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模式范文

2024-06-19

预警模式范文(精选12篇)

预警模式 第1篇

近年来, 国内外均十分重视并致力于敏感的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20世纪40年代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开始有系统的进行疾病监测工作, 70年代以后, 许多国家相继广泛开展监测, 观察传染病疫情动态, 以后又扩展到非传染病, 而且逐渐从单纯的生物医学角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2]。目前美国已拥有国家重点疾病监控体系、美国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系统、危机ID网络系统和全球新出现传染病预警网络系统, 欧洲传染病预警应对系统亦进入完善阶段[3]。

我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反馈系统建于1950年, 主要是被动收集传染病监测数据, 然后逐级上报至国家卫生行政部门。1978年逐渐收集人口相关资料, 并扩展到行为危险因素的监测, 同时建立了单病种传染病监测系统及综合疾病监测点。2003年SARS暴发, 暴露了我国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严重滞后的问题。因此, 畅通的疾病监测信息网络成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建设的当务之急。

2004年初, 以现代网络传输技术为依托, 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连接全国各地为原则, 以统一、高效、快速、准确传递信息为目标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初具雏形, 继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等子系统启动后, 2005年结核病、艾滋病等单病/专病报告子系统启动, 2006年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子系统启动。目前该系统正处于敏感的重点传染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中。

2 基本模式

预警是在缺乏确定的因果关系和缺乏充分的剂量—反应关系证据的情况下, 促进调整预防行为或者在环境威胁发生之前即采取措施的一种方法[4,5]。疾病监测预警模式的建立应该首先从监测信息做起, 然后观察、汇总信息, 对比、分析信息, 预警、发布信息, 最后是掌握、控制信息。

纵观国内外的监测预警体系, 其基本组成框架为信息收集、预警分析、信息发布及预警反应系统四部分。完善的预警体系应同时具备及时性、敏感性、简便性及科学性等特征, 预警指标应根据不同的监测信息涵盖直接预警、定性预警、定量预警、长期预警等指标[6]。

欧美等国家目前正致力于疾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阶段, 并提出高效的疾病监测预警系统应具有快速识别疾病暴发, 高效的数据传输及分析速度, 信息共享, 提供协助疾病暴发调查的细节信息,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帮助确定危险因素暴露地点, 帮助提供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医学应对措施, 评估疾病控制及缓解情况, 在基线对照及长期跟踪管理中提供历史及趋势数据等一系列功能。

目前我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正逐步向疾病监测预警方向发展, 我国各地卫生工作者也正在探索疾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模式。初步探讨了疾病监测综合预警模式的建立[5,6], 分析了遥感监测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疾病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前景[7]。赵新华提出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提请审定或召开专题论证会, 然后形成正式预测报告的监测预警模式[8]。董继峰等也研究指出疾病监测预警体系应包含疾病控制综合数据库、疫情信息采集系统、疫情预警预报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地图显示系统、调度指挥系统等子系统。

福建省、沈阳市、广州市等地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已相继建立了适合本地特点的综合预警模式[4,5]。以制定严格的疾病监测预警信息报告规范为前提, 确保信息统一、可靠。收集各类传染病监测信息并建立由点及面的疾病监测, 收集食品、职业、放射、环境卫生等有关信息, 收集卫生资源与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分布信息等信息, 收集统计、公安、学校、厂矿、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信息形成基础信息库, 以计算机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基础搭建预警分析平台。以网络传输技术设立预警信息反馈及防控措施高度系统, 保障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该模式的建立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已充分发挥了其预警预报的功能。

3 现实意义

近年来, 国内外相继发生一系列重大传染病疫情、生物恐怖事件及其他公共卫生事件, 这些事件暴露了人类对生物攻击及其他疾病暴发缺乏充分准备、疾病监测和预警信息滞后, 说明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 建立敏感及时的疾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6]。

疾病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后, 其所提供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预警信息, 可以使各个层面的人员进行相应的预警准备。从公众的角度看, 可以引导公众理性对待疾病流行形式, 避免恐慌心理, 公众得到警告信息, 会自觉配合专业机构预防控制工作, 理性开展自我防护。从专业层面角度看, 可以使应急人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了解掌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趋势, 探讨应急处置的方式方法及应对措施, 提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能力。从政府角度看, 可以提高各级行政部门危机管理水平, 增加行政管理透明度, 维护社会稳定, 提高国际威信。

4 建设依据及原则

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一定的工作流程与步骤[8], 首先需对原有的疾病监测预警模式进行评价, 并根据评价结果补充欠缺的监测内容和预警方式, 然后实施监测、分析预警、适时发布, 最后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防范或控制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传播。

我国卫生系统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 水平普遍较低, 缺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及工作经验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发生, 各级政府对疾病监测预警工作已十分关注。部分地区建立的综合监测预警模式尽管在应用计算机及GIS等技术上尚有欠缺, 但在预警模式展望中已充分肯定了地理信息系统、网络传输等技术在疾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胡培等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理论概念及应用进行研究后确定我国疾病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应坚持因地制宜, 在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逐步汲取计算机、GIS等技术向高科技的方向发展, 以提高我国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准确性、敏感性。

5 模式展望

随着计算机技术、GIS空间分析、影像、适时定位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疾病监测预警模式将逐渐被载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疾病监测预警模式所取代。

欧美等国家不断完善的疾病监测预警系统框架模式对我国疾病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9,10,11]。林捷、江震[3,9]等在分析部分国家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模式后, 确立了我国疾病监测预警体系的发展方向:收集疾病监测相关信息, 应用GIS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确定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 提高信息传输速度, 提供完整的应急处置措施。

预警模式 第2篇

浅析公路灾害预警管理体系构建与内外部预警

良好的公路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公路建设的发展给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与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公路交通灾害,其已经威胁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对其进行综合防范.本文介绍了公路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思想,探讨了公路外部环境及公路内部管理的预警.

作 者:寇广大  作者单位:五常市交通局,黑龙江,五常,150200 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年,卷(期): “”(16) 分类号:U4 关键词:公路交通运输   灾害预警管理   外部环境  

预警模式 第3篇

关键词:矿山事故;状态;控制;预警

对于矿山事故的预警状态控制,可以很好的掌控矿山的具体状况,对于一些安全隐患和事故可以提前做好预判,进而更好的对矿山事故进行预防,避免矿山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矿山事故状态控制以及状态预警模式的重要性

(一)对矿山的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矿山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许多的方面,比如矿山开发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利益,再比如矿山开发之后可以发展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市场等,但是在矿山开发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需要利用状态控制预警系统进行判断和预估,有效的对矿山的安全隐患进行规避,进而减少矿山事故出现的概率。

(二)有效的防范灾害事故的出现

利用状态控制预警模式进行对矿山整体的监控,可以更好的预防灾害事故的出现。其中包括对于矿山周边环境的监测、矿山内部环境和运动的监测等等,确保在安全的时候进行矿山的开发以及矿山作业,进而有效的防范灾害事故的出现。

二、当前我国在矿山事故中出现的问题和现状分析

(一)技术手段和安全监管手段较为落后

根据图表现实,当前我国参与矿山开发和选矿的企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和其他企业。而乡镇企业在矿山事故中出现的比例竟然高达55%。这也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来我国的矿山开发技术手段和安全监管手段相对比较落后,不具备高科技的操作技术,进而导致了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较大矿山事故所占的比例最高

根据矿山事故等级来划分,据数据分析,我国的大多数矿山事故都是出现在较大事故当中,而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所占的比例都相对低一些。这也就说明我国的许多矿山事故,都是由于一些技术疏漏或者是对于状态控制预警的不够重视造成的,对孕灾系统的所处状态没有进行明确的判断,从而造成矿山事故的出现。

