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技术范文

2024-08-12

先进技术范文(精选12篇)

先进技术 第1篇

计划的提出

公共汽车贸易和竞争法案(第100~418号法律)第四章确定了先进技术计划(ATP),该计划出于在全球市场对美国公司竞争地位的考虑。尽管技术进步速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最关键因素是如何将科技尽快和成功地转化为新的或更好的产品或服务。产品和服务的商业化和传播是美国工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问题。

先进技术计划的基础是努力强化政府、工业部门和学术界的合作以便促进应用于商业市场的新技术的产生。尽管反对者声称合资企业抑制竞争,但支持者却认为合资企业可以调和不同部门的优势和责任。协作项目试图利用并综合参与各方的长处并指导研究开发活动以满足市场需要。合资企业允许跨过技术和经验传统界线的工作,从而可以减少风险和费用。

计划的运行

在提出先进技术计划议案时,国会报告声明该计划目的是在工业技术发展方面建立一个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合作的重点,并帮助解决行业大多数部门所关注的问题。认识到实验室与工业的联系,先进技术计划由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管理,主要为单个公司或学院、商业工业化财团和政府实验室开发在行业间具备多种用途的通用、领先竞争技术提供种子基金。综合技术和商业优点,对通过基础研究阶段还未商业化的高风险工作进行奖励。在选择项目时,市场潜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科学和技术的评估通常由联邦专家和学术专家来进行。商业计划的评估由私有部门的人员来承担。

奖励包括产品和制造过程的技术发展。私有企业三年内投资不能超过200万美元,该资金只能支付直接研究开发经费。大公司必须至少提供全部直接和间接费用的60%,中小型公司不需要承担直接费用。合资企业可以得到五年的资助,而且数量只受可用资金量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私有部门必须提供50%以上的资金。尽管大学和联邦实验室可以参加联合攻关,但该计划只资助企业。

在第一年,1991财政年度,用于先进技术计划的资金为3600万美元。1992增加到4800万美元,1993为6790万美元,1994达到1.995亿美元。1995财政拨款猛增到4.31亿美元;当然,第104~6号法律取消了9000万美元。1996财政拨款是2.21亿美元,1997拨款增加到2.25亿美元,但根据法律第105~18号又减少到2.18亿美元。1998财政年度,根据第105~119号法律,拨款1.925亿美元。1999财政年度,根据第105~277号法律,拨款1.9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3%,但最终年度拨款比该法律规定减少了600万美元,这些资金的减少是有些项目提前结束而引起的。在2000财政年度,众议院通过了对先进技术计划不进行拨款的议案,因为众议院认为没有明显证据表明该计划解决了当初所规定的那些根本问题;当然,第106~113号法律还是为该计划拨款1.426亿美元,比1999年减少了28%。在2001财政年度,众议院通过了对先进技术计划不进行拨款的议案,但第106~553号法律为该计划提供了1.457亿美元,比2000财政年度增加了2%。

由于需要对该计划进行评估,布什政府2002财政年度预算时提议暂停新的先进技术计划项目,只对正在进行的项目提供1300万美元的财政支持。众议院再次通过了对先进技术计划不进行拨款的议案,但第107~77号法律还是对该计划拨款1.845亿美元,比2001增加了27%。布什总统要求在2003财政年度为先进技术计划拨款1.079亿美元,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第108届国会颁布了第108~7号法律,该法律为先进技术计划拨款1.788亿美元,比2002减少了3%。

布什政府2004财政年度预算建议不支持新的先进技术计划项目,只为正在进行的先进技术计划项目拨款2700万美元,而众议院通过了对先进技术计划不进行拨款的议案。当然,第108~199号法律对该计划拨款1.705亿美元,比2003减少了4.5%。2005财政年度,尽管当年预算和众议院通过的拨款议案都不同意对先进技术计划进行支持,但第108~447号法律对该计划提供了1.365亿美元的财政拨款,比2004减少了20%。

尽管布什政府2006财政年度预算和众议院通过的第2862号法案再次不同意对先进技术计划进行拨款,但第109~108号法律仍对该计划提供了7900万美元的财政支持,比2005减少了42%。

2007财政年度,政府预算和第109届国会的众议院以及参议院拨款委员会都不同意对先进技术计划进行拨款。尽管第109届国会在于2007财政年度并没有颁布对先进技术计划进行拨款的有关法律,经过一系列协商,第110届国会于2007年2月15日通过的第110~5号法律同意对先进技术计划拨款7900万美元,与2006财政年度持平。

布什政府2008财政年度预算建议对先进技术计划不进行财政支持。

计划运行的结果

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对先进技术计划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家审计总署对该计划也进行了研究。在1994年进行的第一次评估中,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得到以下结论:该计划刺激了那些没有联邦政府支持就不可能进行的研究,缩短了公司内的研究开发周期,创造了很有价值的商业联盟。但在1995年5月份的一份报告中,国家审计总署认为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所依据的信息并不能充分证实他们的这些结论。因为认识到对先进技术计划的长期影响作出结论为时尚早,国家审计总署的报告只是声明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使用的一些指标可能会对先进技术计划的经济成功得出错误的预期。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则坚持认为他们的方法是正确的。

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资助的其他研究表明:先进技术计划在公司内缩短了一半的研究开发周期,并加快了技术进步;刺激了公司之间和公司与大学之间的生产性协作活动;推动了商业化;提高了私有部门在高风险技术发展方面的投资。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2000年4月份的进展报告也支持这些观点,该研究表明261个项目的参与者对该计划发展的技术有1200种不同的应用,并且大多数是针对市场需求新的解决办法或现有产品或过程的改进。生产周期缩短;24%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先进技术计划的资助,他们不会开展该项目;其他大多数人认为如果没有先进技术计划的资助,研究和开发将会明显放慢速度。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发现如果没有先进技术计划的资助,这些机构会从事不同的研究开发活动,而先进技术计划资助的工作在技术上更先进、更具有风险性。先进技术计划的资助还刺激了私有部门在这些技术领域的投资。一半以上的公司现在能够制造一个新的或改进的产品。根据2000年3月9日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所长瑞茂德凯莫先生的陈述,大约120种新技术已经实现了商业化。

在整个计划生命期内,先进技术计划资助的项目能否吸引私有部门投资一直是受到关注的问题。在一份检查前四年先进技术计划奖励的“赢家”和“准赢家”的报告中,国家审计总署发现该计划既资助那些没有联邦政府支持不可能取得进展的项目,也资助那些私有部门可能会投资的项目。半数赢家声明没有先进技术计划的资助,他们会继续实施他们的项目。至于“准赢家”,在缺乏联邦资金的情况下,50%会继续他们的努力但实现他们的目标花费时间要长一些。根据国家审计总署的报告,63%的申请者并不从其他地方寻找资金,而那些大约半数从其他地方寻找资金的申请者则被潜在资助者告知他们的项目要么风险太大,要么具有超前竞争性,从而满足先进技术计划资助目标。被调查者也认为该计划强化了从事先进技术计划活动合资企业的发展。

美国企业研究所承担的一项研究表明先进技术计划在选择不能筹集私有部门资金的项目方面只是有限的成功。该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公司对那些不能帮助获得利润的研究开发工作不感兴趣。另外,先进技术计划选择标准侧重于商业销售和就业机会的创造,而对具有广泛社会效益和私人投资不足的项目关注不够。国家审计总署在2000年5月份的报告以及2005年5月26日的陈述中,声明在先进技术计划目前的奖励选择过程中,保护利益冲突的需要和保护所有者信息的需要这两个内在的因素使先进技术计划不可能避免资助那些已经由私有部门正在从事的研究工作。

