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免疫系统范文

2024-05-11

细胞免疫系统范文(精选9篇)

细胞免疫系统 第1篇

关键词:矽肺,免疫损伤,肺功能,相关性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致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是矽结节、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和矽肺团块形成。矽肺的发病机制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说很多, 而免疫反应在矽肺发病中的作用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免疫学说着手, 进一步分析矽肺免疫系统损伤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以探讨矽肺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以及对肺功能损伤影响的机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矽肺组:按照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 经我院确诊的2006~2010年的矽肺患者。曾从事石英砂粉碎、掘进、机械检修及操作等工种, 随机选取30例, 均为男性, 年龄35~81 (平均55.7±4.5) 岁, 接尘工龄6~41 (平均27.4±7.3) 年。其中Ⅰ期矽肺25例, Ⅱ期矽肺5例。对照组:来自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9人, 均为男性, 年龄35~79 (平均45.3±7.4) 岁, 选取无粉尘及其他毒害物接触史, 体检正常的。矽肺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民族、吸烟等方面均无差异。

1.2 方法

1.2.1 免疫组

采取空腹静脉血2ml (肝素抗凝) , 用Ficoll Hypaqu分离淋巴细胞, 涂片晾干后备用。矽肺组和对照组所有标本采用BAS法染色。镜检结果观察:两组标本采用细胞分析仪电脑计数, 高倍镜下选取每一标本染色好的视野计数200个单核细胞, 细胞表面有红色标记物为阳性细胞, 算出阳性率。

1.2.2 肺功能组

测定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进行。监测指标为:肺活量 (VC) 、用力肺活量 (FVC)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FEV1) 、一秒率 (FEV1%) 、V50及V75 (分别为FVC50%、75%时的瞬时流速) ;氮冲洗法肺残气测定:肺总量 (TLC) 、残容比 (RV/TLC) ;弥散测定: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 。根据患者配合情况测1~3次, 记录最佳实测值及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

2 结果

2.1 矽肺组与对照组T细胞亚群的比较, 见表1。

注:P<0.01。

由表1可见, 矽肺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CD3水平显著下降P<0.01;CD4、CD8水平显著升高P<0.01;CD4/CD8显著减低P<0.01。

2.2 矽肺组肺功能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 见表2。

注:a P<0.01。

由表2可见, 矽肺组CD3的下降与肺弥散功能的减低显著相关。

3 讨论

矽肺发病机制复杂,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 以及细胞因子、基因的深入研究, 人们已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研究, 从较早的巨噬细胞吞噬学说到目前的免疫损伤学说、细胞凋亡学说、T细胞亚群的改变、过氧化损伤学说、成纤维细胞增形成的矽结节、以及免疫损伤等机制, 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其中免疫损伤机制贯穿矽肺的整个发病过程[1]。矽肺发病早期以体液免疫为主, 晚期以细胞免疫为主。不同的机制均通过免疫损伤发挥作用。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 分化、增殖、转化为致敏T细胞, 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致敏T细胞对抗原的直接杀伤作用及致敏T细胞所释放的淋巴因子的协同杀伤作用, 统称为细胞免疫, 即T细胞介导的免疫。T细胞是由一群功能不同的异质性淋巴细胞组成, 由于它在胸腺内分化成熟故称为T细胞。T细胞不产生抗体, 而是直接起作用, 按其抗原识别受体, 可将T细胞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TCRαβT细胞, 另一类是TCRγδT细胞, 在末梢血主要为αβT细胞, 占95%, 而γδT细胞只占不到5%。成熟TCRαβT细胞根据其表型即其细胞表面的特征性分子的不同, 可将成熟T细胞分为两个亚类:TCRαβT C D4+细胞 (简称为CD4+细胞) 的分子表型为CD2+、CD3+、CD4+、CD8-, TCRαβTCD8+细胞 (简称为CD8+细胞) 的分子表型为CD2+、CD3+、CD4-、CD8+。TCRγδT细胞的分子表型为CD+、CD4-、CD8-[2]。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矽肺组CD3+T细胞比例减少, 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增高,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肺泡巨噬细胞被激活并吞并石英尘粒, 释放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 激活T淋巴细胞, 引起T细胞长期大量消耗, 进而导致T细胞亚群增殖分化异常。虽然CD4+T细胞、CD8+T细胞均增高, 但CD4/CD8明显减低, 提示矽肺组CD8+T细胞增高明显多于CD4+T细胞。说明矽肺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从表2中我们看到矽肺组CD3+T细胞与SB成正相关r=0.68, CD4/CD8与FVC成正相关r=0.444a。说明矽肺细胞免疫损伤后影响肺弥散功能, 降低用力肺活量, 从而损伤肺功能。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发现矽肺患者多并发肺结核和反复感染, 进一步说明矽肺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在临床治疗和预防中, 提高矽肺患者的免疫功能对改善矽肺患者的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尘肺病诊断鉴定组.尘肺病的诊断[S].

细胞免疫疗法最新调研 第2篇

一、以下为调研查到的确定开展细胞免疫疗法的医院(1)对细胞免疫疗法极力推荐的三甲医院:

1、广州复大肿瘤医院

 国内首批开展生物治疗卫生机构  国内率先开展联合免疫疗法治疗方案医院  同时开展T-plus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与治疗  作术后及放化疗后的配合使用细胞免疫治疗

 多应用于:胰腺癌,肝癌,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

2、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 国内首批开展生物治疗的卫生机构  研究:DC-CIK疗法  多应用于:肝癌、胃癌  应用病例已达几千余例(保留)

3、北京武警总队第二医院

 中华医学会肿瘤生物治疗课题定点医院  国内首家多细胞免疫治疗医院

 研究:CIK细胞、NK细胞、CD3AK细胞  多应用于:食道癌、肺癌、乳腺癌

 应用超过3000例

4、解放军458医院(广州) 细胞治疗作为放化疗的支持治疗  多应用于:肺癌、乳腺癌、肝癌  研究:DC细胞、CIK细胞、CAPRI细胞

5、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到2008年9月,应用CIK细胞对肿瘤患者实施免疫治疗,已进行300余例肺癌患者的治疗。

