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药理学教学

2024-05-21

五年制高职药理学教学(精选12篇)

五年制高职药理学教学 第1篇

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 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 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 就会聚精会神, 努力追源, 并感到乐在其中。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 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求知欲, 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细胞的生物电中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生动传导过程显示出来, 使抽象的《生理学》神经传导形象化, 激发了学生以极大兴趣投入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

电化教学的核心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 只有在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的情况下, 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牵涉痛”的原因时, 运用软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 创设情境, 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牵涉痛与原病变痛的关系。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 屏幕上首先出现了疼痛的器官的神经传导路线, 在用另一种颜色绘出牵涉器官的神经传导路线。这样不易理解的牵涉痛便在形象的运行演示和直观的线条图中得以解决, 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 增强了感观上的剌激。演示一结束, 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因此,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概念, 获得正确的结论, 并尝到成功的喜悦, 强化了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 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理学》知识, 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 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 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 突出实际操作过程, 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达到培养智能, 启迪思维的目的。

四、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增加课堂密度, 强化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 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亦有其规律。借助多媒体计算机信息量大的特点,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动态图形, 进行人机对话, 计算机对学生所回答的解剖部位即时作出反应, 对的会出示一个小孩子哈哈笑的声音, 或会发出掌声、动听的音乐声和以示表扬的话;做错时, 那小孩子会难过得流泪, 或发出沉沉的声音表示再动脑筋, 重做一次;及时的反馈, 使学生很快知道学习结果, 满足其求知欲望。这样, 不但能增加课堂密度, 缩短反馈时间, 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动机。

五年制高职药理学教学 第2篇

(供五年制临床专业使用)(依据全国统编教材第七版修订)

生理学教研室修订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等基本概念。熟悉: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教学内容】 掌握:

1.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前馈)以及生理功能的自控原理。

熟悉:

1.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体液调节(激素、局部体液因素),自身调节。

了解:

1.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 考 题】

1.何谓内环境及其稳态?为何必须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将如何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提示:如何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这一问题有待学完全书后解答)2.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它们是如何调节的?

3.何谓正反馈和负反馈?试各举一例说明它们在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及意义。【授课时数】讲授2学时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骨骼肌原理及肌肉收缩力学分析。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教学内容】 掌握: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单纯扩散、载体和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超极化的概念,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静息电位+和K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射的概念;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值、兴奋性和兴奋,阈电位与局部兴奋;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锋电+位与Na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平衡电位、改变离子浓度;通道阻断剂;电压钳与膜片钳);兴奋的传播: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其意义。

4.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的概念、分类(去极化与超极化)、特点与产生机制。5.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终板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特征。(细胞的信号转导将在内分泌章讨论)。

熟悉:

1.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兴奋-收缩耦联、张力-速度关系曲线,长度-张力关系曲线,最适初长度。

2.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单收缩、强直收缩;前负荷、后负荷;等长收缩、等张收缩;Vmax,P0;肌肉的收缩能力。

3.钙离子在耦联中的作用。

了解:

1.了解单位膜的分子组成,液态镶嵌模型。

2.骨骼肌的细微结构,肌小节,粗肌丝和细肌丝,肌管系统。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 考 题】

1.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几种?各自的转运机制如何?

2.何谓跨膜信号转导?细胞主要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跨膜信号转导?各自机制如何? 3.何谓兴奋性?它与兴奋有何区别?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有何变化? 4.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有何特点?它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实验依据? 5.何谓动作电位?试述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波形、特点和形成机制。6.试区别阈电位与阈强度的概念,以及各自对产生动作电位的作用。7.何谓局部兴奋?它有哪些特点?并指出在哪些方面与动作电位不同? 8.兴奋如何引起?又如何在同一神经纤维上传导?

9.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加以证明?

10.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目前都用“肌丝滑行学说”加以解释,其依据是什么? 11.何谓兴奋-收缩耦联?它包括哪些过程?其结构基础和耦联因子是什么? 12.试区别骨骼肌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以及单收缩和单收缩的复合的概念。13.骨骼肌收缩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 【授课时数】讲授12学时

第三章血液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血液在内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理性止血与凝血的过程与机制;血量、输血与血型鉴定的生物学意义。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

了解:血液的组成、血浆及有形成分的功能,白细胞生理。【教学内容】 掌握:

1.血浆渗透压及其在水分移动中的作用。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造血微环境与造血干细胞的作用、调控及其新进展,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集落生成刺激因子与抑制因子。

3.生理性止血与凝血:生理性止血的一般过程:血管收缩与止血栓形成和加固,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反应、止血栓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4.输血的生物学意义。人类血型的分类及其依据,ABO血型的鉴定原理与方法。

熟悉:

1.人体血量、血液成分、功能及其正常值。2.纤维蛋白溶解;现代凝血概念及Rh血型

了解:

1.白细胞的生理: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破环,生成与调节。2.血小板的形态、数量与功能,寿命与破环,生成及调节。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 考 题】

1.血液由哪些成分所组成?它具有哪些理化特性?

2.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是如何形成的?各有什么生理意义? 3.红细胞具有哪些生理特性?各有什么生理意义?

4.何谓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其正常值是多少?在某些疾病时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5.红细胞的生成必须具有哪些原料和辅助因子?并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 6.试述血中各类白细胞的正常值以及主要生理功能。

7.血小板具有哪些生理特性?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和凝血中具有什么作用? 8.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有哪两条途径? 9.为什么正常人血管中的血液不发生凝固?

10.临床上需要输血时,在输血前须给病人做什么试验?并如何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输血治疗? 【授课时数】讲授5学时

第四章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心脏生理(心脏泵功能及心肌电生理),血管生理(动、静脉压,微循环、组织液及淋巴液生成)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熟悉: 了解: 【教学内容】 掌握:

1.心脏泵血功能:心动周期的概念,泵血的机制与过程(左心室射血与充盈过程,房压变化、房室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泵功能的评价(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泵功能储备、搏功与分功)。泵功能的调节(异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能力)。

2.心肌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机制(浦肯野细胞及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心肌的自律性及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心肌的传导性和心脏内兴奋的传导以及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4.动脉血压(形成、正常值、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及其影响因素。

5.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内皮素,肾上腺髓质素,内皮舒张因子)。

熟悉:

1.心电图:波形及生理意义。2.心音及其产生的原因。

3.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4.血量的调节(神经和体液因素,急性失血时的生理反应)。5.组织液(生成、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6.冠脉循环(解剖特点,血流特点,血流量的调节)。

7.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新进展:功能、调控及与临床的关系。

了解:

1.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动脉脉搏(波形及意义)。静脉血压(外周静脉压)。微循环(组成、毛细血管血压、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淋巴液(生成,回流及其影响因素,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

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其他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脑缺血反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前列腺素,阿片肽,心钠素,心钠素组织胺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自身调节(肌原学说、局部代谢产物学说)。

3.肺循环(生理特点、血流量的调节)。脑循环(生理特点、血流量的调节、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 考 题】

1.试述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内压力、容积、瓣膜活动和血流的变化。2.试述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3.试述第一、第二心音的特点、成因和意义。4.试述心脏泵血功能的各项评定指标。5.试述调节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6.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是怎样形成的?

7.心室肌细胞在发生一次兴奋的过程中兴奋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有何特点及意义? 8.何谓期前收缩和代偿收缩?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9.窦房结和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除极机制有何不同?为何前者自律性显著高于后者? 10.为什么窦房结细胞能成为正常心脏节律性活动的起搏点?

11.兴奋在心脏内传播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对心脏泵血功能有何生理意义? 12.试分析、比较影响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因素。13.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与骨骼肌相比有何差别?

14.何谓心电图?心电图和心肌动作电位的有何不同及关系?心电图各波各代表什么? 15.试分析动脉血压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16.何谓中心静脉压?正常值是多少?有何生理意义? 17.试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18.人体由卧位转为直立位时,有哪些生理反应?机制是什么? 19.试述微循环的组成、通路及其血流动力学。20.试述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21.试述心交感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肌电生理和收缩功能的作用机制。22.引起血管收缩与舒张的神经有哪几种?它们的分布及其作用机制如何? 23.人体动脉血压如何保持相对稳定?(提示:包含快速波动时的调节和长期调节)24.在家兔实验中,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后,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

25.何谓心肺感受器?可接受哪些刺激而引起反射活动?对心血管活动有何调节作用? 26.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位于何处?对心血管活动有何调节作用? 27.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血压调节中起什么作用?机制如何? 28.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29.血管升压素在血压调节中起什么作用?机制如何? 30.试述局部组织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机制。31.冠脉循环有什么特点?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

32.肺循环和脑循环各有什么生理特点?其血流量分别受哪些因素的调节? 33.何谓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它们的结构基础和生理意义是什么? 【授课时数】讲授14学时

第五章呼吸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的原理及肺功能的评定,呼吸节律的产生和呼吸活动的调节。熟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了解:呼吸的意义及其各环节的基本过程。【教学内容】 掌握:

1.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组成、产生、作用机制、临床意义及其新进展。

2.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肺内压的变化,胸内压的变化。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顺应性与比顺应性。呼吸时气道阻力的变化。

