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共青团员范文

2024-07-26

大学共青团员范文(精选12篇)

大学共青团员 第1篇

付部分。而新农合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由于还处于试点普及阶段, 各地区规定不统一, 有的区县采用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样的做法, 有的区县则采取事后报销制度, 即患者在就医时需要交纳所有费用, 然后再回到当地向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报销费用, 不仅带来程序的繁琐, 同时也给异地就医的患者报销费用带来一定的困难。有些居民甚至因为回到当地报销太繁琐, 且报销比例不大, 根本就放弃报销费用, 这也与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 急需规范费用报销程序, 减少不必要程序, 最大限度地为居民报销费用提供方便, 达到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应有效果。

(八) 管理体制差异。目前, 按照中央的管理职能分工, 重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属卫生部门主管,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属劳动部门主管。但是,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 重庆市于2007年10月建立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并开全面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保证。然而,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我们必须面对又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政府、用人单位、高等学校和毕业生本人四方面都应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 建立高效、适宜的就业机制和体系, 共同促进毕业生就业。这需要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和政府实现联动, 共建大学生创业的良性机制, 通过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 共同营造鼓励、支持、服务和保护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 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以此来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 缓和就业压力。

一、大学生就业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始试点实施, 同时设立了一个既不姓“卫”也不姓“劳”的政府直属经办机构。在市一级成立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领导小组, 各区县成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分管保区县的试点工作。各区经办模式不一, 给制度的统一、网络的建设、工作的协调沟通等均带来一定的难度, 阻碍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推进, 同时也为建立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险制度带来了体制性障碍。

三、结语

统筹城乡医疗社会保险是重庆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五个重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注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由于各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实施时间、管理体制、参保人群、筹资标准、报销比例等方面各不相同, 给建立城乡统筹的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 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将有助于确立统筹思路、设计统筹方案, 从而确保统筹重庆城乡医疗社会保险的顺利实施。

(一) 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

所谓市场机制, 是指促使消费者、生产者和资源供给者相互沟通, 形成决策从而向一致性生产目标靠拢的运行系统。高校是“生产人才”的特殊企业, 大学毕业生迫切需要一个开放、公平、有序的就业市场。在我国, 一方面取消了对毕业生包分配的制度, 把数量庞大的大学生推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市场;另一方面我们的就业市场发展现在还很不完善, 存在着供求信息发布不灵通、就业渠道不畅通等缺陷, 出现“用人单位不知何处觅人才, 毕业生不知哪些单位要人才”的现象。我们曾对湖南科技大学2004届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进行过书面调查, 结果发现,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戴伟, 周华.医疗保险制度的差异性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 2009.2.

[2]侯明喜.统筹城乡医疗保险体制:重庆市的初步实践及发展路径[J].经济体制改革, 2008.1.

[3]王欢, 苏锦英.底线公平视角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比较[J].医学与社会, 2009.1.[4]向春玲.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重庆市城乡一体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调查[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9.4.[5]陶冶, 邓舒仁.重庆市南岸区新型城乡合作医疗调查报告[J].消费导刊,

[6]王亚玲.以统筹城乡为指导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J].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 2008.2.

大学生从网站获得就业信息的仅占总体的10.3%, 而且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网络发布的就业信息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二)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创业教育观念存在问题。

我国的就业创业教育观念有待于普及。首先, 理论界及高校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不统一, 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 不利于就业创业观念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因此, 就业创业教育目前还存在转变观念的问题;其次, 大学生对就业创业教育问题的理解也存在偏差。许多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上认识还不是那么清晰, 没有把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观念教育问题放到应有的高度上, 对学生创业教育引导不够。

2、就业创业教育机制上存在缺失。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机制上存在缺失, 没有将就业创业教育积极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很多大学生只知念书, 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形势的认知;绝大多数高校缺乏创业教育的机构、师资、制度等必要条件, 令一些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无从着手, 望而却步, 最终放弃自己创业, 只求找个安稳的工作;高校与企业界联系不够、缺乏社会实业界的支持, 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 没有工作经验, 不能很快达到从事工作的要求, 在就业竞争中很吃亏。

3、高校专业设置和专业招生人数与社会需要出现偏差。

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上没有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导致就业市场供给与实际需求出现严重失衡, 致使社会和高校之间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化。很多专业前几年很火, 但过几年从业人员就已经饱和, 然而高校招生人数却是一成不变, 使很多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 不得不另谋出路, 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完全不同的行业, 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

4、就业创业教育内容的模糊。

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比较模糊, 重理论、轻实践, 重专业知识传授、轻就业创业指导。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教育更为薄弱, 而且现行的教育体系存在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状况, 还没有真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理念转变。

二、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建设的对策

高校教育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要以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为着力点, 造就社会需要之人才。高校教育应顺应社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 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一) 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 着力培养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社会最需要、最欢迎的是有责任心、勤奋、情商高、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其中, 过硬的技能是许多大学生综合素质缺乏的主要方面。高校教育应及时掌握社会需求趋势、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要求的变化,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使其综合素质符合社会的需求。我院团组织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 组织开展一系列创业设计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 以提高同学们对自主创业的认识。

(二)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 培养大学生的应用能力。据调查结果显示, 高达53.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困扰其就业的最主要因素。用人单位认为, 大学生与其他的就业群体相比, 工作经验缺乏和适应能力差是明显的劣势。弥补这一缺陷的主要方法就是社会实践, 它是大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载体, 是接触社会、增强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我院团组织在下达假期社会实践的任务时, 注重大学生在实践时, 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提高对专业知识和所从事工作的认知,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提高心理承受力。

(三) 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促进大学生就业观、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根据教育部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从2008年起, 全国所有高校都要开设《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路径探析指导》必修课, 全面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积极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一些招聘会, 让大学生接触就业市场, 感受就业氛围;老师们还要认真辅导大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通过大学四年不间断的教育培养, 促进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 增强大学生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

(四) 加强就业教育, 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打造毕业生就业网络服务平台和工作平台, 健全和完善毕业生就业网上信息服务和就业信息汇总上报, 实现就业信息共享, 提高就业信息使用效率, 鼓励网上双选活动。

(五) 建立大学生就业反馈机制, 做好毕业生离校跟踪。

实施毕业生就业跟踪和监测工程, 大学生就业状况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构建大学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 实施毕业生就业跟踪和监测工程, 可以引导大学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 促使社会更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 避免人才的浪费, 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在开放的市场体系下, 更加充分地就业创业。

总之, 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和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尤其需要高校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培育与启发。高校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就业教育模式, 积极培养大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就业创业意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将来的就业做好知识、技术、能力的储备和就业心理品质的准备, 增强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环境的适应力, 最终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可在已有岗位上建功立业, 又能创造新岗位帮助更多人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当前的热点话题, 国家、社会和高等院校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与此同时, 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就成为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的重点。本文对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 以及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所需提供的服务进行积极探索, 以期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共青团组织

参考文献

[1]瞿振元.“十一五”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5.6.

[2]罗仲文, 戴树根.论大学生就业机制缺陷及解决对策.大学教育科学, 2005.4.