6、解放军第123医院(安徽) 安徽领先的肿瘤治疗医院  研究:DC-CIK疗法

 多应用:肝癌、食道癌、肺癌

7、漳州市医院(福建)

 生物免疫治疗中心:一天接待不超过5名患者

8、解放军第454医院(南京) 研究:DC-CIK疗法  多应用:食道癌、胆癌

9、吉林省人民医院

 吉林省生物免疫治疗最高可报90%  肺癌、胃癌

10、天津市人民医院

 多应用:黑色素瘤、食道癌

 研究:DC细胞、CIK细胞、NK细胞、CD3AK细胞、γδT细胞

11、辽宁省人民医院

 多应用: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  研究:CIK细胞

12、上海仁济医院

 应用:乳腺癌、肺癌

1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 多应用:鼻咽癌、乳腺癌

14、海口市人民医院

 海南生物诊疗报销比例可达90%  研究:DC-CIK疗法

 应用:胃癌、乳腺癌、肝癌、结肠癌

15、洛阳市中心医院

 研究:NK细胞、T细胞(CLS生物疗法)

1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应用:肝癌、胃癌

 生物治疗中心每日限制最多6人就诊

17、解放军漳州175医院

18、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

 应用:肺癌、胃癌、肾癌、黑色素瘤

19、重庆市肿瘤医院

 研究:DC-CIK疗法

 应用:肺癌,曾应用于左腮腺米库林氏病

20、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2)简单提及有开展细胞免疫治疗的医院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单提及

2、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生物免疫治疗,“近期开展”。

3、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免疫细胞治疗,肿瘤二科。

4、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详细提及,肿瘤生物治疗。

5、广州军区总医院:生物治疗

6、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简单提及。

7、南方医院:有生物治疗中心

8、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自体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

9、粤北人民医院:提及生物治疗。

10、深圳市人民医院:拥有生物治疗室。

11、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晚期肺癌和晚期胃肠癌的细胞免疫治疗。

12、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北京)

13、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

(3)全国肿瘤排名较前并开展了细胞免疫治疗的医院:

1、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排名第一)

2、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排名第二)

3、天津市肿瘤医院(排名第三)

4、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排名第五)

5、南方医院(排名第八)

——相信还有很多已开展了细胞免疫疗法,而未在官网或其他渠道宣传的三甲医院。

二、估算:

1、细胞免疫治疗现行应用较多的肿瘤类型为:肺癌、胃癌、黑色素瘤、肝癌、食道癌、乳腺癌。相关规定,三甲医院才能资格开展细胞免疫疗法。

2、开展生物细胞免疫治疗的三甲医院的比例:以广东65家三甲医院(2011年),可查的在官方网站记载有生物免疫疗法的,共有13家,比例达到20%,若按照这个比例,全国共有超过1000家三甲医院,则大约有200家三甲在开展生物细胞免疫治疗肿瘤。

3、治疗费用:综合几家明确给出价格参考的医院为依据,有治疗胃癌在2.5至5万一个疗程,肝癌在3万/疗程,另有2.6万/疗程。我们保守估计以2.5万/疗程作为参考值。

4、疗程的时间:可查的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为:采血、培养、回输三大块,送GMP实验室进行体外诱导6-7天,然后分5-6天,每天2次回输,约2周一个疗程。

细胞免疫系统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观察组,同期62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对照组男10例,女52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3.8±10.2)岁。观察组男9例,女53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34.0±10.1)岁,病程1.4~82.0个月,平均病程(13.2±23.4)个月,活动性指数:基本无活动者12例,轻度活动者17例,中度活动者18例,重度活动者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取两组的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采集血标本量为5.0 ml,将其采用郭峰法进行检测,主要为检测FEER、NTER及ATER等指标,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活动性指数者的红细胞免疫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FEER、NTER及ATER水平分别为(65.25±5.20)%、(2.21±0.24)%及(60.62±5.53)%,观察组的FEER、NTER及ATER水平分别为(60.14±4.88)%、(1.45±0.18)%及(53.76±5.10)%。观察组中基本无活动者的FEER、NTER及ATER水平分别为(64.26±5.17)%、(2.15±0.21)%及(58.78±5.42)%;轻度活动者分别为(61.35±4.91)%、(1.67±0.19)%及(54.57±4.84)%;中度活动者分别为(57.88±4.63)%、(1.32±0.15)%及(50.04±4.66)%;重度活动者分别为(53.18±4.41)%、(1.04±0.11)%及(46.27±4.21)%。观察组的FEER、NTER及ATE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不同活动性指数患者的FEER、AT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临床并不少见,此类患者的免疫状态呈现相对异常的状态,因此临床中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方面的相关研究较为多见,而红细胞免疫作为免疫状态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变化研究虽也可见[2,3],但是对于红细胞免疫在本类患者中的细致变化研究极为不足。FEER、NTER及ATER作为红细胞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其在此类患者中的变化研究极为必要。本文就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及观察,并与同龄健康人员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FEER、NTER及ATER水平均低于健康人员,且不同活动性指数患者FEER、ATER检测结果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活动性指数越高的患者其检测水平越低。

综上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状态呈现相对较差的状态,且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指数对其表达影响也较大,应对此类患者进行红细胞免疫状态的调节。

参考文献

[1]胡金川,田亚平,江朝光,等.红细胞补体受体1分子水平及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研究.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7):729-733.

[2]许文,顾军,郭峰,等.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患者红细胞CD58、CD59,血小板CD35分子与淋巴细胞CD2分子相关性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4):450-451.

