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损害范文

2024-05-12

严重损害范文(精选6篇)

严重损害 第1篇

近期,罗氏公司在其全球药品安全数据库中发现了66例使用异维A酸后出现严重皮肤损害的病例报告,包括多形性红斑、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欧洲药品管理局也对异维A酸口服制剂的严重皮肤损害进行了评估,认为患者使用异维A酸与出现多形性红斑的因果关系明确,但尚无法确定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与异维A酸的关联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于2004年至2010年7月15日,共收到异维A酸口服制剂病例报告259例,其中严重病例4例。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如皮肤干燥、皮疹、瘙痒、脱屑、脱发、口唇干燥等,未见严重皮肤损害;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包括头晕、头痛、感觉异常、嗜睡、失眠等;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过敏样反应、肌肉痛疼、听力异常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医师详细了解异维A酸的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相互作用等安全性信息,在使用异维A酸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疾患史(如精神障碍、高血脂症、肝损害)、联合用药情况、女性妊娠情况等,与患者沟通药品的潜在风险信息,权衡用药利弊;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超剂量或疗程用药,且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尤其是皮肤反应和精神状态的变化,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诊;建议药品生产企业进一步完善产品说明书和标签中的风险提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医务人员和患者,同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严重损害 第2篇

基层反映:当前婴幼儿早教机构暗藏“四重玄机”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容忽视

随着全国“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社会竞争将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婴幼儿时期的早期教育也逐渐看重,使得婴幼儿早教市场需求猛增。但是,在早期教育机构火热发展的背后却暗藏着诸多问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虚假宣传误导消费。随着早教机构的增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宝贵的生源,大多早教机构在招生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存在虚假宣传现象。如部分早教机构号称的所谓“早教专家”、“权威品牌”,以“专家推介会”、“试听课”、“体验活动”等方式吸引婴幼儿家长关注,在免费体验期间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一旦签约缴费后,则降低服务标准;更有甚者,用孩子6个月参加早教都太晚或进行胎教早教,可以让孩子出生后说话早、情商高及大大增加顺产几率等毫无科学根据的言论忽悠家长。二是登记打擦边球成行业潜规则。早教机构虽然从事的是教育行业,但由于获得教育部门审批的门槛相对较高,大多早教机构打着教育咨询服务、科技发展、亲子中心等名义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以公司形式规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致使消防、硬件设施、卫生保健等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早教机构大量存在;加之早教机构以企业性质存在,因经营管理不善退出市场的情况便随时都可能发生,从而给家长、孩子带来损失。三是利用霸王条款排除责任。早教机构为了尽可能降低自身经营风险,往往在单方制定的服务格式合同上做文章。据报道,部分早教机构依据家长所购买课时的多少来设定有效期,一般在9至12个月之间,假如有特殊情况可以申请延期,但不允许多次申请延期。另外,大多数早教机构明确规定家长报名之后不能退款,只允许家长转卖课程,且不能转卖两次。而这些苛刻的限制,家长往往在遇到类似纠纷时才会被早教机构告知,大大阻碍了消费者的维权之路。四是预付费消费存在潜在风险。目前,绝大多数早教机构采取预付费方式收取课程费用,且很多家长并未拿到正规发票,仅有收款收据,甚至是银行转账的流水单。这种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具有潜在的、极大的经济损失风险,因为婴幼儿个体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因孩子不适应不能接受早教或身体不适合参加早教的,预付费消费方式支付的学费通常都有去无回;还有部分早教机构承诺与提供服务相差甚远,甚至因无办学资质中途改变服务内容的,消费者也只能自认倒霉或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戒烟后“复吸”:肺功能损害更严重 第3篇

美国某大学的专家曾经对477名戒烟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戒烟不当会加重吸烟者现有疾病的病情。与一直吸烟的人相比,戒烟后又重新吸烟的人的肺功能衰竭更快。“复吸”者更容易受到烟中有毒物质的侵害,比一直吸烟者更易成瘾,且在“复吸”后,其吸入的香烟数量更多,且每口烟的吸入程度更深,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吸烟者一旦戒了烟,就要坚决抵制住香烟的诱惑,彻底把烟戒掉,以免“复吸”对身体造成更大损害。

