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调试范文

2024-07-15

开发调试范文(精选9篇)

开发调试 第1篇

《汽车装配与调整》课程作为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在专业课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行合理的课程开发, 充分利用校内的教学设施, 搭建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需要有机结合的教学项目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1 课程开发方式

1.1 进行企业调研

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就是全面调研汽车制造企业总装车间检测调试工段主要工作项目及使用的设备, 同时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群还包括汽车维修厂及汽车检测厂对汽车检测调试的技能要求, 从企业的实际工作提炼出关键知识点和技能点。同时依据《汽车装调工国家职业标准》, 分析学校内课程设置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要求存在的差异, 再结合学校的设备配置情况和教学条件, 提出可行的课程开发的观点。要点是: (1) 满足企业的需要; (2)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可行; (3) 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 使学生有能力获得全国统一的汽车装调工职业资格证书。

1.2 文献查阅

通过查阅国内外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经验, 尤其是汽车装调相关课程的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进行分析比较, 包括:学校设置课程内容分析;其它学校汽车装调课程内容分析;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特点分析等。通过分析, 提炼有价值的课程开发思路。

在课程开发中, 注意研读《汽车装调工国家职业标准》, 依据标准所规定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来调整开发我们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项目, 使学生有能力获得全国统一的汽车装调工职业资格证书。

2 课程开发思路

建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主要载体的课程方案。通过分析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学生的技能养成和认知规律, 结合学校内的教学设施, 将典型工作任务重新设计为学习性工作任务。再以适当的载体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构建学习情境, 使每个学习情境都对应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课程的开发思路参见图1。

3 学习情境开发框架

这种课程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完成学习”。汽车装配与调试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汽车主要部件的装配、装配工艺、工具使用、系统及部件检测、整车性能检测等。

在学习情境设计中采用不同的载体, 如以问题为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 以项目为载体, 以任务为载体等进行学习情境开发。学习情境设计框架参见下表1。

4 教学辅助资源开发

前大灯的装配实训工艺卡如下所示:

在进行装配实训工艺卡的设计时, 充分学习了汽车制造企业中使用的工艺卡, 同时与学校中具备的部件、车辆、工具配备等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 使各项实训工艺卡的设计既可以尽量接近汽车生产企业的实际, 又可以保证在学校现有教学条件下完成相关的任务。实训工艺卡对学生正确操作, 顺利完成各项装配任务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5 结论

汽车装配与调试课程的开发, 是建立在充分了解汽车生产企业的实际, 熟悉学校配套的教学设施, 研读国家相关行业标准的基础上, 因此能够有效的应用于教学, 用于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汽车检测与装配人才。同时这门课程的开发一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汽车装配与调整课程开发与实践[J].品牌 (理论月刊) 杂志, 2010 (12) .

开发调试 第2篇

“细则操作的内部环节比较复杂,指标体系涉及13大类29个细项指标,认定的标准目前还正在明确,市级到市、区部门20多项指标的操作流程也在进一步规范。”李素芳说。

记者从北京市人社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处了解到,人社部门正在开发调试积分落户的系统,是给人才提供积分落户服务的信息系统。这套系统将于今年内完成调试,经会商市发改委,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适时上线运行。届时,北京市将正式开展积分落户的实际操作。

李素芳介绍,政策正式启动前还会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在申报登记开始阶段会印发便民手册。“在征集意见时,有意见提到会不会保证公平公正,这里我想再解释一下。积分落户实施要确保在阳光下运行,这是我们工作的底线。”李素芳说,这项政策是面向普通劳动者在京稳定生活就业的落户渠道,对各类申报人的标准是统一和公开的,程度上也是严格的。

开发调试 第3篇

【关键词】《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开发     项目化课程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中,电气控制方面的知识分别在电工电子、电机拖动、机床电气控制、电气控制与PLC、机床维修等课程中零星地出现。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系统性的学习和培训过程,特开发《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化课程,课程开发从调研、课程定位、课程目标、项目精选、内容设置、教学学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设计,以达到预期的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學效果。

1 课程定位与目标分析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3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依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维修电工岗位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本课程采取“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典型普通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及其常见故障的现场诊断与排除能力,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1.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能够绘制和识读电气工程图,能完成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能进行机床电气故障检修;并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合作和爱岗敬业的品德,养成认真细致、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学习习惯。

其核心专业能力如下:

①具有绘制和识读电气工程图样的能力;

②能根据安装、调试、排故的任务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工工具和测量仪表;

③能识别、检测、合理选用并判定常用低压电器的质量,以适应企业的电气采购岗位;

④能根据给定的资料和控制要求,进行简单控制电路的规划设计,并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电路的装接与调试,以适应企业的机电产品装配的岗位;

