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企业关系价值研究

2024-05-25

公用企业关系价值研究(精选8篇)

公用企业关系价值研究 第1篇

一、协作企业关系价值的含义

关系价值的概念产生于营销领域, Wilson和Janirania最先提出关系价值的概念, 指出关系价值表示由于关系的存在引起的双方价值的增值, 并提出关系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战略价值和行为价值。

本世纪初, 关系价值的研究开始出现在在产业市场领域和B2B领域。Maller和Torrdnen从供应商的效率功能, 效果功能和网络功能这三个维度定义关系价值: (1) 效率功能指的是在商业关系中有效地利用资源; (2) 效果功能指的是作为一个实践者发现并给顾客提出提供比当前供应物所提供的价值更多价值的解决方案能力; (3) 网络功能考虑的是在超越供需关系之外更大的网络中的价值创造潜力。

在此基础上, 本文认为, 协作企业关系价值是由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产生的, 企业在参与协作作的同时获取了关系价值。企业关系价值与有经济性与非经济性 (社会性) 特征。

二、协作企业关系价值的构成

1. 协作企业关系价值的来源

协作企业关系价值构成来源于两方面:直接关系 (Direct Relationships) , 即两个企业通过直接交互 (Interaction) 而形成的关系, 如在由两个企业构成的产品研发联盟中, 他们之间形成的特定技能很难被其他关系模仿。另一方面是间接关系, 如企业A与企业B直接交互, 企业B与企业C直接交互, 企业B是企业A和企业C的共同合作伙伴, 企业A和企业C之间的关系是间接关系, 企业间接关系 (Indirect Relationships) , 即企业之间通过共同的合作伙伴而形成的关系。

2. 协作企业关系价值的构成

基于协作企业关系价值的来源, 本文认为协作企业关系价值构成要素主要有两个: (1) 直接关系价值 (Direct relationship value) , 包括核心产品价值和与协作伙伴协作带来的战略价值。直接关系价值中, 经济性的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 包括产品、技术与服务上的优势以及购买价格, 服务包含了响应能力、时间、新产品开发等。这些价值为企业交易和战略提供服务。 (2) 间接关系价值 (Indirect Relationships Value) , 指企业从共同的合作伙伴中获得的价值, 标识了企业从社会网络中获得的价值, 不考虑间接关系价值来谈企业关系价值是不完整的。间接关系价值主要包括侦查、创新、社会支持等。

三、结束语

协作企业关系价值包括直接关系价值和间接关系价值。直接关系价值一直是企业关系价值研究的重点和焦点, 其测量以经济性和非经济性因素为主。然而, 间接关系价值往往被忽略。在当前动态多变的环境下, 企业参与的协作网络数量越来越多, 这意味着每形成一个新的协作网络, 就会产生很多潜在的间接关系, 进而可能产生多种间接关系价值。当然, 两个独立的企业形成协作网络时, 此时间接关系为零。从理论上讲, 间接关系的数量可以无限大, 间接关系价值的测量应该以非经济性因素为主。

摘要:本文对协作企业关系价值构成进行研究。首先澄清协作企业关系价值的内涵, 然后分析和归纳协作企业关系价值的构成要素, 即直接关系价值和间接关系价值, 并明确各自测量重点。本文为管理者有效管理企业间关系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协作企业,直接关系价值,间接关系价值

参考文献

[1]Wilson, D.J.Jantrania, S.A.Understanding the value of Relationship.Asia-Austrilia Marketing Joumal[J], 1994, 2 (5) :55~66

[2]Maller K.C.K., Torronen P.Business suppliers’value creation potential:a capability based analysis[J]..Indua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3, 32 (6) :109~118

公用企业关系价值研究 第2篇

摘 要 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后的新会计制度的变化较大,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文章主要对新企业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分析,探讨了新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包括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最后肯定了新准则总体来说有利于会计信息价值的提高。

关键词 企业会计 会计制度 会计信息

一、引言

新会计准则是在综合考虑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后做出的一次重大改革,顺应了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结果,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并与国际惯例趨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已正式建立。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并积极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变化较大,将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及如何保证新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此背景分析了新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于会计信息价值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价值的积极影响

1.新会计准则更加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关键质量特征。其中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信息真实反映了它意在反映的东西的质量,并被验证且不具偏向性。而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要与决策相关。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要能够对决策有用,那么自然要求这种信息与该决策相关。不相关的信息是谈不上对决策有用的。

新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39个会计准则中86次出现“可靠”二字,表明新准则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倚重,力图将企业操纵利润的可能空间压缩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这有利于逐步改变过去准则制定过于偏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忽视资本市场其他投资者利益的思路,从倚重国家信誉来获得社会公众信赖,转变到依靠理论依据、技术性与公允性来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从而保证会计信息更具可靠性。

新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它突出了报告对决策的有用性,彰显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2.新会计准则遏制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

新准则加大了对关联交易的披露。企业在利润操纵中往往倾向于利用缺乏公允性的关联交易,将利润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新准则对关联方的定义做出了明确的扩展,包括了一系列对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三大类。且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企业都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母子公司的关系,属多层投资控制的,关联关系及交易应披露到最底级企业。此外,关联方发生交易,取消金额或比例的披露选择,要求企业必须披露交易金额,重大交易须同时披露交易金额和交易额占该类总交易额的比例;对未结算项目要求披露详细信息及金额;强调只有在提供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披露关联方交易采用了与公平交易相同的条款。新准则一方面加大了关联交易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另一方面将以往较为概括的要求明确化和具体化,增强了关联交易的透明度。

三、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价值的消极影响

1.新准则在内容上不是很完善

新准则强调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确定了主要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比较全面的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导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由于对是否认可公允价值、全面收益及资产负债表观,准则未能就这三个理念做出明确的回应,准则实施者会利用不同准则规定,创造条件迎合自己中意的规定,需要公允价值计量时创造条件符合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需要历史成本时又将之操纵为另一经济行为。

2.新准则的实施难度较大

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填补了不少会计规范的空白,如企业合并、股份支付、政府补助、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石油天然气、金融工具、保险合同等。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弥补了这些会计漏洞,为中国会计实务规范做出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一个重大的挑战就是新准则的技术难度系数加大,从而导致实施难度加大,如购买法、计税基础、资产组等,除了计税基础外,大部分是与公允价值有关。与其他计量属性相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难以确认。

此外,公允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的实际价值,但存在主观判断性很强的缺陷,弱化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它的应用有可能成为新的操纵利润的工具,由此可能引发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 第3篇

(一)企业相关概述

根据现代经济学所学可以看出,“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其实是企业的本质,即企业的存在本质上是能够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此能够减少这个社会资源的交易成本。在如今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也是为整个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主要角色。从以下图一可以直观地看出企业在竞争激烈市场环境的作用性。

企业之所以能够顺利发展是在经过各种法律法规认可的基础下,享受着来自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以及银行及金融行业的全面服务,也享有运用社会中各种生产资料来创造收益。所以,反过来讲,企业在发展自己的情况下应当回报社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社会经济,保护环境,诚信经营,以此来提高社会的生活质量。

企业不仅仅是为了利益的经济实体,同时也存在于社会中的社会实体跟伦理实体,因此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从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企业的社会属性及伦理属性的重要性。如表1所示。

(二)社会责任的概念的发展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

1. 认真经营企业,将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企业经营的全部事务要遵照法律法规标准且也应该遵守道德层面的要求。

2. 企业应当对邻近的社区或者别的特殊社区承担社区责任,只要是能够提高老百姓生活经济水平,能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的,企业应当在不谋取任何商业利益为目的条件下,适时适当的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投资。

3. 社会慈善事业。

对于人不可违抗的天灾人祸,企业应当主动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来进行适宜的救助,以此提高人民福利。

