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教学思路

2024-07-01

初中新教学思路(精选5篇)

初中新教学思路 第1篇

一、整体编排和构建方面

1. 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教学内容的分层设计, 探究的过程与知识梳理相辅相成, 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技能的认识。这样的设计更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如在学习《力弹力》这一课时, 可以根据内容来组织学生实验理解什么是力、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 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 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适当地点拨方法, 就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的目标。让学生们了解到知道什么是力;什么是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N)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2. 反映了物理科学的基本思想

课本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开始, 在宏观上展示的是能源与社会, 以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又包括各种形式的运动, 声现象、物态变化, 光现象, 物体的运动;能量的另一方面又是机械能、电磁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物理探究的是物质以及物质的性质与结构, 运动和相互作用。最终达到生活、物理、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统一。因此, 物理科学的本质决定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3. 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刚刚发展起来, 对抽象的事物的理解还不是很好。因此, 在每个单元的内容编排上, 书本都突出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变化规律, 不再拘泥于每个单元之间知识点的逻辑线索, 在认识上也遵从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对于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 八年级上册所学习的一些具体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肯定是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然后才慢慢过渡到力学, 机械能, 电能等更抽象的物理科学。

二、创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情景

像物理这种与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的学科, 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适用一些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为很多经验可以从生活中来, 对学生来说有利于探究。教材的编排在这方面也体现出注重探究的思想, 并且比较注重探究方式的引导。

比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这一课时, 可以让学生们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们可以通过几个实验进行探究。如: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 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 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 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2.重敲音叉, 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 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在课中, 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情景来增加学生们思考和探究的机会。教材在探究方式上也没有做统一的要求,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探究活动和现实的器材设备等方面的因素来采取一些更灵活多样的探究方式。

三、注重与社会和人文的联系与渗透

物理就是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的一门学科。身边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物理现象。课本也特别注重物理与社会及人文的联系。例如, 教材选用了“生物电”的探究故事, 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介绍了科学家从偶然发现到找出本质联系艰辛探究的历程, 在教学的同时也不忘弘扬科学精神, 体现了物理学的发展对技术和相关学科以及社会发展的作用, 也突出了物理中所含有的人文精神。还介绍了曾侯乙编钟、夏商周断代工程、纵目青铜面具、竞速项目中的中国奥运健儿、中国的载人航天以及一些著名的中外物理学家、发明家等。用这些充满人文情怀的小故事来激励每一个初中生。同时还注重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联系, 例如, 介绍了激光测距仪、哈勃望远镜、同步卫星、光纤通信、磁悬浮列车、纳米技术等内容, 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拓展视野, 对物理学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把物理和社会、人文相联系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三者之间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四、教材版式新颖活泼, 图文并茂

丰富的插图是本书的又一大特征, 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带领学生挖掘插图中所表示的意义, 充分使用插图的功能。插图的功能不仅仅只是提升内容的趣味性, 还有其他方面的功能, 比如书本上设计了两个学生和一个学者形象的卡通画人物, 这幅图不但可以运用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借画中人物之口表达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疑惑, 并且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另一方面, 每一章的首页设计的图案也是非常讲究的, 既有导学的作用, 又可以概括本章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还能体现出这一章的内容与生活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学会看书上的图, 最大化地读取出图中所含的信息。

综上所述, 教师要把握住了教材的特点, 就可以更好地使用教材, 更好地把知识呈现给学生, 尽量把教材中的新特点, 新优势运用到教学中去, 用更适合教材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栖位.关于对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改革的解读, 教育导刊, 2012.12.

[2]韦竹.对新课程的反思, 考试周刊, 2012.46.

初中英语教学中创新教学初探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创新教学;教学方法;实践活动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改革进程的日渐推进,教师备一次课就受用终生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学生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教师更应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实现创新教学。那么,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创新教

学呢?

