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胸腰椎骨折

2024-07-09

多发胸腰椎骨折(精选10篇)

多发胸腰椎骨折 第1篇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多发胸腰椎骨折患者12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单一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入组标准:①年轻患者,年龄<55岁;②排除严重复合伤;③无严重脊髓神经损伤;④无严重畸形;⑤影像学检查为非爆裂性骨折,上下终板至少一侧完整,棘突间韧带、棘上韧带完整;⑥排除脊柱脱位、脊柱肿瘤及既往脊柱手术史。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5~55岁,平均(45.50±2.50)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交通肇事。选择同期多发胸腰椎骨折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短节段固定或长节段固定。

手术方法:观察组给予单一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每处切口均比短节段手术入路短3.0 cm,多采用Wiltes入路,减少剥离组织,出血量少,缩短手术时间。选择病椎与终板不完整一侧临近椎体进行椎弓根钉固定,即固定1个脊柱运动单元。术中如采用万向钉,术后观察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生理曲度恢复情况、腰椎活动度恢复情况。术后X线片见图1、图2。对照1组给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每处切口均为标准的手术入路或Wiltes入路,通常12 cm。选择病椎临近上下至少各一椎体进行椎弓根钉固定,即固定1个脊柱运动单元。术后观察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生理曲度恢复情况、腰椎活动度恢复情况。对照2组给予长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对于多发的跳跃性的胸腰椎骨折,常给予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即固定多个脊柱运动单元。切口通常包括头侧骨折椎体至尾侧骨折椎体,暴露较大,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术后观察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生理曲度恢复情况、腰椎活动度恢复情况。

注:Cobb角规定为最上方固定椎体与最下方固定椎体间夹角。

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较小,出血量较少,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见表1。

3组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离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组术后椎体高度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观察组术后脊柱活动度逐渐改善,术后12个月接近正常。对照2组术后脊柱活动度无变化。

讨论

多发的胸腰椎骨折在全脊柱MRI检查中可有明确的发现,结合X线、CT检查即可确诊。特殊患者可能要借助ECT检查。

传统治疗多发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包括卧床、对症等保守治疗及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保守治疗需要较长的卧床时间,康复过程较长。手术治疗基于椎弓根钉棒系统下短节段钉棒系统固定。对于多发的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骨科教材、国内外文献罕见报道,多数沿用短节段理论给予较长节段的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5],常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随着固定节段的延长,胸腰椎,特别是腰椎活动度将明显变小,影响患者康复后的脊柱功能。查阅了大量骨科教材、国内外文献后,针对一部分年轻的多发胸腰椎骨折患者,探索一种手术方式,既可以达到骨折椎体的固定,使患者早日离床活动,快速康复,又可以减少固定的节段,减少对腰椎活动度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单一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多发骨折”的理念和方法。其优点在于较短的切口暴露、微创的Wiltse入路或经皮椎弓根钉固定、微创理念、微创操作、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1周即可离床活动,有利于快速康复。随访发现,单一节段固定、短节段固定、长节段固定后,胸腰椎活动度逐步变小,但胸腰椎稳定性逐步变强。对于年轻患者,在满足胸腰椎稳定性的前提下,减少固定节段,保留腰椎运动单元功能尤为重要。以下条件作为单一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多发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适应证:①年龄18~55岁(主要考虑良好的骨骼质量),一般状况良好,符合一般手术的标准;②查体要求患者没有明显的神经损害体征,Frankel分级D、E级;③X线、CT、MRI显示为多发的胸腰椎骨折,骨折为压缩性,骨折椎体至少一侧终板完整的非爆裂性骨折;④骨折椎体及临近椎体无脱位及脱位倾向者;⑤MRI显示骨折椎体的上下临近椎体及椎间盘、韧带结构无异常信号;⑥脊柱无畸形、无结构缺损、无病理性骨质异常等。

术后引流管拔出后,拍片,了解骨折手术情况。离床活动时间约1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查体,胸腰椎活动度以单节段固定最好,长节段固定最小,短节段固定居其中间。拍片:正侧位、过屈过伸位、Bending位,可见脊柱形态及动态改变。取出内固定半年后,腰椎活动度仍然以单节段固定最好。由于内固定物的取出时间一般在1年以后,不会太长时间留在体内,即使两处固定之间仅保留1个运动单元,通常也不会发生临椎病,远期疗效还须做更长时间的随访、总结。

摘要:目的:探讨单一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多发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多发胸腰椎骨折患者12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单一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同期收治多发胸腰椎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1组给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对照2组给予长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较小,出血量较少,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观察组术后脊柱活动度逐渐改善,术后12个月接近正常。对照2组术后脊柱活动度无变化。结论:单一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多发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单一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多发胸腰椎骨折,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长节段椎弓根钉固定

参考文献

[1]陈仲强,刘忠军,党更町.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03.

[2]卢世璧,徐杰主译.(美)托马斯A.Zdeblick,MD.(美)托德J.Albert,MD.脊柱[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27-228.

[3]侯树勋.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501-502.

[4]赵玉沛,陈孝平.外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18.

多发胸腰椎骨折 第2篇

目的 评估Z?plate钢板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20 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plate内固定。结果 4 例失访,16 例经4~30个月随访,按Frankel功能分级:12 例术前有神经症状者完全恢复正常,3 例部分恢复,1 例无任何恢复,无神经功能加重,所有患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Z?plate钢板是一种疗效可靠的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稳定性佳,操作安全,并发症少。

胸腰椎骨折是工伤、交通事故中发生最多的严重创伤,致残率高,常伴脊髓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特别是胸腰椎爆裂骨折,常常破坏脊柱前中柱,为不稳定骨折,致压物来自脊髓前方,经前路手术成为治疗这类骨折的最佳方法。我科2003年至2007年4月共收治20 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行椎体侧方减压、髂骨植骨、Z?plate钢板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20 例,男18 例,女2 例;年龄24~62 岁,平均52 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3 例,重物砸伤3 例,交通事故伤4 例。损伤节段:T12 2 例,L1 14 例,L2 4 例。Frankel功能分级:A级1 例,B级1 例,C级3 例,D级15 例。术前X线正侧位片及CT扫描检查证实骨块突入椎管致椎管狭窄。受伤至手术间隔2~7 d,1 例完全截瘫为35 d。手术时间180~270 min,手术出血700~1 500 mL,输血800~1 200 mL。

