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管理会计

2024-07-19

企业的管理会计(精选12篇)

企业的管理会计 第1篇

1. 会计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1.1 会计管理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管理

可以说, 企业的所有部门都与会计部门息息相关, 因为每个部门要想正常运营, 都离不开相关活动经费的支持[1]。而会计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比较详实地记载着每一笔资金的流入与流出, 会计管理的目的就是不断降低管理成本, 增加收益, 为企业战略决策把好关, 对企业资金进行统筹规划。

1.2 会计管理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战略决策是企业高管的首要工作, 它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然而企业战略决策也要一定成本的, 例如某家公司计划投资某个项目, 并预计在两年之内收回本金, 这个项目大约需要投入1千万。假设没能抓住投资机会, 那么损失的可能就是1千万;假设成功的争取到了投资机会, 两年后却没能将本金收回, 损失了1千万, 也就是说这个投资决策是失败的, 它所损失的成本应该是2千万。这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说, 投资决策是企业各项决策的重中之重, 它的成功与否关乎企业能否获取巨额资金的回报;如果投资决策失误, 会让企业陷入泥潭, 无力抽身, 直至倒闭。而决策的大量数据都来源于财务信息, 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责就是帮助企业高管做好管理决策,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1.3 会计管理要做好监管作用

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并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就必须在筹资、融资、资金运作方面下功夫, 并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2]。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监督效应, 对企业各类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 以使企业尽快完成既定目标。对财务工作人员来说, 要始终牢记他们是对企业负责而不是对某个人负责, 只有铭记这一点, 会计管理才称得上是称职的监督机构。

1.4 会计管理要做好利润分配

所谓利润分配就是指按照相关财务制度和投资主体的意愿, 对企业利润进行支配的过程。利润分配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调和剂, 它能够帮助企业协调好各种关系, 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对企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

2. 企业会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大部分没有会计证, 又没有学习精神。

2.2 财务数据不真实、工作秩序混乱、监督不到位。

2.3 财务制度不完备, 开支没有规律性[3]。

2.4 会计从业人员缺失职业道德, 没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能, 尤其是某些员工自我约束不够, 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 企业会计管理的加强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3.1 定期组织各类会计人员培训活动, 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市场竞争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一方面企业要定期组织各种会计人员培训活动并进行考核, 对表现不佳的员工给予处罚, 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 养成为企业负责的观念, 提高职业道德觉悟, 遵纪守法, 恪尽职守。

3.2 定期组织核对会计账目的工作。

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核对制度, 确保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事实上, 在日常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着财务数据不真实的情形, 这与不及时核对账目息息相关。所以说, 企业要加强会计管理的账目核对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备性。

3.3 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根据《会计基础规范》要求, 结合企业实际, 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制度, 规定职责和权限。设立岗位责任制, 并进行考核。充分发挥会计管理工作的监督职能, 而不仅仅局限于事后监督, 避免“亡羊补牢”。对已查出的问题, 要限时整改, 使会计工作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

3.4 强化法律意识, 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

它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是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时刻向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灌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理念, 要从根本上规范会计工作者的行为。

3.5 提高对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

强化关于会计法的学习, 提高财务管理的责任与服务理念, 充分意识到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 对于规范账目核算, 真实反映企业现状以及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结论

总而言之, 会计管理工作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表面上看, 会计管理工作也许仅仅是企业内部的一项事物, 但事实并非如此, 它几乎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息息相关, 无论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都离不开会计管理工作。只有加强会计管理的建设, 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完善会计制度, 才能确保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伟红.会计管理新问题分析[J].硅谷, 2008.13

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 第2篇

我们要正确认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规范。

两者联系:

(1)可统称会计制度。

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一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而有些国家如法国和改革前的我国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会计制度。

(2)都是会计标准。

会计标准无非是对各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依据和准绳,只不过有的标准原则一些,有的标准具体一些。但是它们都可以反映各自运用的会计政策。

(3)都属于会计法规。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实施的,因此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两者区别:

(1)规范的目标不同。

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而会计制度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的问题。确认和计量是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记录和报告就不可能。

(2)适用的范围不同。

会计准则适用于股份公司的会计处理,而会计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即使在美国也未要求股份公司以外的企业严格执行公认会计原则,我国已经发布的会计准则中,要求所有企业执行的也是少数。

(3)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弱不同。

由于规范的目标不同,决定了各自规范的具体内容不同。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主要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定性”的规定,例如在准则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言:该项收入(或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至于记录到哪个科目,则由会计人员自己去判断。而会计制度规范的内容则具体得多。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差,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强。同时,从准则和制度规定的内容来看,准则是对某一类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加以规定,而制度是对某一类企业或全部企业的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具体规定。

(4)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由于可操作性程度不同,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制度对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

(5)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层次不同。

准则和制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规范,前者(尤其是会计基本准则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约后者。根据会计法律法规权威性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层次关系作以下划分:会计法是第一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第二层次,会计准则是第三层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制定的补充规定或暂行规定是第四层次。

解析企业会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第3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经营管理;作用

