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香港、台湾论文

2024-09-21

大陆、香港、台湾论文(精选10篇)

大陆、香港、台湾论文 第1篇

谁能让统一集团总裁高清愿、被日本人称为“赚钱之神”的邱永汉及国际投资大师马丁.可利 (Martin Currie) 掏钱投资?

它叫作新焦点, 中国汽车维修 (AM) 连锁通路龙头。继旺旺、巨腾后, 它是今年第三家回台发行TDR (台湾存托凭证) 的台商, 目前超额认购超越旺旺的九倍, 达二十倍高。

今年, 中国汽车维修市场规模约新台币一兆元, 其中, 汽车服务连锁市场规模约2%, 达两百亿元。新焦点在汽车服务连锁市场市占率为5.3%, 是占比最高的, 也是同类企业中唯一上市的业者。

九年前, 它是仅有两间工厂的制造商;如今, 它在两岸共有四百家通路、六十万名付费会员, 更是中国向轮胎一线品牌米其林中国总部直接采购的最大通路商。

从制造转攻通路, 并将通路占营收比重从九年前的零拉高到如今的四成, 关键策略是三次的借力使力。

1995年, 原在台南创业的新焦点董事长洪伟弼, 看到台湾汽车零件将走向夕阳产业, 决定前往上海发展, 生产汽车转换器、充电器等高毛利的利基产品。

五年间, 洪伟弼不仅帮美国沃尔玛 (Wal-Mart) 、最大的汽车售后维修通路商AutoZone代工, 同时也以自有品牌NFA拓展内销市场, 慢慢打入中国三十家代理商、两千家经销据点, 北至黑龙江、西至新疆、西藏都可见其踪迹。

第一招:打不过个体户, 吸收加盟

制造业为新焦点带来一年净赚一个资本额的荣景。洪伟弼却发现, 产品毛利虽高, 但市场需求量有限, 无法再扩大营收规模, 该怎么突破瓶颈?他发现一、二线城市的汽车维修个体户逐年增加, 中国车市将要崛起, “Autozone就是从三十家小店, 慢慢变成市值六十亿美元、三百家店的公司。”他认为, 趁早卡位, 成立连锁品牌必有机会。2001年, 他决定从制造业跨足服务业。

不过, 拓展通路并非易事。普利擎前总经理蔡惟新分析, 在中国, 外地人开店房租成本高, 再加上当地修车个体户压低价格, 外来者很难与之竞争。

打不过个体户, 不如合作, 洪伟弼决定以加盟方式快速吸纳小店, 抢地为王。他并把当时在台湾万客隆担任营销主管的妹妹洪瑛莲找到上海, 借重展店经验。当时, 日本最大汽车维修通路商AutoBus也想抢进市场, 其策略是开设大型维修通路旗舰店, 与新焦点以连锁加盟冲小店的策略迥异。

洪瑛莲分析, 外商苦于租金昂贵、大型店面回收不易, 一年开不到一家店, 但新焦点引进连锁概念, 率先发展加盟体系, 吸引上海个体户加入, 再陆续往其它区域扩展。当外商还在苦战, 新焦点一年展店二十八家, “当时是两条腿走路, 不停跑马圈地。”她说。

上海是通路跟品牌一级战区, 五年前, 新焦点在上海已拥有近四十间据点, 全中国拥有约一百四十间店面, 吸引米其林登门谈合作, 洪伟弼体会到“通路为王”的好处。

2005年, 新焦点成为中国通路最多的汽车维修连锁企业。但加盟小店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新焦点营业收入冲高、纯益率却下滑, 只好长期以制造养通路。此外, 中国汽车服务市场出现区域型的连锁通路, 竞争越演越烈, 洪伟弼警觉, 展店方式必须改变。

第二招:大举购并中、日、台对手

他决定上市筹措资金, 以购并取代加盟。2005年, 新焦点在香港上市, 成为中国第一个挂牌的汽车维修连锁通路商, 并吸引马丁.可利注资, 取得1.7%股权, 裕隆则以新扬投资持股2%, 他并趁飞机上巧遇高清愿时, 说动他投资 (由统一国际持股3%) , 打造出阵容坚强的股东团队。

新焦点迈向布局中国第三阶段, 一方面透过上市集资, 另一方面透过购并, 四年内打造出三十五间直营大型店面, 直营店平均营收高出加盟小店十倍, 通路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从四年前专攻小店加盟时期的10%, 快速成长至今日的40%。

上市隔年, 新焦点回台购并汽车维修通路龙头丽车坊, 引进丽车坊的品牌经营模式, 打造上海大型旗舰店。同年, 又购并北京最大的维修通路商爱义行。接着, 日商AutoBus在成都不堪亏损, 决定退出市场, 股东之一邱永汉找上洪伟弼, 新焦点再一口吃下成都据点。

第三招:给合并对象股权共享利润

“在本地, 我肯定是被他们打得趴在地上, 所以我改做朋友, 变Partner (伙伴) 。”洪伟弼说。

这是他借力使力再一招, “别吃完对方全部股权, 留点动力给对方跑。”他表示, 新焦点保留49%股权给合并对象, 由新焦点主导财务管理, 当地公司主导市场与业务。

蔡惟新剖析, 中国太大, 不同市场差很多, 很多外商都死在要求握有业务方向的主导权。而新焦点资本虽不比外商雄厚, 却有不同于外商的思维模式, 让合并公司保留股权, 一旦获利成长、股票上涨, 就可与母公司共享利润, 另方面再设立“对赔协议”, 根据各子公司表现设立年度业绩目标, 一旦未达成, 新焦点可回购子公司49%股权, 将侵蚀子公司可享有的利润。

洪伟弼用这样的双赢逻辑, 让北京新焦点爱义行, 三年间毛利率由原先的三成, 成长至50%, 获利成长超过百分之百。台湾的新焦点丽车坊, 毛利率也由原先的26%, 增长至32%, 去年金融海啸下, 公司营业额仍旧成长逾一倍。

目前, 直营店占通路营收比重已提升至九成, 加盟仅占一成, 去年通路整体获利已达损益平衡, “多少通路在中国没办法赚钱, 而我们已经走过亏损, 进入收成期。”洪瑛莲表示, 通路开始获利, 加上中国汽车后市可期, 是吸引投资者超额认购的关键原因。

不过, 蔡惟新提醒, 新焦点以合伙方式拓展通路, 将面临管理上的问题。未来必须打造出加盟商或子公司依赖的信息系统或技术, 才能让连锁体系在中国稳定发展。

小档案——新焦点

成立:1994年

董事主席:洪伟弼

业务项目:汽车美容、保养等

营收:约新台币33亿元

大陆、香港、台湾论文 第2篇

本文试用比较的方法,对三地的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好地借鉴两地的经验,进一步 修改完善我国初中的音乐教学大纲,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

香港、台湾两地的文化教育与内地同一根源,有着许多共同点,彼此各具特色,相同之中有差异。为更好 地借鉴两地的经验,找出其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求进一步充实完善我国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学大纲,促 进我国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笔者试图用比较的方法,对内地1992年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音 乐教学大纲》(简称试用大纲)、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1986年公布的《音乐科课程纲要》(简称香港纲要)和 台湾教育部1983年颁布的《国民中学音乐课程标准》(简称台湾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以供将来修订我国义务 教育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时参考。

一、教学目标(目的)比较

试用大纲教学目的: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 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启迪智慧,陶 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小学教学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了解我国各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 一定音乐鉴赏的能力。”

香港纲要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使他们对所听的音乐能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 生通过创作活动来表达自我。增进学生歌唱及演奏的技巧。增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读、写能力。”

台湾标准教学目的:

“增进学生爱好音乐,欣赏音乐之兴趣,并提高其欣赏能力。培养学生演唱歌曲与演奏乐器之技能,创作 音乐之兴趣。增进学生音乐基本知识,发展读谱能力。辅导学生体验传统及创新的民族音乐。涵养审美能力,陶冶生活情趣,养成学生快乐活泼奋发进取之精神,及乐群合作、忠勇爱国之情操。”

目标比较评述:

共同点

试用大纲、香港纲要、台湾标准均强调音乐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审美能力与对音 乐的鉴赏力,通过音乐陶冶生活情趣和激发爱国情操方面,试用大纲、台湾标准则比较明确。

差异点

试用大纲着重通过音乐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以及陶冶情操,使学生身心健康。香港纲要提出学生通 过创作活动来表达自我和增进演奏技巧、读、写能力。台湾标准把演奏乐器技能和培养创作兴趣列入目标。

从上述异同点看出,港台大纲的目标紧扣音乐科目宗旨,要求也高于试用大纲。

试用大纲没有提出创作活动与乐器演奏的要求。本人认为这种要求是必需的,因为音乐是情感的形式,只 有通过创作实践才能表达自我情感体验。乐器演奏技巧在今天成为音乐活动的密不可分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 段应该培养学生乐器演奏能力。因为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正确欣赏音乐及进行一切音乐活动如比赛、演出等。考虑到条件所限,在大纲中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要求。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的比较

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具体比较见表1 表1 歌唱 欣赏 音乐基础 内 选用中外民 中外民歌及 简谱与五线 地 歌歌曲齐唱 声乐曲、器 谱是每课必

、轮唱、二 乐曲、歌剧 学的内容,了

声部合唱、、舞剧着重 解调、音阶

合唱.重视唱 在民族民间、和弦等知

歌技巧训练, 音乐,了解 识.培养兼听其 音乐,了解

他声部能力.音乐体裁, 音乐表现手

段.香 中外民歌及 中国及西洋 五线谱教学, 港 齐唱,二声部 音乐各占50% 重视节奏及

及多声部合 ,介绍各种曲 音准训练,唱、轮唱和 式.二段体、增强学生对

卡农曲.注意 三段体、变 节奏、旋律

声乐技巧.奏曲、华尔、和声辨认

兹、探戈、与掌握能力.协奏曲、交

响乐等.台 常用大调与 台湾及西洋 附乐曲结合 湾 小调歌曲及 音乐.中国 教学实践进

多拍子歌曲 音乐史,西 行五线谱练 ,齐唱、独 洋音乐史.习,和声学 唱、轮唱、对位法、曲

卡农曲、中 式学创作等.国七声音阶

曲、二部三

部合唱曲等.比 都强调民族 都欣赏民族 音乐基础,港 较 音乐,内地重 音乐,但西、台用五线

视技能训练, 洋音乐的欣 谱教学,内地

港、台重视 赏内地比港 简谱与五线

合唱.、台少.谱共用.演奏 创作 内 大纲提及根 地 据不同条件

选用乐器, 重视民族器

乐.香 旋律乐器, 简单歌曲或 港 节奏乐器, 旋律创作伴

打击乐器.奏去配合故

事、诗歌、朗诵、律动

或话剧.台 旋律乐器, 节奏、语言 湾 节奏乐器,、动作及和 键盘乐器.声的创作教

学,重组新曲

调,即兴唱歌

或即兴吹奏

乐器.比 内地因地 内地没列入 较 制宜,合 大纲要求, 理安排, 港台重视实

港、台重 践训练.视乐器训

练.教学内容与要求共同点与差异性

试用大纲、香港纲要、台湾标准均重视歌唱技巧训练与情操熏陶。对基本乐理授课以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出 了不同的设置。对欣赏一项(香港纲要为音乐聆听)彼此的共识是增加学生音乐见识,开拓学生的音乐领域,发展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对歌曲的欣赏,试用大纲、香港纲要、台湾标准都重视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份量以及 通过音乐发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这里我们特别分析其差异性。