一般地说,多数“复吸”发生在戒烟后不久,少数人则在戒烟数月甚至几年后才出现“复吸”。防止“复吸”是戒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欲戒烟者不妨参照以下方法,避免复吸的发生。

避开“诱惑”,控制吸烟欲望

吸烟者在戒烟过程中,其吸烟的;中动并没有完全消失。在一些特定的“危险”情况下,如周围有人吸烟、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心情烦躁、饮酒后等,会有更强烈的吸烟冲动。为避免“复吸”,戒烟者应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并事先准备好有针对性的“对抗”措施,以应对“危险”情况。比如,当有吸烟冲动时,做几次缓慢的深呼吸,或找些别的事做,转移注意力。

创造一个避免“复吸”的环境

通知配偶、家庭成员,朋友、同事和其他密切接触的人,自己已经戒烟了,请他们监督自己,并请周围的吸烟者尽量不要在自己面前吸烟。开始戒烟时,戒烟者必须把香烟、打火机、烟灰缸等物品全部扔掉。选择一些替代品,如口香糖、牙签、铅笔、勺子等来帮助克服以往每天抽烟时,手和嘴的重复动作。在过去总是吸烟的地方放置警示牌,例如“起床时不要吸烟”“饭后不要吸烟”等。

选择适合自己的戒烟方法

戒烟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逐渐减量法”,另一种是“突然停止法”。“突然停止法”虽然会使戒烟者在戒烟的头2个星期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但效果较好。“逐渐减量法”持续时间较长,戒烟者往往不容易坚持。戒烟者不妨回顾一下以往失败的戒烟经历,寻找适合自己的戒烟方式。

给自己适当奖励

在戒烟过程中,每取得一次小小的胜利,比如坚持1周不吸烟,可以给自己一点奖励,时刻督促自己要取得最终胜利。

正确处理戒断症状

严重损害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 男性19例, 女性8例, 年龄11~81岁, 平均42.5岁。ISS评分20~44分, 平均25.5分。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1例, 高处坠落伤3例, 其他原因3例。其中闭合性骨折15例, 开放性骨折12例, 其中GustiloⅠ度3例, GustiloⅡ度5例, GustiloⅢ度4例。合并颅脑外伤8例, 合并腹部外伤7例, 合并胸部外伤7例, 合并尿道损伤2例, 同时合并颅脑胸腹部外伤2处或2处以上3例, 合并骨盆骨折8例, 合并脊柱骨折7例, 入院时已有休克的16例, ISS评分≥40分者共2例, ISS评分<40分者共25例。

1.2 治疗方法

本例全部患者均遵循骨科损害控制理论分三阶段进行治疗。第一阶段:抗休克、积极控制出血、及时行颅脑、胸腹部重要脏器损伤的损害控制手术, 对4例不稳定骨盆骨折行外固定架临时固定, 单侧髂内动脉结扎1例;对2例脊柱不稳定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行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 1例行颅骨牵引, 1例行颈椎行头环背心固定;1例小腿毁损伤行小腿高位截肢;1例股骨髁上骨折伴股动脉断裂行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股动脉吻合术, 1例肱骨髁上骨折伴肱动脉断裂行行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肱动脉吻合术, 2例胫腓骨骨折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予切开减压, 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和外固定架临时固定, 并视伤口情况予缝合、简单包扎或VSD负压引流;四肢闭合性骨折予外固定架、石膏、骨牵引等临时固定。第二阶段:术后进入ICU复苏, 纠正“致死三联症”:代谢性酸中毒、低温、凝血紊乱, 解除通气障碍并做必要的呼吸支持。第三阶段: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氧饱和度稳定、体温正常、无凝血障碍、尿量>1 mL/kg后再行Ⅱ期确定性手术。本组27例患者共32处股骨骨折中15处行股骨髓髓内钉固定, 9例行LISS内固定, 4处行DHS内固定, 2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 2处行空心钉内固定;45处胫腓骨骨折17处行胫骨髓内钉内固定, 13处行LISS内固定, 12处行LCP有限切开、闭合复位内固定, 3处胫腓骨稳定性骨折仅予石膏固定;足部骨折4例行钢板内固定, 3例行克氏针内固定, 5例行石膏托外固定;3例软组织损伤严重行转移皮瓣修复术, 5例行植皮术;4例髂骨骨折、2例髋臼骨折、1例耻骨联合分离均行钢板内固定;2例颈椎骨折用前路钢板固定, 3例胸腰椎骨折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

