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效果研究范文

2024-07-19

应用效果研究范文(精选12篇)

应用效果研究 第1篇

科学研究表明, 声波是一种有节奏的弹性机械波, 作为交变应力的一种特殊形式, 对植物生长存在明显的影响。其影响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作物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经声波刺激后, 植物根系和愈伤组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明显提高。糖类是植物体内的主要成分之一, 可为植物体内各种生命过程提供能量。丰富的蛋白质是细胞进行一系列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高水平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保证了细胞旺盛的分裂和生长能力。另一方面, 声波这种交变应力作用后, 植物细胞壁的结构会发生改变, 引起细胞壁的流动性和通透性的增强, 为细胞的生长与分裂乃至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

(2) 提高作物的IAA含量通过声波的刺激, 愈伤组织内源生长素IAA的含量显著增加, IAA可促进乙烯的产生, 而催熟是乙烯最主要和最显著的效应 (乙烯也称为催熟激素) 。IAA含量的显著增加必然导致乙烯生成量大幅度提高, 从而加快植物的成熟速度。

(3) 声波刺激通过影响Ca2+作用于植物体Ca2+是生物体内无所不在的离子, 细胞中Ca2+浓度的高低对植物组织的形态发生和生长有重要作用。胞外刺激信号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调节存在于质膜、液泡膜、内质网膜上的Ca2+泵或Ca2+通道运输系统, 引起胞内游离Ca2+浓度变化以至影响细胞的生理生化活动。

2. 声波助长仪的适用范围

声波助长仪广泛适用于粮油作物、蔬菜、果树、经济作物、花卉、食用菌等作物的生长促进和成熟度控制。每台声波助长仪的辐射半径为60 m, 每天使用2 h, 即可收到使农作物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茁壮生长, 增产增收的效果。

3. 声波助长仪的使用方法

将声波助长仪放置于使用地块中央, 安放平稳, 接通电源, 打开电源开关。

(1) 声音设置 (1) 开机前将音量调至最小位置, 开机后逐渐加大音量, 音量大小以人在使用地块边缘处能听清为宜; (2) 选择使用频道。气温在15℃以下, 湿度较大时选用1、2、3频道;气温在15℃~28℃之间, 湿度适中, 选用4、5、6频道;气温超过28℃或比较干燥时, 选用7、8频道;

(2) 使用时间 (1) 绝大多数作物使用时间以7:00~10:00时为最佳, 食用菌最佳时间为17:00~19:00, 每天1次, 每次2 h; (2) 进行叶面追肥时, 要先开机处理1 h, 追肥后再处理1 h。

(3) 工作环境环境温度:-25℃~40℃。环境相对湿度:<95%。

4. 声波助长仪的使用效果

在大连中科航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园区里, 温室里的太空茄子正在聆听着优美的“音乐”。应用了声波助长技术后, 茄子产量有了明显提高, 2个季节里的产量就与往年3个季节的产量基本持平, 预计增产30%左右。茄子的外观也比以前有较大改观, 长得直, 长得顺溜, 表面光滑, 没有发生蚜虫等虫害, 基本上不需要使用杀虫剂。

瓦房店市永宁镇孔家村在2.68 hm2露地甜瓜上应用了声波助长技术。通过一个多月的使用, 与未使用声波助长仪的甜瓜相比较, 听“音乐”的甜瓜植株生长健壮, 平均每株多长2片叶片, 坐果率明显提高, 结出的瓜个头大, 外表光滑, 而且每株结瓜个数要多2个左右, 甜瓜产量提高30%左右。

旅顺口区北海街道沙包村的蘑菇种植大户刘国民使用声波助长仪后, 蘑菇表现出4个明显特点: (1) 出菇不间断。蘑菇的潮次不明显了, 每天都有蘑菇可采, 在别人没有的时候他还有蘑菇卖, 价格自然也高; (2) 蘑菇大小均匀, 菇形整齐, 商品性好; (3) 后续生产能力强, 产量高。出菇期延长了半个月, 蘑菇产量提高了20%左右; (4) 菌种转化彻底。出菇结束后, 听“音乐”的蘑菇“基质”比其他的要轻一些, 这说明菌种的转化率更高, 转化更彻底。

5. 声波助长仪应用前景

应用效果研究 第2篇

不同种类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选择5种不同秸秆腐熟剂对小麦秸秆还田进行应用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水稻有明显增产作用.

作 者:殷丽萍 丁一峰 邹忠 周志宏 苏建平李峰 丁扣琪 殷建华 孙同林  作者单位:殷丽萍,丁一峰,邹忠,周志宏,苏建平,李峰,丁扣琪(江苏省如皋市土肥站,江苏如皋,226500)

殷建华,孙同林(如皋市江安镇农技站)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4) 分类号:S141.4 关键词:秸秆还田   腐熟剂   应用效果  

微课程教学应用效果评价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微课 应用效果 评价体系

本文系2015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高职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项目化教学的微课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H150692)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王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一、微课教学评价现状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结构独立、交互性好”等特点被广泛认可。微课兴起之后,就引起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

微课在我国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一是微课的 “微资源构成 ”认识与实践阶段,二是微课的 “微教学活动 ”认识与实践阶段,三是微课的 “微网络课程 ”认识阶段。微课已经成为高职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热点,但什么是好的高职微课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现有的标准多数都是针对微课比赛出台的相关评价标准。相关评价标准的建立可以突出一些效果好的微课,可是微课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谁的水平高低,微课评价的最终目的:通过评价标准建立,建立适合课堂的微课评价和适合学生发展性的评价,引导微课的制作与开发。

查阅了微课竞赛的竞赛标准及一些文献资料,整理与分析后发现微课评价的现状:第一,大部分的评价标准过分关注对视频资源和展现效果的评价而忽略了目的性;第二,微课毕竟是课程,缺少完整教学设计,大多数微课评价缺少对学生方法能力与素质的提高的考查;第三,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更多的是结合理论由专家讨论决定,没有结合具体实践。

二、高职微课评价考虑方面

(一)实用性

微课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习者传授最有价值的知识。所以需要高度的知识浓缩。微课并不是展示技术和展示美貌的艺术品,微课的价值和贡献在于它的实用价值,虽然时间短但教学过程完整,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能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升。高职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考虑行业发展,应具有行业及职业特色的体现。

