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养猪范文

2024-05-10

现代化养猪范文(精选9篇)

现代化养猪 第1篇

目前, 养猪产业进入了严重过剩的阶段, 而国内养猪的方法相对落后, 养猪的圈舍脏、乱、差, 圈舍里面往往堆满许多杂物, 光线较差, 再加上猪的呼吸, 粪尿的腐败、发酵分解, 垫草和散落饲料发霉变质, 通风换气不良等, 空气污浊, 以致猪本身体质下降、易染病;同时许多饲养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在猪饲料中加入大量抗生素、促长剂等有害物质, 使得猪在短时间内尚未达到性成熟就出栏上市。

现阶段的养猪法导致市场猪肉含有大量的残留药物, 口感风味也严重下降, 并且胆固醇过高, 不利于人体健康, 这些有害物质被人摄入体内, 在体内沉积, 对人体的生长发育造成极坏影响, 诱发各种长期的不适症状、痛苦病症以至于最终诱发癌症。

2、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改变国内相对落后的养猪法, 采用机械化、现代化的运动养猪模式, 使机械化圈养猪的肉质达到散养猪同样的肉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现代化运动养猪工艺, 其特征在于采用微机分别控制饲料喂养、运动、清洗、污水处理、有机肥料合成以及实时监控。

1) 饲料喂养:由微机控制饲料配方, 根据猪不同的生长时期喂不同的饲料, 并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搅拌、喂料, 饲料在30℃以上搅拌, 现拌现喂, 每天喂料4次;

2) 运动:猪圈的下方设皮带机, 由微机控制皮带机的转动时间、速度, 保证猪每天运动3~5h, 皮带机转动速度为800~1 000m/h, 保证每天运动3 000~4 000m;

3) 清洗:由微机控制猪圈上方所设的清洗装置, 每天对猪圈及猪清洗至少一次;

4) 污水处理:对清洗后的水由微机控制加入药剂除菌净化, 净化后的水引入清洗管道中进行循环利用;

5) 有机肥料合成:将污水处理后分离出的杂质加入微生物菌, 进行发酵处理, 合成有机肥料, 并回收生成沼气;

6) 实时监控:采有监控系统, 对猪进行实时监控, 由微机控制管理整个养猪工艺, 根据监控的结果随时修改各项控制参数

所述的由微机控制的皮带机一侧安装喂养槽。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 改善了猪圈的环境, 加大了猪的运动量, 生产出的猪肉口感好、有嚼劲、胆固醇含量低, 同时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节省开支, 实现了养猪的机械化、现代化、规模化。

3、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连接示意框图, 包括由微机连接控制的饲料配比系统1、喂养槽2、皮带机3、清洗管道4、污水池5、有机肥料合成装置6、沼气回收装置7、有机肥料装袋装置以及8、电脑监控系统, 猪圈的底部安装一皮带机3, 皮带机的一侧放置喂养槽2, 饲料配比系统1悬于喂养槽2的上方, 猪圈的上方设有清洗管道4, 皮带机的下方设污水处理装置, 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污水池5底部设一管道通往有机肥料合成装置6, 该有机肥料合成装置6的顶部和侧面分别连接沼气回收装置7和有机肥料装袋装置8。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清洗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现代化养猪场设计方案1 第2篇

——年出栏3000头商品猪

摘要 我国具有悠久的养猪历史,有发展养猪业的丰富资源,包括猪的品种资源、饲料资源和农村养猪的传统,但是在养猪技术方面比较落后,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等问题。近年,随着农村专业户数量逐年增加,养猪业科学技术日益普及,专业养猪业也逐步巩固和繁荣。本人结合多年养殖经验及培训知识,现已建设成存栏量1000头、年出栏量3000头育肥猪的现代规模化标准养猪场,根据机械化养猪饲养工艺,就猪场的功能和生产建筑、辅助建筑和猪场机械化等规划设计,本养猪场现已正式落成并开始生产,以下就是本养猪场的实际情况。规划设计依据

本养猪场占地面积2200多平米,共建有大型现代化标准猪舍两栋,作为一个年产3000 头肥猪的养猪场,根据一头公猪可适配20头母猪,每头母猪年产2.5胎,每胎产仔10只的特点,本养猪场饲养存栏公猪6头,生产母猪120头,哺乳期仔猪420头,保育猪130头,生产育成猪480头。机械化养猪的规划设计主要依据饲养工艺,目前本养猪场采用以周为节拍的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该设计采用早期断奶(20 ~ 35日龄)隔离饲养:

工艺特点:早期断奶(20 ~ 35 日龄),隔离饲养是养猪新工艺。早期隔离断奶即根据猪群本身需清除的疾病,在20 ~ 35 日龄内进行断奶,然后将仔猪送到距离分娩舍80 m 以外的清净区保育舍隔离饲养,这就是早期断奶(20~ 35 日龄)五段式隔离饲养。新发展的饲养工艺具有增加母猪产仔胎数,切断仔猪被母猪或其他大猪传染疾病的途径,提高仔猪健康水平。规划设计

2.1 场址的选择

对猪场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养猪场在建前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2.1.1 长远规划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养猪业是个长期的产业,所以猪场建设应顺应城市的发展,如果能成为城市菜篮子工程的一部分,将该猪场建于城市规划的畜牧生产基地,则可以避免拆迁的尴尬。为了隔离灰尘、气味、噪音,该猪场设在居民区下风向,距离在300 ~ 500 m 以上, 就建在交通主干线旁边,交通位置极其便利,而且选择地点尚有3500多平方米土地尚未利用,拓展空间十分充足。2.1.2 猪舍的方位

本养猪场共有大型标准化猪舍两栋,采取并列而建的方式,根据冬季向阳采暖、夏季迎风凉爽的原则,本养猪场猪舍采取南北延伸方式,以便于最大限度采集阳光和通风换气。

2.1.3 水、电、交通等因素

作为一个存栏量1000头的机械化养猪场,日用水量达16t,洁净而稳定的水源是必须首先考虑的,有鉴于此,本养猪场建有大型深度潜水井,以保证充足洁净水源。猪场的装机容量较大,电压稳定,且配有柴油发电机,防止突然停电情况,2.1.4 卫生防疫

为了保持良好的卫生防疫条件,本养猪场建设在地势较高、地形开阔、通风良好的地方,同时远离居民区和医疗机构、屠宰场等场所,且只设一个进出通道。

2.1.5 粪污处理

1000头猪场的粪污量很大,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污染周围环境,造成生态不平衡。所以,本养猪场远离饮用水源,同时为污水处理留出空间。粪便处理,结合鱼塘养殖,果蔬种植及其他农作物的生产等进行,变废为宝,同时还将粪便干燥后作为肥料出售。

