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账准备制度论文

2024-09-19

坏账准备制度论文(精选5篇)

坏账准备制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应收账款,减值准备,抵消分录

许多财会人员对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形成的应收账款、存货等计提的减值准备,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时怎样编制其抵销分录感到为难。这个问题阻碍了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 最终影响了合并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为此, 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实例, 分析了这两种内部资产减值准备抵销分录的编制过程。

一、内部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抵销分录的编制分析

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 成员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项目必须抵销, 而在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下, 由于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的备抵项目, 因此随着内部应收账款的抵销, 与此相关联的坏账准备项目也必须抵销。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1:红星企业集团母公司的坏账损失采用备抵法核算, 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4%计提坏账准备, 2010年初母公司无“坏账准备”账户余额。2010年末母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有280万元应收账款为应向M子公司收取的销货款, 2011年末母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350万元应收账款全部为M子公司的应付账款, 2012年末母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300万元应收账款全部为M子公司的应付账款。

要求:为红星企业集团母公司分别编制2010年、2011年、2012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或冲回坏账准备的抵销分录 (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分录略) 。

(1) 2010年度。依题可知, 红星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在本年是首次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当年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2 800 000×4%-0=112 000 (元) 。站在母公司个别单位的角度, 2010年末母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112 000;贷:坏账准备112 000。

母公司通过登记“坏账准备”等账户, 在2010年末编制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的期末数中扣减了备抵项目“坏账准备”的金额112 000元, 并以净额列报。

然而从整个红星企业集团的角度来看, 以母公司牵头编制2010年度的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时, 为反映企业集团真实财务状况, 需将企业集团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112 000元予以抵销, 编制抵销分录。那么, 如何编制分录呢?方法是将母公司2010年末编制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予以反向, 且将“资产减值损失”账户与“坏账准备”账户分别转换成利润表中的“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和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 因为“坏账准备”项目是“应收账款”项目的备抵项目。由此, 这笔抵销分录为: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12 000;贷:资产减值损失112 000。

(2) 2011年度。因本年末母公司应收M子公司账款的余额为350万元, 比上年末的应收余额280万元增加了70万元, 故母公司本年应当对应收账款补提坏账准备, 补提坏账准备的金额= (3 500 000-2 800 000) ×4%=28 000 (元) , 或为3 500 000×4%-112 000=28 000 (元) 。

由第 (1) 点分析可知, 站在母公司个别单位的角度, 2011年年末需编制补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 但站在整个红星企业集团的角度, 以母公司牵头编制2011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时, 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8 000;贷:资产减值损失28 000。

那么, 是否仅编制这一笔补提坏账准备的抵销分录就行呢?其实, 上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编制的抵销坏账准备分录, 母公司并未据以登记“坏账准备”与“资产减值损失”账户, 它只是用来确定当年合并财务报表中“应收账款”与“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合并数而已。因此, 在母公司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情况下, 上年已抵销计提的坏账准备, 在本年应继续抵销, 编制抵销分录。但上年在抵销时, 由于贷记 (即减少) 了“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数, 使得合并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项目数与“净利润”项目数增加, 最终使得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期末未分配利润”项目数增加。因此, 在不考虑所得税影响的情况下, 母公司编制抵销分录如下: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12 000;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12 000。

这样又能使得本年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期初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合并数与上年度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期末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合并数相互钩稽。上述两笔抵销分录, 也可以合并成一笔编制。

(3) 2012年度。因本年末母公司应收M子公司账款的余额为300万元, 比上年末的余额350万元减少了50万元。故母公司本年应冲回应收账款原多提的坏账准备, 冲回坏账准备的金额= (3 000 000-3 500 000) ×4%=-20 000 (元) , 或为3 000 000×4%- (112 000+28 000) =-20 000 (元) 。

由第 (1) 点的分析可知, 站在母公司个别单位的角度, 2012年年末需编制冲回原多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如下:借:坏账准备20 000;贷:资产减值损失20 000。