企业会计,应立足于企业自身,把握好企业资金的流向与企业的经营动态,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会计需要明确的掌握企业的经营能力,最大化的满足企业债权者与投资者的需求。企业会计作为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对企业和市场行情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预测,以便于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和预算规划,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一、企业会计在企业价值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对生产要素产出能力的要求,以最小的投入来实现最大的产出,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高追求。会计管理,可以通过规划控制、记录反应、监督评价、计算分析等方式来指导企业的经济行为更加趋近于最优经济利益,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事前,企业会计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和预测的方式判断经济发展前景,然后选择最佳方案,明确企业经营目标。事中,企业会计可以以企业经营目标为准,监督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对出现偏差的环节进行纠正和控制,保证企业的经营行为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来进行。事后,企业会计可以通过核算数据资料对企业经营业绩做出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后续工作。因此,企业会计是企业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通过价值管理的形式进行的,经济利益的大小和有无都需通过各种价值来表现,经济效益的多寡实质上是价值运动的增加值。企业会计部门作为企业交织的主要管理者,也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价值信息的重要来源。

二、企业会计是提高企业经济收益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环节

企业会计不仅是企业进行管理与经营的重要工具,也是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从企业管理方面来看,企业会计可以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产权清晰、自负盈亏。通常来说,企业会计包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工作任务是对企业管理和运行中村咋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预测、决策与考核资料,工作目标是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财务会计是指对企业日常业务进行记录,编制相关财务报告,向社会与存在利害关系的团体汇报企业经营成果,工作目标为服务外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也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与决策预测逐渐引起企业领导着的重视,而财务会计的监督、反应形式的工作渐渐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适应企业制度的变革,将会计职能从核算转变为管理、决策成为企业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比于传统同会计与执行型管理会计,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范围更大,在企业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管理会计的作用体现在对过去运营成果的解析,对当前运营情况的判断、控制和对企业将来运营规划的决策。对企业过去运营的分析体现在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和延伸,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实际需求。对当前企业的运营进行控制是指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使企业的决策能够依据相关标准进行。首先,企业为了实现制定的经营目标,要先决策,制定和选择最优行动方案;其次,对已决定的最优行动方案进行汇总和加工,制定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经营预算。第三,分析相关指标,制定责任预算,并将其作为开展经营的标准,保证全面预算的实现。第四,各责任中心应对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并将其与规划目标进行对比,对各个责任中心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本进行统计。第五,信息反馈,通过对收集信息的反馈与评价对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进行促进与协调,保证企业所制定的决策的实现。对未来经营的规划,即根据企业现已掌握的经济资源与其他资源,以及对历史资料与其他相关联系的掌握对企业未来的生产运营趋势进行预测与估算。预测内容有成本、资金、销售情况、可得利润等,预测方式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决策活动是指对企业以后的生产运营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估计,如由企业管理层来决定企业未来生产什么产品,该生产多少,如何进行销售,价格的制定等,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对企业以后的行动进行选择,是关系企业未来发展的所在。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会计对于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的最优经济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完整高校的会计系统,明确会计人员的责任与工作目的,让每个会计人员都明白自身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努力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与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管理结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 华:论当代会计内部控制中从业人员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19).

[2]石芬彬:浅谈会计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1(01).

[3]徐鲁川: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7).

企业管理创新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启示 第4篇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跨入新世纪, 我国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必须注重学习研究国内外管理的新思维和趋势。在引进吸收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时候, 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 有选择地、灵活地、“权变”地加以应用, 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

2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管理观念

2.1管理观念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转变

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最高宗旨, 是造成企业过早夭折的根源。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 可持续性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企业是一个人造系统, 其内部系统是可以改造的, 而生生不息的企业管理创新正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的重要保证。

可持续成长管理观认为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但不是其生存的目的, 要科学合理地追求利润。坚持这种管理观, 在管理中就会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 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 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 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 讲求管理精细化, 实行管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注重开拓创新, 要求在自我否定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变革与稳定并存;注重以人为本, 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注重以诚信为本, 对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要讲求质量、服务、信誉过硬等等。

2.2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己成为决定企业经济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关键性要素, 产品中蕴含的知识量 (知识产权) 成为企业竞争中最有利的武器。企业应改变传统狭隘的重视有形资产, 轻视无形资产的观念, 要强化无形资产意识。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首先, 要重视知识要素的开发。在企业中, 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与开发机构, 以便结合经营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 推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其次, 注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 加大无形资产投入。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 负责无形资产的创新、设计、引进、应用, 并设立知识主管, 实施对无形资产的分类、评估、投资以及建立知识档案, 为无形资产投资交易和共享创造依据, 不断拓展无形资产的范围, 要注重对知识产权类和流通领域的无形资产的积累和投资,

2.3树立人性化管理的观念

首先重视人的知识化, 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把员工的学习素质提高作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其次实现知识共享, 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在信息化、知识化管理中, 打破传统企业在分工上的官僚等级制, 重新设计企业的价值流程和结构, 重新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及领导者进行定位。使具有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的企业人积极合作。共同享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信息, 达到更多地交流、更多的一致行为, 更多的责任和共同的文化, 从而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要建立能为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提供方便的基础设施。使企业对内对外都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交流, 在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之间进行反馈。

3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

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 他们不墨守陈规, 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 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 培育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有人指出.企业家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性质。因为其风险由自己承担, 而他们的成功却往往使全社会受益。因此, 国家应该制度化来扶持和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 政府在制度上, 应着眼于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 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4建立支持知识运行的企业技术基础设施

从简单的知识支持工具到企业信息网络、通讯设施以及整套的更为复杂的组织软件和决策支持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 数据挖掘和良好的文件管理也很重要。要建立健全公司内外部网络, 使员工方便、快捷地了解全球信息, 开阔视野和思路, 更好地获取、运用和创造新知识。

总之, 我国企业要在管理上有所创新, 应该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观念, 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 创建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 建立学习型组织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建立本土文化, 强化知识管理, 加快制度创新, 我国企业要在新形势下谋求发展。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现代企业管理创新[M].太原:山西经济山版社, 1998:28.