问题和观察

在过去几年里,有人试图终止先进技术计划。这些行为以及其他尝试撤销对其他技术发展项目的政府支持反映了一种哲学,即联邦政府对那些新技术和生产过程商业化的私有部门研究和开发工作不给予直接资助。这些活动被反对者看成“工业政策”,该政策是由政府而不是市场来选择“赢家和输家”。相反,支持者认为,政府应采取措施为工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激发他们的创新努力,而不是政府直接资助。

这表明了需要从现有的各种方法向促进技术进步的方向转变。立法创新已经制定出了一系列包括刺激私有部门技术进步的直接和间接措施的法律、计划和政策。间接激励措施包括研究和试验税收抵免,从反托拉斯法律向鼓励联合研究开发和合作制造企业转变,从专利所有权政策向强化政府-工业-大学相互协作方向转化,推进技术转化实践。直接措施包括对先进技术计划的联邦资金资助和小型企业创新研究项目等。对这些费用分担项目的支持部分是因为它们对国家或经济安全有潜在的贡献。

建议取消或显著限制先进技术计划已经重新导致了在促进商业技术发展方面对联邦政府作用的争论。在减少联邦政府直接参与方面,支持者认为在决定技术是否值得投资方面,市场要优于政府。政府只需要建立强化市场作出选择的机会和能力的机制。政府机构在选择某一项技术而不是其他技术方面的判断力可能会导致政治介入和工业依赖性。在另外一方面,对直接措施的支持者认为侧重于那些工业部门认定的有前途并且私有部门提供配套资金支持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断言政府可以成为合作的催化剂。

因为技术进步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对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更好地实现技术进步将继续被争论。批评者把先进技术计划看作联邦机构选择商业公司或技术进行大力支持的一种方法。他们坚持认为缺乏市场导向的决策将导致这些技术不可能被参与公司有效地利用,该计划鼓励选择那些撰写很好的建议而不是对真正重要的技术进行支持。当然,支持者强调先进技术计划是市场导向的,而且投资的技术领域是与工业部门联合作出的。另外,公司要提供相当数量的资金支持,并且要经历严酷的市场检验;先进技术计划在程序上也不同于其他联邦政府活动。

先进个人信息技术老师先进事迹 第2篇

一、立足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唐得圆老师担任学校三至六年级所有班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每周有十三个

课时的教学任务。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她一直坚持着“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这一理念,立足课堂,问课堂要效率,认真从事着教学工作。在课堂上,她坚持贯彻“轻负高质”的教学思路;在课堂外,她鼓励、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她的教育理念是:“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更要让学生用好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的学科,经常有各级各类的学生作品比赛,学生能否在竞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和他们的基础是否扎实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她在平时教学中每一课都不放松,坚持抓学生的基本功。然而,光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是远远不够的,她主动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充分利用早晨、午间休息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培养了一批有特长的竞赛学生。近年来在她与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分别在**区科技节和**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她还获得**市小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指导奖”。

二、以研促教,增强科研能力

唐老师除了兢兢业业做好教学工作以外还坚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业务水平;坚持“以研促教”的理念,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思想指导她的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由她撰写论文、案例,制作的课件多次在省、市、区获奖。论文《生活即教育“玩”亦即教育》获**省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论文二等奖;《小学信息技术(logo程序设计)辅导初探》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年会论文一等奖,**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评比一等奖;《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获**区第22届中、小、幼学科教学专题研究论文三等奖。案例《将信息技术融入其它学科、融入生活》获**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案例评比一等奖,**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案例评比三等奖。课件《图形拼组》获**区第十一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获二等奖;《我是什么》获**区第十二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获三等奖。由她负责的课题《基于小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logo语言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区的立项课题。

三、服务为本,做好网管工作

作为学校唯一的信息技术老师,网管的工作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唐老师的肩上。网管工作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十分强,唐老师从一个毫无经验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成长为学校不可或缺的网管,其中付出了无数的汗水,放弃了无数的休息时间。从制作网线到网络布局、从网站的建设到防火墙的设置,她都虚心好学,亲历亲为。

学校的学生机房已经使用了足足七年时间了,但她仍然还在使用;在节省了学校经费的同时,却大大增加了她维护的时间。机房里所有的计算机都已经更换过电池,电脑出现小故障她也尽量自己解决,遇到难以解决的硬件损坏问题才请专业的维修单位维修。的暑假她放弃假期休息时间,与总务处的老师一起冒着酷暑参与学校的网络改造。另外,她还虚心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假期时间重新设计校园网,重新整理学校ftp资源库。

当代先进润滑技术浅析 第3篇

[关键词] 先进润滑技术 润滑机理 节能 环保

润滑技术是摩擦学三大支柱(摩擦、磨损、润滑)之一,是保证机械设备得以高效、正常、长期运转的基本手段,是机械运转的命脉。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先进合理的润滑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同样的设备,国外能够运行6000h,而在国内只运行1500h就要进修理厂,其根本原因是润滑技术明显落后。现代化设备的发展促进了新一代润滑技术的发展,也使润滑技术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润滑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是促进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润滑技术现代化对机械工程技术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当代润滑技术,建立在新的概念上,使润滑技术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从而在各个方面影响了机械工程技术行业。

1、润滑机理的重建

传统润滑油品的基础油是矿物油,矿物油靠油的黏度物理吸附于金属表面上,形成流体润滑膜,把金属隔开,保护金属表面。满足润滑要求的油品,应具备的条件是:(1)足够的黏度。载荷大油的黏度就得大;(2)油温不得超过某个界限,以保证润滑油品保持必要的黏度。例如,齿轮传动的油温,不得超过930℃。根据上述原则,还制定了一些计算方法(如齿轮胶合计算和齿轮箱散热计算等)和规范。

新的润滑概念,是润滑油中的添加剂,在金属表面上生成化学吸附膜和化学反应膜,保护金属表面。化学吸附膜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强度,比物理吸附膜高5~10倍,使用低黏度油就可以保证油品牢固吸附在金属表面上,不再需要高黏度油(N320以上黏度的油品可以取消),实现油品低粘化。降低油的黏度,可以减少运动阻力,提高机械效率、节约能源。

新一代油品的承载能力,不再靠油的黏度,靠的是化学反应膜。运动副受力时的高压、高温,使添加剂与金属表面生成化学反应膜,接触面作相对运动时,剪切强度较低的化学反应膜,被剪切掉,保护了金属表面。因此油温适当升高,反而有利于化学反应膜的形成,不再需要控制油温,也不必进行以控制油温为目的的齿轮胶合计算和减速器的散热计算。

2、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

传统的重负荷齿轮油,其烧结负荷为250kg;FZG齿轮试验为9级。当代高性能油品,烧结负荷可达800kg;FZG大于13级。新油品可以保证机器尺寸大幅度缩小,可以达到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的效果。

3、供油系统大大改观

新一代供油方式——油气润滑和喷射润滑是将最少量高性能润滑油品,直接喷射到最需要的部位,由于油品直接送到啮合部位,带来的优点是:油品不受环境因素(高速、低速、高温、低温、粉尘、腐蚀性介质)的影响,可用于各种苛刻条件;油品有效利用率高,使用油量降至传统的喷油循环润滑用油量的1/10~1/30;产生的废油很少,环保效能显著。油气润滑使润滑维护工作更加自动化、科学化,为节能、环保创造了有利条件。

