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化选择范文

2024-07-03

最大化选择范文(精选7篇)

最大化选择 第1篇

一、对三大主流理财目标理论的概述

1.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理论。

这种观点认为, 企业的所有权属于股东, 企业的经营管理应代表股东的利益, 即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为股东投入到企业中的资本创造更多积累, 为股东创造更多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提出并逐步完善的, 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最科学的理财目标。

理论界所公认的衡量股东财富的标准是公司当前的股票价格。因为, 在股份公司中, 个别股东财富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 即股东拥有的股份数量以及每股股票的市场交易价格。其中, 股份数量的多少取决于股东最初投入的资本数额, 所以在确定了股份数量引发的股东财富增长数后, 股票市场价格就成为决定股东财富的唯一因素。

股价的高低反映了潜在的投资群体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衡量股东财富大小的标准———每股股价的高低反映了投入资本与获利额之间的关系;每股股价的高低受预期每股收益现值的影响, 反映了预期每股收益的大小和取得的时间;每股股价的高低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每股收益的风险。综上所述, 与其他财务管理目标相比,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有其显著的优点: (1) 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2) 考虑了风险因素。 (3) 考虑了公司长远发展, 因为只有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好, 预期的每股收益才会提高, 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才会上升。

但是, 这一理财目标也有其缺点: (1) 适用范围有限, 只适用于上市公司。 (2) 在对股东财富进行衡量时, 使用的是预期每股收益, 带有一定主观色彩, 不够客观准确, 由此计量出的公司股价也不够准确。 (3) 在将预期每股收益折现时, 折现率的选择及确认也都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以此衡量股东财富可能与事实略有偏差。

2.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理论。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合理经营, 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 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企业财富, 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通俗地讲, 企业价值是指将企业如同一般商品一样拿到市场上去卖, 看它值多少钱。企业虽不是一般意义的商品, 但也可以被买卖。要买卖必然要对企业进行市场评估, 通过市场评估来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或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的依据不是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润水平, 而是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因此, 企业价值不是企业账面资产的总价值, 而是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 它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

投资者在评估企业价值时, 是以预期投资时间为起点的, 并将未来收入按预期投资时间以同一口径进行折现。可见, 这种计算办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企业所得的收益越多, 实现收益的时间越近, 应得的报酬越确定, 则企业的价值或股东财富越大。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有如下优点: (1) 该目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 符合企业理财的两大基础观念, 有利于获利期限结构的优化和风险投资项目的组合决策。 (2) 该目标反映了对企业长期稳定的盈利能力的要求, 符合投资者对资本保值增值的深层次的认识, 既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短期行为, 同时也是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表现。 (3) 该目标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各种有效资源总是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 这有利于实现全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一个抽象的目标, 实践证明其也不尽完善, 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虽可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揭示企业价值, 但股价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特别在即期市场上的股价不一定能够直接揭示企业的获利能力, 只有股价的长期发展趋势才能揭示企业的获利能力。 (2) 为控股或稳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购销关系, 现代企业很多情况下采用环形持股的方式, 因此企业股权结构中法人股的比重较高, 但法人股股东对股价的敏感程度远不及个人股股东, 对股价最大化目标没有足够兴趣。 (3) 对非上市公司来说, 企业价值的确定只能采用对企业进行专门评估 (资产评估) 的办法, 而在评估企业的资产时, 由于受到评估人员主观因素、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等的影响, 这种评估价往往不够准确、客观。

3.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理论。

根据詹森 (2001) 的定义,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指在考虑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基础上, 增加企业长期总市场价值。其中, 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顾客、政府等利益受到企业经营的影响, 同时又通过特定手段影响着企业经营的主体。我国理论界关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定义是: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 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 使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财富达到最大。这一目标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提出的。该理论认为, 理财目标应该与企业多个利益相关者有关。可以说, 理财目标是这些利益相关者共同作用、相互妥协并最终达到均衡的结果。在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一定条件下, 某一利益相关者可能会起主导作用, 比如股东。但从长期发展来看, 不能只强调某一利益相关者的作用, 而置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于不顾。仅仅将理财目标集中于某一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做法是不妥当的, 而应该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强调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对三大主流理财目标的比较分析

纵观三大主流理财目标理论综述, 对其进行比较可看出: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主要代表着股东的利益, 企业应站在股东的立场上为其服务, 保证股东财富达到最大;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是站在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立场上, 使企业各相关者利益达到最大化;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则是从企业自身利益考虑, 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保障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三大主流观点对理财目标的争论与其理论依据有关。

1.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理论依据:

股东利益至上理论。该理论的基本理念是管理者服务于股东, 股东是公司剩余风险的承担者, 股东拥有使用、处置、转让其产权的权力, 管理者的目的就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自从西方学术界提出股东至上理论以来, 财务理论界就一直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

2.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理论依据:

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认为,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 还要考虑债权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不仅是股东的企业, 同时也是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企业。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社会责任日益加重, 只考虑股东利益的企业经营模式不再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凡是受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并能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群体与个人, 其利益都应该纳入企业考虑的范围, 因此企业理财目标应定位在“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上。

李心合教授认为, 网络内部成员间的互惠性期望以及公司财务网络的社会嵌入性决定了公司财务行为目标应是有利于公司利益相关者整体和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 而不是所谓的“公司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