企业的管理会计 第5篇

(2012.6.13)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两者均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或报告等作出规定,均由财政部制定并公布,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均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组成部分。但会计制度是以特定行业的企业或所有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或特定的报表项目为对象,它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引用概念的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做出处理的规范。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适用范围不同。具体会计准则大多只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有些也适用于其他企业。而《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所有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

第二、规范目标不同。具体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或报告方面作了原则性的规范。侧重于确认和计量,重点规范会计决策过程。而会计制度则侧重于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作可操作性规范,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只是有机地体现在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中。即会计制度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与结果。

第三、结构体系不同。统一的会计制度自成体系:《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2011.2.21废止)、《小企业会计制度》(2013.1.1废止,废止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而各具体准则之间相互独立,分别就企业的某项业务或某一方面核算内容

作出规定。

第四、规范形式不同。会计准则的规范形式、语言表述比较符合国际通用形式,并已构成国际通用会计惯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会计制度的科目、报表式的规范形式则符合我国广大会计人员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企业的管理会计 第6篇

【关键词】实行人性化;企业管理;管理的核心

引言

在企业内部的人员安排上,只有综合人员素质特点,综合人员特点安排合适岗位,才能够推进企业的内部发展,使人员能够发挥长处,在企业中寻找到人员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企业内部的生存之本。不合适的人员安排,不仅产生惰性的工作态度,甚至会消耗员工的工作热情,降低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这也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只有解决这个工作环节,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企业内部实行人性化的企业管理必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人性化管理的本质就是能够在一个企业的管理层面上,其管理决策都能够注重对于人性特点的分析,综合人员的特点实现管理方式,并且能够挖掘人性特征,为企业形成独特的管理方法。对于现实中每个人的个体而言,如果能够坚信在任何一个人员都能够完成工作,并且能够取得优异的工作效果,那么说到底,我们就不会缺乏人力缺失情况,但是管理中还是会发现资源有所欠缺,我们不缺少进行工作的人,但是又真的会发现在工作中缺少适合工作的人才,同时反映出来的是不符合人力资源选择的用人选人的工作制度,如何能够合理人才分配,在管理中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在人力资源方面实现资源战略,都是现代企业中对于人性化管理应该重视的管理方面。

一、关于人才配置的介绍

人才问题历来为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龚自珍发自内心的呼喊。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事业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企业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对人才简单的定义就是有人品、有才干之人。凡是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完成企业给定的目标,给企业带来效益的人都可称之为人才。对人才的关心及对其价值的充分重视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对人才重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现在与将来,所以企业实施人本管理首先应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观要求我们,一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任人唯亲、忌贤妒能以及把安分守己、稳重听话作为选拔标准的狭隘人才观;二要广泛挖掘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资源,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三要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谋求人才的科学组合,以发挥整体效能;四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激发人的潜能。这就要求现代企业要具有深邃的视力、多维的视角,在招募人才、选人用人上,唯才是举,使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关于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介绍

就目前的企业管理而言,通过不同的人共同工作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实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管理方式,是将人作为管理中管理方式,注重人员自身需要,首先,针对人这个个体而言,是非常抽象的,一个独立的人不见具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是具有坏的一面,并且能够与实际周围环境紧密相连,需要也是千差万别的。而人作为一个复杂的合体,不仅具有经济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性,精神分析心里学家马斯洛先生将人的需要区分为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会因为需要的层次不同而从低到高,因为环境与需求等方面的不同,能够对需求满足的方式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其次就是每个人的人性也会因为人的道德以及兴趣观念等方面的不同,这些性格特点都与企业的命运有联系的个性化品质。最后就是对于人的理性以及强制力量,如果不能用变通的工作态度,必然会产生固有的思维路线,不能够变化最后的结果就是僵化的工作方式,保持原有的状态不想变化,规避现实中不好方面,害怕因为变革的发生,甚至可以欺骗自我,进行自我安慰。所谓企业的管理中,必须能够对于人性中的各个方面有所了解,综合各个方面因素,依据人性特点实现对于人员的管理方式。

实行人性化企业管理,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和發扬人性中有利的一面,为企业发展服务;一方面要对人性中不利的一面加以抑制,弱化其反面作用。在企业管理实施手段上采取“人性”的、灵活的方式、而不仅仅是靠理性的约束和制度的规定来进行管理。尊重个人与人性,不只是以组织意志、管理者意志来约束和限制员工。在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应给员工更多的“个人空间”。人性化管理可以融入到每一个过程、每一项活动,可以体现在一项制度,一个举措,其关键在于员工的参与。团队型参与管理模式是人本管理的高级阶段。现代管理理论提出7~13人为最佳管理幅度,通用电气却将管理幅度变成数十人乃至上百人,使得每级管理人员不得不向下属授更多的权,让下级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基层人员的意见能很快反映到公司的决策层。总裁韦尔奇向几乎所有员工发出过手写便条;常安排与比他低几级的经理共进午餐;喜欢突然视察工厂和办公室,让人们感受到他的领导,鼓励和鞭策员工。这是对僵化制度的打破,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对员工天性的释放。这是制度与弹性的完美结合,更是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三、能够实现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应用的管理方式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使企业筹集或使用的人力资源的目标与行为素质以及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既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又使人得到满足与成长,这应是一种由经理人控制的磋商机制。造就“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功能,是强化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彼得·圣吉坦言,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从战略设计、培训与发展、评价与激励、组织设计与控制等几个方面入手,为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提供支持性的氛围和组织保证。

