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建设薪酬管理

2024-08-12

信息系统建设薪酬管理(精选11篇)

信息系统建设薪酬管理 第1篇

关键词:薪酬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建设

在企业管理中,由于每个职工的职能不同,那么他们的薪酬待遇也就不同,这在进行薪酬管理中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就会制约企业发展。由于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工资数据计算精确、查找方便以及数据存储量大等特征,就提高了对企业员工工资管理的效率,从而使得企业经营管理更加科学化、正规化。

一、薪酬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有一部分企业运用的薪酬管理信息系统还是采用的单机版模式,在信息系统功能的处理、数据库的安装以及用户的使用上都要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这就不能有效的实现资源数据的共享。针对这样的情况,就使得计算机的承载负荷在不断的加重,并且信息系统的性能也相对较差,就不利于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如果计算机上装载系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那么员工的薪酬数据就会丢失,信息系统就不能正常的运作,甚至还会导致信息系统的崩溃。此外由于单机版信息系统具有信息共享程度低、安全性差等特征,就不能有效的对不同身份、不同级别的员工进行识别,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问题,因此,一定要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薪酬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二、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分析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由于企业的薪酬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并且由于其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那么在建设信息系统中,就必须根据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和薪酬管理特点等对系统进行建设。此外,还要根据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

(一)薪酬管理数据建设

建设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对信息系统的有关业务数据进行更好的存储和检索,要想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库,就必须选用Oracle数据库来对数据进行存储。选择Oracle数据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优势特点,主要包括:其一,该数据库可以有效支持大数据库和多多用户的高性能的业务处理,并且可以对数据进行存取、以及操作系统化标准等;其二,在系统实施中,可以保证系统控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且还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处理;其三,被系统具有可以移植、兼容和连接的特点。

在本系统的薪酬管理的主要数据表主要包括:人员基础信息表,它主要是为了存储企业经营中薪酬发放对象的记录,包括编号、姓名以及部门等;工资项目定义表,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的存储企业薪酬发放的具体栏目以及进行计算的方法等;税率设置表,它主要是为了能够在存储薪酬发放管理,对员工个人所得税进行扣除的标准信息;工资发放信息表,主要是记录企业员工的按薪酬发放时间以及存储每次薪酬发放的实际数据;

(二)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功能模块分析

1、系统登录模块

该模块是建设薪酬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是通过应用系统的登陆窗口,对薪酬管理数据系统的用户进行编号和口令设置,当系统验证完成后,就可以登录进入系统的业务操作界面。其中系统的登录验证主要有两种,密码校验和系统权限校验。

2、系统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其一,对员工的基础信息模块进行管理,主要是员工的人员编号、姓名以及所在部门等基本信息进行录入、查询、信息转移等,其中人员编号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进行员工身份识别的关键。

其二,企业要对薪酬项目的配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薪酬发放管理栏目主要包括对栏目编号、栏目名称、栏目类型进行管理。

其三,要对税率进行设置,其中主要是设置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标准。

(三)系统业务数据录入模块

薪酬数据录入,作为企业要想把企业的薪酬数据准确的录入,就必须根据薪酬数据的实际情况将薪酬数据自动生成表格,并且按照规定的标准,对薪酬数据进行设置,从而就可以自动的进行扣税的计算。

年一次性奖金录入,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在进行年一次性奖金数据录入时,要根据薪酬的实际数据和纳税标准进行有效的设置,就可以计算出扣税奖金的实际数据。

年金数据录入,在进行年金数据录入时,必须要根据录入的薪酬数据纳税标准来对其进行设置,就可以计算出扣税奖金的实际年金数据。

(四)系统业务数据查询模块

在对系统有关业务数据进行查询时,必须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将薪酬数据按照部门、人员以及薪酬时间进行查询,并且将查询结果导出进行存储。

(五)系统统计分析模块

在信息系统中,进行薪酬数据、年金数据以及年一次性奖金等数据分析时,可以给其提供多条件、多视图的统计,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将薪酬数据按照部门、人员以及薪酬时间的不同进行分析和统计。针对分析和统计的结果将其打印成报表和数据的形式,从而用电子文件进行存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企业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一定要根据企业实际的薪酬管理情况,这样才能有效的对企业的薪酬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以及工作效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由于企业的薪酬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保证薪酬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建设安全可靠,并且具有灵活性的薪酬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金老,郝宝宝.国际商业银行的薪酬探秘上[J].银行家,2006;0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反思 第2篇

摘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行业十分的广泛,主要包含了商业项目研发、经济后今后发展趋势预测,公共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预测较为精准,能够在公司、行业以及一个国家中给予一个可靠的理论基础,因此,大数据技术是目前作为热门的技术方案之一。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不断增加,该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大数据技术能够登上历史的舞台,可以让社会更加快速的发展,并且在今后,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普及到各个领域中,所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培养这一领域人才的摇篮,这一专业如何建设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要求,能够直接投入到工作中来。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专业定位不清晰

这一问题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工作的最大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因为不同学科下学生发展方向是不一致的,比如说理工生比较偏向于技术,但管理专业的学生比较偏向于管理,这种模糊的限制难以区分,致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精准度有所下降,这就会阻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

1.2 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现在我国很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还是以传

统教学为主要的方法,这种方法完全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这是目前该专业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制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的一大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导致教学质量较差,所以就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1.3 师资力量薄弱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教师团队趋于老龄化,年轻教师的经验又不充足;其二,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学生多教师少的现象普遍存在。

1.4 课程设置不符合实际

课程设置不符合实际,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教学设计所包含的设计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并不全面;其二,其课程缺乏相应的合理性,这会对整个教学工作都产生影响,严重阻碍的工作效率,学科与学科之间没有交叉,学期与学期之间没有衔接,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往往不能对相关知识进行关联,这些知识无法灵活运用。主要建设措施方案

2.1 翻转课堂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的应用

应用翻转课堂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有如下几大方面的优势:(1)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联。传统教学主要是老师授课学生学习的方式,采取了“点对面”的教学手段,这仅限于能把现有的知识学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这一现象十分的普遍,这种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们对其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由于信息管

