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绿化范文

2024-05-24

山区绿化范文(精选6篇)

山区绿化 第1篇

公路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公路建设对生态系统最直接的破坏始于取表土, 而修建公路所造成的裸露边坡若不及时加以覆盖, 则会造成水土流失。山丘地区特殊的地域使得开挖行为在公路修筑过程中更为普遍, 更多的边坡势必出现。如何做好公路边坡的绿化设计, 进而实现公路边坡的可持续发展, 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用植被代替工程护坡, 用草、花及灌木绿化美化边坡, 已成为当今公路建设的必然要求, 因为植物强劲的根系和致密的地表覆盖不仅可以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而且可以净化空气, 保护生态, 美化环境, 保证行车安全。由于边坡绿化的作用日益凸显, 国家已将绿化环保作为高速公路、铁路验收的一个重要项目 (占验收总分的10%) 。

在十年来对公路、矿区进行边坡绿化防护的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 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山区地质、气候条件的以液压喷播植草技术为主的边坡绿化防护技术及规范。对边坡采取“即挖即护, 植物防护为主”的保护方案, 除部分不稳定边坡采用必要的圬工砌体防护外, 其余所有裸露的土地包括路堑、路基边坡、取土、弃土场等全部进行植草绿化防护。该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绿化设计原则

对于公路、矿区的边坡绿化、防护及美化, 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 首先, 对边坡的自然条件进行充分调查, 在掌握地理地质、边坡形状、土壤特性及气候环境的基础上确定总体设计方案;

(2) “点、线、面”有机结合, 即局部地段重点防护、绿化和美化, 局部地段过渡处理;

(3) 设计手法采用自然式和规则式并用;

(4) 从安全、美学角度考虑植物品种配置和种植形式, 形成色彩、色带的韵律变化;

(5) 选用固土护坡作用强的植物, 以植草为主, 灌草结合, 短、长期水保效益兼顾, 从根本上防治水土流失。

2 植草技术

边坡植草以液压喷播技术为主, 人工播种为辅, 对有些不能结籽的种类如香根草采用分株或其它营养繁殖。

液压喷播, 是一种将植物种子 (草种、花种或树种) 或植物体的一部分 (芽、根、茎等可以发芽萌生的物质) 经过科学处理后, 混入水中, 并配以一定比例的专用配料 (包括肥料、色素、木纤维覆盖物、纸浆、粘合剂、保水剂、土壤改良剂) , 通过喷植机的搅拌, 利用高压泵体的作用, 喷播在地面或坡面的现代化种植植被的方法。

液压喷播较人工植草有以下优点:

(1) 机械化程度高, 可大面积快速植草。液压喷播机是一种高效的现代化的植草机械, 一台液压喷草机可日喷草8000~10000m2。

(2) 适应性广, 在人工难以施工的地域建植草坪。由于液压喷播机上装有可任意调节方向的高压喷料枪, 其喷料扬程为30~80m, 此外, 还配有30多米的喷料软管。因此, 液压喷播机可在人工难以施工的陡坡、高坡上建植草坪。

(3) 在植物难以成活的地域建植草坪。喷料枪高速喷出的种子混合液中溶有营养物及土壤等配料, 可使植物在难以生存的场所生长成坪。特别是配料中含有保水剂, 这种保水剂可吸收相当于自身数十倍至数百倍的水分, 而且它不仅吸水能力强, 吸水后即使用力挤压水也不会流出;但将其混入土壤中, 水分却能慢慢释放出来。因此, 应用保水剂可改善土壤物理特性, 有利于通风透气, 蓄水排水, 尤其可提高抗旱性。

(4) 能建植高质量的草坪。液力喷植机所喷出的是事先经过催芽的草种, 这样可以免去草种萌发所需的时间, 再加上地表形成一层薄膜, 能保温保水, 因此, 出苗快, 生长迅速, 能很快覆盖土表, 而且密度均匀, 郁闭度好。

(5) 养护简单, 喷播后基本不用浇水就能成坪, 适合管理粗放的荒山荒坡。

(6) 可根据具体的自然条件或按设计要求, 选择几种不同的草籽进行混播, 以达到覆盖度、根系、生长期、抗逆性等方面优势互补的效果。

3 路堑边坡的绿化防护

3.1 路堑边坡性质分类

根据前几年的经验, 我们将华南地区的路堑边坡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施工。

第一类坡度较缓的土质边坡;

第二类坡度陡, 土壤以砂质和砾质土为主, 并带有强风化花岗岩, 土壤贫瘠的边坡;

第三类坡面以膨胀土为主, 油面岩及片状面岩数量多, 面积大, 自身状态不稳定的边坡;

第四类花岗岩, 土质混合夹石边坡。

3.2 路堑边坡绿化工程的施工

(1) 对于第一类边坡, 基本上采用对坡面直接液压喷播草籽的方法。边坡坡度的大小对草籽的发芽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坡度较缓, 则草坪生长的持久性较好, 不需采取挖沟、挖坑或其它补助措施。在种籽喷播施工时, 先对边坡进行简易修整, 然后使用喷草机将种籽、肥料、覆盖材料、土壤改良剂、保水剂、色素和防蚀剂等加水搅拌后直接喷洒在边坡的表面, 然后覆盖无纺布, 这样即可减少雨水冲刷和侵蚀, 防止种籽在发芽期移动流失, 又可防止地表水分蒸发, 起到保温和保湿的作用。无纺布由木纤维组成, 覆盖地面三个月内将完全降解。所用草种根据地区不同而不同, 华南地区所采用的草籽以百慕大草和百喜草为主, 其中掺以少量的画眉草, 冬季可加一定数量黑麦草。多种草籽混播, 可使边坡草坪适应差别较大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能更快地覆盖土表, 并能延长边坡草坪的使用年限。

