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措施

2024-06-06

“走出去”措施(精选12篇)

“走出去”措施 第1篇

一、广播影视产品走出去的措施研究现状

(一) 提高广播影视产品的内容和质量

尹鸿[1]和朱虹[4]都指出, 节目和内容是广播影视的立业之本。中国电影如果能够创造性地利用中国的文化传统资源, 中国电影文化就可能增强在全球传媒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李怀亮[2]和汪景然[3]也同时指出, 应提高中国电影的外语译制水平。影视产品作为视听产品, 其画面和声音都非常重要。要想吸引国际市场的主流人群, 必须是他们能够熟悉的语言对白, 至少是英语对白, 才能够吸引他们购买我们的影视产品。

(二) 进行国际市场调研, 加强本土化

李怀亮[2]与饶曙光[6]同时指出, 在“走出去”之前, 中国电影界必须对海外市场有深入仔细的调研, 并对北美、欧洲、东亚、南美等多个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不同的地区进行细分。

朱虹指出在实施本土化战略上取得新进展。要加强电台电视台新闻机构海外本土化建设, 逐步推广信息采集、编辑制作、信号传输、节目推广等环节的本土化运作, 努力提高新闻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对外宣传要实施本土化, 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也要实施本土化。[5]

(三) 拓宽和选择合适的海外发行渠道

人民网记者刘阳指出, 对于目前的中国电影来说, 非商业性展映、商业性输出、合作拍片、电影频道海外落地是其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4种途径。[6]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周铁东指出通过电影节拓宽海外影响力。[7]

汪景然[3]与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喇培康[6]都认为, “目前来看, 不管与港台合作, 还是与其他国家合作, 合作拍片已经成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最主要的渠道。”

谭天[8]、朱虹[9]和李怀亮[2]三人同时指出, 要突破传媒市场的壁垒, 单凭本国自身力量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借船出海, 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传播本国文化。

朱虹同时指出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海外发行。[5]

(四) 建立影视品牌, 带动产业链

李怀亮指出, 通过建立影视产品品牌或者形象品牌, 带动图书、漫画、动画片发行, 主题公园建设文化旅游, 授权开发玩具、服装饰品等, 将带动大影视文化产业链的发展。[2]

朱虹指出要深入把握文化产品和服务国际贸易规律、文化资本国际运作规律, 把培育壮大企业主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风格的广播影视国际品牌。[5]

二、措施研究的局限性

(一) 措施协同效应研究不足

措施单一, 现有措施研究大多关注政府行为方面, 对财税措施等方面研究不足。同时, 措施缺乏协同效应, 如外交支持措施对于广播影视产品走出去仍是空白, 由于文化产品有一定的意识形态, 各国往往重点保护, 因此国家还应该给予外交支持。

(二) 对大小型影视企业研究失衡

从“走出去工程”的国际经验来看, 发达国家在国内生产过度、国内市场发展领先于国内生产以后, 为了抢占国际市场先机而进行国际化推广。而中国广播影视产品在“走出去”之前, 尚不能满足国内消费市场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 要想在强大的欧美市场进行推广殊非易事。

(三) 对相关国际经验研究不成熟

国内措施研究应建立在国际经验基础上, 然而我国对广播影视产品走出去的国际经验研究还不充分, 没有相关的比较研究和措施建议。另外, 国内广播影视产品走向国际的同时不能忽略国外广播影视产品涌向中国的事实, 为使具有中国文化古韵的广播影视产品更好的走向国际, 我们需要研究反走出去策略, 然而在此方面的相关研究还不足。

三、措施研究的优化思路

(一) 增强措施协同效应研究

措施多元化及协同效应会从整体上促进中国广播影视产品走出去, 使中国文化更好的传达与融入国际市场, 是中国文化外交的综合手段。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 不仅能促进中国广播影视产品走出去的步伐, 更能从整体上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与实力。

(二) 均衡研究大小型市场

国内中小型广播影视创作企业是大型影视制作发行企业的坚实后盾, 只有国内市场的繁荣发展, 才能使大型创作企业走出国门, 展现中国广播影视产业的实力。提高对国内市场的研究, 是广播影视产品走出去的根基。

(三) 提高国际研究水平

分析措施如何优化可从国内“走出去”和国际“走出去”的比较研究方面入手。研究应集中在如何通过国外广播影视产品走出去措施体系的经验教训, 构建与优化我国广播影视产品“走出去工程”措施, 最终在广播影视产品市场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这一天然优势, 更好的走进国际市场。另外, 广播影视产品“走出去”不仅仅意味着到国际上去, 有时还意味着“反走出去”, 即政治术语所谓“渗透与反渗透”, 建议课题组研究该问题。

四、结语

通过对2011年以来学者对广播影视产品走出去的措施研究发现, 由于广播影视产品走出去开始仅十余年, 属于新兴研究领域, 学者只有朱虹、李怀亮等对其进行了综合研究, 其余学者只是将走出去作为广播影视工程研究的一部分, 对其提出了更好更快发展的建议, 这些建议往往比较笼统, 没有细化。通过对众多学者的研究进行分析, 发现其提出的广播影视产品走出去的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广播影视产品的内容和质量;企业为主体;进行国际市场调研, 加强本土化;拓宽和选择合适的海外发行渠道;建立影视品牌, 带动产业链等。

通过对措施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本文找出了目前广播影视产品走出去措施研究的局限性及优化思路, 集中在相互对应的五个方面:措施协同效应研究不足与提高、对大小型影视企业研究失衡与均衡研究、对走出去的国际经验研究不成熟与提升国际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尹鸿.从新中国电影到中国新电影的历史转型.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2003 (05) .

[2]李怀亮, 万兴伟.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传播.2011 (11) .

[3]汪景然, 李霆钧, 方一涵.合拍搭平台昂首“走出去”[N].中国电影报.2012.

[4]朱虹.广播影视企业加入WTO的应对措施[J].有线电视技术.2002 (22) .

[5]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就2010年广播影视重点工作答记者问[J].广播电视信息2010 (02) .

[6]刘阳.还靠武侠片打天下?中国电影怎样更好地“走出去”[N].人民网.2009 (10) .

[7]周铁东.中国电影如何与海外市场对接[N].人民网.2012 (10) .

[8]谭天, 于凡奇.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论中国电视对外传播的策略创新[J].中国电视.2009 (08) .