(三)矿山事故造成的人员死亡近些年来比例有所下降

据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我国矿山事故造成的人员死亡数量较2000年前后有较大比例的下降。在2005年时我国因为矿山事故死亡的人数达到了高峰,之后便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也就说明了近些年来我国开始逐渐重视起来对矿山事故的防范,加强了对于孕灾系统的完善和对于矿山事故状态控制预警模式的建立。

三、矿山事故状态控制预警模式的分析

(一)状态预警

所谓的状态预警,就是对孕灾系统所处的状态,进行的定性判断。主要就是针对矿山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前进行预判,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状态预警是矿山事故中的状态控制和预警模式当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有这个环节可以更好的在灾难发生之前进行控制,减少和尽可能的杜绝事故的产生和出现。对于孕灾系统的状态进行预警和判断,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同时可以将一些安全隐患及时的消除,然后进行安全事故的规避,从而安全的进行生产和开发,确保矿山事故尽可能的不再发生。

(二)状态控制

状态控制就是指在状态识别的基础上,对于一些重大矿山事故的控制,以便减少特大矿山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安全质量。一般而言状态控制模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扰动强度的控制

扰动强度的控制,主要就是依据系统所处的状态,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扰动的强弱,从而控制重大事故的产生。当有重大矿山事故出现或者隐患存在的时候,扰动强度就会增强,这也就为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员带来了安全预警,将安全措施做到事故发生之前,降低矿山事故的发生概率。

2、状态控制

状态控制实际上就是进行状态的调整,将靠近临界状态调整为远离临近状态,就可以大大的提高稳定性,确保矿山开发的安全进行,有效的降低了矿山事故的发生。

3、切断连锁反应的链条,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任何风险和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也是有连锁反应的。因此切断连锁反应的链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一般而言,在矿山事故当中的连锁反应包括许多的方面,例如周围环境对于矿山状况的影响,或者是天气状况对于矿山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天气或者自然的原因造成了矿山事故的发生,无论是山体的塌陷还是矿难的爆发,自然原因占据了最主要的部分。

4、提高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监测

除了一些自然原因造成的矿山事故,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操作与否也严重的影响着矿山施工的安全,很多的矿山事故都是由于不得当操作或者是违规施工引起的。因此矿山事故中的状态控制和预警模式也应该包括对于施工工作人员安全施工状态的监测,从而避免因为操作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这样也可以避免矿山事故的产生和出现。

结束语

建立起矿山事故中的状态控制以及状态预警模式,是一种最基础的对于矿山事故防范的思想方法,因此要不断的完善和加强对于其中的状态控制,及时的切断所有的连锁反映,规避风险的产生,提高矿山施工的安全性,降低矿山事故出现的可能。矿山事故的状态控制和预警模式的建立实际上是对于矿山安全基础理论知识的完善,因此不断的对此进行充实可以更好的提高矿山施工的安全性,降低风险,避免矿山事故的产生和出现。(作者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仕雄,李洁,刘年平.矿山灾害事故的状态预警与状态控制模式[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3.

[2]栗继祖.矿山安全行为控制集成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

[3]丁宝成.煤矿安全预警模型及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

预警模式 第4篇

一、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类型

(1) 基于趋势预测的预警决策模式。预测是决策的基础, 对于预警决策来说, 就是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领域, 针对安全风险监控对象的类型、性质、特征, 对具有历史统计数据的关键风险或风险事件运用预测技术监测风险状态,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并采取相应对策规避风险隐患。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 就是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 以预测为手段研究风险预警信息发布的决策支持形式。

(2) 基于状态评估的预警决策模式。评估是空管安全风险诊断预警的一种重要形式, 而评估方法本身就是状态评价、方案优选等寻求满意解的一个有效决策工具。对于系统整体或各子系统风险状态而言, 定期进行评估诊断, 判断风险安全等级, 适时实施风险管控策略, 均是预警管理实践中的重要实现形式。这就是要从提高评估诊断精度, 减少虚警的角度出发, 探讨合适的方法和路径以解决在评估预警中的一系列判断、选择及寻优的决策性问题, 从而达到提高预警精度的目的。

(3) 基于情景分析的预警决策模式。空中交通管制的任务特征及行业特点, 使其安全风险及风险事件往往是在一种动态的、特定的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对这些特定环境下的风险进行动态的预警管理, 需要以一种面向未来的决策思维在设定的情景中, 进行发展可能性的判断, 它是一种面向未来可能情景的预警决策模式, 这一模式不仅需要把握系统中关键风险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 通过判断各风险要素驱动下, 风险事件发生发展的各种未来可能状态, 在警级设定的基础上发出预警信号;而且更需要通过对未来状态的描述, 选定合适的预控方案, 对所估计到的未来风险进行缓解和控制。

二、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优化措施

(1) 再构预警管理组织职能。关于空中交通管制预警管理的组织形式, 行业内通常是在航空公司、机场、及管制服务单位之间设置一个实施综合管理及统一协调的管理部门, 而在管制中心内部则有两种组织形式, 一种是在其组织架构内专门设置一个预警管理部门统一内部预警管理工作, 实行的是集权型管理模式;另一种是在安全管理部门内设预警管理职能, 在各相关部门针对预警管理工作设置相应岗位, 实行的是分权型管理模式。分权型管理更为灵活, 但协调难度较大;集权型管理柔性不够, 但协调难度较小。这样, 一方面需要统一的职能管理部门加强领导, 另一方面又必须具有足够的组织管理柔性, 以便于快速反应。为此, 就必须在组织层面进行优化, 并进一步完善及清晰界定预警决策的职能。

(2) 完善预警分析的决策方法库。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信息, 预警信息是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结果。而预警系统的分析功能就是在信息转换中的监控、识别、诊断、评价过程中, 发挥告警及防错的功能。由于在预警系统运行中, 必须对包括如何及时地更新预警信息库;如何定期对预测系统、预警准则、预控对策系统进行修正、完善;如何深入分析误警或漏警的原因, 使预警系统趋于完善等问题进行判断和优化。因此, 预警决策模式一大目标就是针对预警决策的具体内容, 综合利用现代决策技术推动预警决策方法的完善, 最终保障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转。

(3) 优化预控对策选择路径。当决策者接受到预警分析的信息以后, 要根据告警信号在规定时期内做出准确的判断, 以揭示预警信号意味着什么, 寻找引起风险的原因及根源, 判断预警信号潜在的规律, 运用预控对策提示研究具体化的对策方案与措施, 并尽快加以实施。由于, 环境及条件的约束, 预控对策的选择与实施必须在最优原则下进行, 预警决策模式就必须充分利用决策技术, 实现在管控对象、成本、社会影响等各个层次上的协调, 在快速决策与群体决策之间优化预控对策的路径, 实现决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邹国良.加强中国民航空管安全风险信息管理迫在眉睫[J].中国民用航空.2004 (11)

预警模式 第5篇

■除了少数几个行业外,某行业预警公司的比重和该行业上市公司占所有上市公司中的比重相当,这说明预警公司的行业分布相当均匀

■目前我国的预警制度中,比较基准是历史同比。这种与历史相比的做法引出了一系列问题

由于目前我国除了预警制度外还有预亏制度,所以现在的预警概念其含义往往是指去年同期利润为正的公司其利润的大幅下降(但还未降至亏损,否则就是预亏制度的适用范围)。我们在研究和考查我国预警公司时,使用的就是此预警概念。有关的数据选择也是局限于此。一、上市公司预警分析

1、我国证券市场盈利预警的现状

从2001年中期报告看,沪深两市共有1151家公布了中报,7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预警,其中沪市34家,深市41家。在预警的公司中,有68家在规定的7月31日前进行了预警,7家公司因为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预警而被内部通报批评。另外,有23家公司因为业绩大幅下滑应该预警而没有预警被交易所公开谴责。