(2) 对于第二类边坡, 可先开挖行距20~40cm水平横沟, 回填有机肥土, 然后喷播草籽, 再加盖无纺布进行保护。路堑挖方边坡的坡度陡, 草籽在发芽前期易移动、流失, 水分和养分补给也较困难, 而且由于坡陡, 草籽生长的基盘本身 (如土壤层) 的滑落会对草籽根系的伸展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 而砂质、砾质土、强风化岩面, 又无一不是草籽生长、成坪的障碍。所以, 只有开挖横沟, 回填有机肥土, 再进行草籽的喷播才能最大限度地减低这些不利影响。挖沟后喷播所选用草籽应以百喜草为主, 该草良好的生根性和耐土壤贫瘠 (可从岩石深层吸收养分) 的能力令其即使在土壤肥力较差的砂质、砾质土中亦能生长良好。

(3) 对于第三类边坡, 其自身的物质构成极不稳定, 一遇雨水坡面就容易被冲刷, 特别是受暴雨、雪、冻胀、地下水、风等因素的影响边坡很可能发生崩塌现象。此类边坡单纯依靠植被防护是不够的, 只有采用植草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对之进行全面、综合防护, 才能获得较好的防护效果。综合防护大致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植草为主, 边缘用石块防护。一般在50°以上的陡坡上可采用此法, 石块可砌成菱形、人字形和拱形, 其内再喷播草籽。在斜坡的坡脚和坡顶, 应栽植1~2行固坡能力强的灌木, 如胡颓子、勒杜鹃等。另一类是以工程措施为主, 结合植草护坡。此法一般在陡坡上应用, 具体措施是先铺石块或卵石, 再在间隙中种植草本植物。在草种选择上, 依次以百喜草、百慕大草和画眉草为主。

(4) 第四类边坡构成复杂, 必须认真分析, 区别对待。对于土质混合夹石边坡, 仍采用第三类边坡的施工方法;而对于中等及弱风化岩石边坡, 则在边坡上开挖水平沟, 放置编织袋, 袋内混有肥料、土壤、草籽和灌木种籽;或是在边坡上钻孔后放入有机肥, 加入适量的固体肥料, 以保证前期和中期边坡绿化效果良好, 为草坪草和灌木生长提供基质。所选用的草种仍以画眉草、百喜草和百慕大草为主, 灌木以胡颓子为主。在此类边坡的绿化防护中, 为增加其防护效果和绿化层次, 还应在边坡坡顶和边坡的夹石中栽植垂吊植物, 边坡坡脚和夹石的下部栽植攀援植物, 并在边坡的边、角、底等地方栽植勒杜鹃等, 以体现出立体绿化效果。

摘要:在不断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适合山区地质、气候条件的以液压喷播植草技术为主的边坡绿化防护技术及规范。对边坡采取“即挖即护, 植物防护为主”的保护方案, 除部分不稳定边坡采用必要的圬工砌体防护外, 其余所有裸露的土地全部进行植草绿化防护。

丘陵山区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 第2篇

关键词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丘陵山区

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投资,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营造是生态化丘陵山区绿地,也是可持续绿地的方式。其遵循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通过生态设计来实现。森林村庄绿化是社会主义新 农村 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此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从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丘陵山区农村绿化相对落后,尤其是一些自然村落绿化率较低,村容村貌较差。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村绿化工作高度重视,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组织和引导群众掀起农村绿化热潮,建成了一批绿化示范村。虽然许多学者对村庄绿化思路、模式、树种选择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由于影响村庄绿化的因素较多,亦无固定的成熟的绿化模式可循。以仙居县上张乡田垟村森林村庄绿化为例,对丘陵山区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作一探讨,以供同行借鉴。

1区域概况

田垟村是仙居县南部丘陵山区一个自然村落(行政村),位于仙清公路(国防公路)的东侧,上张乡南端、黄岙水库(步路乡)北端。村北为坡耕地和马尾松林,南边是水稻田即较为开阔的沟谷地带和马尾松、毛竹林,村东边是窄长的沟谷地带且越往东越狭窄,西边是沟坑和马尾松林山体。村庄座落在北边山脚,村前的开阔地宽150~400 m,海拔高270 m左右。自南往北山坑水注入黄岙水库。全村186户,总人口583人。靠山脚民房多为20世纪70~80年代翻新或重建的,也有部分是古民居,靠仙清公路为较具 现代 气息的3~5层楼房,排列布局较合理。

山区人多地少是普遍的实情,近年来生态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森林植被得到初步恢复,伴随而来的是野生动物数量增多,尤其野猪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山间零星耕地无法耕种或抛荒或退耕还林,再加上坡度为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因此,可耕作的土地只限于较开阔的山谷地带和村前村后的土地,山区农民对可耕作土地尤为珍惜。

2与环境紧密结合的森林村庄绿化设计理念

2.1尊重自然

尊重田垟村的现状,设计结合地形地貌,尊重自然式、地域性、保护性、补偿性的生态设计理念。尊重丘陵山区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和建材,保护节约自然资本,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尊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1]。

2.2因地制宜走节约型绿化之路

贯彻节约型用地绿化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绿化用地和各种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满足森林村庄绿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2]。因地制宜,结合村庄四周的山体与村内的实际情况,少用或不征占用农耕地。采用山体抛荒农耕地、荒山、疏林地改造进行森林村庄的绿化建设,村内利用空隙地、路旁、屋边进行插绿点缀美景。

2.3以人为本

在丘陵山区自然型村庄绿化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生活需求,以改善和提高村民生产、生活质量为前提,因地制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绿化选用树种尊重村民意愿,以示人文关怀,多种吉祥树种。通过环境改造与绿化建设,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化,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2]。

3森林村庄绿化设计

3.1浅水森林景观 靠近田垟村北端的黄岙水库南端的库尾湿地,原为沟谷地带的农耕地,水库蓄水后不能耕作,枯水期为荒滩,可选用池杉、水杉、落羽杉、桤木、枫香、乌桕等树种。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以下(垂直高差)1 m处采用枫香、乌桕、桤木等树种,苗高1 m以上;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线以下1~2 m处,选用池杉、水杉、落羽杉等树种,苗高2 m以上;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以下2~3 m处,选用3 m高以上的大苗。栽植配置为2 m×3 m或3 m×4 m。苗木不能截干、截顶。栽植时间在2月中旬至3月上中旬。苗木带土球或裸根,土球直径35 cm以上。栽后壅土至幼树根际部或用石块压在根际部,提高幼树稳固性以利成活。在丰水期只要幼树顶端高出水面都能成活[3-4]。