只有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依据不同的人性特点进行人员的内部管理,使员工能够领会企业的内部管理策略,才能够同时满足企业以及内部员工的发展需要,员工在对于岗位热爱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对于企业的需求,竭诚为企业贡献,贡献自己的努力实现企业人性化管理的成功。

结束语

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对于人员安排方面,只有综合人员自身素质特点,依据人员特点安排合适岗位,依据人性化的管理才能够推进企业的内部发展,将人员长处在工作中发挥出来,在企业中营造内部人员的发展空间,这不仅是企业内部的生存之本也是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只有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才能够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应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充分运用在人性化管理中人员的特异性,不仅满足企业的内部需要,同时也能够满足个人的工作能力。满足企业与个人双方面的内部需求。只有实现员工的爱岗敬业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工作,为企业的未来发展营造良好内部氛围。在企业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的企业管理是企业未来发展核心。

参考文献

[1]杨凤杰.浅谈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本观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04)

[2]吴艳华.浅谈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本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06(09)

企业的管理会计 第7篇

在实际工作中, 建筑企业 (下称企业) 此类补助的主要形式有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和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主要是补偿企业由于非市场因素导致的价格低于成本的一种方式。而与资产相关的补助最终也是与收益相关, 只是暂时作为递延收益处理, 在相关资产形成投入使用时, 以提取折旧或摊销方式从递延收益转入当期损益。笔者就不同类型的企业, 执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 在对取得的补助收入进行账务处理时, 科目的使用、报表的列示以及在税务处理方面作一探讨。

1 现行的企业会计核算种类

按照财政部财会[2006]3号文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 鼓励其他企业执行。部分中央企业也于同年执行。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

民营大中型非上市企业执行2001年颁布施行的《企业会计制度》 (下称制度) , 同时有条件的也可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按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规定》的小型企业除:1、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2、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3、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外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该准则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

《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对补助收入账务处理方面在2013年已实现统一。 (以下不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展开)

2 补助收入的会计处理

2.1 企业会计准则

准则规定 (1)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周期内平均分摊计入当期损益。 (2) 用于补偿企业的后期间费用的相关费用或损失, 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损益。 (3) 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 或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收入,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通常以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 存在确凿证据表明该项补助是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拨付的, 如以实际销量或储备与单位补助定额计算的补助, 可以按照应收的金额计量。

2.2 企业会计制度

制度在负债类专设“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企业接受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拨款, 如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 以及其他来源的款项。待拨款项目完成时, 按照项目的性质属于费用类的核减专项应付款, 其余部分转入资本公积, 属于补助企业购置仪器设备的, 在项目实施后直接转入资本公积。

2.3 相关的业务帐务处理

2.3.1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 准则规定: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按照综合性项目取得的政府补助, 应在取得补助的当期确认损益。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递延收益) .。

如果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 需要将其分解为与生产相关的部分和收益相关的部分, 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难以区分的, 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视情况不同计入当期损益, 或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损益。

(2) 制度规定:企业在收到政府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 项目完成时, 借:专项应付款, 贷:管理费用。

2.3.2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1) 准则规定:企业取得的, 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企业取得与资金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 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 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 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金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前损益。

(2) 制度规定:企业应将拨款用于补偿当期损益, 拨款结余或购置固定资产, 应转入资本公积。

3 补助收入的信息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对取得的补助收入项目实施前在资产负债表中作均为负债处理, 是一致的, 《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规定, 取得的补助收入作为递延收益或专项应付款填列在其他负债,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取得的补助收入作为专项应付款填列在其他负债。项目实施后在损益表, 《企业会计准则》对取得的不论是补助期间费用还是补助与资产相关的补助收入, 均作为确认为营业外收入。《企业会计制度》在损益表中体现为相关费用的减少, 属于补助期间费用的予以直接核销, 属于补助资产相关的转入资本公积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填列, 信息披露较为分散, 不如《企业会计准则》来得全面、完整。

4 补助收入的税务处理

4.1 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

依据财税[2011]70号文件的规定, 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 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1) 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 且文件中规定该项资金的专门用途。

(2) 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3) 企业对该项资金以及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企业将符合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后, 在5年 (60个月) 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 应从取得该资金的第六年计入应税收入总额, 计入应税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 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税时扣除。

对于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 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因此支出所形成的资产, 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属于时间性差异, 采用定额补助办法当年未收到的补助, 在会计核算已作收入处理, 但在年终企业所得税汇算时, 应按实际收到的补贴作为不征税收入,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其尚未收到的补贴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属于永久性差异, 资产出售前每年计提的折旧20% (100/500) 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如果将财政拨款直接计入不征税收入, 则会增加所得税支出25 (100*25%) 。假如先做专项应付款处理, 在第5个年度作收入处理, 表面上是时间差异, 但节约所得税支出产生的时间价值对企业影响还是较大的, 以银行贷款基准利率5.31%计算, 可节约资金时间价值25* (1+5.31%) n (N为4次方) -25。虽然还属于永久性差异, 但会节约资金流出。