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申报材料 第2篇

尊敬的领导:

我是xx学院XX级新闻2班的xx。转眼间,到学院已经过了大半年。在这大半年中,我经受了各种的磨练,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我却在这些经历中一步步长大。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真诚地付出着,也快乐地收获着。

到学院的大半年中,我学到了丰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在学院各级领导和辅导员、各位同学的关心帮助下,我从来到这个学校时还非常无知的我,变成了今天有着比较丰富生活的我。在这一过程中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公产主义信念,作为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员,我自始至终坚持着人民服务的宗旨共青团员的宗旨。这些都是我来到学院之后在学院领导和团组织的关怀帮助下萌芽的,我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努力学习、探索和创新,继续前进。进一步向更高一级的党组织靠拢。因此,在本次评优活动中,我申请院优秀团员。

共青团作为共产党的后备主力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共青团中的一名,我们首先感觉无比的自豪,更主要的是我们应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学习上争高分,政治上要先进,活动中要积极。进入大学以来,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作为一个学生,我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第一任务,从来不肯放松一丝一毫。在平时要求自己坚决不逃课,积极配合老师上好课,认真预习,复习。在考试时也要求自己坚决不能挂科。在今年也报考了计算机二级,英语三级,计划在今年九月报考普通话。但我觉得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因为成绩不等于满足,而是作为一种动力促使着我进步,促使着我走向成熟,融入社会,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作为一名团员,我积极参加团的活动,正确行使团章规定的权利,模范履行团员义务。我的原则:尽我所能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漫漫人生路,我想如果我能勇于尝试新的东西,不断挑战极限,并尽我所能努力做好。这样的话,即使到了人生的终点,我也能坦然地告诉别人:我能,我行,我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因此,在进入大学初,我就为自己设立了三年的短期目标,以达到激励自己不断前进的目标。同时还送给自己四个字:切忌懒惰。争取能够在大学三年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自身综合学习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方面,上学期,我向学院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明了我想入党的决心。在实践过程中,我积极履行在申请书中给自己提出的要求,认真学习“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为更好的为同学服务作好准备。通过努力,我在本学期还参加了学院的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争取能早日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为入党作好准备。在工作方面,为了更好的锻炼自己,同时,也是寻找一次为同学服务的机会。在开学初,我就 报名参加了学院记者团和《校园生活》报,并在这学期成为学院记者团新闻组的主要负责人。一个学期的活动,我结识了许多朋友,也学会了一种技能——沟通。与他人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的沟通。所以在工作中,我就经常了解同学们对社团工作和我的意见,并试着在谈话中找出解决之道。在上学期,我非常荣幸的担任《校园生活》报的元旦晚会的主持人,活动举办的非常成功,从中我们不仅体会到快乐,而且也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和团结。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例如:跳绳,中华颂的朗诵等等。在日常生活上,与室友、同班同学关系良好,大家互帮互助,团结一致。搞好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我今后三年的大学生活能否过的充实。我觉得孤单的过完这四年大学生活,那我就是一个失败的大学生了。我需要做很多事情去充实我这漫长的生命。而这幕后就需要朋友的帮助来完成整个过程。所以无论在班里,还是在整个学院,我都结交了许多朋友,与朋友沟通,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记得有位 管理学 教授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谈到,中国人在商场上最大的伎俩体现在四个字上:浑水摸鱼。我不象是个能在乱世攫取利益的人。我认为无论是在商场还是 学校,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诚”字。作为一名团员,我时刻铭记: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知识无止境,学习更无止境。作为一名团员,我要做的就是不断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去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以提高自身的修养。为了在不远的将来能得到党的认可,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也为了在大学毕业之后能和所有的有志之士一起工作、学习,我将继续积极参加团支部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团结同学,互帮互助,努力学习课堂知识,做好社会实践工作。做一个全面发展的荆楚大学生。

思想方面

自进入大学以来,本人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xxxx”重要思想,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建设。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逐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下,自己逐步成长,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在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以后,自己一直以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争做广大同学的表率。在各方面更加积极进取,努力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为广大同学服务的能力,认真协助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学生党支部的正常日常管理的同时,认真做好党员发展的各项具体工作。在组织生活中能以身作则,踊跃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接受群众的批评及开展深刻的自我批评,积极向大家交换思想,互相取长补短,并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工作方面

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把主校区和医学院之间的距离用新闻让同学们在心理上消失。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注意自身的形象,不断加强相关新闻的学习,并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尽量让同学们感受到活动现场的气氛。认真完成老师交付的各项工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争取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为老师分忧,为同学服务。一直以来,在老师及同学的关心,帮助下茁壮成长,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学习方面

进入大学的四年时间里,本人严格遵守校纪校规从无旷课、早退。上课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碰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地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课下总是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学好基础课程的同时,不放松对于专业课的学习,为将来就业或者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广泛涉猎各类知识,培养自己广泛的学习兴趣,善于利用图书馆这块宝贵的资源,努力在专业知识和人文精神上,双重提高自己。

生活方面

进入大学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力求在各方面做到表率作用,而且乐于溶入集体和大家共同进步。在生活中勤俭节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爱他人。经常约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一起上自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曾经的辉煌只能代表过去,它连同昨天一起定格在了我们的记忆之中,未来的美好明天还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面对新的征程,自己信心百倍,辉煌只会成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催化剂,而不会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我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将来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环境,自己都会一如既往,全力拼搏,努力开创一片崭新的天地。

共青团是党的忠实助手,是一所马克思主义的大学校。在这座共产主义的大熔炉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共产主义战士——黄继光、雷锋、张海迪……式的人物。

从加入共青团以来。我一直以一个优秀共青团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以优秀共青团员为榜样,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与认识水平,争取做一个完全合格的共青团员,无论是在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总是能克服各种艰难困苦,在每次的学习总结中,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这些都是和团组织的热情关怀帮助分不开的。

近年来由于团支部的热情帮助,我逐渐认识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经不起批评、受不起委屈等缺点,致使我有了今天的所有进步,我衷心感谢团组织对我的关怀和帮助。

我有作为一个优秀共青团员的应该具备的标准:

1、政治素质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xxxx”重要思想。拥护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接受党团组织的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符合年龄的团员,应有加入党组织的积极要求。

2、组织观念强。服从团组织安排,遵守团的纪律,履行团员义务,广泛团结青年,反映青年呼声。认真完成党、团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积极参加团组织的各项活动,按时缴纳团费,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积极向团组织汇报思想。

3、本职工作好。自觉将远大理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相统一,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刻苦学习,勇于实践,不断进取,积极向上,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和突出的工作业绩,得到党政领导和团员青年的一致好评。

4、模范作用大。能够以共青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积极参加团组织各项活动,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带头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为社会和人民多做好事,在团员青年中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而在学院的这一年中,我正是以这些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致使自己取得许多人生的升华。

最后,我再一次请求团组织接受我的申请,我决不会辜负团组织的期望。

此致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策略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共青团组织 服务 大学生 就业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249-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和学校广泛关注的问题。共青团作为高校教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切实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共青团如何作出相应的对策,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服务,是目前高校共青团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1]。

1 高校共青团服务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1.1 是由高校共青团的性质决定的

共青团组织是全国性的组织,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作为党的后备军,紧密地把青年学生同共产党联系在一起。高校共青团要有大局意识,从大局出发服务于大学生,要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相关的帮助,而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的服务,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共青团组织的自身发展。

1.2 是由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内容决定的

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就业,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共青团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服务,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是团组织努力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具体表现。因此,服务于大学生就业也就成为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1.3 是高校共青团落实学校育人工作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利益,也关系到家庭的利益,还将直接影响到高校长期的人才培养规划,同时也将影响到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在高校中,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贯穿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作为联系高校和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共青团组织的性质和工作职能决定了它,要为学校教学工作分忧[2]。

2 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2.1 组织培养作用

在目前的高校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教学,共青团也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工作,并且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培养作用,把大学生团结到团的周围,指导并帮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相互学习,并通过对方来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个人素质,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2.2 思想宣传作用