4. 企业若想持久发展下去,就得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也得设计开发产品的节能与环保性,主动节约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避免由于企业活动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5. 学术界目前没有唯一的社会责任的具体界定,但是普遍都认可的是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之外的其他责任,都可以看成是社会责任。

二、企业价值相关概述

企业经营者若要确保企业能够长久持续的创造价值,创造更大的收益,则需时刻关注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为相关利益者创造最大的财富,主动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理论不仅仅关注与企业利益直接联系的股东的权益,诸如消费者、政府、员工等等的利益也应列入考虑:一是企业经营时,企业管理者及决策者在用最大能力为企业创造财富,挖掘公司创造财富的潜能,同时也得考虑他们所做决定是否也考虑到了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至少不得损害相关利益者的现状;二是,企业经营决策时,没有固定的哪个利益相关者一直比其他利益相关者更重要,不同背景下,相关利益者的重要性也不同;三是应当将企业有实际意义的全部资产挂钩利益相关者,即利益相关者是企业经营的承担风险者,他们有权控制企业经营的实际财产。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

(一)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有着正向的关系

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重点研究、开发天然的绿色产品,摒弃危害环境的化学制品,即使有着不可避免的危害环境的行为,要主动承担治理环境的职责。对于国家来说,国家对于企业有着税收优惠、环保补贴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另外降低企业被环保监管的风险,以及循环经济中的节约与减少浪费也直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主要体现为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合理适时地对某些员工涨工资等等,由此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及归属感,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对员工负责,员工反过来会自觉地为企业提升工作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与赔偿。员工会与企业的文化融为一体,尽自己最大的心力自觉回报企业。

(三)企业对产品负责也就是在持续的创造企业价值

企业对产品的责任主要包括产品的性能,产品售前咨询和售后服务,所投广告的真实性等。企业应真诚为顾客服务,为顾客提供保质保量、保安全性的产品,耐心解答顾客咨询,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以此提高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真诚对待顾客,不欺瞒客户,与顾客之间建立相互间的信任。由此形成企业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本,获得企业的品牌效应,推动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四)企业对所处社区应当尽到应有的责任

企业对社区的责任包括为所在社区提供就业机会,提升社区的经济发展,多做慈善事业,对社区活动进行赞助及举办公益活动。

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有着促进作用,不仅增强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也有助于企业制定前瞻性的发展战略,捕捉市场的潜在机会和新的企业价值增长点。企业若不顾相关利益者的权益,一味封闭发展,会无形中增加企业发展的隐性成本及显性成本,长久发展下去就会失去竞争优势,最终导致企业价值降低。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种战略性投资行为,是以资源支出或者失去短期发展机会为代价,而在未来则会获得远远高于付出的收益。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想要占到更大份额,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时,只有那些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理念并形成正确的企业价值道德观的优秀企业,才能不断提高社会责任竞争能力,企业经营不仅仅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应当关注利益相关者的福利及需求,这样才能在日益竞争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摘要:现从与企业利益密切关联的相关利益者分析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价值之间的关系出发,可见企业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下,企业价值也会相对提高。公司经营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双赢机制,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方式,也是进行风险防范的手段。

关键词:企业所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价值,利益相关者

参考文献

[1]国际标准化组织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译.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中文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10:23-24.

[2]林筠,刘伟,李随成.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1.

[3]陈智超.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基于EVA视角[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12).

[4]孙一萍.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10).

广告支出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述评 第4篇

关键词:广告支出,企业价值,企业风险

一、相关文献综述

1. 广告支出对企业价值具有正面影响的研究文献。

Comanor和Wilson (1967) 最先进行了广告支出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 他们提供了早期的证据, 表明可以用广告强度来衡量产品区分度和进入壁垒, 他们还发现公司利润率和广告强度之间有持续的关系。之后的很多研究继续分析广告的效用能否持续。Hirschey (1982) 研究了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广告支出之间的关系, 认为广告效用是长期的, 广告支出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被资本化和摊销而非一个时期的费用。Erickson和Jacobson (1992) 认为进行广告投资能提高品牌知名度、创造品牌溢价, 从而使得该品牌比同类品牌具有更高的价格。

Srinivastava等 (1998) 提出了市场基础资产理论, 该理论认为广告、研发等活动能够形成企业的市场基础资产, 例如品牌、顾客资产等, 这些市场基础资产影响到企业产品的市场业绩, 进而对股东价值产生影响。因此, 广告投资等无形资产投资活动对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市场基础资产理论诞生以后, 许多学者沿着Srinivastava等 (1998) 的研究思路开展研究。例如, Rust、Lemon和Zeithaml (2001) 把广告支出与顾客终生价值联系起来, 认为增加广告支出可以提高品牌价值, 最终提高顾客终生价值。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更多的学者对广告支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用经验数据支持他们的结论。实证研究中, 很多学者研究了广告支出与股票价值、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

Hirschey和Weygandt (1985) 以1977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的390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试图根据市场的反应来评估广告支出是否具有长期的经济效益, 实证结果显示:公司广告支出与公司Tobin's Q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Chauvin和Hirschey (1993) 探讨了广告支出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以帮助投资人理性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及其变化。实证结果表明, 市场给予有广告支出的公司正向评价, 并且规模较大的公司每发生1美元的广告支出所带来的公司的市场价值也较大, 故广告支出可视为公司的无形资产投资, 可以根据其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

台湾的王睿祥 (2005) 在《智慧资本投入与产出之探讨:由研发支出与广告支出论析》一文中提出, 凡企业投入创新智慧发展之费用皆属于智慧资本形成之成本, 如研究发展费、广告费、人事培训费、专利申请费、商标注册费等。由于智慧资本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性, 因此智慧资本能获取高于利率水平的报酬, 此高出正常盈余的部分就是企业的超额盈余。王睿祥 (2005) 以1985年1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的9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将广告支出作为自变量, 将Tobin's Q值作为因变量, 将公司的销货净额作为其他投入成本的代理变量, 将销货残差的对数形式作为回归模型中的控制变量, 验证了广告支出能在未来创造超额盈余。

Yew等 (2005) 研究了40年间15 039个公司的广告支出与公司业绩的关系, 发现广告支出对非制造业公司一年的股票价格有正向影响。此外, 他们还发现制造业公司也会从广告支出中获利, 而广告支出对非制造业公司三年的业绩的影响并不显著。

Joshi和Hanssens (2005) 分析了广告支出对公司价值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并指出广告支出对公司的市场资本化有正向和长期的效用。他们搜集了苹果、戴尔、惠普、IBM、康柏这5家电脑商10年来每个月关于收入、广告支出和研发支出的数据, 使用多元回归时间序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并区分了广告支出对公司价值的长期效用与短期效用、直接效用与间接效用。

Alfredo和Vicente (2007) 研究了广告支出对西班牙银行利润的影响, 并选取1983~2003年的数据作为样本。他们发现, 进行广告投资能够增大有关方面对银行存款和贷款的需求。

Hsu和Jang (2008) 研究了餐饮公司2000~2005年的广告支出和无形价值与股票风险回报的关系。他们提出并检验了两个假设: (1) 广告支出对餐饮公司无形价值有正向影响; (2) 广告支出较多的餐饮公司的股票风险回报更小。来自77个餐饮公司的经验证据表明:增加广告支出能提高餐饮公司的无形价值, 但对餐饮公司的股票风险回报没有影响。最后, 他们还提出餐饮公司应该把广告支出作为一项投资而不是作为一项费用。

近年来, 广告支出对企业风险、股票流动性与资本成本的影响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Grullon等 (2004) 主要研究了广告支出对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和股权分散度的影响, 他们认为广告支出越多的公司与资本市场和外部投资者的沟通越充分, 股票流动性越强, 股权越分散。Grullon等 (2004) 进一步指出, 由于广告活动具有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功能, 广告支出较多的企业, 其资本成本较低, 从而能提高企业价值。

