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效率范文

2024-05-30

体育课效率范文(精选12篇)

体育课效率 第1篇

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与实施中, 要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应选用生动有趣, 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教材, 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美感和责任感, 引导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磨炼自己性格。

二、按学生兴趣选择进行分组教学

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诸因素中作用极明显的心理因素。由于学生兴趣不同, 往往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产生不同兴趣, 其教学结果也截然不同。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个性, 教师可按学生兴趣选择分组教学。由于小群体学生都是喜爱某一项运动而自愿参与学习的, 学习动机肯定积极。这样的组织安排, 不仅使学生会全力配合, 易于完成教学任务, 也能使学生尽情运动、享受, 心境会格外开朗。

三、按学生性格类别组合学习小组

学生的性格类型同样影响教学效果。属于外倾型性格的学生, 活泼开朗, 反应较快, 身体素质往往较好, 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型学生性格孤僻, 反应较慢, 一般体育素质较差, 运动能力也较弱。在教学中, 往往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 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安排不合理, 结果前者感到“吃不饱”, 后者则“吃不消”, 这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此, 教师可按内、外向型两种性格, 结合其运动技能而分组教学, 做到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体育课效率 第2篇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作者/ 樊治东

摘 要: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学追求的长远目标之一。高中生的课业比较繁重,时间也比较紧迫,体育课不仅想为了锻炼身体,还为了缓解思想压力。因此,特此建议设置一些符合高中生身体机能而又趣味放松的运动项目,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训练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提供教育保障。

关键词:高中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自主学习

高中阶段课程比较多,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身体总处于疲劳状态,所以,体育课堂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然而,体育又不是急功近利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站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高度,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学生压力,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的意志力。鉴于此,笔者特此结合教学实践,站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高度,对如何提高高中阶段体育课堂效率进行如下探索与研究。

一、高中阶段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明:“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进步,高中体育也不能以短浅的目光只顾现在不顾将来,我们一定要立足于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强化团队意识,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来引导学生锻炼和提高。从一线实际教学来看,要想培养学生终身运动,就不能将体育课上得死板、单调,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经验出发,从他们的爱好、兴趣和特长优势出发牵引他们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设置主体鲜明、能力分层的活动模式。因此,强化高中阶段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舒缓学生的精神压力,还有培养大家对体育生成持久“亲和感”,形成永久锻炼的习惯,从而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受益者。

二、高中阶段如何践行“终身体育”

1.活跃体育,自主选择

兴趣是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运动的动力。所以,我们要想着眼长远利益,为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思想意识,就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笔者除了最基本的技能训练之外,还经常展开多元化的可选运动方式,鼓励学生从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着手进行发扬和锻炼,诸如,球类比赛、体能竞技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开设游泳课等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的体育活动,还可以引进比较时髦的健美操、体育舞蹈、防身术、跆拳道、爬山、轮滑、野外郊游等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教学实践中,除了多样化的运动方式可选之外,我们还丰富和改进某一项运动,使之成为大家都喜欢的趣味小游戏,例如,篮球运动,我们可以改进成一人带双球、双人带一球的.小游戏来锻炼大家的带球技能;足球运动时,我们为了丰富课堂,可以结合舞蹈设计小游戏,教师根据学生的训练技巧进行合理编排,然后让学生围成一个圈,通过练习足球操来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足球的抢断、拦截动作等技能,这样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没有压力感,能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最终为培养学生终身运动意识奠定了基础。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体育活动,这样的设计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改进体育活动,以满足身心发展需求和健身竞赛等需求。当然,自主改进体育活动,需要学生课堂事先准备好方案,否则课堂时间有限,时不我待。

2.激发热情,自主学习

运动需要激情,学习还靠自主。要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思想,我们就先要从激发热情,引导养成自主运动和锻炼的习惯开始。第一步,结合学生的认知情感,激活他们的体育运动。例如,开课伊始,我们给大家播报一些最新的相关运动项目的体育新闻,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勾起学生运动和锻炼的激情,从根本上提升他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再者,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明星偶像的经典动作,比如姚明的灌篮、刘翔的跨栏等让学生在偶像的吸引下加强自主锻炼。第二步,师生共同讨论研究运动的程序。例如,学习少林拳。组织小组进行多媒体跟随式自主学习,教师要随时指导评价,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体育耐力。第三步,鼓励学生坚持锻炼。教师必须在体育运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要有超越自己的精神,勇敢地面对体育运动中的难题,使得自身的运动发展处于和谐状态,进而拥有长期的体育运动耐力。