免疫细胞的名词解释 第4篇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可以分为多种,在人体中各种免疫细胞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免疫细胞(immune cell)俗称白细胞,包括先天性淋巴细胞、各种吞噬细胞等和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

免疫细胞的简介

免疫细胞(immune cell)俗称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等,也特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在体内分布很广泛,主要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而被活化(activation),分裂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除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外,还有K淋巴细胞和NK淋巴细胞,共四种类型。T淋巴细胞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群。除淋巴细胞外,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还有浆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

免疫细胞的分离技术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的分离

取肝素抗凝血1ml加Hanks 液1m1 稀释后,沿管壁徐徐滴流叠加盛有2ml淋巴细胞分离液的试管内(注意勿与分离液混合,然后r/min 水平离心20min,管内分为4 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浆,单个核细胞,颗粒白细胞、红细胞(图2—1)。用毛细管伸至单个核细胞层中(位于细胞分离液与血浆的界面上),沿管壁轻轻吸出全部细胞。然后用Hanks 液洗两次,每次2000r/min 离心10min,最后用RPMI l640 培养液将细胞配成2×106/m1 的细胞悬液备用。

免疫细胞T 细胞及B 细胞的分离

将淋巴细胞悬液通过尼龙棉柱,B 细胞粘附于尼龙棉上,T细胞则不粘附,先用RPMI l640 培基洗脱尼龙棉柱,流下的细胞悬液含有丰富的T 细胞。然后用力反复挤压尼龙柱、挤出粘附在尼龙棉上的B 细胞,并用少量的RPMI l640 培基洗脱,此细胞悬液含有丰富的B 细胞。尼龙柱(塑料管)的长短和尼龙棉的多少,视分离细胞的多少而定。

免疫细胞CD4 及CD8 细胞的分离

⑴CD4 细胞的分离:将一定量的T 细胞悬液通过一根SephDdexC—10 柱,然后用少量的RPMll640 培养洗涤,收获的细胞悬液约含85%的CD4 细胞。

⑵CD8 细胞分离:用Tris 缓冲液稀释羊抗鼠IgG(浓度为10μg/m1)包被一平皿表面,然后放置4℃过夜,没有包被上的抗体用PBS 洗净。然后将已标记有抗CD8 单克隆抗体的T 细胞(细胞浓度为1×l07/m1)3m1 加入上述的平皿内,4℃放置2 小时,用PBS 轻轻洗净末粘附的细胞,然后用毛细管加入10m1 PBS 吹打。收集的脱落细胞经洗涤后悬浮在RPMI l640 培基中备用。CD4 细胞亦可用此法分离。

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分离

细胞免疫系统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58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32~75岁,平均(57.49±12.08)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另选50例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0~77岁,平均(58.12±11.7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构成和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DC细胞的培养

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及淋巴分离液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PMI 1640培养液1 500 r/min离心15 min洗涤2~3次,采用BTN无血清培养基(购于北京恒博和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7℃,5%二氧化碳培养箱内培养2 h。向悬浮细胞中加入IL-4 500 u/mL及GM-CSF 1 000 u/mL,继续培养。间隔2~3 d加入相同量的IL-4和GM-CSF,6 d后加入TNF-α500 u/mL。在每次换液后以及细胞回输前均要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检测。

1.2.2 CIK细胞的培养将上述培养的悬浮细胞在

将上述培养的悬浮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配制为2×106/mL,分装至含IL-2(购于上海华新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400 u/mL,CD3单抗(购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500 ng/mL以及IFN-γ(购于上海克隆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1 000 u/mL的培养瓶内。置于37℃,5%二氧化碳孵育箱中培养24 h。间隔2~3 d加入相同量的IL-4和GM-CSF,6 d后加入TNF-α500 u/mL。在每次换液后以及细胞回输前均要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检测。

加入CD3单抗1μg/mL、γ-干扰素2 000 u/mL,计为第0天,至第1天再加入1 000 u/mL的IL-2(上海华新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继续培养。每隔2~3 d换液1次,加同量γ-干扰素和IL-2,每次换液后及细胞回输前同时抽取细菌、真菌培养。

1.2.3 DC细胞的回输

分别于细胞培养第7天,第9天,第11天和第13天,经细菌霉菌检测为阴性,且活细胞>95%时,采用细胞刷将细胞移入50 mL离心管中,1 500 r/min离心15 min,弃去上清后加入含20 g/L人血白蛋白(购自上海莱氏血液制品公司)生理盐水进行洗涤2~3次,最终将DC细胞悬浮于6~8 mL含20 g/L人血白蛋白的生理盐水中。以细胞数为(3~8)×108/次将DC细胞分别从患者双侧颈部、腋下以及腹股沟淋巴等区域皮下注射进行回输。详细记录DC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表型的变化情况。

1.2.4 CIK细胞的回输

分别于细胞培养第11、13和15天,经细菌霉菌检测为阴性,且活细胞>95%时,细胞悬液可移入50 mL离心管中,1 500 r/min离心15 min,弃去上清后加入含20 g/L人血白蛋白的生理盐水洗涤2~3次,最终将CIK细胞悬浮于250mL含20 g/L人血白蛋白及2×105IU IL-2的生理盐水中。以细胞数为(1~3)×109/次将CIK细胞静脉输注。详细记CIK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表型的变化情况。

1.2.5 化疗方案

研究组患者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联合5-氟尿嘧啶的治疗方案。其中奥沙利铂(购自山东铂源药业有限公司),静滴130 mg/m2,3 h;亚叶酸钙(购自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联制药厂),第1天静滴75 mg/m2,1 h;5-氟尿嘧啶(购自济南安达迈化工有限公司),第2~6天采用便携式微量泵维持输入425 mg/m2,22 h。研究组患者均采用化疗联合CIK细胞与DC细胞回输的治疗方法,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T细胞亚群的检测。对照组健康人群直接进行T细胞亚群的检查。详细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 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CD3+、CD4+、CD8+及CD4+/CD8+等T细胞亚群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健康人群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前CD3、CD4+及CD4+/CD8+等T细胞亚群指标均明显减低,CD8+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D3、CD4+及CD4+/CD8+等T细胞亚群指标均明显提高,CD8+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见附表。

注:1)与治疗前相比,P<0.05;2)与对照组患者相比,P<0.05

2.2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58例患者中,有6例(10.34%)患者在细胞皮下回输过程中发生体温升高现象,但停止输注后,体温均可自行恢复至正常。其他52例患者均表现出较为良好的耐受性。

