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误区论文

2024-06-20

健康常识误区论文(精选11篇)

健康常识误区论文 第1篇

笔者根据多年语文教学实践, 总结出了三种常见的朗读教学误区:一是对学生的唱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二是只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 而不注重朗读的质量;三是不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不引导和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

上述朗读教学误区的存在, 使得朗读教学事倍功半, 有时甚至是劳而无功。 虽然教师很了解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也很重视朗读教学, 但没有效果的教学无论如何不能称其为成功的教学。 因此, 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认识和分析朗读教学的误区, 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跨过误区, 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使阅读教学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那么,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跨过朗读教学误区, 实现阅读教学的健康发展呢?

一、提倡学生自主朗读, 减少学生齐声朗读

朗读是个人的一种自主活动行为, 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获取其中传递的信息。 根据实际情况, 学生可以自主控制朗读的速度, 一读就理解的地方可以读快些;理解起来有难度的地方可以读慢些;长句子可以分层次读;含义深长的句子可以反复读……这样朗读的效果会很显著, 因此我们提倡学生自主朗读。

齐声朗读是学生的集体行为, 在朗读时学生会受到诸多约束, 如当遇到自己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地方时, 迫于其他同学朗读速度的压力, 而不得不迅速跳过, 导致对课文理解出现问题。 又如因过于注意朗读时与其他同学保持协同一致, 而忽视了朗读内容本身, 使得体会语言文字魅力、读出思想感情成了空谈。 因此,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 我们提倡学生自主朗读, 减少学生齐声朗读。 如此, 学生才有充足的时间, 用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地正确朗读课文, 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读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需要注意的是, 提倡学生自主朗读不是教师不加干涉、不加引导地放手让学生读, 而对学生读的质量和效果不做严格要求。 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 要在学生自主朗读的基础上, 拿出一定的时间, 请学生在全班面前朗读,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纠正和指导。 如对于学生出现的多读, 少读, 错读, 倒读, 或者读得断断续续不成句段, 或者读得没有情感, 死水一潭等问题, 教师要悉心指导, 并热情鼓励学生多读、熟读、精读, 读得准确、流利, 读得有味道、有感情。

二、多给学生示范朗读, 少给学生进行讲解

好的范读能以声传情, 以声启智。 因此, 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 应把给学生进行的讲解减少, 多给学生进行充满激情的示范朗读。 教师饱满的情感对于激发学生的感情, 感染学生的情绪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性朗读, 寻找自己在语音、 语调和情感上的差距, 并逐渐领悟出偏颇与正确, 从而悟出良好的语感。 这比单纯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 更具有指导作用, 效果好很多。

例如:在进行《两只鸟蛋》一课的朗读教学时, 其中一句话是这样的:妈妈看见了, 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 ”学生朗读的语气平平淡淡, 表达不出妈妈着急的情感。 针对这一现象, 笔者无论怎么指导, 学生都掌握不好应有的情绪。 笔者亲自示范朗读, 学生纷纷表示读得太好了。 笔者问他们为什么觉得好, 有的学生说笔者读妈妈话的时候眉头紧皱, 语速很快, 显然是着急了;有的学生说, 笔者把“一定”“焦急不安”等重读, 分明感受到了妈妈的急切。 听学生们说完, 笔者再请他们朗读, 学生不论是神态还是语气, 都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多对朗读进行评议, 少对朗读进行重复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存在的一个误区是, 对于学生读得不好的地方, 习惯让学生重复读, 或者是请其他学生读, 反反复复, 直到学生“读得还可以”“读得不错”为止。 为什么不错、好在哪里, 教师不说, 学生只能自己揣摩, 根据理解迎合教师。 这样的朗读不仅无效, 而且消磨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在朗读中变得“千人一面”。 因此,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 应尽量避免让学生重复阅读, 多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好在哪里、什么地方还有欠缺、怎样处理效果更好, 等等, 使学生逐渐掌握朗读的方法, 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例如, 在对《四季》一课进行朗读教学时, 某学生掷地有声地把课文读完后, 笔者马上请其他学生点评。 有的学生认为他没有读出雪人的顽皮;有的学生说他读的时候表情不生动, 没有肢体表示;有的学生指出了他读音的错误, 等等。 他们点评得很好, 笔者在表扬他们的同时, 鼓励他们尝试阅读, 效果非常好。 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很大提高, 笔者感到无比欣慰。

