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口语交际教学

2024-07-29

多元口语交际教学(精选7篇)

多元口语交际教学 第1篇

一、内容多元化———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说有内容, 就得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柴米”。口语交际话题是丰富多元的, 我们要开辟各种实践渠道, 挖掘各种资源, 努力创造条件, 让学生更多地拥有与他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机会、欲望和热情。

1. 在课文阅读中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丰富, 语言精练, 教师可凭借文中空白处的情感点、想象点、延伸点, 营造口语交际的环境, 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打开思维闸门, 使他们急于想扮演角色对话。如教《笋芽儿》 (人教版小语第三册) 一课后, 通过播放课件, 把学生带到桃红了、草绿了、笋冒了的春天里。让他们分学习小组扮演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和笋芽儿, 结合课文内容, 进行口语交际, 学生把笋芽儿的撒娇, 春雨的低唤, 雷公公的粗重嗓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2. 在活动中刺激口语交际的欲望。

兴趣是一种心理需求, 是一种内动力。学生一旦对口语交际产生兴趣, 就会视对话为一种快乐, 一种需要。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把学生带入多姿多彩的生活境界。如果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情境, 自然就敞开心扉, 大胆吐露, 真诚交流, 这样就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小商品交易会”“你说我猜”“我班之最”“竞选班干部”“知识抢答”“课本剧表演”等活动, 就提供了不同的情境。而活动内容丰富, 学生交际的情感就得到诱发, 交际的欲望也被点燃。

3. 在生活中激起口语交际的热情。

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 需要通过交往得到群体的认同, 但是, 现在的孩子大多“一花独放”, 成了家中的“小皇帝”, 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体会别人的感受。于是教师应当时时留心, 处处留意, 积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丰富多彩的话题, 使学生在生活化、实用化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如创设“请教”“道歉”“感谢”“看望”“劝慰”“转述”等生活情境。现实的生活情境, 能给学生亲切感, 使学生顺利进入角色, 自由进行交流, 能给学生真实感, 使学生乐于倾吐心声, 自由表述心境。

二、形式多样化——落实口语交际的生动性

口语交际是最日常、最生活化的交流与沟通方式。从信息传递方式来看, 其形式主要有个体独白式、双向对白式和多向交流式。这三种方式对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各有所长。因此, 口语交际教学要统筹安排教学计划, 合理设计训练内容, 将三种方式有机整合, 巧妙融入实际训练之中, 使口语教学充分体现出交际方式的多样化。

口语交流内容与方式具有自身的特点, 在突出其特点的同时, 可通过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使交际方式走向多元化。如“介绍家乡的风景” (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园地一) , 就内容而言, 话题与学生的生活没有距离。在现实生活中, 的确有许多场面需要我们向他人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但同乡人互相介绍彼此熟知的家乡景物, 失去“实际意义”, 很难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可以创设虚拟性的情境, 交际活动便成为生活的实际需要, 从而引发学生交际动机。上课时, 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扮演主人与客人, 导游与游客, 当地老乡和外地游客进行口语交际, 这样创设了虚拟性的生活情境, 使原来个体独白变成双向对白、多向交流的形式, 具有了“实际意义”。这样的口语交际面广阔, 话题内容丰富, 角色解说活跃。学生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比较真实的语言和社会交际活动, 体现了口语交际的生动性。

三、角色多元化——培养口语交际的灵活性

学会言语交际, 学会与人交流, 达到双方相互理解和支持是“角色”的正确定位。不同的“角色”, 因其交际和对象的不同, 使得自身在交际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各异。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 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在实践、体验“角色”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充当不同角色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交际的能力呢?

1. 巧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每周主题班会活动, 让学生经历不同角色的言语交际训练, 从而提高角色意识。主题内容可根据班级情况, 拟定主题, 如“看漫画书利弊”“我建议这样评选‘四好少年’”“假如我是”等;根据语文教学外延, 拟定主题, 如“掌声给我带来”“幸福是什么”“品三国人物”等;根据节日的需要, 拟定主题, 如“我设计的读书节”“我喜欢的节”等。要求讲述内容完整, 对话结构要求上下衔接, 对话角色职责分明, 角色语言表达自然到位等。如以“假如我是”为题, 让学生充当校长、老师、交警、发传单的姐姐等角色, 在全班作角色表演或角色解说。学生的“角色”不同, 其收获和感受自然有别, 这使口语交际活动得到优化, 走向深化。