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相关课程知识本身就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异常的困难,但使用翻转课堂这一模式后,老师在课堂上只需要对学生有问题的地方进行细致的讲解,在这一阶段就出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不仅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勇于思考,还可以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2)实现了“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主要对于学生课前自学问题进行间接,因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老师可以在学生的提问环节了解哪些问题是学生们的薄弱地方,在上课的时候进行强化,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培养目标;(3)改变了传统教学地位。由于传统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于学生使用填鸭式教学,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来说,这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学习的需要,不仅达不到效果还阻碍了学生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习的兴趣。而应用这一课堂进行教学,对学生和老师的地位进行调整,学生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让学生自主查阅知识,将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由老师进行答疑,将老师的地位从主导者变为了辅助者,因此这一模式有效的实现了地位的转换。

2.2 深化共享资源内容,全面实现共享

高校所使用的师资力量不仅仅要自己学校调动起来,还可以在搭建网络平台后与学生通过合作,将资源共享发挥到最大程度。第一,高校需要和其他学校进行合作进行交流,学习其他学校的优秀的教学

思想。除此之外,需要实现教学的最大化,不单单需要校方在网络上建立共享平台,还需要建设校内校外建立共享体制,确保平台的足够化。

2.3 建立优质资源交流平台

在高校建设网络共享平台的同时,需要确保高校之间、学生、企业之间的交流,能够所有人在平台中可以畅所欲言。这种体制打破了区域性吗,让每位同学都能根据自身的要求去进行学习,让其更加的多元化。结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一定要迎合社会的发展,只有丰富了教学内容,才能更加的贴合社会,培养出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一雷.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7):115.

[2]张颖.应用型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76):80-81.

[3]李明伟.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3):113-115.

煤矿通讯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第3篇

【关键词】煤矿企业;通讯站;管理信息系统

煤矿通讯站能够向外传递信息,并担负着企业与外界用户相互沟通交流的重任。所以煤矿企业的服务质量十分重要,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用户的自身利益会受到影响。通讯站的工作可以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范,使查询和计费更加准确,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话务管理,并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系统进行完善,所以本文主要介绍了煤矿通讯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

一、煤矿通讯站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部门服务,将当前的工作情况和具体过程通过报告和联网的方式提供给管理者。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支持管理部门的决策并进行一定控制。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是底层的处理系统,并归类、整理成报表形式。这种系统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领导需求,并且更为灵活。

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将与某客户交易的整套信息制成表格汇报给销售经理,支持商品价格决策,该系统拥有操作和控制管理部门的结构和决策机制,并能够辅助高层管理者,一般控制日常操作和预定生产,并对现在的企业信息和信息库有所依赖。管理信息系统的拥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并且确定信息需求,应用于企业内部,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时,应经过长期的分析和设计。

二、煤矿通讯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一)基本信息系统管理分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部门就是基本信息管理的分支系统,这个分支系统记录着所有用户的信息,并提供准确服务。

1.查询数据

基本信息系统中最常用的方面是数据查询,为了确保用户能够查询数据更为快捷,在这个方面中,首先是按照用户名搜索,然后以单位为检索依据,或者以电话号码为凭证信息,以此类推,这种检索方式能够进行第二户主的查询。工作人员还可以选用组合查询的模式,将信息库中的信息任意组合进行查询,然后能够搜索出大于、在某个领域内的用户。例如,想要找出用户姓李的资料,然后可以设置筛选条件继续查找。

2.整理输入和信息打印

系统中的整理输入主要是对用户的各项信息进行整理和录入,其中查看的包括用户的全部信息,然后能够搜索的简码直接快速查询,工作人员还要注意,将机务输入和线务输入区分开,以便进行更改和整理。用于一起替代某一项目的数据,可以通过机务替代和线务替代的方式。数据打印有全部打印和部分打印两种模式,然后可以根据号码表格和全部信息以及部门信息进行打印。这种打印模式十分灵活,运用起来也很方便。

3.系统服务和数据备份

系统提供了很多管理密码、查询布线图以及日历年历和欣赏音乐等功能,都被称为系统服务。例如在管理密码时,系统采用的是两级管理方式,可以设置三级权限。若是用户权限很大,则能够在任意菜单进行操作,修改所有用户信息和资料,并能够更改其他任意的查询权限,可以将这种权限给其他人员;不同工作类型的操作人员拥有不通过的职责,所以他们的操作权限也有所不同,只有特级用户能够进行更改、添加和删除信息,权限较小的用户只能进行查询。除此之外,要想进行更改和删除必须输入正确的密码,同时密码进行的加密。数据备份在分支系统中除了相应的功能,还在此基础了增添了清空收费记录一项,当历史记录太多无法整理时,可以一键删除,特级用户才有处理权限。

(二)话费管理分支系统

话费管理分支系统包括数据基础模式、数据录入与修改、数据查询和数据备份这几方面的内容,能够处理程控交换机中所有通话记录,管理电话记录的通话费用和月租费用。

1.数据基础

管理系統中的数据基础模式,能够修改和处理基础数据的输入和预交费,并对滞纳金进行计算,通过管理密码和指标信息这些功能,数据基础模块能及时处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些公共事项,并整理用户交费情况,并对一些不合理现象进行督促。

2.数据录入和修改

系统能够记录一个时间段内,某一电话的通话记录,将其录入到系统数据中,当作计算通话费的凭证。系统能够对信息号码进行修改、增设和删除,所以要想更正某些项目中的内容可以进行修改,若是处理对话机的变更情况,则可以增设号码并进行删除。

3.数据查询和数据备份

信息系统可以对所有用户的具体信息进行查看,并打印相应信息,明确用户所处的位置。所有系统能对所有与话费有关的项目进行查询和确认;及时分类用户的费用支付情况,以用户的性质和单位为标准,将用户没有交易的通知单进行查看和整理;扣除送入财务部的单户,财务部门在话费扣除后,能够用来交费确认,并进行相关的数据更改。

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优势

通讯站的实际工作需求是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自于实践,所以该系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但能用在煤矿通讯站中,还能运用在其它通讯单位中。信息管理系统的界面,展示了人机工程学的理论,使操作者可以更为便捷的操作,在设计过程中,将便捷、规范、直观等方面展示在系统帮助中,为用户带来更多帮助。该系统能够应用网络功能设计,能够在同一时段内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在网络环境下,系统拥有不同的任务功能,进行查询和打印等行为,能够将管理和查询同时进行。为完善系统的安全性能,可以在信息库中添加能够识别的人员表格,只有特级用户才能够进行更改和删除,并设置其他操作人员的权限,确保不同身份的人员能够处理不同的方面。

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通讯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分析,煤矿通讯站中这种系统得到了较好的运用,通讯站的工作人员能够熟练运用这个系统对信息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很多优势,如数据查询十分便捷,能够灵活打印,系统安全可靠,能够将预期效果全面发挥。

参考文献

[1]李航.鑫源煤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2013(5):109-110.