2.2 功能区域规划设计

本养猪场总体布局主要从立体卫生防疫体系和生产管理的角度出发,按功能划分成若干区域,将猪场分为生产建筑、生产辅助建筑和生产管理建筑。生产建筑包括分娩猪舍、种猪舍、育肥舍等。生产辅助建筑包括饲料车间、水井、仓库、配电室、储藏室、装猪台等。生产管理建筑包括行政办公室、宿舍等。生产管理建筑与生产建筑分开,生产辅助建筑也与生产建筑分开,以利控制疫情的发生;但生产辅助建筑是围绕生产建筑布置,以利生产。在地形上,生产建筑和生产辅助建筑均低于生产管理建筑,处于下风向;装猪台、贮粪池则低于生产建筑,处于更下风向。

本养猪场按不同的生产环节建立专门化猪舍,如繁殖舍、分娩舍、保育舍等。猪舍之间相距不少于20 m。猪舍布局均便于猪群周转,最后一道工序如繁殖场的保育舍、商品猪的肥猪舍则考虑到交通方便,以便利外运产品,所以建设在猪舍最接近出口处。各猪舍之间均有道路或走廊相连,减少水、电、供暖线路的距离,以提高工作效率。

猪场内繁殖群和商品群也都分开,两群间并保持有一定防疫间距,并使繁殖群处于下风向。饲料库、装猪台设在生产区的边界,避免场外车辆进入生产区,利于防疫。场区周围绿化非常好,三面果树,一面庄稼。

2.3 生产区建筑规划设计

2.3.1 猪舍建筑规划设计

进行猪舍的平面设计时,首先要按机械化工艺的流程,计算各生产时期猪的饲养数量、围栏数量,然后再进行平面设计。下面就是本养猪场的平面工艺设计。2.3.1.1 各生产时期猪只的数量

采用SEW 饲养工艺缩短了哺乳时间,每头母猪的年生产胎得到提高,约为2.5 胎/ 年(一

般工艺2.1 胎/ 年).1)母猪数量:年产3000 头肉猪,需生产母猪数量为:3000÷2.5胎/ 年÷10 头/ 胎÷90%÷95%=140 头。取120 头(其中:90% 为乳猪成活率;95% 仔猪成活率)比一般饲养工艺少饲养20头母猪。

2)配养公猪数量:按120 头母猪计算,全场配养公猪6 头。

3)每周产仔胎数:每周产仔胎数:120×2.5胎/ 年÷52周=5.7胎。即每周有5.7头母猪配种成功,5.7 头母猪产仔。

4)每周产仔头数:每周产仔头数:5.7头×10 头/ 胎=57头。

5)每周上市肉猪:每周上市肉猪:57 头×90%×95%=48.7 头, 取48头。6)全年上市肉猪:全年上市肉猪:52×48=2535头。2.3.1.2 围栏数量

1)公猪栏:6栏,每栏面积为5.04 m(2.4 m×2.1 m)。

2)单体母猪栏:总生产母猪栏数-分娩舍母猪栏数=120-(3 周×5.7 头/ 周)=103头,考虑后备母猪等因素,取104栏,每栏面积1.26 m2(2.1 m×0.6 m)。

3)分娩栏:怀孕母猪产前一周进入分娩栏,分娩前3 周、产后1 周对分娩栏清洁消毒,共5 周。分娩栏数= 每周分娩母猪数×5=2.256×5=28.5 栏, 取29栏,每栏面积4.07 m2(2.2 m×1.85 m)。4)保育栏:新生仔猪进入保育栏,2 窝并成1 窝,保育期为6 周,1 周清洁消毒,共7 周。保育栏数= 每周分娩母猪数÷2×7=2.256÷2×7=19.95栏,取20栏,每栏面积8.1 m2(3 m×2.7 m)。

5)生长育成栏:生长栏和育成栏通常是2 窝一栏,生长期饲养6 周(清洁1 周),育成期饲养11 周。保育栏数= 每周分娩母猪数÷2×6=2.256÷2×6=17 栏,每栏面积16.2 m2(5 m×2.2563 m)。育成栏数= 每周分娩母猪数÷2×11=2.256÷2×11=31.35 栏,取32栏,每栏面积24 m2(5 m×4.8 m)。

2.4 各种猪舍的平面设计

根据猪栏的数量,可进行猪舍的平面设计。猪舍平面设计的主要原则是:①猪舍宽度主要应考虑夏季通风降温,所以猪舍一般按2 列设计,舍宽为4 ~ 6 m ;②猪舍长度主要考试方便排污,各种猪舍长短不要相差太大,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一般猪舍长度为40 ~ 80 m。

依据上述原则,本养猪场各类猪舍为:后备种公猪舍1 间栋15 m×7.5 m),种公猪舍1 栋(15 m×7.5 m),后备种母猪舍1 栋(25 m×7.5 m),空怀舍1 栋(10 m×7.5 m),妊娠母猪舍2栋(25 m×7.5 m),分娩舍2栋(25 m×10.5 m),哺乳育成舍2 栋(25 m×7.5 m),生长舍1栋(25 m×11 m),育肥舍2 栋(15 m×11 m)。

本养猪场猪舍的平面设计主要到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全部猪舍最好按工艺流程2 列排列,便于管理和防疫;二是猪舍应坐北朝南,充足的阳光可起到杀菌消毒和冬季采光取暖的作用,若受地形限制,朝向可在南偏西5°至南偏东15°之间变化;三是从通风和防疫的角度出发,猪舍之间间隔应该为猪舍高度的2 ~ 2.5 倍,一般不少于9 m。

2.5 生产区其他建筑规划设计

生产区其他建筑主要包括出猪台、出粪台、沼气池、饲料间、兽医室、人员消毒间、车

辆消毒间及道路等。

本养猪场在规划设计时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生产区只设一个出入口,并设有人员消毒、车辆消毒及值班室。

2)出猪台和集粪池置于围墙外边,外来运猪、运粪车不必进入生产区即可操作。3)外来车辆将饲料运至饲料间,再由生产区内车辆将饲料运至各猪舍。4)生产区的道路设置,按用途区内道路可大致分为人行道、饲料道和运 猪、运粪道。

5)隔离猪舍远离生产猪舍,且处于常年下风向。

6)水源、电源靠近各猪舍,方便使用,减少浪费。同时,对水源有切实的保护措施,采取井盖密封措施,随用随抽,避免被污染,电源做到安全用电。

7)粪便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结合实际条件,充分利用。污水和雨水分开,减少污水处理量。

2.6 办公生活区建筑规划设计

本养猪场办公生活区远离生产区,并且置于优越的位置。办公区的规划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特别是对外来人员、车辆的消毒管理。

2.7 猪舍建筑设计 2.7.1 基础

基础的主要作用是承载猪舍的自身重量、屋顶积雪重量和墙、屋顶承受的风力。基础的埋置深度,根据猪舍的总荷载、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及气候条件等确定。基础受潮会引起墙壁及舍内潮湿,应注意基础的防潮防水。为防止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浸湿墙体,在基础墙的顶部应设防潮层。2.7.2 墙壁