3.课外延伸,形成意识

终身体育运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将体育运动训练拓展到课外。首先,要加强课外活动的宣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宣传体育运动的优势,如,剪辑、自制录像带等,这一系列工作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动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课外活动之中。其次,要组织节假日的运动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在假日里进行爬山、野炊、露营、体育集训等有意义的体育健身活动。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还促进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另外,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组织体育社团。对于高中体育社团来讲,不同于高校体育社团,应该重视多项目的训练内容综合,例如,传授防身防卫术、擒拿与反擒拿、格斗与散打等都可以融合到一个社团之中。通过社团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拥有顽强的精神,同时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通过运动干预来转变高中生不良的应考状态。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站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高度对提高高中阶段体育锻炼和要求的探索与总结。概而述之,高中阶段的体育运动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为了放松学业压力而搞成哈哈秀,我们一定要秉承“体育运动,从我做起,终身受益”的理念和原则,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符合学生认知情感的训练项目来明确运动目的,激发学生兴趣,最终形成自主学习、训练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提供教育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潘建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2]蒋惠忠。浅谈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J]。魅力中国,2010(23)。

如何提升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转变思维;综合学情;改善评价

一、转变教学思维,优化教学过程

目前,我国的新课改理念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实施,在此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树立新时代的教育理念。首先,要重视体育教学,体育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学科,与文化课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学生的被动局面,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让学生爱上体育课。

二、综合考虑学情,优化教学设计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接受和体验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提升体育课的教学效率,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体育基础,上体育课的心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樣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有效的教学还需要教师精心做好教学内容的设计,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

三、改善教学评价,激发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爱表现,特别喜欢自己能得到老师的褒奖和关注,如果在体育课堂,体育教师能抓住学生的心态,多关注学生,及时采取有效的评价手段,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程度,在批评和表扬上做到火候适中,轻重合适。有效的课堂离不开有效的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对待小学生,还是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在表扬中夹带些警示,在批评中夹带些告诫和鼓励比较好,这样能让小学生愿意接受评价,并能找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让自己能明白以后的前进方向和修正策略。

要想提升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学情,进行优化教学设计,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敢于创新教学策略,实现师生之间的完美配合,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河南省清丰县第一实验小学)

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教学效率 第4篇

体育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才能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体育课堂教学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 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必须在课前对课堂上所学的教学内容有清晰的了解,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场地、器械的布置,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等,估计出现状与所要达到目标之间的差距,为实施课堂教学做好必要准备, 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处于最佳状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前了解、课上的练习情况、动作掌握的程度及学生身体练习过程中的面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课前必须采取多种方式,从学生那里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梳理出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强化的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地调整好教学, 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 使教学获得最优效果。即使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偶发事件,使原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受到冲击、干扰甚至必须更改,教师也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或调整教学内容或方法,适时引导学生正视学习内容,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2.激发高中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2.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 上 , 充分考虑 女生高中 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影响高中女生对体育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男同学对球类和竞争性较强的项目如足球、篮球感兴趣,而女生则对趣味性较强、动作优美的如艺术体操、武术、排球等项目感兴趣。她们认为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等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陶冶情操,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身心愉快,而且对以后走上社会有实用价值。这种想法较符合高中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体育教师在完成国家对高中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些女生比较喜欢的、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或接触比较少的项目提高女生上课的积极性,如韵律操、健美操等。女生对节奏明快、自然协调、富有艺术性的项目比较喜欢,它既能提高女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耐力。原先的体育课大都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质, 而如今要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等,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重点关注,做到从学生的爱好、兴趣、需要出发,因材施教。

2.2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要做到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特别是尊重学生个体,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 我们充分注意到女生的学生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差异, 并根据这种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从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根据学生个体差异, 分别确定不同的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对于基础稍差的女生,要信任他们,鼓励他们,在体育课堂上注重他们体育兴趣的培养,对于全面贯彻和实施新课标的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

3.采用游戏进行教学

3.1寓趣味性于游戏活动中。“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程颐语 ),对那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体育课 ,其效果可想而知。在游戏中,有趣味性内容学生就会从乐中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满足体育活动的欲望和需求,使体育教学生动活泼,更有成效。

3.2寓竞争性于游戏活动中。中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进取心,在活动中都是以争夺最后的胜负而告终的,这种胜负的较量实质上是体力和智力的竞争,因而在游戏教学中,每个学生往往都最大限度地把身心投入竞争和自表现中, 以确保竞争的连续和发展,最终取得胜利。我国学者在这方面做过研究认为: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经常处于一种游戏或竞争状态之中,则对形成人的竞争意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可见竞争性游戏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游戏“迎面接力”、“篮球传接球比赛”等。