2、在预警公告公布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

(1)预警公告的下降幅度不明确。在中报中既出现了利润大幅下降而没有发布预警的情况,也出现了利润下降幅度并不大也发布预警的情况。

(2)上市公司对预警的说法含糊。一句业绩将大幅或一定程度的下降即过关。75家预警公司中只有两家公司给出了明确的数字。

(3)原因解释简单,且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预警原因竟惊人的相似,有的干脆没有原因。75家公司预警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其一,市场原因,这是预警公告中最普遍的一类,也是最容易解释的一个原因。其二,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制度(即新四项计提)也成为上市公司业绩“惹祸”的关键因素。其三,部分公司将开发周期性因素导致效益产生不均衡作为一种“说法”。

(4)行业分布广泛。我们不难发现,预警公司几乎遍及了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所有行业。除了少数几个行业外,某行业预警公司的比重和该行业上市公司占所有上市公司中的比重相当,这充分说明这次预警公司的行业分布相当均匀。

(5)新上市公司、再融资公司预警较多。这次预警公司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包括大量新上市公司或者刚刚再融资过的公司,这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3、比较基准

从1994年年度报告开始,上市公司就没有在年度报表中公布下一年度的盈利预测。我国目前尚无公开发表的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有少数券商的研究所进行过相关的工作,但只提供给内部参考。

目前我国的预警制度中,比较基准是历史同比。即,上市公司中报或年报之前是否需要预警就是要看中报或年报的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是否“大幅下降(≥50%)”。这种与历史相比的做法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

由于我们的市场在不断完善,各种法规不断出台,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是在不断变化,所以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不可比性。此外,还有的上市公司其利润构成中投资收益占较大比重,或者上一年同期的非经常性收益比重较大,这都会导致利润同比会有较大下降从而必须预警,这种情形下的预警是一种误导性的信号,因为公司的经常性收益可能并未发生改变,甚至还可能有所增加,这在2001年中报预警公司中已有所体现。

4、业绩下降的幅度

(1)所有上市公司的总体情况。公布2001年中报的上市公司总数为1150家,在全部1150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没有公布去年同期的数据,这些公司全部是沪市今年的新上市公司。在1141家可比上市公司中,2001年中报的平均利润为4404.253万元,2000年中报的平均利润为4107.53万元,同比增长了7.22%。

在1141家可比上市公司中,有536家的净利润低于去年同期,占总数的46.98%;除去6家去年没有主营业务收入的公司,在1135家可比上市公司中,有378家的主营业务收入低于去年同期,占总数的32.9%。在1135家可比上市公司中,2001年中报主营业务收入65949.89万元,2000年中报的主营业务收入为59143.77万元,同比增长了11.51%。

研究显示,30%的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幅度是一明显的断层分界线,所以我们建议,如果未来将收入也作为预警指标,那么收入预警的分界线以30%为宜。

(2)预警公司、被谴责公司的情况。在75家预警公司中,2001年中报的平均利润为1847.76万元,2000年中报的平均利润为5362.52万元,同比下降了65.54%-;2001年中报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55223.36万元,2000年中报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55643.29万元,同比下降了0.755%。值得注意的是预警公司2000年中报的平均利润为5362.52万元,明显高于全部样本的2000年中报的平均利润4180.12万元;预警公司2000年中报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55643.29万元,明显低于全部样本的2000年中报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59143.77万元。

23家被公开谴责的公司,2001年中报的平均利润为873.07万元,2000年中报的平均利润为2586.07万元,同比下降了66.24%-;2001年中报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24074.36万元,2000年中报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26393.38万元,同比下降了8.79%。

二、业绩预警体系研究的评价与政策建议

1、中外预警体系的不同

中外预警体系的最大差异是比较基准的不同。之所以有此不同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成熟度不够,缺少市场预期,这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解决的,这一点要引起监管层的注意。

目前中国的预警制度中,由于比较基准的不够合理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难以解决,比如有关业绩下降多大幅度才需要预警以及预警公告披露时间等等问题,追根溯源往往会归咎于比较基准问题。如果比较基准是市场对未来的预期,那么预警问题的操作就很明确:凡是和预期不同就要发布预警;一旦发现实际结果可能与预期不同就可以马上发布预警。

然而,如果比较基准是去年同期,那么就会存在一定的不可比性,另外,与去年同期相比就势必造成了预警公告大多集中于季报、中报或年报发布日之前,这会造成预警公告的过度集中,甚至造成市场恐慌。如果上一年度宏观经济运行平稳,今年宏观经济出现衰退,人们会对此有所预期,但是和历史而非预期相比较的基准会造成市场大面积的“预料中的”预警,不仅徒增了工作量,而且使得良莠难辨。

2、有关的政策建议

(1)逐步培育市场使其成熟过渡形成市场预期,将市场预期作为预警的比较基准。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可以先鼓励上市公司公布其下季度的盈利预测,以此成为市场预期的基础。

(2)在当前的比较基准下,可以把利润同比下降35%作为预警是否的分界线。

(3)预警公告中应披露下降比例的粗略估计及预警原因。

(4)要在预警公告中同时披露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情况。并且随着条件的成熟,未来可以将收入和利润同时列为预警考查的指标。我们建议如果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下降超过30%也应预警。

(5)建议取消中报,上市公司一年刊登三个季报和一个年报。我们建议季报和年报分别必须在相应的会计期间结束后的30天和90天内公告。季报的预警要在会计期间结束后的15天内完成,年报的预警在会计期间结束后的30天内公告。

资料链接:什么是业绩预警

对上市公司来说,业绩预警属于信息披露的范畴。就业绩预警问题而言,有三个方面是研究和解决预警制度相关问题的核心。

第一、业绩预警的比较基准问题,即当期的业绩和什么基准相比,这是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业绩下降幅度的问题,即业绩下降多少需要预警,是否存在一个合理的标准。

第三、预警的时间问题,即在什么时候预警。从预警日和会计期间结束日的关系上,可以把业绩预警分成两类:第一种情况是预警日在会计期间结束前,第二种情况是预警日在会计期间结束后但在报表公布前。

在第一种情况下,需要对公司的未来经营状况有所预测,也就是说公司能够在会计期间结束前就预计到该期间的经营成果无法达到目标。

第二种情况公司在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已经成为既成事实,但是精确的结果并不知晓,这时的预警实际上是对事实的一种估计。我国的上市公司预警主要是针对第二种情况的。

(上海交通大学证券金融研究所)

高温预警,也是健康预警 第6篇

不过,就我国绝大多数地区而言。37℃以上高温已经构成一些安全方面的隐患,比如用电量负荷过高易诱发火灾等。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人类的健康。在高温环境下劳作,如从事室外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的人们,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中暑:轻者表现为头晕、恶心、乏力,重者会昏迷不醒,如不及时抢救,则危及生命。高温还容易诱发包括日射病、无汗性热衰竭在内的许多综合性病症。所以,在《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中的高温防御指南中,75%的篇幅都与健康和劳动保护有关,其中橙色信号的“防御指南”就有4条:一是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二是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三是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四是媒体应加强防暑降温保健知识的宣传,各相关部门、单位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在红色信号的“防御指南”中,非常明确地提醒每位公民“注意防暑降温,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而对有关单位,则“建议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由此可见,高温预警其实也是健康预警。有些省市的气象部门还专门制作“空气舒适度”预报。特别指出人体的舒适程度不仅与温度有关,与风和湿度也有关系。例如,在气温35℃的环境中,如果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55%,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同样的温度环境下,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风速却又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受的感觉,甚至会出现中暑现象。可见,当气温低于37℃,但其他气象要素不适宜,空气舒适度呈“闷热”时,对人体健康同样也是不利的。这个时候,使用空调降湿、风扇送风,就能改善空气舒适度。人体便会感觉清爽一些。