走出去战略 第2篇

十六大已经确定了“走出去”战略。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

1.“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

2.“走出去”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

3.“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

4.“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后国际扩张的必然选择

“走出去”则是以中国的公司为主导,服务于中国公司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第一,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国家必须考虑,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第二,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无论从中国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

第四,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考虑新的发展空间。在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各自发挥优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将是一种必然的现实。

从产品走出去,到投资走出去 第3篇

经过数年的海外深造,2003年踌躇满志的高庆锋学成回国。他将留学所学当做自己的原始资本,打算大干一场,但为了得到磨砺高庆锋还是选择进入了当时还未成熟的嘉乐市场部,负责海外市场开发。“当时,嘉乐一年可以做2000万美元的生意,整体大概有2000名员工。别看市场部只有几十个人,但他们都是嘉乐最重要的资本。”高庆锋回忆道。

可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坎就是公司产能有限,又恰逢招工难,公司的生产完全跟不上订单的需求,还谈什么市场开拓?发现这个问题的高庆锋第一时间有了扩产的想法,但是没有新的大订单,何谈扩产的问题?两个严峻的问题同时摆在高庆锋的面前时,他也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开拓属于自己的“大订单”。

于是,他只身一人前往曾经留学过的日本,寻找机会。“住最便宜的旅店,吃最便宜的拉面,过得比留学的时候还惨。”这是高庆锋对开拓日本市场的直接印象。好在作为创二代的他,有着创二代独有的特点,学习能力非常强,主动学习的动力也很足。即使在那么大的工作压力下,还能始终保持旺盛的动力。经过三年的历练,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世界第一大服装品牌——优衣库,被他拿下了。

有了优衣库的成功案例,无疑为这个年轻人增添了不少信心,之后,他又一鼓足气成功地与日本无印良品、伊藤忠、洋华堂等客户达成合作意向,为公司生产立下汗马功劳。

坚定信心,投资海外

“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和商业中心,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对于外贸企业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对于一家生产服装面料和成衣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型外贸企业来说,人工成本和用工荒,也是不可避免的难题。”如今已是嘉乐总经理的高庆锋分析道,“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做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走出去。”

为了实行劳动密集型企业异地生产,调整生产结构,高庆锋时刻没有放松,不停地充电,在2007年开始了EMBA的求学之路,而后又马不停蹄地学以致用。终于2008年,他凭借当地政府的大力配合,成功在安徽宣城投资1.5亿,建成了4000工人的成衣工厂,弥补了产能不足带来的限制。

同年,高庆锋又把目光聚焦到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力争成为“2010年世博会特许生产商”。为此,他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世博”特许生产商工作班子,并亲自主持,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落实相应的时间节点,提供各项技术保证,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攻关,终于拿到了生产资格证,成为“2010年世博会特许生产商”。

为了赢得更大的市场,高庆锋在日本成立了东京嘉乐株式会社,聘请日本设计、研发团队从事服装的设计、推广,使公司由纯粹的OEM工厂提升为带有面料推荐、款式推荐的ODM公司,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竞争能力,扩大了在日本市场上的影响,为公司成功转型夯实基础。

但他似乎并不满足于此。2010年高庆锋又主持了东南亚市场的调研工作,次年,嘉乐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在高庆锋的领导之下,开始在当年周总理为我国外交奠定伟大基础的福地——印度尼西亚万隆,投资兴办服装厂,当年投入,当年收益。经过两年的实践摸索,高庆锋敏锐的感觉到商机无限。2014年利用印尼当地团队,投资8000万美元,选址郑和下西洋的登陆地三宝垄市建立了一个从研发、织造、印染再到成衣的全产业链生产基地,高庆锋完成了他在印度尼西亚的布局。今年,高庆锋还与上海纺织服装协会“抱团寻商”,在缅甸共同组建了占地2000多亩的海外服装工业园区,为嘉乐日后在东南亚多国战略布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守业绝招,技术为王

尽管嘉乐发展至今,并不愁没有订单,但是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高庆锋认为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把企业的价值链前移。

为此,他带领公司管理人员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的力度,近年来投入上亿元,从国外引进了世界一流的技术设备,对染整、织造等部门进行了大规模技术革新和改造。健全针织面料开发和检测实验室,加大了对安徽和印尼工厂的生产再投入,为生产国际一流的针织面料做好技术准备。

如今嘉乐生产的各种世界领先的功能型面料和成衣产品正源源不断地上市,赢得了日本、欧洲、美国市场的广泛赞誉。优衣库、迪卡侬,TOMMY、巴宝莉、美特斯邦威等世界名牌客户慕名而来并与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公司与上海东华大学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了1个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近年来,公司依托专家和研发人员成功开发50多种系列面料产品,拥有了5个注册商标,60多项国家专利,获得了1个国家级火炬项目,2个上海市火炬项目,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称号,连续数年跻身上海工业500强,并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进出口企业,公司检测室被评为中国针织行业优秀实验室。

取之于斯,馈之于斯

如今,嘉乐在不断做大做强,八年来连续荣获上海市的文明单位称号,高庆锋也因此承担起了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每年都向张堰地区红十字、阳光之家、民政、体育、残疾人捐助钱物在几十万元;与张堰中学长期结对,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又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捐赠10万元现金和13多万元的衣服,为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奉献爱心。

2013年向张堰镇创建全国文明镇捐款10万元,为张堰镇创建工作提供经济保障。连续多年为金山区“蓝天下的至爱”捐款达100多万元。多年来,他积极参与推进新农村建设“企村结对”活动,帮助结对村招商引资、注册公司、基础建设、解决村民就业,为村级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高庆锋敢于抢抓机遇,拼搏进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接受洗礼,在复杂多变的商海里阔步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式发展。2011年,他光荣地被选为第五届金山区人大代表,荣获2011-2012年度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提名奖。2013年当选为金山区青年企业家联谊会会长,上海市青联会员,上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

从年轻时的懵懂,到一步一步再创业,再到现在真正有机会做到学以致用,在高庆锋看来,每一次与众不同的转身都是之前很多个努力的结果。正如他说的那样:“我现在比以前更明白努力的真谛。”

“走出去”措施 第4篇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旨在通过对外文化宣传、对外文化交流等途径, 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增强世界对中国文化认知的能力, 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 塑造中国文化大国形象, 营造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进一步提升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这一战略的实施, 不仅需要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加强对外文化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更重要的是培养对外文化交流的人才, 造就一批既了解母语文化历史又熟悉目的语文化现状, 懂得国际文化贸易规则又具备良好外语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熟悉目的语文化包括熟知对方的文化历史、文化变化过程以及文化需求和爱好;熟知对方生活习惯、思维方法、意识形态、风俗礼仪、心理特征;熟知对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可以融合的结合点及方式方法, 准确地进行判断, 灵活机动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但是, 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的小语种人才, 满足国家及地区文化走出去的要求是我们面临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本研究以培养德语人才为例, 主要探讨了小语种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小语种人才素质现状, 从而找出了二者之间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力图提出有益的建议与对策。

二、小语种人才的素质

2012年版的德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德语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德语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熟练的德语应用能力、从事翻译和跨文化交际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德语复合型人才。

扎实的基本功是指学生的语音、语调正确, 掌握词法、句法、语篇的规范, 语言表达得体, 具有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宽广的知识面要求学生除了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外, 还应当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 如政治、社会、文化、新闻、法律、外交、经贸、教育等 (何其莘, 等1999:1)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本国文化。学生应具备的应用能力主要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是指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有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解、提出颇有新意的看法的能力 (何其莘, 等1999:1) 。作为未来语言的使用者和文化的传播者, 学生要有从事文化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具体指交际能力、协作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等。良好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 文化素质是基础。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既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又具有其他一门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对于小语种人才来讲, 更应该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尤其要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提高综合素质, 以顺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大局。

三、小语种人才素质现状

根据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要求和德语教学大纲提出的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外语教育的主要方向。在教学实践中, 可以看出学生的素质现状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应具备的素质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母语基础薄弱。大部分学生的汉语文学知识仅限于高中水平, 他们的书面表达功底不尽如人意, 翻译练习中错字多, 用词不当;撰写论文时逻辑混乱, 条理不清, 不知道如何表述观点, 转述信息;求职时不会写自荐信等简单的应用文体;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时不会演讲, 羞于在大庭广众面前开口, 有些学生的普通话吐字不清。这些都说明学生对母语的驾驭能力很是薄弱。