2 结果

本组25例救治成功并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10~26个月, 患者确定性手术后恢复良好。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 1例出现骨不连予再次手术治疗, 术后10个月骨折愈合, 2例开放性骨折出现创面感染, 1例出现深部感染, 经过抗感染、VSD负压引流、积极处理伤口后治愈。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及1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活动受限。1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 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后治愈, 肺部感染1例, 予抗感染、支持治疗后治愈。未出现DIC、脂肪栓塞等并发症。死亡2例, 其中因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 死于入院后1小时, 该患者ISS评分44分, 另外1例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 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ISS评分41分。死亡组ISS平均值42.5分, 病死率7.4%。

3 讨论

3.1 骨科损伤控制 (DCO)

由于各种高能量损伤的增加及医疗水平的提高, 20世纪发展起来的早期全面处理 (early total care, ETC) 理论得以发展, 但在处理严重多发伤过程中发现过多的外科干预并未能使患者受益, 反而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病死率增加。20世纪80年代Stone[2]提出严重外伤患者分步手术的治疗方案, 开始损害控制的探索。1993年Rotondo[3]首次在腹部外科中提出“损害控制手术” (dmage control surgery, DCS) 概念, 并明确操作步骤, 即在患者生理潜能不可逆级段发生前仅行简单手术, 进入ICU恢复至生理状况允许后才作确定性手术, 目的是避免长时间复杂的手术对机体造成第二次打击, 打破“致命三联症”即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障碍, 避免造成患者生理负荷崩溃。随后损害控制理论逐渐发展到其他外科, 在创伤骨科中骨科损害控制 (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 DCO) 也应运而生, DCO是指早期予抗休克、控制大出血, 实施颅脑、胸腹部重要器官的损害控制手术, 应用外固定架、骨牵引、石膏外固定等简单、有效的方法临时固定骨折, 处理开放伤口, 接着进入ICU进行复苏, 恢复患者内环境稳定, 待血流动力学稳定、全身情况允许后再行确定性手术。

近年来对严重多发伤在分子水平的研究也印证了严重多发伤实施损害控制的必要性。Reikerås研究表明严重多发伤患者损伤后免疫系统还可能处于高反应状态,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与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的失衡导致人体更加容易受到感染。而且由于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等的共同作用, 可能造成器官的损害加重为ARDS或MODS[4]。Keel等也认为必须保证炎性反应和抗炎反应平衡才能使机体免受进一步的损伤[5]。

3.2 长骨骨折临时固定

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危重, 早期临时固定选择创伤小的方式, 如骨牵引、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架固定等。其中外固定架的使用最为广泛。长骨骨折特别是长骨骨干骨折早期使用外固定架, 操作简单易行, 能对骨折进行有效固定, 即使未能解剖复位, 也可防止短缩, 避免行确定手术时复位困难, 同时可以防止骨折再移位, 避免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 避免加重周围软组织损伤, 减轻疼痛刺激, 减少骨折端再出血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 而且可以避免骨牵引、石膏外固定由于无法活动关节造成的关节僵硬, 同时方便护理执行, 减少褥疮等发生。但是外固定架和骨牵引都是有创操作, 可能增加感染机率。相对而言, 石膏外固定是无创操作, 可以避免钉道感染机会, 对于闭合性骨折, 特别是膝踝关节周围骨折, 亦有其优势。