本养猪场猪舍的墙壁采用24空心黏土砖墙,这种结构较普通砖墙更加保暖防寒隔热,外抹水泥砂浆,内外墙体均抹1.5m 高的水泥墙裙。2.7.3 屋顶

用直径45公分木头做横梁和三角架,间隔4 m 架设一个,用直径35公分木头做支撑架,间隔1米一个,共用木头6000余米,上铺10公分厚彩钢板,彩钢板为内外不锈钢制作,中间夹心为10公分厚泡沫板,以防透气,利于保温,在彩钢板外侧另外再覆一层优质喷绘油布,以减少层顶向室内的辐射热,同时可以更好地起到防寒保暖的效果。2.7.4 门

门是供人和猪出入的地方,本养猪场共设有5道门,大门为高3.6米,宽2.5米铁门,生产区为高2.2米,宽1.6米棉布窗帘,以增加保温性能。储藏室和办公室均为木门结构,大门外设坡道,便于猪和手推车出入。2.7.5 地面

猪栏用双列式,中央设1.5m 宽的通道,两侧猪栏内地面一律向中央通道倾斜,中央通道两边也各设一条浅沟,利于排除猪栏内的污水,且通道两边排污浅沟自西向东有一定的坡度,使污水流入饲料间内的地下污水池,再通过排污沟流出墙处。猪舍的地面为混凝土水泥地面,坚实、不透水、平整、不滑、便于清扫和清洗消毒。地面保持一定的斜度,以利于地面干燥。

2.8 种猪运动场和消毒池的设计

由于种猪舍每年至少要使用4 ~ 5个月,所以在设计时考虑到种猪的运动问题,设计了

一个种猪运动场[3]。为了不增加封闭式猪舍的建筑面积,将猪栏与墙壁之间四周走道,设计成1.3 m宽。消毒池建在进出养殖场的大门,为4 m×3 m 的消毒池,且每个猪舍的入口处,也建一个小消毒池。

2.9 猪床设计

猪床圈栏主要采用砖墙形式,两面均用水泥抹光,对于哺乳母猪猪舍则用热镀钢管焊接成栏栅式,栏高1.5 m, 每个猪床面积为3 m 左右。

2.10 通风保温设计

每栋猪舍侧墙设30个大窗户(120cm×100 cm),窗户均对应在一条线上,非常有利于空气对流,猪舍后墙装有抽风机(50 cm×50 cm),以便猪舍臭气通过抽风机通风口排出舍外。

2.11 粪尿排放沟的设计

猪床按双列式排列,2 排猪床之间设计1 个排粪沟,粪沟上宽为35 ~ 40 cm,底宽为20 cm,沟内用水泥抹平。同时在排粪沟的另一端,修建一个封闭式的贮粪池,粪池的出口高于排粪沟的进出口30 cm 以上,以防止外界蝇虫等通过排粪沟进入猪舍。2 机械设备

3.1 干--湿料箱

在干料饲喂中,食箱和自动饮水器是完全分开的,猪吃了干料以后,再去饮水,容易造成饲料的散落,干-湿料箱是把食箱和自动饮水器组合成一体,猪可以一边吃料,一边饮水,猪可以进食半干湿状态饲料,食箱里不会有残留饲料,大大减少了饲料的浪费,与干料箱相比,猪的采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加快,料重比降低。

3.2自动饮水器

本养猪场采取自动饮水器供水,猪舍供水方式有定时供水和自动饮水两种。定时供水就是在饲喂前后在食槽中放水,食槽兼水槽。这种供水方式的缺点不便于实现自动化,耗水量大,而且还容易造成水质污染,传播疾病等。自动饮水就是在猪舍内安装自动饮水器,使猪随时能喝到干净、卫生的水,有利于饲养管理和防疫。自动饮水器的种类有鸭嘴式自动饮水器、乳头式自动饮水器和杯式自动饮水器等,本养猪场采取鸭嘴式自动饮水器。对于自动饮水器的高度,可根据猪群种类的不同自行进行调节。

3.3仔猪加热器

在分娩舍为了满足仔猪对温度的较高要求,本养猪场专门为仔猪提供加热器,并且配合保温箱使用效果更好。保温箱通常用水泥、木板或玻璃钢制造。典型的保温箱外形尺寸为长1000毫米╳宽600毫米╳高600毫米。常用仔猪加热器有远红外线辐射板、电热保温板和红外线灯等。本养猪场主要应用电热保温板和红外线灯综合使用以达到保温取暖效果。

3.4 清粪机

采用全钢板导架式刮板清粪机,刮板宽度常为90 ~ 240 cm,高度为100 ~ 150 cm,粪沟深度常为20 cm,各种刮板可由定时器控制刮粪次数,以保持清洁,避免臭味为度。总结

办公生活区位于全场北侧,生活和办公环境相对较好,场区内部以生产猪舍为中心,辅助建筑围绕生产猪舍建设。

该猪场采用新SEW 饲养工艺,公猪舍、空怀舍、怀孕舍和分娩舍相对集中于西部,少污染;保育舍、生长舍、育成舍集中于东部,切断病原的传播。区内设2 条道路,南侧道路运输生猪和猪粪,属于污道;北侧道路走行人和饲料车,属于净道,2 条道路互不交叉,避免相互污染,出猪台和出粪台位于西北角,对全场的影响较小。全场的空地种植果蔬和进行绿化,既可吸收有机废物,又可创收,一举两得。

现代化养猪发展方向 第3篇

高品质漏缝地板的品质提高

早在十年前, 几乎很少有猪场采用漏缝地面, 完全依靠工人清理猪场粪便, 消耗了大量的劳动力。在过去的五年, 许多新建猪场项目和旧场改造项目都考虑到减少猪场工人清粪工作量和提高栏舍干燥度, 普遍采用漏缝地板。然而, 由于国内漏缝地板生产厂家技术水平良莠不齐, 不论在技术指标还是产品质量等方面都达不到养猪生产要求, 不少猪场因此蒙受了一定的损失。因此, 未来高配置的漏缝地板将引导猪场地面建设, 而且漏缝地板生产设备将成为猪场建设必不可少的工具。

自动输料设备迅速普及

传统猪场工人饲喂饲料的工作是猪场最重要也是劳动强度最大的, 也是猪场工人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 自动化的输料设备可以大大减少猪场工人数量。国内某猪场1 200头基础母猪的商品场, 使用自动化输料设备和漏缝地板, 全场生产线员工只需要12人, 远远低于传统1 200头基础母猪超过30人的高密集劳动力猪场的人工成本, 而且自动化猪场的员工工作轻松愉快。在东北和西北地区, 也有越来越多的旧猪场使用自动输料设备, 而且新猪场的建设都会首选自动输料设备。