3.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理论依据:

财权流理论。该理论认为, 理财目标是在确定理财本质、理财主体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 具有过程依赖性。伍中信教授认为, 价值是理财学最基本的核心概念, 价值管理是理财的重要特征, “利润”只是价值的一部分, “财富”这一概念不在财务学概念框架之内,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理财目标的理想模式, 在现实中还存在企业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具体理财目标。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理财目标的现实理性选择

由上述比较分析可以看出, 与其他两种主流观点相比, 企业价值最大化更能体现现代企业理财目标的特性和财务活动的规律。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明确了理财主体为企业组织。

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与理财主体理论是一致的。理财主体假设为我们限定了财务管理的空间范围, 即财务管理工作不是漫无边际的, 而应限制在一个在经济上和经营上具有独立性的组织之内。具体到企业财务管理, 理财主体就是具有独立经营权和财权的企业, 财务管理目标应该体现为理财主体财富的增长,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能够满足这一要求。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却混淆了企业这一理财主体和股东这一理财主体的关系, 一个理财主体的财务管理是为了实现另一个理财主体财富的最大化, 从理论上无法解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更是如此。

2. 体现了理财本质, 即价值管理。

企业理财目标作为企业理财业绩考核标准, 必须要体现理财本质。否则, 起不到标准的作用。企业理财 (亦即企业财务管理) 之所以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是因为它具有广泛性及综合性特点, 而这些特点又是取决于理财本质———价值管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中的财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中的利益都只是企业价值的一部分。

3. 符合理财目标唯一性的特性。

企业理财目标作为企业理财的导向, 必须是唯一的, 否则会使企业在理财过程中无所适从, 目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正如詹森提到的“多重目标就是没有目标”的情形。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就是多重目标的真实写照。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虽具唯一性, 但将股东作为企业理财主体是不恰当的。

企业理财的目标应明确理财主体、体现目标特征、符合理财规律。据此,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能充分体现现代企业理财目标的特性和财务活动的规律, 笔者认为, 现代企业理财目标的现实理性选择非企业价值最大化莫属。而且它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 集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于一体的一个具有统一性、层次性与多元性的金字塔式综合目标群。

综上所述, 在诸多理财目标中, 企业价值最大化更能体现企业理财目标的本质。该目标群的统一性体现了目标的唯一性及方向性, 层次性和多元化由理财内容的特点决定, 符合理财规律。其他目标 (如经济增加值、市场增加值等) 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服从于该目标。

参考文献

[1].冯静.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财经科学, 2000;2

[2].王鑫.浅谈我国股份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北方经贸, 2001;2

杀毒软件选择的最大误区 第2篇

杀毒软件是干什么的?保护我们的系统安全,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但是我们是希望先中毒再杀毒还是提前将病毒挡在门外?我想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系统不中毒吧?这样,一个监控能力优秀的杀毒软件必不可少。可以这么说,没有良好的监控能力,杀毒软件就是一个摆设,没有什么用,其下场就是被病毒杀掉。就像一个反应迟钝的哨兵,在发现敌人之前就被人给干掉了。伟大的熊猫烧香病毒已经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平时吹嘘的天上地下绝无仅有的优秀的杀毒软件国产龙头老大的瑞星,来不及做任何抵抗就窝囊地死去了,中毒者欲哭无泪啊,为什么?平时扫描压缩包内的病毒样本,瑞星可是很厉害的,可以超越绝大多数杀软,包括大名鼎鼎的卡巴斯基和KV,以及其他一些国际知名的杀毒软件,但是遇到熊猫烧香,为什么就不行了?一句话,瑞星根本就没有任何有效的监控能力,除了注册表监控经常跳出来一些烦人的提示,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这也决定了它没有任何防范未知病毒的能力。扫描病毒样本很强,问题是中毒者所中病毒有几个是以压缩包形式中毒的?一个巨大的压缩包扫描器除了没事的时候自欺欺人的娱乐一下,还有什么用?

熊猫烧香作为一个经典的病毒,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选择杀毒软件,不要听厂家如何吹嘘,要多问问高手或者有经验的用户,听听他们怎么说,

不要迷信卖电脑的,这些人在网络安全这一块水平也不怎么样,系统出了问题他们就喜欢用重装的办法解决。而且有时候因为一些商业合作方面的原因,他们会极力推荐某个品牌的杀毒软件,所以他们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当成真理。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理解,选择杀毒软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监控能力好坏。没有监控,这个杀软就是不合格。在系统中毒之前拦截病毒是最理想的结果,虽然没有任何一款杀毒软件可以拦截100%的病毒,但是应该能够拦截绝大多数病毒,可以省去我们很多麻烦——谁有那么多功夫每天扫描系统?