思想教育在大学生的教育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复杂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就业信息的影响,使得就业观念出现偏差,影响大学生就业。高校共青团要加强思想宣传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就业理论指导,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及科学的人才观。

2.3 实践育人作用

大学生就业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只有理论,而没有丰富的实践素质,这就要求高校教育不能只是注重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这一部分,高校共青团以高校为载体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能够在上岗前,获得充足的就业经验,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3]。

3 高校共青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3.1 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在学校中,学习的基本上都是理论知识,而就业时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因为经验不足,很容易走弯路。所以,高校共青团要帮助大学生提高对就业的认识,建立就业指导中心,分析大学生求职意向,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的优势,使他们能够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3.2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由于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高校的不断扩招等原因,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我国的教学模式也比较陈旧,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一定的差距,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不充足,导致没有能够很好的就业。所以,高校共青团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3.3 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人生职业规划

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规划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以及社会的需求,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端正就业态度。高校共青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与职业生涯相关的活动,来促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去思考自己的职业道路该怎么去走,帮助大学生掌握了解职业发展中相关的理论和知识,从而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4]。

4 结语

通过以上所述可以看出,高校共青团对服务大学生就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探讨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就业能力的措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也能使共青团的自身得到发展。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教育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日常生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共青团要适应时代发展,通过不断完善自己,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俞晓红.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4):90-92.

[2]甘雯.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与定位[J].丝绸之路,2010(20): 113-114.

[3]施险峰.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新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6): 165-166.

大学共青团员 第4篇

进入信息化时代, 互联网技术不断的深入发展, 在这个数字化的虚拟空间中, 信息实现即时性的传播, 在平等与自由、便利的互联网环境中, 人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 在潜移默化中, 互联网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开放性使得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要较普通人高, 在利用各种新媒体传播工具上, 大学生是使用人群中的主体。利用信息便捷传播的同时不可忽略有害信息的存在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大学生团员的教育需要教育者能够掌握教育原理并结合新媒体技术加强教育途径的优化, 教育内容的人性化, 加强在互联网平台下师生间的互动沟通, 真正的调动起大学生团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团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逐渐的被人接受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互联网平台下, 信息的交叉流动会出现一些负面的不健康的信息融入其中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在当前教育者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团员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媒体空间的大学生团员教育与现实环境中的团员教育相脱离;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团员教育的主动性较差;不能与家长、学生老师实现有效的互动;同时没有完整的条例规范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的价值性。当然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教育工具途径, 它的作用不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而被忽略, 反思这些问题的原因才是更好的利用新媒体以期更好发挥其作用的关键。

首先, 大学生团员教育的指导理念和新媒体的发展不相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立基于信息的传播与用户之间感情的互动, 观念间的碰撞, 它强调的是个人间的独立性与平等性。而大学生的团员教育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教育方式, 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 有着等级的区分, 所以在利用新媒体时往往因为基因的不同搭配导致理想预期的偏离。从一个方面来说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改变教育的灌输方式, 以平等的交流来取代。教育者要在新媒体平台下主动的和学生进行交流, 加强和学生间的互动, 降低学生对老师的排斥心理。

其次大学生团员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能够紧跟新媒体的要求。传统的大学生团员教育主要是采用现实中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 而将大学生团员教育搬移到新媒体平台下就不能是实践这些内容形式, 而在一些地方往往只是迫于流行的做法跟风采取新媒体教育途径, 只是采用形式化的路径, 没有考虑到最终的团员教育效果。采用新媒体方式来进行大学生团员教育使得教育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马恩主流意识形态, 它要求教育者要熟稔各种新媒体技术知识, 同时对新媒体的管理条例比较了解。取决新媒体团员教育的效果在教育者能够主动的与学生互动, 与个别学生深入的交流。

最后, 在新媒体环境下, 信息的来源多样化, 信息的质量不一, 有的信息对大学生团员的影响极其有害。在个性化的表达空间中, 每个人可以自由平等的发布自己的信息, 当这种有害的信息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 随着信息的传播将会波及影响更多的人。特别是在对大学生团员教育的工作者如果疏于对不良信息的管制或者未能识别这些信息就会使得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团员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团员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因其提供信息的方便性可以被利用来拓展大学生团员教育的途径。学校教育者作为对大学生团员教育工作的主体为团员提供共青团的各种知识, 这些知识通过一对多的方式被团员所获取, 在团员间、团员与教育者间互动中, 实现对团员的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团员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机遇。

(一) 新媒体促使团员与教育工作者间的互动

在传统的团员教育中, 教育工作者通过对意识形态和团员的规章制度工作进行灌输性教育, 要求团员严格遵守纪律, 树立远大的理想保持团员的优秀作风。这种教育方式对于有着逆反心理的大学生来说并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而在互联网中的新媒体环境下, 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共处一个平台, 双方都是平等的, 思想的交流并没有暴力威慑或者强制的现象。当居高临下的感觉不存在学生的心中时, 这时候团员教育工作效果才会真正的发挥出来。在利用新媒体等多种形式, 形象化的知识改变枯燥的理论研究, 学生可以接受更多的知识, 在良好互动的同时加强了大学生团员教育的实效性。

(二) 新媒体便利了大学生团员教育

在传统的大学生团员教育模式中, 教育工作者主要是通过授课的方式来诠释理论, 或者通过考试来测验出大学生团员实际的理论素养, 这些方式在信息化时代效果就显得差强人意。新媒体为团员教育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以及无限制的时间。当团员没有时间进行团员学习可以自己选择安排理论学习, 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也许是挑战, 但作为教育受众却得益于这个平台, 当然团员效果如何还有待团员的坚持, 尽管如此, 新媒体还是提供了便利化的途径。

(三) 新媒体影响大学生团员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

新媒体信息的复杂性决定了在接受过程中必须要有理性化的精神, 在对信息的筛选中要学会辨别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负面危害程度如何,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保证团员价值观健康的发展。缺乏理性化精神的团员将会受到多元化的信息所侵蚀, 不能自我选择, 迷失自己, 甚至放纵自己, 一个团员的优秀品质在信息的浪潮中被冲刷殆尽。所以新媒体团员教育中要注重团员间的交流, 提高对信息的甄别度, 注意减少对新媒体的依赖心理, 认识事物要从自身出发。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团员教育的途径

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团员教育有利也有弊, 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创新教育方式改变不利的, 使团员能够借助这一平台真正的培养自己, 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 提高大学生的知识素养, 理性化的看待事物

新媒体只是在新的技术环境下的一种工具, 大学生团员要对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育工作者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团员教育的同时还要提高大学生的知识素养, 避免学生盲目的对待新技术, 培养学生的理性化精神, 正确的辨别真伪信息, 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担当社会义务, 减少对不良信息的传播。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活跃者, 教育工作者要主动的改变大学生对新媒体团员教育的被动接受局面,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不能单独的以文字理论来对学生进行灌输, 而是考虑采用图片、视频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大学生团员学习的积极性。

(二)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水平

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团员教育中担当着主导者的角色, 在传统团员教育中,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理论化教条, 老师讲的无趣, 学生听的也无力, 造成团员教育效果不佳。在新媒体环境下, 老师可以变换教育方式, 革新教育理念, 主动的利用新媒体和学生进行交流, 了解学生的真正所需, 同时不忘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以学生为核心, 在网络空间上引导学生进步。在对新媒体信息上, 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大学生团员正确的甄别筛选。

结束语

科技和信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 大学生也逐渐成为使用新媒体的主力军, 新媒体是认识世界的窗口, 了解社会动态的必要工具, 同时因其开放自由的空间满足了大学生的成长特征。大学生团员教育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 将学生与教育工作者相结合, 在互动中实现教育效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张会萍.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新闻爱好者, 2010 (8) .

