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之路范文

2024-05-16

突围之路范文(精选12篇)

突围之路 第1篇

何谓“新媒体”可谓众说纷纭,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跟计算机相关的, 都可以说是新媒体。”互联网, 手机、户外媒体以及楼宇电视、电梯广告等都为新媒体。其中以互联网最具代表性。

互联网的强大关键在于它的灵活、互动, 在网络上, 人人可以办报纸、办杂志 (个人网站、博客) , 人人可以办电视 (播客、视频上传) , 人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博客、论坛) , 甚至人人都可以成为警察和检察官 (人肉搜索) 。

网络让千万“草根记者”的信息和观点获得前所未有的展示, 美国人麦特·德拉吉的博客最为典型, 1995年开张的《德拉吉报道》 (博客) 以闪电般的速度向人们发送着种种报道。德拉吉在美国率先发布了黛安娜车祸身亡的消息, 比美国各大电视网早七分钟。如今新媒体已成为传统媒体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 艳照门事件、华南虎事件、杭州飙车案、艾滋女卖淫事件等, 都是在网络上成为热点后被电视媒体拿来再次成为重要话题的。

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世界性的, 以美国为例:第一次总统辩论的电视直播使两名总统竞选人肯尼迪和尼克松的政治命运发生了转折。而现在, 希拉里在竞选时却经常选择网络 (而不是美国三大电视网) 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

新媒体的内容价值、传播模式、传播效果和特点等, 已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广告主以及政府高层的重视。

而电视之于网络, 电视的优势在哪里?

权威性、专业性。传统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是新媒体在短期内无法取代的。互联网上发表的大量信息往往很难甄别真假, 大众在网络上看新鲜儿, 之后再到电视上求证真实性。电视是责任媒体, 而网络是非责任媒体。2009年11月, 武汉电视台因大段播出电影《第九区》的片段, 接到了片方和中影集团的律师函。结果, 武汉电视台只有赔礼道歉。电视台的节目是三审制, 台长是法人代表, 出了事很多人要负责任, 所以电视人一定要发布让受众信任的信息。

现场感, 直播。直播, 现场感, 这也是电视较之纸媒体的优势, 报纸的优势是言论, 电视的优势在现场、在直播。直播是和事件同步发生的, 是现场的直播, 那种在演播室里提前备好稿件和节目的伪直播是毫无意义的, 顶多起到锻炼队伍的作用。请让观众看到第一现场, 现场最能说服观众。

安全便宜, 视觉效果好。黑客可以通过网络盗窃个人信息, 但看电视时会安全很多。目前, 看电视基本是免费的, 有线电视一年是一百多元, 而网络宽带费一般在七百元左右。

这些优势都是电视继续发展的基础。电视从业者要认清自己的目标受众。电视的受众多为社会中间阶层, 中间阶层的“上梯”为公务员、教师等, 他们贡献口碑, 但不贡献收视率;中间阶层的“下梯”为蓝领、家庭主妇等, 他们贡献收视率, 但不贡献影响力。中间阶层的人更关注两类节目, 一类是高端人群的奢华生活和成功经验, 一类是不如自己的人的生活, 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参照下获得心灵的平静。

了解了电视的受众, 要针对广大受众的需求做节目, 讲求收视率, 但不唯收视率, 寻找电视发展的突破口。

稳定权威性, 加大直播力度。尽管网络上也有大量的直播视频, 但在网上看直播和在电视上看直播, 效果是完全两样的。新中国60华诞的大阅兵, 大家还是聚集在超大超高清的电视机前。当重大事件发生时, 观众更希望看得清楚、听得详尽, 更希望了解更多的细节。所以, 地方媒体要加大当地新闻的直播力度。

增强互动性, 善于利用新媒体。面对新的风向标, 电视人要顺应而不是拒绝。“如果传统媒体还是墨守成规, 不去应对变化, 那下场一定很可怜”, 凤凰卫视的老总刘长乐较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并建立了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凤凰网。目前凤凰网在百度的名站网上位居第六位, 远远高出央视网的影响力。新媒体的用户多是年轻、时尚的新一代, 这恰是从电视荧屏前流失的观众。

和互联网联姻, 已经成为电视媒体关注的重点, 目前河南电视网 (大象网) 已实现所有频道的同步视频播出。2009年12月28日, 中国网络电视台开播。从2010年开始, 中国网络电视台还将陆续上线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财经、探索、健康、气象、家居、旅游、教育、民族、音乐等系列服务内容,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 为用户贴身定制多样性、全方位的网络视听互动服务。

加大娱乐性, 释放观众情绪。新媒体时代, 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还希望享受娱乐。娱乐价值和社会价值同在, 是观众看电视新闻时最为畅快的。这两年, 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充分利用了电视的娱乐功能, 很好地做到了雅俗共赏, 收视率和口碑都赚得盆满钵满。

培养明星主持, 树立核心品牌。现在我们评价一个主持人好不好, 关键在于他有没有个人魅力和风格。主持人必将成为今后一个栏目的核心元素。《锵锵三人行》的窦文涛, 《小崔说事》中的崔永元, 《杨澜访谈录》的杨澜, 《鲁豫有约》的鲁豫, 《天天向上》里的汪涵等天天兄弟组合。如果换个主持人, 这些节目何以存在?《天天向上》的收视率已经杀进了全国前三, 如果不是那个有独特魅力的主持团, 这个栏目很难是现在的样子。

主持人的使用更趋于灵活多样, 不受地域台的限制。目前有些卫视台的主持人已经开始走艺人化的道路, 有经纪人、有专门的包装营销团队……

内容精品化, 制播分离。制播分离是一个大趋势, 制播分离的概念来源于英国, 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目前, 制播分离会给传统电视从业者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但会最大化地激活电视产业。

寻找白酒营销突围之路 第2篇

客观来讲,一个品牌的成功,应该是多方力量、多种因素的合力结果,但是它仍然离不开一个核心点。纵观近十来年中国白酒品牌的起落沉浮,从终端制胜的小糊涂仙,到品牌领先的水井坊,再到大打福文化的金六福,这些白酒新锐品牌的成功,其核心成功点都是很清晰的,他们都有着与常规品牌不同的思路与打法。

营销专家林翰曾指出,新商业本质,应该是各营销要素的重新排列与配置,只有改变规则,才能改变力量的对比。对那些处于发展期的企业而言,新的发展空间就在于细化的自身定位、差异化的渠道架构以及独特的理念诉求。改变规则,制定规则,才是新企业的发展出路。

当前白酒圈正在涌现着许多新的营销思路,其对错还有待市场的检验,但是他们的操作思路或多或少都对我们有一些启示。

传统思路:酒店是白酒的主要销售终端,当属兵家必争之地。

新思路:任何产品都应该有细分的终端定位。不同的终端,应该对应不同的酒水品牌。

思路探索

某白酒企业正在琢磨这样一个思路:能否主做夜场终端,成为夜场白酒的领军品牌,与洋酒争市场?据调查,当前中国夜场的酒水消费以啤酒、洋酒和红酒为主,在近两年,洋酒出现了十分迅猛增长。与中国白酒性格相近的洋酒,为何能在夜场大行其道呢?时尚的消费感觉,加上适合的消费饮法,引领了一股酒水消费潮流,也造就了一批忠诚的洋酒消费群体。洋酒的快速成长,正在改变着中国酒水消费的结构。这一情况应该值得中国白酒界深思。

那么传统风格的白酒品牌是否可以进军夜场呢?应该说,这一思路是与常规打法相违背的。因为在人们的意识中,白酒就是用于宴请宾客,或者家庭饮用,只是出现在酒店或者商超,而夜场做为新兴消费市场,似乎并不被白酒企业重视。客观地讲,只要有酒水消费的地方,其对于同一类的酒水都会有需求,只不过份额大小不同而已。夜场虽然是啤酒与洋酒的主销市场,但也绝对不排除白酒消费需求的存在可能。

据本刊记者广东市场调查,当前广东夜场中的白酒销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广东夜场中的白酒品牌种类并不多,主要以当地大众市场流行的品牌为主,其价位集中在中档区间,其消费人群以台商为主,其饮用方法就是模仿洋酒加入茶饮料等。广东夜场的白酒增长固然受特殊消费人群的影响,但是从中,我们也可看出,白酒做夜场是具有可行性的,

关键问题在于怎么做?那么广东夜场的白酒风潮,可否在全国复制呢?或许这一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其实这一问题的思考,其意义不仅仅是论证夜场做为白酒消费终端的可行性,而是提示我们白酒终端概念是很广泛的。

从其引申思考,我们注意到,当前许多名酒品牌及其子品牌的主销市场以商超为主,他们感叹竞争激烈,发愁自己无法进入酒店;而有些刚入行的小品牌,因实力所限,其主要运作只能以C类酒店或零售店为主,他们也会发愁自己如何跻身主流。其实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说明酒类企业在终端理解上依然停留在传统层面。

思路剖析

在传统的白酒运作思维中,一般是先酒店,再商超,后流通,它是一个递进的、有层次的过程;但是实际市场中企业采取的打法却与此不同,不做酒店只做商超,或者不做酒店只做流通。对此做法,多数认为这是企业迫于竞争而采取的无奈选择。其实不然。这种选择既是务实的,也是明确的。