Mc Alister等 (2007) 从风险的角度研究了广告支出对企业的影响。他们以美国上市公司为样本, 实证研究了广告支出对企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结果表明:广告支出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系统性风险。在分析广告支出对企业风险的影响时, 需要对企业风险进行细分, 否则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此外, 很多研究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广告信息的宣布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 以此来分析广告支出对投资者和股票市场的影响。但这种研究方法不能说明广告支出的长期影响。Pauwels等 (2004) 证明了有关公司价值的一些信息在短期内是无法获得的。Joshi和Hanssens (2004) 在研究广告效用时采用了Var模型, 这样既能研究投资者对广告的长期反应, 又能发现广告支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2. 广告支出对企业价值具有负面影响的研究文献。

尽管很多研究认为广告支出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但还是有部分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Bublitz和Ettredge (1989) 研究了广告支出和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 他们发现比起其他的非预期的正常支出与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 非预期的广告支出与股票回报之间呈现出一种负相关关系, 并认为广告支出应该费用化。Landes和Rosenfield (1994) 认为一些研究忽视了公司特征的差异, 从而导致对广告的作用年限存在明显的高估。

Han和Manry (2004) 研究了韩国上市公司的广告支出和股票价格的关系, 认为广告支出和股票价格负相关, 这正如其他费用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一样;广告支出只有短期效应而不会产生长期效应。

二、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学者们通常从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这两个角度研究广告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从研究结果来看, 现有文献可以分为两类:广告支出对企业价值具有正面影响和广告支出对企业价值具有负面影响。因此, 现有研究文献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依托理论与研究方法多样;研究结论不一致;交叉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主要体现为营销学和财务学的交叉。

广告支出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属于交叉领域研究,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是两个领域的有效结合, 而只有这样才可能深入剖析广告支出的价值创造效应, 为企业制定广告策略和无形资产投资战略提供借鉴。具体来说, 交叉领域研究的思路为: (1) 设计多维度的企业价值指标体系, 系统研究广告支出对我国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的影响; (2) 系统研究广告支出对我国企业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3) 广告支出与研发支出的交互效应研究; (4) 公司治理对公司无形资产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 (5) 我国企业无形资产投资的效率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6) 我国企业的无形资产投资行为与发达国家无形资产投资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之, 企业无形资产投资行为和效率问题研究是一项涉及广泛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其不仅涉及资本配置的核心问题, 而且也涉及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内容。因此, 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理想的研究成果。

【注】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大股东利益的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与效率研究” (项目编号:70702035) 资助。

参考文献

[1].Blankley.Correlations between Advertising and R&D Expenditures:Dealing with Important Intangibles.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2007;3

[2].Chauvin K.W., Hirschey M..Advertising, R&D Expen-ditures and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Firm.Financial Management, 1993;4

[3].Fried, A., Linss, V..Towards an Advanced Impact Anal-ysis of Intangible Resources in Organisations.Department of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Sustainable Resource Management, 2005;2

[4].Fitzgerald, J..Evaluating Return on Investment of Multimedia Advertising with a Single-Source Panel:A Retail Case Study.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004;9

[5].Grullon, G., Kanatas, G., Weston, J.P..Advertising, Bre-adth of Ownership and Liquidity.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4;2

[6].Han, B.H., Manry, D..The Value-Relevance of R&D and Advertising Expenditures:Evidence from Korea.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2004;39

[7].Hsu, L.T., Jang, S.C..Advertising Expenditure, Intangible Value and Risk:A Study of Restaurant Compan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08;27

[8].Kim, J., Morris, J.D..The Effect of Advertising on the Market Value of Firm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Super Bowl Ads.Journal of Targeting,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for Marketing, 2003;1

[9].Mavrommati, A., Papadopoul, A..Measuring Advertising Intensity and Intangible Capital in the Greek Food Industry.Applied Economics, 2005;37

[10].Morrow, J.L..Exploiting the Value of Idiosyncratic Intangible Resources:The Effects of Strategy and Brand Capital on Shareholder Value.Marketing Management Journal, 2001;1

社会责任披露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 第5篇

据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心统计, 1999年我国出现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 2006年披露23份, 此后增长迅速, 2009年共计披露528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随着披露社会责任的企业增多, 也产生了相应的评价体系, 并引起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视。国内学者的研究认为,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提高公司价值。汪冬梅、孙召亮、王爱国 (2008) 基于财务报告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 对在我国深、沪上市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公司企业价值 (以托宾Q衡量) 与所建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公司财务报告所反映的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与其企业价值相关关系显著,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在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李昕 (2009) 从2007年上市公司中利用分层抽样随机选取了115家公司为样本, 利用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 并以托宾Q值代表企业价值, 分析了二者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企业价值与社会责任披露相关性不显著。

二、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08中国企业500强”中位于前100位的企业 (简称为“中国100强企业”) 及其下属子公司为样本。剔除在香港上市的企业, 选取在上海或深圳上市的105家企业, 其中, 56家为中央企业或其下属子公司, 34家为地方国有企业或其下属子公司, 10家为国有金融企业或其下属子公司, 5家为民营企业。

(二) 研究假设

在当今社会, 人们普遍认为效益好、价值高的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回报社会。经济上的责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但不是唯一的, 企业还应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事实上, 对中国企业来说, 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其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使命。好的社会表现会导致一个好的财务绩效,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社会声誉, 来降低商业风险、获得监管机构更多的支持, 吸引市场上更多的投资, 满足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期望, 提高财务成果。当前, 企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维持长久进步并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 上市公司履行的社会责任越好, 其企业价值就会越大、股价就会越高。基于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越好, 其企业价值越高

(三) 模型建立与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企业价值 (Tobin’Q)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的公允市场价值, 即在一定期限内的未来收入 (预期现金流量) 按照一定的利息率 (折现率) 折算后的现值总和。詹姆斯·托宾在《货币、信贷与资本》中指出, Q是指市场价值M V与重置成本R C的比率, Q=M V/R C, Q比率决定了厂商的投资水平。其具体含义是指企业使用了一定量的社会资源为社会创造了多少财富, 表现为以价值计量的企业效益。本文所用的企业价值的计算为, Tobin’Q值近似值=企业总资产的市场价值/企业总资产的重置成本= (年末A股收盘价×年末A股流通股数+年末负债的账面价值) /年末总资产的账面价值。

(2) 解释变量——社会责任报告指数 (Csr)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指数 (2009) 》数据计算。《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指数 (2009) 》是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根据经典社会责任理论和国外评价体系, 结合中国实际, 构建了一套覆盖全面、结构一致、可行可比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数, 从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等多方面评价中国100强企业2008年的社会责任管理现状和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分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特征, 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3) 控制变量。一是公司规模。本文选用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值作为企业规模的指标。一般说来, 生产要素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越高, 企业的规模也就越大。二是净资产收益率 (R O E) , 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 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 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的百分比率, 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 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 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根据假设, 将企业价值作为被解释变量, 社会责任指数为解释变量, 并引入企业规模、净资产收益率为控制变量, 建立回归模型如下:Tobin'Q=β0+β1Csr+β2Size+β3R O E+ε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运用SPSS统计软件, 样本公司模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指数中, 最高分是中国远洋 (601919) 84.50分, 最低分马钢股份 (600808) -1分, 所选105家企业得分的平均值是30.80分。托宾Q的近似值, 计算出的最大值是中国太保 (601601) 1.24, 最小值是中国重工 (601989) 0.0034, 平均值是0.5734。企业规模最大值是工商银行 (601398) 30.10, 最小值是林海股份 (600099) 20.06, 平均值是23.5284。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值是一汽富维 (600742) 21.48, 最小值是*ST河化 (000953) -94.33, 平均值是5.0613。

