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程度

2024-07-18

慢性心力衰竭程度(精选8篇)

慢性心力衰竭程度 第1篇

研究表明[2],血浆脑钠肽以心室肌细胞分泌为主,当心脏缺血、缺氧时,心室肌受到牵拉或室壁压力就会增大,这样刺激心脏合成并分泌BNP,而BNP可减轻水钠潴留,减轻心脏后负荷,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及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可防止心肌重塑、抑制心肌纤维化,减轻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故测定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BNP值很有价值。

本研究选取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的关系,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其中男141例,女59例,年龄45岁~75岁(62.31岁±5.78岁)。入选病人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胸部正位片等均符合中国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6例,缺血性心肌病9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8例,瓣膜病20例。

1.2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肺部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急性脑血管病,脓毒血症,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急性心肌梗死,年龄大于75岁者。

1.3 方法

1.3.1血浆BNP检测

所有病人入院时及抗心力衰竭治疗(10±2)d后空腹采肘静脉血5 mL,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浆BNP值。

1.3.2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

对病人同期行胸部正位片、超声心动图、生化全项等检查,超声心动图由美国PHILIPS800型超声诊断仪(2.0 MHz~2.5MHz探头频率)检测,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1.3.3心功能分级

将入选的2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级30 例,Ⅱ 级56 例,Ⅲ 级90 例,Ⅳ 级24例。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血浆BNP值,同一级别病人治疗前后血浆BNP值,分析BNP与心功能、LVEF的相关性。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统计描述使用相对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肝肾功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2.2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血浆BNP值及LVEF的比较

不同心功能级别BN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一级别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随着心功能分级越高,BNP值越高,BNP值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随着LVEF值逐渐增加,BNP值逐渐降低,血浆BNP值与LVEF呈负相关。详见表2。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将出现的一类临床症候群。但当病人基础疾病多、病情严重、日常活动受限等诸多原因致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仍不明显时,床旁超声心动图也不便使用的前提下判定心力衰竭有难度时,BNP可作心力衰竭指标,以推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主要表现为心肌病理性重构,即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心肌死亡两个过程。心肌细胞的拉伸、压力后负荷及心室充盈的增加、心室容量的扩张等均可致心室壁张力增加,心室肌分泌BNP增加,而后者增加的程度与心力衰竭的程度有关,呈正相关,故神经激素是容量超负荷反应性激活的重要生化标志物。另BNP基因的表达亦由血管紧张素 Ⅱ直接参与,这是心力衰竭病人BNP合成增加的另一种机制。所以BNP既反映心脏形态的改变,又反映心室功能的改变[3],尤以后者为主。故测定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判断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当心力衰竭发生时,室壁张力增加,导致BNP分泌增加,同时血浆BNP水平越高,心力衰竭程度越重。二者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NYHAⅢ级~Ⅳ级病人与NYHAⅠ级~Ⅱ级病人相比,前者BNP值明显高于后者,NYHAⅣ级病人与NYHAⅢ级病人相比,前者BNP值明显高于后者。不同级别的心功能病人在抗心力衰竭治疗前后相比,心功能级别增加,BNP升高,LVEF降低;心功能分级越高,BNP越高,心力衰竭越严重,且LVEF值越低,BNP的浓度也相应增加,BN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且治疗后BNP值下降明显的病人,临床症状减轻,治疗效果好。这与林琳等[4]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故BNP对判断心力衰竭程度、心功能分级及其预后有较高的价值。 心力衰竭时,血浆BNP分泌的量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前者越高,后者越重。在BNP的分泌和合成的快速调节中,血浆BNP随心室负荷的变化而分泌。本研究结果也显示,BNP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有关系,心力衰竭程度越加重,心功能越恶化,BNP分泌和合成的快速调节需在基因水平上表达,而且只在心力衰竭时BNP才明显表达,尤其是在左心室心肌中,与此同时,病人的射血分数进一步下降,心功能受损更明显,病情更加恶化。故把血浆BNP作为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I类,A级)的指标[5]。

近年来,肌钙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脑钠肽等被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时的生化标志物[6],但BNP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TNF-α、白介素-6等其他指标[7]。它作为检验项目之一,节省时间、操作简单。但BNP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检验指标,临床医生需结合症状、其他辅助检查,如超声心电图、胸部正位片等进行全面判断,但在临床中,由于实验室条件、研究方法不尽相同,测得的正常数值均有差异,急需制定统一的心力衰竭判定标准值。当心力衰竭发生时,血浆BNP水平高,虽然其作为心力衰竭的一种保护性机制,但病人症状并不因其数值的升高有所减轻或消失,临床中发现,应用外源性的重组人脑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考虑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BNP的活性下降与失活有关[8]。外源性的重组人脑钠肽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中分泌的BNP是否有区别,有待于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

血浆BNP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且心功能改善后LVEF值升高,BNP值降低,是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效指标。

总之,作为心力衰竭标志物之一,血浆BNP为心肌细胞应激的生化标志物,可反映容量负荷和心脏压力情况。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作为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心功能变化的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评价血浆脑钠肽(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判断心力衰竭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2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前后的BNP值,分析BNP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BNP值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升高,相邻两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治疗后不同心功能分级间BNP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BNP值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且心功能改善后射血分数值升高,BNP值降低,BNP是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血浆脑钠肽,严重程度,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

参考文献

[1]Park JH,Shin GJ,Ryu JZ,et al.Postoperative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hospitalizatio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J].Korean Circ J,2012,42(8):521-527.