但从整个红星企业集团的角度, 以母公司牵头编制2012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时, 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20 000;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0 000。

由第 (2) 点的分析可知, 同时还应将前两年累计已计提的坏账准备140 000元 (112 000+28 000) 在本年予以继续抵销, 编制如下抵销分录: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40 000;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40 000。

二、内部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抵销分录的编制分析

企业集团内有关成员企业之间发生内部存货交易后, 内部交易的买方期末按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该存货的成本 (内部交易卖方的价格) 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而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必须是站在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 反映整个企业集团的期末存货真正计提的跌价准备、确认减值损失。因此, 为了确保提供合并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可靠, 我们有必要对内部交易的存货多计提的跌价准备作出抵销处理, 或对少计提的跌价准备作出补提调整。现举例分析说明如下:

例2:红星企业集团的母公司2011年10月20日将一批成本为60 000元的A库存商品以68 000元的价格销售给其某子公司, 该子公司到2011年末, 并未将该批A库存商品售出企业集团。当年末, 子公司的该批A库存商品的可变现净值为56 000元。

要求:为红星企业集团母公司编制2011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有关内部交易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抵销分录 (其他抵销分录略) 。

首先, 从买方子公司的角度来看:因当年末该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56 000元低于其账面 (历史) 成本68 000元, 故该子公司应在年末对该批内部交易存货计提跌价准备12 000元 (68 000-56 000) , 并编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12 000;贷:存货跌价准备12 000。

同时该子公司通过登记“存货跌价准备”等账户, 在2011年末编制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期末数中扣减了备抵项目“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12 000元, 以净额列报。

然而从整个红星企业集团的角度来看:因该批存货年末的真实成本为60 000元, 年末的可变现净值仍为56 000元, 低于其年末的真实成本, 故整个红星企业集团在当年末应反映该批存货真正计提的跌价准备为4 000元 (60 000-56 000) 。这样, 编制整个企业集团2011年度的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时, 就必须将该子公司当年内部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8 000元 (12 000-4 000) , 以报表上的项目反向予以抵销, 以反映整个红星企业集团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信息。参照前述例1的第 (1) 点分析, 可编制抵销分录如下: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8 000;贷:资产减值损失8 000。

例3:承例2资料, 只是假设2011年末该批A库存商品的可变现净值为63 000元。要求同例2。

首先, 从买方子公司的角度来看:年末对该批内部交易存货应计提的跌价准备=68 000-63 000=5 000 (元) , 并编制计提的会计分录。然后, 从整个红星企业集团的角度来看:因该批存货年末可变现净值63 000元>其年末真实成本60 000元, 表明该批存货在企业集团未发生跌价损失, 故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因而须将该子公司当年内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5 000元以报表上的项目反向予以抵销, 编制抵销分录为: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5 000;贷:资产减值损失5 000。

例4:承例2资料, 只是假设2011年末该批A库存商品的可变现净值为70 000元。要求也同例2。

首先, 从买方子公司的角度来看:因该批存货年末可变现净值70 000元>其年末账面 (历史) 成本68 000元, 故该子公司内部交易的该批存货在当年未发生跌价损失, 因而不存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问题。然后, 从整个红星企业集团的角度来看:显然该批存货的年末可变现净值70 000元>其年末真实成本60 000元, 该批存货在企业集团未发生跌价损失, 故不存在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问题, 因而无须编制抵销分录。

例5:承例2资料, 假设2012年该子公司仍未将该批A库存商品售出企业集团, 年末其可变现净值变为53 000元。

要求:为红星企业集团母公司编制2012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有关内部交易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抵销分录 (其他抵销分录略) 。首先, 参照例1的第 (2) 点分析, 将上年 (2011年) 内部交易存货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8 000元, 以报表上的项目反向予以抵销, 编制抵销分录: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8 000;贷:未分配利润———年初8 000。然后, 考虑本年 (2012年) 存货是否存在跌价准备的抵销问题。