[2]陈平.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134-135.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第4篇

一、目标和内容的确立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 系统的最终目标和内容常常难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要管理的内容、达到的效果及运行后的状态等涉及的内容很多, 很难通过调研完全确定所有的内容。事实上, MIS建设和一般工程的根本区别就是不能在开发前完全确立系统的目标和内容, 即不可能期望有一个详尽的设计去简单地、方便地组织和控制系统的建设, 这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最大特点, 也最易引起比较大的问题。常有人希望先有一个详尽的设计, 再根据设计实施开发。这要求开发者不仅要在短时间内把原有的工作方式完全掌握, 而且要设计出一种新工作方式, 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一方面, 计算机技术人员掌握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而并非快速学习掌握任何工作方式的能力。短期内计算机技术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原有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 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的确定必然要经过用户反复的试验, 不可能借助任何图表、算法而一次确定, 更不可能由计算机自动产生出来。有的系统调查花数周或二三个月的时间整理出大量的表格, 看似很有收获, 而系统开发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却并不明确系统开发究竟能有什么效果, 引起怎样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就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展开程序开发,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往往引起系统开发的紊乱或失败。

MIS建设应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 确立适度的开发目标和内容, 使企业的决策者和系统的开发者都对系统建设心中有数, 以便有效地安排和布署开发工作, 并且在开发过程中逐步确立新的工作方式。系统的目标和内容涉及因素很多, 而应考虑相应的策略和方法:1) 系统分解。系统建设的规模一般较大, 不易掌握和控制, 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子系统, 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原有方式总是按照工作相关的程度分为多个部门, 因此, 划分子系统是方便的, 关键是要制定描述子系统间联系的约束规范, 以此保证各子系统最终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2) 全面评估。对于各子系统, 全面评估系统开发的目的、内容、效果、条件相运行后的维护扩展等因素, 这些因素关系到系统建设的成败, 应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 要从大局着眼进行认真的分析。盲目求大求全就会导致图虚名而招实祸,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3) 逐步迫近。在满足系统约束规范的基础上, 用快速原形法开发各子系统。这样就不必首先进行详尽的需求分析, 以完全掌握原有的方式, 而是通过试运行把用户的需求不断吸收进去, 让系统直接逼近开发目标。这样做有许多益处:可以降低开发者掌握原有系统的难度;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用户的需求、确立新的工作模式;开发过程中, 用户已经接受了新的系统。

二、以数据为中心

分类组织数据为核心, 无论计算机内部多复杂, MIS建设所用到的通常只是计算机的操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其功能越来越强, 使用越来越简单, 计算机技术本身已不再是MIS建设中的难题。系统开发中, 有关计算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怎样以计算机为平台组织新的系统。

MIS的开发是根据计算机的特点重新设计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实际工作中常常忽视这一点, 甚至完全根据人工方式的特点设计计算机的功能。就象用工匠们手工生产方式设计汽车工业的生产线, 实际上并不能真正提高效率一样, 这样的MIS建设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以数据平台为中心, 将系统开发划分为形成数据平台和由数据平台变换出结果两个部分, 在整体上使系统结构简单明了:建立了统一的数据平台, 凭借现有的开发工具, 各种结果都可以方便地变换出来, 而不必要事先将各种功能完全确定;另一方面, 无论管理体制如何变化, 涉及到的基础数据却是稳定不变的, 改变功能只需改变相应的程序, 以适应企业改革的需要。

有些系统的数据其内容和分类较为明确, 如:民航及铁路售票系统、图书馆系统等, 这种系统可以直接从组织数据入手实施开发。而更多的系统所包含的数据内容是隐蔽的, 如:电厂的设备管理系统, 数据量极大, 数据关系复杂, 短时间内完全掌握几乎是不可能的, 应在开发的过程中逐步地识别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类组织逐步建立起数据平台。

三、开发的组织与控制

系统开发的涉及面和工作量一般很大, 开发者应有一个通盘的考虑, 把握和控制开发过程, 并把许多人的工作有效地衔接起来, 形成一个统一的工作方式。由于开发过程的主要工作和最终表现形式是大量的程序开发, 人们常常仅仅关注程序的开发, 这很不够。就像战争虽然最终要表现为战场上的厮杀, 而厮杀背后的运筹对战争的胜负至为重要一样, 开发过程的组织与控制决定着系统建设的成败。

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涉及到数据的共享、计算机软硬件、工作模式等许多方面, 应该有统一的规则和约定,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 信息规范;2) 计算机的软硬件平台规范;3) 管理模式。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 开发者首先面对的是用户和原有的工作方式, 对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 要有建立新的工作模式的创造力, 并用组织措施控制开发过程。这方面工作的特点是模糊和零乱, MIS建设要实现以计算机系统为中心的新的工作方式, 其结果无论是计算机系统内部还是人的工作都将是明确的、规范的。最终结果的明确、规范, 并不说明能有确定的规则或简单的办法去抽象原有的方式。MIS建设面对的是原有方式和计算机系统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 决不能忽视和混淆, 用计算机本身的技术方式去对待整个MIS建设是一种根本性的错误。信息技术正在全球引发一场革命, MIS建设是这场革命的重要内容, 是今后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获取高效益的基础性工作。

摘要: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各行各业都在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手段建立大规模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工作效率。就系统开发的某一具体问题来说, 主要是开发用于数据处理的程序, 一般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因而很少出现因网络或程序调试不通而中止开发的情况, 但预期的目标常常难以达到。

