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范文

2024-06-03

五四精神范文(精选12篇)

五四精神 第1篇

一、五四精神的内涵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过程中所凝练成的包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是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一种爱国主义精神。总起来看,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是其力量泉源,积极创新、追求民主与探索科学是其内在核心,要求实现进步是其追求目标,而所有这些要实现的最终目的,就是振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富强、民主与文明。民众的自由、平等、爱国、诚信与友善,这和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所在和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对于当前来讲,五四精神依然是我们广大青年把握现在与开辟未来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乃至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中现状及原因分析

1. 现状

⑴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他们渴求发展、渴求进步并努力迎合社会、与时俱进,他们懂得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什么是幸福的真谛,有正确的爱情观、美丑观、荣辱观、规则观、诚信观和交往观。他们富有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更多的人追求完美的人格质量和生活方式,他们不甘平庸,有思考、想创造、想担当,同时渴望成功的精神特质也是现代大学生身上非常可贵的品质。

⑵存在问题。有少部分人大学生在大事大非面前缺少正确的是非观念,没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价值取向上出现浮躁、迷惑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无所适从,这使得他们普遍没有人生的努力方向,只重眼前现实利益,虽然他们也认同为社会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以为国家在自己的岗位上开拓创新、建功立业、无私奉献为人生幸福的人少之又少。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曾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思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1)具体来说,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价值取向不明显。人作为社会性的本质存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面临方方面面的选择在所难免。在面临某些选择或对事物进行价值标准的评判时,我们好多同学往往既不选择“不认同”也不选择“认同”,而是选择“比较认同”,这说明在价值观取向方面,他们思想上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需要给予必要的引导。

(2)知行不一现象的客观存在。如在诚信观方面:既认为应该讲诚信,又难舍失信可能得到的好处;在规则观方面:认为规则重要,但又非常缺乏主动了解规则、按规则办事的行动;既认为学习重要,但又不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

(3)某些价值取向偏离正轨。尤其在爱情观方面:认同“大学生恋爱的最初动机主要是弥补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的占:58%,比例占了近2/3,这是令人担忧的现象。认同“大学生最好不要发生婚前性行为。”占:89%,仍然有1/10多的同学反对这一观点。多数大学生“不希望自己的婚姻伴侣具有婚前性行为”,占到91%,以上反映了大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矛盾心理,也透露出这一代年轻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世态度。

2. 原因分析

⑴主流现象存在原因。首先,各级各类学校的正面、正确教育的结果。如今的大学生大都是从校园到校园,从上学开始,就接受学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他们从理论上知道该如何做。再加上国家对学校周围的文化、娱乐、商业活动的管理,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侵蚀和影响,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理论上日渐成熟。其次,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有良好影响。近些年,为加强对青少年思想理论教育培养的力度,国家的宣传、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树立先进典型,抓好示范教育;规范网站网络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再次,价值观理论与实际脱节、说做不一的情况大量存在。大学生心理特点上充满矛盾,价值观念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理论上的正确选择并不能代表他们会落实在行动上。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观念的多元和多变又使他们处于矛盾的状态,加之社会一些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影响,使他们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观念,对改革开放和国家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前途产生困惑,在彷徨与苦闷的思考中他们转向崇尚自我,主体意识也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得失,在具体问题处理上又采用实用主义的做法,价值迷茫,产生了大量理论与实际脱节、说做不一现象。

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首先,市场经济下社会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负面效应和各种西方思潮引发的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对学生树立个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衍生出来问题是人们越来越看重个人的价值,集体主义观念愈来愈淡薄,崇尚个性,追求自我实现,在价值评价上出现多重标准,进而在人生价值的目标上出现迷失或偏离,一些学生的自我观念开始滑向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从“我”出发来评判事物,确定言行。这在公德意识、交往观、诚信观和爱情观上都有体现。以爱情观为例,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渗透以及“性解放”、“性开放”思潮的涌入,不少大学生在爱情观上出现了心理错位。东方传统文化所推崇的贞操观以及对非婚性行为的贬斥,在当今大学生中已大为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漠视传统伦理道德,轻视爱情道德和责任。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黄色网站的泛滥,也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影响。其次,学校教育重知识灌输轻成长实践过程、家庭教育的重智轻德等,使认知和实施严重脱节。例如在爱情观问题上,教育者对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重视和研究还不够,忽视了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即使有一定的引导教育,也只停留于书本层面。因此,无法根据大学生的恋爱特点给予触及心灵深处的教育,无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再次,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或者是非独生子女但家中溺爱严重,使大部分学生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是出发点是以自我为中心。

三、以五四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探索

1. 以五四精神引导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价值观形成氛围

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其引入校园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比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手大赛、学术讲座等来宣扬五四精神,让广大师生了解它的形成发展,理解它的内涵实质,明确它的特征意义,让生活在其中的每个学生都有意无意地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受到其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将五四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引入课堂与学生生活,用它来培养人、教育人,从而形成一种开拓、进取、创新、求实的校园文化,帮助大学生摆脱空虚、颓废、郁闷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带动所有青年学生养成渴望知识、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

2.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和主阵地,增强责任意识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

人在社会生活中,总要担当各种各样的任务和责任。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责任就是历史使命。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高校大学生作为广大青年的优秀代表“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2),他们承担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五四精神的形成过程,有力证明了青年学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然而,如前文所析,我国当前大学生中却不同程度存在着社会责任感淡漠,历史使命感缺失的现象,这个非常严峻的课题,必须引起社会与国家高度的重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和主阵地优势,有意识、有方法、有成效的将五四运动中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予以突出,帮助大学生增强责任意识,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

3. 以“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的理念教育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精神实质的五四精神中蕴含着对人生价值和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是引领当代人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的一面旗帜。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价值观往往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的变化格局。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来讲,如同人生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能否树立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人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矛盾斗争过程。学生时期是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养成的最佳时期。“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3)”而树立和培育正确理性信念和价值观,首要就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国家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青年学生自己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在自己人生的黄金时期,我们必须勤奋学习,快马加鞭,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4. 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无论什么样的天才也必须通过参加实践的历练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对青年学生来讲,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练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所以学校要考虑专业的优势,根据院校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得到培养和锻炼。如有计划地引导组织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参加各类社团和志愿者队伍,到农村、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等。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他们的责任意识、创业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长见识、砺精神、明志向。

五四精神作为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其它优秀革命传统精神一样,需要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继承和弘扬,从而使其在广大青年的思想中固化下来,潜移默化中实现其导向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精神实质的五四精神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把“五四精神”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五四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培养教育当代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但是对“五四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五四精神,大学生,价值观

注释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08-26.

五四精神 第2篇

爱国不拘泥于时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爱国使命,不同的时代,孕育着相同的爱国情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爱国是抛头颅、撒热血,为国捐躯;在太平盛世的年代,爱国是谋复兴、图未来,为民服务。新中国成立前,我们面临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军阀各自为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抵御外敌入侵,结束军阀纷争,实现民族独立是那一代人的使命,为此,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用献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是爱国者。新中国成立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解决百姓温饱,实现国家富裕是那一代人的使命,为此,在伟大领袖的指引下,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改革开放等,中国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国力蒸蒸日上,他们同样是爱国者。新时代,我们处在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为此,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党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克难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我们立志做爱国者。

爱国不局限于身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情怀不是某一个阶层独有的特权和标签,相反,保家卫国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于军人而言,爱国就是维护国家安全,捍卫祖国尊严,随时准备为国家和人民牺牲一切。于执政者而言,爱国就是科学管理国家,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幸福康庄大道。于教师而言,爱国就是为人师表,兢兢业业,传道授业解惑,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等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身份,但在爱国上是没有差别的。无论多么高大上的行业,都需要爱国精神的熏陶;无论多么普通、平凡的岗位,也都可以涌现爱国楷模。新时代,每一个人都要立志做一个爱国者,我们青年人更是要带好头,树立榜样,人人争当爱国典范。

红五月,追寻五四精神 第3篇

打开厚重的历史惟幕,开启尘封的一九一九,进入当年红色的五月。5月4日,中国青年、中国工人、中国知识分子,掀起了轰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本期相当篇幅的文章,记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时期先辈们的革命斗争事迹,读来令人震撼,令人鼓舞,令人奋进。