(二) 回归分析

运用SPSS统计软件, 模型的多元回归分析及相关统计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注:“*”和“***”分别代表10%和1%显著性水平

F检验是方差分析, F值越大, 说明线性回归关系导致的变差越大, 线性回归关系越可靠。表2中, 本模型的F检验的显著性P为0.000 (近似值) , 在1%水平上显著, 可以得知模型的整体线性拟合度较好。如表2所示, 公司规模在1%水平上显著, 属于差异极显著。净资产收益率在10%水平上显著。但社会责任报告指数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显著性。调整前R2值为0.208, 调整后R 2值为0.184., 二者比较接近, 说明拟合度较好。

由表2可知, 企业价值与社会责任指数、公司规模正相关, 即社会责任指数越高, 公司规模越大, 其企业价值越大。但与净资产收益率呈负相关, 收益率越高, 托宾Q值越小。这可能由于企业价值的计算采用托宾Q值的近似值, 不够准确, 导致回归分析中呈现负相关。

四、结论

综合看来, 本文提出的假设基本成立, 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越好, 其企业价值越高, 但相关性不显著, 说明存在其他有关因素影响, 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 本文所选样本大部分企业是国有企业或其下属子公司, 具有一定的国家影响力, 作为国企有带头作用, 相应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效果较好, 发布的报告质量也较高。以托宾Q的近似值计算企业价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及误差, 加上其他因素影响, 导致企业价值与净资产收益率呈负相关性。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社会责任, 并以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告知公众。但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整体水平不高, 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非常有限, 难以发挥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的作用。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仍存在欠缺, 报告对于社会责任绩效披露相对比较重视, 环境责任绩效披露相对较弱。报告指标覆盖率与国际化程度不高, 报告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构建数学模型, 探讨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指数与企业价值及其相关因素间的相关性, 从而得出社会责任报告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否对其财务表现或者公司价值在某个或某些方面产生影响, 为今后更好地利用社会责任报告提供意见。

参考文献

[1]崔灿:《从社会责任报告书看企业社会责任与利润增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第6期。

[2]汪冬梅、孙召亮、王爱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联性分析——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为例》, 《海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

[3]殷格非:《多元化经营大集团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典范——对中化集团〈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的评价》, 《W TO经济导刊》2009年第7期。

[4]李昕:《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 中南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公用企业关系价值研究 第6篇

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来说,CRM是一套基于数据库的客户资料分析系统[1];从管理科学角度出发,它又不仅仅是一套软件系统,同时还体现了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可以说,它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然而,在中国的软件企业,尤其是中小软件企业中,部署CRM系统并获得成功实施的企业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困于CRM正经历着的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中市场环境严酷与技术力量薄弱等因素;另一方面又受到雷同于传统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视角和营销理念的禁锢。因此,软件企业部署CRM比一般企业更具现实的紧迫性与发展的必要性。

1 CRM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价值

1.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2]。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20多年来,不同行业的企业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理解各有不同。企业家牛雁将企业比喻成一个生命个体,必须在社会竞争大环境中具有德智体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够获得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竞争能力。于企业而言,它必须要具有适应市场、适应环境并能在复杂环境中成长的协调发展能力,才能具有并发展其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获胜;企业家黄正乾认为,企业要在业内生存,与其所在行业的内外部环境休戚相关,企业只要将其具有竞争力的某一点做到很好就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家关山也强调“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持续为客户提供价值的能力”[3]。

不难看出,企业家们不约而同都意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两大影响要素——企业生存环境与客户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动态发展的,它使企业必须具有权变的思想,不断探索使企业具备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这种企业协调内外部环境和提升客户价值的能力将是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源泉。

作为软件企业,尤其是中小软件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必须要有权变、均衡企业生存环境的能力,出奇制胜的魄力。同时还必须要具有不断提升客户价值,挖掘无限的潜在客户资源,并与客户紧密相连,以与客户共赢的能力。由此可见,CRM及其所体现出的核心价值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优选择。

1.2 CRM核心价值解析

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整合优势资源,体现客户价值几乎是亘古不变的真理。CRM则正是一个获取、保持和增加可获利客户的过程。它是旨在改善企业和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实践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建立面向客户的业务流程,尽可能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将客户和服务放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位置,并最终在企业与目标客户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互惠互利的关系[4]。客户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企业只有吸引客户、保持并发展与客户的长期关系,最终体现客户价值才能获得成功,这是企业所无法忽视的问题。而CRM的核心价值则始终都是围绕客户体现的[5],概括地说,其核心价值包含四层含义:

一是重视客户的个性化特征,实现“One-on-One Marketing”。企业愿意并能够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来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二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留住现有老客户。现有客户才是最能体现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的群体,因此保持现有客户是首要的、基本的任务;

三是积极开拓新市场,争取新客户。新客户的发展为企业的经营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是在营销过程中体现客户关怀。无处不在的客户关怀是提高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的重要因素,让客户感觉到与企业不仅仅是利益上的共同体,同时更是生存发展的共同体。

软件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无形的产品和独特的营销方式使其必然要充分体现客户价值,形成服务型企业、一站式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走向强大。因此,CRM越来越受到急需从传统经营理念中实现转型的软件企业的青睐。

2 软件企业CRM建设的要义剖析

2.1 面对企业转型的现实性意义

近年来,我国软件企业,尤其是中小软件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之后,研发能力和生产规模都有了较大的提高[6]。但是随着未来产业格局的变化,很多软件企业开始调整发展战略,重新对自身发展进行战略定位,走上了转型的道路。而转型则意味着从产品到市场的一系列改变,作为不同于传统企业的软件企业,尤其是中小软件企业,在本来就薄弱的积累条件下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采用抓住一切机会争取客户定制项目,尽可能多的获得客户,并发展与客户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软件企业在进行转型的战略部署时,必然要考虑将客户以及对客户的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制定的重要环节。因此,建设企业自身的CRM系统,通过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分析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需求、模式、机会、风险和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赢得企业整体经济效益[1],成为软件企业面向转型的现实之紧迫性任务。

2.2 应对产品信息滞后带来的市场需求风险

对于软件企业的发展而言,其特有的价值链属性和产品信息滞后属性,决定了软件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既面临产业链中的市场需求风险又要应对产品营销风险,CRM的建立则能够有效应对这两大风险问题。

软件产品是无形的,它不同于有形的、可直接进行价值评估的传统产品,客户不会因产品的先期宣传和介绍就给产品以直接地价值评估。软件产品只有在被使用后,产生了某种效益、获得了某种评价才能体现产品的价值存在。这种特性使得产品的评价信息滞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众所获得的滞后的产品信息往往意味着产品对市场份额的滞后、低效的占有率。因此,树立品牌的价值,对客户“口耳相传”的评价信息和品牌案例体现的无形载体信息进行挖掘分析,一方面能够提高产品的宣传信息的价值,另一方面,品牌自身的价值也能够直接提高产品价值。

一个典型的正面案例就是用友公司的发展。曾几何时,“用友软件”的名字成为妇孺皆知的品牌,然而用友公司在1988年创办之时却只是一个“二人组”的软件服务社。20多年来,用友公司始终都以提升品牌形象为重点逐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成为拥有5000人以上研发、营销和服务咨询顾问实施专家的亚洲第二大ERP软件供应商。

成功的客户评价信息挖掘与品牌案例载体价值分析能够在软件产品的市场营销中取得相辅相成的正向放大效应,此为软件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必然要区别于传统企业的特别关注之处,同时也是软件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应对产品信息滞后带来的市场需求风险之有效途径。而这种面对特定行业而体现出来的传统营销模式所不能达到的功能,必须由一个新的平台来实现。