矿井瓦斯预测预警的云计算模式研究 第7篇

当前, 我国煤炭企业普遍配备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部分企业也配备了针对煤矿不同灾害的安全辅助决策系统, 但各应用系统之间没有良好的数据共享机制, 应用系统集成难度较大, 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无法为整个煤矿在更高层次上的安全数据融合处理、数据深度分析与挖掘、决策分析提供支持,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云计算作为一种典型的以网络为主对所有任务进行处理的服务模式, 引起了各行业的重视, 并被应用于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中[1,2]。

矿井瓦斯预警技术作为预防瓦斯事故的有效手段, 主要通过对监测数据模型化处理、设定预警界限或设定预警指标的阈值来实现。基于实时预测的预警技术应用研究较多, 比如瓦斯浓度预警[3,4,5,6]、瓦斯涌出预测预警[7,8]及瓦斯突出危险性预警[9,10]等。其中, 参考文献[5]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矿井瓦斯涌出量非线性组合预测方法;参考文献[8]应用模式识别方法对实时监测的巷道工况进行判断, 建立瓦斯含量指标动态监测预警模型;参考文献[9]提出了基于灰色预测GM (l, l) 模型的瓦斯传感器白校正技术来判别掘进过程中瓦斯涌出异常的先兆特征并进行预警。这些研究运用不同方法实现瓦斯预测预警系统,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但各个系统自成体系, 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接口, “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 限制了安全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云计算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 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 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相似, 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 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资源。本文在云计算模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研究矿井瓦斯预测预警的云计算模式的计算分析模型和预警分析流程。

1 矿井瓦斯预测预警的云计算模式

1.1 矿井瓦斯预测预警云计算平台基础架构

基于云计算原理, 在建立瓦斯体积分数趋势预测预警模型、瓦斯突出危险性预警分析模型的基础上, 本文设计了应用于矿井瓦斯预测预警的云计算平台架构, 如图1 所示, 其核心部分包含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层、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层、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层及应用系统客户端等4个层级。

(1) IaaS层。该层位于整个系统结构的最底层, 包括原始数据、算法及预警分析等数据库, 其可看做一个包括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等的资源池。

IaaS层通过vSphereSDK和vSphere API等开发工具和接口把当前数据中心打造成提供基础设施的云计算系统。在这种模式下实现了真正的按需分配, 即采用“即用即付费”的方式分配计算资源、存储资源, 保证用户访问的网络带宽资源。另外, 这种模式使硬件服务的功能扩展和应用服务的快速部署更加简单快捷。

(2) PaaS层。该层利用物理及虚拟资源为上层应用提供运行、管理及业务支撑, 提供一组标准化、统一化、高效的组件服务, 包括算法子系统和数据处理子系统。

当把开发环境部署到基础设施层以后, 就能够利用这个资源池中的计算力进行系统开发, 软件提供商不需要管理和控制网络传输、操作系统、服务器等, 但是能够控制开发环境的配置。在研发系统的过程中, 遵循云计算的基本原理, 可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开发出不同的预警分析计算软件服务, 将预警计算流程中的功能细化为单独的模块。

(3) SaaS层。该层提供瓦斯预警计算的服务, 供客户端调用, 主要包括监控主机、数据采集和预警分析等子系统。利用Hyper-V虚拟化技术, 将一台Windows Server 2008OS的服务器配置为专业的虚拟机管理服务器, 方便地管理虚拟机。在可靠网络环境下, 实现根据虚拟机运行实际占用资源大小合理调整虚拟机的硬件资源。

Saas层的具体功能包括数据预处理功能、瓦斯体积分数实时预测预警分析功能、瓦斯突出危险性预警功能、数据采集、数据转储及用户信息维护功能等, 被封装于可独立部署的WCF (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服务中。而数据存储的网络位置也不一定与WCF服务相一致。WCF服务开放已整合的系统功能接口。服务接口在用户交互层中的.net服务中心注册, 服务中心作为独立的服务承载于系统服务中, 有利于服务功能的扩展、重新配置和删除。这也使经过整合后的云服务系统更加灵活, 系统运行时更新功能将更加便捷。

(4) 客户端。预警分析系统的用户主要是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用户通过终端浏览器使用这些软件, 即所谓的瘦客户端, 在用户看来, 在云中享用一系列的预警分析自动化系统和以往使用的感受没有太多的变化, 除了访问受网络限制外, 更改的只是界面表示方式。

1.2 矿井瓦斯预测预警的云计算分析模型

基于矿井瓦斯预测预警云计算平台架构设计了云计算分析模型, 结构如图2所示。

(1) 数据库。包括原始数据、算法和用户等数据库, 其基础作用在于数据存储, 与平台调度功能紧密关联, 实现平台基底数据保存及调度的功能。

(2) 数据及算法调度。其功能主要体现在运算数据的调度和算法的调用, 可供调度的数据包括用于预处理及预警分析的原始瓦斯检/监测数据、预警计算中间的过程数据、预警分析结果和用户信息等;可调用的算法包括数据处理算法、瓦斯体积分数预测预警算法、瓦斯突出预测预警算法及系统管理的基础算法等。本层作为平台服务实现了云计算平台功能原件的调度任务。

(3) 数据采集。数据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自动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数据;矿井瓦斯的人工检测数据;预警应用相关的用户及系统信息。该部分作为软件服务, 实现了数据获取的主要功能。

(4) 数据预处理。主要是对来源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实时瓦斯监测数据进行处理, 将原始数据处理成为可纳入预警分析的数据, 在此过程中涉及到预处理算法的调度、存储及前端计算分析, 作为软件服务实现了预警应用数据的前期预处理, 为预警分析提供了可靠、有效的分析保障。

(5) 瓦斯体积分数变化趋势预警分析。基于瓦斯体积分数实时监测数据的预测预警分析服务, 主要完成瓦斯体积分数预测预警分析计算的核心功能。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了后台算法调度、中间数据及原始数据调度、中间数据及预警分析结果转储及转送预警分析发布, 作为软件服务实现了瓦斯体积分数动态变化趋势的实时预测预警分析功能, 提供本文研究的主要技术服务。

(6) 瓦斯突出危险性预警分析。基于检/监测数据集成, 融合分析的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预警分析服务, 主要完成瓦斯突出危险性的预测预警功能。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了后台算法调度、中间数据及原始数据调度、中间数据及预警分析结果转储、转送预警分析发布, 作为软件服务实现了矿井瓦斯突出危险性的预测预警分析, 提供本文研究的主要技术服务。

(7) 预警分析计算。主要是现场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客户端计算程序调用数据处理算法、预测预警算法、数据转储及用户信息处理等服务, 完成预测预警的计算和用户信息维护。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了软件服务调用、算法服务调用、数据调度及数据存储服务调度, 作为前端应用程序实现了瓦斯预警技术的核心功能, 提供本文构建的集成分析模式下的预测预警功能计算。

(8) 预警信息发布。主要是将预警分析计算结果发布到前端并显示, 主要涉及数据存储及调度, 其中, 前端信息发布程序模块实现了分析结果的显示。

(9)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预警分析计算过程中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采用了云计算数据集成模式, 使数据可有效融合, 提高了预测精度的准确性和预警结果的合理性。在此过程中主要涉及数据调度和数据转储的功能。

(10) 用户信息维护。用户信息维护部分是应用系统必备的信息管理模块, 该部分主要涉及用户信息的转储及调度, 作为应用系统的辅助功能模块实现预警分析功能实施的记录及用户信息的维护。

