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管理研究范文

2024-08-21

现金管理研究范文(精选11篇)

现金管理研究 第1篇

1 现金管理主要内容

这里的现金指的是广义上的现金,主要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本汇票、银行存款等。企业的现金用途非常广泛,地位自然就很重要。现金可以用来购置原材料、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物,还可以用来支付劳务报酬、职工薪酬、劳保福利费、差旅费或是偿还债务。企业的库存现金还可以用来支付日常的零星支出。

1.1 流动性管理

流动性管理除了包括现金资产,还包括资产负债表中其他的资产和负债,同时还包括通过表外途径获得运用的资金[1]。流动性管理通常是通过风险管理进行,而流动性不足便是财务风险的重要特征之一。

1.2 制度管理

对于中小企业对现金使用的管理,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制定出符合自身的管理制度[2]。首先,企业要确定好现金的使用范围,比如职工的津贴、职工的奖金、其他零星支出等;其次要确定企业的库存现金余额,由公司的开户银行依据公司实际的需要确定的,一般情况下是三到五天的零星开支需求量,位置比较偏远或者交通不方便的公司企业,库存现金的限额可以比五天多,但是最多不可以超过公司十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量;企业不可以坐支现金;除了以上方面,还要注意对企业日常现金收支的管理;最后要对现金进行账目管理,企业的现金账目要健全,现金收支需要逐笔登记,对于企业的账目要做到日清日结,账款相符。

2 现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 现金持有问题

现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支付手段,同时它也是一种非盈利性的资产[3]。如果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不足,这进而就会影响到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而如果公司的现金持有量过度了,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非但不会上升还会下降[4]。

2.2 现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每个公司多少都会有关于现金管理不当的问题,由于一些财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公司的一些零星小支出上就会出现坐支、白条抵库等不得当的行为,坐支现金可以是企业逃避银行的部分信贷债务,而白条抵库大多是临时公务应酬货其他事物产生的借款。除此之外,也会有员工做出挪用公款类的不得当行为。

3 解决现金管理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3.1 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

随着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强化对现金的日常管理,并确定出最佳的现金持有量。企业要有关于现金持有成本的观念,也就是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一般情况下包括企业由于保留一定的现金余额而使相关管理费用增加以及因此丢失了的投资收益。机会成本是属于变动成本的,它是按照有价证券的利息率计算的,它与现金的持有量成正比。企业还应该持有关于现金转换成本的观念,也就是现金与有价证券互相转换的时候所产生的相关费用,一般情况下包括委托买卖的佣金以及手续费等,它与现金持有量成反比.因此,当二者相等时便可以得出最佳现金持有量。所以,最佳现金的持有量可以依照下面的公式来计算确定:

其中,TC代表总成本;b代表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T代表的是在一定时期内现金的需求总量;N代表最佳的现金持有量;i为短期有价证券利率。

3.2 加强企业现金监管制度

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企业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现金监督管理制度。把资本的经营预算看作重点,并积极地实施企业的预算监督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使企业的资金更好地进行流通。首先,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计划,并遵照一定的程序,预测现金流动性,同时进行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次,在进行长短期的投资时,需要对资金进行预期的估算。同时,对于资金的用途以及去向都要进项有效的监督控制,合理运用自认追究制度,对于一些违反规定的开支,要由批准的人和经办的人负责到底。

企业在制定现金管理控制制度的时候应该严格地遵循财政部发布的相关规定。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应该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行事,并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内部人员也要做到互相监督,相互制约,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对于一些有关现金流通的权限、职位、职责等的设置应该遵循轮换制度。

现金就像是企业的血液,它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企业的现金管理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现金周转不开,这就会使企业的偿债能力下降,严重企业的正常运营发展,甚至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与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现金又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现金流量不仅可以反映出企业的运行状态还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现金获利水平、收益质量,还可以反映出企业的支付能力与偿还能力以及投资水平、筹资水平。加强企业现金管理已然成为促进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对现金管理现状的分析,发现企业现金管理中存在的关于安全隐患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现金管理,应收账款,预算体系,监管制度

参考文献

[1]王志伟.浅析加强企业现金流量管理[A].财税,2013.(1);56~60.

[2]贾国军,陈伟华.公司金融[M].出版地:河北大学出版社,2013.(1);174~179.

[3]于巧珍.中小企业现金管理探析[A].现代商贸工业,2014.(9);118~119.

国库现金管理拓展对策研究 第2篇

一、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功能特征

(一)有利于加强与改善宏观调控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法定职责,国库收支结余形成现金库存,是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国库现金管理之前,这一块基础货币的增减变化是由财政收支进度决定的。对中央银行来说,是无法调控的。国库收入加速入库,国债发行使国库库存现金数量增加,直接后果是减少市场基础货币,带来市场货币供应量倍数收缩;国库支出加速拨付、国债集中兑付使国库库存现金数量减少,市场基础货币相应增加,带来市场货币供应量倍数扩张。这种收缩和扩张是否与货币政策调控方向一致,其力度和深度是否适当,中央银行事前无从把握,只能在既成事实之后进行分析论证,或被动认可,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对冲,宏观调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受到严重影响。

实行国库现金管理之后,中央银行对国库库存现金这部分基础货币的被动管理状态就会发生改变,通过和财政部门一道,对国库现金流的分析预测,掌握国库现金的增减变化规律,按照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发展的需要,适时开展现金管理操作,既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又高效实现了国库库存资金的时间价值。这种现金管理操作进入一种常态之后,无疑将为中央银行增添一种全新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这一工具的有效运用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推动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二)有利于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自2001年起,我国逐步对中央部门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之后,各级财政也逐步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部分省市还通过使用中央非税收入收缴系统实施了收入收缴方式改革。通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不断改革,一些原来滞留在预算单位的资金逐步汇集到人民银行国库,国库现金存量快速增长。据统计,2009年末,仅中央国库库存现金为12124亿元,比上年增长39.9%,比2006年增长117.7%。国库现金的高速增长,一方面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国库现金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随着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民银行国库现金存量将进一步增长,对这样数额巨大的国库现金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强管理和运用,提高综合效益,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迫切要求。

(三)有利于提升国库现金管理效益 根据财政部和人民银行联合颁布了《国库存款计付利息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从2003年1月1日起,各级财政在人民银行国库的存款,均按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计息。这虽然赋予了国库现金的时间价值。但是,由于国库现金仅按活期利率计付利息,多数人认为,相对于国际借款和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其收益率过低。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有利于进一步理顺财政、人民银行国库和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收益关系,充分盘活国库现金存量,提高国库现金的使用效率。

(四)有利于增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 国库现金管理,应该由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来完成。财政部门站在实施财政政策的角度,提出方案计划,人民银行站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角度把握操作的时点、总量、利率和期限结构等要素,确保与货币政策同向同力。由此,建立起一个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由交流达到契合的平台,实现两大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通过实行国库现金管理,可以减少政府闲置现金,弥合预算资金缺口,将公共财政资源逐步纳入市场化管理,最大限度提高国库库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创新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一定程度地对冲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所造成的“挤出效应”,在两大宏观经济政策之间建立起一座互通的桥梁,形成协调沟通机制,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使国民经济摆脱通胀和滞胀的困扰,更加健康稳健地发展。

二、西方国家国库现金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美国两级存款控制模式 美国将财政存款余额存放在联邦储备银行(简称“美联储”,即美国中央银行)开设的专用基金账户和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特殊银行存款账户,即:“税收与贷款账户”,并对这部份现金余额实行市场化现金管理操作。美国联邦财政部规定在美联储保留50亿美元的资金限额后,剩下的国库资金通过招标后,分别存放在中标的商业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提供信誉度较高的足值抵押物予以保证,以确保资金的绝对安全。然后,美国财政部根据国库资金季节性变化的规律特点,采取发行短期债券的方式来调节平衡,解决财政资金的临时性增减变动带来的头寸问题。

(二)英国市场管理控制模式 英国政府为保证国库资金的相对稳定,利用货币市场来调节国库资金存量的变动。英国财政部规定在保留2亿英镑限额资金在英格兰银行(英国中央银行),其余部分资金可以在货币市场上从事国债、优质企业债券的现券买卖以及回购等多种方式的短期投资活动。同时,制定了专门的法律、规定,限制国库资金的投资范围、种类和操作程序,并要求加强投资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充分保证国库现金在运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

(三)意大利强制停止支付控制模式 意大利实行国库现金管理后,政府规定,国库资金存量每月末必须保持在一定数额以上,如果小于这一限额,中央银行应当立即停止办理国库现金支付。同时,财政部门要向议会说明原因,并提出将采取的解决措施。意大利国家中央银行国库部门要定期分析和预测各公共支出单位的资金需求、资金运行和变化情况,监测资金运行,评估其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执行和基础货币的增减变化的影响,增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模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框架和思路是一致的,都是运用市场规则,利用国库现金管理工具实现国家宏观利益的最大化。综合美国、英国、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得出以下启示:在国库单一账户体制下,国库现金管理操作由中央银行负责,有利于业务运行的便利化。同时,可以促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维护国家宏观政策的一致性;国库库存现金在满足日常支付需要的前提下,保持一个控制限额,超过部分可全部用于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国库现金管理要市场化运作,其金额大小、利率高低、期限长短及客户银行选择都应通过市场方式确定;建立健全的国库现金安全保障机制。通过多种金融工具的综合运用,实现国库现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效益性的统一;加强国库现金流的预测分析,并将分析预测结果以一定方式公开,为国库现金管理提供前瞻性的操作依据,同时有助于相关方的流动性管理。

三、我国国库现金管理误区矫正

(一)国库现金存量越多越好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思维的惯性,人们总是希望尽量提高国库库存,好像库存越大,心里就越踏实,甚至不惜去大量发行国债或加大预算赤字。而对国库现金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于是形成一方面承担高额的利息支出去发行国债,或者承受较高的通胀压力增加财政赤字;一方面数额巨大的国库库存现金闲置,不能得到充分使用。

(二)国库现金管理追求更高的利息收益 国库现金存量是来自税收,是公共财政资源的一部分,属于社会公众的财富。作为资金管理部门具有当然的责任和义务,使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国库现金管理的效益应该放在国家宏观经济整体效益背景下来进行考量。国库现金管理的操作方向首先要自觉地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方向保持一致性,绝对不能与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反向操作。否则,就会对冲宏观政策的总体效果,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效益,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三)当前用于现金管理的国库现金主要是当年因时间差、季节差形成的暂时应支付而未支付的预算支出部分 一些观点认为,国库现金管理主要是利用当年国库资金在收入和支出上的时间错位来做短差。这是不对的。分析我国国库现金库存结构,可以看到,历年累积的滚动收支结余占库存总量的80%以上。这部分资金数量巨大且相对稳定,是用来做国库现金管理的适合的、也是主要的来源,而当年临时性收支结余数量小,波动大,相对而言,不适合用来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操作。

