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方式范文

2024-06-29

急救方式范文(精选3篇)

急救方式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救治院前急救患者共120例, 其中男性74例 (占61.67%) , 女性46例 (占38.33%) ;患者年龄段为12~80岁, 平均年龄为35.6岁;该120例患者中因交通事故致伤为70例 (占58.33%) , 高处坠落伤16例 (占13.33%) , 刀枪受伤22例 (占18.33%) , 挤压致伤8例 (占6.67%) , 其他致伤4例 (占3.33%) 。

1.2 护理方式

1.2.1 对致伤缘由进行评估

严重创伤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多系统合并伤;另一个则是损伤程度因工具不同而有所差异。拿交通事故来举例: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创伤程度和车辆的速度与尺寸密切相关, 车辆速度越快或尺寸越大, 导致患者大动脉断裂或者死亡得可能性也就越高, 所以检查导致创伤的原因和所受创伤的部位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的重要工作。在院前护理评估的过程护理人员务必要做到三清, 一是看清楚患者的局部表现以及症状;二是听清楚患者或旁人所述说的情况;三是问清和创伤相关的一些细节。对导致创伤原因的了解在患者护理评估和采取有效急救措施方面可以提供非常有效地帮助[3]。

1.2.2 伤情评估

护理人员在抵达现场后因马上对患者的伤情给出正确的评估, 首先处理重伤接着处理轻伤, 评估患者的伤情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状态及其他生命体征;以便进一步判断患者是否兼有颅脑外伤、胸部外伤、腹部外伤、脊柱骨折、呼吸困难或循环障碍等病症出现, 若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给予氧气吸入[4,5,6]。

1.2.3 护理急救措施

(1) 伤口处理:严重创伤的患者有几个死亡高峰时期:一是在发生后很快时间内, 大概只有数分钟;二在创伤后的几小时内 (这段时间也是抢救患者的黄金时段, 是实施有效救治的关键时期) ;三在创伤后几日至几周内, 这段时期的患者伤口大多感染严重, 多器官出现衰竭现象, 病死率极高。近一半重创患者死在创伤现场, 五分之一死于创伤早期。所以, 急救护理理念主要体现在“急”和“救”这两个字上, 面对重创患者可谓“黄金1h”、“白金10min”。以往的教训说明早期创伤急救是非常重要的。创伤现场急救的原则是救治生命为先, 即将危重患者放在急救首位, 优先抢救[7]。创伤急救目的是保持其最基本的生命体征, 所以需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 稳定心血管系统, 控制患者的出血量和保持体温。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刻不容缓;对于呼吸道有阻塞物的患者需要立即清理口腔异物, 保持呼吸道气流的通畅, 及时供氧;对休克的患者, 要立即补充血容量预防休克并发症, 所以需立刻建立静脉通道;对于非内脏流血, 其有效治学方法是压力包扎止血, 用力按住患者出血部位, 按住动脉近心端, 减少血液的流出。遇到若四肢血管破裂性出血且血流不止, 可用止血带扎紧血管近心端, 扎紧1h后放松1~2min, 此方法应用不应超过3h, 防止局部组织因血流供应不足而出现坏死。遇到开放性气胸伤者, 迅速用无菌油纱或者敷料封堵其伤口, 将闭合而成为闭合性气胸, 待进一步处理;对张力性气胸患者, 要立即排气, 用粗针头插进伤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注意在无菌环境下完成。对于昏迷或者呕吐的患者, 保持他们的头偏一侧, 防止异物的误吸而发生窒息。面对骨折患者, 要妥善固定受伤部位[8], 避免压迫防止畸形, 注意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 开放性骨折者更应注意继发性并发症的出现;对于外露的骨折情况要保持此状态不可随意推入伤口内部, 否则会污染内部组织。 (2) 心理护理:对于院前创伤急救的患者来说, 心理恐惧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产生影响, 甚至加重患者伤情, 因此在心理上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安慰和鼓励。遇到患者创伤严重情况可以通过合理的抚摸或轻拍其背部或握手等肢体语言动作, 给予患者关怀和支持, 使患者放松并使其建立自信。

