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游戏化

2024-09-07

数学教学游戏化(精选12篇)

数学教学游戏化 第1篇

一、游戏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指出,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 师生关系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在游戏化教学中应该把这种思想贯穿进去,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因此游戏教学内容选择至关重要。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 要经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主要阶段。小学生的年龄段为6、7岁———11、12岁之间, 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其感知事物主要来自直接观察和亲身接触。而且小学生活拨好动、集中注意时间较短、有较强的好奇心等。因此游戏内容的选择应具备直观性和趣味性。老师应努力设计有趣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真正回归游戏课堂, 发挥其主体作用。二是游戏内容要“健康向上”。要正确引导学生, 使小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游戏教学应用的原则。

第一、“三适”原则。即适当、适时、适度。适当, 就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及教学策略;适时, 就是游戏教学要选择好时机;适度, 指游戏内容难易程度适中。第二、游戏方式的多样化, 不断推成出新。才能保证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让游戏充分发挥学习的作用,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三、游戏设计注重学生个性需要。游戏教学设计面向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班级, 教师在对游戏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 大多考虑的是班级整体效果, 这就容易轻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要。因此在游戏教学的设计中, 要体现学生个性化需要。第四、增强游戏内容的实效性, 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游戏课堂教学, 就是要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 主动建构, 主动体验, 主动创造, 享受生命的美好。

三、游戏教学应用方式

一是利用游戏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导入新课前, 要让学生对游戏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也可以亲自演示一个游戏, 这个游戏需要用到学生还没学习的知识点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游戏介绍从而轻松导入新课, 不知不觉中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三备”原则。即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游戏教学实施准备。教学之前, 教师对课堂需要的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着手进行准备。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游戏过程中所需要的道具。在游戏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动向, 积极灵活的应对游戏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游戏教学课堂之中有着沉着、冷静、有序的教学智慧。三是实施监督, 及时反馈。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实施监督学生的行为, 学生也要及时反馈自己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必要的还要给予学生刺激强化, 及时调整课堂的节奏, 便于游戏教学安全有效地进行。四是利用游戏检查学习效果。教学过程结束后, 教师准备一个简短的小游戏,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来检测学习效果。五是利用游戏进行课后练习。完成教学活动后,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游戏教学平台让学生自愿完成学习任务来巩固学习内容。

数学教学游戏化案例 第2篇

——小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给我的启示

一、背景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如何实现上述规定和要求,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提出了挑战,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做了尝试。

二、案例描述和分析

数学活动活动设计一直困扰着我们,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把枯燥的数学活动设计的有趣味,让孩子们主动来学习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教研组就开展了教研活动,共同来研究。我有幸成为了这次活动的执教老师。

第一次活动 治标不治本

无意中看到儿子的小电视在放《花仙子之歌》,我觉得这首歌音乐优美,画面漂亮,一定能受孩子们的喜爱。于是我就设计了花仙子播花的游戏情境,活动一开始我用花仙子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引入活动,希望把孩子带入这个情境中,但是从孩子们的表情看出,他们对这首歌曲很陌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然后我又拿出“花仙子”的图片,用花仙子的语气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花仙子,春天到了,我要给大地送花来了。”接下来就出示ABAB排序的规律(红花黄花红花黄花),让孩子们就下去排。巩固了ABAB结构,我又出示ABBABB一组新的规律(红花黄花黄花红花黄花黄花),引导孩子们找出跟和上面一组规律的不同,然后接下去排。在验证排的对不对时,我们一起读规律,一起纠正错误的地方,这时候已经有很多孩子的注意力开始转移。接下去再进行巩固,还是ABBABB(蓝花黄花黄花蓝花黄花黄花)。最后幼儿独立操作,帮花仙子播花。很多孩子在操作中没有排对,而且最后环节集体验证时没有孩子愿意跟我一起来验证,各管各的去玩了。

分析:

花仙子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经典动画片,现在的孩子很少看这类动画片,对花仙子的人物形象不感兴趣。教师对孩子的了解不够,设计游戏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都是以自身的喜好、想法为主来设计的,孩子们对这个游戏并不是很喜欢。

第二次活动 换汤不换药

我吸取了上次活动的经验,换了一个游戏主题,改成了《羊羊大战灰太狼》,想想这个应该是当前孩子们最热门的动画片,对里面的角色也应该比较熟悉,用这个作为活动的主要游戏情境应该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于是我出示了喜羊羊、灰太狼的图片,问:“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趣,七嘴八舌的讲了起来,基本上都认识他们的。于是我又说:“慢羊羊村长发明了一种神奇药水,喝了这个药水,可以变出许多的羊。”一边讲,一边拿出许多个喜羊羊,美羊羊。“喜羊羊、美羊羊喝了神奇药水,就变出这么多了。现在它们要排队去对付灰太狼了。”孩子们一个个的眼睛都不眨。于是我引出ABAB排序规律,问“喜羊羊美羊羊怎么排队的?”孩子们找出了规律,大家一起读一读,然后放一放。接下去引出新经验,出示ABBABB规律(喜羊羊美羊羊美羊羊喜羊羊美羊羊美羊羊)让孩子们找出与上面规律的不同,然后一起说一说规律,接下去排,孩子们说规律时我只听到羊羊羊„„ 接下去又是巩固练习,出示很多懒羊羊和沸羊羊,让孩子们尝试接下去排什么,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在慢慢减弱,在说规律的时候,有不少孩子不认识沸羊羊的名字,排序时不会说或者不会排。孩子的单独操作也是给羊羊们排队去对付灰太狼。我在巡回指导,最后环节不了了之了。

分析:

《 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个游戏主题是当前最流行的动画片,对于里面的主角孩子们都认识,因此一开始出示主角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兴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的,但是到后面为什么慢慢减弱了呢?我想:

1、情境设计单一。我在设计游戏时,只想到了要设计一个游戏情境,但是没有真正把孩子引到这个情境中去,可以说是为了游戏化而游戏,游戏只是一个冒头,在活动过程中却很少有游戏的成分,到活动结束羊羊们还没有大战灰太狼,还停留在排队,游戏的逻辑性、情境性都不够,还是传统式的数学教学。

2、游戏语言不够丰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游戏性指导语言少也是导致孩子兴趣较弱的原因之一。教师要巧用语言、巧设环境,适时适度地把幼儿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景,同时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但又井然有序的学习氛围,和幼儿形成一个公平的,朋友型的关系,一起参与活动,共同探讨。