2.3 培养DC细胞表型

DC细胞经培养13 d后,对表面细胞进行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其中CD86+占(85.49±4.59)%,HLA-DR+占(85.13±5.04)%,CD83+占(54.35±4.18)%,CD80+占(45.98±5.28)%,说明在一定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外周血单核细胞可以培养出纯度较高的DC细胞。

2.4 培养CIK细胞表型

随着CIK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CD3+CD8+和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不断上升。

3 讨论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采用多种细胞因子与CD3单克隆抗体共培养而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3]。其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较高的杀伤肿瘤细胞活性,且对较为广泛的肿瘤细胞均为杀伤作用[4]。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为目前发现抗原递呈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其具有显著诱导静止T细胞增殖和应答作用,并能促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生成[5]。在肿瘤细胞的生物治疗中,CIK-DC细胞联合过继性免疫治疗,对肿瘤患者全身状况的改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及病毒的繁殖,改善患者的生存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等方面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6]。

在结直肠癌患者机体内的肿瘤组织中,也会发生自发的抵抗现象,且注意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主[7]。T淋巴细胞主要通过辅助性T细胞(TH)和抑制性T细胞(TS)之间的平衡,即通过CD4+和CD8+的比值表现出来,该比值的下降则表明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另外,机体的免疫状况还于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相对分布比例有关。因此,外周血中CD3+、CD4+、CD8+以及CD4+/CD8+比值的检测能够较为准确的对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进行评价,对肿瘤患者病情的评估和疗效的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结直肠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的检测,结果发现治疗前CD3、CD4+及CD4+/CD8+等T细胞亚群指标均明显减低,CD8+明显提高,提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受损。而通过化疗联合CIK-DC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后,外周血CD3、CD4+及CD4+/CD8+等T细胞亚群指标均明显提高,CD8+明显降低,提示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采用CIK细胞联合DC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结直肠化疗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小,可作为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志超,黄延年.FOLFOX4方案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细胞数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33-34.[1]WANG ZC,HUANG YN.FOLFOX4 regimen for patients withcolorectal cancer the number of immune cells[J].China ModernMedicine,2010,17(21):33-34.Chinese

[2]盛旺,吕晓君,张映红.胸腺肽α1对结直肠患者化疗期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1,18(4):300-302.[2]SHENG W,LV XJ,ZHANG YH.Effect of thymosinα1 oncellular immunologic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 during chemotherapy[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and Rehabilitation,2011,18(4):300-302.Chinese

[3]NAGARAJ S,ZISKE C,SCHMIDT-WOLF IG.Human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have enhanced in vitro cytolytic ac-tivity via non-viral interleukin gene transfer[J].Genet VaccinesTher,2004,2(1):12-16.

[4]YAMAGUCHIY,OHSHITA A,KAWABUCHI Y,et al.Adoptiveimmunotherapy of cancer using activated autologous lymphocytes-current status and new strategies[J].Hum Cell,2003,16(4):183-189.

[5]SANDA TUYAERTS,SONJA VAN MEIRVENNE,AUDEBONEHILL,et al.Expression of human GITRL on myeloiddendritic cells enhances their immunostimulatory function butdoes not abrogate the suppressive effect of CD4+CD25+regulato-ryT cells[J].Leukocyte Biologyl,2007,82:1-13.

[6]鲍锋,盛春华,杨光.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531例分析[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4):360-362.[6]BAO F,SHENG CH,YANG G.Analysis of effects of DC-CIKcells therapy on 531 patients of middle and advanced stage car-cinoma[J].Chines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11,27(4):360-362.Chinese

细胞免疫系统 第6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药品

试验用猪瘟疫苗,选用市售河南某公司生产的高效猪瘟活疫苗(细胞源)和配套稀释液,黄芪多糖注射液由北京某公司生产,猪瘟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检测试剂盒由法国Biochek公司生产,北京天之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猪白细胞介素-4(IL-4)、猪干扰素-γ(IFN-γ)、猪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酶联免疫分析检测试剂盒由北京永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试验设计

选择出生日期相近的28日龄断奶仔猪101头,随机分成2组,饲养同一条件下。试验1组:用高效猪瘟活疫苗(细胞源)100头份+100m L黄芪多糖注射液,30日龄仔猪首免肌肉注射1.1m L/头;60日龄二免肌肉注射1.5m L/头,共免疫50头。试验2组:用高效猪瘟活疫苗(细胞源)100头份+100m L配套稀释液,30日龄首免肌肉注射1.1m L/头;60日龄二免肌肉注射1.2m L/头,共免疫51头。

1.3样品采集

分别在仔猪免疫前28日龄和首免后40、50、60、70、80、90、120日龄前腔静脉采血3~5m L,分离血清,用于测定猪瘟免疫抗体Ig G值和细胞因子IL-4,IFN-γ,TNF-α浓度。

1.4猪瘟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

抗体检测按照ELISA检测试剂盒操作步骤进行。试验成立的条件:阴性对照孔平均OD405nm<0.35,(阳性对照孔平均OD405nm-阴性对照孔平均OD405nm)>0.15。判定标准:S/P≤0.499,判定为猪瘟抗体阴性;S/P≥0.500,判定为猪瘟抗体阳性。

1.5 IL-4,IFN-γ和TNF-α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的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

取上述血清,严格按照猪白细胞介素-4(IL-4)、猪干扰素-γ(IFN-γ)和猪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酶联免疫分析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常规加底物显色,于酶标仪上测定各孔OD450nm值,根据各自标准品OD450nm值绘制各自标准曲线,然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中IFN-γ,IL-4和TNF-α的浓度。

1.6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18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试验结果

2.1猪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由表1可知,母猪免疫前、仔猪免疫前及首免后10d猪瘟抗体S/P平均值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均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猪瘟抗体S/P平均值首免后20d提高33.96%,差异不显著(P>0.05);首免后30d提高87.04%,差异不显著(P>0.05);整个一免试验期提高39.51%。且试验组抗体产生快,可以维持更长时间。二免后10d试验组仔猪猪瘟抗体S/P平均值提高7.69%,差异不显著(P>0.05);二免后20d提高16.67%,差异不显著(P>0.05);二免后30d提高6.92%差异不显著(P>0.05);二免后40d提高15.69%,差异不显著(P>0.05);整个二免试验期提高11.87%。