4、促进设备维护管理社会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装备保障的需要使传统的维修机理发生了质的变化。机器维修制度从坏了修(故障维修)、定期维修(定期大、中、小修)、预知维修发展到主动维修。主动维修是当代最先进的维修制度。前三种维修方式属于“治疗”,而主动维修相当于“保健”,使事故消灭于未然。

主动维修是定期、不断的用仪器对在用的油品进行监测,发现油品根源(root cause)参数超标,立即处理,保证机器永远在最佳润滑状态下运行。监测的项目有油中固体颗粒大小和数量(表现为清洁度);油中金属组分的变化;油中有机化合物的组分和基团的变化。主动维修最适于自动化车间,可以保证机器长寿命,并可大幅度降低维修费。

(二)先进润滑技术的作用

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油品的使用要求更加苛刻:严寒、高温、超重负荷、高湿度和其他极端条件,都对润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环保和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1、增效

当今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势,正向着体积小、重量轻、效益高、寿命长的方向发展,润滑油品随之也在更新换代,油中加了高效添加剂(硫、磷、氯)等极性物质。通过与金属表面的反应形成了化学吸附膜,新一代油品与传统油品其润滑机理迥然不同。传统选油以节线速度来选择油的粘度,保证把足够的油带到配合部位,以便形成油膜,这对纯矿物油选油是对的,但对加有极压添加剂的油就不正确了。由于吸附机理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的化学吸附膜要比原来物理吸附强度提高5~10倍,不存在油带不到配合部位的问题。因此,线速度已不再是选择润滑油粘度大小的条件。这种润滑机理上的变化,几乎是一场润滑发展史上的革命,油品高性能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将钙基脂改用相同粘度的锉基脂,换油期可提高6倍;将普通HL液压油改用相同粘度的抗磨液压油HM,泵的寿命可以提高10倍。

添加剂只占润滑油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几,但它的作用非常关键,随着现代机器设备向高速、高温及高压发展,人们要求摩擦材料的系统在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或非正常工作时,具有自动补偿甚至具有自动修复的能力。

2、节能

高性能油品有优良的粘温性,分水、抗胶合、抗疲劳、不腐蚀金属,寿命长,节能,符合环保要求等特点。研究发现,应用先进润滑技术可直接节能5~15%,然而更重要的是它产生的综合效益是其直接节能效益的100倍以上。国际权威机构测算:世界一次性能源的30~50%消耗在摩擦损失上,机械设备损坏和失效约80%是摩擦摩损造成的,而且50%以上的机械装备的恶性事故都是起因于润滑失效造成的过度磨损。例如汽轮机油加入0.1%~1%的抗氧剂,可使寿命由几百小时提高到几千小时;合成油也属高性能油,其价格较矿物油贵几倍到几十倍。但国内外实践证明,合成油可以显著节能,节约开支,如一些发达国家的汽车运输能耗占运输总能耗80%左右。合成油能直接节省燃料5%~10%。高性能油品原材料好,调配严格,生产成本高,但从节能降耗,延长机器寿命,减少维护等综合效益看是有益的。

此外,高性能油品可以实现低粘化,如有人建议将我国齿轮油22种牌号,合并为两种粘度即68和150就可以。而有关资料显示,油粘度降低一个等级,可节能1%~5%,改善了低温流动性,可省掉润滑油系统中加热设备等,又可节省能源。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比较粗旷,资源浪费严重,节约的潜力远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

3、环保

现有的石油基润滑剂必将逐步被生物可降解性润滑剂取代,如美孚EAC224H环保液压油,嘉实多HTCT22、32, HTS32、46、68生物可降解液压油,以及我国上海大学研制的R134A绿色环保冷冻机油等。环保型润滑油已成为润滑油的发展方向。

固体润滑是利用固体粉末、薄膜或某些整体材料来减少两相对运动承载表面之间的摩擦、磨损的作用。如日本汽车设计时就采用固体润滑涂层技术和复合自润滑材料,汽车制造厂一些大型模具所用轴承不少都是这类轴承,它工作时有平稳、振动小、噪声低的特点。固体润滑中镶嵌轴承就具有寿命长、防污、防腐、耐高温等优点,工作时无需加油润滑,这种轴承用钢或不锈钢为基体,烧结上多孔青铜层,表面再轧制一层PTEE,改性的聚甲醛或Pb混合物,按一定角度和密度镶嵌特殊配方固体润滑剂加工而成。根据不同工况,如低速、重载、往复运动、不易形成油膜的场所或不能使用油、脂、高温、低温等强介质场所,都可以应用。现我国已有数家生产无油润滑轴承的公司,用户可以根据其承载压力、温度、线速度、PV值选择各种不同基体、不同配方的固体润滑轴承,如中达自润滑轴承公司提供的COB系列产品。

跑、冒、滴、漏一直是不少企业存在的老大难,特别是一些烟草、食品、医药漏油带来的危害更大。跑、冒、滴、漏有设计制造或密封件质量问题,也有不少是属运行维护不利。从润滑油上来解决,即以脂治漏,如一些变速箱、传动箱、齿轮箱等,一是线速度在6~8m/s以下可采用GM成膜膏,取代润滑油。在齿轮线速度<l0m/s以下也可以采用合成油为基础油调制半流体脂,如一坪7412、7408等半流体脂。一些工况适合条件下,可以采用以脂代油,如7019-1高温脂,一坪7903等密封脂,都可收到满意效果。以脂治漏不但可以文明生产,减少维护、减少环境污染,远比机械设备改造上下功夫简单,造低价、见效快。

4、安全

油液综合监测技术是通过分析被监测机器的润滑介质性能变化和携带磨粒的情况,获得机器润滑和磨粒状态的信息,确定故障原因类型的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出来的数据变化、发展趋势,再配合其他有关监测手段来分析判断将要出现的故障,而且可以提前采取多种措施来延迟和防止故障发生,保证设备安全平稳运行。

目前我国油(脂)品种已达600余种,几乎有什么工况就有相对应的油品,从根本上改变了“机械油当家,钙基脂坐殿”多年用油一贯制。新油种特点是积炭减少4/5,可长期安全运行。另外如用量较大的各类钢丝绳索,多年来油芯润滑未得到解决,经常出现断丝短寿,造成事故,而具有高渗透能力合成缆索油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如英国BP公司生产的WRP钢索保护油,称之为安全可靠新油种,而车辆制动用制动液,由于老产品的粘度指数低,低温流动性差,腐蚀金属部位熔胀橡胶附件,以致制动失灵造成人身灾难,新型4606、4604等则确保刹车油质量可保证安全运行。矿山钢厂等工况,由于高温,过去没有抗燃液,都曾发生过火灾,4631水一乙二醇和KR-231酯型抗燃液都是耐燃、抗高温极好的油种。

从以上简单分析可看出,从设备润滑上下功夫,治本而且投资少,影响面大,必须把一出现故障只知道从备件上找原因(如材质、硬度、加工精度、安装)的观念,转到先看一看润滑上。因为国内外资料报道40%~60%设备故障是由润滑不良引起的。先进润滑技术的发展,为机械设备更新换代和机械工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合理地应用这些成果,可以使机器设备收到节能、长寿的效果;可以从新的途径解决环保问题。润滑已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它更是一个管理问题,影响到全社会,涉及到节能、环保、安全等国计民生的大事,万万不可等闲视之。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学习当代先进润滑技术,以便站在当代科学技术的最前沿,服务于现代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参考文献:

[1]崔敬估,李中华.用于苛刻条件下合成油料的新进展.润滑油。006, 21(1):9~13

[2]胡邦喜主编.设备润滑基础(第二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先进制造技术之初探 第4篇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RPM技术,现代设计技术

机械系统设计及制造技术是把机器看作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存在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机械系统设计从系统的观点来进行机器的设计, 并从使用效果为终结点来制造, 将会有利于机器设计及制造的创新性、多样化和综合最优化。

先进制造技术, 简称AMT, 即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是美国于80年代提出。当时, 各国制造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传统的制造技术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先进的制造技术, 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 美国根据本国制造业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加强其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出先进制造技术这一专有名词, 一经提出, 立即获得欧洲各国、日本及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响应。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 (计算机与通信、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 、能源及现代化系统管理等方面的成果, 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 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 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可分为四大领域, 分别是:现代设计技术, 先进制造工艺, 自动化技术, 系统管理技术。

现代设计技术是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和市场竞争 (时间、质量、价格等) 的需要, 应用现代技术科学知识, 经过设计人员创造性思维、规划和决策, 制定可以用于制造的方案, 并使方案付诸实施的技术。现代设计技术使产品设计建立在科学工作者的基础上。随着科学工作者技术落后的不断发展, 其设计范畴也不断地扩大, 从单纯的产品设计扩展到全寿命周期设计, 包括考虑环境因素的绿色设计;在设计的组织方式上, 从传统的顺序设计方式过渡到并行设计方式;在设计手段上, 从传统的手工设计向现代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过渡。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它是机械制造工艺不断变化和发展后所形成的制造工艺技术, 包括了常规工艺经优化后的工艺, 以及不断出现和发展的新型加工方法。其主要技术体系由先进成形加工技术、表面工程技术等技术构成及先进制造加工技术。在此重点提一下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快速原型/零件制造 (Rapid Prototype/Part Manufacturing, 简称RPM) 技术是20世纪后期起源于美国, 并很快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制造技术, RPM技术是近20年来制造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RPM技术是综合利用CAD技术、数控技术、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电子技术及激光技术的技术集成以实现从零件设计到三维实体原型制造一体化的系统技术。RPM技术采用 (软件) 离散/ (材料) 堆积的原理而制造零件通过离散获得堆积的顺序、路径、限制和方式, 通过堆积材料“叠加”起来形成三维实体。离散/堆积的工作过程由CAD模型开始, 先将CA D模型离散化, 沿某一方向 (常取Z向) 切成许多层面, 即分层 (属信息处理过程) , 然后在分层信息控制下顺序加工各片层并层层结合, 堆积出三维零件, 该零件作为CAD模型的物理体现与之对应, 此为物理过程。RPM技术中, 物理堆积过程具体是通过采用粘结、熔结、聚合作用或化学反应等手段, 逐层可选择地固化树脂、切割薄片、烧结粉末、材料熔覆或材料喷洒等方式来实现的, 从而快速堆积制作出所要求形状的零件 (或模型) 。各种RPM技术的过程流都包括CAD模型建立、前处理 (如生成STL文件格式, 将模型分层切片) 、快速原型过程 (原型制作) 和后处理 (如去除支架、清理表面、固化处理) 等四个步骤。快速成形原理如 (图1) 示所示。

RPM技术的内涵即其成形机理和工艺控制与传统成形方式有很大差别, 主要表现在:RPM不是使用一般意义上的模具或刀具, 而是利用光、热、电等物理手段 (其中激光是经常应用的) 实现材料的转移与堆积;原型是通过堆积不断增大, 其力学性能不但取决于成形材料本身, 而且与成形中所施加的能量大小及施加方式有密切关系;在成形工艺控制方面, 需要对多个坐标进行精确的动态控制。能量在成形物理过程中是一个极为关键因素, 在以往的去除成形 (切削磨削加工) 和受迫成形 (铸造锻压) 中, 能量是被动地供给的, 一般无须对加工能量进行精确的预测与控制, 而在离散/堆积类型的RPM中, 单元体 (分层体) 制造中能量是主动地供给的, 需要准确地预测与控制, 对成形中的能量形式、强度、分布、供给方式以及变化等进行有效的控制, 从而经由单元体的制造而完成成形。

目前, 国外有几种典型和较成熟的商品化RPM技术, 如光固化立体成形, 叠层实体制造, 选择性激光烧结, 熔融沉积成形, 三维印刷工艺等。

快速成型技术即可用于产品的概念设计、功能测试等方面, 又可直接用于工件设计、模具设计和制造等领域, RPM技术在汽车、电子、家电、医疗、航空航天、工艺品制作以及玩具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产品加工时不用刀具, 不需要前期投入专门安装, 在逆向工程 (Reverse Engineering) 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可实现低成本、高生产率和短周期的生产特点。从设计和工艺的角度出发可以设计形状复杂的零件, 无需受时间、成本、可制造性方面的限制。

RPM技术系统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创造性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反复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1) 目标集中原则:在一个时间阶段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不能太多, 否则会干扰主要问题的解决。

(2) 满足目标原则:要求所设计出的新系统能满足系统的目标要求, 使所设计的系统达到预期的目的。

(图2) 为系统设计步骤的框图, 表示了系统设计的概要内容。

在系统设计完成之后, 对于结构和内容比较复杂的系统, 为了进一步确定它的可信程度, 往往采用系统仿真技术, 对系统的各组成结构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具有一定逻辑关系和数学性质的仿真模型, 根据仿真模型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以获得鉴定所需的信息。

制造自动化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指制造系统开放式智能体系结构优化与调度理论、生产过程和设备自动化技术以及产品研究与开发过程自动化技术等。它包括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传感技术、自动检测及信号识别技术、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等。系统管理技术包括先进制造生产模式、集成管理技术、生产组织方法等。

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将会越来越多的融入更高的人工智能技术, 这需要我们机械制造从业者和研究者投入更多的心血和精力。

结语

先进制造技术对于机械制造来说是一种革命, 这种变革所带来的效果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 应用了先进制造技术可以使普通机床成为数控机床乃至加工中心;但先进制造技术还需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可控驱动元件特性, 以实现机械系统的现代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参考文献

[1]翁世修, 吴振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2]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3]吴宗泽.机械设计师手册 (上册)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 第5篇

一、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业务能力

在大学里,我学了四年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这使我具备了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和专业水平,并且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始终没有放弃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努力探索,所以我的教学成绩显著,深受校领导好评。

2007年在我校组织的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2009年因为适时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从而在现代化建设检查中获得A级课;

2010年曾多次把自己制作的课件发到校园网站上,受到同学科教师的一致好评;

2011年撰写的《网络时代—如何开展德育工作》荣获国家级一等奖; 2011年在县级课《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课上成功的运用“几何画板”,动态的展示了函数y=6x的图像经过向上或向下平移得到函数y=6x+5或y=6x-5图像的过程,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县领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011年在校园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并被收录到四中的“工作实效性研究成果文集”上。

工作之余,我还经常通过书籍和互联网来不断的充实自己,巩固、更新理论基础,提高业务能力,2012年我设计的《看我期中考试》主题班会课件,深深地震撼了我班学生们的心,最终我班以平均分高于平行班4分多的好成绩名列第一;同年自己制作的《珍爱生命》flash课件又一次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们的心,自本节班会后,我班不再有学生放学后在马路边骑车飞奔,课间不再有学生在教室或楼道追逐打闹等现象出现;2012年5月在《勾股定理》这一节课上,运用flash课件成功的把“小蚂蚁最短爬行距离问题”形象而直观的转化为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突破了教学难点,自己被评为了课改之星。