3.2村北山体的改造绿化

丘陵山区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 第3篇

1 区域概况

田垟村是仙居县南部丘陵山区一个自然村落 (行政村) , 位于仙清公路 (国防公路) 的东侧, 上张乡南端、黄岙水库 (步路乡) 北端。村北为坡耕地和马尾松林, 南边是水稻田即较为开阔的沟谷地带和马尾松、毛竹林, 村东边是窄长的沟谷地带且越往东越狭窄, 西边是沟坑和马尾松林山体。村庄座落在北边山脚, 村前的开阔地宽150~400 m, 海拔高270 m左右。自南往北山坑水注入黄岙水库。全村186户, 总人口583人。靠山脚民房多为20世纪70~80年代翻新或重建的, 也有部分是古民居, 靠仙清公路为较具现代气息的3~5层楼房, 排列布局较合理。

山区人多地少是普遍的实情, 近年来生态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森林植被得到初步恢复, 伴随而来的是野生动物数量增多, 尤其野猪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山间零星耕地无法耕种或抛荒或退耕还林, 再加上坡度为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因此, 可耕作的土地只限于较开阔的山谷地带和村前村后的土地, 山区农民对可耕作土地尤为珍惜。

2 与环境紧密结合的森林村庄绿化设计理念

2.1 尊重自然

尊重田垟村的现状, 设计结合地形地貌, 尊重自然式、地域性、保护性、补偿性的生态设计理念。尊重丘陵山区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利用乡土植物资源和建材, 保护节约自然资本, 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尊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1]。

2.2 因地制宜走节约型绿化之路

贯彻节约型用地绿化理念, 最大限度地节约绿化用地和各种自然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满足森林村庄绿化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景观效益, 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2]。因地制宜, 结合村庄四周的山体与村内的实际情况, 少用或不征占用农耕地。采用山体抛荒农耕地、荒山、疏林地改造进行森林村庄的绿化建设, 村内利用空隙地、路旁、屋边进行插绿点缀美景。

2.3 以人为本

在丘陵山区自然型村庄绿化中, 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生活需求, 以改善和提高村民生产、生活质量为前提, 因地制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绿化选用树种尊重村民意愿, 以示人文关怀, 多种吉祥树种。通过环境改造与绿化建设, 美化村容村貌, 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 普及生态文化, 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2]。

3 森林村庄绿化设计

3.1 浅水森林景观

靠近田垟村北端的黄岙水库南端的库尾湿地, 原为沟谷地带的农耕地, 水库蓄水后不能耕作, 枯水期为荒滩, 可选用池杉、水杉、落羽杉、桤木、枫香、乌桕等树种。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以下 (垂直高差) 1 m处采用枫香、乌桕、桤木等树种, 苗高1 m以上;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线以下1~2 m处, 选用池杉、水杉、落羽杉等树种, 苗高2 m以上;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以下2~3 m处, 选用3 m高以上的大苗。栽植配置为2 m×3 m或3 m×4 m。苗木不能截干、截顶。栽植时间在2月中旬至3月上中旬。苗木带土球或裸根, 土球直径35 cm以上。栽后壅土至幼树根际部或用石块压在根际部, 提高幼树稳固性以利成活。在丰水期只要幼树顶端高出水面都能成活[3,4]。

3.2 村北山体的改造绿化

村庄北边山体下端多为坡耕地, 多数地块处于荒芜状态, 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前提下, 发展毛竹用材林或笋、竹两用竹或果木经济林。果木类可选用桃树、杨梅、梨、樱桃、猕猴桃、柿树等。保留田埂、地埂上的乔木树种, 以保持物种多样性。采用块状整地, 块状整地规格为100 cm×100 cm×20cm, 栽植时间同上。山体中上部位的马尾松林加以改造利用, 郁闭度在0.3以下的林地, 采用块状清理植被, 块状整地造林。选用枫香、木荷、黄檀、湿地松等树种, 运用不规则造林配置, 保留林地内阔叶乔木树种, 对其萌蘖丛做好选育、定株和修枝。苗木规格一级苗以上。常绿阔叶树苗木栽植时摘除90%以上的叶片, 不能作截干、截顶。晴天栽植采用磷肥拌泥浆蘸根, 栽植时间同上。郁闭度在0.6以上的马尾松林做好间伐抚育改造, 伐除幼小马尾松个体, 伐除过密处部分中等木, 保留阔叶乔木树种, 并做好萌蘖丛的选育、定株和修枝, 提高阔叶树比重, 使林分较稳定。

3.3 村南、村西的针叶林阔叶化改造

村南、村西的马尾松林间有零星毛竹分布, 加强毛竹肥培管理, 刈除杂草灌木、深挖施肥、合理留笋养竹, 促进鞭根向外围延伸, 扩大竹林面积, 提高竹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马尾松林郁闭度在0.5以下的林分, 伐除幼小马尾松个体, 保留阔叶乔木树种, 按每隔3 m割出1条1 m宽的栽植带, 栽植带与上坡方向垂直。带内按2 m间距开挖造林穴, 造林穴规格为40 cm×40 cm×25 cm, 捡除穴内石块、草根。选用枫香、木荷、柏木、黄檀、湿地松等树种。苗木规格、常绿阔叶树的叶片摘除、栽植时间、苗木处理等同上。栽植后3年内每年块状割草抚育1次即可成林。郁闭度在0.5以上的马尾松林的间伐抚育改造同上。