2  手术方法

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取右侧90°卧位左侧入路,T12L1采用第12肋切除后的肋缘下切口,胸膜外-腹膜后入路,L2选择肾切口腹膜后入路。以L1骨折为例,切口长25 cm切除12肋,切口后方达T12的横突,不切断竖脊肌,切口前方位于髂前上棘上方3 cm,用手指钝性分离到腹膜后切断左侧膈肌脚和肋床的胸膜返折部,将胸膜小心用手指往上推,将腰大肌起点部分肌束切断并往下翻转,既可暴露T12、L1、L2。C型臂X线机确认伤椎或直视见到骨碎块确认伤椎,结扎伤椎及其上下椎体节段血管,用Cobb剥离器在骨膜下暴露L1椎体侧方,勿伤及前纵韧带。用尖刀切开L1上下椎间盘纤维环,适当保留椎体前方纤维环。骨刀自L1椎体侧方中部开始将椎体次全切除,交替用椎板咬骨钳、刮匙及神经剥离子去除压迫脊髓的骨块及椎间盘组织,减压范围应到对侧椎弓根。在上下椎体终板凿1.5 cm浅糟,确定螺栓进针点:上位螺栓位于上位椎体上缘下方8 mm距椎体后缘8 mm的交点,下位螺栓于下位椎体下缘上方8 mm距椎体后缘8 mm的交点。用钻孔器经此点以向前10°角钻孔,以伤椎侧位片选定螺栓长短,使螺栓刚过椎体对侧皮质,该过程一定侧卧90°,选择合适Z?plate钢板,平放腰桥,撑开器夹持螺栓,恢复伤椎高度。卡尺测量骨槽高度,经同一切口在伤侧髂骨取与骨槽同高的三面皮质骨的髂骨,把取下的肋骨修整后嵌入取骨处,用击入器将髂骨块击入浅糟。将选定Z?plate钢板平放在椎体侧方,轻度加压后拧入螺帽,钻孔植入另2枚螺钉,把碎骨块放入植骨块与残余椎体间隙,检查胸膜及腹膜无损伤,严格止血,切口内放1根引流管,冲洗关闭切口。C型臂X线机证实椎体高度恢复,钢板位置好。

3  结    果

所有患者伤椎均彻底减压。术后X线片胸腰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植骨块及钢板位置好。4 例外出打工失访,16 例随访4~30个月,早期2 例患者髂骨取骨处不适,1 例患者腰部隐痛与气候有关。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术后Frankel分级:A级1 例无变化,3 例达到D级,12 例达到或接近E级。

4  讨    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造成椎体崩解塌陷、椎管受压和脊柱不稳。治疗目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恢复或扩大受损的.椎管径,为脊髓神经恢复创造条件;二是矫正脊柱畸形,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和脊柱正常序列;三是重建脊柱的稳定,恢复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并为全面康复训练创造条件[1]。前路手术在直视下切除致压物达到椎管前方的完全减压,再损伤脊髓神经的可能性小,能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手术发现多数患者的上位椎间盘与骨折椎体一起破裂并随椎体后壁骨折块向后移位压迫脊髓神经,故术中切除破裂的椎间盘尤为重要。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可以重建脊柱正常序列,纠正畸形,达到重建承载大部应力负荷的脊柱前柱,改善术后神经功能至获得更加稳定的脊柱融合。

胸腰椎爆裂骨折为不稳定骨折,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在患者全身情况许可无手术禁忌时彻底减压,重建脊柱正常序列和稳定性,以早期离床活动,纠正和防止后期腰痛的发生。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采取前路减压重建稳定性已得到认可[2]。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通过清除椎管内骨块可以预防迟发性神经损伤和继发性椎管狭窄,手术后可早期活动。

Z?plate钢板可撑开又可压缩,这样便可进一步恢复椎体高度和矫形,并压紧由减压后的椎体髂骨所构建的移植复合体,使内固物和所固定的椎体髂骨及骨碎块牢固和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进一步促进了植骨融合。在扩大了椎管及椎间孔的面积和容积的同时加强脊柱重建结构的强度,增加脊柱承载能力并有效维持脊柱正常生理弧度和椎间盘高度,使脊柱即刻获得稳定,从而减少卧床时间,提高手术疗效,方便护理,患者可在背心支具或皮腰围保护下较早起坐行走。该内固定物为钛合金材料,生物相容性好,不影响影像学检查和术后评价,该内固定系统属短节段固定,愈合后对脊柱活动度影响小。钢板边缘圆钝,不损伤周围组织,固定后周边死腔小,降低切口感染。

手术体会有:a)本手术为限期手术,完成辅助检查力争早做手术,骨折时间延长影响手术出血量,增加手术难度;b)对节段血管结扎并缝扎,椎体滋养血管骨蜡止血,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c)手指轻揉分开胸膜后间隙可大大减少胸膜破损,即使胸膜部分破损,通过术侧肺正压通气下妥善修补,不放胸腔闭式引流,对肺功能影响小,方便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减少肺部并发症;d)肋骨修复髂骨明显降低髂嵴凹陷患者不适感;e)安放螺栓钢板时患者保持侧卧90°以防螺栓钢板倾斜,拧入螺栓时应将其基底部凿平否则螺栓可能突入椎间盘或影响钢板与椎体侧面的帖服。

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第3篇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前路;后路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80-01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胸腰椎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脊柱胸腰段是脊柱活动度最大的区域,其骨折脱位多合并脊髓损伤。随着生物力学及影像学的发展,人们对胸腰椎骨折的认识不断的深入,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当中1。我们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选用前路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共18例,选用后路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共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前路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共18例病例(下称前路组),男性14例,女性4人。病例年龄分布于18~56岁之间,平均年龄36.6岁。致伤原因包括:高处坠落伤3例,车祸12例,直接砸伤3例。脊柱损伤部位均在T12-L4段之间。骨折类型:爆裂骨折14例,旋转及侧方脱位2例,分离屈曲型2例。合并瘫痪情况:完全瘫痪7例,不完全瘫痪1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36h。

1.2 后路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共12例病例(下称后路组),男性9例,女性3人。病例年龄分布于18~64岁,平均年龄39.5岁。致伤原因包括:高处坠落伤2例,车祸10例。脊柱损伤部位均在T12-L4段之间。骨折类型:爆裂骨折10例,旋转及侧方脱位1例,多平面间隔型1例。合并瘫痪情况:完全瘫痪8例,不完全瘫痪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36h。

2 手术方法

2.1 前路组: 病人全麻后,采取侧卧位(根据损伤椎体的情况确定左侧还是右侧卧位)。调节手术床展平塌陷的胸腰部,沿第12肋向前下切开皮肤,按层次切开皮下组织及肌肉,暴露损伤部位。对于完全瘫痪和不完全瘫痪的病例行椎板减压,并探查脊髓受伤情况。随后清除椎骨内血块以及游离的碎骨块。4例病例CT提示脊髓无明显压迫情况,故未行椎管减压,直接行内固定术。选用Lugue棒固定10例,Harrington撑开棒(加椎板下船钢丝)8例。

2.2 后路组 : 病人全麻后,采取俯卧位。以受伤椎棘突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按层次切开皮下组织及肌肉,暴露损伤部位。对于完全瘫痪和不完全瘫痪的病例行椎板减压,并探查脊髓受伤情况。随后清除椎骨内血块以及游离的碎骨块,行内固定术。选用Lugue棒固定8例,Harrington撑开棒(加椎板下船钢丝)4例。

3 治疗效果

3.1 前路组 :骨折复位情况:经过手术前后X线片对比,完全复位10例,大部分复位6例,部分复位2例。患者术后当日即进行褥疮护理,无切口感染,无褥疮,无瘫痪加重。经1~4年随访,神经功能的恢复按Frankel的标准进行评定分为5级。术前A级12例,术后恢复到B级8例,C级4例;术前B级6例,术后恢复到B级2例,C级4例。

