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舞蹈教学范文

2024-06-03

学前舞蹈教学范文(精选12篇)

学前舞蹈教学 第1篇

而现代社会中, 一些非专业的中职学校办起的学前教育专业中也开设了舞蹈课, 希望培养这一类型的专业人才。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对舞蹈规律认识的缺乏, 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办了, 舞蹈课也开设了, 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不考究, 让学生们学得枯燥无味。如果有比赛, 往往能参加的就只有几个舞蹈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代表参加, 甚至是请校外的“枪手”代替参加。她们就是代表了学校教学成果的“优秀生”, 其他的“普通生”就没有机会了, 只能在教室“干”上课。而老师们的心思都在学校对外的招生宣传演出、比赛上, 至于课堂便草草了事……这样的舞蹈课教学质量怎么能够提高呢!

所以, 我认为非专业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舞蹈课, 要教学成功, 就必须要有优秀充足的师资、丰富的教材库、新颖的教学方法, 定期的教学检查及实践活动。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舞蹈课堂

一些开设有舞蹈课的中职学校, 舞蹈课就只有简单的基本功课和民间舞课, 或基本功课和民间舞课都不分, 混在一起上。并且“口传身授”这种师徒传承式的教学方法沿袭至今, 一成不变的“你教我学”、“我说你听”的单边注入式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为了打破舞蹈教学中这种“一言堂”的格局, 在保持一些良好的教学方法的同时, 应对一些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1、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 丰富自身优势, 提高专业能力

在舞蹈学习里, 老师必须要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认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亲身去体验舞蹈的美, 从而实现学习的价值。要更好的表现舞蹈, 首先让学生知道舞蹈里什么是美, 美对自己的重要作用, 如:我的学校开设的是学前教育专业, 我们的学生是要培养去各幼儿园当幼儿教师的。问题一:而作为教师, 为人师表的气质与体态就很重要, 怎么练呢?问题二:中专年龄段的女孩子大都爱美, 都希望自己有好身材, 那又怎么练出来呢?通过这些直接的问题, 就提高了学生对舞蹈学校的主动性, 让她们开始渴望学舞蹈、练舞蹈。其次, 才是开始引入舞蹈学习的入门:初级阶段的训练是少不了的, 也不能少。只有通过各种增强身体开度、软度的练习, 才能使学生逐步明确只有身体各关节, 特别是肩、胸、胯等五大关节部位的“解放”, 才能使身体更具有灵活性、可塑性和稳定性, 才能更好地完成那些优美、迷人的动作和技巧。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原则。这些环节, 在舞蹈教育中是最痛苦、最基础和最有效的环节。要鼓励学生坚持下去, 不怕痛、不怕苦, 让她们了解到基础训练的重要性。然后,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后, 有些学生会渐渐发现自己在表演某一舞种时, 感觉特别好, 这时如再加上老师的正确指导和鼓励, 学生很有可能会在这一方面下功夫去练习, 以表演出更好的作品。这就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价值, 也提升了教学的质量了。所以, 舞蹈老师能够适时地看到学生对舞蹈方面的萌芽阶段, 并善加指导, 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特长发展, 消除缺点、发展优势是很重要的。

2、利用现代化工具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学习舞蹈的初级阶段,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训练不能忽视, 那就是舞感。因为没有舞蹈感觉, 单有基本功, 不能叫舞蹈。所以舞蹈老师在培养初学者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只有把学生的基础打好了, 以后的“路子”才会走得更好。

在教学过程中, 舞蹈的风格韵味、感情等所内涵的东西, 有时是教师很难用语言向学生结实清楚的, 甚至一些老师的肢体的舒展的动作技巧有时也是很难表达准确。利用电视教材就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的表达教学内容, 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 激发学习兴趣, 加深理解和记忆。它有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 为学习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通过电视屏幕, 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受到艺术的感染, 多重感官的刺激,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例如, 学习蒙古舞时, 学生在学之前先通过观摩电视教材看到的晴空、白云、草原、蒙古包、肥美的羊群和身着民族盛装的姑娘们载歌载舞, 或先让学生欣赏一个比较典型、优美的蒙古舞蹈作品……在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下, 学生不但对蒙古舞的风格特点、舞姿韵律获得了丰富的感知, 而且对蒙古民族居住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服饰等有了具体的了解。由此学生对教学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 对所要学习的动作产生了兴趣和跃跃欲试的冲动。

3、收集多媒体教材, 利用多媒体教材开展多种教学检查活动, 丰富舞蹈课

对教师来说“授以鱼不如授以渔”, 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所以, 收集大量多媒体舞蹈教材, 把先进的教学教材用于课堂,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其具体形式有: (1) 观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舞蹈作品, 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 利用电教设备, 举办相关知识专题讲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优化其知识结构。如“舞蹈常识竞赛”等, 条件允许的话, 还可以开展“化妆课”、“舞美讨论会”等; (3) 举办作品讨论会。组织学生观看舞蹈作品, 欣赏著名舞蹈家的表演, 分析其艺术特点, 然后组织讨论。如:观看一个舞蹈作品时, 要让学生知道或指导她们了解这个作品具有哪些特点;整个作品的高潮部分在哪里, 要学习这个舞蹈的难点在什么地方, 感情如何处理……。这能让学生在学习这个作品时, 有更明确的目标。所以舞蹈教学应用了多媒体手段后, 它仍要与教师的讲解结合、与学生的练习实践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显著地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才能有利地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既有助于提高学生舞蹈的综合素质, 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培养综合素质, 把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

许多人都说学舞蹈的人气质好!这点我肯定。在《舞蹈心理学》中说道:对高层次的舞蹈演员或舞蹈家来讲, 他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典型的人格特征: (1) 易感性、神情性与宣泄的需要; (2) 真挚、赤诚与童心; (3) 强烈的创新意识; (4) 对舞蹈艺术的迷恋与强烈的自我表现的需要; (5) 喜欢静寂与孤独, 力求优美与完善; (6) 坚强不屈的一直品格。所以美好气质的形成有时也需要环境的熏陶, 加上舞蹈教育本身就是要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美, 而且不少参加过舞蹈选修课的学生在学习舞蹈后对自己的形体的自信, 证明了舞蹈的美是可以亲自体验甚至“占为有己”的。那么, 要想有美的气质形成, 单是刻苦的学习、练习是不够的, 还要把知识融入实践中去。因此, 实践是最能体现学生所学的方式之一。它是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没有老师的参与,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为目标的。可以通过一些社团活动、比赛、社会实践、网络学习等来锻炼。

社团活动, 是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方式之一。学生们可以通过邀请其他学校同专业的学生, 组织社团活动。可知己知彼, 从而取长补短。还可以培养集体观念, 树立团队精神, 学生在这样良好的环境里相互影响着, 学习愿望会更强。同时, 还增进友谊, 认识新朋友, 发现新兴趣, 取得新体验。

比赛, 是学生展示自我能力, 让学生提高能力的直接平台。有些学生平日在舞蹈房里排练、演习都很好, 也通过了老师的专业指点, 可一上台表演或比赛, 质量就降低了。我认为他们或是舞台经验少, 没有与舞台产生感情;或是紧张、或是比赛时强对手带来的压力;或个人成败得失考虑得太多等等。总之, 就是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应有的水平。这时, 老师就要多鼓励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参加各式各样的比赛。只有多接触舞台, 累积经验, 才会让学生学会怎样更好的调节自己的状态, 不让外界的气氛影响到学生的比赛状态, 并能认真的投入到音乐的世界里, 用肢体来说话、用舞蹈的语言来和观众交流, 从而吸引观众、感动观众。如双人舞《牵手》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 舞蹈中的女孩少了一根手臂, 而男生少了一条腿, 但是他们两个所表现出来的舞蹈语言, 让所有的观众为之感动, 甚至为之落泪。

社会实践是展现才能、推销自我的重要途径。学生学到了知识就要用于社会, 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知识的价值。同时, 实践也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只有在校时更多参加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公益活动、演出, 甚至是能自己编排舞蹈节目, 或在一些艺术团体兼职等等, 才能时刻了解社会的需要, 加强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展现自身才能的能力。

我爱舞蹈, 我更爱我的学生舞蹈, 让她们不遗憾地带走我的所学所知, 用于社会、用于生活中。作为舞蹈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才能培养出对祖国、社会有用之人, 才能更好的将人民生活中美好的情感、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质、优美、健美、壮美的姿态, 用充满感情的舞蹈形象去表达, 给人以美的感受, 道德上的陶冶, 感情上的激励。