四、多进行品味朗读, 少进行放任朗读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朗读提出了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是朗读的必要条件, 也是最高要求。 要想达到朗读的最高水平, 教师就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引导学生在品味中朗读。

例如, 在对《阳光》一课进行朗读教学时, 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没有直观的感受, 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毫无生气。 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充满阳光的美丽画面, 使学生感受到了形象的情境。之后, 笔者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品味, 感受阳光对禾苗、小树等的爱抚, 想象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茁长成才。学生们感受着、想象着, 不知不觉生发出了饱满的情感, 再朗读课文已是感情丰满、充沛。

总之, 朗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陷入不特定的误区, 但只要教师善于观察、研究, 就会探索出科学的教学方法, 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为语文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 要认识和分析朗读教学误区, 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跨过误区, 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本文通过一些实例, 研究科学的朗读教学模式, 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误区,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洁.朗读与朗读教学辨析[J].语文学刊, 2006 (01) .

[2]任丽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 (教育研究) , 2011 (04) .

[3]崔秀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 2011 (05) .

[4]陈钰年.阅读教学的新探索[J].海峡科学, 2009 (04) .

三个误区毁掉白领健康 第2篇

是的,你可以不把工作带回家,但很难不把工作的情绪带回家。工作过于劳累,很容易变成负面情绪,当你回家面对亲人,最常做的是,就是把负面情绪合理化:“为了这个家我累一天,就不能让我唠叨几句啊!”“我都这么累了,让你倒杯水还说三道四。”事实上,你想抱怨的并不是亲人,而是客户,老板或这些情绪者同事,却把负面情绪投射到家人身上。而后,你反过来还要劳力飞身来处理被自己搞坏的家庭氛围或家庭关系。

误区二、我知道那些对抗过劳的方法:逛街、吃零食、扔枕头…

这些确实是抗过劳的方法,但GUM确实不提倡,因为它们只能起到止疼片的作用。而且,这些方法常常引发不良的副作用:

1、逛街后,你或许会因为钱包失血过多而郁闷

2、狂吃零食后,你会担心身材走样儿恐慌虽然这些暂时对抗了疲劳,可以却引发了其他压力。

我们提倡一些更健康的抗过劳方法,比如闷头睡一觉。毕竟紧张亢奋之后,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才能进入休息期。不妨采用平缓的方式,而非剧烈且具有刺激性的活动。

误区三、加班可以提高工作业绩,值得

爬行动物都有一种“假死”的本能,人在过度疲劳时也会,GUM俗称“晕倒”,又叫“晕”。而在没有晕倒之前,你总认为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其实,那段时间的加班,已经让你神经阻塞,信息传达不通畅,脑袋转不动不提,由于信息传导呈现单通路状态,更容易使你在冲动或盲目下做出决定,造成失误。

勿入健康误区 第3篇

胡荣兰

饮料瓶装油、醋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赋予了饮料瓶更多的任务,比如当作水杯、油壶、醋瓶等,但这都是饮料瓶“不能承受之重”。饮料瓶大都由聚丙烯制成,本身无毒,但若盛装植物油、酱油、食醋等脂溶性有机物,瓶身对人体有害的乙烯单体就会慢慢地溶解出来。长期食用这样存放的油、醋,会加速肝脏功能的衰老退化,埋下健康隐患。

洗碗布洗擦餐具许多主妇习惯使用洗碗布(包括化纤布)来清理餐具。孰不知,清洁不够的洗碗布可能成为培养细菌的“基地”,餐具在擦洗的过程中可能因此而“交叉感染”。化纤布则可能使高分子化合物中细小的化学纤维粘附在餐具表面,在下次用餐时随食物进入体内,滞留在胃肠黏膜上,刺激和诱发胃肠道疾病。正确的做法是:洗碗布要清洗干净,并经常在阳光下曝晒,定期更换。常用开水烫洗餐具;经去污、去油洗涤的餐具,应在流水下冲洗干净,竖放,自然晾干。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厨房消毒柜。