3.2后路组 :骨折复位情况:完全复位8例,大部分复位4例。患者术后当日即进行褥疮护理,无切口感染,无褥疮,无瘫痪加重。经1~4年随访,神经功能的恢复按Frankel的标准进行评定分为5级。术前A级9例,术后恢复到B级3例,C级6例;术前B级3例,术后恢复到B级1例,C级2例。

4讨论

4.1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主要基于神经“最优化”和生物力学稳定性两个原则。神经“最优化”包括预防、限制以及通过减压脊柱节段稳定达到神经功能逆转2。

目前而言,非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措施包括疼痛控制、预防措施(肺功能治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等)以及支具制动。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措施包括前路和/或后路减压、前路和/或后路固定等。

一般认为,若胸腰椎骨折合并占位的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骨折脱位或平移性的不稳定、进展性症状性的后凸畸形者均需要手术治疗。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有包括伤椎高度丢失大于50%、后柱或者后侧韧带复合体损伤、大于50%的椎管占位、后凸畸形大于30°或者神经压迫的其他指征,也需要进行手术干预,但仍需进行循证医学的检验。

4.2 前路手术治疗:传统认为,若为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合并脊髓前方受压的病例需要采用前路手术进行治疗。某些患者胸腰椎骨折后无神经损害表现,但CT及MRI检查显示骨块突入椎管﹥51%仁需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于某些患者若后路内固定复位不满意,脊髓前方压迫未解除也可采用前路内固定进一步治疗3。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前路手术的优势在于通过切除损伤的纤维环等组织,对损伤节段的脊髓可进行最充分、直接的减压,并可在损伤节段与其上、下相邻椎体之间进行植骨。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前路内固定可以起到支持带作用,故在维持脊柱前柱高度方面,前路内固定的方法更可靠。此外,由于前路内固定的方法可以保留后柱结构的完整性,故远期随访可以发现其并发症低于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的方法。

但前路手术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前路手术的损伤较大、出血较多,对手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这些因素都限制着前路手术的开展。而且,由于胸腰椎骨折脱位时椎小关节绞锁以及矢状面上必要的牵引力的缺乏可以使采用前路手术的患者而难以达到满意的复位。此外,如患者年龄较大伴有骨质疏松,前路手术内固定则容易出现松动的情况。

4.3后路手术治疗:同前路手术相比,后路手术解剖简单、出血少、创伤小、操作较容易,故目前开展较为广泛。对于多发创伤特别是伴有多发肢体的损伤的病人,采用后路手术可以加快其他损伤的处理,优势较大。同时,对于完全性神经损伤的病人,早期行后路手术可以对侧后方减压,解除椎体后缘突入的骨块对脊髓及马尾神经的压迫症状,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死亡率。而且通过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脊柱的运动功能

同样的,和前路手术相比,后路手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椎体复位后,椎体高度虽然可以恢复较好,但椎体内骨小梁支架结构却不能得到同时的恢复,导致椎体呈空壳样变,失去支撑能力,取出内固定后易出现塌陷和矫正度丢失的情况。同时,椎弓根钉定位错误也可以引起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硬膜撕裂等并发症

4.4 微创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创的理念开始慢慢普及。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没有神经压迫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我们一般首选微创手术。

没有神经压迫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多无椎管占位,或脊髓压迫,这种占位是由椎体后上角骨块后移引起。通过钉棒系统的撑开,骨折复位等方式治疗即可,我们认为没有减压融合的必要了。这样一来,既可以简短病人恢复的时间,又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医疗卫生开支。

就目前而言,手术的微创化是外科发展的一个趋势,但现在传统手术仍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主要措施。当前国际上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不同的治疗方法各具优缺点,难以统一。故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的选取仍需要广大的医学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细心体会。

参考文献

[1]Sethi MK, Schoenfeld AJ, Bono CM, Harris MB. The evolution of 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systems. The Spine Journal 2009;9:780-8.

[2]王根林, 楊惠林. 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2008;23.

[3]Kirkpatrick JS. Thoracolumbar fracture management: anterior approac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2003;11:355.

多发胸腰椎骨折 第4篇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胸腰椎,转移瘤,骨水泥

脊柱是骨转移瘤最常发生的部位之一, 转移病灶对椎体和附件的侵袭可导致剧烈的胸腰背疼痛甚至神经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下降, 加速患者死亡。放疗会减弱骨重建能力, 增加椎体塌陷和压迫神经的危险。外科手术适用于脊髓受压迫的患者, 但创伤大, 并发症高, 尤其是椎体切除术, 不适合多发性椎体转移瘤。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已被广泛应用于椎体溶骨性肿瘤的治疗, 创伤小, 起效快, 已成为这些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 但PVP治疗多发性胸腰椎转移瘤报道较少。本组回顾性研究了我科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应用PVP治疗32 例患者78个胸腰椎体转移瘤的临床资料, 在此基础上探讨PVP骨水泥注入对多发性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 例, 男11 例, 女21 例;年龄35~79 岁, 平均63.5 岁。患者均表现为胸腰背部的疼痛、叩击痛和胸腰椎的活动障碍, 其中2 例有一侧下肢的皮肤浅感觉减退。术前均行X线、病变椎体CT检查, 脊柱MRI和ECT检查, X线片见病椎有不同程度破坏和/或椎体塌陷, CT、MRI片显示椎体溶骨性破坏, 但椎体后壁完整 (见图1~2) 。ECT示胸腰椎病灶放射性浓聚。不伴严重出、凝血性疾病或严重肺疾病, 除外恶病质晚期身体极度衰弱的临终期患者或侵犯脊髓已发生截瘫的患者。病变部位:L5 6个, L4 4个, L3 10个, L2 8个, L1 8个, T1210个, T11 12个, T10 10个, T9 4个, T8 2个, T7 2个, T6 2个。肿瘤转移胸腰椎椎体最多4个, 最少2个。胸腰椎转移瘤来源:乳腺癌13 例, 前列腺癌3 例, 胃癌4 例, 肺癌4 例, 肾癌2 例, 肝癌3 例, 甲状腺癌1 例, 来源不明2 例。其中原发病灶已手术切除确定病理类型者18 例, 采用穿刺和内窥镜活检确定病理类型12 例, 来源不明2 例。

1.2 方法

穿刺器械采用PVP专用针, 穿刺面为斜面。骨水泥注射器则采用配套的PVP注射器。监视器械采用G型臂X线机。骨水泥为强生公司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 骨水泥含有不透X线硫酸钡显影剂, 可在X线下显影, 以利于术中和术后观察。

患者取俯卧位, 腰椎采用经椎弓根进针, 胸椎采用经椎弓根或肋骨头与椎体间隙进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穿刺进入椎弓根, 透视正确后将穿刺针穿至椎体中前1/3。调配骨水泥, 在浆糊期透视下注入, 每次注射0.5~1.0 mL, 观察骨水泥的分布情况, 直到骨水泥达到椎体边缘为止。透视下出现明显的骨水泥椎体侧方或后方渗漏则立即停止注射 (见图3~4) 。胸椎注入量为2.5~3.5 mL, 腰椎注入量为3.0~4.0 mL。注射骨水泥时应作心电监护并观察患者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变化。术后应用抗生素3 d, 卧床休息48 h后可下地活动。常规复查X线片或CT了解骨水泥在椎体的分布情况。术后均行相应的化疗和放疗。