[2]Bayes-Genis A,De Antonio M,Galan A,et al.Combined use of high-sensitivity ST2and NTproBNP to improve the prediclion of death in heart failure[J].Eur J Heart Fail,2012,14(1):32-38.

[3]舒君.脑钠肽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动态变化及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前沿,2013,8(1):23-24.

[4]林琳,李俊,龚青,等.BNP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LVEF、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4):464-466.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9-100.

[6]崔洁,周京敏.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J].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5,3(2):83-84.

[7]Rodseth RN,Lurati Buse GA,Bolliger D,et al.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pre-operative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vascular patients for major adverse cardiace events;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J].J Am Coll Cardiol,2011,58:522-529.

慢性心力衰竭程度 第2篇

资料与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月收治CHF患者96例, 入选患者均符合NYHA有关慢性心衰的诊断与分级标准, 其中男52例, 女44例;年龄45~86岁, 平均 (65.5±12.5) 岁。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18例、Ⅲ级29例、Ⅳ级41例。4组在年龄、性别、既往疾病等一般资料上,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肝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1) 血清ALT≥80 U/L, 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1; (2) 无肝胆疾病及急性心肌梗死; (3) 排除心力衰竭以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伤。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肾功能正常:GFR≥90 m L/ (min·1.73m2) ;肾功能轻度不全:60 m L/ (min·1.73m2) ≤GFR<90 m L/ (min·1.73m2) ;肾功能中度不全:30 m L/ (min·1.73m2) ≤GFR<60 m L/ (min·1.73m2) ;肾功能重度不全:GFR<30 m L/ (min·1.73m2) 。

方法:全部入选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功能 (LVEF) , 入院次日晨抽取空腹血行肝肾功能检查。血清ALT、Cr采用日本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得。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肌酐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 e GFR的测量采用我国改良后的MDRD公式进行计算[2]:e GFR[m L/ (min·1.73m2) ]=186×肌酐-1.154×年龄-0.203×1.233 (女性×0.742) , 公式中的肌酐单位采用mg/d L (1mg/d L=88.402μmol/L) 。

疗效观察指标: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统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入院时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并对4组心功能分级的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及相应分级的血清ALT和e GFR的水平进行比较。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同NYHA分级患者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96例患者中有36.5% (35例) 的患者合并肝功能不全, 有34.4% (33例) 的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 并且肝、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NYHA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的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2.5%、27.8%和22.2%、31.0%和31.0%、48.8%和46.3%, 且4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和表2。

不同NYHA分级患者ALT、e GFR水平比较:随着心功能的不断恶化, 血清ALT、e GFR浓度也逐渐升高, 且4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的进行性衰退, 同时常常伴有多器官脏器的功能异常, 尤其对肝肾功能的进行性损害, 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心衰患者的病程及预后[2]。CHF患者由于长期的体循环瘀血, 导致肝脏瘀血肿大, 进而出现心源性肝硬化, 随之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血清白蛋白下降等肝细胞损伤的表现, 而肝细胞损伤又进一步导致CHF患者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 进一步导致心衰加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CHF患者一方面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 心排血量显著减少, 低排血量导致的低灌注状态可使肾血流量减少, 从而引起肾脏受损;另一方面慢性心衰所导致的体循环长期瘀血也会引起肾脏瘀血, 进一步加重肾脏受损。慢性心力衰竭引起的肾脏瘀血及低灌注状态均可导致机体出现水钠潴留, 血容量显著增加, 从而激活RAAS系统, 使机体血压升高, 长期的高血压导致心肌肥厚及间质纤维化, 从而加重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减退, 形成恶性循环。

肾小球滤过率 (e GFR) 是衡量肾功能损伤程度的金标准[3], 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不仅检查方便, 又能很好地反映肝功能的损伤程度, 所以我们将ALT和e GFR作为评价肝肾功能损伤程度的指标。本研究显示, 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及血清ALT、e GFR的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 肝肾功能损害程度与心功能分级成正相关。

综上所述,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肝、肾功能不全的现象普遍存在, 且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越高, 肝肾功能的损害就会越严重。因此, 临床医生在制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疗方案时应对心衰患者的肝肾功能给以充分的重视。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 (CHF) 患者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及其与心衰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治CHF患者96例, 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随机分为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 分别计算各组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 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肾小球滤过率 (eGFR) 水平的变化与心衰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慢性心衰患者肝、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分别为42.0%、38.5%, 并且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 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也在升高;随着心功能的不断恶化, 血清ALT、eGFR浓度也逐渐升高, 且4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肝、肾功能不全的现象相当普遍, 且患者心功能分级越高, 肝肾功能损害就会越严重。

关键词:心力衰竭,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

参考文献

[1]赵菁, 赵兴山.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 (6) :648-650.