3.4 村庄内绿化

古民居和20世纪80年代翻新的民居, 在门前屋后的空闲地, 见缝插针式栽种桂花、日本樱花、含笑、紫玉兰、白玉兰、广玉兰、木槿、紫槐、夹竹桃、红花檵木、栀子花等。保留现有的各种果木、树木。在较具现代气息的民居处, 于2座民房间的空隙地带, 设置微型花坛, 宽1.0~1.5 m, 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采用红砖垂直构砌花坛。坛内按3~4 m孤植1株桂花或广玉兰, 株间按1 m的株距配置日本樱花、夹竹桃、栀子花、红花檵木、木槿等。桂花、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苗高2.0~2.5 m, 地径粗4 cm以上, 带土球直径35 cm以上。常绿阔叶树栽植时摘除90%以上的叶片, 每个小枝条留1~2片叶即可, 但不能截干、截顶。其他花灌木带土球或裸根栽植均可。栽植时间同上, 栽后浇透1次定根水以利成活。

4 自然功能展望

从黄岙水库进入田垟村的第一景观是浅水森林, 森林秋冬景色鲜明, 别具一格。村后的果园、毛竹林, 春花烂漫, 夏荫浓郁, 秋果累累, 冬景苍翠。村南和村西毛竹、马尾松和阔叶树的混交林相, 显现苍翠碧绿的森林景观, 又有“枫叶红于二月花”的秋色美景。同时, 提高森林质量和总蓄积量, 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增强国土生态安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屏障。村内微型花坛和见缝插针式的香花树木, 使整个村庄处于鲜花丛中。村庄四周山体、水库滩地绿化美化及村内美化不占用农耕地 (沟谷地带) , 让丘陵山区的村庄掩映在环境优美的绿树红花中, 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家园。

5 结语

丘陵山区森林村庄绿化以不占用农耕地为原则, 注重山体绿化美化为主体, 辅以村庄内绿化。对坡度在25°以上的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 选用毛竹、果木进行绿化造林, 以实现高效林业, 增加农民收入。在绿化美化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山、水、植被资源, 通过改造、修复, 使之处于森林环抱中。鉴于山区农耕地紧缺的实际情况, 沟谷地带的机耕路不进行绿化, 以免树荫影响农田的粮食产量, 使农民在坡耕地退耕还林后有一定的基本粮食保障。设计采用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尊重自然、地域性、补偿性, 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 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方便农业生产为前提, 以示人文关怀。浅水森林景观的设计采用浅水树种, 造林苗木不得截顶、截干, 浅水树种的树顶只要高出水面就能成活, 否则导致造林失败。设计推广全冠栽植, 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绿化美化之效。

参考文献

[1]徐新洲, 芦建国.节约型园林景观的营造——马鞍山花果山公园景观规划思考[J].林业科技开发, 2010, 24 (2) :130-133.

[2]朱惜晨, 蒋春, 黄利斌.苏南水网地区自然型村庄绿化模式初探[J].林业科技开发, 2010, 24 (1) :135-138.

[3]吴道圣, 张光星, 冯黎灵.耐水湿树种在水库消落带 (滩地) 造林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 2008 (2) :57-58, 65.

山区绿化 第4篇

石政办发„2012‟10号

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调整石景山区绿化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处,各区属机构:

根据新一届区政府组成人员变化情况和工作需要,为确保我区“十二五”期间园林绿化各项工作任务有效推进,区政府决定对原有石景山区绿化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调整,现将调整后的人员名单通知如下:

主任:夏林茂区委副书记、区长

副主任:田利跃区委常委、副区长

刘长金北京军区政治部办公室副秘书长刘水洋首钢总公司副总经理

委员:种磊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付建国区园林绿化局局长

李秀国区文明办主任

高明区发改委主任

叶向红区教委主任

陈伟

岳林华

肖平

高殿亮

沈代平

杨贵宝

吴海龙

孙金生

冯重北

魏志安

王金兰

靳薇

王亦兵

贾金辉

王智勇

张帆

王宏芬

潘俊明

张保记区财政局局长 区环保局局长 区住房城乡建设委主任 区市政市容委主任 区社会办主任 区国资委主任 区旅游委主任 区集体经济办主任 区城管大队大队长 区广播电视中心主任 区公园管理中心主任 区国土分局局长 区规划分局局长区交通支队支队长 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团区委书记 区妇联主席 北京军区司令部直工部纪检处处长北京军区联勤部营房部住房环保绿

化处处长

沈刚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

井热电厂厂长

杨长林首钢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陈有忠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梁远北京京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袁桂收北京市燕山水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

办公室主任

陈计科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兼

纪委书记

陆胜利北京巴威公司行政部后勤经理

区绿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付建国(兼)

办公地点:区园林局二楼210、211、212房间

联系电话:68863389、68840130、88706680

二○一二年二月六日

山区绿化 第5篇

“十二五”以来, 山西林业始终把“山上治本, 身边增绿”作为生态建设的出发点和实现民生林业的落脚点。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抓好造林绿化和生态治理恢复, 大力推进六大造林绿化重点工程, 基本完成高速公路沿线绿化”。几年来, 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已经完成绿化, 剩余的部分多处于气候条件恶劣、立地条件差、施工难度大的山地和丘陵地段。如何全面完成高速公路通道绿化, 打造高速经济廊道、生态廊道, 为山西实现环境整治、完成生态修复、再现魅力, 山西已成为林业建设的重点和林业人的梦想。

通过不断的造林实践和现地调研发现, 做好山区、丘陵区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应该充分了解山区、丘陵区高速沿线地质特点和气候特征, 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造林模式和方法, 科学灵活地把握山区、丘陵区高速公路的造林技术要点, 才能更好地完成高速公路通道绿化。

1 山区、丘陵区地貌特征

由风积物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 占山西省面积的80%以上, 地貌受风沙和流水侵蚀切割严重, 地形支离破碎。受地质运动影响, 山脉走向以南北向为主由南向北呈阶梯状抬升, 形成较为明显的植物群落垂直演替变化。山脉走向与东南季风来向垂直或斜交, 山体形成天然屏障, 致使迎风面降水较为充沛, 背风面则干旱、寒冷、少雨。受东西两侧山地影响, 省境内河流众多, 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但受地形影响均长度较短, 流域偏窄, 且向省境外放射状流出。季节性河流比重大, 洪水期集中, 但流量变率较大, 比降大, 冲刷强, 含沙量大, 利用率低。