2. 挖掘校本资源。

闽西是革命老区, 有光辉的革命斗争史, 有许多英雄人物。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传统优势, 开展“体验红色生活, 学习红军传统”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当小红军聆听老红军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让学生当小记者采访老红军;让学生当小演员, 唱红军歌谣, 表演节目等;让学生当小解说员, 为参观闽西革命博物馆的来宾讲解等。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 明白了角色的特点、职责, 明白了角色之间在互动中如何把语言表达得得体、自然、清楚。

3. 开发社会资源。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开展“社区服务”“劳动体验”“调查采访”等。学生当上小服务员、小宣传员、小志愿者、小劳动者、小老师等角色, 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接近生活、认识生活, 从不同的角度, 理解角色的不同作用, 丰富学生扮演角色的内容, 培养学生角色的应变能力。

四、评价多元化———关注口语交际的发展性

口语交际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 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就自身存在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所以, 教师应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以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促使学生全面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

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从评价内容看, 不光评价学生表达思路、倾听、交流等方面的表现, 还要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个性等方面的情况, 以态度评价为先;从评价主体看, 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同学的互评有机结合, 以主体互动评价为主;从评价形式来看, 应做到个性与共性结合, 单一与全班结合, 重点与一般结合, 单项与综合结合, 以个性为主;从评价结论来看, 应做到过程和结果相结合, 以过程为主。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享受学习的情趣, 体验成功的乐趣, 感受生命的活力。

多元口语交际教学 第2篇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但是目前阅读教学普遍重视学生“听、读”能力的训练, 而对“说、写”, 尤其是“说”的训练力度不够。如果我们不注意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那么,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会受到限制。因为口头语言是发展书面语言的基础, 二者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因此,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一项教学内容。其实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就是一个口语交际的过程。各科教学都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阵地。但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 语文已经有目的地将它安排在了练习之中。

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的策略

语文口语交际与生活息息相关, 从内容上基本可以分为学校生活类、日常生活类和专业生活类。在安排口语交际内容的时候, 注重和生活紧密结合的同时, 还注意和时代的交融, 力求体现时代精神, 反映国家意志。其实, 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情境是日常生活的复演, 与原本的生活情境相比, 一般课堂上的生活交际情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课堂中的口语交际, 一方面指向生活实际应用, 一方面它的场景又是戏剧化的, 也就是说, 它既是真的, 又是假的, 与游戏的性质相类似:游戏本身是假的, 但玩起来是要当真的。一个特定的情境, 让学生学什么?并不是简单让学生复演生活场景或片段, 而是要通过设计带有戏剧化的活动, 使学生更有效地学到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学到的东西。

六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方面, 就安排了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学会采访、学会申诉、学会解释、我喜欢的电视栏目、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推荐一本书等内容, 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进行交际, 以培养和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的基本特点是即时性和交互性。表达、倾听和应对是交际过程中的三个“链条”, 缺一不可, 口语交际教学就是要培养表达、倾听和应对能力。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 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通过互动, 才能真正实现多种信息的沟通、汇聚和融合。口语交际教学源于生活实际, 又必然回归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注意体现口语交际的系统性、综合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三、提高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模式

下面, 我以“学会解释”为例。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大家对此都显得很有发言权。在我们的生活中, 人与人的交往是不可缺少的。因此, 这其中产生一些误会也在所难免。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解释, 就可以大事化小, 消除误会, 使彼此之间的心灵相同, 增进友谊。但如果我们不会解释, 就可能因小失大, 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破坏人们正常的交往。因此, 学会解释是生活、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交际手段。“学会解释”表达的是争取权力、消除隔膜。在日常的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 或者遇到需要向别人解释的事情, 那么如何向别人解释呢?为了完成好学习任务, 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以双重身份参与:既是言说者, 又是倾听者, 我巧妙地把听话、说话穿插起来, 进行口语交际“四步曲”的教学, 让学生在“实战”演练中获得应对的能力。

(1) 听听故事。这是用富有童趣的故事, 将学生引入口语交际的话题。在讲学会解释这个口语交际时, 我可以这样导入:跃进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栋放学回家, 路上看到一个小妹妹跌倒了, 便跑过去把她扶起来。一位阿姨走过来, 不高兴地说:“你怎么把我的孩子碰倒了?”如果你是李栋, 你该怎么办呢?听一听下面的两种解释, 说说你有什么看法?通过两种不同方式的解释带来两种不同情况的比较, 让学生理解学会解释是多么的重要, 学会解释不仅态度要诚恳, 而且解释要清楚, 最好还要有别人的证明。

(2) 想想问问。这是依据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 开展访问活动, 主动投入口语交际学习, 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大胆地说, 自由地说。在讲学会解释这个口语交际时, 我通过师生相互质疑, 相互讨论了这几个问题: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被别人误会过?你在别人误会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你有没有误会过别人?你是如何对待别人解释的?