⑤能根据机床电气图纸,使用必要的电工工具与仪表,实施典型机床控制电路的故障排除,以适应企业机床设备的维修电工岗位;

⑥熟悉维修电工相关职业标准、企业技术标准。

2 课程开发思路

课程开发主要通过三个步骤进行:①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分析;②项目化课程的设计;③教学情境的设计。首先进行岗位调研,对维修电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并对完成工作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做出较为详细地描述,完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第二阶段是项目化课程的设计,其实施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明线,以知识掌握为暗线进行的,本课程以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装调与检修为项目载体,重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最后一步就是教学情境的设计,通过选择、创造而构建的服务于学习的微环境。教学情境强调的是如何使教学中的要素能真实模拟实际工作中的要素,包括内容要素和过程要素。其设计不仅要从实际工作问题或情景出发,利用真实而有效的问题或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还要让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或规范来解决问题,以消除教学环节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能直接应用于实际环境中,缩短“学”与“用”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

课程设计贯穿“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生涯为目标”的教学理念,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3 课程项目设计

课程从实际机床控制电路中抽取了适合教学的10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该课程的教学项目,内容涵盖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装接与调试,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维修。项目内容包括10个学习项目、课外扩展和顶岗实习。

4 情境内容与学时分配

4.1基本技能训练

(1)单向起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10课时)

①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②点动控制线路装调;③长动控制线路装调;④长动、点动复合控制线路装调。

(2)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10课时)

①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装调;②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装调;③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装调。

(3)Y-△降压起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8课时)

(4)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8课时)

①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②三相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5)多速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8课时)

4.2综合技能训练

(1)CA6140车床电气排故训练(8课时)

(2)M7130平面磨床电气排故训练(8课时)

(3)Z3040摇臂钻床电气排故训练(8课时)

(4)X62W万能铣床电气排故训练(8课时)

(5)T68镗床电气排故训练(8课时)

4.3课外拓展

通过学院机加工实训基地实际机床电气故障的维修提高实战技能(课余)。

4.4顶岗实习

在紧密合作企业通过实际机电产品的装调训练,为就业储备必要的技能(暑假1周)。

5 结语

通过对《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开发出来后,广泛应用到学生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学习与培训机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电气控制方面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现场排故的技能,使学生达到零距离上岗,并且学生学得轻松而有趣,老师教得顺手而有效。

【参考文献】

[1]马应魁.电气控制技术实训指导[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开发调试 第4篇

shell是一种操作系统用户交互界面的Unix工具,它管理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等待用户的输入,向操作系统解释用户的输入,并且处理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的输出结果,因此shell也被称为命令语言解释器(command language interpreter)[1]。本设计为一个基于SHELL原理的命令调试系统。该调试系统为纯软件形式,不仅可以丰富基于8051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的调试手段,而且能够提供嵌入式系统类似于桌面系统的操作方式。提高了简单微处理器的操作层次。

1 系统构成及功能

本命令调试系统的程序以Keil RTX51 Tiny小型操作系统为开发基础,直接利用KEIL C51软件的操作界面作为人机对话界面,应用232串行通信接口与嵌入式系统进行通信由于环境直接提供了串口调试器。因此此系统也可以完全脱离硬件环境。

本系统的命令调试依赖于人机界面和命令解释,开发人员输入一定格式的命令就可以查看或控制目标系统,这对调试较为复杂的调用关系很有用;另外,也可以直接通过命令改变系统端口的值达到调试的目的。

2 软件实现

命令调试系统的软件功能实现是系统的核心内容。系统软件由人机界面模块、命令解释功能模块和串口通信模块三部分构成。其中,人机界面模块和命令解释功能模块又是系统功能实现的重点。

2.1 人机界面模块

本系统直接利用开发人员所熟知的KEILC51软件的操作界面作为人机对话界面,免去了开发人员对操作界面的熟悉过程。在操作时,用户通过232串行通信接口连接到系统,系统复位后直接进入人机界面。用户在此界面下,可以直接根据命令格式输入命令,系统人机界面模块将会接收、解释并最终处理用户命令。需要的话,可以在人机界面上反映出相关信息该系统的人机对话界面如图所示

具体实现程序如下所示:

2.2 命令解释功能模块

命令解释功能模块是人机界面主任务调用的一个函数,是人机界面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通过人机界面将一个命令字符串录入目标系统,在录入过程中命令解释模块处于“命令接受状态”,同时将用户录入的命令字符串经过处理写入命令暂存数据结构。当用户在人机界面输入“回车”命令后,命令解释模块切换到“命令处理状态”,对命令数据结构进行命令解释,然后对目标系统中匹配的命令调用相应的处理函数进行响应,最后又回到“命令接受状态”,完成整个命令解释过程。