1.3 疗效评定

1.3.1 疼痛缓解程度评估

疼痛评分方法按“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2]。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分为6级:0级, 疼痛无缓解;Ⅰ级, 疼痛减少小于25%;Ⅱ级, 疼痛减少25%~50%, 止痛药量减少;Ⅲ级, 疼痛减少51%~75%, 止痛药量减少一个阶梯;Ⅳ级, 疼痛减少76%~90%, 止痛药量减少二个阶梯或停用;Ⅴ级, 疼痛完全缓解, 停用止痛药。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随访, 进行疼痛缓解程度评估, 疼痛缓解程度Ⅳ、Ⅴ级为优, Ⅲ级为良, Ⅱ级为有效, Ⅰ、0级为无效。

1.3.2 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

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activity of daily life, ADL) [3]量表对患者术后各期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

1.3.3 术后病椎椎体形态学变化和椎管内肿瘤的浸润程度

分别在术后1年行X线检查测定病椎前缘、中央、后缘高度, 观察有无椎体的塌陷。行CT或MRI检查观察病椎附件、椎管的肿瘤浸润和脊髓的压迫情况 (见图5) 。

2 结果

32 例手术穿刺均获成功, 其中2个腰椎体、1个胸椎体行双侧椎弓根穿刺途径穿刺, 其余均单侧穿刺, 1个胸椎体的椎间隙渗漏。单个椎体手术时间0.3~0.9 h, 平均0.5 h。注入骨水泥量为3.2~3.9 mL, 平均 (3.5±0.4) mL。无脊髓压迫症状, 也无肺栓塞、感染等并发症。32 例术后随访6~24个月, 平均14个月, 术后6个月死亡1 例, 12个月死亡2 例, 死因为恶性肿瘤全身多处转移。术后疼痛按疼痛缓解程度分级结果进行评定, 疼痛缓解程度Ⅳ、V级为优, Ⅲ级为良, Ⅱ级为有效, Ⅰ、0级和死亡为无效 (见表1) 。

术后1年30 例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2.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平均84.3分 (P<0.01, 总分100分) , 其中在用厕、转移、平地走行50m及上下楼梯四项能力较术前显著性提高, 进餐、穿衣两方面术前、术后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

术后1年30 例患者73个病椎前缘、中央、后缘的高度同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见表3) , 行CT和MRI检查同术前比较有4 例患者5个病椎有椎弓根的浸润并突出椎管内, 无明显神经症状。

3 讨论

脊柱恶性肿瘤以转移性为多见, 约60%~80%的癌症患者发生脊柱转移, 转移部位最多见于胸椎, 其次是腰椎, 再次为颈椎[4]。转移瘤对椎体和附件的侵袭导致剧烈的胸腰背疼痛甚至神经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传统的放疗和化疗效果均不理想。虽然近几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 积极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手术适应证也较以前有所扩大, 但是对于胸腰椎多发性转移瘤的治疗尤其是对胸腰椎体跳跃性转移瘤者开放性手术仍是一个挑战[5]。Kaemmerlen[6]自1989年将PVP这一技术应用于脊柱转移瘤以来, 近年来国内外应用PVP治疗脊柱转移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PVP治疗多发性胸腰椎转移瘤报道较少, 本研究结果表明PVP是治疗多发性胸腰椎转移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转移瘤的破坏导致椎体内微骨折和椎体压缩性骨折, 从而产生脊往的不稳定, 使椎体内外的神经末梢遭受刺激、损伤, 是产生胸腰背部疼痛的最常见因素[7], 肿瘤组织直接侵犯神经末梢, 对神经末梢产生破坏和压迫, 也是产生疼痛的常见原因[8]。本研究表明PVP可以迅速缓解多发性胸腰椎转移瘤患者的胸腰背部疼痛, 其止痛机制为以下几个方面[9,10]:a) PMMA对椎体的稳定及支撑作用。PMMA注入病变椎体后短时间内凝固成团块, 阻抗椎体破坏造成的支撑力下降, 同时固定了微小骨折, 减少了因脊柱失稳定产生神经根和窦椎神经的刺激;b) PMMA在聚合反应时的产热效应。PMMA在聚合反应时可使椎体内局部温度达到52~93℃之间, 高热使椎体内痛觉神经末梢发生变性坏死, 感觉功能丧失, 同时高热也可以有效灭活肿瘤细胞, 使肿瘤细胞产生的炎症介质和疼痛介质减少, 并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 减轻对神经末梢的压迫;c) PMMA单体毒性作用。PMMA在体内产生的单体具有毒副作用, 引起周围神经末梢和肿瘤细胞的坏死。

胸腰椎转移瘤单纯行化疗或放疗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而且无法解决由肿瘤浸润破坏导致脊柱椎体塌陷而造成的脊柱不稳定和脊髓压迫[11]。本研究表明PVP可显著预防转移瘤椎体进一步塌陷和椎管内浸润, 防止脊髓受压产生神经功能障碍。由于转移性肿瘤大部分是溶骨性破坏, 导致了骨质缺损, 在承受身体重量时发生椎体的压缩性骨折, 加重疼痛甚至引起神经症状。骨水泥注入椎体后能够加固椎体结构, 恢复椎体高度、耐压力和强度, 并且其在局部的产热和产生的单体具有抗肿瘤作用, 减少了局部瘤负荷从而减轻肿瘤对骨质的破坏, 上述因素均可以显著预防转移瘤椎体进一步塌陷和椎管内瘤体的浸润。

目前PVP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评价主要是观察疼痛缓解, 但是单纯应用疼痛缓解来评价疗效并不能全面反应患者的生命质量。本研究通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 采用计分法进行综合评定, 表明PVP治疗多发性胸腰椎转移瘤能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术后1年仍较术前明显提高。

PVP主要并发症为骨水泥向四周渗漏引起神经根甚至脊髓的机械性压迫或同时造成热损伤。骨水泥向周围静脉尤其是椎体静脉丛溢漏造成肺栓塞。并发症的发生与骨水泥的注入速度有关, 因此, 应在透视导向下缓慢注射, 在侧位监视以防渗入椎管, 同时要前后位监视以防向两侧渗入椎间孔, 最好分次注入, 每次注射0.5~1.0 mL, 一旦发现有渗漏迹象, 应立即停止注射。术中穿刺针一般以抵达椎体前1/3较为理想, 尽量不要穿破椎弓根的内壁。术中还应把握好骨水泥的灌注时机及黏稠度, 骨水泥过稀时很难控制其流向, 不但容易渗漏, 而且易随静脉回流。仔细研究术前影像资料也是防止渗漏的关键。综合本研究, PVP治疗多发性胸腰椎转移瘤与PVP治疗骨折的不同点在于:a) 针尖位置的不同。PVP治疗骨折时针尖多位于椎体中前1/3, 而PVP治疗转移瘤时针尖依据MRI瘤体位置确定针尖位于椎体的上半部或下半部;b) 注入骨水泥的黏稠度不同。转移瘤时骨水泥应偏稀薄一些, 以利于骨水泥对瘤体的浸润, 为防止渗漏和栓塞形成, 应透视下分次、少量、缓慢注入。

PVP创伤小, 操作较简单, 能有效缓解椎体溶骨性转移瘤所致的疼痛, 增加椎体强度, 提高脊柱稳定性, 并能显著预防椎管内瘤体的浸润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这一脊柱外科微创新技术将会成为多发性胸腰椎转移瘤姑息性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Anselmetti GC, Corgnier A, Debemardi F, et al.Treatment of painful compression vertebral fractureswith vertebroplasty:results and complications[J].Radiol Med (Torino) , 2005, 110 (3) :262-272.