从总体上看,试用大纲的教学内容不够具体,梯度不明。大纲的基本结构只是由歌唱、欣赏、音乐基础三 项内容构成,而且要求较低、范围较窄。对创作一项还没有列入教学大纲,对五线谱教学未提到必要位置上去。对器乐无任何规定性要求,只提及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由于对器乐教学无具体要求,学生不能运用乐器教 学来参与整个音乐活动,不能体验音乐活动的全过程,小组合奏、歌唱伴奏效果相对减弱。对歌唱一项要求较 全面,有齐唱、轮唱、二部合唱,有条件的学校可学习多声部合唱。

香港纲要则是与小学阶段的大纲紧密衔接的。因此系统性严密,起点高,具体、实用。从歌唱起到音乐专 题研习,内涵丰富,梯度明确。开始的歌唱一项,首先让学生进入音乐世界,使学生认识世界各国不同的歌唱 传统。香港课程的六大项目,把智力因素的培养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高度融为一体,把感性的认识与理性的认 识贯穿在教学活动的细节上。比如要求聆听的歌曲要增强学生的音乐活力,然后把节奏、旋律和声融于学生日 常歌词谱写与乐器演奏之中,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音乐创作一项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倡用已获得的知识与技巧来叙事而不用对白。他们试用不同曲式(三段体或回旋曲等)去创作乐曲。这种实 施方法不仅使学生获得很大的乐趣,而且大大加强音乐感受。在创作中,香港的特色还配合实践创作。比如使 用录音设备协助创作,为歌曲配上特殊的音响效果,创作乐曲配合图画、照片需要的气氛,创作电子音乐等。在音乐专题研习一项中,大纲所选的题目能把学生引向世界,引向科学,也能让学生回顾历史。这是音乐领域 较深层的问题。可以而且应该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打下一定的基础。选题中从爵士音乐、电影音乐、音乐中的幽 默,某些国家的民族音乐到绘画与音乐、科学与音乐、音乐与音乐科技、电子讯号合作器到中国古今音乐风格 的变化与发展,这些研习无疑以生动、形象的效果达到音乐科目的目的

台湾标准内容比香港要更具民族特色,这符合“唯其民族的才是全世界的”的哲理。在歌曲一项,把我国 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的歌曲列为主要内容。对歌曲的选择还明确规定我国民歌与艺术歌曲至少50%。这个比例 是否符合当今世界的艺术潮流,当然也值得探讨。

台湾标准的创作活动一项,从创作节奏动作、节奏语言、节奏乐器的训练到用五音阶和分解和弦创作曲调,即兴唱歌或即兴吹奏乐器,这个过程把基本练习、乐理的教学进度体现在创作实践之中,它强化已学过的知 识,用自我体会巩固初步掌握的技巧,不过对创作的实施办法没有香港多样化。

台湾标准对乐理一项的内容安排,注意了承前启后的关系,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安排密细,最基础的知识全 部囊括其中。对基本练习一项,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学生经过这些技巧训练以后,基本上能主动顺利地参 加创作与参加社会上的音乐活动。

三、几点建议

目标的实现只有在明细规格的大纲中才能达到。通过内地、香港、台湾三种教学大纲的比较,我国义务教 育初中阶段的音乐试用大纲的修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内地试用大纲多从理论性、政治性的认识出发,香港与台湾则多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其实两者是要相 互兼顾的,但只有通过实用、实践才能达到理性的目的(审美,创造性思维的开通,净化情感)。试用大纲修 订尽可能吸收港台的教学内容和参考其实施方法。2.音乐是一种文化,是时代的音符,体现了丰富的历史积淀与时代特色。因此在欣赏、聆听、歌唱等课程 中,既要研究熟悉自己祖先的东西,又要研究认识世界各国的音乐传统。香港纲要在处理这种关系中比较适中,对中、西音乐及中、西著名音乐家能兼顾得当,我们的选材最好折中一些。

3.音乐素有艺术王冠之称,她以特有的表情魅力,强有力地占据人们的心灵。列宁甚至说过:“我不知道 有什么比《热情奏鸣曲》(贝多芬作品)更为壮丽。”这充分说明,音乐的感染力有多强。我们应抓住音乐的 特性,去展开自己的施教活动。只要选材适当,施教得法,智力的与非智力的因素都会交融相会,思想性与艺 术性也会和谐地体现。因此在歌唱、欣赏选材上,要增加音乐美的成分,强化音乐感受能力。

4.试用大纲的目标是正确的,但大纲的明细规格还未足以体现其目标的要求。目标高,而要求偏低,各年 级之间知识点的深、广度要求欠具体明确。尽管我们的教育事业还不够发达,教学设备尤其是音乐教学设备还 很简陋,师资力量仍很薄弱,但还是应该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师资培训的同时,重视大纲的建设,如果 大纲空泛则施教过程中必然出现随意性和简单化的现象,从而影响一代人的音乐素养。、5.音乐创作活动能使学生将学到的基础知识变为基本技能,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和巩固已学的知识,并能更 好地丰富其思维想象力,促进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还能加深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港、台的 音乐教育对此十分重视,这从其大纲中即可看出。而在同属于素质教育的我国初中阶段里,此项要求在大纲中 还未被列上议事日程,这似乎是一大疏忽和缺陷。因此,建议把音乐创作的教学活动在修订时列入大纲中去,使之更为完善。

我爱台湾爱香港也爱大陆 第3篇

台湾是我生长的地方。我出生在台湾南部高雄的乡下,那是个纯朴的村庄。那里有任我们采摘的莲雾、龙眼、芒果和绿枣,那里有翠竹掩映的小溪,有芳草鲜美的山路,现在闭起眼睛来,依稀可以见到我们垂钓过的溪流、徜徉过的山坡,依稀可以见到戴笠遮面的农家妇女、挥汗叱喝牛车的佃户。小学以前,我常到翠屏岩大觉寺前的危亭高栏,遥望远处的高雄海港。那儿有我父亲做小生意的渔市场,也有我梦寐以求想要升学就读的中学。后来,我果然在高雄市区读了6年中学,几乎天天搭火车在高雄和楠梓站间来回。从高雄开往楠梓的列车,终点站通常是台北。那时候搭火车上学的我们,想要报读的大专院校,通常也在台北。后来,我果然到了台北,不但在台大中文系完成了大学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业,而且一去30余年,一直留在台北工作,住的地方大都在舟山路附近。舟山路依傍着台大校园,有蓊郁的树木,还有几畦罕见的实验田。沿路走,常常忘路之远近。有人说,在烦嚣的台北市区,舟山路就像世外桃源。我也这样想,觉得它和故乡一样纯朴,一样富有人情味,一样值得怀念。

我也爱香港。

我来香港教书,纯粹是机缘。我在台大报读中文系,以当时台湾的闭塞,读中文系几乎就与海外绝缘。没想到,因缘凑巧,就有人鼓励我来香港中文大学任教,而且在香港回归前后,竟然选择留下来。我爱中大的生活环境,依山面海,校园整洁。在校园里散步,常常可以看到洋紫荆和台湾相思树。这正代表了香港中西合璧的特色。有人说,香港不中不西,但这句话也同时暗示了香港亦中亦西。我最喜欢从尖沙咀的海滨公园看维多利亚海峡对岸的夜色,所看到的建筑、灯火和装饰,绝大多数便是西方先进国家的产物。可是,看起来很协调,一点也不突兀。每当我在维多利亚海峡两岸观赏夜景的时候,我往往不由自主地有此生此夜多美好的感觉。

我也爱大陆。

假使我说我到香港教书是个偶然,那么近10年来我能到大陆旅游或参加学术研讨会,更是个偶然。10年以前,台湾海峡两岸关系非常紧张,很多人都以为会老死不相往来。没想到柳暗花明,却突然开放了。我的祖先300年前自福建漳州南靖渡海来台湾,我动了寻根之念,也曾经到漳州南靖没头没脑地转了一圈。另外,我到过20个左右大城市,东到东海,西至西安,南到云南,北至黑龙江北大荒,脚踏长城,舟游三峡,真的见识了不少名山大川。我爱河山的壮丽,我爱历史的遗迹。我爱长江长,黄河黄,我爱那悠久古老的中国。

台湾电视媒体大陆题材节目探析 第4篇

本文结合历史与时事, 借梳理台湾电视涉及大陆题材的节目, 试分析其发端的原因与影响。

一、旅游娱乐的先行尝试

(一) 旅游节目的大陆寻奇

台湾电视真正意义上走进大陆, 由旅游节目起始。由于政治关联少, 且符合经济开发需要, 两岸对旅游节目首先放闸。这一部分节目以山水旅游为主, 以展现地理、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 将目光集中于大陆的原始风貌与风土民情, 受到台湾民众的喜爱。许多节目经久不衰, 经过许多学者、专家的指导, 制作群逐渐成熟。近年来, 陆续开始规划大系列制作, 以趣味性的包装, 把大陆的历史、地理、文化知识, 系统地介绍给台湾观众。

以台湾中视媒体集团 (CTV) 制作的《大陆寻奇》为例, 自1990年8月11日开播至今, 已有近20年历史, 是台湾电视史上著名的长寿节目。这档节目不惜巨资进行大制作, 足迹踏遍祖国现代城市、穷乡僻壤, 通过深入各民族村落拍摄, 记录了难得一见的生活图景。《大陆寻奇》曾获得台湾地区收视率冠军, 荣获3座金钟奖最佳教育文化节目奖。其成功经验更开拓了台湾电视界大陆拍摄的风潮。

在《大陆寻奇》之后, 以向台湾介绍大陆风土民情的节目不断涌现。除了泛绿阵营的中天电视台制播的《台湾脚逛大陆》、《经典中国》, TVBS的《发现新大陆》;泛蓝阵营也加入了介绍大陆的行列, 三立都会台陆续开播了《中国那么大》、《在中国的故事》等。

台湾旅游节目制作水准较高, 但节目中对城市的涉及少于对山水的介绍, 对人文古迹的捕捉远多于现代建筑。从配乐、解说词、字幕等方面, 也大量应用了古代的书法和音乐。对大陆现代社会现实的忽视, 或可看作对政治妥协的偏颇。

(二) 娱乐先行的跨海沟通

除旅游节目外, 娱乐型节目也由于疏离政治而受到台湾媒体的偏好。近年来, 大陆逐渐借由电视剧集输出与人员流动登上台湾荧屏。

电视剧集方面, 是大陆向台湾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由于制作传统上的区别, 历史题材剧较台湾同类型影片有很大的优势, 也是台湾引进的主要类目。1994年, 《宰相刘罗锅》成为第一部在台湾开播的大陆剧, 由此掀开了大陆剧的收视热潮。其后《康熙王朝》、《乾隆皇帝》、《大汉天子》等都获得不错的口碑。1997年《雍正王朝》更取得收视前三的好成绩 (前两位为娱乐节目) , 是台湾电视史上的奇迹。而相较历史剧, 主流政策剧审查相对严格。政治环境的不同也导致了内容理解上的水土不服。如讲述大陆政党干部勇抗洪水的《忠诚》, 就有很大一部分台湾民众反映难于理解“县长”和“书记”的差别。