牙刷筒密封牙刷许多人都喜欢使用像水杯一样可以两头套笼、密封的牙刷筒,刷牙后将牙刷、牙膏一起放入筒中盖好,认为可以避免牙刷因在空气中裸露而粘附细菌和灰尘,是清洁卫生的表现。然而事与愿违,处于潮湿状态下的牙刷毛之间的空隙,是细菌、病毒居留和滋生的最佳温床。它们极易通过人们在刷牙时的吞咽习惯,或从破损的口腔黏液侵入人体。因此建议一是勤换牙刷,二是使用牙刷筒存放牙刷时不要合盖,三是牙刷头朝上、手把向下。

看视频后直接睡觉电视虫、电脑迷们都是伴着电脑/电视入眠,但有关资料显示,荧光屏产生的静电荷,对空气中的灰尘有吸附作用,粘附在人体暴露的皮肤上,造成静电尘埃的污染。因此,看电视或使用电脑后要洗脸洗手。

晨练前未补充水早起晨练是一种好习惯,但人们往往忽视锻炼前的饮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经过一夜的睡眠,皮肤和呼吸器官散发水分,加之尿液的形成与排泄,使人体相应缺水。如果不饮水就仓促运动,会因晨练时呼吸节奏加快,皮肤毛孔扩张,汗腺分泌增强,引起显性或不显性出汗,有损健康。无论是否有晨练习惯,都建议晨起先喝杯温开水。

生活一点通:用容量2升、2.5升的饮料瓶来盛放小米、大米、绿豆等谷物,可避免生虫。方法:将瓶子、瓶盖洗净,自然晾干,将谷物通过漏斗装进瓶里,拧上盖子。每次吃时倒出适量,随即拧上盖子即可。

卧用“三宝”好入眠

颇士州

小张是社区公认的健康达人,哪个季节吃什么好,玩电脑如何将辐射危害降到最小,现在最流行什么健身方式,等,他都能说个一二三四。不久前,了解到席梦思床垫因为太软,会导致脊柱不能保持正常生理状态而呈现向后或侧向的过度弯曲,使得脊柱周围的肌群紧张,睡后反会觉得疲劳,便立即换了略硬的棕绷床垫。枕头也按最佳标准定制:高度在7—9厘米,宽度为12~15厘米,长度超过两肩各10~15厘米。窗帘则换成了遮光、隔音效果好的进口产品。但最近他的睡眠并没有期待中的好。原来,他从小养成了俯卧的习惯,因为害怕寒冷,每晚都要盖上厚厚的棉被,大汗淋漓才觉得安心。

要想睡得好,选择最佳的睡眠姿势很重要。趴着睡觉对身体无益,它会压迫胸腹部,影响换气,有时还会由于口鼻被枕头或被子堵塞而引起憋气,对面部的皮肤和器官的正常功能及健美都有影响;加之上肢不能随意摆放,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消除疲劳。

侧卧和仰卧都是良好的睡眠姿势。实际上不少人睡眠过程中都是交替进行的。仰卧时呼吸道通畅,胸腹部不受任何压力,四肢肌肉易于松弛;但应注意不要把手放在胸口,以免做恶梦。侧卧基本具有上述优点,缺点是处于下位的肢体会感到受压,甚至发麻,所以应不时调整体位,被压一侧的上肢应弯曲放于身体前面。左、右侧卧均可,只要自我感觉舒适即可,不必拘泥。

随着天气转凉,入夜的寒气使一些家长担心孩子着凉,于是一层又一层地加厚棉被。事实上,被子的厚薄取决于所住地区的气温及个人喜好。一般来说,只要在睡眠过程中感到温暖而不觉得太热就行。被子过厚太热,体内热量不易由躯体辐射和对流散出,必然要加深加快呼吸以排热。这时,人很快会由于过度换气而产生咽干、喉干、嘴干、鼻干等不适现象,影响睡眠。反之,被子过薄不暖,机体肌肉不能充分放松,睡眠深度不够。大脑和体力均不易恢复。且由于蒸发减少,血流加快,还会出现排尿增加,睡眠中频频起夜小便。