2.未知病毒防范能力。这一项至关重要,应当是重中之重。主动防御也是今后杀毒软件的主要发展方向,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国外的是卡巴斯基、麦咖啡、NOD32,小红伞、大蜘蛛等,技术不一样,但是目的是一样的,就是防范病毒库当中没有的病毒。国内做得好的就是KV,和微点。KV的未知病毒防范能力不用多说,当年冲击波来临的时候它就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优秀杀毒软件。至于 ,这个杀毒软件是以主动防御为主,就是根据行为判断来识别病毒,技术很不错,就是目前还有一定的误杀率,等将来成熟了,会是很不错的杀软。

3.资源占用。大家都知道,一款占用大量资源的杀毒软件安装之后和中毒的结果差不多,系统那叫一个慢。做的比较好的是NOD32,大蜘蛛,小红伞。以前卡巴斯基被人诟病,现在的6.0系列在系统资源占用方面进步不小,官方的简体版占用内存已经很小了,但是扫描速度还是很慢。

4.程序稳定性。杀毒软件是保护系统的,如果自己经常出问题,我们要他有什么用?锻炼自己的耐心?用过瑞星的人都知道监控禁用是怎么样的吧?莫名其妙监控不能用了了,垃圾。江民好一点,但是升级的时候不稳定,这是阻碍他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最大化选择 第3篇

财务管理目标的特点

(一)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管理的总体目标具有一致性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 它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因为其属于综合性价值管理, 担负着包括其他企业管理子系统功能在内的一种综合性功能, 所以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管理总体目标应当保持一致, 以便通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企业理财目标应以“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作为首先考虑的问题。

(二) 财务管理目标应是经济性目标与社会性目标的统一

经济性目标强调的是企业的经济责任, 谋求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这是由经济管理的性质决定的;社会性目标注重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谋求的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这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一个企业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 各种社会关系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企业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 企业的理财目标也要体现经济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既要突出经济性, 又不能局限于经济性, 还必须有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要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化。

(三) 财务管理目标应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参与企业的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和财务管理活动的多层次性, 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化结构和层次性结构。其中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不仅有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 还包括企业经营者、员工、政府等, 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可能简单的等同于任一利益主体的个人目标, 而是充分考虑了各方利益后的一个结果, 是一个多元化的目标体系。

(四) 财务管理目标应该体现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

理财目标的前瞻性强调目标既要高度概括和尽可能的涵盖现实, 又要能够预测到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这是因为财务管理目标不但是企业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而且还对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可操作性强调财务管理目标在实践中可以加以利用, 可以表现企业内部各单位的量化指标, 否则财务管理目标就很难落到实处。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必须处理好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之间的矛盾, 以求最大限度地达到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

中西方财务管理目标的历史变迁

(一) 西方财务管理目标的变革

西方国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问题研究有一个变革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最为主要的两种观点, 一是“利润最大化”和“社会责任目标”;二是“股东权益最大化”和“社会责任目标”。

1. 利润最大化目标。根据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马歇尔的古典经济理论, 合适的企业财务目标被认定为利润最大化, 以获得最大利润为财务管理的目标。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界认为利润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利润总额最大和每股收益额最大等观点。但利润最大化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第一, 管理层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 使报告期的利润水平较高。一般来讲, 利润是收入扣除成本后的余额, 取得利润的途径是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 但在实际工作中, 利润的增加还可以通过变更会计政策来得以实现, 如用直线折旧法代替加速折旧法;在物价上涨时期用先进先出的存贷计价方法取代后进先出的计价方式, 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利润, 而这与严格意义上的降低成本有着完全的不同;第二, 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将各年利润的重要性等同。财务管理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尽管利润的实现总额相同, 但由于时间价值使得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也不大一样;第三, 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的风险因素, 利润流可能具有确定和不确定性程度, 两个企业的预期收益假设相同, 但市场风险值不一样。如果企业偏于稳健, 那么它就宁愿得到较少但确定的利润, 而不愿得到较大但不确定也大的利润, 此时从利润最大化角度来看。将无法判断优劣;第四, 利润最大化容易使财务决策带有短期化行为,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短期行为很明显, 结果损害了企业将来的发展, 忽视了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 股东财富最大化。80年代后, 西方企业财务目标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不少公司以“使股东财富最大”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情况下, 使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大, 进而使股东财富达到最大化。这一观点曾经被广泛接受, 但其随着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缺陷也显露出来。第一, 企业是由一系列的契约组成的, 企业是一个特别的市场契约, 它代替了市场的价格机制, 而非是单由股东创立的组织。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 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不断加强, 经营风险不断加大, 风险的承担者已经由单一的股东变成了股东、债券人、经营者、雇员、消费者及政府等。因此企业这一市场契约关系的各利益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如果理财目标定为股东财富最大化, 显然存在局限性;第二,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最为理财目标, 可能引起企业行为的短期化。因为企业的战略性投资如人力资本投资、无形资产投资等在短期内可能难以见效, 如果一味地坚持股东财富最大化对于长期性的战略性投资就可能会失去兴趣, 转而投资与见效快的投资项目, 从而影响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第三,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将无法保证社会财富的最大化, 无法保证企业的社会效益。企业为了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 往往会损害经营者、雇员和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 不能保证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另外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 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味的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 不可避免的削弱企业的社会责任, 甚至出现产品质量伪劣、偷税漏税、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

(二)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化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经历了由高度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追求产量最大化”, 发展到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引入后提出的“利润最大化”, 直到目前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的提出。