娱乐人员方面, 两岸的交流并不对称。台湾明星在大陆发展已近20年, 而大陆明星赴台则刚刚起步。相对于大陆政策的开放, 台湾政府对其则戒备森严。2006年2月, 李宇春加盟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和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共同主办的“情声艺动相约东南”晚会。但由于“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此前曾发文禁止大陆艺人的致辞活动, 在面对记者提问时, “超女”变“哑女”。此事引起了台湾当地媒体的不满, 将焦点指向当局的相关规定。随着交流的扩大, 台湾当局的相关政策也开始松动。目前, 大陆明星不但能在台湾接受记者访问, 更有机会登上电视专访。

二、两岸互惠的新闻合作

政治形势的回暖、民众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涉台新闻的日益增多, 都时刻督促着台湾电视媒体增加大陆题材报道。同时, 大陆对台湾新闻也有很强的求知欲, 因此与大陆媒体共享新闻资源、跨海峡合作报道, 成为新时期台湾电视媒体发展的重要出路。

台湾东森媒体集团最早和中央电视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在对大陆题材的报道中, 由于资源优势在媒体竞争中表现突出。曾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连宋访问大陆、神舟6号、千里走青藏系列报导、两岸看奥运等, 为台湾民众提供最直接, 最鲜活的第一手的资讯。在《两岸2007》开播取得良好收视成绩后, 2008年和2009年继续推出《两岸2008》和《两岸2009》。但由于独家报导和自主采制的节目比例降低和“大陆新闻不能直接使用”的限制, 转而更多采用央视《探索发现》和《国宝档案》的专题板块内容, 使节目内容原创性和新闻性一定程度的降低。

目前, 东森电视台已向广电总局申请落地, 并借与大陆电视台的合作之机为落地铺路。除中央电视台外, 与地方台的合作也日益成为其新的工作内容, 如在两岸直航报道中, 成功协助上海文广、江苏卫视、广州卫视等取得电视信号。在台湾电视台落地大陆的呼声中, 东森或能成为合作的先行者。

除央视外, 台湾电视台也相继与大陆地方台建立合作, 从地域方面挖掘特色, 以创新挑战权威。如台湾中视与厦门卫视联合开播的《两岸新新闻》, 在北京、厦门、台北三地设立演播室, 并在厦门和台北同时播出。该节目以政论为主要内容, 分别点评社会、经济、时政新闻, 更首创了与大陆电视台连线的直播模式, 是台湾电视史上同类型节目中的第一次尝试。

大陆电视台陆续赴台驻点, 两岸媒体正日益整合为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圈。2010年3月23日, 台“新闻局”审查通过厦门卫视、湖南电视台来台驻点采访的申请。加上原有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福建东南卫视、福建日报社7家, 累计有9家大陆媒体、26名记者赴台驻点。这为推动两岸新闻交流, 为大陆民众获取台湾时事, 促进两岸相互了解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求同存异的节目取向

在中国影响力日益扩大之下, 台湾民众对大陆新闻的获取欲日益增强。同时, 网络的迅速发展, 为民众打开了消息获知的新渠道。在此背景下, 电视媒体报道中已不可能带有过多的倾向性。在重大问题上, 台湾媒体恪守道义, 基本做到了无偏见转播。而将政治压力、政见不同转化为新闻的把关和筛选。

2009年两会期间, TVBS、中天、东森、年代等多家台湾媒体进行了专门报道。东森亚洲台开设专栏《台湾看两会》, 中天新闻与亚视新闻联手开播《关键2009·关键两会》, TVBS应景推出《瞄准CHINA》、《中国进行式》。相对于大陆媒体的“通稿”式报道, 台湾媒体则相对灵活地探悉民众切身相关的话题, 其中不乏政治敏感问题, 如涉台话题、西藏问题等。在新闻报道之外, 还通过采访民众、实地调查等方式真实全面地转播大陆民情的动向。

2009年中国大阅兵为台湾媒体之间的新闻战挑开战局, 在转播战中“求同存异”成为各媒体的共识。中天、东森和TVBS三家电视台的新闻频道作现场直播, 其中中天、东森各邀请四位两岸关系专家在直播中负责解说。三家媒体分别将主题定为:中天“新中国一甲子”, 东森“国共六十年”, TVBS“我们·他们·六十年”。与大陆媒体统一转播中央电视台信号相比, 台湾电视台针对拟定的转播主题, 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解读盛典, 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在直播过程中, 台湾电视弱化了两岸政治分歧, “祖国”、“人民”等词汇充溢于主持人的口述中。而针对民众的关心点, 邀请专家对新型武器、军队作战方略的细致分析, 则凸现了台湾电视灵活、多变的特点。

四、回顾与展望

(一) 沟通的需求

上世纪八十年代, 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许多台湾企业赴大陆经营。人员的频繁流动使当局构筑的防卫体系逐渐瓦解;九十年代, 网络的兴起更使当局的新闻封锁不堪一击。在此背景下, 电视已由“单向输出”转而迎合民众的收视欲求。沟通的需要正是促使台湾电视人走进大陆、全面真实反映大陆的动力源泉。

(二) 竞争的压力

面对同行业竞争, 开通大陆题材节目成为台湾媒体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东森与央视的战略联盟, 早早地将新闻竞争的焦点置于资源的获取上。能否与大陆电视台密切合作, 能否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的新闻成为台湾媒体的施力点。以TVBS为例, 在2006年赴台大熊猫的转播报道中, 就挤掉了东森电视台, 成为与央视合作转播的领军。

(三) 时势的导引

两岸关系不断回暖, 成为台湾电视媒体发展趋势的风向标。大陆, 这一全球最大的媒体市场, 为台湾媒体所觊觎。电视落地近年来也摆上两岸会商的谈判桌, 2009年, 国台办主任在会见台湾媒体访问团时曾表示, 记者常驻、电视落地、报纸发行等都将纳入商讨的范围。而无论在何时、以何种形式落地, 现状下的台湾媒体仍是不成熟的。

摘要:文化产业的发展随政治环境变化而变化。蕴积了十年之久, 改善两岸关系的能量在台湾政局变更、国民党重新执政之后喷薄而出, 转换为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此背景下, 台湾电视积极开始了大陆布局, 除了传统的旅游、娱乐类节目外, 两岸新闻合作成为播出常态, 深度政论节目也日益增多。许多电视台与大陆媒体结为战略联盟, 实现了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本文结合历史与时事, 梳理台湾电视中涉及大陆题材节目的发展趋向, 并试分析其发端的原因与影响。

关键词:台湾,电视,大陆题材

参考文献

[1]陈飞宝.台湾新闻发展脉络[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1, (7) .

[3]李倩.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电视新闻的新特点[J].现代传播, 2005, (1) .

[4]任远.台湾的电视传播研究[J].电视研究, 1994, (3) .

[5]何丹, 闭盈龙, 韦国佩.台湾电视的运作与特点[J].东南亚纵横, 2002, (3) .

[6]丁玲华, 刘子昵.台湾电视新闻的特点[J].新闻爱好者, 2009, (10) .

大陆台湾词汇对照 第5篇

朝鲜——北韩(大陆民间还有这样说)马尔代夫——马尔蒂夫 新西兰——纽西兰 悉尼——雪梨 戛纳——坎城

佛罗伦萨-翡冷翠(美宝小撇步:“翡冷翠”是徐志摩首译出来的名字,个人觉得比“佛罗伦萨”更好听诶)2 食物:

橙子——柳丁(美 宝小撇步:陶喆把专辑名称取为《黑色柳丁》背后有很特别的意义,他说:“一般柳丁是黄色的,我的黑色柳丁,听起来就知道多新鲜好玩!而且柳丁是台湾省盛产 的水果,潜意识说到柳丁就会想到台湾,继而想到华人,而给柳丁灌上黑色,就是象征一种革命,而且希望大家要勇敢去面对现在台湾的黑暗世界。”)菠萝——凤梨 猕猴桃——奇异果 番石榴——芭乐 章鱼——花枝

吞拿鱼/金枪鱼——鲔鱼 三文鱼——鲑鱼

御田(这是什么东西?)——黑轮 酸奶——优格/优酪乳

凉粉——仙草(话说,如果叫做“仙草”的话,就会比“凉粉”卖得要贵,其实是一个东西!)

巨无霸——大麦克

赛百味(这又是什么东西?)——潜艇堡 方便面——速食面 蒸蒸糕——状元糕 花生——土豆(难以理解)

河粉——粿条 粉丝——冬粉 西兰花——花椰菜 冰棒——冰棍 薯片——洋芋片

空心菜——通菜(广东也是这个说法)巧克力——朱古力(粤语也是这个说法)圣代——新地

现场做的蛋卷冰激淋——叭噗 3.交通:

地铁+轻轨——捷运 公交车——公车

摩托车——机车(骂人的话之一)自行车(单车)-脚踏车 奔驰——宾士

救护车-喔咿喔咿(这个是玩《模拟人生》的时候学到的,XDDD)4 学术:

幼儿园/幼稚园

小学——国(民)小(学)初中——国(民)中(学)本科——大学部 研究生——研究所 高考——联考 班主任——班导 班长——班代 挂科——被当掉 多选题——复选题 向量图→矢量图 最小公倍——最低公倍 两条不平行的直线——歪斜线 递推——递回(递回)概率——机率几率 正态分布——常态分配 宏观经济学——总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学 变量——变数 经济增长——经济成长 纵列数据——平衡纵横数据 实物资本——实质资本 实际货币余额——实质货币余额 全要素生产率——总要素生产率 受众——客群 组织文化——企业文化 市场细分——市场区隔 渠道——通路/管道 大爆炸——大霹雳 泥石流——土石流 等离子体——电浆 研究框架——研究架构 知识产权——智慧产权 合同,合约——契约 情报机构——情治单位 司法部——法务部 上诉——抗诉

(审理过程中对法院的决定、裁定提出)异议——抗告(对法院生效判决的审判监督程序)再审——三审 专案组——特侦组 5 电脑 & 3C相关: 复印——影印 打印——列印 打印机——印表机 网络——网路 软件——软体 程序——程式 属性——内容 视频——视讯 博客——部落格 沙发——头香(哈?)

