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建设范文

2024-05-18

猪场建设范文(精选12篇)

猪场建设 第1篇

1 预先规划

建设猪场前, 必须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详细咨询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规划, 到城镇建设规划和国土部门如实了解当地20年内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使猪场建设符合当地产业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然后结合自身经济条件, 未雨绸缪, 通盘考虑, 确定养殖场建设规模, 科学规划全场布局, 储备足够的土地, 为猪场长远建设留下发展空间。

2 科学选址

猪场建设前, 要对建场地址进行多方考察,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形开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电力供应可靠、排水便利的地方。远离居民聚居区、屠宰场、集贸市场、交通干线、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等, 距离种畜禽场应1 000 m以上, 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 000 m以上, 并且位于城镇居民区, 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3 合理布局

猪场朝向向南或南偏东、南偏西30°内为宜, 以满足光照、通风和防火的要求。按照每年出栏1头育肥猪占地2.5~4.0 m2计算, 确定养殖场占地面积, 并按照自上而下的风向将整个猪场区域分别设置为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各区分别独立, 整个猪场与外界用围墙隔离。引进猪、病猪的隔离舍及粪污综合处理设施应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且全场地势最低。生产区各圈舍布局依次按照配种舍、妊娠舍、产仔舍、仔猪舍和育肥舍排列。猪场大门入口设与门等宽的消毒池、喷雾消毒通道或紫外线消毒室, 生产区入口设消毒池、盥洗更衣室、消毒室。

4 精心设计

4.1 消毒池

场区大门处消毒池设置与大门同宽、长4 m、深0.3 m以上的水泥结构消毒池, 每个单元和每栋猪舍门口、兽医室及病猪隔离区门口均要设置与门同宽、长0.5~1.0 m的消毒池。

4.2 猪舍

每栋猪舍采用双列式人字屋顶, 猪舍宽统一为8.4 m, 长度根据地势实际情况选择, 顶高4.2 m, 檐高3.0 m, 檐口0.4 m以上, 过道宽1.6 m, 舍内墙高1 m以上, 单个圈舍宽3.4 m。种公猪舍面积7~9m2, 并修建较大面积的运动场;妊娠舍建母猪限位单体栏;仔猪舍和育肥猪舍长3 m、宽3.4 m, 面积10 m2。

4.3 通风

每栋猪舍两边设通风换气口, 安装通风换气设备, 哺乳猪舍安装电热板、红外线灯等增温设备, 保持舍内通风良好、光线明亮、冬暖夏凉、干净卫生。

4.4 净污分离

场内道路实行清洁道、污染道分设, 互不交叉, 出入口分开。清洁道用于饲养管理员行走、猪群转圈和饲料的运输。污染道为粪尿、病猪和出栏生猪运输的专用道路。圈舍地面向排污口倾斜坡度在15°左右, 利于排水。

4.5 绿化

各栋猪舍间距5 m以上, 生产区各栋猪舍之间和场区空地种植花草树木用于冬季遮荫和缓冲防疫隔离。

4.6 粪污处理

猪场建设标准 第2篇

a)生产建筑:配种猪舍(含种公猪),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培育猪舍,育成猪舍,育肥猪舍和装卸猪斜台;

b)辅助生产建筑:更衣、淋浴消毒室,兽医、化验室(含病猪隔离间),饲料加工间,变配电室,水泵房,锅炉房,仓库,维修间,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及焚烧炉;

猪场如何进行选种 第3篇

1. 猪场选种的目的

猪场选种的目的在于提高猪群品质和生产性能,并且使种猪的优良生产性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这就要求在选种时要将那些品质优良、符合种用要求的个体留作种用,而对不符合要求的个体进行淘汰或者作为商品猪销售。如果猪场不进行选种,将一些有缺陷、生产性能差的个体留作种用,这样猪群的品质就会越来越差,获得的经济效益也低。

2. 猪场选种的指标

不同阶段的猪群在选种时主要参照以下相关指标:①繁殖性状。母猪产仔数、初生活仔数、断奶仔猪数、断奶仔猪成活率、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空怀间隔、分娩间隔和母猪性成熟日龄。②生长性状。平均日增重、100千克日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③胴体性状。背膘厚、眼肌面积、胴体瘦肉率、胴体长度和屠宰率。④肌肉品质。肉色、酸碱度、肌肉保水力、大理石纹评分、肌内脂肪含量、嫩度和香味。

3. 猪场选种的时间

①断奶初选。在仔猪断奶时进行,选留生长发育好、体重较大、皮毛光亮、背部宽长、四肢结实有力、乳头数在6对以上的猪只。②保育结束二选。在仔猪70日龄进行,将体格健壮、体重较大、没有副乳头、公猪睾丸良好的初选仔猪留作种猪。③性能测定结束三选。在5~6月龄、体重达85~105千克时进行,这时个体的生长性状都基本表现出来了,是选种的关键时期。

4. 猪场选种的注意事项

①三元杂交母猪不能留作种用。三元母猪的后代性状分离较大、猪只的一致性较差,不符合现代规模化养猪的要求,所以不能留作种用。②后备猪选种要严格。后备猪是猪场生产发展的潜力来源,要符合相应的生理特征和性状。后备公猪要体质结实紧凑,肩胸结合良好,背腰宽平,腹大小适中,肢蹄稳健;具有品种的典型特征,如毛色、耳形、头形、体形等;睾丸发育良好、大小相同、整齐对称,无隐睾或单睾,无疝气和包皮积尿等疾病。后备母猪要有7对以上突出、排列整齐的乳头;阴户大小合适,且不向一边翘起;脚趾大小均匀,间距合理;尾根高起,生长在臀部合理的位置;体长,背腰平直;后腿长且肌肉丰满,但不呈球状;前后肢间距合理;肋骨开张良好,呈桶状;体躯相对较瘦,肌肉较丰满。③防止有遗传缺陷的猪入选。在选种过程中,要通过基因检测,准确判断猪只是否有遗传缺陷,有遗传缺陷如患应激综合征的猪不可留作种用。

猪场的选址与建设 第4篇

1 猪场的选址应具备的条件

猪场的选址是猪场建设的第一步, 是决定猪场能否保持长久发展的关键, 也是决定能否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场址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 参考政府相关政策条件, 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 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它畜牧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等社会条件, 进行全面调查, 综合分析后再作决定。