2 山区、丘陵区高速公路的特点

山区、丘陵区高速公路大多远离人们活动聚集区, 经济发展不均衡, 交通便利条件差。受地形地貌的限制, 桥隧比例较高。现有通行的高速公路中桥梁总长度达555km, 隧道总长达330km。公路穿越多采用高架、路堑或半挂模式穿行, 形成两侧以深谷或高山, 亦或一侧为沟谷高架, 一侧为开山而建的穿行模式。护坡、挡土墙沿线随处可见, 分离式路面较多, 中间形成狭长的连接地带, 且连续的弯道、坡道和起伏路面不同类型的组合衔接, 造成通行速度分区域限制较多, 且通行速度不高。

3 山区、丘陵区高速公路两侧的特点

3.1 区域发展不平衡, 经济投入能力差

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县域多属革命老区或国家级贫困县,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交通运输条件差是这些地区的共同特征。高速公路的开通正是为了挖掘这些地区的经济潜力, 促进老区发展而实施的民生工程。但通道造林属于补贴造林, 需要地方配套部分资金。由于地方财政资金有限, 配套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高速通道绿化的突出问题。

3.2 造林地块多偏僻, 交通运输条件差

高速公路通道造林随高速公路沿线布置地块, 多处于人迹罕至的深山丘陵区域。这些地方交通运输条件极差, 苗木运输、后期管护, 很多都需要人背运才能到达施工地块, 因此施工难度大, 管护成本高是高速公路通道造林的施工难点。

3.3 地块零碎不连贯, 造林立地条件差

山区、丘陵区破碎的地形经高速公路切割以后变得更加零碎。造林地块多属于公路施工后的边角地和公路切割以后形成的小片地和孤立地块。地块不规则和施工残留物成为造林地块的基本土壤情况。加上阴阳坡的不断变化, 区域小气候的影响使高速公路通道绿化需要熟悉各种立地条件下造林技术的运用, 增加了技术难度。

4 山地、丘陵区高速公路绿化实施的重点区域

山地、丘陵区高速公路属于线性造林工程, 造林地块穿越各种地类, 因此通道造林应该分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实施。对于自然生长良好, 植被茂盛的地段以保持原始状态和自然修复为主。通道造林实施的重点区域应该是生态脆弱区和生态节点区域, 如出省口、出市口等门户型区域以及矿山治理区等生态脆弱区。通道造林实施的重点部位应该是地形节点、视角交叉点等醒目位置, 如梁峁、分离式路面的中间隔离路段、河畔、冲积物和沉积物堆积区。通道造林的重点实施小班, 应该体现地域特色、传统文化、自然标识和历史名片的特点, 打造独具匠心、赏心悦目又别具一格的精品造林小班。

5 山区、丘陵区通道绿化适宜的造林模式

山地、丘陵区高速公路通道绿化造林施工不同于市政通道施工。要打破传统林带造林固定株行距, 实行乔灌草搭配的模式。应该突出山地、丘陵区地貌的特征和造林特点。通道要服从于生态修复、服务于护林防火, 结合山地、丘陵区荒山造林工程同步实施。造林模式应采用近自然林业的造林手法, 在山脚营造阔叶林带起到防火和隔离的作用, 山坡结合大环境实行针阔混交, 降低纯林比例。造林模式宜乔则乔, 宜灌则灌, 乔灌结合, 使高速公路通道置身于大自然中, 与周围环境充分融合, 最终实现路在林中、林在路畔的自然格局。

6 山地、丘陵区高速公路通道造林需要注意的技术

随着对造林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新技术的不断运用, 造林成活率已经不是制约林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巩固造林成果的关键还是造林细节的把握。提升高速通道造林成效, 应注意以下几个造林环节的把握。

6.1 选用乡土树种推行本地育苗是通道造林的基础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 山区丘陵面积较大, 立地条件差, 区域小气候多变, 乡土树种能够更加充分适应严酷立地条件和复杂的区域气候。因此优先发展乡土树种, 推行本地化育苗, 阴坡育苗阴坡栽、阳坡育苗阳坡栽, 是保障造林成活的基础。

6.2 雨季造林是通道造林成活率的关键

山西各地降水不均匀, 且年际变化较大, 加上通道造林小班地理位置偏远, 交通设施不便, 后期浇水管护困难。因此选择雨季造林是通道造林成活保障的关键。

6.3 营养杯 (袋) 脱袋可以提高针叶树保存率

经过几年来各项造林检查验收的验证, 造成山西目前针叶树未成林地保存较差的首要原因不是兔害和虫害的侵扰, 而是造林过程中营养杯 (营养袋) 没有脱袋, 造成成活的苗木无法使根系突破营养杯的阻碍伸入土壤形成正常的养分供给。曾经在多地对生长不良的苗木刨开进行验证, 多数是营养杯内缠绕着无法正常生长的根系, 而周围的杯壁无法降解, 造成营养物质和水分供养的受限。因此营养杯脱袋是针叶树造林保存率提高的重要手段。

6.4 阔叶树半冠造林能够显著提升通道造林效果

尽管半冠苗木造林比截杆苗木造林的技术要求高, 但是从景观效果和植物生长出发, 半冠苗木造林更容易形成景观, 更符合生物生长的规律, 更容易提升通道造林的效果。

6.5 抹芽技术的跟进是促进造林成效的必要措施

腋芽能够造成不必要的营养消耗, 适当地剪除部分枝叶, 及时抹除不必要的腋芽能更好地促进苗木生长, 促使树体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的水分和营养保持相对均衡, 因此及时抹除多余的腋芽能够促进树形恢复, 提升造林成效。

摘要:山地、丘陵区高速公路是山西通道绿化造林的重点, 通过对山地、丘陵区地形地貌和高速公路特点的分析, 对山区高速公路通道建设进行重点布局, 并探索了通道造林的施工技术要点。