《企业会计准则》侧重于反映企业取得的补助收入的整个过程, 收入费用实现配比。《企业会计制度》有些与税收的规定基本一致, 如企业取得的补助收入用于补偿期间费用的直接核销, 而补偿资产相关的收入, 企业则需要按照财税[2011]70号文件的规定, 进行纳税调整。

4.2 税收返还、免征等税收优惠的账务处理

这里所指的税收返还、即征即退是除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之外的税收减免。

企业收到的增值税返还和即征退与资产无关也不是为了未来发生耗费的补助, 故在取得时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其他税收优惠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企业所得税减免等, 不作为政府补助。

5 总结

(1) 企业财务人员应认真学习国家有关财务会计法规, 明确所处的企业单位的属性执行相应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把握不同的会计核算制度对补助收入不同的账务处理。对企业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在结转补助收入时, 应注意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的使用, 全部反映企业实际应收的补助收入与实际应发生的支出, 不论是补偿期间费用还是与资产相关的支出, 均通过营业外收入进行会计核算。

(2)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由于补偿期间费用与资产相关支出的补助收入, 账务处理有所不同, 财务人员应注意这些会计处理的差异, 以保证企业取得的补助收入能够正确反映。

(3) 企业决策者在运用财税政策时, “风物长宜放眼量”把眼光远, 以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认真研读文件的实际意义, 寻找政策文件对企业有利的条件, 使企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 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是由国家颁布施行的, 企业单位必须执行, 《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颁布并在上市公司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 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应及时总结和推广, 将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过渡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使国家的会计信息真正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2.

[2]李娜, 王炳志.政府补助会计准则解读[J].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8 (2) .

[3]蒋苏娅.政府补助的所得税会计核算[J].财会月刊:会计, 2007 (11) .

[4]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 (2011) 70号﹞[N]中国税务报, 2011-09-26.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企业的管理会计 第8篇

(一) 存货准则

新准则允许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此举对于生产周期较长的行业影响较大, 如造船、某些机械制造和房地产等行业。如果借款较多, 执行新准则后, 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计入存货成本, 将大大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 提高当期的会计利润。

(二)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原准则规定, 初始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份额出现贷方差额时, 作为资本公积列示。出现借方差额时, 作为股权投资差额, 并予以逐年摊销;新准则规定, 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 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该公允价值时, 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调整投资成本。这样, 新准则不仅将投资成本小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相应份额的差额计入损益, 而且, 当投资成本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相应份额时, 将原规定的以其差额按不低于10年的期限摊销逐年减少会计利润的规定改为将其作为被投资单位的商誉直接计入投资成本, 未予确认股权投资差额。

(三)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原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及存货的计量属性一般均为历史成本, 并定期计提折旧或摊销;新准则规定, 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 并将二者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此举不仅直接减少了折旧或摊销费用, 相应增加了利润, 而且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现牛市的情况下, 因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也将相应增加当期会计利润。

(四) 无形资产准则

新准则规定, 对于企业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 在能够具备准则提出的条件时, 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开发费用的资本化将显著提升科技及创新类企业在此期间的利润水平。

(五) 债务重组准则

原准则规定,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对价或用以偿债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及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 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新准则规定,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在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所规定的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 将其终止确认, 计入营业外收入 (债务重组利得) 。另外, 用以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应视同销售或转让, 计入当期损益 (一般为收益) 。

(六) 收入准则

新准则规定, 合同或协议明确规定销售商品需要延期收取价款如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时, 其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 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确定其公允价值。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 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摊销金额, 冲减财务费用。

(七) 政府补助准则

国家拨入的专门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的拨款, 原准则规定是先作为负债, 待项目完成后转入资本公积;新准则将这种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计入当期损益。但是, 将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鉴于目前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接受政府补助的较多, 准则允许将其作为收益处理, 而不是作为资本公积, 将使公司业绩有所提升。

(八) 借款费用准则

新准则不仅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 由专门借款扩大为一般借款, 而且扩大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范围, 由固定资产扩展到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这对房地产公司、生产周期长的先进制造业公司而言, 可使其资产增加、费用减少, 对业绩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

二、可能使短期会计利润减少的影响分析

(一) 固定资产准则

新准则规定, 在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 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在固定资产存在高额弃置费用时, 按其相应现值计入固定资产初始成本并追溯调整。此举会增加资产价值, 导致折旧费用增加。

(二) 资产减值准则

新准则规定,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 这样避免了部分公司提取秘密准备, 在以后年度突击转回减值准备的可能。所涉及的资产是指除存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金融资产、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八类资产之外的资产, 包括商誉和资本化的开发支出。此项规定导致企业减值费用只能增加, 不能减少。

(三) 职工薪酬准则

新准则规定, 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 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 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 应当确认因解除与 (下转第30页) (上接第21页) 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 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三、对企业短期会计利润的影响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分析

(一) 存货准则

新准则取消了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 对原采用该类方法的公司而言, 改变存货计价方式将对存货成本的结转产生较大影响, 至于对利润是增是减, 将视当期物价变动趋势而定。

(二)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新准则将对控制子公司的股权投资, 由以前的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这样, 如果该子公司处于盈利状态, 会相应引起母公司会计报表利润数额的减少和资产数额的减少;如果其投资子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将使母公司会计报表的利润和资产同时增加。