[2]李宝来.新媒体特征与大学生需求契合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报业, 2011 (8) .

[3]徐海鑫, 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 2011 (7) .

[4]刘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路径探析[J].新闻界, 2011 (10) .

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先进事迹 第5篇

一、在政治学习方面

该同志政治素质过硬,作风正派,严格要求自己,她落实团的_和自治区第十四次团代会精神,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他一直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向党靠拢。在单位开展的的工作中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中,扎实认真,勤做笔记,深入研究党和团的方针政策,紧跟党和团的工作步伐。

二、在工作中表现方面

该同志是单位年轻的骨干力量,她始终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从来不敢松懈,及时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获20__年阿龙山林业局“生态保护建设优秀青年志愿者”、20__年阿龙山林业局“最美家庭”、20__年阿龙山林业局“生态保护建设优秀青年志愿者”、20__年阿龙山林业局“最美家庭”、20__年在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荣获林区女职工“逐梦新时代、巾帼绽放华”——好家风我传承主题故事演讲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

三、团支部工作方面

在单位和各级领导的带领下,该同志立足实际,扎扎实实工作,积极创新不断思索,一方面以团员专题教育方式,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以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为载体的方式寓教于事、寓教于赛、寓教于乐。如学习雷锋活动、征文比赛、帮扶活动等。通过活动陶冶广大青年的思想情操,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从而增加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个人修养方面

大学共青团员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

中图分类号: D29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0-91-2

0 引言

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创业问题成为了当下最值得关注的话题。俗话说:“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来说,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被议论的话题,而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高校共青团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引导社会关注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树立大学生的正确创业意识,营造良好创业氛围,从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1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优势

众所周知,高校共青团的任务主要是以服务学生为主,是党的后备军和联系青年的纽带,与高校其他组织相比,共青团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高服务,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下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优势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1.1 阵地优势:校园文化阵地充足

在高校共青团中,拥有充足的校园文化活动场地,并且活动内容也是多姿多彩的。比如,共青团可以组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典型讲座等,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高校共青团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热情,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价值观,活跃他们创新创业思维,从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1.2 资源优势:社会资源丰富

对于大学生来说,高校共青团组织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能够更好的为大学生提供实际资源。高校共青团应该与各大企业或者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经常交流意见,从而开拓创新创业的社会资源。与此同时,高校共青团还要积极搭建校企合作的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让广大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还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还有法律保护,从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

1.3 载体优势:工作载体丰富

工作载体丰富,也是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优势。高校共青团要积极与校方各级团组织密切合作,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从而开拓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同时,高校共青团还要组织大学生参加西部志愿者服务工作,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等,这些都是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载体。由此可见,高校共青团只有发挥了自身优势,才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

1.4 维权优势:维权体系完善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必须要有完善的维权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合法权益,而高校共青团正好能够发挥这方面的作用。高校共青团拥有完善的维权体系,能够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的落实。首先,高校共青团要定期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维权行动,收集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权益诉求,并及时整理这些内容,然后向上级部门进行反映;其次,要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共同维护大学生的创业合法权益。

2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2.1 青年大学生创业准备不足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很多的青年创业形式都不容乐观,尤其是大学生,面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非常高,能够取得创业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同时,很多大学生面对就业难的问题,都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创业想法,而且即使有的学生有创新创业方面的想法,也是严重脱离实际的,根本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另外,很多的大学生针对创新创业问题,在制定计划时普遍都不重视初期生存问题,总是把目标制定的非常遥远,一心想着未来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严重与实际不相符。在创新创业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问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品德和能力,而且还要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市场营销手段,比如,社交沟通、抗挫能力等。总之,只有打好了创业的基础,才有可能取得创业的胜利。但是,我国很多高校大学生都没有重视这些方面的问题,创新创业准备明显不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创业失败的概率。

2.2 高校创业教育还不够成熟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晚,创业教育还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教学经验不够充足,并且非常缺少教学资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创业课程的教师都是具有短期创业实践经验,教师本身就缺乏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因此,教导出来的学生肯定也是没有充足的实践知识;其次,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都主要是以掌握创业知识为主,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课程;最后,大学生创业环境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其中创业环境主要包括市场环境和物质条件,我国很多大学生创业都没有充足的物质条件,一般都是以零开始,而且大学生都是生活在校园中,不懂得市场经营情况,只能是自力更生,因此,使得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不能很好地进行下去。

3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的构建

针对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共青团就要发挥自身优势,构建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路径,具体做法如下:

3.1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创业意识

我们都知道,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刚迈入社会时,都具有一颗勇于奋斗的决心,对于创新创业富有很大的激情。对于高校共青团来说,它主要是联系社会各界的纽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作用,从而鼓励大学生能够更多的关注创业问题。但是,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不等于就是让大学生放弃就业,而是要鼓励那些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去勇于创业,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结构的发展。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转变思想观念,从而树立正确创业意识,防止大学生迷失自我盲目跟风创业。

3.2 完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根据《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可以看出,自2016年之后高校都要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从而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把共青团优势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可以开设选修课或者必修课,首先可以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创业知识的引导,让他们充分了解创新创业知识,然后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经验的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创业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对大学生以后的创新创业有更好的帮助。除此之外,高校共青团还可以在校内举办各式各样的创新创业大赛,让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优点来进行创新,并成立创新创业协会,举办相应的创新创业讲座论坛,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组织管理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给有创意、有想法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

3.3 引导社会关注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来说,仅仅依靠高校的努力是不够的,因此,高校还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使企业对高校进行天使投资、项目孵化等。共青团要广泛地收集社会各界的支持,不断拓展创业渠道。另外,还要借助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手段,比如互联网的优势,来不断完善创业信息网络,从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被广泛地关注。面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共青团应该不断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创业意识,营造良好创业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高尚.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探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163-165.

[2] 陈小花.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的路径创新[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3:16-18.

[3] 韦联桂.刍议新时期高校共青团与大学生创业创新工作[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3:158+160.

[4] 刘带.新常态下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的策略研究[J].教育评论,2016,03:97-100.

大学共青团员 第7篇

( 一) 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是一种人文精神, 是经过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服务工作的积累, 形成的一种被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信念目标、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大学文化的概念来自于校园文化, 通常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多局限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学习、生活、文体娱乐活动中, 校园文化实际上是狭义上的大学文化。

( 二) 大学文化体系

大学文化表现为精神文化, 这种精神来自大学的教学、科研、管理、历史和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不同来源构成大学文化的不同分支, 形成大学文化体系, 包括:

1. 学术文化

教学与科研是大学最主要的任务, 教学与科研的方法、体系、风气、资源和成果共同构成学术文化。学术文化最直接的表现是教风、学风和科研精神。

2. 管理文化

制度规范、管理办法构成了大学的管理文化。管理文化体现大学的管理特点和水平, 优秀的管理文化使大学运转流畅、高效, 是育人工作的充分保障。

3. 精神文化

大学的历史、成果、旗帜性人物, 都能提炼出独特的精神文化。大学的校风、校训就是经过高度浓缩的精神文化, 不仅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原则, 更是大学人的精神信仰。

4.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来自构成校园生活的主体———大学生。青春、朝气、激情、活力是校园文化的主色调。优秀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大学生学习的良好补充, 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人际交往的重要平台, 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5. 组织文化