[2]Burton AW, Reddy SK, Shah HN, et al.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a technique to treat refractory spinalpain in the setting of advanced metastatic cancer:acase series[J].J Pain Symptom Manage, 2005, 30 (1) :87-95.

[3]Lips P, Van-Schoor NM.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with steoporosis[J].Osteoporos lnt, 2005, 16 (5) :447-455.

[4]邓钢, 何仕诚, 腾皋军, 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恶性肿瘤[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5, 14 (3) :261-265.

[5]Simmons ED, Zheng Y.Vertebral tumors:Surgicalversus nonsurgical treatment[J].Clin Orthop, 2006, (443) :233-247.

[6]Kaemmerlen P, Thiesse P, Bouvard H, et al.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ses.Technic and results[J].J Radiol, 1989, 70 (4) :557-562.

[7]Do HM, Kim BS, Marcellus ML, et al.Prospectiveanalysis of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pere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painful 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fractures[J].AJNR Am J Neuroradio1, 2005, 26 (7) :1623-1628.

[8]Heary RF, Bono CM.Metastatic spinal tumors[J].Neurosurg Focus, 2001, 11 (6) :1.

[9]王正明, 张根富, 鲍丰, 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7, 17 (11) :846-848.

[10]Brown DB, Gilula LA, Sehgal M, et al.Treatment ofchronic symptoma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J].Am JRoentgenol, 2004, 182 (2) :319-322.

胸腰椎骨折的护理体会 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8例,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在30~65岁。平均年龄在46.6岁。T8骨折1例,T12骨折4例,T12 L1骨折5例,L1-2骨折10例,L2~3骨折8例。单纯压缩性骨折无神经损伤26例,合并不全或完全性下肢瘫痪两例,非手术治疗22例,手术治疗6例。

1.2 护理措施

胸腰椎骨折在治疗上需要患者避免负重而采取强迫性卧位,卧硬板床。根据这一要求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①做好心理护理;②细致的生活护理;③定时翻身,预防褥疮发生;④鼓励患者做扩胸深呼吸运动及有效的咳嗽,预防肺部感染;⑤指导肌力训练,防止肌肉萎缩;⑥合理安排饮食;⑦留置导尿管者做好导尿管和尿道口的护理。

2 结果

本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未因护理方面因素而产生不良并发症,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或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①90%以上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从生理上和心理上适应心得环境。②褥疮发生率为0。③无继发肺部感染病历。④泌尿系感染、8例留置尿管者,出现尿道刺痛者2例,拔除尿管1周后症状消失,其余病历均未出现泌尿系感染并发症。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导致人体躯干负重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使胸腰椎功能障碍,合并神经损伤者,可致下肢不全或完全瘫痪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且病程长,因此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情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1①在伤后

(或术后)2周患者由一个健康的人突然强迫卧位,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骨折(或手术)所致的疼痛,而产生恐惧或焦虑的心理,因此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说明此类损伤的治疗过程和转归,讲明严格卧床的重要性,解除其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②预防褥疮定时个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可用50%红花乙醇。保持床单位平整、整洁,翻身时要行直线式或滚动式翻身,防止脊柱扭曲,以免加重损伤神经。

③指导并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扩胸运动,指导患者做有效的咳嗽、咳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行雾化吸入,并轻拍背部,以稀释痰液有利于咳出,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④做好饮食护理。伤后1周由于水肿或血肿压迫神经患者多有腹胀症状,所以应禁食豆类、奶类和蛋类食品。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腹胀者可以行热敷、针灸、足三里、灌肠或由右上→左上→左下→右下揉小腹。

⑤做好大小便的护理,对留置尿管者定时开放尿管。白天2~3h开放尿管1次,夜间3~5h开放尿管1次。每次排尿时助患者做排尿动作,主动增加腹压,维持膀胱的自主收缩功能,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生理冲洗。每日用0.5%的碘伏擦拭尿道口2次,保持会阴部清洁。

3.2 中期护理要求及意义

胸腰椎骨折病者两周至两月期间疼痛及其他不适均得到缓解,此阶段要求作以下几方面的护理:①指导患者行腰背肌和下肢的功能锻炼。方法是:患者仰卧位,头部、双肘、双足五点支撑全身及三点支撑法逐步过度。最后形如弓桥,2~3次/d,练习时间逐渐延长,并结合腰部垫枕,逐步适应增加高度,4周内绝对卧床休息,不能自主锻炼者,要定时按摩下肢肌肉和做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防止进行性肌萎缩和关节僵硬。功能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坚持不懈。

3.3 后期护理要求及意义

胸腰椎骨折的护理体会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18~67岁,平均49.2岁。T12骨折12例,L1骨折26例,T12L1骨折7例,L1~2骨折10例,L2骨折3例;单纯压缩性骨折无神经损伤40例,合并有不全或完全性下肢瘫痪18例;非手术治疗33例,手术治疗25例。

1.2 护理措施

胸腰椎骨折在治疗上,需要患者避免负重而采取强迫性的卧位。因此,要根据这一特殊要求,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达到良好的医患合作;(2)细致的生活护理;(3)预防压疮:①间歇性解除压迫。②保持皮肤清洁与完整。③正确实施按摩;(4)预防肺部感染:①有效咳嗽及咳痰。②翻身叩背。③深呼吸训练;(5)预防泌尿系感染及结石:①做好导尿管及尿道口的护理。②多饮水;(6)指导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7)合理安排饮食。

2 结果

本组病例在治疗全过程中,未因护理方面的原因而产生并发症,患者均获得了良好或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1)患者心理适应能力:90%以上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突变所致的伤害。(2)压疮发生率:首诊入住本科伤者,无一发生压疮;(3)无感染发生:除5例在伤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先存者出现了肺部感染外,无继发肺部感染病例出现;(4)泌尿系感染:8例留置导尿15天以上者,出现尿道刺痛,拔除导尿管一周后症状消失,其余病例均未出现泌尿系感染的并发症;(5)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无一发生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导致人体躯干负重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使功能活动受限,合并神经损伤者,可致下肢不全甚至完全瘫痪,是脊柱创伤中严重的损伤,伤后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且病程较长。因此,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情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1 早期的护理要求及意义