1.计划经济体制下“任务型”的企业理财目标阶段提出的“产量最大化”。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不具备产生企业理财目标的条件, 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 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目标, 企业领导人的业绩, 职工个人利益的多少, 均由完成的产值计划目标的程度来决定, 所以企业必然以总产值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目标, 产量最大化也就成为了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但以产量最大化最为理财目标容易产生只讲产值, 不讲效益;只讲数量, 不讲质量;只抓生产, 不注重销售;只重投入, 不讲挖潜的局面, 不利于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

2.改革开放初期企业较为认同的是“利润最大化”目标。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在实行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过程中, 企业的理财目标开始围绕利润的增长来进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在履行足够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等观点一时广泛流传。但这一观点也存在不足之处, 前文已经提及, 不再赘述。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外部运行机制不断改革和完善, 理论界提出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

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理财目标的现实选择

企业进行财务管理, 就是要正确权衡报酬增加与风险增加的得与失, 努力实现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了企业在实际运作中的经营思路与方式。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 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该观点强调把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放在首位, 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 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是适应理财环境的变化, 是现实的选择。

(一) 企业价值最大化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企业价值最大化注重在企业发展中考虑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 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增加股东财富, 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短期行为的发生。进而不断加大对诸如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及高科技研究的投资, 这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可以站在企业的角度进行投资研究, 这就避免了只站在股东的角度进行投资可能导致的风险低估。因此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才能使企业恰当地衡量投资风险, 才能真正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企业价值最大化很好地兼顾了包括股东在内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 它是多元利益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它在使股东利益达到最大化的同时, 也使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也就是将企业财富这块“蛋糕”做到最大的同时, 保证每个利益主体所分得的“蛋糕”更大。另外, 企业价值最大化还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可以将其划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它是具有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标;具体目标则是衡量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程度的标志、销售额目标和获利能力目标等。由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具有这种层次性, 就可以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落实到不同的管理层次或不同的责任中心。

(三) 企业价值最大化体现了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

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体现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它不但高度地概括和尽可能地涵盖现实, 而且它还要求企业在制定财务决策和策略时, 必须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和收益等因素, 正确处理各种财务关系, 最终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有些学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缺乏可操作性,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把财务管理目标做一层次上的划分。如果把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做一层次上的划分, 我们可以看到, 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作为企业财务决策的最高准则和财务活动的最终目标本身就不应该对其进行实际操作, 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是那些用来衡量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程度的具体目标和表述具体目标的一系列财务指标, 而这些具体目标和财务指标不但可以计量, 可以追溯责任, 而且责任人员可以控制。

(四) 企业价值最大化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 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

社会财富最大化实现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果, 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社会财富总量。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求把资源分配到生产效率最高, 能为社会创造最大财富的企业当中。所以, 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有助于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 由于企业是构成整个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 如果每个单元都以本单元整体财富的最大化为目标并努力加以实现, 最终必然会带来整个社会经济的更大发展, 带来社会的稳定繁荣。

(五)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更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国情

我国是一个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制度、以市场经济为经济模式的国家, 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有着独特、复杂的发展历史。与西方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应更加强调职工的利益与职工的权利, 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 强调各方利益, 实现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因此, 只有整个社会、整个民族财富增长才是我们提倡的目标, 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更符合我国国情。

当然, 为了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的实现, 我们必须创造和满足以下条件: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 以克服不顾社会利益, 单纯追求个体财富增长的倾向;培养与塑造我国的企业家队伍, 以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企业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核心, 降低和限制资金成本, 维持良好的财务结构;要建立风险预报和测评系统, 增加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将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严格控制在预定的管理范围之内, 杜绝因执行偏差而造成的各种不必要的损失, 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财目标。

摘要:企业理财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化, 先后经历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不同的阶段。本文简要分析了财务管理目标的特点, 对中西方理财目标的变革进行了概述, 并就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理财目标的现实选择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述。

最大化选择 第4篇

一、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标准

从税收角度看,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购应税货物和应税服务的来源主要有三类: (1) 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一般纳税人; (2) 能够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 (3) 只能开具普通发票的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应税货物、提供应税劳务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只能由税务机关代开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的应税货物和应税服务很难抵扣进项税额或只能抵扣较少的进项税额, 因此许多企业总是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或者报价低的企业作为其供应商,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企业应该全面考虑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 即应该以利润最大化作为选择的标准。下面我们用案例来分析这一选择标准。

例1: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位于市区, 城市维护建设税 (以下简称“城建税”) 税率7%, 教育费附加3%, 地方教育费附加2%。2012年10月计划外购一批货物。假设用该批货物当月全部销售, 不含税售价为50万元。在购进时有下列三种方案:

方案一: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处购入, 该货物的不含税价为40万元, 增值税款为6.8万元, 为购进该批货物企业实际支付46.8万元, 销售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方案二: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入, 由税务机关按3%的征收率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不含税价格为39万元, 增值税款为1.17万元, 为购进该批货物企业实际支付40.17万元。

方案三:从其他纳税人处购入, 取得普通发票, 价格为38.9万, 为购进该批货物企业实际支付38.9万元。

此时该企业应该选择哪个方案?我们首先计算一下在该项采购业务中企业应纳的各种税收及税后实际收益。

1. 从方案一来看, 企业应纳的税收及税后实际收益为:增值税=500 000×17%-68 000=17 000 (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7 000× (7%+5%) =2 040 (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 (500 000-400 000-2 040) ×25%=24 490 (元)