3.3 确定性手术方式的选择

长骨骨折确定性手术同样选择损伤较小的手术方式。股骨干及胫骨干骨折可选用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用DHS, 股骨颈骨折可选用空心钉, 膝关节周围骨折可选用LISS, 胫骨中下段骨折也可选用锁定加压钢板 (LCP) 使用微创钢板接骨术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sthesis, MIPO) 技术有限切开、间接复位, 避免对骨折端周围软组织、血运的干扰, 不剥离骨膜, 保留了骨折块的血运, 而且减少了手术创伤及伤口感染机率。对于髓内钉固定, 选择扩髓还是不扩髓, 目前依然存在争议。扩髓后患者具有更好的机械稳定性, 可以早期下地负重, 有利于存进骨折愈合。但是在扩髓过程中, 或在髓内针打入的过程可能导致髓腔内脂肪进入血液而产生脂肪栓塞综合征或引起肺动脉压升高, 增加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Hildebrand F等研究表明肺挫伤患者在使用髓内钉术中扩髓会导致炎性因子及凝血参数的持续升高[6], 所以, 对于合并胸部外伤特别是肺挫伤的长骨骨干骨折患者, 笔者建议使用LISS或者LCP, 对于有经验的骨科医生可选用不扩髓髓内钉, 从而避免肺栓塞的出现。本组股骨干骨折合并肺挫伤2例, 1例予不扩髓髓内钉固定, 1例予LISS钢板固定, 胫骨骨折合并肺挫伤3例, 1例予LISS钢板固定, 2例予LCP有限切开、间接复位, 术后无发生肺栓塞。

3.4 确定性手术时机

对于Ⅱ期确定性手术时机, 目前还有存在争议。Johnson等[7]认为在Ⅰ期救命手术后24~48小时是实施Ⅱ期确定性手术的最佳时机。Harwood等[8]研究发现当外固定转Ⅱ期髓内钉固定之间的时间>2周时, 局部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 建议DCO治疗患者外固定转Ⅱ期髓内钉固定尽早进行。王爱民等[1]认为严重多发伤损伤后2~3 d为过渡炎症期, 损伤后10~21 d为免疫抑制期, 均不主张进行手术治疗, 在损伤后第5~10天之间有一个免疫观察期, 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比较安全地进行确定性手术。病情不稳定患者可推迟至伤后3周, 此时为免疫恢复期, 可安排Ⅱ期重建手术。笔者认为时间只是决定因素之一, 最重要的是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稳定, 纠正了代谢性酸中毒、低温、凝血紊乱, 待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氧饱和度稳定, 体温正常, 无凝血障碍, 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行Ⅱ期确定性手术。本组所有患者大部分在损害控制手术后5天到10天行确定性手术, 个别患者安排在损害控制术后3~4d或者21d后。

损害控制骨折是一门较新的理论, 对于哪些多发伤需要应用损害控制理论进行治疗, 其适应征是什么, 目前还没有具体标准。但是, 在以骨关节为主的严重多发伤中, 骨科损害控制的应用, 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另外, 急救创伤中心模式的建立, 整合了医院的急救资源, 能够更加有效的缩短进院抢救、简单临时固定到进入ICU的时间, 争取宝贵的“黄金1h”, 是一种新的有效模式。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骨科损害控制理论治疗下肢多发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27例下肢多发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 探索骨科损害控制的方法和经验。结果 25例获得10~26个月随访, 骨折均愈合, 其中延迟愈合1例, 骨不连1例, 经再次手术后10个月骨折愈合。1例小腿严重毁损伤行截肢术, 2例有膝活动受限, 1例踝关节关节活动受限。开放性骨折出现创面感染2例、深部感染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及肺部感染各1例, 经相关治疗后均治愈。死亡2例, 死亡组ISS平均值42.5分, 病死率7.4%。结论 骨科损害控制理论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 能有效抢救生命, 减低病死率, 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率。

关键词:损害控制,骨科损害控制,多发伤,多发骨折,下肢

参考文献

[1]王爱民, 蒋耀光.以骨关节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性损伤的救治[J].创伤外科杂志, 2006, 8 (4) :382-385.