信息系统建设薪酬管理 第5篇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建设

1大数据的概念分析

着力推进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第6篇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着力在转变观念上下工夫。当前,公务员管理工作的重心已逐步由制度建设转为队伍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对公务员管理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科技含量高、带有全局性,是一项名副其实的系统工程。要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管理水平、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出发,增强系统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思想观念,消除不良倾向,切实把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各方支持,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到位。

其次,要明确目标任务,着力在把握大局上下工夫。广西公务员管理系统建设总体目标是:以全区组织工作网为依托,建成以自治区、设区市、县三级党委组织部为数据中心和信息调度中心,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分中心,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的畅达、精准、快捷的公务员管理系统,力争实现全区公务员“进、管、出”各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具体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是:2012年10月底前,要建成全区公务员信息管理数据库;12月前,完成全区行政机关公务员数据分中心和信息调度分中心建设,实现自治区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第二阶段是:2013年底前,市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完成数据分中心和信息调度分中心建设并接入全国组工网,实现全区市级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第三阶段是:2014年至2015年底前,全区14个市、111个县(市、区)政府人力資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完成公务员数据分中心、信息调度分中心建设,建立公务员数据分中心,并实现接入全国组工网,建立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的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基本完善公务员日常管理功能,实现全区公务员管理的信息化。要从全局工作需要出发,科学把握各个阶段工作重点,结合实际,细化方案,强化措施,组织实施。

第三,要规范建库工作,着力在保证质量上下工夫。就2012年而言,主要任务是建立公务员信息库。这是整个系统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涉及面最广、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最大的一个阶段。信息库的建立关系到整个系统建设工作,信息库的质量决定系统建设的成败。必须从源头上下工夫,集中力量,尽最大的努力建好库,为整个系统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要认真采集数据。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公务员的各项信息,反复校核有关信息,做到不漏人员、不漏指标、不漏项目、不出差错,切实从源头上保证信息完整、准确无误。二要认真录入信息。各行政机关公务员主管部门要对各单位上报的公务员信息进行认真审核,在此基础上,组织人员及时上机录入,及时进行汇总,并在汇总数据中分析情况、查找问题,做到不漏单位、不漏项目、不留隐患。三要反复审核信息。要采取上下结合的办法,把录入的信息反馈给各单位进行审核,在此基础上,对录入的信息进行再审核再修改再完善,确保录入的信息准确、完整、规范。四要定期维护信息。要采取有力措施,对信息库进行动态管理,特别是对公务员调进、调出以及职务变动等情况,要及时跟进维护,确保信息准确,以保证汇总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抓紧做好信息系统试运行的各项工作,保证系统正常、规范运行。

第四,要强化指导监督,着力在总结经验上下工夫。要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认真指导下属单位公务员数据采集、录入、汇总和数据库建设,通过召开信息系统建设建库工作交流会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建库进度,并深入建库单位督促检查,解剖麻雀,切实在督查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确保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探 第7篇

关键词: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源动态配置和全面管控的方式和手段, 是落实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科学机制, 集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于一体, 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传统预算管理缺乏信息系统支持, 编制繁琐, 周期长、效率低, 缺乏过程跟踪, 极易造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两张皮。因此,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贯穿企业运营管理始终的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尤为重要。

受预算管理模式因素影响, 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一直以来是集团级企业面临的难题, 由于预算管理颗粒的不同, 预算管理集权与放权模式的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 或能够满足上级粗放式预算管理要求, 但不能兼顾下级精细管理要求, 或预算管理与预算执行脱节, 顾此失彼。笔者结合多年的信息化工作经验和行业内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 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如下探讨。

一、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预算管理, 对企业的管理层而言至关重要。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一年的经营目标如何实现, 如何达到考核要求, 都要靠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来支撑, 实现化整为零, 将总体经营目标分割为一个一个可管可控的预算指标, 指导各级机构按照预算目标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如今信息化发展迅速, 将预算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系统流程化, 规范化, 对管理者来说, 无疑提供了及时配置资源, 防止资源截留、挪用的辅助手段, 可确保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缓解资源紧张与发展需要的矛盾。

二、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思路

传统的预算管理系统或许是编制、汇总、审核、调整、核定、再调整, 属于粗放型预算管理, 没有形成事前预算申请、事中预算控制、事后核算反馈闭环。针对传统预算信息系统存在的种种弊端, 提出如下思路:

(一) 预算项目科目化, 兼顾上下级管理层需要

集团级公司建立预算管理体系时, 先行明确集团级预算科目 (有别于会计科目, 通常比会计科目粗放) , 各下级单位在集团级预算科目级次下根据自身需要, 细化成满足本单位预算管控要求的预算科目。

(二) 预算项目多维化, 满足精确管理需要

预算项目科目化仅能解决年度预算管理的要求, 企业欲实现精确管理目标, 必须将年度预算切割成单一独立的实际可控的活动, 比如某一专项营销、某一专题会议、某一大型维修等等。活动是经济业务发生前的基于年度预算的事前审批, 是事后网上报账的前提。

(三) 预算控制刚柔相济

上级单位根据所属单位预算分解方案, 核定所属单位年度预算并反馈下级单位, 下级单位在上级下达的预算框架内, 根据预算科目属性自行调整预算结构。此环节体现刚性、柔性互补, 满足分公司结构调整需要。如属于刚性控制的预算项目 (如人工成本、折旧预算) 不可与其他预算项目作结构性调整, 其他非刚性控制的预算科目, 下级单位可自行结构化调整。

(四) 逐级穿透, 预算、执行一体

逐级穿透 (如省、市、县、部门) 便于预算分析人员掌握预算的来龙去脉, 执行数据的详细构成, 为后期预算调整、发挥预算的指挥棒作用提供依据。

(五) 定额管理

预算编制的方法众多, 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都是经常使用的预算编制方法, 但是, 不论采取何种方式, 预算定额化总是我们编制预算的重要基础。因此, 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融入定额管理至关重要。通过驱动因素建立定额模型, 定额模型对应预算科目, 为基层单位编制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区间, 防止虚报预算。

(六) 预留管理

为便于各级机构应对突发状况或集中预算管理的需要, 系统各级次均设置虚拟单位, 用于分解集中预留预算。当某一单位提出预算追加申请并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 即可将集中预留预算释放至相应的申请单位。