二、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我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作为数学组的年轻教师,我积极主动的承担了课件的录入、修改、整编等工作。因为我对“几何画板”使用较熟练,所以我每次都积极主动的帮助同行解决教育技术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让自己跟上现代信息技术更新的步伐,对于每次学校开办的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我都积极参加,如今的我是21世纪教育网的忠实会员,我会经常把自己制作的课件、学案、班会材料、论文等上传到该网站,并换得积分点,从而再利用这些积分为同事们下载有用的教学材料。信息技术不但提高了我的执教能力,而且还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进而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今后我会继续执着于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三、积极活跃、成绩显著

因为我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各级现代教育技术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被评为“2010-2011学三满意青年教师”,“2011-2012学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2011-2012学先进个人”。

头部防护技术:装备先进 仍需突破 第6篇

据统计,大约2/3的前线士兵从伊拉克或阿富汗战场返回时,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脑外伤等疾病。目前,在如何采取最优方法定量分析爆炸冲击波对士兵头盔和大脑的影响以及如何消除对他们日常行动及生活质量的长期潜在影响等方面,已有越来越多的研发计划在开展。美国陆军医学研究与资源司令部目前负责管理535项相关研究计划,总投入约7.5亿美元。可见美军对“头部”的重视。

研制防护性能更优的头盔

2011年秋天,派驻在战场的士兵以及即将派驻的士兵可以把自己的先进战斗头盔(ACH)更换为Ceradyne公司的增强型战斗头盔(ECH),用士兵们的话来说,相当于从悍马升级到了MRAP。

这两种头盔外观相似,但ECH头盔在性能上有较大改进,其是美国陆军与海军陆战队共同努力的成果。ECH头盔比ACH头盔略厚,并因设计不同,反而较ACH头盔轻28~112g。更重要的是,ECH头盔比ACH头盔在防护性能上有较大提高。ECH头盔原定的破片防护性能指标比ACH头盔提高35%,但试验证明,其防护性能提升50%以上。

ECH头盔防护性能的提升是因为其一改ACH头盔采用的凯夫拉纤维,而采用新型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并且采用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法,即将热塑材料预先成型,然后安装进轻型头盔外壳中。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新工艺改变了美国防弹头盔材料制造的工业基础。

ECH头盔业已服役,但美国军方并未停止研制更好的头盔的脚步,美国陆军目前正在与海军陆战队、工业部门等一起为乘车士兵和徒步士兵研制下一代头盔系统。该头盔系统采取“全面措施”防护头部、脸部和颈部。以美国陆军头盔与电子显示系统升级防护技术计划为例,该计划包括枪弹与破片防护、对面部口鼻处更有效的破片防护、环境感知功能、与夜视装备的匹配措施以及改善听力防护性能。该计划将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更优的平衡,减少了颈部负担,在保证机动性、灵活性及佩戴装备兼容性的同时,提升了士兵的作战能力和全天候态势感知能力。

完善头盔传感器

战斗头盔研发的另一项内容——头盔传感器项目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美国陆军曾于2008年3月~2009年3月期间,为驻伊拉克和阿富汗部队的士兵共配发了7000具第一代头盔传感器,用来收集作战数据。而于2011年8月配发部队的第二代头盔传感器相比第一代头盔传感器,在电源管理、存储空间以及数据交换能力方面都进行了改进。

头盔传感器可以测量并记录因简易爆炸装置(IED)等引起的爆炸事故以及导致头部受钝伤的撞击事件中的冲击波及爆炸的超压数据。

头盔传感器并不像有些人猜测的那样,只是个战场诊断工具。其收集到的数据有助于救援人员更好地了解在爆炸事件或撞击事件中的具体情况。

至于数据传输方法,研究人员表示,第二代传感器可采用无线下载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无线传输可以方便士兵们的操作,也可像前一代一样,通过连接USB进行数据传输。

建立脑外伤研究体系

枪弹、榴弹破片、撞击以及简易爆炸装置导致的爆炸都有可能造成脑外伤。但这几种伤害的内在机理不同,其作用特点也不相同,其中最难分析的是爆炸伤害。

目前所知,爆炸伤害能够导致持久的神经与心理问题。人体护甲能够保护肺部免受爆炸冲击,而如何测量大脑在爆炸中所受的影响则是医学专家仍待解决的难题。

军事医学专家认为,正确理解与剖析爆炸伤害中的生物力学机理是美国陆军进行作战、休整及医疗的关键所在。“脑外伤”这个词本身引起了许多概念上的混淆,这其实是一类非常宽泛的损伤类型。目前有大量关于脑外伤的医学研究报告,但研究焦点集中在关于脑外伤的认识差距上。关于脑外伤,有太多我们不了解的东西。

在医学界,至今没有一个可完全被临床接受的客观诊断,脑外伤的诊断主要基于爆炸事件中的当事人报告,以及一些在场人员的描述,再就是随之而来的症状表现,而症状表现只会使人更加迷惑。因此,时至今日,医学专家们仍在努力寻找能够最终解决脑外伤判定标准的答案。

这些努力包括:

预防与保护

研究人员表示,至少有3种药品或保健品(内含DHA成分)对大脑有保护作用,可以通过提供内含DHA(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是一种对人体非常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药品来减轻或改善爆炸对大脑造成的伤害。

早期探测

头盔探测器迟早应具备此项功能。

评估

目前有一种应用于神经外伤诊断及伤员分类的方法,其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神经细胞蛋白质含量判断细胞损伤程度,这类似于心脏病专家将酶或蛋白质含量作为心脏损伤判定指标的做法。专家们认为,血液检测法很有前途,这是目前所知最有可能以客观方法判断脑外伤程度的检测手段。美国食品与药品署(FDA)已批准从现在起3年或更多时间内,将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获得成功后在医院中推广。最终目标是开发出手持式检测设备,以应用于战场环境,及时发现士兵的脑外伤疾患,以便得到及时治疗。

治疗

对于严重的脑外伤,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手段。但在前期临床试验阶段发现,有几种药品能产生较好的疗效,其中包括新西兰生产的NNZ-2566。它含有人类大脑激素的一种成分,能够降低脑损伤程度。

对轻微和中度脑外伤,研究的重点在治疗其慢性症状上。其中一个措施是采取高压氧治疗,即在一个带压力的房间内为伤员供应纯氧。这种治疗方法对脑外伤症状的确有所改善。

康复

陆军正在研究客观的、可重复使用的评估手段,来帮助判断伤员能否重返岗位。评估手段包括武器使用、生理测量、平衡性以及其他内容。

头盔测试尚需深入研究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试验室中针对各种不同的头型进行爆炸试验,为头型建立矩阵,有的科学家正在为探寻头部受伤的规律拟定研究指标。实际上,关于应该采用哪些研究指标尚未达成共识。

当弹头击中士兵的头盔,头盔会因为吸收撞击能量而发生变形,导致头盔内凹5.08~7.62cm,有时甚至更多。

而在头盔内部,士兵的头部与头盔内壁之间有1.3~1.9cm的空隙。科学家们所需要做的是,借助试验手段,精准地将这个形变过程还原出来。

理想情况下,科学家可以将撞击速度、受力、接触区域等因素结合起来研究。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到底是哪种有效能量对士兵的头部造成损伤。

下阶段计划

士兵计划执行办公室主办的士兵头部防护峰会上有人提出,希望将科学界、体育界、国防部门及医学界的专家集中起来,共同研究由爆炸、破片撞击引起的头部损伤的防护和治疗方案。