(3) 情境会话。这是组织口语交际的学习实践活动, 提示方法要点, 帮助学生在口语交际实践中顺利完成每次口语交际的学习任务。在讲学会解释这个口语交际时, 我让大家既可以选择课本上提供的几个情境, 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 或者选择一个更好的话题, 以小组为单位, 演练一下。这样做有助于缓解学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当学生沉浸在活动之中, 每个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 就可以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的情节说给大家听。

(4) 经典回放。这是对每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评价和加工, 重现那些优秀趋向于完美的口语交际, 引导学生意识到并反思学到一些策略。在讲学会解释这个口语交际时, 我先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进行表演, 引导大家进行评议, 让学生知道“这样做比较好”“那样做有点问题”, 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进行表演, 引导大家进行评议;最后把那些优秀的解释组合成趋向于完美的口语交际, 让学生体会那合情合理的解释。这样通过口语交际“四步曲”的教学训练, 就可以培养和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 可以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还可以实现说话与其他能力的同步发展。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依靠教材中安排的专项练习,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也应该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中, 采用适当的策略, 创设情境, 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鼓励他们大胆与人交流, 从而实现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 可见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 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口语交际,有效性,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5.

多元口语交际教学 第3篇

一、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建设学生自由发挥的课堂

我们教师应加强对语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 迅速转变观念, 放胆让学生去“说”去“道”, 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海洋中、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学会“说”, 学会“道”。教师应该牢记《教育学》交给我们的知识, 应该认识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不能搞“一堂言”, 而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 建设富有活力的课堂。

二、坚决实施口语交际课, 让每一个学生都实践口语交际

语文版教材, 每册安排口语交际的综合性活动七次, 教材为每次口语交际活动都提供了一个话题, 设计了一定的情境建议, 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语文教师应上好每一次口语交际课。教师要在明确口语交际目标的前提下, 找准每次训练的重点、难点, 合理选择训练方法, 安排训练步骤。每次训练前, 都必须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组织学生精心策划, 把具体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在每次口语交际课中, 都要让每一个学生有上台发言演讲的机会。由于人人上台实践, 学生基本没有心理压力。同时, 由于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的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 学生无拘无束, 自然而然地进行口头交流, 不管是开朗活泼的学生, 还是内向寡言的学生, 都敢于登台。这种方法对那些怯场寡言的学生是一种有力的支持和锻炼, 让他们在教师的期待和自身想说的压力下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学生在这过程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思维情势, 肯定有不少的学生有出色的发挥, 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合理训练口语交际

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 教师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让学生不仅敢说想说多说, 还要会说善说。

首先, 让学生敢说。学生好面子, 有畏难情绪, 怕答不好被同学笑话。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采取鼓励为主的办法, 让学生开口, 敢于说话, 不管说什么, 只要能说一两句都给予鼓励, 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起始阶段, 只要学生说出了完整的句子, 即使词不达意、语无伦次也应肯定, 说“好”、“不错”、“这是一次成功的口语表达”等。学生消除了畏难情绪, 也就敢于开口说话了。在学生初步养成敢于开口说话的习惯后, 再一步步提高口语训练的要求。

第二, 让学生想说多说。要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让学生想说, 主动说, 学生的口语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怎样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呢?教材与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说自己熟悉的内容。学生对于熟悉的内容, 容易说得清, 学生想说, 愿说。我在教七年级 (上) 的口语交际课时, 把《伤仲永》与学生自身实际结合起来, 设计问题:方仲永先天奇才, 最后却“泯然众人”, 原因在谁身上?我们班很多学生曾经被长辈们称为“好聪明的一个孩子”, 现在学习成绩各有不同, 原因又在谁身上?学生一听, 纷纷举手发言, 阐述自己的看法。有说在父母的, 有说在自己的, 有说在老师的, 有说怪社会的, 并都说明了理由,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种情况下学生既想说又爱说, 教师要创造机会, 让学生多说。