打游戏——打电动 数码——数位

单反(相机)——单眼(相机)鼠标-滑鼠 邮箱——信箱 收藏夹——我的最爱 注销——登出

安装向导--安装精灵 门户网站——入口网站

重装(系统)——重灌(……)刷新——重新整理 死机—当机 宽带—宽频 硬盘——硬碟 U盘——随身碟

……)

(笔记本电脑——笔电

我在QQ上叫你,喊你,台湾叫密你 网上邻居——网路上的芳邻 播放器——播放软体 查看——检视 上传——上载

C盘D盘——C糟、D糟 发短信——传简讯

(MSN等)发(信息)——丢(讯息)(论坛用语)顶——推(网路用语)楼主——原PO 画图——小画家(这个早有耳闻,蛮可爱的叫法。)计算器——小算盘(为什么是算盘囧)纸牌——接龙(一个说物,一个说玩法。)空当接龙——新接龙(空当接龙是纸牌的续作。)蜘蛛纸牌——连环新接龙(拜托不要再增加形容词了……)红心大战——伤心小栈(囧)

扫雷——踩地雷(喂这似乎错误地描述了游戏的目标吧?)6 很妙的对称式:

道地——地道 熊猫——猫熊 宵夜——夜宵 冰棒——棒冰 文艺——艺文 7 称谓/人物: 师兄/姐/弟/妹——学长/姐/弟/妹(广院里就是师兄师弟叫来叫去的,话说我时常觉得我有在学校练功的Feel耶~)

麻吉——好友 爷爷/外公——阿公 奶奶/外婆——阿么

老大妈,大妈,大娘——欧巴桑,阿妈 黑社会——兄弟 日本女孩——樱花妹 大陆妹→生菜(?)穷人——待富者(?)

同志(同志做称呼还有人在用吗?)——先生/小姐 服务员——先生/小姐 美女——正妹

铁臂阿童木——原子小金刚

敢达(大陆官方)——高达(香港)——钢弹(台湾)8 日常用语: 早上好——早安 下午好——午安

晚上好,晚安——晚安(一个词有两个含义)让一让——借过 没事儿——没关系 想干什么——想怎样

不错——不哩水(一般形容人)(?)帮你忙——帮忙你 咯——啰

大陆:回应“谢谢”的是“不用/不客气”;台湾:回应“不会” 9 杂七杂八: 普通话——国语 语境——脉络 语意——意涵 语法——文法 网吧——网咖

出租车——计程车(这个都有吧?)士兵─阿兵哥 解放军——革命军 公安——警察 员警——民警 原子弹——核子弹 导弹——飞弹 年夜饭——尾牙 传统——古早 本地——在地 信息——资讯 移动电话——行动电话 卫生巾——卫生棉 一次性用品——免洗用品 创可贴——OK绑 热门——夯 考察—考量 薪水—薪资 地震—地动 风筝—风吹 原物料——原材料 档案发送——传送 保安——保全 圆珠笔——原子笔 基本建成——大致完工 营建——建设

吉尼斯世界纪录——金氏世界纪录 评委——评审

包括(念“阔”)——包括(念“瓜”)恐怖袭击——恐怖攻击

外遇——劈腿(已经传过来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诶~)泡妞——把妹 上电视——出通告

自助餐——吃到饱(台湾的“自助餐”是自己选择菜式,然后称重计价的餐饮方式)呛声(香)——抗议 “幕后黑手”——“藏镜人” 圣诞——耶诞(两种都有)盒饭——便当 透明皂——水晶肥皂

大陆解放——大陆沦陷(这个好妙,哈哈)解放战争——国共内战 发展中国家——开发中国家

食物有弹性有咬劲——食物很Q(来自闽南语)群众——民众

开眼角(?)——开眼头 矿泉水瓶——宝特瓶 纸盒装(饮料)——铝箔包 消防官兵——打火弟兄(?)

摆地摊——"敛"摊(我不知道是哪个敛)(?)塑料袋——塑胶袋 风筒——吹风机

学校或社区内的小卖部——福利社 老幼病残孕专座——博爱座 阻止—封锁 硅胶——硅胶 激光(陆)——镭射(港)——雷射(台)味精——味素 花样游泳——水上芭蕾 营业厅——门市/据点 抓狂——俩共(闽南语)素质——貭素 推迟——延后 超声波——超音波 激光——脉冲光 口才——口条(口条)人字拖——夹脚拖 多管闲事——鸡婆

你在做什么——你在搞什么飞机(?)人流手术——夹娃娃 待业——失业 借鉴——借镜 纠结——烦乱 水平——水准

白痴——白目(意思好像不完全一样哦)聊天——哈拉 冰箱——冰柜

“冰的”饮料——“冻的”饮料 土鸡——跑地鸡 洗面乳——洗面奶

生活小贴士小tips小窍门——小撇步(咦?小撇步也是?=v=||)纪律委员——风纪股长 文艺委员——康乐股长

鬼——好兄弟(是敬畏的意思吗?)中邪——卡到阴 飙车——尬车 诈骗——诈欺 划清界限——切割 步行街——徒步区

好吃——不错吃(“不错”系列)好看——不错看 凶巴巴——恰北北 风格——Tone 不是一类型的——不是一卦的 瞎掰——唬烂 没种——俗仔 贪污——A钱

土——俗(请闽南语发音,耸)公元——西元 露馅——破功 空竹——扯玲

优厚——优渥(这个词大陆也有,但是感觉口语中用不多呢,在台剧中经常听到说优渥的奖学金什么的~)假期结束了——收假 秋裤,棉毛裤——卫生裤~~ 美瞳——放大片 过山车——云霄飞车 时间紧张——时间紧迫

抓紧时间——加快脚步;善用时间

堂食——内用(严格来说是从缺,因为「堂食」可存在的语境比「内用」广得多)恶俗(形容词)——低俗 塑料——塑胶(电影)片花——片段;预告 屏幕——荧幕 10 词同义不同:

窝心:

在大陆指窝火吧,台湾指是贴心 感冒:

大陆说对你不感冒,意思是对你不感兴趣 台湾:我对你很感冒——意指不认同,是贬 11 台湾不常用词: 大陆 台湾 貌似——好像 跑题——离题 关注——关心 理解——了解 估计——猜想 12 大陆不常用词: 台湾 大陆 诉求——需求 迷思——迷惑,疑问

卡位——篮球术语,引用到日常生活中指抢占先机的意思。出包——出错,出糗 13从缺类:

(1)普通话没有对应词汇

歪哥——(闽南语词)意思是做坏事; ging(ㄍ一ㄥ)——坚持.固执等等意思;

龟毛——基本上就指性格“不爽快”(严谨一点的解释是“当一个人非常的无聊,非常的有趣,非常的认真而产生一些异于常人的行为,导致周围的人都相当抓狂的行为即称之为龟毛”); 鸡婆——多管闲事; 奥客——指态度恶劣的客人; 田轿仔——有钱有地的人;

好康——实惠的东西,相当于粤语的“着数” 装校为(装疯卖傻);

“水”——指漂亮,很棒等等意思;

梗——『梗』的意思就是相声称做的『段子』、『话题』、『笑点』 凸槌——搞砸了的意思

乔——相当于“瞧”吗?但是好像也有整理的意思,还有在“乔时间”又不知道该怎么翻译了 奥步——非法的手段、阴招

走路工——劳酬(虽指报酬,但多用在选举时的不当酬劳)西瓜效应——见风使舵(2)国语没有对应词汇 立马——立刻马上 轻一点——小声一点

靠谱——是可靠,值得相信的意思 14 电影片名翻译:

蜘蛛侠——蜘蛛人

迷阵血影——查林十字街84号 角斗士——神鬼战士; 加勒比海盗——神鬼奇航; 盗墓迷城——神鬼传奇; 最差搭档——神鬼搭档; 飞行者——神鬼玩家; 格林兄弟——神鬼兄弟; 无间道——神鬼无间;

谍影重重——神鬼认证;(神鬼你个头啊!)

惩罚者——神鬼制裁; 小岛惊魂——神鬼第六感; 杀手里昂/这个杀手不太冷——终极追辑令; 12猴子——未来总动员; 最终幻想——太空战士; 虎胆龙威——终极警探; 海岸巡逻队——惊涛大冒险; 出租司机——终极杀阵 完美盗贼——终极土匪; 我们曾是战士——军天壮志; 战火下的勇气——生豪情〉; 独立日——天煞-地球反击战〉; 勇敢人的游戏——逃出魔幻纪 星际战警——两个黑衣人 憨豆先生——豆豆先生 15 品牌:

飘柔——飞柔 海飞丝——海伦仙度斯 强生——娇生 索尼——新力 爱立信——易立信 格力高——固力果(glico)阿迪达斯——爱迪达 16 人名翻译:

梵高——梵谷 毕加索—毕卡索

大陆贵妇团台湾买春 第6篇

这些贵妇大多在内地是企业主妻子或本身就是官夫人、女强人。她们想喘口气寻欢很容易就被熟人认出,来台湾消费便没这个烦恼。

台湾早有人看准商机,替这群肯花大钱的娇客推出“特制化行程”:旅行社除了机票、酒店外,还能依不同女客需求找“男伴游”全程伺候,从陪玩、陪吃到陪睡一条龙搞定。

这些男伴游行话叫“旅游秘书”。

5月5日下午4时15分,来自上海虹桥机场的班机降落台北松山机场。四、五名略带土气却拿名牌手袋、行李的大陆妇女,嘻嘻哈哈入境。她们显然不是第一次到台北,由熟人接机后,就直往信义区知名的五星级酒店,一人一间入住高档房间。晚上八时,其中一名看来五十岁左右的贵妇,亲昵地搂着年约二十岁出头的嫩男走出酒店,往台北101大楼方向而去。逛完101大楼,他们到邻近便利店买了啤酒、零食等,然后回宾馆。

“一个月大概可看到这种现象(女陆客带男伴游)两、三次,消费都不低,然后都往对面饭店方向走。”便利店店员向记者表示,贵妇搂嫩男的景象,最近已是见怪不怪。

台湾机床新品成为大陆企业采购目标 第7篇

在刚刚结束的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数控机床展 (CCMT2016) 上, 中国台湾地区贸易中心及台湾地区机械联合会组织了五十多家台湾机床企业参展。台湾机床产品这几年也加大了智能化升级, 并且已初见成效。本次展会上台湾机床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制造能力, 以及对高紧密零配件的加工能力引发了大陆买家的强烈兴趣, 成为许多正在升级自身生产的大陆企业的采购目标。

“机床产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 而台湾地区的机床产业已经具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同时也在科技含量上居于全球领先地位。这次有包括友嘉、东台、上银等55家主要机床厂商来上海参展就是希望可以更好的服务大陆的装备制造业, 形成共赢的合作, ”台湾贸易中心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刘锡威先生在展会首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评论说。

“2015年可以说是台湾机床产业的‘智能机械制造元年’, 整个产业开始加速向智能制造转移, 这次展会上大家看到了很多新品, 就是一个证明。此外, 台湾的机床产业与大陆, 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有紧密的关系, 大厂如上银、东台、程泰、台中精机、亚崴等16家企业都在苏州、吴江、昆山、上海、淮安等长三角一带有生产及维修据点, 机床销售至上海附近各大汽车零配件厂商, 经销商更是遍及各省, 所以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机床产业是紧密相连的, ”台湾拓产业研究所的黄锂副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补充说。

台湾如何面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大陆 第8篇

台湾经济区域整合始终得面对中国大陆的默许, 现又得担心服贸通过无期;“经济部”大小官员以台湾会被边缘化为说帖, 现更进一步地说服贸不能过, 台湾会垮掉, 就是希望岛内民众能明白, 服贸未生效的影响, 其所引发的效应恐怕是台湾所不能承受之重。

外贸始终是台湾的经济命脉, 2012年全球主要贸易体排名, 台湾是全球第17大, 出口总值3000亿美元, 而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今后若能获得减免关税, 必可与韩日竞争, 唯此才是台湾的经贸出路。现在岛内不同党派意识形态的阻碍下, 既排斥服贸, 又想越过服贸, 取得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定TPP的门票, 哪有那种好事?