(四)强化国债抵押措施与缩短商业银行存款期限是保证国库资金安全的唯一手段 国库现金库存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资源,控制风险,确保其安全、完整是大前提。但是,要求绝对的安全,追求零风险,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有的思维模式。有的人认为,应将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工具――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期限限定在半年和3个月两种,要求全部用中央国债作抵押物,并规定用于抵押的国债额度为国库现金的120%。这种规定虽然可以较好地保证国库现金的安全,但是,却对国库现金管理业务的拓展带来了极大的限制,阻碍了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压缩了业务收益的提升空间。

四、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拓展措施建议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 国库现金管理因为其主体是政府,所以不应该是严格意义的商业行为,而是一种政府行为,具有非常强的政策性、导向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条件下,它往往形成一种信号,或者一种指向,影响各市场主体的行为和社会资金走向。因此,其操作首先须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保持方向一致。所以,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定位要准确,首先必须符合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使其成为宏观政策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操作工具,货币政策的一种量化的微调手段,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更加灵活,更加灵敏、更加科学。国库现金管理不能与宏观政策错位操作,更不能反向操作,否则就会舍本逐末,实得其反。其次才是实现国库现金的增值,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二)完善财政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单一账户(Treasury Single Account,简称TSA)是专门用于记录国库收支和进行余额控制管理的账户。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现代人民银行国库管理制度,是推行国库现金管理的基本前提。从2001年开始,我国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经验,逐步推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改革,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统一收支、统一调控、统一管理,提高了预算资金的综合管理效能,使人民银行国库资金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数量更加集中,政府资金的本来属性更加明确。中央银行能全面掌握国库现金流情况,从而一定程度地避免财政资金通过商业银行直接注入金融市场,对社会资金流量及资金供求状况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但目前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还没有全面健全落实,少数地方仍然存在漏洞,有的覆盖范围不全,存在死角。应继续深入推进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改革,逐步将各项非税收入、基金收入和各项政策性收费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监督管理,强化政府公共资金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同时,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国库资金的综合效能。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第一,合理确定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最优库款规模。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子奈和交通银行研究部研究员陈建奇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分析思路、模型构建及测算情况。李子奈教授用风险价值VaR(Value at Risk)和条件风险价值CVaR(Conditional VaR)模型,测算我国的最优库底资金规模为50亿元。陈建奇研究员建立了一个基于鲍默(Baumol)模型的扩展模型分析和测量国库现金管理最优库底余额为480亿元。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论证,确定我国国库现金库存基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首先制定一个国库资金库存的最低下限和一个常规控制目标,即上限,但上限与下限的控制距离不宜过大。超过库存限额资金可以全部用来进行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扩大操作规模,提高综合效益。当国库库存低于最低下限控制目标时,可通过回笼商业银行存款、出售回购国债等方式增加库存资金,使国库库存达到常规控制目标。第二,根据我国实际,目前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应仍以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为主,待业务成熟规范后,可再逐步拓展其它操作方式。在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将国库现金按照使用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类管理,丰富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期限结构,设定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2年、3年、5年等多样化的存款种类,既满足国库资金保值、增值需要,又符合商业银行资金稳定性要求。实行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定期制,确定每周1至2次,增加确定性和导向性,使商业银行可以有目标、有准备地参与操作,并从中及时了解到政府的意图和宏观政策的走向。第三,改进国库现金风险管理。建立国库现金管理操作的参与银行资格认证制度、风险管理控制制度和风险监控评估制度,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和监督体系,同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督部门密切配合,对参与的商业银行资信状况进行全程动态管理。中央银行对参与银行实行特别准备金制度。国库定期存款到期后,必要时可由中央银行从其准备金账户直接扣划至国库。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120%比例的中央国债抵押条件,降至50%,或者取消。将抵押品由单一国债扩大至中央银行短期融资券等多种融资工具品种,为国库现金管理业务松绑,使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银行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市场氛围。第四, 建立国库现金管理市场化操作机制。国库现金管理是一种政府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市场操作工具,更要符合市场原则和市场规范。要完善国库现金管理法规、制度框架,确保操作程序合法、合规,操作过程做到公开、透明,防止扰乱市场秩序的恶性竞争。

(四)完善协调配合的协商机制 这是提高国库现金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明确了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定位后,就应该在一个总体目标之下,建立一个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机制。各部门就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就涉及到可能引起市场货币供应量剧烈波动的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国债发行、基准利率调整等重大措施出台,事前及时进行沟通协调,互相通气,倾听意见。要借鉴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明确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在国库现金管理操作中各自的职能、职责,定期召开专业联席会议,共同协商国库现金管理的业务开展相关事宜,注意避免国库现金管理操作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之间的不协调性,减少国库现金管理对货币政策执行的扰动,提高国库现金管理的综合效益。

(五)有序推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 目前,我国地方国库现金总量远远超过中央国库。一些地方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呼声很高,这种要求是正当的,是合理的,需要予以重视和支持。要加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宏观规划和控制,防止各自为政,操作目标一定要保持宏观经济目标的一致性,不能在讲求地方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同时,损害宏观利益和全局利益。要加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确保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始终处于中央政府严格的控制和监督之下,以防止资金风险和失控危险。

(六)建立国库资金动态分析与科学预测机制 国库现金管理应统筹考虑资金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其目标是在充分保证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同时,努力实现盈利性。这就需要完善国库资金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科学搭配收入与支出的时间、数量等要素,建立国库收支变动的定期分析制度,实行滚动分析。同时,对银行体系资金状况、市场资金需求状况、利率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和监测,总结其规律性,加强国库库存变动对银行体系资产负债变化影响的研究,加强对国库资金存量和结构的深层剖析以及未来变动趋势的预测,积极探索国库现金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国库现金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红林:《浅谈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工作》,《武汉金融》2008年第5期。

企业集团现金管理研究 第3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现金管理,问题,措施

1 企业集团现金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集团的组建宗旨主要是发挥集团的资源一体化整合优势与管理协同优势, 实现生产资料、财务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共享等资源配置的秩序化与高效率性, 以确立并不断拓展市场的竞争优势。企业集团现金管理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企业集团现金管理的特殊性

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财务管理无论是从战略上、机构上、目标和问题上都与单个企业有所不同。企业集团的现金管理具有以下特点:多维运营, 即从整个供应链出发, 资金流与信息流、物流相结合, 不单纯是现金管理, 而且包括对库存、生产、销售等业务方面的管理;区域管理。世界各国的政策环境不同, 所采用的现金管理工具有很大差异。作为企业集团, 有些现金管理的使用受东道国政策影响而无法实施, 因此企业集团现金管理方法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

1.2 保证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整体性

企业集团是以资本为纽带的紧密联系的多个企业的集合体, 其目的是建立起各成员之间包括资金、技术、人员、市场等在内的特殊关系, 从而获取超出单个企业的效率的规模效应。这种规模效应是从整个集团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集团所拥有的各项资源进行统筹安排而获得的。如果各企业各行其是, 企业集团的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 规模效应也无从谈起。因此, 企业集团自身对规模效应的追求决定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1.3 保持子公司财务管理的相对独立性

相对独立性是指企业集团内部各子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企业, 有着其自身相对独立的利益和相对独立的财务活动, 应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的方式和内容。这一点与单个的企业没有什么不同。但是, 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的相对独立性应该控制在不损害企业集团整体利益的范围之内, 也就是子公司财务管理的相对独立性应服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整体性的需要。

2 我国企业集团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集团下属成员企业的财务活动尚不规范

随着我国集团改革的逐步深化, 企业集团在机构调整、人员分流、人才引进、职责功能的重新整合定位上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在财务业务一体化发展的整合治理方面仍存在很大缺陷, 出现了诸如管理混乱、财务活动尚不规范的现象, 尤其是在财务活动中, 受企业领导个人意志的影响, 加之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盲目投资、随意挪用资金和私设小金库等行为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更有许多子公司的领导为满足自己的一己私利, 通过操纵手段, 虚报报表信息, 严重加大了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2.2 企业资金管理无章或是有章无序

相当多的企业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有的企业虽然有了预算制度, 但预算没有成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 有章不循, 随意更改, 预算制度形同虚设。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控制, 现金流量失衡;有的企业预算指标设计不合理, 缺乏严密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 失去了预算的约束作用;更多的企业是会计核算流与资金流的脱节, 会计报表上利润很高, 而企业资金却严重匾乏。

2.3 资金监控、考核不力

由于企业集团本身组织机构众多, 再加上分权过重, 预算体系流于形式, 企业集团资金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 导致许多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资金管理极其混乱, 资金收支随意性很大, 多头开户, 公款私存, 余缺调剂不力, 闲置与短缺并存, 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企业的资金流缺乏控制, 特别是事前控制, 再加上缺乏可行的事后考核办法, 导致大量的企业资金在体外循环;有的企业甚至对子公司的投融资、对外担保、利润分配等重大财务状况都难以掌握, 财务监控乏力、滞后。

2.4 集团资金分散占用, 效益低下

统计表明, 一些集团旗下各子公司设立的账户少则数百, 多则逾千, 在这种情况下, 若一个户头上占用1万元, 几百个户头就是几百万元, 每一个账户因资金数量小, 无法发挥作用, 如果将这些资金集中在一个账户上, 就能发挥出巨大的资金优势;另外, 集团企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必然存在内部一部分企业资金大量闲置、沉淀, 而另一部分企业却又为筹集急需的资金而为难, 不得不支付高额利息而获得银行贷款的现象, 这种高存款和高贷款的“双高”现象, 使得企业集团财务费用居高不下。

2.5 资金管理的方式和手段落后, 效率低下

许多企业集团内部各子公司还是沿用靠上报财务报表和口头汇报的形式来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由于会计核算随意性大, 财务报表编制不实, 加上受不规范的人为因素影响等, 财务会计信息容易失真、滞后, 很难满足企业日常管理的需要, 更无法达到动态控制的目的;一些企业集团虽然也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 但因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而无法将之变成现实。

3 我国企业集团现金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建立和完善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制度, 强化资金报表编制工作

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能保证各项业务的事前防范, 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完整。要进一步规范所属单位的财经行为, 加强大额资金管理, 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减少各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健全大额资金运作的预决算, 确保资金管理的有序进行。资金报表主要包括资金余额表、资金预算表、资金收支状况表 (简易现金流量表) 等。笔者认为, 资金报表编制的内容要结合实际情况并把握如下原则:既要全面反应主要业务情况, 又要简单明了;既要反应单个公司情况, 又要反应集团整体情况;既要反应预算情况, 又要反应实际情况;既要反应当期情况, 又要反应累计情况。要不断提高报表的及时性、可看性、实用性, 充分利用财务信息,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2 加强资金监管及考核

