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2024-07-20

网络班级的建设与管理(精选12篇)

网络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第1篇

一、高校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的扩展带来了大学生质量的下滑, 班级人数的增加, 班级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 高校的班级管理面临新的挑战。而班级是高校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及各种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学生思想活动和思想交流所依赖的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讲, 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 直接反应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普遍表现出思想活跃、从众乐观、是非观念不强等特点。在学习工作中难免犯错。如果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把他们的言行、行为及能量引导到其自身健康发展上来, 同时引导他们努力适应学校、班级的生活, 必将为他们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网络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 网络文化汹涌而至, 网络信息有着巨大的速度优势, 通常被人们称为信息高速公路。同时网络对高校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难得的发展机遇。网络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 带了学习、生活上的便利和乐趣, 使他们在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变得丰富多彩。随着高校网络建设的完善, 学生中拥有电脑率的提高, 网络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首先, 网络的虚拟性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 让他们能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给了他们真实表达自己想法和需求的平台。其次, 通过网络平台, 高校职能部门可以在网上发布各种信息通知, 学生们则可以及时在网上查询各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 下载相关资料。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选课、考试成绩的查询、毕业生离校手续的办理等, 这些都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 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笔者认为,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产生了各种影响, 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校园网络的现状, 研讨网络的育人功能, 并就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路径、学生班级管理新模式做出新的思考。

三、正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

1.个性突出, 表现自我, 协作意识不够

“90后”的一代在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他们个性张扬, 性情直爽, 思想活跃, 喜欢追求新奇、个性、时尚的事物;在穿着、语言、爱好方面彰显个人色彩, 喜欢标新立异, 表现自我。这些都体现出传统观念中的“个性夸张、与众不同、叛逆”等特点。

2.对网络依赖性强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遨游网络世界是“90后”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给从小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他们带来便利和资源共享的同时, 也带来了很多困惑和负面影响。受网络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化思想冲击, 网络悄悄的在改变“90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 并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 使一些人消极、悲观, 沉迷于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在网络中, 他们的需求或愿望能够得到满足, 但这种虚拟的满足从形式上脱离了现实。长期下去他们人际关系疏远, 逐渐陷入一个孤独没有人际接触的环境, 势必造成学生班级、集体观念的淡化。

3.高校大众化教育模式下学生竞争压力大

随着社会竞争加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后, “90后”学生几乎从进入大学那一天开始就在为个人前途、就业做准备。优异的成绩意味着大四有更多的就业、升学和发展机会, 而考试的不及格将面临补考、重修、甚至退学的学籍处分。其次“90后”的他们成长于多元导向培养机制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年代, 社会对综合型、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增大, 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兴趣艺术班学习, 使得“90后”大学生从小就多才多艺, 学有一技之长。

四、依托易班网络加强高校班级管理

1.易班网络新载体的引入

易班网络是上海市教委在高校中推进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 涵盖了班级论坛、个人博客、校友录、校友动态、班级动态、SNS社区、博客、微博等各类互联网应用。根据师生需求, 易班研发了话题、日程表等基于班级的特色应用, 集成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 提供了开放平台, 学校能根据各自需求开发易班插件, 让学生在网络上充分享受现实校园生活的乐趣。

2.把握教育契机, 易班成为网络班级管理新阵地

我国教育管理模式从小学开始就以班级为单位, 班集体的概念从小学起就深深地扎根在学生心中, 组织与集体便是班集体的化身, 这个概念是其他任何的组织无法代替的。班级是高校思政工作所依托的有效载体, 我们要努力把握一切的教育的契机教育, 充分利用易班网络新载体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学生在哪里, 我们的学生工作就应该延伸到哪里。在易班建设过程中, 我们的学生通过易班建设了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 通过易班表达思想、交流情感、获取知识, 开阔视野, 在易班的话题讨论中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易班也使辅导员转变了学生思政工作观念, 教育意识增强, 许多辅导员开始撰写个人博文、微博, 有意识地塑造自身网络形象, 增强自身魅力和吸引力。辅导员的个人主页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 辅导员的个人主页成为学生们关注的对象, 发布的博客和微博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思政教育、班级管理正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 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畅通交流渠道, 易班开辟班级管理新渠道

易班网络在高校班级管理中最大好处在于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互动的平台。利用学生对网络充满喜爱之情, 易班在网站上开辟班级论坛、易班活动、易班名师工作室等各类论坛45个, 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例如, 在班级论坛中, 辅导员作为班级的管理员可以将自己的管理理念、管理要求发在班级帖子里。同学们可以跟帖、发帖、畅所欲言。当在某同学们发起一个话题后, 其他人包括辅导员在内可以发表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表达出自己对班级的想法。根据学生的言论辅导员发挥主导作用, 引领舆论导向, 把握思想动态, 因势利导, 引导他们明辨是非, 正确对待事物。

4.通过易班建立健全班级管理结构和监督机制

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员, 都是班级的主人, 每位学生都能在班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班委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执行者, 在进行易班网络管理后对班委的力量要求更加强大, 班委成员的责任义务和表现水平更具有透明度, 班级学生军可以通过易班网络对班委表现发表看法与意见。班委按照学校要求、制定班级目标、班级规划、拟定具体的管理措施, 协助辅导员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上其他同学对班委有监督的责任, 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及时反映, 并协助辅导员和班委纠正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较大、反映强烈或不称职的班委进行免职, 在易班网络上民主投票换选合适人选成立新的班委。因此, 建立好的班委管理机构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基础。

5.通过易班提高班级凝聚力

易班让学生事务管理有了更便捷的办公系统。利用易班开展班级事务管理, 发布通知公告和就业信息, 提供各类班级管理网盘文件, 在班级主页上进行推优入党、奖助学金评定、学生活动竞赛等各类网上通知公示。学生则在班级网页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 实现老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双方互动所最终确定的班规、达成的意向具有公平公正性, 能更好地提高班级整体凝聚力。渐渐地学生养成在易班上关心班级的习惯, 随时看看学校有什么通知、辅导员有什么安排、班上有什么需要谈论的事情, 这些都直接地对现实中班级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 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安仲森.试论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 (05) :73-75.

[2]姜丽红, 马先明.“90后”大学生特点及教育对策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11) :177-178.

[3]易立峰.论网络环境下高校的班级管理工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5, 18 (7) :89-91.

[4]朱文良, 刘景军.易班网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教育管理, 2011, (12) :18-20.

班级的日常管理与制度建设 第2篇

刘秀峰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通过组织和领导班级集体、协调课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来实施对全班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这是班级工作的基础,日常管理中要做好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教学常规、行为常规管理等等。班级日常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班主任这项工作只能做好,因为我们对学生的管理首先从班级日常管理开始,我们与同学的交流、对同学各方面的现实表现的了解主要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落实在班级日常管理中。

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大致包括 :

(一).班级目标管理:

制定班级目标、班级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班级目标:可制定班级整体奋斗目标,如建立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学风、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还可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为实现班级目标,需要一整套科学的全面可行的运行机制。

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团支部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是班主任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协调各方面、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统一师生行动方向。好的计划能很好地起到规划、导向、激励作用,而不搞计划或只搞形式主义的计划都会导致班级工作的被动、不利局面。

(二).班干部队伍建设

班级干部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套得心应手的班干部队伍有助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班干部一般包括下列构成: 班委会:班长、副班长(1-2名)、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课代表、小组长

团支部的组成:团支书、宣传委员、组织委员

(三).班级教学常规管理

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座位的安排、自习课纪律、考试纪律。

班主任对建立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负有责任。应加强班级日常管理,把抓好学生的学习作为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活跃课堂双边活动。发挥班级干部核心骨干作用,开展学生的学习互助,提高班级所有成员的学习成绩。上好自习课,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正确地应对考试。

1.正常的教学秩序:制定学习计划,做好课前预习,抓好课堂,复习巩固,有效按时地完成各项作业。

2.学生座位的安排:每学期开始时或阶段性考试后,班主任可能要做好的一项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生学习情绪,班级课堂气氛和纪律面貌。

3.自习课纪律:自习课是由学生自行进行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的课。一般由学生自己安排,必要时教师也可在班辅导,它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自习课有早自习、晚自习和平时的自习课。晚自习,走读生在家里进行,住校生在教室里学习。自习时要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不能随意走动,如果和同学讨论问题,声音要放低,不要影响其他同学。自习课也是课,因此,每个学生必须遵守课堂纪律,并且要加强计划性,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

4.考试纪律:严格考试纪律,才能充分发挥考试检查教、学效果的作用,准确地了解、评定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程度和水平。无论是学校举行的阶段、期中、期末考试,还是省市、国家举行的升学考试,都非常强调学生(考生)要遵守考试纪律,不准用任何方式、手段作弊。因此,必须加强考试管理,严明考试纪律,维护考试的严肃性。

(四).班级行为常规的管理

出勤、请假制度、课间的良好行为、广播操、学生值日

1.出勤:班级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统计,这是加强班级管理,督促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培养良好班风、学风的重要措施。

2.请假制度:《中学生守则》规定,学生要“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这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建立良好校风的需要。学生因病、因事必须请假者应事先办好请假手续。请假时应有家长或医疗单位证明,详细填写好学生请假卡,写明请假时间,请假事由,并按时间长短分别经班主任或学校规定的相关部门审批。事前不能请假者,事后必须补假,否则作无故旷课处理。对无故迟到、早退或旷课者,要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3.课间的良好行为:为下一节课做好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可到走廊上走走,不得追逐打闹,更不得在教学区打球。

4.广播操:全体同学参加,跑步进退场、队伍整齐、精神饱满、动作准确整齐。注意:(1)教育同学把做操作为一次锻炼、放松的机会,展现班级风貌,要求同学认真对待。(2)在包括进退场整个做操过程中,要求同学保持安静,按体育老师的口令统一动作,动作到位,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5.学生值日:主要指教室值日,以及整洁区值日;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班级建设与管理策略 第3篇