建议被子尽量要轻一些,到寒冷季节则换厚被子。不要在被子上面加盖衣物。因为这样覆盖不严,保暖效果差,而重量却明显增加,使人体处于负重状态,感到极不舒服,长此以往会影响身体健康。

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第4篇

误区之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

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片面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发现和治疗学生心理疾病的倾向,我们必须走出这一“误区”。

首先,要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1)发展性任务:主要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情感、意志及个性品质。(2)适应性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尤其是适应现代社会环境的能力,这就需要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与环境的关系和谐发展。(3)防治性任务:主要是预防和矫治学生各种异常心理与行为,其中要以预防为主。要完成这三项任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对全体学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而不是医生看病式地针对某个病人、某一种疾病。

其次,要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学健康教育的素质和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教师素质及能力的要求相对提高,教师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育心,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如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刻苦学习的意志品质等。(3)在学校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质,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完成上述三项任务,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教育学理论,也要有心理学知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这样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会成为只是被动给人治病的医生。

再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采用“教育—发展”的模式。从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看,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的心理问题也不尽相同,但都属于学生成长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置心理咨询室等教育手段,贯彻以预防为主、心理治疗为辅的方针。一方面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施教;另一方面从发展的观点出发,将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自己学会调适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误区之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倾向”

从教育目的看,心理健康教育是从个体本位出发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德育是从社会本位出发,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人。两者在学校工作中相辅相成,但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往往界限不清,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现象比较常见。

要走出这一误区,必须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区别的同时,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1)心理健康教育要目标明确,即要从学生个体出发,增强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2)心理健康教育要有具体的内容,如学习心理培养与就业、升学指导,人际关系辅导与社会心理教育,情感教育与耐挫力训练,自我意识与健康人格培养,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休闲与消费心理指导,等等。(3)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工作方法要用辅导咨询等方法,特别要强调启发与疏导。(4)教师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如关心、爱护学生,乐于助人,为学生保守秘密等。只有突出以上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误区之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温室化倾向”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师怕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过度“宽容”,采取迁就、容忍、回避的态度,不敢让学生接触社会,怕学生染上坏毛病。这样做的结果等于将学生放在温室里,后果是经不起风吹雨打,久而久之,学生的竞争能力、耐挫能力减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化倾向”。

看似健康的十大饮食误区 第5篇

煲的汤比汤中菜更有营养,喝汤就是有益健康?对于菜汤比汤中食物营养更好的说法是片面的。用鸡肉、猪肉等动物性食物煲的汤,只会有少量的维生素和部分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后的氨基酸溶入汤里(占食物的10%~12%),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都留在原来食物里。

在烹调的蔬菜汤里,会溶进水溶性的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等营养素。但不等于菜汤的营养就比蔬菜更好,因为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留在蔬菜里,再说膳食纤维只有吃蔬菜才能获得。

另外,吃烫泡饭对健康不利。吃汤泡饭时,饭和汤水混在一起,食物在口腔内还未嚼烂,就滑到胃里去了。食物的消化将受到影响,营养也不能完全被吸收。

十、果皮比果肉更有营养

因为农药,所以大家对果皮多少有一些排斥,不过,有人认为,果皮其实比果肉更有营养。这是真的吗?

生活常识的误区 第6篇

过分梳头会刺激头皮上的皮脂腺,尤其是油性发质的人,更该少梳头。如果是干性发质的长发,就比较适合多梳头。不过最好用天然鬃毛制成的梳子,这样更不易伤头皮。

误区二 -—— 走路比站着耗费体力

走路可没有站着耗费体力。因为,站立时,双腿一直在承受身体的重量,两只脚都不能放松。而走路却是一条腿承受重量时,另一条则在放松。

误区三 —— 血甜的人容易被蚊子叮

蚊子根本闻不到血的味道。但蚊子对热特别敏感,连0.05摄氏度的差别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当我们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就会招蚊子了。