猪场环境控制设备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国内猪场因疫病的困扰及改善猪群健康的要求, 猪场保温降温设备及通风换气设备将成为改善猪群健康十分重要的手段, 越来越多的猪场重视舍内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数字化猪场管理设备的需求将增加

欧洲猪场的数字化程度较高, 而且欧洲对动物福利的要求较高, 2014年开始禁用母猪限位饲养, 许多猪场将电子母猪群养视为最佳解决方案。未来猪场数据管理设备将会提供包括后备母猪及怀孕母猪数据、哺乳母猪数据、保育育肥猪数据、种猪生长性能数据的配套设备, 让猪场生产数据更科学与真实, 统计分析更准确, 为猪场生产性能的改进提供科学指导。

猪场粪水处理和净化设备备受关注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实验 第4篇

一、实验

一、猪品种的认别与鉴定 目的要求:

一、目的要求:学生利用多媒体、录像带、幻灯片等途径 认识和鉴别常见猪的品种,并能复述其突出外貌特征和生产性 能。实验的设备和材料: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不同猪的品种图片、模型、多媒 体课件、VCD 等。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与方法 实验采用多媒体课件观看和讲解,使学生对我国饲养的主 要猪的品种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进行识别和掌握,并通过猪的 模型和实地观察进行猪的外貌鉴定。先由指导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录象带等,结合讲授有关内容 后进行归纳。再由师生共同反复辨认各个品种,总结出每个品 种的突出外貌特征、经济类型及主要生产性能。最后再放片子,由学生指出其品种名称、突出外貌特征、经济类型。

1.主要引入品种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等 2.主要地方品种猪:太湖猪、东北民猪、金华猪、内江猪、藏猪、香猪等 福建省猪的“八大”品种(槐猪、武夷黑猪、闽北花猪、福州黑猪、莆田黑猪、平潭黑猪、福安花猪及官庄 花猪)3.主要培育品种猪:三江白猪、苏太猪、军牧 1 号、上 海白猪等

四、实验报告 根据对片子的观察与辨认,按品种、突出 外貌特征、经济类型及主要生产性能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实验

二、实验

二、根据育种记录选择种猪 目的要求:使学生学会根据育种记录选择种猪。

一、目的要求 实验的设备和材料:猪的育种记录及相关资料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 教学内容与方法 与方法:先由教师讲解,然后每个学生根据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本次实习所布置的作业进行种猪的选留

1、根据母猪繁殖成绩记录确定育种核心群 母猪生产力指数 SPI = 100 +

6.5(LAvL)+ 1.0(W &ndash,养猪设备;AvW)L=产仔数 W=断奶重 Av=平均数 产仔数;断奶重;L=产仔数;W=断奶重;Av=平均数

2、根据数据繁殖与生长测定数据选留后备猪 公猪以父系指数 TI:TI=100-1.7D-66.14H66.14 母猪以母系指数 MI:MI MI=100+6(LAvL)+0.4(W+0.4 MI+0.4 AvW)-1.6D-31.89HD校正达 100kg 体重日龄与同期校正均值之差 H校正达 100kg 体重背膘厚与同期校正均值之差 其中: 校正达 100kg 体重日龄=实际日龄-实测体重-100)(/CD CD=1.826*实测体重/实测日龄(公猪)CD=1.7146*实测体重/实测日龄(母猪)校正达 100kg 体重背膘厚=实测背膘厚*CB CB=A/(A+B*(实测体重-100))A=12.40(公猪)、13.71(母猪)B=0.1065(公猪)、0.1196(母猪)

现代化养猪场管理技术(上) 第5篇

1 猪场生产工艺流程设计要点

现代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采用分段饲养、全进全出饲养工艺, 猪场的饲养规模不同、技术水平不一样, 不同猪群的生理要求也不同, 为了使生产和管理方便、系统化, 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采用不同的饲养阶段, 实施全进全出工艺。

常见的工艺流程包括三阶段、四阶段、五阶段、六阶段饲养工艺。

1.1 三段饲养生产工艺流程

饲养阶段包括空怀及妊娠期、哺乳期、生长育肥期三个阶段, 需要二次转群, 是比较简单的生产工艺流程。它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猪企业, 其特点是简单、转群次数少, 猪舍类型少, 节约维修费用。

1.2 四段饲养生产工艺流程

饲养阶段包括空怀及妊娠期、哺乳期、仔猪保育期、生长育肥期四个阶段, 需要三次转群工艺流程, 保育期一般持续到第10周, 猪的体重达25千克, 转入生长育肥舍。断奶仔猪比生长育肥猪对环境条件要求高, 这样便于采取措施提高成活率。在生长肥育舍饲养15~16周, 体重达90~110千克出栏。

1.3 五段饲养生产工艺流程

饲养阶段包括空怀配种期、妊娠期、哺乳期、仔猪保育期、生长育肥期, 五个阶段饲养, 四次转群, 与四段饲养工艺相比, 把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分开, 单独组群, 有利于配种, 提高繁殖率。空怀母猪配种后观察21天, 确定妊娠后转入妊娠舍饲养至产前7天转入分娩哺乳舍。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断奶母猪复膘快、发情集中、便于发情鉴定, 容易把握适时配种。

1.4 六段饲养生产工艺流程

饲养阶段包括空怀配种期、妊娠期、哺乳期、仔猪保育期、生长期、育肥期, 六个阶段饲养, 五次转群, 与五段饲养工艺相比, 是将生长肥育期分成育成期和肥育期, 各饲养7~8周。仔猪从出生到出栏经过哺乳、保育、生长、育肥四段。该工艺流程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营养, 环境管理的不同需求, 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 提高养猪效率。

以上几种工艺流程的全进全出方式可以采用以猪舍局部若干栏位为单位转群, 转群后进行清洗消毒, 这种方式因其舍内空气和排水共用, 难以切断传染源, 严格防疫比较困难。如果将猪舍按照转群的数量分隔成单元, 以单元全进全出, 虽然有利于防疫, 但是使夏季通风防暑困难, 各场可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

饲养阶段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如有的猪场将妊娠母猪群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 目的是加强对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提高母猪的分娩率。

2 猪场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要点

2.1 是否有足够母猪配种

2.2 是否有足够母猪进入产栏分娩

是否有足够仔猪断奶, 是否有足够母猪发情。

2.3 断奶仔猪体重是否达标

一般猪场仔猪3~4周断奶体重需达6~7千克, 断奶体重低于5千克的仔猪容易出现问题。

2.4 从保育栏转为育成期的体重是否达标

70日龄猪要高于20千克, 低于20千克猪容易出现问题。

在实际运行中, 管理不善容易出现猪场流程管理的混乱, 当分娩率和发情间隔发生变化的时候, 生产流程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生产流程设计中既要满负荷运转又要考虑好全面情况留有余地。生产流程运行的好坏反映猪场管理水平的高低。