当前业界正在思考的一个新思维,就是一个产品不一定要全渠道运作,而是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我就是商超品牌,我只做商超;我就是零售店产品,我就主要做零售店。应该说,细分自身定位,是企业切入市场的关键,是导入期必须明确的思想。虽然后期发展是否需要适时而变还有待研究,但是明确定位细分终端的思想仍然不可缺少。我们要具有一个“泛终端”的思想,只要是能与目标消费者接触的所有场合,都是我们的销售终端。我们要勇于尝试开拓新的终端,真正的市场空间不是摆在明处,而是在改变思维,转换认识之后才能发现。我们白酒可做的终端很多,不会只有酒店一个,只要我们积极地尝试与选择。但是究竟哪个适合自己,也要从其中进行认真地选择。

从企业自身产品定位角度来讲,酒店是白酒的主流市场,如果是定位主流市场的品牌,当然就要运作酒店;但是一家新企业,也可以给自己定位做支流市场,运作除酒店、商超这些主流终端之外的其它终端,如夜场。明确细分自身定位,从原有的全渠道运作向细分渠道运作,应该是白酒企业有效的出路。当然并非所有的白酒品牌都适合这种思路,其也受品牌名称、价格、口感等多方限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我们还需要注意到,消费者会因场所变化而消费需求发生改变,那么我们的产品是否也需要相应调整呢?一种思路是同一种产品,进入所有对应的消费群体的一切消费场所;另一种思路是开发出不同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场所的不同消费需求。从战略思维角度分析,后者应该更科学,符合产品定位细分理论。

传统思路:包装越华丽,销售越顺利,包装为产品增值。

突围“霾伏”之路 第3篇

从1月12日下午起,由于点击量激增,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网站出现瘫痪,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指数连续两天冲击500,PM2.5最高达900,污染级别连续维持在“严重污染”的水平。

在我国空气质量指数分级体系中,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300,就属6级空气,被定性为“严重污染”。据统计,1月12日,全国至少有30个城市遭遇6级空气污染。

当日,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个。

寻找“霾源”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增多,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与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降低。

据气象专家介绍,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导致近地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雾霾的形成,并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

“逆温现象出现时,有害颗粒分布在空中,像锅盖一样压着,挥之不去”,对于雾霾天气的出现,武汉市环保局原副局长王家源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霾的出现,说明有颗粒物排放,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如,如果在云南、贵州等地的农村,由于没有太多污染,这样的天气下只会出现雾,而不会有霾。”

的确,按照北京环保监测中心的数据,1月12日17时左右,北京市很多地区的PM2.5浓度值都达到每立方米700微克以上;23时,西直门北、南三环、奥体中心等监测点PM2.5实时浓度突破900微克,西直门北高达每立方米993微克。

“这些数值意味着非常严重的污染,按照国家标准,PM2.5日均浓度限值为每立方米75微克,有的时段高出了10倍左右。”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种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了解到,自从1月1日我国74个城市按空气质量新标准开展监测并实时发布PM2.5等数据以来,京津冀区域城市中半数以上出现空气质量连续超标现象。长三角区域城市的129个国家网监测点位约有三分之一出现空气质量连续超标现象。其他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监测点位也有不同程度超标。

这和亚洲开发银行报告基本一致。总体上,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比中小城市严重得多。报告称,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人口在100万至200万之间。此外,在中国局部地区,污染物相互作用,并且与来自附近城市和工业区的污染叠加,形成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

治理的顶层设计

就在此次雾霾袭来之前的2012年底,北京市就出台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方案”将空气重污染日分为重度、严重、极重,分级采取相应的污染应对措施。此次雾霾出现期间,北京首次实施“极重污染日应急措施”。

“重污染日的分级将根据AQI的高低划分。”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介绍说,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当一个或多个区域24小时AQI指数达到500则为极重污染日。在极重污染日应急措施实施中,施工工地应停止土方施工;冶金、建材,化工行业的污染减排量应达到30%;在京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

1月14日,北京市成立了协调机构,主管环保的副市长挂帅,其责任分解表中对北京市教委、环保局、住建委、交通委、卫生局等13个政府部门和各区县政府都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比如此前广受关注的“公务用车带头停驶”就明文指定由市交管局负责实施,对北京市经信委的要求则是协调落实重污染日工业企业污染减排措施。市住建委负责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扬尘乃至责令停止土石方作业。

按照方案的实施原则,空气质量预报把全市分为五个区域、东北、西北、城六区、东南、西南,根据这五个区域分级预报分级采取应对措施。这一天可能实施重污染方案,但是不同的区县,不同的部门在执行不同的级别方案,可能分区预报,分级应对。

就在14日,国家环保部也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在继续强化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基础上,突出抓好工业烟粉尘、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在重点地区建立最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排放限制制度,和新建项目污染物总量倍量替代制度。

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和气象预报分析,中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仍在持续,多地遭受严重污染。环保部称,要落实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的应急预案,根据污染级别,建立响应机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区域协调之路

然而,天空中的雾霾并不会按照人类的标准被划分出区域。

早在2008年,为保证奥运期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该市曾经提出“全年蓝天计划”,和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相邻省区市联手整治奥运年的北京空气质量,多省相继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北京市的环境管理部门的具体措施是,在能源使用上,以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取代煤炭,把天然气送进胡同、四合院,号召老北京放弃点煤炉子过冬的老习惯。此外,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搬迁,比如,首钢为了奥运也暂时停业,其他污染企业也进行了技术改造或搬迁,一度让北京在2007年就出现245个蓝天。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说,根据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北部延庆等地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越往南,污染越重,特别是到了河北的保定,污染就更严重。

环保部的最新通知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要建立和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增强区域治污整体合力。此前,《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已经提出,要在京津唐等污染较重的地区实施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表示,这一措施将倒逼地方政府积极发展清洁能源。

具体来说,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需要包括联合执法机制、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大气污染预警应急机制。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学博士李勇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如果这些新机制启动,将意味着传统的环境管理思路要进行重大调整。比如,河北今后要建一个燃煤电厂,就不能自己说了算,可能必须听听北京和天津的意见。但这些政策因为区域经济发展利益的不平衡,也存在一定的执行难度。李勇智认为,从长期来看,区域协作是最佳办法,因为只有这样,外部污染物的迁移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整个环境生态才会发生根本好转。

区域协调战略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就已经运用。这三个城市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候,周边的城市也都采取了大规模的治理措施,包括工厂限产、交通限行,曾经取得过良好的效果。

生活实践:数学教学的“突围之路” 第4篇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趣味性

初中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采取适当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具体事例、现象中认识数学知识,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效对接,就会达到数学知识教与学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的效果。

(1)联系日常生活映射数学问题,增强趣味性。华罗庚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生活实际。”因此,从已有的生活现象、熟知的生活事例、常见的自然现象、亲近的社会生活中导入新知,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比如在七年级第一课“生活、数学”的教学中,我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建筑物、雪花等图片,还出示了火车票、身份证等实物,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

(2)描述具体事例研究问题,增强针对性。数学具有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联系实际理解新知,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陌生的数学知识亲近化,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比如教“等式的基本性质”时,我用了天平。首先将天平调到平衡状态,然后提问:如果在左右两个托盘内放入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还平衡吗?学生猜想之后做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发现左右两边是平衡的,从而得出结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接着,同学们就会思考,如果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或者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又会怎样呢?这样一来把本来很乏味的一堂课变生动了,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我想,经过这种方式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将会十分深刻。

(3)创造生活情境巩固教学成果,增强有效性。数学知识应加以强化才能得以巩固,数学方法也应加以反复强化才得以习得。数学知识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强化,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能力。如七年级“合并同类项”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3个苹果和4个梨加起来一共是多少个?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发现不好加。我接着问:为什么不好加?学生说它们不是同一类水果。引导学生发现:当单项式不是同类项的时候是不好合并的。等到了九年级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时,我又举出了这个例子,同时还类比了合并同类项,学生很容易发现二次根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教者遇到同类型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反复强调,学生影响深刻。

二、把数学学习成果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生活实践的创造力、自理力

把数学学习成果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为鲜活生动的生活实践服务,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能有效解决,势力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也有利于所学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正所谓:实践检验真知,真知促进实践。

(1)提出问题应对照生活事例。传统的应用题常常人为地编造情境;有的应用题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例如:在学了“解直角三角形”这一节课后,我要求学生们自己设计方案求出学校旗杆的高度,这样就把教材纯粹的几何问题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学活动要紧贴生活事例。数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育的有机延伸。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调查、统计、手工制作、图纸设计、数学阅读等实践活动,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焕发课外作业的生机和活力。八年级学完一元一次不等式设计了数学活动“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问题的调查”,让学生分小组或者个人去调查周围熟悉的有关人员,也可以去工厂、超市、银行、邮局等地,观察和搜集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所需要的一些数据和数量关系,构造一个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解决的问题。这样设计,把有关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问题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问题的切入点比较低,因此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探索。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公司化运作:经销商突围之路 第5篇