注:同行肩标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2.2猪瘟免疫抗体阳性率检测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母猪和仔猪免疫前各组猪瘟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与仔猪免疫前相比,首免后10d猪瘟抗体阳性率试验组下降32.5%,对照组下降36.67%;首免后20d猪瘟抗体阳性率试验组和对照组仍维持低水平;首免后30d猪瘟抗体阳性率试验组已恢复至免疫前水平,对照组仍维持较低水平。二免后10d猪瘟抗体阳性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已恢复至免疫前水平,二免后20d和30d猪瘟抗体阳性率试验组达到100%,比对照组均高12.50%,二免后40d猪瘟抗体阳性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较小,比对照组高9.72%。

2.3免疫前后不同时间各组血清中IL-4含量的变化

由表3可知,免疫30日龄断奶仔猪后,仔猪在40日龄、50日龄、60日龄、70日龄、80日龄时,IL-4含量均为对照组高于试验组;90日龄时,IL-4含量为对照组低于试验组;整个试验期,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IL-4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注:同行肩标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2.4免疫前后不同时间各组血清中IFN-γ含量的变化

表4可知,免疫30日龄断奶仔猪后,40日龄时,试验组IFN-γ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50日龄时,对照组IFN-γ含量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60日龄时,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IFN-γ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IFN-γ含量高于对照组;70日龄时,试验组IFN-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0日龄、90日龄时,对照组IFN-γ含量低于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

2.5疫前后不同时间各组血清中TNF-α含量的变化由表5可知,免疫30日龄断奶仔猪后,不同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TNF-α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40日龄时,TNF-α含量:试验组<对照组。50日龄、60日龄、70日龄时,TNF-α含量均为:对照组<试验组。80日龄时,TNF-α含量:试验组<对照组。90日龄时,TNF-α含量:对照组<试验组。

3小结与分析

黄芪多糖是黄芪中最重要的天然有效成分,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环保的免疫增强剂已经在兽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具有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巨噬细胞活性、诱导干扰素产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具有辅助增强多种疫苗免疫的效果。

抗体水平是反映体液免疫的指标,用黄芪多糖注射液直接稀释高效猪瘟活疫苗的试验组,比用配套稀释液稀释高效猪瘟活疫苗对照组,统计分析整个试验期,试验组与对照组Ig G抗体S/P平均值和猪瘟Ig G抗体阳性率S/P平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二者在提高体液免疫方面的作用是相近的,但在每个检测阶段,猪瘟免疫抗体S/P平均值和猪瘟抗体阳性率都有一定的提高,说明黄芪多糖对猪瘟疫苗的体液免疫是有增强作用的。沈美玲等研究也发现,黄芪多糖能增加机体的抗体生成细胞数,在体外可增强小鼠脾脏细胞对LPS的应答反应,而在体内黄芪多糖却抑制了脾脏细胞对LPS的应答反应,这可能由于给药后脾脏中对LPS不敏感的增生细胞所致,由此认为黄芪多糖有刺激B细胞功能的作用。Kujimura K报道,黄芪可提高大鼠抗体含量,具有提高体液免疫的功能,程志斌等研究报道,黄芪多糖能促使小鼠脾脏内浆细胞增生,促进抗体合成,从而增强机体体液免疫。这些都与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含量是反映细胞免疫的指标之一。IL-4主要由活化的Th2细胞产生,有维持Th2细胞增殖的作用,可提高机体对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能力。本试验结果显示,除90日龄外黄芪多糖注射液组在免疫后的各个时间点的IL-4含量均低于疫苗专用稀释液组,说明黄芪多糖注射液可降低猪血清IL-4含量,对IL-4的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有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

γ-干扰素(IFN-γ)是由Th1细胞和NK细胞等合成和分泌的一种低分子量的可溶性糖蛋白,IFN-γ属于Thl型细胞因子,可诱导机体免疫反应向Thl型转化而抑制Th2型免疫反应,对细胞免疫有上调作用而对体液免疫应答产生下调作用。本试验结果显示黄芪多糖注射液组在猪50,60,70,80,90日龄的IFN-γ含量均高于疫苗专用稀释液组,且在猪50,70日龄都显著高于疫苗专用稀释液组,说明黄芪多糖注射液可促进IFN-γ的分泌,有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特异性免疫应答与急性炎症反应之间的一种重要介质,是介导和调节天然免疫的细胞因子。本试验结果显示,黄芪多糖注射液组的TNF-a含量在猪50,60,70,90日龄都高于疫苗专用稀释液组,说明黄芪多糖注射液可促进TNF-a的分泌。解慧梅等将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肠粘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用ELISA法测定TNF-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肠粘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黄芪多糖的作用下,细胞分泌的TNF-a增多。邱河辉等研究证明APS对IL-2、IFN-γ和TNF-α的m RNA表达有显著增强作用,APS能促进脾淋巴细胞TH1型细胞因子m RNA表达来整体调节促进细胞免疫,说明黄芪多糖注射液有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黄芪多糖的确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可有效的增强猪瘟疫苗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提高猪瘟疫苗Ig G抗体水平,增加猪干扰素-γ(IFN-γ)、猪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低猪白细胞介素-4(IL-4)的分泌,对疫苗有辅助增效的作用。这与朱钱龙等的研究相一致。而朱辉等研究发现黄芪多糖注射液虽然不能完全取代猪瘟疫苗专用稀释液,但在某些方面优于猪瘟疫苗专用稀释液,说明黄芪多糖可以作为猪瘟疫苗佐剂和改良现有疫苗专用稀释液。这些都说明猪瘟免疫配合使用黄芪多糖,可以改善猪机体免疫机能,减少免疫抑制的发生,防止野毒感染,降低发病率。