(二)引導与启发性

除了教学过程完整,在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要具有引导性与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过程中,除了知识的衔接还要考虑学情。知识的衔接对于教师来说基本没有问题,多数教师有时为了唯美的效果及技术要求,忽略了考虑学情。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容易接受新事物,动手能力强,但逻辑思维相对较弱,因此,必须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来呈现内容,其目标是让学习者以最容易理解、最省力、最有趣味的方式来学习。微课不仅是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习者内在的求知和探究的热情,让学习者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引发学习者的深度思考。所以引导和启发在高职微课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时速性

微课内容精悍、具体,数据量小,易于手机和网络传输分享。教师可以与学习者进行网络互动。学习者可以随时查看教学资源,对课程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适时根据评价,总结并完善教学设计,集思广益使用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微课教学的评价应该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

微课是一种课程,课程的教学应用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微课程教学应用过程中既要体现出微课特点,也要考虑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效果

1.微课自身的特点:短、小、精、悍。

微课的特点:短---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短一般在10分钟内;小——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 ;精---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 ;悍--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画面色彩、字体大小样式、配乐等符合微课内容;配套资源丰富,供多层次学习要求。

2.微课教学体现的教学过程特点

教学知识科学性:讲解的知识内容要正确,切记为了表现效果,出现描述性错误。

教学内容选择:微课教学,主要是针对“重”“难”点及实践操作的视频资料为主,所以在选择内容时,不要企图通过一节微课解决多个知识内容,实现多个教学目标;目标过多,容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找不准目标,使微课程的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内容及目标如果选择不恰当,微课就会和传统的网络课程没有区别,失去其价值。

教学环节设计:微课是一种课程,课程就需要设计:有导入、讲解与演示、测评等环节。各个环节之间需要良好的衔接。导入可以用故事、问题、游戏,可以多多利用视频与动画,使学生“入境”;讲解与演示要求生动、简练,突出重点;测评要具有可实施性;这些都是考核评价主要指标内容。

教学设计学情性: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容易接受新事物,动手能力强,但逻辑思维相对较弱,因此,必须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来呈现课程内容,让学习者以最容易理解、最省力、最有趣味的方式来学习。高职学生没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及注意力,所以在画面设计上要具有冲击力,在导入与讲解中可以设计成竞技游戏的模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好奇心与好胜心,从而继续、持续的学习。

3.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价应该看教学效果。看同学们经过微课教学,是否达到了知识、素质技能的提高。所以这部分评价占分较多。

知识掌握:是否掌握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进度、牢固程度,是否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与工程实际或者能够举一反三等,是考查知识掌握的重要方面。

素质形成: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一会提倡,却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利用微课教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学习时间,进行分组教学、讨论;发言阐述观点等,可以培养综合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了评价:自我学习、信息处理、与人交流、解决问题能力。

技能提高:微课主要以微视频展现为主。对于操作技能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微课教学后,操作步骤可以清晰明朗展现,对于学生记不住或者易于混淆步骤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评分体系中设置了关于技能提高的赋分。

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融入素质教育,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在微课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强这一评分,引导微课制作注重素质培养,利用互联网与手机终端,为素质培养提供一个新途径。

总结以上内容,微课程教学应用效果评价见表 1

现在的微课评价多是专家、学者等设计的评价体系。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有制作者、使用者与受用者。制作者更多的考虑的是微课本身特点的展现;使用者考虑的是教学目标、内容的特点展现;而受用者多数是为了学习,关注的应该是学习效果的展现。微课教学评具有引导与评估的作用,微课评价体系的发展对微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小清 . 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

[2]卢敦陆.高职优质微课特征及评价指标体系探究 [J].职教通讯,2015年01期

[3]邱甜等. 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广西广播大学学报, 2016.7

[4]李玉梅. 高校微课教学的相关要素与教学效果评价探讨[J],科技风,2015.21

作者简介:

水稻增效肥应用效果研究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选择在海安县墩头镇吉庆村一农户的责任田内进行, 土壤类型为缠脚土。土壤中养分含量为:全氮0.162%, 有机质2.56%, 速效磷11 mg/kg, 速效钾9.6 mg/kg。供试肥料为增效肥 (20-18-16) 、尿素 (含纯N 46%) 、复混肥 (11-6-8) 、专用穗肥 (34-0-6) 等。供试水稻品种为淮稻5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 分别为处理1 (CK, 无氮区, 即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内不施氮肥, 基肥分别施P2O5、K2O 67.5、96.0 kg/hm2;拔节孕穗肥施K2O 24.0 kg/hm2) 、处理2 (常规施肥区, 即按当地农户的习惯进行施肥, 基肥分别施复混肥、尿素600.0、112.5 kg/hm2, 分蘖肥施尿素225 kg/hm2, 拔节孕穗肥施专用穗肥262.5 kg/hm2) 、处理3 (基肥分别施复混肥、尿素600.0、112.5 kg/hm2, 分蘖肥施尿素225 kg/hm2, 拔节孕穗肥施增效肥150 kg/hm2) 、处理4 (基肥分别施复混肥、尿素600.0、112.5 kg/hm2, 分蘖肥施尿素225 kg/hm2, 拔节孕穗肥施增效肥225 kg/hm2) 。2次重复。小区面积为20 cm2。试验区周围设立保护行, 防止处理间串水, 各处理间筑小埂隔开[3,4]。

1.3 试验方法

5月19日播种, 6月7日整地, 6月8日施基肥, 各处理均于6月10日机插, 插植的密度控制在24万穴/hm2, 每穴平均插4.45根, 基本苗控制在105万根/hm2;6月16日施分蘖肥与化除一同进行 (用乐邦农1 050 g/hm2) , 6月27日施第2次分蘖肥;7月29日施穗肥。病虫草防治按海安县植物保护部门的有关要求进行, 不喷施任何叶面肥[5,6]。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 水稻施用增效肥能使水稻增产41.41%~44.42%, 而常规施肥只能增产39.96%。水稻施用增效肥能使水稻增加效益38.69%~40.80%, 而常规施肥区增效为36.64%, 说明水稻施用增效肥比施用常规肥增加效益更加明显。水稻施用增效肥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根据海安县土肥站研究数据, 当地生产50 kg水稻籽粒, 需吸收纯N2.15 kg, 按此推算, 水稻施用增效肥氮利用率为49.90%~50.60%, 常规施肥氮利用率为39.03%。结果显示, 水稻施用增效肥能明显提高氮的利用率, 生产上开发和推广施用增效肥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注:稻谷价格按3.00元/kg计算, 成本:纯N 5元/kg, P2O55.3元/kg, K2O 5.5元/kg。经济效益=产值-肥料成本。