一、奋斗目标要明确

班级目标就是引导航船正确前行的灯塔。所以,每个班集体应该有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明确恰当的目标是维系师生为之共同奋斗的纽带,是前进的动力。奋斗目标要体现方向性、实效性、中心性和渐进性。奋斗目标分为长期、中期、近期三种目标。长期目标是班级的终极目标,包括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旨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促使学生朝着目标迈进,逐步达到理想境界。中期目标是学年度的奋斗目标,包括思想道德、个性情操、功课学习、身体素质、实践创新等达到的指标,不能操之过急,要稳步推进。近期目标是当前重点抓的具体事宜,通过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在遵守规章、助人为乐、保护环境、文明礼仪、刻苦学习等某方面有明显改观。

班级的奋斗目标应当与国家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致,是国家教育目标的具体分解与细化;应与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与学校各阶段的任务相一致;应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水平,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应当先易后难,由近及远,前后衔接,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班级的奋斗目标既是全班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也是全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目标应当切合本班实际,既不能唾手可得,又不能高不可攀,经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班上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目标分步展开,有序推进。班主任可把奋斗目标概括为凝聚人心,激励上进的响亮口号,以统一思想和言行,鼓舞大家为之拼搏。

二、班级规约要可行

古人云:“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好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约束学生的言行举止,敦促学生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使班级工作有条不紊,有声有色。班级规约要制度化,更要切合实际,顺应民意,充满温情,赏罚分明,促使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遵守规约,获得健康发展。结合学校管理体制,联系本班奋斗目标,班主任要引领学生制定本班规章制度。首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本班需要制定什么样的班级规约?为什么要制定规约?允许学生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反驳的声音。当学生看法不一致时,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求大同存小异。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上级规章和学校要求,制定切合本班实际的班级规约。

有了班级规约,还要引领全班学生认真学习,明确各项规约的内涵与要求,然后指导大家自觉遵守。每天由值日班长负责考评,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酌情加分、扣分,全班学生监督。班队委干部根据学期总积分,由高到低排名,记录在册,作为期末评选“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样让全班学生口服心服,良好的班风形成就会指日可待。

三、班队干部要得力

一个纪律严明、奋发向上的班集体,不仅需要称职的班主任,更需要一支素养优秀、本领高强、任劳任怨的班干部队伍。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干部既是班级的灵魂人物、中流砥柱,也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有了得力的班干部,可以使班级井然有序,生机勃勃。

首先,选拔好班干部。班干部的选拔方式包括班主任委任制、民主选举制、轮流执政制和民主集中制几种。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可以由班长、值日班长、副班长、若干名委员构成班委会。

其次,制定“班干部规约”。由班主任带领班委会成员明确规约出班干部的职权、责任和义务范围,向全班公布,由全班学生讨论通过。建立监控、评价、任免班干部的有效机制,通过该机制规范、约束班干部的言行,引领班队干部既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从我做起,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又积极开展工作,大胆管理,引领全班同学自理自立、自律自强、自我矫正,自我超越。

再次,建立值日班长制。由班委成员轮流担任值日班长,班中的事务由值日班长全权负责。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当天班级的纪律、卫生、两操等,督促每一名同学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情,负责记载值日班长记录手册,登记日常德育加减分情况以及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这种形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班级内部也日趋团结。

最后,指导管理方法。召开学生喜闻乐见的班会,传授管理学知识,结合个案剖析,授之以渔,教之以法,提高班队干部的管理素质,增强其工作能力。起初,学生可能方法欠妥,指挥欠妥,班主任理当细心指导、呵护他们,在恰当的时候放权给班干部,让他们自我管理。

优秀的班干部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班主任要认真选拔、积极培养干部队伍。干部队伍建设得好,班主任可以从繁杂的班务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

四、班级风气要良好

班风,就是一个班级的风气。它是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营造出的一种氛围,体现了整个班级的精神风貌,折射出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良好的班风,不仅对每个成员的言行具有无形的约束力和导向性,而且影响着一个班级的整体发展方向。怎样营造良好的班风呢?

首先,目标导航。在班集体建立之初,结合学校要求,制定本班班风建设目标。制定班风目标要把学生的个人目标融为一体。目标要具有可行性,即不是高不可攀的,又不是轻而易举的,应该是经过全班学生努力奋斗可以实现的。组织学生讨论之后,确立一个班风目标。

其次,文化熏陶。环境造就人才,文化塑造人生。积极向上的班级主流文化,对于熏陶学生的情感,建设良好的班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周围的世界是生动的声响源泉。”“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刊板广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规划,以便挖掘潜移默化的育人功效,最终连墙也在说话。”因此,要打造优秀的班级文化,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美化教室,让核心价值观、学生守则和传统美德等重要内容上墙,让每面墙壁开口说话。

再次,榜样引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榜样、楷模是人生的一种需要,尽管人们努力一辈子也不一定能达到榜样、楷模的高度,但人都不可以没有这种需要。”榜样,使人看得见,摸得着,有感染力,容易学。首先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自己作榜样教育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不仅要做到,还要做得更好。然后,班级要树立学生榜样。

最后,活动凝聚。开展喜闻乐见的班级活动将激发班级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和拼搏精神,以此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大家“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既分工又合作,献计献策,奋力拼搏,呐喊助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局面一旦形成,其力量无坚不摧。

六、服务意识要增强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班级的事情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的事情就应该大家动手一起干,因此,人人要增强为班级服务的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既要发挥班干部的带头、指挥作用,又要发动全班学生个个行动起来,因为人心齐,泰山移。比如推行“卫生岗位制”。全班分组设立六大岗位:一是教室地面岗,负责打扫教室地面;二是教室墙面岗,负责擦墙面瓷砖、黑板;三是教室门窗岗,负责擦门与窗;四是教室课桌岗,负责把课桌椅摆放整齐;五是班级包干区岗,负责打扫包干区;六是个人卫生岗,负责检查个人卫生。每个大岗位设立一名组长,设立若干小岗位,每个小岗位由二三名学生负责,这样就形成了班级卫生“人人岗位责任制”。

建设优秀班级,班主任任重道远。班级建设的好坏,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班主任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更新育人观念,积极探索育人真经,尽心竭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引领学生茁壮成长。

网络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第4篇

网络的运用为高中班级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学生参与平台, 也为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提供了条件。

一、网络提供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平台

新课程标准认为, 学生是教学与管理的主体, 既是管理的对象, 也是管理的主人。在高中班级管理中,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但长期以来, 学生一直是被管理者, 只能被动地接受管理。网络的普及与发展, 为学生主动参与管理提供了条件和平台, 为实现现代的班级管理提供了条件。

1.网络为班级团队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网络的最大优势是它能给人们提供大量而丰富的信息资源。班级团队建设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有效的精神唤醒, 需要为学生呈现各类鲜活的教育资源。一些优秀的青少年儿童教育网站上, 教育资源极其丰富, 网络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如果班主任能够有效利用这些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 必将深刻影响班级学生的精神成长, 促进班级团队精神的发展, 给班级建设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2.网络为班级团队建设拓展了有限的教育时空

教育, 是一个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过程, 是一个智慧与心灵交融的过程。对学生人格心灵的“唤醒”是班主任班级建设工作的核心, 是凝练班级团队精神的核心。所以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要和学生多交流和沟通,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美好教育愿景的实现, 需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为保证。显然, 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有限的, 而网络的广阔平台则有效地拓展了教育时空。QQ群、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可以实现即时沟通交流。网络交流平台的有效利用, 对增进师生情感, 加强班级软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3.网络为班级团队建设融入了动态的教育因子

网络信息的传递非常快, 热点事件、热点新闻、热点话题不断更新, 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些备受大家关注的热点事件、热点新闻, 如果班主任能够予以积极的关注, 组织学生讨论和评议,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了解社会, 使其成为学生班级生活的一部分, 那么, 这些源源不断的动态的教育因子则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丰富学生班级生活的内涵与外延, 使学生自然生发热爱班集体的积极情感。

二、网络为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1.网络的消极影响导致学生思想复杂化

网络的普及与发展, 为学生接触现实世界提供了更为快捷的信息资源。许多学生都迷恋网络, 他们利用网络进行社会交往, 利用网络浏览新闻和社会信息。网络作为新型的社会交往平台, 为学生提供了信息渠道, 但网上不健康的信息和资源, 给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并给学生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 提出了挑战。网络犯罪、网络色情、网络游戏等在网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诸多消极影响。

2.信息传输快捷, 加大了班级教育的难度

信息传播快捷是网络的优势, 但在网络社会中, 没有一个真正的权威机构来统筹网络信息。只要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舆论失控, 就很容易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面积传播, 这大大增加了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难度。

网络环境下的对话交流, 缩短了心理距离, 传递的温暖和情意无声胜有声。在QQ群上, 学生争相向教师吐露心声:

“老师, 我的学习不好, 可你还这样鼓励我, 谢谢你! 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老师, 你对我们这么好, 我们都很喜欢你!”