3、情境没有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本次活动是按规律排序,涉及到的新经验是学习ABB规律排序,在整个活动中只有羊的种类进行排序,范围太小,没有真正地达到教学目标。

第三次活动 对症下药见成效

我吸取了两次的经验教训,这次一定要好好把游戏化教学在数学活动中好好地运用进去。首先引入环节,我播放了轻松地背景音乐《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主题曲,说:“今天我们一起去羊村吧”,在欢快的歌声中,把孩子带入了游戏情境中。然后点击PPT,出现喜羊羊、美羊羊,跟小朋友打招呼,再点出慢羊羊村长,手上拿着“药”,说“这是一种神奇药水,喝了它可以变出很多只一样的羊„„”孩子们看的津津有味,又充满了好奇心。接下去的一环节是复习巩固ABAB排序规律。我点一下PPT,出现了很多喜羊羊,美羊羊,排成了ABAB规律,让孩子们说一说接下去该排谁了?孩子们对ABAB规律掌握的比较好,他们一说出来我马上点击出一只羊,用各种插入的方法出现,孩子们可开心了,在他们眼里,学习就是在看电视那么轻松。

接下去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学习ABB的排序规律。我说“灰太狼得知慢羊羊村长变出了这么多的羊,就要来抓羊了”,孩子们马上紧张起来。我继续说:“羊羊们还不知道呢,在玩各种排队游戏,瞧,他们又排出了另外一种方法的队伍,跟前面的一样吗?”(引导幼儿比较ABAB与ABB的不同排序规律),眼尖的孩子马上发现了现在变成了一只喜羊羊两只美羊羊了。这时点击灰太狼图片,“哈哈,有这么多的羊,实在太好了,今晚我可以美餐一顿了。”“啊,怎么回事,我头好晕,眼睛花了。”教师“原来灰太狼看到这样的排队方法会头晕”,喜羊羊马上想到了对付灰太狼的好办法了,“我们快点排成一个两个一个两个的队伍”。师:小朋友,请你快帮帮他们来排队好吗?”小朋友们都很想帮助羊羊们对付灰太狼,专注地看前面的规律,排出后面该排谁。孩子们说出来后,我马上点击PPT出示一个两个一个两个的喜羊羊美羊羊。我想:排的对不对如果是我老师来说的话不够有趣味性,不如请灰太狼来试一试。然后又引出灰太狼“我又回来了”,孩子们这次集体排对了,灰太狼又一次晕倒,“我还会回来的!”我说:“原来灰太狼真的是怕这种排队的方法,那我们把羊村的花也种成这个规律吧,灰太郎看到花也会晕倒的。”这一次我不广把排序停留在给羊羊们排队这个狭小的内容上,拓展到给羊村其它东西排排队,使的排序内容更丰富,面更广。接下去是巩固练习。出示一排红花,黄花,让幼儿看前面的规律,给花来排排队,孩子们的兴趣一直保持着。最后是单独练习环节,加入了更多的内容,根据形状的规律,根据大小的规律,是孩子们的学习不再呆板。我的要求是“我们一起来帮助羊羊们把羊村的墙面,地砖都做成一个两个一个两个的规律吧,这样就能战胜灰太狼了。”孩子们很乐意为羊羊们做点事,认真地排着。又到了最后评价、检查环节,眼看着孩子们的兴趣即将转移,尤其是有些调皮的孩子蠢蠢欲动,又要离开位置,控制不住了。我想如果还是想上次那样要求孩子们一张一张拿上来,老师对过去,孩子们肯定也会像上次那样不愿意检查了。于是,我又将灰太狼引了出来,让它来验查孩子们的操作结果,让配班老师扮演灰太狼,小朋友们举起自己排的卡片,灰太狼一一在小朋友面前跑过,如果排对了,灰太狼会发出“头好晕呀”,如果排错了,灰太狼就会把他抓走,关到狼堡里去。小朋友们可紧张了,当看到灰太狼“晕倒了”就开心的大笑,获得了成功感,但是有几个小朋友不幸被抓走,也牵动着小朋友的的心。怎么样让孩子主动来纠正做错的题卡呢?于是我又增加了一环节:解救大行动。把排错的几张卡拿上来,大家一起想办法,改正过来,那样就能把他们就出来。为了解救同伴,验证环节小朋友也很专心,不再出现前两次的情况。整个活动在紧张、刺激、愉悦的过程中结束了。

接下去是评课环节,老师们对这次活动的评价很高:

1、游戏性强,能够把一个动画片的游戏情境贯穿活动始终,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学习。

2、教师组织活动语言赋予了童话语言,避免了单一的说教,而是采用了游戏的指导语,孩子们 乐意听,听得懂,操作时目的性很明确。

3、情境的设计能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每一个环节设计的情节能够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目标达成率高。分析:

在这次活动中,1、我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游戏情境,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一动画内容,把游戏情境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灰太狼这一孩子们既喜欢又害怕的角色在前挡的时间出现,给孩子们一次次的刺激,使得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一直处于主动学习,对活动的兴趣不减。尤其是最后环节,以前的活动这个环节我们很难把握,因为活动时间到了最后几分钟,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渐渐分散,往往就很难再集中,而我巧妙的引出灰太狼要来抓羊了的游戏情节,使得孩子们更有了要做好做对题卡的愿望。最后的纠错环节又加入了解救同伴的游戏情节,孩子们为了解救同伴,也能够集中精力地去纠错,去战胜灰太狼,感受胜利的喜悦。

2、这次活动中ABB排序规律的内容更为丰富,不再局限于给羊羊们排队,而是拓展到了羊村的花草围墙、路面,使得目标完成的更好。

启示

通过本次数学活动教研活动的经历,让我对数学教学的游戏化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值得反思与改进的地方有:

一、创设轻松的游戏情境

特定的环境可使人产生相应的态度、情绪或情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可以将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因此,教师须巧用语言、巧设环境,适时适度地把幼儿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景,同时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但又井然有序的学习氛围,和幼儿形成一个公平的,朋友型的关系,一起参与活动,共同探讨。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直观的PPT教具,加上《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主题曲,把孩子们带入了他们感兴趣游戏的情境中,一下子吸引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而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中,使他们的学习轻松、愉悦。