2.3 规避特殊价值链属性带来的产品营销风险

“研发—营销—生产—售后服务”的价值链路径是软件产品区别于传统有型产品的特别之处,软件产品一旦研发出来,就只有“一张盘”的物理价值,一旦销售完成,它的使用权就会发生转移。但作为一种知识产品,其所有权并没发生转移,如果不进行营销,产品将永远只具有“一张盘”的价值。只有先进行营销,才能进入到软件企业的生产过程—二次开发阶段,再进入售后服务阶段。因此,软件企业的营销能力对软件的推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任何一个软件企业而言,产品生产与营销的倒置关系决定了营销能力是其发展战略中的核心。

新型营销管理作为CRM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执行市场活动管理、市场信息调研、客户开发、营销策略支持等功能,目的是让客户了解企业及其产品,接收个性化的营销信息,争取与之建立潜在联系。针对个性化需求而开始的有针对性的营销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取代传统大规模营销模式。营销管理还要集成计算机技术,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客户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到不同纬度和粒度的统计数据,成为企业进行科学商业决策时的辅助工具。

作为基于数据库的客户管理系统,CRM能够对客户及客户资料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信息挖掘,有效应对转型期的市场需求风险与市场营销风险,其作用不言而喻:

(1) 软件企业对客户信息的依赖性决定了其需要专业的CRM系统来提供功能强大的、易于操作的客户信息管理库,以有效地获取、更新和管理客户与联系人信息,实时动态把握市场需求;

(2) 软件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对于更个性化的、完善的市场营销活动及相关管理和对销售流程环节与销售数据的控制的需求,有效进行绩效评估、快速掌握销售状态。而营销管理与销售管理正是CRM的重要功能模块,通过CRM系统提供各种营销工具,对简单的和耗时长、成本高、多渠道、多阶段营销活动进行管理,提供销售方法与销售流程管理功能,实现自动化的销售管理;

(3) 软件产品评价信息的滞后性,使更优质的客户服务和更专业的技术支持成为软件企业塑造成功的品牌案例,实现对产品价值的无形传递,并最终获取潜在客户的重要环节。CRM系统能够提供灵活专业的管理工具帮助协调、利用各种资源,针对不同类型客户提供最大限度地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7],并最终提高软件企业CRM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4 可视化客户分析趋势

以往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多局限于对现有客户的关系维系、如何与现有客户良好互动,以达到互惠互利,这对于具有有形实体商品的传统企业而言是行之有效的客户管理方式。随着现代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已经不再满足于维持现有客户关系。发现未来商机,挖掘潜在客户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成为企业CRM中的一大难题。尤其对软件企业而言,因其产品的无形性和客户评价的滞后性,以客户评价为主要载体的潜在客户挖掘不仅具有相当大的实施难度,同时也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愈发重要。

CRM软件与位置智能软件的结合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的可视化管理模块,能够将网络资源、经营网点、业务数据、客户分布、客户评价等信息进行技术叠加,并以“地图-数据”的形式直观展现出来,能实时反馈软件企业一级客户、次级客户及潜在客户的分布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企业信息化平台系统,及时与软件企业分布在各地的办事处、代理商进行区域沟通,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最大范围争取潜在客户的信息资源,将CRM系统中的各类业务数据与空间数据进行分析、价值挖掘与整合,生成有效可靠的商业信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 软件企业CRM系统设计

依照CRM的理念,目前,软件企业应该首先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1)目标客户细分;(2)顾客行为预测与跟踪;(3)客户价值分析判断;(4)客户沟通方法的人性化;(5)营销与销售工具自动化;(6)始终致力于客户服务能力的提高[8]。因此,本文在对软件企业CRM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基础上,设计CRM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和体系结构,主要从以下五大功能模块进行CRM系统功能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结构如图1所示:

(1) 客户管理模块。

此模块主要用于实现客户信息(客户基本信息和联系人基本信息)的增、删、改、查、数据导出等功能,实现对客户的分配、VIP客户管理、与合作伙伴管理的功能,实现对客户信息的全面管理,为服务管理、客户跟踪管理与营销管理等模块提供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持。

(2) 服务管理模块。

围绕客户服务的“7R原则”,实现包括客户关怀,客户服务,客户反馈、投诉、回访等功能在内的系统功能,并实现对客户的服务请求提供“请求接收——任务分配——服务执行——执行结果反馈”的流程管理功能。与客户保持长期的、良好的互动关系,以达到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并最终提高软件企业CRM能力,提升软件企业竞争力。

(3) 客户跟踪管理模块。

此模块主要实现客户跟踪管理、销售查询、客户项目报备查询、销售分析、客户资料管理、产品授权管理、销售计划、销售费用管理、邮件互动等功能。对现有客户资料进行及时更新,并在对现有客户进行销售跟踪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户群,建立新客户资料储备库,根据销售计划和销售额等的分析确定客户最新的、根本的需求。

(4) 营销管理模块。

营销能力是软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营销管理模块帮助软件企业实现营销活动的自动化,提供快捷方便的市场活动管理,对市场信息的反馈及时更新,对营销活动效果能够有有效的度量,有助于潜在客户的确定,并针对市场细分和客户群细分进行相应的市场营销活动。帮助获得潜在客户的基本信息、支持及时的客户关怀,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本模块共实现营销活动管理、营销活动费用管理、营销分析、营销活动客户资料管理等四大子功能。

(5) 统计分析模块。

此模块对各个环节工作的量化分析及评价,通过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准确发现软件企业CRM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在,并加以针对性解决。本模块主要实现客户分析,新增客户分析,客户地域、行业、来源等数据分析,联系记录分析、业绩统计分析、业绩对比分析、回款分析和产品分析等功能。通过可视化工具提供基础表格、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各种丰富的直观呈现,形象地表现各统计分析内容,以对公司领导的决策活动提供支持。

此模块的部署使用还为未来的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BI)模块发展打下基础,未来的BI模块将提供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预测功能,将CRM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各类业务数据进行分析、价值挖掘与整合,生成有效可靠的商业信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6) 系统管理模块。

使用系统管理模块,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系统初始信息设置,主要实现系统权限管理、用户账号管理、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管理、公共数据维护管理等系统运行所需的功能性要求,以确保系统能够准确无误、安全可靠地运行。

4 总结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通过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赢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尤其是软件企业的当务之急。软件企业对CRM建设的需求既具有面对转型期的现实性又具有规避市场风险的必要性,我国软件企业的CRM建设之路才刚刚启程,在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CRM的商业决策支持功能将是企业信息化与BI、PI接轨的重要因素。CRM作为软件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一把利器,能够将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一对一营销、销售自动化等商业策略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为软件企业的战略决策、客户服务、营销等领域提供完备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力争做到客户价值最大化,才能为软件企业的发展赢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摘要:从提升客户价值因素出发,阐释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客户关系管理核心价值的内涵,在软件企业转型与市场竞争两个层面论证CRM建设在提升软件企业客户价值,提升软件企业核心价值中的重要意义,对软件企业的CRM系统进行功能设计。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核心价值,系统设计,软件企业

参考文献

[1]陈晓芳,方明.中国企业CRM的瓶颈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04(3):152-154

[2]杜云月,蔡香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2(3):59-63

[3]企业管理杂志社.企业家眼里的核心竞争力(续)[J].企业管理,2010(8):8-10

[4]安东,佩托霍夫.客户关系管理[M].孙鹏,郑顺吾,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5]方芳,刘大有,王新华,等.电信CRM技术发展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0,36(5):277-281

[6]王蕊,张旭梅.中小软件企业转型时期面临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6):297-299