2.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缺乏。对于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 文化是沟通的核心。无论未来从事的是翻译工作、外事接待工作还是教师工作, 都离不开自身的文化修养, 每天从事的工作都与文化宣传有关, 要时刻对本国文化和对象国文化的异同进行思考。文化涵盖政治、历史、习俗、传统、价值观等, 作为文化的传播者、调节者要精通中外文化的异同, 扩充知识面, 尽量减少和避免交际障碍, 使沟通顺畅、深入、全面。许多大学生对本国和目的国的文化了解甚少, 缺乏深层次的探究, 这就在阅读时限制了理解力, 翻译时表达不恰当, 不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甚至出现让人啼笑皆非的情况。在与目的语国家的人接触时会发现无话可谈, 既不知道该介绍些什么, 也不知道该了解些什么。

3.精神迷茫。精神迷茫是指找不到奋斗方向, 生活无聊空虚, 没有归属感, 没有追求, 缺少梦想和信仰。这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的独生子女, 他们生活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 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 也没有遭受过挫折, 容易安于现状, 缺乏积极的认知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 是大众传媒的主要消费者, 大众传媒有意无意地传播了一些庸俗化、娱乐化、平庸化及文化生产与消费中的媚俗的东西。由于大学生的鉴别能力不强, 看见新鲜的事物出于本能就会模仿或实践, 这必然会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出现偏颇。而且, 一些大学生相较于学习更加热衷于攀比、炫富、消费,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够成熟, 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四、小语种人才素质培养措施

针对小语种人才素质培养的不足之处, 我认为,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 应加大母语的学习力度;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打造国际精品项目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借助社会有利资源为培养小语种人才素质延伸知识触角。这些都是培养小语种人才素质的有力措施。

1.加大母语的学习力度。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如四大发明、本草纲目、孔孟之道、国粹京剧等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这都是需要我们刻苦学习、认真研究、努力传承和广泛传播的中国文化。

平时, 学生总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天天说, 天天用, 学不学问题不大。进入大学后, 德语专业的学生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学习德语, 剩下的三分之一的时间要上大量的公共课, 这样一来学习汉语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德语专业开设了大量的文化类课程, 如德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德国文学导论等, 在强调目的语文化输入的同时, 却忽视了母语文化的渗透。学生普遍存在着综合文化素养不够、“知”的领域极其有限、底气不足等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与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文化修养有关。

汉语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 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同时, 汉语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 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佳2013:9) 。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根, 没有它就没有立足之本。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的战略方针。我们的学生肩负着传承、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和引介西方文化的重任。如果我们的学生对母语、汉字没有一种很好的驾驭能力, 又如何与人沟通?如何担负起自己肩上的重任呢?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本民族文化的根基, 怎么能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上去呢?又怎么能通过了解世界而报效祖国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大母语的学习力度, 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觉意识。

2. 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社会转型期是反思、更新和塑造价值观的时期,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了迷茫、困惑和疑问。有些大学生学习劲头不足, 缺乏勤奋刻苦的精神;有些政治信仰模糊, 功利意识严重;有些看重物质利益, 不愿无私奉献;有些只关注自我, 缺乏社会责任感。这就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以强有力地引导。

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应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为重点, 以影响大学生理想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依托, 根据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进行教育。

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热爱, 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热爱和感情根深蒂固地埋植在人民的心里, 成为道义上的一种巨大力量。我国的伟大诗人屈原, 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导弹之父钱学森, 他们都是把祖国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他们的灵魂深处, 始终跳动着一颗追求至真至美的爱国之心。所以我们要用“爱祖国”这个外在的介入性引导, 通过“由内而外的激活, 引起青少年价值观的内在认同, 唤起青少年价值观的内在自觉, 激起青少年的内在修正, 从而实现青少年价值观向核 心价值观 的亲近与 融合” (田发银2012-08-12) 。

理想就是有根据的、合理的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 (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 和幻想、空想不同)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774页) 。理想教育应从影响大学生理想发展的三个外部条件, 即家庭、学校和社会入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 在父母的引导帮助下, 孩子学会做人并养成好习惯, 建立起人生成长的基础。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 要鼓励、尊重孩子, 教育孩子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让他们了解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逐步树立远大理想。学校教育教师是关键, 这就要求教师自觉提高多方面的素质, 既教书又育人, 切实做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尤其是青年教师群体与大学生年龄最为接近, 对学生的影响也较大, 所以青年教师更要虚心学习, 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价值观, 做学生乐学路上的引路人, 前进路上的导航者。社会教育是指向学生大力宣传正能量, 即通过激发内在潜能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 从而更加自信, 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中央电视台报道的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 如导弹专家身患癌症, 临终之际仍然戴着呼吸机战斗到最后一刻;12岁的脑瘤患者临终前把自己的器官捐献给社会, 挽救了3名患者的生命。还有全国道德模范、最美乡村女教师、最美乡村医生、优秀大学生村官等, 他们传递的都是正能量。我们就是要用“正能量”这个外因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 指明方向、树立榜样, 使外因进一步激活内因, 以一种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方式陶冶情操、感化思想, 使大学生在正能量的感召下, 在内心深处真正建立起对祖国、对人民的神圣的责任感, 将祖国的前途与自己的理想信念紧密结合起来, 从诸多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寻找到最佳的人生方向。

3.打造国际精品项目拓展学生国际视野。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国际交流更加频繁。在这种背景下,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和对文化差异的包容性。为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我们应鼓励他们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和熟悉目的语文化。比如利用出国旅游、寒暑假短期留学的机会, 和当地家庭吃住在一起, 强化提高语言水平, 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 尽快熟悉目的国的风土人情。除了鼓励学生通过个人行为走出国门, 深入到目的国文化中, 各高校德语专业根据本校、本专业特色, 利用德语语言优势, 积极搭建小语种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平台。各校积极推行的“3+1”、“2+2”、“4+1”、“4+2”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让本科生除在国内学习外, 还可获得国外学习的机会, 完成本科学业后还可参加研究生层面的合作办学项目, 并获得双文凭。几年来的实践证明, 通过这些形式, 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加深了对对象国文化的理解。这种培养机制大大提升了小语种人才培养质量。

4.借助社会有利资源延伸知识触角。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小语种人才素质的大课堂, 是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激发灵感、开发智能、增长知识、增强交往的有效方法。

我认为,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 要提高小语种人才的素质, 担当起自己的角色, 必须借助社会有利资源延伸知识触角。为此, 我们首先应该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信息, 了解中德人士和企业的情况, 跟踪大型国际国内商业性会议、会展和竞赛举办的情况, 为本专业学生提供提高实践能力的场所。我们应鼓励学生以志愿者的形式参与到这些活动中, 积极地组织学生到外资企业进行参观与实习。我们还要尝试将部分专业课的内容和实践活动相融合, 用新的方式来给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 从而达到学业、实践两不误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全球的意识,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 与德国语言文化传播机构及企业保持合作关系, 创建实践基地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和德国语言文化传播机构的同行交流体验不同的教学方法, 感受不同的教学理念, 丰富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与驻津德企共同举办的主题文化活动, 如进驻在津德企现场观摩, 与德企负责人、员工座谈;与在津居住工作的德籍人过复活节、圣诞节;聆听德国著名作家的写作心得, 与他们交流读书感想;参加模拟应聘会, 亲身体验面试场面等, 有更多机会体验德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了解德国人。第三, 通过建立校友网搭建在校生与毕业生的沟通平台。邀请校友和在校生座谈, 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 领略他们成功的丰采, 毕业生为在校生就业出谋划策。在德国留学或是旅居德国的校友, 具有国际化的观念, 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是中国文化的使者, 中国文化的宣传者, 同时他们还能带来外国文化在发展中的特色与成果, 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五、结语

在当今教育的大背景下, 我们要围绕提高小语种人才素质这个重心, 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资源为提高小语种人才素质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 使小语种人才担当起传播中国文化和引介西方文化的重任, 作名符其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何其莘, 殷桐生, 黄源深, 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1) :24-28.