(七) 成本、资金、关联交易多维预算管理

企业预算管理涵盖面广, 包括资本性支出预算、成本费用预算、资金预算、关联交易预算等, 建设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时, 应将不同性质预算充分融合, 实现预算多维管理, 不同维度的预算控制彼此相对独立, 又相互制约。

三、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流程

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 兼顾各级预算管理主体需要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流程很关键。笔者以为, 自下而上的诉求、自上而下的管理是构建预算信息系统最基本的要求。因此, 自下而上的预算诉求是建立信息系统的起点。

(一) 自下而上的年度预算诉求

基层单位作为预算执行的主体, 是预算编制的起点, 编制预算时, 基层单位在上级单位制定的预算科目框架范围内, 根据信息系统定额指导意见, 表达本级次预算诉求并向上一级次申报。上一级次审核, 调整, 汇总, 形成新的预算诉求报送至更上一级。

(二) 自上而下的年度预算审批

上级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收到下级单位年度预算诉求, 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核准, 通过在预算管理系统作出相应调整, 形成最终预算方案下达至所属机构。

(三) 逐级调整形成正式年度预算

所属各级机构根据上级核定预算, 结合自身管理需要, 对刚性项目直接分解, 柔性项目调剂分解, 形成最终的年度预算分解方案。暂不能明确的或集中预留项目均分解至集中预留虚拟单位。

(四) 年度预算项目化

为实现预算过程管理精确化, 年度预算切割成多个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既可按照事前审批运作, 也可由各级预算管理机构按照预算进度提前编制。编制后的活动预算根据预算科目属性, 分别传递至网上报账系统或资本性支出项目管理系统。

(五) 预算使用过程控制

任何一项成本费用的支出或资本性项目的支出, 均以活动预算为基础, 经办人员通过调用相应的活动预算, 方可进行成本费用的报账或资本性支出项目的列账, 有效保证企业的任何费用均在预算控制范围以内, 防止预算外项目发生。

(六) 预算调整管理

为确保上级单位下达的预算最终落地, 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防止所属单位随意调整预算导致全局崩盘, 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所属单位的调整行为予以固化, 如:同一预算大类 (如营销类、维修类、综合类、财务类等) 资源可自由调整, 非同一预算大类资源调整实行审批制, 刚性控制预算资源不可调整。

(七) 执行分析与纠偏

对集团型企业而言, 预算管理犹如一根指挥下属企业运作的指挥棒, 资源配合得是否合理, 势必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 预算执行过程中, 如若不能及时跟踪分析预算执行, 并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 将偏离正常的经营目标。通过预算信息系统穿透, 公司可实时跟踪分析预算执行情况, 及时制定造成预算执行偏差措施, 通过调整预算或调整企业经营行为实现预期目标。

四、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关系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是财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非孤立存在, 其与业务系统紧密关联, 否则无法对业务进行实时控制, 无法获取执行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 失去了预算的真正意义, 极易造成预算、执行脱节。全面预算系统与业务系统 (存货系统、费用系统、工程系统、核算系统) 密切关联, 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通过业务系统反应时, 首先应占用相关的资本性支出预算或成本费用预算、资金预算、关联交易预算, 占用已用状态根据业务流转状态自动更新, 从而触发可用预算的更新, 以实现在费用申请和报销阶段的及时控制。示意图如下:

信息系统建设薪酬管理 第8篇

关键词:油田,勘探信息系统,信息管理,建设研究

1、油田勘探信息系统的组成

油田勘探信息系统的建立, 使油田勘探生产的管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 使油田的勘探生产状况得以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来, 最终满足生产管理需要, 使勘探效率得以提高。油田勘探信息系统基于BS架构, 利用Java jsp、XML等技术建立了3层的结构模式。解决了油田生产实际的多样性, 以及个性需求和企业发展的持续变革这个重点难点问题。同时还解决了油田数据重复录入、资源的共享性能差这样的问题。既满足了油田勘探生产信息管理的需要, 也大大的提高了勘探生产的效率和促进了油田信息管理的建设和研究。

在各个油田勘探生产的实践应用中, 油田勘探信息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油田勘探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涉及计划、物探、钻井、测井、录井、试油等各项内容, 整个油田勘探系统由“定制”和“应用”这两部分组成, 定制部分可根据实际的需要定制出合适的基层单位录入、修改、查询、报表、图表等界面, 还可以对用户进行权限上的划分。

油田勘探信息系统的应用部分可为定制部分产生的结果, 所有用户都可按照所划分的权限使用该系统。油田勘探信息系统引入了自由定制这样的概念, 使油田勘探实际上的多样化、个性需求以及油田企业的发展变革等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油田勘探信息系统的后台数据库, Oracle或者SQL Server数据库, 它的整体结构是根据各个油田实际情况制定的统一标准, 保证了各个油田到总公司以及各局之间的数据交换需求。此外, 用户还可以增加删减表或者字段, 得以使油田勘探信息系统满足适应变化的各项需求。

2、油田勘探信息系统的开发

油田勘探信息系统的管理按照勘探流程可以分为计划、物探、钻井、测井、录井、试油、油气生产等各项内容。这些分类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油田勘探生产的环节, 各个油气田如果没有具备以上其中任何一个分类中的内容, 那么当地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油田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将会根据油田勘探流程所具备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油天勘探信息系统可按以下方案开发:

(1) 数据源的配置。数据库通过数据源配置调用, 数据库的类型分别是Oracle或者SQL Scrver。

(2) 导表。把用户自定义的表所具有的表结构信息自动的导入“油田勘探信息系统”的系统表当中, 用于数据库表的结构调整上, 以便统一数据库的结构管理。

(3) 利用油田勘探信息系统的网站定制, 栏目的定制、菜单的定制功能, 建立起系统的网站, 可以增加或者删减以及修改菜单和它相对应的链接。

(4) 定制的录入、查询、报表、图表。然后将定制信息存入数据库当中, 方便以后的编辑和修改。

(5) 把定制的网站、栏目、菜单、录入、查询、报表、图表进行编译。编译器把定制的信息生成jsp格式的web页面。把web页面和菜单联系起来, 并把关联信息一并存入数据库。