3.肺容量和肺通气量: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泡通气量。

4.呼吸气体的交换:气体交换的动力-分压差,肺泡,血液和组织液内气体的分压值。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过程,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气体的分子量、溶解度、气体交换的面积,温度、通气/血流比值。

5.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脑干呼吸相关神经元的定位和联系,延髓背侧组和腹侧组呼吸相关神经元,脑桥上部呼吸调整中枢的概念;呼吸节律的产生。肺牵张

+反射。化学因素对呼吸活动的调节,外周化学感受器与中枢化学敏感区,血液CO2.H、O2浓度的变化对呼吸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熟悉:

1.气道上皮的生理作用与临床。

2.非弹性阻力:惯性阻力、粘滞阻力。

3.肺容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肺总量,肺通气量,最大通气量,通气储量百分比,无效腔及其影响因素。

4.呼吸功。

5.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及其影响因素。6.节律性呼吸运动的起源。

了解:

1.呼吸的意义:呼吸的三个环节:外呼吸、气体运输与内呼吸。

2.实现肺通气的结构基础与功能:呼吸道、肺泡、呼吸膜;胸廓:平静与用力呼吸。

3.呼吸肌的本体感受器反射,肺毛细血管旁细胞感受器反射。咳嗽反射、喷嚏反射。

4.异常呼吸:陈-施呼吸、Boit呼吸、呼吸暂停的产生机制与意义。5.人工呼吸的原理与方法。6.肺功能的检查原理与方法:肺活量与时间肺活量的测定、肺功能余气量的测定。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 考 题】

1.试述胸腔负压的成因,以及它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和生理意义。2.说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来源、特性、生理作用及意义。3.胸廓弹性阻力在不同肺容积时对肺通气的作用有何不同?为什么? 4.临床上常见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其生理机制是什么? 5.较好的肺通气功能评定指标是什么?为什么? 6.试述肺、组织换气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7.何谓通气/血流比值?正常值是多少?有何生理变异?如何影响肺部气体交换? 8.试述氧解离曲线的特征、成因、生理意义以及影响因素。9.O2和CO2各自通过哪些形式在血液中运输? 10.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对呼吸活动有何影响?为什么?

11.试述动脉血中Pco2升高、Po2降低和H浓度升高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产生机制。12.如何用实验证明动脉血中Pco2升高主要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影响呼吸运动? 【授课时数】讲授6学时

+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胃、小肠内消化功能及其调节,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熟悉: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

了解:食物在消化道中进行消化和吸收的基本过程,以及神经和激素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运动的调节作用。【教学内容】 掌握: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和电生理特性(静息电位、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以及三者的关系)。消化系统的神经支配。胃肠激素和脑—肠肽的概念。

2.胃内消化:胃酸的作用与盐酸分泌的机制;胃蛋白酶;粘液;内因子;胃液分泌的兴奋性调节:基础分泌,头期;胃期和肠期的胃液分泌;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胃运动调节: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3.小肠内消化: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熟悉:

1.主要的胃肠激素。

2.胃粘膜保护,“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胃的运动形式和作用,神经和体液因素对胃运动的调节。

3.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运动的形式和作用,小肠运动的调节。

了解:

1.概述: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腺细胞分泌的机制。外来神经和腹内神经丛。2.口腔内消化(自学):唾液的性质和成分、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咀嚼运动的意义,吞咽及其过程,食道的蠕动,食道胃括约肌的作用。呕吐反射。

3.大肠内消化(自学):大肠液的分泌,大肠内的细菌作用,大肠运动形式,集团运动,排便反射。

4.吸收(自学):吸收的概念,吸收的部位,吸收的机制,几种主要物质的吸收,胃肠道的免疫功能。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 考 题】

1.何谓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它对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和收缩有何影响? 2.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功能有何特点?

3.试述胃泌素、胰泌素、胆囊收缩素和抑胃肽的生理作用。

4.胃液中含有哪些主要成分?分别由什么细胞分泌产生?各具有哪些生理作用? 5.胃腔内含大量胃酸和胃蛋白酶,为什么正常情况下不产生对胃粘膜的自身消化? 6.影响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有哪些?它们如何促进胃酸的分泌?

7.试述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提示:除受兴奋性因素影响外,还受抑制性因素影响)8.胃有哪些主要运动形式?各自的产生机制如何?各有何生理意义? 9.试述胃排空及其调控机制。

10.为什么说胰液是消化食物最全面、消化力最强的一种消化液? 11.试述胰液的分泌调节。

12.试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发生急性和慢性胰腺炎的可能机制。13.试述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以及分泌和排出的调节。14.何谓小肠的分节运动?它具有哪些生理意义? 15.为什么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16.糖、蛋白质和脂肪在小肠内是如何被吸收的? 【授课时数】讲授6学时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与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熟悉:

了解:机体能量代谢的概况;机体体温的正常变异和测定方法。【教学内容】 掌握:

1.能量代谢: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基础代谢的测定方法。

2.机体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的平衡,主要产热器官及影响产热的因素。散热过程:皮肤散热的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汗腺的神经支配,体温调节的控制系统,丘脑下部的整合作用。

熟悉:

1.间接测热法的原理。

2.基础代谢的测定原理与意义。

了解:

1.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机体能量的来源,在机体代谢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储存、转化及利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 考 题】

1.试述能量代谢和氧债的概念,以及人体的能量来源与去路。

2.何谓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呼吸商在哪些情况下会发生改变? 2.试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3.何谓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有何临床意义? 4.受试者应在什么状态下测定基础代谢率?为什么?

5.某女性,20岁,体表面积为1.5 m2,在基础状态下测得1 h的耗氧量为18 L。试问该受试者基础代谢率是否正常?可能提示有什么疾病?

6.生理学中所指的体温是什么?它有何正常变动? 7.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调节? 8.对高热病人可采用哪些物理降温措施?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9.比较温热性发汗和精神性发汗的有关汗腺、神经支配及其调节。10.以自动控制系统理论解释人体维持37℃左右体温的机制。【授课时数】讲授3学时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尿生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尿的浓缩和稀释。熟悉:肾脏功能的研究方法及血浆清除率的概念与意义。了解:肾脏排泄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教学内容】 掌握: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

2.尿液浓缩与稀释: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肾髓质渗透梯度与尿液浓缩稀释的关系,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渗透梯度中的作用。

3.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肾内自身调节;神经调节;体液性调节:抗利尿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心房钠尿肽、内皮素。

熟悉:

1.滤过膜的结构、功能特点。

+--+2.几种物质重吸收部位与机制:Na、Cl、水、HCO3、K、葡萄糖。

++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功能:K、H、NH3的分泌。4.血浆清除率: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及意义。

了解:

1.概述:排泄的概念和途径,尿液的理化性质,尿量:多尿、少尿和无尿。肾脏功能排泄代谢产物,保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产生生物活性物质,肾脏血液循环特点。

2.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中体液性调节的其他内容。

3.尿的排放(自学):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 考 题】

1.试述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的因素。

2.大量失血、高血压晚期肾小球病变或血浆蛋白减少对肾小球滤过功能各有什么影响?机制如何? 3.试比较近端小管和远曲小管、集合管对Na+、水重吸收机制的异同点。4.葡萄糖在肾小管重吸收有何特点?(提示:从重吸收部位、吸收量、吸收机制、肾糖阈、葡萄糖吸收极限量等方面考虑)5.试分析肾在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机制。6.试述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

7.试比较糖尿病多尿、垂体损伤出现尿崩症,以及大量饮清水所致水利尿的不同机制。8.何谓管-球反馈和球管平衡?它们对肾的尿生成有何影响? 9.肾交感神经兴奋对尿生成有何影响?其机制如何? 10.大量出汗或大量失血对尿量各有何影响?其机制如何? 11.试述肾素分泌的肾内调节机制。12.试述醛固酮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13.心房钠尿肽对肾的尿生成有何作用?其机制如何?

14.何谓清除率?如何利用对清除率的测定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 15.脊髓腰骶段损伤或胸段损伤对排尿功能有何影响?为什么? 【授课时数】讲授6学时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光与声音的感受原理。熟悉:

了解:各主要感觉器官的功能。【教学内容】 掌握:

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和感受器的敏感性的调制。

2.视觉器官:眼的调节,视网膜的结构和感光换能功能:视觉二元论,视紫红质的光化学特性及其代谢。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和光-电转换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机理。

3.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耳蜗的感觉功能:耳蜗的结构,基底膜的震动和柯蒂氏器的换能作用;行波学说;微音器电位与听神经动作电位。

熟悉:

1.视锥细胞和颜色视觉,色觉学说。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2.视网膜与耳蜗的生物电现象,平衡觉的产生过程。

了解:

1.感受器的定义与分类。

2.眼的折光成像原理:简化眼视敏度,近点与远点的概念,眼的折光能力异常,瞳孔近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视网膜的信息处理,双眼视觉和主体视觉。视网膜电图。

3.听觉器官:人耳的听阈、听域和声音强度的表示方法,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咽鼓管功能,声音的骨传导。

4.嗅觉和味觉感受器的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 考 题】

1.感受器具有哪些生理特性?这些生理特性具有什么生理意义?