细胞免疫系统 第7篇

关键词:胃癌干细胞,树突状细胞,抗原

肿瘤复发和转移是困扰肿瘤治疗的难题。近年发现,导致肿瘤转移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干细胞,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难以彻底消灭肿瘤,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肿瘤干细胞的存在。DC细胞能记忆肿瘤抗原信息,负载肿瘤干细胞作为抗原,让DC细胞精确记忆并捕获肿瘤信息,以达到更好的杀伤肿瘤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肿瘤干细胞作为抗原刺激DC-CIK细胞,观察其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胃癌细胞系MGC-80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IL-4)、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重组人干扰素r(IFN-r)、肿瘤坏死因子a(TNF-a)、抗CD3单抗、胎牛血清均购自(美国Peprotech公司),DMEM培养基MTT(美国Sigma),人胃癌细胞系侧群细胞的分离,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实验室惠赠。

1.2 方法

1.2.1 人胃癌细胞系侧群细胞的分离

收集对数生长期的人胃癌细胞BGC-823,用Hoechst 33342染色,Hoechst33342阴性/弱阳性细胞为SP细胞,Hoechst33342阳性细胞为NSP细胞。将分选获得的SP细胞和NSP细胞以PBS重悬计数,100kU/L青霉素和100kU/L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将培养的胃癌细胞BGC-823分成四组,每组2×106个细胞,5-FU的药物浓度分别为2.5μg/mL、5μg/mL、10μg/mL和25μg/mL,分别加入四组细胞中,作用36h后计数并做Hoech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中SP细胞比例。

1.2.2 冻融法制备肿瘤抗原

分别收集对数生长期的胃癌干细胞和胃癌细胞,用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培养,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个/mL,放入-80℃冰箱冻存,然后放入水浴锅孵育,反复5次,离心取上清液备用。

1.2.3 DC-CIK细胞培养

取健康孕妇脐血,分离出单核干细胞,放入培养箱培养2h,贴壁细胞做DC培养,悬浮细胞做CIK培养,在贴壁细胞中加IL-4(20ng/mL)和GM-CSF(50ng/mL)各50μL;悬浮细胞中加入加入IFN-γ(1000IU/mL)50μL,24h后加入IL-2(1000U/mL)50μL,24h后加CD3(100ng/mL)20μL,用冻融法制备的抗原于第5天刺激DC细胞,第10天做DC-CIK联合培养。

1.2.4 四甲基唑蓝(MTT)检测方法

消化收集对数生长期的胃癌细胞,用1640培养基调整浓度为1×106mL,每孔100μL加入96孔板,分别收集DC、DC-CIK、胃癌细胞抗原刺激的DC-CIK、胃癌干细胞抗原刺激DC-CIK和5FU。胃癌细胞设为靶细胞对照孔,使效靶比分别为5:1、10:1、20:1,各设3个复孔,并设置相应的效应细胞和靶细胞空白对照。用酶标仪在570nm读取A值,计算杀伤率。杀伤率=[1-(实验孔A值-效应细胞对应孔A均值)/靶细胞对应孔A均值]×100%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癌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2.2.1 胃癌干细胞培养

将分选获得的SP细胞和NSP细胞分别用不含血清的1640培养液和含10%FBS的1640培养液常规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形态,SP细胞在不含血清的1640培养液中呈悬浮生长,细胞培养一周后形成克隆球;NSP细胞逐渐贴壁生长。图1。

A:SP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的初始状态B:SP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1周的状态

2.2.2 流式细胞仪鉴定

在Hoechst荧光较弱的位置出现了一群特殊细胞,这群细胞在加入抑制剂后,比例明显减少,这群细胞为SP细胞。胃癌细胞MGC-803中SP比例大约为1.7%。图2。

A:加入抑制剂B:未加入抑制剂

2.2 DC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自脐血分离出的单核干细胞呈球形,表面光滑,经IL-4、GM-CSF刺激后细胞有毛刺长出。随着培养天数增加,细胞胞体增大,毛刺明显变长。图3。

A:DC细胞第3天B:DC-CIK细胞第3天C:经胃癌细胞抗原刺激DC细胞第5天D:经胃癌干细胞刺激DC细胞第5天

A:DC细胞组CD83和CD86表达B:DC-CIK组CD83和CD86表达C:胃癌抗原刺激后DC-CIK组CD83CD86表达D:胃癌干细胞抗原刺激后的DC-CIK组CD83CD86表达

3 讨论

近年,有关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显示,肿瘤组织中,存在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特殊细胞群,称之为肿瘤干细胞[1]。肿瘤细胞表面存在相关的抗原,这些抗原大都比较隐蔽,不足以引起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如何使这些抗原更充分的暴露出来,从而更加有效的杀伤肿瘤细胞,是肿瘤免疫治疗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增加免疫原性,充分暴露抗原,有研究人员用NDV修饰肿瘤细胞使其抗原外露,制备成NDV疫苗治疗肿瘤,取得良好的效果[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胃癌干细胞是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源头。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肿瘤干细胞作为抗原,从人胃癌细胞系MGC-803中分离出侧群细胞(SP),通过DC细胞记忆胃癌细胞的相关信息,使胃癌细胞抗原的靶点充分暴露。

实验结果显示:负载了胃癌干细胞的DC-CIK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其它组,胃癌干细胞作为抗原的DC-CIK在效靶比为20:1时对胃癌细胞的杀伤率为(80.6±0.8)%,而单纯的DC细胞为(49.7±0.8)%(P<0.05),表明经过胃癌干细胞刺激的DC-CIK可以提高对胃癌细胞的杀伤能力,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3,4,5,6,7,8],其机制可能是胃癌干细胞抗原增加了免疫系统对肿瘤的特异性识别功能。DC细胞是人体抗原提呈细胞,能加工处理抗原并提呈给T细胞使之激活,用胃癌干细胞作为抗原刺激DC后,CD83和CD86表达率为80.4%,胃癌细胞刺激的DC-CIK,CD83和CD86表达为62.1%,胃癌干细胞作为抗原刺激DC后CD83和CD86表达增高,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胃癌干细胞刺激的DC-CIK能促进DC细胞成熟,增强其免疫原性。胃癌干细胞抗原刺激的DC成熟后,与CIK培养能提高CIK活性,增强对肿瘤特异的杀伤作用,提高了细胞毒性作用[9,10,11]。

结论,负载胃癌干细胞抗原刺激DC细胞,可以增强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表达,提高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参考文献

[1]Clarke MF,Dick JE,Dirks PB,et al.Cancer stem cells-perspectivesOn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AACR Workshop on cancer stem Cells[J].Cancer Res,2006,66(19):9339-9344.