摘要:当今社会, 职业教育中的学前教育舞蹈的地位在不断升温中, 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 让学生学得更投入是关键问题。教师吸收更多新知识和新的教学方式很重要;学生怎样能够更投入的学习专业知识, 并把知识融入实践是关键。只有大家一起共同努力, 才能把舞蹈课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尊重舞蹈教学规律,舞蹈多媒体课程,多种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平心, 著.舞蹈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学前舞蹈幼师教学案例 第2篇

【案例背景】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幼师专业舞蹈课,儿童舞蹈这一部分中,采用了北京舞蹈学院的儿童舞考级教材二拍舞步《老鹰捉小鸡》这一教材,是对幼师专业学生学习儿童基本舞步和创编能力的培养。

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与调查,观察到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其毕业之后大多是从事幼儿教育,因此,其幼儿教学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对幼儿产生莫大的影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来说,其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幼儿舞蹈教育知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例如:可以安排学生设计幼儿舞蹈活动的方案;通过课下作业,鼓励学生去大胆的创作幼儿舞蹈等。通过这些方法,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幼儿教育者这一工作。【案例描述】

课例:《儿童舞蹈——二拍舞步及运用》 流程1---创设情境、启动体验

结合儿童舞蹈动律,开启儿童舞蹈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流程2----设计问题、激活体验

1.播放课件“老鹰做小鸡”视频,请学生观看,引出课题《二拍舞步及运用》。2.设计问题:(1)有哪些二拍舞步,分哪几个角色,队形上有什么变化?(2)注意追步与蹦跳步的连接。流程3---实践纵情、主动体验 教师活动:

1、讲解单一动作,实际操作演练。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生理、心理、掌握动作情况。

2、将学生分为4组组,每组设组长1人,观察员1人。

3、布置学习任务

4、体验活动中巡视、适时点拨、引导。

对学生情绪、课堂气氛的调控措施,有张有驰、边收边放,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参与的有序、可控,收到预期效果。学生活动:(主动体验)

学生分4组,每组都选出角色互换的人选,自定学习形式,可以分角色表演,讲练。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问题。镜头一: 《二拍舞步》中老鹰捉小鸡的动作学习 思维广角:为什么要采取这个横追步来表演,此动作适合多大年龄的儿童。镜头二:

《二拍舞步》中母鸡与小鸡的动作学习

思维广角:组合中还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表现形式,队形变化。镜头三:组合学习方法上的创新

思维广角:讨论角色互换时候,你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教不同年龄段的儿童。

镜头四: 分组改编《老鹰捉小鸡》不同年龄段的二拍舞步组合

思维广角:你抓住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了吗?

流程4 ——交流感悟、分享体验 1.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

2.其他组成员和老师参与讨论、补充、互评。3.全体师生共享学习成果。

这三项流程,我通过设计三个活动来体现完成: 活动1——学生表演。(学生参与体验表演活动)

活动2——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问题。(学生参与体验小组探究、学习、讨论过程、学习成果分享活动,教师巡视、点拨、提升。)

在这一活动中,每个个体的独立思考在团队合作的背景下进行,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团队贡献智慧,不是单一个体的封闭式思考。它有利于激发个体思考的积极性,确保个体思维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同时,每个个体在团队合作中将彼此的智慧成果进行了交换与分享。

活动3——展示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其小组学习成果。其他组成员和老师参与讨论、补充、互评、全班共享学习成果。(师生参与体验全班各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分享活动)

展示分享。参与式教学方法特别倡导成果的展示与分享。这一环节主要是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学习成果通过互相展示,在全体师生的范围内进行更大范围的分享。流程5——评价反思、升华体验

1.通过以上流程的学习,体验,总结区分出7岁与8岁的二拍舞步的特点。

2、说出二拍舞步的音乐特点 第一拍重,第二拍轻,音乐性格活泼、跳跃。

3、讲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组合,由原地到流动,及动作速度由慢到快”这一基本规律。4.重点通过角色互换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换位思考,利用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课外作业:

1.根据所学《老鹰捉小鸡》的动物模拟形象,自创其他动物模拟形象,编排动作,形成训练二拍舞步的组合。

2.利用角色互换体验式教学方法,模拟教授一小段儿童舞蹈组合。【案例评析】

作为一个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有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举行“角色转换体验式”分组比赛的形式。例如:在教授《二拍舞步》这一课中,教师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熟知作为一个幼儿教员应该掌握哪些多元化的理论知识,如何用儿童易懂易接受的规范性语言讲授舞蹈组合,如何用规范性动作示范给儿童,调动儿童情绪,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还能够增强其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应对毕业后的教学工作。

小议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

一、加强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培养实用人才

1. 进一步强化教学内容的职业意识,我校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专业训练不同,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而不是培养舞蹈演员,因此,在舞蹈理论知识方面和舞蹈技艺内容上要尽可能更广一些,知识与舞蹈体例更新一些,以便学生通过教学能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职业技能。

2. 确定具体教学任务,建设任务导向型课程。学前教育舞蹈专业中的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舞蹈学校,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今后从事学前儿童教学时,能够运用舞蹈这一手段对幼儿进行美育及舞蹈特长的启蒙与培训。

1)基础训练方面:学生必须进行规范的舞蹈基本训练(内容主要是现行的几大训练体系),使其掌握基本技能与专业素质、基本技术技巧等。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舞蹈解剖学的知识,了解有关肌肉的训练意义和各部位身体训练的运动路线。为将来对幼儿的舞蹈形体训练打好基础。

2)民间舞方面:民间舞蹈教材的内容主要是我国的几大民族民间舞,如:云南花灯、藏舞、东北秧歌、蒙族、维族等。除此之外,还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教材的教学,如傣族舞蹈、鲜族舞蹈、胶州秧歌、海洋秧歌等。

3)古典身韵方面:掌握古典身韵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把握好古典身韵的六大元素提、沉、冲、靠、含、仰和横移极其特性,外在形象,内在意象。做到神形兼备,牢牢保持好中国古典舞的鲜明个性。

3. 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但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种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有的学生尽管自身专业素质好,具有一定的舞蹈感受力与表现力,但却总上不好课,训练不好幼儿,无法适应幼儿舞蹈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弱,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观察、分析、指导能力和准确评估幼儿水准的能力。虽然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光靠课堂教学,它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但如果我们重视这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指导能力,引导她们对动作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实践也证明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二、强化音乐元素在舞蹈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音乐与舞蹈可称得上是形影相随的“姐妹艺术”,绝大多数舞蹈都有音乐伴奏(包括节奏乐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音乐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乐曲的选择有利于舞蹈教学。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训练都要在音乐中进行。音乐对于舞蹈教学不只是简单的节奏伴奏,它也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好的伴奏,好的乐曲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音乐熏陶,而且可以帮助舞蹈教师教学。

2. 节奏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地位。早在“歌咏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远古时代”,舞蹈的主要动因就是节奏的物化态,无论是人声的呼号,还是瓦石的击节,都是浑然于舞,助于舞,激发于舞。就学习民间舞蹈来说,节奏的精确把握与体现,是把握风格的关键所在。

三、建立教学反馈机制,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教学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只有反馈才能实现控制。因此,要使整堂舞蹈课教学过程从基本动作到舞蹈组合训练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渠道、准确接收学生大量的反馈信息。接收反馈越及时、越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得就越全面、越深入,从而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才能有的放矢进行“点窍”提示,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形成最佳的教学状态,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教学过程实行科学的调节和控制,对学生学习中的关键问题,教师可以把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或把反馈提早到产生偏差之前,设置前馈练习,从而防患于未然;或延时反馈,促进学生再作深入思考分析。

最后,舞蹈教育应该是在一个平和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充满热情的教学氛围中进行。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先生曾谈到:“真正有才能的教师也只能严厉到一定程度,如果长时期对学生缺乏理解、同情和关心的话,也会使学生感到伤心、压抑和痛苦,从而削弱教学效果。一般水平的教师如果再加冷漠无情的话,消极因素就更大”。因此,严格要求与诱导、启发、鼓励和赞扬的教学态度,将是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春春.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大舞台,2010(4).

[2]杨艳霞.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2).