专家们目前已经确定出一个由爆炸引起的脑外伤的有效数学模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研究室的一个专家小组正在为这个有效模型建立检验标准。该模型将会被独立审核,并将最终提交给美国国防卫生事务部,这一举措有助于美国国防部将采取什么标准进行脑外伤判定。

汽车零部件先进技术 第7篇

博世、大陆、德尔福、麦格纳、佛吉亚、江森自控等这些汽车零部件知名企业人们耳熟能详。本期策划, 我们邀请了包括上述公司在内的众多世界一流的零部件企业讲述他们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先进技术, 其中既包括高压共轨、涡轮增压、节能环保滤清器等发动机方面的先进技术, 也包括干式双离合器、轮毂轴承等汽车底盘方面的经典产品, 还有车门、内饰、座椅等汽车车身方面的设计理念, 更有汽车电子方面的发展趋势。文章篇篇精彩, 内容丰富翔实。另外, 下期汽车零部件内容, 我们还将给读者奉上包括蒂森克虏伯Bilstein、ITT科尼在内的汽车减振器先进技术以及米其林、普利斯通、固铂等企业在内的汽车轮胎经典产品。

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研究 第8篇

制造业作为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它都是竞争核心, 国内生产总值有将近5成是制造业产生的。因此, 国家的制造生产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经成为了衡量其综合国力的标准。在20世纪80年代, 美国根据当时其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本着激励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为原则提出了先进制造技术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简称AMT) 一词。由于制造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更新, 所以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义。但经过对其内涵、特点特征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后, 基本可以做出如下定义:先进制造技术是以人为主体, 计算机技术为辅, 旨在提高综合效率, 在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计算机与通信、电子、控制理论、材料、环保以及现代系统管理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成就, 使其在最初的产品设计、开发研制、后期质量保证、项目管理及销售与售后服务等环节得以运用, 以达到产品质量保证、绿色环保、在市场上具有强竞争力制造技术的总称。先进制造技术有5大特点:1) 面向21世纪的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较传统技术而言, 更加适应于信息化时代的特征, 它有传统制造技术的优点, 并且在传统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控制制造系统中的物质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工程技术。2) 集成人、技术、管理。所谓先进就是在人、技术、管理三者有效地合成时所达到的一种状态。实践证明, 先进制造技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术, 没有很好的组织管理, 人员的作用很难在生产中有比较明显的提升。故而, 人、技术、管理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的综合应用能显著提高整个制造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使整个生产管理、组织更加合理化。3)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系统管理技术的应用。如今的制造业更加注重这三个方面的应用, 在生产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能够更加系统化、模块化。4) 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如今的生产模式不在局限于某一单方面上的内容, 多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系统综合技术更加适应现代生产的模式。先进制造技术集机械、信息、电子和管理等技术与一体的新兴技术。5) 更加注重环保因素。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 环境因素必须考虑在内。“绿色产品”是运用先进制造技术的最好佐证, 对资源利用、对环境影响及对人体有无危害等在内问题是先进制造技术更加注重的因素。

1 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

制造业是整个工业生产的核心, 它带动着国家的经济向前发展。而制造技术是发展制造业并且提高相应产品的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是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现代生产装备及技术的依托。经过长期的发展, 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高新技术群, 我们称之为体系结构。其具体是由3个大的技术群组成:主体技术群、支撑技术群、制造基础设施技术群。3个技术群很好地阐述了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 同时, 这3个技术群不是相对独立的, 它们是层层包含。在三者相互融合的情况下, 才能更好地发展先进制造技术。那么这3个技术群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下面就作以详细的剖析。

1.1 主体技术群

主体技术群作为现代制造技术的中心, 其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产品设计技术和制造加工工艺技术。简言之, 一个侧重点在设计制造上, 一个侧重点在工艺上。我们都知道, 一个产品除了要有其基本的功能, 我们往往要求其能够在使用、制造、后续维护方面性能达到最优, 那么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之外还必须有一定的工艺要求。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就在于此。

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群通常指生产制造准备阶段的工具群和技术群。产品和制造工艺的设计往往可以通过一些工具来完成, 如计算机辅助设计, 工艺过程建模和仿真。在生产过程中, 从开始的设计, 到实际生产及后续试验平台都可以采取先进技术来更加有效地完成。

面向工艺的设计技术群通常指实体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设备。传统的生产方式如注塑成型、铸、锻、焊、车、铣、磨等都是其制造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工艺技术。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渗入, 传统的制造工艺和装备正在发生质变。所以除了上述传统常规加工工艺及装备, 还包括高速超高速加工工艺及装备、精密与纳米级的加工工艺及装备、特种加工 (如激光、电化学、离子束、超声波等) 工艺及装备等等。

1.2 支撑技术群

支撑技术群是保证产品在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群, 它在整个产过程中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支撑。生产的基本环节如试验检测、相关物料及成品的运输、生产计划的控制、包装等都需要支撑技术群提供相应的技术去完成。主体技术群稳定运行的前提是拥有与之对应的支撑技术群。这一技术群是主体技术群不断取得进步的相关技术, 如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等) , 标准和框架 (数据、产品定义、工艺、检测标准、接口框架等) , 机床和工具技术, 传感器和控制技术等。

1.3 制造基础设施

制造基础设施是使先进制造技术更好地在不同企业中应用, 在不同环境下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使企业更好地管理调度人员配置的一个基本环节。制造基础设施是先进制造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中与企业管理体制和使用技术的人员细条工作的一个系统工程。其具体包括品质管理、用户供应商交互作用、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全局检测和基准考评、技术的获取和利用等。

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大体如上, 在制造基础设施的技术之上拥有相应的支撑技术群, 以此为主体技术群铺好基石。在三者的融合之下形成一个由传统的制造技术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

2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先进制造技术显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一个基准, 它集现代化技术与工业创新与一体, 是国家制造业的基础与支柱。当前世界各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应经逐步认识到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性。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 日益复杂的制造系统结构。与传统的生产不同, 现代化的制造业集成了许多不同领域的技术, 使制造系统达到反应快、应变快的效果。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领域吸收科研成果, 摸索出能够使先进制造技术在现代化生产工业中稳定高速运行的生产机制。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对包括企业厂家分析调研市场的能力、响应速度, 对制造加工企业基础的生产设备的柔性和动态重组能力在内的相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大量涌现出的多样智能制造技术。为满足生产需要, 更加智能的生产技术不断涌现, 这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某方面的生产要求,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 它带来的也是一种挑战。这些智能技术包括基于生物进化算法的计算智能工具, 智能调度, 智能控制, 智能工业规划及诊断。同时,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越来越成熟, 智能化的制造生产也日益成熟。

3) 日益庞杂的制造信息量。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 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的急速更新, 在量上面也是急速攀升。那么信息的处理已成为现代制造科学发展的一个侧重点。制造信息的涌现往往是多维度、多面性的。那么对制造信息的接收处理、相关管制、加工和制造业相关知识的管理, 海量数据的传播需要进一步改善, 以满足当今日益庞杂的制造信息量。这些问题的重点突破可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体系, 它们是产品创新的关键理论问题。