五四前后是近代中国灾难深重、国弱民穷,受尽外国列强欺凌的时期。看《旅顺屠城惨案与万忠基》让人触目惊心:1894年11月21日,日军侵入中国旅顺市区,灭绝人性地进行了4天3夜的大屠杀,杀害无辜民众超过2万人。据史料,旅顺遭日军屠城时,幸存者不足800人。《回忆远征印缅抗日战争二三事》这样写道:“‘九·一八’事件爆发后,东三省被日本占领,华北危急!中华危急!处于大后方的广西柳州也遭到日本飞机的日夜轰炸,人员死伤累累……”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中国全民族各党派的同仇敌忾。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新华日报》“友声”专栏,专门刊登中间党派以及爱国民主人士的言论,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抗战的胜利。因此,有了共产党人在抗日战场上的舍生忘死;有了回忆远征印缅抗日战争中国将士在印缅战场的为国捐躯:有了爱国民主人士程思远记录下的台儿庄大战的浴血奋战。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五四精神的高度体现。伟大的先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事业,他们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他们的人生价值和追求。从下面几位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的烈士家书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们精神的崇高。《亲情长留天地间》,夏明翰烈士给家人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光耀千秋的词句。《毛泽东秘书张文彬的革命生涯》,张文彬在临刑前,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写下:“宁可坐牢而死,决不跪着出去”的绝笔。《隐蔽战线的英烈侯文理》,受党组织派遣台湾执行任务,于1958年被台湾当局杀害。大陆解放前夕,他在给未成年的儿子信中写下:“现在我们的国家,是要在新民主主义的号召下建设新的人民共和国了,你们现在不知努力读书……休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殷切希望。革命家书表现了共产党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尽现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

五月的风,惠风和畅;五月的雨,温润如酥;五月的大地,生机盎然。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红五月,我们追寻五四精神,就是要让我们:勿忘国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振兴中华。

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 第4篇

一、爱国主义至今仍是凝聚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 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巨大力量。

“五四运动的精神, 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1] (P123) 20世纪初的中国风雨如磐, 在此前的半个多世纪, 古老的民族历经外强欺凌和专制暴虐, 仁人志士寻求国家出路屡遭挫败。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唤起国人新的觉醒,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极大鼓舞,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外交的失败, 使人民积郁已久的愤怒爆发。1919年5月4日, 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激情, 北京学生高喊“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的口号, 聚集在天安门广场, 抗议列强无视中国主权和北洋政府的对外妥协。面对军警逮捕镇压, 学生们毫不畏惧, 其爱国热诚受到各阶层民众的同情和支持, 短短一个月内发展成为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激情, 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由于这次运动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彻底而不妥协的斗争, 又由于运动中一部分最有觉悟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找到了改造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走上了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 使得五四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 与历史上的爱国主义相比较, 有着“本质的进步和鲜明的时代特征”。[1] (P120)

今天的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用坚船利炮灭亡中国的危险已不复存在,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仍然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选择。为了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需要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 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爱国主义精神历来是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精神根源, 是强国的思想基础和人民共同奋斗的动力。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弘扬五四精神, 就是要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集中智慧和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并在增强国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 拥有理性、开放、包容的心态, 以宽广的胸怀融入世界, 让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更加丰富。更为重要的是强化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统一起来, 使爱国主义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力量。

二、健全民主制度, 发展科学事业, 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弘扬五四时期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五四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发生的。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 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 勇敢地向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宣战。这一思想解放潮流, 影响了知识界, 不仅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而且为运动提供了“思想头脑”。以“民主”、“科学”为基石的现代文化精神成为五四精神的灵魂。

传承五四时期提倡的民主科学精神, 意义深远。为了争得人民民主, 中国人民曾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奋斗过程。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 然而帝制的崩溃带来了军阀独裁或一党专权;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实现民主在观念上做了新的努力, 但未在制度上留下任何痕迹;五四以后, 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继续为民主而奋斗, 但他们的努力却很难在制度层面加以落实;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历来为之奋斗的目标。但在建国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有两大失误, 一个是没有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一个是没有切实建设民主政治。改革开放之初, 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3] (P168) 民主要法律化、制度化等重要思想。随后,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 被列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今天,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仍然是中国人民面临的一项重大的任务。中共十七大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4]我们应当结合自己的国情, 扩大人民民主, 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同时更要注重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和民主素质的提高, 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打牢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同时也指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弘扬科学精神, 就是要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 发挥科学技术的效能,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障。同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学技术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所取得的成就, 举世瞩目。但是要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必须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以尽快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我们要站稳脚跟, 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必须加快科教兴国的步伐。

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激发社会创造力,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

五四运动是冲破旧思想旧文化的牢笼, 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为了打破几千年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的精神枷锁, 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力鼓吹解放思想, 反对迷信、教条和独断。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明确地提出:“新文化运动要注重创造精神。创造就是进化, 世界上不断的进化只是不断的创造, 离开创造便没有进化了。”[5] (P516) 五四时期对旧思想的猛烈冲击, 给新思想的传播打开了闸门, 其结果是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开辟了中国革命新纪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成为五四精神的鲜明特征。

弘扬五四传统, 就是要解放思想, 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 不断进取, 锐意改革。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领导的延安整风运动, 反对党内教条主义, 促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为民主革命胜利, 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是继五四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0世纪70年代末, 邓小平领导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打破“两个凡是”的束缚,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扫除思想障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正是由于思想的大解放, 冲破了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以及计划体制、所有制等问题的束缚, 推动着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但是, 思想解放是永无止境的, 不是一次或几次就能完成的。随着实践的发展, 认识也要跟着发展, 不断地抛弃那些已经不适应新情况的旧观念, 打破那些不合乎当代实际的旧思想的禁锢。实践证明, 只有思想解放了, 才能够勇于创新, 敢于变革。当前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鼓起更大的勇气, 付出更多的艰辛, 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6] (P103) 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 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 激发社会创造力, 才能求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对于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 意义极为重大。

今天我们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已与五四时期大不相同, 纪念五四最重要的是继承五四运动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和开创的优秀传统, 并将其注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使之发扬光大。

摘要:以爱国主义、科学民主、开拓创新、互相渗透、互相贯通而构成的“五四”精神, 有着深刻的时代价值。而将五四精神注入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使之发扬光大, 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民主科学,开拓创新,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 (V.2)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 (V.1)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V.2)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0.10.24, 01版.

[5]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 (上) [M].北京:三联书店, 1984.

五四精神 第5篇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支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的时刻,我满怀着激动心情,95周年了,那时的青年们是多么的有动力,有热情,一心为国,国家都不存在了何谈学习,何谈生活,上街游行,积极为国为民争取最大的成功,那是一种忘我的,无私的,奉献的精神。在五四运动中,爱国主义是最深厚的精神底蕴。93年前“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已然淡去,但“振兴中华”的青春壮歌却一脉相传,回响不绝。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仍然是个发展中的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发展,要想国家富强,就必须努力,而希望就寄予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抚今追昔,我们更应该发扬光大“五四”精神,深刻反省“五四”历程。继往开来,依然任重道远。这应该是当代青年学子的使命。正如那句话所说的那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五月是我们青少年的象征。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像初夏多姿多彩的鲜花,开遍祖国的大地;要像初夏嫩绿的树枝,努力撑起一片片绿荫,为我们伟大的祖国遮风挡雨!