学前舞蹈教学 第4篇

一、学前教育专业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的成因分析

笔者在对该专业学生多年的舞蹈教学训练中体验到到:大部分学生存在不喜爱民族舞蹈的学习, 出现动作僵硬、不能领悟各个民族舞蹈的意蕴及动舞蹈语汇的不同特色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受到流行音乐、舞蹈的影响, 甚至认为民族舞“土, 难看”, 不愿意学习的情绪在各个教学班级都存在, 尤其男同学更为突出, 使得其他同学学习兴趣逐渐缺失, 导致学习氛围不浓的状态长期存在。其具体成因分析如下:

(一) 教师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该专业学生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重视不足

我国各民族民间舞蹈都具有各自独有的民族文化意义, 在该专业学生舞蹈教学中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 不仅仅是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而更深远的是在今后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 培养幼儿爱国, 爱家, 树立幼儿民族自豪感等方面的情操。然而, 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会认为民族舞蹈不易学、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他们认为民族舞蹈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比重不明显等因素, 而出现对该专业学生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重视不足的现象存在。

2.教师教学内容不够合理

笔者在与承担该专业学生舞蹈课教师的交流中发现, 由于课时较少的客观原因, 教师们只能够突出各舞蹈动作的学习及训练, 对于该舞蹈相关的舞蹈基础理论、创作等方面知识的讲授是不够全面的。那么, 让学生在这样“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中学习, 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学习兴趣的缺失。

3.教学方法单一, 缺乏生机

教师在对该专业学生舞蹈培养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情况, 导致教与学均处于被动的状态, 使得课堂教学常常处于教师一遍一遍在前面跳, 学生一遍一遍在身后跟学的状态出现。这样无论是教师的“教”, 还是学生的“学”都处于机械重复, 枯燥无味, 缺乏生机的状态, 那必然会导致学习的兴趣的遗失, 造成学生学了就忘的后果。

(一) 学生方面的问题

1.学生民族文化认识浅薄, 缺乏民族民间舞蹈学习 兴趣

现代社会, 各种层面上的文化艺术表现都往往比较浮躁, 突出的是现代元素, 街舞、机械舞、拉丁舞等等舞蹈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而学生的民族文化认识浅薄使得艺术审美受到这些艺术的冲击, 出现了审美偏差, 导致缺乏民族民间舞蹈学习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低, 阻碍民族舞蹈学习的 主动性发挥

该专业学生舞蹈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师资的缺乏。由于一个教师每一次授课要完成对近50个人的指导, 这样, 相当程度上就制约了教学的进度。为了达到教学要求, 更多的时候是需要采取课后大量练习进行解决的, 但是该专业学生入学前从未有过舞蹈学习的经历,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低, 导致对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形成。

二、提出的解决对策

(一) 转变观念, 重视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该专业学生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 首要的任务就是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一方面正确认识到我国各民族民间舞蹈都具有各自独有的民族文化意义, 在该专业学生舞蹈教学中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 不仅仅是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而更深远的是在今后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 培养幼儿爱国, 爱家, 树立幼儿民族自豪感等方面的情操。切不可片面地认为民族舞蹈不易教、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或认为民族舞蹈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比重不明显, 而忽视了对该专业学生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培养。另一方面, 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文化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古典音乐、舞蹈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进行欣赏、学习和分析,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调整学生普遍存在的审美偏差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学习中国传统音乐舞蹈艺术的情感,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的状况, 达到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目的。

(二) 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舞蹈虽然是肢体表现的艺术, 但绝不是达到“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的要求就可以了。所以, 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才能够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毅力。在具体实践中, 应该注重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创新上。教师不应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开展教学, 而应该把教学资源整合起来教育学生。具体为:也以音乐、律动、创编的形式来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再加工, 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青年学生比较喜欢时尚的时尚、外来文化, 但对民族文化的摄入和中意程度都是比较缺乏的。教师也可以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多了解民族舞蹈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及教育意义教育, 通过培训、自主交流等方式, 增加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识, 将民族舞蹈被动的教学转化为主动的享受教学。

(三) 丰富教学内容, 遵循教学原则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素养的培养, 在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同时, 应该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应用型, 可持续性发展理念, 在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同时, 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故此, 在对该专业学生舞蹈教学组织中, 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以保正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训练的质量。例如, 教师应该在不同舞蹈动作的学习中注意将舞蹈理论知识及与所学习的舞蹈相关的地理、文化、风俗等人文知识适时地进行讲解、渗透; 以及将不同舞种在“神”、“形”、“气韵”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讲解及训练;以及能够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西方芭蕾舞、西方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进行一定的了解及对比, 则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知其所以然”, 进而保持住学习的兴趣及毅力, 方能够提高教学训练质量, 达到对该专业学生舞蹈综合素养培养的目标。

诚然, 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 根据舞蹈学习的特殊要求, 必要的教学原则一定遵循的, 具体为:

1.循序渐进原则

在舞蹈动作的学习训练中, 要遵循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的学习训练原则, 从学习者的身、心特点及运动规律出发, 科学系统地安排训练内容。

2.全面发展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涵盖的内容很多, 不能孤立的学习某一方面的内容, 应该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全面性, 不论是单一动作或组合的学习以及作品的创编表演都要注意相互渗透, 全面考虑。

3.区别对待原则

在对该专业学生全面进行舞蹈学习舞蹈知识及技能的同时, 也要讲究区别对待, 对具有不同潜质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及提出不同的要求, 让领悟能力高, 学得快的学生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掌握的同时, 也可以发挥他们的骨干力量, 帮助指导后进生,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四)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创设良好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当地民族音乐舞蹈的资源, 将其渗透到具体教学环节之中, 以帮助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达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训练的目的。具体要求是: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出发, 将该专业的学生舞蹈学习及技能培养与当地民族的音乐、文化、生活相结合结合, 在教学中融入学生更加熟悉的音乐曲调、内容、形式等元素, 则更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出发, 融入学生所熟悉的本土化的音乐舞蹈元素, 则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此基础上, 更加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完成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彝族舞蹈时, 教师可以事先带领学生们到当地彝族村寨里对当地的风土、民俗进行观察了解, 并参与当地彝族人民唱彝歌、跳跺脚的歌舞活动。通过采风以领悟彝族舞蹈的舞蹈语汇、节奏特点、所含意蕴等方面的知识。那么, 在回到课堂教学中时, 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还可以为学生进行彝族舞蹈的创编、表演提供的较好的素材。

(五) 创设平台, 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舞蹈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 它具有极强的展示性、表演性, 学生在舞蹈学习后应该给其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 否则, 学生在没有成就感的体验下, 就几乎注定了学生不可能在学习中有真正的收获, 也就不会有持续的学习动力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所谓的平台, 不一定非是要舞台, 也可以是某一单元或某一模块学习结束时的汇报考核, 也可以是到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助教活动, 还可以是到敬老院、孤儿院或是假期社会实践到村镇的公益演出。只是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相应展示。特别是演出活动的排练中, 切不可为了省时省力而专门挑出功底较好, 表现力较强的同学来承担演出任务。这样不仅达不到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预期效果, 反而会适得其反, 使大部分的学生由于受挫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六) 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目就是要通过舞蹈类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的教学训练, 最终达到使该专业学生具有幼儿舞蹈教学、创编及表现的综合能力。由于培养目标与舞蹈专业学生有所区别, 因而该专业学生舞蹈课程的考核也就不能与舞蹈专业学生的考核相等同。只有这样, 方能摆脱学生理论知识及技能学了就忘, 且无法迁移到实践操作中, 进而出现实践操作质量不高的局面。故此, 应该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其一, 做到不仅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也要注重学生个体纵向评价, 并将二者相结合。其二, 重视记录学生参与的不同形式的表演、展示活动的获奖情况, 或是舞蹈考级成绩。并按照不同的级别设置加分比例, 在期末考核成绩里给予一定比例的加分。这样可以将舞蹈类课程的考核形成网络化的多元化考核评价, 这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形式自信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民族人民群众在劳动和生活中, 根据自娱、祈福、达情所需而创作的, 又在各族人民群众之间直接传承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我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发展自己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 由于它不仅具有群众性、娱乐性, 感情色彩丰富, 民族特色鲜明的特点, 同时也具有文化传承、积淀、交流和创新的重要文化意义。因此,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应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前舞蹈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 面对该专业学生由于审美偏差等原因造成的对民族民间舞蹈产生厌学的状态, 做为教师, 我们切不可任其发展, 应该通过转变观念、丰富教学内容、遵循教学原则、创设平台、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调整和设置,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状态, 从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素养的培养质量。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由我国各民族人民群众在劳动和生活中, 根据自娱、祈福、达情所需而创作的, 又在各族人民群众之间直接传承的一种艺术形式, 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然而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 却存在着诸如学习兴趣不浓、动作语汇特征领悟能力不足、教学内容把握不当, 学习氛围不佳等问题存在。本文将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 从转变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及利用本土资源, 创设环境氛围及考核评价几个方面提出解决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舞蹈素养培养的质量, 以达到具有从事幼儿园舞蹈教学的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讨论文 第5篇

关键词:学前专业;体育舞蹈;教学探析

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富时代感于一身的体育舞蹈是文明高雅的运动项目,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普及是非常适宜的,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体育舞蹈将会是大学体育课中的热门项目。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学因素分析

(一)体育舞蹈教师

体育舞蹈教师是体育舞蹈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对教学起着关键作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体育舞蹈及相关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师的个性、能力、事业心,责任感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都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体育舞蹈教师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确保教学质量。现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舞蹈课的授课教师有单人形式(一名男或女教师授课)或双人配合形式(男、女教师配合授课)。