现在令马应九当局最头痛的是服贸协议如果在“立法院”继续受阻, 自然卡住后面的两岸货物贸易协议, 而占台湾出口达27%的大陆市场将会面临到来自韩日的严重威胁, 等于拿台湾竞争力作赌注。竞争力是不等人的, 时间不站在台湾这边!况且货贸牵涉的层面更广、更深、更复杂, 其难度可能更甚服贸。另外, 两岸ECFA相关协议受阻, 连带冲击台湾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洽谈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这不仅关系到台湾未来的经济, 甚且影响未来的发展。

服贸协议未生效也将影响两岸关系, 台湾想取得TPP门票, 不只看美国脸色, 大陆方面态度也成关键, 因为TPP的12个成员国, 大陆就是其中半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及另外半数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台湾若想取得区域经济整合的入场券, 此时更应有宽广视角来检视服贸协议。

大陆崛起取代台湾

服贸协议对台湾那么有利,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台湾民众“反服贸”, 甚至“逢中必反”?这背后涉及民众对过去30年两岸经济发展导致不同结果怀有不满情绪在里面。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30年快速崛起, 经济总量由小变大、实力由弱变强, 而台湾经济则长期停滞不前, 这种强烈对比让不少台湾人心里不舒服。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经济起跑之际, 台湾李登辉当局采取执行“戒急用忍”政策, 导致多数台湾企业丧失了“低档进场”的机会, 只有那些勇于闯荡开拓的台商, 如旺旺蔡衍明、康师傅魏家、正新轮胎罗结、宝成的蔡其瑞家族及郭台铭、郑崇华等企业家, 搭上大陆经济增长列车, 开创出大事业。此后, 台湾的人流、物流、金流开始加速向中国大陆流动, 台商西进一波接一波, 投资大陆却不投资台湾, 一度让台湾工业园区土地门可罗雀, 岛内失业率自然节节上升, 台湾由此陷入困顿的20年, 目前失业率达到6.12%, 新生的“崩世代”要面对“22K”的洗礼, 而中国大陆却进入快速奔驰的黄金30年, 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民众收入水平直追台湾, 自然有不少台湾人认为大陆抢了台湾的“饭碗”。

此外, 早期台湾的产业定位是做全世界的代工厂, 用低廉劳力赚取微薄利润;等到工资上扬、环保意识高涨后, 一些台商就像游牧民族, 迁移到能提供更廉价的劳力、土地与租税优惠的地区。当年台湾技术水平超过大陆, 台商看中大陆的廉价劳力, 把大陆当成生产基地, 两岸产业垂直分工, 形成高度的互补性, 互蒙其利;而现在, 随着大陆快速崛起, 工业科技水平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正在赶超当年的“四小龙”, 而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 目前开始转向高附加价值领域, 现在已逐渐取代台湾的代工地位。

而台湾产业重心从传统制造业转到电子业后, 除部分业者转型成功外, 多数仍摆脱不了代工宿命, 想的还是如何取得便宜劳力、土地、租税优惠, 台湾的企业持续深陷在降低成本的游戏规则中。如今, 台湾制造业靠降低成本赚代工钱越来越难了, 国际买家非常强势, 只给固定毛利, 知名品牌不会超过9%, 如遇罢工、停电, 损失都要自行吸收, 连供应商都要受买家规定, 被掐得死死的。许多台湾过去的强项, 例如半导体、液晶面板、LED、太阳能等, 大陆在过去几年都在快速涉入, 在一些领域很快后来居上。而台湾斥巨资培养的“两兆双星产业”之一的液晶面板, 在过去几年, 岛内几家面板厂亏损的金额已超过4000亿元新台币。

台湾电子业进入大陆, 不光建立了产业链, 同时也培养了大陆的潜在竞争者, 如今两岸的电子产业已形成绝对竞争状态。这些年, 到处都可看到两岸的产业出现此消彼长的巨变, 例如大陆联想电脑崛起, 而台湾的品牌PC大厂宏碁则节节败退;大陆的品牌智能手机崛起, 宏达电则越来越不敌竞争压力而陨落;大陆快速切入电子零部件产业, 而台湾电子零部件厂原本占居的优势正逐渐丧失, 生产相机镜头的台湾大立光遭到大陆的水晶光电与舜宇光学夹攻, 生产耳机的台湾美律苦战大陆歌尔声学与瑞声科技;台湾的新普科技与顺达科技力拚大陆德赛电池;机壳则是两岸打成一团, 大陆的巨腾、比亚迪电子、嘉瑞国际大战台湾可成、铠胜、鸿准……

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生产触控面板的台湾宸鸿, 过去一年从大赚到赔钱, 股价更是一落千丈, 原因是大陆的欧菲光电与信利国际崛起, 让其重重跌了一跤。两岸的产业竞争无疑已形成了一个另类的杀戮战场。

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统计, 岛内的GDP和出口贸易额已连续3年低于全球平均GDP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 为历年所罕见。台湾工研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也发出同样警讯, 根据最新报告, 近年台湾的经济表现出现与国际走势背离的现象, 以2013年为例, 随着欧盟、美、日经济逐渐摆脱阴霭, 全球景气温和复苏, 而台湾却未同步好转。这种现象以前从未出现过。

甚至台湾经济状况与其最密切的中国大陆也出现背离。2013年大陆经济增长率达到7.7%, 出进口贸易增长分别为7.9%和7.3%, 然而台湾对大陆出口增长率却只有l.5%。

这一切无不显示台湾产业竞争力出了大问题, 反映在代表竞争力指标的附加价值率也是大幅下降。根据“行政院主计总处”资料显示, 岛内产业附加价值率从1991年的42.37%降到目前的36.27%;制造业则萎缩更多, 从32.56%下滑至24.26%。

台湾必须重新思考如何面对崛起的大陆

近来, 许多岛内专家学者都刊文指出, 过去台湾依赖大陆廉价的劳工、协助大陆成为世界工厂, 也间接延续下台湾的经济增长奇迹。现在崛起的中国大陆正在转型, 如同过去的日本、韩国、台湾一般, 需要做产业升级, 它需要高级人力, 开始从台湾进口人才, 因为大陆有增长性及市场的优势, 可以用5倍的薪水 (把新台币换成人民币) , 再给三年的聘用合同 (等于一次给15年的薪资报酬) , 而大陆经验就如以前的美国经验一样宝贵, 是当代显学, 台湾人才当然不会放弃一个增长又高薪的好机会。过去台湾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常高薪聘请日本退休经理人做顾问 (至今也还是如此) , 延续其在企业里的被利用价值, 提高本身企业的能力。

中国大陆崛起的商业模式, 就是模仿及抄袭全世界最成功公司的商业发明及运作, 把它变成具有中国特色最适合发展的模式, 再利用国家资源建立新门槛, 把海外竞争者挡开。百度、腾讯都是很好的例子, 它们是有中国特色的Goog1e与Face Book。

事实上, 东北亚国家和地区 (如日本、韩国、台湾等) 的成功模式, 也都是先以欧、美先进国家的仿冒商品起家;当欧、美国家起诉后, 再转入代工模式发展, 替欧美成功企业生产产品;最后, 当产品制造技术成熟 (如日本、韩国的汽车业或台湾的PC业) , 再仿效欧美企业砸广告费, 行销品牌出口 (台当局往往也给大量的退税补助) 。

只是, 中国大陆这个人口占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份量庞大的经济体, 当它学习台湾成功模式如此积极且获得巨大成功时, 台湾一时间喘不过气, 必须重新思考其自身市场定位及新的与大陆如何相处的策略。

总结起来, 台当局目前首先最应该做的是加快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台湾是一个以国际贸易为主的经济体, 进出口贸易总额为台湾GDP的125%。目前世界各贸易大国和经济体正在做后WTO时代以本国和地区最佳贸易条件为主的双边及多边贸易谈判, 台湾也必须双轨并进, 在与大陆洽谈服贸、货贸协议的同时, 必须尽快落实自由经济示范区, 让外资、土地、外劳政策尽快脱轨, 解决台商返乡后缺工、缺厂房等问题。

自由经济示范区如同台湾早年的加工出口区、科学园区等, 是延续未来发展的重大命脉。若台湾的未来尚因蓝绿恶斗等因素耽搁的话, 台当局官员或许该仿效上海自贸区的模式, 直接在加工出口区或科学园区等进行升级, 配套后再全岛复制。另一方面, 对现实而言, 没有服贸、货贸就没有TPP、RCEP等的“门票”, “惧中”不应该等于反全球化, 台当局官员应好好和大陆谈货贸协议, 包括台湾液晶面板厂商最希望的大陆进口关税从5%降为零, 再努力使服贸协议尽早过关, 重视对岛内弱势产业的配套补助, 协助其转型。

若服贸议题持续卡关, 台当局应把金融MOU等已与大陆谈妥的开放项目内容从服贸协议中拿出, 尤其是两岸金融MOU早已签署获批, 根本不需要再放到服贸协议中, 让其早日实施, 使台湾金融业有重新增长的空间。另一半的项目, 只是比照WT0对全世界的标准, 不再对大陆歧视, 双方对等开放。

其次是降税, 以此吸引投资。与其对企业加税, 不如要求企业加薪。台湾这几年个人金融帐不断汇出, 且GDP增长不够, 税收增长不大, 负债濒临法定上限, 导致台当局没钱, 不能像大陆政府一样做资本支出。因此, 台当局不应该对企业加税, 而应降税才能吸引新的投资机会;因为资金已全球化, 永远在找世界上税负优惠及高潜力的地方, 台当局可向美国奥巴马政府学习, 鼓励企业对员工提高薪资所得, 换取不加税或减税承诺, 让民众变得有钱, 创造以消费带动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循环。特别是目前台湾制造业的企业利润已重回金融海啸以来的高点, 有足够的利润可以分享员工, 协助台湾服务业等增长。

此外, 台湾企业不应该从大陆撤出。以前台湾企业是藉由大陆的“世界工厂”将生产出的产品销售全世界, 现在大陆自己在提升产品附加价值, 正把低附加价值 (或高污染) 产业迁移到内陆或赶到东南亚。台湾对大陆策略必须重新思考, 把它当成全球市场的一部分。

专家们认为, 台湾人本来就适合全球的生意, 应重拾创新精神, 找到小而美的利基市场, 与和大陆以规模经济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相区隔, 避其锋芒。随着中国大陆人均所得提升, 台湾应利用和欧美品质要求的能力, 发展有文化特色的品牌产品, 扩大在大陆市场的经济规模。