3 猪场生产管理操作规程

3.1 配种妊娠舍分区管理

3.1.1 后备区

3.1.1. 1 后备区设计

单独设计此区有利于后备猪管理, 同时减少配种区圈栏数。

3.1.1. 2 周转

转入后备区的母猪有:后备母猪、上次发情未配母猪、42天不发情的母猪、体况太差母猪、计划淘汰母猪、病猪、早断奶及流产母猪。

转出的母猪有:适合配种转入配种区的母猪、42天不发情的母猪饲养7天后转入配种区、到发情期的上次发情未配的母猪、体况恢复的母猪、早断奶及流产母猪饲养30天后转入配种区、恢复健康的母猪、淘汰上市的母猪。

转入后备区的公猪有:从配种区转入准备休息的公猪、准备淘汰的公猪及有病公猪。

转出后备区的公猪有:适合配种的公猪、休息后准备配种的公猪转入配种区及淘汰上市的公猪。

3.1.1. 3 管理

选出的后备公、母猪必须在后备区饲养45天, 直至体重达到110~120千克、7.5~8月龄才能配种;42天不发情母猪每圈4~5头, 饲养7天后转入配种区;上次发情未配的母猪每圈4~5头, 返情前1周转入配种区。

3.1.2 配种区

3.1.2. 1 配种区设计

一般每个公猪栏前设有4个母猪栏, 通常容纳断奶母猪、空怀母猪、上次发情未配母猪、适宜配种的后备猪。其设计宗旨就是, 便于未配种母猪能较容易地暴露给公猪, 同时有利于辅助配种。

3.1.2. 2 周转

转进配种区的母猪:断奶回来的母猪、适宜配种的后备母猪、从后备区回来的上次发情未配母猪、从返情检查区返回的空怀母猪。

转出配种区的母猪:上周配种本周三转到返情检查区的母猪、42天不发情的母猪转到后备区、63天不发情母猪转到后备区准备淘汰、刚发情但因故未配种的母猪。

配种区每个公猪栏对应的4个母猪栏最理想的分配是:一个断奶母猪、一个空怀母猪、一个已配种母猪和一个适配后备母猪。

以上周转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发情母猪及时配上, 顺利完成每周的配种目标。

3.1.2. 3 管理

用公猪检查每头未配种母猪, 总是从最不可能发情的母猪开始, 试情和配种时每次不得超过3圈。保证母猪站立平稳, 尽量减少应激, 及时辅助公猪, 让公猪阴茎锁在子宫内, 使公猪安静射精;每天观察每头母猪和公猪的健康状况、母猪是否发情。

3.1.3 妊娠区

3.1.3. 1 妊娠区设计

能容纳30~110天的母猪, 并按配种组有序排列。

3.1.3. 2 周转

转进的母猪:所有30天检查后确定妊娠的母猪, 错判空怀的母猪及恢复健康的母猪。

转出的母猪:妊娠110天后转入产房的母猪、空怀母猪、淘汰猪、病猪及流产猪。

3.1.3. 3 管理

每天观察每头猪的健康状况, 是否发情等;用牌标记不同的组别, 并有序排列;妊娠80天的怀孕组用特殊颜色标明;配种卡保持在该组对应的地方;及时填补由死亡、淘汰、流产、空怀及患病的母猪转走而造成的空圈。

3.2 配种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3.2.1 喂料

公猪:已使用过的公猪:每日2.5~3.0千克饲料;根据公猪过肥、过瘦、无性欲、无耐力等具体情况决定公猪的日粮水平。

后备区母猪:每日2.0~2.5千克饲料, 直到母猪体重达到120千克为止。后备母猪长到110千克以后, 可根据其体况饲喂, 但绝不能过量, 以免发胖。过胖会造成母猪配种、产仔困难及窝产活仔数减少。而过瘦又会导致仔猪初生重低或弱仔。

配种区母猪:后备母猪, 配合饲料2.5千克/天;断奶母猪, 配合饲料2.0千克/天, 体况差者可适当加料。配种前优饲, 配种后劣饲比配种后优饲, 配种前劣饲能够提高母猪的排卵数和早期胚胎的存活率。

返情检查区母猪:保持配种区日粮标准, 不要企图改善母猪体况, 应维持现有体况;不得大幅度增减日粮水平, 否则会造成饲料应激, 使胚胎不易附植着床。

妊娠区母猪:该区母猪的日粮分3个阶段。 (1) 妊娠30~50天, 经产母猪配合饲料1.5~2.5千克/天, 初胎母猪配合饲料2~3千克/天。 (2) 妊娠50~80天, 经产母猪配合饲料1.5~2.0千克/天, 初胎母猪配合饲料2~3千克/天。此阶段如有母猪体况差者, 可增加0.5千克饲料, 以提高其体况等级。 (3) 妊娠80~105天, 经产母猪配合饲料3~3.5千克/天, 初胎母猪配合饲料3.5~4.0千克/天, 技术员应及时提醒饲养员挂牌, 按阶段饲喂。分娩母猪特别护理、分娩后在饲料中比正常用量增加10%~20%多种维生素, 落实各项饲养管理保健措施来确保分娩哺乳母猪的健康。

饲喂注意事项: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减饲料喂量;加料时不可太快, 以免饲料溢出料槽, 导致浪费。每天检查饲料质量, 观察颜色、颗料状态等,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技术人员。

3.2.2 发情鉴定与配种

母猪早成熟初情早 (如144日龄) , 将来年产窝数和窝产仔数就多。每天用试情公猪进行试情, 公猪刺激可以促进母猪发情。每天8~10小时的光照能够缩短初情日龄。

3.2.2. 1 发情表现

精神兴奋, 烦躁不安, 来回走动, 对环境易激动、敏感;食欲不振, 日采食量下降, 饮水增加;手压背部, 静立反射明显, 两耳直立, 站立不动;阴门红肿、扩张, 流出黏液;用拇指检查阴部, 有温热感觉, 并有黏性感。

3.2.2. 2 配种操作程序

现代化养猪 第6篇

本届中国现代养猪管理论坛的主要内容是:基于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交流当前我国现代养猪企业管理的经验、面临的困惑以及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建设养猪强国愿景的途径和办法。论坛交流过程中, 承办方天兆猪业邀请参会人员参观了采用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新建的天兆龙池核心种猪场。