1.2.4 转运伤员

(1) 搬运伤员:医务人员在现场完成急救护理以后, 应该将伤员迅速转移, 轻柔地将患者进行搬运, 如果患者已经休克, 在搬运的时候要使患者的头部稍低或呈水平位, 若是患者的脊柱受创伤, 那么要使得患者脊柱轴体保持水平稳定, 搬运的时候最好用硬板担架, 假如患者呼吸困难或者胸部受到创伤, 则采取半卧位, 假如患者颅脑损伤则应抬该高于头部。担上车时要让患者保持头在前脚在后, 且在上车以后要将患者固定好, 防止救护车遇到突发状况时使患者翻落而导致二次损伤, 固定患者的时候也有利于护理抢救工作的正常开展。 (2) 转运途中监护:在转运患者的途中要充分利用急救车内所配备的设施对伤者进行服务和监护, 例如机械通气或者给氧, 使患者保持呼吸通畅, 使得其静脉通道保持畅通。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及时做好患者抢救以及用药的记录。

2 结果

在本组120例创伤患者中有7例因创伤情况严重, 已伤及颅脑、胸腹等多个脏器, 导致患者发生创伤性休克, 最终抢救无效死亡。而其余113例患者由于院前抢救及时, 护理方式得当, 都获得了成功的救治。

3 讨论

护理程序应用在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其优点是使得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能够更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系统化。在院前对需要急救的患者而言, 给予全方位的护理, 将护理急救工作做到位, 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关键[9]。因此对于医务护理人员来讲, 在实施创伤患者院前急救工作时提高人员反应速度和护理措施十分关键, 尽最大努力让创伤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救治与护理, 任何耽搁都可能对患者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现场救治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及时并全面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准确地记录病情, 这对医师早期采用正确的救护护理措施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说院前急救护理是救治重伤患者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在。

摘要:目的 简要探讨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方式, 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收集我院急诊科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救治的120例创伤患者病例, 对患者致伤的原因、伤情、院前急救护理方式回顾性分析与探讨。结果 及时正确的护理方式提高了院前创伤急救患者的存活率, 120例创伤急救患者中, 成功抢救患者113例, 死亡7例, 抢救成功率为94.17%。结论 高素质的急救护理人员和及时恰当的护理方式可以提高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存活率。

关键词:院前创伤,急救,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王丽华.现代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1994:3.

[2]吴卫娟, 刘连弟.320例严重创伤院前急救及护理对策的回顾性分析[J].中外医疗, 2010, 8 (24) :26-28.

[3]宋成珍, 刘伟.城市创伤783例院前急救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 2005, 6 (4) :50.

[4]白涛.现代创伤诊断学 (修订版)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19.

[5]张延卓.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1996 (7) :418.

[6]黄惠萍.106例严重多发创伤的院前急救护理[J].右江医学, 2011, 39 (4) :530-531.

[7]陈明玉, 刘林成, 唐剑星.院前急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24.

[8]刘述来.68例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 2011, 5 (6) :48-50.

急救方式 第2篇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性脑卒中;救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1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69-02

急性脑卒中是内科较为严重的急性病症之一,又叫做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由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引起城乡居民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1]。急性脑卒中病因大多为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由于发病急、病死率和病残率高、预后差,且患者发生脑卒中时一般不在医院,所以急性脑卒中发生后的院前急救十分关键[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中心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转运的4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74±62)岁;以同期44例家属自救到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78±659)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脑颅CT或MRI检查而确诊为急性脑卒中,同时排除创伤性的脑出血[3]。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患者由120专业急救人员出诊实施院前急救,具体方法为: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血压及血糖的检测,并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使患者头抬高20-30°并取卧位。呼吸平稳者采用双鼻腔导管吸氧;气道不畅者采用面罩给氧及口咽临时气管;呼吸抑制者采用口咽通气管或者气管插管给氧。使用BD套管针肘正中静脉穿刺并用09% NaCl溶液行开放静脉通道。对于颅内压明显升高的患者给予250mL 20% 甘露醇或20-40mg速尿行静脉推注。对于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降血压药物。必要时给予患者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措施。同时将患者就近转入医院治疗。