山区绿化 第6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速公路交通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要求安全、快速、舒适,而且希望公路沿线环境优美。因此,公路绿化的功能,从过去单纯的环保和水保功能,发展到兼备交通视线诱导功能,直至发展为融合与自然,追求一种科学、艺术、园林、生态、环保、美学等多功能集成的绿化美化景观工程,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实现畅、洁、绿、美。可见,高速公路的绿化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公路生物生态环境工程的重要内涵。本人通过对皖南山区几条高速公路绿化的调查实践,谈一谈皖南山区高速公路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体会。

1 皖南山区高速公路绿化特征

皖南山区处于亚热带北缘,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5℃~16℃,无霜期236d。年平均降雨量1 670mm,最高达2 708mm,降雨多集中于5月~8月,水热资源丰富;高速公路沿线土壤大部分为黄壤或山地黄棕壤,土层深厚,石砾含量较高,透水、透气性能良好,较适宜各种苗木、草坪的生长。

高速公路绿化包括立交区、中央分隔带、下边坡、上边坡、下边坡沟渠防护带、服务区和管理区等,形成道路绿化系统中点、线、面、片的有机整体。

1.1 立交区绿化

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其绿化设计必须满足行车功能和视觉的要求。为此,根据视觉诱导和行车安全的要求,每个互通立交均划分草坪区、矮灌木种植区、高灌木或小乔木种植区。同时,对互通区边坡增加了诱导树的设计。进入或临近城市、风景区互通立交区要考虑城市的特色、文化内涵,考虑小灌木拼图,辅之以立石、雕塑广告位等进行设计,做到协调和自然大方。其他区段互通可不刻意追求文化内涵,而是以粗犷的条弧线与直线搭配以不同叶色、花色的小灌木组成抽象的图案。图案力求舒展、大气、手法简洁明快,给司乘人员一种既耳目一新又协调统一的美感。同时,根据互通区地形变化的情况,增加一些高、中、低搭配的乔木以增强互通绿化的立体感。互通区乔、灌木的空白区域,可喷播狗牙根+高羊茅草皮形成绿色背景,衬托出互通立交区的庞大气魄。

1.2 中央分隔带绿化

中央分隔带绿化的主要功能是遮光防眩,诱导视线和改善景观。由于中央分隔带土层薄、立地条件差,防眩树宜选择抗逆性强、枝叶浓密、冠幅20cm常绿的树种(如蜀桧)。按防眩效果和景观要求,蜀桧选择高度1.8m左右,修剪后高度为1.5m为宜,单排间距1.0m。为防止中央分隔带泥土污染路面、改善小气候环境,中央分隔带内采用满铺沟叶结缕草皮(马尼拉)。防眩树之间间种小灌木(地被植物)。为减少高速行驶过程中的单调感,每间隔1km安排长1km的变化段。在变化段里防眩树间隙两边每隔10米重复对称布置小灌木(红叶小檗、月季、金叶女贞等)色块木本植物,每段长10m。

1.3 边坡绿化

皖南山区高速公路地处山岭重丘区,地面高程起伏大,高填挖方作业不可避免,高路堤坡面处于裸露状态易受雨水侵蚀。挖方路基由于切割山体,破坏了植被,边坡体也极易被水侵蚀,既影响坡体稳定,也影响美观,因此,边坡绿化尤为重要。在合铜黄、黄塔桃、徽杭这几条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施工中,根据不同的特点设计施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对于主线填土的路堤边坡,在坡脚排水沟外侧,以10m的间距分段栽植常绿的乡土树种秃瓣杜英、夹竹桃,给高速公路两侧提供一个绿色屏障,形成一条沿主线线形流畅伸展的行道树带,起到增加绿色、诱导视线的作用;在坡脚排水沟内侧及土路肩外侧,栽种冠幅60cm~70cm的小叶女贞球。小叶女贞球四季常绿,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很强,根系发达,对稳固边坡、防止水土流失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了丰富景观效果,在秃瓣杜英中间,间隔种植丛状黄馨,早春开黄花的黄馨。夏季开红花的夹竹桃及秃瓣杜英,四季均有的缤纷红叶,丰富了高速行车环境。

在上、下边坡采取了高羊茅+杂交狗牙根+白三叶的组合方式,高羊茅属于冷季型草,耐寒、耐旱、耐阴的能力比较强;杂交狗牙根属暖季型草,它抗高温干旱能力很强,与当地野生狗牙根相比,除具有原来的优良特性外,又增加了绿期长、枯枝少、直立性能强等优点;白三叶是一种在我国广为栽培的豆科牧草,它是葡萄茎,繁殖能力强,能很快覆盖地面,更重要的是它能固定空气中的氮,补充草坪中氮肥的不足。这三种草配合可以达到优势互补,春天高羊茅返青早,生长旺盛,当周围还是枯黄一片时,边坡已经是绿意盎然,同时,它也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夏天高羊茅进入休眠状态,此时,狗牙根进入了旺盛生长阶段,它通过葡萄茎迅速扩展,填补高羊茅遗留的空缺,秋天狗牙根开始枯黄,而高羊茅进入生长高峰,边坡依然保持绿色,即使到了冬天在黄山地区高羊茅也不会褪绿。另外,这三种草的根系分布不同,高羊茅根系发达可达1m~2m,狗牙根与白三叶的根较浅,多分布在0.1m~0.25m,这样的分布有利增加护坡能力。

在高上边坡、滑坡路段,采取在坡面框架内挂网,客土喷播植草;采用各类形状的预制块填补框架,在预制块孔内植草;对于土质及全风化岩石采用直接喷播草籽;对于强至弱风化岩石,采用TBS植草;边坡平台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封层后,再培土植草或种植灌木。

在高度大于1.5m的挡土墙、护面墙下栽种爬壁虎等藤蔓植物,加上下边坡植草及路堤边坡绿化,使高速公路上、下边坡形成"满眼绿色、四季有花"的优美景色,达到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1.4 管理区和服务区绿化