命令解释功能模块完成用户从人机界面录入的命令字符串到命令暂存数据表的转换工作,而所有最终的命令函数都是以命令暂存数据结构作为参数进行命令处理的。实际上,该函数是为最终的命令执行做数据准备的。命令解释功能模块响应流程如图2所示。

具体实现程序如下所示:

3 结束语

本系统实现方式与shell的原理相似,是一套命令解释系统。与Linux操作系统上的shell相比,这个“shell”仅仅具有命令解释功能。但对于51系列的嵌入式系统而言,有一个用户熟悉的人机界面和一套用户自定义的命令,已经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软件控制机制,提高操控软件的灵活性;同时人机界面的反馈能力为开发人员提供了脱离仿真器同时窥视系统的可能性,使调试更为方便。

摘要:详细介绍了一套基于shell原理的命令调试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软件实现代码,该系统的开发能够为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进行系统调试提供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shell原理,调试

参考文献

开发调试 第5篇

按照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2]的客观要求,通过对机电设备及生产线的制造及应用等企业进行专业考查和岗位技能分析,重点研究了与本专业课程相关的机电设备装配钳工、维修钳工及操作工等就业岗位。市场调查的结果显示,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相关专业毕业生,从数量和质量上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具备此类技能的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需要。这种供求矛盾的激化要求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必须改革,《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资源的开发势在必行。

一、传统《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不能综合涵盖气动、液压、电气及编程调试等诸多相关专业知识,综合性不强,缺少贯穿相应职业岗位各环节所需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不完整。

2. 教学手段匮乏,不能有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较少采用实物及现场演示和操作,无法形成现代化综合教学资源优势。

3. 没有将情境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及项目教学等先进职业教学方法及理念融入教学实践,教学效率低。

二、《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传统《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由于受到授课内容、实验设施、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容易产生教学效果差、效率低、效益低的问题。根据高职示范性建设的要求,为提高教学效果,而进行此次课程资源建设,使授课内容更接近生产实践,授课形式更生动灵活。课程资源开发中重点采用了多种现代教学资源的开发方式,并结合教学过程建立了相关的图片、录像、机电设备等资源,在授课时采用课件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理解能力大幅度增强,明显地提高教学水平及效果。

其次,它可以优化知识体系。完成了对课程相关知识内容的整合,强调了实践性内容的综合开发,将机械与气动、液压、电子等方面知识在实践应用中有机结合,将生产厂家及使用现场的安装调试全面纳入新编校内教材,积极探索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是推动机电设备实践类课程建设的一次突破性尝试。

第三,充分体现了教改的要求和特点。采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面向机电设备装配、操作、维修等职业岗位需求;确定基于真实机电设备装配、安装和调试工作任务,模拟真实工厂教学情境;配合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现代教学资源建设。

三、《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资源的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机电设备安装的基本规定和规范、一般原则和安装质量要求;掌握相关工程测量仪器及安装工具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机械零部件、气动液压及电气元件的结构特点和安装调试方法;掌握机电设备的布局方法、基础设计和施工方法;了解典型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其生产厂家及使用现场安装的方法及步骤。

2. 能力目标:

机电设备的现场装配、安装和调试操作能力;排除安装施工中的常见故障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典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方案设计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

3. 素质目标:

细致规范、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和职业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在资源建设中应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强化职业性;注重知识的时效性,缩小能力培养与就业岗位的差距;打破各专业学科的界限,整合专业技能体系,拓展相应能力范围,设置完整的技能环节。

四、《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及特点

依据《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的建设目标,通过科研项目相关成员的社会调研,确定此课程以典型机电设备的装配、安装及调试作为教学研究对象,建立相应课程教学资源。因此,需要改变传统课程的教学资源内容,优化课程教学资源的实施方式,提升教学资源的实用化和现代化水平,凸显现代职业教育特色。

1.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以编写《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教材为基础,开发以典型机电设备的装配、安装与调试为具体任务和载体的教学内容。在以教材开发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改革中,依据学生未来岗位技能需求,并在参考其他职业院校的教学大纲等的基础上,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确定课程资源内容。教学资源包括了教材、教学参考书、科技资料、录像、可供拆装的机电设备及部件等。在新编教材中纳入了大量实际案例及相关图片信息,确定了《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的内容及知识构成,包括了机械装配、气动液压系统安装、电气安装及设备整体安装调试等主要内容,结合生产实际,以实践过程为主线,包含产品装配、生产性验收、运输、现场安装调试及验收等内容。

2. 授课计划及教案的科学性

编写与新编实用性课题教材相配套的授课计划,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和内容。采用新版的电子教案,除体现课程重点和难点外,重点强调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及教学过程反馈建议等。

3. 教学情境的真实性

本课程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理论授课在普通教室进行,辅助以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在实训室进行,并可配备供拆装的机电设备或部件,供学生安装和调试使用。在实践课中注重真实情境再现,结合课程内容选用了工程计量器具、安装工具、联轴器、离合器及机电设备等真实教具及真实操作实践项目,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

4. 教学手段与课程资源建设相适应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直观性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多采用能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五、结论

高职示范性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要求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的改革,课程资源建设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此次课程资源的开发大幅度提高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适应了社会对相关专业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对在高职教改中积极探索如何实现机电类课程目标定位、如何有效实施综合应用性实践课程及体现高职教改指导思想,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6-150.