1.1 政策条件

养猪业是一个高污染行业, 建场选址必须符合当地政府的用地规划, 在允许养殖用地的范围内选址。首先要向乡 (镇) 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经乡 (镇) 人民政府同意, 再向县级畜牧主管部门提出规模化养殖项目申请, 进行审核备案。养殖用地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以租赁、转包等合法方式取得, 并办理好土地流转手续。

1.2 防疫条件

猪场良好的生物防疫环境, 能有效降低养猪业的疫病风险系数。选择具有天然生物防疫屏障 (山川、河流、湖泊) 的地带建设猪场是猪场选址需要考虑的最基本的条件, 同时还要长远考虑今后三十年内周边环境对猪场的影响。总之要选择远离省道, 接近县道, 紧邻村道;1 km内无村庄, 3 km内无化工厂、肉类加工厂、屠宰场和养猪场, 并且平时很少有人光顾的区域。

1.3 环保条件

新建猪场在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其排污物对周边村庄、河流、农田及大气的影响, 要考虑当前及今后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 结合自身的处理能力作出科学综合的判断, 选择有利于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和利用的环境。要求猪场附近有足够农田面积, 做菜地、牧草地、鱼塘、果场等, 这不仅可以变废为宝, 节支增收, 还可以大大降低粪、尿、污水处理负荷和费用。选址要在村庄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源上游及风景旅游区及自然保护区建场[1], 要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发布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

1.4 地理条件

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 背风向阳。地势低洼的场地易积水潮湿, 夏季通风不良, 空气闷热, 易使蚊蝇和微生物孳生, 而冬季则阴冷。有缓坡的场地便于排水, 但坡度不能过大, 以免造成场内运输不便, 坡度应不大于25°。在坡地建场宜选背风向阳坡, 以利于防寒和保证场区较好的小气候环境。地形一般要求开阔整齐, 有足够面积, 地形狭长或边角多都不便于场地规划和建筑物布局[4]。

1.5 社会条件

猪场水电交通应满足要求。水源要充足, 水质良好且符合饮用水标准, 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 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 (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 的要求。一般1 000头猪场按每天12 t的用水标准设计;离电源较近并能获取足够且比较稳定的电力;交通便利, 便于饲料的就近运入及生猪和粪便、废弃物的销售与处理。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 距铁路、国家一、二级公路应不少于300~500 m, 距三级公路应不少于150~200 m, 距四级公路不少于50~100 m。同时, 要距离居民点500 m以上, 大型猪场 (如万头猪场) 则应不少于1 000 m。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 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与一般畜禽场的距离应不少于150~300 m, 与大型畜禽场间距应不少于1 000~1 500 m。

2 猪场场地规划和布局

场地选定后, 应根据有利于防疫、改善场区小气候、方便饲养管理、节约用地等原则, 考虑当地气候、风向、场地的地形地势、猪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的尺寸及功能关系, 规划全场的道路、排水系统等, 安排各功能区的位置及每种建筑物和设施的朝向、位置。

2.1 场区规划

猪场一般可分为四个功能区, 即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生活区[3]。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 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流水向和场址地势, 顺序安排以上各区。场区地势宜有1%~3%的坡度, 实行雨污分离排出, 建立封闭排污沟、干粪堆积发酵池和污水处理池 (或沼气池) , 生产和生活污水经暗沟污水道进入污水处理池 (或沼气池) , 雨水经明沟净水道排放, 实现猪场污染减量化和粪便处理无害化。排水设施为排除雨而设。

2.2 建筑物布局

猪场建筑物的布局主要是正确安排各种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间距等。布局时需考虑各建筑物间的功能关系、卫生防疫、通风、采光、防火、节约用地等。生活区建在生产区上风前沿, 生产区从上至下各类猪舍排列依次为:公猪舍、母猪舍、哺乳猪舍、仔猪舍、育肥舍、病猪隔离舍等。兽医室及病猪隔离舍、解剖室、粪便场在生产区的最下风向低处[2]。饲料加工调制间在种猪舍与肥猪舍之间, 有条件的最好将繁育场与育肥场分开建设。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防疫沟。 (见附图)

2.2.1 生活区和生产管理区:

生活区包括食堂、职工宿舍、文娱和运动场所等, 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 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地势较高的上风向或偏风向。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 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生产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 如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会议室、技术室、化验分析室、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车库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 且与外界联系频繁, 应严格做好消毒防疫工作。猪场大门口分设行人和车辆消毒池, 两侧设值班室和更衣室。

2.2.2 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 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 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禁止一切外来车辆与人员进入。各猪舍的位置需考虑配种、转群等联系方便, 并注意卫生防疫, 种猪、仔猪应置于上风向和地势高处。妊娠猪舍、分娩猪舍应放到较好的位置, 分娩猪舍要靠近妊娠猪舍, 又要接近仔猪培育舍, 育成猪舍靠近育肥猪舍, 育肥猪舍设在下风向。商品猪置于离场门或围墙近处, 围墙内侧设装猪台, 运输车辆停在围墙外装车。总之, 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 充分利用有利因素, 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 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 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2.2.3 隔离区:

隔离区包括兽医室、病猪隔离间、尸体剖检和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区等。该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 兽医室可靠近生产区, 病猪隔离间等其他设施应远离生产区。

2.2.4 猪舍的朝向:

一般以冬或夏季主风与猪舍长轴有30°~60°夹角为宜, 应避免主风方向与猪舍长轴垂直或平行。以利防暑和防寒, 猪舍一般以南向或南偏东、南偏西45°以内为宜。

2.2.5 猪舍的间距:

猪舍之间的距离以能满足光照、通风、卫生防疫和防火的要求为原则。猪舍间距一般以3~5H (H为南排猪舍檐高) 为宜。

3 场内建设要求

在新建猪场或旧猪舍的改造中, 采用以周以单位小幢式、全进全出的建筑方案, 可以实行严格的消毒防疫, 是防止疾病传播的关键措施之一。一个完整的猪舍, 主要由屋顶、墙壁、地面、门、窗、粪尿沟、隔栏等部分构成。此外, 还应考虑猪舍的朝向、生物安全和污物的处理等, 均应符合一个合格猪场的要求。

3.1 猪舍的舍顶和墙壁

舍顶应有一定的厚度, 隔热性和保温效果要好。比较理想的屋顶为水泥预制板平板式, 并加15~20 cm厚的土以利保温、防暑。墙壁要求坚固、耐用, 保温性好。比较理想的墙壁为砖砌墙, 要求水泥勾缝, 离地0.8~1.0 m水泥抹面[5]。