税后实际收益=500 000-400 000-2 040-24 490=73 470 (元)

2. 从方案二来看, 企业应纳的税收及税后实际收益为:增值税=500 000×17%-11 700=73 300 (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73 300× (7%+3%+2%) =8 796 (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 (500 000-390 000-8 796) ×25%=25 301 (元)

税后实际收益=500 000-390 000-8 796-25 301=75 903 (元)

3. 从方案三来看, 企业应纳的税收及税后实际收益为:增值税=500 000×17%=85 000 (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85 000× (7%+3%+2%) =10 200 (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 (500 000-389 000-10 200) ×25%=25 200 (元)

税后实际收益=500 000-389 000-10 200-25 200=75 600 (元)

从上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看到, 如果以应纳税额最小为选择标准, 则应该选择方案一;如果以采购过程中支付的款项最少为选择标准, 则应该选择方案三;而如果以利润最大化为选择标准, 则应该选择方案二。对于企业的投资者而言, 投资于企业, 目的不是纳税最少, 也不是支出最少, 而是利润最大化。因此该企业应首先选择方案二, 方案三次之, 方案一最后。

二、拟定成交价的计算及应用

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分析哪些因素在影响企业的利润。假定其他因素不变, 我们单纯考虑采购价格和应纳税额对企业税后利润的影响, 则:企业的税后利润= (销售价格-采购价格-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 (1-企业所得税税率)

对于同一个企业而言, 其企业所得税税率是相同的, 因此我们可以剔除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企业的税前利润最大, 在不考虑纳税调整因素的影响下, 就能够保证其税后利润最大。

税前利润=销售价格-采购价格-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销售价格- (含增值税采购价格-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 - (销售价格×增值税税率-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 ×[城建税税率+教育费附加征收率 (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中含地方教育费附加征收率) ]

=销售价格-含增值税采购价格+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销售价格×增值税税率× (城建税税率+教育费附加征收率) +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 (城建税税率+教育费附加征收率)

=[销售价格-销售价格×增值税税率× (城建税税率+教育费附加征收率) ]-[含增值税采购价格-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 (1+城建税税率+教育费附加征收率) ]

在分析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 我们假定产品的销售价格不变, 因此为保证企业的利润最大, 我们就需要做到“含增值税采购价格-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 (1+城建税税率+教育费附加征收率) ”最小。换言之, 在供应商的选择中真正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主要包括:含增值税采购价格、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城建税税率及教育费附加征收率。

为此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 可以首先选定一家货物的质量、价格较为理想, 而且是自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一般纳税人的供货价作为标准成交价, 以其价格作为比较的基准, 将其他供应商的价格与其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首先要计算不同供应商的拟定成交价, 其计算公式为:

拟定成交价-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1+城建税税率+教育附加费率) =标准成交价-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1+城建税税率+教育附加费率)

其中, “标准成交价”和“拟定成交价”都是含增值税价格。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能够计算出在保证利润水平不降低的条件下从不同供应商处采购的拟定成交价, 将拟定成交价与供货商的实际报价进行比较就可以做出正确决策。如果实际报价低于拟定成交价, 就可以考虑从该供应商处进行采购;反之则应从一般纳税人处进行采购。当然在比较时, 前提必须是不同采购渠道的商品质量基本相同、能够满足生产经营所需。下面我们以案例来说明拟定成交价的计算及应用。

例2:某大型商场位于市区, 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其城建税税率为7%, 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5%。现在该商场需要某种商品, 该商品增值税税率为17%。同样质量的商品, 如果从一般纳税人处采购, 其含增值税的标准成交价格为1元/件。而从某小规模纳税人的含增值税报价为0.85元/件, 是否可以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该商品?对此, 我们进行两种情况分析。

(1) 如果该商场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 对方可以由税务机关代开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则其拟定成交价格为:

拟定成交价-拟定成交价/ (1+3%) ×3%× (1+7%+5%) =1-1/ (1+17%) ×17%× (1+7%+5%)

拟定成交价=0.865 5元/件

即如果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 对方能够提供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其含增值税的报价不超过0.865 5元/件时, 则可以考虑从该渠道购入。本案例中, 该供应商的报价为0.85元/件, 低于拟定成交价, 因此可以选择该供应商。

(2) 如果该商场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 对方只能开具普通发票, 则其拟定成交价为:

拟定成交价=1-1/ (1+17%) ×17%× (1+7%+5%)

拟定成交价=0.837 3元/件

即如果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 对方只能开普通发票时, 其含增值税的报价不超过0.837 3元/件时, 则可以考虑从该渠道购入。本案例中, 该供应商的报价为0.85元/件, 超过拟定成交价, 因此不应从该供应商处购入。

三、不同供应商报价的比例关系

企业在日常的采购过程中, 需要面对大量的供应商, 为了简化供应商选择工作流程, 我们需要计算不同供应商报价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例2, 我们可以总结拟定成交价与标准成交价比例关系的计算公式:

拟定成交价÷标准成交价=[1-1/ (1+税率) ×税率× (1+城建税税率+教育费附加征收率) ]÷[1-1/ (1+征收率或零) ×征收率或零× (1+城建税税率+教育费附加征收率) ]