[2]陈佳.落花有意, 流水怎能无情?——浅谈高职院校重视语文教学的必要性[J].学园, 2013, (9) :186-187.

[3]骆新泉.开放互动高校——高校作文四步评改法之讨论[J].学园, 2013, (9) :27.

[4]田发银.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学会唤醒[N].光明日报, 2012-08-12 (15) .

走出去美文 第5篇

走出去美文

原谅自己,才可以迎接新的开始!我一直是一个非常排斥异性相处的人,自己的原因居多,但也是内心柔弱的.表现,因为害怕失去所以不愿拥有。从不觉得自己有问题,或者是不愿相信是因为自己的原因造成此时此刻的自己。

可是今天和朋友的老公吃饭时竟然聊了很多(因为朋友他们在外地,朋友没有回来,只有她老公回来处理一件事)。一开始朋友说要晚上吃饭,她回来了,后来发现是她骗我的,只有他老公一人,我第一反应是排斥,不想单独和她老公吃饭,一是我是“冷场小王子”避免尴尬;另一个是真的不知道聊什么;还有就是我和异性相处之道还没有幼儿园毕业。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最后还是赴约了,没想到我竟然和他聊的很开心,这是我曾经不敢想的,因为我无法处理两个人的气氛,那种我自己都觉得尴尬癌的氛围。他也给我讲了很多东西,生活需要走出去,需要去发现,不能被我朋友(他老婆)的吐槽而影响自己的判断,不要拒绝,……。

怎么联手走出去 第6篇

法国总统希拉克即将率领一个庞大的工商代表团对中国进行访问,其经济主要表现在一笔对华出口90万吨法国小麦的贸易订单,以及签署核能、交通、航空和农业等方面的20多项贸易合同或协议。

我们更加感兴趣的是这次代表团成员包括多名部长级高官和50多位商界领袖。虽然我们没有拿到企业家的详细名单,但是至少可以认为其中大多数的企业并不是国有企业。国家元首为什么要带领企业家来中国开拓市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显然,仅仅重视中国市场还很不完全。

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法国政府与企业有着科学的分工。比如,机场、车站等基础设施领域,其所有权是国家的,但是交给民间商会去经营,效果比政府自己干要好得多。实际上,在其他一些国家,政府与企业也有清晰的职能边界,例如,美国一些港口是国有的,却分别租赁给民间经营;新加坡淡马锡公司是国有控股公司,其董事会成员一半为官员背景者,另一半为民间企业家;德国总理为争取广州地铁项目出了很大的力气,等等。

中国领导对外国企业家是重视的,例如,1999年美国《财富》论坛在上海召开,中国国家领导人亲自接见并讲话。但是,中国领导人什么时候才能接见本国500强企业的企业家呢?

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是被组织部门任命的,是有行政级别的。国有企业是被政府“搞活”的对象。国家领导人能不能带着民营企业家出访?最近已有开端。中国已经加入世贸,人家政府与企业联手进来了。如果我们在国内尚且没有很好地联手,又怎么能联手走出去?

走出去,有多难? 第7篇

“337条款”是《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的简称, 现被汇编在《美国法典》第19编1337节。“337条款”的前身是《1922年关税法》的316条款, 后经修改为《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而得名。自此以后, 美国历次贸易立法不断对该条款加以修正与发展。该条款成为美国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

“337条款”的主要内容:“如果任何进口行为存在不公平竞争方法或者不公平做法 (主要指侵犯美国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和实用新型设计方案等知识产权) , 可能对美国产业造成抑制, ITC可以应美国国内企业的申请进行调查。”

“337条款”的立法目的在于防止美国产业因进口产品的不公平竞争而遭受损害, 特别是在知识产权方面。

事件背景

2013年初, 欧盟和美国不约而同对中国通信设备商华为和中兴发起责难。

2013年1月31日, 媒体报道, 欧盟贸易专员卡尔·德古特提出要求称, 华为和中兴必须将其出口商品的价格上调29%。德古特还提出, 欧洲设备供应商应该获得中国电信市场30%的份额。作为交换, 欧盟会放弃对中国公司接受补贴一事的调查。

同一天,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宣布, 对华为、中兴、三星和诺基亚公司的3G和4G无线设备发起“337调查”, 以确定这些产品是否侵犯了美国公司的专利权, 这是今年以来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第四起“337调查”。

解决欧美的贸易调查, 在某种程度上需要通过更高层面的谈判实现。据悉, 商务部已有人赴欧磋商。因为从贸易保护主义的角度来说, 这个事情也不是单纯的企业事件, 而且在中国的很多行业中都有出现, 因此政府的态度与措施也显得尤其必要。

欧盟发起调查

欧委会于2012年5月24日就召开闭门会议向成员国通报情况, 称已掌握可靠证据证明中国无线通信企业自中国政府获得非法补贴, 并将发起贸易救济调查, 涉案产品主要为中国输欧基站、天线等无线通信设备。欧委会声称, 为使欧盟企业免于因提起申请而遭受报复, 欧委会将依职权自主对中国无线通讯设备发起贸易救济调查。

如果欧盟裁定中国企业获得不当补贴, 中兴和华为将面临被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可能。对于取得非法政府补贴的说法, 华为和中兴多次否认。华为表示, 在海外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创新, 而非价格。中兴通讯表示, 作为深港两地的上市公司, 一直致力于公开透明的运营, 遵守WTO和相关国家贸易规则。同时, 中兴通讯是一家全球化企业, 一直依靠创新的技术、高度定制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和客户的信任。

美国发起调查

在欧盟向华为、中兴发难的同时, 美国也打出了“专利牌”, 向华为、中兴、三星和诺基亚公司的3G和4G无线设备发起“337调查”。

2013年1月31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表声明说, 涉案产品主要是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移动电话、移动电脑卡、移动优盘、个人电脑和其他具有移动功能的网络设备。声明说, 今年1月2日, 美国4家移动设备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 指控在美国市场销售的上述涉案产品侵犯了公司专利, 要求启动“337调查”, 并发布排除令和禁止进口令。

根据“337调查”条款,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启动“337调查”后, 必须在45日内确定终裁的目标时间, 并尽快完成调查。通常案件需要在一年内做出裁决。如果涉案企业被裁定违反了“337条款”,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发布相关产品的排除令和禁止令。这意味着涉案产品将彻底丧失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资格。

按常理, 可以通过互相授权和专利购买而达到和解。尽管目前对两家公司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但一旦裁决中国公司侵权, 就会比较麻烦。