误区四 —— 厕所是很不卫生的地方

家庭细菌研究专家发现,家中大多数细菌都躲在冰箱内壁的排水管内,抹布上的细菌量也比厕所多。

误区五 —— 聪明的人脑袋大

大脑的大小不是决定聪明与否的关键,脑结构才最重要。人脑的功能是由神经网络决定的,而智商低的人是因为这方面的某些功能已经死亡,而与脑子大小无关。

误区六 —— 流鼻血时要抬高下巴

这种方式唯一的好处就是不会让鼻血流到地板上,但不会止鼻血,反而会让鼻血流进咽喉里,甚至可能引起呕吐和窒息。正确做法是,在流血的鼻孔中塞上一团小棉球,轻压鼻翼,并将头部向前倾,或在脖子上围一条冰毛巾或湿毛巾,这样也能止血。

误区七 —— 汗是臭的

汗是没有味道的。不过汗水中含有很多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对细菌而言都是有养分的,只有在细菌分解汗液时,才会产生难闻的味道。

误区八—— 饭后立即刷牙

吃完东西立即刷牙,会使食物中的酸侵蚀珐琅质,这样只会加强食物中的酸性对牙齿的破坏作用。正确做法是,先漱口,过半小时后再刷牙。

糖尿病患者常见饮食误区及健康指导 第7篇

本院自2007年2月份以来, 通过对500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结果调查, 发现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某些误区,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患者389例, 住院患者111例, 共500例。其中男性208例, 女性292例, 年龄最大的82岁, 最小的26岁, 平均年龄56.3岁;文化程度:大学59例, 高中87例, 初中175例, 小学及以下179例。

1.2 方法

每月调查1次, 每次抽取50例, 连续10个月。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或病房责任护士一起发放饮食治疗知识调查表,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饮食情况等项目, 让患者自行填写, 对文化程度较低或不便填写者, 允许口述, 工作人员整理。妥善收集资料信息, 针对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饮食误区进行正确的指导及健康教育。

2 饮食误区

2.1 只要坚持合理用药, 饮食可不必严格限制

极少男性患者认为, 在用药期间, 不需要控制饮食了。尤其在节假日, 酒足饭饱彻底放松。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导致血糖极大波动, 破坏机体的平衡状态, 甚至导致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其实, 无论是口服用药还是胰岛素治疗, 他们都是在饮食固定的基础上, 控制血糖的平稳。

2.2 吃素能控制血糖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 吃素就无糖无油了。事实上这样饮食容易造成营养素缺乏, 对身体伤害很大。况且动物性食物的营养是植物性食物不能代替的, 它的蛋白含量高、质量优, 其氨基酸比例恰当;而植物性蛋白质 (豆类除外) 缺少赖氨酸, 营养不全面。

2.3 严格控制饭量, 吃零食充饥

有的患者三餐控制比较理想, 但由于饥饿或其它原因, 吃大量零食, 如花生、瓜子、核桃、咸饼干、无糖饼干等。花生、瓜子、核桃均为含油脂量、热量较高的食品。高热量高脂肪食品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2.4 每日多吃粗粮, 不吃细粮

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通过查看资料得知, 粗粮的血糖生成指数较细粮低, 升高血糖的“能力”不及细粮。孰不知, 粗粮也是粮, 含有的热量和细粮一样多。如果不加限制, 会导致摄入的热量超过需要, 这对血糖的控制不利。

2.5 多食膳食纤维

有些糖尿病患者充分肯定膳食纤维的益处, 认为膳食纤维体积大、饱腹感强, 对控制体重有利。但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它的量度问题。如果过量摄入可能造成腹胀, 消化不良, 影响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 甚至出现低血糖反应。因此,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膳食纤维, 并在增加的同时大量饮水。

2.6 少吃盐多吃酱油

有些“口重”的患者认为, 减少食盐摄入后, 为满足口感, 可增加酱油的摄入量。其实盐和酱油都可以提供很高的钠离子, 过度的钠离子进入机体后, 可造成水钠潴留, 血压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减少所有高钠食物, 包括酱油及一切酱制品。