(二)体育舞蹈学生

体育舞蹈课学生是体育舞蹈课的教授对象,是学习主体。每一位学生无论是体形、体能、身体功能,还是情感、气质、性格、兴趣、个性等方面存在着的差异,以及对体育舞蹈基础知识的匮乏,都是进行体育舞蹈教学要面临的现实。为此,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到区别对待、因势利导。现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舞蹈课的授课形式为男、女学生合班授课。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舞蹈的教学特点

体育舞蹈教学是一种技能教学,因而它要遵循技能教学的一般规律。但由于项目本身特点,它又有区别于其他项目技能教学的特点。

(一)多采用男女合班上课与共同练习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密度较大

体育舞蹈课要学习、练习和掌握的动作是多种多样的,但一般都是以双人配合练习为主,这样就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以男女合班共同练习来进行。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此时教师就要善于调动队形,让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范围尽量处于最佳的位置,确保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运动状态中,通过运动强度较小和运动量较大动作的交替进行,使运动量的生理曲线呈波浪上升,突出体育舞蹈教学密度大、强度较小的特点。

(二)音乐伴奏贯穿于教学始终,不同节奏的音乐适宜不同风格的舞步

体育舞蹈与音乐有着最密切的关系。音乐是体育舞蹈的声音,体育舞蹈则是音乐的形象,一个是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的这种结合是天然合理的。体育舞蹈教学中充分强调了音乐节奏与风格特征的体现,以步点练习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指导学生理解不同音乐的风格,使音乐与动作融合在一起,表现出最佳感觉,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音乐素养。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研”、“教”、“练”

根据国家教育部《纲要》有关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之精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应构建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大体育观。体育舞蹈的教学应如此,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研”、“教”、“练”亦应如此。

(一)体育舞蹈教学基础——研

研是指对教学全过程的研究探索。它包括课前分析研究、课中实施研究、课余完善研究。就其形式而言,第一阶段主要是学习研究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第二阶段主要是研究教学实施中的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研究与完善各种可行教学路径与教学方法;第三阶段主要研究学生课余练习指导与组织方法,探讨课内外一体化新教学模式的规律,用实践检验的方法来验证教学方案,对不足之处进行完善。

(二)体育舞蹈教学实施——教

教是指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体育舞蹈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体育知识的过程。教学实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它对整个体育舞蹈教学过程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阶段既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相互作用的阶段,又是新的体育舞蹈知识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相互作用,但也会受到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组织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各种因素安排和运用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为确保体育舞蹈教学质量,我们认真领悟其“教”的一些规律:1.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将四个学期的体育舞蹈课划分好阶段,明确每一阶段任务,使学生在每一学期学习结束时都能有一定的成就感;2.辩证对待教学过程的师生主客体地位;3.加强与学生交往,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对待每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体育舞蹈教学检查——练

练是指学生在课内外对体育舞蹈及相关体育技能实际应用过程,此过程对学生是尤为实际和重要的。课内的练是在教师引导下对技术动作初步掌握和一定程度的提高,课余的练是对技术动作的进一步巩固与提高,是学习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环节。课余练以学生自练、互练为主,教师及时指导为辅,充分利用各种条件,采用多种练习方法,在技能的实践中培养对体育舞蹈的兴趣与应用能力,最终达到熟练运用。学生在课内、外练的情况与技能水平表现,可以反映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情况,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实践性检查。

四、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舞蹈运动的几点思考

学前舞蹈教学 第6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育;理念;教学;技能

中国分类号:G601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任务和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是培养为服务学龄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人才和未来学前教育领域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它不能仅把教学有效性的价值定位在学习舞蹈学科知识和表演舞蹈技能之上,而核心理念应该结合当前幼儿园的实际和市场需求,在有效的时间内培养掌握表演、编创、教授幼儿舞蹈的能力,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的信念,培养符合当前学前教育需求的一线人才。

一、学前教育专业对幼儿园舞蹈教育要求的实施现状及特点

中国儿童基础舞蹈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符合中国儿童特点和中国文化传统的舞蹈教育体系,但近年来,中国舞蹈界和教育界已形成共识:完整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重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塑造全面和谐健康人格的必要手段,其中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学中,舞蹈教学与实践运用的脱节和分歧的问题越来越多,不少幼儿舞蹈教育工作者对舞蹈的本质领会不够,在课堂上所学的舞蹈知识不能与幼儿园的舞蹈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效果不明显,有的甚至压抑了儿童的舞蹈兴趣,因而使儿童失去了对舞蹈的追求与热爱。这与时代的进程和发展形成了一个较为强烈的差异对比,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立刻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已的作用,因此,培养幼教专业人才的目标定位模式是:选准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界定专业人才的塑造模式。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脱离实际,任务重、缺乏统一的教材,课时少、学生来源及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素质差、舞蹈教育与实践结合失衡,无特色。

舞蹈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但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材不够统一、教学课时少、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脱离实践等。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应社会的需求出发,制定出相应的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优化舞蹈课堂教学培养。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优化舞蹈课堂教学

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全面的优化设计,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的导向要结合时代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体特点,突出培养学生表演、编创、组织教授幼儿舞蹈的能力和作为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和潜质。优化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着力焕发课堂的活力,发挥学生最大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更突出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1、课程内容的优化。整个课程以学生表演、编创、教学能力三大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的构建以表演能力的培养(舞蹈基本功训练、古典舞身韵、幼儿舞蹈组合、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为主);编创能力的培养(编创基础理论、舞蹈作品分析与欣赏、作品排练实践与小组回课为主);教学能力的培养(幼儿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每阶段实习任务的布置与交流课等)三大方面;教学选择的组合要实用性、针对性,根据学生每一阶段的要求科学的安排和搭配,清楚每堂课基础训练的目标,要学生掌握哪些内容,要强化哪方面,使学生达到哪些训练和提高,层次清楚,有主有次。

2、教学策略的多元化。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有其特殊性,人数多属于集体大课,所以从备课到课程的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分组导学、情景创设、游戏表演、欣赏感受、讨论交流、观察模仿、示范讲解等等。保证教学有效的最大化必须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分组教学与榜样示范,教学中分成若干小组,集体教学和分组教授相结合,在分组中用让优秀的学生协助导学、组织、练习和检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反馈和练习实践,避免了大课教学照顾不周的缺点,及时修正学习策略和改善學习过程,关注每位同学在教学获得的发展与收益,使学生能够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学过程教学语言的表达上准确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舞蹈是一门表现艺术,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景导入和情感交流,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和身体上充分的表达。我们将在课程内容上进行多元化整改。

3、教学实践的持续影响力。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益。在完成教学常规任务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革新。利用课后作品学演、课外教学实践的持续影响力。注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舞蹈的学习,舞蹈课堂教育为舞台实践奠定了基础。而舞台实践是对教育过程中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动作要领和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实践。如每学期布置成品舞作业,让每个同学完成独舞或小组合作完成成品舞练习,每学期进行汇报表演,在一次次实践表演中获得进步和成长,从掌握基本的舞蹈知识到熟悉舞蹈表演的技巧,从学习到表演,从被动的学生角色转变为自主的表演者角色,这是一个以实践来对舞蹈学习者进行深刻教育的形式。这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所倡导的,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学前舞蹈教学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幼儿教育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提高幼儿的综合艺术素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各幼儿园迫切需要具有唱、跳、说、弹、画等综合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舞蹈是主体教学内容之一。舞蹈技能是幼儿教师的第二教学语言, 良好的舞蹈能力有助于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舞蹈课程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如何适应社会对学前教育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根据笔者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经验, 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 加强专业教育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 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学习自觉性, 渴望在自己选择的专业领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加强专业和课程教育,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理解舞蹈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大部分学前教育学生来说, 从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舞蹈, 个别的虽有一定的基础, 但舞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 教师就要对舞蹈课程做好学习动员, 全面介绍课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要始终把幼儿舞蹈教学法的思想融汇在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熟悉幼儿各阶段的基本生理、心理特征, 掌握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 在每个时期所表现的情感都不同, 他们的接受能力也会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所变化, 舞蹈是他们心理情感的最好表现形式, 学习舞蹈能够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塑造美好的心灵。所以, 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培养和激发舞蹈学习的动机,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今后走上各种岗位实施舞蹈艺术教育时, 才能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幼儿舞蹈教学、创编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应当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 借助多媒体技术, 不断丰富教学手段, 保持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利用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 开展表演比赛, 展示学生才能, 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高职学生理解能力强, 善动脑爱提问, 教师要做到循循善诱, 善于抓住教学中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问题, 供学生进行思考, 大家共同探讨, 使学生尽快明白动作要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舞蹈训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没有强烈的自控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就无法真正领悟到舞蹈艺术的真谛。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 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动作和技巧, 为学生树立表率作用。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 要大力表扬, 在班级内树立几个典型, 带动其他同学, 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舞蹈训练中, 他们大多能够忍耐疼痛, 再苦再累, 也能坚持下来。