3.2 地板

圈舍应采用硬化地面, 地面向粪尿沟处应有一定坡度, 不滑, 易清扫和清粪。地面结实、易于冲刷、渗水良好, 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比较理想的地板是水泥勾缝平砖式 (属新技术) 。其次为夯实的三合土地板, 三合土要混合均匀, 湿度适中, 切实夯实。

3.3 门窗

开放式猪舍运动场前墙应设有门, 高0.8~1.0 m, 宽0.6 m, 要求特别结实, 尤其是种猪舍;半封闭猪舍则与运动场的隔墙上开门, 高0.8 m, 宽0.6m;全封闭猪舍仅在饲喂通道侧设门, 门高0.8~1.0 m, 宽0.6 m。通道的门高1.8 m, 宽1.0 m。无论哪种猪舍都应设后窗。开放式、半封闭式猪舍的后窗长与高皆为40 cm, 上框距墙顶40 cm;半封闭式中隔墙窗户及全封闭猪舍的前窗要尽量大, 下框距地应为1.1 m;全封闭猪舍的后墙窗户可大小, 若条件允许, 可装双层玻璃。

3.4 粪尿沟

开放式猪舍要求设在前墙外面;全封闭、半封闭 (冬天扣塑棚) 猪舍可设在距南墙40 cm处, 并加盖漏缝地板。粪尿沟的宽度应根据舍内面积设计, 至少有30 cm宽。漏缝地板的缝隙宽度要求不得大于1.5 cm。

3.5 猪栏

除通栏猪舍外, 在一般密闭猪舍内均需建隔栏。隔栏材料基本上是两种, 砖砌墙水泥抹面及钢栅栏。纵隔栏应为固定栅栏, 横隔栏可为活动栅栏, 以便进行舍内面积的调节。

3.6 圈舍方向

最好是东西方向、背北向南, 留有游圈, 以利采光。

3.7 生物安全

搞好防疫卫生, 场门口、生产区门口建有消毒池, 与门口等宽, 长度不少于出入车轮周长的1.5倍, 深度15~20cm。场区内可分设净道和污道。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 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场内道路要求防水防滑, 生产区不宜设直通场外的道路, 而生产管理区和隔离区应分别设置通向场外的道路, 以利于卫生防疫。

在生产区入口处要建有专用更衣室、紫外线消毒间及消毒水池等, 确保进出的人员或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3.7.1 严格实行健病分离:

为了做好疾病防治措施, 及时控制猪病疫情, 严格实行病畜和健康猪只的分离饲养。

3.7.2 场区绿化:

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 净化空气, 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尘灭菌、降低噪声、防疫隔离、防暑防寒, 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场区绿化可按冬季主风的上风向设防风林, 在猪场周围设隔离林, 猪舍之间、道路两旁进行遮荫绿化, 场区裸露地面上可种花草。场区绿化植树时, 需考虑其树干高低和树冠大小, 防止夏季阻碍通风和冬季遮挡阳光。

3.8 粪尿的处理

猪场的粪污主要包括猪的粪便、尿液和舍栏冲洗水, 将粪水进行固液分离再分别处理是降低处理成本, 提高处理效果的最佳方案。通常要先对粪尿进行收集和分离, 之后再进行粪便和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4 结语

一个规模化猪场的建成, 从场址的选择, 到场区的规划和布局, 再到实施建造, 其中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设计时不能过分强调某个方面, 要相互兼容, 相互照顾, 因地制宜, 合理设计, 合理分配投资, 求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摘要:在规模化和集约化为主要发展趋势下, 发展现代规模养猪业, 猪场和猪舍的选址与建筑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合理选址, 猪舍的规划及建筑设计妥当与否, 对整个猪舍的内外环境都有着重要影响。猪舍的设计与建筑首先要符合养猪生产工艺流程, 其次要考虑各自实际情况。选择与猪场饲养规模和工艺相适应的设备是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文章介绍规模化猪场的建设, 包括场址的选择、场地的规划与布局、猪舍的建筑要求等。

关键词:猪场,选址,建设,规模

参考文献

[1]邓发清.规模化养猪场养猪实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2]何田华, 叶建平, 宋泽文.浅谈猪场的选址与布局.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 (02) :7-8.

[3]唐耀平.规模化猪场建设与管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2.

[4]王伟国.规模猪场的设计与管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 2008.

规模化猪场建设与管理 第5篇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养殖业的重视与扶持,一些标准化工厂化猪场也随之兴建,也有不少养殖场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扩建,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生猪产量,保障了畜产品的市场供应同时也提高了产品安全质量,加快生猪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标准化、规范化猪场的建设。根据东北气候主要阐述一下标准化猪场建设及管理细节,猪场环境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仔猪的成活率和母猪繁殖性能以及日后的生产效益。

一、猪场的选址和布局

1、猪场的选址位置最好远离村庄和居民区,交通便利,周边没有工厂和养殖场,这关系到日后防疫和消毒管理。房舍最好朝阳,水源充足,水质好(达到人畜饮用标准)而且排污便利(最好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周边应种一些树木,以便做为隔离带,既能解决猪场粪便又能绿化场区。

2、猪场布局生活区、生产区分开

生产区分母猪舍、产仔舍、保育舍、育肥舍,艰巨根据猪场条件最好远一些,最好设有隔离舍,排污池、粪便堆积厂,如果再有条件可分点或区饲养,间距100米—500米以上,只有设计合理的猪场布局,将来猪场生产性能才能达到理想标准。但建设投资会很大,可以实践成绩来看效益会大于投入。

二、猪场建设及内部设施 最好猪舍基础高于外面地面20—30CM,外墙厚度在37CM—40CM, 墙体中间加珍珠岩或泡沫板做保温层,哺乳猪舍高度在3M—3.5M;育肥舍高度3.5M—4.5M;猪舍门窗最好选用塑钢双层玻璃,房盖选用彩钢瓦中间带泡沫板(厚度10CM—15CM)并带有自动排风扇,地面如果有条最好选用水泥漏缝地板,如果是水泥地面选择好坡度,达到排水畅通,这样会减少舍内氧气。排水沟最好要有加压水冲设施,无论是哪种地面都不能粗糙,如果质量差会增加猪的肢蹄病和猪身体局部受伤,其他设施选择设计要合理,实用。饲喂尽可能选择自动采食系统,以便节省劳动力,还可以提前出栏,如果能全进全出,无论是在防疫饲养上一定会有很大的问题,冬季供暖锅炉要选择节能减排环保型锅炉,在保证舍内温度的前提下,质量降低供暖成本。