开发调试 第6篇

目前, 教材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 缺乏应用性。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科体系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 学生只在考试前死记硬背那些原理和结论。课程编制忽略了如何把课程作为一个信息载体,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以及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无法在体验中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 未能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逻辑主线地位。

课程开发理念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 遵循高职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 结合课程开发涉及的具体问题, 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理念如下。

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注意在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智慧, 打破依据知识的完整性选择课程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转变为围绕职业能力培养选择课程内容。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 打破理论与实践的二元课程模式, 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工学结合, 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对接, 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 并发展职业能力。

以工作实践为起点, 把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融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理论下, 课程按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模式来建构, 教学实施采用行动导向教学。

课程开发路径

调研工作岗位群首先对湖南化工职教集团理事单位株洲化工集团、巴陵石化集团、岳阳纸业集团等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市场调查, 对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进行职业规格调研和分析归纳, 这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召开生产过程自动化实践专家访谈会, 对岗位 (群) 的典型工作任务及所需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为实现工作任务的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以及学习情境的设计奠定基础。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面向岗位 (群) 的典型工作任务汇总如表1所示。

构建课程体系研究完成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 研究培养学习者职业行动能力的知识, 从而形成本专业的学习领域。经过学习领域方案汇总, 梳理学习领域和职业行动领域对应关系, 即可确定学习领域的数量和内容, 从而确定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确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并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确定。

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容:课程信息、课程地位与作用、课程开发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实施建议等。

确定课程开发主体课程开发涉及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专业技术以及教学实践经验, 因此我院成立了由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浙大中控公司技术工程师和职业教育理论专家组成的《集散控制系统组态与维护》课程开发团队。职业教育理论专家的作用是提供职业教育课程理念与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工程师的任务是把握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代表性和正确性;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由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完成。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专业教师加深对学习领域课程的认识, 从而能够更好地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

课程内容和结构 (1)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 分解落实《集散控制系统组态与维护》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全国化工仪表维修工技能大赛比赛项目或典型的化工装置DCS项目任务为载体, 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 (2) 课程由四大部分构成。学习情境一:集散控制系统软件组态;学习情境二:DCS系统维护;实训项目一:加热炉控制系统DCS软件组态;实训项目二:精馏装置控制系统DCS软件组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 以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结构和知识序列。其中, 学习情境一和学习情境二的项目载体为全国化工仪表技能大赛采用的CS2000三位槽控制装置;实训项目一和实训项目二用于强化技能训练。 (3) 学习情境和课业设计。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 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 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课业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在理想情况下) 自主完成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即一种特殊的“综合性课程作业”。课业是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 按照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学习情境设计的, 是学习情境的“物质化”表现, 每个课业都针对一个学习情境。 (4) 教材体例和结构。教材编写体例按照学习目标、工作任务、课前知识、课堂知识、实践操作、评价标准、知识拓展和强化训练的顺序展开。课前知识和课堂知识包含有完成该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理解性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 以及任务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实践知识指完成本项目必须具备的操作性知识, 如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名称等。要实现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 (5) 编写学材。“学材”是用于“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 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工具。不是传统教材的替代品, 而是传统教材的进一步发展, 甚至可以指导学生在使用传统教材方面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常以引导问题 (包括文章、图表和信息等) 的形式出现。在学材引导下, 学生可以设想出最终工作成果并进行自我控制的 (独立或小组合作) 学习。学材的作用是:促进有目的的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从技术资料中获取和分析专业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完成学习任务, 从而获得方法能力等关键能力;帮助学生从实际经验和书本描述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实现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统一。

教学实施与评价建议

采用行动导向组织教学依据专业和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以及高职生的学习基础与认知特点, 采用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目标,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在教师引导下, 主要采用团队合作的形式, 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在课堂上, 通过项目的具体实施引导教学过程。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和咨询者。

教学流程依据行动导向教学先行后知的教学理念, 建议采用回顾旧知、任务下达、分组讨论、任务实施、成果展示和考核评价流程实施单元课教学, 践行高职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投资50多万元分两期建设集散控制系统实训室, 保障行动导向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学业评价建议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建设思路, 学生的学习评价要贯彻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际操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强化过程考核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将能力考核分解到完成工作的过程中。