[2]Lwelamira J,Kifaro GC,Gwakisa PS.Genetic parameters for body weights,egg traits and antibody response against 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vaccine among two Tanzania chicken ecotypes[J].Trop Anim Health Prod,2009,41(1):51-59.

[3]何跃,谢新波,秦文珍,等.特异性抗原致敏的DC-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20:343-345.

[4]徐林,张维东.树突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09,24(4):427.

[5]龚非力,沈关心,卓娅,等.树突细胞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M].2009:106-107.

[6]钟国成,敬新蓉,李莉,等.负载抗原的树突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8,31(2):130-135.

[7]Wei XC,Zhai XH,Han XR,et al.Biological activity of DC-CIK-cells and its effect against leukemia cells in vitrol[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2008,16(5):1150-1153.

[8]Yu X,Xia W,Zhang T.E.nhanced cyctotoxicity of IL-24genemodified dendritic cells co-cultured with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to heper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J].Int J Hematol,2010,92(2):276-282.

[9]Schmitz M.Zhao S.Deuse Y,et al.Tumoreidal potential of native blood dendnitic cells:direct tumor cell killing and activation of NK cell-mediated cyotoxicity[J].Immmunol,2005,74(7):4127-4134.

[10]邓笑伟,徐铭宝,高锦,等.不同来源CIK与DC细胞联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J].科技导报,2008,26(11):35-38.

鱼类细胞培养与免疫机制概述 第8篇

20世纪60年代,Wolf等[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鱼类细胞系—虹鳟鱼生殖腺细胞系RTG-2,自此以后,有关鱼类的细胞培养研究就迅速发展起来。截至2010年,全世界已报道建立的鱼类细胞系约有275类,其中淡水鱼类和溯河洄游性鱼类约175株,海水鱼类和咸水鱼类的细胞系仅有约100株。国外有关鱼类细胞的研究领先于国内,尤其美国和北欧等国家。近10a来,国外鱼类细胞系的建立和应用研究较为活跃,并且逐渐倾向于细胞系的应用。

2 鱼类细胞培养的方法

2.1 原代细胞培养的取材方法

由于鱼类的年龄、种类、性成熟度、组织器官的生理结构及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同,因此,不同鱼类的组织器官材料的取材方法、培养方式及培养条件也不同。一般有组织块固定法、机械分散法、络合剂分散法、酶消化法、密度梯度分离法等几种方法。

2.2 原代细胞的培养方法

由于不同细胞生长的性质不同,因此,鱼类细胞的培养方法有很多,具体培养时需要根据每种细胞的生长特性及具体情况而确定,一般有贴壁培养法、悬浮培养法、组织切片培养法、滋养层培养法、嵌入式培养法、重组培养法、灌注培养法、微载体培养法等。

3 鱼类细胞培养的应用

鱼类细胞培养应用范围广阔,如可用于鱼类病毒学的研究、鱼类肿瘤研究、鱼类细胞疫苗的制备、环境毒物和污染物的检测、基因筛选与功能分析等方面[2],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4 鱼类的免疫应答机制

鱼类和哺乳动物一样,体内存在着2种免疫应答类型—固有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5 鱼类的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指机体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物质以抵御病害生物入侵和感染的一个防御系统。免疫组织和器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因子三者共同组成了鱼类的免疫系统。当然,由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既有分工,也有合作[3]。近年来,研究得较多的是斑马鱼的免疫机制,它在免疫学的研究领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4]。

5.1 免疫组织和器官

鱼类的免疫组织和器官有骨髓类似器官和组织、胸腺、肾脏、脾脏4部分,其中,骨髓类似器官和组织中包含的主要是髓膜,因为鱼类还没有形成骨髓这类组织。

5.2 细胞免疫

鱼类的细胞免疫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2部分。其中鱼类的淋巴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则包括单核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鱼类中的自然杀伤细胞主要集中在鱼类的肾、腹腔中,血中则较少[5]。

5.3 体液免疫

鱼类的体液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个方面。

5.3.1 非特异性体液免疫因子

5.3.1.1 溶菌酶

存在于许多鱼类的体表、肠道黏液、血清和巨噬细胞中,能作用于病原细胞壁且进行有效的攻击。

5.3.1.2 补体

鱼类中的补体大约有30多种,由各种酶、酶抑制因子和受体构成。有研究表明,鱼类的补体可直接参与鱼类抵抗外源病毒的防御反应,增强体液和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

5.3.1.3 C反应蛋白

主要存在于鱼类的血清、卵子和精子中,C反应蛋白主要通过钙离子作用后使多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细菌等含有糖基以及磷脂酶的分子沉底,从而大大降低病毒和寄生虫等外源病原的攻击和致病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吞噬细胞等对外界病原的抵抗。

5.3.2 特异性免疫

与哺乳动物相比,鱼类的免疫球蛋白种类较少。到目前为止,从软骨鱼类中只分离到了Ig M一种免疫球蛋白分子,目前对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及机制的研究还不是很清楚[6]。近10a来,有学者对印度鲤鱼、大西洋鳕及日本牙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硬骨鱼中还存在Ig D这类免疫球蛋白[7]。

6 鱼类的粘膜免疫

鱼类的皮肤、腮属于鱼类的粘膜系统。之前对鱼类免疫系统的研究中,不知是何原因,忽略了鱼类的粘膜免疫。

目前研究较详细的鱼类粘膜免疫组织是虹鳟鱼和鲑鱼。Fast研究了虹鳟鱼和鲑鱼皮肤的结构,发现皮肤黏液具有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及溶菌酶的活性,Lin研究了鲑鱼鳃的组织结构,发现鲑鱼鳃上存在多种具有免疫功能的吞噬细胞及淋巴细胞。