一、丰富多彩的导入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也是如此,学生在课间活动时正在聊得热火朝天,却突然被上课铃声打断,此时导入的作用便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冗长、赘余、与课程内容联系不紧密的导入通常会被学生的大脑自动过滤掉,而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有趣的、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够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上课之前,我带领学生开展了“单词接龙”的游戏,按照学生的座位顺序,由学生说出一个学习过的单词,第二位学生以第一位学生说出的单词的尾字母为首字母再说出一个单词,以此类推,比一比哪位学生的反应能力强,一时之间说不出来的学生暂且起立,参与到第二轮的接龙之中。一方面巩固了之前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与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除了游戏导入法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提问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等,其中多媒体教学导入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初中生处于13岁~16岁的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多媒体课件以其色彩鲜明的图片、旋律优美的音乐、夺人眼球的动画等强大的优势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导入部分虽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的比重并不是很大,但对于一节课的课堂效果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精心规划,使课堂导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生长在说母语的语言环境里,对于英语语言环境的风土人情、习俗文化等方面并不了解,想要深入地学习并运用英语并不容易。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地还原真实的语言环境,使用英语教学,并使用口语,让学生仔细观察我发音时的口型并认真模仿,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长此以往,以达到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与提高。例如,在讲解translate这个单词时,我带领学生充分理解了单词的形、音、义,以及相关的词形变化:tuanslation,名词,翻译,并以此类推,让学生举出类似的学过的通过基本词根进行词形转换的单词,有效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仅仅直指中考提高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活学活用,能够用英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进行基本的日常交流。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习得学习英语的正确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下扎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对学生的一生将是一笔受用不尽的财富。

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计划的制订,针对的都是大多数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对于语言的天赋和领悟能力都不相同,决定了教师教学时不能采用“一刀切”,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展分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课堂和生活中,仔细观察学生,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学生划分为上、中、下不同的层次。当然,这个划分需要教师独立完成,切忌传播到学生中去,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影响班级团结。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基础雄厚、对英语学科体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热情的学生,教师可适当设置一些自主探究环节,拓宽学生的思维;而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而言,教师更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设置比较低的学习目标,满足学生小小的成就感,和他们一起感受成功后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这样一来,无论是哪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各得其所,共同发展,也有效地避免了“短板效应”的发生。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创造条件,建议学校聘请外籍教师走进课堂,与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语言环境,锻炼听力与口语能力。

三、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内容的框架,贯穿着一节课的始终。有启发性的提问能够环环相扣,带领学生紧跟着老师的思路。为此,在设置问题时,教师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设置开放性问题,不提供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只要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例如,在讲授“Friends”时,我与学生分享:What should a good friend be?学生回答:warm-hearted,kind,optimistic,hard等等,迥异的风格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开展新颖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知识的学习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要服务于生活,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恰到好处的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我在任课班级开展了“我是演说家”的活动,利用每节课前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英文随笔大声地讲出来,或是日记、或是游记、或是小诗都可以,借鉴了深受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超级演说家》的战队形式,在学生之间展开小组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应变能力等等,更从多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学生之间激烈角逐,竞赛日渐白热化,学生展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精神面貌,收获颇丰。

总而言之,想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要身体力行,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个艰难、漫长却又幸福的过程,还需各位同仁共同努力,共同致力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创新教育理念下初中体育新教学分析 第3篇

1、新教育理念概述

新教育概念为我国教育事业伴随着时间发展逐渐诞生的概念, 其本质的含义便是在教育中寻求最为合适的方式, 保证教育的整体多样性, 通过实际教学中的多策略选择, 提升学生的整体创造能力, 帮助其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而言, 希望学生具有更加综合的素质, 此类素质不仅仅包括学识能力, 还包括此外的一些能力, 包括对应的身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等。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需求人才类型也更加多元化, 对于各用人单位而言, 希望自己所聘用的人才具有更加综合的能力, 也就是说, 需要其不仅仅具有相应的工作能力, 同时希望其可以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言, 便必须依靠对应的学校教育培养, 保证整体的教育效果, 才能真正的保证对应的教育成果。 新教育理念是初中教育改革的一次改变, 也是我国教育遭遇的一次瓶颈, 当面临其更好的突破后, 我国的教育必将迎来崭新的局面。