在伤后(或手术后)2周,患者由一个健康人突然强迫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往往不能适应这种骤然打击,再是骨折或手术所致的疼痛,而产生恐惧、焦虑、并为预后担心的心理。因此,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此类损伤的治疗过程和转归,解释卧床的时间及必要性,解除其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二是预防压疮,定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骨突处,保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翻身时严格掌握翻身技巧,防止脊柱扭曲,行直线或滚动翻身,鼓励加强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三是指导、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扩胸运动,有效的咳嗽、咳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行雾化吸入,并轻拍背部,稀释痰液利于引流[2],预防坠积性肺炎。四要做好大小便的护理,对于留置导尿的患者,早期持续引流尿液,2周后改为定时夹管放尿训练膀胱反射或自主收缩功能,鼓励多饮水,定时膀胱冲洗,每日用0.5%的碘伏擦洗会阴2次[2]。五是要做好饮食护理,此类患者往往担心大小便不方便而节制饮食,护理上要对患者做好说服工作,说明节制饮食对健康带来的不利,应鼓励患者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饮食。

3.2 中期护理要求及意义

胸腰椎骨折病程在2周~2月,疼痛及其他不适均得到缓解,对疾病也有进一步的认识,心理上也逐渐适应,此阶段护理上要加强以下几方面护理:(1)指导患者行腰背肌和下肢的功能锻炼,不能自主锻炼者,要定时按摩下肢肌肉和做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防止进行性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告知患者功能锻炼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2)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压疮、预防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并教会患者及家属护理措施及护理方法。

3.3 后期护理要求及其意义

病程在2~3月后,患者的一些症状逐渐消失,部分功能逐渐恢复。一般来说,随着病程的推进,其功能改善的速度就越缓慢,此时患者容易产生不能康复,就此致残的绝望心理。此时护士的关心与鼓励及家属的悉心照料,对患者的心里转变尤为重要。护士应告知患者此类疾病的功能恢复需要一个漫长个过程。在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的情况下,给患者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康复计划、训练方法、讲解预期目标,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主动参与功能锻炼,建议有条件者转入社区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谈国明,金荣忠,吴一雄,等.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骨科治疗中的运用.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4):20.

胸腰椎骨折23例治疗分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随访23例, 其中, 男15例, 女8例, 年龄18~65岁, 平均36岁。致伤因素:坠落伤10例, 车祸8例, 砸伤5例。骨折分型:爆裂型。损伤部位:T11者4例、T12者9例、L1者8例、L2者1例、L3者1例。按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标准:A级5例、B级4例、C级8例、D级3例、E级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4 h内13例, 1~7 d者8例, 7~14 d者2例, 术后随访时间1个月~8年, 平均18个月。23例均摄脊柱正侧位片及CT检查, 测量术前、后以及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 部分病例行MRI观察脊髓损伤程度。

1.2 方法

所有手术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术中显露伤椎上下相邻节段关节突及横突, 在C形臂X线机下定位, 并安放4枚椎弓根螺钉。合并椎管狭窄者先行椎管减压, 部分病例另行侧前方直接减压, 视RF、AF、GSS不同设计原理完成生理前凸轴向撑开、间接复位等, 最后安装横连杆, 后外侧植骨融合, 再次C形臂X线下观察复位情况。

1.3 影像学评估

本组23例患者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脊柱正侧位X线片, 测量伤椎上下椎体前、后缘高度的均值) 和后凸角 (Cobb′s角) 。

1.4 Frankel脊髓评分标准

A: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完全消失, 肌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B: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仅存某些感觉;C:损伤平面以下仅有某些肌肉运动功能, 无有用功能存在;D: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功能不完全, 可扶拐行走;E:深浅感觉肌肉运动及大小便功能良好, 可有病理反射。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复位情况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 平均随访1年半左右。测量术前、术后、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s角。经配对t检验, 各项指标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随访数据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Frankel分级恢复情况

术前26例患者存在括约肌功能障碍, 至随访时仍有3例患者存在括约肌功能障碍, 见表2。

2.3 并发症

本组23例患者在内植物取出前发生螺钉断裂3例, 发生螺帽松动2例, 且断裂、松动均发生在术后半年。三种方法, 以GSS方法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见表3。

与AF、RF组比较, χ2=0.862, *P>0.05

3 讨论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治疗的关键是脊柱稳定性重建、椎管正常容积恢复。早期手术坚强椎弓根内固定能使椎体达到正常的生理前凸和前中柱高度同步恢复, 同时由于前后纵韧带以及纤维环等充分伸展牵张, 带动了移位并进入椎管的椎体后缘骨折块的复位, 从而达到间接椎管减压的作用, 且不干扰脊髓[2]。椎管矢状径的恢复为脊髓损伤恢复提供条件, 再者保持脊柱稳定, 预防再变位压迫脊髓, 防止继发损伤[3]。对于完全截瘫患者, 虽神经功能恢复差, 由于恢复了脊柱稳定性, 患者能早期翻身坐立, 给护理和全身功能恢复带来极大方便, 避免诸多并发症发生。

20世纪70年代, 椎弓根内固定应用于欧州骨科临床, 由于其实用性, 倍受青睐, 内固定器械的设计日趋合理完善, 相继推出Dick、Roy-camile、Steffee、CD、SF、RF、AF、GSS、USS、Diapason、Socon等, 各有优缺点。我院应用RF、AF、GSS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满意。RF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 [4]由角度螺钉与螺杆组成, 能同时对三柱复位固定, 并且有三维空间的可调性, 由于只固定伤椎上下各一个椎体,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脊柱的运动功能, 较lugue优越, 伤椎生理前凸的恢复主要根据椎体高度丢失程度选用特定的角度螺钉, 其前部扇形张开得以实现, 但角度螺钉调节受限制, 万向关节易松动已很少使用。AF (atlas fixation system) [5]继承了RF优点, 同时解决了RF角度螺钉U型口使三维空间调节受限制的缺点, 更无万向关节易松动的缺陷, 调节方便, 撑开加压仅需旋转正反螺纹支撑套筒, 操作简化。术后松脱等并发症低, 但是钉的设计中仍有应力过于集中于颈部的缺陷, 增加了断钉的机会。GSS (general sprine system) [6]为近年来研制的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螺钉螺纹的剖面为上下外径一致的圆柱形, 螺纹深度自钉尖至颈部逐渐变浅, 颈部趋光滑, 而钉杆实心部分的纵剖面为锥形, 减少了以往上下一致的螺纹结构引起的颈部应力过于集中、断钉发生率高的缺点, 且避免了术中调节螺钉引起术后松动, 减少了对螺钉周围骨质的破坏, 使具有更强的锁固作用, 但价格昂贵为其不足之处。

近年来, 有专家认为, 为了保留更多椎间活动功能, 对骨质强度大、脊柱功能要求高的青壮年胸腰段骨折行单纯后路短节段内固定, 不但能减少固定节段, 因未融合, 在取出内固定后可恢复局部节段的运动功能[7], 但容易发生内固定失败、椎高丢失进而导致后凸畸形, 应慎重选择。

摘要:目的:分析几种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来, 我院先后采用RF、AF、GSS治疗胸腰椎骨折60余例, 对随访到的23例作回顾性分析, 分别测量术前、后及随访时的椎体前高度、Cobb′s角, 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均骨性愈合, 神经功能有效恢复, 椎体前高恢复由平均40%到80%~100%, Cobb′s角由平均27°纠正至3°, 平均1年半后随访发现RF有松动, AF有断钉, 有不同程度的椎高丢失, GSS相对设计合理, 并发症少。结论:几种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于胸腰椎型骨折均有明显的复位固定作用, 能恢复椎管管径, 促进神经功能有效恢复。几种内固定各有利弊, GSS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关键词:RF,AF,GSS,胸腰椎骨折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81.