但我还是一名小学生时,看着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带着飘扬的红领巾,总是很羡慕,觉得那是一种象征,一种荣誉,为了得到它,我很努力,不犯过错,听老师话,做一个好学生,当我到年纪,并且第一批佩戴红领巾的那个仪式时,我记得是一个学姐给我的,她说那是一种传承,让我好好记住,自那后我都整整齐齐的叠着那抹红,从鲜红到暗红,陪我走了好久。上了初中之后就叠起来放在了抽屉里。感觉那时,是这红领巾鞭策着我,走好学习的路,做一个善良的孩子,一个好花朵。

初中之后,就有了更高的追求,对五四精神也有了更多了理解,当时的老师都很年轻,感觉他们都很热心,很有热情,对我们都很耐心,感觉他们对老师这个行业很满意很热爱,年轻的他们,对我们注入了很多的心血,来到不起眼的小村子当老师,也许是不容易下决定的一件事,但是他们还是来了,而且做的很好,这种奉献的精神,这种牺牲自己大好年华陪着我们这些小不点的,让我们也想有更好的发展,更优秀的成绩回报他们的辛勤。

到了比较大的城镇上高中,上大学,感觉不是那么清澈了,好像这种精神里面还有一种信仰,一种认定了的觉悟,认定了这个党,这个国家,决定要一直一直的为这个养我爱我培育我的国家,奉献我的一切,当国家有难时,我们定当不顾一切,挺身而上,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我们的担子很重,但是有压力,才有动力,学好知识,运用好在能力,在可以做到的范围内,做到最好,并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我们的伟大的母亲,中国,正需要我们这些蓬勃的的力量,去添加新的活力,去更加的发展壮大她,让她在众多的国家中,有发言权,有余力保护扶持那些弱小的国家,使得整个地球更加的和平,健康,人民更加快乐,生活更加和谐。五四精神的真谛是爱国精神,今天,历史让我们生活在了一个气势磅礴,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时代,毫无疑问,我们将接受历史的选择,高举“五四”的旗帜,以务实的的作风,建设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机英124班

发扬五四精神 勇担青春使命 第6篇

2011年5月4日,为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发扬五四精神,勇担青春使命,普陀区青年创业者联谊会召开第一届第一次会议。普陀区委常委、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夏斯德,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李世荣,区工商联副主席、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会长、宏泉集团董事长王岳祥,团区委副书记钱晓莉以及青年创业者联谊会会员共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区工商联副主席方伟林主持。

会议审议通过了《普陀区青年创业者联谊会组织条例》,选举产生了普陀区青年创业者联谊会首届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上海宏泉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王哲洋当选为会长,并在会上发言。钱晓莉和方伟林被聘为青年创业者联谊会名誉会长。会上,还举行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的赠书仪式。

夏斯德代表区委向青年创业者联谊会的成立,以及首届会长班子当选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肯定了普陀区青年创业者联谊会作为全市乃至全国第一个由第二代创业者组成的联谊会的积极意义,并希望青年创业者们办好这个舞台、利用好这个舞台,围绕主体工作开展好一系列的活动,预祝青年创业者联谊会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所有青年创业者都能吸收养分、茁壮成长,并有新的提高;同时希望全体联谊会成员多做思考,多展开讨论,形成联谊会工作特色,打响联谊会品牌。

五四精神 第7篇

反封建是五四新文学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赵树理继承了这一革命精神, 面对一切封建陋习, 他给予了坚决的、不妥协的揭露和批判。在他的作品中, 反封建的思想也始终如一。在解放区, 新政权刚开始建立, 农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但是旧的反动势力仍然存在, 封建思想意识也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农民的头脑中, 他们也在不自觉的维护旧的秩序, 这一切阻碍着他们彻底解放。赵树理也意识到了将农民从封建思想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重要性。他为此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深刻思考, 将“五四”反封建精神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怀着启蒙、教育的心态, 批判现实中的落后、消极因素。赵树理在小说中, 紧抓农村家庭矛盾、人物厉害冲突, 从容描绘出封建思想对农民的渗透, 批判了农村中的愚昧习俗, 进行生动形象的道德劝诫, 启发农民摆脱因袭的传统, 走出封建传统的精神牢笼。《李有才板话》中的老秦具有典型的反封建意义, 他自身原本属于受压迫最深, 处于最低层的阶层, 封建等级观念却深深植根于他的思想中。当县农会主席老杨去他家吃饭时, “老秦舀了一碗汤面条, 毕恭毕敬双手捧给老杨同志”【1】;打谷过后, 老秦听说老杨是个住长工出身, “马上就看不起他了, 一屁股坐在墙根”【2】。老秦前后态度的变化, 正是体现了封建等级思想对农民的毒害之深。《孟祥英翻身》中, 赵树理描写了封建习俗对农民的毒化, “一当了婆婆就得会打骂媳妇, 不然的话, 就不像个婆婆派头;男人对付女人的老规矩是‘娶到的媳妇买到的马, 由人骑来由人打’, 谁没有打过老婆就证明谁怕老婆。”【3】赵树理对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

赵树理早年在新式学校求学的时候, 曾深受“五四”新文学影响, 大量阅读了鲁迅的小说。他较多地接受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 关注真实人性, 注重从精神层面不断解放农民。他不擅于描写立场鲜明的阶级斗争, 也不偏爱塑造“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 他的小说中多写旧的落后的人物, 他们既不是阶级敌人, 又不英雄模范。赵树理自己有一段话可以道出这样安排的原因:“人都是从旧社会来的嘛!从旧社会带来旧思想的尾巴, 有的长一点, 有的短一点;有的占了他思想的控制地位, 有的已经退到不重要的地位, 或者很小的地位。人就是这么纷繁复杂地组织起来的。这样来认识和处理人物, 是符合客观的情况的。”【4】这些人物最能体现中国农民保守、愚昧的弱点, 他们受着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 胆小怕事却又贪图微利, 犹豫不决却又相信天命, 使得他们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脚步而落后, 是最广泛中国农村农民的代表。赵树理冷静的审视, 在作品中幽默风趣的刻画了这样的一个群体, 通过新与旧的矛盾冲突揭示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与成长过程。《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凡事都要看黄道黑道, 结果落个“不宜栽种”的笑话, 他以命相不和为理由干涉小二黑和小芹的婚事, 贪图便宜替小二黑收了个童养媳……在人民掌握政权的解放区, 二诸葛的这些做法表示了他思想的落后性, 但是作品中还描绘了二诸葛在看到小二黑被抓时哀求兴旺, 小二黑被送到区上后, 二诸葛彻夜惦念, 这也表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李有才板话》中的陈小元, 他原本与其他“小”字辈的人物一样, 团结友爱、地我分明, 与地主阎恒元进行坚决的斗争。阎恒元在丈地问题上耍花样的时候, 他敢于戳穿。当他受训回来当上武委会主任的时候, 被阎恒元的一点微利拉拢过去, 端起架子压迫旧日的朋友。赵树理对农民既熟悉又有感情, 即使对落后的农民, 他也不表示出轻蔑与鄙视。这些人物并不是大恶之人, 只是受旧思想毒害太深, 在道德上有瑕疵。赵树理塑造落后农民形象, 是为了适应新的时代主旋律, 对他们加以揭露和批评, 并满腔热情的帮助他们进步, 劝人向善, 促人新生, 改良社会。正如作品中老杨所说的:“一个人做了错, 只要能真正改过, 以后仍然是好人, 我们仍然以好同志看他!从前的事情已经过去了, 尽责备他也无益, 我看以后不如好好帮助他改过。”【5】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 民族化、大众化不止一次的被提出与讨论。五四时期虽然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 但是过于欧化的语言和形式仍然极大的妨碍了文艺与大众的结合。赵树理在受到五四新文化的熏陶后, 又重新扎根于农村, 开辟了一条独具民族特色的大众化艺术道路。语言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 也是民族化、大众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赵树理注意到农民读者的接受水平, 不管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 多采用农民的日常口语, 同时又进行了审美上的加工, 形成了一种明快风趣又琅琅上口的语言特色。他曾经说:“‘然而’听不惯, 咱就写成‘可是’;‘所以’生一点, 咱就写成‘因此’;不给他们换成顺当的字眼儿, 他们就不愿看。字眼儿如此, 句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句子长了人家听起来捏不到一块儿, 何妨简短些多说几句;‘鸡叫’‘狗咬’本来就很习惯, 何必写成‘鸡在叫, 狗在咬’呢?”【6】《小二黑结婚》中, 描写三仙姑的老来俏, 体现了赵树理小说语言的生动性:“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 虽然已经四十五岁, 却爱当个老来俏, 小花鞋上仍要绣花, 裤腿上仍要镶边, 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 用黑手帕盖起来, 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 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赵树理还能熟练使用谚语、歇后语。《三里湾》中, 金生媳妇说:“也不要那么想!十根指头不能一般齐!……谁家的锅碗还没有个厮碰的时候?……”菊英说:“远水不能解近渴。”这些土色土香的语言容易为农民所接受, 所喜闻乐见。赵树理艺术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还表现在情节的完整性。赵树理尊重农民的审美习惯, 借鉴了传统文学中情节环环相扣, 故事有头有尾的特点, 在他的作品里描写新天地、新思想, 使农民在故事中受到启发, 得到教育。《小二黑结婚》情节结构完整有序;小说《李有才板话》明显有古代章回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影响。赵树理小说情节上还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特点, 即喜剧式的“大团圆”结尾。这个特点也是适应农民的审美趣味的。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 让新思想战胜旧思想, 新道德战胜旧习俗, 充满了乐观情调, 给人以鼓舞。