2 云计算模式下的瓦斯预测预警分析流程

云计算模式下, 以数据集成管控分析为特征的瓦斯预测预警分析流程如图3所示。

(1) 数据集成管控。通过数据采集程序将现场瓦斯检/监测数据导入数据库, 以供瓦斯预警跟踪分析处理时调用, 保证了预测预警的实时性, 并提高了计算分析性能。

(2) 算法集成调度。云计算模式下的瓦斯预警分析计算主要涉及瓦斯监测数据预处理、瓦斯体积分数预测、预测模型动态修正、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瓦斯检/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瓦斯体积分数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警几个主要算法。在云计算模式下, 算法可作为集成要素予以封装, 集成管控与调度增强了算法应用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适用于现场海量数据条件下的数据融合分析。

(3) 预测预警精细化。通过数据的集成管控、算法的统一调度, 可完成基于检/监测数据统计分析、预测模型构建与优化的瓦斯体积分数变化趋势预测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 以预测结果为分析对象, 结合检/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实现精细化、实时预警, 可有效支撑煤矿现场, 以日常检/监测数据分析预处理为手段, 实现超前预报警。

(4) 计算分析高效。云计算模式下, 实现资源统一调度与集成管控, 使得预警分析计算高效, 保证了现场应用的可靠性, 并提供了一种有效分析煤矿现场检/监测数据, 以拓展矿井现有安全防控设施功能来实现矿井灾害防治的方法与手段。

3 应用实例

基于本文研究的瓦斯检/监测数据集成分析的云计算模式基础架构、计算分析模型及其预警分析流程, 在.net3.5环境下进行软件架构设计, 开发了综采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预测预警软件, 实现了云计算模式下的瓦斯预测预警分析。软件具有可视化的操作界面, 通过界面可调用所需功能并将结果可视化, 实现检/监测数据处理、预警分析计算、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应用界面如图4所示, 图4显示了3个瓦斯监测点的瓦斯体积分数变化趋势预测预警分析结果, 其中横坐标为时间, 纵坐标为瓦斯体积分数, %。

应用程序通过综采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预警软件与监测监控系统的联机分析, 选取某矿N2202综采工作面9~10月份瓦斯体积分数波动性特征有代表性的部分时段做应用分析, 通过数据集成调度、监测数据预处理、算法调度、数据统计分析, 得出预测预警结果, 其中第1个分图显示了该煤矿N2202综采工作面监测点 (传感器编号8106) 处的瓦斯体积分数实时预测预警结果。在计算过程中, 将实时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处理后, 每隔1min重复采样, 得到的预测结果通过刷新屏幕动态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 每向前1次预测, 将当前输入的预测样本加入训练样本中, 对应在训练样本中去除第1个样本, 保持样本总量不变, 从而实现连续跟踪预测预警分析。经过连续预测, 得到预测区间上、下限沿时间轴形成的带状区域, 实现对瓦斯体积分数动态变化状况的实时跟踪预测预警。

由图4中的瓦斯体积分数预测预警结果显示, N2202综采工作面监测点该时段内瓦斯体积分数整体变化幅度较小, 所在时段内瓦斯体积分数变化频率较大, 表现为瓦斯体积分数监测值在其平均值上下的小幅度波动, 通过连续预测计算得到1h内的预测预警结果较准确;同时, 预测区间在时间轴上的分布也有效跟踪了1h内的瓦斯体积分数变化过程。预测结果表明, 在云计算模式下实现矿井瓦斯实时在线预测预警应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4 结语

基于云计算基本原理, 构建了云计算数据集成模式下的瓦斯预测预警分析平台基础架构, 为瓦斯预警的高效计算及分析奠定了基础。以云计算模式封装瓦斯预测预警模型应用子系统组件, 实现了数据采集、统计分析、预测预警分析的集成管控。

云计算模式下的矿井瓦斯预测预警分析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瓦斯检/监测数据处理存在的难以使用、扩展、操作复杂等问题, 为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程宽, 臧东辉, 张国锋.基于云计算的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J].应用能源技术, 2012 (4) :10-12.

[2]郝雪梅.基于云计算的煤炭企业信息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 2011.

[3]XIE Guomin, FU Hua, WANG Shiyun.Study on early warning of gas in coal mine based on extension data mining[C]//201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Volume 4) Shanghai:99-103.

[4]高莉, 胡延军, 于洪珍.基于W-RBF的瓦斯时间序列预测方法[J].煤炭学报, 2008, 33 (1) :68-70.

[5]黄为勇.基于支持向量机数据融合的矿井瓦斯预警技术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2009.

[6]李骥平.商空间理论在煤矿预警中的应用[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 2010.

[7]GAO Li, YU Hongzhen.Prediction of gas emiss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fusion and chaotic time series[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6, 16 (1) :94-96.

[8]杨禹华, 钟震宇, 蔡康旭.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瓦斯含量指标异常预警技术[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17 (9) :172-175.

[9]钟震宇.小煤矿通风瓦斯集群监控系统的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 2006.

动物疫源性病毒病监测预警模式初探 第8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方法与设计思路

在疫病多发区域、候鸟迁徙通道及聚集地、自然宿主动物集中分布区域、畜禽交易频繁地区建立了4个病原学监测观测站, 在全州12个县市建立了12个血清学监测和免疫效果监测点, 重点监测大型养殖场、种畜禽场、商品代养殖场户 (兼顾散养户) 。随机采集血清、喉气管和棉拭子进行免疫效果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及野毒株感染状况监测。根据疫病发生的概率、风险因素及影响疫病发生的各方面因素, 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测评方法, 以计算机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基础搭建预警分析平台, 建立疫病预警模式[2,3]。

1.2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97软件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并结合SAS (for Windows V6.12) 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009年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监测及其与2008年的比较情况, 见表1。

监测结果表明:2009年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比2008年提高了2.9%~5.2%。建立的4个固定的禽流感病原学监测站和12个血清学监测和免疫效果监测点完成了疫病监测采样及流行病学调查观测任务。构建了以禽流感为重点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信息库, 辐射带动了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狂犬病、疯牛病、牛瘟等动物疫源性病毒病的监测预警工作。同时解决了县市一级的兽医化验室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问题, 提高了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掌握和认识疫病三间 (时间、空间、群间) 的分布、流行、变异特征及规律, 揭示疫病传染源及不同毒株遗传衍化关系。

通过免疫效果监测全面地掌握了全州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工作适时动态的免疫保护力, 为制订全州防控工作方案和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提高了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

疫病监测预警模式主要包含疫病监测预警信息库、疾病监测预警GIS、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应急处置资料库4个子系统。目前, 已经完成疫病监测预警信息库, 正在完成疫病监测预警GIS, 其余2个子系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3 讨论

(1) 预警是在缺乏确定的因果关系和缺乏充分的剂量-反应关系证据的情况下, 促进调整预防行为或者在环境威胁发生之前即采取措施的一种方法[2,4]。疾病监测预警模式的建立应该首先从监测信息做起, 然后观察、汇总信息, 对比、分析信息, 预警、发布信息, 最后是掌握、控制信息。纵观国内外的监测预警体系, 其基本组成框架为信息收集、预警分析、信息发布及预警反应系统四部分。完善的预警体系应同时具备及时性、敏感性、简便性及科学性等特征, 预警指标应根据不同的监测信息涵盖直接预警、定性预警、定量预警、长期预警等指标。

(2) 我国动物卫生系统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 水平普遍较低, 缺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及工作经验等一系列问题, 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模式在应用计算机及GIS等技术上尚属起步阶段, 欠缺、空白的方面较多。部分地区采用的模式大多是人疾病监测预警模式。

(3) 完整的疾病监测信息资料是疾病监测预警的前提;通过GIS空间信息量算、空间信息分类、空间信息叠合等分析功能建立的空间分析模型可作为预警分析的依据[5];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是预警准确及时传递的依据;应急处置信息库为工作人员提供科学、规范、有序、协调地开展处置工作的依据, 避免因个人主观臆断或紧张情绪而导致的盲目应对与延误处置。

(4) 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是我国处置、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疫情未来发展的方向, 各地科技工作者也正在探索疫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古万曦.谈建立疾病预防、疫情监测控制系统[J].中国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4, 3 (2) :71-72.