“老师, 你上课的时候总是提问那些成绩差一些的同学, 很少提问我们, 所以我们才不想举手发言。”

……

三、高中班级管理中网络资源信息的开发与利用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建立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的网络平台, 例如QQ群、微信公共平台等。

1.注册与使用班级公众微信平台

班主任可以以个人身份用QQ号注册一个“班级公众号”, 待通过审核后就可以“经营”这个平台了, 学生家长也可以关注这个“班级公众号”了。

班主任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网页在公众号的后台进行操作, 其操作界面类似电子邮件和博客。班主任可以按活动或类别, 分门别类地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 关键词等逐一呈现, 甚至可以通过多图文链接, 形成丰富的多单元图文信息, 内容编辑完毕后轻点发送即可。

比起微信群和QQ群, 班级公众平台在家校交流中的信息内容更为集中和高效, 回复则绝对私密;个人信息和共享信息的制作均可简可繁, 易于上手, 操作性和参与性都很强。班主任也可以组织家委会成员, 分人分期按要求来编辑公众平台,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家校的互动性, 也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2.引导学生在管理平台中参与班级管理

在QQ群和微信群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 有些班主任也常常会发现班级的群有些 “变味”。例如, 有的家长会发与教育无关的笑话, 有的家长在群中打起了广告, 有的家长在群里公然“投诉”, 有的家长在群中为了孩子之间的一点小冲突互相指责, 甚至有些家长通过班级群互相认识, 建立“群外群”, 遇到对教师和学校不满的地方, 就纠集告状, 滋生事端。

学校的各种活动或通知要求, 班主任总喜欢第一时间和家长分享。而现如今, 班主任普遍采用将活动图片等上传到微信群或QQ群中, 这样虽也比较快捷, 但不利于“回头看”, 这些活动照片和感受常常会被后面的信息所淹没, 一些活动还没来得及品味就被渐渐遗忘了。

时下, 在班级家校沟通中, 选用QQ群和微信群的较多, 但这些聊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 群中信息更新太快, 而班主任所发的有效信息被一些家长的随意回复与提问覆盖, 家长要费力地从这些信息中找到有效信息, 班主任也常常要花费大量时间筛选需要解答的家长问题, 这样就造成家长和教师同时被班级聊天群“绑架”的现象。

3.利用管理平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积极而主动地相互协作, 并在各自的工作中尽职尽责, 从而产生对团队的归属感与光荣感, 形成共同努力奋斗的意愿。

网络平台突破了沟通交流的时空, 是班级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一条绿色通道。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勇气向教师或者好友吐露心声, 获得他们生命成长中需要的理解、尊重、激励和关怀。也让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 和每个学生进行成长对话。

学生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有成长中个性的坚持和尊严, 同时又有着太多的成长中的烦恼。他们应该从其所接受的教育中, 实现心灵沟通, 接受生活的磨炼, 勇敢面对成长的挑战, 深刻体验生命的欢乐与幸福。

班级建设的发展动态、学生生命成长的精彩瞬间、 学生快乐体验的精彩呈现, 更能激发班级学生的集体自豪感和使命感, 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 网络为学校和班级管理提供了机遇, 但也提出了挑战。高中的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 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建立班级管理网络平台, 引导学生在管理平台中参与班级管理, 培养团队精神。

谈谈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 第5篇

班主任任工作总结

2010年11月,我被任命为九(1)班的班主任,这是由31名年级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面对学校领导的信任,面对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期望,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因此,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大胆的尝试了班级文化建协助班级管理的新方法,几个月下来有很多收获。

一、了解学生,组建温馨的班集体

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重要的时期,分班之后,各班优秀学生汇聚在一起,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这一变化,学生的精神上有更多的压力,而大多数的学生在这个转折时期显得无所适从。怎样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变化,顺利度过转折时期,这是摆在我眼前的首要任务。于是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熟悉和了解每一个学生,并且走访大部分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经常找学生进行谈心,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近期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尤其是家长不在家的“留守学生”的工作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学生生病了,给他们提供热水;学生有思想包袱了,与他真诚交谈,学生过生日了,我自己出钱给过生日的学生买生日小礼物。

我校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我以建设”温馨班集体”为初期重要工作,重点建设“温馨教室”——主要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场所。让他们来到教室就有一种家的感觉。号召巧手的学生布置“九一班—欢乐之家”专栏,其中贴上全班的合影,大家自己制定了班级格言“勤奋学习应分秒必争,努力上进须点滴积累”,班训“不比智力,比努力” 和班级口号“三年磨一剑,一路斩荆棘” 这样一个温馨,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九初步建成了。

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我班孩子们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比较好的,对于他们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十分重要。所以,我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鼓励会使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更加开放。鼓励的方式多样,一句热情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让学生如沐春风。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更倾向于作积极的尝试,在尝试中体验到成功,不断筑高学生的起点,而学生也有了自己前进的动力。另外,班主任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有了目标学生前进就不会迷失方向,更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迈出坚定的步伐。因此我不但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更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制定目标。让学生学会激励自己,随时调整自己。所以在文化墙中我们有“扬帆起航”这个版块,在理想的风帆上每个学生都好言壮志。为了使他们的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意志坚定,还他们写了自己的座右铭,以此激励自己。“我最棒”专栏是由学生的获奖荣誉证书,有校级的,区级的,市级的,省级的,这是孩子们最为自豪的一个版块,是他们自信的

源泉,而且涉及面广,有学科竞赛奖,有管理小能手奖,有科技大赛奖,个人荣誉称号奖,还有班级获得的“篮球比赛三等奖、“12.9手抄报二等奖”,每个学生至少都能有一张荣誉证书,所以大家很喜欢这个版块。三、一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要求高,首先做到对自己要求高,树立有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刻保持着一颗从我做起的诚心,一颗关心爱护学生的爱心,一颗干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心。每天早上我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把门窗打开,等候同学们的到来,放学后一定到教室看一下才放心的离开;任课教师有事或午休、自习课上她自愿和学生泡在一起,带领大家一起读书、学习;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总是和学生在一起活动、游戏或者谈话。大扫除与学生一起做清洁,早晨的全校清洁值日,我也是早6点50和学生一起到校,一起扫地,有了班主任的亲自参与同学们的劳动效率高了,我们是全校值周人数最少但劳动效果好的班级,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树立了班主任的威信。

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1、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到了初三,面对毕业升学考试,学生已经逐步摆脱初一、二时期的幼稚和盲目,学习目的日渐明晰。我乘势开发学生求知上进的内在动力,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引导学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觉主动的钻研知识,只有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积极拓展提升自己,取得长足的进步。

2、鼓励竞争,强大自我。没有竞争机制,集体便没有活力,个人便没有危机感,在班级文化中,我们增加了,“成长足迹”“成绩曲线图”建立了学生的学习档案;通过“我最棒”展示学生各科在区级,市级,省级竞赛的获奖,在“百舸争流”版块上是年级十名优秀学生的学习心得。这些都激发了学生昂扬的斗志,挖掘学习巨大的潜能。

3、让学生学会“会学”。引导学生真正认识“会学”的意义,认识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我用身边同学的成功经验启发学生,用自己亲身体会告知学生,利用班会和恰当时机,经常渗透学法指导。学习有规律可循,但又因人而异,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我既有整体上的指导,又能注意个别指导,同时也创造条件进行学习方法交流,让成功学生谈经验体会,让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借鉴他人经验,改善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和任课老师协作提高教学效率

1、农村学校学生在家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障,就靠在校课堂的45分钟。我们为此做了如下工作 ⑴、台上一分钟,台下一小时科任教师讲效率,课下精心准备。

各学科备课组都有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由领导参与指导,大家共同制定阶段性的复习方案,将学科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针对性的自编学生训练题,不盲目的搞“题海战”。⑵、教师们相互协作,不打乱仗

①、本班教师之间互通学生各科的学习情况,治“短板效应”。在大型综合考试后各班都会开“班科联谊会”分析出每个学生的弱势科目,科任教师重抓本学科的“弱能力学生” ②、本班教师之间协调好学生各科作业量,“避免疲劳战”

③、本班教师之间互通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卸下思想包袱” ⑶、组建学生学习小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九(1)班的每科都有学习小组,数学,物理,化学按成绩综合分为4人小组,组长为能力强的学生,带动中等及较弱的学生一起学习。练习课时,小组成员将桌子拼在一起,组长讲题,解决组员的问题。语文有听写组,小组成员互报听写等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知识的落实比老师一言堂要更到位。

六、重视学生学情分析

每次月考后教务处都会为我们提供详细的数据分析,根据这些数据结合我班情况我都会很认真地跟学生、家长一起总结,哪门学科有了进步,或退步,哪个学生进步或退步了,哪个学生进步得比较多等等我都会进行仔细分析,分析出每个学生的单科成绩,如语数外在84分以下的,政治,历史在36分以下的,物理在53分,化学在48分以下的,因为这是要考上市级示范高中的底线,达到的就向更高冲刺,没达到的要努力赶上。每个学生都有“月考的成绩表”“总成绩曲线图”也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学生可以从曲线图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也可以看到自己的退步,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下一步的目标,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从而形成一种同学间不断竞争的学习氛围。

四月调考结束,在班会上,我组织大家认真分析了自己的情况,找出自己的做得好的,树立信心;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复习中有意识的纠正。校领导也特别关心我们班的同学们,给他们鼓劲,孩子们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振奋,他们更加沉稳,更加努力。走进教室我都常常被他们的用心感动,填报志愿了,我利用这个契机,在教室一面墙上增加了“给力理想”专栏,每个学生在方格小纸片上写下了三点

1、自己的理想高中—奋斗目标;

2、鼓励自己的话语,有的孩子写的是“天道酬勤”,有的孩子写的是“三年磨一剑,一路斩荆棘”,有的孩子写的是“有志者,事竟成”,有的学生写的是“努力,你最棒,你最棒”;

3、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写了“细

致伴我成功”,因为在学习应考中细致太重要了。在这个版块正式贴上墙后,全班振奋了,班上的学习氛围更浓了,孩子们的意志更坚定了。

合理的班级文化建设,能营造舒心的学习环境,能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向上的冲动,能展示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但我们不能为了完成任务去搞班级文化建设,急功近利,而是根据不同时前的需要,做合理的规划,长时间的完善形成,需要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努力。我可以说我们班的孩子在班上都能找到自我和自信。他们憧憬美好的将来,他们知道自己的理想,而不是被迫去上那所高中,他们有自己理想,有健康向上的意志,有正确对待人生的态度,我想,这是我交给他们最宝贵的东西,高于知识的东西。

网络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第6篇

摘 要 质量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素,我国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然要求学校的教育管理走高质量的“集约化”道路,作为学校管理质量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管理也应加强“内涵”质量建设,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优质的育人服务。为此,认真审视当前学校班级管理质量建设困境,重构内涵式管理质量建设指标体系,构建“四位一体”的内涵式管理质量建设举措是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内涵质量 班级管理 困境 路径