二、游戏的设计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找到幼儿的兴趣点 幼儿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认知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设计游戏时幼儿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认知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设计游戏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让游戏贴近幼儿的生活。我们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让游戏贴近幼儿的生活。一开始我设计的游戏主题是《花仙子》,不能贴近幼儿的生活,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当然也不能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小班幼儿喜欢熟悉的人物或动物,还喜欢情节有重复的游戏,这样就能一次次的刺激他们,后面的活动设计了《羊羊战胜灰太狼》的游戏情境,就符合了小班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点,他们最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对动画片中的人物比较熟悉,尤其是喜羊羊,美羊羊,灰太狼三个角色很熟悉,因此,游戏中主要采用了这三个角色。游戏在不断推进,但是又有重复性,每次灰太狼都会晕倒,诙谐幽默,给孩子开心的体验。

三、游戏设计要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无论是用什么教学方法,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游戏化教学也如此。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巧妙的把教学目标隐藏在游戏内容中,使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像这次数学活动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根据ABB规律进行排序”这一条目标来设计游戏,并且做到游戏的渐进,推动目标的逐步实现。

四、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作为教师,首先自己要进入游戏情境,这样才能够感染幼儿,以达到快速进入游戏情境的目的。小班幼儿理解能力差,规则意识也差,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语言与幼儿对话,提出活动的要求和注意点,这样幼儿会更愿意听,更乐于学,从而能较好地完整教学目标,师生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探讨 第3篇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

一、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意义

幼儿园的孩子处在一个教育的启蒙阶段,思维认知尚属于初级阶段,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不利于孩子们理解知识的,无法为其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数学游戏化的教学不仅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对数学产生兴趣,为其对数学的认知提供了非常积极的帮助。不仅如此,我们认为这种革新式的教学工作能够让孩子在课后依然对数学保持一个良好的兴趣。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他们并不知道课后学习对于知识的掌握有多大的帮助,然而,通过游戏化的教学能够让教学对象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数学的魅力,时期能够在课后依然保持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在课后学生也会要求家长继续这种游戏式的教学,在生活中学生也能够学到数学知识,这对于数学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施路径

1.操作材料的投放与设计

首先,我们应当根据《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要求,为幼儿创造一个方便其进行探索活动的条件,每个幼儿都是有着具备自身特点的思维活动,我们想要充分的调动幼儿感官,就要了解其思维方式,然后根据其特殊的思维为其提供能够满足他们操作的材料。每个幼儿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与程度都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选择材料时也要将这一点进行考虑。另外教学材料又包括直观性的材料与抽象性的材料,直观性材料如学具盒这样的材料,抽象性的材料即是数字卡等,选择不同的材料对教学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在学习数的分解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写有数字的小木块类似骰子,或者数字分解盒这样的道具,使儿童通过亲手操作来理解数字的含义与运算。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通过与材料的互动中,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数学知识体系,让儿童能够深入解数学的趣味。

2.创设自主、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

游戏环境是数学游戏化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因素,我们应当让孩子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游戏,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特性。同时儿童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在游戏中能够让其更加充分的发挥个人思想也显得极为重要。在这里,笔者认为将游戏的主动权交予学生手中,更容易达到这样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数学之前,教师可以准备几种不同的游戏方式和材料,对学生讲解了这些游戏的玩法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游戏,也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内容上各抒己见。选择合适的游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其个人思维,有利于孩子融入到游戏环境中。

3.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任何教学都离不开教师,同样的,游戏化的数学教学也应当有教师的指导才能更加有序的进行下去,幼儿对于游戏通常会充满兴趣,然而,理解能力与操作能力不同的人所应当接触的游戏也应该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性,使用不同的游戏材料指导其进行数学游戏。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对每一种教学材料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灵活运用其用法特性,例如层层叠积木便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判断能力成长的游戏工具,这种工具的可以融入到许多数学教学内容中,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孩子们可以利用层层叠进行排列组合的训练。同时积木上的图案也各不相同,教师可以带领其将积木摆成各样的图案或形状,既能够训练其目测能力有对其动手能力起到了训练作用。

4.创设数学游戏化教育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数学是一种抽象的学问,而拥有怎样的物质条件也就决定了抽象数学的大门是否向你开启,游戏化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够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数学游戏活动的环境,并且提供物质基础。在这其中,挑选合适的游戏则是一个重点,笔者首先选择“分纽扣”的游戏,让学生根据纽扣的形状,大小,颜色进行分类,并且比赛看谁分的最准,这类游戏的开展有利于调动幼儿的思维。其次教师也可以设立数学角,让有关的数学游戏都在这里得以进行,这类似于活动室,在这里可以将一些游戏工具比如几何卡片,标记用卡片,也可以将生活物品摆在其中供儿童选择,借助这类多样的游戏工具与固定的环境,辅助数学教学游戏化更有序的进行。

5.运用趣味儿歌、歌曲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许多儿歌、歌曲都会将有关于数学知识的内容写到其歌词中,是数学艺术结合的产物,通过对此类歌曲作品的学习和演唱,不仅可以让孩子将原本抽象而单调的数学知识作为一种更为直观的艺术进行接触与了解,而通过旋律与节奏的融合,让孩子在脑海中能够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概念,深入到其脑海中有利于其对课堂知识的记忆。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与学生一同为数字编写儿歌,比如“一根指头拉勾勾,两个指头拾豆豆,三个指头扣纽扣”,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数字的产生概念更加形象、具体的记忆。

三、结语

数学游戏化教学是数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所探讨的诸多方法与意义仅为大家提供参考,然而想要将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做到最好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通过实践才能最终熟练的掌握这种教学方式,让我们期待未来的数学教学会向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卞娟娟,《幼儿数学游戏的设计与思考术[J]》,聚焦长三角,2014(49)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思考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游戏化,思考

幼儿的最基本的活动就是游戏,它能够使儿童感觉到快乐。从幼儿园开始,游戏就与儿童相互陪伴。随着新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游戏化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以后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游戏化的教学也应该贯穿语文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一些游戏活动,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与情境性,继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还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开展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整体素质。所以,游戏化的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能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感觉到快乐与轻松。因此,游戏化的语文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且调动小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而且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愉快、轻松和活跃的学习氛围。

(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天性就喜欢做游戏。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结合,让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拥有足够的兴趣,学生才会在上课时全神贯注,并且在平时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每个知识点,利用文字、动画、色彩来创建不同的知识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求知欲,继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等多方面特点,设计一些具有情境性、趣味性与参与性的游戏,从而使小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游戏,学生能够在游戏中认识与体验世界,所以语文成为了学生精神世界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游戏还具有灵巧性与变化性等特点,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判断力。这种教学方式为小学生创建了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完善自我,与教师和同学更好地和睦相处,促进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好动与好想等特点。以往的机械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根本无法与他们的天性相适应。游戏本身具有创造性的特点,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漏洞。将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共同合作与探究,这有利于小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游戏化教学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增加自身的修养,积极地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语文教学能力的培训并且观看优秀教师的讲授。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吸取他人的优点,积累经验,然后才能够提高自身语文游戏化教学的能力。