[2]Stone HH, Strom PR, Mullins RJ.Management of themajor coagulopathy with onset during laparotomy[J].Ann Surg, 1983, 197 (5) :532-535.

[3]Rotondo MF, Schwab CW, McGonigalMD, et al.Damage control:an approach for improved survival in exsanguinating penetrating abdominal injury[J].Trauma, 1993, 35 (3) :375-382

[4]Reiker s O.Immune depression in musculoskeletal trauma[J].Inflamm Res, 2010, 59 (6) :409-414.

[5]Keel M, Trentz O.Pathophysiology of polytrauma[J].Injury, 2005, 36 (6) :691-709.

[6]Hildebrand F, Giannoudis P, Van Griensvena M, et al.Secondary effects of femoral instrumentation on pulmonary physiology in a standardized sheep model:what is the effect of lung contusion and reaming?[J].Injury, 2005, 36 (4) :544-555.

[7]Johns on JW, Gracias VH, Schwab CW, et al.Evolution in damage control for exsanguinating penetrating abdominal injury[J].J Trauma, 2001, 51 (2) :264-271.

严重损害 第5篇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甲氨蝶呤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它选择性地作用于增殖中的细胞, 阻止免疫母细胞的进一步分裂增殖。甲氨蝶呤还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 其抗炎作用部分是由于抑制细胞增殖的结果, 部分是由于能抑制对组胺等炎症性介质的反应。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属于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其疗效可靠, 应用广泛。口服、肌内注射、关节腔内或静脉注射均有效, 每周给药1 次, 常用剂量为7. 5 ~ 20mg/周。

该患者甲氨蝶呤片用法用量为每次10mg, 口服, 每周给药1 次, 共服药3 次, 累计用量为30mg。2015 年7 月23 ~ 27 日3次血常规显示骨髓抑制, 其三系变化见表1。小剂量甲氨蝶呤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口腔炎、腹泻、脱发、皮疹及肝损害, 少数出现骨髓抑制, 偶见肺间质病变[1]。骨髓抑制在剂量较大时最常见, 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细胞数量减少, 以白细胞下降为主, 也可出现血小板、红细胞减少[2]。药物作用的产生与药物剂量、代谢、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与血液中甲氨蝶呤浓度、多聚谷氨酸甲氨蝶呤 ( 甲氨蝶呤在细胞内的代谢物) 聚合量及肾脏的排泄功能有极大关系[3]。本例患者肾功能未见减退, 排除药物蓄积。患者在3 周内甲氨蝶呤的给药总量为30mg, 就出现了明显的骨髓抑制及黏膜损害, 分析原因有: ( 1) 患者个人体质对甲氨蝶呤高度敏感。在服用甲氨蝶呤后患者的RF ( 类风湿因子) 、CCP (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快速下降 ( 见表2) 也佐证了这一点。

说明个体对甲氨蝶呤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 2) 患者年老, 骨髓脂肪组织增多, 造血红骨髓减少, 造血功能相对低下。

我们认为: ( 1) 小剂量甲氨蝶呤导致的骨髓抑制虽然少见, 但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临床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有学者研究认为在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中也应监测其血药浓度, 实施个体化给药[3]。 ( 2) 老年患者服用甲氨蝶呤需更加谨慎, 第1 个月给药应每周查血常规1 次, 以便及早发现有无骨髓抑制的情况。 ( 3) 本例患者严重的骨髓抑制及黏膜损害能得到迅速治愈还得益于中药八珍汤的使用。传统医学认为八珍汤能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可以改善贫血, 加速创面收口, 增进食欲。现代研究也证实了八珍汤对外周血象和骨髓造血微环境均有改善作用[4]。

参考文献

[1]臧长海.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0, 14 (4) :268.

[2]季静, 韩颖, 化罗明, 等.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副作用观察及处置[J].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2, 29 (6) :33.

[3]李明艳, 吴洪文.内标法测定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及其在小剂量甲氨蝶呤应用的监测[J].中国药物警戒, 2010, 7 (4) :196.