台湾学者建议, 两岸应积极思考重新建立合作机制的平台, 大陆经济强大了, 有必要改变以往的竞争政策, 例如争议很大的两岸液晶面板产业, 台湾与大陆不应继续火拚, 反而应合作升级, 大陆专心发展全球电视品牌, 台湾专司面板供应, 两岸应携手打“世界杯”。半导体业也是如此, 还有接下来的4G、5G建置, 两岸实在有加速整合的必要性, 现在大陆经济规模大了, 更有能力扮演这个整合者的角色。

台企应创造差异化的价值

台湾和大陆目前正处在完全竞争时期, 液晶面板产业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根据最新报道, 2015年大陆各面板厂8.5代线产能将全面开出, 届时大陆的制造规模已超越台湾, 成为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生产基地。此外, 大陆正准备以奖励补助的方式, 准备五年投资5000亿元人民币用于发展半导体产业;目前大陆清华紫光重新整合展讯公司, 这次以联发科为首的台湾IC设计业将会是首当其冲, 因为大陆具有全世界最大的集成电路芯片应用市场, 可像欧美制定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产业游戏规则那样, 制定自己的产业技术标准。长远来看, 台积电也无疑会面临大陆重金下必有勇夫的人才争夺战, 这一次大陆可用更高薪水挖全世界各大半导体公司的CEO、CTO、CFO、CMO等。

科技肉搏战是一场两岸竞争力的比赛, 价格竞争曾是台湾厂商最骄傲的实力, 以往许多美日厂商称霸一时的产业, 只要台湾企业一进入, 假以时日, 必定成为台湾厂商的天下。许多电子业的老板都曾骄傲地说:我们就是比别人会缩减成本。如今, 我们遇到了一个比台湾企业更会缩减成本的对手——中国大陆。于是, 许多台湾的电子企业一个接着一个地崩盘了。

台湾最大液晶面板厂友达光电资深副总经理蔡国新指出:“台湾企业要有聪明的玩法, 而不是跟着杀价”。他举例, 2013年台湾面板厂遭遇到大陆面板厂鸣枪的第一战, 就是在32英寸液晶电视上, “你明知大陆32英寸面板产能开出, 供给多了, 价格就不会好, 那你就不该去硬碰硬。”

蔡国新很清楚, 如果与大陆打价格战一起杀价, 杀到最后, 自己也不会得利。所以, 友达就调整32英寸液晶面板的产能, 改做39英寸面板, “当消费者看到32英寸液晶电视很便宜, 可是再多加一点钱就能买39英寸, 心态便会动摇。”这就是蔡国新所说的, 台厂要有更聪明的策略。

长年观察台湾科技业竞争力的新竹交通大学科管所副教授洪志洋认为, 讲穿了, 台湾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创造差异化的价值。创造差异化几乎是管理科学里, 宛如家常便饭的名词, 但做起来却很不容易。以台湾扬声器大厂美律来说, 这几年美律遇到来自大陆的竞争, 问题已不只是杀价, 大陆的AAC、歌尔声学能把产品卖进苹果, 美律目前却没办法, “这告诉我们一件事:那就是AAC、歌尔声学的技术也不比我们差。所以, 美律便会开发头戴式耳机, 就是比较聪明的作法, 而不是跟大陆硬碰硬, 也就是我们讲的创造差异化的价值。”

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电池供应商台湾新普公司董事长宋福祥也认为, 台湾企业要想摆脱紧迫在后的大陆厂商, 一种作法是加深技术实力, 将差距拉大;另一种是避开红海市场。

拓璞产业研究所所长杨胜帆指出:台湾在传统PC供应链的能量其实还是很强的, 但在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 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大陆厂商崛起的速度比台湾快。就拿主机板产业来说, 堪称夕阳产业, 对于日益萎缩的这块饼, 大陆厂商就没有太大兴趣。所以, 台湾至今还能号称是全球主机板的重镇, 市场龙头也都还是台湾引以为骄傲的华硕、技嘉。

杨胜帆说:“如果我们将产业别换到了面板、LED、太阳能等, 这些大陆厂商早就已经追上来了, 讲得更实际点, 比一比两岸的技术能力, 中国大陆多快能追上台湾?面板的差距, 大概只在一年以内, 至于像LED这种太浅的 (指技术门槛较低的产业) , 更容易被追上。挖角、抢人这些事, 大陆很早就在做了, 从日商、韩厂到台湾, 拿到技术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难。甚至在大陆品牌的异军突起下, 大陆供应链有了最强悍的后盾。”

杨胜帆说:“如果连台湾最有竞争力的科技业都面临这种困境, 我们该怎么办?你要懂得用手上有的, 想办法拿到我们需要的。这就像是谈判桌上的技术, 当大陆品牌还需要台湾PC供应链的一天, 我们就要把握优势去拿到我们需要的, 例如软件。所以, 我们跟小米做生意时能否不要只想着卖零组件, 或用较低的价格去换一些东西回来?像是在小米软件平台上, 也让台湾企业参与进去。”

台湾要抓住下一波产业机会

前不久, 台湾宝成集团旗下裕元工业东莞鞋厂因社会保险金争议, 爆发3万名当地员工大规模罢工, 使台商在中国大陆经营日益困难的话题再度浮上台面。在大陆经商多年, 政商人脉熟络, 被称为“中国通”的台湾华邦电子集团董事长焦佑钧指出:由于大陆工资持续上涨, 人民币兑台币从8元升到6元, 类似制鞋这类传统制造业本来就不应该在大陆继续待下去, 应该尽快转移到东南亚、印度, 甚至到非洲去, 大陆今天这个环境已不再适合劳力密集的加工外销产业了。

然而这并不是说所有台湾制造业都要离开中国大陆。焦佑钧说起一个小故事, 他曾到湖南长沙拜访台商协会会长、普罗集团创办人郑聪俊, 其在湖南开设的罗沙蛋糕店遍布长沙的各精华地段, 拥有超过200家分店。

焦佑钧问起他的经营秘诀, 郑聪俊说他90年代刚到长沙时, 店门前都是小摊贩, 根本没人要到他的店里去买蛋糕。但他一直坚持不退缩撤店, 一直等了快20年, 才等到长沙市政府为整顿市容, 让摊贩消失, 民众开始有了富裕钱, 愿意到店里买蛋糕, 而郑聪俊也摇身一变, 成为湖南最成功的台商之一。

“但说老实话, 要成就像这样的内需产业, 就要先要有像宝成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焦佑钧表示, 但当大陆民众日渐富裕时, 传统加工制造业就不得不选择离开这个战场, 因为不同台商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会享有不同的价值。

谈起台湾制造业在大陆的艰困, 鸿海 (富士康) 集团总裁郭台铭一样有感慨, 他在出席最近在南京举办的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高峰论坛时就直言, 中国大陆因拚内需, 让外销企业多少感到被遗弃, 不过要提振内需, 仍需要由外销企业培育大陆中产阶级, 所以鸿海不会放弃制造业。

鸿海 (富士康) 集团目前在大陆拥有百万员工, 直到今日依然把这里视为最主要的生产基地。焦佑钧指出, 对电子制造业而言, 除劳工成本之外, 还必须考量当地基础建设, 中国大陆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至少比东南亚、印度等地要进步不少。郭台铭早在3年前就喊出百万机器人的计划, 原因无他, 就是要抵消大陆日益上涨的劳动成本对制造业带来的冲击。

对台湾科技业最感到紧张的恐怕不只是大陆经营环境不易, 强大的大陆本土科技业兴起, 更让不少台湾科技公司感到芒刺在背。焦佑钧坦承, 台湾科技公司面对竞争压力的确担忧, 我们时时都感觉到他们在肯后追赶, 天天都在担心。可是, 焦佑钧指出, 竞争无可避免, 但台湾科技业的竞争对手不只来自中国大陆, 还有美国、日本、韩国等, 台湾科技业首要思考的是, 一是如何让技术、生产力提升, 二是如何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焦佑钧表示, 大陆科技品牌是台湾电子业及零组件厂的机会。他指出, 中国大陆品牌厂商众多, 如联想、华为、小米等, 彼此竞争也相当激烈。台湾零组件厂应该利用品牌之间的竞争, 以技术优势从陆系供应商的手中拿到订单, 因为后有追兵, 所以必须尽快往前走。

台湾过去10年来, 没有能够应对环境变化调整, 所以平均民众所得增长停滞。焦佑钧认为, 当中国大陆抓紧网络及电子商务的发展, 出现许多世界级的网络企业, 而台湾却没有趁机抓住机会。但他认为, 其实还有不少未来值得发展的产业, 最主要的就是云端、物联网和大数据。

焦佑钧指出, 未来10年最缺的人才就是资料科学家, 台湾所有年轻人去当资料科学家, 也不够填满世界的需求, 这就是台湾年轻人的新机会。

大陆、香港、台湾论文 第9篇

今年7月7日, 首次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朴槿惠达成“今年年底前签署双边贸易协议”、“建立人民币对韩元直接交易机制”的共识。据悉, 韩国还获得了800亿元人民币 (约合130亿美元)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 以投资于中国资本市场。朴槿惠表示:“通过这些措施, 两国企业和公民之间的交流将变得更快捷、更自由。”

中国大陆从1992年与韩国建交以来, 双方关系快速地攀升, 且在经贸关系上也日益绵密, 目前大陆已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韩国也是大陆第一大投资国, 中韩贸易额正在直线上升。

据统计, 今年1至3月份, 中韩累计外贸总额为553亿美元, 同比增长3.91%。其中, 韩国自大陆进口208亿美元, 同比增长5.7%, 对大陆出口344亿美元, 同比增加2.9%。这其实是近年来中韩贸易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可以预见, 随着中韩贸易协议的签署, 中韩经贸联系将会更加紧密。

中韩即将于年底完成的双边贸易协商, 包含货品与服务贸易、投资及经济合作等项目, 是一个远高于大陆与台湾2012年6月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简称ECFA) 的完整的自由贸易协议。事实上, 大陆方面对台湾一直很照顾, ECFA实际上就是两岸自贸协议的框架文本和货贸协议早期清单部分, 原本想在韩国之前, 与台湾方面完成后续的投资保障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余下的全部货贸协议, 但由于岛内少部分人对两岸关系的质疑, 致使服贸协议的正式实施及货贸协议的后续谈判短期内无法完成, 导致台湾商品在大陆的竞争情势、台商的投资布局、服务业的经营条件, 均可能因为韩商取得了优惠待遇而面临挑战。

在外贸方面, 韩国一直以来都是台湾最大的竞争对手, 且难以抗衡。中韩FTA是韩国继与欧盟、美国、东盟等主要出口市场完成FTA之后, 最后且最重要的一块拼图。借由FTA进一步取得出口的优惠待遇, 抢夺中国大陆庞大的内需市场, 以加速韩国出口贸易与经济成长, 正是其发展政策中的核心。

根据台湾“经济部”今年7月10日首度公布中韩自贸协议对台湾产业造成冲击的评估报告, 岛内将近四分之一的工业产品将受韩国威胁, 冲击面涵盖钢铁、机床、汽车、面板、石化和纺织业, 届时台湾出口到大陆的产品中恐有2%到5%的出口值拱手让给韩商, 粗估台湾受影响约新台币960亿元至2500多亿元, 折合32亿至84亿美元。