122对照组患者由家属自救后自行或由家属送至医院。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发病至到达医院的时间,以及院前转运过程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呼吸道阻塞、神经系统并发症、脑疝及死亡),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急救主要以抢救生命为主的器官维持和对症治疗为主,是急诊医疗体系在院外的延伸。院前急救包括启动急救、快速到达、现场急救、转运和到医院急诊。现场实施急救最为关键,主要措施包括改善脑缺氧、解除舌后坠、排除分泌物阻塞、降低颅内压等。医护人员要记录患者病情表现,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后待病情稳定立刻转运至医院,并将病情通知会诊主治医师。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是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的重要内容,可以极大降低脑卒中的病死率和病残率[6]。有些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自行送院,自救效果与正确的院前急救相比治疗效果大大降低,而且一般家属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往往不知所措放弃自救,或者采取错误的急救方法。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院前急救与自救方式的救治疗效,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急救时间(437±58)分钟相比对照组(1342±126)分钟明显缩短(P<001),同时呼吸道阻塞、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脑疝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及时的正确的院前急救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明显不同。应当加强院前急救体制建设,做好急救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急救常识,最大程度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急救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峰. 急性脑卒中133例院前急救体会[J]. 交通医学,2011,25(6):601-602.

[2]杨丽娟,鲁玲玲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93-94.

[3]刘江华,张剑锋,雷卓青. 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B):3663-3665.

[4]谭灵研.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救护与转运[J]. 求医问药,2013,11(4):99.

[5]王红军. 急性脑卒中院前救治措施相关问题讨论[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2):176-177.

[6]叶巧亮,陈群谊,刘君,等. 急性脑卒中患者86例院前急救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0,10(3):85-86.

(收稿日期:2014042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中心转运的4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实施院前急救后转入医院治疗;以同期44例家属自救到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到院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结果:实验组的急救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且呼吸道阻塞、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脑疝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显著缩短急救时间,明显减少并发症的的发生。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性脑卒中;救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1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69-02

急性脑卒中是内科较为严重的急性病症之一,又叫做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由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引起城乡居民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1]。急性脑卒中病因大多为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由于发病急、病死率和病残率高、预后差,且患者发生脑卒中时一般不在医院,所以急性脑卒中发生后的院前急救十分关键[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中心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转运的4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74±62)岁;以同期44例家属自救到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78±659)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脑颅CT或MRI检查而确诊为急性脑卒中,同时排除创伤性的脑出血[3]。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患者由120专业急救人员出诊实施院前急救,具体方法为: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血压及血糖的检测,并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使患者头抬高20-30°并取卧位。呼吸平稳者采用双鼻腔导管吸氧;气道不畅者采用面罩给氧及口咽临时气管;呼吸抑制者采用口咽通气管或者气管插管给氧。使用BD套管针肘正中静脉穿刺并用09% NaCl溶液行开放静脉通道。对于颅内压明显升高的患者给予250mL 20% 甘露醇或20-40mg速尿行静脉推注。对于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降血压药物。必要时给予患者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措施。同时将患者就近转入医院治疗。