[2]洪荣涛, 许龙善, 严延生, 等.试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 21:106-108.

[3]舒彬, 廖巧红, 聂绍发, 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建设现状[J].疾病控制杂志, 2005, 9 (6) :623-626.

[4]鹿凤苓, 王昵, 杨其法, 等.基层疾病监测预警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疫病监测, 2005, 22 (5) :344-346.

预警模式 第9篇

一、煤矿事故的基本特征

(一) 具有因果相关性的特点

煤矿事故的发生, 一般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而出现的结果, 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链的关系。因此, 为了避免出现事故的发生, 需要理清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 然后通过多种途径切断它们之间的因果链, 从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二) 事故发生后其结果具有随机性特点

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规模以及事发环境等均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 事故发生后其结果将会出现各种差异。另外, 虽然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是同一种, 但是所起的后果不一定是相同的, 它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这也给事故的控制管理以及预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题。

(三) 所致的损失具有不可挽回性特点

在煤矿生产活动中, 事故一旦发生, 将会对生产工人以及生产设备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由此可见, 煤矿事故所致的损失具有不可挽回性的特点。与此同时, 当煤矿事故发生后, 还会产生赔偿纠纷事件, 以导致更多的经济损失。因此, 需要针对煤矿生产活动的安全问题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与控制。

(四) 煤矿事故具有人为可控性特点

由于煤矿事故具有相关性的特点, 因此, 当人们对生产事故进行预防与控制的时候, 则能有效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 人为因素也是导致煤矿生产事故的重要罪魁祸首,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统计结果得知, 在煤矿生产活动中, 人为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占比约为80%作用, 常见的人为因素有:生产工人违章、违规操作、现场管理不当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 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 由此可见, 煤矿事故具有人为可控性的特点。

二、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根据相关研究得出, 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设备方面、管理方面、人为方面、环境方面、信息方面等。

(一) 关于管理方面

在煤矿生产活动中, 管理会随着不同煤矿生产环境变化而变化, 从而给危险因素的出现创造了机会, 正是由于国内不少煤矿企业对此缺乏一定的认识, 以至于煤矿生产活动中的管理制度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并且在生产的过程中也不贯彻执行管理制度, 致使管理制度形成虚设而导致煤矿事故层出不穷。另外,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严重影响了管理的实效性, 最终对煤矿生产活动埋下安全隐患。

(二) 关于人为方面

在煤矿生产活动中, 人既是生产的主体, 又是所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因此, 需要针对人为因素加强控制。一般情况下, 人为所导致的事故原因有以下几点:自身业务操作不熟练, 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心理素质不强, 事故预防能力差;酗酒自控能力弱、疲劳等, 这些均会给煤矿事故的发生埋下“伏笔”。

(三) 关于生产设备方面

在煤矿生产活动中, 安全防护设备以及生产设备均是不可或缺的, 设备一旦出现缺陷问题, 则会引发煤矿事故的发生, 从而危害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并且对生产工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四) 关于环境方面

井下环境复杂、地质条件复杂、恶劣天气等均对煤矿生产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而为煤矿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五) 关于信息方面

信息传递速度出现问题或者对信息处理过程出现问题, 均会严重影响煤矿事故的发生, 当人们对信息中的数据失去了控制、协调能力, 则给煤矿事故的发生预埋了安全隐患, 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三、煤矿安全风险预警管理模式的建立

煤矿安全风险预警管理模式的建立主要针对煤矿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全程监控, 从而针对煤矿生产工人工作状况、井下环境稳定情况、设备运行状况、信息以及管理方面等进行评估、分析、整理, 对所评估的结果给予不同的防控措施, 进而降低煤矿事故的风险系数而控制其发生。一般情况下, 煤矿预警模型有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等。其中, BP神经网络是一种构建煤矿事故预警模型, 可以做到风险识别、风险预测, 从而为煤矿事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因此, 该模型在煤矿生产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笔者认为煤矿安全风险预警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 加强提高生产工人的综合素质水平, 不仅要提高其生产业务能力, 还要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 从而降低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其次, 不断更新与定期检修生产设备, 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第三, 做好井下环境预警工作, 并为此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降低风险系数而提高安全生产指数;第四, 不断完善煤矿生产管理体制, 使煤矿生产活动有序、安全、顺利进行, 由此为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本文针对煤矿安全风险相关因素以及原因展开分析与讨论, 并根据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及原因探讨有效的预警管理模式。

关键词:煤矿,风险,预警管理模式,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宋伟, 等.煤炭企业机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A].第十三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

[2]齐永, 等.影响通风系统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A].鲁冀晋琼粤川辽七省金属 (冶金) 学会第十九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管理及综合卷) [C].2012.

[3]郑纪发, 等.浅谈影响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及相应策略[A].2012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暨能效优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4]李伟东, 等.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风险评价在评价目的上的相关性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2, 09.

预警模式 第10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宜昌市30年狂犬病疫情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宜昌市统计年鉴。自行设计“宜昌市犬密度及狂犬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入户调查。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狂犬病流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狂犬病疫情三级预警工作模式。

2 结果

2.1 狂犬病流行情况

1980-2009年30年间,全市共报告狂犬病病例473例,死亡473例,病死率为100.00%。死亡率最高为2.03/10万(1987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疫情明显上升,1984-1993年发病336例,占所有报告病例的68.43%。20世纪90年代疫情逐年下降,1994-2003年共发病14例,其中1998年、1999年、2000年、2002年和2003年无狂犬病报告。从2004年起宜昌市狂犬病疫情再次上升,且周边地市狂犬病高发,提示防控狂犬病形势严峻。狂犬病疫情上升与国内有关调查趋于一致[1,2,3,4,5]。

2.2 影响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2.2.1 犬密度大,免疫率低

调查数据表明,宜昌市城郊有83.40%的家庭养犬,免疫率为14.70%;城区有22.30%的家庭养犬,免疫率为54.70%。犬、猫等动物免疫率低,存在免疫空白,不可避免有狂犬病流行的可能性。

2.2.2 部分人群暴露后未采取预防措施或处置不规范

近三年狂犬病专科监测情况显示,部分暴露者有忽视伤口处理情况,也有处理伤口但拒绝接种疫苗的情况,还有一犬伤多人事件中Ⅲ度暴露者未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调查近十年发病病例,87.18%的患者未接种疫苗。由于群众对狂犬病缺乏足够认识,存在知识-态度-行为不相一致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暴露后规范处置率。

2.2.3 群众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

狂犬病发病人群分布提示,成人狂犬病发病率高。成人尤其老年人被犬咬伤后,存在侥幸心理,从而延误了防治的最佳时机。暴露后不接种疫苗,一方面是群众对接种疫苗重要性认识不足,也与医务人员缺乏主动积极引导有关;另外与疫苗价格高,经济上难以承受有一定关系。调查问卷显示,有35.6%的市民对养犬办理准养证和免疫证不清楚。

2.2.4 未开展动物间狂犬病疫情监测工作

控制人间狂犬病,首先必须控制犬狂犬病。只有加强动物狂犬病监测工作,才能有效控制狂犬病的流行。当前,宜昌市对犬免疫及监测工作存在明显不足,对狂犬病流行形成潜在隐患。