(二)丰富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方法

一些老师在游戏化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与单一,这将会对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造成很大的阻碍。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革新教育方法,设计游戏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语文。

(三)创造游戏化教学的条件

游戏化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户外活动,给小学生创建一个快乐、轻松与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活动的参与率,充分地使教与学同步进行。

(四)加大游戏化教学的政策指引

教育部门需要注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加大政策的引导,并且鼓励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此外,加强游戏化教学等相关的理论指导,组织游戏化教学的培训,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小学生非常重要,它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语文游戏化教学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举措,它需要教师积极地了解学生,充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去进行课程设计,然后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能使小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希望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可以认识到兴趣对学生教学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游戏化教学 第5篇

什么叫游戏化教学?其实在字面上不难理解,游戏化教学就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与游戏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游戏教学与游戏化教学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教学中应该是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点,一个是面。游戏教学是针对某一个游戏进行方法、规则的讲解、示范或引导创编的过程,同时对参与者进行实际辅导的教学行为。

游戏化教学专访李添财: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益智的娱乐方式,给玩家带去乐趣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对游戏的沉迷,已经严重影响当代青年尤其是90后的健康成长,导致众多年轻玩家荒废学业、精神萎靡、三观扭曲。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专家李添财先生却提出“听课不如玩游戏”的言论,引起一片哗然。那么,此言论到底有什么含义呢?为此,我们对李添财先生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个人专访。

记者:李老师,在当今游戏泛滥成灾,严重影响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时代背景下,您为何大胆提出“听课不如玩游戏”的说法?

李: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学生面临各种学业压力,多数又正处青春叛逆期,网络游戏正好给这些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宣泄的渠道。而网络游戏充满刺激、诱惑、挑恤,容易勾起年轻人的征服心态。一旦接触之后,游戏的各种通关设置、虚拟情景就会诱导玩家一步步地沉陷于游戏世界。其实从另一角度看待沉迷游戏的青年,我们会发现,他们身上拥有不轻言放弃、追求成就感的铆劲。如果我们能从他们这种心理特点出发,研究出一种类似游戏一样充满乐趣与挑战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听课”方式,在玩游戏中学习成长,也许能够引导更多的年轻人步入正途。而“听课不如玩游戏”就是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标志语。

记者:说到年轻人爱玩游戏。那么,咱八卦一下,李老师您学生时代是否也喜欢玩游戏呢?

李:与众多年轻人一样,尤其作为理工宅男,我在中山大学攻读软件工程那些年,经常躲在宿舍打游戏。不过我并不沉迷,而是作为一种放松的娱乐方式。因为那个时候我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正在进行软件工厂的研究工作。因为软件工厂的研发过程需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于是游戏成了我释放压力的出口。可以说,游戏也是陪伴我走过那段艰苦岁月的小伙伴。

记者:原来是游戏的发烧友,难怪李老师您“叛逆”地说出“听课不如玩游戏” 的心声。开个小玩笑,咱们言归正传。刚刚您说到,新型教学模式就像玩游戏般刺激魅惑,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到底是怎样的呢?您给我们简介介绍下。

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模拟rpg游戏模式,我们称之为浸入式培训体系。在这种培训模式下,每一位学生对应一个“游戏”角色,通过做任务、刷副本、打BOSS来获取经验值、财富值、技能点,玩游戏过程就是学习成长过程。当然,这些都是游戏术语,我想年轻人都听得懂的。

记者:这样把游戏和培训结合起来,会不会让学生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呢?

李:我们引用游戏的模式,是为了引起年轻人的学习兴趣。当他们被我们的“游戏”所吸引时,他们就会按照游戏规则,一步步去做我们的学习任务。在做学习任务的过程,既是玩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两者虽然看起来似乎目的不同,玩游戏可能是为了通关,而培训是为了学习,但在浸入式培训体系里面,二者却是殊途同归。将游戏跟培训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乐趣,同时,用游戏的魅力引导学生一路通关学习,更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正是在“游戏”的驱动下,使得教学模式自然而然地从传统“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而教育的第一主体也从老师变成为学生。

记者:既然是从游戏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为什么不叫做诸如“rpg学习模式”之类的,而叫做“浸入式培训体系”呢?

李:至于为什么要将它命名为浸入式培训体系而非其他的,关键在于“浸入式”三个字。这里有三层意思。第一层,让学生犹如玩游戏般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第二层,给学生提供全真的环境,让学生浸入到一个真实环境下学习。例如,给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在此环境下学习英语,将“学以致用”发挥极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层,学生所做的通关学习任务,都是按照当前社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特地设计的,甚至是直接引用当前社会中的真实需求任务,让学生浸入到现实社会中,避免所学知识与技能与社会脱节。

记者:既然浸入式模式有诸多优势,那么它适合于哪些类型的学习或培训呢?

李:浸入式培训模式如果运用得当,其实适用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其中英语的教学和培训最适合采用浸入式的培训模式,其运行的难度和成本较低。而在IT领域中的运用,是最能将此模式的优势发挥极致的,但是运行的难度和成本较高,必须要有长期的试验经验和数据累积,才能较好地将浸入式教学模式应用到IT教学中。在这里,我给出三点建议,想要构建一个满足浸入式IT培训的“软件工厂”必须具备如下人才条件:

1、运作过真实“软件工厂”的技术专家;

2、拥有多年IT培训经验的资深培训师;

3、熟悉国际软件外包业务及现代软件过程规范(如CMMI)的过程改进专家。

记者:好的,那非常感谢李老师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为我们揭开“听课不如玩游戏”的真相。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谈 第6篇

一、游戏化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1.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游戏化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目标、游戏精神相结合,通过创设游戏情景或游戏活动,将教学内容游戏化的一种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与教学环节相融合,其主旨是体现游戏的内在精神,既能保留游戏的趣味性,又能有效实施教学策略,使游戏任务与知识探究很好地结合,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

2.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游戏化教学,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有利于小学生建立健康的主体人格。游戏化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这对其建立健康的人格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很多小学生存在敏感、心灵脆弱、逆反等心理问题,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师存在厌恶、恐惧,甚至仇视现象。分析导致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所致。而游戏化教学有助于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可利用游戏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游戏往往需要多人参与才能完成,在此过程中,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密切,是锻炼和提高个人交际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游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审美情趣等。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对其进行指导,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游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有更好的体验和感悟。进行阅读游戏化教学,可采取情景假想、角色扮演等游戏化形式。