赵树理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精髓, 处在新时代中, 高举反封建大旗, 揭露和批判了旧思想, 旧制度。他关注落后的人和事, 真诚的帮助他们改正, 用文学的力量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启发了人们的斗争勇气。他以自己的文学实践开拓了“五四”以来提倡的大众化的要求, 并且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赵树理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成长, 又在中国农村的土地上开辟了自己的艺术天地。

参考文献

【1】【2】【3】【5】赵树理代表作, 华夏出版社, 1999

【4】谈谈花鼓戏与《三里湾》, 赵树理论创作,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5

五四精神 第8篇

《财主底儿女们》从结构分析, 上部主要描写蒋捷三家分崩离析的过程, 下部侧重的是蒋纯祖的人生道路和精神历程。蒋少祖与蒋纯祖二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 也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有着不同的命运, 但这两个人身上却有着一股相同的精神气质。正如一位研究者所指出的, 蒋家的人都有着一种家族性格。但他们知识分子的身份又区别于其他蒋家的人, 表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东西。

蒋少祖与蒋纯祖首先是以叛逆者的形象出现的。蒋少祖十六岁时与父亲决裂, 发出的是“我要自己走路”的声音。他的理想是把中国建设成西方式的民主社会, 尽管这已不可能实现, 但却向封建大家庭做出了反抗的姿态。蒋纯祖则完全不能认同蒋家的生活, 他的人生道路是由逃离与抗争组成的, 尽管最终在封建势力的压迫失败了, 但他的精神却感染了其他人。蒋家的人似乎永远都不可能理解这两个人的想法和行为, 有时他们甚至非常怨恨蒋家的这两个儿子。这就引出蒋少祖与蒋纯祖的一种生存体验:孤独感。孤独是他们二人共有的, 这表现在他们与亲人、与他们一起战斗的民众关系中, 当然更是一种生存体验。蒋少祖自始至终对陈景惠缺乏一种亲切感, 对王桂英则是不能理解。他瞧不上一起战斗的同志, 不断发出对其他人的嘲笑和对自己失败的无奈的叹息。蒋纯祖感觉到蒋家的人不可理解, 他与他们唯一的联系就是躲避灾难和寻求经济上的援助, 其他人在蒋纯祖看来是庸俗的。他有自己的追求, 孤独地与一切作战, 看不惯演剧队的专制, 在乡场的教育改革也引起了地方势力的愤恨。以至于蒋素珍骂蒋家的人都是自私的。蒋家的这两个儿子把自己置在一个孤独的位置上, 这不能不与他们的立场有关。蒋少祖与蒋纯祖仍抱有一种知识者启蒙的立场。蒋少祖时时给青年作一些演讲, 出书分析形势, 尽管有时他对这种生活感到了厌倦, 但却不时又会重新振作, 并认为这种方式是正确的出路。蒋纯祖则以普遍的人道主义对任何人的生命持有一种敬重感, 他在演剧队反抗专制主义, 宣扬他的理想。他在乡场试图改革当地的教育, 触动顽固的封建势力也不怕。他只是一味向前, 不去思考客观的形势。这两个人抱着一种启蒙的姿态, 试图唤醒他们周围的民众, 尽管都失败了, 但精神却是感动了每一个人。蒋少祖与蒋纯祖之所以具有这种姿态, 与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和性格有极大的关系。蒋少祖理想的中国是西方式的民主社会, 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不合时宜, 但不能不说是一种道路的探寻, 并且他个人是为之不断奋斗的。蒋纯祖在旷野上完成了性格的转变, 在演剧队他不能认同专制和集休主义, 以一种英雄主义的姿态与其他人对抗, 他追求的是民主的氛围。在他们二人身上, 个人、民主、理想这些东西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一旦其他东西与之发生冲突, 他们一定会以悲壮的姿态与之抗争。

蒋少祖与蒋纯祖在四十年代显然具有典型性, 但他们的困境与精神特征不能单纯地就认为这只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在抗战背景下独有的东西, 也不能简单地说这只是蒋家人的性格。深挖一下这种精神气质背后的东西, 也许可以从一些现象中发现普遍的东西。

路翎曾经说过:“我是在写这一代的青年人 (是布尔乔亚底知识分子) , 他们底悲哀, 热情, 挣扎。我自己和蒋纯祖一同苦痛, 一同兴奋”显然, 作者在描写他的人物挣扎的同时, 也是在写着自己。众所周知的事实是, 路翎是胡风思想的主要实践者, 尤其在小说方面, 尽管作者的创作实践未必就完全等同于胡风的思想。而胡风又是实践着以鲁迅为代表所开创出的五四的精神, 胡风和路翎等人是以五四精神为战斗的准则和理想。

蒋少祖和蒋纯祖身上的精神气质:叛逆、孤独、启蒙、民主、个人等等, 这些东西无不与五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追求民主的社会意识是五四一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是五四一代人的精神气质, 启蒙是他们所持的立场, 社会问题、家庭问题、爱情问题是五四一代人所共有的问题。“我要自己走路”所标示出的叛逆心理与五四有着相似的地方。尽管这是两个不同的时代环境, 但社会大变革的背景却是一致的。难怪一位研究者早在八十年代便已发现知识分子题材又一次大量出现, 知识分子问题又一次被作家关注。也许作者的描写是无意识的, 但作者却是真正地提出了一些知识者普遍的问题。也许正是这种有着五四情结的一批知识分子在抗战时代背景下的困境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难怪一位与路翎同时代的读者说:“我们几乎是怀着圣徒般的虔诚, 一下子拜倒在约翰·克利斯朵夫和蒋纯祖这两个光辉形象的脚下。”

这里的问题是, 此时的社会环境与五四已经有着显著的不同。战争是大的背景, 全民族救亡已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每个人因为战争的影响流亡在外, 寻找出路当然是重要的, 但出路显然不是西方民主式的社会。知识分子的个人问题也不能再引起关注, 因为生存摆在了每个人面前。革命的要求是一种被规范化、集体化的东西, 任何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的情结必将成为革命的阻碍, 从而被否定和丢弃。知识分子的启蒙身份在四十年代已经受到质疑, 五四被启蒙的民众已经成了革命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 任何坚信五四精神的知识分子必将面临新的选择, 困惑是必然的了。

性格不能成为判断人物形象的唯一依据。一般认为, 蒋少祖是一个思考型的人物, 蒋纯祖是行动型的。战争年代需要行动型的, 也更符合胡风的理论思想。所以蒋少祖成了被控诉的对象, 而蒋纯祖则成为号召的对象。事实是否果真如此。

实际上, 对蒋少祖和蒋纯祖而言, 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他们俩人的遭遇及困境对于作者来说都是痛苦的, 他们任何一个人的失败都是作者精神探索的某一面的失败。如果说蒋少祖是失败了, 那也是五四精神的一面在四十年代尴尬情况的反映。蒋少祖曾经是封建大家庭的不肖子孙, 是一个叛逆者。他追求民主的社会, 但最终在斗争的过程中由一个觉醒的青年倒退成国民党的官僚, 他是真正的落伍了。这正是一部分持有五四精神, 并且向往西方民主社会的知识分子普遍遭遇。这种追求在五四会显得较为合理, 可当时中国的情形已经证明这种道路行不通, 如果有人仍试图尝试, 结局必然是失败。蒋纯祖身上有着许多五四精神的体现, 比如民主、个人主义等, 但蒋纯祖毕竟又向前靠近了一步, 他走向了乡野, 发现了民间的一些新生力量。虽然这个过程比较漫长, 也很曲折。蒋纯祖并未完全与民众结合, 他的性格使他还不能完全融入集体, 不能完全认同革命的一些行为方式。他身上烙下的五四精神与实际的革命不断发生碰撞, 使他显得比蒋少祖更为困惑, 追求的过程更为悲壮。从蒋少祖到蒋纯祖, 显然有一个五四精神不断弱化的过程, 人物也有一个逐渐靠向革命, 靠向民众的过程, 这里不能不有作者的思考, 也有作者的挣扎, 当然这些困境也为一批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所共有。