2 增强学生信心

学前教育专业属于非艺术类专业, 学生大都从来没有接触过舞蹈, 且已基本处于成年阶段, 对有难度的动作完成起来比较困难, 从而对舞蹈训练课产生了恐惧感, 出现一些消极应付甚至逃课的现象, 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

信心是指对行为必定成功的信念。信心是学习的强大支持力, 舞蹈技巧学习需要身体的协调能力、音乐节奏感的表现能力, 教师要从认知、情绪和外在意识等要素方面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认识困难和掌握克服困难的办法, 调整情绪, 增强自制力。一是教师要身体力行, 做好讲解和示范, 让学生明白动作要领和关键点;二是树立典型, 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及时进行表扬和肯定, 对成绩突出的学生树立成标兵, 带动其他同学迎头赶上;三是分组教学, 肯定学生的付出, 承认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分成不同训练小组, 采用优差 (下转第67页) (上接第65页) 组合, 互帮共进;四是梯度教学, 根据难易程度, 对分解动作多次进行细化, 循序渐进;五是开展兵教兵活动, 对于一个项目,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指定一名学生教练, 利用课余时间练习。

3 精选教学内容

目前, 学前教育专业缺乏规范的、针对性强的舞蹈教材, 教学内容没有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 照搬艺术院校的教材, 教学内容多、难度大, 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特长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安排要深入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 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处理, 精选教学内容, 编制适合本院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一是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切实抓好形体训练, 改善身体基本条件, 掌握肢体语言的基本技巧, 为舞蹈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进行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蹈及创编理论、技能的学习与实践, 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 全面锻炼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为幼儿舞蹈的教学、创编做好充足的准备。三是针对舞蹈课程课时短、任务重的特点, 在教学时要抓重点抓关键环节。例如, 在学习各民族民间舞之前, 先让学生对该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做一个基本的了解, 然后再开始训练。首先从简单的手位和脚位开始练习, 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体态律动及代表性和典型性步伐, 再选取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组合让他们进行实践, 这样既能巩固舞蹈基础知识, 也能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审美水平, 使学生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

4 提升职业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教学、表演创编能力, 能在幼儿教育工作岗位上运用舞蹈教学手段, 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

目前,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内容只是单纯停留在了解舞蹈基础知识和一些简单的肢体练习上, 实践课时少, 只有在见习和实习阶段才能简单了解学前教育工作, 学生平时所学的知识不能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 舞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实践锻炼, 舞蹈教学脱离实际, 学生舞蹈职业能力不强。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设计,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使学生成为会教、会演、会编的职业全才。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演练活动。在舞蹈教学中, 要注重互动式教学, 在体验模仿、协作性练习、小组展示、观摩互评、总结归纳等教学环节中, 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倡导学生参与探究, 进行交互式学习, 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教学环境。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通过成立学生社团, 开展专题展示和评比活动, 活跃校园生活, 展示专业技能, 提升职业素养。三是开展实习实训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育见习、实习及各种艺术实践, 给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平台, 让他们通过自编、自导、自演, 加深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实践锻炼, 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使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舞蹈表现力等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 为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唐胜利.紧围专业培养目标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J].黄河之声, 2012 (3) .

[2]闫桂元.浅谈幼儿师范专业舞蹈教学[J].大众科技, 2008 (6) .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 第8篇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目前来说,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发展不全面, 舞蹈基本能力有待加强, 需要利用创新思维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思想观念进行改进, 提高舞蹈教学水平, 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能力。

舞蹈其实在很多学校和专业都有开设, 艺术学校相对开设得较多, 但是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和艺术学校的舞蹈教学其实有很大的区别, 最主要的是教学目标和效果不一样。学前教育专业中, 舞蹈教学注重的是对舞蹈基本知识的运用, 只需要用舞蹈基本动作展示舞蹈的优美,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使学前教育舞蹈教学顺利高质量完成。

一、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个问题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中, 舞蹈教学存在不少问题, 需要一一解决, 才能增强舞蹈教学效果, 本文从一些角度分析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不足, 并对这些方面进行重点探讨和分析。

1. 课程目标还不够明确

课程目标不是很明确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对象是3~6岁的幼儿, 对他们加强舞蹈训练, 主要是进行启蒙教育, 重点利用舞蹈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不刻意要求幼儿的舞蹈动作做到很规范、很到位, 因此, 要求学前教育专业中, 舞蹈教育只需要学习基本舞蹈知识, 学会如何利用舞蹈进行教学, 把舞蹈知识传授给幼儿。舞蹈要求动作特别优美, 技巧特别娴熟, 这在艺术院校开设的舞蹈专业教学是要求比较高的, 因为培养目标不一样, 所以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培养需要注意课程目标明确, 做到有的放矢。

2. 学生基础较差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基础都是比较差的, 甚至零基础, 给舞蹈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 身体会显得比较僵硬, 对于舞蹈动作不能很快学会。学习舞蹈其实是有先天条件的, 虽然说一些基本舞蹈知识和不太难的动作要领, 通过基本训练都能够学会, 但是身体柔韧性较好的学生对于舞蹈学习是有优势的, 学习起来较快, 提升学习舞蹈的信心, 加快舞蹈学习进度。

3. 评价课程方法单一

评价课程方法比较单一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不仅是舞蹈教学, 在其他专业教学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那就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问题, 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 对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目前,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评价内容和标准较为单一, 成绩在评价中占的比重过高是普遍问题。成绩不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 占的比重过大, 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其实, 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 应该让学生参与, 创新评价机制, 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 或者降低成绩占比, 让学生之间互评及学生自评, 最后与老师的评价综合在一起, 完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这是完整的相对合理的评价方式。

4. 教学课时少

教学课时较少是目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常见问题, 舞蹈教学安排的课时过少, 不能很好地实现舞蹈教学目标, 使相关舞蹈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舞蹈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的, 需要花费较多课时进行舞蹈基本训练, 加强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学习, 舞蹈教学目标及任务。在幼儿教育中, 舞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 能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重视起来。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特征分析

上文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对每一种不足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这里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都没有舞蹈基础, 给舞蹈教学造成很大的阻碍。因此, 平常教学中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效果。

在这种背景之下, 学前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可避免, 重要的是如何创新方法解决这些不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比较年轻, 年龄特点会给舞蹈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这一特点需要在教学中创新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使学生胜任现在背景下的幼儿教学。因此, 舞蹈教学的最终目标需要加以确认, 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舞蹈课程教学, 完成教学任务。舞蹈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 其对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教学的目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影响因素和创新策略

1.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前面针对目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舞蹈教学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 这里我们对舞蹈教学过程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有利于认清舞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以及怎么创新性地改变这种不足, 提升教学水平。首先对舞蹈教学产生影响的就是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对课堂效果最有发言权, 生源会对舞蹈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为舞蹈教学需要舞蹈基础, 这样学起来才能很快。

2.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由于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针对前面出现的问题与不足, 就需要创新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主要来说从以下几方面增强课堂效果:

首先思想观念需要有创新性改变。无论什么事, 只有在思想上产生改变, 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首要的是改变思想观念,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进而增强舞蹈教学课堂效果。

其次学前教育中, 舞蹈教学内容需要做一些创新性改变, 才能与时俱进,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将一些不适合目前教学的, 或者落后的内容淘汰掉, 增加一些舞蹈内容, 不但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其主动积极地学习, 而且能够增强教学效果, 一举两得。加入一些新元素和内容, 极大丰富舞蹈教学内容, 内容不会陈旧, 因此舞蹈教学中, 需要创新性改变内容, 以增强课堂效果。

第三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改变, 以增强课堂效果。无论是什么课程, 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方法能给学生学习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教学方法不适当, 导致学生多走弯路, 因此要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这才是好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 增强课堂效果。教学中, 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新方法使学生对舞蹈基本知识加深理解。

第四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要注重创新。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全面性。内容标准也要多样化, 通过评价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等。

最后增加教育实践环节。实践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创编排练节目或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培养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提高舞蹈理论和技法的实际运用能力。可拿出一定课时安排专业见习活动, 就某一类技能在幼儿园的运用进行观摩、体验和总结。还可以聘请舞蹈教育方面有特长的幼儿园教师进行指导, 直接学习他们的经验, 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发展和改革现状,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要从实际出发, 在教学方法及内容等层面多样化呈现, 才有助于实际教学水平提升。此次通过理论研究, 希望在很大程度上为实际教学提供有益发展思路, 对实际教学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孛孛.声乐表演与舞蹈艺术的融合性研究[J].艺术科技, 2015 (06) .