例如,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阅读指导时,教师为使学生加深理解,提高想象力,可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好一个游戏任务:采取分组角色扮演的方式,分配好课文中的各个角色,包括小蝌蚪、鸭妈妈和鸭宝宝、大鱼、大乌龟、大白鹅、青蛙妈妈。让学生根据课文里所描述的故事进行表演。上课时,教师让学生分组陆续表演,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表演者的身上,或调皮、或活泼、或可爱的表演,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也因此显得异常活跃。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对课文的内容再进行一次梳理,重点讲解课文里的生字词,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再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中所提到的几种动物的图片,再结合课文的描述,使学生明白不同动物的特征以及蝌蚪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特点。通过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游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其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牢固和全面。

2.在作文教学中应用游戏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作文所涉及的内容最广,能力要求最高,包括表达能力、思维拓展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作文教学一直是让教师头痛的环节,很多教师对于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感觉无从下手。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更是为了作文而作文,禁锢了学生的个性思想,甚至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在作文教学中应用游戏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根据作文的内容要求,通过设置游戏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

例如,一篇关于写“你最熟悉一件东西”的作文训练题,但由于身边熟悉的东西太多了,很多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也不知道要写什么样的内容。教师可将其改换成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具体操作方式如下:让学生先进行分组,然后要求小组每一位学生选择一个熟悉事物进行讲述或描述,内容包括东西的外观特征、功能特点等,然后让其他学生来猜,猜中最多者为胜者。这种游戏化的方式,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以上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应用游戏进行教学的方法阐述,以期为广大教师同行提供经验借鉴。除此之外,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活动时,教师朋友们还应注重游戏的多样化,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其中,真正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达到爱学、乐学的状态。◆(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县城关小学)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方式的运用 第7篇

一、采用游戏教学的可行性

1.小学的教学任务不是特别繁重, 因此学生并不需要面对很大的学业压力, 所以游戏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也就是说游戏教学适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2.小学数学教育本身所要传授的知识相对简单, 知识本身游戏成分相对较高, 因此在内容上就适合做成游戏进而用于教学,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非常适合小学教育。

3. 游戏教学所涵盖的内容是广泛的, 其中包括动画、文字、声音、图像、色彩等各种信息, 这样就能更综合地传授知识。 这种多种信息共同产生的刺激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让他们在游戏中分析遇到的问题, 进而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使幼儿以主导者的身份尝试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实现的。

4.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 我们针对所教授的小学数学知识设计一些科学合理的游戏, 能够将课堂变为学生的“游乐场”, 将我们学生感觉到头疼的数学问题转化为一个个需要挑战的游戏。 这样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 就能充分发挥出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学习起来更具有劲头。 通过精心地设计教学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实现“减负”。

二、教学中如何用游戏教学

1.熟练掌握教材内容

要想利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本身对所要教授的内容熟练掌握, 已经把握了其内精髓。 为此教师在应用游戏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研究课本与教学大纲, 然后针对所要教学的内容再设计相应的游戏, 这样在利用游戏教学时才能事半功倍。

2.进行合理教学设计

在我们熟练掌握了教材内容以后, 就需要就自己所要讲授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课程设计。 而在设计课程的时候, 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设计课程的游戏性, 将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环节中, 这样就能有效地在小学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

下面笔者以《认识几何图形》这一课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1) 教学对象:小学生

(2) 教学目标:a.通过该游戏使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基础几何图形;b. 让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基础学习能够对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归纳。

(3) 教学设计:我们开展这一部分教学的时候主要采用了“玩七巧板”的游戏与制作一些基础图形的小卡片, 让学生自己分类, 为此针对这个游戏要达到什么目的, 应该怎样安排, 等等, 我们事先制订了严密的计划。 针对教学目标, 在课前我们通过一定的设备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几何图形的知识, 然后在课上通过教学生拼七巧板进一步加深对于这些图形的认识。 在学生对这些图形有了一定的基础认识以后, 我们再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 最后在课程的后半段再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分组。 根据我们准备的几何图形, 让学生将打乱的图形根据其形状进行一定的分组。 这部分我们以竞赛的形式进行, 课堂教学效率非常高,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游戏中能够获取这部分知识, 这样就达到了减负的目的, 并强化了实际授课效果。

3.利用游戏进行课后练习

在完成了教学活动以后, 教师针对本节课所教授的教学内容利用游戏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 让学生课余时间完成, 这样就能够复习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例如, 针对以上我们所设计的“玩七巧板”这部分内容,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练习如何用七巧板拼出课上我们所讲授的几何图形, 并让他们在课下与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4.设立正确合理的评判标准

我们在游戏中要设立恰当的评价标准。 例如, 在完成了某项任务以后可以得到一定的“任务币”, 最后进行评分。 最后,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标准, 比方说有的学生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可能得到的“任务币”并不多, 但是他们总是舍己为人, 我们可以单独给他发放一定的奖励, 这样的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三、结语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合理地运用游戏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结合课程的需要与儿童心理等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设计, 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评价。 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学过程才是连贯与科学的, 这样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 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

参考文献

[1]尚俊杰, 庄绍勇, 李芳乐, 李浩文.教育游戏的动机、成效及若干问题之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 2008 (06) .

小班游戏化音乐教学初探 第8篇

什么是游戏化音乐活动呢?游戏化音乐活动就是用游戏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样特殊的成分, 而且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 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 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 自觉地、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中, 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真正的做到“在玩中学”。在教学实践中, 游戏化的教育以其活泼多变的形式也给刚跨入幼儿园的宝宝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体验。

以下本人就如何在小班开展游戏化音乐教育活动进行简单阐述。

一、选择充满游戏性的活动内容, 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 进入与家庭生活完全不同的幼儿园集体生活, 幼儿园老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很好地起到逐渐激发幼儿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喜欢同伴的情感的作用。因此教师们选择的音乐活动内容应该多样化, 每个音乐活动都含有各种音乐素质和能力训练的小游戏。活动内容的设计应该具备有趣的情节和幼儿们都喜欢的动物形象、人物形象等。