从买方子公司的角度来看:年末对该批内部交易存货应补提的跌价准备= (68 000-53 000) -12 000 (“存货跌价准备”账户贷方余额) =3 000 (元) 。从整个红星企业集团的角度来看:该批内部交易存货在当年末应真正反映补提的跌价准备= (60 000-53 000) -4 000 (上年真正计提数) =3 000 (元) 。

可见, 该子公司当年应补提的内部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与企业集团应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真正反映的补提数相同, 故不存在抵销存货跌价准备多提的问题, 也就无需编制抵销分录。

参考文献

坏账准备与坏账损失讲课教案 第2篇

大竹县职业中学 谢德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坏账损失与坏账准备的概念;坏账损失的确认;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坏账准备的计提和账务处理。

德育目标:从坏账对企业的危害,说明“诚信”对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性。【教学目的】

1、了解坏账损失与坏账准备的概念及坏账损失的确认

2、了解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3、了解坏账准备的计提时间

4、熟练掌握坏账准备的计提和账务处理 【教学重点】 坏账准备的计提和账务处理

【教学难点】 年末坏账准备应调整的金额的确认 【教学方法】

讲述法、列图法、举例法、演示法、提问法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应收账款的概念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材料以及提供劳务而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收取的款项。

2、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及账务处理(1)、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确定

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一般应以双方成交时的实际发生额入账,包括销售商品的价款,应收的增值税款及代垫的运杂费用等。

(2)、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

[例题]2001年3月5日,甲企业销售给乙企业A产品一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 10000 元,税款 1700元。产品已发出,款项尚未收到。4 月 6 日,收妥货款。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乙企业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借:银行存款 11700 贷:应收账款——乙企业 11700

二、导入新课

1、你和你的家人或朋友是否有被人借钱收不回的经历。

2、企业的应收账款收不回来怎么办?账务上如何处理? 好大家都回答的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坏账损失与坏账准备

三、新课教学

(一)、坏账损失与坏账准备的概念

坏账损失,是指由于债务人破产、死亡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收回的坏账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坏账准备,是指企业按一定原则和方法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提取相应的准备资金,在实际发生坏账时冲减坏账准备。

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计提比例一般为3‰~5‰。计提比例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二)、坏账损失的确认

1、债务人破产,用其剩余财产偿还后不能收回的部分;

2、债务人死亡,其遗产不足清偿的部分;

3、债务人逾期3年尚未归还的应收账款,或有关证据表明该账款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三)、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企业一般在年底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有以下几种:

1、账龄分析法:按照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根据以往的经验确定坏账损失率,并据以估计坏账损失的一种方法。

2、销售百分比法:按照企业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来估计坏账损失的一种方法。

3、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按照年末应收账款的一定比例来估计坏账损失的一种方法。我国企业一般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其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

-“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

(四)、坏账准备计提的账务处理

[例1]某企业从2000年开始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万元。企业估计的坏账损失计提比例为应收账款余额的5‰。则 2000年末计提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如下。

1000*5‰=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50000 贷:坏账准备 50000 [例2]若2001年没有发生坏账,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还是1400万元,则年末应计提坏账准备:

1400*5‰=7(万元)7-5=2(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00 贷:坏账准备 20000 [例3] 若2002年企业发生坏账10万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还是1200万元,则账务处理:

1200*5‰=6(万元)6+3=9(万元)借:坏账准备 100000 贷:应收账款 100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90000 贷:坏账准备 90000 [例4] 若企业2003年收回一笔坏账7万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万元。

800*5‰=4(万元)13-4=9(万元)借:应收账款

70000 贷:坏账准备

70000 借:坏账准备

90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90000 [例5] 若企业2004年发生坏账5万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00万元。则2004年末计提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如下:(课堂练习)借:

贷: 借:

贷:

【板书设计】

左板:(本课主要知识点)右板:(学生例题练习区)(四)坏账损失与坏账准备--例题五--

1、坏帐损失和坏帐准备的概念

2、坏账损失的确认

3、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4、坏账准备计提的账务处理 【课堂小结】

“坏账准备”账户年末调整后的余额在贷方,反映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和计提比例计算提取的坏账准备。但是,该金额与年末的应补提或应冲减的坏账准备的金额是不同的概念,要注意区分。年末应补提坏账准备还是冲减坏账准备,关键在于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和估计计提比例计算的正常余额与账面余额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应调整其账面余额。作业布置】

坏账准备制度论文 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未来现金流量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是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一个重点。

一、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管理

贷款风险管理是指银行运用系统和规范的方法,对信贷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贷款风险进行识别、衡量、预测和处理,防范和降低风险损失的发生,以及对信贷活动的影响程度,以获取最大的贷款收益的信贷调控行为。贷款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业务的核心,也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贷款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建立有效的信贷管理体系,制定正确的贷款政策和科学的操作规程,提高贷款的质量,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能敏锐识别贷款各环节出现的预警信号,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管理防范和控制。面对目前的金融浪潮,我国国有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更是尤其重要,并且各家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也各不相同。

二、商业银行放贷减值准备的核算

(一)商业银行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监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要求各国银行实施新的资本监管框架, 即资本对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的敏感性要加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即借款人违约而计提的, 而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可能使银行破产的最主要的风险种类。因此, 怎样合理地计提准备金就变得非常重要。而对于商业银行的同业拆借、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等放贷业务,银行一般根据其具体的情况分析,合理计提坏账准备。

(二)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简述

随着改革的深入,“一逾两呆”的局限性开始显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识别滞后,未到期的贷款不一定都正常,尤其是期限长的贷款,虽未到期,但借款人可能已丧失还款能力,但按“一逾两呆”的标准,只能算正常,不利于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二是标准宽严不一,不利于衡量贷款的真实质量。逾期贷款的标准过严,过期1天即算不良贷款,而国际惯例一般为过期90天以上才为不良贷款。进行贷款风险分类可以客观适时地反映资产所处状态,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从1998年开始,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推行国际通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按照贷款风险的高低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5类,针对5类贷款风险高低提取不同比例的贷款损失准备金。

(三)现阶段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制度的规定

2005年8月,财政部印发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财会【2005】14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要求自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和拟上市的商业银行范围内试行。该《规定》参考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做出了重大调整,使我国商业银行有关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其中关于贷款减值的主要规定如下:①以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确定贷款减值额②不能对未来损失计提准备③不能重复计提准备金。2005年的《暂行规定》只是初步尝试。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接轨,要求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与《暂行规定》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大体一致。现在,我国商业银行根据新会计准则对放贷业务进行贷款减值损失的计提。

三、目前放贷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放贷减值准备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贷款减值损失确认标准不明确。虽然现在新会计准则对贷款减值损失下了明确的定义,但是目前贷款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仍不明确。新会计准则明确指出了不能考虑未来信用损失,但是准则并未对如何界定已发生损失加以明确。而且贷款减值损失缺少明确的确认准则,缺少专门的、明确的贷款减值损失确认标准,将十分不利于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实务的规范。

2.贷款组合的计量问题。依据现行会计准则和银行实务,以组合方式进行评估的贷款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个人贷款形成的各种贷款组合,如消费者分期付款贷款、住宅抵押借款或银行卡透支等;另一部分是由由于并无任何损失事项,又或因未能可靠地计算潜在损失事项对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而未能以单项方式确认减值损失的贷款所构成款组合。要确定这两类贷款组合的折现率不并容易。贷款组合,特别是小额同质贷款组合中的贷款多而分散,利率可能会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等因素而有不同的调整,这样如何确定对贷款组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所使用的折现率就成了一个问题。

3.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未得到有效实施。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下,对于单笔大额受损贷款,银行要根据与该笔贷款相关的具体可获得信息单独对贷款预测可收回的现金流进行调整,其对于减值损失的计量结果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五级分类下的计提数额,不可能所有贷款都与五级分类要求的计提额完全一致。如果继续以单一的计提比例来约束未来现金流量法的使用,那么现行会计准则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实施,银行采取的仍旧会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外衣下的五级分类准备金提取制度。