中兴拥有大量的国际专利, 并将基于公平合理的原则积极应诉。华为认为Inter Digital的申诉没有依据, 也将会积极应诉的。

欧美同时施压

欧盟和美国共同出手, 使华为和中兴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市场形势。

对于欧美设备商来说, 华为和中兴对欧洲和美国的市场形成很大的冲击, 而欧美设备商在中国的市场也被挤得越来越小, 所以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对华为和中兴施加压力。

欧美的调查说明中国的设备企业在全球有了很强的竞争力, 导致市场格局的变化, 从而使得其他国际设备商日子更加难过, 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手段来削弱其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需要中国的企业从各种角度尽可能的进行沟通交流, 避免中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一些不良形象。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 需要多方面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和拓展市场, 包括专利以及目标市场的进入。

虽然欧美的调查围剿突显了严峻的国际市场形势, 但目前的通信设备市场已无法只靠技术走天下, 靠的是技术、产品、服务的综合实力。如果中国企业能保持好这方面的竞争力, 还是会有机会的, 最终双方将在博弈和利益的合作互换中达成新的平衡。

中国企业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愿, 针对欧盟调查, 中兴通讯表示, 作为中国通信产业的一员和国际通信行业中负责任的企业, 中兴通讯愿意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里, 维护中国和欧洲通信产业共同的利益和健康的生态。

企业的应对策略

中国企业应本着“既治标, 又要治本”的原则, 做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 中国企业在向美国出口产品前, 要进行有关的知识产权调查。如果发现存在侵权的可能, 应及时对产品进行修改, 或者通过更换非专利的方法来避开侵权。据悉, 美国对专利的保护是非常细化的, 颜色、声音甚至是气味都可以作为保护的客体。另外, 还可以与美国进口商签订协议, 由进口商对侵权行为承担责任, 从而转嫁可能存在的风险。

一旦被起诉, 中国企业不仅要考虑到应诉成本, 还要考虑到不应诉带来的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对于“337调查”, 不应诉将会是最大的损失, 可能会失去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应诉时, 中国企业可以辩称自己的产品没有侵犯对方的专利权。这是因为在美国关于专利权的保护具体权利范围已经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可以有一项或多项的技术要素。只有当该权利要求书中的所有技术要素都涉及相关的进口产品时, 才可以判定侵权, 否则就不属于侵权。另外, 在“337调查”中, 一项专利权是否真的有效, 要由ITC来最终判定, 因此中国企业还可诉对手的专利权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

与国外的成熟企业相比, 中国企业对当前国际贸易中通行的“游戏规则”不甚谙熟, 所以在美国的“337调查”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就算最后能达成和解, 也会因为我们没有筹码继而付出高昂的学费。因此, 中国企业必须增强知识产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等方面的意识, 尤其是要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也就是说, 如果产品出口量较大, 最好能在目标市场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这样一旦碰到涉及知识产权的官司, 我们也有与对手进行交换的筹码, 在知识产权中“交叉许可”和解的门槛可以低一些。

“强大”才能“走出去” 第8篇

在哲学中, 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 由简到繁, 由低级到高级, 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这段话的道理体现于现实中的具体事物和现象之中。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必须发展, 不断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为社会提供范围更广泛要求更高的服务, 内部管理才可以更加专业化, 利于解决更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有效地组织业务培训和提供技术支持, 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实力、客户服务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2003年大信提出“二次创业、龙头迁京”的发展战略, 以期将总部迁到北京, 以期抓住当时国企改革的机遇, 由一家地方所发展成为全国性大所。事务所的业务收入由2003年的4317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4.4亿元, 在全国百强会计师事务所排名中由2003年第21位上升到2008年第9位, 在本土事务所中列第5位,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成绩背后, 高管层面还必须时刻关注事务所的稳定, 特别在采取业内联合、设立分所等重大举措时, 要考虑能否维护稳定, 把握发展形势。事务所做大做强要紧紧抓发展, 但发展要以稳定为前提。好比事务所的决策者是赛马骑手, 如果只管收缰催马快跑, 而驾驭不了赛马, 骑手就会人仰马翻。我们看到业内部分事务所一度势头迅猛, 但由于管理层权益发生矛盾或者产生合伙人股权纠纷, 以致严重影响持续发展, 直至客户纷纷离去, 事务所最终烟消伙散。

确保事务所稳健快速发展, 从我们发展历程的经验教训看, 有两个关键点值得高度注意:第一, 以“和谐发展”为重点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第二, 重视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特别在实行联合、合并、设立分所之时。

事务所在发展初期主要依靠内涵式发展, 从自身内在挖潜力, 上规模发展成中型所, 甚至可达到大型所规模。在此之后, 就要转变为外延式发展, 在规范内部治理机制的基础上, 考虑采取扩大自身规模, 实施联合、合并及设立分所等举措, 加速发展步伐, 适应高端客户要求和专业化服务需要。

内涵式发展是外延式发展的基础, 处延式发展则是内涵式发展的必然。做大做强, 既要坚持不断整合内部资源, 充分发掘潜力, 努力上规模, 又要不放松业内联合、合并及设立分所等方式, 扩大规模。近几年来,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规模发展较快, 多数大型所采取走外延式道路, 整体规模起来了, 规模效应也有了, 但由于合并设立的分所首先是品牌统一, 法律上一致而资源与管理融合滞后, 加之被合并设立的分所与合并事务所存在事实上的差异, 被合并设立分所过多过快, 势必影响事务所总部的决策与控制能力, 影响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因此, 实行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举, 事务所总部与分所之间的发展规模要保持合理比例。我们认为, 在股权方面, 事务所总部包括直设机构部份的股权要占到2/3;业务收入要保持达到65%以上的比重, 使事务所总部处于全所主导地位, 确保事务所快速决策和持续发展。

注册会计师行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 事务所要做大做强, 承担大型高端客户服务靠人才, 国内事务所“走出去”面对的是国际化市场, 没有高端人才无法展开业务。

“大信”由三位合伙人、三千元资金起家, 在上世纪80年代“国有所一统天下”的背景下, 能克服重重困难, 发展到今天的大型所规模, 总结的发展“法宝”中就包含“重视人才”。现在事务所的发展面临“走出去”的严峻挑战, 深感打造一支敬业爱所、高学历、国际化、专业胜任能力强的执业队伍迫在眉睫。

解决人才问题, 首先要重视人才培养, 制定人才培养规划, 采取各种培养举措, 把敬业爱所, 事业心强, 有发展前途的业务骨干培训成栋梁之材, 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

其次, 要重视人才引进, 重点引进高端咨询业务人才, 抓住“走出去”的机遇, 非常需要外向型高级管理人才。内部培养的人才熟悉企业文化, 而引进人才, 可以充实新鲜血液, 增强软实力, 两者互为补充不可替代。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出去”, 积极发展境外业务, 开拓国际会计市场非常必要。但是从行业实际情况看, 走出境外, 走向国际市场, 必须首先立足国内, 抓好国内市场, 把事务所做大做强, 占领大型央企、上市公司等高端客户。这类企业中不少在境外设有分支机构及控股公司, 他们迫切要求国内事务所能为其提供各种审计、税务及咨询服务。国际“四大”进入我国会计市场基本上是跟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而进入的。现在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要走出去, 走向国际市场, 就要借鉴“四大”成功经验, 紧跟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而脱离国内企业走出去的需要, 去探索在境外国外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及办事机构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引进来”和“走出去” 第9篇