[2]杨晓红, 孙志军, 郑黎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 2011, 50 (7) :1118-112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第3篇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策略;健康教育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1]

现选取笔者近年来参与的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心脏疾病病史及家族史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相关护理措施,考察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最佳护理策略,并为今后我院接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1 病例资料

1.1 基本病例信息 病例中的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为(69.4±10.2)岁。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15例,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患者10例,心肌梗塞患者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例。

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于1928年提出的心力衰竭NYHA分级标准[2]。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诊时的NYHA分级分别为:Ⅱ级15例,Ⅲ级11例,Ⅳ级4例。

1.2 临床症状 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部分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容易出现在体力劳动或是半夜惊醒时症状加重;部分患者出现咳嗽,痰液为白色浆状;部分患者出现颈静脉明显突起、水肿以及食欲下降,干恶或呕吐;极少部分患者出现皮肤表面紫绀。

2 护理方法

2.1 健康教育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类进行性心脏射血功能障碍疾病,因此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尽早进行科学详尽的健康教育,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与支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直白地解释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发病过程以及可能导致的多种后果,治疗程序以及护理方法;二是向患者及其家属重点讲解作为患者本身应当注意的日常自我护理部分,比如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以及注意事项等;三是告知患者该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使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便于后续的治疗与护理过程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与配合,同时对患者的疾病愈后程度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2 心理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一种缓慢发展的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是逐步加重的,有的患者在临床上还会表现出失眠、嗜睡或神经过敏等精神症状,除了对患者的身体和日常生活是一种影响外,患者也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个时候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要经常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对于自身所患疾病的认知程度,对于患者出现的认识偏差与误区要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对于出现了失望、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用自身的专业知识、长期的护理经验以及热情态度,及时患者沟通,与患者家属一道,尽量减少甚至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使患者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勇气。

2.3 常规护理

2.3.1 饮食护理 在众多疾病中,患者的饮食习惯都与该疾病的产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射血功能不足,因此在饮食方面要尽量以身体舒适为主,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降低热量、蛋白质以及胆固醇等的摄入,特别是伴有有血流障碍疾病的患者,每餐不宜过饱,从饮食上减少患者的身体负担;同时患者还要减少钠盐的摄入,最好是完全不摄入,而增加钾盐的摄入,由于钠盐的摄入还导致人体内水分积存形成水肿或者是潴留,会直接加速患者的心力衰竭病程;如果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上本身就表现为水肿或是水潴留,应当适当减少水分的摄入,否则只要保持好钠盐的摄入,一般不需要控制水分摄入。

2.3.2 运动康复 适当活动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同时可减少长期卧床导致血栓形成和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1]。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稳定后,患者可在家属和护理人员的陪同下,适当运动,一般以散步为主,可每周进行3-4次,以刚出现疲劳感为止,但患者要避免任何高强度的体力运动。

2.4 药物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用药原则是在保证低毒性的前提下,通过服用药物尽量加强患者的心肌功能、促进患者排尿排钠以及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对于本文中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用药主要有:一是服用可力地高辛片(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H33021738),增强心脏功能,一次0.25mg,一日一次;二是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32026395),促进排尿,一次1.5g/kg,配比成20%的溶液,一日一次;三是静脉滴注硝普钠(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H11021635),降低血压,一次50mg,配比成5%的溶液。具体的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病情遵守医嘱及时调整。

2.5 并发症预防护理 在对患者使用强心、利尿以及扩血管药物后,护理人员还要注意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积极的预防。一是预防呼吸系统感染,保持周围环境整洁干净,保持患者身体及床上用品的洁净,适当增减患者衣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适当通风;二是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特别是心率、心率变化,并要求患者自述症状变化;三是严格执行药物治疗的用法用量,并及时向医生报告患者病情变化,以便调整用药。

3 结 果

在对患者使用强心、利尿以及扩血管药物,并经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常规护理、药物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后,31例患者中29例存活,存活率达93.55%,存活病例中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感染症状基本消除。死亡病例中2例均为猝死。

4 结 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相关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积极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心衰症状改善、并发症预防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祥丽,李红.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1).