一、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现实困境

1.班级管理内容多、内涵少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形式,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但由于“00后”学生思维活跃、想法多,班级管理内容纷繁复杂。从总体效果来看,这些内容大多太潮、较俗、过浅,没有精心设计、系统筹划、效果预设,大多随着社会潮流走,虽然时尚,但内涵不足。因此,班级管理成了社会时尚秀,大多班级每年的活动策划都是“超女、超男”之类的选秀活动或“好声音”一样的才艺大比拼,班级的质量管理效仿企业搞ISO9000标准,班委考核实行企业的360度绩效测评,这些管理内容大多脱离学生的内涵特征,脱离学校“立德树人”的内涵,受社会功利思想和形式主义的影响太深,管理目标务虚的多、务实的少。这种虚化式的管理不仅影响班级良好风貌的形成,更不利于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还会误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班级发展潜力,班级的内涵质量会大打折扣。

2.班级管理外控强、内修弱

由于受传统规制管理思想和行政化管理习惯的影响,当前学校的班级管理外控强、内修弱。班主任善于规章的制定、文件的发布、命令的执行、奖惩的推行和态度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内心的感受、思想的需求、情感的寄托、自我的激励和团辅的需求,整个班级管理布满“他控”的藩篱,班主任包干班级日常事务,管得过多、过严、过细、过死,班级成员只能听从和执行,没有真正的自主权力。其表现为:管理过程重监控、轻疏导;班级分工重任务分解、轻责任落实;班级制度制定方面重规则缺权变;班委工作重信息发布轻效果反馈;班级考核方面重老师印象轻学生评价。

3.班级管理花样杂、内功薄

在信息不断蔓延、知识不断更新的21世纪,我国各行各业都强调创新、追求特色、奉行多元融合发展。为此,班级管理必然要追求新气象、新做法、新模式。革新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但仅仅是管理花样繁多、追求眼花缭乱的形式是不够的,这恰恰折射出班级管理质量建设内功的薄弱。班级应该是学习型组织,应追求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即“系统思考、共同愿景、心智模式、团队学习、自我超越”。我们在浮躁兴奋之时应该保持冷静的思考,从思想、学习、行动等多方面全方位为班级同学健康成长导航。但由于受快餐消费文化的影响,受速成时代特征的过多渲染,当今的班级管理呈现出格调不高的“魔术秀”,“求新不求质”、“求多不求精”、“求变不求恒”,管理方式变得太快,虽然耀眼但不过是过眼云烟,花样的翻新不是创新,连创意都算不上,长期下去,这样的班级管理就会以“浮躁”为基调,缺少“守一”和“静笃”,缺乏管理内功。因此,班级管理工作必须恪守永恒不变的质量“宗”,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二、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标准重构

1.构建“五位一体”的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指标体系

“五位一体”的指标体系包含“班级目标、班级文化、班级学习、班级活动和班级荣誉”五个方面,形成班级管理的五个抓手,每个抓手下考核三项指标,共计十五项指标。这些指标相互配合,共同保证班级管理的正常运行,突出了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内在驱动,注重班级管理的软实力提升,彰显内涵质量表征。如图1所示,“班级目标”是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首要指标,它确定班级的“整体发展方向、组织框架结构、学生学业规划”,这三项二级指标有机整合,形成了班级管理质量的“引导力”。“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质量内涵式建设的关键指标,它决定着班级的“特色塑造、精神面貌、公众印象”这三项二级指标,分类合理、涵盖全局,形成了班级管理质量的“软实力”。“班级学研”是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重要指标,反映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从“学习成绩、素质拓展、课外调研”三方面呈现班级学业状况,形成班级管理质量的“推动力”。“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主要指标,生动反映班级学生的生活面貌,从“活动策划、活动影响、活动收获”三方面洞察班级学生的活力样态,形成班级管理质量的“生命力”。“班级荣誉”是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显性指标,从“个人荣誉、集体荣誉、公益形象”三方面清晰反映班级管理质量的成果,有力地佐证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成效,形成了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榜样力”。“五位一体”指标体系形成五股力量,旨在引导班级管理质量内涵式发展。以班级目标的“价值引导”、班级文化的“价值塑造”、班级学研的“价值传递”、班级活动的“价值落实”和班级荣誉的“价值彰显”来共同打造班级管理内涵质量建设的价值链,贯穿“班主任——班委会——家委会——班成员”四个环节,构成班级管理内涵质量建设的完整循环系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班级的主体作用、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有效地推动着班级内涵管理质量的形成。

2.推行“五评并举”的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考核方式

“五位一体”的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有效运行还需要科学的考评方式支撑。为此,班级管理者必须不断创新“贴近学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评价内容、形式、方法与手段,准确把握班级的发展动态[1]。“五评并举”考核方式就是一种有效尝试。该方式在班主任的统筹下,采用“文本评价、特色评判、成果评比、效果评分和影响评级”五种方式,分别考核班级目标、班级文化、班级学研、班级活动和班级荣誉,实现“班主任、班委、班员、家长”四元共评的局面,形成四维合力,协同治理班级。“五评”考核工作的有效推进,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班级成员应根据“五位一体”目标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在十五个二级指标(如图1所示)上给自己打分,得出自我考评分值;第二,由“班主任、普通学生、年级组长”组成的利益无涉三方给班委打分,得出三方评价分值。同时,学校领导按照“五位一体”目标中十五个指标的要求对班级管理进行逐项考核,在每个点上打分,给出合理评价;第三,由“班主任、班员代表、班级学生干部、学生家长”组成多元考评小组,把前三者的分值进行平均,依据“三组”平均分数,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将考核结果与班级奖惩评优相结合。此种考核方式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可行计划,理想与实践对应、目标与过程并重、热情与理性携手,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培育着班级内在“成长动力”,推动班级管理工作“有序运行、内涵发展”。

三、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建设的路径选择

1.转变育人质量观念,形成建设引导力

推行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建设,首先需要学校主管部门转变管理质量观念,形成强劲的建设引导力。为此,优化学校育人理念是班级管理质量提升的首要任务。班级管理者应以学生的“成长、成才、快乐”为价值旨归,让班级管理工作充满人性关怀和人文意蕴。“成长”是要关注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成长,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成才”是指要引导学生塑造基本的道德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认知能力;“快乐”是指要帮助学生找到生活快乐、生活理想、生活责任,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幸福。为此,班级管理工作者应该做到:(1)树立“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的管理思想,帮助学生“精神塑造、品行养成、能力锻炼、知识建构”,用“人文关怀”的“职业态度”去“滋润、感化、文化”学生美丽心灵,真正把班级管理工作转到“情感治理”这个关键点上,做到“文化育人”、“制度育人”和“管理育人”。(2)实行“严”治理、“柔”管理,班级管理要遵循“刚柔相济”、“严宽结合”、“动静互生”的原则,有效治理学校与班级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情理”兼“治理”的班级管理范式,提升班级管理的内在治理能力。

2.建好班委会主阵地,激发三方联动力

推行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建设,需要大力整合“班主任、班委会、班成员”三方资源,加强班主任与学生、班委和成员间的合作与协同,形成三环联动力[2]。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1)班主任应选好班委,用对合适的干部。总的来讲,学生干部是联系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桥梁,学生干部都应具备“合作、责任、服务”意识,拥有“创新、踏实、辅助”的能力,班主任应结合具体岗位的要求,整合班委资源、优化班委结构,做到“因材施用”。(2)班委会要定期推行成员的团队式教育培训,固化合作和执行理念,培养班委的班级忠诚度和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提升他们“理事、理人、理物”方面的能力。(3)班级干部要各尽其职,做好班级同学的“思想教育、学习引导、信息整理、困难帮扶、心理疏导、奖惩评优”等工作,当好班主任的助手、同学的益友。(4)班成员要不定期找班委或班主任聊天与谈心,把自己最真实的信息反映给班委,把自己的心里话向老师诉说,寻求班集体的帮助,切身体会班集体的温暖。

3.诚邀家长参与管理,培育外部监督力

班级与家长密切沟通、促进合作共育局面的形成是班级内涵式管理质量应有的维度。为此,内涵式班级管理建设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监督,需要家长的通力配合。可从四个方面做起:(1)构建家校沟通“新媒介”。班主任可以通过“QQ群、博客、微博、飞信”等网络沟通媒介与家长保持长期的信息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2)重拾家校沟通“旧传统”。有些农村家庭没有应用网络工具,可以利用电话、书信等传统渠道,定期与家长交流,详细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也可通过“文字”和“声音”的形式拉近家校距离,提高交流的亲切性。(3)保障家长对班级管理质量评价的独立性。学校应设立“家长代言人”制度,鼓励家长代表为班级管理质量建设建言献策,并要求班主任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问题,征求家长的意见与建议,积极把家庭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桥头堡”[3]。(4)推行“论坛式”家长会。当前班级的家长会普遍存在“班主任讲,家长听;班主任批评,家长接受”的困境,这种交流是单向度的,信息传递是单线循环的,不利于家校互动,也不利于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积极性的提升。班主任应该精心准备每次的家长会,改变“通知传达”式的会议模式,可以以“家校论坛”的形式全方位激发家长参与的动力,有效凝聚家长的管理智慧,变“家长会”为“管理论坛”和“育人研讨”。

4.强化自治组织建设,修炼班级内在力

推行“内涵式班级管理质量”建设,最终归宿还在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治管理。为此,我们应该强化班级非正式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修炼班级管理内力。可从三个方面入手:(1)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激发班级管理原动力。班主任可从“自我特长、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找准自身成长目标,用“自我目标”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2)构建自组织,引导学生互助学习,激发他们的互助合作精神。首先,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加强微团队建设,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其次,举行一系列的班集体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各类集体训练中培养团队意识;再次,通过大型的班级活动激发班级成员的互助意愿,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最后,班主任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书斋走向田野,切身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体会校外世界的精彩。(3)鼓励学生成长问题自我诊断,培养班成员“自治”和“自育”能力。班主任要注重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诊断成长中的烦恼和问题,变“被动”为“主动”,摆脱传统教育中“被教育者”的尴尬地位[4]。

参考文献

[1] 仲崇霞.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提高班级管理质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2).