4.实 施分项教学

4.1在个性化学习方面 : 分项教学能根据新课标理念 , 以人为本,让学生自主选报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达到最佳效果。这样就有利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爱好,如果按传统的体育课教学, 则势必会出现一些学生在练习一些项目上非常消极,原因就是对这些项目不感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压抑创新与特长,学生也就失去学习的兴趣、动力和信心,造成不少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假如你对某事情不感兴趣,让你做上半小时都觉得很难熬,要是感兴趣的事就会觉得时间一下就过去,“兴趣”创造天才。而分项教学承认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更好的选择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探索与创新,为个性化的学习提供新平台,从而促进个性化学习发展。

4.2在终身体育观发展方面 :分项教学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每学期都能选上喜欢的项目,而且有比较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授课,从技术、技能到身体肌肉力量都是有针对性地练习;分项教学对学生强化训练时间长,使之各方面有很大提高。

5.拓展训练项目进入课堂

一方面, 拓展训练的项目很好地融合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跨越等基本内容,另一方面,设计一些符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原则, 可以在课堂内进行的拓展训练项目,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堂内容,是体育教学课程的拓展,是体育活动的有益延伸,是顺应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很好补充。

素质拓展项目设置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适应的项目。学校应根据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比如校区小的学校完全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如公园、广场等地),融合自己学校的条件和特点开发拓展训练的校本教材———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运动项目,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使学校体育课堂的拓展训练教学充满活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课效率 第5篇

传统的班级教学中,班级学生数量是影响教学管理的重要因素,如,班级学生数量较多,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互、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都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课堂上的纪律问题也较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小班化教学,很好地避免了这些问题,同时增加了学生体育活动空间,创造了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而较少的人数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纪律,老师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学生数量的减少,老师可以更多地去关注和了解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体育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评价、手段,如,在篮球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灌篮高手》等与篮球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学习如何打篮球,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小学体育小班化教学,与传统的班级教学相比,主要是人数上的减少,所有的优势都建立在人数少的基础上,老师教授的学生数量少,才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去了解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

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第6篇

一,问题导入,明确目标。如排球课,以“你所看到的排球比赛中,有哪些发球方法?”作为问题导入,请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进行交流示范。结果主动要求示范的学生积极性很高,示范发球的方法也很多。接着我明确了本节课重点——学习排球的正面上手发球,并解释学习目标:一是都能说出正面上手发球的动作要领;二是经过学习,能有90%以上的同学能做出正确的发球动作,有60%左右的同学能发球过网;三是练习中能相互帮助、相互探讨、共同提高。

二,自主学习,课堂展示。根据形成的共识,如排球课,我将纸质学案简单揉成球状,用“纸球”做了发球的完整示范动作,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推向了高潮,由于“球”的质量轻,下落速度慢,击中的成功率高,而且击打后“球”跑不远,没有危险,学生练习起来很顺手,这样无形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合作探究,共同体验。如排球课,学生两人一只排球,面对墙壁进行轮换发球。这部分学案中给出了发球的等级评价标准,如发球好的标准是:身体协调用力、击球点在头顶上方、击球后球沿直线飞行等。学生之间根据标准进行互助学习、体验,相互提出存在问题,交流发球的感受,不断改进动作,提高了发球的动作质量,课堂效率会更高。 四,巩固练习,全面提升阶段。如排球课,学生两人一球隔网进行发球练习,学案中这个部分也提供了发球的自我评定标准:能准确击中球的即为合格;能将球发过网的即为良好;能将球发到对方场地内的就为优秀。学生们跃跃欲试,纷纷投入了练习。

五、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在反对“自由化”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一些行为和言论“自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使更多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和最佳的身体状态投入到体育课中。如在球类运动教学课中,教师在集中讲解了各种动作技术要领和规则裁判后,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地点进行体验性的练习,教师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适当进行技术指导,也可参与到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比赛,对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可及时指出,这比把学生集中在一起干巴巴讲理论的效果要好许多。

六、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学生因为先天的原因,对动作技术的掌握肯定有差别。当遇到学生偶尔犯点小错时,体育教师要尽量少批评,应尽快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时果断地处理,实在处理不了的,可将事情放到课后处理,避免因为处理问题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

体育课效率 第7篇

1 体育游戏的意义和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体育游戏以它特有的趣味性, 娱乐性及竞争性, 能充分挖掘激起学生兴趣。目的是在体育课堂中引入和运用更多相关的体育游戏,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尽可能地把每个学生都吸引到体育课堂上来, 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培养体育兴趣、爱好及运动特长, 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 真正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效率, 也是本文讨论的主要目的。

2 体育游戏的特点

2.1 目的性强。有利于增强体质,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体能, 发展智力, 达到教育与娱乐的双重目的。

2.2 教育性强。

积极向上的体育游戏, 不仅使参加者身体得到锻炼, 还能增强审美能力,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观念。

2.3 适应性强。

游戏的内容及形式丰富多样、不受年龄、性别、场地和器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可因人、因时、因地、因条件灵活开展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2.4 竞争性强。