我院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自2006年推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以来, 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和荣誉。本专业学生代表队连续两年荣获2008年第一届和2009年第二届全国化工仪表工技能操作大赛团体一等奖及四项个人全能一等奖。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改革推动了专业实训条件建设, 本专业的过程控制实训中心成功入围2007年湖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在课程改革进程中, 促进了专业教学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 2009年6月, 本专业教学团队成功入围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

摘要:学习领域课程是从课程与教学微观层面上实现工学结合的最好载体。本文以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集散控制系统组态调试与维护》为例, 从企业专业调研、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开发路径、课程实施与评价建议等方面探讨了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

关键词: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学习情境,工学结合,行动导向

参考文献

[1]周哲民, 张麦秋.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2) .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 .

[4]雷正光, 郭扬.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 2002, (10) .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开发调试 第7篇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程序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无论是普通软件还是嵌入式软件, 调试器都是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调试器”是用于跟踪程序执行情况, 快速有效地定位错误产生的位置, 从而找到引起错误的原因, 并将其消除的工具。调试功能是开发环境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功能之一, 其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开发环境的优劣。调试是一个从错误现象出发, 通过某种手段寻找错误代码的过程。调试的基本原理是在发现程序运行的错误后, 设法再现程序的执行过程, 并获取程序执行中的有关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 逐步找到引起错误的原因。循环调试是最基本的调试模型;循环调试的意思是反复运行程序, 利用打印输出、断点、单步等技术, 观察程序状态, 控制程序运行, 逐渐逼近错误代码;循环调试的前提是程序运行是确定的, 即对同样的输入, 程序的执行过程是相同的。串行程序具有确定性[1]。

调试的基本行为有观察、控制与修改。观察是对程序的执行状态进行察看, 包括处理机状态、进程状态和数据状态等;控制即控制程序的执行过程, 例如设断点、单步执行等;修改就是改变程序的运行状态, 如修改变量的值、修改指令计数器、修改状态寄存器等。调试器在不同程度上支持这3种行为的综合使用。

经典的调试手段有断点 (Break Pointing) 、跟踪 (Tracing) 、断言 (Assertion) 、分析 (Analysis) 、打印输出等。在源程序级支持图形化的用户界面使得调试工作更加容易进行。对于实时程序或专用机上的程序还常采用模拟手段进行调试[2]。

1CDT的调试机制解析

CDT提供了4个插件用于实现调试功能。这几个插件对于GDB调试器进行操作, 并且应用GDB提供的MI接口进行通信。这四个插件分别为org.eclipse.cdt.debug.mi.core插件, 用以实现GDB的MI接口功能及GDB调用功能;org.eclipse.cdt.debug.mi.ui插件, 主要用于实现GDB的相关设置选项界面;org.eclipse.cdt.debug.core 插件, 用于实现CDT的调试模型, 包括用串口调试, 用网卡调试, 设置波特率等功能;org.eclipse.cdt.debug.ui插件, 用于实现界面显示功能, 包括调试视图, 调试动作等, 比如单步调试, 设置断点, 下载, 运行程序等调试功能。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3]。

标准的调试模型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体系结构, 像嵌入式硬件结构是不同的, 有可能是多个处理器的不同应用, 也可能包括DSP处理器的应用。CDT平台支持将非标准的调试器集成到平台的视图和动作中。调试器围绕着活动调试上下文进行操作, 活动调试上下文是在调试视图中选择的一帧或者一个线程, 这个上下文驱动了源代码搜索, 变量和寄存器显示, 以及动作使能等操作。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2调试器的详细设计

2.1 断点设置

调试器提供的断点依赖于调试系统所具有的能力, 以及应用这些能力可以构建的集合功能。例如, 用行断点实现运行到行, 实现条件断点等[4]。

断点属性保存在标记中, 平台提供接口IMarker, 作为文件中的一般目的标记。标记是原始数据类型键值对的存储。平台提供接口IBreakpoint实现断点行为。为了实现复杂的断点行为, 调试器需要提供IBreakpoint的实现。所有的断点都有一个相关的标记保存属性和在编辑器中显示, 提供和断点类型相关的标记扩展点。如果需要断点被保存, 需要指定persistent为true。其内容如下:

断点管理器 (IBreakpoint Manager) 是在工作空间中的断点集合。当断点创建时, 会在管理器中注册。当断点被删除, 它也会在管理器中移除, 当断点添加, 移除, 以及断点属性改变时, 提供更改通知。客户端需要实现IBreakpointsListener以及在断点管理器中注册。例如:调试目标侦听更改通知, 因此当它们改变时, 可以安装、移除、更新断点信息。客户端也需要实现IBreakpointManagerListener, 以便实现当断点管理器被使能或禁止时的通知侦听, 也可以允许所有的断点被暂时禁止, 而不用改变单个断点的状态。