第三, 让学生会说善说。学生敢说多说之后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实情, 个别指导, 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做到言之有物, 言之有理, 言之有序, 言之有情, 让学生会说, 善说。口头表达稍纵即逝, 话一出口就成为最终形式, 不能像书面语那样去多次修改, 如要更改, 必须重复一遍, 但话已出口, 影响已经造成。所以, 要使说话连贯、不中断、不出大错, 就必须快速思考和控制语速。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 逐步提高要求。让学生从胡乱无序地发言逐渐进步到有条不紊地交际, 既敢说又善说, 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问诊“口语交际”教学 第4篇

镜头一:教学《我喜爱的小动物》

师:同学们都喜欢哪些小动物?

生1:我喜欢青蛙。

生2:我最喜欢小白兔了, 它的毛白白的, 特别可爱。

生3:我也喜欢小白兔, 它的耳朵长长的最有趣了。……

师:请大家用“我喜欢……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话。

【问题】“口语交际”重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

【思考】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特别强调要“运用口头语言”, 而不是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从以上的教学可以看出, 当老师提出话题, 没有做任何要求时, 同样说小白兔, 两位学生说得都很精彩, 而且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但当老师要求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练说话后, 学生的表达就走上书面模式了, 缺少个性化。

“口语”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口头交谈时所使用的语言, 也是相对于“书面语”来说的。老师们切不可认为:只要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 在听、在说, 就是在口语交际。如果这样认为, 其结果就会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口头作文课或者是听话、说话课。口语交际是口语的, 口语交际是多向的, 是为了交际目的服务的, 口语交际不仅有着明确的词汇运用和句式表达方式, 而且还有着明确的交际服务意识。

【问题】“口语交际”中是重“说”还是重“交际”?

【思考】口语交际课的落脚点在“交际”,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了。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许多教师并未能把这一认识付诸于实践。比如, 从以上的课堂教学现象中可以看出, 生1、生2、生3都自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 是在进行单向的言语活动, 没有形成与人交际的意愿和气场。何谓“交际”?按照词典上的解释, “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通常指二人或二人以上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意见、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 是人们运用一定的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 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 与过去的听说活动相比, 这是根本的、价值取向上的转变。口语交际是在真实的交际状态下发展听和说的能力, 所有的口语交际, 都直接指向交际的目的、交际的功能。比如, 同样是喜欢小兔子, 但是每个人喜欢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想知道别人是不是和自己一样也喜欢小白兔;有的是想知道别人喜欢小白兔的什么;有的是想知道谁家里有养小动物……总之, 只有通过交际才能交换到这些信息, 同时在对信息交换中学生之间的情感才得到了交流, 交际的目的才可以达成。

镜头二:教学《小兔运南瓜》

师:兔子用什么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

生1:用小车推回家的。生2:叫朋友一起抱回家的。生3:用火车运回家的。生4:用火箭运回家的。……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积极, 想的方法也很好。

……

【问题】“口语交际”是关注内容还是关注交际兴趣的培养?

【思考】《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目标中明确指出:“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一活动场景中, 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学生能以此为话题去想象, 激起说话的兴趣, 同时更关键的是要让学生针对同学所想的方法进行争论, 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比如, “某某同学, 我认为你想的方法不够好用, 这儿有飞机吗?”“我想用小车推, 你们觉得我这种方法好吗?”……学生在这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中, 通过“争论”培养了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同时在交际中也学到了一些交际技巧和交际策略。生生之间在不断的欣赏和鼓励中, 增强了表达的自信心, 激发了口语交际的兴趣, 同时也在不断地“争论”中对内容进行更加科学的思考。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问题】如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交际情境”?

