达人们对大海、故乡和妈妈深厚、真挚的情感。教师可重点教唱学生这两种基本节奏型,可以用打节奏、在钢琴上听音的方法来学习,学会这两种节奏型后,其他较简单的节奏学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2.分段的学习

教师对每一作品有一个总的设计,要掌握全曲的思想感情,设计全曲的布局时,要明确音乐发展的层次,决定歌曲的高潮等。

如《大海啊,故乡》全曲为单二部曲式,前段是朴实的叙述,后段音区稍提高,是情感的抒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该歌分层次,前段用什么情绪(语气)唱,后段用什么情绪(语气)唱,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可总结:歌曲分两个层次,前段用叙述型的语气唱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后段是抒情部分,曲调随着歌词逐渐推进,抒情语气越来越强。

三、巩固歌曲——情感深入

《音乐》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作了以下尝试:

1.引领体态律动

随歌曲有节奏地拍手,随旋律晃动身体这样的体态律动虽然形式简单、直接,但它能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体验感受,这也是更深入地感受歌曲情感的基础。如《大海啊,故乡》,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做体态律动。这首歌曲是三拍子的歌曲,强弱规律很明显,教师可在学生周围做三拍子指挥图式,学生会很自然地跟着教师边用手画边歌唱来感受歌曲。另外,《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以“托物言志”的方法来抒发情怀,“大海”是很形象生动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做海水荡漾的体态律动。

2.处理歌曲

如《大海啊,故乡》这首歌的高潮点出现在最高音“6”上,且出现在后部分,后部分是作曲家直抒胸臆、感情最为强烈的地方。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来,且唱时要加大音量和加强力度,表达自己深厚的情怀。结尾在整首作品占有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大海啊,故乡》的原曲还有一个结尾部分没编在教材里,在歌曲教完后,教师可把结尾的歌谱(词)发给学生,同时自己范唱或放录音给学生听一下结尾部分,相信学生会喜爱这一结尾部分,并很想学习这结尾部分。这样学生的情感便被一点点地唤起来了。

四、表现歌曲——声情并茂

新课标还强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要作为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如《大海啊,故乡》全班学生都会唱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成各种创编小组:有的小组创编符合该歌曲的舞蹈动作,有的小组用各自带来的乐器为歌曲伴奏,有的小组用自己的画笔编配大海的画面等。教师也可以让大多数学生深情地唱全曲,同时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表演,每个学生都在用自己的独特的艺术方式为歌曲添彩,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这堂课也将在学生的创造中得到升华。

通过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歌唱教学中情感模式的探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逐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深入体验音乐意境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形象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 )

歌唱中情感的运用 第12篇

当你拿到一首音乐作品时, 如何才能把无生命的音符赋予生命的活力?如何让声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这就需要歌唱者以一度创作为基础而进行情感表现的二度创作。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

首先, 以一度创作为基础, 明确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风格和主题思想, 尊重乐谱的每一个标记, 包括强弱、力度、快慢、速度、休止符、装饰音等, 哪怕一个音符都不能随意改动, 他们都是作曲家的心血, 都是他们情感的倾诉和流露。然后根据歌唱者自己的思想意识、文学修养、实践经验以及自身的演唱能力等去表达的思想内容。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 他唱歌没有味道。这说明歌唱歌者仅是机械的唱歌谱, 没有唱出歌曲的内涵。作品风格掌握的是否恰当, 其演唱效果是大相径庭的。贝多芬说过:“音乐不在谱上, 而在谱子之外”作曲家仅把歌谱给你, 不能把歌曲的内涵给你, 这就需要歌唱者在尊重作曲家歌谱基础上, 根据作品风格和情感需要, 在原谱上适当加一些装饰音, 使作品唱起来更自然, 更贴切, 更美!

在歌唱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即歌唱者内心的感情很丰富, 也很强烈, 但是, 在演唱过程中却并没有被观众充分感知, 这是为什么?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 歌唱者内心情感强烈, 却不会运用有效的手段来达到表现的目的;第二, 歌唱者常常会发现自己表现得很强烈, 而观众却仍然没有引起内心的共鸣, 或者是当自己将歌曲过程录下来听时, 发现情感的表现远没有自己歌唱时的感受那么强烈, 即“表现被缩小或者减弱”, 这种情况在众多学生的舞台表现上尤为突出。因此, 歌唱者在表现手段上不仅学会对比, 这种对比在与情感统一的情况下还要充分夸张, 这样才有可能感染观众。如欣赏蒙古族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 歌曲自由、舒缓、漫长的节奏, 开阔悠长, 绵延起伏, 富于装饰的旋律, 以及真假声并用的演唱方法。具有浓郁的草原“味”, 而且演唱者独特的声音犹如马头琴揉弦的“味”使人回味无穷。然而, 作曲家由于社会环境, 生活经历, 教育程度的不同在创作作品时也别具特色, 具有不同的风格。如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作品都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当时的音乐都是悲愤、激昂或痛苦反抗的。代表歌曲《松花江上》作者把家乡妇女哭坟的音调贴切的

运用到创作之中, 催人泪下, 并用呼喊般的尾声将音乐推向高潮。在感情表现丰富的“那年那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一段中, 渐强与渐弱的处理非常明显和重要, 演唱时要稍激动些, 调整好音响度与个别字音头, 使演唱具有感染力。唱到“爹娘啊, 爹娘啊”时歌唱者一定要在力度和情绪上控制好, 但一定要连贯, 使歌曲产生悲痛欲绝, 撕心裂肺的效果, 进一步渲染人们悲愤的心情。在民族为难关头, 这首悲歌性质的作品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从而也体现了其二度创作的艺术魅力。

因此, 要想准确的掌握作品风格, 歌唱者要下一定的功夫。歌曲情感的表达本身就是一次复杂的再创造过程。情感表达的正确与否, 对于体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是至观重要的, 这也是演唱者综合素质的体现。这就要求歌唱者不仅要有良好的声音条件, 而且还要具备控制声音或音色的能力。当作品表现高兴欢乐的情绪时, 就要求声音明亮、光彩、生动、流畅、突出明快的声音色彩。当表现愤怒、仇恨、严厉的情绪时, 声音应该坚实有力, 粗狂一些, 歌唱气势强大或强烈情感时, 应增大气息量, 声音要洪大明亮。当歌唱一首爱情歌曲时, 声音应该柔和、温情、流动性要强。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要把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缠绵、痴怨的情绪表现出来。同样一首反应爱情的新疆民歌《阿拉木汗》声音应该轻快、明亮、活泼。这就要求歌唱者在演唱作品时, 应根据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声音或音色。

总之, 歌唱的二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再创造劳动, 也是歌唱者综合素质的体现, 是他把无生命的音符赋予生命的活力, 也是他让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

上一篇:胎儿带来的改变论文下一篇:电池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