比如中班上学期的音乐活动《唐老鸭减肥记》。我拿到在小班来上。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以及“能听音乐基本节拍”、“感受不同音乐特点的乐曲”的近期发展目标, 选择、录制了两段特点鲜明的音乐, 一段音乐活泼轻快、另一段音乐缓慢低沉, 并根据两段音乐的特点设计了幼儿喜欢的可爱的唐老鸭的形象 (胖唐老鸭和瘦唐老鸭) , 配以有趣的游戏情节 (唐老鸭通过做各种各样的运动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幼儿在活动中仔细倾听后能很容易地感受出活泼轻快的音乐所表现的瘦唐老鸭形象、缓慢低沉的音乐所表现的胖唐老鸭的形象, 并能听乐曲基本节拍愉快地与同伴、家长扮演角色共同进行游戏。活动结束后, 幼儿仍然意犹未尽, 对下一次的音乐活动充满了期待。

二、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境, 培养幼儿的愉悦情绪, 激发幼儿学音乐的兴趣

幼儿心理学表明,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幼儿的情绪具有情境性的特点, 常常被外界所支配, 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 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因此, 有人甚至认为学前儿童是“情绪的俘虏”。愉快的情绪往往使幼儿愿意学习, 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因此在小班进行音乐活动时, 首先要注重创设适合的心理氛围。创设良好心理氛围的离不开与音乐活动相适应的环境以及语言这两个方面的创设。

例如, 在音乐活动《网小鱼》中, 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小鱼游来游去的水里的背景图。在活动开始的时候, 教师利用教具, 说:“让我们变成小鱼去河里做游戏吧!”在音乐活动《小猪睡觉》中, 教师创设了一片泥塘塘, 提供给每个幼儿一个小猪头饰, 又通过音乐创设了宽松的情境, 让幼儿一下子就沉浸在了音乐活动的氛围中。

三、以音乐知识为基础, 强化音乐活动中的游戏规则

当幼儿初步认识了音乐知识以后, 就可以以音乐知识点为游戏规则, 让幼儿进一步掌握音乐知识。如在音乐游戏《唐老鸭减肥记》中, 当宝宝们了解了胖唐老鸭走起路来的声音缓慢, 瘦唐老鸭走路的声音轻快的规则以后, 就可以分角色扮演胖唐老鸭和瘦唐老鸭走路的样子了。音乐游戏《小青蛙》中, 当听见活泼的音乐声时, 孩子们可以心情地表现小青蛙的各种动作, 当听见轰隆隆的雷声时则要赶紧躲起来。就这样, 孩子们在有规则的音乐游戏中, 尽情享受着音乐所带来的快乐情感。

音乐是幼儿的表达形式,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方式, 无论是寄音乐于游戏当中, 还是寓游戏于音乐当中, 都要将这两个因素有效地结合, 使音乐活动更具有趣味性, 让幼儿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与探索乐趣, 也从中学习到严谨科学的音乐知识。音乐活动中的游戏性可以让音乐活动的形式和方法都更自由、灵活、丰富多彩, 让小朋友们能够经常体会到“和玩一样”的感受, 从而自觉自愿地、快乐而不知疲倦地投身于其中。

四、教学过程中注重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示范首先要是良好的, 提供的方式要正确、谨慎、恰当。如:注重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让幼儿体验发现学习的快乐;关注每一个幼儿, 注重因材施教;启发幼儿积极思考, 及时肯定幼儿的创造性表现。

因为游戏的方法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如:活泼好动、喜欢玩耍、思维具体形象, 一切从兴趣出发。因此必须将音乐同幼儿的生活、游戏结合为一体。而且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必须在活动中感知音乐的速度、力度、音高……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首先,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鼓励幼儿在玩中学, 感受在先, 体验自己发现学习的乐趣。例如, 我在组织小班打击乐《大狮子和小老鼠》时, 活动前鼓励幼儿自由地玩一玩大鼓、串铃和蛙鸣筒, 听一听三种乐器的音响, 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幼儿感受在先的原则, 通过倾听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滑稽、有趣的打击乐故事,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从而使幼儿主动地探索, 进一步认识三种乐器各自的音响特点, 理解乐器与相应动物的匹配关系。因为幼儿亲身感受过三种乐器的音响, 发现大鼓发出的“咚咚咚”的声音很像大狮子走路时发出的声音、串铃发出的细碎的“铃铃铃”声可以表现小老鼠的声音、蛙鸣筒发出的“刮——”声就像极了大狮子大声吼叫的声音, 因此当幼儿和教师分别扮演小老鼠和大狮子角色持乐器演奏时, 大多数幼儿能开心地听着故事录音为故事配乐, 还创造性地边演奏乐器边表现大狮子走路、吼叫、小老鼠轻声走路的身体动作。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研究 第9篇

游戏化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 利用游戏的情境性、趣味性和合作性为教学内容的开展创造气氛, 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新知识的思考和学习。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指的是根据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 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游戏精神相结合, 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景, 引导学生在游戏的教学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二、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 教师观念上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不认同

在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访谈中发现, 教师虽然对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予以认同, 但是并不认同教学的游戏化能够有效的开展, 教学的游戏化会影响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也只是在教学内容完成后, 利用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 是作为学生认真听课的一种奖励。在谈到通过设计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展时, 教师指出学生会把大多数注意力放在游戏的形式和娱乐上, 而游戏中蕴藏的教学内容则不会有效的开展。

(二)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模式呈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渐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实践, 但是通过观察大多数教师的游戏化教学发现, 教师只是在教学的某一个环节设计游戏活动, 例如在识字教学中的接龙游戏, 很少有教师将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以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完全组织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 在游戏化教学的设计上, 教师大多采用的是单一的行为活动, 而学生全身活动、全面参与的形式较少。

三、小学语文有效开展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一) 促进教学内容和游戏形式全面结合的游戏化活动

游戏化教学的目的是以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为支架, 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 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学习是融合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的, 游戏化教学的课堂中没有脱离游戏化活动的教学内容, 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完全是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的, 不再是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例如, 在《春天的色彩》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首先以歌曲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唱出有关春天的歌曲, 学生们在美丽的歌曲中感受着春天的美丽。然后教师作为导游, 以PPT画面的展示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观察春天的景色,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所看到的春天, 音乐、诗歌、舞蹈、谜语、绘画等, 学生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感受着春天的色彩, 在游览世界各地的春景后, 学生认识到春天有粉红色、桃红色、黄色、绿色、湖蓝色等, 主要以绿色为主。然后, 教师引导学生以下面的色彩为主, 通过颜色的搭配和线条的绘制, 描绘出春天的色彩。学生在自我创作的过程中更加体会着春天的色彩带给我们的惊喜和美丽。在这节课中, 教师将教学内容完全地融合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在游览、在歌曲、在动手创造的过程中体会着春天的色彩, 学习着新课程的内容。