2、我国初中体育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初中体育教育创新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此类问题包括教育理念问题和教育设备等问题, 通过了解现代新教育理念, 然后有效的完成自我创新。结合笔者的个人工作经验, 现阶段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2.1、仍然采用传统教育观念

在我国很多中学校中, 仍然在采用最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 不仅在运动前没有对应的热身, 而且也没有全程指导, 很多时候的体育课程是初中生的“自由玩耍时间”, 通过此种传统教育模式所展开的体育教育, 不仅不能取得预先设想的效果, 而且也不能满足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整体来说, 现代传统观念已经制约了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同时此种分为根深蒂固, 使得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此种方法开展体育教学, 教学中根本没有创新行为和创新思想, 于是此种教育模式一年又一年的流传下来。 很多传统的教育观念所带来的便是进步比较困难, 一方面便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比较重视成绩, 不注重身体素质, 另外一方面便是传统观念的应用不能让现代的教学方法进入到教育中。 两方面的问题都会导致具体的教育问题, 通常导致创新比较困难。创新并不是盲目的创新, 其更加需要的便是尝试, 而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根本不会去选择对应的传统观念教育。

2.2、教师综合素质较差

我国广袤的土地上, 分布最多的便是农村, 而农村也需要有配套的教育设施, 便是我国的农村中学, 此类学校不仅自身办学条件较差, 而且师资队伍也存在问题。 而且落实到初中体育创新上而言, 此类教师不仅没有创新的能力, 连基本的体育教育都无法保证。很多教师心中仍然将体育课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课程, 使得整体体育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的不重视也是体育教学创新的“顽疾”, 并且难以根除。很多体育课程的创新需要教师去大胆尝试并且有效的做出创新建议, 不过一旦教师的综合素质存在不足, 便会导致创新能力同样较差。而且在实际教学中, 很难将现代的教育理念应用自我教学中。

2.3、设备较差

前文提到农村中学属于我国大部分的中学, 整体办学条件极差, 众所周知, 体育教学中需要外界的辅助器材, 通过各类辅助器材的方可开展对应的教学, 而一旦此类设备缺少或者存在破旧设备等, 体育教师势必不能开展设备相关的教学, 使得体育教学本身便不完整, 进而难以保证质量。例如初中学生存在一种运动叫做冲刺跳远, 便需要沙坑的辅佐, 一旦沙坑此类和其他保护措施缺失, 一方面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对于学生而言, 一旦去盲目尝试, 很容易造成受伤情况。总结我国现阶段初中学校的整体运动设备, 很多基础设备尚且缺失, 更不要谈论一些专业一点的保护设备了。

2.4、鼓励制度不足

初中体育创新属于时代需求, 伴随着新课改时代的到来, 教育理念也得到更新, 使得我国初中教育的基本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但是在探讨创新时, 大部分教师抱有的态度便是漠视, 笔者认为此类原因便是由于创新鼓励制度的缺少, 一方面教师害怕自己的教学过程犯错, 被学校列为反面典型;另外一方面便是即使真正的做到创新, 也不会有对应的奖励。两方面的原因都导致教师团队比较忽视创新任务, 而教师是创新的主要力量, 只有通过他们的努力方可完成创新, 因此, 现阶段鼓励制度的缺失也是问题之一。当鼓励制度不足时, 所谓无过便是功, 所以很难存在教师去选择创新, 通常情况下都是选择稳妥的教学方式。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存在自身的不足。导致对应的悖论产生。

3、推动初中体育创新教育的相关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 明确了阻碍创新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 进而通过实际的举措推动我国初中体育创新教育的发展, 主要建议如下:

3.1、采用现代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课堂中, 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而伴随着新课改时代的到来, 要求教师角色转化, 将自身转化为服务者, 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知识。落实到体育教学而言, 便是需要教师创新教育理念, 实际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得学生可以自身有效的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实际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取分组对抗的方式, 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 另外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得学生对体育产生由衷的情绪, 此种由衷的情绪诞生后, 自然可推动初中体育的有效创新。现代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同样不断创新, 演变出了很多种现代理念进入到现代教育中, 在真正的对应教育理念应用中, 更加需要做好应用工作, 通过有效的明确教育目标和教育主体地位, 进而提升整体教育效果。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而现代的教育理念中, 将学生转化为主体, 教师更多的便是扮演一种服务者的角色。因此说, 为了保证教育效果, 同样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更需要教师明确新教育理念, 进而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

3.2、建立高素质师资团队

现代中, 针对农村整体师资队伍较差的问题, 应该面向广大社会公开招聘, 并且政府出台配套的鼓励政策, 鼓励大学生支援农村教学。尤其是针对农村体育教学而言, 更是如此, 体育教学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做到推广并且创新, 当鼓励大学生进入到农村中学后, 可以鼓励大学生去创新现有教学制度, 通过高素质教师团队的建立, 帮助现代初中体育教育完成创新。不仅仅是对外引进人才, 同时需要做好对应的培育工作, 对于现有的教师团队采取良好的教育措施, 帮助他们认识到对应的现代教育理念, 并且明确教育成果的重要性, 尤其重点的任务便是帮助他们了解新教育理念和孩子们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两方面的内容, 进而真正的提升教师队伍所具有的相关业务能力, 通过有效的提升帮助其完成整体的教学过程。

3.3、加大投入

前文曾经提到, 很多中学的体育基础设施都存在不健全情况。因此, 为了解决该情况, 同时为了推动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有关部门协同政府部门, 建立对应的专项资金, 并且保证此类资金可以应用到农村中学基础建设中, 通过提升农村整体的设备状况, 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展开。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 投入的增加包含两方面:一种便是硬件设备, 例如此一类初中学校的基础体育设施, 另外一方面便是前文提到的人才培养, 农村中学可以出资去培养教师人才, 如果单一地区压力较大, 可以多个小地区联合起来, 共同办学, 通过有效的共同办学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加大投入的方向与渠道较多, 可以地方出资, 同样可以向中央政府寻求对应的资金支持。

3.4、建立健全鼓励制度

鼓励制度也是鼓励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方法, 通过有效的鼓励制度展开, 一方面可以鼓励一些存在创新念头的教师将创新理念大胆的应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鼓励教师大胆展开想法, 大胆实验。实际工作中, 鼓励制度可以和工资岗位等挂钩, 通过实质的物质奖励, 来提升整体教师的创新意愿,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通过鼓励机制的推广, 必然可以帮助现代初中有效的创新初中体育教育。 鼓励制度的诞生更像是一种外部的激励制度, 当然鼓励制度必须有度, 不能任何创新方式都盲目鼓励, 而更应该鼓励一类真正的为创新教育发展做出贡献的教师个人与教师个体。对于我国现代的初衷体育创新教育而言, 鼓励制度的存在可以帮助我国的整体教学效果完成提升, 同样可以做好对应的培训工作。例如一些教师为了得到鼓励, 将会自主去学习创新理念, 并且在地区开展的培训中, 有效的去学习, 并且提升自我。相关部门建立鼓励制度时, 同样要明确实际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对应的鼓励制度, 并且建立的制度需要满足我国的法律法规和基础规定, 帮助整体教学开展的更好。

4、总结

综上所述, 初中体育教育创新教育更应该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 并且根据创新措施解决此类问题, 通过解决后才可以有效的开展创新。文中同样概述了基本创新教育制度, 希望为我国的创新教育推广带来帮助。

摘要:我国现代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转变, 传统中重视考试成绩, 而现代更希望人才具有综合素质。可以说, 教育理念伴随着时间的发展发生了转变, 成为了现代的新教育理念。而在新教育理念之下的各种教育方式势必需要创新, 以迎合当今的崭新教育理念。以初中体育教育为例, 文章首先概述了我国初中体育教育现状, 提出了对应的创新教育建议, 望带来借鉴。

关键词:新教育理念,初中体育,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徐聪聪.新课改下初中体育创新性教学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5 (11) .