(二)放贷减值准备会计核算改进的建议

1.强化贷款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我国现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会计准则已体现出贷款减值损失只能覆盖已发生损失而不能覆盖尚未发生的未来损失的原则。但并未对此做过多的强调,在贷款减值损失确认标准上未做严格的规定,已发生损失与未来损失之间的界定十分模糊,导致银行是否对未来损失进行了确认也难以分辩和撑控。对此,建议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应该强化贷款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限制损失确认范围,对发生的可能性不大或尚不构成“很有可能”标准的贷款减值损失不允许确认,从而缩小银行操纵准备金的空间。

2.明确采用历史经验法作为贷款组合的计量方式。我国银行目前对贷款组合采用的计量方式模棱两可且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大部分银行从其披露来看对贷款组合同样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法,但诸如贷款组合的折现率是如何确定的等重要问题都未得到明确,会计准则也未对此做出规定。在披露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同时,银行又存在实务操作是按历史经验法提取的状况。对此,建议不应该一味照搬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而应该尊重贷款组合的特殊性质以及我国实际情况,明确规定采用历史经验法评估贷款损失,并对相关操作问题给出更加细致的指引,从而解决目前我国银行在贷款组合计量问题上的尴尬局面。

3.细化对未来现金流折现法的指引,科学确定折现率及未来现金流量。商业银行在确定折现率时,特别是中长期贷款折现率时要考虑一下因素:贷款的时间价值、贷款企业自身的风险状况和行业风险状况,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在确定折现率时,不仅要考虑到银行存贷利率、国债利率等无风险报酬率,还要考虑到当期的行业风险报酬率和通货膨胀率等风险报酬率。而关于未来的现金流量的预测,一是要考虑借款人所属行业及该笔贷款的用途,合理确定经营性的现金流量,二要充分考虑该款贷款的保证、抵质押物的时间价值。三是要充分考虑外部经济因素对该款贷款的保证、抵质押物和经营性现金流的影响,同时还要结合贷款用途和企业自身发展等内部因素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佟颖.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思考[J].管理创新,2008

[2] 张霞.新会计准则下银行贷款业务会计核算的变化[J].当代经济.2009.01

[3] 李荣德.浅析新会计准则下银行贷款业务的会计处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

[4] 王建军,杨坤,郗永春.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J].上海金融,2008.01

[5] 潘永,蒋曙明.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J].广西金融研究,2004,9

[6] 段新花.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分析[J].现代商业,2008

提坏账准备政策 第4篇

本公司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在资产负债表日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本公司根据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确认减值损失。

1、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单项金额重大的判断依据或金额标准 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金额100万元以上(含)且占应收款项账面余额10%以上的款项 对于单项金额重大且有客观证据表明发生了减值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

2、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1)确定组合的依据 账龄组合 特定组合 单项金额重大但未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款项、单项金额不重大且未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款项

江西省旅游集团公司合并范围内的应收款项

(2)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账龄组合 特定组合 账龄分析法 不计提坏账准备

组合中,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情况如下

账龄

1年以内(含1年)

1至2年 2至3年 3至4年 4至5年 5年以上

应收账款计提比例(%)

.00 10.00 20.00 50.00 100.00

其他应收款计提比例(%)

.00 10.00 20.00 50.00 100.00

3、单项金额虽不重大但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理由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应收款项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以账龄为信用风险特征的应收款项组合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存在显著差异

坏账准备制度论文 第5篇

一、公司背景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主要从事工程机械产品的生产、销售、租赁、代理以及研发业务。其产品有25大类120多个品种,“三一”的履带起重机械、旋挖钻机、混凝土搅拌站已荣冠国内第一品牌。过去10年“三一”以其惊人的销售业绩成长为行业领航企业。在湖南省,以三一重工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企业已然成了其支柱型产业,引领了经济的风向标。“三一”的挖掘机近几年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在泰国、沙特等国家都名列前茅。发展如此迅速的三一重工也当之无愧的拥有众多光环,如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以及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等。