慢性心力衰竭程度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男61例, 女59例;年龄42岁~87岁, 平均年龄 (66.4±3.2) 岁;病程4个月~11年, 平均 (4.5±2.4) 年;心功能分级Ⅲ级39例, Ⅳ级81例;所有患者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入院宣教, 日程基础护理工作,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 采取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 实施强化护理措施。 (1) 药物强化护理。指导患者按照医嘱正确合理地服用药物, 向患者介绍服用的各种药物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加强患者对药物服用知识的掌握。对输液的速度, 钠、水的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 定时检查血压, 针对呼吸困难等反应需要加强预防和急救。 (2) 心理强化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并制订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向患者讲解其病情、预期治疗效果, 使患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鼓励患者参加各项有益于身心的活动, 转移注意力, 缓解负面情绪, 增强自信心, 进而提高治疗的积极性。 (3) 加强饮食护理。嘱患者多食用一些易消化、低钠的食物, 让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 向其介绍饮食中低钠的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叮嘱患者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4) 加强健康教育[1]。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病情制订健康教育方案, 为患者讲解心力衰竭产生的诱因、在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如何自我管理、合理用药等。另开设健康知识讲座, 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健康知识教育, 提高其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水平。 (5) 加强康复指导。鼓励患者多参与一些活动, 加强有氧运动训练, 提高活动耐力, 使心力衰竭症状得到缓解。先从低运动量开始, 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的强度, 在运动中如果出现胸闷等不适, 将运动速度减慢。嘱患者定期到医院接受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

1.3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死亡、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为 (1.8±0.5) d、 (3.5±0.7) d, 差异显著 (t=15.308, P=0.0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 (11.5±2.5) d、 (17.0±3.5) d, 差异显著 (t=9.905, P=0.000) ,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病死率分别为5.00%, 20.00%, 有显著差异 (χ2=6.171, P=0.013)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 (饮食禁忌、发病因素、运动方式、药物治疗、判断标准) 分别为91.67%, 61.67%, 有较大差异性 (χ2=13.463, P=0.0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 在临床治疗中, 护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强化护理措施在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上具有促进的效果。在护理中, 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心力衰竭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 使患者正确地认识心力衰竭, 提高自身健康知识水平, 进而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强化护理措施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可以降低心力衰竭产生的不良影响, 对患者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心理、饮食、生活、健康指导、康复训练等多方面实施加强护理, 并向患者宣传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自身对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 在出院后, 可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本文中观察组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干预, 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且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得出强化护理措施的实施, 可以将患者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提高, 降低病死率, 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 促进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和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 让患者掌握更多与心力衰竭相关的知识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 如何对发病诱因进行控制。

摘要:目的 分析强化护理措施在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措施。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死亡、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治疗期间死亡事件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针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强化护理措施, 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病死率, 还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强化护理,心力衰竭,健康知识,作用

参考文献

慢性心力衰竭程度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2月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7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单纯高血压患者57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男33例,女24例,年龄60~87岁,平均(69.5±5.9)岁;高血压病程0.4~5.9年,平均(3.2±0.6)年;高血压分级:1级20例,2级31例,3级6例。观察组男34例,女23例,年龄60~88岁,平均(69.7±5.8)岁;高血压病程0.4~6.0年,平均(3.3±0.5)年;高血压分级:1级20例,2级31例,3级6例,NYHA分级:Ⅱ级16例,Ⅲ级28例,Ⅳ级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与高血压病程和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1周内未用药物进行干预。

1.2 方法

采集两组患者就诊当日未用药前的静脉血5 m L送检,检测指标包括血管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脑钠肽(BN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去甲肾上腺素(NE),其分别采用上海卒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Ang-ⅡELISA试剂盒、ET-1 ELISA试剂盒、Cor ELISA试剂盒、β-EP ELISA试剂盒、BNP ELISA试剂盒、ACTH ELISA试剂及NE ELISA试剂盒进行定量检测,然后将两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将观察组中纽约心脏协会分级(NYHA)Ⅱ、Ⅲ、Ⅳ级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研究其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AngⅡ、ET-1、Cor、β-EP、BNP、ACTH及NE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AngⅡ、ET-1、Cor、β-EP、BNP、ACTH及N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NYHA分级Ⅱ、Ⅲ、Ⅳ级者血清AngⅡ、ET-1、Cor、β-EP、BNP、ACTH及NE水平比较

观察组中NYHA分级Ⅳ级者血清AngⅡ、ET-1、Cor、β-EP、BNP、ACTH、NE水平高于Ⅱ级及Ⅲ级患者,Ⅲ级患者AngⅡ、ET-1、Cor、β-EP、BNP、ACTH、NE水平高于Ⅱ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心功能分级与血清AngⅡ、ET-1、Cor、β-EP、BNP、ACTH及NE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AngⅡ、ET-1、Cor、β-EP、BNP、ACTH及NE水平均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AngⅡ:血管血管紧张素Ⅱ;ET-1:内皮素-1;Cor:皮质醇;β-EP:β-内啡肽;BNP:脑钠肽;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NE:去甲肾上腺素