3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与传统制造相比, 新理念、新技术的融合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一大特点。只有这些技术能够满足当前生产的要求, 它才能够为之运用。现代制造技术的优越性有几点表现:1) 适应市场变化快速和多样化;2) 以小规模高速运转, 缩短制造周期, 提高制造速度;3) 拥有优质、高效、低耗、清洁、低成本、更加人性化的特点;4) 集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管理技术与一体, 更好地体现出技术的优势;5) 企业组织更加有机化、柔性化。由此可见, 先进制造技术无论从需求的一方还是到生产的一方, 它都能够从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服务等几个方面提高企业在整个制造业中的竞争力。这是先进制造技术以体现出的优势, 当然, 后续的发展将以此为基础使整个制造业往更加科学的方向迈进。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八化:一体化、柔性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绿色化、全球化。所谓一体化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 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生产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 全面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柔性化主要是在制造系统中体现出来, 模块化设计是提高企业制造自动化系统柔性的重要方法和导向。现如今是信息网络时代, 所以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也会朝着信息化和虚拟化的方向发展。更加智能的制造技术是传统生产发展至今的必然趋势, 智能生产逐步取代手工生产。另外, 环保因素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点, 所以它的发展也离不开绿色化。在当今网络时代, 包括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后期销售在内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在异地乃至跨国进行, 因此制造业的发展必定由网络化向全球化迅猛发展。

4 结语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强盛的关键, 它在某一层面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 是国际间经济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 所以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是任何时刻都不能懈怠的。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将之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 那么我们就应该努力发展更新先进制造技术, 去学习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取得成功的案例, 同时不忘自主创新, 使之更加符合我国的制造业的特点。只有充分认识到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性, 紧跟先进制造技术的在国际上的发展脚步, 实行长期战略实施计划, 才能够在发展迅猛的今天稳中求进。

参考文献

[1]吴虹.浅析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天津电大学学报, 2007 (增刊1) :40-41, 44.

[2]王俊峰, 张所地.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增刊1) :14-15.

[3]杨叔子, 吴波.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报, 2003 (10) :73-78.

[4]杨叔子, 吴波, 李斌.再论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J].机械工程学报, 2006 (1) :1-5.

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分析 第9篇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及特点

1.1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

先进制造技术是将多种技术集为一体的总称, 在制造行业不断地吸收相关的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相应的信息技术, 从而产生新系统、新设备和新技术, 并将这些内容在计算机的辅助设计、计算机的辅助制造以及集成制造系统等等各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检验管理、制造以及售后服务等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应用, 从而实现高效、清洁、低耗、敏捷、优质的的制造技术和经济效果。因此, 它是一种不断对传统的制造技术进行冲击的新型制造技术, 也对传统制造技术的有效要素进行了保留。

1.2 先进制造技术的制造特点

1)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种面向新世纪的技术方法。先进的制造技术是从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来的, 是制造技术的一个最新的发展阶段, 又对高新的技术成果有所吸收, 而且还将这些东西渗透到了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 并且在产品的生产领域之中不断地产生完整的新的技术群, 从而形成新的具有明确范畴的技术领域。因此, 在制造业中先进制造技术是技术方面新一轮的革新。

2) 先进制造技术是面向工业应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有机综合体, 不仅仅局限于制造工艺, 而且覆盖了市场调研、产品的设计、加工、外包、装配、维修、销售以及服务等过程。

3) 先进制造技术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最有效的方法。先进制造技术强调现代系统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中的应用。

4)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种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制造业是综合国力的支撑, 也是现代国民经济的一种体现。这其中制造技术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当前,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会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因此制造企业对先进制造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

2 先进制造技术的新发展

2.1 柔性自动化

柔性自动化是一种在计算机的支撑下能够自动适应加工对象的制造系统, 它将柔性的制造单元、制造系统以及柔性的自动生成线集为了一体。其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对制造系统以及设计工作的柔性进行有效的改善, 并且可据实际情况对制造系统进行迅速的重组。

2.2 知识智能化

知识的智能化是将系统工程学、计算机和微电子学等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 在制造过程中, 完整并且有效地解决机械制造中高自动化的一些交叉问题。这样可以形成更加稳定的生产能力。

2.3 集成系统化

集成系统化是一种高端的技术行为, 它注重的是技术和工程, 以解决方案为中心, 有机地将生产活动中全部的物料流和信息流结合起来并进行最优化。因此, 集成系统化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在某种程度上, 它的实施比集成化产品还要重要。在实际运用中, 产品质量高, 市场经济效果显著。

3 先进制造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制造业是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因素之一, 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 先进制造技术既是制造业的基础, 也是制造业的升华。因此, 各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将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国家级的重要关键技术, 并把它作为优先发展的一个领域。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对现代的先进制造技术进行了跟踪研究和探索, 在工业制造过程中。这些国家采用了新兴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 从经营理念、管理体制、制造手段、实际方法等方面进行经验的总结、新思路的寻求。在原来的基础之上, 提出了具有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的先进制造技术, 目的就是为了使本国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虽然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很快, 国家也计划性地退出了一系列的重点的科技项目,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制造产业的相应体系, 有力地促进了先进的制造技术的推广及运用, 为国防建设以及国民经济提供了很多重要的装备, 但是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产品的开发周期较长, 技术的创新能力较差, 制造工艺的相关设备比较落后, 高精尖的技术的开发比较薄弱, 自动化的生产程度比较低。大多数的小型企业和个别的大型企业走的是低成本的工艺控制的自动化之路。根据统计数据, 在重要发电设备、汽车、机床等产品的产量方面我国居于世界前列, 但是这其中并没有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原因就在于创新能力不足, 突出比例较少, 体系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 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 追求科技创新, 才能进一步推进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4 先进制造技术的未来的发展

为了适应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 以迎接新世纪的制造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信息全球化, 应对新的消费观念的挑战,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是集成化、精密化、全球化、智能化。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体现在其管理方面以及综合运用的技术革新。在企业的产品个性化和资源分散化的要求之下, 以及信息管理技术的推动之下, 对先进制造技术进行综合的有效的利用是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的保障。

5 结束语

目前, 世界经济已经步入了全球化, 国内外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国内外的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局面, 对制造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制造技术的更新起着促进作用。这不仅是对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志, 也是国际上科技竞争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远伟.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2]桑露萍.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与展望 第10篇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特点

1.1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

先进制造技术是集多种技术为一体的总称, 它在制造业中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 从而产生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系统, 并综合应用于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各个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 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敏捷制造, 并取得较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所以, 它是不断冲击传统制造技术的新型系统。

1.2 先进制造技术的制造特点

1.2.1 面向新世纪的技术方法。先进制造技术是由传统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 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

它既保留了传统制造技术的有效要素, 又吸取了各种高新技术成果, 并将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中, 并在产品生产领域中不断产生新的完整的技术群, 形成具有明确范畴的新技术领域。所以, 它是制造业中的新一轮技术革新。

1.2.2 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方法。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 又有很高的制度, 它并不限于制造工艺, 同时也覆盖了市场调研分析, 产品设计, 外包, 加工和装配, 销售, 维修, 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全过程。

1.2.3 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最有效方法。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1.2.4 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之一。制

造业是综合国力的支柱之一, 也是现代国民经济的体现。而制造技术的作用对制造业起着关键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制造企业对先进的制造技术进行了大力的研究和实施。从而先进的制造技术应运而生。

2 先进制造技术的新发展

2.1 柔性自动化

柔性自动化是集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柔性自动生成线为一体, 并在计算机支持下, 能适应加工对象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有效改善设计工作和制造系统两方面的柔性, 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实现制造系统的重组。

2.2 知识智能化

知识智能化是将微电子学、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学科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在制造过程中, 可以完整和理想地解决机械制造高自动化时的交叉问题。从而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