3.2.1 构建完善的资金监控体系

要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内控的监管力度。如集团总部要重视内部审计与监督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 树立其权威性;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 定期开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重视推进对资金使用监管手段的现代化, 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内部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联网共享, 充分实现事前预防和事后控制。此外, 还要积极接纳社会监督和政府的监督。

3.2.2 实行集团财务委派制

由集团总部向下属各公司委派财务总监或财务负责人参与成员企业的资金管理。利用其事前控制、审计经常性、反馈及时性和独立性的特点, 可以帮助企业集团有效的进行资金的集中控制。

3.2.3 严抓资金管理纪律, 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为了保证各项制度的顺利执行, 集团公司应严抓资金管理纪律。如通过核定各子公司的限额存款, 对超限额将资金集中存储在结算中心的单位领导班子及有关人员予以定率奖励, 年终考核时与领导班子经济效益挂钩;对完不成资金集中存储任务的单位, 在领导班子年薪考核时按一定的比例给予扣减。

3.3 企业集团应当集中管理现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任何企业在现金管理中都谋求最佳的现金余额。问题在于每个子企业或者分支机构的最佳现金余额之和经常比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集团的最佳现金余额来得大。因此, 为了提高企业的现金使用效率, 最好对现金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

考察资金使用效率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企业能否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 将集中资金合理使用, 实现高额的投资回报率。二是科学的资金头寸管理, 企业将资金头寸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从使集团资金效益最大化、内部付款在途时间最小化、银行交易费用最小化和集团的流动性管理最优化等角度设计解决方案。

3.4 选择适合企业集团的现金管理方式

(1) 统收统支模式和拨付备用金模式。

这两种模式通常适合生命周期处于初创期的企业集团, 适合的行业有公用事业和原材料行业等。且适合那种集团规模较小、主要从事本地经营、组织结构为直线职能制的高度集权或在一定范围内灵活的企业集团。

(2) 内部银行模式。

内部银行模式则可以应用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 通常适用于日常消费品、医疗保健行业租部分工业行业。企业集团规模一般、从事跨少部份地域经营、组织结构为事业部制、集团内集权与分权结合的企业集团。

(3) 结算中心模式。

结算中心模式可以用于企业集团成长期、成熟期, 且集团规模较大、从事跨地域经营的日常消费品、医疗保健行业和部分工业行业。组织结构为事业部制的、集团内集权与分权结合的企业集团。

(4) 财务公司模式。

财务公司模式是现阶段分权程度最高的现金集中管理模式, 适用于那些处于生命周期中成熟期的企业集团, 特别是一些垄断性的如电信业、能源等行业。还有消费者相机选购品和重工业。比如上海汽车集团, 就经历了从结算中心模式向财务公司模式转变的过程, 这种转变适应了集团发展的需要, 使整个集团的现金流动情况得到了有效的调节与控制。

(5) 内部银行与结算中心合二为一, 建立财务结算中心。

许多大型企业集团是逐步将内部银行与结算中心合二为一, 建立财务结算中心。财务结算中心作为企业集团的一个管理部门, 负责整个企业集团的日常资金结算, 代表集团筹措、协调、规划、调控资金, 集团成员内部发生交易时, 由财务结算中心对各子公司的资金实施统一结算。对于资金存量较大、集团成员闲置资金不均衡、集团内部管理的基础较好、效益较好并且一段时期内不准备将完全市场化的银企关系引入集团资金管理的企业集团, 设立财务结算中心是比较适合的。

参考文献

[1]王浩明, 张翼.集团企业资金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张洵.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方式选择[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5.

[3]中国会计协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专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4]李贵花, 唐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新模式[J].财会月刊, 2007, (5) .

库存现金管理 第4篇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保证集团及所属各公司库存现金安全,规范库存现金管理,提高现金使用效率,加强财务监督,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现金暂行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集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库存现金,是指各公司持有可随时用于支付的现金限额,存放在公司财务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现金,包括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

第三条

本规定是对各公司涉及现金收支业务进行管理、控制和监督。集团及所属各公司财务部是具体办理现金业务的管理部门,出纳员是负责库存现金安全的保管人。

第二章

库存现金的限额管理

第四条 各公司的库存现金限额原则上以满足公司3-5天日常零星开支为标准。因特殊业务需要支付大额现金,应按规定上报批示,可以不包括在库存现金限额内。

第五条 各公司必须严格遵守,每日现金的结存数不得超过核定的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每日零星支出额×核定天数

每日零星支出额=月(或季)平均现金支出额(不包括定期性的大额现金支出和不定期的大额现金支出)/月(或季)平均天数

第六条 各公司库存现金如不足限额时,可向银行提取现金,不得在未经准许的情况下“坐支”现金。

第三章

库存现金的保管

第七条 现金保管人员应负责对现金做如下保管:

(一)保险柜内,只准存放公司的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等,不能存放个人和外单位现金(不包括押金和代收代付款项)或其他物品;

(二)保险柜的钥匙和密码只能由现金保管人员掌管,不得将钥匙随意乱放,不得把密码告诉他人;

(三)现金保管人员在离开工作场所前,必须将现金、支票、印鉴等放入保险柜并锁好,不得随意存放;

(四)现金保管人员变更时,新任接交人必须及时变更保险柜密码。

第八条 现金保管人对核定限额内的库存现金当日必须核对清楚,做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所有库存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一律存放在保险柜内,不得放在办公桌内过夜。

第四章

库存现金存、取管理

第九条 各公司送存现金和提取现金,必须注明送存现金的来源和支取的用途,不得私设“小金库”。

第十条

出纳员从银行提取现金,应当填写《银行现金提取申请单》,并写明用途和金额,由财务经理、总经理批准后到银行提取。

第十一条 借支备用金、报销等需支取大额现金的领取人,须提前一天通知出纳员;提取现金额达到或超过银行规定需预约金额的,出纳员应提前一天与银行预约。

第十二条 出纳员向银行提取现金时,必须有两人同行且由公司派车办理,不准由他人代办。取送款中途原则上不准任何无关人员搭车,且未经批准不准在途中办理任何与此项工作无关事宜。如遇非财务部门共同派车办理公务,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优先办理财务事务。现金大额缴款应尽可能请银行上门服务,存、取现金在交接手时必须当面点清,存、取款凭证随现金一起办理交接手续。

第十三条 各公司所有现金收入均应于当日送存银行,如当日确有困难,必须于次日及时交存银行,遇节假日收取大额现金可以临时存放在公有私户中,待正常工作日内及时转存公户,以免影响公司运营资金正常周转。存入公有私户的现金视同库存现金核算与管理。

第十四条 各公司为方便业务管理,确保现金安全,在报请集团书面批准后,允许开立 1-2个公有私户,公有私户必须以集团指定的名义开立,公有私户的《权属声明书》(附件三)应提交集团财务部备案。

第五章 库存现金的收付管理

第十五条

各公司应严格按照现金使用范围与标准,合理使用现金。具体现金支出范围如下:

(一)职员工资、津贴、奖金;

(二)零星采购借款(备用金);

(三)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四)个人劳务报酬;

(五)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六)向个人收购物资的价款支出;

(七)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八)确实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第十六条 凡不符合上述第十三条规定的现金支付范围的,均应通过银行转账办理结算。如因采购地点不明确及其他特殊情况不便办理转账结算手续,而必须使用现金的,要事先提出书面申请,金额在 10000元以内的须经本公司财务经理审核,金额在10000元(含)以上的必须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支付现金。

第十七条 各公司出纳员对差旅费报销及借款等现金借款业务,应督促借款人员及时清理归还借款。经常性采购人员和外出办事人员可给以5000元以下备用金,超出上述金额财务部不予借款。借款单上应有财务部门对定额使用情况的审核意见。

第十八条

各公司出纳员支付现金,可以从公司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从银行存款中提取,但不得从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因特殊情况确需坐支的,应事先报总经理、财务经理批准。

第十九条

出纳员应按照集团相关报销管理流程,依据会计审核签章,总经理、财务经理批准的付款凭证及其所附原始凭证办理现金付款业务。没有经过审批并签章, 或者超越规定审批权限的,出纳员坚决不予现金付款。发现伪造变造凭证、虚报冒领款项,应及时书面报告。

第二十条 各公司对于办理现金收入业务所开出的各种票据,必须在“结算方式”或“备注”栏中正确标注“现金结算”字样,不准空白和随意错填。各公司对以大额 现金结算开具发票的客户,必须要求对方出具“现金付款证明”附于记账凭证后备查。

第二十一条 出纳员办理完毕现金收付款业务后,应及时在单据上加盖“现金收讫”、“现金付讫”戳记及出纳员签章,并将自制原始凭证加盖“附件”章。对于借款归还,需给借款人开具收据作为记账凭据。

第二十二条 各公司对各种业务的现金退款(非现金收款的业务不能退还现金),应履行完备的现金付款审批手续,由经办人填写正式的退款申请单,注明退款理由、业务经理确认、财务经理核实、总经理签批后再办理付款手续。退款时必须由收款人本人签字领取(其他现金付款业务亦同),不准他人代领,异地客户应由财务人员办理电汇。如果是个人客户应让客户在退回的收据后签字(注明身份证号码,如果代领必须提供授权证明,收据丢失则按集团已有相关规定办理);如果是法人单位客户应索取客户的收款收据记账。

第二十三条 各公司应加强现金收入管理,严禁信用卡套现或公款私存。

第六章 库存现金的盘点清查与监督

第二十四条

各公司在库存现金监督管理中应遵循下列规定:

(2)不准在审批手续不完整的情况下提前支取现金;

(3)不准私自挪用现金;

(4)不准未经批准任意坐支现金;

(5)不准单位之间互相借用现金;

(6)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

(7)不准利用银行账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

(8)不准将公司经营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

(9)不准保留账外公款;

(10)不准以任何票券作为现金抵值券用于业务经营。

第二十五条

现金保管人员应确保现金收支款项的准确和保管现金的安全完整,竭力避免现金错、短款的发生。如在日常现金收付中,发现现金多余或短缺,必须及时写出文字报告,经批准作当日暂存、暂付处理。应做到长款不留库,短款不空库,不得以长款补短款。

第二十六条 各公司财务负责人应高度重视现金管理,对现金收支进行严格审核,成立现金清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库存现金情况进行清查盘点,重点放在账款是否相符、有无白条抵库、有无私借公款、有无挪用公款、有无账外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上。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并对现金管理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 库存现金清查时现金保管人员应始终在场,并给予积极的配合。清查结束后,清查人员应填制“库存现金盘点表”,填列账存、实存以及溢余或短缺金额,并说明原因,上报有关部门或负责人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 各公司现金错、短款情况一旦发生,出纳人员应及时经财务经理向公司主管财务工作的领导报告。现金错、短款,要视情况分别处理:

(一)属于书写、计算、清点等技术原因造成和一般责任事故的错款,经报批后,按“长款归公,短款报损”的原则处理,并责令有关人员检讨原因,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二)属于工作失职、有章不循等原因造成现金错、短款报批处理时,要由公司领导视情节和损失程度,决定责任人员的相应赔偿责任;

(三)属于有关人员监守自盗款项、侵吞长款、挪用公款的均应按贪污案件处理;

(四)如果经查明长款属于记账错误、丢失单据等,应及时更正错账或补办手续, 如属少付他人则应查明退还原主,如果确实无法退还,应经过一定审批手续可以作为单位的收益;属于短款如查明属于记账错误应及时更正错账;如果属于出纳员工作疏忽或业务水平问题,一般应按规定的由过失人赔偿;

(五)属于未明原因、如在调查且一时难于处理的错、短款项,应经前述审批手续后,挂账待处。并坚持“不能长期挂账,不能草率处理”的原则;

(六)属于抢劫、被盗案件,要注意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和公安部门。

第二十九条 各公司对尚未入账的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收、付凭证,应按规定及时入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借条,应要求追回款项;对白条开支,应说明原因,并要求其换取正式票据。

第三十条 凡超出规定范围、限额使用现金,用不符合制度的凭证充抵库存现金,未经批准坐支现金,私设小金库,编造用途套取现金,公款私存的,信用卡套现的,除给有关财务处分外,分别给予违纪金额10%~30%的罚款。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和集团所属各公司。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集团财务部负责解释和修订。第三十三条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产品发展动因研究 第5篇

关键词:现金管理产品发展动因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欧美银行面向优质企业支柱型的中间业务之一,是目前国际银行界一项成熟的金融服务。企业现金管理产品是1999年被花期银行引入中国的,截止目前为止,国内几乎全部的全国性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现金管理服务。

1 基本概念

现金管理来源于英文中的“Cash Management”。现金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现金管理是指管理账户、收付款以及流动性管理,即现金以及流动性的管理;而广义的现金管理除了狭义管理的内容外还包括风险控制、外汇管理、电子系统管理、中长期的投资融资、衍生品交易以及银行管理等内容。由于广义的现金管理满足了不同类型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得客户能够更加合理的管理流动资金,更容易实现财务监控,并且有效地提高了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1]。所谓现金管理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重新整合已有的账户、收付款以及投资、融资等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一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为客户打造专属现金管理方案,帮助客户重新规划和分配资金,降低客户的资金成本和风险,提高流动资金的收益率和使用率,平稳资金流量。商业银行现金管理的核心服务主要就是解决企业的流动性。细分起来,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①日常结算。包括日常收、付款、账户服务、资金划拨;

②以账户和供应链为核心的收付款交易管理。包括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融资、催收;批量/单笔支付、限额付款等;

③以现金资源共享和集中化控制为核心的流动性管理。包括同一企业内部多个账户之间的资金归集和流动性管理,同一法人主体总分公司之间的资金归集和流动性管理;不同法人主题母子公司之间的资金归集和流动性管理;

④以创造现金流价值为核心的投、融资管理。主要指资金升值管理业务。

2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产品发展现状

根据已披露的10家上市银行2012年年报数据计算,非息收入占比最高的银行是中国银行,为29.8%。其次分别为:民生银行25.17%、建设银行23.34%、工商银行22.18%、招商银行22.05%、农业银行18.98%、交通银行18.47%、平安银行16.89%、中信银行15.6%、浦发银行11.56%。据了解,中国银行主要是利用其国际化优势,依托海外市场设立多元化综合经营平台,开展了投行业务、保险业务、资产管理、租赁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接近30%的非息收入占比使得中行已经接近国外先进银行水平。现金管理产品隶属于“资产管理”综合金融服务,创造的收入属于非利息收入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国外现金管理业务突出的银行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非利息收入的贡献度多在40%以上。[2]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水平依托本土优势覆盖了全国的网络,并且通过不断强大的技术以及高校的结算服务等硬件优势以及日渐成熟的软件和优势的服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有资金汇划、委托贷款、网上银行、授信额度等;建设银行:为一汽集团、中国石化、春兰集团等企业组建了全国性或区域性的销售结算网络或资金结算网络。2005年7月,与美国银行签署GTS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农业银行:ABC-CMP主要提供资金调拨、票据买卖、资金归集、电子支付、到账通知、通存通兑、对公结算账户透支、授信额度管理、支出限额管理和查询对账等功能;中国工商银行:2007年推出临时融资、集中支付、账户管理、资金池、风险管理、短期投资、供应链金融、收款、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和电子银行等10项现金管理解决方案后,2008 年又推出11项现金管理行业解决方案;招商银行:网上信用证、网上票据、网上企业银行、本外币现金池、集团财资管理平台系统;中信银行:产品涵盖账户管理、收款管理、付款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融资管理和风险管理。交通银行:蕴通账户集账户管理、现金管理、票据管理于一体,通过组合账户、现金池、票据池等特色功能。

3 商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动因

3.1 现金管理业务能为商业银行带来稳定的收益

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伴随今年央行短期内的连续降息,以及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被进一步放宽,被市场预期已久的利率市场化真正迈出实质性步伐。围绕利率的价格竞争基本趋于稳定之后,以整合化的产品服务为代表的非价格竞争将成为主要的、长期的竞争形式。在新形势下,以现金管理为代表的围绕结算和支付交易的基础性、战略性业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银行在满足客户流动性管理的需要时,可以在银行内部沉淀大量的“闲置存款”,有助于降低存款成本。

3.2 有利于加强和开拓客户关系

现金管理业务的目标客户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集团、优质中小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他们构成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主体。通过为大型企业集团提供资金集中化管理实现银企账务系统互联,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资金占用成本,通过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产品综合化服务,使企业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务和效益,商业银行也收获多方面的成果,包括存款、贷款、手续费收入、价差收入等等。根据国外银行的发展经验,客户认为的主办银行就是能够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银行,银行在为某个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同时也相当于获得了向客户提供了投资金融服务以及获得了综合收益的权利。

3.3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风险分散性

现金管理并非没有风险,如资金池中所涉及的结算账户透支,实际上都是一种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又如网上银行,如信息、指令传递不安全,导致信息泄露,均可能造成银行的经济损失。但相对而言,现金管理业务主要是凭借银行的信誉来接受客户委托,以中介人的身份进行代理业务,其风险主要由委托人来承担。同时通过现金产品管理有助于可靠的认识企业的流动性状况和信用风险情况。

现金管理产品不仅有益银行,且有益企业。向企业提供资金服务和信息服务的现金管理产品实际上“外包”了企业自身的流动性管理业务,顺应了科斯教授的交易成本理论,即一旦外部交易成本大于内部交易成本时,企业应该采用“用市场代替企业”的方法来降低交易成本。

我国的现金管理产品市场远未发展成熟,市场前景广阔,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国外银行的实践经验,在技术、人力、营销、制度建设等方面完善,为目标客户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同时获得银行自身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博.中资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战略研究[J].华南金融电脑,2007,15(2).

[2]银行信息网.2012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排行榜[EB/OL].http://

www.yinhang123.net/zixun/zuixindongtai/13028.html 2013-4-4.

[3]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中国银行业公司业务创新与营销研究报告[EB/OL].http://www.unbank.info.

公司现金流管理策略研究 第6篇

(一) 现金流概念、构成

现金流量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现金流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存在于企业之中, 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资金流动。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广义上包括资金、银行存款以及变现能力较强的有价证券, 现金等价物则具有清算工期短、流动性好且易于回收变现的特点。现金流由筹资活动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和投资活动现金流三部分构成。

(二) 现金流管理的意义

现金流量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 它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显著的影响, 是保证企业财务灵活性和流动性的一个必要条件。现金流的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 采购物资、组织生产、产品销售、现金回流、投资、融资每个环节都有现金的流动, 良好的现金流能够保障企业正常经营、降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现金流与企业的收益不同, 反映的是企业资金周转的真实情况, 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 为企业决策者和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帮助。在市场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 企业取得资金支持、融资更加困难。即使有个别企业拥有较好的融资渠道, 但是过度负债也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可能会使企业资不抵债, 难以获得长远发展。所以, 企业为了适应新环境的发展, 就必须从自身做出改变, 加强自身内部财务管理, 重视对现金流管理的研究。

二、目前我国公司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管理者对现金流管理意识薄弱, 缺少战略性思维

部分公司规模较小, 经营者集权、缺乏管理理论和经验、对现金流的管理意识薄弱, 导致管理混乱、财务监管缺乏。个别企业运营中, 单纯注重销售额或者利润, 没有制定合理的、持续性的现金流管理规划, 未建立相对完整的现金流战略管理体系, 在现金流管理中各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模糊不清, 出现问题时部门间推诿责任。部分公司即使有现金流预测的相关工作, 如编制现金需求计划表, 但是经济发展现金周转速度很快, 考核现金流信息有一定的难度, 无法及时对现金流进行分析。企业在现金流预算编制过程中和预算执行中, 现金流预算的编制有很大的随意性, 没有有效地控制现金流, 在编制预算时, 随意估计预算金额, 导致企业现金流预算缺乏合理性, 未建立预算管理体制, 预算作用显现差。

(二) 现金流管理目标制定不合理, 缺乏科学管理方法

部分公司现金流管理模式不健全, 未将现金流管理列入战略管理中, 没有相适应的管理组织架构, 不重视相关制度的执行、不重视现金流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只追求效益性目标、关注利润额和销售额的上涨, 导致企业遇到现金周转不灵、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增加, 甚至影响企业经营。此外, 筹资活动缺乏战略规划, 筹资与投资活动联系不够紧密, 筹资成本相对较高。

(三) 现金流管理未进行不同程度的细化

公司所在行业不同其现金流的管理也应有不同。即使同一行业的企业, 其发展、成长、成熟、衰退不同的生命周期, 需要不同的资金量来支持公司的业务建立、扩张、维护, 制定出符合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的目标和制度, 并配以相适应的方法保证实施。根据不同的生命周期实施不同的现金流量管理策略, 以保证现金流的管理与企业实际所处经济环境相适应。目前, 我国普遍存在对此方面的现金流管理不够细化。

三、公司现金流管理策略

(一) 从企业运营角度出发加强公司现金流管理

(1) 制定现金流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公司所处行业不同, 或者是同一行业公司所处生命周期不同以及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水平, 制定满足自身需求的现金流管理模式, 必要时要设立企业风险储备基金, 用来在经营过程中防范风险, 一但企业出现现金风险就可以帮助企业周转。