注:与Ⅳ级比较,*P<0.05;与Ⅱ级比较,#P<0.05;AngⅡ:血管血管紧张素Ⅱ;ET-1:内皮素-1;Cor:皮质醇;β-EP:β-内啡肽;BNP:脑钠肽;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NE:去甲肾上腺素

注:AngⅡ:血管血管紧张素Ⅱ;ET-1:内皮素-1;Cor:皮质醇;β-EP:β-内啡肽;BNP:脑钠肽;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NE:去甲肾上腺素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高发病,其在人群中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呈现升高的趋势,因此老年患者中其发病率相对较高,同时因为高血压为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3],故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心力衰竭发生率也较高,因此临床中对此类患者的研究较多,而研究多主要集中于对患者的治疗方面,对患者的心功能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4,5],而争议却较多。近些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认为神经内分泌激素是对患者较多心血管疾病有较大影响的指标,但也有部分研究认为其对此类患者疾病的反应诊断价值不高。其中血清AngⅡ、ET-1、Cor、β-EP、BNP、ACTH及NE作为较具代表性的几个神经内分泌激素指标[6],其对于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肌受损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另外,其中的ACTH则在心脏及血管受损时呈现较佳的保护及调节作用[7,8],故认为其对心肌受损患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7],但其对心功能分级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9,10,11,12],故值得进行全面研究,以为本类患者的诊治及监测提供依据。

本研究就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本类疾病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表现出异常的血清AngⅡ、ET-1、Cor、β-EP、BNP、ACTH及NE水平升高的情况,而NHYA分级患者中也以Ⅳ级的升高幅度最大,其次为Ⅱ级与Ⅲ级患者,同时对其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则进一步肯定了神经内分泌激素上述指标水平与NYHA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存在密切相关性,对其的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并为治疗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及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2月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7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单纯高血压患者5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脑钠肽(BN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观察组中NY-HA分级Ⅱ、Ⅲ及Ⅳ级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①观察组血清AngⅡ[(101.34±9.45)ng/L]、ET-1[(100.26±9.56)ng/L]、Cor[(272.86±16.32)μg/L]、β-EP[(96.33±8.21)ng/L]、BNP[(341.51±16.27)ng/L]、ACTH[(30.14±4.52)ng/L]及NE[(1.15±0.11)μ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8.36±6.36)ng/L、(70.34±7.02)ng/L、(202.17±12.25)μg/L、(56.29±5.48)ng/L、(132.18±11.07)ng/L、(19.45±3.31)ng/L、(0.37±0.0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中NYHA分级Ⅳ级者血清AngⅡ[(123.57±10.48)ng/L]、ET-1[(118.84±11.23)ng/L]、Cor[(307.63±17.26)μg/L]、β-EP[(110.37±10.12)ng/L]、BNP[(338.26±19.25)ng/L]、ACTH[(43.62±5.17)ng/L]、NE[(1.98±0.18)μg/L]水平高于Ⅱ级[(75.26±7.46)ng/L、(81.72±8.14)ng/L、(229.43±13.54)μg/L、(74.92±6.93)ng/L、(181.35±13.37)ng/L、(22.33±4.22)ng/L、(0.86±0.10)μg/L]及Ⅲ级[(100.42±9.29)ng/L、(99.28±9.34)ng/L、(268.84±15.92)μg/L、(93.18±7.95)ng/L、(296.42±15.77)ng/L、(32.54±4.65)ng/L、(1.23±0.14)μg/L]患者,Ⅲ级患者AngⅡ、ET-1、Cor、β-EP、BNP、ACTH、NE水平高于Ⅱ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AngⅡ、ET-1、Cor、β-EP、BNP、ACTH及NE水平均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存在密切相关性,对其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慢性心力衰竭程度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2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184例,其中Ⅱ级62例,Ⅲ级61例,Ⅳ级61例,同期收集来我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80例。Ⅱ级组:男41例,女21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6.7±11.5)岁;Ⅲ级组:男40例,女21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6.6±11.2)岁;Ⅳ级组:男41例,女20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6.5±11.3)岁;正常组:男54例,女26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6.3±11.4)岁。各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心力衰竭患者经心电图、心功能检查和血清学检验,结合其临床表现和体征确诊为心力衰竭,并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分为Ⅱ~Ⅳ期;②患者符合心力衰竭常规治疗适应症,经治疗显著缓解;③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和治疗风险,同意研究。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全身性炎症、应激状态、恶性肿瘤等疾病可对上述血清因子造成严重干扰;②患者存在肝肾功能异常,心肺功能不全等内外科严重疾病[2]。

1.2 方法:

各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分别于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5mL,3000r/min离心15min,留取上清液置于-20℃保存备用。使用Siemens Centaur 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BNP水平;根据微粒子酶免疫法,采用美国亚培公司AXSYM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和肽素和尿酸水平,使用美国Beckman Coulter DXI800化学发光仪。上述检测所需试剂均购自美国BD公司。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所有数据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同时采用方差分析检验各组患者血清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检验水准为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等级心力衰竭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清和肽素、尿酸、BNP及hs-CRP水平分别如表1~表4所示,健康志愿者和Ⅱ级、Ⅲ级、Ⅳ级心力衰竭患者上述血清指标逐次递增,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Ⅱ级、Ⅲ级、Ⅳ级心力衰竭患者上述血清检测指标均高于健康志愿者,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注:A:Ⅱ级与健康志愿者比较,Ⅲ级与健康志愿者比较,Ⅳ级与健康志愿者比较。F:各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方差分析。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中老年人最常见和危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心肌损伤,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尽管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和心肌炎症反应是导致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但随着神经内分泌研究的深入,相关内分泌因子水平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并成为决定病情发展,影响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2]。本研究基于血清和肽素、尿酸、BNP和hs-CRP等分子水平检测,探讨其评定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和肽素作为精氨酸加压素前体,与精氨酸加压素共同由精氨酸加压素原前体分泌,当机体在缺氧、低血压、高渗透压、酸中毒等因素刺激时以等比例释放入血,具有调节渗透压、调节中枢神经及止血作用。神经调节肽精氨酸加压素系统是机体内除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以外,与慢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的神经激素系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加压素的过表达可促进全身血管收缩,加重血管阻力和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而和肽素具有相当稳定的多肽片段结构,可准确反映精氨酸加压素浓度,是精氨酸加压素检测的理想替代物[3]。故心力衰竭患者其血清水平表现为增高趋势。

尿酸是嘌呤代谢终产物,是机体正常代谢产物之一,但组织缺氧导致机体黄嘌呤氧化酶系统激活,机体血清尿酸水平明显提高,促进尿酸的生成,导致机体呈高尿酸血症。因此,高尿酸血症是氧化应激,内皮功能不全的标志分子。心力衰竭患者由于细胞死亡、组织缺氧和代谢受损,均可增强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导致机体尿酸过量表达[4]。

BNP是临床最常用的心衰定量标志分子之一,可有效反映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和瓣膜功能障碍。BNP具有心肌保护活性,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由心肌扩张导致其快速合成并释放入血,有助于心脏功能的调节,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并伴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其反馈刺激作用愈发强烈,导致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5]。

hs-CRP是机体组织损伤、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在炎症开始数小时CRP即升高,于48h达峰值,并随病变消退、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降至正常水平。hs-CRP是心血管事件的强预测因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非特异性,大量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实血清hs-CRP水平是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血清水平升高与患者心力衰竭呈正相关[6]。

本研究针对心力衰竭Ⅱ级、Ⅲ级和Ⅳ级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清和肽素、尿酸、BNP和hs-CRP水平检测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上述血清分子具有高度正相关,证实上述血清分子在心力衰竭的评估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尿酸、BNP、hs-CRP水平联合评定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184例,其中Ⅱ级62例,Ⅲ级61例,Ⅳ级61例,同期收集来我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80例。检测各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清和肽素、尿酸、BNP和hsCRP水平,观察各组患者于健康志愿者的水平差异。结果:健康志愿者和Ⅱ级、Ⅲ级、Ⅳ级心力衰竭患者上述血清水平逐次递增,分别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Ⅱ级、Ⅲ级、Ⅳ级心力衰竭患者上述血清检测指标均高于健康志愿者,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和肽素、尿酸、BNP和hs-CRP水平在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评估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心力衰竭,和肽素,尿酸,BNP,hs-CRP

参考文献

[1]Cugno M,Mari D,Meroni PL,et al.Haemostatic and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in advanced chronic heart failure:role of oral anticoagulants and successful heart transplantation[J].Br J Haematol,2014,126(1):85.

[2]梁结玲,曾宪辉,陆居文,等.血清BNP、hs-CRP、cTnI及UA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62-64.

[3]赵玉清,袁桂莉,张进顺,等.和肽素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4):275-278.

[4]马战清,陈图刚,谭维羚,等.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学,2007,8(11):18-19.

[5]李荣,陈爱文,苏星烽,等.尿酸和NT-proBNP联合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3):390-393.