2.7 多吃南瓜能降血糖

众多糖尿病患者把南瓜及其制品当作降血糖食品。他们认为南瓜及其制品含有大量的果胶纤维, 与淀粉类食物混合时, 会使碳水化合物吸收减慢, 从而推迟胃排空的时间, 并改变肠蠕动的速度, 使饭后血糖不至于过快升高。但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南瓜的血糖生成指数为75>70属高指数食物, 应尽量少吃, 而且有部分患者由于过食南瓜, 血糖不降反而升高。

2.8 不能吃水果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不敢吃水果, 因为其主要成份是糖。若食用不当, 可升高血糖, 使病情出现反复。长期以来有些糖尿病患者“谈水果色变”。但有的患者又渴望吃点水果。因为水果中含有维生素, 无机盐和膳食纤维, 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特殊作用。所以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良好状态时, 可以适当食用。但应尽量选择含糖低, 升糖指数低的水果。如樱桃、桔子、柚子、李子、苹果等。进食水果最好在空腹和两餐之间, 少量开始, 最高不超过200g, 且要从饮食治疗计划中减去相应热量的主食。

2.9 不能多饮水

有的糖尿病患者认为多饮水会造成多尿, 多尿会使糖分丢失, 多尿会加重肾脏负担, 甚至引起浮肿。其实这是错误的顾虑, 他们颠倒了“多饮”和“多尿”的关系。糖尿病人是因为“多尿”引发“多饮”, 而非多饮导致多尿。搞清楚两者关系也就自然地走出误区。在“进口”食物中唯有水多多益善。所以糖尿病患者 (除合并肾功能不全伴有水肿外) 不要等待口渴才饮水, 要主动多饮水。

3 健康教育

无论门诊医生还是住院医生, 他们的工作量都很大, 无法对每位患者作详细的解释, 这就要求我们护士为其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 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

营养护师、糖尿病专科护士与患者一起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劳动强度来计算每日摄入总量, 然后按照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占全天总热量的百分比, 计算每种营养成份的摄入量。同时给患者提供饮食教育信息。

指导患者书写自我管理日记, 记录每日三餐饮食的量和种类。严格控制主食量, 合理、定时定量进食。

利用电话随访或短信平台, 经常提醒督促病人坚持饮食、运动、药物治疗, 并定期复诊。

4 结语

健康常识误区论文 第8篇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以及教育作用分析

1.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分析

从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情况来看,主要体现在将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同样看待。

第一,实际教学中,有些学校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是简单的道德教育,虽然两者的教育在任务上是相同的,但是在教育方法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两者能够相互的补充促进,但是不能替代。

第二,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将心理疾病和治疗的顺序颠倒,这一方面的误区也比较明显。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实施过程中,人们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愈来愈重视。有的学校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方面就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加强治疗,但是对全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就没有充分的重视,没有将预防和治疗的位置得以客观的重视。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等同样看待。只要是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就会受到表扬,将学生成绩好的作为是心理健康优良的,但是对他们的不良心理倾向却缺乏关注,而一旦出现了成绩下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抗挫的能力比较薄弱的特征就比较鲜明的呈现出来,并且比较容易造成自卑心理的出现。

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

加强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保障作用,这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全面素质的培养以及发展中,就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以及生理的发展比较快,各方面的可塑性也比较强,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会对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对健康教育科学的实施,也能保障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健康成长。

另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发展作为基础,并将思想道德以及科学文化素质等作为培养目标。这就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尤其是处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比较重要,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治理的增长,对创新意识潜能的发展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二、小学心理健康误区的原因和改善措施探究

1. 小学心理健康误区的原因分析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是由几个层面因素造成的,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比较缺乏全面认识。一些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解成思想道德教育,对心理健康的深层次了解比较缺乏。还有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开展意义不明确,甚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有可无,对专业的知识方面比较缺乏。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不能科学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就不充分。

2. 小学心理健康误区的改善措施探究

第一,加强学校对心理健康误区的改善要从多方面进行着手。首先要从思想观念层面进行转变,加强教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让全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的了解。不仅要在理论层面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要能够从技术层面加以解决,学校在心理健康测试设备的购置方面要能完善,将必备的设备要准备完善,定期对师生进行心理测试。只有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才能真正的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提升。