那么什么是公司化运作呢?经销商的公司化运作就是要经销商转变观念,树立强烈的发展的意识、竞争意识、管理意识、投资和风险意识、利润意识,按照有限责任公司的运作模式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和理念先进的高效运作机制的组织。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大,公司化运作已成为经销商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经销商而言具有很大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经销商更新观念和提高素质。我国多数经销商往往是夫妻店和个体经营户,靠的是经销者个人单打独斗和辛苦地工作发展起来的,因此坐商思想、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比较严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大经销商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并已感到生存压力和困难,所以经销商要发展必须改变以前的做法,来规范经营和管理。因此,若按照公司化的运作,经销商就必须学会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改变原来观念,向管理要效益,向市场要利润。

其次,有利于经销商的竞争力提高。个人和组织本身就给合作者印象是不一样的,个人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组织力量是无限的,公司化运作就是组织行为,这无形中就提高了经销商的竞争力。经销商进行公司化的运作随着其管理水平提高和实力的壮大,合作伙伴与其合作会更加紧密,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也会增强,市场竞争力自然也会大大提高。今天的市场已进入一个微利经营的时代,市场竞争越来激烈,各行各业获利就会越来越低,经销商就必须作好这种心理准备,再靠那种粗狂的管理手段进行经营,是很难生存下去的,这就要求经销商必须进行规范化的运作来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去迎接挑战,

第三,有利于经销商提高利润、降低成本。为什么有些经销商销售额很高,但到头来还赔钱呢?其它方面暂且不说,就经销商财务管理而言是十分混乱的。多数经销商的财务管理缺少合理计划性、严谨性,资源流失十分严重。若采取公司化运作,财务管理规范,其经营成本降低了,风险减少了,效益自然就会提高。

另外,公司化运作还有助于经销商提高决策能力、销售掌控能力和服务管理能力等。

公司化运作很多经销商也早已意识到,也有很多经销商已经付之行动,但多数经销商由于对公司化运作的理解不够深刻或受一些理论的误导,便注册个公司招一些职员,认为这样就是公司化运作啦,结果几年下来效益还不如以前甚至很快倒闭。那么作为新时代的经销商应该如何进行公司化运作呢?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改变思想、经营创新

国内红酒之路需突围 第6篇

虽然红酒已成为时尚生活的标签之一,但依然有诸多红酒企业发出无奈的心声:“红酒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目前正遭遇一场寒冬。”尤其是政策限制下,大量的红酒企业受到冲击,销售业绩纷纷遭遇“滑铁卢”。“如不改变现状,不少红酒企业都会面临倒闭风险。”上海波格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中说。

政策变革对于高端红酒的影响比较大,一些依赖公务消费的红酒销量必然下滑,而对于中低端红酒销量受到的影响倒不大。”赵建中认为,国内红酒企业受到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在各企业之间并没有明显优势,这才是导致红酒企业后继无力的真正原因。

两大瓶颈

虽然国内的红酒消费能力强劲,但由于市场还处于发育初期,红酒企业在扮演市场教育者的角色之时,其传统的销售模式和售后服务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传统的红酒销售渠道先是经过总代理,再延伸到各个地级代理商、县级代理商、批发商,最终到零售店进行出售。”赵建中指出,“这种销售模式愈发显出弊端,导致由于层层剥皮而使销售成本和价格都抬高,在竞争中容易丧失优势。”

“比如代理商通过酒店销售红酒,先是被收取一笔不低的进场费,由于不少顾客自带红酒,对店内价格高昂的红酒并不‘感冒’,红酒在酒店内的售出率并不高。”赵建中介绍,客户更多的是愿意直接到批发商那里购买红酒到酒店享用,而不愿意为红酒的渠道费“买单”。

事实上,这种“裹脚布”式的销售链条普遍存在于红酒企业中。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传统的销售模式目前占红酒企业的60%以上,这种陈旧的模式在电商的冲击下正日渐式微,也迫使不少企业开始减少中间环节,往“国外酒庄——红酒品牌运营商——代理商——消费者”的销售模式发展,如此一来,缩短了中间的环节,使得同样质量的红酒具有价格上的优势。赵建中指出,这样的优化只是一个过程,今后销售渠道的“扁平化”将是大势所趋,互联网的线上直销、代理商开设网点直销将越来越普遍。

不仅如此,由于国内市场红酒品种丰富,品质良莠不齐,服务质量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红酒的重要标准。“目前国内红酒企业大多都在拼价格,对于服务品质反而忽略了,导致客户流失率很高。”赵建中介绍,比如客户买到的红酒有瑕疵,以往的红酒商并不提供退换货服务,新的《消费法》的出台迫使商家提供这样的服务,但这都是被动式的。如何更好地通过红酒的销售带给客户优质的服务体验,已经是众多红酒企业不得不细细斟酌的一件事。

丽大突破点

由于当下众多的红酒产品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不在少数,导致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选择中失去了辨别的能力。作为国内的红酒运营商,大多养成了在品牌上下重金,而轻视红酒品质的理念。在赵建中看来,最首要的是要在源头上对红酒品质进行把控。

“虽然国内对于红酒的消费能力非常强劲,但随着对红酒认识的加深,消费者越来越聪明,对于红酒的消費也渐趋理性化,他们不仅仅看重价格,更重要的是性价比。”赵建中介绍,客户对于优质正宗的红酒需求愈发强烈,只有提供高品质红酒的机构才能保持在市场中的战斗力。

不仅如此,要激活红酒行业巨大的消费潜力,还在于对红酒文化的建设。根据赵建中的介绍,目前国内只是有了喝红酒的习惯,但是没有真正的红酒文化,红酒文化内涵深刻,它不仅包括葡萄酒的制作、品评、酒具的选择、饮酒方法等,还包括红酒产地的地理、历史、人文、经济,甚至政治,只有全方面地了解红酒文化,才能真正领略红酒的美。

都市报时政新闻的“突围”之路 第7篇

一、都市报与时政新闻

上世纪90年代, 中国的传媒改革进一步发展, 中国传媒市场的产业化和专业化进一步深化, 在中国的报业市场中, 周末版、周末报、晚报先后出现, 并风靡一时, 推动了中国传媒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此后, 以普通市民为受众群的都市报应运而生, 在当时引起了中国报业市场的轰动, 给中国的报业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这股清新之风时至今日依然强劲。继中国报业市场上第一家都市报———《华西都市报》获得成功之后, 各地纷纷效仿, 开启了中国报业市场的都市化时代。

都市报的主要特点在于以普通市民为受众群体, 提供这一群体欲知、当知的新闻信息, 这就决定了都市报的亲民化道路。在都市报的发展过程中, 这种以普通受众为中心的报道策略一直贯穿其发展的始终。因此在都市报的新闻报道中, 社会新闻、娱乐新闻是其主要内容。这种一味迎合受众需求的办报理念使都市报成为“小报”, 走入了困境。随着都市报受众群体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新闻信息获知渠道的增多, 都市报原有的办报理念已不再适应其受众群体的需求, 于是众多都市报纷纷转型, 向“主流媒体”发展, 在新闻报道中更加注重责任和新闻专业主义。席文举在《华西都市报》创刊之际, 以“迈向主流媒体”为口号, 寻找《华西都市报》在报业市场上的突围之路。这一口号吹响了都市报向主流媒体迈进的号角。2003年《南方都市报》在春季改版时提出“主流, 就是力量”, 《新京报》也以“负责任报道一切”为办报理念。都市报向主流媒体迈进, 不仅是都市报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必然选择, 而且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的一种体现, 符合新闻媒体的发展规律。自此, 中国的都市报进入了“后都市报时代”而“后都市报”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都市报的“主流化”。

“主流媒体”与“媒体的主流化”二者的内涵与区别, 学术界存在一定的争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周胜林教授在谈到主流媒体的概念时指出, 只有符合以下三点才能称之为“主流媒体”:首先, 发行量大、收视率高;其次, 营业额多;最后, 影响力大。这是以收视率和发行量等显性指标来定义主流媒体, 而对于那些隐性的标准, 如受众认可度等方面则没有包含其中。笔者认为主流媒体应该是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品牌成熟, 具有社会责任感, 内容符合公众主流价值观的媒介。影响力可以从发行量、收视率等方面进行考量, 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则是从新闻报道的内容层面来讲的, 新闻报道的内容要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 以公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维护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都市报“主流化”的途径非常多, 其中时政新闻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内容。在社会加速发展的今天, 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时政, 因为时政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 时政的变动可能关乎自己的切身利益。对于时政内容的重视是都市报走向主流大报的必由之路。

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根据这个定义, 时政新闻就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事实的报道。对于时政新闻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但具体的指涉大致相同。在中国现行的媒介环境体制下, 时政新闻具有信息性、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广泛性等多重属性。时政新闻首先具有信息属性, 新闻是一种受众当知、欲知的信息, 除去社会、政治等属性, 单从新闻信息的角度来看待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首先是一种新闻信息, 这种信息的主要功能在于满足受众的“新闻欲”, 这是时政新闻的本质属性。时政新闻还具有政治属性, 在我国媒介是党的喉舌, 这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一个典型特征, 从党管媒介开始以来, 这种属性就一直存在。新闻媒体在党的引导下, 报道党的大政方针、路线、政策。时政新闻具有政策属性, 时政新闻是政策方针的一种体现, 是国家政策、政治的一种体现, 通过对时政新闻的报道传达的是一种政策, 或政策的变动, 受众根据自己对政策的把握来确定自己的行动。在新媒体环境下, 新闻的时效性越来越强, 因此时政新闻必须是具有时效性的, 没有时效性的时政动态不能称之为新闻。