[2] 李宏贞.协同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5).

[3] 林子瑜.家长委员会参与班级管理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4(13).

[4] 神彦飞,金绍荣.大学生班级管理效力提升:困境、模式与路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4(2).

网络与高校班级管理 第7篇

(一) 开放性

网络实现了全世界的沟通与交流。任何人通过网络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也可以回应他人的观点, 与世界那端的人进行沟通与交流, 这种交流跨越时空界限, 瞬间可以实现。

(二) 互动性

在网络里, 每个用户可以接受信息, 也可以发布信息, 可以评价别人, 或者被他人评价, 表现出极强的互动性。

(三) 平等性

网络里没有身份、地位的限制, 任何人都在平等地进行信息与思想的交流, 网络创造了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

(四) 虚拟性

网络里的交流是通过文字、图像、甚至声音进行的, 交流双方也许不知道对方的任何个人信息, 但却可以进行聊天、交易等。

二、网络对高校班级管理的影响

(一) 网络对大学生及其班级管理的积极影响

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手段, 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 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和交往方式变得丰富多彩, 同时网络也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的开放性拓宽了大学生与学校和老师交流的渠道, 大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给学校、老师及管理部门提意见、要求, 学校、老师也能通过网络及时将工作安排、解决办法反馈给学生。在网络环境下, 高校管理工作部门可以在网上发布各种通知, 大学生可以上网查询各管理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 最新政策;大学生通过网络选课、查询成绩, 老师用多媒体教学等等, 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网络的虚拟性给了大学生自由, 容易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便于他们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二) 网络对大学生及其班级管理的不良影响

一部分大学生长期痴迷于网络游戏, 兴趣单一, 对虚拟的网友产生了心理依赖, 经常旷课、逃课, 夜不归宿, 对班级活动不感兴趣, 拒绝参加集体活动, 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紧张, 甚至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感。

三、利用网络完善班级管理

网络的兴起和蓬勃发展, 使当代高校的班级管理面临新的挑战。要做好高校班级管理工作, 除了传统的模式与方法外, 将网络引入到班级管理中是迎接挑战的好方法。利用网络完善班级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利用电子邮件进行有效沟通

高校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可以将自己的电子信箱告诉学生, 学生可以在合适的时候用电子邮件和老师进行交流。用电子邮箱架起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现实中一些不好当面讲的话可以通过邮件的方式传递。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班级动态, 通过及时沟通交流, 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二) 利用聊天工具进行师生的心灵互动

1. 利用QQ聊天工具。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有QQ号, 他们很喜欢用QQ上网聊天, 这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工具。有人曾就大学生最喜欢的沟通方式作过调查, 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了QQ聊天。因此教师可用这种现代的聊天工具和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进行心灵的互动。

2. 利用飞信。

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信业务将网络与手机联系到了一起, 对方不在线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网络将信息发送至对方的手机上, 对方会在第一时间内收到信息, 比QQ更及时。这对于部分上网不方便但有手机的学生而言, 可以随时随地和老师进行沟通, 即使双方都不在线, 也可以直接用手机短信聊天, 非常方便。

(三) 利用网络论坛开辟新的交流空间

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对网络的喜爱之情和网络的特点, 开辟班级论坛。将班主任或辅导员的管理理念、管理要求发布在论坛上;把大学生日常活动的照片传到论坛上, 大学生可以发帖、跟帖, 畅所欲言, 教师因势利导, 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某个大学生发起一个话题, 其他人包括老师跟帖, 发表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实践表明, 营造这种网络的育人氛围, 不仅能激起大学生极大的兴趣, 而且能迅速提高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 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永胜.网络与高校班主任工作[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1) .

[2]杨伟.让网络与班级管理同行[J].现代校长, 2007, (7-8) .

[3]王天欣.班级管理需用“新”[J].班主任之友, 2002, (10) .

[4]蓝鹰.网络教育对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 (3) .

[5]温惠琴.网络教育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2) .

[6]刘凡丰.网络时代的大学革命[J].现代大学教育, 2002, (1) .

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的理念创新与实践 第8篇

一、坚持育人为本, 创新班级建设管理的理念与体制

1. 确立整合班级骨干力量的队伍建设新理念

以班级为基础, 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整合凝聚全班学生干部队伍, 努力发挥学生骨干在班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坚持育人为本, 培养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与素质等, 既是高校班级管理的重要理念, 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原则。

高校班级中的学生干部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其中既有班委会、团支部的组成人员, 也有班、团小组组长和学生宿舍的寝室长, 还包括有班内一部分在学校或院 (系) 等学生组织任职的干部。这些学生干部虽然职务不同, 但都属该班学生干部中的一员, 都是学生群体里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将他们纳入该班的全体学生干部序列实行统一管理和指导。譬如, 可以实施学生干部任职情况通报制, 即班主任对各类学生干部的任职岗位和职务变动情况在班内作适时的通报。建立班级全体学生干部例会制, 由班主任定期召集全体学生干部会议, 通报班级重大事项, 部署班级重点工作。举办学生干部学习会, 加强对全体骨干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学生干部交叉任职制, 即根据实际需要, 对部分干部实行不同层次之间的职务交叉兼任。目的是既让校、系学生干部及时了解、支持和参与班级的工作, 促使其更好地联系群众, 在班级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又使全班学生及时了解校、系干部的任职情况, 便于大家配合支持他们的工作, 同时让参加例会的班团小组组长、寝室长, 及时得到班主任、班委会、团支部的工作指导与支持, 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促进组、室工作的开展。其结果是有利于班主任加强对全体学生干部的考察培养, 以便做到统筹管理、分类指导, 全面、客观、公正地做好学生党建和各类评优、推优等工作。实践中, 这些班级管理理念与方法均颇具实效, 对于充分提升高校班级全体学生干部的能力与素质, 促进他们更好地团结、带领全班学生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不断增强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2. 建立健全班团小组基础组织的班级管理新体制

高校班级不仅建有班委会和团支部, 而且应健全其基础组织———班小组和团小组, 这既是进一步完善班团组织建设的基本管理体制, 也是夯实班团工作基础的重要措施。

班、团小组是班团组织系统中最小的基础单位。一个班级的班团小组是否健全, 是否团结和谐, 是否运行正常, 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 反映了班级的整体建设成效和管理水平。实践证明:班级建立班、团小组, 有利于划小班级的基本管理单位, 健全组织系统, 夯实育人基础;有利于增强小组成员的团组归属感与团队荣誉感;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 开展各类竞赛型的班团活动, 促进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 从而全面加强高校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

组建班、团小组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 在班主任指导下, 由班委会、团支部集体决定。班、团的组别名称可分设, 而组成人员及主要负责人可以合二为一。班级一般可设4-6个小组, 每组以8-10人为宜。分组时, 一般应兼顾男女生比例、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住宿生与走读生等诸多因素的相对平衡。

二、坚持德育为先, 创新班级学生思政工作的机制与方法

传统的学生思政工作偏重于教育灌输、纪律约束的方式, 而面对当代的大学生, 传统工作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怎样才能坚持德育为先, 创新学生思政工作的机制;如何引导大学生在班集体中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摆正民主与集中、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相互关系;怎样促使大学生努力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基本育人目标等等, 已成为当前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要进一步提高高校班级管理的能效和水平, 就应在启迪、引导学生的民主意识, 维护学生的民主权利方面;在建立、拓展学生的民主管理渠道, 使“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得到正确的运用方面;在创新、激活班级思政工作机制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激活高校班级思政工作机制, 需要确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 并作为班级各项工作的突破口, 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民主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公平”即要求机会均等, 班主任对全体学生应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相待, 给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以公平、均等的机会;“公正”即要求教育者做到时时、事事出于公心, 办事公道、说话公正、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公开”即要求班级实行班务公开和团务公开, 使得全体学生在公开的班务、团务中, 及时地最大限度地获得知情权, 行使参与权, 以全面履行一个大学生和青年团员的基本民主权利。

实行“班级工作周点评”制, 即由班主任或班级主要负责人, 每周以召开全班短会的形式, 及时通报与点评班级一周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有关事项, 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 明确下阶段工作任务等。这种点评式的班级短会, 往往以其“重点突出、鲜活生动、及时公开、扬优抑劣”的特色而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建立“班级工作月公告”制。即由班委会、团支部将每个月的班级主要工作 (活动) 的安排在月初用书面形式进行公布。“月公告”制度既可强化班级工作的计划性, 并起到告示全班、动员全体的作用, 还具有强化民主监督, 促进班级工作目标的实现与完成以及提高班团组织威信等诸多效能。

开设“班级工作公告栏”。“公告栏”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园地, 是班团工作的信息窗口, 是班务、团务公开的公示载体。“公告栏”可将班级需要公示、公告的重要事项予以及时的公布, 诸如学期考试成绩优秀榜、课堂考勤纪律汇总表、班级月工作 (活动) 安排表、班级 (小组) 各项竞赛活动评比榜、寝室卫生评比榜、各类评优公示榜、班费使用情况通报等等。

在深化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的科学实践中, 坚持探索和运用“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 必将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民主管理渠道, 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群体关心班级建设、参与班级管理、维护班级形象与荣誉, 促进大家齐心协力地创建文明、和谐的高校班集体。

三、坚持素质教育, 创新班团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新时期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必须拓展思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通过开展各类班团活动, 坚持和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千方百计做好“育人”这篇大文章。