参加者可以在公平、合理的规则下, 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能、技能及才智去战胜对手, 获取胜利[2]。

3 如何运用体育游戏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体育游戏在课堂中的灵活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 用什么样的游戏, 如何用, 都是有规律有讲究的。良好的组织工作, 会使体育游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否则, 游戏会成为闹剧。选择好了适当的体育游戏项目后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应强调几个问题。首先要把体育游戏内容讲解清楚, 讲解时, 教师的位置要恰当, 让参与者既能听清楚, 又能看到示范。另外, 体育游戏的开展应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竞赛性游戏中, 要做好裁判工作, 使每个学生得以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去, 游戏结束后, 应对游戏的优胜者给予表扬, 更重要的是对落后者进行有力的鼓励, 为以后的游戏提供良好的基础。常规体育教学一般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 以下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体育游戏的具体运用。

3.1 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一节课的准备部分是整堂体育课的开端,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一般在课的准备活动中, 总进行慢跑、行进操、原地徒手操等。长期以来, 使学生产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 使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在准备部分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也可以安排一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游戏, 如“反口令”游戏, 教师喊口令, 学生做出相反动作, 做错者出列。通过做此类游戏不仅能够达到热身的效果,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反应能力, 从而过渡到基本部分。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为所教课的主要内容提供良好的氛围。

3.2 体育游戏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的运用

基本部分是整堂体育课的重点, 教师要传授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都安排在基本部分。因此, 一堂体育课质量如何, 主要还是取决于基本部分的安排是否能被学生接受, 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准确、合理、灵活的运用游戏的手段, 能达到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课的基本部分内容是“青年长拳”, 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 就会觉得单调、乏味。在大部分同学已掌握基本技术的基础下, 根据所学长拳的特殊性, 我们就可以安排一个角色对练的游戏。把学生分成正派和反派两组, 先由正派组学生打前两段的进攻套路, 反派组学生打后两段的防守套路, 两组对练, 然后互换角色。虽然这只是一般的对抗型游戏。但是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也起到了检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3.3 体育游戏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 正确运用游戏法, 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篮球技术教学中, 可以采用“长传快跑接球”、“运球接力”、“传球接力”、“盲运球”等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中, 可采用“传 (垫) 球接力”、“传 (垫) 球比准确率”、“发球进圈”等等、使单一的传、垫球技术既有意义又有趣;在枯燥乏味的中长跑教学中, 引入各种形式的变形接力、定时不定距跑、团队组合跑、定距不定时跑、校内小型越野跑等;在球类教学中, 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降低球分、缩小场地, 对规则进行变异, 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 在玩的过程中, 提高了自己的体能, 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 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3.4 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 一般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如果在身体素质练习中加入适合大学生的合理有效的体育游戏, 就能大大改善这种不良的教学状况。如:发展腿部力量的“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发展上肢力量的“实心球投掷”、“集体俯卧撑计数”;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等游戏;发展上下肢协调能力的练习时, 可以选用或创编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韵律操, 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

3.5 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任务是让学生全身彻底放松, 因此, 在这部分运用的游戏以放松为主, 一般集体练习形式展开。通常采用有助于调节呼吸, 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学生在大笑的同时, 生理和心理都能得到放松, 从而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3]。

总之, 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任课教师应努力把体育游戏与所用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根据实际情况,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这样就一定会使我们的体育课活而不乱, 学生学而不厌。学生一旦从运动中找到乐趣, 就会喜欢体育、喜欢体育课, 最终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4]。S

摘要:体育游戏是一项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 是高等院校体育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大部分高校体育课是按大纲、计划授课的, 因而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兴趣, 难以体现学生的个性。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喜欢体育, 但不喜欢体育课?是因为我们的体育教学太格式化了。如何选用体育游戏, 突出体育游戏的特点,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 使体育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从体育课准备活动、基本部分、技术技能、身体素质、结束活动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运用体育游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些观点, 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体育游戏,组织教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邓平.体育游戏[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6.

[2]孟刚.体育游戏与人的社会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5 (5) :1316.

[3]曾炯球, 陈云彬.体育游戏大全[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0.