(2) 公司经营过程中应兼顾公司现金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增长性, 处理好现金流入、流出和净现金流量间的关系, 在企业的持续经营中充分利用企业的盈余资金, 重视现金的流动性, 建立现金流预算制度, 对生产、销售等环节编制财务预算。在材料采购前期充分考虑到成本因素和自身的销售能力, 依据公司规模、市场占有额进行材料采购, 防止出现浪费, 计算最佳采购量。

(3) 对现金流量进行科学分析, 通过对公司发展阶段的判断, 确定是否需要大量现金来扩大规模, 整合分析公司内外因素, 对公司的资金运作中的收支结构和数量变化展开分析, 编制年度、月度和季度现金流量分析表, 归纳资金运转的特殊性, 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然后针对问题, 提出加强现金管理的方法, 进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 建立现金流方面的信息系统, 公司应根据经营特点的变化, 调整组织结构, 减少信息在组织内部传递环节。定期及时发送内部资金快报、预算用报告、现金流量表等现金流量信息, 利用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现金流的专项监督, 强化对现金流的独立监控。

(二) 从现金流构成视角出发加强公司现金流管理

1. 投资活动中的现金流量管理

在做投资方面的决策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预期投资风险, 保障资金安全。在投资领域的选择上, 要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特点来进行投资, 要努力研究自身的发展优势, 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投资, 努力开展多元化经营与投资, 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和内生动力。要合理安排适度使用资金, 减少浪费。公司应履行必要的现金支出审核批准手续, 明确现金支出权限和责任。

2. 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管理

(1) 定期维护客户信息, 对客户信用等级跟踪评定, 制定合理的客户信用政策来平衡市场开拓和风险防范之间的矛盾。要考虑市场前景、品牌价值、客户群体、产品生命周期、产品利润、库存商品等内外部环境因素, 并且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适时进行调整。

(2) 加强现金日常管理, 在现金的日常管理中, 合理设置财务岗位, 明确岗位的职责和权利, 各岗位之间要相互制约、监督, 使其各司其职, 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应区别不同行业、单位的经营特点进行现金流入的控制和收入细分, 以旅游公司为例, 经营收入按业务类型详细划分如酒店收入、门票收入、索道收入、旅行社收入和其他收入。

(3) 充分识别现金流的风险因素, 对现金流风险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评估和预测, 建立现金流预警系统, 增加对现金流的监测。在应收账款、存货周转期的管理方面, 要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 利用营销手段缩短现金的回收期, 计算、分析每笔应收账款账龄, 建立应收账款总量预警机制, 确定合适的应收账款总量, 考虑应收账款总量增加的管理成本。对存货周转期开展精细化管理和流程管理, 减少产成品库存及原材料积压。

3. 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量管理

公司依据其发展战略对筹资活动进行系统规划, 注重筹资与负债的平衡, 不盲目扩大筹资, 要依据资金投放要求制定合理的筹资规模决策, 控制每个生命周期的阶段性资金需求量。

(1) 根据现金流量预测结果制订全面筹资计划。根据自身的偿付能力, 保障公司持续经营。利用比率分析的途径通过分析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流动负债比和现金到期债务比等财务指标来测算企业资金偿付能力。通过结构分析, 了解当期财务状况的形成过程及变动原因, 把握企业或产品所处生命周期, 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 有针对性地选择信贷进入或退出。

(2) 公司要建立良好的融资渠道, 根据自身情况选取融资对象, 以保证资金的衔接。坚持诚实信用的原则, 建立成长期合作的对象, 确保融资渠道通畅, 公司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减少现金短缺风险。

四、结束语

新常态是一种不同以往的经济运行状态, 有一定的趋势性且不可逆,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公司要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现金管理在生产、销售每一个环节中的应用, 认识现金流风险, 更好地管理现金流风险, 适应企业发展。本文只是对公司现金流管理工作进行简单论述, 希望在此抛砖引玉, 期待更多学者和同行做出更深入全面具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慧.试论企业现金流的管理[J].经济视角 (下旬刊) , 2010 (9) .

[2]乔琳琳.浅析企业筹资活动中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J].绿色财会, 2013 (1) .

改进企业现金流管理质量研究 第7篇

1 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 1 现金流预算管理的缺失

现金流预算管理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 按照先自下而上, 后自上而下的程序来实现对现金流入、流出的预测, 并合理安排资金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 但对于汽车销售服务企业来说, 其大多采用粗放的现金流预算管理方式, 现金流预算管理体系也不健全, 考核制度也没有细分化, 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缺乏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 例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这样的状况, 企业的财务部门很少与销售部门沟通交流, 同时也没有及时对各地产品销售市场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 没有明确营销责任制, 导致企业营销策略缺乏针对性, 进而造成企业的产销率和回款率得到有效提高。

1. 2 投资管理存在不足, 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受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的影响, 由于企业的财务人员缺乏科学的财务预算和决策分析, 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 由于固定资产投入所占的比例较大, 这就导致企业资金流动性和营运资金严重存在不足, 若不加强现金流的管理, 则可能出现资金链条断裂的现象, 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并且汽车销售服务企业主要是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获取资金来源, 这种单一的资源来源容易造成汽车销售服务企业资金负债的规模过大和企业融资成本的现象, 若企业面临着过大的赔偿压力, 则对现金流的管理造成很大影响。

1. 3 现金流过程管理的缺乏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 加强企业现金流流程、流速等过程管理, 不仅可以增加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财务灵活性, 也可以通过加速现金周转来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 但是, 当前大多数汽车服务企业在现金流过程管理中存在不足之处, 其主要体现在现金内控制度设计落后、流动资产的安全使用缺乏针对性等方面, 甚至有的企业只注重资产保值的管理, 却忽略了现金流的管理, 例如当企业收到客户支票后, 不及时送交开户银行进行现金结算, 这就影响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

1. 4 企业整体现金流管理水平较低

通常现金流主要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类现金流模式,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企业的现金流管理的重心是有所不一样的, 并且现金流的转化方式和比例也是不一样的, 当前, 虽然汽车销售服务企业已充分认识到了现金流管理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但是, 大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财务管理层面上, 这就导致企业的整体现金流管理水平不高。

2 加强企业现金流管理, 提高现金流管理质量

2. 1 注重企业现金流预算管理策略

企业的资金运行主要体现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和分配、现金注入与流出等方面, 而现金的注入与流出是企业资金管理的综合表现形式。在企业经营活动中, 为了加强企业现金流预算管理, 企业应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来落实销售预测, 并加强企业总预算的编制, 从而做好现金流预算工作。在现金流预算管理中,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以营业收入为重点, 在进行营业收入预算编制时, 首先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加强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 充分了解生产部门预测的商品资源量信息, 并组织销售部门对各地产品销售市场进行调研, 把握市场的销售信息, 在综合考虑国内、国外市场各种影响现金流变动因素的基础上, 对国内外的销售收入进行预算, 进而编制出科学合理的现金流入预算。当现金流预算完成后, 根据不同的市场和客户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采用灵活多变的营销方式, 并制定完善的营销责任制, 使企业的产销率、回款率得到有效提高, 进而解决企业面临的财务状况。

(2) 坚持“以科学控制现金流出量”的原则, 在现金流预算管理中, 为了确保企业在生产和投资活动中资金的使用效率, 应合理调度资金支出, 这就要求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预算管理中应注重资金支出的细化管理, 根据一级管理一级的原则来制定各基层单位的预算方案, 呈报给财务部门, 通过财务部门对各基层单位的预算方案进行审查, 并对各个部门预算的现金流出量进行综合评估, 编制企业现金流预算方案。当方案制定完成后, 财务部门应递交给企业领导审批, 通过对现金流支出预算进行总量控制和统一调配, 从而加强现金流支出预算管理。

(3) 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预算管理体系, 包括: 第一, 应建立完善的年度现金流预算体系, 根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各项费用预算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数据来编制年度现金流预算, 使编制的年度现金流预算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第二, 建立全面、完善的月季度滚动现金流预算, 在年度现金流预算体系基础上, 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和预算完成情况来建立完善的月季度滚动资金预算体系, 若发现年度预算不合理的地方, 应及时对其进行调整; 第三, 注重企业自身现金流的分析, 通过建立科学的分析体系来分析企业月度、季度、年度的资金收入支出情况, 总结企业的发展规律, 根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 从而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2. 2 注重企业现金流过程管理策略

在现金流过程中, 主要包括流程、流速等方面的控制和管理, 为了加速企业现金周转, 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加强流程管理, 在流程管理中, 其涉及的内容较多, 包括现金流转的程序安排; 现金内控制度的设计; 销售贷款的回笼及回收流程的安排、固定资产在长期投资过程中现金的转化及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等, 并且着每一流程的控制和管理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都非常重要, 因此, 注重现金流的流程管理, 注重每一内控环节的责任制度的落实和销售业绩的考评, 构建相关预警系统, 确保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资金的流动性和营运资金充足; 第二, 流速管理, 在现金流管理中, 加强企业现金流流速管理是提高企业现金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其可以用现金周转来衡量企业的先进流速, 然而, 为了增加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就必须加速现金流的周转速来缩短现金周转期, 现金周转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将现金投入开始到最终转化为现金的过程, 包括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应付账款周转期三个方面。另外, 为了有效缩短现金周转期, 第一, 可以采用缩短存货周转期的途径, 即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 并出售所需要的时间, 现金流速会随着存货周转期的减小而增加, 然而, 在经营活动中, 常常出现企业因产品质量不过关或营销渠道不通畅等原因而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的现象; 第二, 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 其主要分为从企业赊销产品开始到客户付款开出支票的时间和从客户开出支票至贷款划入企业开户银行存款账户的时间, 为了有效缩短两个阶段的时间, 企业应督促客户尽早付款, 并选择一种快速的结算方式, 从而又掉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 据了解, 大多数企业往往采用向客户提供现金折扣的方式来吸引客户及早付款, 通过实行给予客户在贷款上的减除额的价格优惠等策略, 这样就可以在折扣期内付款可得到优惠百分率; 第三, 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 虽然采用这种方式并不是很好, 但应付账款周期太短, 则容易影响企业的现金周转期, 因此, 为了有效实施延长应付账款周期的方式, 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政策来确保每笔客户欠款能及时回收, 企业信用政策过送、过严都不利于企业的资金管理, 应把握信用政策的和合适度, 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执行信用政策, 从而提高企业的现金流管理质量。

3 结 论

为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压力, 应加强现代企业的现金流管理, 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注重现金流的预算管理和现金流过程管理, 提高企业的现金流管理质量, 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少勇.浅议如何加强企业的现金流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19) :37-38.