[2]唐天驷, 钱忠来.我国脊柱外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8, 8 (1) :3-4.

[3]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615.

[4]邹德威.脊柱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技术以及RF手术要点[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4, 4 (5) :227-229.

[5]邹德威, 马华振.AF三维椎弓根螺钉系统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 1995, 33 (4) :219-221.

[6]李书纲, 邱贵兴, 翁习生.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测试[J].中华骨科杂志, 2002, 22 (4) :229-232.

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第8篇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29例, 男性16例, 女性13例;年龄15~63岁, 平均42岁;T12 骨折6例、L1骨折13例、T12L1骨折3例、L1-2骨折5例、L2骨折1例;单纯压缩性骨折无神经损伤20例、合并有不全或完全性下肢瘫痪9例;非手术治疗16例、手术治疗13例。

1.2 护理措施

胸腰椎骨折在治疗上, 需要患者避免负重而采取强迫性的卧位。因此, 要根据这一特殊要求, 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①做好心理护理, 达到良好的医患合作;②细致的生活护理;③定期翻身, 预防褥疮发生;④鼓励患者做扩胸、深呼吸运动, 预防肺部感染;⑤指导肌力的训练, 防止肌肉萎缩;⑥合理安排饮食;⑦留置导尿者, 做好导尿管和尿道口的护理。

2结果

本组病例在治疗全过程中, 未因护理方面的原因而产生不良并发症, 患者均获得了良好或最大程度的功能康复。①患者心理适应能力:90%以上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 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突变所致的伤害。②褥疮发生率:首诊入住本科伤者, 无一例发生褥疮;2例从院外转入者, 1例为骶尾部, 1例为右足跟后已形成褥疮, 经创面护理而愈合;③ 肺部感染:除2例在伤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先存病者出现了肺部感染外, 无继发肺部感染病例出现。④泌尿系感染:3例留置导尿15 d以上者, 出现尿道刺痛, 拔除导尿管一周后症状消失;其余病例均未出现泌尿系感染的并发症。

3讨论

胸腰椎骨折导致人体躯干负重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 使功能活动严重障碍, 合并神经损伤者, 可致下肢不全甚至完全瘫痪, 是脊柱创伤中的严重损伤, 伤后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且病程较长。因此,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情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1 早期的护理要求及其意义

在伤后 (或手术后) 2周, 患者由一个健康人突然强迫卧床, 生活不能自理, 往往不能适应这种骤然打击, 再是骨折 (或手术) 所致的疼痛, 而产生恐惧、焦虑, 并为预后担忧的心理。因此, 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 向患者说明此类损伤的治疗过程和转归, 解释卧床的时间和必要性, 解除其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二是预防褥疮, 定时给患者翻身, 按摩受压骨突处, 翻身时严格掌握翻身技巧, 防止脊柱扭曲, 行直线或滚动翻身, 鼓励加强营养, 以增强肌体抵抗力, 保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三是指导。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 扩胸运动, 有效的咳嗽、咯痰、痰液粘稠不易咯出时行雾化吸入并轻拍背部, 以稀释痰液利于引流[1] , 预防坠积性肺炎。四是做好饮食护理, 此类患者往往担心解大小便不方便而节制饮食, 护理上要对患者做好说服工作, 说明节制饮食而带来对健康的不利应鼓励患者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五要做好大小便的护理, 对留置导尿的患者, 早期持续引流尿液, 2~3周后改为定时夹管放尿训练膀胱反射或自主收缩功能, 鼓励多饮水, 定期膀胱冲洗, 每日用0.5%的碘伏檫洗会阴二次。

3.2 中期护理要求及其意义

胸腰椎骨折病程在2周~2个月, 疼痛及其他不适均得到缓解, 对疾病也有进一步的认识, 心理上也逐渐适应, 此阶段护理上要加强以下几方面:①指导患者行腰背肌和下肢的功能锻炼, 不能自主锻炼者, 要定时按摩下肢肌肉和做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 防止进行性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告知患者功能锻炼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做好生活护理、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的护理。

2.3 后期护理要求及其意义

病程在2~3月后, 患者的一些症状逐渐消失, 部分功能逐渐恢复。一般来说随着病程的推进, 其功能改善的速度就越缓慢, 此时患者容易产生不能康复, 就此致残的绝望心理。此时护士的关心与鼓励及家属的悉心照料对患者的心理转变尤为重要, 护士应告知患者此类疾病的功能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的情况下, 给患者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康复计划、训练方法、讲解预期目标, 增强患者的信心, 使其能积极主动参与功能锻炼, 建议有条件者转入社区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第9篇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健康指导

胸腰椎压缩骨折是脊柱科常见疾病[1],因骨折多不波及椎管,临床表现较单纯,如果疏忽大意容易失去治疗机会,遗留下后遗症,如腰部疼痛、畸形及椎体滑脱等。采用卧床垫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功能锻炼和饮食调节相结合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就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男性年龄最大85岁,最小18岁,平均43岁;女性年龄最大76岁,最小23岁,平均40岁。骨折原因:工地上施工受伤10例,车祸伤7例,行走滑倒3例,从床上或椅子上跌伤2例。骨折类型为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2例中其他系统合并症10例,其中心血管病中冠心病4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1例。伤者身前情况:能下床行走,生活自理22例,能下地劳动16例。

1.2 临床特点 病人均有腰背疼痛,脊柱活动障碍和局部压痛,绝大多数伴有腹部坠胀感。X线、CT表现为椎体骨质疏松和退行性变,骨折部位为T7~L5,单个椎体骨折15例、多个椎体骨折5例,均为单纯压缩骨折,压缩程度为1/3~2/3椎体厚度。

1.3 疗效评定 根据病人主诉疼痛程度,腰部坠胀感,脊柱活动及X线、CT复查椎体压缩度变化情况分级计分。出院时及随访6个月~1年分别评定疗效.

2 术后护理

2.1 体位安置:全麻术后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硬膜外麻醉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平卧可压迫伤口止血。

2.2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应严格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并记录,每1~2h测1次;注意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尿量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术后切口应给予加压包扎,密切观察敷料的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并记录渗出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管道受压及扭曲,维持有效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合理使用抗生素,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

2.4 体位护理:术毕3~4人一起使患者保持水平位移至病床平卧;平卧4~6h,切口下可垫棉垫以压迫切口减少出血;保持;轴线翻身1次/2h,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成轴线,整个躯体同时转动,避免脊柱扭曲,翻身时防止引流管脱出。

2.5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 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肌力及括约肌功能,尤其注意感觉平面的变化,并与术前作比较,以便及时发现术后有无脊髓损伤加重和术后肢体恢复情况。如患者出现下肢疼痛、麻木、肌力较术前减退和感觉丧失平面升高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排除血肿形成或内固定松动植骨块脱落的可能。

2.6 疼痛的护理:术后应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程度、范围,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舒适,多与患者沟通,分散其注意力。术后切口疼痛常与咳嗽、深呼吸和体位改变等关系密切,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咳嗽引起的疼痛。翻身时避免触及切口及牵拉引流管。挤压引流管时用手固定引流管近端,可减轻引流管刺激引起的疼痛。