当建立了调试目标之后, 应该搜索断点管理器, 查找存在的断点, 并安装这些断点。调试目标应该在其生命周期中侦听断点的添加、移除、改变等信息, 并且能够更新这些信息。

在编辑器中显示了断点和观察点的位置。编辑器在竖直条中显示标记, 当标记改变时更新。继承AbstractDecoratedTextEditor的编辑器会有一个竖直标记条, 用于显示和正在编辑的文件有关的标记。在竖直标记条中双击, 可能会产生多于一种的操作, 可以设置行断点或者设置观察点。在编辑器竖直标记条中添加双击动作, 可以应用工作台扩展点来添加编辑器操作。参考AbstractRulerActionDelegate给期望的工作添加操作, 可通过扩展点editorActions予以添加。断点的模型如图3所示。

2.2 命令处理

命令处理包括单步进入、单步跳过、返回、悬挂、恢复、下载、运行、继续运行、终止等。平台提供标准模式的命令处理的实现。

所有的命令处理需要实现接口IDebugCommandHandler, 并且实现如下函数:

标准模式可以重载平台的实现, 定制模式需要自己提供一个实现, 包括提供作为适配器的处理类, 可以直接实现处理接口。

平台所定义的处理者进程为如下几个:

处理者和命令处理之间的交互是异步的。需要先更新使能状态, 然后开始执行。传递到命令处理的是一个IRequest对象, 实现接收状态, 允许取消, 当请求结束时通知等功能。

命令执行的过程如图4所示。

平台提供的命令处理应用JOB来实现异步交互。命令处理为每一个请求和返回维护一个JOB的进度表, 并且JOB是异步运行的。

2.3 视图内容

利用平台提供的tree视图的实现变量、寄存器的查看, 并用内容提供者和标签提供者来支持定制异步内容。这个tree视图的实现基于JFace的tree视图, 并实现了接口ILazyTreePathContentProvider。这个视图不能被继承, 但是可以被初始化。

一些调试视图定义了很多列。像变量视图, 寄存器视图, 都分别有名字列, 值列等。调试模型提供要显示的列, 以及元编辑器对某一个值进行编辑, 还为每一个列提供标签。视图、列、元编辑器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列表述定义了要显示的列, 包括列头、列图像、列标识。允许提供多个列, 在初始化时显示其中的几列, 用户可以选择显示哪些列。

元编辑器允许用户在线编辑。为每一个元素和列提供元编辑器, 应用JFace的CellEditor进行编辑, 提供了对文本选择框、组合框的标准编辑。为每一个元素提供元修改器, 决定哪一个列可以被修改, 在修改之后更新相应的值, 可以用实现接口ICellModifier来达到目标。

2.4 内存视图

内存视图显示一段内存中的内容。内存显示由内存块、内存块内容重新获取、内存块管理器、内存块描述类型、内存块描述、内存块描述绑定、内存块描述管理器等几部分组成[5]。

读取并显示内存块的过程如下:用户启动内存查看命令, 从当前调试上下文中, 平台获取适配器IMemoryBlockRetrieval, 平台为内存块请求内存块描述适配器, 内存块添加到内存块管理器中, 平台查找内存描述类型列表, 找到和内存块符合的内存描述, 然后创建它, 将内存描述添加到内存视图中。

用扩展点<memoryRenderings>来扩展内存描述类型。描述类型包含描述名字, 描述惟一的标识符这两个信息。实现接口IMemoryRenderingTypeDelegate中的函数为:

例如, 16进制的描述类型:

内存描述的生命周期为:实现接口IMemoryRendering, 然后进行初始化, 调用函数:

需要在描述之间提供同步机制来使得用户不用手工进行同步。在此提供同步服务器, 以解决当前显示描述之间的同步问题。当某一个描述内容改变后, 会发送一个描述改变的事件, 同步服务器接收到这个事件, 同步服务器通知对这个事件感兴趣的描述, 然后其他描述接收这个事件并进行响应, 其过程如图6所示。

内存描述绑定定义可以应用于某种类型中内存块的内存描述。可以用扩展点memoryRenderings进行创建。其内容如下:

最终的内存视图如图7所示。

3结语

作为大型项目的一个部分, 在分析CDT调试机制的基础上, 设计并实现一个适用于嵌入式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的调试器, 具备断点设置、单步执行、源代码搜索以及变量、内存和寄存器查看等常用调试功能。

摘要:调试功能是软件集成开发环境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功能之一, 调试功能的完善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集成开发环境的优劣。作为一个大型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的一部分, 为了实现其调试功能, 这里通过简要分析Eclipse CDT的调试机制,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应用于基于Eclipse CDT的嵌入式开发环境的调试器, 其中实现了一系列调试功能如断点设置、单步执行、源代码搜索以及变量、内存和寄存器查看等, 为整个集成开发环境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Eclipse,CDT集成开发环境,调试功能,调试器

参考文献

[1]刘建, 沈美明.Unix进程文件系统及其在调试器设计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 2004, 30 (4) :176-178.