2.何谓视敏度?能辨认国际视力表上1.0行E字的眼,为何被认为具有正常视敏度? 3.当被视物体由远移近时,眼将发生哪些调节而产生清晰视觉?其机制如何? 4.何谓老视、近视、远视与散光?原因何在?如何矫正? 5.何谓瞳孔对光反射?有何生理、病理意义?

6.试述视网膜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依据。7.视杆细胞在接受光照刺激后是如何产生超级化的感受器电位的? 8.颜色视觉在视网膜水平是如何产生的?

9.何谓暗适应、明适应、视野、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10.试述外耳道、鼓膜和听骨链的传音和增音功能以及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11.试述耳蜗的感音换能功能。

12.试述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的适宜刺激和感觉功能。13.为什么有人乘船、乘车会晕船或晕车? 14.何谓眼震颤?其产生机制如何?有何生理意义? 【授课时数】讲授5学时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突触传递原理和特征,中枢抑制,感觉和丘脑投射系统,肌张力的产生及其调节,睡眠与机制。

熟悉:兴奋在反射弧中枢部分传播的特征。神经递质的分类、作用和受体,中枢的感觉功能,自发电活动与诱发电位。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基本功能,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和免疫的调节。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内容】 掌握:

1.突触与接头传递:突触的分类、基本结构,传递过程及机理。2.中枢抑制: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与变化。突触前易化。3.神经递质:外周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递质与调质的概念。

4.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内脏痛的特性与牵涉痛。中枢感觉传入冲动的反馈控制。

5.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内脏活动的调节: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脊休克;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肌梭与腱器官。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小脑的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电活动与觉醒和睡眠:脑电图的皮层诱发电位,脑电图的波形;脑电波形成的机制;诱发电位形成的机制,觉醒和睡眠的时相。

熟悉: 1.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和神经纤维传导的速度及机制。

2.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电突触,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3.兴奋在反射弧中枢部分传播的特征。4.神经递质的分类、作用和受体。

5.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大脑皮层的一侧优势。6.中枢的感觉分析功能,自发电活动与诱发电位。

了解:

1.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神经的营养作用。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2.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反射弧、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传导通道,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触-压觉、肌肉本体感觉、温度觉),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平衡觉、嗅觉)的中枢分析。

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新皮层,边缘叶,情绪的生理反应。

5.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与本能行为和情绪有关的神经解剖结构,本能行为和情绪活动的神经基础,激发行为的动机与成瘾。

6.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和免疫的调节及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影响。7.脑的高级功能: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 考 题】

1.何谓神经元的轴浆运输?有哪些证据证实其存在?其分类和生理意义如何? 2.何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有哪些方面的表现?其可能机制如何? 3.神经胶质细胞具有哪些生理特征和功能?

4.试举例说明突触后神经元由突触传递而发生兴奋时的电活动改变及其机制。5.试述突触的抑制和易化的类型和产生机制。6.试比较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和突触兴奋传递的特征。7.突触的可塑性有哪些形式?其机制和意义是什么?

8.何谓非突触性化学传递?与经典的突触传递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9.何谓电突触传递?与经典的突触传递相比具有哪些差别?

10.何谓神经递质?作为一个神经递质,应符合或基本符合哪些条件? 11.何谓递质共存?试举例说明其生理意义。

12.周围神经系统中有哪些属于胆碱能纤维?哪些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

13.外周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哪些类型和亚型?激活后可产生哪些效应? 14.试比较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特征和功能。15.何谓牵涉痛?试举例说明其产生的可能机制。

16.睡眠有哪两种时相?在不同时相时的表现如何?各有何生理意义? 17.试述牵张反射的类型及特征。

18.试比较体表感觉区的投射规律和主要运动区的功能特征。19.何谓脊休克?其主要表现是什么?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说明了什么? 20.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将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21.当基底神经节受损时可出现哪些症状?试分析其产生机制。22.试述小脑的功能。

23.试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特征和功能。24.试述下丘脑的功能。

25.摄食行为主要与中枢哪些部位的活动有关?如何证明?

26.何谓防御反应与防御反应区?发生防御反应时常伴有哪些自主神经活动的改变? 27.何谓奖赏系统和惩罚系统?其有关中枢的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28.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位于何处?损伤时会出现哪些语言活动功能障碍? 29.何谓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优势半球和次要半球各在哪些功能上占优势? 【授课时数】讲授14学时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熟悉: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主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与作用机制。【教学内容】 掌握:

1.激素作用的机制及细胞信号跨膜转导。

2.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下丘脑与腺垂体的机能联系,下丘脑的调节性多肽。3.腺垂体:腺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

4.神经垂体: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的来源、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5.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生物合成、储存、释放、运输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种类及生理作用。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6.肾上腺皮质:皮质激素种类、生理作用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熟悉:

1.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过程及其效应。

2.胰岛: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3.肾上腺髓质:髓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素)种类及其作用。

4.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和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维生素D3,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5.瘦素的有关新进展。

了解:

1.激素的分类。

2.其他器官的内分泌功能和激素:松果体和胸腺的内分泌功能。3.前列腺素的作用。【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 考 题】

1.何谓激素?激素可通过哪几种方式作用于靶细胞? 2.试述含氮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的不同作用机制。3.下丘脑通过哪些结构与垂体之间建立功能联系? 4.试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5.试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甲状腺功能的调节。6.体内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主要有哪些?如何调节? 7.试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8.试述应激和应急反应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9.试比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授课时数】讲授6学时

第十二章生殖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性腺的主要内分泌功能与生殖过程的重要环节。熟悉: 了解: 【教学内容】 掌握:

1.女性生殖:卵巢的功能及其调控,月经周期与下丘脑腺-垂体-卵巢的关系。2.男性生殖:睾丸及其功能调控;抑制素与激活素的作用及调控。

熟悉:

1.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了解:

1.女性生殖:妊娠受精、着床、妊娠维持及激素的调节,分娩与授乳。2.阴茎勃起和射精。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 考 题】

五年制高职药理学教学 第3篇

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教学质量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是指初中毕业后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就读五年全日制大专护理专业获取高职大专文凭的学生。该类学生文化层次较低(入学时大多数人为初中毕业生),大多对专业的认识较低,对自己充任的社会角色难以适应。药理学是一门桥梁科学,是以基础医学如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为前提,内容复杂,为医学专业中较难掌握的一门基础课。针对该类学生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对提高和加强学生药理学知识的掌握有重要意义。

一、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特点

1.年龄与心理特点

五年制学生在年龄和心理方面与普通高等院校學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学生年龄在16~18岁之间,自我照顾能力差,还不能真正使用逻辑思考的方式及科学的方法判断和解决问题。在处理问题时片面、冲动、缺乏冷静,许多方面缺乏自主与独立。在心理上,想要摆脱约束,企图蜕变成成年人,从而不能保持该年龄段的特征,模仿欲望较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该类学生与三年制护理学生相比,缺乏明确的就业目的和自我调控能力,不能根据将来的职业需求,来调整和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

2.学习方法特点

护理职业学院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动机特点:因为个人兴趣的占33.8%,父母愿望原因占15.0%,就业原因占30.9%,其他原因占20.3%;兴趣特点:一般的占到60.4%,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有8.5%,喜欢的有31.1%;学习时间偏爱:45.4%的同学属于猫头鹰型,36.9%的同学属于百灵鸟型,13.3%的同学在上午的学习效率最高,偏爱在下午学习的仅占4.4%。可见,学生学习动机以个人兴趣和就业因素为主,以就业因素为主的学生容易被就业所需的必要技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对护理专业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较多,表现学生尚未能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调整自己的兴趣,另外也表明本类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需要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学生主要学习时间为清晨和晚上,应该合理调整教学任务和作业量,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

二、药理学教学方法特点

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从教师角度讲是教的方法,从学生角度讲是学的方法,所以教和学是紧密关联的两个环节。药理学教学应根据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与专业特点,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注重学生基础

五年制高职学生来源于初中毕业生,基础知识较差。讲解过程中应注意对基础内容的补充,如讲解抗心功能不全药物时,应分配较多时间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机制的介绍,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白药物的作用原理,从总体上了解各类药物在治疗该疾病时的特点和地位。而对于重点药物强心苷的强心作用的分子机制则可以略讲,防止学生出现为难情绪。

2.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就业动向,结合药理学的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就业的最常见去向为基层医院,根据基层医院内科、外科、妇科等用药情况,对部分章节进行重点介绍。如本科课程中的一些非重点内容:消化系统药、呼吸系统药、性激素、麻醉药等,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对其中部分章节重点介绍。药物内容的讲解同样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进行调整,如强心苷类药物的毒性较大,中毒发生率高,应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对强心苷中毒的先兆现象、诱发因素、中毒的解救等重点讲解。

3.调整教学方法

五年制学生年龄较小,自我照顾能力差,还不能真正使用逻辑思考的方式及科学的方法判断和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不能采用本科生的“放养”模式,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首先,药理学内容复杂凌乱,可采用课堂提问方法,督促学生学习,加强要点记忆;其次,注意布置课下作业,并定期进行测试。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兴趣表现一般的占大多数,如果想提高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必须提高该类同学上课的注意力,一些与药物相关的边缘话题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介绍β受体激动药时,可以简单介绍一些体育比赛的兴奋剂,以及各届奥运会上发生的一些兴奋剂事件;介绍平喘药物时,可以介绍一些关于瘦肉精的事件。这样将课本枯燥的知识与我们生活中的比较关注的事情相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提高教师素质

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和艺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及对象的转移而有极为丰富的变化。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出宽松、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药理学做为一门临床基础课,以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为基础,而学生基础差,这就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可以随时解答学生各方面的疑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总之,药理学作为一门基础与临床的桥梁科学,对医学专业、药学专业、护理专业学生都很重要,不同层次的学生(中专、高职、本科)以及相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上均有不同的特点,只有认真分析学生专业特点、学生背景情况、学生学习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赖术,何胜,许小林.民族医学生对药理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原因调查与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176.