根据该公式, 结合企业采购应税货物与应税劳务的税率、购买方的城建税税率与教育费附加征收率, 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在为购买方带来相同利润的前提下, 不同供应商报价之比。假设某公司处于营改增地区, 其城建税税率7%, 教育费附加征收率5%, 则其不同供应商的价格比例如表1所示。

注: (1) 由于支付运费进项税额的扣除有特殊规定, 因此该交通服务的供应商包括三类:营改增试点地区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试点地区开具运费结算单据的铁路运输部门;非试点地区开具运费结算单据的纳税人。 (2) 该交通服务的供应商是指营改增试点地区除铁路运输外的开具运费结算单据的交通运输公司。

如果购买方的城建税税率、教育费附加征收率有所不同的话, 上述比例关系将会发生变化。对于购买方而言, 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计算不同供应商报价之间的比例关系, 之后直接运用该比例关系进行选择。

例3:某汽车制造企业位于北京市区, 城建税税率7%, 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5%, 需要做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的鉴证。现在北京市有3家税务师事务所给出报价: (1) A税务师事务所为一般纳税人, 含增值税的鉴证费用为85 000元, 能够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2) B税务师事务所为小规模纳税人, 含增值税的鉴证费用为82 000元, 能够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3) C税务师事务所为小规模纳税人, 鉴证费用为79 000元, 只能开出普通发票。假设3家事务所提供的服务相同, 此时该企业应该选择哪家税务师事务所?

北京属于营改增试点地区, 鉴证咨询服务的增值税税率为6%, 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3%。因此我们可以直接用表2中的“6%税率的应税服务”的数字进行套算, 如表2所示:

根据表3的分析过程, 对于该汽车制造企业而言, 从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 该企业首先应该选择C税务师事务所, 其次是B税务师事务所, 最后为A税务师事务所。

四、供应商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该选择过程只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因为只有一般纳税人需要抵扣进项税额。而且不同供应商报价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受该供应商本身产品或服务税率的影响, 只与采购的应税货物或应税服务的税率、购买方的城建税税率和教育费附加征收率有关。

2. 选择供应商的标准是利润最大化。之所以采用这一标准进行决策, 因为要使企业做到利润最大化, 不仅要考虑采购过程中的实际支出, 还需要考虑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和对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的影响, 因此该选择标准是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基础上的一个广为企业股东接受的标准。

3. 不同供应商的报价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因为其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同, 对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的影响不同。在选择时需要将不同的供应商按照开具发票的情况进行分类, 将不同供应商的价格按照比例进行转换, 再按照转换之后的价格进行比较, 从而确定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利润的供应商。

上述分析对于购买方而言是选择供应商的问题, 而对于供应商而言, 则是如何报价, 使得企业在价格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扩大, 上述分析过程无论是对企业选择供应商, 还是对货物销售方或应税劳务提供方的价格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注】本文系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资助项目 (Funding Project of Competence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Beijing VET Teachers) 。

摘要:本文认为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不能只看价格和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 而应该全面考虑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 即应该以利润最大化作为选择的标准。本文结合例子, 具体分析了如何拟定成交价以及如何比较不同供应商报价。

关键词:利润最大化,标准成交价,拟定成交价

参考文献

最大化选择 第5篇

一、循环经济理论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理论约束

要确定科学的、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目标, 必须先要研究影响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理论基础。笔者界定财务管理目标时, 所考虑的理论约束主要如下:

(一) 财务管理环境起点论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 所谓环境, 就是指被研究系统之外的, 对被研究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系统的总和。环境具有相对性, 某一系统的环境, 往往又是以其他系统为环境的。人类的实践活动, 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财务管理也不例外, 如果把财务管理工作看作是一个系统, 那么, 财务管理以外的, 对财务管理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系统的总和, 便构成了财务管理的环境。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同样受到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明确以财务管理环境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的起点, 对财务管理的目标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利益相关者理论

要确定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 必须先要分析哪些关系人会对企业理财产生重要的影响。1984年, 弗里曼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 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 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 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 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 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 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他们有的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有的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 有的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 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或接受他们的约束, 财务管理目标的界定亦是如此。

(三) 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 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 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 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 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 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 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构成单位, 应该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发生重要的作用, 循环经济要求企业运用生态学规律, 而不是仅仅沿用19世纪以来机械工程系的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 从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转向工程、生态承载能力的双重考虑。因此, 需要在循环经济理论的约束下对财务管理活动目标予以与时俱进的界定。

二、循环经济理论约束下财务管理目标界定

循环经济倡导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 应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细化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应把企业的价值、环境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一起纳入到企业理财活动中来。因此, 在循环经济理论约束下, 应将财务管理的目标界定为良性企业财富最大化。

(一) 良性企业财富内涵与特点

良性企业财富是指企业在不危害自然生态系统、不危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影响企业后续财富积累的基础上, 运用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学规律共同指导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 实现的剔除了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后企业所积累的财富。其具有如下特点:

(1) 绿色的系统观。

将企业看作一个投入产出系统, 在其循环运动过程中, 原材料的投入、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中, 都应坚持环保绿色的运作循环模式。