当革命的洪流挟裹所有人的时候, 当五四精神影响的知识分子面对新选择的时候, 他们的精神特质和时代困惑就突现在面前。虽然作家并非全都有意识去思考这个问题, 但他们自身的感受可能会在作品中显现。路翎的小说引起许多读者的共鸣, 说明这种探索不是个人性的, 而是普遍的, 背后必定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收获与体会

祁军艳 (陕西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721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护理专业的迅速发展, 我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如何加强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性能力的培养,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使他们更加适应社会形式, 立足工作岗, 位服务于社会, 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些感触, 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收获与体会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 实践教学更是基石, 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甚至在某些领域要多与理论教学, 所以说, 实践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整个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何上好实践课, 使同学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成为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 这与每一位实践课的带教老师息息相关。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是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也是学生获得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对实现学生向护士的转变极为重要。我校护理专业自开办以来, 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训练与素质培养, 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 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方面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缩短了毕业生适应临床环境的时间。

1. 课前准备

1.1教师准备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每一趟实验课的基础, 以导尿术为例, 一个班学生分十组, 就要准备十套用物。外阴初次消毒用物:治疗碗、消毒棉球、无菌止血钳, 无菌手套、弯盘;导尿包用物 (无菌用物) :两层无菌治疗巾、洞巾、弯盘、治疗碗、小药杯、棉球、消毒液、止血钳 (4把) 、导尿管 (2根) 、液体石蜡、标本瓶。还要备滑石粉。护理学基础的实践用物非常繁多, 少准备一样用物就会影响操作, 准备好后还要反复检查, 非常费时。

1.2同学主动参与实验准备每次实验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同学自己准备用物, 熟悉规范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一个班分十组, 每一组可在每堂课派出一名同学参与实践用物的准备, 轮流进行。通过对实践用物的准备, 同学可以掌握更广泛的相关专业知识, 如:操作间的整理、各种医疗器械的名称及消毒与保存等, 同时还可熟悉各种器械包 (如导尿包、无菌包) 的打包步骤及方法, 提高同学的动手能力。

2、实教室示教方法

2.1教师示教法操作课堂上, 采取教师指导示范—同学观摩—同学练习、教师指导的方式, 循序渐进的巩固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 坚持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 使同学有更充足的机会和时间进行技能操作训练。同学可分组到实验室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练习, 很好地发挥了同学的学习能动性,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安排来调整训练进度。在每次练习过程中, 都有专职教师进行辅导, 使同学在实践操作中逐渐完成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准确的操作过程, 例如铺床法的教学, 教师对操作中的关键点 (按被套法、单人操作) 加以强调, 并示范, 同时让同学反复演练, 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掌握最正确、最规范的操作技术。

2.2小组实践法 (小组练习法) 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 小组练习法仍然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部分实验课, 学生与主讲教师共同带教, 让学生在实践课中当小教师, 是一种开放型的、多种能力训练的综合模式, 学生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和掌握操作技能, 改变了过去《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必须由几位教师同时带教的传统模式。这种方法, 由于小教师是学生自己, 学生的精神压力小, 操作比较放松,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加深对操作技能原则的理解和记忆。同时, 学生可根据不同的病人, 从不同角度灵活使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小组学习,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注重学生团队意识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了创新精神, 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人际交往能力。

2.3实践操作竞赛教学法为了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 活跃学习气氛, 防止学习疲倦和知识遗忘现象, 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竞赛教学。以铺床法为例, 学生分成十个小组, 每组每次派一位同学参赛, 其余学生和教师一起观看学生操作, 有教师法出口令, 计时。操作结束后, 按照知识、态度、技能目标质量评分标准和操作时间要求进行学生自评, 然后学生讲评, 最后教师小结, 评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在整个实验教学教程中, 每个学生都有循环参赛的机会。实践操作竞赛教学,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以赛促学, 学有榜样, 达到增强记忆, 激发上进心, 熟练掌握技能操作的目的。

2.4临床见习法临床见习法, 是笔者根据《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进度, 安排为了有利于学生更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我们将课堂教学、实验室操作练习与临床见习形成紧密相连的3个环节, 这样一方面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室的操作实践和临床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于系统掌握理论知识, 加强操作能力, 了解临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也使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室的操作练习及临床护理达到同步, 避免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脱节现象, 真正将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也让同学了解课堂教学与医院实际操作的不同点, 为后面的实习及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并尽快适应临床角色的转换。例如, 当讲到消毒、隔离时, 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消毒室、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病区。当讲到清洁卫生时, 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晨间护理、头发护理、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当讲到药疗时, 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注射室、中心摆药室、各科治疗室。当讲到危重病人的护理时, 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急诊室、病区急救室、重症监护室等。临床见习法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3. 进行规范的技能考核

《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考核, 既是一种实践教学方法, 也是一种常用的实践教学评价方法, 在每学期末, 组织专职教师进行技能操作的考试, 旨在检验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效果。具体程序如下: (1) 分配考场:根据我院环境与场地分待考场和技能考场, 分别进行考前练习操作和正规考试的操作; (2) 护生抽签:将事先拟订的题目做成签条, 同学进入考场前抽签, 将签条交给实践监考老师, 然后护生进入考场进行考试 (包括准备物品) ; (3) 监考教师的评分是根据我院制定的《护理学基础考核评分标准》及同学回答问题两个方面进行的, 所得成绩和笔试成绩及平时考核成绩合计为期末总成绩。这样的考试不仅激励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并使护生牢记正确的操作手法, 也培养了学生专业素质和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使老师了解在时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点, 以便为以后的教学更好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园.《蒋纯祖论》[A].赵园.艰难的选择[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年9月版, 第321-342页.

[2]路翎.《致胡风书信全编》[M].上海:大象出版社, 2004年4月版, 第31页.

[3]赵园.《艰难的选择》[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年1月版, 第77页.

五四精神 第9篇

本文所分析的《上山》, 其歌词为胡适先生的新体诗。歌词描写了一位积极进取、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的登山者:他努力冲破环境的限制, 开辟出一条道路, 完成了高远的理想与目标。这样叙写塑造了登山者勇往直前, 迎向朝阳的形象, 恰好地呈现出当时的民主革命人士面临时代环境的剧变, 所蕴含的澎湃思潮, 故而, 《上山》一作可说是富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上山》一曲的音乐富于变化, 且情感活泼。故而笔者采用这些素材, 来探讨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以及曲中所蕴含的五四精神。

胡适诗词《上山》之解析

由于赵元任的《上山》曲中词的部分是取材于胡适的《上山》, 因此, 若欲探求赵元任乐曲的艺术特征, 必先从《上山》新诗的时代背景与内涵谈起。

1.社会与政治的变动

胡适的新诗作品《上山》原载于1919年12月1日《新潮》第二卷第二号中, 其创作的时间是五四运动爆发后的1919年9月28日[1]。当时的社会政治混乱, 局势不稳, 北京政府为压制五四之后所引发的全国性运动, 采取压迫的手段, 如拘捕学生和封禁、监视报纸, 想让急欲投身民族主义革命的民众难以实现理想。文学方面, 自五四运动后, 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学的主流, 除了《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主要的刊物登载时使用白话文外, 其他重要大城里也纷纷涌现出不少的白话报刊、杂志, 如《星期评论》、《建设》、《解放与改造》等, 皆是致力于提倡白话文学的重要刊物。胡适也在各类文集中, 论述了当时文艺论坛的现况,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与文化的变动性是对旧时代与旧观念的一种反对, 同时又传达出爱国及爱民族的真挚情感。

2.新诗文体的解放

胡适曾提及:“文学革命的目的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活的文学。这两年来的成绩, 国语的散文是已过了辩论的时期, 到了多数人实行的时期了。只有国语的韵文——所谓‘新诗’———还脱不了许多人的怀疑。但是现在作新诗的人也就不少了。报纸上所载的, 自北京到广州, 自上海到成都, 多有新诗出现。”[2]此段文字主要论述文学革命是为创造活的语言而生。由于当时白话文运动的推行已行之有年, 因而散文的文体早已普及大众, 成为平日书信写作的主要形式。然而, 近现代发展出来的白话韵文———新诗, 还未能让全民完全接受, 仍有不少的质疑声存在。其实, 新诗的产生, 本是文言文自然进化的结果, 它的发展不受旧体韵文的平仄与字数等规范所约束, 而保有文学中节奏美与音调美的特征。况且, 新体诗一旦为多数人所用, 这种风潮便随之不断地传播于全国各大城与乡间中, 故而新诗的诗体与实际的写作至此便逐步地扎根于全国上下, 通行全国。因此, 文学革命所带来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3.文学革命的产物

关于胡适《上山》诗, 则是在当时多变的环境下, 历经多次的锤炼而产生的重要产物。他的新诗全文如下:

“努力!努力!努力望上跑!”