(二) 游戏化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

游戏化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是与新课程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相吻合的。游戏化教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支配的课堂,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不是活动的被动参与着, 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公开课教学形式丰富的手段, 而是促进学生高效地参与课堂活动, 自主地学习新知识, 进行知识自主建构的重要支架和重要工具, 也就是说游戏化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例如, 在《两只鸟蛋》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设计游戏化的教学活动, 通过PPT的展示引导学生走进动物园的鸟禽区, 学生在欣赏着鸟类世界, 交流着他们所喜欢的鸟类, 他们所喜欢鸟类的地方。这时动物园的一个导游展示出一个问题“你知道美丽的小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吗?学生见到这样的题目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展开了讨论, 有的说是鸟妈妈生的, 有的说是鸟妈妈生鸟蛋, 不是鸟妈妈等等, 通过讨论学生基本建立了自己初步的认识, 这时教师把前几天的鸡蛋和母鸡拿到教室里, 引导学生想办法产生小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关于课文的学习, 并借助课外学习指导了鸡妈妈孵蛋需要的温度, 学生在今后一周的观察中亲眼看到了小鸡, 知道了保护鸟蛋就是保护鸟类, 就是保护大自然。在以孵蛋游戏为活动的教学中, 学生应承担着自己的责任, 非常认真地展开了关于新内容的学习和课外知识的扩展, 这样的教学以学生为主进行学习, 充分提高了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青民.游戏化教学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 (5) .

小学篮球游戏化教学策略探讨 第10篇

新课改背景下, 进行游戏化教学是当前小学篮球教学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目前小学篮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学生学习兴趣和运动需求的分析出发,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对小学篮球游戏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策略进行探讨, 以期能找到提高小学篮球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小学篮球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

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 传统观念的残余和新的问题矛盾相互交织, 使小学篮球教学面临着以下困境: 一是在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与学校场地不足、器械缺乏、设施成人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阻碍了小学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二是过重的课业负担致使体育锻炼得不到有效保证, 造成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大面积不断下降, 多数学生难以适应和完成对篮球的学习; 三是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 让体育教师对小学篮球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感到茫然甚至盲目, 操作层面上存在着“教什么、如何教”等困惑。

二、小学篮球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笔者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 小学生参与篮球运动是喜欢以篮球为载体的集体游戏和竞赛活动,他们参加篮球活动的潜意识并非首要是学习技能、强身健体,而是在和同伴愉悦身心、寻求和享受快乐的同时展示技能,挑战自我。因此,教师必须重新认识篮球的游戏属性、锻炼价值和竞赛功能,认真研究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兴趣特点和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学段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形式。而且,小学篮球教学既要符合运动项目的特点, 又要适应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征。教师应当考虑从游戏角度切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 充分挖掘篮球运动技术的游戏特性和攻防隐形内涵, 将篮球基本技术与简单配合以游戏活动形式呈现, 使其成为既包含技术要素和战术内涵,又充分体现游戏特性的小学篮球教学形式。还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和技能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以简便、有趣的游戏形式贯彻篮球基本技战术学习, 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又能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三、小学篮球游戏化教学策略

将篮球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按一定要求和规则变形成活动游戏,通过篮球游戏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体现战术思想,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应当是小学篮球教学的最佳方法。为此,笔者就小学各年龄段篮球游戏化教学提出以下策略:

1.低年级段教学目标为让学生通过篮球游戏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熟悉球性球感, 培养篮球兴趣。因此,教学内容应选择原地或移动耍球游戏(如单、双手转动地面球、曲线滚动球等)、拍球游戏(如原地拍球、走动拍球、拍球接力赛等)、抛、投(击)准游戏(如单、双手打靶、反弹球钻圈)等。教学方法上应选择情境教学和竞赛式教学,因为故事、人物、现实场景等特定环境和竞争氛围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练习次数,可增强活动效果。

2.中年级段教学目标为通过篮球游戏进一步发展学生身体基本能力的同时, 让学生初步掌握篮球的简单动作,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其竞争与合作意识。因此,教学内容应选择原地、移动耍球游戏(如单、双手抛球体后击掌接球、原地“8“字地面拖拉球等)、运球游戏(如运球过桥、双人定点交替运球等) ,传、接(递)球游戏(如跨下传递球、三角、圆圈传接球)等。教学方法应以篮球简单动作为主体的游戏化教学,融球感球性、基本技能的学习于个体或集体游戏中,将技术技能学习与游戏化的竞赛融为一体。

浅议幼儿教学游戏化 第11篇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正处在大脑发育时期,对一切新事物都具有好奇心,但由于年龄幼小,耐力差,不适合长期坐在一处学习,根据这种特点,幼儿教师应当将游戏和教学联系起来,在游戏中学习。

根据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和同龄人交往,和同龄人一起游戏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根据心理学规律,幼儿和同龄人在一起,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使他们学会分享,学会忍让,学会关心,还能学会竞争,这样对于他们人格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得到父母、祖父母的多重溺爱,这样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变得脆弱和自私,并且由于年龄不同,孩子在家和大人的交流沟通很有限,如果在幼儿园里,还像小学生一样按时上下课,就会使他们的感情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闭、孤僻的性格,而通过幼儿园的游戏,可以让他们敞开心扉。

二、幼儿游戏化教学

(一)生活能力游戏化

幼儿生活能力主要是指动手能力,像扣扣子、穿衣服这样的日常活动。很多孩子这方面能力欠缺,在家里由家长完成,在幼儿园由老师帮助完成。这样的能力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

幼儿尽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有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现象。比如对于颜色的识别,很多人只能记住大致的主色,像红、绿、黄、蓝,对于玫红、粉红、浅绿这一类颜色容易忘记。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将不同颜色的纸折成小飞机,然后教师发口令,让指定的幼儿迅速找出相应颜色的飞机,这样促使他们快速记住不同颜色。

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可以进行分组游戏,让几个人一组,这样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幼儿就会自发地将同组人看成一个整体。

(二)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

语言教学有两种,一种是书面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幼儿在三岁到五岁期间,语言能力正处于从单音词向长句迈进的时期,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除了要多说,还要善于记忆。对于书面语言,可以通过读儿歌和五言诗来锻炼,但这种读书法,时间一长,孩子会失去耐心。因此,可以让孩子在学完一篇儿歌后,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来加强记忆,可以让几个孩子分为一组,第一人说出第一句,让后面的人接着说第二句、第三句,这样循环几次,孩子基本能完整掌握,比强记有趣得多。