[7]殷琪.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2):143-146

公用企业关系价值研究 第7篇

由于信息不对称, 现代企业一般实行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管理制度, 产生了巨大的代理成本。委托代理理论认为, 委托人可以根据代理人的努力程度给予代理人补偿, 从而使他们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 达到消除代理成本的问题, 这是绩效薪酬的理论基础。

假设一个企业所有者 (委托人) 想要雇佣一名管理者 (代理人) 去实施某个项目。该项目的利润, 至少部分地受管理者行动影响。如果行动是可测的, 那么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合同是比较简单的:合同可以制定管理者必须付出的努力水平及所有者应提供的相应报酬 (对管理者的工资支付) 。但是, 如果管理者的行动是不可观测的, 那么合同将无法有效地规定努力水平和工资支付, 因为没有办法确认管理者是否履行了他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 所有者必须设计出一种补偿计划, 使它能够间接地给管理者以采取正确行动的激励。提高管理者薪酬可以提升其工作努力程度, 但如果薪酬过高, 又将造成企业经营负担过重。如何最大化挖掘管理者的潜力又不至于造成负面影响, 是管理学一直期待解决的问题, 而制定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是实现这种激励机制的关键。

有效的管理者薪酬契约能使管理者与所有者利益趋于一 (Holmstron, 1979) , 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激励相容问题, 提高企业价值。但在金融危机冲击下, 企业经营绩效低迷与高管丰厚私人利益形成强烈反差。许多国有企业利润连年下滑而起管理层薪酬却不断攀升。管理层薪酬水平究竟对企业价值产生何种影响?管理层薪酬是否真的具有激励作用?目前学术界尚未得出一致意见。

二、文献综述

众多研究表明盈利指标与管理层薪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Murphy (1985) 采用财富500强中所有上市公司1964-1981年的数据, 发现股东收益、企业收入增长和股票市场回报指标与管理层薪酬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公司销售额每增长10%, CEO薪酬增长2%;企业股票收益每增长10%, CEO薪酬增长1.6%。在另一篇文章里, Murphy随机选择了153家制造企业1970-1980年的数据, 研究发现企业业绩与高管持有的股票和基于股权的薪酬比例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即企业业绩相对于薪酬形式的敏感度要高于薪酬水平。

Benston (1985) 假设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对公司扩张行为进行影响, 而这些扩张行为可以为管理者带来更多收入, 但将给股东带来损失。Benston利用1970-1975年大型公司扩张行为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管理者从股票收益中取得的收益远远超过他的额外收入。

Jensen与Murphy (1990) 以代理理论为基础, 通过对1974-1986年《福布斯》公布的管理人员薪酬数据样本进行研究发现, CEO的薪酬与企业股票回报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是股东财富每变化1000美元, CEO财富只有3.25美元的变化。他们认为CEO薪酬与股票回报率的相关性非常微弱, 不能实现对管理层的有效激励。

也有很多研究认为薪酬与企业价值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相关关系。Murthy和Salter (1975) 发现管理层薪酬变化与企业资产回报变化统计上不存在显著关系。Jensen和Murphy (1990) 亦发现管理层薪酬与企业绩效敏感性很低, 以至于提高薪酬不能提供有效激励, 并指出CEO薪酬的实践不是越变越好, 而是越变越差。Katsuyuki Kubo通过对日本企业数据研究发现, CEO薪酬与ROA呈现正相关关系, 但与股票回报率之间关系不明显。

我国关于管理层薪酬激励研究起步较晚, 但也得到一些重要结论。魏刚 (2000) 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管理者薪酬水平与企业规模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 但与企业绩效相关性不明显。他建议改变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薪酬结构, 将以会计盈余为基础的短期激励与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长期激励想结合, 逐步推广股票期权计划。张俊瑞、赵进文和张建 (2003) 通过2001年上市公司数据, 研究发现高管薪酬关于每股收益、国有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及公司总股本呈多远线性关系。杜胜利河翟艳玲 (2005) 利用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总经理年薪数据,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规模、绩效与CEO薪酬之间存在明显正向关系。杜兴强和王丽华 (2010) 利用1999-2003年数据, 发现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正相关, 与本期托宾Q值无关, 但与上期托宾Q值显著正相关。李增泉 (2000) 运用1998年上市公司数据, 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薪酬与企业业绩没有明显相关关系。曲亮和任国良 (2010) 基于1998-2008上市公司数据, 发现高管薪酬与企业价值有非线性“U”型影响, 在高管薪酬超过一定额度后, 薪酬激励明显呈现边际递增的激励效果。

对比国内外的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指标、样本选择不同, 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因此选取更准确的指标, 选用更全面的数据研究管理层薪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将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三、变量设计

(一) 企业价值度量指标

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 一般分为财务指标和市场评价指标。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财务指标衡量企业价值。财务指标具有很多好处, 如企业战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直接反映在财务指标上, 财务指标更直接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控制等。但不少学者指出, 单纯的财务数据不能表现一个企业在一个时期内的业绩, 而且财务数据经常存在造假嫌疑。相对于财务指标, 市场指标可以度量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期, 比较全面的反映企业的价值。国外学者普遍采用超额价值反映企业价值, 但由于我国财务数据的不完整性使这个指标不易获得, 因此本文同时采用托宾Q衡量企业价值:

(二) 薪酬激励指标

在讨论管理层激励时, 国内学者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货币薪酬方面, 如方军雄 (2009) 、辛清泉和谭伟强 (2009)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市场尚不成熟, 上市公司激励手段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 关注管理层的货币薪酬激励较为合理, 因此本文选取每家公司薪酬处于前三位的高管薪酬总额的自然对数 (LNW) 作为衡量薪酬激励的指标。

(三) 其他控制变量

考虑到很多因素对企业价值也有影响, 本文还将引入一些重要控制变量:

1. 企业规模 (LNSIZE) , 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2. 企业上市年龄 (AGE) , 计算方法为:考察年份-样本公司上市年份。

3. 股利政策 (DD) , 企业某年是否派发股利, 如派发就取值1, 反之为0。

4.财务杠杆 (LEVE) , 计算公式为:

5. 成长机会 (GROW) , 总资产变化率。

6. 股权结构, 流通股 (FLOA) 、法人股 (LEGAL) 和国家股 (STATE) 所占比重。

7. 股权集中度 (LARGE) , 年末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

利用以上指标,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本文建立模型如下: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 样本范围

本文选取2009年底前上市的公司2009-2012的财务数据作为原始样本, 从国泰安数据库 (CSMAR) 中获取所需数据。为了保证数据具有代表性, 消除异常样本对研究的影响, 本文对原始样本做了以下处理:本文删除了数据不全或者数据有问题的企业, 如数据明显失去统计意义的企业;金融企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也被排除在样本之外。根据以上处理原则, 本文最终确定的估计样本为1557家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财务数据。

(二) 薪酬激励与企业价值的描述性统计

表1显示了企业价值与管理层薪酬的均值、中位数和相关系数。Q均值小于中位数, 表明企业价值分布呈现左偏状态;企业价值与管理层薪酬呈现正相关关系, 表明薪酬较高的企业具有较高价值。

(三) 薪酬激励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检验

为了检验薪酬激励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Fixed-Effect) 估计面板数据, 对计量模型进行检验。

表1中 (Ⅰ) 为全样本回归结果, 可以看出, LNW系数估计值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 表明管理层薪酬每提高1%, 企业价值提高1.042个百分点。

LNSIZE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 表明总资产每提高1%, 企业价值降低-3.9557个百分点;DD在10%水平上显著, 表明如公司发放股利, 企业价值将提升0.3043;LEVE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 表明财务杠杆提升1个百分点, 企业价值提高4.3300个百分点;GROW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 表明成长机会提高1个百分点, 企业价值降低0.0032个百分点;AGE、FLOA、LEGAL、STATE和LARGE不显著, 表明上市年龄、股权结构与股权集中度对企业价值没有影响。