“我头也不回, 汗也不揩, 拼命地爬上山去。”

“半山了!努力!努力望上跑!”

“上面已没有路, 我手攀着石上的青藤, 脚尖抵住岩石缝里的小树, 一步一步地爬上山去。”

“小心点!努力!努力望上跑!”

“树桩扯破了我的衫袖, 荆棘刺伤了我的双手, 我好容易打开了一条线路爬上山去。”

“上面果然是平坦的路, 有好看的野花, 有遮阴的老树。”

“但是我可倦了, 衣服都被汗湿遍了, 两条腿都软了。”

“我在树下睡倒, 闻着那扑鼻的草香, 便昏昏沉沉地睡了一觉。睡醒来时, 天已黑了, 路已行不得了, 努力的喊声也灭了。”

“猛省!猛省!我且坐到天明, 明天绝早跑上最高峰, 去看那日出的奇景”![3]

由于作者写作的外部环境, 深刻地影响着《上山》作品的情感。因此, 诗中所刻画的登山者精力丰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好似象征着孤苦奋斗, 勇于突破环境限制的革命之士。尤其是最后“最高峰”一词, 仿佛暗喻着尚有高远的理想还未实现, 因而胡适笔下的登山者, 虽已登上一个山峰, 仍就努力向前迈进, 直到看见“那日出的奇景”方达到最终的理想目标。因此, 新诗中无不蕴含着胡适在民主革命中的澎湃激情, 彰显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下白话诗所提倡的:纯用口语、不雕琢、节奏明快的特点与积极向上的特殊风貌。

此外, 当时文学革命运动的风起云涌, 使诗体不再拘泥于旧有的形式。《上山》于诗中发挥爱国家、爱民族的坚强意志, 试图凝聚群众力量突破困难环境的限制, 以保卫国家的主权与争取应有的自由。因此, 诗作的完成, 有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宣传民族主义思想的深刻用意。

赵元任《上山》的创作手法

赵元任《上山》曲的创作时间是1926年。诗歌本身节奏明快, 活泼生动, 将登山者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赵元任为诗篇谱曲的举动, 透露出他个人对于原诗作思想内涵的认同, 也为当时的乐坛注入了新生命。下面, 笔者主要从原作与歌词的关系, 意境与调性的关联以及字音与音高的安排等三方面来说明。

1.原作与歌词的关系

(1) 增字

曲中歌词的使用略与胡先生的原作不同。如:原诗作第二节第一句的“我头也不回”, 赵元任将它末尾增加一个“呀”字, 而作“我头也不回呀”一句, 笔者以为, 赵元任在此处增字, 为的是让歌词的意境上语气能前后衔接, 而音乐的旋律也能在同一乐句中一气呵成。

(2) 重复

原诗作第五节的“小心点!努力!努力望上跑!”, 其中, “小心点!努力!”二句之间, 赵元任则多增加了“小心点!小心点努力!”二句于曲中, 由于诗歌音节多次的复沓, 本身会让积极向上的气氛更为浓厚, 因此, 赵元任这里的铺排, 从文学上强化了新诗的主题, 于音乐上也由于音律的回旋往复而形成特有的韵律美。

(3) 更替

原诗作第八节的“但是我可倦了”一节, 其中的第三句“两条腿都软了”, 赵元任则改作:“四肢都觉软了”。赵元任曾于歌注中提及更动原诗作的目的, 即每次“唱到‘两条腿都软了’, 常常有人听了笑, 倒笑坏了这地方的音乐了······唱‘四肢都觉软了’, 后来居然就没有人笑了。”[4]

2.意境与调性的关联

赵元任在安排调式布局时, 有意识地从诗词的意境入手, 使调式的走向与诗词的内容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景相融合。在笔者看来, 其色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是从最开头到“好了, 好了, 努力望上跑!”为止, 此段主要是降B大调, 音乐所呈现的是积极、轻快、愉悦而明亮的色彩。而其中6/8拍中的“小心点!爬上山去!”一段的旋律, 则进入了商调式七声音阶, 后面的2/4拍, 才回到原先的降B大调来。此处的音乐, 由于调性的关系, 加上歌词展现出的历经艰险后好不容易终于开辟出一条道路来的心境, 与前面的色彩略微幽暗相比较, 符合情境。

第二部分则从“上面果然是平坦的路”直至“努力的喊声也灭了”结束, 这里主要是G大调的呈现, 最后则穿插着其关系小调———e小调。“睡醒来时”一段, 赵元任曾于歌注提及:此为“中国味”最多的部份, 即曲调采用徵调式五声音阶来呈现。而本段的最末“灭了”二字, 赵元任做了些变化, 他让“了”字于e小调的“V”级和弦上收尾, 即在“了”字的“B”音上, 以大调三和弦的主音, 承接到第三部份的B大调上。 (3)

至于第三部分的调性, 则全为B大调, 这当中并无其他的调性变化, 但与第一部分的降B大调相较之下, 其实较原调又高了一个半音。再者, 歌曲的伴奏是采用与旋律相同的和声搭配主题, 先是以每小节颤音 (tremolo或tremolando) 来弹奏, 然后, 才以每小节四个八分音符的分解和弦来呈现。因此, 音乐便能与歌词“猛省!猛省!我且坐到天明, 去看那日出的奇景!”意境中那积极勇往向前, 登高观日出的恢宏之感有所照映。

3.字音与音高的安排

至于字音平仄与音高音长的关系, 赵元任在论及音乐与歌词的安排时讲到, 应注重平仄格律与音乐曲调的配合, 即“作曲家们有一个公认的处理歌词声调的规则就是按照传统的分法, 把声调归纳成平仄两大类, 这样凡是遇到平声字旋律就用比较长一点的音或是略为下降的几个音。凡是遇到仄声字的时候, 旋律上就用比较短也比较高的音, 或是变动很快、跳跃很大的音。”[5], 另外, 赵元任也认同把声调归纳成平仄两大类, 它在音乐歌词的处理上, 是以近乎“中州派”的作法来配曲 (4) , 即遇到平声字时, 旋律就搭配较长一点或略微下降的音, 若遇仄声字时, 旋律就采用较短且较高的音, 这种配曲的方式, 成为赵元任经常采用的搭配方法。

从《上山》曲来说, “努力!努力!努力望上跑!”, 这一小节全是仄声字, 此处赵元任在音乐的处理上, 以八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的短拍来呈现, 步步努力向上的诗境。另外, “我头也不回呀!”, 此句的仄声字, 包括“我”、“也”、“不”, 平声字则有“头”、“回”、“呀”, 而仄声的“不”字, 音高“d2”是此乐句的最高音, 且它的音长也较平声字的“头”、“回”、“呀”为短, 恰与赵元任论平仄格律与曲调音高的规则, 相为吻合。而平声“呀”字的音高“c2-a1”, 却未较其他仄声字的最低音“f1 (我) ”来的低, 因此, 这里的用法与赵元任前述的观点, 略有不同。再者, “汗也不擦”, 这里的平仄依次为“仄仄仄平”, 最后的“平声”, 音高则为“g1”, 音长二拍, 虽然较仄声的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音长长些, 但音高“d1”则未必较仄声的“汗”字“g1”音为低。由此可见, 这段新诗不论是平声字或仄声字, 它的音长与音高皆不受传统配曲的影响, 赵元任则是依据音乐的需要, 来调整音乐与歌词的关系。