台湾“工业局副局长”连锦漳日前也忧心表示:台韩出口的产品高达70%重叠, 面对关税差异会很难竞争。根据最新统计, 2013年大陆自台湾进口工业产品金额1563亿美元, 排除已享有零关税、ECFA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早收清单产品, 其中30%应缴关税, 且面临韩国竞争。目前台韩高度竞争的产品, 韩国不论钢铁、面板还是纺织品, 在大陆市场市占率都比台湾地区高, 仅机床一项台湾优势较明显, 台湾市占率9.5%, 韩国5.75%。中韩若签署FTA, 台湾将面临“比921震灾还严重的大灾难”, 机床市场将拱手让给韩国, 未来台湾有高达四分之一工业产品将受到韩国威胁。

台湾“国发会副主委”陈建良也强调:从过去韩国与欧盟签署FTA经验来看, 台韩重叠的产业, 韩国增加的, 就是我们减少的, 中韩FTA生效后, 历史势必重演;而韩国签订的FTA越来越多, 估计到2025年时, 韩国的贸易量将是台湾地区的3倍。

值得注意的是, 中韩签署FTA不只台湾地区饱受威胁, 日本同样面临产品遭韩取代危机。日本贸易振兴会 (JETRO) 估计, 中韩FTA生效后, 日本产品遭取代金额约53亿美元。由于中韩FTA将使日本产品如液晶屏幕、汽车、家电等在中国大陆也因为与韩国重叠, 可能促使日本加速中日韩FTA谈判的推动。如果中日韩FTA加速, 又可能使东盟10加6区域自由贸易经济协议 (RCEP) 早日完成, 将对台湾对外贸易及参与东亚经济整合带来更大压力。

绿营“反服贸”拖累台湾

从1998金融危机以来, 世界经济发展就受到空前压力, 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及后续的美债和欧债危机更是拖垮了整个世界经济。所幸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风景这边独好”, 而“金砖五国”中, 中国更是一枝独秀, 对世界经济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就连日前到中国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发自内心地感谢中国对欧盟经济的支持和贡献。

最近, 习近平主席与“金砖五国”领导人在巴西峰会上再次聚首, 共同商讨经济合作发展大计, 合作成立新发展银行以及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

在全世界都希望从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中寻得商机之时, 只有台湾少部分人无视大陆的发展, 并时不时瞎折腾, 甚至对台湾利好的两岸服贸协议, 民进党不惜采取种种手段竭力反对, 国民党内亦有人态度暧昧, 而一些“懒得了解真相”的岛内学生, 则发动以“反服贸”为主旨的所谓“太阳花学运”, 使得服贸协议一直搁浅在台湾“立法院”。

折腾了半天, 其结果是什么呢?一方面, 学运冲击岛内最高行政与立法机构, 迫使台当局制定所谓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 导致服贸协议及货贸协议的后续过程短期内无法完成, 让台湾成为全世界的笑柄;另一方面, 台湾与大陆经贸合作关系受到严重冲击, 致使岛内经济复苏更加艰难。对民进党而言, 字面上的“民主”与“进步”变成了相反的意涵;对受到蛊惑参加“反服贸”活动的学生而言, 似乎最关心的仍是FTA对个人有何好处, 很多人毕业即失业, 成为失去未来前途发展方向的一代“迷途羔羊”, 更甭谈什么“重任担当”了;对整个台湾而言, 由于过度重视本土化的社会氛围, 忽略了国际区域经济整合与自由化潮流, 以不变应万变, 继失去“亚洲四小龙”的光彩后, 正在失去另一次难得的翻身机遇。

难怪近日马英九公开表示, 对中韩未来的合作充满了忧患之情, 尤其是中韩签定自由贸易协议, 一定会影响台湾厂商在大陆的市占率, 差距被拉大, 马英九以“心急如焚”来形容此时的心境, 台湾想急起直追但苦未能顺利进行, 服贸协议受到在野党的阻挠, 感叹之余实无良策。可见台湾继续内斗, 不仅是斗倒国民党, 更斗垮台湾的经济!

“大陆不会苦等台湾”

今年7月7日,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台湾商业总会访陆团一行时指出:“大陆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 并透过开放促使改革与发展, 台湾不能只守在小天地而自满, 在面对全球化的浪潮, 服贸对台湾是头等大事, 但大陆不会苦等台湾, 台湾的机会一旦消失就不会再回来, 台湾最大的市场就在身边的大陆。”

俞正声强调, 大陆一直在推动改革开放, 追求更进一步的发展, 以改善民生, 并利用开放来倒逼改革, 大陆意识到全球化的重要性, 与国际各国洽谈合作协议, 与台湾谈交流合作也是如此, 大陆必须往前迈进, 不会等台湾的。机会是掌握在台湾人手上, 稍纵即逝。服贸对台湾是大事, 大陆不会因要等台湾通过, 而暂停和其他国家签署双边贸易等各种经济合作协议。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连美国都在找适合的路, 中国也不能太慢。

大陆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也认为, 两岸服贸协议可以先通过, 未来发生问题时, 再透过协商机制解决, 或先暂停再协商。他说, 货贸谈判两岸双方最近大家还要磋商一下, 但货贸商品品项繁杂, 时间长, 关键更在于台湾现在要求先签监督条例, 即使货贸谈得差不多了, 是不是也要等监督条例?他说, 两岸相关事务协商仍进行中, 包括货品贸易、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等, 都持续进行中。两岸服务贸易虽然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但大陆不会因一些个别问题影响整个历史大潮发展。”

大陆商务部高燕副部长表示, 大陆方面并没有因为服贸及监督条例卡关而暂停货物贸易协议的谈判进度, 目前都还持续进行双方经贸合作会议;大陆对台企赴陆投资将简化审批程序, 改成备案不用核准;近期考虑再召开第六次两岸经贸合作会议, 希望台湾相关单位能赶紧排程到大陆磋商开会时间。

两岸服贸协议究竟对谁更有利

许多岛内专家学者都指出, 在深化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具有格外的重要性, 因为大陆去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1%, 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占比 (43.9%) , 未来占比还将继续提高;而台湾则早已是一个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 2008—2012年间, 台湾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比在67.4%至69.4%之间, 服务业占台湾就业人口比重超过58%, 在这种情况下, 要让两岸经贸最大程度带动两岸经济发展, 特别是令台湾经济受惠, 就必须为两岸服务贸易创造更好发展环境。由于两岸货物贸易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2013年高达1973亿美元, 进一步发展两岸经贸的重心也相应必然要放到服务贸易上;服务贸易的发展, 又有助于货物贸易的深化及其效益提高。

在爆发东亚金融危机的1997年, 大陆GDP相当于台湾的3.2倍, 到2012年已达16.8倍。2012年, 台湾GDP折合人民币30, 893亿元, 大陆已有4个省经济规模超过台湾 (广东为57, 068亿元、江苏为54, 058亿元、山东为50, 013亿元、浙江为34, 665亿元) 。到2013年, 大陆GDP进一步增长至568, 845亿元。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主要增长源,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占30%。由于世界经济步入低增长时期, 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率也在放慢;尽管如此, 其增长率在全球大国之中依然最高。一个规模居世界第二、增长率在全球大国中最高且相当稳定的市场, 对于任何产业、任何企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在更大背景上考察, 各国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随着经济发展而日趋上升, 服务贸易早已是世界贸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亚, 服务贸易、特别是高增值和高技术的现代服务贸易相对制造业而言仍然是对外贸易的软肋;通过增进区域内合作来增强本土服务业竞争力, 共同提升在全球经济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地位, 就成为区域内各方一条可行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政府将属于一国之内的台湾地区列为优先给惠的对象, 确属意料之中。

不对称开放是迄今海峡两岸经贸发展的最突出特点, 在贸易、投资、人员流动等所有方面, 大陆对台湾的开放程度都远远高于台湾对大陆的开放程度, 不仅对台湾履行了对其它所有世贸组织成员方的全部义务, 而且台商在大陆还一直享受着“同等优先”的待遇。相反, 台湾当局多年来一直对发展同大陆的经贸关系深具戒心, 对大陆商品、资本、劳动力实行了严厉的市场准入限制, 其在入世之后对大陆的市场开放措施多年来多数是口惠而实不至, 开放项目多属台湾的优势产业, 不开放项目则是大陆的优势产业。直到2009年初, 仍有2200种大陆商品不能入台。

在2010年达成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计划下, 在货物贸易领域, 大陆对539项原产于台湾的产品实施降税, 2009年大陆自台进口上述产品金额138.3亿美元, 占当年大陆自台进口总额的16.1%。台湾对267项原产于大陆的产品实施降税, 2009年台湾自大陆进口上述产品金额28.5亿美元, 占当年台湾自大陆进口总额的10.5%。

台湾人士在大陆旅行、居住高度自由, 就业待遇宽松, 大陆对台湾人士陆续开放了多种专业技术人员就业市场, 仅2007年一年就向台湾居民开放了会计、卫生、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等15类 (项) 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 台湾医师可在大陆直接执业, 大陆有关仲裁机构增聘台湾仲裁员, 允许台湾农民在大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直接申办个体工商户等等。

非国有企业机构自不待言, 就是大陆国有事业单位, 也在数年前就向台湾人士打开了就业的大门。正因为有宽容的环境, 在大陆常住的台湾人士才能接近20万之众。

相反, 台湾经济本来较为发达, 本地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客观上导致岛内企业需要输入外来劳动力, 本来有潜力吸收较多的大陆劳动力, 既为大陆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又有助于抑制台湾经营成本上涨, 实属双赢方案。

然而, 台湾当局多年来严厉限制岛内企事业单位使用大陆劳动力, 即使在前些年岛内劳动力短缺、迫切需要输入外劳时, 台湾当局也不顾大陆劳工同文同种的优势而优先向东南亚国家劳工开放。对少数以合法身份进入台湾企业的大陆劳工, 台湾当局又百般限制其基本人身权利, 如禁止大陆渔工上岸住宿等。在台湾当局的限制下, 本来颇有潜力的台湾劳动力市场多年来几乎对大陆劳动力完全封闭。

直到新世纪以来, 台湾当局在这个方面方才开始改进。如2003年1月, 台“陆委会”通过《跨国企业邀请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商务相关活动许可办法》, 开放跨国企业邀请大陆人士来台从事受训、商务访问等商务活动, 也可让大陆人士来台工作, 最长可停留4年, 并将申请审批期从两个月缩短至10个工作日。但无论是出于人道主义原则还是处于提高经济效率目的, 台湾当局在这方面的改进空间都仍然很大。

服贸协议给予台湾企业与居民优惠待遇

服贸协议延续了20余年来的不对称开放和“同等优先”大陆对台让利优惠思路, 将该协议附件一《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表》中大陆方面承诺与中国加入世贸议定书《服务贸易具体承诺减让表》和2011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比, 可以看出, 这项协议给予台湾企业与居民的待遇大面积优于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方的待遇, 也优于2011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规定的外资待遇。其对台优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扩大市场准入