[2]张琳.舞蹈教学中的情感表现[J].学周刊, 2014 (23) .

学前舞蹈教学 第9篇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不同导致教学困难

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通常是在初高中存在适应不良问题,不能进入高校就读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身比较差。对于舞蹈学习来说,除了需要学生有主动学习能力之外,还需要学生有相应的舞蹈基础,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并不是艺术院校科班出身的拥有高艺术素养的舞蹈者,许多学生的协调能力、模仿能力、平衡能力等都较差,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更会影响学生在教授舞蹈时的美感与信心;有些学生在少年期接受过舞蹈训练,这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好,教师教起来比较容易,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难点”。

(二)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向性不明确导致学习动力 不足

学前舞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舞蹈教师,但是,中职学校学生对“幼儿舞蹈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尚浅。我曾就“职业理想”这一话题与学生探讨过,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进行幼儿舞蹈教学“就是哄小孩儿跳舞玩儿”,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幼儿舞蹈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幼儿期打下舞蹈学习的基础。许多学生对“幼儿舞蹈教师”和“幼儿舞蹈教学”的真正意义并不明确, 这说明,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向性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无法判断自身的学习究竟有怎样的价值,也很容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三)舞蹈动作教学和舞蹈文化教学的比重不平衡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反复强调学生的肢体动作标准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针对舞蹈动作的基础和舞蹈的整体性进行练习,这使得一些学生对舞蹈学习的认知存在问题,他们将舞蹈学习单纯地视为舞蹈动作学习, 并不能主动理解舞蹈教学对学生个人审美发展的积极作用,对舞蹈艺术的认知也基本空白。教会学生舞蹈动作或者能够自编舞蹈固然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然而专注于某一特定目标的教与学一旦持续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产生瓶颈,教师教的累,学生也学习的厌烦;并且, 缺乏舞蹈文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很难对舞蹈的意义进行深刻理解,也不利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问题的原因

(一)教学方法不适当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所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便教师试图使用多媒体等设备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为教学打开更大的空间, 但教学最终都会落到“照着教师教的动作做”和“勤加练习”上,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能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要,反而使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进一步扩大。教学方法不适当是造成教学困难的主要原因。

(二)缺乏职业发展教育

中职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职业人才,那么,任何一门课程教学的出发点都应该是学生的职业发展,而目前的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却忽视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无论从教学环境还是从教学侧重点来看,都更像是舞蹈专业教学,而不是以舞蹈教育作为职业能力的教学。职业发展教育的缺失成为学生职业发展指向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的主要原因。

(三)对舞蹈文化教学重视不足

舞蹈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既有外显的形象,也有内在的思想。目前的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对艺术的外显形象教学多,而对艺术思想教育少,即教学中对舞蹈文化的重视不够。缺乏思想的舞蹈实际上只是肢体动作,并没有灵魂,这样的教学教出来的学生,在未来的教育中也会带着没有灵魂的肢体动作去教育幼儿。如此一来, 我们培养的幼儿舞蹈教师,无论从幼儿教育角度来看, 还是从舞蹈教育角度来看,都是不合格的。

三、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

新生开学之初,中职学校就应该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舞蹈基础进行检测和调查,如集体考查或者口头询问学生入校前学习舞蹈的情况。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分配各专业课的课时,力求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在教学的过程中,建议教师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例如,将分层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结合起来应用。我在进行舞蹈基本功教学时采用了这一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调查,将学生分成毫无基础且身体素质不佳、无基础但身体素质良好、有舞蹈基础三层;其次,在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中,对三类学生进行不同的目标设置,从低到高分别为:掌握舞蹈基本功的类型并学会如何练习、练好舞蹈基本功、夯实基本功并能够帮助其他学生进行练习;再次,将任务教学内容设定为:制作一套适合本小组的基本功练习计划,说明计划设置的理由并按照计划进行练习,填写每日练习报告。我将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分别抽取,形成均质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任务教学。任务发下之后,每个小组中的各个成员都能够明确学习目标, 并形成了互助型的学习模式,在学生提交的任务报告中, 甚至包括了他们的柔韧度发展曲线展示。这说明,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将教学与职业应用结合起来

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的学生不知道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也不清楚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能够接受什么样特点的舞蹈,对于幼儿的心理状况和接受能力也不了解。因此, 目前的舞蹈教学使他们很难使用一些能让幼儿接受的教学方法去进行幼儿舞蹈教学。因此,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应该结合幼儿心理学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启发式、创造情境式、开放式、游戏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同时,从侧面使学生体会到教授幼儿舞蹈课需要采用的方法及手段;另外,学校还应该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直接与幼儿园教学环境接触,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直接对他们未来的职业产生客观的认知,这样一来, 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也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建议和帮助。

(三)开展舞蹈文化教学

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领会舞蹈的魅力,以此作为他们情感发展的主要途径。这是舞蹈文化教学的基础。舞蹈的魅力包括舞蹈动作的美感和舞蹈作为艺术表现形式所包含的创造力。教师应该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实现舞蹈文化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正面情感,通过他们主动领会,达成情感发展的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学习了芭蕾舞基本手位、民族舞的基础动作之后,我将全班学生进行均质分组,组成“舞者小分队”,选出小组长并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请他们自行选择音乐,自主编排一组舞蹈并在一周后的舞蹈教学课堂中进行表演。在舞蹈编排练习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参与行为和心理感受写出来,并汇总成舞蹈创作心得。我在学生们的舞蹈表演当天承担拍照和摄像的工作,将学生心得中优秀的内容和照片打印出来,制成展板,作为“舞蹈创作大赛”的报导形式,申请在校园文化展示栏中进行展出。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而他们的舞蹈创作作品的展出,则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舞蹈的趣味性、艺术魅力带给他们的心理满足感和自豪感。

四、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进的关键

(一)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和教材的发展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舞蹈教材应该具备舞蹈专业知识与舞蹈教授技巧两大部分内容,教师在选定教材时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实用性,若书籍市场无相关内容时,可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积极组织教研室舞蹈教师进行教材编写,采用自有教材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另外,学生能够掌握怎样的舞蹈教学技能,取决于教师能够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提供给学生多少练习空间,因此,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始终是舞蹈教学改进的关键。

(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舞蹈教学的课堂上,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是学生,他们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着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所以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将来学生走进幼儿园,做好幼儿教学工作打下基础。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保持着高度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舞蹈教学活动的主体,使他们多多创编有积极意义的幼儿舞蹈,从而为自己积累舞蹈资料,为将来走上岗位打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相对较晚,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构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发展,而提高师资力量、选用合适的教材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该课程教学发展的关键。相信随着各中职学校和舞蹈教师们的不断努力,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必然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幼儿舞蹈教师,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本文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说明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进策略,希望本文能够为中职学校学前舞蹈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殊性 第10篇

一、教学内容的特殊性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不同于舞蹈院校的专业训练, 教学内容分为基训、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蹈、幼儿舞蹈创编四大板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学到各项基本功、身段训练组合、民族民间舞组合、儿童舞蹈和舞蹈创作技巧等知识技能, 更要能把学到的各种舞蹈知识转化成一种能通过舞蹈对儿童身心进行美的耕耘, 培育、熏陶的能力, 提高从教的实践能力。所以如何切实做好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 完成舞蹈教学目标,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的特点, 我有以下一些做法, 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 不能照搬专业舞蹈院校的专业训练模式

我们一般采用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的基训和民间舞教材, 但是我们的课时有限, 一般只能教完二年级的课程, 身韵课基本可以教完, 较难的技巧有选择地教一些, 或让同学们看录像了解一下, 知道怎么去做, 而不能强求全班同学都会做, 那样做只会事倍功半。

(二) 打破教学常规, 实行编舞渗入制

对于新入学的前教育专业新生来说, 她们对舞蹈几乎一无所知, 如果天天做基训, 她们会很快失去对舞蹈的兴趣。为了激发她们的积极性, 我会在每节课留15分钟, 教一个简单的幼儿舞, 并配以小朋友的舞蹈画面, 这样既使她们看到孩子的天真可爱, 又使她们感觉自卑, 觉得还不如孩子跳得好, 增强了她们的好胜心、进取心。另外, 在学过一段时间的舞蹈之后, 我会让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重新编排队形, 造型等, 并分组练习, 让组长负责排练, 课后完成。一个星期后再集中两节课表演, 评讲。这样使学生们感到学有所得。在学民族舞蹈时, 要求学生用已学的元素去编排队形, 舞蹈构图, 造型练习。三年级学习幼儿舞蹈时增加幼儿创编技巧。比如, 我们可以先教一个八拍的动作, 让她们编第二个八拍的动作, 或教第一段编第二段, 主要以队形变化为主, 由浅入深。