大学的组织包括院系、职能部门、学生组织等。院系由于专业设置、历史沿革的不同, 其工作风格、管理方法与文化特质差别很大; 职能部门由于工作性质不同, 其文化差异也很明显;学生组织由于活动内容不同、学生具体情况的不同均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

二、大学生与大学文化

何为文化? 有人化文;文化何为? 以文化人。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大学生与大学文化的关系:大学文化既是校园中的客观存在, 也是大学育人的主观需要。大学生是大学文化的直接受益者; 同时, 大学文化的构建也离不开大学生求学、成长、发展的需要, 因此, 大学生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建设者。

行为产生文化, 文化又通过氛围影响行为, 形成人们共同接受的行为方式, 这个过程使文化得以产生、完善和传承。大学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一) 建设学风

“崇尚知识, 传承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根本内容。学习专业知识、建立学习意识、研究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是大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正确理解学习与理想的关系, 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和高效、灵活的方式学习, 养成重视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不仅对大学生完成学业至关重要, 对进入社会后主动、高效地学习新知识, 更好地适应工作、融入社会同样意义非凡。优秀的学风帮助大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 建立学习意识, 领会学习的真谛, 它形成的群体学习氛围对个体形成了同辈压力, 鞭策大学生努力学习。同时, 追求真知的科学精神使大学生以严谨、客观的眼光看待学习, 用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面对学习和人生。

( 二) 培养人格

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学校, 更是学习成长的学校。大学校风、校训中经常出现“独立、自主、自强”等词汇彰显出这样的号召: 强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弘扬自立自强的精神。在自强文化感染下, 大学生用知识、技能武装自己, 用独立、勇敢的精神面对挑战;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科研精神让大学生以客观冷静的视角看待事物、社会和人生; 求真务实的学习品质锻造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严格、规范的制度文化强化了大学生的自律性;健全的学生组织培养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丰富的校园文化让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喜悦与悲伤, 挑战与困境。独立、自强、自律、客观、宽容、善沟通、重合作, 健康健全的人格是大学文化给予大学生最珍贵的礼物。

( 三) 打造职业素质

大学组织文化对其成员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等有明显的影响。目前的“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强, 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强, 他们希望在大学做好适应社会的准备, 对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等职场素质的锻炼非常渴望, 对参加学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热情高, 拥有特长、爱好的学生对学生社团兴趣强, 激烈的就业竞争促使学生组织与社会接轨, 成为踏入职场前的练兵场。大学学生组织机构完整, 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理念下, 学生干部得到充分的信任, 拥有锻炼才能的空间, 学生组织有清晰的部门体系, 个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已经颇具现代职场风范。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不仅增长才干, 工作理念、工作艺术、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方面都能得到极大的锻炼。训练有素、工作出色的学生干部在综合素质方面明显高于没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

( 四) 丰富生活

精神文明的发展也活跃了大学文化, 娱乐文化是其中的一道缤纷色彩, 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大学文化是否能够被学生接受, 大学精神能否得到传承, 与大学文化的活跃度密切相关。丰富、充实、健康的课余生活不仅能愉悦身心、增加活力, 更能调节情绪, 提高学习效率。校园娱乐文化可以作为其他文化的有效载体, 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承载教育内容, 成为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

三、共青团与大学文化

大学共青团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校园文化建设, 主题思想教育、团组织建设、团干部培养、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都是校园文化积累、提炼的过程。根据教育目标, 通过团组织、大学生社团等载体开展活动, 营造文化氛围, 引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实践能力、健全人格素养、提高道德水平, 为大学生完成学业、成长成才服务, 是共青团视角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模式。同时, 共青团指导下的学生组织与社团是构建大学组织文化的重要平台; 共青团的光辉历史与光荣传统, 结合其团结、凝聚青年精神与力量的优势, 提供了充满活力、品质卓越的优秀大学生的标准, 具有极强的号召力与凝聚力, 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重要来源。

四、在共青团视角下开展大学文化育人的途径

(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依据, 体系中的四项要点均是共青团工作的核心内容, 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因此, 应把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树立、精神力量凝聚和道德品质培养作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领域, 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调研, 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演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突出其指导作用。

( 二) 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为载体

第一, 要注意文化渲染的模式。文化渲染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模式: 静态形式是海报、广播、网站等媒体宣传, 是在学生的生活中营造舆论氛围, 实现文化的渗透, 单方面接受的过程;动态形式是实践活动, 通过活动载体和学生的经历实现对主题的领悟, 形成文化印象。静态和动态形式相结合形成的文化氛围覆盖面广, 渗透力更强。

第二, 要考虑工作对象。当前“90后”大学生对传统形式的宣传、教育和缺乏活力与新意的活动形式不感兴趣, 活动载体应能契合学生的兴趣与关注点, 与流行元素合拍, 具有互动参与性, 满足大学生实现自我的心理需求, 使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 在自然的状态下实现文化的浸染。

第三, 要重视新媒体的作用。互联网对大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导向力, 网络文化是时代的主流文化, 移动设备与微博等新媒体的发达让大学生能够时刻参与、影响网络文化。找到网络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契合点, 把网络作为建设大学文化的快捷通道, 既能提高大学生的兴趣, 又能增强文化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共青团历来重视宣传工作, 其年轻、进取、活泼的形象与网络文化的特点非常匹配, 两者的结合为共青团凝聚青年提供了通畅的途径。因此, 在把握网络宣传原则和安全的基础上, 利用微博、网络社区、QQ等即时通讯软件, 通过网络文化设计主题开展活动, 在活动中融入特定的教育元素, 是开展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 三) 以优秀的人才打造文化, 以优秀的文化培养人才

大学共青团员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就业

当前, 大学生最普遍和共性的需求就是成功就业, 抓住了就业就抓住了凝聚和服务大学生的关键。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强调,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是共青团贯彻落实党中央书记处重要指示精神, 举全团之力推进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 也是共青团组织今年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而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也正是高校共青团努力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具体表现, 是共青团事业在新时期实现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具体工作中, 高校共青团应该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和政府履行实现就业的职责区分开来, 充分认识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团组织的角色定位, 结合团组织的自身优势, 通过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素质和技能, 促进大学生全面就业、合理就业。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独特优势

高校共青团组织以其年轻、活力、更贴近学生, 开展思想教育更容易被学生群体普遍接受等因素, 在大学生就业服务领域有着更大的潜力和优势。

1、专业贴心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共青团组织即拥有从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一路走来的团干部, 也拥有从实践中历练出来的团青年。共青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者, 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具备了专业的优势, 而服务学生就业的基础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2、坚强活跃的组织、人力资源。

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组织直接负责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 与大学生始终保持紧密联系, 拥有了一大批思想活跃、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学生骨干队伍, 具备丰厚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 上级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的指导机制, 促进了前沿的信息和政策能够以最快捷的方式传达到每一位大学生中去。

3、丰富务实的素质拓展平台。

高校共青团组织还以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实践活动为载体, 拥有着强大的实践阵地, 具备多样的教育资源。各级团组织可以结合相关活动的开展, 从大学生就业实际出发, 有准备的设计活动实施方案, 做好大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储备的教育、实践工作。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阵地

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高校育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充分发挥团组织教育主阵地作用, 积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努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服务于大学生成长需要, 通过运用、整合一系列资源, 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