122对照组患者由家属自救后自行或由家属送至医院。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发病至到达医院的时间,以及院前转运过程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呼吸道阻塞、神经系统并发症、脑疝及死亡),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急救主要以抢救生命为主的器官维持和对症治疗为主,是急诊医疗体系在院外的延伸。院前急救包括启动急救、快速到达、现场急救、转运和到医院急诊。现场实施急救最为关键,主要措施包括改善脑缺氧、解除舌后坠、排除分泌物阻塞、降低颅内压等。医护人员要记录患者病情表现,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后待病情稳定立刻转运至医院,并将病情通知会诊主治医师。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是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的重要内容,可以极大降低脑卒中的病死率和病残率[6]。有些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自行送院,自救效果与正确的院前急救相比治疗效果大大降低,而且一般家属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往往不知所措放弃自救,或者采取错误的急救方法。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院前急救与自救方式的救治疗效,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急救时间(437±58)分钟相比对照组(1342±126)分钟明显缩短(P<001),同时呼吸道阻塞、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脑疝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及时的正确的院前急救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明显不同。应当加强院前急救体制建设,做好急救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急救常识,最大程度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急救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峰. 急性脑卒中133例院前急救体会[J]. 交通医学,2011,25(6):601-602.

[2]杨丽娟,鲁玲玲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93-94.

[3]刘江华,张剑锋,雷卓青. 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B):3663-3665.

[4]谭灵研.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救护与转运[J]. 求医问药,2013,11(4):99.

[5]王红军. 急性脑卒中院前救治措施相关问题讨论[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2):176-177.

[6]叶巧亮,陈群谊,刘君,等. 急性脑卒中患者86例院前急救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0,10(3):85-86.

(收稿日期:2014042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中心转运的4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实施院前急救后转入医院治疗;以同期44例家属自救到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到院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结果:实验组的急救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且呼吸道阻塞、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脑疝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显著缩短急救时间,明显减少并发症的的发生。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性脑卒中;救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1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69-02

急性脑卒中是内科较为严重的急性病症之一,又叫做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由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引起城乡居民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1]。急性脑卒中病因大多为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由于发病急、病死率和病残率高、预后差,且患者发生脑卒中时一般不在医院,所以急性脑卒中发生后的院前急救十分关键[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中心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转运的4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74±62)岁;以同期44例家属自救到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78±659)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脑颅CT或MRI检查而确诊为急性脑卒中,同时排除创伤性的脑出血[3]。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患者由120专业急救人员出诊实施院前急救,具体方法为: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血压及血糖的检测,并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使患者头抬高20-30°并取卧位。呼吸平稳者采用双鼻腔导管吸氧;气道不畅者采用面罩给氧及口咽临时气管;呼吸抑制者采用口咽通气管或者气管插管给氧。使用BD套管针肘正中静脉穿刺并用09% NaCl溶液行开放静脉通道。对于颅内压明显升高的患者给予250mL 20% 甘露醇或20-40mg速尿行静脉推注。对于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降血压药物。必要时给予患者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措施。同时将患者就近转入医院治疗。

122对照组患者由家属自救后自行或由家属送至医院。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发病至到达医院的时间,以及院前转运过程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呼吸道阻塞、神经系统并发症、脑疝及死亡),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急救主要以抢救生命为主的器官维持和对症治疗为主,是急诊医疗体系在院外的延伸。院前急救包括启动急救、快速到达、现场急救、转运和到医院急诊。现场实施急救最为关键,主要措施包括改善脑缺氧、解除舌后坠、排除分泌物阻塞、降低颅内压等。医护人员要记录患者病情表现,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后待病情稳定立刻转运至医院,并将病情通知会诊主治医师。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是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的重要内容,可以极大降低脑卒中的病死率和病残率[6]。有些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自行送院,自救效果与正确的院前急救相比治疗效果大大降低,而且一般家属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往往不知所措放弃自救,或者采取错误的急救方法。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院前急救与自救方式的救治疗效,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急救时间(437±58)分钟相比对照组(1342±126)分钟明显缩短(P<001),同时呼吸道阻塞、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脑疝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及时的正确的院前急救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明显不同。应当加强院前急救体制建设,做好急救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急救常识,最大程度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急救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峰. 急性脑卒中133例院前急救体会[J]. 交通医学,2011,25(6):601-602.