优化体育课堂管理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第8篇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 认真准备场地器材。

一是场地布置要规范整洁。整洁规范的场地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 学生看见后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是器材的摆放要美观、合理。摆放器材时, 必须考虑器材的高低、大小、长短、轻重, 甚至包括色调的搭配都要力争科学;三是摆放器材要注重实际。各种器材的使用和摆放的顺序, 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利用器材的能力而定。

2. 充分了解学生实际。

体育课中师生的空间活动范围都比较大, 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教师必须及时全面了解学生, 关注他们参与体育学习的执行能力。教师不仅要了解所授班级学生的人数、性别、健康状况、技能水平等基本情况, 还要了解班级的合作情况及思想风气等。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 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在设计教学程序时, 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而定, 否则教学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 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程序的:准备活动时, 让学生跑在事先画好的两个同心圆上, 接着在两个圆上以相反的方向做立定跳远, 最后在圆上做整理放松活动, 这样适时改变教学程序, 教学效果会比以前明显提高。

二、严密组织教学过程

1. 建立课堂常规。

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 教师一定要提前进入课堂, 让学生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般情况下, 每节课刚开始的那段时间课堂秩序较为混乱, 教师一定要注意此时学生常规管理的落实, 使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

2. 固定场地器材。

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要频繁地调动队伍, 变换场地与器材。这样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因此, 场地器材要基本固定, 每次上课时教师只需教授学生教学内容就可以了, 这样会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

3. 提高练习密度。

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做到严格组织, 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与器材, 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 将学生互相干扰、等待练习的时间或场地、器材的准备、轮换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 最大化地提高练习密度。

三、改变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教师要根据所授课程的目的、任务、教材特点、运动规律以及学生的实际,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 在上“中距离跑”一课时, 由于学校附近有山坡, 我便灵活地转换为自然地形跑, 学生在活动中兴趣大增, 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 教学手段要有直观性。

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具体的直观感知开始的, 教学中教师应主动运用直观性原则。对于体育教学而言, 教师的示范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教师标准的示范, 不仅能使学生对动作留下清晰、难忘的印象,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产生跃跃欲试的激情。

3. 教学特点要有针对性。

一般情况下, 学生对体育练习的兴趣浓厚, 但对练习的目的和作用往往难以理解。因此, 低年级体育教学应与游戏相结合, 通过游戏的方式来传授知识,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 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对怕上体育课的学生, 可以给他们多锻炼的机会, 及时表扬他们微小的进步,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从而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4. 课堂教学要有趣味性。

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 优化教材内容, 改变教学方法, 有效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 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培养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

体育部门劳动效率研究 第9篇

劳动效率又称劳动生产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 单位劳动力所创造劳动成果的多少。就流通企业而言, 通常是指每位职工在一年内完成多少销售额。劳动效率的重要性在于,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成本、费用, 从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而且关系到职工生活水平能否真正得到提高。而体育部门劳动效率同一般物质生产部门相比较, 其特殊性在于:以体育部门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训练质量为标志的体育部门的劳动效率,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体育服务产品量或单位产品体育服务量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均不易量化和计算。但如果在体育部门内部两个体育单位或劳动者个人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体育部门劳动效率问题的存在又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体育部门劳动效率同物质生产部门相比有其特殊性, 所以, 评价体育劳动者的劳动效率综合起来看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 经济指标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劳动者参加劳动的主要目的仍然是经济利益。要提高劳动效率, 就必须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完善工资奖金制度, 以物质利益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实行生产、经营的体育企事业实体, 如经营性体育场馆, 进入市场、实行市场化或半市场化运作的单项体育协会等, 因其经费自筹或国家差额拨款, 所以, 在经营运作上须规定一定的经济指标, 如成本、产值、利润等。凡达到指标计划或超过计划要求的, 说明劳动效率较高;反之, 则劳动效率较低。

1.2 业务指标

对竞技体育而言, 运动员和教练员是体育服务的生产者,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竞技体育, 提高竞技水平, 培养各个层次的体育人才, 创造好成绩和取得好的比赛名次。所以, 衡量竞技体育劳动效率的指标也只能是业务指标。这主要包括:各种层次的运动队培养和输送出的体育人才的数量, 亦即输送率;在各种层次的比赛中的成绩和名次, 这是衡量竞技体育运动教练员和运动员劳动效率的主要指标。

1.3 科技成果指标

体育科技成果包括体育自然科学和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体育自然科学包括原有技术的总结提高, 新技术的开发和器材设备的更新。体育社会科学包括体育体制改革和新学科的建立等。衡量科技人员的劳动效率, 是科技人员在科研计划期内的科技成果。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杠杆, 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和标志。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因此,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尽力用最低的劳动消耗, 为社会创造最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对促进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劳动生产率, 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成为节约整个社会劳动的手段。社会劳动的节约, 必然导致自由时间的增加。从这个意义上,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的保证。