三、猪场的饲养管理

猪场消毒有讲究等 第6篇

猪场消毒只杀灭滞留在外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对病猪没有治疗作用。一次消毒不能一劳永逸。平时的预防性消毒只是起到以防万一的作用,若是一次疏忽,即可能造成前功尽弃。当发现传染病时,必须消除传染源后再进行消毒才能奏效,否则是徒劳的。

在猪场消毒的方法上也常见到一些失误,表现在:①消毒操作不规范,效果要打折扣。因为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受到有机物、酸碱度、温度、浓度和作用时间等影响,应按消毒规程进行。②紫外灯消毒的效果是受到紫外灯的强度、距离、室温、尘埃、照射时间等因素的制约的,当前有些猪场达不到这些因素的相关要求,就起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③有些消毒剂对人畜有副作用,对环境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一个猪场要购置多种消毒剂,不同的消毒对象使用不同的消毒剂,而且猪场消毒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要求合理消毒。④在猪场进出口的消毒工作中,常见到一些疏忽之处,表现在重视了前门的消毒,忽视了后门的消毒;重视了脚(鞋)的消毒,忽视了手的消毒;重视了外来人的消毒,忽视了本场人的消毒;重视了人的消毒,忽视了物的消毒。此外,在猪舍的消毒工作中,往往重视了全进全出的“大消毒”,发现病猪后忽视了临时开展的局部的“小消毒”;重视了猪舍地面的消毒,忽视了舍内空气和猪体的消毒等。

猪场消毒工作是免疫防治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在消毒的方法上还要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江苏省农科院办公室 李德新 邮编:210014)

公鸡领育雏鸡好

适度规模生态猪场建设十大要点 第7篇

1 业主

要有一定的养猪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每个养殖场年新增出栏肉猪500头以上、新增存栏基础母猪50头以上。猪舍建筑面积在800平方米以上, 猪场建设和猪舍建筑质量符合养殖要求。

2 养殖场选址

养殖规模必须与周边环境相适应, 尽量利用荒山草坡、疏林山等土地资源, 并与农地、果园、竹林、茶园、苗木等相结合。地势高燥、平坦, 在丘陵山建场地应尽量选择阳坡, 坡度不得超过20°。猪场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充足, 给排水相对方便, 通风良好, 交通便利, 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 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3 建筑物

猪场内的建筑物容积率不得大于60%, 并要求栏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猪舍总建筑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0.8m2~1.0m2计算;猪场的其它辅助建筑总面积按每出栏1头猪需0.12m2~0.15m2计算;猪场的场区占地总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2.5m2~4.0m2计算。有猪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

4 附属设施

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等消毒设施;有兽医室、饲料储存室;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5 制度建设

科学的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 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 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6 推行与推荐

适度规模生态猪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 其品种应大体一致;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购进。

7 检疫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 病死猪能够使用锅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8 污物处理

有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猪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 其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 (可选择被周围作物充分消纳, 达到零排放, 亦可选择生态沼气模式或其他) , 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规定。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 选择合适的处理模式。

9 栏舍建筑结构与分布

各类猪舍可采用轻钢结构或砖混结构。猪舍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和防疫等的要求, 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向或南偏15度以内为宜。每相邻二猪舍纵墙间距不低于5m~7m;猪舍距围墙不低于7m。猪栏应沿猪舍长轴方向呈单列或多列布置。猪舍两端和中间应设置横向通道。猪舍的屋顶形式应采用双坡式屋顶。单层猪舍高度为2.5m~3.5m, 猪舍净高度不低于2.5m~2.7m, 跨度以9m~15m为宜。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敞式或有窗式 (单层或多层) 猪舍。猪场建筑设施应按管理区、生产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置, 各功能区界限分明, 联系方便。做到净道污道分开, 正常猪与病猪分开, 种猪与商品猪分开。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 隔离区应位于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及地势较低处。管理区内包括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猪场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 (饲料库、车库等) ;生产区内主要包括保育舍、育成舍、育肥猪舍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隔离区包括兽医室、隔离舍、病猪焚烧处理、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各个功能区之间的间距不少于20m, 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墙。

1 0 绿化

规模化猪场建设与管理 第8篇

1 猪场的选址和布局

1.1 猪场的选址

位置最好远离村庄和居民区, 交通便利, 周边没有工厂和养殖场, 这关系到日后防疫和消毒管理。房舍最好朝阳, 水源充足, 水质好 (达到人畜饮用标准) , 而且排污便利 (最好符合环境保护标准) , 周边应种一些树木, 以便作为隔离带, 既能解决猪场粪便, 又能绿化场区。

1.2 猪场布局生活区、生产区分开

生产区分母猪舍、产仔舍、保育舍和育肥舍, 根据各猪场条件不同, 各舍间距尽量大一些, 最好设有隔离舍、排污池、粪便堆积厂, 如果再有条件可分点或分区饲养, 间距100~500 m以上。只有设计合理的猪场布局, 将来猪场生产性能才能达到理想标准。虽然建设投资会很大, 不过实践表明, 经济效益大于建设投入。

2 猪场建设及内部设施

猪舍基础最好高于外面地面20~30 cm, 外墙厚度在37~40 cm, 墙体中间加珍珠岩或泡沫板作保温层, 哺乳猪舍高度在3~3.5 m, 育肥舍高度3.5~4.5 m, 猪舍门窗最好选用塑钢双层玻璃, 房盖选用彩钢瓦中间带泡沫板 (厚度10~15 cm) 并带有自动排风扇, 如果有条件, 地面最好选用水泥漏缝地板, 如果是水泥地面选择好坡度, 达到排水畅通, 这样会减少舍内氧气。排水沟最好要有加压水冲设施, 无论是哪种地面都不能粗糙, 否则会增加猪的肢蹄病和猪身体局部受伤, 其他设施选择设计要合理、实用。饲喂尽可能选择自动采食系统, 以便节省劳动力, 还可以提前出栏, 如果能全进全出, 无论是在防疫还是在饲养上, 一定会有很大的问题, 冬季供暖锅炉要选择节能减排环保型锅炉, 在保证舍内温度的前提下, 质量降低供暖成本。