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畜牧总站站长李希荣为本次论坛致辞。他说:“我国的畜牧业发展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发展阶段, 企业采用现代企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步伐, 在快速发展进程中, 为使企业具有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按照现代管理理念和办法加强管理十分重要。天兆猪业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种猪企业, 在余平董事长的带领下, 用系统管理理念建立起有效的企业管理体系, 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使得企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 企业快速发展, 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本次论坛会上, 余平先生将系统介绍天兆的经验, 天兆的实践和成果给我们提供一个借鉴, 各企业都可以借鉴天兆的经验, 研究提高本企业管理效率的办法”。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利庠先生应邀发表了“中国养猪管理理念之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主题演讲。张教授结合他多年的研究经验, 针对中国养猪管理理念的演变进行了一一阐述, 展望了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养猪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方向。张利庠教授认为, 农牧产业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内外部挑战, 现在养猪业所面临的挑战比过去要大得多, 养猪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遭遇系统性压力。目前我国养猪业有五大急需继续改进的地方:品种、饲料、管理、环境、健康。中国虽为生猪养殖大国, 但中国母猪生产性能和全程养殖效率却普遍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中国生猪产业亟待发展。目前中国养殖企业在运作时, 思考的出发点多被技术所局限, 而天兆猪业领头人余平先生非行业出生, 在企业管理上不单是靠技术养猪, 而是靠环境养猪。在余平的带领下, 在种猪选育、生产技术、生物安全、饲料供应、高效管理、猪场建设等方面创造出一套可以复制的高效生产管理系统, 并实现母猪年均出栏25头, 使天兆猪业的养殖效率比肩北美最优秀的猪场。张教授认为:选择比实干更重要, 要跳出养猪来养猪, 跳出农业来养猪。

此次承办方天兆猪业董事长余平先生就现代养猪系统管理理念的实践, 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首先以母猪年均出栏猪25头的管理目标为切入点, 就不同管理水平对母猪年均出栏猪数量的影响做了详细的数据分析。他认为, 母猪年均出栏数量的高低决定了养猪的效率, 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与社会的效益, 只有提高了母猪年均出栏的数量才能提高养猪的效率和效益!余平结合他在养猪领域8年的探索经验, 从育种、生产、动保、饲料、管理和猪场建设六大方面阐述了养猪的系统解决方案, 整体方案从六个角度提高养猪效率, 从而向母猪年均出栏25头的管理目标进发!

天兆猪业董事长余平回答现场嘉宾提问

在互动环节中, 余平接受现场提问, 并做了详尽回答。“天兆的定位是做养猪系统工程专家。因而我在猪场规划、建造、内部管理、信息化等多领域构建了一个对于人的管理和猪的生活都高效运作和谐共存的环境, 这个环境是标准、流水线化, 技术养猪在此时只是其中一个小环节而已。天兆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做到了环境系统化、养猪信息化和自动化, 此外我还引进了远望谷和京鹏畜牧这些大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来构建天兆的系统化模式, 这也是为什么天兆能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 在全国迅速发展到20家区域公司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 中国的土地资源短缺, 天兆通过创新型的猪场建设模式, 能实现猪场建设面积比传统猪舍减少70%、建设成本仅为600元/平方米的目标。我认为建设‘简洁实用+低碳环保’的猪场是高效养猪企业的必然选择!”

天兆猪业董事长余平作《现代养猪系统管理理念及实践》的报告

报告结束后, 天兆猪业与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仪式暨新闻发布会隆重举行。天兆猪业董事长余平及京鹏畜牧总经理高继伟分别发表了精彩讲话。余平详细介绍了拥有国家专利的天兆猪场建设模式。京鹏畜牧总经理高继伟向与会者介绍了京鹏畜牧, 并从猪场规划设计、猪场施工到最后的培训及技术服务方面, 详细介绍了一条龙服务的“交钥匙”工程。在现场众多嘉宾见证下, 双方代表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作为我国专业从事优质种猪选育改良企业的天兆猪业和国内首家畜牧设施设备上市公司的京鹏畜牧通过强强联合, 必将实现我国绿色养猪、高效养猪的“中国梦”!

在随后的参观活动中, 余平董事长带领大家参观了采用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新建的天兆龙池核心种猪场。他说:“天兆猪场的新型建设模式, 采用以‘独栋中字型钟楼式’整体建设为主题和核心内容的猪场建设模式, 具有以猪为本、节约成本及降低生物安全等特点。”参观猪场后, 嘉宾们表示:天兆猪业在猪场建设上满足了现代养猪过程中猪的需求、人的需求、环境的需求及管理的需求, 值得借鉴与学习。更有嘉宾当即表示愿与天兆猪业合作, 携手勇攀“猪”峰!

天兆猪业董事长余平介绍拥有国家专利的天兆猪场建设模式

天兆猪业与京鹏畜牧战略合作签约启动仪式现场

浅谈提高现代化养猪场的收益率 第7篇

1 养猪收益率的关键因素是饲养管理

要想办好一个养猪场其首要条件必是规范化的管理, 这里所指的规范化包括猪的科学管理饲养与员工的管理,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养猪收益率。

1.1 种猪饲养

从繁殖阶段开始选择猪种, 应保持猪种体形适宜, 不适合过肥或过瘦, 过于肥胖其排卵数会减弱, 且受孕率也偏低, 极易难产。而体形过瘦的猪种, 因为无营养在体内储存所以严重影响繁殖, 这在生产中容易形成瘫痪, 因此以八成肥的猪种最合适。

1.2 受孕母猪饲养

当母猪受孕后, 饲料的喂养从配种当天算起直到分娩第21d止, 应该保持每天1.8~2.0kg来饲养, 以后可日渐增加。从分娩后期的第48d起至105d止, 喂养量可增至每天3.5~4.0kg。分娩初期母猪的体增重在30~40kg为准, 产仔后的体增重在30kg为准。

1.3 哺乳期饲养

哺乳期间应保证母猪有充足的采食量, 才能降低母猪的背膘流失, 却能增加出奶量, 使仔猪快速生长, 对于母猪产后的繁殖能力有帮助。体重在150kg的哺乳期母猪, 其日采食量应不低于5.0kg, 而体重在两百千克的哺乳母猪, 则达到5.5~6.0kg左右。

1.4 仔猪饲养

产仔后的培育工作也很重要, 应把握好三个方面, 即初次出生、补充饲料及断奶。而对于刚出生的猪仔来说, 及时补充初乳并保持在30~32℃内, 并从奶与料的过渡到以料为主的饲养方法。

1.5 高温影响

尽量避开酷暑时节的产仔工作, 因为高温会对产仔造成影响。

2 品种是前提条件

在选取种猪时, 应选择优秀的品种, 其产量高, 生长快。在数量与管理条件一致的前提下, 优秀猪种的产肉数量会比当地猪种提高20~30%。但勿随便引进猪种, 应对生产能力强且稳定, 并宜于本地喂养的种猪才予以考虑。