(2) 绿色的经济观。

不再强调在工程承载能力范围内开展经济活动, 而是要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考虑进来,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 绿色的价值观。

不能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自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 而应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企业实现价值的过程中, 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如生产排放的污染、占地毁损的绿色用地、滥用违禁添加剂等。

(4) 绿色的生产观。

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 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循环使用资源。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在产品的使用中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在产出端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 实现资源再循环。

(5) 绿色的消费观。

在企业的采购中提倡适度采购、层次采购, 在采购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例如宾馆的一次性用品、餐馆的一次性餐具和豪华包装等, 都应寻找绿色替代物。

(二) 良性企业财富描述

有学者认为在循环经济理论约束下,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既要考虑企业价值, 又要考虑环境价值, 实现企业综合价值的最大化, 它是传统的企业价值和环境价值之和 (袁建国, 2006) 。笔者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义为企业良性财富最大化, 并将企业应该实现的企业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纳入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来。将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纳入到企业财富的计算中, 有利于企业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良性企业财富数学公式描述如下:

企业良性财富=企业价值+环境价值+社会价值

因而要实现企业良性财富的最大化, 不仅要在原有企业价值增值达到最大上下功夫, 还要达到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实现环境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和企业所创造的和为政府承担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基于以上分析, 科学的、绿色的理财观念首先应包含绿色筹资、绿色投资、绿色分配等财务管理内容。在绿色筹资活动中, 企业担负起资源环境建设的责任, 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在绿色投资活动中, 对投资对象要进行资源、环境影响评估, 将资源、环境的影响评估结果纳入到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中;在绿色分配活动中, 在股利分配之前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绿色资金, 以备绿色筹资、绿色投资活动的资金短缺。

科学的、绿色的理财观念还应当将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落实到财务管理活动进行中。在筹资、投资、分配活动中, 应将实现的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考虑。企业不仅仅是一个追求盈利的经济实体, 同时还是一种社会的存在, 是社会价值的承担者, 不能忽视其社会责任。股东财富的积累和企业自身的生存都将取决于其是否履行其社会责任。也就是说, 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已成为必然趋势, 同时也是实现其经济目标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孟赤兵、苟在坪:《循环经济要览》, 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王立红:《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最大化选择 第6篇

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观点

1.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 不断增加企业利润, 使利润达到尽可能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 企业有了自主权, 有了自己的经济利润, 人们逐渐认识到产值最大化目标模式弊端太多, 于是企业的理财目标就自然转向了利润最大化。

2.经济效益最大化

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关系, 即以一定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量的收益, 它是一个比利润更广义的概念, 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经济指标才能表现出来。另外, 对它也难以控制, 难以分解落实责任。

3.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尽可能多的财富。市场化较早的国家一般都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但是该目标存在重大缺陷: (1) 使用范围很窄, 非公司制、股份制企业不能使用。 (2) 它违背社会主义基本的规律性和统一性两个主要特征, 不利于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 (3) 它很难使企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很难激发企业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 充分考虑货币的价值与报酬的关系, 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在于它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和风险, 克服了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所以, 应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 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通过以上财务管理目标的对比分析可知, 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对其界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使用范围。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 要强调协调各方面的利益, 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

1.影响我国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模式的经济现状

首先, 我国的证券市场刚刚起步, 总体来说还不规范, 信息传递速度慢, 投资者对信息的理解力较差。市场上非理性投资远远超过了理性投资, 无法真实反映财务业绩评价的客观性。其次, 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 其中银行借款占绝大多数, 银行对企业的财务决策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三, 在国有企业占比重较大且困难重重的情况下, 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是必然的, 只是应当尽可能减少行政方面的干预, 而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2.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的多个利益集团有关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 企业是投资者、债权人、员工、客户等多个利益集团形成的一个契约, 财务管理目标应该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 可以说财务管理目标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互相妥协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 某一利益集团可能会起主导作用。但从长远发展来看, 不能只强调某一集团的利益, 而置其他集团利益于不顾, 不能将财务管理的目标集中于某一集团的利益。从理论上讲, 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折衷企业长期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提高, 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借此来实现其最终目标。所以, 应将企业的长远稳定摆在首位, 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3.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衡量

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 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 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 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控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应该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在科学设定薪、息、税和净利的权数的前提下, 谋求其加权和的最大化, 即用相关者利益为指标所衡量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是我国企业现阶段理财目标的现实选择。

4.我国企业治理结构及理财目标的发展变化

近些年来,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始终是改进和完善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激励和约束, 即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来构建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具体表现为政府拥有经营者任免权、控制企业的重大决策、监督经营者的行为等。这样的改革思路大致可以称得上是“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由于这种治理逻辑并没有解决关键的所有者被架空的问题, 因此国有资产受到侵蚀的事例比比皆是, 股东权益受到损害的非正常行为屡屡出现。因此, 必须转变企业治理的思路, 遵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共同治理”逻辑。

5.“共同治理”模式的理财目标是企业合理的选择

随着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共同治理”的治理逻辑强调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 企业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有来自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只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保护和合理的满足, 才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股东的财富才能不断增加;而企业价值实现了最大化, 个人利益及相关者的利益都能有所增加, 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

总之,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演进, 充分体现了企业对财务管理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更有利于协调处理好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关系, 能够极大地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和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卫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重构[J].财会月刊, 2006 (9) .