结语

总而言之, 胡适先生的《上山》, 是以登山者的心路历程塑造出积极进取、不畏艰难、企图冲破环境限治的勇者形象, 并隐含着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民族主义革命的讴歌和鼓励。赵元任将此诗予以谱曲, 无非对于这种坚强的意志力和蕴含的精神, 有着深刻的认同感。故而他谱曲的举动, 实有着发扬与扩大宣传的意味存在。赵元任的《上山》曲本是由歌词与音乐所构成, 由于《上山》曲的歌词本是首新体诗, 将新诗用来谱曲, 除了具有新诗的不拘字数、长短, 用字简洁, 音节段落安排自由的显著特征之外, 谱曲者也将中国的曲调融于乐曲中, 将文学与音乐作了适切的融合, 这恰恰开启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一代风尚。笔者认为, 《上山》可视作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它既反映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诉求与探索, 也宣示着一种崭新的声乐创作风格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参考文献

[1][2][3]欧阳哲生.胡适文集9·尝试集·自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11.

五四精神 第10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讲话时指出: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 随着党执政时间的增加和党的队伍的变化, 党的自身建设面临许多考验……少数领导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浜、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驶、群众的疾苦置若罔闻。同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作当作全党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增强宗旨观念、提高实践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益观、增强纪律观念, 做到政治坚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 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些讲话无不包含着焦裕禄精神的内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考察河南时也指出, 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 大兴服务群众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知难而进之风、敬业奉献之风。要把加强党性修养、切实改进党内作风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 做到“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 要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活动。我们要切实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永恒的课题和长期的任务抓紧抓好, 不断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活动引向深入, 使焦裕禄精神在祖国大地永放光芒。

结合当前我国执政党面临着的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 以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弘扬焦裕禄精神?对此, 笔者在学习焦裕禄精神的过程中有一些深切感悟:

一、学习焦裕禄精神, 就是要坚定信念、永葆本色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的核心就是党性;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个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终生课题。要像焦裕禄那样, 有坚定理想信念, 始终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老祖宗、不失主心骨、不丢方向盘, 在理想信念上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要恪守政治立场, 不断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政治立场的原则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 在思想上、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 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祖国。要严明党的纪律, 自觉加强纪律修养, 切实增强纪律观念, 严格遵守和自觉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 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始终让组织放心。要陶冶道德情操,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断锤炼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 让人民满意。

二、学习焦裕禄精神, 就是要牢记党的宗旨、心系群众

“意莫高于爱民, 行莫厚于乐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也是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百姓心中有杆秤, 只有真心的行动和付出, 才能换来他们的拥护和爱戴。焦裕禄同志长对干部讲:“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 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必须同人民群众同甘苦, 共患难”;而对群众长说:“我是你们的儿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生动体现了党的干部对人民群众的公仆情怀;生动反映了共产党人爱民为民亲民的本质特征。今天, 我们要加快崛起、重铸辉煌, 说到底就是为了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 常怀公仆情,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 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 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 时刻将群众冷暖挂在心上, 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 做亲民型干部;常察民之意, 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愿, 群众不拥护的政策坚决不出台, 群众不欢迎的事情坚决不考虑, 群众不赞成的干部坚决不使用, 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坚决不姑息, 真正让群众满意, 做为民型干部;常谋利民事,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认真解决就业、就医、就学和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 积极稳妥地推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 经常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办急事, “把党的温暖带给千家万户”, 做爱民型干部

三、学习焦裕禄精神, 就是要做到清正廉洁、实干奉献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决定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焦裕禄同志不怕苦、不怕死, 不为名、不为利, 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 集中展现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 在人民心中树立了崇高形象, 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一面旗帜。提起焦裕禄同志, 我们不由地就会想起他在风沙中前行、在洪水中跋涉、在群众中穿梭、在工地上挥锹的身影, 是那样地身先士卒、埋头苦干;堂堂一个县委书记用着缝了42个补丁的被子和36个补丁的褥子, 他那样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他是样地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那样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今天虽然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条件改善了, 我们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 牢记一个“干”字, 任何时候都不埋怨、不争论、不观望, 不当“太平官”、“安乐官”。心怀一个“公”字, 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人民利益为先, 多想群众少想自己, 多想事业少想名利, 乐于吃苦、甘于“吃亏”,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恪守一个“廉”字, 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 守牢廉洁自律这条线, 把好金钱美色这道关, 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做到慎权、慎独、慎微、慎初, 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四、学习焦裕禄精神, 就是要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

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求实求是的作风, 求实就是发展的基础;求是就是正确的遵循。只有把求实和求是紧密结合, 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既脚踏实地又顶天立地。无论央行人履行力保金融稳定, 抵抗金融危机的冲击, 还是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 要迈大步、见实效, 靠的就是深入实际的调研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坚持办法要从实践中来、从群众中找, 才能打开发展的新天地。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要推进科学发展, 就是要向焦裕禄同志那样, 把创业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 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 才能把经济社会的发展真正推向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深入基层察实情, 沉下身子出实招, 开动脑筋开破难题, 坚持一切按规律办事, 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作决策、定政策、部署工作都以群众赞成否、群众拥护否、群众支持否为前提, 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最大可能地让百姓得实惠有好处, 努力创造让群众满意的业绩。

五、学习焦裕禄精神, 就是要有不怕困难、不惧风险的勇气

五四精神 第11篇

如何纪念五四运动?这两本书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了研究五四运动的视角和方法:一是重返五四现场,近距离观察五四运动,描摹“五四”人物的言行,勾勒被人忽视的细节,发掘被湮没的场景,呈现五四运动的历史逻辑链条;二是反思五四运动,将五四运动扩展至清末变革和民初社会革命的前后长线关联中进行重新定位,关注“五四”发生的社会环境,考察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判断和历史选择,厘清从晚清民初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这段历史。

《重返五四现场》以“五四”人物为经,以晚清民国为纬,纲举目张,牵出五四运动的前因后果与诸多方面,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现场来透视当时的历史与社会,构成了一幅立体的五四运动的全景图。他把广东人梁启超、陈炯明当做五四运动的序曲和尾声,言之成理,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不妨穿越90年的时光隧道,回到1919年5月4日那一天,亲临历史现场,发掘五四运动中被遮蔽和被忽视的细节。也可以从个体记忆和公众舆论中聆听那些被历史烟云湮灭的声音,感受悲喜交集的历史心情,省思波澜壮阔的学生运动,继承五四运动的精神遗产。

历史充满了偶然性,历史又是一个筛子,有时会漏掉极为重要的信息。重返历史现场,我们可以看清楚很多问题。1919年5月4日,是个星期天。倘若并非星期天,起码美国驻华公使芮施恩可以出面接见罗家伦等人的说帖。若如是,在天安门广场游行示威的学生的激愤之情将得到很大的缓解,事件很可能不会进一步激化。学生在烈日下苦等“递交说帖”无果,遂转向赵家楼发泄怒火。火,每逢历史的紧要关头就会出现。火烧赵家楼,这是革命之火、民主之光,当然,更是爱国学生的激情燃烧。《重返五四现场》一书,对1919年5月4日的高潮有精彩的描述,它援引“五四”人物的回忆和当时报刊的报道,拨开重重迷雾,让我们看到了“五四”的真相。

1919年5月4日,天安门前竖起一块旗帜式的长白布,上面写着一副对联:“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余孽死有头。”落款为:“北京学界同挽。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遗臭千古。”《重返五四现场》中说,这副著名的对联是北大学生打出来的。笔者查阅了几份史料发现,对联应为北京高师学生张润芝所撰。

《重返五四现场》一书所征引的史料大抵可靠,叶曙明对与五四运动紧密关联人物的描摹,更加丰富和有层次,这有助于消除历史人物脸谱化之影响。比如,对徐世昌的描写:

自号“退耕老人”的徐世昌,是前清皇族内阁的协理大臣,满肚子旧学问,一脑子旧伦理,他的母亲刘氏又是桐城派刘大的后人,新文化诸子骂“桐城谬种”,他内心当然不爽。但他既没有派军警抓人,也没有下令《新青年》或《新潮》停刊。你要出版,还让你继续出版;你要骂人,还让你继续骂人。只是让教育总长傅增湘去给蔡元培提个醒。

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大舞台,政界、学界的人物都粉墨登场,《重返五四现场》中的政客、军阀、警察、教授、学子、报人等各色人等无不接近历史真相,它写出了历史的“温度”,使人物的态度可感、声音可闻。

“五四”是一个启蒙的大时代,在新旧交锋之际孕育出万千气象。“五四”不仅是德先生、赛先生、费小姐交替登场的舞台,也不仅是一曲简单的爱国主义赞歌,更是一块各种新思潮和新主义的试验地。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的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异彩纷呈的剧场效果。如果说《重返“五四”现场》偏重历史叙事,那么《“五四”九十周年祭》则偏重历史省思:前者重视史实的呈现,后者重视史识的阐发;前者以饱满、鲜活的历史细节引人入胜,后者以睿智、思辨的历史分析发人深省。

杨念群不仅从思想史的层面,而且从更广阔的社会层面观照五四运动,将之“社会史化”。新潮思想与保守势力的交锋,文学革命乃至白话文的兴起,是“五四”的前奏,而“五四”对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更需要关注,因为五四运动诱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造风潮,其得失成败虽见仁见智,却难以回避。杨念群在《“五四”九十周年祭》第四章《践履型知识群体的崛起与社会改造运动》中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后五四”边缘群体的崛起,逐渐打破了“五四”时期原有主流思想的垄断格局。这样,分析“五四”启蒙的路向如何就被彻底转换了。

对于关注中国近现代史的人来说,“五四”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命题。诚如陈平原先生撰文所说:与“五四”对话,可以是追怀与摹写,也可以是反省与批判;唯一不能容忍的是漠视或刻意回避。在这个意义上,“五四”之于当下的知识分子,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既是学术,更是精神。如果“五四”精神只在每年的5月被提及,那是冷漠。钱穆先生讲过,一个本国的公民当对自己国家以往的历史具有温情和敬意。选择进入历史的核心,“五四”永远是一个最佳的路径。

(作者系《半岛都市报》文艺部编辑)

践行雷锋精神 铸就精神支柱 第12篇

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 推进青蓝工程, 感恩回馈老教师。

多年来, 我院坚持秉承“践行雷锋精神, 铸就精神支柱”的宗旨和理念, 以实际行动, 践行和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在学院内部号召各团支部积极开展各项学雷锋志愿活动, 如慧灵计划关爱智障人群;“情暖河工, 温暖西部”为西部山区捐衣服;“善行100”为山区孩子募捐爱心包裹;大运河畔清捡垃圾, 西沽公园擦桥;东亚运动会、达沃斯志愿者服务;艾滋病宣传进社区宣传相关防护措施;与天津艾滋病协会合作, 在校园开宣讲会, 举行远离艾滋珍爱生命的校园签名活动;太阳村看望孤儿、敬老院看望老人等各项活动。

2014年, 我院更是相应学校党委、团委号召, 以学校开展的青蓝志愿服务行动为契机, 加强离退休老教师与在校大学生的双向联系, 鼓励学生和老教师积极沟通, 向老教师虚心学习, 进行心灵沟通、精神交流, 希望通过组建党员“雷锋团”、“大手牵小手”讲堂、银丝带结对、爱心相约卡、听那个年代雷锋的故事等多种形式活动体现对老教师的关爱与感恩。同时, 在老教师的帮助指导下, 我院也掀起了一股尊师重道的暖流。

拓宽和改善服务模式, 开展志愿工作, 志愿服务进社区。

为将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实现学习雷锋常态化, 从上学期开始, 经过多方联系, 我们与学校离退休老教师较为集中的青春南里社区建立志愿服务试点共建基地, 对接“青蓝工程”开展以“学习雷锋精神, 志愿服务社会”为主题, 走进青春南里社区, 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并通过以点带面, 逐步开展以青春南里社区为中心辐射周边桃花园东里社区、保寿里社区、丁字沽社区等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

城市学院依托下面4个党支部, 124个团支部, 成立由党支部的党员组成的4个雷锋团, 由各团支部的团支书为成员代表, 完成双向互助模式的对接工作。由雷锋团作为对接的信息联络人, 建立爱心相约卡制度, 每个雷锋团保证至少有3个团支部对应一个老教师, 逐步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让老教师感受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同时, 也让学生们了解到老一辈工作者的生活态度, 让学生有更明确的目标, 树立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主要规划是: (1) 定期进行社区清扫, 保持整洁社区; (2) 对于空巢和行动不便的老教师进行每周访问一次, 陪老人聊天、散步, 充实他们的生活, 做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 (3) 组织社区老人练习太极拳, 加强体质锻炼; (4) 邀请社区内的老教师和学生们亲密接触, 从老教师对人生经历的讲述和专业知识的解读中, 学生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坚定了自己终身学习的理念。 (5) 在一些特殊的纪念日, 如“学雷锋”纪念日、元宵节、妇女节、青年节、劳动节、国家宪法日等时间在社区进行相关的宣传活动和知识普及, 和社区居民深入接触。

从2015年年初开始, 我院已和13名老教师进行联系, 正在陆续完成双向互助模式的对接。在随后的联系过程中发挥城市学院的地理优势, 人员优势, 力争多人数, 多方面的覆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内容上城市学院积极准备特色活动:5月, 在社区开展计算机、智能手机应用知识普及;6月, 积极准备, 配合学校组织部、校团委及老干部处共同举办社区消夏晚会, 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丰富和创新雷锋内涵, 加强雷锋教育,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离退休教师大多经历过创建新中国的艰难岁月, 经历了无数的政治考验, 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劳作了几十年, 经历过他们在为学校贡献青春与汗水的同时, 身上也积淀了深厚的“求是创新”人文精神, 有着渊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人生阅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的党性修养。学生在与离退休教师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 不光是充当志愿者的身份, 让他们时刻都能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另一方面, 也在传承革命精神, 提升思想境界。学生听老教师讲那个年代的雷锋故事, 感受雷锋精神, 提升学雷锋教育。学生在与老教师的接触与交流中, 丰富和提升了自己的知识水平, 强化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耳濡目染, 在感悟老教师人格魅力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升华了自己的人格修养。这个过程, 不仅将青蓝志愿服务落到实处, 也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到一个新的方向, 搭建一个更高、更宽广的平台。

就目前来看, 我院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雷锋教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全过程, 开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院也将改进创新, 精心设计活动载体,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做常新, 不断赋予学雷锋活动以新的时代内涵, 使得其焕发出生机活力, 从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124个团支部的团支书作为班级代表, 拜访老教师, 老教师也告诉同学们要把握青春的大好时光, 用知识来武装自己, 敢创新, 有想法, 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人。同时, 我们学生还为老教师普及基本word排版等方法、智能手机使用方法、微信使用方式, 并将老教师们加入QQ群, 微信讨论组内, 方便老教师与我院学生的联系。在帮助老教师掌握现代通讯工具的同时, 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我院已经把开展学雷锋活动作为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摆上重要位置, 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制定方案, 周密部署, 精心组织。开展的雷锋活动不仅覆盖学生面广泛, 更重要的是能够达到一种长期有效的机制, 通过结对子、送温暖的方式使得学生与老教师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使得学雷锋活动与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广大师生的工作和生活实际、与重大典型学习宣传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学雷锋活动同其他工作相互融合、协调推进,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院也将坚持改进创新, 精心设计活动载体,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做常新, 不断赋予学习雷锋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使得其焕发出生机活力, 从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摘要:城市学院团委响应学校党委的号召, 积极开展“青蓝”志愿服务行动。“青蓝”志愿服务行动是一项“老少共建”的精神文明活动, 是我校和谐校园和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举措, 是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 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历练成长, 推动形成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和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营造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环境,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征程中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五四精神】相关文章:

上一篇:市政工程管理下一篇:教育教学意义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