班主任在指导班级开展班团活动时, 要根据学校、院 (系) 的学生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及阶段性工作部署, 结合班级实际, 提出班级学期 (月度) 班团活动的指导性意见, 悉心提炼班团活动主题和意义, 丰富创新班团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班团活动应该集思想性、新颖性、品位性、实效性为一体, 吸引大学生的广泛参与, 努力实现寓教于乐, 寓教于主题鲜明、形式丰富、有特色与新意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中。

班级开展班团活动需具有整体性、阶段性、系列性和多样性的特性。整体性即指班级班团活动的计划制定及方案设计, 既要按照学校、院 (系) 的总体规划 (计划) 的意见要求, 又要符合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 整体布局要科学、合理。阶段性是指班团活动主题内容的确定应符合各个时间段的客观要求, 即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按照各个班级所处的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作出相宜的安排。系列性是指班团活动主题内容的确定, 须突出系统性和主题性。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原则, 充分挖掘活动内涵、提炼主题意义, 创新设计系统的、特色鲜明的班团活动主题系列, 注重活动的品位和实效, 努力打造班级主题活动的品牌体系。多样性包含了班团活动应在形式、内容、方法、时空、举办组织等方面体现多样化和创新性。比如在形式上, 既有思政教育型的系列主题班会、团日活动, 又有知识技能型的各种知识、技能系列竞赛活动, 还可举办文体活动型的各类文娱、体育系列比赛活动等。在内容上, 可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思想性教育主题予以系统安排, 也可将文明礼仪、爱心奉献、形象塑造、人际交往等素养性美育内容作为必要补充。同时, 班团活动的设计还应符合新颖性、实用性、趣味性、激励性等方面的要求, 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贴近学生、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班团活动通常以班级内部举办为主, 有些活动也可跨班、跨系联合举办, 或者可邀请部分外班的师生共同参与, 以进一步加强班际联谊、交流互补、开阔视野、扩大影响。通过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 能够引导和营造学生主动学习、勤奋学习、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 有效优化高校的育人环境。

学生是班团活动的主体, 通过经常性的班团活动, 能使他们得到多方面的实践体验和锻炼, 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各种素质和技能。班团小组是班团活动的基础组织和中坚力量, 要注重发挥班团小组承上启下的团队核心作用和竞赛激励作用。班团负责人既是活动的主要组织者, 也是参与者, 要努力发挥自身的带头示范作用。

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班级的班团活动工作, 在活动计划制定、方案确定、过程参与、成效点评等方面予以精心指导, 并且通过悉心探索班团活动的内在规律, 总结提炼班团活动的实践经验, 培育创建有特色、有影响、有活力、广受大学生喜爱与欢迎的校园班级文化。

当前, 各地高校正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面加强以班主任 (辅导员) 为主体的学生思政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我们要在深化班级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中, 探索高校班级的发展规律, 创新高校班级的管理理念, 努力开创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浩.德育为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喻芒清.大学生成才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 2006.

高校学生班级建设现状与管理对策 第9篇

一、班级建设的现实意义

衡量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班级就是最好的参照物。班风体现学风, 良好的班级建设不仅仅是关系一个班级的小问题, 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建设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学研究表明, 对于正在成熟的大学生来讲, 班级的熏陶是学生形成优良品质的重要途径。在高校,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羊群效应”。一方面, 先进模范和正面典型可以带动身边的同学, 形成感召力;另一方面, “反面教材”则可能滋长班级歪风邪气, 导致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涣散。如果选好“领头羊”, 建设良好班风, 抑制消极影响, 则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加强班级建设的目的就在于形成良好的班级环境,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班级建设关系到校风、学风的好与坏

校风、学风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显著标志, 班级是学风、校风建设的最基本单位。良好的班级建设是形成良好学风、校风的基本条件之一;反过来, 校风、学风的建设又为班级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促进班级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班级、学风、校风建设三者密切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统一于高校的教育、管理中。同时, 我们也应看到, 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全体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班风既是学校校风的具体体现, 又是一个学校校风的基础。所以要形成优良的学风、校风, 必须从加强班级建设入手。

3.班级建设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

班级建设可以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提供很好的舞台, 良好的班级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文化营造、班级活动策划、班级成员互动, 行使班级“主人翁”角色, 在全面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班级建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为掌握班级建设状况, 笔者在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五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但反映出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对五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500名本科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 有68.9%的受访者认为, 相比高中阶段的班级, 现在的“班级”概念要“弱得多”;而认为班级对自身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起促进作用的受访者仅占27.8%;在对班级组织集体活动的调查中, 有24.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班级“几乎没有组织班级活动”, 等等。

应该说, 班级建设得好坏, 既有大环境的因素 (社会综合因素) , 也有各高校管理制度的约束, 还有内部制约因素 (班级自身) 的作用。社会影响和高等教育体制因素是班级建设的外部环境或条件, 催化了班级建设各种状况的发生。内部因素是班级建设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综合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社会综合因素分析

从20世纪末开始, 社会大环境到高等教育领域小环境无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些都是高校班级管理所处的环境, 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

1.网络虚拟技术对班级建设的全方位渗透

互联网在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冲击着班级建设。班级网站、BBS、QQ群等网络技术在带来班级管理新平台和交流载体的同时, 也以其虚拟技术的固有缺陷植根于班级建设。虚拟交流主观意识强, 发言随意, 交流时段片段化, 使交流效果大打折扣。调查发现, 班级生活中的网络投票、BBS和QQ群讨论、短信投票曲高和寡, 推行效果并不理想。此外, 网游和虚拟交流让一部分学生找到了班级以外的集体认同, 冲击了班级建设。问卷数据反应出, 36.7%的受访者认为“网络等虚拟技术严重影响了班级建设”, 而认为对班级建设影响不大的受访者仅占10%。

2.成员个性发展的影响

调查显示, 现在高校班级成员80%以上是独生子女, 尽管“鸟巢一代”展现出了他们负责任的一面, 但越来越突出的个性发展需求却对班集体建设造成窒碍。他们比上一代更早地接触到了社会教育和良好家庭愿景的影响, 很多同学入学时就确立了大学发展目标, 并有计划地实施对自己的“目标管理”, 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班级建设的参与。高校学生中, “考族”、“游族”、“玩族”等适应着学生各自的需求。此外, “社团族”、“恋爱族”都是在个性发展中出现的集体, 这些“族”的认同和班级建设出现价值背离。有42.2%的受访者认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取决于“个人”, 38.9%认为取决于“家长和老师”, 仅有10%的受访者认为取决于“班集体的影响”。

3.高校扩招导致硬件条件不足

高校扩张后, 班级的数量和规模也急剧扩大。教室和宿舍是建设的重要场所和必要载体, 但现实条件没有随办学规模扩大进行匹配改善。同一专业少则一两个班, 多则五六个班;有的班级人数高达百余人。以教室为例, 在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中, 2007年有31所教室面积尚未达到“办学条件标准”, 占直属高校总数的41%。受访者反映, 低年级学生的基础课普遍采用大合班课, 课堂规模甚至超过200人;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教室得不到保障, 导致专业教室共同进步转变为个人探索, 教室 (专业教室) 环节转变为宿舍环节或“茶吧环节” (在茶吧开展小组学习) 。有55.5%的受访者坦诚“缺少教师环节的班级成员交流”, 导致班级概念不显著。

如果以“宿舍”来考量, 同期有53所, 占比71%的高校未达标。住宿条件的限制导致宿舍调整捉襟见肘, 部分高校出现了同一班级成员分住校内校外, 甚至校外多个宿舍区的现象。甚至因条件限制, 学校有条件地同意学生自行租房。这些状况, 打破了传统以班级聚集安排宿舍的原则, 在丧失“教室”这一阵地之后, 又严重削弱了“宿舍”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有31.1%的受访者认为“宿舍分散”导致班级概念不强。

(二) 高校制度因素的影响

1.学分制等新型管理制度的影响

学分制的实施, 使班级学生课程选择发生了巨大差异, 学生按个人选课对照课表上课, 一个教室内听课的可能是跨班级、跨专业、跨年级的学生, 北京市学院路教学共同体经过10年发展, 使跨校学习成为很多同学的选择;班级成员按照个人发展意志和兴趣选择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也因师资和场地限制, 出现大合班课。除了选课, 以“二课堂素质认证体系”为代表的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办法, 使班级成员课外活动选择呈现个性化。这些共同导致班级成员共处时间减少, 离散性增大, 给建设带来制度性障碍。受访者中, 有35.5%认为各种合班课和选课制使班级成员互动减少。

2.管理服务措施滞后于时代

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未能随着学生数量增加, 导致一个班主任负责几个班, 一些高校甚至取消班主任, 由辅导员负责一个年级或一个专业的做法, 弱化了班级概念。甚至在选择班主任 (辅导员) 过程中, 不加甄别地使用, 致使部分班主任 (辅导员) 不能做到尽职尽责;部分班主任 (辅导员) 缺乏理论学习和研究, 管理方式粗糙;更有部分班主任 (辅导员) 乐于走上层路线, 难于深入开展学生工作。部分高校管理者不加调查和研究, 运用传统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 造成传统手段的强制性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尖锐矛盾, 使部分学生对班级产生强烈的批判情绪和叛离心理。此外, 班级管理制度滞后于时代, 或是不能选好配强班级干部, 造成班级官僚主义, 致使班级组织机构涣散, 也是班级建设危机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 64.4%的受访者认为班主任和班干部对班级建设作用突出。

(三) 班级自身建设影响

1.班级活动缺乏的影响

班级集体活动是加强成员交流, 增进成员感情, 加强班级建设的重要途径。67.8%的受访者认为班级活动对班级建设作用“非常显著”, 74.4%的受访者认为“班级”概念应通过班集体活动来强化。现实情况是, 部分高校出于对学生安全等方面的考虑, 不提倡, 甚至不允许班级利用周末、节假日组织外出的集体活动, 丢掉了班级建设的有效载体, 管理者则丧失了班级建设的重要阵地。调查显示, 在校园内开展的文体活动中, 班级概念也在逐渐弱化。各种体育活动, 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 由传统的“班级组队”变成了“专业组队”、“年级组队”、“哥们组队”, 甚至“俱乐部”运作;在校园文化活动中, “社团热”逐渐升温, 社团活动取代了班级活动。