(6) 对用户进行管理。把用户的权限进行恰当的分配, 控制用户可以访问的菜单, 并存入到数据库中。

3、油田勘探信息系统的应用

(1) 网上办公。油田勘探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指定单位的下发通知、通知情况、勘探生产数据上报、领导讲话、生产大事、会议纪要等, 而且这些信息当中还可以插入相应的图形以及附件。

(2) 数据的上报和加载。可实现涉及到一些生产或者辅助单位的远程数据的上报和加载工作。

(3) 数据的汇总。

(4) 数据的导入和导出。油田企业可以把相应数据从数据库按照一定形式导出, 并可以将导出的数据加载到其他指定的数据库中。

(5) 查询。油田勘探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相关的生产信息的查询。

(6) 生成报表。油田勘探信息系统可以完成所有需要的局级日报、旬报、月报、年报。

4、油田勘探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

油田勘探信息系统设计到物探、钻前、钻井、录井、测井等主要的一些基层单位。随着油田勘探信息系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目前这个系统已成为了油田企业应用范围广泛、信息数据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对油田勘探生产实践具有实际上的指导意义的信息系统。通过实践进一步的证明, 勘探信息系统实现了油田勘探生产管理网上的办公、加快了生产信息的传递速度以及频率, 及时准确的反映出油田勘探生产单位的动态和状况, 更好的适应了油田发展的新形势。为各级勘探生产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提高了管理和工作效率以及生产水平。

此外, 从软件的系统角度来考虑, 油田勘探信息系统对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来说, 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改造。油田勘探信息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油田生产勘探的多样性、个性上的需求、以及油田企业持续的变革发展这些问题。它通过系统的开放式的平台, 不但可以向采油、集输、运销、供水、供电、运输、油建、石化等行业的推广和应用, 而且无论是在技术的实现上或者是在思想的设计上, 油田勘探信息系统都是一次很成功的很有意义的创新。

5、结语

油田勘探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完善和发展, 保证了油田的勘探生产信息能够及时的、全面的、准确的反映油气田的勘探生产及其动态情况, 满足了生产管理需要, 提高了油田的勘探生产效率。油田勘探信息系统基于B/S架构, 利用Java、Jsp、XML等技术建立起的3层结构模式, 对油田的信息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使油田的信息管理建设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辉, 贾利民, 秦勇.基于BS模式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J].工矿自动化, 2005.

[2]武森, 高学东.Basrian M.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3.

信息系统建设薪酬管理 第9篇

当今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人才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 为此, 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大批学有所成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人才。而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简称信管专业) 是一个新办专业, 基础比较薄弱, 虽然已经根据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 在进行了多次社会调查之后制定了信管专业培养方案, 并逐年进行修改和完善。但在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逐步发现, 在培养方向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盐城师范学院作为一所一般本科院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于2010年开始招生, 目前在校生100多人, 对专业建设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二、信息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新设专业由于学科基础薄弱,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该学科也是一个新兴学科, 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 所以, 在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定位不明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 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 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由于信管专业产生于多学科的融合, 为体现管理加技术的专业特色, 各高校均开设了管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 根据院校特色的不同所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 但普遍存在没有将专业课程融合的问题, 对专业内容、专业范围的理解不一致, 导致培养目标模糊, 教学方案混乱。这些不确切的认识, 导致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不能充分贯彻培养目标的偏差。而实际教学中并未真正做到课程的融会贯通, 学生所学也仅是多门课程知识的简单堆砌, 不能有效地把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因而造成该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该专业所要求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2. 课程体系不规范

信管专业的学科性质具有时代性, 即信息技术与社会需求的发展直接推动了该专业的学科发展, 这决定了信管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应当紧随信息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发展, 具备时代性特点。虽然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 但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教育部规定的核心课程时间比较早, 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所以在2010年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 学校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 更新了一些课程。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 例如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的不是很清晰, 有少数与本专业关联不是很密切的课程也被列入教学计划中。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是以模块为基础, 但在各模块内容的有效衔接方面和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至于学生在学完课程之后不知本专业的重点在哪里, 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师资队伍薄弱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学校开设历史不长, 师资力量较缺, 并且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进入学校, 然后走向讲台, 教师自身没有什么工程实践背景, 讲课时总是从书本到书本。另一方面, 教师承担着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神圣职责。如果没有多学科的知识, 就不可能指导学生用多学科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也就不利于彻底实现多学科融合的目的。而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师中有一部分是学计算机专业的, 如果要求这些非专业教师全面掌握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 这确实需要一段学习的时间。如果专业教师不具备信息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 就可能讲授的是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而毫无信息管理专业自身的专业特色。

4.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理论轻实践, 纯理论的课程占的比重过大, 实践课程占的比重较小, 实践教学明显不足, 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教师很少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毕业实践等多种形式, 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 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实践教学, 没有形成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另外, 还未能与企业建立联合教学, “产、学、研”脱节, 不能为学生提供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的实习基地。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 结合盐城师范学院自身的特点, 针对专业建设实际情况, 提出高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 明确专业特色

经过问卷调查分析, 社会、企业对信息类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类是软件开发、技术研发、通信技术人才, 这类人才专业性强, 要求“深而专”的知识结构, 主要由计算机、通信工程专业来培养;另一类为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人才, 这类人才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主要面向以下几个方向:

(1) 电子商务类。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商务网站的规划、设计、实施, 侧重于Web技术。

(2) 技术支持、咨询顾问、CIO类。从事售前售后服务支持、ERP实施等, 企业信息系统维护, 侧重于管理方法、数据库技术等技术。

这两类人才不但要求具备经济、管理、计算机基础知识, 还需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性技能, 知识面广, 要求“广而专”的知识结构。社会对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型人才的需求比较广泛, 需求量大, 因此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迫在眉睫。