[2]李军.跨国企业现金流管理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0.

建筑施工企业的现金管理研究 第8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现金流管理

1 建筑施工企业的现金流量的特征及存在问题

1.1 建筑施工企业的现金流量的特征

建筑施工项目开发流程与一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不同, 建筑施工项目开发过程的建筑施工现金流也呈现与众不同的特性。笔者在本文中将引用XX水电站项目相关数据资料, 对建筑施工现金流的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

1.1.1 建筑施工现金流金额巨大

建筑施工项目开发投资少则几千万, 多则几亿甚至几十亿, 项目实施过程中现金高速流通, 单个项目的金额和项目总额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大额流出就是考验开发商的资金实力、现金运作能力以及融资能力。

1.1.2 建筑施工现金流周转期长

与一般的工业企业相比, 建筑企业的项目开发投资、产品的生产和利润回收都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 基本上都要经过一年以上或者三到五年的开发经营。该项目的开发周期预计为3年, 自2005年底-2008年10月, 在此开发周期内, 现金流贯穿始终。资金具有时间价值, 前期现金流出都会加大资金投入, 所以必须施行滚动开发, 充分利用现金资源, 缩短现金运作的周期, 尽量将资金使用成本降至最低。另外, 由于项目开发周期过长, 项目本身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1.1.3 施工流程及现金流向复杂繁多

相较于一般的工业生产而言, 建筑施工项目的开发流程比较特殊。一般工业产品的流程大都是单向的、链状的;建筑施工产品的信息链和价值链很特殊, 它是在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内外部之间同时进行资金、物质和信息的流动, 内部呈网状, 外部则呈星状发散。项目施工开发流程如图1:

1.2 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突出问题

1.2.1 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相对滞后由于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松懈, 机构膨胀, 使建筑施工企业无法实时监控资金运作过程, 即使企业内部有专门负责监控的部门, 却没有形成完整、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总部仍无法实时掌握每个项目资金的流动情况, 资金分配方面常常出现财务赤字, 最后只能通过借贷维持企业的生产活动。

企业重大的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占用等经济业务事项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且都存在潜在的风险。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企业分公司、各项目资金的支出没有严格的计划, 甚至有一定的随意性, 这不仅会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也会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削弱会计管理职能, 影响会计资料的质量。

1.2.2 资金结构不合理, 流动性风险较高

原材料库存占用了大部分资金。业内人士都清楚, 企业流动的资产越多, 流动负债越少, 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反之, 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弱, 出现流动性风险。第一, 流动负债太多。施工单位多通过银行借贷来筹集资金购置长期资产和进行对外投资, 这样流动负债就增多了, 企业的偿债能力便随之下降, 最终出现了资金流动性风险。第二, 流动资产变现能力不强。与一般的商品批发零售企业相比, 施工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将资产变现能。这主要由于工程建设周期过长, 施工时大部分资金都分配在了原材料上, 而且施工企业自身无法控制工程计量结算进度, 自然不能将存货及应收账款变现, 资金流动极易在这里出现缺口, 大大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 出现流动性风险是迟早的事。

1.2.3 建设工程款拖欠问题依然严重

近几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开发等等方面的投入空前巨大, 各类工程项目不断上马, 建设规模前所未有。而由于很多建设单位 (业主方) 为了出政绩、出效益, 其工程项目没有经过科学的研究策划, 而是仓促上马, 在资金来源尚未确定的情况下搞“空手套白狼”。都是让施工单位先垫资, 后期象征性的支付部分费用。

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僧多粥少, 许多施工企业为了承接项目, 通常以降低标价、提高垫支比例、压缩工程建设周期为代价, 在投标前期并未严格考证发包方或建设单位的信誉度及资金运作情况, 投标毫无根据, 导致竣工结算时工程款迟迟无法入账, 出现坏账损失风险。本局在08年大部分的工程都接近尾声, 而07-08年连续4个大型项目的投标失败使得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困境, 企业急需获得新的项目来维持生产经营, 这必然会使得企业放宽承接项目的标准要求, 进而增加应收款回收的难度。

1.2.4 资金运作混乱, 利用率较低

目前,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 即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本局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XX项目的各项支出需向总公司申报, 这在总公司审批拨付的期间, 项目所收到的资金数额常会与项目的实际支出产生不一致。另外, 部分施工单位对市场前景没有前瞻性, 不考虑自身经营能力就盲目投资, 对投资方向的把握不到位, 最终导致投资失误, 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原本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因为投资问题而愈演愈烈。欠款增多, 资金紧缺, 欠款和流动资金的比例不断增多, 回收周期延长, 企业运作能力及信誉度持续下滑, 最终导致现金运作停滞, 损失更加严重。

2 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思路

2.1 建立健全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现金收支控制

要确保企业现金周转顺畅, 重点在于严格管理企业的现金收支过程。通过强有力现金流控制可降低成本费用, 增加企业盈利和自有资金的供给, 最大限度的规避现金流风险。所以, 必须在企业内部构建一套完善的现金收支控制制度, 对现金运作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 以平衡现金收支状况。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必须遵循“OAP SPASM”8项原则 (如图2) 。图中, 组织与程序控制、授权、实物控制, 未经授权的员工不得接触支票帐簿和零用现金;岗位控制, 设置不同职能的岗位, 由不同的人记录和管理现支出;人员控制、会计与核算控制、监督、管理控制, 实时监控对资金运作状况, 并形成分析报告, 使全部现金管理控制发挥应有的功能, 包括预算和预算控制报告及特别检查。

2.2 做好现金流预算, 制定现金收支计划

现金流预算指的是企业对预算期内的现金流入与流出以及余额所作的详细预测。企业利用现金流预算可以实时监测存货及应收账款的变动情况, 并针对各种状况制定应对措施, 从而最大限度的缩减存货及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份额, 就可以盈余出更多资金参与现金运作, 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现金流预算。现金预算是建立在现金需求和支出预测的基础上。企业要有专门对工程项目现金需求进行预算。工程项目中标后, 要及时对人工、设备、材料的定额指标进行评估, 为资金计划及核定企业内部承包的有关费用标准提供依据。

制定详细科学的现金收支计划, 并严格控制执行。具体的项目经理部现金支用计划应建立在合同约定的工程付款条款的基础之上, 量入为出、统筹安排。通过合理分配现金, 分解垫资施工压力, 保证工程工程施工。

2.3 实行现金集中管理, 资金统一调配

由于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点多面广, 一般在施工地点都开立了临时结算账户, 资金比较分散, 资金的调度耗时较长, 不利于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为解决这个问题, 施工企业可实行集权式现金管理体制, 投资性和融资性现金流量由集团总部统一控制。公司通过开展网上银行业务, 加速资金调度。

2.4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增强资产变现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过大也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我们可参照图3所示的几点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2.4.1 谨慎承揽工作任务。施工企业应深入调查建设单位的信誉度及资金到位情况, 根据企业需求和偿还能力借资, 以免工程建设阻碍企业发展, 出现“不做工程活不成, 做了工程也难活”的问题。施工企业不要随意接收资金紧缺且违反法律法规的工程工程, 以免日后出现对方拖延工程款以及坏账的风险。

2.4.2 按规定签订施工合同。企业内部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合同审查制度, 并聘用专业法律顾问就监督检查合同款项, 合同内容和条款必须合理合法, 以便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杜绝发生拖欠工程款的现象。

2.4.3 监督工程进度和工程款项的分配。施工企业可根据合同内容、工程现场签证以及施工进入计划, 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拨付工程进度款, 最好能在施工环节就开始回收资金, 特别是在施工任务繁重、工期要求紧张的情况下, 资金必须提前到位。若建设单位无故拖欠工程款, 可参照既定的合同内容通过法律形式督促工程款项尽快落实。

2.4.4 施工活动结束以后, 尽快进行竣工验收工作, 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竣工决算工作, 加紧催收工程款。工程尾款的回收工作必须像抓投标抓生产一样, 我国近几年提出不得拖欠民工工资的政策, 施工单位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 尽快催收工程款, 保证每个工人都能获得相应的劳动收入。

2.4.5 组建应收账款明细账, 准确分析账龄和资金动态, 竣工结算阶段指派专人催收工程款。

作为一个企业, 如果资金状况混乱, 就无法正常开展生产活动。近年来, 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大大增强了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 市场资金流动和交易也在逐步规范化, 使得大部分流动资金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段九利.企业如何掌控现金流[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4.

[2]关莹.自由现金流及其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4.

[3]石伟红.浅论企业现金流量的财务分析, 经济师, 2005, 02.

[4]李晨光.论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 管理荟萃, 2008, 04.P9.

[5]武斌.浅谈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指标,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04.

[6]宋健.基于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公司价值分析,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5, 03.

现金流量管理与操纵的比较研究 第9篇

现金流量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人量和现金流出量。现金流量管理是公司为达到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 通过监控、分析和调整等手段, 对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人、流出的时间和数量进行的一种全面的、系统的管理活动。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公司管理的全过程, 涉及到公司管理的各个方而现金流量管理的具体内容就是要加速现金流人, 控制现金流出, 以及维持合理的现金日常持有量。

公司的现金流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公司价值最大化, 其直接目的是避免由于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出现巨大缺口而引起的长期的现金短缺, 其管理手段是监控、分析和调整。如果公司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支付到期的帐款, 那么公司就会无法生存。因此需要对现金流量进行管理, 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现金流量的问题, 从而使公司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有足够的现金流入来应付现金流出。现金流量管理存在于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 当公司面临紧缩的信用时, 我们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从而使公司的现金能够正常流入。

一般说来, 对现金流量进行管理的具体手段主要有:

1.1 提高经营现金流量的周转速度

(1) 及时的开具发票和收款

最好的做法是当一项交易结束时, 立即开具发票并收取帐款, 而不是推迟一段时间。

(2) 预收帐款

不是等待一项交易结束时才收取款项, 最好是要求客户在交易之前预付一定金额的款项。

(3) 给予一定的现金折扣

公司可以给那些在信用期内付款的客户一定的现金折扣, 以刺激客户及早付款。

(4) 推迟付款

公司应在帐款到期的时候支付款项, 而不是在交易结束时立即付款, 这样可以使现金在公司中保留较长的时间。

1.2 对投资和筹资活动中现金流量的管理

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无法满足公司的投资需求时, 公司应该考虑采用负债或者权益筹资方案来增加公司的现金流入;同时还应该考虑投资或筹资活动中流出的现金, 是来自于公司的经营活动还是投资或筹资活动。

1.3 现金流量风险的预警管理

及时发现风险, 实现风险事前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不同成因的现金流量风险, 公司应采取不同的预警方法。对于营运的风险应通过现金循环周转率、销售增长率等指标来预警, 对于信用风险应通过应收帐款、偿债能力指标等进行预警。