试验中施增效肥150 kg/hm2的处理, 肥料的施用成本与常规施肥的相当, 但比常规施肥增加效益414.23元/hm2, 稻谷产量增加102.15 kg/hm2, 而施增效肥225 kg/hm2的处理, 虽然肥料的施用成本比常规施肥增加104.77元/hm2, 但最终效益却增加839.33元/hm2, 稻谷产量增加314.70 kg/hm2, 增加投入的部分投入产出比达到1∶8, 因此在水稻增效肥施用量上, 以施用225 kg/hm2为佳。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水稻施用增效肥较不施肥对照增产41.41%~44.42%, 增加效益38.69%~40.80%, 明显提高氮的利用率。施增效肥225 kg/hm2的处理, 增加投入的部分投入产出比达到1∶8, 施用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曹连福, 段正品, 毕生斌.优质稻肥料效应试验[J].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2 (2) :62-66.

[2]房传胜, 胡安静.水稻肥料效应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3) :137-138.

[3]朱文中, 王丽艳, 贾春亮.水稻平衡施肥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4) :16-17.

[4]周玉林, 陈瑞林, 严同伟, 等.绿先机生态肥在水稻上的肥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3) :130.

[5]张淑兰, 郝奎, 胡明宇, 等.SODM液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1) :75.

[6]汤笑燕, 张琳, 谢爱娟.中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 2013 (3) :54-55.

应用效果研究 第5篇

应用效果

一、猪场疫病现状及发展态势

自从HPRRS出现后,HPS,SS,PRDC等疫病时常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出现,PCV2及PCVAD近年来在全国蔓延,FMD大范围的频繁出现,呈现出高发病率,PED在全国肆虐,造成了极高的死亡率,ERY卷土重来,PR又掀**。

当今猪场主要疫病及混合感染情况——通过对7972例保育猪病料病原混合感染检测结果统计(吴斌2012)混合感染模式共达263种。其中最常见的9种混感模式例举如下:

当前形势严峻,前景堪忧,除与猪群生存环境恶化,霉菌毒素等有关外,还与PRRS、PCV2免疫抑制病有关。防控新思路:加强饲养管理,严格生物安全措施,减少滥用药物及免疫,增强猪群抵抗力。

二、猪场常规免疫宏观效果评价

1.HCLV,PR,PPV,JEV,MP等均被认同

2.PCV2苗近年为国内外学者认同

3.FMD与毒株、剂量、免疫次数等密切相关

4.PRRS MLV争议较大,主要疫争议点:

PRRS免疫机制未明确

PRRSV特性:ADE,持续感染,机体难发现,免疫反应后延等

当前滥用、错用、大量免疫、频繁免疫、强制免疫都是不科学的 PRRS  MLV实际免疫应关注点未能明确指出

现在猪场生产中迫切需求减少猪场及猪群体内PRRSV 病毒载量的有效制剂。

三、抗菌肽(AMPs)及其生物学特性

抗菌肽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阳离子短链多肽的总称,也是先天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生物效应靶向性,对多种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和癌细胞具有杀伤或抑制作用,而对真核细胞不具细胞毒作用。抗菌肽生物活性稳定:在高离子强度和酸碱环境中或100℃加热10分钟时仍具有杀/抑菌作用,同时具有协同抗菌效应:能与宿主体内某些阳离子蛋白、溶菌酶或抗生素协同作用,增强其抗菌效应;具有与抗生素不同的杀菌机制,不易产生抗菌肽耐药菌株;能与细胞脂多糖(LPS)结合,中和内毒素,防治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和内毒素中毒性休克;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招募并增强吞噬细胞的杀菌作用,而降低由前炎症细胞因子引发的炎症反应。

四、融合抗菌肽(金源肽)构建和表达研究主要内容

1.筛选、组合抗菌效应互补的抗菌肽——MAPWA 及PGBD-2(国家发明专利号201110068695.3),形成融合抗菌肽

2.融合抗菌肽MAPWA(蛙皮素-美洲商陆素抗菌肽)

3.融合抗菌肽PGBD-2(猪PG-1与防御素PBD-2抗菌肽)

4.融合抗菌肽高效表达质粒及转化研究

5.融合抗菌肽基因真核高效表达研究

五、融合抗菌肽体外对猪免疫调节和抑制病毒复制的研究

用P1和P2(MAPWA和PGBD-2)与猪免疫细胞在体外培养,MTT法观察它们对免疫细胞的刺激增殖活性;同时加入PRRSV共培养,以定量实时RT-PCR技术检测免疫细胞和Marc-145细胞及培养液中的PRRSV病毒含量。结果发现:P1和P2融合抗菌肽具有显著的免疫激活特性,P2的免疫刺激作用较强;同时P1和P2融合抗菌肽能够显著减少PRRSV在免疫细胞和Marc-145细胞的复制量;证明融合抗菌肽PGBD-2和MAPWA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效应,并且能显著地抑制病毒复制,减少其在靶细胞中的含量。提示融合抗菌肽分子具有免疫强化作用和抑制PRRSV在靶细胞复制的效应。

图1 P1和P2融合抗菌肽对猪免疫细胞的刺激效应

图2 不同处理免疫细胞中PRRSV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变化结果

图3 P1和P2处理对PRRSV在Marck 145 细胞中复制的影响

六、融合抗菌肽产品对猪体内PRRSV及PCV2带毒率影响的初步观察

母猪日粮从配种后1月龄至哺乳结束全程添加2‰金源肽Z30。其后代仔猪日粮中在教槽料和保育料中分别按8‰、2‰添加金源肽Z10直至保育结束。结果发现:金源肽饲料饲喂的后备母猪体内血液免疫细胞的IL-10基因表达量较对照后备母猪显著下降,而其CD4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实验组后备母猪的PRRSV和PCV2带毒率率明显减少,病毒含量也显著降低;实验母猪和仔猪的特异性猪瘟抗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猪。这些表明:金源肽产品添加入饲料可显著增强动物的免疫调节水平,提高抗PRRSV和PCV2感染的能力,有助于控制、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对仔猪和后备母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图4 金源肽饲喂后备母猪血液PRRSV含量的变化