本文按照资产规模, 将样本企业分为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两种类型分别研究以作比较。总资产大于样本总资产中位数的企业定义为大型企业, 反之为小型企业。表2中 (Ⅱ) 为大型企业样本回归结果, (Ⅲ) 为小型企业样本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大型企业LNW系数在10%水平上显著, 高管薪酬每提高1%, 企业价值提升0.659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LNW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 表明高管薪酬每提高1%, 企业价值提升1.6610个百分点。可以看出, 小型企业薪酬激励对提升企业价值效果更明显。

同时也可以看出, 大型企业LEVE在1%水平上显著, 财务杠杆每提高1个百分点, 企业价值提高1.061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LEVE在1%水平上显著, 财务杠杆每提高1个百分点, 企业价值提高6.7812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的财务杠杆对企业价值影响更大。大型企业GROW在1%水平上显著, 成长机会每提高1个百分点, 企业价值提高0.1395个百分点;小型企业成长机会对企业价值没有影响。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我国1557家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数据, 研究薪酬激励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得到以下结论:薪酬激励对企业价值有正向影响, 薪酬越高, 企业价值越高;相较大型企业, 小型企业的薪酬激励效果更为明显, 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更大。

虽然薪酬激励能够带来企业价值的增加, 但并不能说明只要提高薪酬, 就能提升企业价值。盲目提高薪酬, 未必能带来企业价值提高, 甚至可能被管理层利用, 作为其获取私利的方式, 带来负面效果。企业应该加大公司治理, 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 并增加公司透明度, 以外部监督来杜绝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自利行为。企业还应该根据自身的特征制定管理层薪酬制度, 从制度层面防止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

摘要:通过对我国1557家上市公司2009-2012年数据进行研究, 得到结论是:薪酬激励对企业价值有显著正向影响, 薪酬越高企业价值越高;相对大型企业, 小型企业的薪酬激励效果更为明显, 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更大。薪酬激励能够带来企业价值的增加, 但盲目提高薪酬, 未必能带来企业价值提高, 甚至可能被管理层利用, 作为其获取私利的方式, 带来负面效果。企业应该加大公司治理, 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 并增加公司透明度, 以外部监督来杜绝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自利行为。企业还应该根据自身的特征制定管理层薪酬制度, 从制度层面防止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

关键词:管理层,薪酬激励,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杜胜利, 翟艳玲.总经理年度报酬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J].管理世界, 2005 (8) :14-20

[2]杜兴强, 王丽华.高层管理当局薪酬与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10 (11) :40-48

[3]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00 (1) :24-30

[4]曲亮任, 国良高.管薪酬激励、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 2010 (5) :73-69

[5]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 2000 (3) :32-39

[6]张俊瑞, 赵进文, 张建.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 2003 (9) :29-34

[7]BengtHolmstron."Moral Hazard and Observability"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9 (10) :74-91

[8]George J.Benston."The Self-serving Management Hypothesis:Some Evide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85 (7) :67-84

[9]KatsuyukiKubo."CEO Compens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Japan:Evidence from New Panel Data on Individual CEO Pay", Journal of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2006 (20) :1-19

[10]Kevin J.Murphy."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Managerial Remuner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85 (7) :11-42

公用企业关系价值研究 第8篇

以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及其产业的迅速崛起, 带动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也引起了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深刻变革。毋庸讳言, 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指标之一。在此背景下, 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 作为外部价值链的一环, 高新技术企业要和其他的合作伙伴通过合作以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那么, 关系营销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学者对关系价值和关系质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但是基于的背景大部分都是传统的企业, 而不是高新技术企业, 因此有些结论并不适合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运用。基于此, 本文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背景下进行探讨, 并用实证的研究方法研究关系价值中的因素对于关系质量因素的影响。

1 理论综述

1.1 关系价值的来源和维度构成

关系价值概念的研究起源于对商业关系中价值的研究, Jackson (2004) [1]把商业关系中的价值定义为目前和未来交易自然增值所形成的金钱利益的净现值, 这个观点明确地承认一个商业关系很多的价值是存在于从长期来看合作伙伴识别降低成本或增加价值机会的能力, 但是, 这个定义刻画的是一个限定性的概念领域。Crosby, Evans&Cowles (2005) [2]对服务销售中关系质量的研究中, 强调要理解在关系中的“质量”因素。Anderson, Jain&Chintagunta (2003) [3]将产业市场中的价值定义为:“客户通过获取某种产品而支付的价格, 交换而得到的以货币计量的一系列经济、技术、服务以及社会效益”。

Wilson&Jantrania (1994) [4]最先明确提出关系价值的概念, 指出关系价值表示由于关系的存在引起双方价值的增值, 并提出关系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战略价值和行为价值。Ravald&Gronroos (2005) [5]提出, 关系自身对顾客接受的总价值有很大的影响, 并从买者和卖者的长远关系提出了“情境价值”、“关系价值”与“总情境价值”的关系。Gummesson (2001) [6]提出了在关系营销下的基础价值理论。Payne&Holt (2002) [7]从关系营销和顾客价值角度来定义关系价值:从关系营销的角度考虑顾客价值是当前最新的进展, 将其称之为“关系价值”。Hogan (2001) [8]将期望关系价值定义为在关系存在期限内的对有形利益可感知的净值。Maller&Torrdnen (2003) [9]建议, 在供需关系中, 从供应商的效率功能、效果功能和网络功能这三个维度定义关系价值。

Anderson&Narus (2003) [10]将关系价值定义为公司所得到的经济、技术、服务与社会的利得与支付的产品、服务的价格的一种在金钱上的权衡。Tatiana Bouzdine-Chameeva (2004) [11]将在商业市场上的关系价值理论归结为是综合了交换理论、关系营销理论、价值理论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对于关系价值的维度, 有些学者把它看作是一个单维度的概念, 认为关系价值是顾客在权衡得失后对关系的总体评价;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关系价值是多维度的概念, 是顾客对关系多方面的评价。根据宋晓兵和董大海 (2008) [12]的归纳, 在关系价值的多维度研究中, 学者们划分关系价值维度的方法主要有价值分类法和利益—成本分类法两种。

关系价值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价值—成本分类法, 有学者认为关系价值就是关系收益, 包括经济收益、服务收益和社会收益等, 还有一部分学者Parvatiyar&Sheth (2004) [13]是从关系收益和关系成本的角度进行研究。现今被人们普遍认同的是Mandjak&Durrieu (2001) [14]的观点:认为商业关系的主要目的与激励因素就是为双方创造并分享优异的价值, 关系价值包括三个层次:情景、关系与网络价值。本文根据以上的文献以及研究的需要, 将关系价值的维度分为两个: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

1.2 关系质量及其维度

最早对关系质量的研究出现在营销领域, 关系营销概念的提出使得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5]。由于产品服务的多样性与异质性, 使得顾客在交易的选择上, 容易发生不安与不确定性, 若能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质量, 便能有效降低不确定性, 提高未来持续互动的效果[16] (Crosby et al, 1990) 。因此, 关系营销的主要目的便在于希望吸引顾客、与顾客发展持续性的长期关系, 进而达成获利的关系。

对于关系质量理论性的研究最早的观点认为, 企业通过建立良好的互惠合作关系而获利, 以关系导向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持顾客、强调顾客忠诚度, 注重与相关个人、组织建立发展关系和承诺, 并达到长期合作关系以实现各自目标。关系质量也被视为感知关系的质量, 感知关系质量意味着将评估的结果视为感知并结合个人具体情况的一个过程。若能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质量, 便能有效降低不确定性, 提高未来持续互动的效果, 关系质量可做为衡量关系程度或强度的重要指标[17] (刘人怀, 2005) 。