时政新闻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因此都市报在向主流报纸迈进的过程中不能不重视时政新闻的作用。时政新闻是一种受众非常重视的新闻样式, 社会各界群众都会依据时政新闻对自身所处的境况和未来的发展道路进行评估和预测。质量高的时政新闻能够以受众为出发点来选取报道的角度和内容, 让受众在纷繁的时政信息面前轻而易举地寻找到与自身的契合点, 这是做好时政新闻的关键。对于时政新闻的报道能够充分体现一个媒体水平的高低。时政新闻是一种报道难度较大的新闻类别, 水平高的记者不单单满足于“新华体”的套路, 而是另辟蹊径, 从宏观层面出发, 寻找时政新闻的报道路径, 这是非常考验记者水平的一种报道样式。

二、都市报时政新闻报道的困境

时政新闻是一种离群众最远的新闻, 也是离群众最近的新闻。这似乎是一对矛盾, 但却真实地描述了都市报时政新闻报道的困境。时政新闻是一种离群众最远的新闻, 一方面因为时政新闻是“庙堂”之上发生的事情, 距离群众生活的“江湖”过于遥远;另一方面是因为媒体报道的时政新闻不以受众为中心, 脱离受众, 以模式化的方式报道时政新闻, 使受众迷失在纷繁的时政新闻中, 并渐渐远离时政新闻, 不愿意阅读时政新闻。同时, 时政新闻也是离群众最近的新闻, 因为时政新闻是群众应该知道的新闻, 在中国通往现代化的进程中, 日新月异的变化结束了自给自足社会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群众对于时政新闻的需求比以前更加强烈。“目前我国媒体上的时政新闻宣传味、说教味太浓, 从内容、语言到形式都呆板老套、模式化、可读性和感染力差。”[1]但目前都市报的时政新闻尚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原因表现在多个方面, 既有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也有媒介自身的原因, 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同质化现象严重。

时政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 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 时政新闻的报道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程序性。新闻媒体在报道重要的党政活动、会议时, 一般都按照通稿进行, 在报道的规格、规模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安排得较为严谨,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统一口径”。在这方面新闻媒体拥有的自由度较小。统一的安排与统一的调度造就了重大新闻千篇一律的报道模式, 造成了同质化的新闻报道。这是对新闻资源的一种浪费, 也是时政新闻遭受诟病的重要原因。第二, 采编受限造成同质化现象。时政报道, 特别是重大的时政报道在文体的规范性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如在报道领导人较为重大的活动时, 版面的规格、位置, 报道的规格都有特殊的安排;领导人的称谓、排序更要按照标准严格执行;重要的党政消息发布时, 媒体不能擅自发布花絮、自采消息, 都要以严肃的方式报道重大会议和重大决策。各家媒体必须严格遵守程序, 因为有追惩制度。在这样严格的规范下, 都市报、党报呈现千篇一律的时政新闻报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内容空虚, 可读性差。

时政新闻自身的政治性、政策性等属性使其可读性较差, 但这并不等于说时政新闻不具备可读性。时政新闻是否具有可读性在于新闻媒体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进行报道, 取决于新闻媒体记者与编辑的共同努力。调查发现, 受众对时政新闻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这说明时政新闻在受众中间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但调查还发现, 更多的受众更愿意去看电视中的时政新闻, 而不愿意去看报纸中的时政新闻, 因为大多数受众觉得报纸中的时政新闻过于枯燥, 而电视的动态画面和具有感染力的声音更能够让人接受。“新华体”的时政新闻早已不受受众的喜欢, 但媒体仍然没有开创出新的时政新闻的报道样式。时政新闻是一种报道起来难度较大的新闻样式, 它不仅要求时政记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还要求其拥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政治眼光, 能看到一般人不能看到的层面, 挖掘时政新闻背后更为深刻的内涵。另外, 时政记者还要对不同受众的生活状态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从受众的角度解读时政动态。这样的时政新闻才能具有可读性。

远离受众, 报道角度单一。

受众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 新闻信息能否被受众接受, 接受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信息致效程度的大小。因此新闻报道必须以受众为中心, 这样才能实现新闻信息的价值。这对于时政新闻来说同样如此。但现行的都市报时政新闻却远离受众, 且报道角度单一。新闻记者应该坚持群众路线, 所谓的群众路线具体到新闻活动中来就是以受众为中心, 从受众的角度出发, 采写时政新闻。当前都市报的时政新闻报道角度过于单一, 大多站在党和政府的角度解读报道信息, 这与受众的需求不一致, 受众需要新闻记者从受众的角度出发, 自下而上地解读新闻。

时政新闻数量少, 处于从属地位。

都市报的“群众路线”决定了都市报以社会新闻为中心, 社会民生新闻成为大多数都市报的报道重点。时政新闻因为报道难度较大、限制较多, 因此往往处于从属地位, 角色比较“尴尬”。出彩的时政新闻需要编辑部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策划、报道, 这需要付出较多的努力, 《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但绝大多数都市报的时政新闻仍然属于鸡肋。时政新闻对于都市报的转型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此在都市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其价值和意义。

竞争激烈。

在新媒体环境下, 受众了解新闻信息的手段更加丰富多样, 都市报不仅面临着同类报纸的竞争, 还面临着其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传统媒体在报道时政新闻方面各有特色, 电视声画同步更具可感性, 新媒体集各种传播方式于一身, 且具有时效性、便携性等优势。都市报在这种媒介环境下面临种种困难, 毫无特色的时政新闻在这种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下毫无优势可言。

三、都市报时政新闻“突围”面临的机遇

都市报时政新闻面临着种种困境, 但在困境背后依然面临着生机。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媒介环境, 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当前的媒介生态环境, 虽然存在种种缺陷, 但较以前已经出现了较大的改观, 都市报在这种媒介生态环境下, 对于时政新闻的报道大有可为。

民主政治的发展进步。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我国的政治环境也出现了较大的进步, 民主政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 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民主政治的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信息公开范围涉及政府活动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 立法等听证会也在全国广泛展开, 政策、决策的公开透明化前所未有。对于都市报时政记者来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座“富矿”有了“开采”的时机。以每年的“两会”为例, 2009年“两会”期间, 3000多名中外记者对当年的“两会”进行了采访, 比2007年增加1000多人。2013年, 报名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达3000多名。其中外国记者近1000名, 港澳台记者400多名。[2]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带来了丰富的采访资源, 同时也为都市报时政新闻的报道带来了机遇。

走、转、改。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在全国新闻战线中展开的, 推动新闻工作者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中的一项活动。活动从新闻信息的采访、写作等层面加强了新闻记者与群众的联系。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新闻界的一件大事,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具体到都市报对于时政新闻报道的层面, 这有助于改善都市报时政新闻的报道样式, 使时政新闻更加具有可读性, 拉近都市报时政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这也是都市报在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样式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机遇。

群众路线。

1929年9月28日, 《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2013年4月19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 用一年左右时间, 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3]并强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具体到新闻工作中就是以受众为中心, 群众路线从政策层面对都市报时政新闻的报道指明了方向。

四、都市报时政新闻报道的改良路径

都市报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既面临着困境, 但也面临着机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良都市报的时政新闻报道, 使都市报的时政新闻报道实现“突围”。

坚持群众路线, 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新闻工作者践行群众路线, 是以受众为中心进行新闻传播的具体体现。穆青认为当一个好记者最重要的两个条件是:“第一, 对我们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命运有高度的责任感, 对人民的利益有高度的责任感;处处关心国家的利益, 党的利益, 人民的利益……第二, 要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 只有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深入到群众中去。”[4]受众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和评判者。都市报时政记者在报道新闻信息时应该以受众为中心, 只有坚持真正的以受众为中心, 才能在行动上突破时政新闻报道中的种种不足。此外, 社会责任是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内涵, 都市报记者要在新闻报道中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在报道时政新闻时, 挖掘时政新闻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

变“报道新闻”为“解读新闻”。

想要在同质化的报道中脱颖而出为受众所接受和认可, 都市报时政记者需要“吃透两头”, 变“报道新闻”为“解读新闻”。都市报时政记者在报道时政新闻时往往站在政府的角度去传达信息。因此, 应该改变以往的“报道新闻”模式, 转变为“解读新闻”。在政策层面, 都市报时政记者要有政治觉悟、政治眼光;在基层层面, 都市报时政记者要熟悉民情。对二者进行结合后, 以群众为中心、时政为材料, 解释时政的变动可能会对群众生产、工作、生活造成的影响。