图5 实验猪血液PCV2的含量变化

图6 实验猪血液免疫细胞IL-10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图7 实验猪血液免疫细胞CD4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七、融合抗菌肽产品在国家级松桠原种猪场实际应用试验结果

在四川铁骑力士绵阳松桠原种猪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试用验证。该场是我国首批通过国家认证的18个国家级核心原种猪场之一。母猪配种后1月饲喂2‰含量的金源肽,能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窝产子数较对照组提高0.92头。保育期仔猪饲喂8‰、2‰含量的金源肽,到保育期63天结束时,实验组仔猪较对照组平均每头多增重3.66公斤,显示了极为明显的生长发育促进效应。

金源肽产品优良的保健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降低母猪死胎率,增加活产健仔数;提高哺乳母猪泌乳量,改善奶水品质;提高配种率,降低怀孕母猪返情率。

2.提高仔猪健康水平,促进生长,减少仔猪疾病发生,降低死亡率,改善弱仔。

同江市水稻应用金福来试验效果研究 第6篇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金福来(0.0016%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云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由同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

2.试验地点

试验田设在同江市同江镇新光朝鲜族村水稻科技园区,地处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常年活动积温2300~2500℃,降雨量550~600mm,土壤为草甸土,肥力中等,水稻品种为空育131,栽培方式为旱育稀植,4月15日大棚旱育苗,5月15日机械插秧,行穴距30em×13em,保苗3~4株/穴,井水灌溉。水层管理、施肥、化学除草、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措施一致,同一般生产田。

3.试验处理

(1)金福来稀释1500倍,叶面喷施,每次30~50mL/亩;(2)对照喷清水(ck)。

4.试验方法

将金福来用水稀释1500倍(即每袋10mL兑水15kg),叶面均匀喷施。在拔节期、孕穗期各喷施一次。采取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

5.气象条件

水稻生长前期低温、干旱;中期多雨、寡照,稻瘟病大流行;后期冷害、早霜。对水稻生长发育十分不利,导致严重减产。

二、结果与分析

1.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影响的分析

在水稻生产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造成严重减产的情况下,经考种测产分析表明,施用金福来仍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与对照比较,株高增加9 0em,穗长增加2.4em,穗数增加21穗/m2,总粒数增加10.9粒/穗,实粒数增加11粒/穗,空秕率降低5.6%,千粒重增加1.1g,产量增加111.4kg/亩,增产41.2%(见表1)。

2.作用与功效分析

金福来是云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主要成份是0.0016%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金福来是云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国家芸苔素内酯类产品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独立开发的又一重大成果,是公司主导产品云大-120(芸苔素内酯类产品)的升级产品。金福来自九十年代末问世以来,已经在蔬菜、甘蔗、棉花、油菜、烟草、粮食、花卉等多种农作物上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金福来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与云大-120相同生理调节功能、相同的使用浓度,同时较云大-120持效期长(20~25d),能避免需多次连续喷施的不足;且金福来两次生理活性高峰,可以巧妙地配合不同作物的生理发育阶段的调节需要,具有增产效益更明显,使用更方便、投入产出比更高等特点。该产品合成工艺成熟,研究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金福来登记作物为水稻,苗期、分蘖期、抽穗期用1~2次,稀释倍数1500倍,每次30~50mL/亩。推荐使用作物还有玉米、叶菜、根菜、瓜果类蔬菜、荔枝、龙眼、苹果、梨、枣等果树、油菜、烟草、花卉等等。具有促根壮苗,增加叶绿素,提高光合效率。增强抗寒、抗旱、抗盐碱、抗倒伏能力,减轻病害。对稻麦能促进分蘖,提高结实率,减少空秕粒,减轻寒露风对水稻的危害,增加粒数粒重,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功效。

三、结语

水稻应用沼液浸种的效果研究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0年在桐梓县长岩村宝龙同组一农户责任地进行, 为潮泥田壤质, 土壤耕层中上等肥力水平, pH值为6, 土层厚度0.93 m。

1.2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为沼液。供试杂交水稻品种为岗优725号。

1.3 试验设计

按沼液浸种的不同时间设3个处理, 即处理1:用1.010°Bé澄清沼液浸种36 h, 种子与沼液用量比为1∶2;处理2:用1.010°Bé澄清沼液浸种24 h, 种子与沼液比为1∶2;以清水浸种36 h作为对照 (CK) , 即常规栽培。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21 m2 (7 m×3 m) 。每小区栽植7行, 每行35穴, 共245穴, 种植规格为26.7 cm×20.0 cm, 基本苗2 145万株/hm[1,2,3,4]。

1.4 试验过程

2010年4月5日开始浸种, 4月7日测发芽率, 温室育秧后5月1日移栽大田。移栽后10 d, 每小区用尿素0.5 kg与除草剂混施, 其他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5,6]。每处理随机抽取60株进行秧苗素质考察, 9月20日收获[7,8]。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处理1的水稻长势较优于处理2, 表现为分蘖数多、茎宽、根长、苗高、绿叶数多、叶色好、长势好, 但整体差异较小;处理2的水稻长势优于CK。由此说明适当时间的沼液浸种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秧苗素质, 促进水稻种子破胸, 增加分蘖, 长势好。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处理2除空秕率稍高外, 其他各项目均优于处理1, 表现为植株高大、穗长较长、穗总粒数多、穗实粒数多、穗病粒数少、穗病粒率低、穴有效穗数多。处理2的水稻产量最高, 为9 261.0 kg/hm2, 其次是CK, 为8 796.0kg/hm2, 处理1的产量最低, 为8 533.5 kg/hm2。由此说明, 适当的浸种时间可以改善水稻的营养状况, 促进有效穗数的形成, 植株健壮高大, 抗病虫能力强, 产量明显提高。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 杂交水稻岗优725采用澄清沼液浸种24 h, 可促进水稻种子破胸, 增加根系总数和白根数量, 增强秧苗素质, 提高植株抗性, 秧苗对养分的吸收以及色泽和长势均十分明显, 产量增加较明显, 不仅能提高农作物单产, 而且提升农产品品质, 改善土体团粒结构, 减少施用化肥对土壤的环境污染, 从而生产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

摘要:研究水稻应用沼液浸种的效果, 结果表明:用澄清沼液浸种24 h, 可提高秧苗素质, 促进增产、改善品质, 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沼液,水稻,浸种

参考文献

[1]邱志平, 邓海标.沼液在农作物上应用效益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 (4) :49-50.