2.3 狂犬病疫情三级预警工作模式

狂犬病疫情三级防控预警工作模式由狂犬病防控工作责任体系、狂犬病疫情三级预警模式、农村卫生宣传工作模式三部分组成。狂犬病防控工作责任体系是加强政府责任,建立协调机制,制定防制策略与防制措施。实施狂犬病疫情三级预警模式,可以科学管理疫情,实现疫情预警机制,提升疾病控制应对能力。农村卫生宣传工作模式主要通过村委会、学校、村医共同参与,普及防病知识,提高卫生意识,实现知识-态度-行为的转变,达到提高暴露后预防接种覆盖率。

2.3.1 防制策略与措施

防制策略:政府对公共卫生全面负责,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公共卫生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疾病预防三级网络的优势,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形成依法联防联控工作氛围。防制措施:将狂犬病纳入法制化管理,建立狂犬病疫情三级预警机制,坚持养犬登记制度,建立完善人间狂犬病、动物间狂犬病的监测系统,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

2.3.2 狂犬病防控工作责任体系

我国狂犬病防治的经验表明,只有各级政府重视,坚持卫生、农业、公安、药监等部门齐抓共管,加大狂犬病的防治力度,才能有效地预防控制狂犬病的流行。狂犬病的管理涉及政府多部门。成立狂犬病防控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改变单一的防控模式,实施综合防控;加大相关防治经费的投入,建立起具有政府主导性、社会群体性、公共性、工作定位的超前性长效防治管理机制和狂犬病防控工作责任体系(图1)。进一步明确宜昌市未来五年狂犬病防制工作目标:到2015年,狂犬病散在流行得到基本控制;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力争在2020年实现WHO消除人间狂犬病的目标;80%以上乡镇无狂犬病本土病例报告;全市狂犬病发病率控制在0.20/10万以下。加强狂犬病防治力度,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2.3.3 狂犬病疫情三级预警模式

公共卫生服务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将工作重心放在事先防范而不是病后医疗,充分发挥预警、预防的作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传染病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对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宜昌市30余年狂犬病防治工作实践,在分析狂犬病流行特征基础上提出狂犬病疫情三级防控预警工作模式。

Ⅰ级(红色预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以县市区为单位狂犬病发病率在0.4/10万及以上;近三年内从未发生狂犬病病例的乡镇出现本土病例或同一乡镇连续二年有狂犬病的病例报告;一年内发生2起以上动物咬伤多人或多动物突发事件。采取防制措施:发生狂犬病病例的乡镇迅速开展强制动物免疫,接种率≥70%;捕杀可疑病犬并深埋或焚烧,收容流浪动物;一年内禁止养犬;对病例家庭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处理;对密切接触病例的家庭成员、医护人员应急接种狂犬病疫苗;15岁以下儿童施行暴露前免疫预防接种措施;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群众防病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暴露后人群接种率达100%;开展犬带病检测工作。

Ⅱ级(黄色预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以县市区为单位狂犬病发病率在0.20/10万~0.40/10万;近二年内有狂犬病本土病例报告的乡镇;动物监测表明有狂犬病发病情况;所在乡镇周边有疫情流行情况。采取防制措施:发生狂犬病病例乡镇推广动物免疫,接种率≥70%;捕杀可疑病犬并深埋或焚烧,收容流浪动物;对病例家庭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处理;对密切接触病例的家庭成员、医护人员应急接种狂犬病疫苗;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群众防病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暴露后人群接种率达100%。

Ⅲ级(绿色预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以县市区为单位狂犬病发病率低于0.20/10万;一年内有狂犬病本土病例报告的乡镇;所在县周边有疫情流行情况。采取防制措施:宣传并推广动物免疫措施;加强犬只管理工作,大力提倡文明养犬;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群众防病知识知晓率达75%以上;加强暴露后规范化处置,暴露后接种率达100%。

2.3.4 农村卫生宣传工作模式

农村是狂犬病发病重点地区,农村狂犬病防治宣传与防制措施的落实是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影响防控效果,也是狂犬病防治工作难点。近年来,宜昌市在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出动宣传车上街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的基础上,在农村广大地区采用“小手牵大手”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模式,收到一定宣传效果。农村卫生宣传工作模式见图2。其主要任务是传播防病知识和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采取学校开展防病宣传和督促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狂犬病危害及相关防治知识,提高村民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2.4 狂犬病三级预警工作模式评价

2.4.1 形成评价

狂犬病防治工作在宜昌市已开展3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市城管执法部门成立犬患治理专班坚持对野狗、病狗、流浪狗、散养狗治理,接市民投诉一起处理一起,维护广大市民的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市卫生部门加强动物咬伤专科建设,执行24小时门诊服务工作制度。据统计,2007-2009年全市各级动物咬伤专科门诊共处置狂犬病暴露者86 612人次,接种疫苗86 307人次,接种率达99.64%。宜昌市30年狂犬病流行情况表明,以10年为一个动态监测周期,狂犬病疫情在第一周期(1980-1989年)总发病率为0.91/10万;第二周期(1990-1999年)总发病率为0.26/10万,较上一周期发病率下降71.42%;第三周期(2000-2009年)总发病率为0.20/10万,较上一周期下降23.07%。在3个监测周期中,宜昌市狂犬病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据此,针对目前狂犬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疫情预警工作模式。此模式量化了狂犬病防控标准与措施,可操作性强,提供狂犬病防治工作联防联控行动指南。

2.4.2 过程评价

狂犬病疫情三级预警工作模式是在宜昌市30年狂犬病防治工作实践工作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行性与实用价值。预警工作模式的组成、内容与策略均在实践中得以证实,取得预期防制效果。

2.4.3 效果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模式运作中的效果与效益,及时纠正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达到降低乃至消除人间狂犬病的目的。

2.4.4 评价指标体系

狂犬病发病率、死亡率、暴露人群免疫接种率、犬只免疫接种率、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等。

3 讨论

WHO和AREB认为,尽管狂犬病符合WHO优先控制疾病的各项指标,但亚洲大多数国家对控制狂犬病不够重视,例如:对犬狂犬病的控制未放在公共卫生规划中的重要地位,经费投入不足,公众、医务人员、卫生管理人员缺乏预防狂犬病认识等。狂犬病虽然发病人数不比其他一些传染病多,但实际对个人和社会的负担和损失是很大的[6,7]。近5年,狂犬病报告死亡数始终处于各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数的前三位,病死率达100%。狂犬病及其导致的死亡已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8]。湖北省是狂犬病高流行区,从2003年开始进入新的流行期,发病率快速上升,每年报告病例超过100例,2006年报告发病218例,发病率达0.36/10万[1]。宜昌市2004-2006疫情资料显示,发病涉及县市区不断增加,发病人数逐年上升[2]。疫情的变化提示防控形势的严峻性,促使加紧防治措施研究,提升应对能力。在总结30年狂犬病防治工作经验基础上,认为建立长效机制防制狂犬病是关键。只有政府重视,政府各部门在防病指挥部统一指挥下,依法分工合作,联防联控,防治措施才能得以有效落实。坚持卫生、农业、公安、药监等部门齐抓共管,加大狂犬病的防治力度,才能有效地预防控制狂犬病的流行。狂犬病的管理涉及政府多部门,成立狂犬病防控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改变单一的防控模式,实施综合防控,加大相关防治经费的投入,建立起具有政府主导性、社会群体性、公共性、工作定位的超前性长效防治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狂犬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人员的相关规定;不断完善全国疫苗预防接种点布局,提高贫困居民和农民的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服务能力;规范狂犬病暴露后伤口处理、疫苗接种和免疫制剂注射等处置工作。加强动物咬伤专科规范化门诊建设,人员配置科学合理,专科选址合理,有符合要求的功能分区;加大硬件设备费用投入,将狂犬病专科作为重点专科进行建设,提升本地区的整体水平。注重狂犬病疫情报告科学化管理,依托各综合医院保健体系,开展疑似病例报告,按属地管理原则,及时报告;由各疾控中心负责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与核实,对非本土病例应在48小时内通过国家信息平台进行病案移交工作。这样既确保病例无重报与漏报,又能更真实地反映各地疫情发病动态水平。关于狂犬病疫情三级防控预警工作模式,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狂犬病疫情三级防控预警工作模式将狂犬病疫情与防制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可操作性强。此模式推广运用对有效控制狂犬病流行将发挥极其重要作用,是当前我国开展狂犬病防治工作的技术补充。同时,也为宜昌市2020年消除人间狂犬病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发香,郑景山,郑莉,等.湖北省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3):31-33.