创新报道模式。

报道模式的固定和统一是都市报时政新闻报道的一大“顽疾”, 因此要想使都市报在时政报道中突围, 首先就必须创新报道模式。创新报道模式必须充实新闻背景。新闻背景在时政新闻报道中意义重大, 对新闻起到了解释、补充、说明等作用。恰当地使用新闻背景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具深度和可读性, 能够提高时政新闻报道的意义和内涵。其次, 创新报道模式要创新报道形式。都市报时政记者在报道时政新闻时要突破“新华体”的局限, 使用深度报道、专家访谈、时评等多种报道形式。深度报道是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方式, 通过深度报道能够挖掘时政动态的内涵, 能够更加清楚地阐释时政动态的意义。时评也是时政报道的一种较好形式, 通过对时政的评论, 受众能够得到一些对时政具有参考性意见的观点, 形成自己对时政的看法。这种时评带有一定的思想启蒙性质。

创新报道角度。

都市报记者在报道时政新闻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对时政动态的每个方面都进行报道, 而是要有选择性地进行报道, 从某一个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点进行报道, 忽视那些无关紧要的环节和内容, 这是做好都市报时政新闻的重要方法。都市报时政记者在面对时政动态、会议新闻时, 要有选择性, 不能“请则必到”“到则必报”, 要对时政新闻的新闻价值进行评估, 只报道那些意义重大, 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时政内容。新颖的报道角度能够吸引受众, 使远离时政新闻的受众重新回归, 发挥时政新闻的作用。对于时政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同时也反映出一个时政记者水平的高低, 是提升都市报质量的重要途径, 对于扩大都市报的影响力意义重大。

创新报道手段。

在新媒体环境下, 都市报不能囿于传统媒体一统天下局面时的境况, 要积极主动地利用新媒体进行时政新闻的报道。随着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飞速发展, 时政新闻的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 都市报时政记者要充分利用媒体官方网站、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传播平台传递新闻信息。此外, 都市报时政记者还要注意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表现方法, 做新媒体环境下的都市报时政记者。报刊目前都在寻找自己的突围之路, 向新媒体靠拢, 积极主动拥抱新媒体是大势所趋。

报社内部加强激励机制, 鼓励都市报时政新闻的报道创新。

“鼓励采编人员更多地从日常的领导活动、会议、文件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中, 发现新闻点, 变宣传为新闻, 化抽象为具体, 使时政新闻的指导性通过可读性、服务性得以更好的体现。”报社领导需要针对时政新闻的报道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 鼓励报道创新。提高时政新闻记者的积极性, 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语

时政新闻是都市报迈向主流媒体的重要内容, 是都市报扩大影响力的重要“砝码”, 都市报记者、编辑应该充分认识到时政新闻在都市报中的重要地位。当前, 都市报时政新闻面临着同质化、内容空虚、可读性差等问题, 这阻碍了都市报的发展和转型。但随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走、转、改的提出, 群众路线的践行, 都市报时政新闻的报道也面临着机遇。在机遇面前都市报时政记者应该坚持群众路线, 创新报道模式和报道手段, 变“报道新闻”为“解释新闻”, 并利用多媒体手段使都市报时政新闻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突围”。

参考文献

[1]刘保全.时政新闻如何创新出佳作——兼评“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J].新闻爱好者, 2013 (3) .

[2]http://news.sina.com.cn/c/2009-03-01/191917312955.shtml.

[3]http://news.163.com/12/1205/08/8HUS48AJ00014JB6.html.

探寻单元复习课的突围之路 第8篇

然而长期以来, 单元复习课被这两种现象所包围着:要么是将整个单元的内容重复一遍, 教师带学生梳理知识“走过场”;要么将复习课上成练习课, 单调枯燥, 使得阶段巩固和提升过程流于形式。面对这样的形势, 如何实现单元复习课的轻松突围?针对这一教学现状, 笔者在一次比赛教学中进行了单元复习课的尝试, 以下就以自己尝试的《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5 The Seasons的单元复习课为例, 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1. 整合内容, 归纳知识重点一体化

每个单元的内容繁杂, 字、词、句、篇、语法、发音, 对于这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 教师要独具慧眼, 用精巧的心思寻求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寻找一根主线, 把各个环节巧妙地串联起来, 整合到一个情境中, 让学生在全新的语言环境里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交流和运用,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 笔者尝试的6B Unit 5就是以教师自己为线索, 由自己喜欢all the colourful seasons of travelling引出课题:旅行中的四季 (The seasons of travelling) 。首先, 让学生谈论自己旅行中的所见, 引出季节, 从而描述季节, 并选择喜欢的季节和同桌谈论家乡的天气, 这也是对本单元词汇和句型的复习。其次, 告诉学生假设想去国外旅行, 要在三个城市中作出选择, 其中New York是对课文的复习回顾, London和Sydney作为新的文本材料进行技能的训练, 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城市, 并总结自己想去哪一个城市, 前后呼应。再次, 从国外回到国内, 向学生介绍教师自己去过的四个具有显著特点的城市, 并用本单元以及学过的句型来制作旅游指南。

这样以人物为主线, 很好地将各个复习任务串联成一个整体, 将熟悉的语言知识迁移到陌生的、全新的语言情境中去, 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归纳和对比分散的知识点, 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刺激点和兴奋点,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建构意识。

2. 推陈出新, 梳理复习内容条理化

复习课是建立在学生已学知识基础上的, 如果仍旧采用机械而又重复的教学活动, 则必然让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因而重要的是, 教师要能够归纳整理并翻新旧知识, 给学生一种新鲜感, 调动其积极性。要努力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梳理复习内容使之更具有条理性, 使学生在复习中转化旧知识, 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

(1) 头脑风暴, 复习词句。

【教学片段1】

T:I enjoyed the four seasons of travelling.On my trip, people are in coats.Can you guess which season it is?Let’s have a brainstorm. (逐一出示coats→sleep→flowers→green→warm&rainy, 并每出示一个单词就让学生猜测季节)

S:It’s spring.

T:Yes, it’s spring.You’re so clever! (出示思维图) OK.Can you describe the seasons?Please imagine!

学生根据三个季节联想学过的词汇并说出。

T:Wonderful!You can say so many words about the seasons.I want to talk about the seasons in Wuxi. (示范后) Now, please choose your favorite season and talk about it with your partners.These sentences can help you.

学生之间进行同桌问答。

将词汇句型的复习置于头脑风暴的活动中, 让学生了解四季, 可以从服装、天气、活动、颜色、节日等方面来谈论, 这些单词虽然不是本单元的重点, 但是有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关于季节的知识网络, 学生可以充分联系新旧知识, 主动地进行语言知识的复习、整合。接着, 让学生结合本课的重点句型来说说无锡的四季, 将原本杂乱无序的句型进行梳理, 逐步形成知识体系。

(2) 创编小诗, 复习语音。

【教学段断2】

T:Do you notice the words“now”and“show”?Do they have the same pronunciation?Can you read them?

学生认读音标, 看音标说出单词。

T:Wonderful!Now can you help Mr.Smith complete the new rhyme?Don’t forget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里通过短文介绍悉尼的天气和各种活动后, 对本课的语音进行了复习。由短文中now和show两个“ow”的不同发音入手, 先让学生比较发音的不同, 并出示音标让学生认读, 说出该单词。最后通过新小诗的编写, 进一步感受“ow”的发音。

3. 深度开发, 再构文本内容多样化

复习课不仅是对单词及句子的简单复述, 而且还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提升。教师可以采用课外或自编的、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程度相当的阅读材料来辅助课堂教学, 简单地说, 就是智慧地创新, 有机地生成。

例如本课安排了两个城市的介绍, 伦敦天气主要是渗透中英不同的文化, 因此笔墨不多, 仅仅采用“看动画、选图片”的呈现方式, 同时解决了本课rain等词的词性语法点。自编的材料来自Mr.Smith的小诗, 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填写表格, 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澳大利亚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四季与中国相反, 悉尼的天气和各种活动, 而且也对本课的语音进行了复习。与之前伦敦的天气介绍、呈现形式、操作方法各不相同, 训练的技能也各有侧重。

这样通过呈现与新授课不同的语料,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从而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复习。更重要的是, 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再现、重组和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单元中出现的知识点, 进一步进行知识的深层次内化和综合运用。

4. 综合活动, 全面提升技能策略化

例如最后的Make a travel guide的环节, 先播放教师去过的四个城市的视频介绍, 要求学生四人为一小组, 每人根据桌上的图片和一些提示词, 设计其中一个城市的旅游指南。最后四人组合成一本旅游指南册, 向Ben、Tom、Mr.Smith介绍我国的城市。

复习课上, 课堂中多样化的训练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听、说、读的机会, 但写却往往被教师忽略。这里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旅游指南册, 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 而且说写结合, 锻炼了学生写的能力, 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思维, 巩固所学语言、强化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复习课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新媒体时代的民生新闻突围之路 第9篇

从2002年江苏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开播至今, 电视民生新闻已经走过13年。其间电视民生新闻经历了灿烂和辉煌。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省级电视台及城市频道拥有民生新闻节目约400多个, 占全国电视新闻节目的60%以上。