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盛会, 由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主办的第39届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在这里举办。中西药、生物制药、动物药、保健品和食品生产等企业所需的各种生产、加工、检测设备及相关辅助设备靓丽现身, 期间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参展、参观、采购、交流, 为全国的制药装备生产厂商带来无限商机。

事实上, 中国制药装备行业无论是产品数量和种类、企业的数量都走在世界前列。但是, 从发展的角度来讲, 中国制药装备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

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从世界全局来谋划自身发展, 趋利避害,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加大外国企业“走进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力度, 为企业创造技术交流平台, 进一步提升国产制药装备的技术水平, 缩小国际间的技术差距, 提高制药装备行业整体竞争力。

为此, 自本期始, 本刊特推出“国外装备介绍与研究”栏目, 系列介绍、研究国外制药装备的新产品、新技术, 以期对广大设备研发制造及使用者有所借鉴, 以进一步拓展中国制药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的档次和销售份额, 使中国制药装备能更多的“走出去”。

中国企业“走出去” 第10篇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企业“走出去”的影响

首先, 世界经济在缓慢复苏。目前FDI总量已达2.07万亿美元。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认为, 国际投资对经济复苏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报告对整体复苏趋势是很肯定的, 尽管世界经济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但是回升的趋势是确定的。预计2013年之后, FDI总量将恢复到2万亿美元, 是个利好的消息。

第二, 关于结构的调整。最新的FDI总体流向了东亚以及东南亚以及拉美国家, 分别增长30%和14%, 对美国的投资也有显著回升, 这样的格局对中国是有利的。按照梯度转移和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 我们对周边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转轨国家, 有更强的产业优势和竞争力。

第三, 行业结构问题。目前国际直接投资有一个很重要的迹象, 就是在产业领域里面不再只跟踪资源领域, 而是向制造业和基础设施产业转移。制造业和基础设施产业, 对于正在处于深度工业化时期的中国来说, 我们同样拥有产业优势。对外工程承包正是我国国家竞争力的体现, 过去几年中以30%的速度在增长, 一方面说明我们有更多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不仅仅可以做承包商, 他们还可以以BOT方式做投资人, 这也是个好消息。

第四, 关于发展模式。国际直接投资并购投资有了显著的回升, 我国企业可以继续以跨国并购形式等在市场上寻找商机。

第五,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国有跨国公司目前有个很显著的兴起势头, 全球国有跨国公司只占总数量的1%, 但是其国际直接投资占2010年全球投资总额的11%。国有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中作用的提升, 说明投资环境在改善。尤其是最近欧盟一些国家, 针对国有企业的并购投资, 有进一步放松管制的趋势。尽管中国企业在美国开展跨国并购遇到了很大的法律和政策障碍, 但是我要表明我的一个观点, 就是我们的国有企业除了美国市场以外可以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找到更多的机会。当然我们希望美国政府改变对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限制的态度。

“走出去”有哪些政策支持

我个人从参与商务部的一些政策制定, 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一些相关研究工作角度来谈:

首先, 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以及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有个重要的提法, 新时期的对外战略要以出口吸收外资为主, 转向吸收对外投资和对外投资并举这样一个新的战略支点上, 也可以理解为对外投资合作将成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 为了实施这样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政府包括地方政府都在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帮助企业走出去, 重点方面有:

一是, 在管理政策上。企业家都很希望能够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主发展, 过去的6年或者10年当中, 审批政策在逐步放松。一定规模以下的, 特别是从商务部的角度, 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实施以来, 最快3天即可获得批准证书。一些重大项目需要到发改委进行审批, 商务部审批较少。按照“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导向, 走出去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自主的原则来推动, 所以审批会慢慢的向登记备案制转变。

二是, 在政策支持上。希望企业多关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新出台规定。对于开展对外合作的前期调研费用给予一定的补贴, 这种补贴并不是解决企业几十亿并购资金的问题, 而是给企业走出去提供点便利。离岸业务从无到有, 主要是国务院支持企业走出去很重要的一个金融产品。政府还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也在增加它的产品, 对于在海外投资合作中的政治风险、国有征收, 战乱和汇兑风险也是承保的, 但目前这个保费还比较高, 因此中央为应对金融危机从2008年以来将保费降低40%。

三是, 政府也希望向企业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建立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是“十二五”时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第三大重要支点。从为企业服务的角度, 大家可以在商务部网站上免费的点击和下载到覆盖世界16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报告, 那里会告诉大家这个国别的投资环境有什么风险。另外, 企业要融入当地社会, 实行属地化管理, 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在互利共赢的总体框架下和东道国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第一, 企业应该设立专门负责并购投资的部门。特别是中型民营企业, 之前没有做过并购活动, 往往决策者是董事长、总经理作出一个比较宏观上的判断, 但实际上没有人帮他做分析, 我们到底要买哪些企业, 到底是要买什么?买技术、买市场、买人才, 还是买资源?在做并购之前应该认真分析。大部分海外的并购活动在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 预期效益会提高10%、20%、30%, 但实际情况并购后第一年、第二年对企业的效益是有压力的, 这个压力还是蛮大的, 如果你有一块钱的资产去买另外一块钱的资产, 我们经常听到说1+1=3, 但实际上, 1+1一开始大部分的时间是, 等于1.8%。

第二, 在考虑并购的时候, 要筹划好在并购成功后, 怎样将这个企业整合起来。特别是并购了一个控股权的企业, 而且是非资源性的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考虑清楚, 哪些企业适合并购。企业内是否成立一个小组将并购的效益挖掘出来。因此并购一定要有方案, 将两个企业整合起来, 将协同效应反映出来, 这是最关键的。

政府还应在哪些方面支持企业走出去?

政府现在已经在做非常多的事情, 市场方面我觉得倒是有一点政府可以考虑, 虽然说现在的支持非常多, 但是实际上看, 走出去的速度是越来越快, 大型国企的支持度还是高一点。但是在民营企业方面, 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民营企业, 他们走出去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跟海外的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等都已经有了很好的关系, 包括他们的一些供应商或者生意伙伴老板要退休了, 想卖给中国的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扶持这些企业, 使他们在流程审批过程中快一点, 这是政府可以考虑的。往往做到最后了, 整个并购过程就算快的话也要两三个月, 最后在审批的时候大家往往把握不住, 不知道这个交易到底是否可以获批。如果不批, 也可以尽早说明理由, 便于以后将这些因素考虑在里面。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点

实际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我们一直没有截然分开, 我国提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要同时进行。所以我国企业走出去时, 首先我们自己要强身健体, 把国内市场建好, 跟国际市场接轨, 才能更好地走出去。我们加入世贸组织、走出去干什么?提高我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最终还是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从衣、食、住、行、用5个最基本方面考虑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只有这5个方面做优做强, 才能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提高国际化水平。

“走出去”将面临哪些政治风险

首先, 货币的不可兑换风险。我国企业到当地投资收益是当地货币, 由于该国外汇储备下降, 支付能力减弱, 可能临时采取一些措施, 不允许把当地货币兑换成美元汇回国内。1998年俄罗斯曾发生过, 2002年阿根廷也发生过, 都不允许企业将收益汇回来, 这影响了企业的运营。