【思考】《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所以, 交际情境的创设是口语交际能否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比如语言描绘情境、生活再现情境、多媒体创设情境、现场表演情境……在具体的教学中, 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交际情境, 这样才更能激起学生的交际热情。

《小兔运南瓜》这个话题内容共有三幅插图:图一是小兔来到地里, 看到了一个大南瓜;图二是一个空白;图三是小兔把大南瓜运到了家门口, 妈妈夸奖小白兔。其实这三幅图就是一个话语的情境, 教学时, 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喜爱, 对童话情境的向往的特点, 创设一个童话情境:让孩子“变成”小兔子, 教师“变成”兔妈妈, 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童话交际情境。这样的情境学生感兴趣, 他们不仅想说, 而且能说, 交际就自然地进行了。

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第5篇

一、口语交际课

课前要做好参与的准备。在进行口语交际课的教学前, 可以围绕交际内容, 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搜集相关材料。如语文第十册《春天的发现》、《介绍一种家用电器或家具》, 教学前布置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并做好记录。第九册《家乡的变化》, 课前引导学生进行调查, 搜集相关材料, 并做简单的整理, 为课堂上的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让学生“言之有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 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激趣:采用多种手段, 如利用电教媒体、插图、实物或进行实际操作、表演、竞赛, 诱导学生说话的动机。

交流:大胆放手, 给足时间, 让学生在小组里都能参加发言, 在交际中各抒已见。通过砌磋, 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能得到锻炼和帮助;害怕在旁人面前发言的学生也慢慢地放大了胆子。

评价:为了使各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 在小组活动中得到满足和发展, 应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多向互动, 体现交际性。

通过口语交际活动, 学生能学会倾听, 学会合作, 学会相互取长补短,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课前五分钟 说话训练

要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就得让学生多听多说, 多进行应对实践。光靠一个学期八次口语交际课进行训练, 显然是不足的。因此必需拓宽训练渠道, 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交际,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 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一分钟即兴演讲、一分钟新闻、天气预报、今天我值日、焦点访谈、实话实说、谈天说地等等, 甚至讲故事、讲一句精辟的格言等, 都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但是说话训练的形式要常变常新,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兴趣持久。

三、口语交际与讲读课文结合

语文材料既是进行读写训练的材料, 同是也是进行说话训练的材料, 大量的训练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只有寓说话训练于讲读教学中, 才能真正做到“听、说、读、写”一盘棋, 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的经典作品, 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文章。它们在遣词造句、情节、结构等方面匠心独运在教学时, 可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下面我就以《穷人》一课为例, 说明如何在讲读教学中结合说话训练:

A.利用关键词。《穷人》一文中多处描写了海风、呼啸的海风, 恶劣的天气就是主人公桑娜忐忑不安心理的写照, 同时, 海风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据此, 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题目:桑娜听着呼啸的海风, 她想到了……她做了……

B.利用过渡句。上下文之间在情节上有较大的跳跃时, 教师可利用过渡句进行说话训练。《穷人》一文中桑娜焦急地等待丈夫归来, 却又不知如何向他解释抱养两个孩子的事, 此处有一过渡句:“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召集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深思着, 久久地坐在床前。”教学时, 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紧扣过渡句议一议: (1) 桑娜为什么要抱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2) 如果你是桑娜, 你该怎么对渔夫说这件事?

C.利用空白处。《穷人》这一故事的结局是渔夫让桑娜去抱回两个孩子。故事到此结束, 读者却意犹未尽, 不由自主地张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渔夫一家今后艰难困苦的生活。教学时, 可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在把握情节主线、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框架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用口头作文的形式续编故事。这样既有利于消化课文, 又能活跃思想、开拓思路, 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现场发挥, 即兴讲话

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 处理方法多种多样, 说话训练也可以帮这个忙。例如:有一次, 我去上课, 由于天气很热, 再加上上节课是体育课, 学生们大汗淋漓, 坐在教室里只喊“热”。怎么办?我灵机一动说:“烈日炎炎似火烧, 大家热得不得了, 我们先来竞赛, 题目是‘说热’怎么样?”这样一来, 通过大家说“热”, 不仅活跃了气氛, 而且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里, 没有批评, 没有斥责, 有的是一片爱心, 有的是教学艺术。

五、组织社会实践, 强化口语交际

从中考口语交际评价看口语教学 第6篇

目前中考语文的口语交际题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选择题, 一是表述题。因条件限制, 各地中考都是通过书面形式, 以纸笔来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大多数地市都在积极探索用一定的形式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考查, 而且也会尽可能地创设接近真实的交际情境。但像下面这类题, 笔者认为不宜作为中考口语交际题。

例1街道, 是一座城市最为传神的地方, 何况是一条临河的小街。“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这是古老苏州的不朽记忆, 也是现代苏州的水乡情结。保护好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 也就能保住古城的那份神韵。