3 猪场的饲养管理

猪场内人工授精站建设方案 第9篇

1.1种公猪要求

种公猪存栏达到50头以上, 有种猪系谱档案资料。

1.2猪圈要求

单独建舍, 每头种公猪所占猪圈面积在8 m2以上, 猪舍檐墙高度不低于2.6 m, 屋顶装有泡沫隔热层, 夏季有水帘降温设施。猪舍门口建有消毒池, 设有消毒盆。

1.3公猪运动场设计要求

1.3.1地面要求:公猪运动是为了加强公猪肢蹄的强健, 保证公猪行走有力, 因此我们建议采用吸水性能好的土地面作为运动场。

1.3.2防护栏要求:考虑到公猪好斗性, 为了避免公猪与公猪之间发生打架事件, 一般采用单独运动或采用隔离运动。

1.4公猪站运动场的设计

一般采用露天轨道式运动场或在室内设计运动场。

1.4.1运动场设计:设计2~3个轨道, 轨道之间采用实体墙垒成, 要求有一定宽度, 而且结实。

1.4.2轨道之间宽度:轨道宽度50~70 cm, 要求公猪不能回头。

1.4.3墙体宽度:墙体为三七墙, 且要抹上水泥, 以免公猪在运动过程中因好奇拱墙。

1.4.4墙体高度:墙体高80~100 cm, 要求公猪在运动过程中不至于出现打斗为好

2采精室的建设标准

2.1

采精室使用面积不少于8 m2。

2.2采精室内要有假母猪台 (采精台) 、防滑垫。

为利于冲洗清洁和防滑, 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 并用红砖砌地, 若水泥地面则应做成筛网形, 以免公猪行走或爬跨时跌伤, 损坏趾蹄。采精栏四周用铁栏隔开, 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在公猪发怒或咬人时躲避, 栏内或周围要设置采精人员安全区, 安全区一般设在采精栏的四个角或与母猪台平行的两侧, 周围用水泥柱或粗钢管竖起, 使人可自由出入而公猪头部却不能进入。采精栏内固定1个假母猪台, 便于采精, 可固定在采精栏的中央或一端靠栏, 一般以一端靠栏较为方便, 另一端铺防滑垫, 可以避免母猪围着母猪台转圈而难于爬跨。

3精液处理室建设标准

是用来对公猪精液进行检查、稀释、保存的地方, 与采精室紧密相连。二者通过墙壁上的窗口相互传递采精杯及精液。建筑面积不少于12 m2。外墙贴墙砖或抹灰刷白, 屋顶盖蓝色水泥瓦。室内靠两面墙壁建高80~100 cm、宽50 cm的工作平台, 在墙角建清洗水池1个, 房间顶部密封, 内装有空调。地面、工作平台及内墙高1.5 m内贴上瓷砖。舍内装有紫外线消毒灯。

除工作人员外, 精液处理室不允许其他人员出入, 也禁止吸烟, 因它是无菌室, 卫生环境要求特别严格。要求干净卫生, 易清洁, 地面易清洗, 窗子应装不透光的窗帘, 有条件的话, 可安装空调, 做到夏季控温、冬季保暖的原则, 墙壁要安装足够的插座及电源开关, 因精密仪器较多, 为防止雷电等, 最好安装地线, 并辅助建立工作台、洗水池等。精液处理室分为处理保存室和清洗室, 中间可用透明的铝合金玻璃窗隔开, 前者主要用于对精液进行检查, 稀释和保存, 后者用于清洗用过的仪器及分送精液。

4常用仪器设备

4.1基本设备

基本设备见表1。

4.2辅助设备

辅助设备见表2。

4.3人工授精耗材及有关器械

猪场高效管理团队建设的现实路径 第10篇

关键词:猪场,高效管理,团队建设

1 管理与团队决定成败

管理优劣决定猪场效率高低;团队素质、战斗力决定管理好坏。因此, 科学的管理、优秀的团队是取得养猪成功、收获较好业绩的关键性因素。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则取决于培养方法的正确性。如何培养一个有凝聚力、创造生产工作高绩效的管理队伍已经成为猪场管理者最为关注、最为重要问题。

2 猪场管理者的困惑

疫病复杂, 防不胜防;行情多变, 难以预测;成本居高, 不易控制;环保安全, 产品安全压力大;人难管, 人难留, 尤其是技术人员跳槽频繁;生产成绩不理想、企业效益低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问题给猪场管理者带来很多困扰。

3 猪场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对员工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 致使人心不稳、队伍不稳;

2) 没有为员工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和好的提升空间, 事业不留人, 导致“孔雀东南飞”、“西北飞”;

3) 没有好的工作环境、好的激励机制;

4) 缺少人性化的关怀及沟通, 员工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5) 学习和培训不够, 无法培养一个好的团队;

6) 缺少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

4 优秀管理团队的培养

4.1 需要人性化的关怀

管理者要与员工多进行沟通, 了解员工的需求, 并尽量解决他们在生活上的困难, 满足精神上的基本需求和合理诉求。经常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群体性活动, 如棋牌、麻将、歌舞、书法、球类、读书读报等活动。认同和尊重员工, 例如, 可以开展员工的生日祝福和节假日聚会等活动, 并制定岗位休息、经常加班和业绩突出的员工给予适当奖励等政策。

4.2 需要好的管理制度

以制度管人, 不是人管人。制度是双刃剑, 具有两面性, 既有约束人的行为的作用, 也有保护人的利益的作用。要让员工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 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还要让猪场生产标准化和模式化。这就需要管理者根据养猪规模和实际情况制定制度和要求, 如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消毒制度、防疫制度、财务制度、薪酬制度等。

4.3 需要好的企业文化

好的企业文化是凝聚员工为企业服务的源泉。它是一种精神, 也是一种鼓励员工积极向上的动力。例如我们公司强调的精神是:忠诚、团结、创新、奉献;用人理念: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精干高效、激励创新;管理宗旨:以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人、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要求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人、以和谐的人文氛围凝聚人。

4.4 需要强的执行力

好的制度和管理需要强的执行力, 管理猪场不能只作表面文章、搞花架子, 要动真格, 用真功夫。公司的规章制度也好, 场内的规章制度也好, 是需要大家共同去遵守执行的, 不能形同虚设。如何提高执行力?