总之, 对现金流量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现金流量的周转速度, 减少资金的占用量, 增强企业抗拒风险的能力,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 现金流量操纵的内涵及手段

现金流量操纵是指不遵循会计规则的安排, 而在其框架约束之外对现金流量进行操作, 通常表现为对当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严重违反。我国有些上市公司为达到公司管理当局的经济和政治目的, 利用会计准则和制度、监管政策的缺陷等合法手段或其他会计舞弊等不合法的手段, 操纵现金流量, 使会计信息失真, 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现金流量操纵的主要手段是粉饰、篡改和造假, 其目的是谋取私人收益最大化。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例如满足新股发行的审核条件或公司利润指标) , 而对现金流量进行操纵。监管部门逐渐认识到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再融资硬性条件的局限性, 开始在强制性信息披露和合规性审核中综合考察关联交易、非经常性损益、现金流量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多方面因素。随着监管部门对现金流有关指标的关注, 我们有理由相信公司在经营业绩不佳时萌生操纵现金流的动机, 或者为配合利润操纵而兼顾经营现金流量的操纵。

对现金流量操纵的具体手段主要有:

2.1 利用会计政策选择重新划分现金流量

我国现金流量表格式将现金收支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这种划分给现金流量的分类留下了一定的判断余地和选择空间。公司出于美化经营现金流量的需要, 将实质上属于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纳入经营活动现金流, 或者将某些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移至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

2.2 操纵现金流收付的发生时间

提前收回货款, 推迟支付购货款。为了使现金流量表呈现出公司主业稳定的印象, 这种操纵手法主要发生在对经营现金流的粉饰和美化上。具体包括利用理财策略或营销策略提前回收货款, 暂时清理资金占用, 延长采购付款期限, 关联方代垫费用支出等。这些方式往往只能带来经营活动净流量一次性的提高, 甚至是以牺牲未来经营活动流量为代价。操纵现金流收付的发生时间, 提前收回货款, 推迟支付购货款。为了使现金流量表呈现出公司主业稳定的印象, 这种操纵手法主要发生在对经营现金流的粉饰和美化上。具体包括利用理财策略或营销策略提前回收货款, 暂时清理资金占用, 延长采购付款期限, 关联方代垫费用支出等。这些方式往往只能带来经营活动净流量一次性的提高, 甚至是以牺牲未来经营活动流量为代价。

2.3 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直接造假

(1) 将非经营活动甚至违规行为所得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同时计入销售收现, 结果导致利润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都获得提高。

(2) 配合收入造假虚构销售收现, 同时通过虚构投资支出消化虚增的现金。

(3) 为避免主营收入缺乏现金支撑的质疑而粉饰销售收现能力, 虚增“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同时虚增“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将虚增的现金流量抵消掉。

3 现金流量管理和操纵的比较分析

综上所述, 现金流量的管理与操纵是有区别的:第一, 两者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公司价值最大化, 后者的目的是使私人收益最大化;第二, 两者的性质不同:管理是一个“中性”的表述, 是管理层基于客观事实对现金流量的监控、分析和调整, 它可能带来利于公司的结果, 也可能在某些方面损害了公司的利益, 而操纵则是“贬义”的表述, 是管理层在违背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现金流量的粉饰、篡改和造假, 它损害了公司的整体价值, 却满足了某些利益集团或部门的利益;第三, 两者的动机不同:前者的动机是实现公司正常的现金流量的流入与流出, 满足公司经营的需要, 后者的目的多种多样, 既有满足资本市场硬性指标的要求, 也有满足利润指标或经营指标的要求, 甚至还要满足股东、政府或外部市场的要求;第四, 两者的手段不同:前者主要是监控、分析和调整, 后者主要是粉饰、篡改和造假。

4 加强现金流量管理, 识别现金流量操纵

现金流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可以说, 凡是对公司有影响的因素最终都可能影响到现金流量, 所以在对现金流量进行管理的时候, 就要综合各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了解公司的整个资金链, 了解公司现金流的来龙去脉, 分析其合理性, 进而按照各种不同的分析目的, 运用不同的分析手段来分析公司的现金流量进而对其进行管理。公司应当尽力优化公司的现金流向, 增加公司现金流速, 加大公司现金流量, 保持公司的竞争优势与长期增长态势, 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我国关于现金流量操纵的研究仅停留在初步的层次, 远不够深入和系统。但是当公司在进行虚构利润、操纵现金流量的行为时都会留下痕迹, 通过对公司多期的现金流量分析可以识别公司财务舞弊的痕迹。因此我们应从多维角度构建可能识别上市公司现金流量操纵的指标体系, 所设计的指标覆盖财务恶化状况、盈利能力、盈利质量、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应计项目、非财务状况和市场表现等诸多方面, 以方便我们能够更好的识别现金流量操纵。

摘要:现金流量在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强, 人们也从各方面加强了对现金流量的管理。然而在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过程中, 却出现了对现金流量进行操纵的行为。通过分析比较, 试图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和操纵有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现金流量,管理,操纵

参考文献

[1]叶志锋, 彭永梅.现金流量操纵、债权保护与债务违约率——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J].经济与管理, 2009, (10) .

[2]王啸.我国上市公司现盆流量操纵现象分析[N].证券市场导报, 2004, (5) .

现金管理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现金流量管理;问题;对策

1.现金流量管理概述

1.1现金流量的涵义

现金流量即现金流,是某一时间段内企业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数量,能动态反映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起保障与控制作用的货币收支。现金流可理解为在运动状态中的现金。在财务上,现金流是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总和。现金流不仅体现企业的活力和竞争优势,而且能够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价值源于获利能力、资产管理效率、营销能力等,但这些最终都表现为企业的现金流量,即现有资产创造未来现金流量大小的能力。因此,现金流管理对现代企业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

现金是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现金是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可以直接作为支付手段,同时也是收益性最差的资产。企业置存现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现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流动的现金犹如企业的血液,必不可少。现金流贯穿整个企业经营的始终,没有了现金流,企业就如同被抽干了血液的人体,也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因为企业的收入与支出最终都表现为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一旦大量的收入最终无法表现为现金的流入,企业就会面临诚信危机,最终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如韩国的大宇、美国的通用、中国的巨人等。现实中投资收益率并不低,甚至是高利润伴之以现金短缺,常常是困扰企业经营者的尴尬事情。

2.企业现金流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2.1现金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预算管理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全方位的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是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坚实的基础。然而,很多企业的现金预算缺乏企业战略的正确指导,仅仅对单个项目现金流量进行预算,没有把现金预算与其他预算综合起来,更没有把项目的现金预算与企业的综合现金预算结合起来,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2现金流量管理效率低下

大多数企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是企业内部单位多头开户、账户众多,造成资金分散,运转速度迟缓,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没有经过科学民主的决策,盲目搞多元化战略,造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现金更加匮乏;三是资金沉淀过多,应收款和库存量过大、周转缓慢、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四是现金流量的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有些企业虽然从会计报表上看盈利的,但由于资金的流动性极差,负债率高,现金匮乏,造成企业濒临倒闭。

2.3现金管理流程监督控制不力

目前,大部分企业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和监督岗位,也制定了许多监督制度和规定,但因方方面面的各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的发挥作用。相当一部分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即个人说了算和控制脱节。还有的企业资金入不敷出,靠借款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日益加大。

3.加强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3.1编制现金流量表和预算表

有些企业出于应付年报的需要,将现金流量表一编了事,并没有把现金流量表作为理财的有效工具。事实上,作为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的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来龙去脉,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偿债能力、支付股利的能力、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以及企业的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有助于对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因此,在实务工作中,企业应当每月编制现金流量表,并将事前的预测与事后分析相结合,即对现金流量完成情况进行事后分析,又在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下期的现金预算表。只有把现金流量表作为日常管理、调度和控制现金的有效工具,现金流量才能被真正控制住。同时将现金预算与企业具体目标相结合,进行项目的科学决策,制度保证,现金才会流有条不紊、永不停息,从而保障企业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进行,满足企业目标实现的条件。现金预算可按以下方法编制:先假定目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结构百分比具有代表性(也可以三年或五年的平均数),根据目前有关数据和计划的销售额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

3.2加强现金流量的日常管理

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形成“现金池”,全面管理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同时,现金流量贯穿于企业产、供、销的每一个环节,要加强管理就必须抓好每个环节的基础工作。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应收款的收现率。应收款虽然具有流动性,但它毕竟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现金流,不能实现直接对外支付。因此,一是对销售人员要加强资金回笼定额管理,及时清理应收账款,确保应收款的收现保证率,满足企业短期偿债需求,维持生产经营的持续性;二是企业除应加强清理现有债权、债务外,还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信用政策,以更好地控制应收账款;三是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和追收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应收账款核算制度、对账制度,以及收账和坏账追究制度等来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四是采取灵活多样的结算方式,缩短应收賬款的周期,减少资金占用;五是加速贷款回笼,缩短回款周期,防范信用风险。全面掌控存货。存货作为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及时变现的经济指标,在现金流量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研究存货与存期的合理性,制定标准定额,尽量清理和消化积压,把握好物资采购的紧缺等级,努力实现“零库存”,实现现金流量的畅通。储备存货不但会增大进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而且会由于占用大量储备资金而造成资金短缺,使流动资金失衡。所以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应努力将存货与销售成本的比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并力求使这个比重降低。充分利用应付款的蓄水池作用。应付款是企业无偿占用资金的最佳渠道,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延长贷款支付的时间,加速现金流的周转,相应的提高了现金的利用效果,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收益。但如果过分拖延支付时间,则会被认为企业支付能力差,企业商誉将受损。因此,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应付款定额和最佳付款期,以重视对应付款的利用。

3.3建立现金流量风险预警体系

现金流量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净现金流量不足、流动性、投资决策失误、对外担保和借贷、汇率波动以及对现金管理与控制不当造成的风险等。那么,通过建立完善的现金管理和控制制度、外汇风险防范制度、科学的民主的决策程序和规范的内部支付体系,从制度、程序、职责上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打下牢固的基础,再通过现金预算加强现金收支的计划性,强化对存货资金、应付账款和现金回收期的管理和控制,根据资金的用途来制定正确的融资战略,严格限制对外提供担保,对外借款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关注汇率的变动趋势,尽量使各种货币的收支相搭配,只有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风险,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作用,有效防范其风险。

【参考文献】

[1]贾美琼.浅谈现金流量管理[J].企业纵横,2006(7).

[2]陈晓丹.浅析企业先进流量管理[J].湖南饲料,2006(1).