假设:你家附近新修了一条临河的小街, 环境幽雅恬静。 (1) 请你为这条小街起一个街名, 要求与“枕河”的意境相吻合; (2) 请你给临河的人家写一句话, 提醒他们保护好身边的小河, 语言要委婉。 (2006苏州市)

例2幽默是一种智慧, 看似意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幽默是一项语言能力, 让人捧腹后品味到语言的独特魅力。请在以下短文的横线处为书店老板设计一句幽默答话, 让盛气凌人的名作家听后羞愧不已。 (2006黄石市)

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要来某书店参观。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撤下, 全部换上该作家的书。作家来到书店后, 心里非常高兴, 问道:“贵店只售本人的书吗?”“当然不是。”书店老板回答后继续说:“_____。”

例1既没有具体的交际情境或对象, 且书面语的要求过多, 不宜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2考查的内容学生不熟悉, 且既要得体又要幽默, 对初中生而言难度较高。口语交际不是书面语的有声表达, 这种题目不仅检查不出学生的能力, 还会误导师生, 影响我们的教与学。

下面着重从两个方面来谈目前口语交际的考查对平时教学的影响:

一、忽视了语言交际中非语言因素的特点

在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发现学生在听说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有的听话不专心, 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当众发言时紧张、怯场、表意不完整、表述不清楚、表达不流畅甚至出现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但这些学生都有可能会有条有理地将自己的意思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面对这样的口语交际测试题, 学生只是“纸上谈兵”, 教师和学生都会认为这种测试题目根本无须准备, 只要临场发挥, 写得尽量漂亮即可, 不是真诚与对方交流有何防, 甚至我不开口说你又能如何。由此可见这种单一表述性的评价方式与现实无关, 与真实遥远, 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兴趣不浓, 表现欲不强。这样下去, 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

我们知道语言是一种特定场景的产物, 情景不同, 所面对的对象不同, 我们讲话的语气、语调、音量以及副语言动作皆不一样。“口语交际”是一种情景语言, 是一种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信息交流活动。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交际目的, 听者和说者的位置要随着交际的需要不断地转换。它不仅要求听说技巧, 还要求具有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以及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说者要根据听者的情绪、态度、意见等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语气、语调和语言材料;听者又得根据说者的表述, 及时做出应答……如接受批评时说“我知道了”, “我错了”一句用不同的音高、停顿和语速表达出来的效果大相径庭。若用笔纸写出来就猜不出是什么心理了。

所以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既要注意语言因素, 也要注意非语言因素, 也就是不能只考查学生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知道该怎样说, 应还包括他们在交际过程中是否有放松的表情及眼神, 文明的站、坐、走的姿势及得体的谈吐举止。

二、忽视了口语交际中口头语的特点

若我们用这种笔试来检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恐怕没有一个孩子会写这样的答案, 而且他们会尽可能用美丽生动的书面语来回答。有人认为回答流利就一定好, 但口语交际中有时故作结巴、保持沉默反而可能起到更好的交际效果。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敢说, 越来越怕说。

反思一下在我们自己的教学中是不是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中, 孩子一出现上述口头禅的现象就引来一阵嘲笑, 或者我们在不停地纠正孩子的口语习惯和口语错误。如果有, 那么我劝各位尊重学生说话的权利, 让学生把想说的话说完, 只要孩子把意思表达清楚了, 没有严重的语法错误和明显的口头表达障碍, 不要强求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像书面语那样规范, 不要对孩子口头语的要求无形的拔高。即使纠正, 也应考虑纠错时机。

因为口语交际是以口头语言为主要中介手段进行的, 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一样, 都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思想的工具, 但比起书面语言来, 口头语言有其独特点, 最明显的是具有特殊语汇和语法现象, 可以利用声音的音高、音长、音强等的变化, 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可以运用语音的停顿、语速的快慢表情达意。口语交际不是事先约定的, 而是在生活、学习和交往中不期而遇的。由于时间急迫, 要求说者边想边说, 尽快地把思维转换成言语, 听者才能相当敏捷地把对方的话语转换成认知。因此在口头语言中往往会有较多的冗余信息和模糊信息, 如“嗯、嗯……”、“然后呢、然后呢……”之类的口头禅。口语里常常有像这样重复、插说以及衬垫的赘语, 而这是交际中用冗余信息在等待思维的常见现象, 虽然这会影响孩子发言的质量, 但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能出口成章的。