2.班级文化缺失的影响

班级文化是一种以价值、心理等为特征, 对班级特定的教书育人目标产生匹配作用的柔性战略管理手段。54.4%的受访者认为“班级”概念应通过“班级文化”体现出来。班级文化不仅体现在班级制度建设, 开展文体活动, 融洽的成员关系, 还通过班级亚文化来增强。如班级群体文化、寝室文化、网络文化等, 通过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的一致性体现出的小群体文化成为班级主文化的补充;以寝室价值观念为核心体现出来的寝室文化, 成为班级主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班级网络文化则成为了解学生思想, 掌握学生动态, 促进师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渠道, 网络文化成为学生成长的强大推动力量。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班级博客或信息群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 为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个性特长提供展示的空间和舞台, 实现共同创造求实和谐、进取创新的班集体文化, 使之成为班级凝聚力建设的纽带。

三、引导班级建设的管理对策思考

探索班级建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对班级的管理和发展、学生成才以及国家人才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是解决“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基础课题。根据调研反馈的情况, 可从以下几方面分别进行:

1.改善办学硬件条件和师资配比

和时代特征配套、符合实际需求的办学硬件条件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基础。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班级需要的教室和宿舍等住宿生活场所的需要, 按学科、专业不同满足教室场地需求;住宿上严格控制按经济条件和生源地分区住宿和自行租住, 要按照班级集中的原则进行区划。加快学生文体活动场地建设, 努力保障学生从事体育竞技、文艺活动、学术交流、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场地要求。逐步按照师资比的要求扩充师资队伍, 适当降低课堂学生规模, 创造课堂学生交流的条件。

2.完善管理制度和配好管理队伍

建立宽严有度、奖罚分明、有利于学生成才的班级管理制度和严密的组织机构是班级良好运转的重要保证和前提。对班级建设的有效载体反馈, 有24.4%的受访者认为应包括“班级管理制度”, 33.3%的受访者认为应包括“选好配强班主任 (辅导员) 和班干部队伍”。各高校应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制定适合各自特点的管理制度。班级管理者要在公开、公正、民主的基础上进行班级干部选举,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干部职务。班主任 (辅导员) 的选择聘任必须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 从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 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中选聘。要创造班主任 (辅导员) 和班级学生干部培养和使用的条件, 使他们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工作有条件。

3.开展班级活动增强成员互动

开展班级活动是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主要形式, 也是班级建设的重要载体。班主任 (辅导员) 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 深入了解班级成员需求, 围绕学校主体活动设置班级活动议题, 找准班级成员兴趣点,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集体活动, 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增长知识, 提高能力, 使班级成员获得充实愉悦的体验。通过集体活动, 促进班级成员互动, 增进班级成员彼此了解、理解, 构建成员间的友谊网络, 密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联系, 逐渐形成团队观念, 促进成员在合作中享受班集体温暖, 提升班级情感, 以加强班级建设。

4.加强班级党团建设和交流展示

充分发挥党员和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班级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55.5%的受访者认为“班级”概念能通过评优表彰活动得到加强。学校除了每年例行的优秀班集体表彰, 还可以适时推出各种主题评选和班级展示, 如精心策划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的评比, 引入答辩和展示环节等。充分利用宿舍这一学分制背景下班级管理的重要补充方式, 通过宿舍党员挂牌制度、党团组织进公寓、文明宿舍评选、公寓文化节等, 构建宿舍文化, 做好团队辅导, 加强宿舍间交流, 共同促进班级建设。各班级还可根据情况在上级组织的帮助下, 设立班级党支部、党小组, 通过指导学习、竞赛、专题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 组织契合班级文化的活动提高党、团组织的吸引力和活动感召力, 通过开展“我身边的榜样”的学习, 使班级成员感受到班级是一个携手奋进的大家庭。

当然, 高校班级建设的方法和策略远不仅如此, 在开放的办学环境下, 班级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 需要高校对班级管理认识、机制的转变以及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的联合行动。摸清高校班级建设的现状, 探讨班级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既有时代意义, 也有时代责任。

摘要:班级是高校最基层的单位, 是进行教学管理和服务活动最基层的组织。班级建设在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基础。但调查显示, 班级建设在社会大环境、高校小环境的影响下, 班级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有必要出台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硬件条件、师资配比、管理方式、班级活动、党团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 引导班级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班级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Z].2004.

[2]廖爱军.高校学生班级认同危机及对策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 2009, (2) :40-42.

[3]陈璐.羊群效应与高校班级建设管理[J].法制与社会, 2009, (6) :51-52.

[4]胡晓毅.普通高校学生班级建设刍议[J].文教资料, 2008, (35) :186-187.

[5]邵丽丽.当前高校班级管理研究现状述评[J].科学大众, 2008, (10) :63-64.

[6]余妍霞.高校班级文化的多层次建构[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 (2) :33-36.

[7]翁礼成, 高岳仑.关于高校和谐班级构建的调查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 (12上半月) :66-67.

[8]杜杰, 张英, 陈志刚.高等学校班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43-45.

基于网络的高校班级集体建设 第10篇

1 创建班级QQ群,搭建起师生沟通渠道

在网络已经普及大众的时代,虽然高校不少学生尚没有电脑,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人皆有手机”,“人人皆有QQ”,通过电脑或者手机QQ聊天交友俨然是当下大学生的一种生活常态,是学生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班主任通过创建班级QQ群,鼓励全员加入,通过关注QQ群来关注班级动态,搭建起师生沟通的重要渠道。

班集体建设之初,班主任必须了解班中每个学员的个性特点,取长补短,创建团结协作的班干部队伍,并最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进取的班集体。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学生:(1)查看个性留言;(2)浏览QQ空间、日志、相册及留言薄;(3)在线交谈中的言谈举止。

在选拔班干部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毛遂自荐或者在班主任指定候选人的前提下,由学生通过网络投票选举产生,新上任的班级干部自觉接受同学的监督和评议。班中大小事务需要集体讨论解决时,不必一定要集合到教室,发挥了网络随时随地的巨大作用。

当学生在QQ上发牢骚,诉委屈,班主任可以通过视频来与学生聊天,与学生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在实际生活中,班主任必然要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有时会在学生心理上造成居高临下的无形压力,(2)通过QQ聊天,师生之间有交流却不必四目相对,使班主任工作潜移默化的进行。通过QQ群,班主任可以了解学生的日常动态,分享学生的喜悦、分担学生的悲愁,即使有时因为忙于工作没有在第一时间上线,仍能获得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大开方便之门。

2 创建班级网站,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

选拔班中几位“计算机高手”,精心制作班级网页,设立新闻中心、学习园地、生活之窗、心灵家园、跳蚤集市、校园链接等模块。班级网站的建立,仿佛在学生心理上安了一个家,使班集体更团结、更和谐。

(1)学习园地,传递信息,共享知识。在学习园地板块下,将学校的文件通知、班级规范、社团选聘等信息上传,使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动态。同时上传教学进度表、课表、换课通知、教师课件、优秀文章以及同学的学习心得、作业、作品等供学生们分享交流,推荐优秀电子读物,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习惯。

(2)生活之窗,关心学生业余生活。高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外地,他们的生日、节日都在学校与同学、朋友一起过。班主任正好通过班级网站的生活之窗,在学生生日、节日来临之际,献上一份问候、一份祝福。既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校方的关心,又率先作出了不铺张浪费的典范,平时,还可以将学生参加活动的照片、旅途的见闻、身边的人与事都一一记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3)其余模块,彰显和谐的班风。新闻中心上传了社会学校发生的大事,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关注国内外时政;心灵家园记录了年轻的热情、年轻的失意与教师们的鼓励。跳蚤集市模仿淘宝系统,让学生把自己不需要但扔了又可惜的东西互相交换,鼓励低碳消费。校园链接把学校里各个学院的网站联系起来,方便学生及时了解兄弟学科的发展。点点滴滴,尽显和谐班风。

(4)班级网站,实习时相聚的场所。实习,是学生到职工身份转变的适应期,也是学生时代最困惑的时期。当学生去实习的时候,由于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同学们和教师见面的机会就不多了,学校有些通知下发到学生个体也比较困难,通过班级网站,同学们有了这样一个相聚的平台,发布个人的最新消息,传递他们的变化,对就业、考研等比较纠结的个人问题,互相探讨,对交友、失恋等情感问题互相鼓励,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也可以及时对就业等问题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实习期。

在网络这一高科技的介入下,虽然班主任不经常在班级,但班级发生的点点滴滴班主任都知道,班级的大事小事班主任都掌握,班级成员的情感起伏班主任都明了,班级始终以班主任为核心存在着。班级集体建设好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明确的目标,荒废学业的现象消失了,团体活动的名次和奖项增加了,学生的归属感增强了。

而学生在在维护班级QQ群和班级网站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为人的道理。首先他们懂得了合理使用手机和电脑,那是他们学习生活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娱乐的工具;其次懂得了运用网络进行班级建设,不仅丰富班级建设的途径,更重要的是利用了个人的智慧和努力丰富了同学的生活;第三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每天同学们都会主动发掘身边的闪光点,并通过个人编辑上传到网站,那是多么甜美的精神食粮;第四学生的成就感提升了,生活学习有了目标,感情有了寄托之处,一切向着健康和谐进发了。

参考文献

①马海涛.网络介入班级组织建设的案例分析[J].上海:思想理论教育,2007.10:21-22.