(三) 固定资产准则

新准则取消了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高”的定性标准, 对于企业来说, 意义重大。企业可以重新修订固定资产目录, 修订后报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为纳税调整打好基础, 由此可能引起企业固定资产确认范围、相应折旧费及所得税费用的变化。

四、结语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 第5号 (生物资产) 、第10号 (企业年金基金) 、11号 (股份支付) 、13号 (或有事项) 、第15号 (建造合同) 、第27号 (石油天然气开采) 、第28号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及第29号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对企业短期会计利润的影响, 尽管并不直接和具体, 但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需要关注的。

需要说明的是, 仅仅讨论影响企业短期会计利润的波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从单一、静态的角度来看, 准则的修定只是改变了会计利润, 并没有改变现金流。比如, 减值准备的冲回虽然可以带来不少的会计利润, 但只是将以前隐藏的会计利润转回而已, 不会带来真正的价值。因此, 如果只进行简单分析, 则会计准则的变更在短期内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

参考文献

企业的管理会计 第9篇

《所得税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应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

即《企业会计制度》允许企业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 (包括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 , 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只允许采用应付税款法, 《所得税准则》只允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2 不同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差别

应付税款法, 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该方法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在这种方法下, 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纳税影响会计法, 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 所得税被视为企业在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项费用, 并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间内, 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在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 税率变动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即递延法和债务法。采用递延法核算时, 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 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 但是, 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 按照原所得税率计算转回;采用债务法核算时, 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 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 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 按照现行所得税率计算转回。利润表债务法是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当预期税率或税基发生变动时, 必须对已发生的递延税款按现行税率进行调整。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 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 当税率或税基变动时, 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

3 实例比较分析:

例:某企业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总额为200000元, 2007年至2010年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均为240000元。该企业2006年底购入一台价值120000元不需要安装的设备, 该设备预计使用4年, 会计上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无残值;假设税法规定应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也无残值。2007年至2010年该企业利润表上反映的税前会计利润均为300000元, 适用的所得税税率2007年和2008年为33%, 2009年起改为30%。

3.1 计算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基础数据

3.1.1 2007年会计上计提折旧48000元, 发备的账而价值为72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 设备的计税基础为90000元。相关数据为:税前会计利润300000永久性差异40000 (240000200000)

时间性差异18000 (48000-30000)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5940 (18000×33%)

暂时性差异18000元 (9000072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5940元 (18000×33%)

3.1.2 2008年会计上计提折旧36000元, 设备的账面价值为36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 设备的计税基础为60000元。相关数据为:税前会计利润300000永久性差异40000 (240000200000)

时间性差异6000 (3600030000)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1980 (6000×33%) 暂时性差异24000元 (6000036000)

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7920元 (24000×33%)

3.1.3 2009年会计提折旧24000元, 设备的账而价值为12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 设备的计税基础为30000元。相开关数据为:

税前会计利润300000

永久性差异40000 (240000200000)

时间性差异6000 (3000024000)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说影响金额1980 (6000×33%) 或1800 (6000×30%)

暂时性差异18000元 (3000012000

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5400元 (18000×30%)

3.1.4 2010年会计上计提折旧12000元, 设备的账面价值为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 设备的计税基础为0元。相关数据为:

税前会计利润300000

永久性差40000 (240000-200000) 时间性差异18000 (3000012000)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5940 (18000×33%) 或5400 (18000×30%) 暂时性差异为0元 (0-0) 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0元

3.2《所得税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3.2.1 2007年:

借:所得税112200

递延所得税资产594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18140

3.2.2 2008年:

借:所得税112200

递延所得税资产198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14180

3.2.3 2009年:

借:所得税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99480

递延所得税资产2520

3.2.4 2010年:

借:所得税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96600

递延所得税资产5400

3.3《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应付税款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3.3.1 2007年:

借:所得税11814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18140

3.3.2 2008年:

借:所得税11418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14180

3.3.3 2009年:

借:所得税1002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00200

3.3.4 2010年:借:所得税966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96600

3.4《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不同方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A、应付税款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与上述《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应付税款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相同。

B、递延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1、2007年:

借:所得税112200

递延税款594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18140

2、2008年:

借:所得税112200

递延税款198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14180 3、2009年:借:所得税102000

贷:应交税会

--应交所得税100020

递延税款1980

4、2010年:

借:所得税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96060

递延税款5940

C、利润表下债务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1、2007年:

借:所得税112200

递延税款594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181402、2008年:

借:所得税112200

递延税款198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14180

3、2009年:

借:所得税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99480

递延税款2520

4、2010年:借:所得税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96600

递延税款5400

综上所述, 《所得税准则》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下, 各年度的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有差异。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 必须按照所执行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不得多计或少计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参考文献

[1]冯玲.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浅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会计[J].会计之友 (上旬刊) , 2009-05-05.