[2]杨丽娟,鲁玲玲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93-94.

[3]刘江华,张剑锋,雷卓青. 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B):3663-3665.

[4]谭灵研.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救护与转运[J]. 求医问药,2013,11(4):99.

[5]王红军. 急性脑卒中院前救治措施相关问题讨论[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2):176-177.

[6]叶巧亮,陈群谊,刘君,等. 急性脑卒中患者86例院前急救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0,10(3):85-86.

急救方式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来自同一学院的2届护生进行对比研究。将2008年实习的3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跟班带教方式;将2009年实习的32名护生作为实验组, 采用固定带教方式。2组护生在生源、学历层次、性别、年龄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在急诊科的实习时间为2个月。

1.2 带教方式

1.2.1 对照组跟班带教护生每天跟随护士进行急救护理见习或技能操作, 带教教师不固定。

1.2.2 实验组固定带教

护生每天由固定的带教教师带领实习。实习分3个阶段, 每阶段各占总实习时间的1/3。 (1) 见习期:该阶段的实习目标为熟悉环境与专科特点, 见习常见的急救护理操作等。 (2) 操作期:这一时期, 护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部分护理技能操作。 (3) 考核期:带教教师组织护生进行理论和技能操作复习, 并适当举办一些专题讲座, 然后进行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 并要求护生撰写出科实习总结。

固定带教教师的职责主要有: (1) 负责整个实习期间的带教工作; (2) 制订实习计划, 指导护生护理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 (3) 维护护生实习秩序, 检查护生实习质量; (4) 组织出科前的理论与技能操作考核, 指导实习总结的撰写等。

1.3 评价方法

(1) 理论考核; (2) 技能操作考核; (3) 问卷调查, 实习结束时发放问卷, 调查实习护生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

1.4 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处理计算步骤并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生理论考核优良率比较 (见表1)

2.2 护生技能操作考核优良率比较 (见表2)

2.3 护生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比较

2组护生对带教教师的带教管理、带教态度、带教方法、带教效果的满意度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1 固定带教方式能提高急救护理实习质量

通过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2组护生存在差异, 实验组考核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对带教管理、带教态度、带教方法、带教效果的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 固定带教方式对带教质量具有积极影响。由于固定带教教师, 使带教责任更加明确, 带教管理有所加强, 从而保证了带教质量。因此, 固定带教是一种有效的带教方式。

3.2 固定带教方式能促进带教教师提高综合素质

采取固定带教方式对带教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教教师不仅是实习计划的制订者、护理技能的指导者, 而且是实习的管理者。这就使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护理技术, 还要学习护理管理知识;明确的职责使带教教师加强了带教责任心, 不仅促进了护生实习质量的提高, 也促进了带教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3 加强带教方法研究, 提高急救护理实习质量

急救护理临床带教跨医学与教育2个领域。在科学技术日异繁荣的今天, 一方面是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 急救护理知识日新月异, 另一方面是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更新[1], 这就对临床带教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加强对护生带教方式的研究, 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改进带教方式, 促进急救护理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培养实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 改进护生临床实习带教方式, 采取固定带教方式既能提高护生实习效果, 也有助于提高急救护理带教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固定带教方式对护生实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实习的3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跟班带教方式;将2009年实习的32名护生作为实验组, 采用固定带教方式。实习结束后进行实习效果考核。结果 实验组理论与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固定带教方式能提高护生急救护理实习质量并受到学生好评。

关键词:固定带教方式,急救护理,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急救方式】相关文章:

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管理制度09-02

急救医生05-13

急救素质05-13

危重急救06-20

外伤急救07-02

急救分析07-05

有效急救08-08

急诊急救08-14

常规急救08-15

急救系统08-19

上一篇:管理分析工具下一篇:教师个人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