2 提高体育部门劳动效率的途径

2.1 提高体育劳动者的素质

人是掌握生产资料的主体, 劳动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劳动效率水平的高低, 在现代体育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 体育服务生产中体育科学知识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提高, 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周期缩短, 提高体育部门劳动者的素质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劳动者是劳动过程的主观条件, 劳动效率的提高首先要求有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素质的劳动者, 因其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劳动技能而能大大减少或免予上岗前的培训。一旦上岗, 则可较快地熟练掌握有关的生产技术资料和工艺要求, 减少辅助工作时间, 增加基本作业时间。在生产过程中, 动作熟练, 工时利用率高。这些都会导致活劳动的节约。高素质的劳动者, 操作经验丰富, 生产的合格率高, 废品少, 用料节约, 可以节约物化劳动消耗。高素质的劳动者能充分发挥机器和机器体系的功能, 减少维修和排除故障时间, 加速生产, 节省单位产品生产时间。高素质的劳动者, 有比较好的劳动态度, 能尽量提高有效工时在制度工时中的比重。所有这些, 都导致劳动过程主观因素的积极发挥, 有利于劳动效率的提高。

另外, 教育是提高体育部门劳动者素质最主要、最重要的手段。国家体委《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 我国的体育教育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在管理关系上, 主要由体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 或者根据学校的归属, 确定其主管部门, 在办学形式上, 既有不同层次的全日制正规教育, 又有各种业余学习, 还有在职进修和岗位培训, 在教育内容上, 基本包括了体育运动的各个领域, 学科、专业门类日益增多, 逐步形成了较为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教育体制结构。针对体育部门劳动者文化水平不高、知识结构层次偏低的状况, 国家体育总局很早就采取了高水平运动队向运动技术学院过渡, 体育院校举办二年制专科班, 开办附属竞技体校、函大、夜大和体委主任培训班等措施改变现状, 并且收到明显成效, 使我国体育部门劳动者的学历水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 对体育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的培养教育也予以重视和加强, 我国许多体育院校目前已设置了体育管理专业。在体育科研领域中, 高学历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被充实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中。不容忽视的是,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今天, 提高体育部门劳动者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体育事业的素质和搞好体育事业的对外开放尤为重要。懂一点市场经济知识, 具备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意识, 学习外国先进的体育技术和体育经营方式, 是现代体育部门劳动者所应具有的素质。

2.2 加强劳动组织, 并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劳动组织解决的是劳动方式问题, 其核心内容是适应生产客观条件搞好劳动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因此, 加强劳动组织是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劳动组织, 首先应适应生产客观条件搞好分工协作;其次要在明确规范、强化约束、充分尊重劳动组织集体及其代表人的组织权威的前提下, 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充分发扬民主。社会劳动组织搞好了, 能够使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劳动建立在对劳动主体合理的职业分工和对劳动力恰当的行业配置基础上, 使劳动者的职业、工作与自身素质相适应, 与个人意愿相吻合, 发挥其优势和专长, 做到敬业、奉献, 各得其所, 胜任愉快。这必将提高劳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创造较高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从目前来看, 我国体育系统、各种运动队以及体育教育、科研单位大多是政府和事业型管理体制, 条条块块分割, 各成体系、各自为政, 在人才资源使用上不易达到合理配置, 在分配上则不易打破大锅饭, 已很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运行机制的转换。体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 要放权, 把更多的权力赋予单项运动协会, 充分发挥单项协会的作用, 使有条件的单项运动协会逐步与体育行政机关分离, 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 由行政管理型向事业经营型转变, 由综合型向系统型、专业型转变, 使其成为责、权、利相统一的实体化事业单位, 拥有人、财、物等较充分的权限。国家体委 (1998年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 从1988年开始进行机构改革, 逐步实现了协会实体化改革的任务。这是市场经济规律的体现, 也是体育部门在劳动资源利用上的活力所在。

2.3 加强体育科学技术研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体育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体育部门劳动效率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用科学武装劳动者, 根据科学原理变革生产资料, 革新生产工艺, 实现劳动效率提高是科技应用的一个重要的和基本的结果。用科学知识武装劳动者, 其实质就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知识、技能的提高, 也是科学在劳动力这一要素上的物化, 必定会导致劳动效率的提高。在体育科技进步的推动下, 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设施等体育部门劳动资料的质量不断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体育领域, 推动了运动训练和竞赛所必需的邮电、通讯、交通和管理的现代化。同时, 科技创新使新材料不断问世, 明显推动了体育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次, 体育服务的生产过程, 实际上是对人的加工过程。科学技术在这个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 开发体育人才资源。再次, 体育管理现代化是现代体育发展的趋势。科学技术在体育管理中的作用, 可以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在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 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配置, 运动项目的合理布局等方面, 都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 结束语

相对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而言, 体育部门工作者的劳动效率本身有其特殊性,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表现出新的特点, 即创造价值与使用价值。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教练员、运动员生产体育服务产品的劳动效率, 对体育部门来说, 是当务之急。

摘要:体育部门是一个生产性的部门, 体育部门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的劳动, 体育部门劳动者的劳动既能创造适合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 又能创造价值。所以, 体育部门本身也存在一个劳动效率的问题。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 劳动效率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 或者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对体育部门来说, 劳动效率就是要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教练员、运动员生产体育服务产品的劳动效率, 也就是提高训练质量。

关键词:体育部门,劳动效率

参考文献

[1]宣振华.张晋莉.刘飞霞.高校体育经济与产业管理[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 11:32-36.