[2]朱建坡.利用沼肥生产无公害蔬菜[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1) :115.

[3]汪大容.水稻沼液浸种技术[J].农技服务, 2010 (6) :692.

[4]董相仁, 刘雨贤, 高全, 等.沼液、沼渣在水稻上的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 2010 (1) :22-23.

[5]杨志, 杜小军.沼液对水稻生育及产量影响效果的初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1) :58-59.

[6]吴勤俭, 吴建克, 郑晓华.水稻沼液浸种对比试验效果初报[J].种子科技, 2009, 27 (4) :27-29.

[7]范成五, 刘德军, 陈量, 等.辣椒沼液浸种育苗效果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11 (1) :7-8.

玉米专用肥应用效果研究 第8篇

关键词:玉米,专用肥,应用效果

近几年, 随着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种植业实现了“一减四增”, 玉米、水稻等优质高效作物种植比重达70%以上。但是在玉米施肥上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炮轰”现象较为普遍, 缓释肥使用比例低, 且市场上各种玉米专用肥很多, 为此, 笔者选用当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肥料进行试验, 以验证其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北安市二井镇建革村, 前茬为玉米, 土壤为薄层黑土, 有机质含量55.4 g/kg、全氮1.43 g/kg、碱解氮239mg/kg、有效磷65.3 mg/kg、速效钾319 mg/kg, p H值6.5, 秋季进行深松整地。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玉米, 品种为德美亚1号。供试肥料分别为北安市久盛复混肥生产厂的久盛缓控释玉米肥 (N28P14K10)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史丹利玉米锌动力 (N26P10K15) 、新蕊玉米专用肥 (N28P13K10) 、谷力控释氮肥 (N28P14K10) 、氮磷钾自配肥。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 即处理1:施尿素105 kg/hm2+二铵165 kg/hm2+硫酸钾105 kg/hm2, 拔节期追施尿素150 kg/hm2;处理2:施尿素84 kg/hm2+二铵135 kg/hm2+硫酸钾75 kg/hm2+归复记120 kg/hm2, 拔节期追施尿素150 kg/hm2;处理3:施史丹利玉米锌动力450 kg/hm2;处理4:施新蕊玉米专用肥450 kg/hm2;处理5:施谷力控释氮肥450 kg/hm2;处理6:施久盛缓控释玉米肥450 kg/hm2。不设重复, 采用大区对比法, 65 cm垄作, 每个处理20垄, 行长50 m, 小区面积650 m2。常规田间管理[1,2,3]。

1.4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4年4月26日进行玉米播种, 机械精量单粒点播, 播种量9万粒/hm2, 5月22日各小区玉米出苗;6月24日各小区玉米进入拔节期;7月16日各小区玉米进入抽雄期;7月20日进入吐丝期;7月28日进入灌浆期;9月28日进入成熟期, 进行人工分区收获计产并考种[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玉米物候期的影响

通过田间观察看, 不同处理间的物候期表现基本一致, 这说明选用的肥料对玉米的物候期基本无影响, 没有出现作物生育期延迟或提前的现象。

2.2 不同处理对玉米空秆率和穗数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 处理1的穗数为68 715穗/hm2, 空秆率为8%;处理2和处理5的穗数分别为68 460、72 255穗/hm2, 空秆率均为7%;处理4的穗数为76 200穗/hm2, 空秆率6%;处理3和处理6的穗数分别为71 655、74 955穗/hm2, 空秆率最低, 均为5%。说明在施肥量加大时, 空秆率有增加的趋势。

2.3 不同处理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 处理1~6的穗粒数分别为439.8、468.4、448.4、475.3、477.6、459.0粒。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处理1的穗粒数少于其他5个处理。由此说明, 在能基本满足作物需求肥量的前提下, 施肥量的大小与穗粒数相关性不大, 只有肥料的配比的合理性上, 才能表现出穗粒数的差异.

2.4 不同处理对玉米百粒重和产量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看, 处理1百粒重为31.0 g, 折合产量9 369kg/hm2;处理2百粒重为29.8 g, 折合产量9 555 kg/hm2, 处理3百粒重为31.2 g, 折合产量10 024.5 kg/hm2, 处理4百粒重为28.0 g, 折合产量10 140 kg/hm2, 处理5百粒重为30.6 g, 折合产量10 558.5 kg/hm2, 处理6百粒重为31.4 g, 折合产量10 803 kg/hm2。从后期测产结果看, 处理4的百粒重最低, 这可能是由于磷钾肥含量相对较低导致, 处理5和处理6应用的肥料虽然在氮磷钾含量上相同, 但百粒重表现有差异, 原因在于肥料本身的品质有差异, 同时所应用的缓释氮肥的比例不同导致的结果。从产量结果看, 处理5和处理6增产效果显著。处理2效果不明显, 没有达到产品本身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肥料应用受气象因素影响也较大, 生长季降雨量较大时, 肥料利用率会降低;应用久盛缓释肥料在玉米生产上有较好的效果增产效果显著, 在玉米生产上要加大缓释肥料的应用面积, 避免作物后期脱肥现象的发生, 因此缓释肥料在农业生产上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车宗贤.玉米专用肥研究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 2000 (11) :30-31.

[2]王雅萍, 柴晓芳.玉米专用肥最佳配方的检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3) :13-14.

[3]王文农, 黄志向.玉米专用肥肥效试验初报[J].杂粮作物, 2003 (5) :297-298.

[4]王丽华.彰武县炭基玉米专用肥施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5) :39.

[5]孙义祥, 袁嫚嫚, 郭熙盛.玉米专用肥配方设计与效果验证[J].中国农学通报, 2012 (18) :117-121.