[2]李松林, 陈华清, 任鑫.Eclipse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3][美]安茹.Eclipse权威开发指南[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Eric Clayberg, Dan Rubel.Eclipse:Building Commercial-Quality Plug-ins[M].Second Edition.Addison Wesley Pro-fessional, 2004.

[5]刘亚宾, 杨红.精通Eclipse[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6]Matthew Scarpino.构建基于CDT的编辑器[EB/OL].ht-tp://www.csdn.com, 2007.

[7]赵能.基于Eclipse的嵌入式开发平台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7.

[8]李连云, 李毅, 温利娜, 等.基于Eclipse框架的嵌入式IDE实现[J].计算机工程, 2006, 32 (18) :278-279, 282.

[9]Eric Gamma, Kent Beck.Contributing to Eclipse[M].Pren-tice Hall, 2004.

[10]杨磊, 陈凌云.精通Eclipse Web开发Java体系结构、工具、框架及整合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开发调试 第8篇

一、已具有的实训条件

2011年, 山东职业学院与山东拓普液压气动有限公司合作, 在原有4台费斯托 (FESTO) 液压气动实训台的基础上, 校企共同开发了液压泵站、液压叠加阀组、液压元件拆装、液压系统安装流程、液压比例综合控制系统、气动PLC控制教学综合实训台等全新的实训装置, 现拥有液压与气动实训室和工程液压实训室两个实训场地, 为课程教学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条件。这些实训装置均为真实的元部件, 且元件间的连接采用企业真实的连接方式, 使项目设计更贴近企业现场。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项目开发步骤

1. 进行企业调研, 确定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

我校教师对液压气动相关企业进行走访调研, 了解目前企业对液压与气动方面人才的岗位和能力需求状况。岗位需求:液压气动元件装试工、液压气动系统安装调试工、液压气动系统维修工、液压气动系统设计人员、营销及售后服务人员等。能力需求:具有对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技能。

2. 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 选取教学内容

我们以液压与气动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为课程主线, 以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的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技能要求, 选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选取过程如图1所示。

3. 根据选取的教学内容开发教学项目

根据选取的教学内容, 围绕核心岗位职业能力, 设计教学情境, 最终提炼出与液压与气动实训室相适应的能实现学做一体的九个学习项目, 如表1所示。

三、应用效果

2013年, 我们把开发出的教学项目应用于“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的实际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 推行“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在液压与气动一体化教室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 采用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 由“双师型”教师进行指导,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学生按课程教学项目布置的工作任务完成学习项目并提交学习成果;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示范引导的作用, 对学生任务的完成结果进行检查验收并进行点评,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改进和完善结果。实践证明,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 切实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亲自经历工作过程并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 除了掌握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摘要:文章对高职“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项目开发过程和应用效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实践证明, 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工作过程导向,教学项目

参考文献

[1]刘盛烺.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7) .

开发调试 第9篇

(一) 《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课程建设

1. 职业行动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

员工根据公司任务、客户要求等, 在规定的时间内, 以高效的工作方式完成产品电路的原理图设计、原理图的仿真、实验板的焊接、调试最终所有电路参数的确定, 员工独自或团队完成各项工作, 制作、调试和维护过程遵循的安全和各种技术规范, 对完成的工作进行必要的记录存档, 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定和平5S管理制度。

2. 课程的定位与开发流程。

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基于高职起点所以定位是电子产品助理设计师, 进行小型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本课程在开始开发时就聘请企业电子产品开发的资深专家参与, 开发流程经过四个工作环节如表1所示:

(1) 头脑风暴。通过走访调研长株潭和珠三角地区的多家用人单位, 通过他们的人事部和研发部对电子线路设计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讨论, 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 工作任务分析的成果形式是职业岗位群工作 (任务) 分析表, 职业岗位群工作 (任务) 分析表格式如表2所示。 (2) 职业行动领域分析开发。由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课程团队专家和有本专业实践经历资深的专业教师, 在职业岗位群工作 (任务) 分析表基础上, 梳理、归类和整合职业行动能力, 选择合适的载体, 凝练出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与行动能力, 形成行动领域与职业行动能力域分析表, 提交行业专家评审, 其中, 职业行动能力域作为学习领域目标表述的依据, 行动领域作为学习领域任务陈述内容的依据。 (3) 研讨确认。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研讨上一阶段的形成的专业职业行动领域和职业行动能力域分析表, 并根据专家的知识和经验, 判断学生经过三年培养在掌握这些职业行动能力后, 是否能胜任本专业所涉及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这些职业行动领域是否能覆盖本专业岗位群的所有职责任务;完成这些典型工作是否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群的所有工作, 然后提出合理化建议。 (4) 决策和计划。由课程专家和有本专业有实践经历的资深专业教师对每个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载体) 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进行分析,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加工, 即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和如何评价等问题并进行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 (学习领域纵向排列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 ;对载体进行分解, 进行学习情境方案设计。