[2]李明.中外体育产业比较与思考[M].长春:吉林人民出本社.2005.

体育课效率 第10篇

一、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包含的不仅仅是个体生命中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来看待, 还强调个体要以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为指导, 将体育锻炼贯穿于生命的不同周期和不同生活领域中。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要摈弃狭隘的健康第一意识, 从“我是健康的, 我不需要锻炼”转变为“锻炼让我更加健康”。把握终身体育全面发展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掌握基本体育技能的同时,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快乐锻炼, 健康成长, 健康生活。

终身体育是一种思想, 要将其渗透到学生的脑际中, 并非朝夕之功, 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 除了用自身的榜样来做示范外, 还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点滴的引导而实现。以篮球教学为例, 打篮球不是为了一时兴起, 不是为了一场比赛而参与, 而是为了让自身身心得到放松, 让健康更加长久, 那么, 篮球运动就是每天的必修课。

以往中职体育教学太过于封闭, 总是将教学限制于“操场运动”, 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 中职体育教学应从单一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比赛、观看运动会、辩论、实战等都可成为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要从单纯的技能学习向理论和技能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 要注重学生体育锻炼理论的传授。

二、培养兴趣, 养成锻炼习惯

兴趣是参加体育运动的驱动力, 习惯是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基本保障。在中职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以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为起点, 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成熟。

从中职学生的兴趣发展来看, 体育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逐渐下降, 而间接兴趣逐步成为主要倾向, 即对体育活动发生兴趣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方面除了要通过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引导性的理论学习来促进学生间接兴趣的发展。如, 可将体育锻炼与生理学相结合, 将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 将体育锻炼和学习相融合, 让学生在关注体育锻炼结果的刺激下对体育锻炼产生持久的兴趣。

习惯的养成则需要日积月累, 在长期坚持中进行。在中职体育教学中, 教师一方面要通过改善师生关系来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另一方面则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因材施教。

三、培养自我体育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但意识反作用于意识。在体育锻炼中, 意识对个体的反作用将极大地影响个体的锻炼过程和锻炼结果。对于中职学生而言, 他们更多思考的是“技术”“就业”等问题, 而对“体育锻炼”只看作是一种“爱好”“业余消遣”, 事实是否如此, 答案是否定的。作为中职教师, 不仅需要让学生将体育锻炼和“技术”“就业”联系起来, 还需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体育锻炼对自身终身发展的作用。

对学生自我体育意识的培养要从认识自我开始。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发现, 很多学生, 尤其是女生, 对体育锻炼毫无兴趣, 细究其原因, 是他们看不到“自我”, 甚至认为“我没有兴趣, 我不是这方面的天才”。引导他们认识自我, 是要以自己为参照对象, 在原有基础上点点进步, 最终从量的变化实现质的蜕变。

终身体育的健康、全面发展, 这是中职体育教学的根本, 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体育思想, 提高的不仅仅是课堂效率, 实现的是发展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姜再珍.中职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如何渗透终身体育理念[J].教师, 2011 (20) .

激发体育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第11篇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是学生参与运动的主要动力。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学习兴趣是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的爱好和追求倾向。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练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学练中自觉控制注意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投入学练,使激烈的体育运动产生的疲劳转移成为一种快乐情感体验。运动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在学练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可见,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多么的重要。

二、激发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体验成功的喜悦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创新,对教材的处理不仅要有“挫折教学”,更应有“成功教学”,成功乐趣的获得是产生求知欲望的前提。

(二)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1.作为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一个充分展示学生能力的舞台。组织教法上不再是教师一统课堂,而应该是多姿多彩,形式多样化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着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练习、求异创新的精神。

2.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不同角色的扮演,激发体育兴趣;可以通过游戏、美妙的音乐和及时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三)科学设计场地,创新器材

1.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无意注意比有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学生对着一成不变的场地和器材,易于厌倦,注意力不集中,但如果能科学地设计场地、创新教学器材,给学生以新奇的刺激,就能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2.要降低教学器材难度,克服器材使用给学生带来的畏惧心理,如在跳高教学中,把横杆改用橡皮筋拉线的话,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四)丰富的课余体育活动

学校的体育工作者应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各项体育比赛,如“足球运动会”“学生会杯篮球赛”等吸收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寓教于乐。

三、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一)严格的课堂常规

严格规范的课堂常规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自控能力和排除一切干扰。

(二)教学环节要有特点

1.课前准备要充分,要新颖(用游戏)。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2.活泼的基本部分。一堂课,基本部分要做到精讲多练,善于运用直观形象手段(示范、图示)让学生知道所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动作细节。保证练习密度,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去体验。