1) 组织员工学习制度。管理者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组织大家学习公司的规章制度, 并让员工明白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 也要让员工明白, 规章制度并不是管束和约束员工的手段, 而是一种让员工学习如何去做好一个管理者或生产者、如何履行好职责、如何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方法。只有让员工从内心认同公司的规章制度, 才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只有这样, 公司的规章制度才能够得到理解和执行。“齐天大圣”孙悟空有通天入地的本领, 但观音菩萨还给他戴上“紧箍咒”, “紧箍咒”是什么?就是王法, 就是制度, 就是规矩。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有了“紧箍咒”, 孙悟空才随同唐玄奘克服“九九八十一难”赴西天取得真经, 成就一番事业, 充分显示出其超人的本领。超人需要制度来约束, 那么, 凡人更需要制度来约束。

2) 督促落实制度。在学习认识制度的前提下, 管理者要抓制度的落实, 还要经常去检查、监督员工的执行情况, 发现偏离制度时提醒员工改正错误, 不断地巩固强化, 这样才能够有好的执行力。

4.5 需要责任心和激励机制

养猪生产是个复杂的过程, 从环境到营养, 到疫病防控, 到饲养管理, 是系统工程, 每一环节都不能疏忽大意, 都要讲科学, 按规律办事。猪是有生命的动物, 需要用爱心去呵护, 用责任心去喂养, 以精细的方法去护理, 这样它才能够正常繁殖, 健康成长, 为人们带来经济效益。

1) 培养员工的责任心。管理者必须要把培养员工的责任心作为工作的重点。一是培养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二是强调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培训, 提高员工的养殖技术水平;三是建立好的激励机制来提高职工待遇;四是加强管理, 强调中层管理者的责任。只有这样, 才能够提高员工的责任心。有了好的激励机制和责任心, 猪场的管理和生产才会提高, 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责任心既是企业文化的内涵, 也是职业操守的基本要求。“在其位谋其政”, “在其岗负其责”, “渎职有罪, 履责光荣”, 这是职业道德。培养责任心只有理念、仅凭教育不行, 还要联系责任制落实与考核来强化。

2) 建立运用激励机制。欲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仅有责任制还不够, 另外必须有恰当的激励机制, 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在实践中应以正激励为主, 尽量少用负激励。正激励就是正向、正面的激励, 是鼓励, 包括表扬、赞许、加薪、奖励等。负激励:就是带惩罚、警示性质的激励, 是反向激励。运用这两种激励手段, 鼓励、发扬好的做法、好的行为、好的作风, 促其做得更好;抑制、打压坏的做法、不利行为、不良作风, 促其改正。人都是有自尊心、有上进心的, 需要激励。激励是助推器, 是助燃剂, 是加压泵, 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6 需要合作精神

合作才能共赢, 共赢推动发展。

1) 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首先团队成员对目标要达成共识, 大目标是一致的, 大目标下面有小目标, 小目标支撑大目标。

2) 方向路线要一致。目标定位后, 要确定方向路线, 团队成员须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路线前进, 不能各走各的路, 各唱各的调。

3) 同心同德, 共同使力。即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互相不拖后腿、不使绊子、不设障碍, 目的是要形成合力, 积聚正能量。

4) 加强沟通协作。有效沟通, 才能更好地协作。沟通既是一种工作态度, 也是一种工作能力。不善沟通的人, 往往工作开展不力, 工作效果不佳。沟通应注意如下事项, 沟通对象 (方位) :上下左右都要沟通;沟通态度:平等、真诚、坦荡、唯实;尊重对方, 注意倾听;沟通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平缓;沟通频率:一次不够, 经常沟通, 反复沟通, 要有耐心。通过成功有效的沟通, 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取得实效。

4.7 重视培训, 做好培训

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举措之一。

1) 企业文化培训:包括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职业道德等培训, 宣传、践行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2) 企业制度的培训:引导员工认识制度、领会制度、执行制度。增强制度执行的自觉性、有效性。

3) 职业技术培训:针对不同的对象培训不同内容。如畜牧技术、兽医技术、管理科学、财会专业等。帮助员工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管理水平, 使之熟练掌握各种规范化操作。

冬春季节猪场管理技术要点 第11篇

关键词:猪场;管理技术要点;冬春季节

中图分类号:S815;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54-02

冬春季节气候寒冷,每年 11月初至翌年3月底,气温相对较低,低温对猪群生活和猪场生产影响较大,轻则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缓慢,重则小猪冻死或传染病流行,因此冬春季节猪场管理尤为重要。

1 因地制宜,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猪的生长发育等热范围是20~23 ℃,最适宜温度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初生仔猪为27~29 ℃,刚出生仔猪局部温度可达到33~35 ℃,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15~25 ℃,产仔哺乳母猪为16~18℃。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猪的饲料利用率最高,生长速度最快,抗病能力最强,能实现最佳的“效益和安全”,而实际生产中冬春季节很难达到猪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因此要采取措施提高猪舍环境温度。

标准化猪舍,如“150”型、“500”型等全封闭猪舍,要进行认真检修,堵塞鼠洞和缝隙,一侧山墙的水帘要用塑料薄膜等覆盖,在外界气温低于15 ℃时燃烧烟道加温,适当减少窗户的开启次数,延长风机的排风间隔时间;半敞开式猪圈,可以关闭北边檐墙窗户,采取走廊通风或卷帘开闭进行通风,南边架设大棚弓架,覆盖塑料薄膜,或吊挂卷帘。利用玉米秸杆或草帘等增厚墙体;利用苯板、聚塑板或稻草、茅草等做为保温材料加厚屋顶(檩条上面铺设彩条布或无滴薄膜,其上铺设保温材料,最表层铺设石棉瓦或彩钢瓦等,形成三层结构),无论是密闭式猪舍还是半敞开式猪舍,增厚墙体和屋顶,均有利于保温。针对发酵床养猪场要适当增加垫料厚度,喷洒新鲜菌液,提高床面的发酵温度,加强菌床管理。

此外,针对不同生理阶段的猪,局部环境温度十分重要,如产床要设保温箱,产房修护仔仓,保温箱或护仔仓内铺垫稻草,使用电热板或150~250 w的红外线灯加温;保育仔猪使用红外线灯加温或使用水暖循环保育床等。良好的温度环境可以提高猪的抵抗能力,促使生产性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2 加强预防接种,防控重大疫病