[2]李淑琦.心理学与心理卫生[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29-230.

五年制高职药理学教学 第4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生理学教学,多媒体课件

微软的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发展到今天, 从Office4.0到如今的2003、2007以及2010, 技术不断进步, 对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的处理日趋完善, 已经成为教师平时制作课件不可缺少的强大武器, 各种Power Point制作的课件到处可见。什么样的课件更适合我们的学生?更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下笔者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生理学、多媒体3者的特点, 谈谈多媒体课件应用的体会。

1 课件信息量的添加

传统教学,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对板书都会尽量精简, 使板书体现的内容往往是一堂课上最重要的部分。多媒体的使用使我们不再有这方面的顾虑, 可以根据“需要”添加, 大量的信息确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内容, 但也往往会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 我们面对的是刚踏出初中校门的五年制高职学生, 他们中间很多人无法自己归纳、分辨重点, 过多的文字描述会在第一时间增加学生压力, 无形中告诉他们这部分内容很多, 很难, 使本就对学习倦怠的学生更加排斥之后的授课, 也有学生把课件文字当成传统板书抄写, 从而忽略“听”课,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精简”自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要点。文字, 包括图片的精简都能很大程度上减少课件对学生的视觉刺激, 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教师的讲解中。但是, 当课程内容限制无法精简时, 也不能盲目追求, 以至于忽略内容完整性。这是一个矛盾的存在, 此时为解决这一矛盾, 多媒体的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 运用多媒体效果将教学内容逐步显示, 或分开成多页, 将一个较大的知识点, 分散成多个小点, 能非常有效地缓解学生的课堂压力, 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 课件内容的设计

2.1 文字内容的添加

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 现在有很多观点认为不应该复制教材内容, 否则精美的课件就只是教材的拷贝, 失去制作课件的意义。笔者透过平时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发现课件制作虽然不该完全复制教材内容, 但出现在Power Point上的文字描述, 特别是重点之处, 应该尽量与书本吻合, 我们的学生是五年制高职生, 在初中时期习惯了死记硬背的学习环境, 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 理解能力存在不足, 当同一知识点教材与课件出现不同描述时, 往往会无所适从, 自身的自卑感与对教师的畏惧感, 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及时提出疑问, 妨碍对知识点的理解。

比如肾糖阈的概念, 可以描述为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也可描述为尿中不出现葡萄糖时的最高血糖浓度, 2个概念的意义完全一样, 但是当教材上是一者, 课件上是另一者时, 我们的学生就会产生疑惑。在作业中就有明显体现, 对肾糖阈的解释, 不少答案同时出现以上2个描述, 由此发现, 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尚未掌握。只有少数学生会在课后提出疑问, 但这就背离了我们的教学要求。

2.2 多媒体素材的添加

生理学的概念和机制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动态性, 对于非IT专业的生理学教师来说, 要自己制作动态的flash课件是非常不现实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便利的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相关素材,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如海般的资料中选择我们所需要的。

生动、形象是多媒体课件的一大优势, 但是为求形象直观, 过量添加图片和动画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适得其反。我们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兴趣高、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异常敏感, 过多的图片和动画使学生上课时走马观花, 无法有效掌握课堂要点, 但若只是文字与图片的简单组合又会使课件成为很多人所说的“电子书”。据调查发现, 虽然有92%的学生乐于接受多媒体教学, 但其中也有近50%的学生提出, 如果多媒体素材过多容易分散注意力。这是又一个矛盾的存在, 生理学的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特点, 章节特点和课件内容相适应, 2者平衡才能得到预期效果。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特点, 有区别地对待。如:心的泵血过程, 虽然教材上把整个过程分成几个阶段, 但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所谓的阶段都是人为划分的, 为了更好地展现全过程, 用动画的形式配合讲解更合适。此处若是单纯用图片, 要体现整个过程则需要大量图片叠加, 就有可能过于冗杂、累赘, 增加教学难度。但若是“内分泌”这章, 又另当别论, 在这一章里, 我们侧重于各主要腺体的具体功能, 过程涉及有限, 相互关系也主要有2点: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各腺体功能的调节。用图片和指示针完全可以达到目的, 所以在这章中, 用图片、文字、配合讲解也许更合适, 更有效。

3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多媒体课件从作用上来说, 它是一种教学手段, 在它刚进入课堂时, 人们热衷于这一新鲜事物, 甚至依赖多媒体教学, 放弃一些很好的传统教学手段, 这些行为使多媒体使用过程中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在授课过程中, Power Point的幻灯片放映以翻页的形式体现, 前后内容无法同时展示, 与传统板书相比, 容易淡化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很多时候它的介入, 还会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但在课堂上, 这种交流至关重要。要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的合理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板书不会因为授课进度的变化消失, 能有效强化知识点之间的层次, 联系, 更清晰地体现授课思路, 也能有效加强师生交流, 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教学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1], 不管是以前的板书, 还是后来加入的多媒体, 从本质上说它们是一样的, 都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 不管是过去、现在, 还是将来, 必须使教师、学生、课件等多元素有机结合, 才能真正体现优势, 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创新论文 第5篇

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只经历了小学和初中,学习到的有关语文的知识非常少、非常浅薄。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在校学生普遍表现出以下状况:

1.文化基础薄弱又缺乏刻苦精神。

2.渴望一技之长又不知如何下手。

3.兴趣爱好广泛又不愿投入太多精力。

4.思维活跃灵敏又常常自惭形秽。

5.乐于接受信息又厌恶理论学习。

这就导致了“字不成体、文不成句、语无伦次”以及“上课只讲俏皮话、文章只到网上找、毕业难填求职表”这种状况。这一状况如果得不到缓解,则会严重影响五年制高职生的成才。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是职业学校必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工具课程。语文水平的高低,不仅是最直接反映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一面镜子,更影响着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学习。因此,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避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语文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专业素质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人的全面发展、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另外,五年制高职语文课本内容涵盖广泛。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能够熏陶思想情感,明辨是非善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应用文写作是日常生活、工作交往中最基本的交流途径。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加上当局者迷,轻视语文学习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创新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确立专业化导向

专业化是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一方面要在重视学生个性、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发展因素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学科价值的实现、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兴趣的满足、感情的宣泄的人文目标。但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让学生不能只掌握可见可测的知识技能技巧,而要掌握那些对他们一生都有重要价值的最基本的知识,掌握那些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适应职业要求所必需的知识。

2.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是要创造宽松的创新教学环境。创造性的灵感总是在主体迷恋、执著、充分自由的状态下萌发出来的。因此,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成为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第二是教学体系要多样化。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时数也不一样,这就需要针对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在教学中建立选修与必修、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教学体系。第三是要将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在各专业的教学中,还要以语文智育为主干,把德育、美育、智力因素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渗透于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的训练中。

3.创新教学内容

一是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文本为中心,以文学作品为出发点,通过对名作名篇的阅读与欣赏等,从审美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二是在重视文本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发挥与拓展,将哲学、历史、艺术等知识加以渗透与融通,借以开阔学生视野。三是在对文学作品分析讲解的过程中,注意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的赏析,提高审美趣味,培养高尚情操。四是要充分融进社会生活。要使大学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除了讲解课本知识外,还要融入社会、生活内容,借以增强课堂的时代感、新鲜感。五是要重视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把提高学生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置于重要位置,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层面出发,尽可能地安排应用写作、语言训练等语文能力训练内容,确保高职语文“学以致用”。

4.创新考核方法

五年制高职语文应该不拘一格,尽量遵循“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变一元化为多元化,根据语文课程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全方位地动态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使考核方式不仅成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比较准确、科学的标尺,更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推进器。

五年制高职《工程力学》教学初探 第6篇

关键词: 《工程力学》 高职教育 教学方法

《工程力学》是在高职很多工科专业中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工程力学》主要研究工程构件的受力、变形、破坏和运动规律,为工科专业的相关后续课程,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一些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工程力学》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握好每个环节。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符合高职教学目标、现状和教学规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笔者通过分析该课程的特点和五年制高职类学生的学情,并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提出关于五年制高职类工程力学教学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及采取的措施。

一、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

《工程力学》和《高等数学》、《物理》等课程有较强关联,都有较多公式。《数学》和《物理》中的公式和定理,一般是建立在抽象的概念之上,经过逻辑推理和证明得到,学生能清楚明白是推导出来的[1]。《工程力学》的公式比较抽象,其中包含一些重要的力学分析计算方法,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内容繁杂,分析研究对象多,解决问题方法灵活多变等。