教学形式多样化(分组练习、分层练习、自找伙伴练习、增加附加动作练习、举行小比赛、组织游戏等)。整个过程始终让学生感兴趣,不断有新异刺激在出现。

3.轻松愉快的结束部分。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保持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可以用舞蹈、轻音乐、深呼吸等来调整,让学生全身心得到放松。

总之,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运动,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

激发体育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第12篇

一、结合学生心理特点, 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初中生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 更愿意了解和学习有趣的事物, 往往对这些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级水平制订教材计划与教学方案。教学中发现, 学生对简单、浅显的教学内容往往没有兴趣, 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好胜心;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对遇到所谓“差生”, 这些学生可能缺乏学习热情, 提不起兴趣, 导致成绩不佳, 也许他们的兴趣点在其他地方。学习兴趣的程度不同, 会导致成绩的差异, 然而, 学习成绩的差异也会影响学习兴趣。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位同学的特点, 合理教学, 选择最佳方案。教学方式和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密切相关, 因此, 我们在教材选择、制定学校目标和方案时, 要考虑: (1) 教材内容:结合实际, 以大纲为主, 循序渐进; (2) 教材内涵:挖掘教材本身的内涵和特性; (3) 分析教材:了解教材, 剖析教材, 明确知识体系; (4) 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 结合实际, 制定合理目标, 具有可操作性。

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让学生体验成功感。

体育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为此, 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分步骤进行:学习运动技能—体验成功乐趣—形成体育价值观。当学生有了参与的兴趣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从动作由易到难的示范模仿, 到学生整体自主地接受, 结合富有亲切感的生活情景类游戏和比赛性练习, 使学生情绪更加高涨, 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例如:在学习复杂或较难动作时, 就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用音乐渲染、动作表演附加语言描述情境的方式增强动作的直观性;对跑类内容不妨采用定时跑、定量跑、定时定量跑相结合或走跑等形式, 也可以采用接力跑、传递跑、追逐跑等方式, 或结合一些奔跑类小游戏, 增强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自觉地在比赛中边动边学边领悟要点。当学生的运动技能达到了预定水平后, 再开展各种形式的深化和放松练习, 用4—5分钟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交流。互相纠错和总结, 共同体验和感受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身体疲劳与心理快乐。

三、采用因材施教法, 让学生学有所得。

因材施教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手段。阳光体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个体的差异, 学生确实存在运动水平与运动兴趣、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努力实施因材施教,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 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跨栏跑”时, 不同的学生所跨的栏高与栏距都各不相同。那些技能强、速度快的学生调高栏高和增加栏距, 完全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要, 而技能体能稍差的学生就会降低栏高与缩短栏距, 让他们基本能过关。又如, 在200米短跑练习中, 就把学生按照A、B、C三组的顺序排好, 分别在一、三、五跑道上跑。这样, 那些体能强的学生跑外道增加距离与难度, 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体质与技能较差的学生跑内道缩短一点距离, 适当降低一些要求, 尽量同时完成训练任务。通过开展分层教学, 让不同基础与水平的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任务。同时, 又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 充分地挖掘学生的个性与潜能,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游戏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采用游戏教学或有关的竞赛, 能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法可以缓和紧张的氛围, 学生惧怕体育运动, 特别是一些耐力训练项目, 运用游戏的方式可以使单调、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其次, 能培养学生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学习者良好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运用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练习。例如:在教学“羊分腿腾跃”时, 就有意识地在准备活动中安排了“跳人马接力”游戏。如此游戏引入, 学生兴趣盎然, 并在游戏中领会了学习要领, 克服了跳山羊怕摔跤的恐惧心理, 顺利地掌握了基本动作。在教学“篮球运球与防守技术”时, 在运球中选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活动范围内, 每人一球, 在运球过程中主动抓住别人的破绽, 并力争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截走。这样的游戏引入让学生在趣味性的高难度练习中, 有效巩固了运球技术, 提高了控球能力。

五、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有感而启, 有启而创, 是激活主体意识的又一要素。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种基于学生自身的活动经验, 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 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出能体验生活经验的情境, 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以情感教学为导向, 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 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 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及创新运动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 就把“立定跳远”设计成“青蛙过荷”的情境, 开始先让“小青蛙们”利用短绳来自由发挥做游戏, 然后让学生根据“跳绳”的感觉和情境设计出各种图形的“荷叶”, 接着让学生“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在荷叶上来回跳动。这样, 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情境, 教师就可以把课堂应教的“技术动作”渗透在具体情境中, 从而既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上一篇:成语的感情色彩下一篇:企业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