二、学生的特殊性

前教育专业的新生不同于从小进行专业训练的专业舞蹈院校的科班生, 她们基本上都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大多数新生入学时的舞蹈基础很差, 很多学生入学前不仅没跳过舞, 有的就连成形的舞蹈节目都没看过, 有的学生根本不具备跳舞的条件。新生没有受过舞蹈训练, 很多方面需从启蒙入手, 但他们不能不直接学习一些民族民间舞以及儿童舞的创作, 因而存在着基础差与课时相对不足的矛盾。针对该特点, 我总结出“抓住三个重点, 培养多种能力”的教学方法, 具体如下:

(一) 抓住三个重点

因为学前教育技能课课时普遍较少、专业基础较差的特点, 在教学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有抓住三个教学重点, 并搞清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基训是高师分院舞蹈教学的基础和保证。

以训练学生身体的软、开、度灵活、协调和动作的感觉为主, 腰、腿的能力训练和技巧训练为辅。基训是每个初学舞蹈者所必须首先进行的专业训练。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素质条件, 提高舞蹈的基本能力, 为学习各类舞蹈奠定基础。

2. 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是高师学前舞蹈教学的积累和提高。

以组合学习为主, 动作的单一练习为辅。民族民间舞的学习, 可以全面锻炼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艺术水平, 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 广泛积累素材, 掌握各族舞蹈的特点, 为儿童舞蹈的教学和创编做好准备。

3. 儿童舞蹈的学习, 是高师学前舞蹈教学的具体实践和体现。

以基础学习和学生教学、创编实践为主, 教师的教授和理论学习为辅。儿童舞蹈的学习, 是高师学前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它可以检验基训和民族民间舞学习的效果, 考查学生教学、创编的实际能力。

(二) 锻炼多种能力

在学生实习中我发现, 有些学生尽管自身专业素质好, 具有一定的舞蹈感受力与表现力, 但却总上不好课, 带不好儿童, 无法适应幼儿舞蹈教学。究其原因, 主要是这些学生教学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各种能力的缺失。虽然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光靠课堂教学, 它还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 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们提供表现和锻炼的舞台,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表演、创作、观察、分析、指导等等各种能力, 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 在实践中体验, 达到学以致用。

学前舞蹈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舞蹈

近年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近三年幼师的男女比例和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人数男女比例来看,男生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并且呈逐年增加的势态。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内容和师资配备,都是面向女生的,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特征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男生的教育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及时作出调整,以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1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舞蹈学习现状

1.1 男生对舞蹈课程没有正确的认识

从性别特点的角度出发,男生比较喜欢具有力量和爆发力的活动,大多数男生对舞蹈的认识程度较低,特别是学前专业的背景下,女生偏多,舞蹈教师也大多为女性,舞蹈课堂的内容都是女班的教材,对身体的柔韧性有一定要求,舞蹈姿态也比较柔美,充满女性色彩。因此许多男生都误认为舞蹈都是以柔为美,需要很高的身体柔韧性和软开度才能达到的,有些男生甚至觉得练习舞蹈会缺乏阳刚之气。

1.2 男女生同班上课

虽然男生比例在增加,但相对女生而言男生数量较少,因此许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都是以男女同班的形式进行教学,没有分班上课,女多男少让男生在课堂上显得特别突兀,增加了男生的抵触心理。男女同班也造成了教师同样的动作要分男范儿和女范儿两种角度分别教学的苦恼,且大多数动作无论是示范、讲解都是以女生为主的,男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会受到被女性同化的影响。在舞蹈课堂里,男生无论是人数和关注度上都处于弱势地位。

1.3 没有男班教材

由王印英老师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舞蹈》,全书共分5个单元,内容全面,知识体系完整,是當前学前教育专业的主流教材;还有由王丽娟老师主编的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舞蹈》和由单亚萍老师编著的《形体艺术训练》均为学前教育领域里较为权威的教材,但上述教材均没有体现出男生的训练内容和方法,书中示例图片也都是女生。许多教师只能参考专业舞蹈课程中的男班教材进行教学,但是由于过于专业化,脱离了学前教育的实际,很难运用到教学中。

1.4 考试结果分析

以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3级男生舞蹈期末考试为例:该年级总人数600人,其中男生16名,考试内容为维吾尔族舞蹈组合。考试共分两组,从考试结果来看,男生学习舞蹈的情况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类是对舞蹈学习兴趣较高的,他们动作认真,表情到位,有感染力,但因为学习的是女范儿,作为男生的舞蹈,缺乏阳刚之美,过于阴柔,与教学目标中对于男生的要求不符;第二类是对舞蹈学习兴趣不大的,只能基本完成动作,动作僵硬,没有表情,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从这次考试结果来看,无论学生对于舞蹈有无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都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2 男生是否需要上舞蹈课

首先,幼师不同于其他老师,幼师的言传身教中,对于肢体语言的要求高于其他任何阶段的老师,因为幼师面对的是幼儿,幼儿的语言领悟能力和注意力处于初级阶段,他们接受的信息要儿化,要声情并茂,要手舞足蹈。而舞蹈课程,就是一门如何“用肢体语言说话”的课程。

其次,舞蹈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是一门技能课程,它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在舞蹈方面取得任何成就,而在于舞蹈对于学生身体形态上的改善,对协调能力的锻炼,以及对肢体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男生而言,舞蹈中的矫健之美、刚毅之美,也帮助他们今后在幼儿园中树立男性勇武阳刚的形象。

3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舞蹈教学策略

3.1 男女生分班上课

男女生在性别上有差异,在舞蹈课堂中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因此,舞蹈课应该分男女班进行授课,如男生人数太少,可以采取年级集中授课的形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男班舞蹈课也应当尽量由男老师教学,教学内容和课堂示范都是从男生的角度出发,形成男生舞蹈课程的教学体系。

3.2 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第一,基础训练。由于男女生的身体结构和能力存在差异,男生在力量和弹跳性方面能力较好,因此,对舞蹈基训阶段的教学内容应当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进行调整,降低对柔韧性和软开度的要求,比如下腰和下叉,突出跳跃和力量的训练,比如小跳、中跳、舞姿跳、踢腿等等。

第二,民族民间舞。教学内容和教学舞种的选择要与女生区分开来,选择舞蹈风格较有男子气概的舞种进行教学。例如,同样学习藏族舞蹈,女生班级以弦子为主,藏族弦子连绵不断,圆润舒展的舞蹈风格较适合女生,男班可以以踢踏为主,踢踏动作简单,节奏感强,且风格洒脱奔放,适合男班教学;有的舞种还可以借助道具来体现男生舞蹈的特点,如蒙古族筷子舞、汉族鼓子秧歌等等。在民族民间舞学习的阶段,男女班教学内容可以作出如下调整:(如表1)

第三,适当加入体育舞蹈和街舞。体育舞蹈和街舞的舞者男生居多,动作随意洒脱,热情且体现力量。同样可以训练身体直立感和协调能力,体育舞蹈和街舞却极少被引用到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这和我们的传统审美意识有关,也和师资的构成相关。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大都是舞蹈专业生,毕业于严谨而规范的教学体系,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但缺乏学前专业系统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上也更加追求内容的深度,忽略了教学的宽度和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体育舞蹈和街舞也是舞蹈文化中的一员,对于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和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同样的效力和意义。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体育舞蹈和街舞,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能够丰富学生视野,拓宽他们的眼界。

3.3 加强赏析,提高认识

许多男生认为舞蹈是女生的专利,舞蹈动作缺乏阳刚之气,都是因为对舞蹈的认识不足。我国有许多优秀的男子舞蹈作品,如《狼图腾》《走跑跳》《一片羽毛》《梅园梅》,这些作品不仅阳刚气十足,更体现了对生命、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让学生最直观地感受到男子舞蹈特有的“阳刚之美”,也能引起对作品中情感的共鸣,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促进学生大胆、自信地学习舞蹈,展示自我。

4 结语

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越来越走向科学化和系统化,男生的舞蹈教学也一步步走向正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严谨的同时不失特色,教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印英.舞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单亚萍.形体艺术训练[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4]郑晓.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男女生差异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2.