论重力勘探地形改正最大半径的选择 第7篇

关键词:重力勘探,地形改正,最大半径

在进行重力勘探工作的过程中, 近区及中区的改正误差会对重力总精度产生巨大影响,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对于近区的地形改正, 主要采用实测或者地形图读图的方式进行计算, 而中区的地形改正则主要采用地形图读图的方式进行计算, 但这种方式只考虑了地形图中高程精度对重力总精度所产生的影响, 而对于地形图中平面坐标精度对重力总精度所产生的影响却忽略不计。对此需要采取新型的计算方式提高精度, 以满足重力勘探需求。

1 地形改正平面公式误差分析

在重力勘探中的远区地形时, 会由于误差影响而出现负值, 由此对重力总精度产生影响, 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设测点距的球心距离为z, 对于测点以上的地形影响, 恒存在zcosϕz) , 有

根据广义地形影响值表进行分析

根据表1可知, 地形影响在80~166.7km范围内, 开始趋向负值改变, 地形影响值变为-2.897×10-7m/s2, 如果将170km作为地形改正的最大半径, 设高差为500m, 平面公式导出结果为170km外的地形效应约7.8×10-7, 但实际上平面公式到处的外地形效应数值要远远大于这个所得数值, 由此可见不考虑地壳弯曲影响是不能够保证重力总精度的。根据上表可知, 80km以外的地表影响会变为负值, 因此, 通过平面公式计算的环带地形矫正会导致出现双重误差。对此, 设r为球面上圆半径, 则可以得出r的估计式为:

其中, R=z+h, h代表高程, 当h越小时, r就越小, 而当h=100m时, r≈35.7km。

2 重力勘探地形矫正

在重力勘探的实际工作过程中, 对于20km以外的远区范围需要对中间层及地形进行矫正处理, 根据表1可知, 设任意一点M, 用数值 (x, y, r) 表示, x——横坐标, y——纵坐标, r——球面半径, x与y能够直接与方于半边长进行转换, 与x在同一平面上的d在z平面上投影得出z=RsinRz,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知道, 当h=100m时, 不同边长球面对应的底面中心点重力值有所不同, 当位于35~166.7km的范围内时, 平面公式中会出现1.72×10-7m/s2的误差。从上述计算可以看出, 通过分析重力勘探地形改正公式, 并合理计算数据, 适当的扩大地形改正半径, 这样能够降低改正精度, 确保误差减小, 达到标准要求。而地形改正精度的提升, 误差的减小正好符合了本文的研究需求, 不仅能够得出平面公式的计算误差, 同时还能够使地形精确变为现实, 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3 重力勘探地形改正最大半径的选择

根据国家地质总局制定的《重力勘探工作手册》中内容可知, 当某一个区段的地形改正值小于该区段所涉及的地形改正误差值时, 可以不进行地形改正处理。但在重力勘探的过程中, 更多的是要考虑实际地形情况,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地形改正, 并选择合适的最大半径, 以减小重力总精度误差, 从而满足勘探需求。

(1) 对于重力地形改正, 如果是根据地形图读图进行计算, 那么其精度与读出平面及高程精度有着密切关系, 而在地形条件一致的情况下, 如果地形图的比例尺增大, 那么读图的精度就越高, 对于重力地形的改正精度也会越高, 由此能够提升重力总精度, 保证重力勘探工作顺利进行, 并将误差降到最小。对此, 对于地形图读图进行计算的方式要不断改进计算模式, 并根据地形特点, 选择更科学的计算方式, 从而满足重力总精度降低需求, 提高勘探水平。

(2) 在重力勘探过程中, 如果设定地形图的比例尺一致, 当勘探地形趋向平缓时, 地形图本身的精度就会提高, 而读图的精度也会不断提高, 对于重力地形的改正精度也能够不断提高, 从而提升地形勘探工作水平, 实现误差的减小。而在保持精度一致的地形条件下, 如果测点与周围的高差增大, 那么地形改正的误差就越大。

(3) 在重力勘探的实际工作过程中, 通过根据地形图读图的方式改正重力近区地形, 对于地形图的选择则要充分考虑比例尺的应用, 除此之外, 还应当对测点所处的地形条件进行考察, 这样能够确保精度满足重力地形勘探中的地形改正精度。对于大比例尺的重力勘察工作, 设计地形的改正精度所需要的地形图比例及平面、高程精度还需要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参考和计算, 以确保重力勘探的精度计算符合标准要求。

4 结束语

地形改正最大半径的选择关乎重力总精度的确定, 而这也是重力勘探工作的重点, 通过对相关的误差公式及改正公式进行计算, 能够得出两者之间的联系, 并对不同地形改正精度对地形图比例尺高的影响进行分析, 能够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重力总精度, 从而满足勘探工作需求, 推动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学祥.布格改正和地形改正的误差——关于区域重力测量中地形改正最大半径的讨论[J].地壳形变与地震.2012 (02)

[2]罗志才, 陈永奇, 宁津生.地形对确定高精度局部大地水准面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2013 (03)

上一篇:医学干预下一篇:导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