严重损害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例病人均为我院2008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肝损害病人。其中男7例, 女3例;年龄22岁~75岁, 平均50.3岁;原发病为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1例, 重型颅脑损伤3例, 肺部感染1例, 肝硬化失代偿期1例,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2例, 坏死型胰腺炎2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0例病人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 (采用日本产OP—08W膜式血浆分离器、BRS—350胆红素吸附器及EC—40W模式血浆成分分离器) , 首次治疗前于股静脉置入单针双腔管建立静脉通道, 治疗时血流量为80 mL/min ~120 mL/min, 血浆分离速度为血流速度的30%, 治疗时间共6 h~7 h, 治疗1次或2次。每次治疗后用鱼精蛋白中和体内肝素, 最后用肝素封管。

1.2.2 护理

1.2.2.1 心理护理

意识清醒的病人在治疗前均存在轻重不同的焦虑或期望值过高[3], 因此治疗前医护人员应就病人及家属关注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释, 如治疗过程、效果、费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解除病人思想顾虑, 保持情绪稳定, 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1.2.2.2 保持有效的血管通路

正确连接并接紧各管路, 防止治疗过程中出现接口滑脱, 确保机器正常运行, 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2.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治疗过程中持续监测血压、呼吸、心率及心律、血氧饱和度、血糖的变化, ICU重症病人多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更应加强病情观察, 本组病例中使用机械通气者6例, 做好机械通气相关护理。控制血流量为80 mL/min~120 mL/min, 防止因血流量过快或过慢引起溶血或凝血。

1.2.2.4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①低血压。本组病例中8例病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加之治疗时体外循环血量增多, 在治疗的前30 min易发生低血压, 因此, 治疗前应先将病人血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前期控制血流量80 mL/min~100 mL/min, 出现低血压时可根据血压水平及时调节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 并适当补充白蛋白、羧甲淀粉等进行纠正。②感染。本组病免疫力低下, 静脉置管易引起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做好导管护理, 拔管后将导管前端进行微生物培养。本组病例未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③出血。严重肝损害病人凝血功能较差, 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治疗过程中使用肝素, 更加重了出血的可能, 因此需监测病人的凝血功能, 根据病人凝血功能决定抗凝剂的用量, 治疗结束后用鱼精蛋白中和体内肝素, 本组病例出现1例牙龈及皮下出血。

1.2.2.5 导管护理

该穿刺导管只能用于CRRT, 不可用于输液或输血, 每日以肝素封管, 防止血栓形成后堵塞管路。穿刺点每周更换3M敷贴2次, 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出血倾向, 如有出血及时更换。

1.2.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病例各项指标的配对t检验。

2 结果

10例病人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各项血生化指标的变化见表1。经治疗和护理后, 7例治愈, 因原发病死亡2例, 自动出院1例。

3 小结

严重肝损害是一种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疾病, 目前国内外均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人工肝治疗包括胆红素吸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环境[4]。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可有效降低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及血浆中内毒素水平, 为ICU严重肝损害病人争取到了治疗原发病的时机。完善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严重肝损害病人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对10例重症监护病房 (ICU) 严重肝损害病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 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的变化。护理重点是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确保机器运转良好;严格无菌操作;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处理治疗中的并发症。[结果]经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明显缓解, 血液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 黄疸减轻。[结论]对ICU严重肝损害病人应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效果明显, 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双重血浆置换,肝损害,胆红素,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兰娟.肝衰竭和人工肝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 2008, 30 (5) :525-527.

[2]孙兴安, 金福东.血浆吸附胆红素治疗肝功能衰竭体会[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09, 13 (1) :57.

[3]鲁桂兰.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药物性重症肝炎10例护理[J].河北医药, 2006, 28 (12) :122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严重损害】相关文章:

严重干旱07-05

严重故障07-14

污染严重08-28

严重污染环境06-13

严重肝损伤06-30

严重段塞流05-25

严重精神障碍06-07

严重药物不良反应08-18

严重低血糖08-28

严重违法失信企业07-13

上一篇:纤维动力学下一篇:审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