应结合所处区域适当考虑园林设计,结合管理区和服务区功能划分,栽植乔木、灌木、花卉、种植草坪相结合,达到四季常绿、四季有花、高低错落、搭配协调的效果。

1.5 沿线植物品种调查

通过几条高速公路对沿线植物种类及主要种植地段的调查后发现,全线种植的草坪有5种;地被植物有9种;灌木有15种;乔木有7种;攀援植物有2种,共计植物38种。其中有乡土树种13种,引种后已多年栽培的有25种,没有新品种引种栽培。在下边坡、中分带、上边坡、互通区、分离路基、弃土场等种植地段上小叶女贞、狗牙根、高羊茅、黄山栾、香樟等出现的频度较大(见表1)。

从表2、图1中可以看出:互通立交种植的植物品种最丰富,除攀援植物外其它形态的植物均有分布,且草坪分布的种占总计种的80%,地被植物分布的种占总计种的89%,灌木分布的种占总计种的73%,乔木分布的种占总计种的71%;而弃土场没有草坪和地被植物分布。

2 功能性栽植设计

2.1 视线引导栽植

这是一种用于汽车行驶过程中,预告道路线形变化,引导驾驶员视线的栽植。线形是道路的中心线形状,它适应地形的变化,把直线和曲线立体地组合起来,以使驾驶者看到拐弯的地方、浮起的地方或下沉的地方。在下边坡沟渠边整齐种植的秃瓣杜英,可以起到预示路线变化的作用。在互通立交区边缘靠近主线一侧,栽种海桐球、女贞球、大叶黄杨球等,或是小灌木整齐拼栽的图案,让它们成直线排列,并以弧线沿互通内边缘可视部分过渡,这样的配置使司乘人员沿主线穿越互通立交区时充分感受到互通线形流畅、轮廓分明,起到了诱导视线的明显效果。

2.2 改善景观栽植

高速公路是建筑构造物,它本身需要绿色植物的平衡和调节。绿色植物能增强高速公路的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公路景观,使驾驶员行驶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之中。这样不仅消除了旅途疲劳,而且人体各个系统器官容易处于稳定平衡的状态中,减少疾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皖南山区高速公路全线绿化以蜀柏、秃瓣杜英为基调树种。花色选择上,春天以粉黄色的黄馨、红色的丰花月季为主。夏天以红花的夹竹桃、金黄色的金叶女贞和红色的红叶小檗为主。四季均换叶的秃瓣杜英在秋天更是红叶缤纷,营造出春夏花繁似锦、秋季红叶浓烈的特色景观,与周边山林的四时景观融为一体、相映成趣,将高速公路置身于自然的优美环境中。

2.3 防眩栽植

夜间强烈的眩光会引起视觉不舒服和视觉功能下降,从而导致交通事故。中央分隔带防眩栽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夜间防眩遮光,隔断来自对面车的眩光。皖南山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种植的蜀桧,高1.5m,上冠幅0.2m既有防眩作用又有在有雾和降雪天气引导驾驶员视线。

2.4 明暗过渡栽植

明暗过渡栽植是缓解明暗变化给驾驶员带来不适的栽植。当我们骤然间从黑暗的地方走到光亮的地方以后,会觉得眼睛在一瞬间看不见东西,这就是人眼睛的"暗适应性"。在隧道的两端及两侧种植大量的黄山栾、重阳木、秃瓣杜英、香樟等乔木及紫薇、紫荆、木槿、红枫等灌木,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使得汽车出隧道后逐渐变换亮度,给眼睛一个逐渐适应的时间,已求达到明暗过渡的效果。并可影响隧道内照明设计,从而达到节电效果。

3 生态因子设计

3.1 树种选择的乡土化

据不完全统计,表2所列全线种植的38种植物中,黄山栾、重阳木、秃瓣杜英、香樟、紫薇、紫荆、木槿、小叶女贞、大叶女贞、麦冬草、狗牙根、爬墙虎、络石等13种植物均为黄山地区的乡土树种,占总种植种的30%。在管理区和服务区栽种的黄山木兰、南天竹、杜鹃花、桂花也都是皖南山区的乡土树种。

这类以运用乡土植物为主,形成的植物群落,以展现地方景观特色,且造价低廉,并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延续。这种园林景观的乡土化设计是南北战争后美国中西部建设蓬勃发展的产物。由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干旱气候和盐碱性土壤,为了提高植物成活率及与乡土景观的和谐性,19世纪末的一批美国中西部景园建筑师开创了"草原式景园"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概念:即设计"要适合当地的景观、气候、土壤、劳动力状况及其他条件"。全美公路网建设中广泛运用了这种思想,有效解决了公路两侧的美化和护坡问题。

树种选择的乡土化,使植物学、气象学、土壤学得到了应用,并让植物的个体和种群之间的生态关系得到了充分的优化与补充。

3.2 植物种的多样性

本地区公路全线现有所种植的草本植物5种、地被植物9种、灌木15种、乔木7种、攀援植物2种。在种植过程中,以乔、灌、草结合,营建出多树种、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层生态景观群落。

在互通立交区、下边坡和边沟外防护带、分离路基等绿化场地,营建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景观,有效地增加了绿色量和绿叶面积,挖掘单位面积上的潜在生态力,提高叶面积指数。以多样树种,乔、灌搭配,形成连续的有效林冠,林冠之下种植粗放性草坪作为地被,使道路沿线的绿化不仅有空间上的线条变化和节奏感,而且对沿线的生态环境恢复、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植物品种的有效更替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施工管理

为了确保设计意图的实现,使公路绿化工程投资和功能的实现,施工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要强化监理机制,聘请监理工程师进行管理。

4.1 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

工程进入施工准备阶段,要对施工图实行管理和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对工程拟采购的材料、设备清单进行审查认可;对施工的人员、设备及拟采用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监督检查和审定。

4.1.1 施工图的审查

施工图是绿化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施工图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及不完善之处,这就要在工程开工前,组织承包人熟悉图纸,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之处,提出疑点或合理化建议,由设计者对所提的疑点及合理化建议进行解释或修改,以便施工者了解设计意图和减少图纸的差错,从而提高设计和施工质量。