以武汉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民生栏目《生活全报道》为例, “生活全报道, 关注您的需要”, 这是《生活全报道》栏目的宗旨, 一直以来, 节目都是以趣味性题材和服务性题材为主, 将《生活全报道》栏目定位为百姓生活中的一个贴心的小助手, 在冬天提醒街坊们穿衣, 水果上市了教街坊们怎么挑怎么吃, 哪里有好玩的事, 街坊们有什么难题我们尝试着解决。和其他民生栏目一样, 《生活全报道》作为民生新闻栏目也是当地收视率很高、社会影响比较大、广告创收节目最多的节目。

但任何事物都不会有永远的鼎盛, 在新媒体时代, 随着网络媒体的强势崛起, 特别是微博客、微信的走红, 人们的习惯从“打开电视看视频”变成了“打开视频看电视”, 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大大减弱。民生新闻遭遇前所未有的内容困境、题材困境、话语困境、收视困境、发展困境。从市场上看, 近年来城市台收视份额明显下滑, 在卫视雄劲增长的比照下, 这一趋势尤其明显;从受众角度看, 观众对民生新闻的故事消费和话题制造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收视疲劳;从社会角度看, 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宠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热点, 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舆论议程设置权力, 电视“老大”的地位岌岌可危。《生活全报道》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电视民生新闻进入了应对重大冲击力的历史关口。

二、新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实现自身创新的思考和路径

面对科学性极高的手机客户终端传播平台的不断涌现, 昔日以传播快捷自骄的传统媒体广播, 又受到了除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新一轮冲击。许多电视新闻从业者不仅发出感慨——是退出历史舞台?还是不断创新发展?现实当然选择了后者。

“纸会死, 但报不会死;电视机会死, 但视频内容不会死。”一语道破真谛, 这个世界永远需要新闻, 需要内容, 只不过载体会发生变化, 传播方式会更多元, 受众的兴趣点也会转移。更多样的新闻内容会以更多样的途径传播, 人们可以更便捷地获得并选择新闻内容。社会也更需要能够提供更多优质内容的机构, 内容提供机构也需要“走出去”, 占领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各种传播平台, 将内容推送到各个角落, 抢占全媒体制高点来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作为武汉地区电视民生新闻的引领者, 武汉广播电视台科技生活频道积极探索新路径, 整合新资源, 顺势而为, 以全媒体拓展新天地, 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一) 网络整合, 跨界融合, 多屏传播

《生活全报道》在自设网站上与观众互动的基础上, 现又及时开设微博、微信账号, 将《全报道》节目内容在这些大众网络平台上进行传播。先前的传播只是将电视内容照搬到网上, 做一些链接, 现在的传播方式则更加符合网络特点, 为网络量身定做。在事件发生时及时网络报料;事件进展及时跟踪披露、网络调查;详细视频制作完成后提醒观众收看晚间电视节目;第二天还有反馈和持续讨论。同一新闻内容, 根据不同载体的传播要求, 做精确的打磨、精准的传播, 达到最佳效果。

近年来, 武汉广播电视台科技生活频道先后报道了诸如:割皮救父的感动中国的好兄弟, 帮助农民卖菜苔、井下救人、武汉市民伸出援手救助路遇危险的老人等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民生新闻, 还推出了《武汉榜样》等一大批生动鲜活、感人至深的新闻佳作。《生活全报道》并不满足于电视节目的日常播出, 而是以即时型互动为目标, 通过“掌上武汉APP”、“汤包TV”等网络微信平台同步即时发布, 通过网络、微博、微信进行更进一步的确证和加深影响。这样的状况, 既改变了以往新闻热线电话职能进行一对一交流的缺陷, 大大扩展了交流面, 又实现了民生新闻与观众双方的双向即时互动。

2015年4月8日, 有一段微信视频在武汉一些微信朋友圈里疯传, 转发达30多万次, 轰动全国。这段视频的内容是武汉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前往闻名全国的武汉广场上井日式料理店厨房进行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以高档著称的上井料理店厨房脏乱不堪, 盘子上竟然有老鼠屎, 价位高达198元每人的料理店把这样的盘子照旧端给顾客吃, 武汉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生活全报道》进行了全程记录, 就是记录的这段视频轰动了全国。

2015年4月, 《厨房现场直击》节目查到了上井料理的厨房, 发现问题比较严重, 武汉广播电视台科技生活频道决定除了常规电视节目宣传之外, 在新媒体平台进行推送宣传。科技生活频道有官方微信:汤包TV, 经过数期推送之后, 阅读量逐步增多, 及至发出上井的消息, 瞬间引爆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关注的热潮, 全城热议上井的问题。在上井事件中, 先后参与的联动媒体达60多家, 参与互动的观众、网友达100多万人, 甚至远在新疆、成都的武汉人都给《生活全报道》栏目发微信, 表达自己对武汉食品安全工作的关注。跨界融合进一步提升了《生活全报道》的影响力, 《生活全报道》官方微信微博也逐步跻身为全国城市台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微博微信之一。

(二) 互联网思维, 把新媒体平台当作民生新闻节目创新的重要依据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用户时代”, 以“用户思维”为主体的“互联网思维”是广电进行媒体融合的关键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 不能简单理解成是把电视节目缩短拿到微信或者互联网平台上去发布, 而是要打破传统的电视节目“我做给你看”, 强调“我是谁”“我要给你什么”, 而要变成“用户想让我成为谁”“用户想要我做什么”“得用户者得天下”。

在用户思维下, 电视节目也需要用心揣摩用户心态, 体贴用户的归属感、存在感和参与感。有了全媒体平台, 《生活全报道》能从全媒体的传播效果分析中, 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形式做出更科学的分析与安排。在节目播出前的网络预告中, 网友反馈多的、评论多的, 成为节目晚间重点报道的内容, 网友的评论, 有的可以直接成为报道的内容。

在广播、网络中随时直播事件进展, 新闻的来龙去脉浮出水面, 使得《生活全报道》播出的节目更有权威性, 更完整, 也更具公信力。特别是武汉广播电视台“掌上武汉APP”等手机客户端的进一步成熟, 一边看电视, 一边用手机软件互动等新节目样式层出不穷, 充满想象空间。

从文化角度看, 全媒体平台的充分运用, 改变了《生活全报道》原先的播报形式, 创新了节目样式。在各个媒体平台上的传播互动, 成为《全报道》节目中的新元素, 在充分联系广大受众后, 《生活全报道》节目内容也越来越富有社会正能量, 避免了民生新闻被社会不良情绪、低俗需求左右, 进一步拓展了节目影响力。

(三) 唯有创新才能发展, 唯有融合方能强大, 在新媒体平台上守住核心竞争力

当下很多传统媒体跟着网络、微博跑, 网上什么热就报道什么, 受众从中只能获取二手内容。《生活全报道》十分注重作为主流媒体的核心能力建设, 做舆论场中的意见领袖, 做媒体圈的先锋队, 正确引导舆论, 传达权威准确的声音。

新闻重在一个“快”字, 3G、4G时代的到来也是对传统传媒传播的一次巨大挑战, 但是同时它也是新闻行业的一大机遇。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能够大大加快电视新闻的专业化进程。例如, 《生活全报道》联合移动公司和联通等通信公司为观众和3G、4G手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可以为3G、4G手机用户提供附近路况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传送给移动服务的供应商, 使得路况信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以画面的形式出现在用户的手机上, 并能准确定位, 为社会创造效益。《生活全报道》栏目有几十位记者, 栏目要求大家认真研究多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 如文风、标题、角度, 提高全媒体平台新闻发布的“命中率”。目前, 他们中绝大多数具备全媒体发布新闻的技能, 到了现场, 在电视采访的同时, 就能开始网络新闻发布、连线直播。在新媒体平台上守住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有意识地领跑, 重大新闻要率先发声, 媒体立场权威公正, 新闻事件报道有头有尾。发挥强大的新闻发现、挖掘、整合能力, 与本土观众有紧密联系, 与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互动。我们制作内容的人是移动中的人, 能不能随时随地快速投入工作?接受电视服务的人是移动中的人, 我们制作的内容能不能一云多屏去分发?移动应用的位置、周边的新闻、周边的信息、周边的商户商圈能给我们提供新闻信息和商圈信息, 这大致是我们可以思考移动与广电有关联的东西, 也是在新媒体时代大潮中我们需要坚守的核心竞争力。

过去, 对传统电视媒体来讲几乎是没有线下的, 而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后将会更好地解决连接问题, 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 增加与用户的互动, 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民生新闻在新媒体时代需要解决连接问题不仅仅是与观众、内容的链接, 还要解决思维和资源的链接。

建立全媒体新闻联动平台, 充分利用全媒体传播渠道, 强化与观众以及网民的互动, 丰富互联网新闻资讯, 特别是本地新闻资讯。组建了全媒体记者队伍, 每人配备智能手机, 安装自己的客户端, 并制定奖励政策。通过移动3G、4G技术, 在新闻现场第一时间向全媒体新闻联动平台发稿。而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无地域属性, 而对于未“上星”的传统地方广电行业而言, 与移动互联牵手后, 这个“死结”就有了打开的可能, 地方广电媒体的新生和影响力也就在这种融合发展中得到涅槃。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是民生新闻发展的一大机遇。未来的电视演播室越来越像全媒体信息的调度场;观众也不再是被动收看, 而将成为充分参与节目并左右节目内容的“参众”;全媒体的互动内容, 也越来越多成为节目的信息源。民生新闻栏目需与时俱进, 进一步适应新形势, 大胆改革创新, 才能在媒体发展中走得更远。

摘要:如今, 互联网已经从以网站为主导的Web1.0时代, 迈入了以移动互联网为主导的Web2.0时代, 传统媒体向电子新兴媒体转型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传播平台日益多样化的今天, 以声音和图像见长的广播电视媒体立足自己的阵地, 拓展广电媒体融合发展, 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补效应”, 共生关系的竞合模式日益突出。抓住移动互联网Web2.0的发展窗口期, 实现“弯道超车”, 也许是传统媒体未来实现突破发展的最重要机遇。本文主要以武汉广播电视台科技生活频道民生新闻节目为例, 探讨如何借力移动互联网契机, 探索全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在新媒体日益壮大的当下走出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广电媒体,民生新闻,新媒体,融合发展,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申启武, 吕芳敏.广播新闻:多元化革新与全方位突破[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2 (1) .