2.1 加强对重大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冬春季节是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的主要发病期,也是猪瘟、伪狂犬、猪流感、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肺炎、大肠杆菌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此要认真按照防疫程序做好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特别是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等。猪瘟:母猪空怀期跟胎次免疫,仔猪20~25日龄首免,55~60日龄二免;猪口蹄疫:仔猪35~42日龄首免,65~75日龄二免;伪狂犬病:1日龄滴鼻,35~40日龄二免;猪口蹄疫、伪狂犬病种猪一年三次全群普免,二者间隔10 d接种,特别是口蹄疫要确保11月底前全群普免一次;传染性胃肠炎视猪场情况而定,特别是冬春季节集中产仔的猪场最好于母猪产前21 d普免,以产生足够的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其他疫(菌苗)视猪场的疾病流行情况而定。

2.2 预防呼吸系统综合征的发生

呼吸系统综合征(PRDC)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多病原混合感染形成,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圆环病毒、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等,有时会继发感染猪瘟病毒,是冬春季节最易发生的混合感染性疾病。圈舍通风不良、饲料霉变、天气突变、圈舍卫生条件差、湿度大、粉尘多等原因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发生给猪的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治疗十分困难,猪场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3 科学饲养管理,增强机体体质

3.1 饲喂营养全面的平衡日粮,注重饲料品质

营养平衡的日粮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猪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保证猪最佳的体质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营养最平衡的日粮是最好的预防疾病的药物。因此要针对种公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空怀母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等不同的生理特点,配制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由于气温较低,冬春季节日粮能量水平可提高5%~10%,可添加1%~3%的脂肪或提高玉米比例,满足能量、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的最佳需求量,要严格按照配方要求,准确称量,混拌均匀。

与此同时,配制日粮时一定要注意原料品质,严禁使用霉烂变质或受霉菌污染严重的饲料原料,以免对机体产生毒害;严格控制原料的含水量,正常含水量在12%~14%之间,含水量过高的原料不予采用,或者要扣除含水量,增加添加用量,确保干物质比例适当。

3.2 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和喂量

特别是育肥猪,在舍温低于15 ℃时,日粮要增加10%左右,最好自由采食;若分餐饲喂,则晚上喂食可稍晚一些,在晚上8:00-10:00饲喂;或日喂3~4次,通过增加喂量和饲喂次数,提高猪体抗寒能力。

3.3 提高饮水温度

饮用冰冷水,需要消耗一定能量。严禁饮用霜冻水或冰水,因此冬春季节饮水管道一定要深埋地下并做好保暖防护,深井水温度一般在20 ℃左右,若能减少输水管道途中的热能损耗,则对猪刺激较小;有条件的猪场可将饮水管道通过暖风炉或靠近烟道适当加热后给猪饮用,则效果更好。

3.4 处理好保温、通风、控湿的关系,搞好“三度一通”

冬春季节养猪要注意保暖,可以适当增大猪群密度,但不能忽视圈舍的通风和湿度,因此要保持圈舍的干燥,减少猪舍的冲洗次数,避免地面积水,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对猪的影响都很大。与此同时更要关注空气质量,空气中的CO2、氨气等有害气体是诱发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围绕猪生长需要合理的密度、适宜的温度、干爽的环境、新鲜的空气等必要条件,处理好“三度一通”。

3.5 搞好清洁卫生和环境消毒

消毒是清除和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手段,猪场消毒要扎扎实实落实好,一是要保证圈舍和生产场区的清洁卫生,粪尿干湿分离,及时清运和堆沤发酵;灭鼠灭蚊,减少媒介动物的危害;二是完善消毒制度,猪场大门口、圈舍门口、工作走道、生活区定期用3%氢氧化钠或1%~2%甲醛溶液喷雾消毒;三是圈舍内若能全进全出,则空栏后用3%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后使用甲醛熏蒸消毒;四是带体消毒可用1:300模范碘(20%碘酸盐溶液)消毒。使用发酵床养猪禁止将消毒液喷洒于床面上。

3.6 定期药物保健

药物保健的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抑制潜伏于猪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提高猪体的抵抗能力,唤醒猪体的生理潜能,使猪群处于疾病的发生临界点以下。药物保健(或称预防性投药)是当下猪场控制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群发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冬春季节易发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可以在日粮中添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泰乐菌素等,如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呼吸系统黄金组方万特肺灵、治嗽静、并克清等。添加药物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①对症下药,组方科学。即根据自家猪场过去常发的病,结合流行病合理选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科学组方,充分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②混拌均匀,剂量准确,注意疗程。冬天投药一般采取拌料法,不要随意加大用药量,更不能长期在饲料添加药物,一般投药5~7 d,个别慢性病最多延长至10天;③脉冲式给药:前1~2 d使用突击剂量,后几天使用常规剂量;④严格遵循休药期。

大中型猪场环境卫生建设初探 第12篇

1 大中型猪场的选址

养殖场选址必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 远离城市水源、交通主干道;并尽可能远离其他的生产区域, 如交通要道、村庄、工厂、铁路等, 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传染的可能性;但也要交通方便, 这样既有利于防疫, 又便于解决运输等问题。同时, 要求建在地下水源丰富、地势高燥、排水畅通的地方。如果自然条件满足不了这个要求, 就应当采取垫高地势和猪舍周围开挖排水沟的办法来解决。

2 改善猪场的内、外环境

2.1 植树种草绿化环境

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植树种草 (包括蔬菜、花草等) , 如在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 每幢猪舍之间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 (如水杉、白杨树等) , 场区内的空闲地遍种蔬菜和花草。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 m宽的防风林。这样在寒冷的冬季可使场内的风速降低70%~80%;在炎热的夏季气温下降10%~20%;还可使场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20%~80%。

2.2 搞好粪污处理

一个年产万头生猪的规模化猪场, 每天排放出猪粪污水达100~150t。这些高浓度的有机污水, 若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屯积在场, 必然造成粪污漫溢, 臭气熏天, 蚊蝇滋生, 其中的病原微生物, 还可能给猪群带来二次污染。如果随意将粪污排放到江、河、池塘内, 污水中含有的超标酸、碱、酚、醛和氯化物等, 可致鱼、虾死亡, 使植物枯萎。因此, 如果忽视或没有搞好猪场的粪污处理, 不仅直接危害到猪群的健康, 也影响到附近人们的生产、生活。