二、案例概况

(一)危机中三一重工的财务状况

三一重工作为行业领先的民营企业,其经营状况往往可作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2008-2011年,三一重工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稳步增长,而2012年1-3季度出现当下该行业市场发展的盛衰起伏的现象(如表1)。

随着行业周期性的盛衰以及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到来,2011年-2012年不仅发展减缓,甚至出现大幅的下滑。三一重工2012年第三季度报告实现净利润仅为7.14亿,比前两个季度下降了28.08%、5878%。三一重工近几年一直稳坐行业盈利第一的位置,但在2012年中期,三一重工实现营业收入318亿元,净利润51.6亿元,而竞争对手中联重科却以291亿元的营业收入和56.2亿元净利润首次赶超了三一,从盈利能力上看,三一重工的成本负担也高于中联重科①。

(二)三一重工应收账款分析

08年-11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繁荣景象令各大制造商普遍扩充产能,纷纷制定各种高增长目标,三一重工做出了5年内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的宏伟目标。在市场需求萎缩、行业产能过剩存货积压的情况下,为了达标,自然开始一轮又一轮的促销计划。由于银行严格信贷、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下游市场融资变难,全额付款的客户大幅减少,迫于形势,机械制造商更多的选择诸如融资租赁和银行按揭等激进的销售策略。在三一重工的回款模式中,抓取2012年第三季度以前的数据,银行按揭、融资租赁、分期付款和全额付款各占销售比的43%、20%、20%、17%,前两种合计比例高达63%。但在对客户的授信条件上,却一再放宽底线,降低首付款比例,延长回款期限。

(三)三一重工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变更

2012年10月19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会计估价变更的公告》,公告中对账龄组合分析法的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作出了较大变动。具体变动详情见表2。

从2012年三一重工中期报告显示,该公司以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合计232.82亿元③,其账龄分类中,“1 年以内(含1年)和未到合同收款日”的金额分别是103.12亿元和112.06亿元,两者合计占该分类的92.42%,占应收账款总额的89.39%。

三一重工在其公告中表示此次变更是基于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原则,是为了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出该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故不需要对2012年1-6月以及以前年度的财务状况进行追溯调整,但在距离2012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报出只有10天的时点,此次以降低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主的会计估计变更必然会对第三季财务报告产生较大影响,经初步预算,将会增加1-9月归属于三一股东的净利润约4.7亿元,相对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45.38亿元的净资产而言,确实可以归为不重大的影响,但相比于三一重工三季报中披露的7.14亿元的7-9月净利润,4.7亿元的影响额几乎可以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了④。

在宏观经济遇冷、市场需求明显下滑的情况下,三一重工等国内领航的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普遍做出下调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举措,且都在下半年,势必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让人怀疑有通过会计估计变更粉饰业绩的动机。

三、结束语

三一重工在2012年三季报公布前宣布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大幅度变更,尤其是其影响额4.7亿元占归属于母公司合并净利润7.14亿元的65.8%,这不得不引起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变更后虽对三季度的收益情况起了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确引发了广大投资者对三一重工经营状况的深度挖掘和探讨,也导致了市场对工程机械行业盈利能力与投资前景的反思。从股价走势来看,2012年的三一重工经历了一场滑铁卢,是否说明这一举动导致投资者对其未来并不看好呢?从全文的分析中得出,无论从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现状上看,还是从该公司的本身的财务状况和客户的资信情况来分析,三一此次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下调的理由都不具有很高的可验证性和说服力,变更后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究竟如何也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

注解:

①数据来源:第一财经网。

②信息来源:2012年10月19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会计变更的公告》。

③数据口径:本文中例举的三一重工财务数据皆以合并口径为准,后文不在注解。

上一篇:会计信息化发展和改革下一篇:线性滤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