其次, 征收风险。比如我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建厂, 当地政府觉得不错, 对厂子进行征收;或者投资开矿, 当地政府会采取一系列的行为使企业无法正常经营。这些情况我们在全球的客户中也遇到很多。

再者, 违约风险。建议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一般会跟当地政府签一个协议。在海外面对政府的时候企业往往是弱势的, 肯定会形成风险、造成损失。这就是我们谈的政治风险, 我们就通过担保的形式、保险的形式, 为企业保障。

“走出去”的金融难题

我国企业到海外, 除了水土不服, 对当地的法律、经济情况不太了解, 最大的困难是得不到跟随式的金融服务。这个问题解决不好, 不会走的顺畅。企业得不到跟随服务有两个原因:企业的国际化步伐比中国银行的国际化步伐快的多, 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了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资产超过了1.5亿。中国银行的国际化步伐非常缓慢, 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在中国企业投资的所有地方都成立银行的分支机构, 这就决定了企业走出去得不到跟随式的金融服务。所以我们企业会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金融服务的问题。

国外的外资银行不可能深刻的了解中国走出去企业的背景, 中国企业的信用延伸不到国外去, 所以建立海外公司信用体系是非常难的。国内的银行机构是在金融中心地方有分行, 但是企业走出去是在非洲、亚洲, 是在一些金融不太发达的地方, 有地域差别。我们NR账户是2009年外管局批准的, 这个账户是有限的银行服务, 只能做支付和存款业务。离岸银行业务, 离岸银行业务部受经营地的限制, 比如我们到160个国家的企业, 经营的是货币可以自由兑换的, 离岸银行可以给这些企业提供银行的金融服务。

我国企业“走出去”如何控制风险?

走出去!飞更高!! 第11篇

SMEIF记者/ 王东升 苏伟

万季飞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

1948年10月出生,山东省东平县人,曾在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研修,获法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历任北京顺义县县委副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助理兼外经委副主任、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特区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2000年2月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2003年5月起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会长。2008年3月当选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万季飞先生还兼任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主任、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主任、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

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投资者共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8万家,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投资3220亿美元,比五年前翻了两倍,居全球的第17位。4月18日,在“第六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万季飞会长在面对记者时的这一番表述,明显带着幸福的意味。

万季飞说,近年来,为了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政府相关的部门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且在改善企业对外环境方面,比方税收环境、外汇管理便利化等做了大量工作,这些措施进一步规范和简化了企业对外投资的手续,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环境反应的速度和效率,对促进企业走出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国内经营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也加强了企业走出去的动力,可以说中国走出去正在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走出去”要注重三个部署

走出去造就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中国本土跨国企业,对促进全球经济复苏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的共识,全球产业链新的布局也在逐步形成。在这种有利的外部环境下,万季飞对于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出了三个部署。

首先,他提出要加强对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投入,提前做好产业布局。随着清洁能源、低碳环保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些技术会向其他传统的产业部门扩散,这些产业的渗透和带动的效力也将进一步增强,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建立在低碳环保基础上可持续的发展,为在未来产业格局的变化中占领先机,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国共同关注和选择的领域。

其次,他认为应当拓展投资合作方式,实现与国外合作方互利发展,合作共赢,在投资合作领域中,众多企业不应该单纯地要求绝对控股,要尊重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资本投资长远收益的成长性,要以融入世界广阔的胸怀密切与合作方的伙伴关系,充分利用国内资金和国外渠道等多方面的资源,谋划长远,实现共赢。

最后,他建议需加强自身海外公司治理能力,不断提高跨国运营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虽然中国企业走出去成绩斐然,但是我们还应该客观地看到,中国对外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整体国际竞争能力并不强,在跨国进入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中国企业应该完善内部治理机构,实现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组合,充分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跨国经营水平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走出去”要在学习中成长

作为对外贸易的老领导,万季飞一直极为关注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万季飞一直强调,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对世贸组织本身以及对世贸组织其它成员来说,都是共赢。他介绍说,过去10年里,中国国内市场相当开放,自美国、欧洲和其它国家的进口大幅增长,这在进口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中得到清晰的体现;同时,中国的出口迅速增长,全球消费者也都从中受益。

那么,入世10年,中国自身最大的收获又是什么呢?万季飞认为,入世加快了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密切地融汇在一起,中国一方面学习、接受和采用通行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也使世界经济贸易受益。经济的交融加深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形成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事实上,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是与各国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过程,但同时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对于中国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万季飞认为,主要是国际话语权,尤其是在经贸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缺失。

万季飞表示,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化,尤其是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发生后,国际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中国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话语权存在比较严重的缺失,这表现在中国在国际经济规则、行为标准的制定和讨论中尚不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与中国制造能力相对应的影响力。

万季飞指出,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中国在国际贸易谈判桌上受制于人。他说,作为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最大出口国,中国是各种贸易壁垒的最大受害者。

同时,近年来,发达国家极力推行专利审查的国际化,提出打破专利审查的地域限制,建立“世界专利”,即少数几个国家负责专利审查,并授予专利权,其它国家承认其审查结果。万季飞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战略制高点,并成为各国激烈竞争的焦点之一。

万季飞建议,中国企业一方面要学习知识产权领域的领先技术,另一方面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技术,在此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世贸规则有关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定。中国企业要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制定长期发展战略,以技术为支撑,品牌建设为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

万季飞说,我国关于外商投资的法律不少,但却缺失海外投资法律,应考虑制定《中国对外投资法》及配套法律法规,就海外投资项目的审批、监管、保险、争议解决等作出规范,保护并促进海外投资健康发展。

nlc202309040507

“走出去”要力促服务升级

2012年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由于内外环境趋紧,我国外贸发展困难将进一步增大,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也将面临诸多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中国贸促会的党组书记、会长,万季飞说,他今年更为关注的是如何使贸促系统转型升级,提高服务质量。他提出,在需要贸促会系统进一步发挥作用的领域,要强调升级,做得更好;在贸促会系统的重要性不再突出的领域,要及时转型;在贸促会系统可以发挥作用的新领域,要创新服务、拓展空间。

万季飞强调,要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最根本的是要立足现实,充分发挥贸促会系统六个方面的优势。要发挥半官半民的身份优势,灵活开展工作;要发挥“一元领导、四位一体”的体制优势,利用既有参公的行政队伍、又有各类事业单位、企业和社团特有的体制优势,提供多元化的综合服务;要发挥国内、国外两个网络优势,既要发挥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和工作渠道的传统优势,也要发挥在国内已经形成的兼有地方、行业的工作组织网络的优势,并且把对内对外两个网络、两种优势结合起来;要发挥国际商会的作用,扩展相关业务,完善商会职能,代表我国工商界直接参与国际商事规则的制定,为我国企业争取合法利益;要发挥专业优势,在国际联络、国际组织、国际展览、世博会、招商引资、信息咨询、知识产权、商事法律等各个方面更好地提供综合服务;要发挥品牌活动的优势,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品牌活动做强做大,做出世界一流的水平。

万季飞指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贸促会系统要在五个方面大有作为:

一是在稳出口、调结构、促进口方面要大有作为。贸促会系统要关注和研究国家、有关地区、有关行业的外贸形势,配合政府开展工作,安排活动,稳定出口形势,以应对当前的各种困难;要针对各地区、行业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有计划地调整已有的工作或培育新的项目,在稳定出口、协助产业升级、促进贸易平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在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要大有作为。一方面,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包括“走出去”的企业面临很多困难,很需要来自各方的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贸促会(国际商会)作为“企业之家”,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手段在这个时候给企业提供帮助。另一方面,需要思考在服务企业方面进行创新,根据企业的需要拓展新的服务领域。特别要注意建立贸促会商事法律服务的优势,提供深层次的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要提倡利用和整合综合优势,建立新的服务规范。

三是在配合国家外交和政府外经贸工作方面要大有作为。要树立大局意识,研究相关问题,学习方针政策,了解企业需求,在国际活动中积极发声、发挥作用,抵制或打消反华和遏制中国的言论和举动,多做工作,广交朋友,争取主动。从长远看,需要培养熟悉我国外交、外经贸政策、能及时了解国际问题、善于开展国际交流的高端人才。

四是在做国外省州市和企业的工作方面要大有作为。要利用国外企业借助中国这个大市场的特点,密切与他们的联系与合作;要多做国外地方省市州的工作,利用他们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和影响力,促进我与国外地方政府的合作。

五是在代言工商上要大有作为。进一步用好国际商会的良好平台,深入发展与其他国际组织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商事规则的制定,为中国企业谋取更大的话语权。

走出去, 用心感悟生活 第12篇

记得那是初春时节的一节作文课, 我让学生以《春》为话题作文, 我带学生走出教室, 奔向田野, 捕捉春天的足迹。孩子们在原野中, 时而漫步, 时而奔跑, 时而沉思… …可爱的孩子们与春融入一体, 构成了一幅多么优美的画面!

“老师, 俺找到春天了! 春天就在小草的芽尖儿里”! 平日我们班最腼腆文静的小静说。突然在小河边果树丛的一角, 发现了我们班沉默寡言的冰儿, 她正蜷缩在那儿做着什么, 父母的离异让这个多愁善感的孩子过早的成熟并时常幽幽的伤感! 她拒绝和同伴们的交往, 孤独自闭的把自己封锁在一人世界里, 失去了同龄孩子们的欢乐。我, 悄悄的走过去, 惊奇地发现她的手里捧着一只不知被哪个顽童缚住了腿的小鸟儿, 眼里满是泪水! “老师——”?她吃惊的望着我, 喃喃着, “老师, 您看, 这小鸟多可怜! 它飞不起来了! 像我一样啊! 我也找不到春天啊, 因为我的心里是没有春天的——”

“冰儿, 你?”我走过去, 轻轻的为她拭去了眼角的泪滴! 把她紧紧的搂在怀里!

我双手接过这只小鸟儿, 这是一只纯白的飞鸟, 羽毛晶莹洁白, 眼睛大大的, 惊恐的凝视着我。我仔细地看看它的腿, 不知被哪个调皮的顽童用丝绳把它缚住了啊, 它的确找不到自己翱翔的空间啊!

“冰儿, 老师帮你一起为它解开绳索, 让鸟儿放飞吧! ”

“老师, 我们真得能让它飞起来吗?”冰儿满是愁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微笑着点了点头, 然后我们小心翼翼的给小鸟儿解脱绳索, 绳索勒得好紧! 我们的动作是那么仔细轻盈! 生怕让本来受伤的小鸟儿再蒙受心灵之苦! 遇到难解地儿, 我们就用牙齿小心翼翼的弄松, 然后再仔细松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绳索终于被我们解开了! 冰儿惊喜地望着我, 再次流下了激动的泪滴! 她的脸上写满了暖暖的幸福与感动!

“老师, 我们终于可以把它放飞了啊”! 我轻轻地点了点头, 我把小鸟儿高高地举过了头顶, 双手轻轻一扬, 鸟儿依恋的回头凝视许久, 它终于扑扑翅膀飞起来了啊, 飞得那么高, 那么远!

“老师, 它真的飞起来了! 好高! 好远啊”! 冰儿兴奋的雀跃着, 如同那些无忧无虑的小伴儿们! 她突然扑倒在我的怀里紧紧的拥抱着我!

“是的啊, 冰儿, 你也会像小鸟儿一样飞起来的啊, 也会飞得好高! 好远”! “真的? 老师?”“真的啊”! “老师, 谢谢您! 我也找到了春天了! 春天就在鸟儿翱翔的翅膀里”! 我欣喜地拍拍她的肩膀, 高兴地点了点头。

她从此振作了, 神妙莫测的生活海洋里终于升起了白帆远航!但愿她是勇敢的哥伦布去开辟一条人生的新航路吧!

“花开, 蝉鸣, 叶落, 雪飘”, 转眼间三年的初中生活转瞬即逝!冰儿以最理想的成绩跨入了一中的门槛。记得她给我的信中曾这样写道: “刘老师, 我们就要分别了, 别离之际有许多许多的话想对您诉说, 那个春天, 那节难忘的作文课, 您带我们寻觅春色的剪影, 您为我开启心灵之窗的瞬间, 都将铭刻惦念! ”“刘老师, 您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严肃面孔, 没有那种不可一世的孤傲形象, 更没有那种不屑一顾的气焰! ”“您温柔可亲, 平平凡凡, 您所谓的批评, 只是那种推心置腹的促膝长谈, 而谈话时也决不会摆出一副优越的慈祥模样, 施舍给学生一种令人感激不已的关爱, 不会像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救世主面对自己的孩子侃侃而谈, 不会用唾沫四溅的一席至理良言把你的思想搞得支离破碎, 云雾飘渺, 只会茫然的看着那翕动着的嘴唇陷入漫无边际的遐想, 而是在我失意的时候, 笑着说一句: “放学后我在办公室等你”! 或是手捧一杯淡淡的清茶塞进我的手里, 然后细心聆听我倾诉的郁闷, 或用真诚的眼神认真的读懂我的心灵, 等我说累了说乏了, 您才慢慢吐露您的观点您的心灵!

“刘老师,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们放飞小鸟儿的那个难忘的春天! 更不会忘记您对我说的那番知心的话语, 您是阳春三月的风还是寒冬腊月的火? 当时我觉得心胸豁然开朗了, 那冻结在我心头的冰层在坍塌, 在融化, 在您面前我看到了一颗多么真诚善良美好的心! 您使我从无尽的痛苦中挣脱出来, 思索着人生的真谛!找到了快乐的自我”!

“刘老师, 谢谢您! 是您让我读懂了人生, 思索到了人生的真谛! 是您将我的思绪扯成夕阳里又细又长的影子, 谢谢您! 是您将我褶皱的心事在上面抚平”!

“刘老师, 您可知道? 您给了我满满的爱, 让我感受到了暖暖的幸福, 甜甜的温暖和对人生坦然的面对”!

“刘老师, 没有您, 就没有冰儿的今天! 在此, 冰儿好想喊您一声妈妈啊”!

是的啊, 一个感情再封闭的孩子囚禁的心情, 也是可以打开的, 只要给她一点儿爱的火花, 一点儿情的滋润, 这颗干涸的心灵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儿!

回忆当时, 那是一堂最成功的作文课!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开启了学生的心灵! 用爱燃起了孩子对生活的希望和对人生的思考!

上一篇:拍摄制作技术下一篇:网络营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