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企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与研究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影响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多, 而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是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最终走向倒闭的原因基本都是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致使企业无法正常运行, 追根到底, 这还是企业对现金流量的管理不够重视造成的, 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现金流量的管理工作才是关键的制约因素。切实加强现金流量管理的措施是中小型企业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现金流量管理概述

现金流量指的是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品的流入与流出。现金流量管理不同于现金管理, 现金流量的管理有其更加复杂、更加重要的特性。现金流量管理的对象是现金流量, 也就是对现金的流入与流出过程的管理, 整个的管理是动态的、多变的, 并且涉及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 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而中小型企业实行现金流量管理的最终目标则是实现现金循环运动的畅通、现金流转效率达到最优、现金流量达到最大。

二、现金流量管理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现金流量, 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企业想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要以现金流量管理作为财务工作的核心内容, 实行预算管理, 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

中小型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创造力、投资力等各方面因素, 加强中小型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 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工作的同时能够不断提高中小型企业的生存能力, 良性的现金流向能够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充足的现金流可以使企业正常运转, 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 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其次, 在加强现金流量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大大降低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风险, 缓解中小企业因债务资本堆积产生的现金流量矛盾和财政风险, 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中小型企业实行有效地现金流管理工作能够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保证企业财务的安全;再次, 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有利于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 对企业的资金运作过程进行统筹安排, 对日常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调度, 为中小型企业的筹资、融资问题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2];另外, 中小型企业近年来的并购、重组现象开始增多, 企业中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管理, 有利于帮助中小型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在市场价值评估科学开展的同时, 能够帮助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企业间的并购;最后, 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有利于中小型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企业想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要努力的降低生产成本、不断研发和推出新型产品, 始终把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发展目标, 以上种种的实现都要依靠良性的现金流, 企业通过现金流量管理提高现金的使用率, 使其流动性一直处于良性状态, 才能不断把资金转化为生产动力, 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水平还处于较低的阶段, 对于现金流量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中小型企业在经济实力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进行匹敌, 如果在竞争力不如大型企业的情况下, 还不能对自身的现金流量进行科学管理, 就难以在市场这块大蛋糕中分得一块, 更无法保证企业能够长远、稳定的发展。

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水平还处于较低的阶段, 对于现金流量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 中小型企业对现金流量问题不够重视

我国多数的中小型企业都是以利润为导向型, 对现金流量管理往往容易忽视, 主要表现为没能利用现金流量进行有效的预测控制, 更没有对最佳现金持有量进行合理制定, 对现金预算也没有系统的编制, 现金日常的收支状况也缺乏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还有部分的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还不完善, 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除财政人员外, 企业中的其他相关人员对现金流量的管理普遍认识不足, 认为现金流量管理工作是财务部门的职责, 与自身没有必要联系。更有小部分的中小型企业在难以维持企业正常经营运转的情况下, 不断的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借贷, 使得企业的利息费用不断攀升, 最后经济链断裂, 企业陷入停运、瘫痪状态。

2. 中小企业中资金的使用效率偏低

中小企业资金缓慢的周转周期使不良资产的比重不断加大, 在购买原材料的过程中, 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有限, 会为了降低原料购买成本而过分的依赖于折扣, 大量的原材料会占用流转中的现金, 使存货周转率不断下降。中小型企业在扩大市场销售方面, 通常采取的是赊销方式实现市场销量的扩大, 直接造成大量货款无法收回的恶果, 进而导致企业自身的账款无法偿还, 经营状况逐步恶化, 最后不得不走上倒闭的道路。

3. 中小型企业在筹资风险意识方面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

中小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数量, 使筹集的资金与投资所需的资金呈现失衡现象, 盲目的筹资只会造成企业筹集资金闲置的情况。此外, 中小型企业的筹资方式主要为债务融资方式, 缺少对筹资与投资风险的评估, 忽略了资本结构的科学合理性, 将企业推进新旧债交替偿还的恶性漩涡之中, 使企业的筹资风险不断增加。

4. 对存在的闲置资金未能进行有效利用与管理

货币随着时间的变化其价值也在发生改变。虽然将资金放置在银行中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 一旦出现货币贬值速度高于存贷款利息率时, 就意味着企业存放在银行的这部分资金出现了变质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对企业的现有资金将产生巨大的冲击, 所以, 企业建立完善的闲置资金增值、保值管理体系, 才能使闲置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

5. 中小企业投资管理薄弱

多数的中小型企业一旦资金富足, 就想着通过投资实现快速发展, 但是在没有充分了解市场情况、跟风进行频繁投资时, 冲动的投资行为会使企业面临各方的资金压力。如果企业出现了投资项目实施方面的问题, 企业所面临的各方面的压力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现金流量的压力, 企业投资的武断、缺乏科学性, 不但不能实现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反而会一步一步拖垮企业。因此, 如果中小企业在投资管理方面存在相对薄弱的问题, 在对外投资活动中出现资金回流速度较慢的情况, 将会导致中小企业陷入到财务困境中。

四、造成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环节薄弱的原因

1. 企业管理层对于现金流量的管理意识还很薄弱

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层过多的看中企业创造效益的能力, 不断的向财务部门和财务从事人员灌输利润最大化才是企业最终目标的错误思想, 对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不够重视。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都既是经营者同时也是投资者, 企业管理集权的现象普遍存在, 管理者本身对财务知识没有全面的了解, 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理念, 更谈不上对现金流量的管理, 致使企业中内部分工不明、财务管理漏洞颇多现象的出现。

2. 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够明确

中小型企业生长周期较快, 在创立初期容易片面的跟风追求“热门”产业投资, 忽视自身的实际能力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状况, 对自身的投资状况和市场竞争力无法做出合理的预测, 一旦客观条件发生改变, 企业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3. 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盲目的开展多元化经营

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中小型企业要不断使其经营范围趋于多元化, 但是市场是存在风险的, 中小型企业在进行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 只是一味的扩大资金投入, 同时经营不同种类的多个项目, 在投资前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 没有结合自身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行盲目投资, 使得企业有限的资金分散到各个经营项目上, 个体项目中的资金和企业主体中流动的资金都有所不足, 盲目的多元化投资经营最终将企业推到投资的风口浪尖之上。

4. 现金难以稳定的流入中小型企业

中小型企业的创立周期短, 投资规模小, 稳定性的现金流较为匮乏, 中小型企业在追求企业高速发展的路上, 会向报酬率偏高的行业进行投资, 并期望从中获得的利润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 但这总不是企业发展的长远之计, 想要获得稳定的现金流, 就要保持销售收入的稳定性, 销售收入出现波动必定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资金风险。

5. 中小型企业内部的现金控制难以保障

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内部对现金的控制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制度, 但由于企业中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薄弱, 大部分的制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使之形同虚设, 这就造成现金流量管理漏洞的出现, 现金流无法获得较高的安全性, 无疑会增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风险, 企业的长远目标实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6. 中小型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工作的衔接度较差

现金流量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现金流量预测方案的制定、执行和控制, 在预测的过程中, 中小型企业难以用长远的目光看待现金流量问题, 使得现金流量预测的结果难免出现一些偏差, 在对预测方案进行执行时, 常常因为多种原因使执行效果不如期望的理想, 也有一部分的企业管理者为了规避风险而闲置大量资金, 无法从中获取经济效益。现金流量管理的链条一旦松动, 对企业整体运行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

7. 中小型企业缺乏良好的信用度

中小型企业没有像大企业一样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信用度, 在为了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向金融机构进行借贷时, 银行等部门会因其较差的信用度而对借贷金额大打折扣, 一经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 企业就将跌入万丈深渊。

五、增强中小企业对现金流量管理的建议

1. 加强企业管理层的现金流量管理意识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导航人, 在中小型企业管理层中渗透现金流量管理的思想是相当必要的, 企业管理层要认识到现金周转利用对于企业的运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现金流量的管理不能单单依靠财务部门, 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通力合作, 将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2. 增加预算管理

现金流量预算是中小型企事业财务预算的核心内容, 它能够有效反映出企业在未来的某段时间内现金流向的详细信息。在对具体的编制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企业的生产、销售、经营的实际状况进行编制, 在作出年度编制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季度编制, 以保证在企业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作出调整。

3. 增加经营过程中现金流量的管理

经营性现金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其稳定性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首先企业要持有足够的现金余额, 但也不宜过多, 说到底现金还是非盈利性的, 除此之外, 还要做好企业日常开支、使现金流转速度不断增加, 进而确保现金持有量的合理性。其次,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扩张, 控制好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规模, 尽量避免高风险的投资产业, 使企业现金流稳定健康的运作。最后, 促进现金流的良性循环, 企业想要避免现金缺口的出现就要坚持“量入为出”的理财原则, 合理的调配经营性现金流, 促进经营性现金流的合理循环。

4. 增强筹资过程中现金流量的管理

在筹资过程中对现金流量进行管理首先要合理的预测资金的筹资量, 制定合理的筹资计划, 所筹集的资金在满足企业生存发展的同时还不能过剩, 避免闲置资金, 造成企业的债务压力过大。之后要合理安排企业的财务结构, 这样既能避免企业债务过多, 财务风险过高, 也能有效的提高资本收益水平, 帮助企业理性的判断债务资本与自身资本的比例关系。

5. 增强投资过程中对现金流量的管理

企业想要发展, 投资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投资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企业应该通过对投资风险的评估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性, 在评估过程中要全面了解被投资方的财务情况、具体政策、获利水平, 最重要的还有财务风险。当然, 企业也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合理的调度企业资金, 在投资前, 最好拟定多个投资方案, 通过企业管理者的多方研究寻求最佳的投资方案, 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在最大限度上保证资金安全。

6. 不断强化中小型企业的风险管理

中小型企业经营的风险一直要高于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但其风险管理意识却没能较早的树立。企业可在内部成立风险管理部门, 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监控与评估, 防范企业现金流风险的出现。也可以建立符合中小型企业的现金流量风险预警系统, 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实时监控, 这不仅能够达到监测的目的, 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另外, 企业的风险管理人员要对企业现金流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 避免出现更大的资金风险。

7. 建立健全的现金流量管理体系

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现金流量管理体系使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合理规划, 使效率实现最大化, 提升企业的经营质量和不断创造价值的能力。企业要优化现金流量的管理流程, 把握住能够对现金流量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 做好与战略企业的现金流量规划, 保证投资与筹资水平处于平衡状态, 不断完善现金流量管理体系, 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

六、结论

我国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 各类中小型企业想要生存、发展, 就一定要加强对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视, 在保证企业自身稳定的同时不断进行多元投资, 合理利用对现金流量的管理, 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钢.试论中小企业现金流量困境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4, 03:34.

[2]王思远.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研究[J].商, 2014, 13:94.

[3]刘伟.关于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思考[J].当代会计, 2014, 04:30-31.

[4]朱琴.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 2011.

上一篇:坚守诚信下一篇:邮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