2.3 集成系统化

集成系统化是种高端技术行为, 它强调技术和工程, 并以解决方案为中心, 将企业全部生产活动中的信息流和物质流有机结合, 并实现最优化。所以, 集成系统化有很强的复杂性, 综合性和专业性。它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比集成化的产品更为重要。在制造业运用过程中, 不但运行灵活, 产品应变能力大, 而且产品质量高, 市场经济效果显著。

3 先进制造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是多方面的, 其影响的因素很多。制造业就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它的基础地位十分重要, 而先进制造技术既是制造业的基础, 又是它的升华。所以, 各个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把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国家重量级的关键技术, 引为优先发展领域。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美国, 德国, 日本等工业发达的国家, 都在着力对现代先进制造技术进行跟踪研究与探索, 他们运用新兴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在工业制造过程中, 从管理体制、经营理念、实际方法、制造手段等方面总结经验, 寻求新思路, 并在原有基础上, 提出各种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先进制造技术, 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本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而我国, 虽然自建国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制造业发展迅速, 国家有计划地推出一系列的重点科技项目, 相应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制造产业体系, 有力地促进了先进制造技术的运用于推广, 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许多重要装备, 但是与发达工业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这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较差, 产品开发周期长, 制造工艺设备相对落后, 自动化生产程度低, 高精尖技术开发薄弱。各个中小型企业及部分大型企业走的好似是低成本工艺控制自动化的道路。据统计, 我国机床, 汽车和重要发电设备等产品的产量虽居世界前列, 但能跻身装备制造业世界五百强的却没有一家。究其原因在于起步晚, 创新能力低, 体系不完善, 突出比例相对较少。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大力发展生产力, 追求科技创新, 不断吸取国外先进技术, 所以, 才有了“十五”、“十一五”等长期的规划目标, 为发展先进制造大国而奋斗。

4 先进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

为适应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 迎接新世纪的信息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制造全球化, 新消费观念的挑战, 先进制造技术正朝着全球化、集成化、智能化、精密化等方向发展。

其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越来越表现在于它的综合运用, 及管理方面的技术革新。在企业资源分散化、产品个性化的要求下, 在信息管理技术的推动下, 先进的制造技术综合有效的利用将是制造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结语

世界经济已经步入全球化经济, 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国内外企业合作密度日益加强。这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不断推动着制造业的发展, 催动制造技术不断更新。这正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所以,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 更新的新技术体系, 研究和探索它的内涵, 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本文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特点, 研究分析先进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当前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并分析其在制造业中的位置, 进一步阐述先进技术的重要性。总结出先进制造技术是为了适应高科技的知识经济应运而生的, 在不断吸取高新技术的最新成果, 对传统制造技术进行更新改造中逐渐形成的一个综合有机体系。它是一个不断发展, 不断更新的技术体系, 是决定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陈定方.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现状[Z].武汉理工大学技能与控制研究所, 2005.

应用先进营林技术防控林业有害生物 第11篇

关键词:营林技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78

对于国家林业来说,主要的阻力就在于相应的有害生物,不仅严重制约森林的持续发展,也对森林的基础绿化效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要强化对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对于防控工作来说,以预防为主,控制为辅,要对相应的技术进行基本的革新和推进,就要保证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合。

1 营林技术

实际的林业生产中,需要进行种苗的培育、林业的基本建造、林木的基础抚育以及管控和治理,直到最后的成林收获,整体的操作形成了基础的林业生产。有生产就要有相应配套管理,因此营林技术应运而生。营林技术是一项整体工程,首先是对于树种的选取,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细致的选种工作,保证树种的基本抗性和优良。其次是培植地域的选择,保证适宜的土地种植适合的树木,对于混交林也要保证科学化的育林选择。再次是对合适的壮苗进行实际造林。最后再进行必要的除草、施肥等基础管理措施,为幼林的生长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并且根据情况设置相应的隔离带,对林区进行进一步的卫生环境的改善。另外要注意,要保证林业的基础植被形成层次化的生长情况,保证林区内树木的顺利生长。无论是任何形式的营林技术,在实际运用中都要保证基本的技术理念和技术目的,要保证林业的基本防护,促进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 营林技术对于林业防控的关键意义

大自然中发生的情况是无法实际预料的,森林资源随时会受到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甚至会导致树木的死亡。因此,林业管理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原因分析,将工作进行在情况发生之前,运用适宜的营林技术保证林区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人员只有将有害生物的发展情况控制在相应的可控范围内,才能保证林木正常生长,并且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林业的利益优化。任何防治工作都要求相关人员进行预防为先,要保证基本的隐患在萌芽状态就被清除,才会对后续的治理工作形成良性的开端。营林技术是以治理为优化的基本预防技术,保证对其基础预防策略的合理化运用才能保证整体林业的顺利持续发展。

3 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3.1 优质选种,提升基础林区素质

对于林区的建设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最初的选种过程,这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的工作,对基础树种进行优质的选取要保证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于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一定要保证树种具有一定的抗虫性,要认真甄别其中的差异,保证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在选种的过程中,不仅要考量相应树种的差异,还要保证适宜地域的差异,保证树种的抗病性在相应的地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形成优质的林区。林区管理人员要根据营林技术的基本准则,保证在合理的地区进行科学化的选种,培育基本抗性强,且实际产量高的适地性树种,形成优良的基础林区。选种对于基础林区的维护和管理起到原始化的作用,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体林区的质量,并对林区的良性发展产生正向的助推作用。例如,内蒙古乌审旗一代林区就非常适宜种植柠条、山杏等树木,不仅树种的基本质量优良,而且也非常适宜当地的基础环境。

3.2 优选地质。强化混交林业发展

对于林区的建设,混合林占有绝对的优势。由于混合林内树种的丰富多样,基础的树木生存条件良好,不仅减少了病虫和有害生物生长,而且还为病虫害的天敌形成了天然的保障,益鸟益兽也助力整体林区的防护。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混交林为病虫的天敌提供了基本的生长环境和食物源头,保证了非人工灭虫的优化操作;二是混交林由于树木丰富,形成的天然光合作用也很强,形成了对不良天气因素的自然抗体,保证了整体树木的生长旺盛;三是混交林内相互生物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进行自行的生态消化,保证了基础的自然守则,完善了整体林区的基础抗性。

3.3 优化防护。保证基础防御手段

对于林区的基础防护,除了运用树木之间的自然防护,也要进行必要的人为干预,保证基础防护措施的完善。相应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必要隔离带的建立和搭设,控制病虫害的恶性扩散,减少基础林木受到的损伤。另外还要进行相关人员的工作设定,进行林区内定期的卫生监督和管理,保证林区资源的最大化应用,从根本上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在实际的林区保护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结合人为力量充分发挥林区树木多样性的功能,必要时进行适宜的封山育林,强化人力对于林区的监管力度,从整体上提升林区的基础防御能力。

4 结语

先进的汽车零部件技术 第12篇

当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成为国家战略的时候, 便意味着汽车零部件的地位将得到根本性改变。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基础, 汽车零部件本身的技术及制造水平决定着汽车的驾驶性能和使用寿命。目前, 先进的汽车零部件技术基本为欧美发达国家拥有, 当国内企业还在努力提高汽车制造质量的时候, 国外已在考虑让汽车带给使用者更为舒适的乘用体验, 而且有相当数量的汽车已经配置了这些新功能, 让驾乘更为舒适。

本期策划关注先进的汽车零部件技术, 带您领略这些技术如何改变驾乘体验, 敬请关注。

上一篇:软硬件系统设计下一篇:检查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