很多幼儿园都注重对书面语言的培养,忽视对口头语言的培养,为了孩子将来能流利地与人交流,在幼儿园应当要多进行口语锻炼。

幼儿的生活范围除了家庭就是幼儿园,要他说说自己的活动有点难度。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人说说自己的家庭,例如自己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生日,爸爸叫什么,妈妈叫什么,家在哪里。在说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其他人注意听,然后让别人将刚才同学说的复述一遍,看谁复述得最详细。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同时也让孩子对家人多一份了解。这样的游戏要定期开展,说话的内容要不断变化,可以从家庭开始,转到个人爱好,再转到每天活动情况,这样对于孩子以后写作文、观察周边事物也有帮助。

(三)幼儿数学概念游戏化教学

在幼儿园期间,对于数学不要求他们进行计算,只要掌握数学概念就可以,像数数,不能让他们像唱歌一样从一唱到一百,而是要让他们用实物来表示,至少知道八个和三个各是什么概念,哪个多哪个少。

除了数字概念,还要掌握多边形的概念,像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直线和曲线这样的概念,这些可以通过做手工来加强认识,也可以让他们通过吃饼干的形式,“吃”出不同的图形,也可以让他们回家,在家里的家具中找出不同的图形。

三、幼儿游戏化教学必备的条件

在幼儿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教学对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但幼儿游戏化教学则要具备几个条件:

第一,要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条件,幼儿年龄不同,认知条件也不同,要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这样的游戏不仅不会使他们产生兴趣,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

第二,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关于语言和数学方面的认知游戏,应该要安排在幼儿精力旺盛时期进行,像刚刚做完体育方面的游戏,幼儿还沉浸在亢奋中,但身体开始疲劳,就不能继续做游戏;也不能安排在即将放学的阶段,幼儿人没走,心已经走了,也不能安心做游戏。

第三,教师要精心编排各种游戏,将动手、动脑游戏搭配进行,不能将同一类游戏在短期内反复进行,而是要留下“空白”,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停下,换其他类型。这样下次再做,学生仍然兴趣高涨。要使幼儿对各种游戏有积极参加的兴趣,教师就要多动脑筋,查找资料进行编排。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掌握幼儿心理才能设计出他们喜爱的游戏。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实践 第12篇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的良好效果主要依靠于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只有在对语文学科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事实上, 大多数语文成绩不好的小学生往往性格开朗好动。也就是说, 其语文不好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科本身的枯燥和单调, 而游戏化教学则正好能够结合这种学和玩之间的平衡关系, 能够将语文课堂转变成为好玩的活动, 一方面, 是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 也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身心发展。

2. 有利于增加师生交流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都是教师照本宣科而学生依葫芦画瓢, 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远远不够,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现代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使得大家的教学观念得以更新, 教师也相应认识到良好的课堂气氛才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因此, 游戏化教学的充分利用也就得到充分发挥。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 共同参与到游戏中去, 使学生对于语文学习过程更加具备亲近感, 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3. 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既然是游戏化教学, 必然要确定的游戏制度和规则, 这就使得小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能够在认识规则和探索完成方法的过程中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这当然也就是游戏化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正因如此, 完全可以认为, 一个由游戏化的语文课堂必然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而在其中学习的学生往往也就是更加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这对于语文教学而言, 是非常理想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分析

1. 采用课前小游戏引出学习内容

采用课前小游戏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针对于这样一个目的, 教师应事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来。如采用儿歌形式讲解人大脑和双手作用的课文, 教师就可以在开课之前引导学生一起玩手指游戏, 交替变换伸出的手指数和形状。这个游戏需要学生较好的协调能力和注意力, 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到双手和大脑各自的作用以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

2. 开展竞赛游戏

竞赛游戏不仅能够增加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力。如对于小学生而言最为枯燥的识字, 教师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来使这个过程更加有趣和轻松。具体来说, 可以画很多星星, 在每颗星星上都写上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字, 然后学生在摘下某颗星星以后就独处其音并组字, 完全正确以后就可以获得该星星, 最后通过学生获得的星星数来判断输赢, 这实际上就是非常有趣和理想的游戏方法, 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汉字的记忆。

3. 结合其他教学学科

语文学科相对而言是相当特殊的, 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基础和前提, 但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最低。基于此现状, 教师就可以考虑将语文学习过程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去。如在对动物类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考虑到较多类型的动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看到的, 以此就很难形成正确和清晰的外部认识, 在这种现状下,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成之后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动物, 然后教师基于学生的画来判断和掌握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状况。

三、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注意事项

1. 游戏为教学服务的基本主旨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游戏形式都需要把握的一点, 游戏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语文学习才是最终的目的。也就是说, 如果在游戏课堂中学生玩了但是没有达到相应的学习目的, 那实际上也是不理想的。因此教学就非常有必要把握好游戏和学习内容的结合状况, 尽可能采取措施来保证游戏过程不偏离学习内容, 除此之外, 还需要把握的就是游戏时间,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好玩的, 如果玩的时间太长会使得学生难以将心思转回到学习之上。这实际上也就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游戏和学习的关系。

2. 注重游戏公平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将学生转变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体, 促使学生能够在游戏教学过程中积极表现并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才智, 但在此游戏教学过程中, 教师始终需要把握好的一点, 游戏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而学生因自身特点和能力的不同往往在游戏当中会有不同的表现, 一些资质较好的学生会在游戏过程中表现更出色, 这是正常的。但是作为教师, 就有必要在其中进行斡旋和调节, 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游戏教学中来。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保证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公正判断。

3. 游戏设计要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

语文课堂必然需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 最为首要的就是要具有趣味性, 这样才能够吸引并保持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除此之外, 小学生的兴趣往往也是不能持久的, 因此游戏的方式和规则也都需要不断优化和更新。其次, 小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都是具有局限性的, 这就要求游戏的设计不能够过于复杂, 否则对于小学生而言就非常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化教学能够起到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作用的。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聚集学生注意力, 还能够将小学生过多的精力消耗掉。到目前为止, 是小学生最为常见和主要的教学方式。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化教学能够起到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作用的。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聚集学生注意力, 还能够将小学生过多的精力消耗掉。到目前为止, 是小学生最为常见和主要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缪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原则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3) .

上一篇:新型服务方式下一篇:维修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