企业的管理会计 第10篇

一、我国工业企业会计发展现状

工业会计是一种将工业企业作为会计主体的行业会计, 工业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并且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它是盈利手段主要为进行工业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在工业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中,工业企业会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影响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状况。 我国工业企业由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影响,在工业企业会计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企业财务管理上投放的注意力更是缺乏。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为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工业企业需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管理作用,实行科学的财务管理。

二、存在于我国工业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问题

(一)工业企业会计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全球化是经济发展大势所趋,我国工业企业会计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学习国际工业会计的先进经验加快与之接轨的速度。 通常而言,工业企业会计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业务技能,还需具备相当的政治头脑。 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会计仅仅能够满足企业在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基本工作的要求,换而言之,大部分工业企业会计接受过系统知识教育, 但是在专业的工业会计能力培训方面还有较大的欠缺,并且在工作经验上也较为匮乏。 以上问题综合导致了在市场经济时代,工业会计的只能发挥以及工作水平不足。

(二)管理层领导问题

中国工业在现代的发展历程中,坐上了改革开放的“顺风车”,国内大部分工业企业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其自身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然而,飞快的发展速度让部分工业企业领导认为企业拥有记号的发展前途,对发展形式报以盲目乐观的态度。 从另一方面看,工业企业高层领导在工业企业会计岗位的人选上选择拥有裙带关系的“关系户”担任,而不是聘用具有相当专业素养并且能够胜任岗位的职业工业会计。 这种任人唯亲的行为必将导致工业企业会计能力不足而咋成企业管理漏洞,最终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浪费现象严重,财务运行机制需健全

目前较多工业企业的财务运行机制还停留在以往计划经济时期的全面经济核算方法, 由此能够看出我国工业企业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这也导致工业企业浪费现象和亏损现象严重的情况十分普遍。 归根到底,这些问题都是工业企业会计职能没有发挥充分导致企业管理模式漏洞而造成的。

(四)部分工业企业明细账不细

工业企业在账务核算时,重视总账的设置而忽略明细账的设立,这导致了财务核算的真实程度难以保障。 企业的财务核算机制需要建立健全,建立材料采购的相关明细账才能够杜绝财务漏洞的出现。

三、发挥工业企业会计的监督管理作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工业会计综合素质培养 ,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

工业企业会计不仅需要具有专业会计能力, 还要随着时代的变换和经济的发展在会计工作中不断更新会计理念, 与国际工业会计管理水平接轨。 因而要求工业企业会计拥有丰富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不仅要对会计专业知识有较高程度的理解,还应该系统地了解经济学、统计学与财政等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以此作为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的理论后盾。 对于工业企业会计在实践经验方面的缺乏,可以通过进修或者参加培训班等方式解决, 还能够让经验丰富的工业企业会计在实际工作中带缺乏实践经验的工业企业会计,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转变经营观念,发挥工业企业会计在财务监管方面的作用

工业企业领导者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需要以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前提,响应国家号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跟随时代的发展更新经营观念。 在财务管理方面,工业企业管理者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激发财会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上; 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制定上, 工业企业管理者应该注意工业企业会计的信息反馈,积极听取其意见与建议。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乎企业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管理者在决策制定时应该广泛听取多方意见,调动全员参与企业财务管理。

(三)进行科学的资金管理

由于我国工业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浪费与账目明细不合理现象,因此,企业需要规范资金管理,发挥工业企业会计的监管作用。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要合理利用资金和物资等生产资料,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进行成本管理,降低生产费用。 工业企业会计在管理企业资金收支时,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加快资金周转,提高采购活动的计划性,同时积极发挥其专业能力,主动参与管理,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守飞,邹丰翼.企业会计监督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J].商业经济,2012;2

企业的管理会计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地位;优化策略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时代意义分析

1.推进企业正常运行

企业财务管理就是企业在建立基本管理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情况建立收入和支出项目的调节机制,在集中管控企业运行模式的过程中,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也就是说,企业要在实际经营活动中,针对经济项目建立必要管理和维系,以期对企业运行机制产生推动作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发挥应有作用,解决企业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的经济问题,促进企业资金流转结构正常运行,并且对企业资金走向以及市场风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预知,以保证企业资金链条不会崩塌。

2.优化企业预算制定

在企业实际经营结构中,预算项目的重要价值逐渐凸现出来,企业要针对实际管理措施和管理效果建立一定的预算系统,旨在防范各类企业运行风险,实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财务管理是为企业制定预算的最直观措施,只有确保财务管理部门对整体经济运行指标和运行机理进行集中梳理,才能促进企业管理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

1.直接影响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要想实现正常运营,就要建立良好的资金管控体系,确保充足资金对运营项目提供必要支持,企业要在资金筹措阶段进行管理结构的优化调整。财务管理部门不仅要利用企业内部管控机制集中解决财务缺口问题,也可以利用借贷措施进行集中解决。总之,要建立资金管理措施,既要缓和企业实际资金压力,也要进一步扩大企业运营规模,真正提升企业整体质量。

2.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结构

企业利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人员的布局和安排,往往借助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经验论,只是通过岗位经验和绩效结构进行人员岗位调动。但是,财务管理人员要利用其实际能力和价值进行定岗,能进一步发挥岗位实效性,促进管理人员对员工建立进一步了解,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

3.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运行过程中,经济增长是最基本的目标,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就要利用多种渠道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财务管理项目就是针对企业管理核心建立的全方位管理,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和企业运营管理目标高度一致。企业要强化经济管理行为和经济管理策略,以创收更多的企业价值和利益。

4.直接影响企业风险管控

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定会遭遇不同的经济风险,其中包括政策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市场金融风险等,企业只有运行有效的的实际措施,并且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对利润以及亏损结构集中研讨,才能从深层次解决企业实际的投资风险。