慢性心力衰竭程度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胃镜初诊为CAG倾向,均接受病理组织学检查的284例患者为对象。排除既往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消化性溃疡史、胃十二指肠疾病史及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者。患者年龄33~82岁,临床症状以上腹部不适为主,部分患者存在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1.2 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

Olympus-GIF260型胃镜(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由经验丰富的消化科医师实施内镜检查与记录操作。胃镜检查诊断标准参考相关文献,CAG常见胃镜下表现主要包括[5]:1)黏膜变薄: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2)血管显露:部分黏膜下血管网显露;3)黏膜粗糙不平:黏膜及黏膜壁不光滑,表面参差不平,可见黏膜颗粒或结节状表现。

胃镜下取受试者黏膜异常处标本2~3块,使用10%甲醛固定,而后以石蜡包埋切片,行H.E染色[4],由我院两名病理科医师双盲判断,意见不一致时由第三名医师参与讨论决定。

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版,上海),病理活检可见腺体萎缩即判定为CAG,萎缩程度分度[6]:轻度:固有腺体减少<1/3;中度:固有腺体减少1/3~2/3;重度:固有腺体减少>2/3;肠上皮化生分度:轻度:肠上皮化生细胞取代<1/3胃粘膜固有细胞;中度:肠上皮化生细胞取代1/3~2/3胃粘膜固有细胞;重度:肠上皮化生细胞取代>2/3胃粘膜固有细胞。

1.3 分析方法

分析胃镜下各临床表现的病理特征、CAG患者病灶分布,计算胃镜、镜下各临床表现诊断CAG的灵敏度、特异性[7]。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临床表现以(n/%)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与胃镜特征表现

284例疑似CAG患者病理检查确诊185例,胃镜诊断符合率为65.14%。

胃镜下各种表现诊断CAG的特异性均在65%以上,其中黏膜粗糙不平诊断CAG的灵敏度为61.59%,显著高于其他表现,两种表现并存时,其诊断CAG的特异性显著高于单一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注:与4号表现比较,*P<0.05;与5号表现比较,#P<0.05

2.2 胃镜下各种表现与黏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程度的相关性

胃镜下黏膜粗糙及两种表现并存时,患者中重度黏膜萎缩率、中重度肠上皮化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注:编号1黏膜变薄,血管显露;编号2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编号3黏膜粗糙不平,可见黏膜颗粒或结节状表现;编号4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可见隆起糜烂;编号5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可见白色扁平隆起。与3号表现比较,&P<0.05;与4号表现比较,*P<0.05;与5号表现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成熟,内镜下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有所提高[8],但单纯依靠胃镜诊断CAG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与胃镜的视觉限制、检查过程中胃腔充气导致的胃腔过度扩张有关[9]。

过往研究表明,CAG胃镜与病理相关性仅为20%~60%,本研究结果示,胃镜与病理检查诊断CAG的符合率为65.14%,笔者进一步分析胃镜下各种常见表现时发现,胃镜下两种表现并存时,其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一表现,考虑与CAG常与糜烂、溃疡等病变共存有关,上述病变可掩盖胃镜下黏膜萎缩特征,导致诊断准确率受到影响[10]。因此,胃镜检查时见糜烂、溃疡等镜下表现,应仔细观察其边缘及周围状态,多处取检,保证诊断效果。

Yasir等[11]发现,萎缩与肠化改变均具有多灶性、局灶性特点,而胃镜活检仅可取得病灶局部组织,取材范围往往造成病理活检结果受到影响,这表明,仅仅依靠活检亦无法有效保证CAG的早期检出,应在保证活检部位和组织数量的前提下,全面结合镜下特征,高度重视存在镜下黏膜变薄、血管显露、黏膜粗糙不平等表现患者[12]。同时,Young-Eun等[13]将胃小凹黏膜隆起凹陷性病灶作为肠上皮化生的观察指标,其诊断符合率可达85.40%,为今后临床CAG的早期镜下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

国内报道表明,CAG最常见的发病位置为胃窦[14,15]。本研究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85例确诊CAG患者中,胃窦CAG 116例,占62.70%,在印证上述结论的同时,亦提示胃镜检查退镜时需实施反转操作,避免漏诊贲门下区病灶,将检查盲区缩减至最低率[16]。

在腺体萎缩程度及肠上皮化生程度观察中可以发现,胃镜下黏膜粗糙及两种表现并存时,患者中重度黏膜萎缩率、中重度肠上皮化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表现,说明随着腺体上皮萎缩、修复增生与肠化、异型增生加剧,黏膜增厚逐渐明显,据此可提高CAG检出率,主观预测患者病情进展状态,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17]。此外,Dinis-Ribeiro等[18]指出,若镜下检查考虑为肠化者,可借助美兰染色等方法明确肠化生部位与范围,保证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CAG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有限,但随着CAG患者腺体萎缩程度的加剧,其镜下特征逐渐增多,与黏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程度的相关性亦逐渐提高,故应加强CAG镜下特征的认识并重视典型部位活检,以提高CAG的早期诊治率,降低CAG进展至胃癌风险。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镜下萎缩程度与病理相关性,为CAG提高镜下诊断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胃镜初诊CAG倾向的2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其镜下判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计算镜下各类表现诊断CAG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 :284例疑似CAG患者中,病理检查确诊185例,胃镜诊断符合率为65.14%。胃镜下各种表现诊断CAG的特异性均在65%以上,其中黏膜粗糙不平诊断CAG的灵敏度为61.59%,显著高于其他表现,两种表现并存时,其诊断CAG的特异性显著高于单一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黏膜粗糙及两种表现并存时,患者中重度黏膜萎缩率、中重度肠上皮化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应用胃镜诊断CAG仍存在一定的误诊风险,但随着CAG患者腺体萎缩程度的加剧,其镜下特征逐渐增多,与黏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程度的相关性亦逐渐提高。