五年制高职学生均是初中毕业生,大部分学生的中考成绩处于中下等水平,虽然在初中已初步接触过相关的物理知识(其中一部分为力学和运动学问题),但由于大部分同学数理基础较差,因此,在进入高职院校后觉得和数理联系紧密的《工程力学》课程很难学,有畏惧心理,难于取得好成绩[2]。

二、需要加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在刚开始上《工程力学》课程时,可以抽一、二天的时间带领学生到专业车间或实训室认识诸如车床部件等一些结构物及其制造工艺,向他们简略介绍力学知识在其中的运用,增加一定的感性认识。其次,可联系实际举例,诸如自行车、缝纫机等是如何运动的,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实验、电教等直观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对工程力学的认识。

三、改变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争的形式,使全班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讲课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详细分析用到的力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讲解时要让学生弄明白各种受力状态或变形情况并分别加以举例说明,让知识学以致用,贴近现实生活实际,选取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讲深讲透,使学生听懂弄明白,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能够独立解决[3]。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学往往需要突破以往的单纯依靠板书的教学手法,可以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文字、声音、动画、图片等融为一体,展现在课堂上。有声有色的情景式教学环境,可以使原来传统教学中枯燥抽象、用单一语言文字和图形难以讲清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还可以将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及时灵活地引入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兴趣。通过演示三维彩色仿真动画、动态教具和工程实例图片,可以拓宽学生的工程视野,更好地将一些工程实例展现在学生眼前[4]。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对于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应亲自在黑板上带领大家边推导边写,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重点难点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是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它对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后的影响非常重要。自学能力是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刚刚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五年制高职二年级学生,笔者利用课内外时间,安排一些自学活动。自学活动可分成两个层次:其一,培养自学习惯。要求学生做到课前要预习,上课时要记笔记,课后结合作业认真复习,定期归纳;其二,安排以自学为主的教学内容,对一些浅显的内容(如“力的基本概念”、“力矩、力偶的概念与区别”等),由教师列出自学提纲,让学生课前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上课时通过提问检验自学效果,或者请学生上台模拟讲课。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是相当有帮助的[5]。

六、通过大作业形式训练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

工程中力学问题的分析计算能力是工程技术人员不可缺少也是相当重要的。这种能力的取得主要依赖于“工程力学”的课程练习。可以精选一些典型工程结构简化的力学模型,作为“工程力学”大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并要求把分析计算过程整理成小型的科技报告形式。一方面起到综合复习、巩固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分析计算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初步训练学生写作科技报告,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有好处。我校在2012级“工程力学”教学中,安排了三次大作业:弯曲内力分析,常见简单结构的分析计算,传动轴的分析计算,分别在相应内容讲授完成后,进行练习。选题接近工程实际,计算量较大,比平时作业要难,主要由学生课外完成。学生反映,大作业把所学的力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结构的分析计算,虽然有些麻烦,但初步体验到了力学知识的应用,完成作业后有成就感、收获感,提高了学习力学的兴趣[6]。

七、完善考核方法

在考核形式上,应改革一次性结课考试的做法,可采用多种形式,以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与督促,并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平时的考核可以采用作业、课堂提问、讨论、报告、实验操作和阶段性测验等多种形式。这种变一次性、终结性考试为学习全过程的考核形式,有利于课程分阶段目标的实现,可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减少学习的功利性,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长制约学风、考风建设的状况,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也可使学生们的压力分散开来,并且较为准确地考查学生在每个阶段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和综合能力。成绩评定采取了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考勤及学习态度、提问回答情况、作业情况、读书报告、阶段性测验、大作业、实验成绩等)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的分阶段的全程性考核方法,实现考试内容、形式和成绩评定的统一;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学生学习知识与学习能力的统一。

八、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工程力学》教学的一些看法,教育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工程力学》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探索、多创新一些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遵循引导、激励的原则,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工程力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献丽.高职工程力学探析[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2).

[2]李敏.技校学生如何学好《工程力学》[J].现代技能开放,1997(8).

[3]王长虎.对高职高专工程力学教学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6).

[4]张雅静,李治国,冯海全.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19).

[5]朱洪胜.《机械工程力学》课堂教学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04(7).

[6]龙之辉.对高工专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五年制高职药理学教学 第7篇

1 在药理学教学中开展两种方式的案例教学

1.1 案例用药分析结合理论教学

将临床案例讨论穿插在常规药理学教学授课过程中, 即首先将与待讲授药物治疗有关的完整案例资料如病人主诉、病史、症状、体征、检查结果、诊断、治疗用药、病人结局等一次性告诉学生, 然后教师常规讲授药理课程。授课结束后, 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 从药理学角度分析该案例的用药是否合理, 再由教师做最后总结, 指出知识要点和重点。如此一来, 在没有增加课时的情况下, 教师必须压缩讲授时间, 以便进行案例教学。所以要求教师把讲授重点放在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上, 言简意赅, 突出重点。为避免影响教师原有的授课安排, 要求一个教学单元中案例教学时间不得超过30%。

1.2 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 Based Learning)

采用PBL教学, 将学生分成8~10人的学习小组, 每个案例需要分几幕进行渐进式了解学习。第一幕:教师给出部分案例信息后让学生思考10分钟并提出问题, 然后让学生分工合作, 通过多种途径寻找解决方案, 并在第一次PBL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 让每名学生对前一次问题做出回答, 大家讨论归纳各种可能答案, 教师适时给出第二幕案例信息, 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再提出下一轮问题。在第二次PBL小组讨论时, 教师给出第三幕信息, 学生经过讨论及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如此循序渐进, 悬念迭出, 一环紧扣一环, 直到最后谜底揭开。学生通过种种曲折的学习过程, 最后往往有恍然大悟般的收获。

由于条件限制, 我们尝试着开展了两个专题共8学时的课程内PBL教学, 分别是“疼痛的药物治疗”专题和“高血压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用药”专题。前者主要将镇痛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两个章节的内容整合进案例;后者将抗高血压和抗充血性心衰用药等几个章节的内容整合进案例。将每个案例安排成3幕剧逐次展开。

2 学生对于两种案例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

(1) 学习结束后,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意见。在回收的135份有效问卷中, 大部分学生对于案例教学反映良好。如81.5%的学生认为接触鲜活的临床案例能激发学习兴趣;84.4%的学生感到案例教学使自己认识到知识有限, 能调动内在的求知欲;61.5%的学生认为案例包含药理学以外的如社会人文知识, 有助于加深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对比传统的案例教学和相对新型的课程内PBL教学时, 发现如果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习时间查阅资料, 部分学生 (45.2%) 就认为PBL教学增加了学习负担;但大部分学生对于PBL教学的效果还是持肯定态度;64.4%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案例的悬念效果能调动好奇心, 比传统的案例教学收获更大;80.0%的学生感到PBL教学方式能使他们意识到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应是被动灌输;77.0%的学生认为PBL教学能提高自学能力;69.0%的学生认为PBL学习过程可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2) 除了比较两种案例教学方法, 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就传统讲授教学法和课程内PBL教学方式了解了学生的看法。令人感到比较意外的是, 表示喜欢课程内PBL式自助学习超过喜欢传统的听教师讲课模式的学生只占27.4%, 表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传统讲课模式, 觉得这样节约时间, 学习效率高;认为采用课程内PBL教学后, 对于药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好于传统讲授教学方式的学生只占28.1%, 尽管测试结果表明他们对于这几个章节的知识还是掌握得不错。这种现象一方面可能与学生早就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 对于新的自学方式感到不习惯和没有把握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教师先强调了这几章被整合进PBL案例中, 使得学生担心自学可能抓不住全局和重点, 还是希望教师能够给出重点范围的心理有关。曾有研究表明,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现阶段并不适合采用PBL模式[6], 本次教改中学生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此观点。

由于PBL教学中需要组内学生协调分工学习, 53.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有助于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不过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他们必须提前自学相关临床专科知识, 因此73.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时间是有限的, 需要抓住现有机会努力学习。

3 两种案例教学模式的特点比较

3.1 传统案例教学实施要求较低, 能保障教学效果

案例可以在不同年级多次重复使用, 有利于总结积累, 这是过去常用的一种方法, 实施起来要求较低。此次教改中将传统形式上理论课之后单独进行的案例讨论与理论授课结合在一起, 使得刚刚学习的药理学知识在第一时间就与临床实践结合在了一起, 虽然理论讲解时间有所压缩, 但是并没有影响到教学效果, 反而加强了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记忆。这是本次教改采用的主要模式, 在30个教学单元使用。

3.2 PBL教学对师资力量及硬件要求较高

PBL教学要求较高, 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按小组方式进行;需要有专门的小教室;需要较多经过专门培训的指导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案例内容, 因为该方法模拟临床实际工作, 要求学生遇到的都是“新鲜”案例。小组学生需要分工协作, 人人都要主动查资料;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评价他人的能力和接受别人评价的能力等。

4 案例教学对规模化医学教育的帮助

在现在的医学教育体制下, 学生普遍接受的是先学习基础理论, 后接受临床实践的教学安排。我校对于五年制医学生的学习安排是第六学期进入医院开始临床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而案例教学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格局。哈佛大学医学院较早在案例教学方面获得了成功的尝试[7]。如一年级学生学习解剖学时, 教师可以将临床上的相关外科案例穿插进去, 结合起来讲解, 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所以案例教学法是医学教育中有理由受到重视的实践方法。药理学作为桥梁学科, 其理论教学安排稍早于临床课程, 课程特点是内容多且杂, 逻辑性不强, 学生学习起来往往觉得枯燥和困难。药理是药物治疗的基础, 与临床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案例教学, 达到药理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密切与临床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使他们不浪费宝贵的学习机会。

相比传统案例分析教学, PBL教学需要从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统一协调和安排, 这样才能显示出良好的整体效果。在五年制医学教育体制中, 基础课学习时间和临床实习时间相对七年制和八年制要少许多,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也不能另外设置临床案例讨论课。通过这次教改我们认为, 在没有条件实施PBL教学的情况下, 压缩部分理论讲授时间, 将理论与传统案例分析结合教学, 也不失为一种改善药理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少非.案例法的历史及其对教学案例开发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 2000 (10) :42-45.