网络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班级网络 模式类别 问题

一、當前我国高校班级网络建设模式类别

1.从网络发展历程来看,班级网络建设先后经历了班级公共邮箱、班级主页、班级QQ群、飞信群、班级博客或微型博客等多种形式的网络平台。另外,由于网络资源具有较强的共有性和兼容性,所以很多班级同时拥有以上多种网络平台。其中,又有专业平台与非专业平台的区分。比如,班级主页建设需要通过注册域名、定时更新维护等程序才能实现,有些还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而且对创立者和维护人员的网络相关专业知识、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这种相对于普通的班级公共邮箱、QQ群等平台来说,可以说更有专业化水准,难度也相对较大,而这种形式的网络平台也更多地出现在网络普及初期。

2.从实际应用范围来看,由于不同的网络平台在班级网络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所以根据不同班级在进行网络建设中的不同需求,我们可以将以上这些网络平台按照信息传达、情感交流、班级展示、文件共享等类型区别开来。当然,之间不排除有些网络平台的多功能化。我们可以看到,利用班级主页对班级风采进行展示、通过QQ群进行班级内部同学们的沟通与交流、通过飞信群进行信息和通知的传达、通过班级公共邮箱实现文件共享,这些便捷有利的形式在大学班级体当中已经被广泛使用了。

3.从平台使用频率上来看,由于不同网络平台所具备的功能不尽相同。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它们的被使用频率也是不同的。以最常见的QQ群为例,它不仅是班级内部感情交流的平台,还兼备了文件的在线传输、离线共享等功能,所以使用频率最高。又如,飞信群,其主要功能是信息和通知的传达,这就与信息量的多少有直接关系;相对于以上两种网络平台,班级主页由于更新速率不快,再加上维护手段较专业,所以其使用频率是最低的。这里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使用频率的高低并不代表该网络平台的重要程度的高低,而仅仅反映了不同网络平台在班级建设的不同领域中所起作用的不同。

二、我国高校班级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管理人员在班级网络建设中的身份问题

学生管理人员以何种身份参与到班级网络建设中来,不仅是班级网络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我们现阶段遇到的难题之一。由于网络平台作为一种虚拟的、信息公开化的社交模式,给更多的人提供了与管理人员交流沟通的机会,打破了以往只有主要学生干部与学生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沟通的惯例,是有助于加强师生相互了解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高校班级网络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其网络平台的管理主体理论上说也应该是学生,作为学生管理人员,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可以担当平台管理者或监督者、平台管理者兼信息发布者、普通成员兼信息发布者、在线咨询等角色。从我们鼓励学生进行班级网络建设的初衷来看,日常生活中的管理人员如果在虚拟平台中继续扮演管理员角色。是不利于班级网络建设成长的,我们要根据自身情况,妥善解决好我们在班级网络建设中的身份问题。

2.学生管理人员参与班级网络建设的频率问题

在解决好第一个问题的前提下,我们还面临着管理人员参与班级网络建设的频率问题。当然,以不同的身份进入班级网络平台,其参与频率会有所不同,但都要本着适度原则。比如,即使学生管理人员以在线咨询的身份参与到班级网络建设中去,这种咨询也只能是定时、定量的,而且所解决的问题内容是应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性的问题多次出现,也可以解决难以将学生集中起来进行当面解答的困难。之所以说参与频率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因为学生管理人员应该正确处理日常工作与参与网络平台建设的关系,既不能放手不管,又不能将过多精力投人其中。

3.班级网络平台建设的实用性与全面性还有待加强

从学生层面上来看,班级网络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建设过程中是否有考虑到其实用性和全面性问题。虽然当前大多数班级都拥有了自己的QQ群,有的班级还建立了班级博客,但是从这些平台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并非所有班级都能有效利用其功能。比如,现在很多教师都是用PPT课件授课。于是,传统的依靠书本和笔记的复习模式正在慢慢转变,很多教师也都将自己的课件或讲课记录留给学生作为复习资料,这样,班级网络平台作为文件共享平台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为了避免频繁的拷贝,有的班级将需共享的文件上传到班级网络平台上,有需求的同学可以随时下载,方便快捷,这就是网络平台实用性最好的体现。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注意到网络平台实用性建设的班级并不多,更多的是被限制在使用即时通讯工具进行泛泛地交流范围内。另外,从网络平台建设的全面性上来看,同时开拓网络平台多种功能的班级网络平台并不多,举例来说,某班级将班级网络空间开辟出多个特色栏目。比如,班级成果展示(班级同学参加各项活动的获奖情况展示)、学习园地(讲义共享、视听课件等)、生活点滴(校园新闻、生活常识、兼职打工信息等)、每日之星(某天班级里最受关注的人和事)、难言之隐(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等。这是有针对性地对班级网络平台全面性建设的有益尝试,当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种全面性的平台建设起来之后的后期管理、维护工作以及持续情况。

4,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培养

我们提倡高校学生进行班级网络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在整个班级内部形成一种民主、团结的氛围。而就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班级网络建设现状来看,更多的学生对班级网络平台处于一种依赖状态,是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地去参与或管理。

城市客运网络的建设与优化管理 第12篇

1 城市客运网络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城市客运网络建设发展迅速, 从公交路线的完善, 到地铁和轻轨的拓展, 以及与铁路和航空的衔接, 都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不仅如此, 通过开通地铁、轻轨等市内轨道客运设施, 大大缓解了紧张的客流, 有效提升了客运速度, 城市整体的客运网络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但与此同时, 城市的客运交通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部分地区, 客运设施建设相对全面, 而有的地区却存在着客运缺口。而且立足长远来看, 城市客运量必然会继续增加, 居民出行跨越的地理范围也会加大, 这些都对城市客运网络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 现代化城市客运网络的建设

2.1 认真分析客运需求

客运网络建设服务的对象是城市居民, 需求分析不仅是建设发展的前提, 以居民需求为根本更是建设的宗旨。需求分析的关键在于把握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 勾勒客运网络。所谓显性需求, 就是当前在客运系统运行中已经体现出的要求, 例如为缓解公交沿线特别是繁华地带的客流, 城市需加设地铁线路、适当增设公交专线以服务学生及老年人。显性需求是近期客运网络建设应尽快解决的问题;隐性需求是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尚未明显体现, 但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即将产生的客运需求。城市开发应和交通运输保持相对的平衡,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 城市人口逐渐增加, 城市生活环境需要有所改善, 例如为扩建居住地在近郊开发新型社区, 修建大型综合休闲商业中心等, 都面临着多种客运线路延伸的需求。因此, 关注城市客运网络建设的隐性需求至关重要, 交通管理部门应合理布局今后三年、五年、十年的网络构图, 力争打造功能完备、服务全面的现代化客运网络。

2.2 保持宏观和微观的协调

城市客运网络建设具有宏观和微观的不同体现, 宏观与微观的协调是建设平衡的关键。在宏观层面, 公交车、出租车、地铁、轻轨、铁路、航空、海运等客运设施应在网络中合理布局, 不同客运设施之间密切配合;在微观层面, 各类客运设施的供给和路线设计应与城市客流需求相吻合。站点的选择应建立在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计算不同客运设施的载客量、地区客流量、辐射周边的范围, 综合确定客运站点。宏观与微观的协调既有助于确保客运设施对城市的全面覆盖, 又能使资源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2.3 实现全程无缝连接

近几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倍受重视, 很多城市建立起多条地铁线路, 服务于客流分散, 尤其是缓解远途耗时和上下班高峰的问题。在多种客运设施共建的环境下, 设施间的全程无缝连接不容忽视。纵横交错的客运网络中, 公交和地铁、轻轨的衔接、轻轨和铁路的衔接, 以及公交、轨道客运和航空、海运的衔接等, 都应当是紧密无缝的, 以最短的时间、最便捷的条件、最少的换乘数量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是现代化城市客运网络的效能体现。例如随着城市国际和国内航班的增加, 需要从市内各区前往机场的乘客数量也会递增, 机场巴士应根据地区乘客需求开辟更多的站点。

3 城市客运网络的优化管理

城市客运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是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 优化管理是城市客运网络建设的必然选择。所谓优化管理, 是强调在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下, 以科学的人力、物力、财力匹配, 切实提升客运效率, 保证客运安全。

3.1 应用智能化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城市客运网络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交通管理部门应引入智能化监控, 并创建功能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 具体包括远程实时监控、值班记录、信息收集和分类、信息统计和汇总、预警提示等。工作人员在日常可随时关注客运路况, 并依据每月收集的客运信息, 分析现有的客运网络建设成效, 为后续的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因而智能化管理在节约人力的同时, 还能促进客运网络的持续改进。

3.2 增强节能环保意识

城市客运网络的良性运转与节能环保息息相关。客运设施的运行需消耗能源, 客运系统的管理需配给人力和物力, 乘客出行途中需投入时间, 所以减少能源损耗, 提高运营效率就是对节能环保的支持。交通管理部门应协助各运营系统积极引进节能车辆, 使用新型能源, 并开发快速公交线路;在各大客运站点, 增设自助售票检票设备, 推广城市一卡通在综合客运网络中的使用;调节普通时段和高峰时段的设施运营, 力争从多渠道节约资源。

3.3 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客运网络的管理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并落实到客运安全和服务质量上来。客运条件以及等候条件的改进, 完善的客运信息提示, 亲切的服务态度, 都是建设的重点。例如在客运规模较大的站点设立多功能休息站, 用于候车乘客查询信息、休息、避雨、充值、购买便利物品等。优质的服务应时刻伴随乘客, 从而提升城市客运风貌。

4 结语

构建现代化的城市客运网络是政府服务于民的体现, 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完善的交通运输保障不可或缺。相信在上述举措的实施下, 城市客运水平将会上升到新的高度。

摘要:介绍了城市客运网络的发展现状以及现代化城市客运网络的建设规划, 并提出客运网络优化管理的举措。

关键词:城市,客运,网络,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沈景炎.客运强度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合理规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9, (7) .

[2]王璇.城市公路客运站的选址对客运系统的影响[J].现代商业, 2011, (11) .

上一篇:篮球运动假动作下一篇:代理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