(1) 固体即干粪, 比较容易处理。可直接出售给农户作肥料或饵料, 亦可进行生物发酵, 生产出猪粪生物有机肥。这种肥料除了保持猪粪本身的肥效外, 其中的有益菌能起到除臭、除湿、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若同时加入相应的菜粕、多种微量元素, 还可制成高效的生物有机肥。这样不仅可消除污染源, 还能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此, 要求规模化猪场应以人工清粪为主, 少用水冲栏圈, 实行粪水分离, 这样还可提高猪粪有机肥的产量和质量。

(2) 液体, 即从各幢猪舍的沟渠集中排放到污水池内高浓度的有机污水。为了净化这类污水, 人们作了很多探索。一般来讲, 首先要进行固、液分离 (可用沉淀法、过滤法和离心法等) , 将分离出的固体部分作干粪处理;液体部分再进行生物氧化、厌氧处理或用于人工湿地。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还可将处理后、经检验合格的上清液回收再用于冲洗猪圈。

(3) 在养殖场内修建沼气池, 用沼气工程技术处理人畜粪便, 既能有效解决场内生活能源问题, 又能获得农业生产所需的有机肥料, 改善养殖场内环境, 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 控制猪舍内的小环境

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大小猪都不耐潮湿, 还需要洁净的空气和一定的光照。因此, 规模化猪场猪舍的结构和工艺设计都要围绕这些问题来考虑。而这些因素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例如, 在冬季为了保持舍温, 门窗紧闭, 但造成空气污浊;夏季向猪体和猪圈冲水可以降温, 但增加了舍内的湿度。由此可见, 猪舍内的小气候调节必须进行综合考虑, 以创造有利于猪群生长发育的环境。

3.1 温度

温度在环境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猪对环境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 表现为仔猪怕冷。若仔猪裸露在1℃环境中2h, 便可冻僵、冻昏甚至冻死。成年猪长时间在-8℃的环境下, 可冻得不吃不喝, 阵阵发抖;瘦弱的猪在-5℃时可冻得站立不稳。寒冷对仔猪的间接影响更大, 致使仔猪患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 还能应激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试验表明, 保育猪若生活在12℃以下的环境中, 其增重比对照组减缓4.3%, 饲料报酬降低5%。在寒冷季节, 成年猪舍温要求不低于10℃;保育猪舍应保持在18℃为宜;2~3周龄的仔猪需26℃左右;而1周龄以内的仔猪则需30℃的环境;保育箱内的温度还要更高一些。春、秋季节昼夜的温差较大, 可达10℃以上, 体弱猪不能适应, 易诱发各种疾病。因此, 在这期间要适时关、启门窗, 缩小昼夜的温差。成年猪不耐热, 当气温高于28℃时, 对于体重75 kg以上的大猪可能出现气喘现象;若超过30℃, 猪的采食量明显下降, 饲料报酬降低, 长势缓慢;当气温高于35℃以上、又不采取任何防暑降温措施, 有的肥猪可能发生中暑, 妊娠母猪可能引起流产, 公猪的性欲下降, 精液品质不良, 并在2~3个月内都难以恢复。另外, 热应激可继发多种疾病。猪舍内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猪舍内热量的来源和散失的程度。在无取暖设备条件下, 热的来源主要靠猪体散发和日光照射。热量散失的多少与猪舍的结构、建材、通风设备和管理等因素有关。在寒冷季节, 对哺乳仔猪舍和保育猪舍应添加增温、保温设施。在炎热的夏季, 对成年猪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加大通风, 给以淋浴, 加快热的散失, 减少猪舍中猪的饲养密度, 以降低舍内热源, 此项工作对妊娠母猪和种公猪尤为重要。

3.2 湿度

湿度是指猪舍内空气中含水分的多少, 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猪的适宜湿度范围为65%~80%。试验表明, 在气温14~23℃、相对湿度50%~80%的环境下最适合猪生存, 猪的生长速度快, 肥育效果好。猪舍内的湿度过高影响猪的新陈代谢, 易引起仔猪黄白痢, 还可诱发肌肉、关节方面的疾病。为了防止湿度过高, 首先要减少猪舍内水的来源, 少用或不用大量水冲刷猪圈, 保持地面平整, 避免积水。设置通风设备, 经常开启门窗, 以降低室内湿度。

3.3 通风换气

规模化猪场由于猪只的密度大, 猪舍的容积相对较小且密闭, 猪舍内蓄积了大量二氧化碳、氨、硫化氢和尘埃。猪舍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大允许值, 二氧化碳为3 000mg/kg, 氨为30mg/kg, 硫化氢为20mg/kg。空气污染超标往往发生在门窗紧闭的寒冷季节。猪若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 易刺激上呼吸道黏膜, 引起炎症, 感染或激发呼吸道疾病, 如猪气喘、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等。污浊的空气还可引起猪的应激综合征, 表现为食欲下降、泌乳减少、狂燥不安或昏昏欲睡、咬尾嚼耳等。消除或减少猪舍内的有害气体, 除了注意通风换气外, 还要搞好猪舍内的卫生管理, 及时清除粪便、污水。干燥是减少有害气体产生的主要措施, 通风是消除有害气体的重要方法。当严寒季节保温与通风发生矛盾时, 可向猪舍内定时喷雾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其释放出的氧能氧化空气中的硫化氢和氨, 起到杀菌、除臭、降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3.4 光照

光照能促进猪的新陈代谢, 加速骨骼生长, 活化和增强免疫机能。育肥猪对光照没有过多的要求, 但光照对繁育母猪和仔猪有重要的作用。试验表明, 光照由10Lx增加到60~100Lx, 其繁殖率能提高4.5%~85.0%;新生仔猪的窝重增加0.7~1.6kg。哺乳母猪每天维持16h的光照, 可诱发母猪在断奶后早发情。为此, 要求母猪、仔猪和后备种猪每天保持14~18h的50~100Lx的光照时间。自然光照优于人工光照, 因而在猪舍建筑上要根据不同类型猪的要求, 给予不同的光照面积, 同时要注意减少冬季和夜间的过度散热和避免夏季阳光直射猪舍。

摘要:探讨了规模养殖场内外环境因素对家畜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找出为家畜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途径, 保持家畜健康生长, 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中型猪场,猪舍,环境卫生

参考文献

[1]东北农学院.家畜环境卫生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9.

上一篇:孕妇装设计现状下一篇:直流开关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