ERP系统应用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第9篇

关键词:ERP系统,应用效果,评价体系

一、ERP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1.1ERP系统的直接应用效果

1.1.1增加年收益额。应用ERP系统会为企业带来如下经济效益:1) 使库存投资大幅度减少, 可观库存率会下降30%-50%, 库存的周转率也会获得一定的提高;2) 降低延期交货率, 切实提高交货的准时性, 相比原来误期率能平均降低35%, 极大地提高了销售部门的信誉;3) 显著地缩短采购时间和采购费用, 由于应用ERP系统能够使采购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生产计划, 从而安排货源产商, 提高工作效率;4) 减少停工待料现象, 零件需求更加透明公开, 使得生产线上的工人和材料都能人尽其力、物尽其用;5) 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库存投资的减少、劳动力的节约、采购费用的节省等等自然会使制造成本降低;6) 管理效率提高, 减少了冗杂的管理人员, 生产能力也获得了提高。上述应用效果在某一个企业中不一定会全部表现出来, 不同的应用效果在不同企业的表现程度有所不同。

1.1.2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与共享。ERP系统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 核心即为实现对供应链的管理。切实将ERP系统高效运行起来, 并实现信息的集成化应用, 奖励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 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 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1.2ERP系统的间接应用效果

应用ERP系统会产生很多的间接效果, 这些效益是无法直接量化的。相对于直接应用效果, 间接应用效果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行为实践上, 而行为实践往往是企业的根本所在, 企业徒有良好的业绩表现而没有优秀的行为实践作支撑, 这种表现只能使脆弱且暂时的。因此, 间接应用效果是评价ERP系统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也是评价体系建立的难点所在。

1.2.1支持企业的发展战略。ERP是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管理的工具, 其实施和应用必然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一致, 只有这样, 其应用效果才能发挥出来。例如当企业实行成本优先战略时, 就应该在ERP系统中全面应用这种战略思想, 消除无效劳动, 降低库存, 尽最大可能降低供应链的成本。ERP系统只有在支持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上, 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 才能达到最优资源配置, 并满足客户需求。

1.2.2优化企业流程和管理。ERP系统的实施和应用往往会改造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 将先进的管理思想运用在业务流程的各个关键控制点上, 能够对其进行重组和优化配置。因此, ERP的实施主要会给企业流程和管理带来以下两方面的变化:1) 显著提高业务流程的透明度, 使其公开化、透明化, 消除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 提高业务处理的规范程度;2) 减少冗杂人员, 精简部门机构, 使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大为减少。

二、ERP系统应用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2.1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要想使ERP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 其评价指标应该满足以下特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可比性, 另外, 评价指标还应该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 大胆地创新。还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专家评价结构, 即参与评价的专家构成要有一个尽可能科学的比率。

2.2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可以根据直接应用效果和间接应用效果两个方面来确定, 每一个指标又可以分为二级和三级指标。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分析ERP的应用效果, 提出了ERP系统应用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 旨在进一步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提高企业ERP项目投资的有效性, 从而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RP系统应用效果评价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相关学者和企业的研究难题, 各种评价指标和决策模型的提出使该项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 评价体系也在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静.ERP系统应用效果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5.

气体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效果分析 第10篇

面对低压、低渗、低丰度、低产的“四低”油气田开发, 在工程技术应用上需要采用“非常规”方式, 一是采用欠平衡方式打开气层, 最大限度的保护储层;二是采用气体钻井方式提高机械钻速, 缩短钻井周期。胜利油田钻井工程技术公司开展了以天然气为循环介质打开储层的钻井技术研究与实践, 取得了初步成果, 进而又开展了提高机械钻速的气体钻井实践, 通过研究与试验, 验证了气体钻井是常规钻井机械钻速提高3-9倍, 并初步形成了地层出水、稳定性评价、井眼净化技术以及天然气钻井HSE文件。

实施气体钻井技术要首先需要开展气体钻井地区进行储层敏感性伤害评价, 主要对其酸敏、速敏、盐敏、水敏以及水锁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的特点是:

(1) 具有强水锁、中偏弱速敏、弱水敏、无酸敏特征。

(2) 岩心实验证明:储层遇水后, 使得气相渗透率急剧下降, 当含水饱和度超过60%时, 天然气的渗透率降到原来的1/6~1/8, 甚至为0, 且很难恢复。

2 气体欠平衡钻井技术应用研究

2.1 井身结构的优化研究

国外气体钻井实践表明, 当地层出水量大、地层不稳定都会造成施工无法完成, 究竟是那些地层出水、出水量多大, 那些地层不稳定, 井下是否安全这些都是实施天然气钻井需要考虑的问题。当地层出水量小、井壁稳定或有轻微坍塌可以用加大注气量、雾化/泡沫钻井解决。如果某段地层出水量大或井壁坍塌严重, 解决的办法就是改变井身结构, 共该井段用水泥封固。因此, 需要对地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优化井身结构。

2.1.1地层出水量和气体携水能力研究

(1) 地层出水量的计算:根据不同井深的孔隙度、渗透率、地层压力、密度以及地层流体的性质, 计算出水量大小。经预测计算延长组的出水量达到33.8m3/h, 如此大的出水量应用气体钻井在经济上是不合算, 而且地层水对泥岩的水化作用使得井下复杂。

(2) 气体携水能力研究:纯气体有效携水的流态是环雾流, 其沉降速度为8m/s。当注气量很大时, 气体上移, 水被气体继续分割, 即可带出, 当注气量小时, 液体会发生聚并, 聚并大于分散, 形成积液 (块状搅动流) , 这为携水极限。

(3) 泡沫携水能力:当气体不能有效携带地层水时, 就应转换为雾化或泡沫钻井。根据实验初步估算, 良好泡沫流体携水量可达基液流入量的5~6倍 (15-18 L/s) , 要求泡沫质量稳定、良好。

2.2 井眼稳定性研究

从钻井液钻井壁失稳原因可知, 泥岩被水化降低岩石本身强度是井壁失稳的关键。增强泥页岩稳定性的关键点是如何减少泥页岩与水的接触机会, 或减弱水对页岩的水化作用。采用气体做为循环介质, 彻底解决了外来水对页岩的“入侵”, 由于没有液相, 页岩中无任何液相侵入, 无任何内部破坏应力增加, 泥页岩强度无任何降低, 此时泥页岩内的微裂隙也处于挤压, 闭合状态, 此时的井壁稳定变成是纯力学问题。