[2]辛欣.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业务融合[J].新闻爱好者, 2012 (8) .

[3]陈京晶.浅论广播新闻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 2012 (9) .

[4]栾轶玫.谁来监管新媒体[M].北京:华大学出版社, 2005.

[5]麦克卢汉 (加) .理解媒介[M].北京:商务印刷馆, 2000.

[6]黄升民, 王薇.家庭信息平台:数字电视运营模式新突破[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电视新闻评论的困境与突围之路 第10篇

1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电视新闻评论与电视新闻报道在新闻性、思想性、群众性及科学性等方面有着相同之处。除此之外,电视新闻评论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1.1 评论形式多样化

电视新闻评论可以借助多种传播形式进行,如关键词、同期声、字幕、图片及影像资料等。这些多样的传播手段都可以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结构更加完整、逻辑更加严密。

1.2 画面支持更直观

电视声画合一的特点是报纸、广播等其他传统媒体所不能媲美的。由于电视节目可以利用现场声音和字幕进行新闻事件的述说。

1.3 权威评论说服力强

很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都会邀请国内比较知名的新闻评论员或资深事件观察者做客演播室,与观众面对面地进行新闻事件的进一步解说和评论。这些评论员的言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更具说服力。

2 电视新闻评论面临的困境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经验积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在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上多次获奖,较早开办的上海电视台的《新闻透视》,广东岭南电视台的《一周新闻焦点》等新闻评论栏目也纷纷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2.1 同质化现象严重

自1996年《实话实说》播出以后,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喜爱。此后,各大省、市级电视台纷纷效仿,相继推出类似的访谈类或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而且各个节目间相互模仿,在主题定位、内容形式上较相似。

2.2 无效沟通盛行

当前,一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时常会出现嘉宾谈话言不由衷的现象,给观众一种“受制于人”的感觉。主持人与现场观众的互动也有事先安排的嫌疑,这种无效沟通的情况在很多访谈类、谈话类的新闻节目中屡见不鲜,致使新闻评论的现场缺乏真实感,评论内容没有说服力。

2.3 选题忽略时效性

由于电视新闻评论备受百姓关注,因此新闻制作小组在确定选题时,更加注重话题的深度和价值,忽略了选题的时效性。许多电视新闻节目在前期策划时,通常会选择切入点明确、反响强烈的负面新闻作为评论话题,然而却没有考虑到事件的时效性,造成嘉宾和现场观众热烈地讨论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件。这种只重新闻性而忽略时效性的做法易使观众产生思维定势,走入一种“负面”误区,认为新闻评论就是在评论一些负面新闻。实际上,在一些优秀的新闻评论节目中,负面新闻只占整体节目的一小部分。

3 电视新闻评论的突围之路

纵观我国当前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可谓喜忧参半。然而,在面对困难时,逃避只能使问题蔓延无助,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使电视新闻评论在真正意义上走出一条突围之路。

3.1 角度新颖,凸显特色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制胜点在于是否有明确的观点和新颖的评论角度。当发生重大新闻事件时,各大媒体都进行报道和评说,难免会造成观点相同、意见相似的现象。

3.2 实话实说,真情实感

在电视新闻评论中,特邀嘉宾或新闻评论员在发表观点态度时,应严谨慎重,作为享有话语权的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要对大众负责。对于新闻的评论更要实话实说,不能受制于节目需要,而发表有悖于本人观点的言论。由此,才能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制造一个充满真情实感的评论舞台。

3.3 增强选题时效性

把握选题是做好电视新闻评论的第一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策划人员应在注重选题时效性的基础上,拓展选题范围,跳出负面新闻的思维怪圈,在充满正能量的新闻事件中寻找突破口。

4 结语

在瞬息万变的媒体大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所面临的困难并不是无药可救,只要电视媒体人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在电视新闻评论事业的现有基础上加以改革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优势,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新闻评论的现状,促使电视新闻评论在激烈的新闻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安洋.电视新闻评论的困境与突围[J].记者摇篮,2010(12).

[2]兰刚.困境与突破: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探析[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9.

[3]程高岭.电视新闻评论的困境及解决策略管窥[J].新闻研究导刊,2015(3).

股权投资:民间资本突围之路 第11篇

自3月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各地金融创新改革渐成燎原之势。

4月12日,深圳前海出台系列金融创新措施传闻震动资本市场;17日,有消息称珠三角金融特区方案报国务院;天津滨海新区也出台18项金融创新举措;日前,又有传闻珠海横琴金融改革方案亦公布在即。

股权投资基金是各地金融创新改革的重头戏。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被列入十二项主要任务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深化股权投资体制改革,能够解决温州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两多两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突出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的优势。

对于温州来讲,股权投资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200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修订)出炉后,温州首家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东海创业(下称东海创投)于7月16日宣告成立,但不到半年便告夭折。其后虽然也有一些创投公司在温州成立,但经营状况普遍不佳,温州的股权投资仍未走出“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资本转移阵地

温州以民间资本丰沛著称。但从2009年开始,原本风生水起的“温资”遭到重创。山西煤改使得温州煤老板数百亿资金血本无归。“温州炒房团”也在调控政策面前败下阵来。

而国内股市的反复盘整也让温州资本徒呼奈何,忍痛割肉的比比皆是。自去年开始,“民间借贷风波”、“企业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等接踵而至,更是把温州推到了风口浪尖。截至今年2月末,温州涉及老板“跑路”的企业已达到了234家,仅2月份就新增了36家。

在饱受“跟风逐利”之害后,温州人逐渐将目光锁定在了股权投资上。于是大批温州“炒家”转变为“投资家”,创投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温州。2010年6月,温州开始试行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温州市股权营运中心获准成立,主要为未上市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提供托管登记服务,并为股东提供与股权相关联的各项登记服务。

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末,温州有各类民间资本平台1326家,其中担保公司186家,寄售行360家,投资咨询公司780家。温州创投公司超过300家,投资领域主要覆盖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矿产等,也参与大宗商品、定向增发和后期PE投资。

2011年7月,温州人股权投资基金壹号基金设立,该基金为首支政府参与引导、专注于温州地区股权投资的基金,注册名为温州红石天堂硅谷壹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温州股权投资行业协会于当年11月17日成立。首批会员包括34家机构,涉及多家股权投资公司、担保公司、银行、律师事务所等。目的是搭建温州本土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促进股权投资的规范和发展。搭建有效信息沟通平台,整合分散的投融资机构。

LP自主还是GP决策?

目前,股权投资在温州的发展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温州投资人自身的专业性限制。

温州的股权投资行业以聚集高净值人群和家族资金等LP群体为最大优势。目前,温州主要采取GP和LP合二为一的模式——该模式的最大好处是,既使双方的利益趋于一致,又能够降低运营成本。

中国的LP和GP的关系可谓特殊,除了LP要参与基金管理,GP还要承担很多其它“挑战”。可以说,GP与LP之间的博弈无处不在。在温州,GP与LP之间的问题则更多在于权责混乱。多数LP缺乏专业的分析投资能力,却过分强调自主性,要求在基金投资委员会中拥有决策权力。

而不具备专业投资能力的出资人对基金运作发挥影响可能导致基金盈利能力下降。由于出资人与基金管理者在投资项目上产生分歧而导致分道扬镳的事件时有发生。私募股权作为一种高风险、高要求的投资,如何破解民营资本非专业化运作的风险,也成为改革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对此,北京大学金融和经济学博士刘魏表示,目前较大的问题在于,许多GP与LP之间无法找到平衡点。他认为,每个LP都有其投资理念,这种理念与GP固有的投资理念存在差异是难免的。GP要善于从LP身上汲取有价值的经验,并把自己的理念循序渐进地渗透给LP。

本地企业被忽略

温州股权投资的另一大困惑是,过分逐利的民间资本“无视”本地创投市场。在金融试验区细则落实上,落脚点应该是通过金融来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但是通过对近年来本地创投市场的调查分析,不难发现温州本地企业对温州创投资金的吸引力远远不及外地项目。