1、指导大学生做好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有目的地对自己的兴趣、技能、知识、动机等自身特征和所处的环境状况进行认识分析, 从而为选择最合适的职业和职业发展通道而进行的规划和设想。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是大学生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 客观分析环境, 正确选择职业, 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 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是大学生通向成功的第一步。高校共青团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对学校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具体的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和服务, 借助团组织的自身优势从新生一入校就着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导入及普及, 使大学生尽快树立人生目标, 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有针对性的获取知识。

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就业观念偏差:一是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总体偏高;二是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仍不够强烈, 创业能力欠缺;三是大学生的主动择业意识不强, 部分大学生一味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和地方就业主管部门, 积极主动推销自己的意识有待加强;四是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不佳, 一提就业就心理紧张, 缺乏自信心, 一旦受到挫折就会怀疑自己, 不敢面对就业竞争, 从而使自己处于就业劣势, 不能顺利就业。因而, 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证。

目前, 高校已基本实现了团组织的多层次覆盖, 班级建团、社团建团、学生公寓建团, 可以说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就有团组织。高校共青团一定要充分发挥与学生联系最为广泛的特点, 利用团组织多层覆盖的优势, 通过举办就业经验交流会、讨论座谈会等形式邀请往届毕业校友, 开展与大学生面对面的交流, 切实帮助学生拓宽就业视野, 确立合理的就业定位, 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配合学校就业指导机构, 开展全程式就业指导。即:在一年级开展成长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 透过辅导员、班主任及高年级学生骨干了解大学生的兴趣、个人能力和优缺点, 帮助大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了解未来职业对自己的意义, 并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二年级提高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教育, 大力进行吃苦耐劳教育、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三年级进行择业观指导, 带学生走进企业, 了解企业、了解市场和了解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四年级着重进行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 高校应通过就业信息网和举办各种就业招聘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 以适合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3、提供锻炼平台、提高就业能力

高校共青团掌握着丰富的学生活动组织资源, 应在服务青年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锻炼平台, 已达到提高就业能力的目标。大学生要实现成功就业, 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是基础, 具备较高的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关键。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第二课堂教育的主要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 把提高学业能力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以模拟招聘会、创业计划大赛、模拟经营大赛等重大比赛为契机, 结合日常科研创新、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开展融入经营素质的锻炼和心理素质的训练, 使为大学生就业打下基础的准备工作融入进共青团的日常工作中, 让大学生一年级了解自我, 二年级提升自我, 三年级完善自我, 四年级实现自我。

4、整合资源、拓宽就业渠道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发挥组织体系广泛、社会资源丰富、工作阵地多样、联系青年紧密等优势, 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 多方面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积极拓宽大学生就业信息渠道。

(1) 主动加强与地方共青团、青年联合会、青年商会以及用人单位团组织之间的联系, 邀请企业家尤其是青年企业家走进校园, 通过举办“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青年创业大讲堂”、“就业创业导航”等活动, 帮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获取更多的人才需求信息。

(2) 统筹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团中央把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作为当前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来推进, 是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和教书育人环节设置的, 它既强调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又突出必要的就业经验和技能积累对创业的推动作用, 为学生实现就业提供过渡期、适应期, 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功率。因此, 高校团组织在统筹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时, 一要坚持把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作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内容。

(3) 积极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团中央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各地实施的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 不仅让部分毕业生积累了工作经验, 也让这些有志青年重新理解了生活,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最平凡的岗位就是远大的理想。自2003年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来, 已选派近10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到西部基层和中东部省份欠发达地区服务。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将对志愿者进行的跟踪培养与在校生就业教育结合起来, 在大学生中形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的积极导向。

(4) 在利用现有的团报、团刊、大学生广播台、共青团网站、电子政务短信平台等媒体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基础上, 建立专门的团属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站, 发布就业政策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 推荐大学生求职意向, 整合各种就业资源, 为毕业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5) 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作用, 借由学生联合会与优秀校友广泛建立长效联系机制, 在大学生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搭建沟通平台, 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张再生.职业生涯规划[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文强.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7 (4) .

[3]朱国仁.新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03, 5

[4]孙彬.论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参考文献

[1]张再生.职业生涯规划[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文强.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7 (4) .

[3]朱国仁.新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03, 5 (4) .

大学共青团员 第9篇

一广西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必然性

1. 服务大学生创业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职责所在及履职的重要途径

2007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政协联组会上指出, 工青妇组织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 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 为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结合到团委, 就是组织、引导、服务青少年儿童以及维护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简称为四项基本职能。因此,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竭诚服务青年, 服务他们的成长成才和帮助他们解决在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当今青年学生们最关心、最有迫切需求的就是得到就业创业的服务和指导。同时, 高校共青团也可以通过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创业, 解决他们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困难, 增强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感, 增加他们对团组织的感情与肯定, 有效地吸引和凝聚青年学生。

2.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优势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紧密联系青年方面有着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等其他行政职能不可比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是它具有完备的组织体系, 从院级团委到院系分团委/团总支再到各班团支部;二是团委、学生会、社团等组织机构有着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学生干部队伍, 可以在帮助团委共同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 还能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的便捷途径来带动广大学生;三是高校共青团可以依托上级团委组织实施的创青春等大赛及青联等青年组织的资源, 来达到指导和促进本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

综上所述, 高校共青团开展系列服务大学生创业的工作, 势在必行。但是纵观当前广西各高校团委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方面, 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还存在一些不足。

二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1. 当前高校开展创业工作的现状

从现今工作情况来看, 各高校开展服务、指导和促进青年学生创业的工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依托商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或专门的创业教育学院等专业院校为主导的, 如温州大学的创业教育学院, 它是一个专门从事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的学院;第二种模式是以就业指导部门为主导, 由该部门来统筹开展各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工作, 目前国内、区内绝大部分高校都采用这个模式;第三种模式是以共青团组织为主导或主要参与的, 目前区内外不少高校共青团都在往这方面做尝试, 不少团委经过努力探索和实践, 也取得了成绩。如西南交通大学团委通过实施“打造一个平台, 抓好两个阶段的职业引导, 建好三类基地, 做好六项措施”工作, 把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有效联系青年、有效凝聚青年的载体, 切实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湖南大学团委采用扶持大学生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模式, 使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提高,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公益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团委以“抓能力、促创业, 抓创业、促就业”为思路, 突出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 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取得较明显的成效。

2. 广西大部分高校共青团在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中地位尴尬

广西大部分高校共青团在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中地位尴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大部分高校仍以就业部门负责创业工作为主, 共青团被创业工作边缘化。如前所述, 当前广西绝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均由就业部门来负责, 而就业部门的分管领导大多是由副院长来分管。部门职责及分管领导不同, 导致两个部门在开展工作时沟通衔接、项目对接、合力提升等方面沟通不顺畅甚至是难以沟通, 有些高校甚至认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是就业部门的事, 团委是“插手干预”。因此, 共青团以何种角色服务创业工作大局、以何种身份开展到创业服务中, 共青团和专门的创业服务部门如何理顺职责和分工等方面尚未明确, 这些是当前广西高校团委参与到创业服务工作中的最大现状及难点。

第二, 作为行政职能部门, 团委较少能参与到创业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当前, 不少学校都专门开设了创业教育、创业实务等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选修课或必修课, 有的学校共青团组织还依托团中央的KAB创业教育项目来开展本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但纵观广西高校当前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情况, 除了实施KAB创业教育的高校外, 创业教育第一课堂的教学主渠道, 大多还是掌握在教务管理部门或就业部门手上, 有些学校的团干因为专业背景、培训经历或者是本校师资已充足等原因, 都没有机会上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所以, 总体来说, 共青团组织在创业教育方面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