3. 学习情境的设置。

在建设课程时, 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 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突破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束缚, 以企业的实际电子产品作为案例为教学载体, 在教学情境的设计过程中, 聘请了企业设计一线的工程师工同参与。课程共分为三个大的教学情境分别是: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调试、八人抢答器的设计与调试、点阵广告牌的设计与调试, 在这三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包含了模拟电子产品的设计、数字电子主品的设计, 最终达到模电与数电综合运用, 配合单片机控制能设计小型电子产品的目的。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性, 在每个大的学习情境后面增加了一个拓展学习项目。具体学习情境如表3所示。

课程的学习情境是按照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排序, 从简单到复杂、递进的顺序安排。学习情境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 项目教学法 (宏观) 。宏观上,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头脑风暴法等, 这些教学法都是以学生为主导, 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课程所有的学习情境都是以企业中的真实案例为载体, 每个案例就是一个项目。以子学习情境4——八人抢答器电路设计与调试为例说明项目教学法。教师仅仅给出项目的要求, 需要阅读哪些材料, 讲解比较难理解的内容 (如译码器件的使用) , 强调安全和注意事项, 教师不直接参与具体制作工作, 模块化八人抢答器电路的设计方案、制作时需要的器件、制作的材料、工具由学生在教师给定的范围内选用, 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角, 教师只参与指导工作。采用项目教学法后, 把过去灌输教育变为现在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用到期他的方法, 如在开始要对要求及相关内容的讲解、给出相关的设计资料等。 (2) 六步教学法 (微观) 。具体教学时采用六步教学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是学习者, 又是学习的评估者, 同时也扮演双重角色: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又是“企业”中“准员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拥有三重身份:客户、工作过程的管理者、产品设计的技术总监。学生的学习是以工作的形式呈现, 首先从客户 (老师) 处获得产品的设计要求, 根据客户所提的要求团队查阅相关的资料, 团队之间作出初步的分工及工作步聚, 分工后自己对自己的工作任务作出具体的计划, 将所有的计划汇总, 团队进行讨论, 这时可以请技术总监 (老师) 参与, 作出能否实施的决定。方案定下之后, 学生开始实施, 老师就转换成工作过程的管理者、协调者, 检查员工的完成情况。客户 (老师) 同时负责对项目评估测示。整个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都是以工作过程导向来开展, 学生总是以员工的形式出现, 并在产品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学习知识。随着教学的进展, 老师的角色在不断的变换, 同时在整个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都是主体, 教学做三者都是在工作任务 (教学情境) 中完成。在实施的工作环境中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随时随地进行有机融合, 彻底打破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5. 评价体系。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考核, 实行学习过程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其中学习过程的考核又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而期末考核以考核知识点为主, 为教师考核。

学生的每次 (每个学习情境中) 个人能力表现评价主要由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评价、教师评价四部分构成。首先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给分, 再由小组 (组长) 给该学生在组内表现给分, 老师对该学生的表现给分, 最后还要将该学生所在的小组在班上的所有小组中的得分按比例计入到该学生的得分中。具体的评分标方式与评分标准如图2、图3所示。

(二) 课程特色

《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课程的建设促进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适应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1.以典型岗位为依托, 以真实的企业案例作为教学情境。在课程开发完全从职业岗位的需求出发, 通过企业专家与教学专家共参与, 最终的培养目标由企业专家从岗位的需求出发来评定, 在情境设计上完全取材于企业的真实案例, 并以合理的方式将其进行序化, 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建构过程的要求。2.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课程完全参照电子产品在企业的设计过程, 采用“5S”教学组织形式, 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3.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根所学生所处在不同的学习地点和不同的学习阶段, 设计出了六个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库, 分别是教室学习、实训学习、虚拟学习、自学学习、创新学习、企业学习。

在课程建设中, 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 努力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标, 优化了教学内容。在《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课程建设中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为教学改革打基础。

摘要:借鉴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就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精品课程开发建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总结。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六步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F.劳耐尔.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开发调试】相关文章:

无线调试05-06

电厂调试05-19

调试对策05-26

调试工作06-02

串口调试06-21

调试心理07-11

设计调试07-18

生产调试07-20

优化调试07-25

机组调试08-12

上一篇:河北农业下一篇:语法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