4.1.2 施工组织设计审查

施工组织设计是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的,是选择施工方案、指导和组织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如果施工组织设计质量欠佳,就不能达到指导施工的作用,要对承包人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查,要求承包人进行修改完善,直至符合要求为止。审查的主要内容有:

1)总体审查。

2)审查施工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

3)审查进度计划是否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并且科学合理可行。

4)审查其编制的施工必需的设备、材料及劳动力计划,是否符合招标文件及其投标承诺,是否满足施工进度计划的需要。

5)审查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是否合理、是否利于施工。

6)审查施工安全措施是否全面、可行。由于绿化工程的特点,势必会和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等产生交叉施工,所以安全措施要考虑全面。

4.1.3 检查有关情况是否符合设计与施工要求

检查承包人的驻地建设、人员设备的进场情况、苗木等原材的料源落实情况等是否符合合同和设计要求,能否满足施工需要。

4.1.4 制定监理工作程序

根据合同文件和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监理工作程序,使监理和施工人员明确各自的主要职责和工程项目的检验程序。

4.2 施工阶段的管理

当工程进入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按规范、设计和合同文件的要求,从质量、进度、费用等方面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质量、工期、投资等目标的顺利实现。

4.2.1 质量控制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第一生命,是监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始终坚持把质量控制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从严抓起,将“质量重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的精神落到实处,切实做到事前监理,全面推动工程进展,确保投资效益的顺利实现。

1)督促承包人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2)严格依据标准和合同规定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切实做到事前监理,确保工程质量。把握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苗木等进场前的监控。应要求承包人在种植前14d,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有关植物供应来源的全部资料,监理工程师可随时前去检查。所有种植应符合现行关于植物病虫害及昆虫传染防疫的法规,承包人应送交监理工程必要的全部检疫证明。要求承包人在苗木从苗圃或采集地运出前不少于7d,以书面形式通知监理工程师在苗圃或采集地挖移以前,检查所有种植物(监理工程师同意挖移的植物,并不意味着最后验收),确保运到工地现场的苗木质量,减少因进场材料不符合要求而退货造成的损失。

第二,材料进场后的检验。苗木等进场后,要求承包人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到现场对主要指标进行抽检,并填写《植物进场材料检验单》,不允许低于指标和要求的植物进场,否则全部退货。

第三,种植准备工作的监理。要求承包人对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指标进行测定,对不良土壤进行改良或换土,创造一个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以确保成活率;按绿化工程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场地平整、现场放样及开挖坑槽,自检合格后填写《质量检验申请报告单》,报请监理人员检验,检验合格并填写《检验申请批复单》后,方可进行种植。

第四,植物种植的监控。在进行植物种植时,应要求承包人选用有经验的工人,按照有关植物种植的要求进行种植和回填土,比如“植物应垂直栽好,比在苗圃的种植深度加深20mm~30mm;对裸根植物,先将表土放在坑底,其松散厚度约150mm,随即撒布2.5kg(视表土性质而定)有机肥,在肥料上覆盖50mm~100mm回填土层,使根系不接触肥料。随后将裸根植物放在树坑中央,以自然形态散开根系,所有折断或损坏的根系,应予截去,使根部有良好的生长。在树坑四周及其上回填土,并捣固和恰当压紧;当回填到根系一半深度时,将植物稍提起,随即再按每层厚150mm回填土并压实。植物四周应由土围成与树坑大小相同的浅盆形凹槽的蓄水池,深约150mm”。监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巡视以督促其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种植植物的成活率。

第五,植物种植后的管理和交工验收。种植完成后,监督承包人按照设计要求和园艺惯例进行施肥、浇水、修剪等管理工作。在分项工程完工且自检合格并填写《绿化工程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对植物的高矮、干径及树冠大小等进行检验。

4.2.2 工程进度控制

工程进度控制是确保合同工期和投资收益的一个过程控制,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任何工程建设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高速公路绿化工程也不例外。进度控制就是要按照进度计划目标和组织系统,对系统的各个方面的行为进行检查,以保证目标的实现。为此,在工程施工进程中,监理工程师应检查并掌握实际进度情况;把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情况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分析进度计划提前或拖后的原因,决定应采取的措施和补救方法;指导承包人及时调整计划,使总体目标得以实现。

4.2.3 工程费用控制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监理程序和合同规定的计量方法对工程建设的费用进行有效的监控,利用对工程计量支付的签认权,加强对绿化工程承包人行为的约束,使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切实为建设单位把好费用关,确保投资的顺利实现。

5 养护管理

“三分种,七分管”,这是对绿化养护工作重要性的最形象描述。皖南山区尽管降雨量不少,但分布不均匀,特别是春、夏、秋季均有旱情发生,且山区夏季雷阵雨较多,易造成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所以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土壤的肥力、水分要充分。施工中留下的建筑垃圾、砾石等杂质使得高速公路绿地中的土壤受到严重污染,肥力大大降低。加之绿地供水困难,土壤中水分严重缺乏,造成绿化植物生长困难。因此,必须对绿化植物加强后期培育管理,及时施肥、浇水、增设引水灌溉设施。

2)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要及时。高速公路的绿化线路比较长,一旦病虫害发生就会很快蔓延,引起大面积植物受害甚至死亡。因此,必须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进行综合防治。

3)植物的整形、修剪要得体、细致。树木整形修剪,不但可以美化树形,而且可以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体的抗性,并且通过整形修剪可以清除病虫害枝条及影响行车安全的枝条。

6 结语

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施工管理和养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保证高速公路绿化的整体美化和水土保持功能,还要动员沿线政府和广大群众增强法律意识,减少人为破坏,并对沿线,特别是司乘人员视线范围内的山场、沟谷、取(弃)土场进行植树、植草、种植果木花草等经济作物。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在绿化、美化的同时还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山区绿化】相关文章:

山区半山区07-31

山区建筑05-20

干旱山区05-30

山区水稻07-28

云南山区07-28

山区线路07-31

山区教育06-06

长白山区05-10

乌蒙山区05-15

山区养羊产业05-31

上一篇:现代教育与国家安全下一篇:中国人的生命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