如与加入世贸议定书相比, 服贸协议在电信服务领域对台资开放了因特网接入服务、呼叫中心、离岸呼叫中心三项业务, 允许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设立合资企业, 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呼叫中心业务, 无地域限制, 台资股权比例不超过50%。

在市场准入方面, 大陆开放的领域比台湾当局承诺开放的领域明显要多, 包括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建筑设计、因特网接入、呼叫中心等许多大陆对台资开放的领域, 台湾当局均未承诺对陆资开放。

(二) 提高台资持股比例上限

在软件实施服务领域, 加入世贸议定书规定外资进入大陆市场仅限于合资企业形式;服贸协议则允许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设立独资、合资企业, 提供软件实施服务。

在环境服务领域, 入世议定书只准外资企业以合资企业形式进入大陆市场, 服贸协议则允许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设立合资、合作或独资企业, 提供环保服务。

加入世贸议定书规定外资证券公司在大陆市场设立合资公司持股比例不超过1/3, 服贸协议则允许符合设立外资参股证券公司条件的台资金融机构按照大陆有关规定在上海市、福建省、深圳市各设立1家两岸合资的全牌照证券公司, 台资合并持股比例最高可达51%, 且大陆股东不限于证券公司。

(三) 放宽台资企业资质认定标准

服贸协议规定, 在建筑设计服务、工程服务领域, 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设立建设工程设计企业, 对于个人业绩, 其在台湾和大陆的业绩可共同作为评定依据, 但在台湾完成的业绩规模标准应符合大陆建设项目规模划分标准。

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设立的独资物业服务企业, 在申请企业资质时, 可以将在台湾和大陆承接的物业建筑面积共同作为评定依据, 但在大陆承接的面积不得低于50%, 在台湾承接的面积不得用于其在大陆设立的多家企业申请资质时重复计算。

(四) 便利台湾居民人员流动和在大陆从业

服贸协议允许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设立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聘用台湾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 并将其作为本企业申请建设工程设计资质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 在资质审查时不考核其专业技术职称条件, 只考核其学历、从事工程设计实践年限、在台湾的注册资格、工程设计业绩及信誉。

对于在大陆无商业存在的台湾的公司/合伙人/企业从大陆获取了服务合同, 为履行这些合同而进入大陆提供临时性服务的持有台湾方面身份证明文件的自然人, 且其在外期间报酬由雇主支付的情况, 服贸协议规定, 此类合同服务提供者只要具备与所提供服务相关的学历和技术 (职业) 资格, 在大陆停留期间每次可申请不超过两年多次有效来往大陆签注;如有需要可申请延期。在大陆停留期间不得从事与合同无关的服务活动。而按照加入世贸议定书规定, 外国企业的外国雇员在这种情况下入境期限为90天。

(五) 优惠台湾中小企业与个体户

摄影服务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属于限制外资行业, 但台湾摄影业属于优势产业, 服贸协议允许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设立合资、合作或独资企业, 提供摄影服务, 实际上为台湾中小摄影机构与独立开业的摄影师创造了条件。

扩大台湾受益覆盖面

多年来, 大陆方面一直注重根据经贸发展现实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在不违反原则宗旨的情况下务求最大程度便利台商, 不使台商为规避台湾客观条件限制而丧失受惠的条件, 扩大台湾社会受益面。把服贸协议正文、附件与大陆此前已经颁布实施的其它相关法规结合起来, 不难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确保台商受惠无遗漏, 这一指导思想最突出地表现在对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的政策待遇。多年来, 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往来横加干预, 尤其阻碍台商对大陆投资, 许多台商只能通过离岸金融中心转投资。

针对这一现象, 大陆方面从一开始就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便利, 通过种种方式确保这类经过第三地转投资的台商不漏掉面向台商的优惠待遇, 保护其合法投资权益。所有这些探索性措施最终形成了商务部颁布的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暂行办法, 自2013年2月20日起实施。在服贸协议中, 进一步特意规定, 台湾的银行在大陆的营业性机构, 经批准经营台资企业人民币业务时, 服务对象可包括依规定被认定为视同台湾投资者的第三地投资者在大陆设立的企业。

总结以上可知, 服贸协议对台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一以贯之的“让利”思路更令台湾企业和居民受惠甚多。鉴于台湾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 而中国大陆正在谈判加入这份协定, 并且已经取得了欧盟等关键成员方的支持;在对中国大陆的服务贸易待遇问题上, 台湾实际上只有三种选择:

一种是与大陆签署服贸协议, 从而在大陆市场享受优于其它世贸组织成员方的待遇, 同时对大陆开放服务业市场;

另一种是不与大陆签署服贸协议, 在大陆加入服务贸易总协定之后被动对大陆开放服务业市场, 而且其开放度高于服贸协议的规定, 在大陆市场则享受与其它世贸组织成员方一样的待遇;

还有一种是不与大陆签署服贸协议, 不向大陆开放服务业市场, 为此在大陆加入“服务贸易总协定”后台湾退出该协定, 从而自愿在全世界所有主要经济体的服务业市场边缘化。

对于台湾而言, 哪一种选择最为有利, 显而易见。

而且, 台湾当局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审查、阐释服贸协议, 据马英九所说, 台湾“经济部”在签约前后与相关产业协会、公会代表沟通合计110场, 召开公开听证会20场, 民众说明会144场, 是台湾地区迄今最严格的审查。就是这样一份对台湾最有利、最透明的贸易协议竟然能够在台湾炒成一场政治风暴, 被说成是“黑箱”。自从“民主化”以来, 台湾几乎所有经济建设重大项目、所有对外经贸重大谈判都会遭遇类似的非理性政潮困扰, 而且几乎每次都是无知压倒理性, 政治斗争压倒经济建设, 非理性群体行为绑架决策。不少项目到头来还是不得不上, 但是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最佳地点、最佳条件。这一切充分暴露了台湾政治权力斗争已经全面失控而无可挽回地严重败坏了台湾的商业环境, 暴露了台湾在极端经济民粹主义道路上已经走得太远。

“大陆新娘”的台湾故事 第10篇

柯文哲或是一时无心之言,却道出不能说的事实:台湾社会对大陆新娘和外籍新娘的歧视,深埋在潜意识里 台湾大陆新娘很多,“都已经进口30万了”。台北市长柯文哲日前演讲时说出这番话,台下一片哗然,有听众当即发问:“进口?”柯市长不觉得自己的话有问题,答:“对啊!” 人不是货物,当然不能“进口”。舆论围攻下,柯文哲道歉但坚称“没恶意”。岛内媒体评论,柯文哲或是一时无心之言,却道出不能说的事实:台湾社会对大陆新娘和外籍新娘的歧视,深埋在潜意识里。“多少钱买你回来” 上世纪80年代,一些择偶困难的台湾男性开始去海峡对岸寻找另一半,于是就有了大陆新娘。后来,又出现了泰国新娘、越南新娘和印度尼西亚新娘。到今天,台湾约有30万大陆配偶,15万外籍配偶。毋庸讳言,这些女子嫁到台湾,多数不是为追寻爱情,而是希望告别贫穷过上好日子。但是,她们往往来台之后才发现,丈夫本就是台湾弱势群体,自己除了要操持家务照顾老小,还要打零工补贴家用,生活充满艰辛。 融入台湾社会是更艰难的任务,除了要面对“你老公花多少钱买你”的疑问和无处不在的有色眼光,还有台湾当局的歧视性政策。外籍新娘要取得台湾身份证,至少需要4年,大陆新娘则因为政治原因要8年,2009年以后才改成6年,仍比其他外籍新娘长两年。 记者采访过一位大陆新娘常素玲,她2000年嫁到台湾,5年内嫁了3次。前两次婚姻都是在两年左右,先生去世,按照台湾当时的规定,必须在一个月内离境,她因此再嫁。当时规定每结一次婚,都须从头算起,所以她一直呆到第11年,才申请到身份证。 这不是孤例。有些大陆新娘嫁给了1949年到台湾的老兵,他们最年轻的70多岁,有的已经90多岁。有的,离拿身份证只差一两个月,侍候了几年的丈夫去世,“他前脚走,你后脚就被扫地出门”,被迫离开台湾。 2009年以前,台湾还规定大陆新娘结婚满6年申请“长期居留”后方可申请工作,后改为抵台结婚满2年“依亲居留”后,无需申请即可工作。近些年,外来新娘的待遇有所好转,社会氛围也在改善,但“进口新娘”一类有心无心的话语,还是会在不经意间刺伤耳膜。门当户对婚姻增多 大陆新娘作为最主要的外来新娘群体,因受政治影响,承受最多不公。但近些年,大陆配偶正逐渐摆脱悲情形象,越来越多的两岸婚姻是门当户对的自由恋爱,每年平均l万多起两岸婚姻中,还出现一成的男性大陆配偶。不少大陆新娘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社会肯定和媒体关注。 来自哈尔滨的杨淑荣,上月上了台湾《联合报》。5个月前,她跟丈夫在彰化县永靖乡开了“哈尔滨酸菜白肉锅”小吃店,因为味道好用料足,很快成为人气小吃店。“我的好菜都是客人一直帮我加油加出来的。”杨淑荣说,走在街上常被客人认出喊着“你不是东北锅的老板娘吗”,令她找回自信。 嫁到高雄的重庆姑娘张玉敏,则让人体会到打拼的勇气。她15年前嫁到台湾时,是个不会洗衣做饭的娇娇女,因丈夫经商失败,开始扛起养家重担。她先到泡沫红茶店帮工,后来租了店而,开始经营茶饮店,又在店里辟出一塊地方开网吧。再后来,她开始经营小炒,最初连饭都煮不熟,日后却渐渐成了炒螺肉、客家小炒、炒花枝等台菜烹饪高手。张玉敏说,自己2015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成立大陆新娘社团,“想借助这个协会帮助更多的大陆姐妹,让她们有回娘家的感觉。”外来新娘的政治话语权 台湾近期充满抗议,反核、反服贸学生重返“立法院”,护树团体抗议大巨蛋,环保团体抗议慈济开发案,有房一族反对兴建廉价住房……多数抗议有些效果。在会哭孩子有糖吃的大环境下,外来新娘群体要保护权益,赢回社会尊重,除了做好自己,争夺话语权也很重要。 近些年,大陆配偶们创办了一些社会团体,甚至还组建了政党。来自福建龙岩的大陆新娘卢月香,2010年创建了中华生产党,到2013年6月,中华生产党已拥有3.2万名党员,多为大陆移居台湾人士。 台湾另一个以大陆配偶为主体的政党是中华妇女党,党员同样分布在全台各县市,党主席涂明慧表示,大台北地区的陆配应该有10万人,大部分来台湾都很久,“有些人的小孩都读大学了”,这些陆配融入地方,跟左邻右舍都很熟悉,选举时能发挥力量,“陆配都是重感情的人,只要平常对她们好,到了选举时,陆配就会全力支持来回报。” 近两年,不少蓝营的县市长、村里长和民意代表都开始向这一群体递出“橄榄枝”。据台湾“内政部”统计,2012年“大选”时,全台35.5万陆配中,已领有身份证、具投票权的约9.7万人。数字虽然不算太大,如果拧成一股绳,将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nlc202309031957

上一篇: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下一篇:乳牙根尖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