3 康复护理

康复锻炼[2]主要为腰背肌及双侧股四头肌的舒缩锻炼,腰背肌的锻炼对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腰背肌锻炼(牵引椎体),使骨折部分复原,同时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避免远期椎体恢复的高度再度丢失,腰背肌的力量增加,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减少脊柱退变的发生,避免腰背部的疼痛及畸形。股四头肌的舒缩练习,可防止股四头肌的萎缩,增加腿部力量,防止下床摔伤。功能锻炼术后1~2天开始,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可依次采用下述锻炼方法:(1)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用头部、双肘及两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术后1周左右可练习此法。(2)三点支撑法:让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足部撑在床上,而全身腾空后伸。术后2~3周可练习此法。(3)四点支撑法:用双手及双脚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一拱桥状,术后3~4周可练习此法。(4)俯卧燕飞法也叫飞燕点水法:先练颈部后伸,待稍有力后再练习抬起胸部,上肢向后背伸,以至抬起上身。以后伸直膝关节抬脚,先抬一只脚,两腿交替抬,然后再同时抬两脚。最后头胸、下肢一起抬,两上肢同时向后背伸,肘关节要伸直,争取使两手在背后拉在一起,这样,身体的两头翘起,两臂后伸,腹部成为支点形似飞燕,故又称飞燕点水。术后5~6周可练习此法。

4 讨论

胸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3]是由于外伤的脊柱骨断筋伤,阻滞气机致气滞血瘀,故有腰背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由于脊柱中柱对于重力的传导,脊柱的活动及稳定性至关重要,如压缩性骨折未能有效复位可致脊柱后凸畸形,甚至椎体滑脱、脊髓神经受损。护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尤其是能否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关系到患者的情绪稳定,而正确的指导及护理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因此,护理工作者要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只有认真实施了各项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梁欣,胡广华,李会川,等.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医正骨,2001,13(3):62

[2]唐顺礼,陈静.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1):1938

[3] 李春萍,李秀霞. 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现代护理,2007,15(6):99.

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第10篇

1临床资料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 我科共收治患者71例, 男52例, 女19例, 年龄8~62岁, 中位年龄38岁。其中坠落伤32例, 重物压伤13, 车祸伤26例; 胸椎骨折19例, 腰椎骨折52例;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

2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因瞬间袭来的自然灾害、运动创伤、车祸等意外而人院, 突然的刺激会使其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变化, 如焦虑、恐惧、愤怒, 甚至绝望、自暴自弃等;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感觉过敏、不配合治疗等。此时护士的关心和鼓励对患者的心理转变尤为重要。应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 积极主动地了解患者心理感受, 密切观察其心理变化, 针对不同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同时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及手术医师技术水平, 并介绍效果显著的病例, 帮助其端正对疾病的认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体位护理

让患者卧硬板床, 详细讲明平卧硬板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取得患者合作。翻身时应保持肩、躯干纵轴一致, 采用轴型翻身法, 防止脊髓再度损伤。

2.3 术前准备

讲解手术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规备皮, 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 训练患者深呼吸, 使患者掌握有效的咳嗽的方法, 术前12h禁食, 术前1h应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2.4 病情观察与护理

观察双下肢肢端血液循环, 尤其患肢肢端的感觉运动情况;对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气支炎、肺气肿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应待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手术;有贫血的患者 (一般指创伤引起的失性休克者) , 易先纠正贫血, 可遵医嘱给予输注成分血等。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咯痰、做深呼吸, 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1]。训练床上大小便, 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天饮水1000~3000ml,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以防尿潴留、便秘的发生。

3术后护理

3.1 护理技术操作

搬运患者时必须保持其脊柱水平, 局部不弯曲, 不扭转, 且动作保持一致。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表情、肢体感觉、运动等情况。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常规鼻导管吸氧, 去枕平卧6h, 头偏向一侧注意防止呕吐物误吸, 必要时给予吸痰器帮助清理呼吸道及常规进行雾化吸入, 加强引流管护理: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 保持引流管通畅, 在引流过程中要妥善固定引流管, 防止扭曲、受压、松动及脱出, 引流袋应低于切口水平, 防止逆行感染。若引流量较多, 颜色变浅应及时通知医师, 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 告知患者每天引流量30~50ml, 一般病情较好, 可于48~72h内拔除引流管[2]。

3.2 饮食指导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高纤维的食物, 多食蔬菜、水果, 可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软食。轻度腹胀者可适当进食, 宜少食多餐, 忌辛辣易产气食品。腹胀较重者, 可行静脉营养, 必要时胃肠减压、肛管排气。便秘时, 应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并多饮水少量多餐, 少吃产气食物, 避免腹胀, 同时可按肠走向顺时针行腹部按摩, 以促进肠蠕动, 也可用缓泻剂或灌肠, 必要时人工取便。

3.3 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术后患者更关心手术是否成功, 因此要及时告诉患者手术成功的消息, 以缓解其紧张的心情。和患者一起制订护理计划, 以提高积极性, 使其重建生活信心。

3.4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腰椎骨折术后约1.2%~3.6%并发深静脉血栓, 其中50%可继发肺栓塞致患者死亡。下肢深静脉血栓常发生在术后2~3d。应严密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温度、颜色、肿胀情况及有无感觉异常, 以便及早发现, 及早抗凝、溶栓治疗, 在护理上督促患者行双下肢股四头肌的静态等长收缩、足、踝关节的主动伸曲活动, 并辅以向心性按摩。以缓解静脉回流瘀滞;保持大便通畅, 以免腹压增加影响静脉回流, 引起血栓。

3.5 指导功能锻炼

帮助患者早期被动锻炼, 以防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在骨折术后1~2周主要做肌肉收缩锻炼。锻炼腰背肌时仰卧, 胸部用力上挺, 使背部离开床面, 锻炼幅度由小到大, 次数逐渐增加。拆线后行腰背肌锻炼, 如三点式、五点式支撑, 带腰围下地行走, 告知患者锻炼要循序渐进, 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 3~6个月内需带腰围活动, 禁弯腰, 避免过屈、扭腰等活动, 出院后遵医嘱按时复查。

3.6 预防压疮

胸腰椎骨折术后, 由于术后疼痛, 患者不敢翻身, 腰骶部及双侧肩胛部长期受压, 易造成局部缺血而产生压疮。为防止压疮形成, 护理上要做好解释工作, 帮助患者翻身, 取舒适体位, 用红花酒精按摩肩部、背部、骶尾部等骨隆突部位, 以促进血液循环, 增强皮肤抵抗力。使用便盆时, 不要硬塞, 应将患者臀部抬起, 指导患者腰腾空, 再将便盆放入。

4小结

胸腰椎骨折为脊柱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 多较年轻, 为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患者治疗效果好坏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 故对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精心护理相当重要。除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外, 还要及时指导协助患者康复训练, 以预防并发症。本组71例患者经正确治疗与精心护理, 功能恢复较好, 生活能自理, 生存质量高。

参考文献

[1]贾连顺, 李家顺.脊柱创伤外科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0:182.

上一篇:脑脊液检测下一篇:合力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