[2]徐英,徐勇,徐耘,等.宜昌市54例狂犬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1):67.

[3]许真,唐青,宋淼,等.2005年中国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分析[J]疾病监测,2006,7(21):363.

[4]郭志洪,江正斌,徐蓉芳.1964-2006年乐山市狂犬病流行变迁因素与防制对策[J].当代医学,2009,15(4):4-5.

[5]马林,吴德彬,胡强,等.1950-2006年成都市狂犬病流行特征与防治对策[J].疾病监测,2007,22(7)468-470.

[6]WHO.Expert Committee on Rabies[M].1st report,Geneva WHO.2005:931

[7]The Asian Rabies Expert Bureau(AREB).Meeting Report,Preventingthe incurable:Asian rabies experts advocate rabies control[J].Vaccine,2006,24(16):3045-3049.

预警/动态/视点/数据 第11篇

印度拟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反倾销调查

2011年12月19日,印度商工部称近期已收到其国内太阳能电池板产业提交的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调查申请,预计1个月内可能发起反倾销调查。

欧盟·熨斗

欧盟对中国产“Euroflex”牌旅行熨斗发出消费者警告

2011年12月16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中国产“Euroflex”牌旅行熨斗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法国。此次通报的旅行熨斗的款式/型号为Y-816。由于该款旅行熨斗带电导体和接地导体之间易断开;且带电导体的股线易被触碰,有可能造成消费者被电击的危险。该款产品不符合欧盟的低电压指令(LVD)和EN 60335标准。

美国·木地板

美国发布中国输美多层木地板反倾销反补贴税令

日前,美国商务部公布税令,称将根据多层木地板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对中国输美涉案产品征收0~26.73%的反补贴税率及0~58.84%的反倾销税率。美方于2010年10月就该案展开调查,并于2011年10月做出上述肯定性反补贴与反倾销终裁。

美国、加拿大·女鞋

美国和加拿大对中国产女鞋实施召回

2011年12月20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加拿大卫生部与Naturalizer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Naturalizer“Dare”女鞋实施自愿性召回。此次被召回的商品为Naturalizer“Dare”漆皮女士正装鞋,后跟高约3英寸(7.6厘米),鞋前端为鱼嘴形状,饰有蝴蝶结,有灰色、浅咖啡色、猩红色和黑色4种,“Naturalizer”标在鞋内和背面。召回原因为,该鞋后跟易向一侧倾斜,有致穿鞋者跌倒的危险。

美国·太阳能电池板

美国认定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对美造成损害

美国时间2011年12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初步认定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对美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损害。据此,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就中国产品的倾销幅度和损害幅度开展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进一步认定中国产品是否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

秘鲁·鞋类

秘鲁决定对华鞋类产品继续实施反倾销措施

近日,秘鲁国家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局函告中国驻秘鲁使馆,秘方于2010年启动的中国鞋类(不包括凉鞋、拖鞋)反倾销措施复审已于2011年11月21日结案,最终决定维持2000年对华鞋类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该局将调整最初反倾销措施中对中国出口鞋的价格上限,并按照离岸价的5个档次来对出口商或厂家实施分别税率,将调整征收反倾销税的计算方式,由过去的离岸价的百分比方式变成每双鞋的美元计价方式。

预警模式 第12篇

1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研究

空中交通管制是针对各类航空器的运行秩序而言的。近年来, 由于各类空中交通事故的接连发生, 国家有关部门对于空中交管制度格外重视起来, 而且, 重新构建符合时下空中交通特点的交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 减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杜绝安全隐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1.1 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构建要符合空中交管的目标

在现实环境中, 空中交通安全事故屡见不鲜, 诱发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的因素有很多种, 但只要对交通管理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1]。

实质上, 空中交通管理的目标极为明确, 一方面要维护各类航空器的安全运行, 一方面要构建出完善的交通管理系统, 从而提升空中交通管理的效率, 使其为社会做更多的安全服务。

1.2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具体特征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与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相配套, 该模式的建立是基于通信技术、气象管理、国家情报部门等多个环节而来, 并且, 将国家多个职能部门的职能进行整合, 得出更加精准的安全风险预警报告, 从而降低我国空中交通事故的发生[2]。

具体来看,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具备事前预防、信息报送及时、技术高端、决策准确等基本特征, 为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3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工作原理

根据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目标及其模式特征来看, 空中交通管制的工作原理较为复杂, 因其不仅要协调好各项交管工作环节, 而且要为空中交通的有序运行提供合理的预警方案, 使其安全运行。因此,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重点环节来体现:

1) 首先, 要进行风险因素的查找, 包括风险因素的归类和排查等细节;

2) 其次, 要采集必要的数据信息, 且要及时分辨哪些信息是有效信息, 摒弃无效数据;

3) 要进行风险监控和状态诊断的过程;

4) 最后,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若出现风险隐患, 则要及时进行系统预警显示[3]。

至此, 在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下完成一个循环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工作。

2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方法研究

对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方法进行研究, 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决策的任务、程序和手段, 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有可行性策略可以遵照实施, 有益于优化预警的效能, 提高风险决策的整体水平。

2.1 明确空管安全风险事件的类型

从总体来看, 国内外相关领域针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方法的研究内容大致围绕空管安全风险事件的类型展开, 即有专家认为空中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属于大概率事件。因此, 要对以往风险事件进行分类研究, 同质问题可以采取类似的解决办法。

2.2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的决策方法之构建概率统计模

风险事件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与预警管理领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监控变量, 现阶段, 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下的管制通常都是事前预防, 因此, 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有所降低。通常情况下, 飞行器等设备由于自身故障而导致的风险事件相对较少, 大部分都是由于雷击、军事冲突等情况所导致的风险事件, 且后果较为严重, 尤其是近年来, 这种类似状况突显[4]。

实践表明, 风险事件的发生在统计意义上具备一定的时序性与周期性, 所以, 可以通过构建概率统计模型的方式来提升风险决策的准确性。

3 结束语

从本质来看, 空中交通管制的目标是为了防治航空器之间发生碰撞, 维护空中交通的秩序。通过研究我国目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与方法, 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国内有关部门在应对空中交通风险时所做出的努力。在实际工作中, 只有制定出明确的空管制度, 且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建立空管模式, 提高空中交通安全风险决策管制工作的执行效率, 才能降低空中交通管制安全中的风险, 提高空中交通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罗帆, 杨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13.

[2]郑寅飞.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的决策模式研究[J].电子制作, 2014.

[3]杨智, 罗帆.基于粗糙集的空管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优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预警模式】相关文章:

公路工程项目造价风险评定及预警模式研究12-01

市场预警05-17

预警干预05-18

审计预警06-01

故障预警06-15

评估预警06-21

区域预警06-21

电费预警07-14

社会预警07-17

检测预警07-26

上一篇:转型路径下一篇:快乐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