[5]满江红.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舞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

学前舞蹈教学 第1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创新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幼儿教育已经被越来越的人所关注了。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幼儿教师, 其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因此, 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体, 而舞蹈课则是培养幼儿教师舞蹈教学能力的专业课程。目前, 大多数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已经略显老旧了,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适合时代需要的幼儿教师, 就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本文从舞蹈教学的重要性谈起, 继而阐述了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意见。本文在一定程度上, 具有参考价值。

一、舞蹈课程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种可以通过有节奏的、美化的人体动作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并且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的艺术。它将人的身体作为表现工具, 通过带有节奏性的经过美化的动作来表达舞者的情感, 使观众可以感受到美, 可以感受到人生的高雅与充实。另外舞蹈还具有提高审美, 陶冶情操以及强健体魄的功能

幼儿期是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时期对其进行舞蹈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幼儿的身体运动技能更为协调的发展, 对幼儿品德与性格培养也是大有裨益, 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思考能力。因此, 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舞蹈知识以及扎实的舞蹈技能, 才能够完成对幼儿的舞蹈教育, 能够在日常教学之中, 通过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出一些简单而又有效地舞蹈, 让学生们进行学习和演练, 从而达到美育的效果。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 通过“双基础加双儿童”的教学模块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这里所说的双基础是指学生的舞蹈基础训练和舞蹈基础理论的学习, 双儿童是指儿童舞蹈教学的能力培养与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其他舞蹈专业相比,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不单单只是注重对学生舞蹈技能的培养, 还注重对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双基础加双儿童的教学方法:

1.舞蹈基础的训练

目前, 各个院校的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应届的高中毕业生, 对于舞蹈学习来说, 他们的年龄过大, 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较差且可塑性也较弱。而且,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来说, 其舞蹈基础训练的时间较短。因此, 教师在舞蹈基础训练教学时, 应该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例如软度、开度和弹跳方面。在教学时, 坚持先容易后困难, 避开学生在在生理条件上的局限性。在训练时, 可以减去传统训练方式中对控制能力等技巧的训练, 尝试现代的以头、颈、腰等关节为切入点的训练方法, 结合对站姿的校正,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2.舞蹈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

目前,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 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经历过舞蹈学习, 对舞蹈的认识少之又少。因此, 他们在接受舞蹈教育时就会十分吃力。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可以再教学初期加强学生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 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教学器材, 使学生掌握舞蹈的特征和性质以及不同舞蹈种类的风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儿童舞蹈知识技能学习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 其毕业之后大多是从事幼儿教育, 因此, 其幼儿教学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 对幼儿产生莫大的影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来说, 其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幼儿舞蹈教育知识。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 例如可以安排学生设计幼儿舞蹈活动的方案;通过课下作业, 鼓励学生去大胆的创作幼儿舞蹈等。通过这些方法, 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 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幼儿教育者这一工作。

4.儿童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舞蹈教学中, 光对学生进行自身能力与理论知识的培养是不够的, 还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要对学生教学能力进行培养,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使学生能够在熟悉各年龄段幼儿特点的基础上设计舞蹈;让学生明确幼儿舞蹈教学的规律, 并能在此规律之上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确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内容, 掌握教学的方式方法。

(二) 丰富教学方式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没有很好的舞蹈基础和丰富的舞蹈知识, 但是其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比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 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充分分析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并根据实际情况去设置相应的教学措施。重视实践练习, 使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此外, 还要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使其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幼儿。

1.通过概念来指导教学

舞蹈课不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更是实践与理论密切结合的实践课。因此在舞蹈教学时可以先对动作的概念进行讲解示范, 让同学们能够在理解概念中的基础上领会动作的要求, 继而结合实践让同学们明白动作的要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讲解的准确性与实践联系

舞蹈是通过人的身体来塑造艺术形象的, 因此训练学生的身体表现能力, 使其可以自由的传达所要传达的情感就成了舞蹈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 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能贪图多和快, 要坚持平稳的进行技术训练, 增加实践练习, 让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此外, 教师在对讲解知识内容时语言要尽量简练, 示范动作时动作要标准。

3.强化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作为一个教师, 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 还有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 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举行演讲比赛的形式。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增强其心理素质, 使其能够更好的应对必要后的教学工作。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逐渐重视以及社会的全方位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也必须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此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在舞蹈课程教学中, 我们应该坚持在传授学生舞蹈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其幼儿舞蹈设计能力的培养, 坚持“双基础”与“双儿童”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方法, 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舞蹈的理解, 针对社会实际需要来不断完善舞蹈教学的方法, 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复合型人才,

学前教育舞蹈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吴文稳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成县742500)

摘要:伴随着现代技术教学手段不断的引入课堂, 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各种优势, 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 不仅激发学前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而且大大促进了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字:多媒体技术;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兴趣

随着计算机在学校中的普及, 我们舞蹈教师也要使自己的教学手段逐步走向现代化。而多媒体技术以方便、快捷、高效、直观的教学特点, 丰富的教学内容, 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 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它可以充分显示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点, 做到图、文、声、像融为一体, 为学生们所喜爱。教学实践证明, 多媒体舞蹈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拓宽眼界、获取知识最主要的推动力。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课时少、实用性强以及学生基础差、个性突出的特点, 老师要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条件下视听结合、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形象鲜明直观、传达信息量大等优势, 避免生硬地灌输, 这样学生就不会产生厌烦疲惫之感。

二、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 教师起主导作用, 学生则是活动的主体。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学生的就业基本方向是幼儿教师, 所以教学必须紧密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展开。幼儿舞蹈理应是教学内容中的重头戏。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 老师们只给学生教几个成品的幼儿舞蹈, 这样显得很死板, 学生只会跳这几个舞蹈, 。而我不仅给他们教成品的幼儿舞蹈, 还有我自编以及改编的幼儿舞蹈, 从学生的发展角度考虑, 幼儿舞蹈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会典型幼儿舞蹈的同时, 结合幼儿实际进行创新和改编, 实现幼儿舞蹈教学的与时俱进, 要让学生不但会跳, 还要会“教”, 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进行模拟课堂的训练。我让学生把自己学习的幼儿舞蹈视频打开, 然后给大家讲解一下是怎样进行改编和创新的, 最后给本班同学上一节舞蹈课, 把这个新舞蹈教给大家, 而我和个别同学来评课。还有更有趣的是我让其他同学把这位小老师的授课过程录制下来, 让他自己学会寻找缺点。结果这个方法让学生们的信心十足、热情高涨,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仅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还调动了学生参与了教学情境的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了活动的主体, 还学会了全班同学几十个幼儿舞蹈, 给自己积累了舞蹈资料。这都是多媒体技术的功劳, 才使我的课堂生动活泼, 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有利于课堂的延伸

我校学前教育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 一般为三年制, 而舞蹈课只开设一年半, 专业内容多, 教学时间紧张, 需要学生课后消化的内容较多。如果学生舞蹈基础相对薄弱, 则需要在课外花更多的时间去自学。以往教师的指导局于课堂内, 课堂后的指导相对较少, 多媒体技术则将指导延伸至课外, 跨越空间限制。

满足社会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舞蹈教学可以有针对性的练习, 远远优胜于传统教学练习。它的最大优点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具体形象的指导和带娱乐性的练习, 不仅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练习中学生遇到问题, 还可以随时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及时的解决, 并且可拍摄课堂外练习的场景, 教师可给予更为具体的指导, 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丰富。此外, 教师可提供一些典型舞蹈表演视频与学生共享, 这样学生还可以在课外进行自学, 学生之间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搭建的沟通平台互相学习, 形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并且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相互共享。

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虽然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已引入课堂, 但我们不能夸大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忽视了老师的“教”, 脱离了实际的课堂教学, 也不能只顾追求多媒体的直观效应,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不能使学生对学习舞蹈失去信心。虽然使用视频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新内容, 但仅仅是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话, 那么这些直观的视频将失去最终教学的意义, 甚至会产生干扰, 让学生有厌学、没有决心学习的现象。在目前的多媒体舞蹈教学中, 这样的例子我见过不少, 比如:有些老师在让学生学习民间舞时, 从头至尾就让学生观看了一些网上的成品舞蹈, 学生光顾了欣赏, 不知道上课的内容与实质是什么, 还让学生感觉到那些演员跳得那样好, 自己能行吗, 使他们与民间舞之间产生了距离, 从而失去了信心, 总觉得自己基础差肯定学不会。这样反而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 多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的适时应用,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脱离实际的教学规律, 如果应用不得当反而对教学效果会起反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广大舞蹈教育工作者认真探索、努力研究, 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 使多媒体技术真正成为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果与课程活动相结合的先进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贾秀芳.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文教资料.2010. (19) .[2]赵飞霞.职高舞蹈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之我见.[J]大众文艺,

[3]鞠小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途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6) .

[4]张建波.新《纲要》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 2009. (5) .

[5]闫亚楠.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作者简介:

吴文稳 (1973—) , 女, 甘肃武都人,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方向: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熊娅莉, 陈惠菊, 齐静怡.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以丽江师专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7) .

[2]刘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舞蹈课教学的启示[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2) .

上一篇:静脉留置镇痛泵下一篇:农作物种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