根据井壁稳定理论及井壁失稳原因分析, 建立了气体钻井条件下, 井壁稳定性评价分析模型, 并利用测井资料对油气田的地层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分析。当井壁上岩石受地应力作用产生的临界崩落压力大于或接近岩石本身的内聚力时, 井壁有坍塌的趋势。

2.3 井身结构的确定

根据地层出水、井眼稳定性评价结果, 以及井控安全等研究结果, 确定合理的井身结构。从地层出水、井眼稳定性评价计算结果得到如下结论及井身结构:

(1) 干气钻井条件下, 二开井段最薄弱地段 (井深约3220m) 的安全余量为5%;地层垮塌的可能性比较大, 不适宜气体欠平衡钻井;其它井段墓本安全。

(2) 地层出水量大时, 不适宜气体钻井;延长组出水量不容忽视, 要采用泡沫钻井技术解决。

(3) 如果考虑到泥页岩水化对岩体的影响, 泥岩地层可能会有轻微失稳, 要采取泡沫钻井技术解决。

2.4 井眼净化的试验分析

(1) 钻杆内压力随井深增加、气体受压压力随之增加;环空内气体在上返过程中不断膨胀, 压力随之减小。

(2) 气体在井底上返速度最低, 岩屑运移速度也最低, 气体在上返过程中不断膨胀, 返速也不断增大, 岩屑运移速度也不断增大, 到达井口二者均增至最大。

(3) 井底处岩屑浓度较高, 是井眼净化的重点区域, 故必须有足够大的传输比, 较小的岩屑浓度, 一般认为井眼良好净化的标准是:岩屑传输比大于70-80%, 环空岩屑浓度小于3‰。

(4) 如果岩屑在地层水的作用下粘结, 则岩屑团粒尺寸加大, 岩屑滑沉速度增大, 传输比降低, 携岩能力就会变差。

3 气体钻井技术应用效果

2011年~2013年, 先后在胜利油田16口井上进行了气体钻井现场应用。

3.1 在保护储层中的应用

新疆油田是以保护储层为目的, 因此, 主要钻进储层段, 钻进过程中储层有少量天然气 (850~1000m3/d) 进入井筒, 如此小的产气量用钻井液钻井根本无显示。由此可见, 在天然气钻井条件下, 能够真实的反应储层物性及产能, 为正确评价储层, 提高勘探精度及勘探开发方案部署提供决策依据。

3.2 提高钻井速度

新疆油田勘探开发中, 由于储层具有“低压、低渗、低产”特点, 用常规钻井液相对钻井成本高, 经济效益差。主要原因是下部井段 (约2170 (3450m) 机械钻速比较慢, 纯钻时间占全井的70%左右。

3.3 技术成果

通过3年来对气体钻井技术的系统研究及16口井的现场应用取得了以下技术成果:

(1) 形成了一套适用胜利油田特征的储层保护、提高钻井速度、提高勘探开发效率的配套的工艺方法, 初步形成了气体钻井配套技术, 成为开发低压、低渗、低丰度、低产的“四低”油气田的重要技术之一。

(2) 通过对气体钻井钻头冷却机理、钻头破岩机理、钻头寿命分析研究, 形成了钻头选型的理论基础, 结合现场试验结果优选出了气体钻井钻头。

(3) 建立了地层出水、井眼稳定性综合评价、天然气钻井注入参数数学模型, 并形成了计算软件。

(4) 现场应用不仅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储层, 而且大幅度提高了机械钻速, 创造了全国气体钻井连续进尺1091.91m最高记录。

(5) 形成了防塌雾化液/泡沫液及优质压井液体系, 对井壁稳定起到了良好作用。

(6) 形成了适合天然气欠平衡钻井、空气钻井的HSE文件及钻井操作规程。

主要技术创新点:

(1) 首次以天然气为循环介质钻开储层, 实现了正确评价储层物性及真实产能, 达到了保护储层的目的。

(2) 首次全井段应用天然气钻井技术提高钻井速度, 创造了气体钻井连续进尺1091.91m的全国记录, 机械钻速提高3~9倍。

(3) 首次系统地对地层出水预测、气体钻井井眼稳定性评价、注气参数计算进行了研究, 并建立了数学模型。

4 几点认识

(1) 应用天然气钻井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储层, 真实的反应储层物性, 正确评价储层的真实产能, 探明储量, 为部署勘探开发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2) 应用气体欠平衡钻井技术可有效降低油气田勘探开发综合成本。

(3) 应用气体钻井技术取得的成功, 为高效开发油气田提供了技术支撑, 也为国内“低压、低渗、低产”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

(4) 实践证明, 采用气体钻井技术既可以达到保护储层, 又可以提高钻井速度降低综合开发成本, 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是巨大的, 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摘要:面对低压、低渗、低丰度、低产的“四低”油气田开发, 需要采用欠平衡方式打开气层, 最大限度的保护储层, 同时采用气体钻井方式提高机械钻速, 可有效缩短钻井周期。本文介绍了储层敏感性伤害的室内评价、气体钻井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点论述了气体欠平衡钻井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气体钻井,技术研究,应用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王京龙.气体钻井安全监控系统在胜利油田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06) .

应用效果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 3D室内效果图;室内设计;教学经验;

中国分类号:G632

随着室内外装潢设计市场的迅速发展, 3D室内效果图设计人才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因此,《3D室内效果图》课程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际设计操作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学好本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广大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3D室内效果图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叙述了3D效果图设计课程的实践的作用,最后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3D室内效果图》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3D室内效果图》课程的教学现状

1、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虽然在改革中提出了一些措施,但是学生动手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育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2、经调查研究室内设计人才结构发现,装饰设计师的需求量最多,设计人才包括电脑绘图员、助理设计师、设计师、高级设计师、设计总监等六个层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低到高逐渐减少,因此,应该严格按照人才结构的特点来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够。目前,虽然前期改革的基础上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实践环节也逐渐增加,但并没有达到全方位、多角度的效果。课程教学实践的模式也没有显著特色,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案例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还比较弱。在教学内容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知识面比较狭窄,给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了难度。

4、当前高职院校对《3D室内效果图》课程的定位还只局限于单独的效果图,并没有结合本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也没有结合具体室内设计实践,因此,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对软件人才进行正确的定位。