2.完善课程体系

信管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这一专业不是可以由已有的计算机技术或管理专业所能代替的, 也不是若干专业知识的简单累加 (即所谓“拼盘式”的专业) , 它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课程结构。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某些课程的滞后开设, 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对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利于提高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因此, 课程设置应该紧跟最新的发展技术, 如:数据挖掘及数据仓库技术、ERP的原理与实施、CRM的原理与实施、软件测试等课程, 同时也应该开设与此类课程配套的随课上机实验、课后实践、课外实习等实践课程, 往往是这些课程的设置及上机实验、社会实践, 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信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从事信管专业教学的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 保持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的活力, 应紧跟技术发展的脚步, 把握社会需求,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应该建立教师培训制度, 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加大投入, 定期选派教师参加一些业务培训,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外, 学校可以从企业中选调一些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优秀高级软件人才到高校中从事教学工作。这样有利于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4.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不但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还要不断地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实验室, 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平台, 以专业软件为载体, 以科学组织的案例、数据、图表和知识系统为实验教学材料, 构建功能齐全的专业教学实验教学系统, 并根据专业的发展不断更新实验硬件及软件设备。此外, 学校应逐渐加大校企联合力度, 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使企业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的真实环境中, 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在理论教学中学不到的知识, 有利于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势互补。

四、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融合多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专业, 不同的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确定一整套专业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 应尤其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学校信管专业的建设刚刚起步, 信管专业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并将不懈地努力, 使专业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摘要:本文结合盐城师范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 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在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目标, 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专业,专业建设,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钱雪忠, 罗海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10:52-53

[2]金镇.网络环境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以嘉兴学院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 2010, 3:20-22

浅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创新建设 第10篇

1.1 支持企业业务功能

计算机运用领域的信息系统主要有信息办公、信息处理、信息管理、信息的决策支持等多个系统, 信息系统主要对企业生产运行与财务会计等方面给予帮助, 旨在帮助企业构建科学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1.2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方法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以及开发方法是指如何保证在最低的成本下, 建立稳定而高效的信息系统。之前在这方面的研究重点是怎样构建高效稳健的信息系统, 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 比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等等。

伴随着我国软件市场的逐渐发展以及软件技术的进步,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与开发方法重点也逐渐放在了信息系统的实施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等方面。

1.3 信息系统在企业和社会中的价值

众所周知, 信息系统在企业与社会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毫无疑问, 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自从计算机进入管理领域内, 就一直被人怀疑其在信息管理中的作用与价值, 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评价一直围绕在评价的准则方面。

以往用计算机代替人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是很明显的, 是不可替代的, 它节省了很多人力与物力。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个科学而合理的信息评价系统, 能够在不变动企业结构与变迁企业的情况下,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但是随着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开发, 随着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的开发, 一切就不再那么明显, 那么简单。

信息系统的价值与品牌效益等具备的非直接经济价值应该获得充分的考虑, 与此同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企业价值还面临着谁才是最终受益者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系统引起了企业业务流程以及结构的变化, 传统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好像不能再发挥作用了, 必须从信息系统中寻找方法。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创新的优势

当前是一个信息爆棚, 经济发展迅速, 科学技术日益变化的时代, 企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 成为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如何创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创新的优势在哪里?我们都知道企业如果具备创新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话, 势必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其创新所体现出来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 创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 能够增强企业的活力, 加强企业内部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让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企业内部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更加稳定;

其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创新能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帮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 创新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技术建设能够为企业节省成本, 优化资源与系统配置。随着信息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开放, 其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与快捷, 信息数据的传输越来越迅速而统一。同时, 在信息管理与系统的维护方面, 更新换代与升级的代价变得更低, 为企业节省了很多经济成本。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创新的途径

3.1 严格遵守“一把手”原则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创新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严格遵守“一把手”原则。所谓”一把手“原则并非指管理人员要像专业的信息部门中的人员一样, 精通信息技术, 精通信息系统的操作与维修, 而是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相关人员应该重视此种工作, 关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尽量避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出现信息封闭的情况。封闭的信息管理势必会影响企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造成企业出现问题,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 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健康运行。

3.2 减少系统开发与磨合的时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磨合时间也在逐渐缩短。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创新要紧随时代, 坚持与时俱进, 要减少系统开发的时间, 减少企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开发的磨合时间, 使其更快地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

对于企业来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具有很大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容易导致新问题出现。要想快速地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尤其是在那些即将进行重组或者改制的企业内更加困难。因此, 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者来说, 要确定企业的具体要求;企业要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 提出符合企业自身管理状况的想法, 紧跟时代的步伐, 从而缩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磨合时间。

3.3 完善相关的协调与管理制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创新有必要进行制度的完善与协调。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 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通过信息部门来进行, 企业的管理者不需要全面了解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因此信息系统的开发者在开发软件的时候, 应该将信息系统与企业的管理者结合起来, 取得两者之间的协调。

除此之外, 还要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稳定发展与长期有效地运行, 保证信息管理的正常与高质量运行。

3.4 构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具有高水平的信息管理队伍, 是企业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创新必须具备的因素。当前很多企业因为不具备高水平的信息管理队伍, 导致企业的信息管理职责不明确, 制度不健全, 从而造成企业的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间断现象, 这不利于企业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的稳定发展与持续发展。由此可见, 创新企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 必要具备一个稳定的、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才能促进企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发展, 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3.5 重视信息系统的查询功能

在创新信息系统的过程中, 要建立一个具备查询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 完善信息管理的方式方法, 让用户在使用权限内, 有权利进行数据查询, 并且对查询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操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实现信息系统的查询功能, 仅需要满足用户对信息数据进行查询的权力, 并非赋予用户改变信息查询的结果或者更改信息的权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 在企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企业要坚持与时俱进, 适应时代的要求, 加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与创新,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旭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 2005 (02) .