[2]李春华.创新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J].科教导刊, 2015 (2) .

[3]廖欣.创新教育理念下大学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分析[J].青年与社会: (中) , 2014 (9) .

[4]邱兴锋.新教育理念下初中思想政治科学教学探索[J].亚太教育, 2015 (32) .

[5]李庆吾.创新教育理念, 提高初中体育教育质量[J].文理导航旬刊, 2015 (2) .

[6]浦绍顶.浅析初中体育创新教学之“寓教于乐”[J].教育, 2015 (25) .

初中新教学思路 第4篇

一、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创设创新環境

创设民主和谐、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态度可以左右课堂的气氛,课堂气氛又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例如,在进行Go for in新课标八年级(下)Unit2 What should Ido?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建议。为了鼓励学生帮助别人提供更多更切合实际的建议,我让学生对提出的建议加以讨论“good idea Okay idea,badi dea”。我对某些学生提出的“bad idea”决不加以斥责,而是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给别人提供切合实际的参考性建议。以发展的观点肯定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真诚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多说Good,Notbad,Excellent等赞扬的话。在我营造的民主和谐的良好课堂气氛之下,学生积极踊跃,发挥想象力,创造力,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许多好的建议,这一单元的英语教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巧妙设问、提高创新机会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具有一定的深度、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能刺激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反之,如果太容易,触手可及,学生的思维易产生惰性;如果太难,高不可攀,学生则产生畏难情绪,两者都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英语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思考题,层层递进,横纵类比,逆反联想,使学生不受思维定势等心理因素的干扰。可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

如,在Go for in新课标八年级(上)的教材中,关于人们使用何种交通工具去某地时,我先问: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学生答:By bus/car/bike,on footetc,然后问:How do you getto Beijing?

答:By train/plane一为进一步扩展语言知识,我继续问:Whydon’t you get to Beijing by bike?学生给出原因。

答:It’s too far from Beijing,/It’s qune slow by bike,

为让学生积极求异,我,K—ik学生找出两种交通方式的差#Which isfaster by train/by plane?Why?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积极讨论去不同的地方,使用各种交通方式的利与弊,最终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选择合适,经济的交通方式。

三、巧用自学探究学习策略,开放创新空间。

21世纪,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学生需要学会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如何学习,探究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还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学习中将能学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形成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气氛,,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贴近实际生活,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认真钻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增强实践,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如:Go for in新课标八年级(下)教材中第一单元,在教一般将来时态时,我摈弃了传统的“套公式”式的语法教学,而是先出示一副简笔画有关于五十年后汤姆家庭的情况,在让学生看这幅图画时,我先用纸遮住它然后问:What will be different in Jim’s home in50years?这时同学们进行guess and predict,有的学生回答:“Therei s a robot in hi s home,”我又强调:“What will be…?”这个学生马上意识到:There will be a robot in hi s home,于是,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个个展开了联想:There will be a rocket in hishome,He can go to China by rocket.

Jim will have analien friend.

There will beapaper house in hi s home,

Jim will study On the computernot at schoo1

随着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绘声绘色的描述,学生不知不觉地将新的时态,句型“will+v,”和“Therewillbe...”印入脑海中。想象使学生进入了所学情景之中,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锻炼了发散思维,创造性能力得到了体现。

初中新教学思路 第5篇

一、温故自学群学, 打响课堂“第一战役”

当上课铃声响起, 课堂就已经打响了“第一战役” (即“15”阶段) , 这个十五分钟就是指温故、自学和群学, 主要包括前提测评、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等方面。作为一线数学教师, 必须把握一下“三关”:

第一关, 温故。教师在引导学生温习、巩固已学内容的时候, 一定要选准新旧知识的切入点, 为发现新知识创造最佳心理环境, 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 通过动脑动手, 尝试解决新的问题,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结论。譬如, 我在讲授“求代数式的值”内容时, 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解题步骤, 而是如此导入新课:东方威尼斯影剧院每排有30个座位, n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0n) ?如果在两侧楼梯口各放5各座位, 共有多少个座位 (30n+10) ?如果前10排都坐满了人, 有多少人在看电影 (30n=30×10=300) ?如果前15排和两侧楼梯口都坐满了人, 有多少人在看电影 (30n+10=30×15+10=460) ?学生通过这一过程体会到代数式的值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关, 自学。学生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预习作业上的内容和要求, 再次围绕教材去阅读、实验、探索和实践, 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预习作业上所提出的问题, 对在自学中所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做上标记。

第三关, 群学。教师在这个环节实施的过程中, 可实行“兵教兵”、“兵练兵”等生生互助方式。其中, 小组内的交流合作讨论的重点是学生自学时遇有困难和障碍的内容, 也是本节课所生成的重点与难点。我在实践中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分成2人、4人和6人学习小组三种形式, 并善于在学生讨论时巡视、观察, 重点针对中差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了解他们自学讨论中的困难, 最大限度地把学生自学讨论时所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抓到手, 并整理归纳, 以确定教的内容和方式。教师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 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 迅速获取反馈信息, 并作必要的讲授, 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当然, 个别问题及时解决, 典型性问题一般在第二个环节“20”中进一步展示和点拨。

二、交流质疑点拨, 把握课堂主战场

所谓“20”, 是指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的过程, 主要包括展示交流、纠错落实、点拨提升和开放拓展。此环节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重心所在, 作为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时, 先展示课堂教学目标中所研讨的问题, 然后以小组交流形式让学生自主去研究, 学生互相补充, 最后总结概括出结论。这样, 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 又有了完成任务的机会, 自然会精诚团结, 互相帮助, 共度难关。

质疑的本质是一种求异思维, 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深入研究教材, 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敢于质疑, 使问题更完美, 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归纳、类比和推理等数学方法得出正确的结果,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 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 我在讲授“梯形的面积”时, 先让学生取出课前准备好的完全相同的两个梯形, 动手拼一拼, 并让学生联系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最好小组讨论验证, 从中得到启示: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这样,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操作、观察、猜想、验证和质疑得出结论, 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 获得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三、检测反馈矫正,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课堂的第三主板块“10”是指十分钟内完成课堂检测与反馈、评价矫正小结及作业布置等方面, 当堂检测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查测试, 它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数学课堂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规范性检测的基础上, 才能使反馈来的信息真实, 才能为矫正的方法提供依据。人无完人, 教无完教。在课堂的最后阶段只有准确矫正不足之处, 才能切实保证课堂高效率。我在平时做到三个“坚持”:

其一, 坚持少数人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时间个别矫正, 属群体性问题要舍得花时间, 集中在课堂上矫正, 否则就会大面积影响或阻碍后继内容的学习。

其二, 坚持关键性问题重点矫正, 一般性问题自我矫正。诸如,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中, 对于不同类型的实际应用问题, 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是个关键性问题。假如这一问题解决得好, 其它问题便迎刃而解。因此, 当学生找“等量关系”出了问题, 就必须把它放在突出的位置加以矫正, 至于设未知数、解方程就属于一般性问题, 教师可启发学生自我矫正。

其三, 坚持技能性问题逐步矫正, 概念性问题对照矫正。譬如, 学生在使用“邻补角”、“补角”等概念时常易出错, 这时就应对照概念, 引导学生反复比较, 找出各自的本质属性以及异同点, 然后对照练习;而两个概念在解有关几何题中准确熟练运用的问题, 则属技能性问题, 应该逐步矫正解决。

上一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下一篇:“读”中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