对初中的孩子, 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学生交际中的亮点和细微进步, 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至于语言的技巧、生动性、灵活性及严密性等要求, 我想那该是对更高层次学生的要求。

口语交际教学探索 第7篇

关键词:口语交际,人际沟通,情境教学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口语能力是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我们要重新审视口语交际的作用和地位, 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教育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需要, 是提高语文素养, 改善现代语文教育现状的重要课题。

一、口语交际的内涵及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

什么叫“口语交际”?《语文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交际双方要不断地表达信息、理解信息, 而且两者的地位也随着交际的需要不断地变化。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 口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即从原《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提高学生的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 转为要求“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交际”一词的引进, 使听说教学的独立性得以体现, 听说活动有了自己具体的内容和意义。同时, 指出了“听”“说”的交际性, 将活动目的和活动方法统一起来, 更具有实际性。在世纪之交, 随着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深入, 引进了许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在人们的迫切呼唤中, 2000年我国《九年义务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 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 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大纲正式提出了“口语交际”, 标志着我国语文教学中听说取向的重大转移, 即开始重视口语交际的人际交往功能, 注重实践, 注重学生参与。

二、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和落实, 并非像人们期待的那么美好。走进课堂, 依然只有知识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 惟独没有口语交际教学的一方天地。如果非要说有, 那勉强就算是师生问答, 几乎没有对话交流的机会和氛围。

当前, 学生懒得开口, 不愿说话, 教师无可奈何唱独角戏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我们的语文课堂为什么会迈入小学生争先恐后抢发言、初中生稀稀落落少发言、高中生羞羞答答不发言的怪圈呢?其实, 很多中学生并不是不敢发言, 或是没有机会发言, 而是他们根本不愿意发言。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 教材不够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缺少熟悉感;第二, 教师口语交际能力有限, 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第三, 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听说品质的培养。

总之, 正是以上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缺憾, 使得口语交际教学徘徊不前。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对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探求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方法和规律。

三、口语交际教学新途径

“口语交际”这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旨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促进学生口语语言的发展, 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为了达到这一新的要求, 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关注生活, 积累经验, 有话可说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从做、看、听、读等途径获得的, 因此我们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积极创造条件, 让学生身体力行, “做”方面可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比如展开故事会、表演课本剧等。“看”方面, 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 鼓励学生对所见所闻能说出自己的看法感受。“听”方面, 可引导学生多听广播新闻、故事或别人交谈, 会进行简单的复述。“读”方面, 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从课本到报刊、杂志, 要求学生摘录优美词句, 积累词汇, 丰富语言。

2、把握尺度, 循序渐进, 有话会说

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也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关于这一点《语文课程标准》按学段提出了要求。即, 第一学段为“学说普通话, 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 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 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第二学段为“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 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 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 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第三学段为“与人交谈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讲话认真耐心, 能抓住要点, 并能简要转述。在交流中注意语言美, 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3、提供舞台, 激发热情, 说得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中进行。”我们可通过创设情境, 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轮流练说, 其他人听其言, 观其行, 明其意, 最后再集体评价, 被大家共同认可的地方要求同学们相互借鉴, 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也要适时的提醒同学们注意。”通过这样的层层训练, 就老师教的方面来说既面向全体, 又注重个别差异;就学生学的方面来说既得到锻炼,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又学会互助、体验到成功。

4、实践演练, 拓宽交际, 善于引导

培养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教师要创造机会, 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实践演练,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注重挖掘口语交际话题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 要有意识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 融人社会, 与社会上的人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对话, 从而丰富学生的交际语言。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 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良好的口语教学对于教师还有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 “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看做成一件大事, 而且是头等大事。”不仅要培养学生像演员那样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口头语言, 校正自己的说话发音, 引导学生流利地说好普通话, 还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知识修养, 使他们主动积极地丰富自身的内涵, 鼓励他们做到“慧于心而秀于言”, 使学生真正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不断提高口语教学所带来的效果,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李静.突出一个“练”字—口语交际课程学探讨[J].中学语文教学, 2000 (05) .

[4]洪梅.口语交际训练:看听思说评紧密结合[J].语文教学之友, 2004 (05) .

[5]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下一篇:高校考试系统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