[2]苏润泽, 门九章, 李晓芳.浅析病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27 (6) :59-60.

[3]王玲, 孙平, 杜智敏.药理学教学中以病例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1, 26 (5) :56-57.

[4]宋丽华, 郑王巧, 郭春花.案例式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11) :108-110.

[5]刘铮然, 崔成立, 杨玉梅.案例教学法在药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10) :93-94.

[6]赖亚曼, 蒋学武.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3) :424-425.

五年制高职药理学教学 第8篇

1 双语教学的目的

通过病理学双语教学,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专业英语名词和基本的病理学描述的英语词汇和句子。复习巩固有关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学科的专有英语名词,初步学习与病理改变有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英语词汇。从而使学生熟练阅读病理学领域的英文文献,并结合学生本人的普通英语能力,写出病理学领域的学术论著的英文摘要或全篇文章。部分学生也可达到初步地使用英语在病理学范围内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2 对象和方法

2.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广东医学院医学相关专业2005级本科生共140人。

2.2 教材

选用含英语量大的中文教材和原版英文教材的部分章节。我们选用王恩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病理学》,该书有详细的中英对照索引的名词表,每篇有英文小结(Summary)。我们也从Underwood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General and Systematic Pathology中挑选出一些章节作为辅助教材。

2.3 方法

自编适合双语教学的讲课提纲。讲课提纲是我们结合教材和讲课内容编写的提纲式材料,让学生在听课时当笔记本用。学生在听课时使用讲课提纲,节省大量的做笔记时间,能利用更多的时间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思考并做初步记忆。讲课提纲包含主要名词及名词解释,基本病理改变及简单的临床病理联系和病因发病机理。为适合双语教学的需要,对病理学专业名词及其解释、基本的病理描述、词汇和相关的临床病理联系的词汇配上英语,每章节还有英语小结。制作适合双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讲课用的多媒体幻灯片时,对病理学专业名词、基本的病理学描述词汇和句子、与病理改变有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词汇等配上适当的英语单词。

编写适合双语教学的实习指导和实习报告。病理学的实验课主要是让学生在肉眼和镜下观察标本的形态学改变,理解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了解临床病理讨论的内容。因此在实验指导的编写上对大体和镜下的病理形态改变及相关的临床表现配上相应的英文文字,并选编几个短的英文病案分析。实习报告本上主要出现用英文书写的问题、要求和解释。

制作富含英文素材的病理学网络课程。利用电子网络和学校校园网的资源,把病理学的理论课内容、实验课内容、讲课录像和练习题等放入病理学网络课程,给学生提供了非常方便的自主学习园地。对各部分内容精心设计,配上丰富的英文素材,让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的自学和复习。尤其是大体和镜下的病理图片,配上适当的英文解说词后便是极佳的双语教学材料。病理双语教学的理论课授课方式。按原来汉语授课的程序进行授课,不减少听课学生数量,不增加课时,不减少讲课内容,但加快讲课速度。老师讲课时,以内容节段为单元,先用汉语讲解专业内容,再用英语重复讲解,对专业名词等还要进行构词讲解和带读,让学生参与,加深印象,增强课堂气氛。对某些用英语讲解过的内容,还可用英语对学生提问,学生尽量用英语回答。

病理双语教学的实验课授课方式。广东医学院病理实验课为小班上课,通常为35-70人。我们充分利用小班上课的条件,加强师生互动,进行双语的教和学。在保证完成专业课的实验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师生用英语进行的一问一答或自由讨论,反复练习理论课上学过的双语教学内容,或讨论实验课的观察内容。有时老师还对学生进行英文试题的测验,最后有英文的小结和布置一定数量英文作业,要求用英文作答。

与双语教学有关的考试。在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试卷内容中,用英语出题并要求用英语作答的题量占20%左右,以检查双语教学的效果。

3 初步观察的结果

3.1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章节与汉语教学的章节的英语试题平均成绩的对比

病理学总论内容包括组织细胞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及主要各论内容如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定为双语教学章节。其余章节通常由年青老师主讲,作为培养性讲课的内容,一般不进行双语教学。在平时测验中,英语试题占总试题的20%,其中10%来自双语教学内容,10%来自非双语教学内容。测试两个班,共140人。

从表1的结果看,通过双语教学,学生的专业英语成绩有明显提高。

3.2 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关于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国内较早的文献几乎从国外文献直译而来,即所谓沉浸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和过渡型双语教学[3]。沉浸型双语教学是指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中使用的外国语言进行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是指学生刚入学时使用本族语言进行教学,然后逐渐使用外语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过渡型双语教学是指学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渐转变为只使用外语进行教学。这些从国外直译而来的双语教学模式,不但其名词不易理解,也不太符合目前我国国情,更不能普遍适用于各类医学院校的教学。后来经过实践,有人提出我国双语教学模式可划分为全外型、半外型和混合型三种[4]。也有人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浸润型,即外语在教学中逐渐地渗透,外语比重逐步加大,一般不超过30%[5]。这些双语教学模式可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大学,但都还在探索中。作为五年制的高等医学院校还没有成熟的双语教学模型被广泛使用。

我们经过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初步总结出适用于五年制高等医学院校病理学双语教学的实用模式。本模式的简单表述如下:双语教学占课堂内容约20%,重点覆盖病理学概念、病理特征、主要病理临床联系和描述病理临床特点的基本术语,中英文相伴出现,教师以完全英语句子讲述英语,并适当提问或与学生讨论,采用富含英语的中文病理教科书,自编双语教学的讲课提纲、课件、实习指导和实习报告,在实验课中用英语试题测验、布置英语作业,或利用病理双语教学的网络课程来加强对学生双语教学的训练,以英语试题和要求用英语作答来检测双语教学的效果,从而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和书写医学英文文献的水平,并打下一定的专业口头英语和专业听力英语的交流基础。同时强调双语教学应避免延长学时、影响专业课学习和过多地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我们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没有增加学时。从相关的考试成绩中可见,本模式的双语教学可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成绩。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本模式的双语教学对学生专业英语的读、写、听、说有一定的帮助,且不明显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因此,本双语教学模式在五年制高等医学病理的教学中是有效的、可行的。但由于实践的时间还不长,观察和调查的学生还较少,所以需要更多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并需要不断地修正,最后形成一个成熟实用的双语教学模式。

摘要:经过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初步总结出适用于五年制高等医学病理学双语教学的实用模式。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该双语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成绩,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不影响专业课的学习,也不需要增加病理学课程的课时。

关键词:医学教育,病理学,双语教学,高校

参考文献

[1]赵颖海,陈小毅,孙宁,等.对病理学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及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3):209-210.

[2]赵颖海,孙宁,陈小毅,等.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病理学课程双语教学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04,3(4):39-41.

[3]张跃银,侯卫平.论医学高校双语教学[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47-248.

[4]李秋萍,顾立志.教学为主地方性高校双语教学的定位及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94-96.

五年制高职药理学教学 第9篇

1 转变教学观念, 正确认识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另一种语言作为课堂的主要用语进行教学, 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该语言的运用能力, 就目前情况看, 主要是英语[1]。但学生到大二才开设病理课, 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英语整体水平还不高, 英语词汇量不够丰富, 尤其缺乏专业英语词汇, 双语教学只有考虑到医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 我们首先在外语基础较好的班级 (七年制班) 中进行推广, 以达到使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语言学习、研究和交流专业知识, 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对专业课的综合掌握能力的最终目的。

2 自主开发研制双语教学课件, 编制适合校情的病理学双语教学教材

我校由于双语教学还处于尝试阶段, 应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训, 以加强教师的口语授课能力。针对学生的专业英语功底不是很厚, 所以在教学中仍以母语为主, 首先重点突破专业英语词汇及专业英语术语,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专业词汇;在讲授重要概念和病理改变时用英语讲述, 使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医学英语词汇;或者交替使用中英文讲授, 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中文内容;再则, 选择个别容易理解的章节尝试进行全英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专业英语词汇, 用通俗易懂的口语英语表达出来;重点或难以理解的部分, 根据学生的反应循序渐进, 随时调整中英文的使用比例, 换不同的方式表达并放慢速度重新复述, 以期让学生听清楚弄明白。课前要求学生预习, 然后在课堂上用英语提问, 学生尽量用英语回答或复述, 不懂的或难以表达的就用汉语, 既调动积极性又不背思想包袱, 尽可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热情[2]。