7 结语

鱼类的细胞培养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们已经在鱼类细胞培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对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看,鱼类细胞培养的研究还是相对落后的,所以鱼类细胞培养技术和鱼类细胞系仍有很多领域等待着人们去研究,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对于鱼类免疫学的研究得到了鱼类学家和免疫学家的重视,同时,鱼类的免疫学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不仅有益于免疫系统的进化,同时也为渔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鱼类免疫学研究的内容众多,且鱼类的免疫特性错综复杂,关于鱼类免疫机制的研究总体来说还不够系统和完善,需要广大鱼类免疫研究学者共同努力。

摘要:鱼类细胞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培养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近年来,有关鱼类免疫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包括鱼类的自身免疫系统、以及粘膜免疫、营养免疫等,本文将着重介绍鱼类的自身免疫系统,阐述鱼类的免疫机制。

关键词:鱼类,细胞培养,免疫机制

参考文献

[1]Wolf K,Quimby M C.Established eurythermic line of fish cells in vitro[J].Science,1962,135(23):1065-1066.

[2]张博,陈松林.近10年鱼类细胞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J].海洋科学,2011,35(7):115-118.

[3]李风铃,李兆新,翟毓秀,等.鱼类适应性免疫系统研究概述[J].水产科学,2012,31(4):241.

[4]谢英,张力,刘树锋.斑马鱼免疫学研究进展[J].实验动物科学,2013,30(3):50-53.

[5]姚一彬,刘臻,鲁双庆,等.鱼类免疫因子作用机制及其应用[J].湖南饲料,2011(3):34.

[6]张立颖,赵萌.鱼类免疫球蛋白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09,28(11):702.

细胞免疫系统 第9篇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用疫苗

猪瘟活疫苗 (细胞源) :批号———115209, 生产日期———201105, 有效至———201211, 生产厂商:某兽医生物药厂。

疫苗按按说明书的条件要求进行保存、运输和使用。

1.2 猪场试验猪的选择

在试验猪场选择74头未免疫过猪瘟疫苗的健康断乳仔猪作为试验猪, 其种猪群均是按程序常规免疫。试验猪随机分成4组, 组间猪的大小基本一致, 公母不分, 人工投料, 自由采食, 自由饮水, 饲养条件相同。各组猪分别在32~35日龄之间按照实验设计要求分别进行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

1.3 主要实验仪器和检测试剂

采血器、注射器、全自动洗板机、酶标仪、纯水仪、生化培养箱, 微量加样器等。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43220-X221) , 美国IDEXX公司生产, 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销。

1.4 免疫试验方案

试验猪74头分成4组 (A、B、C、D组) , 其中A、B组为2头份免疫试验组, C、D组为3头份免疫试验组, 首免后分别按程序进行一次加强免疫。4组均同时按表1程序开展猪O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的免疫接种并按常规进行饲养和管理, 在第一次免疫接种时给所有猪佩戴免疫耳标。具体分组和免疫情况见表1。

2 免疫接种试验

2.1 免疫接种程序

试验猪在25日龄左右接种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 35日龄左右试验猪每窝随机采集血样15份检测猪瘟母源抗体水平;同时A组和B组接种常规量口蹄疫疫苗和2头份猪瘟疫苗, C组接种口蹄疫疫苗24头, 10 d后接种3头份猪瘟疫苗, 另10头猪作为D组, 只接种3头份猪瘟疫苗, 不接种口蹄疫疫苗, 并分别开展猪瘟的强化免疫接种。在接种后不同时期分别采集各试验组猪血样检测其抗体水平[4]。

每次采集的血样及时分离出血清, 保存在冰柜中-20℃冻存待检。

2.2 免疫反应临床观察

在接种疫苗后注意观察注射局部和猪的临床状态 (体温、精神、食欲、呼吸等) , 做详细记录。

2.3 免疫效果检测

将上述试验过程中各试验组各时段采集的血清样品, 用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43220-X221) 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方法要求进行实验室检测。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分别从免疫抗体产生的快慢、抗体到达保护和高峰时间、抗体维持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客观评估2种免疫剂量的免疫效力, 确定合理的免疫接种剂量, 确保既达到免疫效果, 又经济合理使用疫苗, 避免不必要的疫苗浪费。

%

3.1 免疫反应临床观察

猪瘟疫苗免疫试验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和过敏反应, 表明该疫苗在防疫实践中安全性较好。

3.2 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用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43220-X221) 检测各组猪免疫前和免疫后不同时期猪瘟免疫抗体效价[3], 合格率情况见表2。

3.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猪瘟疫苗免疫试验过程中均没有出现免疫副反应, 表明该疫苗在防疫实践中是安全的。

3.3.2 从检测的数据看, 一是仔猪出生35日龄左右用猪瘟抗体阻断ELISA检测, 已检测不出阳性。二是四组免疫接种试验数据显示, 仔猪初免猪瘟, 不论是2头份还是3头份接种, 接种后21 d只有1组免疫合格率达到86.63%, 其他3组免疫合格率均在50%以下, 其试验猪群体抗体合格率达不到农业部的合格要求;但在免疫1个月时, 各组免疫合格率全部达到93.33%以上, 加强免疫后直到出售前, 免疫合格率均能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三是生产实践中也见猪瘟疫苗接种5头份的, 结果检测抗体合格率低, 分析可能是由于免疫剂量麻木加大造成的免疫抑制。四是猪瘟和口蹄疫同时免疫对猪瘟免疫效果没有影响。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生产实践中猪瘟活疫苗 (细胞源) 2头份接种即可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无需加大到3倍及以上。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传染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2]陈轶霞, 刘世强, 马春阳, 等.集约化猪场猪瘟免疫抗体的监测与防制对策.中国兽医科技, 2001 (06) :31-33.

[3]覃绍敏, 龙爱淑, 吴健敏, 等.规模猪场种猪猪瘟群体免疫合格率与抗体离散度监测及免疫效果分析.中国兽医杂志, 2011 (11) :5-7.

上一篇:传授技巧下一篇:肝内外胆道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