3 饲料是基础直接影响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一般在养殖过程中, 饲料占据整个投入成本的60~80%, 将精饲料与青绿饲料有机结合是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标配, 不仅提升了饲料的使用率同时满足猪本身的营养所需。选用部分价格偏低且品种繁多的蛋白质饲料, 能够很大程度地缩减成本。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应推行阶级式的饲养方法, 据猪群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不同成长时期的变化, 及时调整饲料营养。并随时观察猪群的健康情况, 淘汰难受孕猪及残弱病猪, 在放置饲料的地方应设计科学合理, 不仅能让饲料有效保存, 而且能够防止霉变、潮湿及鼠咬等。

4 养猪收益率的根本保障在于疾病控制

4.1 隔离传染源

众多养猪场都会采取如下的措施进行疾病控制, 其中有严禁外来车辆的进出, 将猪棚与传染源隔离, 防止蚊虫叮咬, 第一时间处理病死猪等。

4.2 规范免疫

规范免疫操作, 选择当地正在流行的疫情进行专项控制。可经过化学物理方法来消灭其病原体, 能够有效地起到防疫效果。

4.3 及时诊疗

当出现疫情时需要及时诊断, 并通过临床状况、流行特质、活检及病理等多重方式入手来详细诊断, 选择最优方案来对疫情进行及时控制, 从根本上减弱疾病所产生的死亡率, 由此保证养猪场的收益率。

4.4 保证环境卫生

丹麦现代养猪业考察报告 第8篇

丹麦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 国土面积4.3 km2, 人口550万, 是工农业发达的北欧国家。200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6.3万美元, 世界排名第5位。丹麦农业和畜牧业在世界上以其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和高效率著称, 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居世界前列。全国现有耕地271万hm2, 从业人员12万, 占总人口的2%。每年创造的农业总值可以养活3个丹麦, 生产的农产品2/3用于出口, 农产品出口额占丹麦全部货物出口额的13%, 素有“欧洲食厨”和“猪肉王国”之称。

丹麦高度发达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2009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0%左右, 畜牧业产值中养猪业占40%、奶牛业占26%、肉牛业占15%~20%, 丹麦农业人口收入的77%来自畜牧业。

丹麦是世界公认的“养猪王国”。2009年全国有养猪场5 819个, 出栏生猪2 740万头, 屠宰加工生猪2 500万头、出口活猪200多万头, 猪肉产量152万t, 人均占有量280 kg。猪肉产量次于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巴西等大国, 位居世界第七。尽管猪肉产量仅占世界的1.8%, 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 猪肉出口量占全球猪肉贸易总量的30%, 年创汇33亿美元, 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猪肉产量的80%出口到欧盟和日本、美国、中国等。在出口的产品中, 充分考虑各国居民的消费习惯, 里脊肉主要出口到日本、猪排主要出口到美国, 内脏、头、蹄等出口到中国市场。

2. 丹麦现代生猪养殖业的主要特点

(1) 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高丹麦2009年出栏生猪2 740万头, 而整个国家却只有550万人口, 平均每人要出栏5头猪。丹麦生猪出栏量持续增长, 猪场数量逐年有所减少。20多年来, 生猪出栏量翻了一番, 但养猪户数从1984年的52 172户减少到2009年的5 819户;1989年出栏200头以下的猪场有21 256个, 到2009年减少到986个;1989年出栏5 000~10 000头的猪场有140个, 到2009年增加到923个, 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同时, 丹麦最大的合作组织———农业和食品委员会中, 设立了养猪、食品安全与疫病、食品研究、环境能源、行业政策与营销等7个职能部门, 分别负责相关事务。此外, 各猪场按自身条件进行分工, 在丹麦的5 819个猪场中, 有种猪场547个、商品猪场2 185个、自繁自养场3 087个, 实现了专业化, 确保了高效生产。在生产管理中, 充分利用现代设施, 饲喂全部实现自动化。猪每天的进食量由计算机控制, 根据不同生长期定时、定量喂养, 实现了标准化。饲养1 000头肉猪, 仅需0.3个劳动力。良好的饲料条件和先进的设施设备, 不仅保证了极高的生产性能, 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我们考察的存栏纯种猪500头的索拉旺种猪场, 圈舍标准, 设施先进, 饲养规范, 环境优良, 猪群健康, 未发生国内猪场常见的喘气病等, 仅雇用5个工人, 年均利润在600万元左右。

(2) 良种繁育体系健全, 生产性能高丹麦十分重视猪种的选育和改良, 经过100多年的种猪育种系统科学培育, 培育出了瘦肉型猪种长白猪, 又名“兰德瑞斯”, 是丹麦国宝、世界良种猪之一。全国建立起了高效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 共有72个核心群参与种猪选育。第一级核心群存栏长白、大白和杜洛克母猪8 600头;第二级种猪繁殖群存栏长白和大白母猪46 000头;第三级生产群存栏种猪约100万头。90%~95%母猪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 配种的精液全部经过性能测定站测定的种公猪统一提供。养猪企业普遍饲养良种猪群, 母猪年提供断奶成活仔猪数全国平均为25头以上, 肉猪平均日增质量 (重量) 为900 g以上, 饲料报酬2.43, 胴体瘦肉率在60%以上, 肉猪达110 kg体质量在160日龄以下。据介绍, 在“丹育”公司的5家500~1 200头基础母猪的顶级种猪场中, 母猪年提供的断奶成活仔猪数为31~33头。

(3) 高度重视动物防疫检疫, 严格饲料管理丹麦建立了完善的兽医系统, 包括控制系统、报告制度、应急计划、疑似病例、演习、监测方案等。自1997年以来, 所有通过Padborg and Roedby边境的卡车都要被清洗和消毒, 丹麦境外的访问者对农场的访问必须在到达丹麦48 h后进行, 进入猪场前必须全身沐浴清洗消毒, 从内到外着猪场统一提供的工作服, 带进猪场的相机等也进行严格消毒。目前, 丹麦基本消灭了各种危害生猪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如口蹄疫、典型非洲猪瘟、猪水泡病、伪狂犬病、病毒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结核病和旋毛虫病等。丹麦国家食品和兽医管理局每月公布各类动物的“I、II”类疫情。养猪行业也非常重视检疫和防疫工作, 极力消灭各种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 确保了猪群的健康安全, 有效控制了疫病的发生, 母猪产仔率和仔猪成活率居世界领先水平。

丹麦法律严格禁止在饲料中使用催长剂、荷尔蒙等生长激素。丹麦农业和食品委员会下属的生猪生产部, 承担猪饲料营养的综合研究, 通过配合饲料配方的研究和对饲料成分的检测分析, 为养猪的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 以不断提高生产水平, 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4) 健全食品安全的法制和监管体系食品安全是当今食品工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丹麦的猪肉生产行业实行了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 保证其产品达到世界上最高的卫生标准。在屡次欧洲各地的食品卫生事件中, 均未波及到丹麦。其关键在于丹麦拥有健全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制和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自1996年以来, 丹麦从立法、行政管理等方面逐步理顺了食品链上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 形成了有可追溯性、健全的食品生产、流通监管体系。该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法律法规健全; (2) 行政监管体制责任明确; (3) 卫生检疫等食品安全的执法管理实行全国统一的垂直管理体系; (4) 行业组织的自律对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5) 具有世界一流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丹麦科王 (DANISH CROWN) 和STEFF HOUL-BERG两个屠宰合作社年屠宰生猪占全国出栏生猪的94%, 是欧洲最大的屠宰联合体, 为市场提供了可靠的食品安全与质量保证。