采用“病理引导式”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准备一些英文病例讨论, 课后学生通过上网和图书馆的信息查找有关资料, 认真准备, 学生在实习课上进行讨论, 老师通过提问式, 启发式引导学生从临床症状推断病理变化, 讨论结束后, 老师再对相关内容归纳和总结。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开阔视野, 活跃思维, 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更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直观性很强的医学基础学科。因此, 在中医院校七年制病理学双语教学中应自主开发研制双语教学课件, 编制适合校情的病理学双语教学教材。根据需要编写适合中医药院校现状的双语教学教材, 或者选用相对适用的外语原版教材, 或者在参考国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讲义后在教学过程中, 再根据病理学科的发展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 适当补充新内容, 不断加以改进、完善。在阐述病理学理论知识时, 可配以适当的实物图片, 或利用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于一体的特点, 直观、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地展示病变特点, 集中英文于一体, 并选用制作较好的英文原版教学片插入多媒体课件中, 穿插于讲课之中播放, 这样既学到原汁原味的医学英语, 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3 开展七年制病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意义

有关专家指出,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得到三方面的收获"最直接的收获是外文水平的提高, 最基本的收获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最深层次的收获是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和技巧[4]。开展双语教学, 要求教师主动阅读英文原版教材, 及时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学生用双语学习专业课程, 既能增加学习外语的环境和机会, 也可深化专业课学习。总之, 中医院校七年制医学生病理学采用双语教学以来,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对病理学的专业英语词汇有了初步的掌握, 医学英语的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为以后医学英语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 而且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精益求精, 及时了解了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促进了科研的开展同时也提高了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双语教学,病理学,中医院校,七年制

参考文献

[1]刘京丽.中医药院校如何开展双语教学[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4, 20 (2) :47-48.

[2]杨明山, 顾璜.医学专业双语教学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 (3) :8-9.

[3]于赫, 于英君, 韩学忠.多媒体课件在双语教学中的特殊作用[J].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 2004, 2 (9) :8-9.

五年制高职化学教学改革 第10篇

在高职院校, 对于大多数的专业来说, 化学是一门基础课, 对所学专业实际用处不大, 专业所需的化学知识涉及很少, 加上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失去考大学的信心, 对化学的学习抱着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 学校对化学教学课时往往安排很少, 使得高职化学在高职教育中不是特别受学生的欢迎。然而, 化学教育不仅为专业服务更应体现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 化学的飞快发展使其在工业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很难想像, 一个对化学缺乏起码知识的人怎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针对现阶段高职化学教育实际情况, 应对化学教学进行整改。通过几年的教学, 我总结了如下的一些问题:一、高职学生文化素质较低, 基础较差, 生源类型复杂, 许多学生谈理色变, 缺乏学习兴趣, 逻辑推理能力较弱, 缺乏想象力。二、高职类教材体系大都简单模仿高中教材体系, 内容庞杂, 理论性强, 不能贴近学生、社会、职业, 知识点之间跳跃、割裂、抽象难懂。三、学校教学设备有限, 化学教学注重实验, 操作能力更是培养学生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高职类学校教育资源有限致使大量实验、模型只能采用多媒体借助录像及动画, 缺乏操作性和直观性。四、教学上大部分仍采用以教师为主, 考试牵着学生走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黑板、粉笔、嘴巴”教学手段,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利于能力培养。针对以上的问题, 我觉得除了学校方面的整改外, 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整改:

一、改教材

针对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 高职教育培养不能以“学术型”、“理论型”, 应以“实用型”为目标, 学校对许多非专业化学安排的都是自开课, 教师可以自行对教材选取:1、重基础:高职学生基础教差, 可选取中学化学基础知识, 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电解质溶液等, 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2、重科学和先进:科学为现实生活、工作服务, 新观念、新技术、新工艺频频出现, 而教材的内容具有稳定性, 在选取教材的同时应适时添加与现实生活、经济、科技发展密切联系的实事焦点、动态, 保持与时代同步, 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技能, 也能增强学生学习动能。如能源、环境等。3、重实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来源是实验, 实验的安排是必不可少的, 有条件的可以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同时可以选取电子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构建教学的立体化。

二、改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必须先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美籍华人丁肇中博士更明确地说:“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最重要的, 第一是要对科学兴趣, 认为从事科学是你一辈子唯一的乐趣, 其它的都是次要的……”。1、开放性课堂,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开放, 教学方式也要开放, 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倡导探索性学习方式。如:在讲盐类的水解这节内容时, 我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水解的概念, 让学生分成4个学习小组, 分别从盐的分类、形成、性质入手, 认真自学, 借助图书馆和网络查阅有关资料, 自主设计安排实验, 总结归纳盐类水解的原因、特点。2

三、改课堂

现代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知、技、意三个方面, 知是知识, 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等;技即技能, 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社会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意即态度和情感。化学研究的是和人们身边所有的物质, 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密不可分, 学生身边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是化学的教学课堂。比如:讲环境问题时, 可以把课堂放到室外, 让学生充分感受什么是环境, 身边的环境是怎样的, 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怎么做。一直以来, 非专业化学课程特别是实验都处于从属、不受重视的地位, 评定学生化学课成绩也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依据, 其实,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也是与高职教育目标相符的。很多学生对实验室和很多东西都有强烈的好奇心, 喜欢东看看, 西摸摸, 却不知犯了实验室的大忌, 很多药品是有毒或是强腐蚀的, 必须先让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 及时发现问题和排除安全隐患, 学会很好的保护自己和他人。可以课堂放到实验室或研究所, 正确识别化学物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认识火源的性质和正确选用灭火器, 掌握灭火常识等。还可以把课堂安排到校外相关的单位进行现场实习, 如: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 进行现场教学, 了解哪些设备采用了哪些原理, 哪里用到了所学的知识等。

四、改考试方式

高职教学强调以能力为中心, 用传统的单一笔试方式作为教学的唯一方式, 显然有失偏颇, 因此考试方式应该多样化:一、理论课部分:1、平时成绩占20%, 包括笔试、口试、平时作业、到课率、小论文、学习态度等;2、期末闭卷考试占30%, 考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及应用能力, 按传统的考试方式, 限时完成。二、实验部分:1、平时成绩占10%, 包括预习、操作、实验报告等;2、阶段性操作考试占20%, 每一项实验结束后, 注重对操作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进行考核, 适当考虑分析结果的准确性;3、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占20%, 考查学生对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完成情况, 或者以抽签的形式考核学生的某项操作技能。其次, 由于学生化学基础差异较大, 学习能力不同, 不能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期末考试时可编制三套不同难度的试卷, 由学生根据学习状况选择, 最后再由教师核分。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克服恐惧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终身学习夯实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又可以改变考试成绩表上一片“红灯”和不及格率逐年增加的现象, 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高职技术性应用人才。

高职教育是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没有任何前例可鉴, 高职教育应为经济建设服务, 为国家培养知、技、意健全的人才而服务, 面对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灵活机动的应用各方力量加强对现有高职学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课研究》, 高等技术教育研究, 2001 (122) 1。

[2]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1。

五年制高职英语趣味教学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趣味教学

五年制高职是以专科学历层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职业教育。高职班招收的学生大多是成绩一般、对自己参加高考心存疑虑的学生。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这些学生的薄弱环节和中职学生有一些共同点,英语学习同样也是他们的学习瓶颈。很多学生英语底子薄,词汇量少,语法更是掌握的很不好。整因为这些原因,学生们存在很大的畏难情绪,不愿意学、不想学、没有自信去学,所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克服英语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成为了高职英语教师的一项工作重点。

1 采用多媒体教学

语言的教学除了要进行单词、句子、语法的讲授外,还应注意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氛围。当今社会是个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时代,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更加形象的把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们,如果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将会满足语言教学环境和氛围的要求,将会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1.1 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料,营造良好语言环境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可以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多媒体的教学资料或文件,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同时还能为学生们营造一个音像、交互、感知三合一的良好语言教学环境,是英语教学方法的首选,也是其他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在这一环境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听正宗的英语来模仿发音、看对话视频学习语句运用的环境,使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感性。同时,老师可以将多媒体的音像资料复制给学生们,让他们不仅可以再课堂上学,还可以通过重复播放同一个教学文件来反复学习老师所讲的内容,既能解决学生接受能力及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同时还能都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

1.2 播放英文歌曲、电影、视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除了可以将教学内容、课件等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讲授,同时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富有西方文化气息的、流行的英文歌曲、电影、视频等,这不仅是培育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欢乐的气氛和体验中接受英语、学习英语、喜欢英语直至爱上英语,同时还是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语言环境的好办法。

1.3 播放专业教学视频,渗透专业教学

高职教育中,专业课的教学是教学的重点,高职阶段的英语也有很多使用专业英语,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引入课堂,将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不仅让学生们学起英语来更加直观,还将会使英语的教学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比如,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方面,将多媒体设备和电脑配合使用起来,学生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许多屏幕英语、对于一些CMOS的设置或DOS操作系统命令的学习等,能够直接看到英语设置项和英语命令,非常有利于计算机英语的学习。