尽管有关关系质量的文献不少, 但对关系质量的维度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学者认为关系质量反映出信任、承诺、冲突、持续的期望及投资的意图。另有学者指出, 关系质量至少应包含满意、信任及承诺三个维度。西方学者普遍认为, 信任、承诺是影响关系质量的最关键的两个纬度。本研究将引用Smith、刘人怀和姚作为等人的观点, 采用满意、信任与承诺作为关系质量的三个维度, 同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 增加了利益这个关系质量的维度。

2 研究模型与假设

基于以上的分析以及对企业的实际调研, 提出本文研究变量以及维度构成。关系价值的维度有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关系质量的维度有四个, 分别是:利益、承诺、满意和信任。其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假设1a:关系价值中的经济价值正向影响关系质量中的利益。

假设1b:关系价值中的经济价值正向影响关系质量中的信任。

假设1c:关系价值中的经济价值正向影响关系质量中的满意。

假设1b:关系价值中的经济价值正向影响关系质量中的承诺。

假设2a:关系价值中的非经济价值正向影响关系质量中的利益。

假设2b:关系价值中的非经济价值正向影响关系质量中的信任。

假设2c:关系价值中的非经济价值正向影响关系质量中的满意。

假设2d:关系价值中的非经济价值正向影响关系质量中的承诺。

3 统计结果

3.1 实证方法

本文的实证研究分三个阶段:一是访谈调查阶段, 确定高新技术情景下, 关系价值的相关维度以及关系质量维度的构成;二是预调研阶段, 进一步调整指标体系并改进问卷的提问方式;三是正式调研阶段, 获取充足的数据用于实证分析和模型检验。

为了对本文提出的概念模型和假设进行验证, 通过地方政府的高新技术管理部门发放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 文件的发放对象主要是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问卷采用5分量表, 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1~5的数字来表述对于问项的同意或不同意程度。

笔者共向企业发出调查问卷172份, 收回158份, 其中, 有效问卷145份, 回收有效率为91.77%。

3.2 数据分析

3.2.1 因子分析

根据问卷构思以及上面给出的模型, 调查问卷的问题分为两个维度, 即“关系价值”和“关系质量”。从两个维度展开因子分析, 从调查问卷各变量中提取因子, 验证模型。

(1) 关系价值的因子提取与分析。首先, 进行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 结果见表1。

KMO测度用于检验采样充足度。KMO统计量取值在0与1之间, 其值越大, 因子分析越好。KMO=0.820, 显示因子分析效果不错。Bartlett球体检验用于检验相关阵是否合适, 调查资料的Bartlett球体检验显著性很小, P=0.000, 所以调查的数据完全适合因子分析。

其次, 通过主成分法因子提取。因子提取的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供应链协同”维度的数据经因子分析中总方差的分解, 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2个因子, 因此把它提取出来, 并且其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为68.8%, 即2个因子能够包括所述问题变量信息总量的大部分。这两个因子分别命名为:经济价值、非经济价值。

(2) 关系质量的因子提取与分析。同样针对涉及“关系质量”的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 KMO=0.887, 显示因子分析效果不错。同时, Bartlett球体检验显著性很小, P=0.000, 所以调查的数据完全适合因子分析。并且通过主成分法进行因子提取, “关系质量”维度的数据经因子分析中总方差的分解, 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4个因子, 把它提取出来, 且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为86.6%, 即4个因子能够包括所述问题变量信息总量的大部分。这4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利益、信任、满意和承诺。

3.2.2 共同方法变异预防与检验

共同方法变异 (Common Method Variance, CMV) 是由同一数据来源或评分者、同样的测量环境或项目语境等造成的预测变量与效标变量之间人为的共变, 这种人为共变会对研究结果及研究结论产生误导。本研究对共同方法变异的事前预防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第一, 在问卷设计时, 尽量避免研究目的与变量名称出现在问卷上;第二, 分别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研究范围内, 随机编排测量条款, 避免被调查者对测量题项的揣度及平衡题项的顺序效应;第三, 问卷调查过程中, 向被调查者强调样本数据的学术用意及对个人信息的保密。本研究主要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来判断是否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变异, 该检验技术的基本假设是:如果共同方法变异大量存在, 进行因子分析将会析出一个单独因子, 或者析出一个能解释大部分变量变异的公因子。通过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因子分析, 自变量的结果中得到2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 共解释了68.8%的总变异, 其中最大因子的解释力仅为35.2%。因变量的结果中得到4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 共解释了87.8%的总变异, 其中最大因子的解释力仅为23.5%。因此, 可以判定共同方法变异对本研究结果并末产生较大影响。

3.2.3 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研究以Cronbach's a系数来检验变量的内部一致可靠性。结果见表2。各测量项目的内部一致性大于0.7, 说明本研究的变量具有较好的信度。

本研究对效度的检验主要考虑内容效度和建构效度。由于所有测量条款均来自相关的文献.且被以往研究广泛证实.在正式调查之前又进行了专家论证和预调研, 因此, 本研究的各测量条款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建构效度是指测量量表能测量理论的概念或特质的程度。本研究主要借助因子分析法检验测量的建构效度。每个因子的载荷均大于0.70, 而且具有较强的统计显著性 (T值均大于2) , 充分显示了本研究的测量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

3.2.4 模型拟合以及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17.0进行拟合验证, 同时, 采用了x2/df, GEI、AGFI等指标来衡量拟合效果, 其具体数据如表3。

其中x2/df小于3, GFI、CFI、NFI和NNFI均大于0.9, RMR小于0.08, RMSEA小于0.1, 充分显示了模型和数据的拟合效果较好。根据统计结果显示, 标准化路径系数如表4所示。

注:路径系数为标准化路径系数。

验证后的关系价值对关系质量的影响模型如图2所示。

4 结论

本文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情景下, 从关系价值和关系质量的角度, 运用实证的分析方法, 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得出以下的结论:

(1) 在高新技术企业中, 关系价值的维度构成包括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的假设得到了验证, 说明在传统企业中的共性同样适用高新技术企业。关系质量的维度构成除了B2C情境下最为核心的三个维度:信任、满意和承诺, 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企业合作的B2B的情景, 同时利益这个维度也得到了验证, 虽然现在企业之间的合作更注重非经济的方面, 但是利益始终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因此高新企业即使在合作过程中, 不要忽略最为重要的利益共享。

(2) 在本研究中, 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背景, 关系价值中的经济价值对于关系质量中的利益、信任和满意的假设得到了验证, 也说明了经济价值对于关系质量的大部分维度都有正向作用, 但是经济价值对于承诺维度的正向作用没有得到支持, 这说明经济价值对于关系质量的维护和提升有一定的限制性, 需要开拓非经济价值的一些措施提升双方企业的关系质量。

(3) 非经济价值对于关系质量的信任、满意和承诺的正向作用得到了验证, 而对于关系质量中的利益没有通过验证, 说明非经济价值对于关系质量的核心维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也充分说明非经济价值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背景下, 是双方企业非常重视的方面, 比如共同决策、协作开发市场、信息共享以及技术交流等, 这些方面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价值, 因此, 企业应该在这方面多进行一些创新, 以提高双方企业的关系质量, 使得双方得到双赢。

摘要: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背景下, 探讨了关系价值的维度、关系质量的维度, 以及关系价值对于关系质量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得出, 关系价值中的经济价值对于关系质量中的利益、信任和满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而其中的非经济价值对于关系质量中的信任、满意和承诺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 除了共享基本经济利益的同时, 需要开拓诸如共同开发市场、信息共享以及技术交流等非经济的创新措施, 以提升双方的关系质量。

上一篇:乡村空间结构下一篇:专兼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