(5) 注重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丹麦十分重视环境保护, 是开展循环经济实践最早的国家之一。尽管大量养殖企业遍布全国, 但整个丹麦的城乡环境十分整洁干净。近年来, 丹麦加大对环境无害饲养技术的研发力度。目前主要研究的课题有:改进饲料配方、减少粪便中氨气的蒸发量、减少母猪饲料中磷含量, 促进钙和磷的消化吸收、制定新的粪便标准和动物单位标准等, 努力将各种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为了防止氮流失和污染地下水资源, 猪的肥料要经过发酵处理后按规定的时间 (春秋两次) 施入田间, 化肥的种类和数量要严格按照专家推荐的标准施用, 肥料和化肥施播后必须填写规定的表格, 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农业部报告, 农业部门定期抽查。

同时, 法律对农场的面积和农场主可拥有家畜的数量进行限定。每个农场饲养家畜的数量不超过500个动物单位 (1个动物单位相当于1头奶牛、或3头种猪、或30头生猪、或2 500只肉鸡) 。但一般农场在达到250个动物单位时, 相关部门和机构就要对其环境效应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的结果再决定是否同意其扩大规模, 严格按照每hm2土地生猪承载量不得超过42头 (每0.067 hm2耕地不超过2.8个猪单位) 。通过制定严格的生产规程、环保规定和有效监管, 推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养殖方式, 防止了面源污染, 为丹麦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6) 独具特色的合作社经营体制丹麦合作社的发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而合作社的起源是从养猪和乳制品行业开始的。因此, 丹麦养猪行业已经形成高度组织化的生产体系, 形成了高水平的专业化生产和一体化服务。合作社负责种猪育种、生猪饲养、屠宰、市场营销、检疫防疫、猪舍建设、动物福利等各方面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 生猪产业供种、饲料、养殖、加工、营销各环节主体, 互相渗透、互为股东, 真正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近年来, 丹麦农业委员会、丹麦熏肉和肉制品委员会、丹麦养猪协会和农业协会合并, 成立了农业和食品委员会, 委员会由全国5 000多家猪场、Danish Crown和Tican屠宰合作社及7个相关职能部门组成, 委员会的主要宗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养猪行业的代言人, 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该产业农民的利益, 代表该行业与相关机构对话;二是与其所属的职能部门和董事会密切配合, 制定产业发展战略;三是研究开发新产品, 为农场主提供各项技术服务;四是开展产业内部合作, 推动养猪产业一体化中各环节的协调与合作等。

3. 启示和思考

丹麦是一个幅员面积仅4.3万km2、人口550万的小国, 但猪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七, 出口量世界第一,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创造了现代养殖业奇迹。丹麦养猪业的成功经验, 让我们看到了差距, 值得学习借鉴。

(1) 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术有专攻”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前提。借鉴丹麦发展现代养殖业经验, 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适应, 畜牧业发展必须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必须推进散养农户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 大力培养和发展养殖专业农户, 真正使养殖业成为农户的主业、增收致富的支柱, 进而推进生产集中和专业化分工。

(2) 加快构建良种繁育体系围绕品种优化, 完善良种繁育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优质种猪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力度, 着力构建与现代生猪产业发展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重点抓好种公猪性能测定、换种工程和人工授精站点的建设等, 不断提高种猪的性能和良种猪的推广面, 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3) 积极发展养殖业合作组织丹麦的经验表明, 养殖业主的组织化程度越高, 业主的收入也越高, 他们的利益也越能够得到保护。我国目前养殖业管理体制的现状是行业组织发展滞后、缺位、咨询服务体系和网络不足, 养殖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每次市场波动受损失最大的是农户。必须大力扶持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发挥其组织协调、桥梁纽带等功能, 把分散农户由自然人转变为法人成员, 增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话语权和利益博弈权,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 发展种养结合循环畜牧业经济按照“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思路, 实行区域内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 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等资源, 大力发展种养加循环、林养加循环, 采用“畜—沼—菜”、“畜—沼—果”等循环经济模式, 实现粪污就地消纳。同时, 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 积极发展有机肥加工等新兴产业, 鼓励大型养殖小区利用沼气发电, 实现节能减排。

发展现代养猪业规避市场风险 第9篇

如何抓住机遇发展现代标准化养殖, 生产安全猪肉, 又能规避市场处于低迷时风险。

就以上问题, 笔者提出如下意见, 仅供参考。

1 以市场为导向, 走合作化道路

养殖业主个人毕竟在资金、技术、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力量有限, 只有组织起来, 根据业主个人能力分工协作。合作化组织可分为松散型合作化组织与紧密性合作化组织。松散性合作化组织以养殖业主各自为养殖单位, 以协会或合作社等形式, 这种方式仅能在技术和市场信息上进行共享, 不能形成大的合力。紧密型合作化组织, 它要求资金、技术、饲养管理完全融为一体, 按出资比例或规模大小占据份额, 获取收益。

2 走标准化养殖的路子, 变养殖卖猪到养猪卖品牌

目前在北京等大城市有如“普康”等品牌的有机猪肉, 卖70~120/千克的事实, 体现了其品牌的作用。

同时, 标准化养殖也是打破对外贸易技术壁垒的关键, 进入新世纪后, 一些发达国家出台一系列针对我国兽药和农药残留检测标准, 且检出的限量大大降低, 为我国的肉类和农产品出口设置了较高的技术壁垒。要打破这种技术壁垒, 只有进行标准化养殖, 按照国家制定的“从农场到餐桌”控制的模式, 从生产的源头进行控制, 提高我们的养殖水平和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安全水平, 才能使我国的肉类和农产品安全走向国际市场, 使我国从畜产品大国变为畜产品强国。

因此, 要求有条件的业主, 要转变只管养殖, 不看市场, 不分析市场需求, 只养肥卖猪的观念;要学会走市场化的道路, 走标准化养殖, 进行“无公害”产品认证, 变卖猪为卖品牌, 以提高养殖效益, 规避市场风险。

3 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养殖效益

采取干湿分离, 雨污分离, 沼气处理, 沼液还土还田种植农作物, 农作物再用来养殖模式。使养殖无污染、零排放, 又变废为宝, 提高了养殖效益, 降低养殖处于行情低迷时期的市场风险。

上一篇:幕墙行业的成本控制下一篇:飞机维修现场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