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第11篇

(1)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由于系统是学校自行研发的, 各项功能都能配合本校的管理模式, 体现本校的管理特色。不仅仅是教学管理方面的内容, 还有学生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 凡是有需要的都可以按本校的实际要求进行开发。

) 针对性强, 符合实际需要。学校自行研发的系统与软件公司开发的系统不同, 前者是系统跟着管理走, 后者是管理跟着系统走。不同的学校, 其管理要求必定存在差异, 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特点, 学校自己量身订做的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不仅满足了使用的需要又彰显了本校的特色。开发的每一项功能都是有针对性的, 有使用价值且符合管理程序, 不会存在管理要求与系统流程相背离的情况。

3、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查找方便、快捷、准确, 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学校管理的数据相当庞大, 仅是学生成绩这一项的数据就已经很多, 而且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很高, 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记录方式, 师生查询起来相当麻烦, 耗时很多, 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化高速高效的目标。

2 学校MIS的功能模块

学校MIS系统由多个管理信息子系统组成, 最后形成一个学校管理的大系统, 其最终目的是为学校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数据、决策方案;提供最佳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达到学校各项管理的最优化川。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管理信息子系统 (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 , 学生管理信息子系统 (招生、就业、学生工作等) , 人事管理信息子系统 (人才引进、教师培训、人事工资管理、人事档案等) , 科研管理信息子系统 (纵向课题、横向课题) , 财务管理信息子系统, 公共服务体系管理信息子系统 (网络信息服务、图书档案信息服务等) , 后勤管理信息子系统 (教室、宿舍、餐饮等服务) 以及资产管理信息子系统 (房产、地产、设备仪器、无形资产等) 等等。各个管理信息子系统又是由若干个管理信息模块组成。以教学管理信息子系统为例, 它的基本构成如图所示。

图中给出了教学管理信息子系统的基本模块和主要内容及功能, 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关联。有些模块独立性较强如考试编排、实验设备管理等;有些模块如学生学籍管理与学分、成绩登录查询管理之间则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对有些课程而言,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分不开的, 因此对有些课程的教学管理在系统设计时应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同样的对于其它管理信息子系统, 也可以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管理信息模块, 分别对每个模块

进行分析设计, 最后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3 学校信息系统安全

校园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访问学校的校园网络, 其中就可能有“黑客”试图攻击网络, 破坏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 还有的可能窃取保密的技术资料及数据等等, 这样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主要包括物理安全与逻辑安全;物理安全主要指网络硬件的维护和使用以及管理等;逻辑安全是从软件的角度提出的, 主要指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等。

由于学校信息系统支持全校各部门的办公活动, 采取集中存放、统一管理数据的方式, 因此这些信息的安全至关重要。为了保证共享信息的安全, 从数据管理安全和系统管理安全两个方面加以保证。在数据管理安全方面, 录入数据要进行有效性检验, 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归档制度、系统管理员责任制度、关键程序的管理制度和服务器机房的管理制度;在系统管理安全方面采用多层安全机制, 即信息服务器的网络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 数据库安全和应用程序安全的四层安全保证。在信息服务器的网络安全方面, 为了保护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源, 在信息服务器与校园网的连接处设置了防火墙, 使用防火墙用以防止非法用户的频繁登录、猜测系统密码, 对服务器的开放端口进行限制, 设置允许用户访问端口的时间, 限制用户访问端口的IP地址等;在操作系统安全方面, 系统管理员对用户权限严格控制, 有些用户必须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某种操作;在数据库安全方面, 对用户设定权限控制表, 做好数据库审计记录的检查。

校园网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大问题, 只有很好的重视安全性管理, 采取很好的管理措施, 才能保证校园网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4 值得注意的问题

4.1 强化学习培训, 为信息化增强后劲

学校在建设硬件环境的同时, 必须拿出一部分资金, 挤出一定的时间, 统一组织, 科学安排, 对教职工进行全员培训。其中对三支队伍的培训更要严格: 一是领导干部队伍。首先要让他们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真正把信息化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 做到天天讲, 处处讲, 营造浓郁的信息化氛围。二是骨干教师队伍。尤其是那些通过竞赛活动涌现出的各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能手, 要让他们加强实践, 提高技能, 示范引路, 以点促面, 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三是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队伍。“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一所学校的信息化水平, 有赖于学校领导的懂行和重视, 更有赖于学校的信息化专业老师的素质和知识水平。一个好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 能够将整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提高一个层次, 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及时、随时的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 并且能够承担对本校教师进行简单而富有实质性的辅导和培训工作。所以, 学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一方面尽可能地提高这部分教师的待遇, 另一方面经常派遣他们参加国家、省、市级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学习、参观和进修, 这对促进学校信息化水平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 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必将大幅度提高, 这就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增加了坚强后劲。

加强程序设计人员与教学管理人员、用户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系统的程序设计人员拥有很好的开发技术, 但是他们往往多从技术的角度考虑和设计管理系统, 少从管理者、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开发, 以致部分系统功能的设置不够人性化, 而用户的需求又得不到真正的满足。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畅通的交流、通力的协作才能使设计开发的系统拥有友好的界面及完善的功能, 智能化地为管理服务

4.2 重视维护与换代, 为信息化建设夯实基础

我们经常痛惜地看到这样的现象, 一些学校筹巨资建成了一座校园网, 但由于管理不善, 维护不力, 服务不到位, 短短一两年时间, 就出现设施提前损坏、设备提前报废的情况。其实, 校园信息化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工程, 教学硬件设施的购置, 除了考虑性能、价位等外, 还要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是设备的后期维护, 包括商家跟踪维护和学校自身维护。学校很容易忽视商家跟踪维护这个环节, 往往设施设备一上齐, 商家除了象征性地派些服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回访, 大部分承诺就形同虚设。因此, 学校在前期投资前一定要和商家做好“书面功夫”, 包括发票、合同以及意向书的签订等。在后续使用中, 千万不要忘了先前与商家做好的“书面功夫”, 设备一旦出现故障, 该追究的责任一定要追究。学校也常常忽视自身维护这个环节, 比如, 不设专门的管理机构, 不设专职电教人员, 不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 不能像检查安全隐患那样对设施设备进行详细排查。总而言之, 就是怕花费人力、物力, 只顾眼前, 不想长远。试想, 一项大的校园信息化工程少则几万, 多则几十万, 而维护费用相比之下又能占多大的比例。

二是现在的IT业更新如此之快, 教育教学的要求可能随时会根据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而做出合理的调整和改变。所以, 硬件设施的购置策划一定要注意以后的二次更新和将来可能的升级换代, 千万不可为省有限的几个钱, 而将硬件的可扩展性全部放弃。

学校全面实现信息化是大势所趋, 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实际, 充分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标准化、业务流程化、制度规范化”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理念, 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 让系统为提高教学及管理水平多发挥作用, 促进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光生.走进“教育e时代”-广州教育信息化创新和发展经验谈[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

[2]乌日其木格, 马恒宇.浅谈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 (4) .

上一篇:传统腹腔镜手术下一篇:发动机爆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