5、教学手法比较单一。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手法还只局限于传统的网络控制、电子教案以及多媒体教学等,这些手段都是課堂上比较单一、简单的教学方法,实践性不强,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时效性比较差。因此,要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接触案例并进行操作,应加强教学手段的实践环节,做到与市场完全融合在一起。

二、《3D室内效果图》课程的实践的作用

1、目前,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用人单位所关注的重点,许多学生由于综合实践能力较差,而与好工作擦肩而过。学生就业困难的这种现象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随着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就成了本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3、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实践是教学的基本途径。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的手段来实现。

三、《3D室内效果图》课程教学方法

1、制定较强的实践教学内容,一是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选择教学内容,在室内设计行业中,分为两个方面,公装设计和家装设计。从事公装设计行业必须要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才可以进入该工作领域。根据我们多年来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分析,家装设计方面的课程更加贴近市场的需求。二是工作内容的选取,根据室内设计的工作流程所对应的能力要求选取工作内容。

2、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加大改革力度,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与更多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增加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培养设计、管理方面的高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一些特殊的手段进行教学,例如互动式教学、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多方位的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教学手段除了采用校内所用的课件外,还要增加校外的部分,比如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实际的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

4、课程教学内容要与专业要求相符合,教学模式要有特色。实践教学改革必须与专业课程改革相适应,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训项目,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要符合实际情况,对各实践的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结语:

总之,教学方法应该不断进行完善,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是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只有总结出更好地教学方法,才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然而学生的这种实践能力又是关系到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高鹏. 3D室内效果图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 美术大观,2013,11:160-161.

[2]刘子意. 室内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 美术教育研究,2014,08:104-105.

水稻应用腐秆剂效果研究 第12篇

关键词:水稻,腐秆剂,效果

为把握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变化动态及土壤有机质提升效果,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笔者对水稻腐秆剂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材料:腐秆剂(佛山金葵子植物营养有限公司生产);稻草。供水稻试品种为先农20号。试验设在会同乡会同村一组壕底一农户的责任田中,前作为水稻,土壤为灰黄泥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秸秆还田,撒施稻草7.5 t/hm2(A);秸秆腐熟还田,撒施稻草7.5 t/hm2+腐秆剂30 kg/hm2(B);以秸秆未还田作对照(CK)。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30m2,无重复。小区间设置宽0.3 m,高0.3 m的田埂,田埂用塑料薄膜覆盖,实行单灌单排,以防相互渗透。

1.3 试验实施

水稻于2010年7月5日播种,7月30日撒稻草,并进行翻耕[1],8月2日移栽,栽插规格为18 cm×20 cm。11月2日收割,成熟后单收单晒单计产。水分理采用湿润灌溉与间歇灌溉方式进行,坚持寸水返青、浅水勤灌、干湿相间、适时晒田的原则[2,3,4]。试验分别于8月23日和9月6日晒田,共晒2次,晒到田间起鸡爪裂时再复水。3个处理都分别于8月1日施45%(15-15-15)贵溪三元复合肥225 kg/hm2和九化尿素112.5 kg/hm2作基肥,并于8月12日施45%(15-15-15)贵溪三元复合肥150 kg/hm2和九化尿素150 kg/hm2作追肥。病虫害防治上,整个大田生长期共用药4次,第1次于8月13日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 mL/hm2加吡·噻750mL/hm2,井粉600 g/hm2,龙克菌900 g/hm2和中华恒丰素240mL/hm2对水450 kg喷雾,防治钻心虫,稻纵卷叶螟和细条病;第2次于9月2日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 mL/hm2加吡·噻750 mL/hm2、井粉600 g/hm2、龙克菌900 g/hm2对水450 kg喷雾,防治纹枯病、细条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第3次于9月17日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 mL/hm2加毒死蜱1.2 kg/hm2、75%三环唑600 g/hm2和井粉600 g/hm2对水675 kg喷雾,防治稻飞虱、钻心虫、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稻瘟病;第4次于9月27日用吡·噻750 mL/hm2加75%三环唑600 g/hm2和井粉600 g/hm2对水675 kg喷雾,防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飞虱。

2 结果与分析

2.1 应用腐秆剂对田间杂草、稻草腐烂程度和水稻返青期的影响

经过田间观察,处理B在整个大田生长期都未见杂草,田间泥也要比其他2个处理烂,其水稻返青时间要比CK早3 d,比处理A早2 d;处理B比处理A稻草要提早3 d腐烂(表1)。

2.2 应用腐秆剂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B的生育期最长,比CK长3 d,比处理A长1 d;处理A比CK长2 d。

2.3 应用腐秆剂对水稻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B的有效穗、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都是最高的,其次为处理A。处理B比处理A有效穗增加0.30万穗/hm2,穗总粒数增加1.7粒,穗实粒数增加1.8粒,结实率提高了0.4个百分点;比CK有效穗增加0.45万穗/hm2,穗总粒数增加2.5粒,穗实粒数增加2.8粒,结实率提高0.7个百分点;而处理A比CK有效穗增加0.15万穗/hm2,穗总粒数增加0.8粒,穗实粒数增加1.0粒,结实率提高0.3个百分点[5]。

水稻产量处理B最高,折合产量为6 500.0 kg/hm2,比处理A增产133.33 kg/hm2,增幅为2.09%,差异不明显;比CK增产183.33 kg/hm2,增幅为2.90%,差异不明显;处理A比CK增产50.00 kg/hm2,增幅为0.79%,差异不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腐秆剂后,能加速稻草腐烂、增加土壤肥力、延长生育期;同时,施用腐秆剂不仅能使水稻提早返青[6],有效控制田间杂草的生长及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但提高幅度不大,因此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参考文献

[1]廖凤兰,李春华,李美金,等.腐秆剂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9.

[2]张志群,梁广成,曾妮,等.用“腐秆剂”促稻秆腐化的试验分析与体会[J].汕头科技,2008(1):39.

[3]孙华,钱国明,徐冬太,等.水稻秸秆还田对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0(1):47.

[4]张小燕,邓钦阳,李冬霞,等.水稻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J].广西植保,2008(3):11.

[5]慕永红,李军.生物菌剂在寒地水稻秸秆还田上的应用[J].垦殖与稻作,1999(3):31.

上一篇:核心生命下一篇:送科技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