慢性心力衰竭程度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2年3月至2004年6月, 我院就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进行肾脏血管超声检查,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54例, 年龄28~64岁, 平均48.7岁;选取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

1.2 方法

测量肾动脉主干 (开口处) 、段动脉及弓形动脉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 (RI) (肾动脉开口狭窄的患者除外) , 进行对比。慢性肾功能不全程度参照内科学标准[1]分为四期: (1) 肾储备能力下降期; (2) 氮质血症期; (3) 肾功能衰竭期; (4) 尿毒症期。我们将肾功能衰竭期和尿毒症期合并到一起, 作为肾功能衰竭晚期。

选用GE LOGIQ 500PRO超声诊断仪, 凸阵变频探头2.0~5.0MHz, 患者于早餐前, 取平、侧卧位分别行肾动脉主干、段动脉及弓形动脉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 (RI) 测量, 将测量结果与肾功能不全程度进行对照。

统计学分析:血流速度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各组数据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二维超声显示慢性肾功能不全在肾功能肾储备能力下降期、氮质血症期肾脏的大小, 内部回声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只有到了尿毒症期才有明显的改变, 肾脏轮廓不清, 体积缩小, 肾实质回声增强, 皮、髓质界线不清。

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肾储备能力下降期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血流充盈无明显差异。氮质血症期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血流信号减少。肾功能衰竭晚期与正常对照组对比血流信号明显减少, 且稀疏, 与氮质血症期组对比血流信号明显减少。

(1) 将所有的患者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指数列表进行比较, 见表1。

(2) 将各组患者血流速度、阻力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各组血流速度与阻力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肾储备能力下降期与正常组对比P>0.05, 无显著差别;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与正常组对比P<0.01, 有显著差别。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晚期与肾储备能力下降期对比P<0.05, 有显著差别。

3 讨论

通过比较, 肾功能不全程度与肾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指数呈负相关。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 引起肾功能不全的原因有肾前因素、肾脏本身和肾后因素, 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增多, 也成为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2) 近年来研究报道, 各种肾血管及肾实质病变主要以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2], 收缩期峰值流速 (Vmax cm/s) , 反映肾血管的充盈程度和血液供应情况, 阻力指数与血管的弹性密切相关, 与肾间质改变有关, 它反应了肾血管床的阻力状态。所以很多肾脏病变均可造成收缩期峰值流速减低, 阻力指数增高。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肾脏病理改变为肾小管壁的明显增厚、坏死、肾小球的硬化、纤维化性改变, 使得肾小球血管阻力增大, 血流灌注减少, 血流量减少一方面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另一方面造成肾小管缺血甚至变性坏死从而引起肾功能障碍[3]。血流量减少表现为收缩期峰值流速减低, 阻力指数增高。

4 结语

本文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储备能力下降期、氮质血症期在二维超声像图上没有特异性改变, 只有在肾功能衰竭期才有特异性改变。所以应结合脉冲多普勒检测的血流参数综合判断, 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肾储备能力下降期由于肾小管、肾小球损害程度较轻, 故对肾内血管影响不大[3], 肾内血流参数变化不明显。随着慢性肾功能不全逐渐加重, 肾小管、肾小球、肾动脉变性、坏死, 纤维化, 肾功能逐渐失代偿, 使得肾血管血流灌注明显减少, 血管阻力增大, 本文在氮质血症期收缩期峰值流速逐渐减低, 阻力指数逐渐增高。在肾功能衰竭晚期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减低, 阻力指数明显增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 部分正常人群收缩期峰值流速有所减低, 阻力指数有所增高, 但是一般<0.70, 故应注意年龄因素的影响。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是无创的、且重复性强, 多普勒参数又能反映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程度, 故这一项检查为临床提供了又一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可靠的新方法, 也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后疗效观察提供了新的指标[4]。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在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42~551.

[2]梁春香.正常成人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彩色多普勒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5, 11:103.

[3]王炼.慢性肾病彩色多普勒血流图与肾皮质厚度及病理改变[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6, 12:43.

上一篇:研究生科研能力下一篇:建筑节能形势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