2 采用网络教学

高职学校的学生大都喜欢上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可以让学生们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并把它作为网名或是登录名,英语老师可以给每一个授课班级建立一个QQ群或是微信群。在群里同学和老师们以英文名相互称呼、相互分享自己看到、听到、或是找到的一些英文歌、英语美文、英语原声电影等,来活跃气氛、学习交流。而且,在群里建议大家都使用英语进行对话,同学们在群里也可以和老师进行良好的互动,老师也能及时的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在轻轻松松的气氛中便解决了学习中的困难,学生和老师们都能有所收获。

另外,老师还可以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好的英语学习网站,让学生们在上网的时候有意识的多浏览一些英文网页和网站,指导学生坚持记录和复习遇到的生词,不断扩大词汇量。老师们还可以投其所好的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健康的英文电子小游戏,让学生们在快乐的网游过程中,置身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达到巩固口语、培养语感的目的。

3 采用课堂游戏教学

英语的教学由于非母语的特征,学生们学习起来困难较大。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英语,克服畏难情绪,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们可以编排一些课堂游戏,运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英语教学中的游戏可以采用拼词游戏、词汇接龙、制作单词卡片,并抽取朗读对抗赛、听音拼字母比赛等多种多样的课堂游戏形式,加大学生们的参与度,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欢乐的气氛中,让学生们更多、更主动的掌握英语知识。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课堂英语小游戏:

(1)相同词首单词拼读赛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师说一个字母作为单词的首字母,学生们可以举手抢答,并要求说出至少三个以该字母开头的单词才算答对,可以加分。然后老师可以再说一个字母,游戏循环继续,最后得分最高的组为优胜。

(2)单词接龙

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教师说出单词的首字母,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写出以此字母开头的单词,该组后续学生写的单词首字母应是前一学生所写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依次类推,在规定时间内接词最多的组为优胜。

(3)变换字母次序组成新词

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教师说出或出示一个单词,要求学生变换字母次序使其变成另外一个单词,学生可进行抢答,答对得分,分数高的组获胜。

当然,教学的过程要因材施教,正所谓教无定法,只要能使学生们想学、愿学、乐学,就是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360百科.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EB/OL].http://baike.so.com/doc/6590091-6803868.html.

五年制高职药理学教学 第12篇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 它在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我校八年制医学生主要由临床医学专业构成, 在学习病理学课程时, 正处于大学四年级阶段。该阶段学生经过前期基础课程的学习, 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及生物化学基本知识, 对人体细胞、组织及器官正常状态有了深入的了解, 因此掌握了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基础。由于八年制学生整体素质较高, 除了完成基本课程理论知识外, 对动手能力的培养、临床相关知识及医学前沿知识学习的宿求较强, 因此培养模式完全不同于普通五年制本科生。针对这些特点, 在八年制医学生病理学教学中, 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1 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八年制医学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临床医生, 通过病理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机的结合, 并且可以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日后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在病理学教学中, 综合采用CBL教学法、“三段式”教学法, 力争最大程度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1 CBL教学法的应用

在病理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即CBL (Case-based Learning, CBL) 教学法, 旨在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该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 以病例为基础, 通过启发式教育,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 (1)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 选择典型的病例; (2) 制定教学方案, 准备提问的问题; (3) 组织实施:比如在讲“大叶性肺炎”的内容时, 带教老师从临床实例入手, 首先通过介绍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临床经过、影像学图像等资料, 指导学生对该病例进行归纳总结, 分析该病例的最终诊断, 并提出该患者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及进一步的检查。带教老师启发式提问, 全程指导学生, 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发言, 最后进行总结, 并将大叶性肺炎基本病理变化:“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四期改变的肉眼及显微镜下观察, 与临床实例进行对比, 帮助学生记忆及分析, 对学生回答不完全的问题进行完善。通过对典型病例的诊断和分析,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2“三段式”教学法的应用

传统教学方法LBL (Lecture-based Learning) [4]是指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条理清晰、框架明确, 以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本教研室不断改革, 逐步摸索出一种三段式教学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段式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医学生独立分析的正确思想和方法, 而不是教条的、罗列式讲解教材中所规定的内容。

三段式教学法的实施:第一段从理论出发, 比如讲解高血压病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经过等, 突出主要的临床表现, 并要求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分析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第二段从实践出发, 通过实习课, 提供与高血压病相关的主要脏器:心脏、肾脏及大脑病变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 将八年制医学生6-8人分为一组, 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见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分析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将疾病的认识不单纯的停留在书本上, 而是让学生认识到疾病是动态的、发展的;第三阶段以分组病例讨论的方式, 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法, 带教老师提出问题, 使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最终达到深化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做到能够明确临床诊断和明确疾病发生、发展的最终目的。

2 开展双语教学

教育部于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双语教学主要是指能够在课堂上熟练运用汉语、英语两门语言进行学科的教与学, 并熟练运用英语和汉语进行学科上的教学与交流, 最终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5]。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 目标定位在医学博士水平, 对教学内容、方式和目标等要求均高于普通本科生。我教研室是本校最早一批开展双语教学, 参加双语授课的教师均具备博士以上学历、国外留学经历。双语教学的开展, 必须避免单纯枯燥的教与学, 尝试用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对非母语专业词汇的接纳能力,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 首先在总论的讲授中着重强调一些重要英语名称、概念的记忆与理解, 这种强化医学英语专业词汇的目的是教学生熟悉、掌握并积累一定数量的专业英语单词, 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前期以增强学生基本医学词汇的双语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后续的英语医学知识获取中获益匪浅, 并且汉语和英语相互作用, 更可以刺激记忆力的发挥, 从而加深理解与记忆; (2) 在个论内容的教学中, 采用英文临床病理讨论会的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以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分类, 各个系统中挑选1-2个典型的疾病, 学生通过课前文献、资料的查找, 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认识, 课上进行讨论, 老师最后总结和分析。通过英文临床病理讨论的方式可以做到“一举两得”, 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英文专业词汇的掌握, 同时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 (3) 编写适合八年制学生双语教学的相关教材, 学生使用后反应良好。本教材并非对普通中文教材的英文翻译, 而是有针对性的立足于病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和概念, 对每种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进行详细介绍, 辅以精美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每一种疾病的要点, 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 课余时间, 老师会通过Email或网络课堂的方式介绍病理学相关研究进展, 学生以5-6人为一组, 查找医学进展前沿知识和英文医学文献, 定期组织读书报告会, 学生可以就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各种外文中文资料, 制作英语幻灯, 以简明而易懂的方式讲解。教师作为评委进行讲评。这同样是训练学生运用英文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 同时也是对整个双语教学效果的又一次考察。

3 开展动物实验

传统病理学的实习课以普通大体标本和镜下切片的实习为主, 为了提升八年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实现理论和实习课的结合, 对病理学实习课进行调整和改革, 针对八年制学生开展了特色化的动物实验。与五年制本科相比, 八年制医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 培养要求也更高。动物实验的实验对象选择标准化家兔, 实验内容是观察气体栓塞对动物的影响, 对应的理论内容为血液循环障碍中的《栓塞》[6]。实验步骤包括:理论复习、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和尸解观察。最终, 通过动物实验的实际操作和观察, 达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病理—临床思维能力的目的。一次动物实验相当于一次简单的病理讨论会和尸体解剖观察,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能够通过栓塞后动物各系统的病理变化的观察 (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 , 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 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4 适时、合理安排尸体解剖和CPC讨论课程

尸检是尸体剖检 (autopsy) 的简称, 是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和后续的病理学观察, 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7]。尸检通过肉眼观察和病理组织观察, 直接、系统地检查全身各脏器、组织的病理变化, 结合临床病史, 做出全面的疾病诊断[8]。本教研室作为上海市三家尸解单位之一, 为医学生病理学教学提供了观摩的机会。

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 尸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我们了解疾病的特点、认识疾病的变化规律。参加尸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疾病的特点, 尸体解剖的观察是全面的、整体的观察, 不仅包括全身皮肤颜色、各脏器大小、重量、颜色、质地、完整性的观察, 还包括从大体到镜下的观察, 比如可以直观的看到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脑出血等病变, 这些典型的病理改变在固定过后的标本中是看不到的。将尸检的发现、临床病史和理论知识结合, 其实是理论与实践的最好的结合。在针对八年制学生的病理学教学中, 安排1-2次尸体解剖观察, 并且开展相关的CPC (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nerce) 临床病理讨论课程。通过对典型尸解病例的观察和分析, 可以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通过开展CPC讨论, 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灵活的讲解和讨论, 起到对课本知识补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伟军, 孙鹏, 周媛媛.关于八年制医学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 32 (3) :337, 333.

[2]邹丽琴.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3) :225-226.

[3]杨莹韵, 陈彦文, 李舒, 等.全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现状分析与展望[J].协和医学杂志, 2011, 2 (1) :96-99.

[4]李林, 张宇辉, 自晓嘉, 等.LBL和PBL双轨教学法在护理士官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8, 10 (4) :469.

[5]李静, 晏伟, 叶菁, 等.病理学双语教学实践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 2013, 8 (4) :784-786.

[6]陈颖, 郑唯强, 郑建明.浅谈动物实验在病理实习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 2012, 2 (4) :164.

[7]李玉林.病理学 (第7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上一篇:中法交流活动下一篇:数学教学策略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