第三, 团委负责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与教务和就业部门建立的就业基地有所区别, 较少能实现资源共享。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 近几年全国各地高校团组织积极参与“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创建工作。这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自创建以来, 在吸纳大学生到基地进行实习实践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不少大学生正是通过这个途径实现了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和解决就业问题。但是, 目前这个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在建设过程中, 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目前这个基地建设是团委负责的, 二者的衔接有时不太顺畅, 不利于资源整合及共享;二是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人才需求对接不顺畅, 不少基地是为了建设基地而建设, 在指导见习学生融入社会、学习岗位知识和创业技能等方面的力度不够。

3. 广西高校共青团在现有创业服务工作中存在服务不到位的地方

第一, 创业大赛后续实践平台服务较弱。近年来, 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 高校共青团在创业服务、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大学生在开展创业计划、创业大赛等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展示平台。然而, 这些活动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具体表现在各级团委重赛前筹备和赛时评比, 轻赛后指导和跟进, 不少层级的比赛往往是比赛结束后, 团委对这项赛事的服务和指导也暂告一段落, 很多在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好项目, 因为没有推广推介平台而没能将计划转化成创业实践, 在打击参赛学生积极性的同时, 也对创业大赛的品牌活动的后续支撑打了折扣, 不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发挥赛后持续服务作用有限。

第二, 创业扶持方面, 发挥整合社会资源优势不够。不少省、市级共青团组织均有青年、创业青年联盟等类似组织, 高校共青团作为他们的下属单位, 大多可以共享这些组织的资源。从实际工作看, 不少高校共青团在历年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中, 也积累了不少创业企业家及企业在职人员, 为高校调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资源来扶持在校大学生创业等方面提供了很多便利。然而, 不少高校共青团由于本身经费不宽裕、日常事务性工作繁杂等原因, 没有有效地掌握和整合或利用好这些社会资源, 导致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没有办法给学生资金、经验、场地等方面的实际支持, 使得共青团开展大学生创业服务工作变成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 不受学生重视。

第三,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的工作, 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创业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学问, 团干服务大学生创业需要他们本身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但从现实情况看, 不少团干是园林设计、畜牧等专业出身, 自身也没有从事过创业实践, 所以不具备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条件, 也难以统筹协调其他部门来开展对他们的服务;二是高校共青团还承担着大量的具体性事务, 还有思想引领等工作职责, 而目前各高校团委的显著特征就是人手紧缺, 在工作任务繁重人手少的情况下, 很难再有能力开展促进和服务大学生创业的工作。

可见, 高校共青团在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方面, 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 但需要上级部门、学院领导、院内各职能部门及团干自身在思想意识和行动上的共同到位。

摘要:服务、扶持青年创业是共青团的职责。高校是青年云集的地方, 高校共青团更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经笔者对广西部分高校共青团服务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进行调研后, 发现各高校重视程度、参与深度、服务广度等方面不一。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大学共青团员 第10篇

一、大学生择业与就业问题解析

(一)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

大学生择业观很大一部分是受社会经济影响, 还有对一些职业有过高的期望和理解上的误区。很多高校大学生在学校由于对社会不了解, 掌握不了就业的方向与动力。应当树立职业平等观, 任何工作都应当成职业来做。不能盲目地选择职业, 应该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前景做好规划。部分大学生会考虑沿海城市, 经济发展比较发达的地区或者城市, 也就是经济在主导着大学生择业观, 这样会造成就业集中, 真正偏远的, 需要人才的地方反而没有人去。就业压力就会一直上升, 这类学生不仅要提高择业的能力, 还应该提高适应能力, 更好地去适应工作区域。

(二) 大学生就业环境和岗位需求失衡。

从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 毕业生的人数从最初的100万到2012年的680万人。近年来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更是急剧增长, 而社会可以提供的岗位却有很大缺口,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工作环境也是导致岗位需求失衡的重要原因, 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喜欢在沿海及发达城市发展, 造成人才的过量集中, 而西部等一些欠发达的地区人才需求较多, 却因为自身的地域条件限制而招不到需求的人才。这种人才结构失衡的局面有待于调节。

(三) 大学生应该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毕业生经过大学的进修, 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知识。但是在社会中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工作中学习,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将自己在学校中所欠缺的在社会中加以弥补, 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与竞争优势。形成自己的人生观, 社会观, 价值观, 发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综合素质是社会检验大学生的必然课题, 只有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与优势

(一) 高校共青团的覆盖面广, 整体素质水平较高。

各类高校共青团是几乎可以覆盖整个大学的学生团体, 团体人员素质高, 知识掌握全面, 责任心强, 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就业服务, 并帮助其解决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共青团有能力和责任在大学中开展就业或是择业的讲解。共青团应在学生中有着广泛的号召力和感召力, 并对大学生的自主择业观加以正确的指导。应届毕业生选择职业时会受“经济收入”的影响, 反而忽略了自身其他的因素。经济因素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不变的话题, 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 考虑的事情难免不全面, 往往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就会盲目地找工作。共青团可以在大学生在校期间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 来规范每个大学生的就业观。

(二) 共青团主要在于服务。

高校的共青团应该全面加强拓展职能与校园的服务职能, 通过狠抓素质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服务于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知识掌握水平。“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是团结教育青年的坚强核心。在新的历史阶段, 引领广大青年为我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奉献青春, 是共青团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强调了共青团的重要性, 共青团有能力也有义务服务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 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优势, 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

一是服务优势。共青团在学生中有很好的服务优势, 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声, 也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共青团是一个学生性的组织, 旨在服务学生。可以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开拓学生视野, 增长见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就业的机会, 例如:招聘会, 校园就业宣讲及指导, 对外进行校企合作等, 都能够很好地帮助大学生能解决就业问题。二是组织优势。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力量, 具有一定的政治优势。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加强政府引导, 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扩大就业规模, 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组织并开展相应的活动来锻炼大学生的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与事业单位, 政府的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提供给大学生就业机会。能和学校的一些领导或组织有着一定的联系性, 能够及时地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在校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学校, 共青团可以提供招聘信息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这对学生的就业有很好的帮助。

三、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措施

(一) 共青团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促进大学生与就业市场的联系。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 我们的就业制度还没有健全, 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很多基础的建设还很落后, 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 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要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学生的就业需要与市场挂钩, 可以通过共青团来促进与就业市场的联系。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大学生的培养方向, 更好地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样也能更好地体现出共青团在其中的重要性与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 在促进就业的过程中, 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

可以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 开展订单式的培训。为了市场的需求, 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缓解就业方面的压力, 提高本校的培养基础平台。建立比较完善的学生信息, 能够和市场需求方面挂钩, 这样有利于就业率的上升。还可以在校外建立大学生的创业园,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大学生创业的同时, 也会带动就业。这种双赢的方式, 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比较合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也随之提高, 在创业上, 高校共青团应该重点培养, 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大学生创业的同时, 高校共青团应该给予一定的方向性, 提升创业的质量和能力。

(三) 高校共青团应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高校共青团应该学习《就业促进法》, 让大学生就业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 针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中带来的问题, 给予适当解决的方法。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共青团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多更好的帮助, 就业不仅仅是找工作这么简单, 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民生问题。在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中, 共青团起着导向作用。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成才成长, 并促进素质教育的成型,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高校共青团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服务。