三、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策略分析

1.优化改进财务管理机制

企业要针对内部员工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管控机制,利用财务管理措施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机制,并且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化升级,从而有效的降低企业内部生产成本,建立强化运行机制,在提升企业营业额和经济利润的同时,集中优化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建立贴合于市场经济的管理机制,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2.优化运行资金监管机制

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要从企业实际利益出发,综合考量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结构,促进资金管理结构紧凑化,这就需要管理人员针对资金管理项目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进行定期抽查以及不定期复查,从而保证企业内部资金监管机制符合实际需求,企业要有效的利用市场因素进行实际资金的快速回笼,并且在企业进行融资项目前,针对实际问题和银行建立信息对称机制,确保财务管理模式逐步完善的同时,优化资金管理结构。在严格审核以及层层把关后,保证资金监管制度化。

3.优化运行资金调节机制

企业财务人员运行财务管理机制要优化自身水平,确保奖惩制度顺利运行的同时,提升员工的良性竞争意识,真正建立优化财务管理氛围,促进企业运行结构的高效发展。

4.优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由于市场是动态化的,任何风险都可能对企业的实际经济利润产生影响,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提升自身对于风险的认知,进一步优化风险控制预案,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控机制,确保企业对各类风险项目能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保证企业资金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也是辅助企业管理层进行预算制定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要优化财务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棣华.构建三位一体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J].会计之友,2015,28(07):8-11.

[2] 高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4,19(08):36-39.

[3] 赵建荣.“网络报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商业会计,2014,20(10):96-97.

企业的管理会计 第12篇

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对非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做出强制性的规定, 这就使得许多企业在对流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的随意性较大。同时, 有些企业财务管理意识薄弱、观念落后、管理方法陈旧, 没有充分认识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是企业成本的较量。这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 使得财务管理松弛, 成本控制约束弱化, 损失浪费严重。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 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面对新企业会计准则时, 企业要以会计基本准则为基础依据, 结合新会计准则体系, 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 明晰产权关系, 明确权责关系, 提高预测、决策、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功能。同时要从实际出发, 严把关口、堵塞漏洞、挖掘潜力, 合理地利用资源, 加快会计岗位的技术创新, 进一步深化会计电算化等先进运营手段。

(二) 增强领导者财务管理意识

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我们, 首先, 要让企业领导学习了解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 主要变化和有关要求, 讲解新旧会计准则科目转换办法等, 以确保各单位新旧会计准则的顺利衔接和平稳过渡。其次,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严格带头遵守会计法规和规章制度。要常修从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 常怀律己之心。要以一贯之的敬业精神, 立足本职, 当好本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领头羊”。

(三) 加强费用预算控制

费用预算是以各职能管理部门为主要控制对象, 从而达到费用控制的目的。各管理部门应根据各部门管理业务的需要提出年度费用预算计划。其中固定费用一般以过去一年的实际开支, 考虑可预见变化调整预算。变动费用可依据工作量, 业务量的需要和变化提出合理的预算计划。财务费用由财务部门按照融资计划编制预算。销售费用由销售部门按照销售业务的需要编制预算。费用预算必须经企业领导批准后严格执行, 不得超支。业务部门在请求费用支付时, 还应经授权审批人批准。如果发生不可预见事项和特殊情况, 需要增加费用的, 必须追加预算后经企业领导人批准后才予开支。企业应建立适当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对成本控制有效和完成工作目标且又节约费用的人员和部门经考核后给予奖励;反之则予以惩罚。

(四) 完善企业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制度

会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主表、会计报表附表和上市公司要求报送的其他报表和资料;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组成部分, 会计报表说明主要指财务情况说明书。年度会计报告需经由从事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企业应该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编制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及时向有关部门和投资者报送。同时, 企业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会, 对营业部、子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进行评价、考核,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此外, 企业应该在财务系统的基础上, 整合业务和财务信息流程, 推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逐步实现财务、业务信息的实时共享。

(五) 完善企业预算编制, 优化配置企业资源

预算编制的原则是指量入为出、有保有压、综合平衡, 统筹安排各项预算支出, 确保实现企业预算目标;发展优先、保障重点, 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发挥预算对企业发展的战略保障作用;厉行节约、增收节支, 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 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规范有序, 严格执行企业预算、投资等制度规定, 严格履行审查、审批程序, 降低投资风险。优化配置企业资源, 厉行节约、努力增收节支, 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深入分析内外部经营环境, 准确把握生产经营形势,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加强与综合计划的相互衔接, 强化预算审核与综合平衡, 发挥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六) 加强企业财务审计和监督工作

随着各基层单位财务人员分散到相应的公司进行办公后, 企业财务部应对其进行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监督, 确保经济运行有效、安全。首先必须制定相关的财务制度。与其他规章制度一样, 一旦指定, 就要确保得到严格执行, 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逐步形成以制度化管理, 用制度管理取代以人管理, 实现财务制度化。二是通过外部审计, 定期对各基层单位财务进行审核, 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合法。三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力度, 发挥专项审计工作的作用, 从而降低经营风险。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的资产越来越大, 效益和权益的积累也越来越多, 内控也越来越重要。作为会计不能只管核算, 更重要的是参与管理, 内部管理失控, 就会造成企业资产浪费, 严格遵守国家和集团的规章制度,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不流失;通过加强内部管理, 降低成本费用, 提高资产运行质量, 从资产监管中要效益, 实现企业内涵式、集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可宁.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的影响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 2008.17

上一篇:体系结构风格下一篇:南马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