自2009年以来,温州地区先后有金龙机电、正泰电器、森马服饰、温州宏丰4家企业登陆A股市场,但是其中均没有温州本地创投的身影。对此,上海一位PE人士表示,“温州本地资源匮乏以及产业面临‘空心化’,其它地方受国家政策鼓励,新兴行业要比温州当地低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业、纺织业更受PE的关注。”温州创投不愿意投资当地企业,不是创投单方面的问题,这需要政府系统性地引导民间资金流向。

“实际上,温州本地企业,相对于外地的公司,有很大优势。”一位不愿具名的温州当地投资者对本刊记者说,投资者往往有“视觉盲点”,就如不见了某样东西,会去其它地方寻找,殊不知东西其实就握在自己手中。如今温州的创投资金就处于这种状态。

环亚资本董事长胡旭仓曾表示,温州本地企业不“吃香”,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很多,但拟上市的企业却不多,创投也就投得少。此外,温州的产业升级方面来看,传统行业依旧占据大半江山,对创投吸引力较弱。

在中美嘉伦咨询公司总裁潘朝金的概念中,政府在这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要引导资金的流向,另一方面还应该支持产业加快升级。本地企业应该向一些新兴领域如清洁能源以及环保领域投以关注。

除上述两方面难题之外,产权交易受限,股权投资退出渠道单一也是股权投资所面临的瓶颈。清科研究中心认为,随着IPO退出难度的加大,以及A股市盈率回归导致VC/PE基金收益空间的压缩,IPO至上的观念已然转变,退出方式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因此,加强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不但将使我国资本市场结构更加完善和合理,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同时对于VC/PE来说将是新的退出渠道。且场外交易市场挂牌企业由于具有良好的成长性,较主板有更好的市盈率,预计未来会成为VC/PE退出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作为IPO以外最重要退出渠道的并购,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占比仍比较低,这对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这意味着想靠股权投资获得巨额的回报难度将越来越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温州中小企业多以制造业为主,缺乏较高技术含量、创新性较强的企业,目前可供产权交易的达标企业不多、种类不够丰富、交易存量不足。其次温州没有独立的产权交易所,无法进行快捷的产权交易。浙江产权交易所股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吴博认为,温州独立操作主要存在三个难点,首先是政策的障碍。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对于产权交易都是以省或直辖市级别为主体展开的,单纯的地市层面操作面临不少困难。除此之外还有人才和企业资源上的制约。

桥梁很重要

针对上述问题,或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清除股权投资在温州发展的障碍。

首先,应建立以股权投资、兼并收购、投资银行、资本运营、投资管理和财务顾问等为主营业务的专业投资管理机构,形成股权投资产业链条。通过私人银行、第三方理财等专业投资管理机构为投资保驾护航。

这对于第三方理财机构来说十分利好。有分析师认为,在目前民间资本投资需求充分的情况下,第三方理财机构恰好可在国内高端客户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间建立桥梁,在丰富客户理财产品的同时,帮助基金完成募资。随着人民币基金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预计投资机构与第三方理财或金融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或将越来越广泛。此外,还可加大税收和政策优惠制度,吸引高端人才,同时定期举办股权投资知识讲座。

其次,通过政策引导和税收倾斜来支持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发展壮大。鼓励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或金融机构在温州发起设立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专业投资基金或具有产业引导作用的母基金,助推温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民营企业发展,帮助整体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化升级。最终达到为温州的民间资本找到良好的投资途径,帮助温州实体经济融资的目的。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报纸的突围之路 第12篇

一、新媒体时代的内涵及 传播特征

科技的进步带来传播媒介的改变,从而产生不同的传播方式。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就是说“由传播技术的任何进展引起人类事物在规 模、步伐或类型上的变化”因此, 所谓“新媒体时代”,就是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传播媒介的改变而形成的不同于以往的依赖印刷、广播影视媒介等传统媒体的新 兴传播媒体类型,其在传播方式、受众群体、营销模式上不同于传统的媒体,诸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关于新媒体的界定,学界观点各异。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界定为“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与传统媒体一对多的 传播方式不同,新媒体是一种多对多的传播,它使每个人不仅有听的机会,而且有说的条件”,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将新媒体表述为“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将“数字化”和“互动性”视为新媒体的根本特征, 并将缺乏互动性的“新出现的旧煤体”如楼宇电视、车载电视排除在外,是很有见地的。综合《连线》杂志与匡文波教授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可以将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概括如下:

1、传播者的非专业性与无限 制性

与传统新闻传播中的记者经过专业训练并强烈依附于所属媒介组织不同,新媒体时代下,其传播者、传播特性的小众化与传播媒介的大众化,使得受众只要拥有手机、电脑、ipad等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身边的大事小情通过网络传播出去,成为新闻传播者。传播媒介的缺失造成传播者的自由化、无序化和传播内容的广泛化。但是,这也造成了大量虚假信息的传播以及受众对于新媒体信赖度的降低。

2、受众群体的自主性与互动 性

在传统的信息传播中“人们只是被动的阅读、收听和观看他们所‘不讨厌的内容’传播者积极地将信息推向受众,受众则消极地打开‘开关’等待信息的来临”,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受到报纸版面安排、广播、电视节目编排的播出时间的限制,只能被动的接受已经安排好的信息,在信息选择上缺乏自主性。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问世,打破了传统的这种“我播你看(听)”的模式。受众通过自主的搜索与追寻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与新闻事件,还可以自主地向信息网络注入新的信息,无论是在信息接受上还是传播上,都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其次,新媒体传播兼容了“人际传播‘点对点’的‘对话式’双向传播、大众传播‘面对面’的‘独白式’的单向传播”等 传播模式的优势,并创造性的实现了一种“交互式”的传播模式不仅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 而且实现了受众与受众之间的即时对话与交流。

3、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与全方 位性

学界将新闻的定义界定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媒体将新闻的这一生命价值发挥到了极致。持有手机终端的受众可以第一时间将身边的事情通过短信、微信 传播出去,网络媒体则可以通过微博、贴吧、空间等社交平台以“一句话新闻”的形式将刚刚发生的事情传播给人们,完全突破了传统传播媒体的时空限制,实现了信息传播的迅速与便捷。除此,新媒体凭借其高度的综合性与强大的融合性,集合了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特点与优势,集文字、声音、画面、图像等传播方式于一身,实现了新闻事件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报道。

二、新媒体时代下报纸的 生存现状

新媒体广泛的受众群、及时的互动性、全方位的新闻事件报道等传播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报纸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使报纸媒体处境尴尬:

1、时效性成为最大制约因素

新媒体时代下,时效性成为媒体竞争的关键。但报纸从采访、写作、审核到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 在报纸印刷过程中,“新闻”早已成为“旧闻”,这就导致报纸新闻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读者关注,从而制约其报纸的发行与销量。

2、读者群流失严重

在网络等新媒体传播时代下, 在信息内容选择上受众呈现出一种自娱自乐、恶搞、反叛的接受心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在信息获取上表现出一种“碎片式”的接收状态,即受众利用闲暇之余或零碎的时间,在茶余饭后、地铁、公交车上等场所,快速获取信息, 而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看完一整篇新闻报道,“读题与读图时代”下,受众接受心理的转变,使得报纸这种大篇幅的文字报道已经难以吸引读者的注意。相比之下,新媒体的受众群体却在不断攀升。

3、销量骤减,广告收入惨淡

读者群的减少带来了销量的骤减,从而影响报纸的整体盈利。新媒体的全方位的广告营销以及多元化的广告投放平台对单一化的报纸平面广告产生很大的冲击,不少广告主将投放的焦点转移到各大网络平台,网络已成为企业的主要营销平台。据《2014年中国广告与行业趋势洞察》,2013年底,互联网广告规模达100亿,增幅46.1%,而报纸2013年广告收入持续下滑,下滑幅度为6.8%,呈现出一种不断下滑且难以逆转的趋势。

三、新媒体时代下报纸的 突围之路

1、扬长避短,确定核心受众 群

新媒体虽然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但并没有实现受众群体完全彻底的“零门槛”。电视媒体的诞生实现了受众群体接收信息的完全无限制,这是电视媒体依然保持强大的受众群体的关键,与电视媒体相比,新媒体“零门槛”性则显的并不那么彻底。新媒体对受众掌握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具有一定的要求,受众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智能手机等接受终端的操作与应用能力才能够实现新媒体的信息交流与获取,这就为报纸读者分流出一大部分群体,即老年群体。除了新媒体的技术要求外,读书看报是老年群体长期养成的一种信息接收习惯与心理,与新媒体相比,无论在情感上、信赖度还是接收方式上, 报纸都更胜一筹,因此,报纸可以将老年群体视作核心,掌握其需求状况,在做好新闻报道的同时,推出老年群体喜闻乐见的内容板块。

2、把握读者接受心理,做好 新闻标题编写

报纸应该掌握受众瞬时获取信息的接受心理,做好新闻标题的编写,掌握新闻标题写作艺术。新媒体时代下,报纸应该更加凸显新闻标题概括内容与激发兴趣的功能, 让读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通过阅读新闻标题了解新闻事件,通过有趣的新闻标题深入阅读全文。

3、融合新媒体,实现多媒体 的和谐共振

上一篇:移动门户下一篇:绿色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