四、结语

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具有较高的意义。很好地服务于待就业的大学生, 在人才培养中创造新的优势, 新的起点。共青团应对现在社会或者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好的认识, 使大学生的就业得到保障。就业是民生之本, 促进大学生就业, 可以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进步,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大学生就业成为各类高校与社会的热点话题,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社会各界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 越来越多的就业问题显现出来, 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迫在眉睫。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新生力量, 能够直接面对青年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共青团在解决大学生就业时遇到的问题及提出的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大学生就业,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孟益宏.创业教育, 高校共青团的时代责任[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2].陆芳萍, 吴静.构建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分层分类菜单化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大学共青团员 第11篇

一、“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

“90后”大学生出生和成长在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同时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新时代,手机和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国社会人口结构激烈转型,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90后”独生子女的比例以高达75%,且相当一部分“90后”大学生成长于家境优越或相对比较优越的环境。

二、“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思想早熟,个性张扬

“90后”大学生信息来源十分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便捷,与社会的直面接触机会数不胜数,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冲击使“90后”的思想过早成熟,同时,也使他们自己看待事物视角独特、观点犀利。他们不被传统禁锢,不受陈规束缚,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且思维严谨,逻辑性强。他们有着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渴望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肯定和认可。

(二)乐观自信,抗挫折能力相对较差

受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等的影响,“90后”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能力怀有较高的自信心,对自己前途的定位也很高。 由于他们从小在温室中成长,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因此,在遇到挫折时,一向高傲、自信的他们很容易因慌乱,自我调节能力薄弱,容易陷入低迷情绪中不能自拔。

(三)自我意识强烈,团队意识欠缺

“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懂得与人分享,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容易忽略身边人的想法与感受。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喜欢特立独行,我行我素,集体观念缺乏,团结协作的能力较差。

三、“90后”大学生时代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

“90后”新一代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以及价值观等各方面呈现出的新特点为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创新工作思路,更好地培养和塑造“90后”大学生,已成为目前高校共青团面临的新挑战和重大课题。

(一)网络发展异常迅速,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具有复杂和不可控性,网络中大量的娱乐信息,暴力信息以及不健康的、低级趣味的网络游戏,甚至于一些反科学,伪科学的信息经常交织混杂在一起,这对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缺乏抵御不良思想能力的“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意识形态的一股重大冲击。同时对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受时代背景影响,“90后”大学生对于死板的理论灌输和空洞的说教不以为然。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课程,他们要么毫不关心,充耳不闻,要么行为叛逆,大胆质疑,更有甚者屡屡出现逃课旷课的情况。他们向往自由,张扬个性,渴望平等,这无疑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管理和教育带来了另一项重大挑战。

四、“90后”大学生时代共青团工作新思路的探索

(一)工作理念新思路

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广大团员青年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指导者,在现今面临“90后”大学生时代全新的时代特征情况下,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一核心指导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开展适应当今时代“90后”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同时,高校的共青团工作要紧抓当代“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顺应“90后”青年的心理特征,积极开展引导式教育。从根源着手,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另外,注重指导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已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在开展原有的传统活动如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等活动的同时,积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开展各类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既要提高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水平的能力,又要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的实际运用。

(二)工作方法新思路

针对“90后”群体自我意识强烈的特征,高校共青团工作应该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方面投注更多的精力,尽量避免 “大同式”和“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如根据他们的思想特征、兴趣爱好,开展不同种类的团组织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和长处,并在主动参与中得到相应的锻炼与考验。

(三)工作渠道新思路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因此,高校共青团工作也应随之步入全新的网络时代。如何充分利用好网络开展共青团工作已成为“90后”大学生时代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高校共青团要高度重视网络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并对其生动、丰富的信息资源加以过滤,做好“90后”大学生时代的教育工作。另外,要利用网络建立高校共青团工作门户网站,充分利用 QQ、人人、飞信、微信、微博等交流互动工具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网上学习活动,使网站能够真正成为共青团组织和学生之间便捷的沟通桥梁。同时,还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积极倡导青春健康的网络生活,从而真正达到利用网络健康开展共青团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柏军.试论“90后”大学生时代背景下的高校班主任工作[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3(4).

[2]白泽朴,马柯,卞少华,俞婧.高校辅导员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思考[J].文教资料,2011(25).

大学共青团员 第12篇

一、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不足

(一) 规模不大。

在2011年的暑假团市委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基地, 经过宣传和组织, 近1, 000人只有5人参加了本次的就业基地工作。可见, 在共青团开展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上, 学生的参与数量较少, 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

(二) 形式单一。

所谓“形式”, 是指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种类。同样, 在2011年暑假的就业见习岗位的提供上, 看到大多是以销售、接待等为主要工作内容。形式的单一导致学生的选择面狭窄, 影响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三) 时间不足。

在共青团开展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上, 大多是利用学生的寒暑假进行, 而寒假受春节的影响, 很多学生更多地选择了回家, 这一系列的情况存在, 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的时间过短, 不能形成更加有效的教育和锻炼的功能。

二、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原因

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上, 共青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并应该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效, 但在实际就业创业服务上, 却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存在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 社会的就业服务不充分。

目前社会只有少部分企事业单位参与到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中, 而在这少部分的企事业单位中又有太多的单位只是单纯地从经济利益出发, 从而导致共青团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二) 学校的就业制度不完善。

学生作为在校学习的主体, 主要是以学习为主, 学校有严格的学习制度和要求, 这在一定程度了限制了学生参加就业创业的见习。学校的学习制度和就业制度没有有效地结合和协调, 就会导致学生参与就业创业见习的规模不够。

(三) 家长的就业观念过于传统。

据了解, 大多数的家长在孩子就业上, 依然还是习惯地追求“铁饭碗”, 在面对学校提供的各种基础性工作的见习上, 多数家长一方面觉得参加这样的工作没有必要, 不如假期回家好好休息放松;另一方面, 家长让学生参与见习工作, 主要是认为学生假期呆着也是呆着, 就当锻炼玩玩。

三、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途径

虽然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 限制了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 但是此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学生成长成材的发展要求, 因此, 我们必须全面发挥共青团服务学生就业创业的作用, 为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努力、做贡献。

(一) 强化对青年学生的就业引导。

就目前学生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程度误区的现象和问题, 作为高校共青团除了配合学校就业部门的教育工作和活动开展外, 自身也应该不断开展强化学生就业引导的工作。一方面,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通过各种就业成功人士的励志讲座和不同就业阶段青年人的感触感悟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 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有目标、有内容地开展相关的就业技能培训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就业技能, 从而为下一阶段参与社会工作奠定业务基础。

(二) 积极与社会单位搭建平台。

在与社会单位合作上,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共青团服务学生就业的功能, 更好地实现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工作的效果,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建设多渠道的就业见习基地。

针对目前就业见习岗位的单一问题, 高校共青团应该积极与社会各种单位进行交流, 争取建立多形式、多内容的就业见习基地, 为学生的选择做保证。

2.巩固多方面的就业见习效果。

一方面, 为学生的安全做保障;另一方面, 及时了解学生社会工作的现实情况, 为学生的发展做保证。

(三) 全面同学校部门沟通协调。

共青团在开展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上应该积极、全面地与学校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主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服务和管理相结合。

不能一味服务, 而疏忽管理, 导致服务目标脱轨;不能只顾管理, 而忽视服务, 导致管理偏离现实。因此, 要把服务和管理全面结合起来, 保障服务就业的有序性和合理性。

2.学习和就业相结合。

高校共青团应该积极地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形成制度章程, 将学习和就业有效地结合起来, 促进服务就业的科学性。

四、结语

上一篇:投资规则下一篇:胰岛素类似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