第二,加强对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业务培训,让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性等层面有充分的认识。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并要遵循发展的原则,一切都要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要将活动性以及协同性的原则得以遵循,通过活动的开展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双方要能及时的互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第三,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要进行有效积极的创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将教学的效率效果良好的呈现。例如在对生态型的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主要是从生态学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探究。这一教学模式是将学校放在整个教育环境中,然后在内部联系的教育活动下,向外部的环境进行延伸,通过对学生家庭以及社会的力量等进行作为完成的系统,进而对学生实施积极的影响。在长期的应用下,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就能起到积极作用。

第四,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转变,要从专业教师层面进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开展提供帮助,对学生的家长要定期开展相关讲座,对学生的一些相关问题要积极解决。如果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开展,就要将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的技能进行提高,和学生的家长保持畅通的联系,对学生的家长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这样对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良好发展就有着积极作用。

第五,要充分重视心理育人的措施实施,从多方面进行加强。在学习方面的措施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要加强,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学习。老师要善于利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详细的分析,从实际问题出发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和学生的交往层面也要加强,并要能够对师生间的交往得到充分重视,师生和谐得到有效保持。同时也要能够注重学生情绪方面的措施实施,对学生的情感智力进行加强。

第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多种渠道加以实施,可进行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将心理知识能够有效的传递,对学生的心理障碍等相关问题要得到有效预防,让学生通过心理辅导活动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还可通过主题教育的活动开展,对学生的责任感以及义务感进行加强,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有效提升。还要能够将班级的心理环境进行优化,不仅要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得到加强,还要能够让学生全方位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有效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充分重视建立心理咨询师以及学生心理档案等措施的实施。只有从多方面得到充分重视,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完善科学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中心,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策略实施要围绕着学生来展开。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善于创新,多种教育模式要综合性的运用,将心理健康教学的作用充分有效的发挥,希望通过笔者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能有助于实际教学的良好发展。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发展还不成熟,所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以及教育作用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小学心理健康误区的原因和改善措施进行探究,希望本文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误区

参考文献

[1]李文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4(05).

[2]朱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

[3]刘兆英.如何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2).

健康常识误区论文 第9篇

一、体育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易出现的误区

1.“放羊式”式自主学习

由于新课程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关注学生主体地位, 摆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 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此, 一些教学一线的体育工作者片面地认为体育课要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中心, 教师要少讲、少示范, 改过去接受式教学完全为学生自我练习。于是, 一个哨子几种球, 学生开心, 课堂热闹, 教师像“放羊”者穿梭在各场地之间, 偶尔点评几句、喊几声, 最后下课前学生、教师各自总结一下, 结束本课。这种做法, 虽然迎合了部分学生的兴趣, 其后果只能是学生放纵自流一无所获。

2.“无所适从”式自主学习

有些体育工作者认为,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有一定自学、自练, 相互合作和共同探究的时间。然而在教育实践中, 对学生自学、自练, 既合作探究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也没有具体的学习要求。学生既不知道自己要练什么, 也不知道怎么练, 更不知道合作探究的重、难点。结果“自主练习”就变成了课间玩耍, 相互嬉笑的场面。教师的期望值如水中月。这样的“自主学习”无的放失。无所适从, 效率低下, 毫无实际意义。

3.“形式主义”式自主学习

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片面地追求课的外在形式, 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本质, 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认知水平和教材性质与难易程度, 不管底年级, 高年级, 都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结果只能流于形式而收效甚低。因为这用自主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学生应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有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才能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边练习, 边思考, 达到正确理解动作技术。综合运用动作技术、巩固提高运动技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要安排学生进行。一些介绍性的项目, 一些简单易学的项目就无须自主学习;一些低年级学生, 一些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无需安排自主学习;运动技能教育初期也不必安排自主学习。

4.“喧宾夺主”式自主学习

在教育实践中, 许多教师淡化自己主导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己跟着学生走。然而在运动技能教育初期, 学生学习一个新的运动项目, 如果没有教师教, 学生的学就会变的盲从, 特别是运动技术传授初级阶段, 更应以教师的教为主线, 以学生的练为基础, 以接受式学习为主要形式, 才能把握整个教学进程。自主学习虽然很重要, 但它仍是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必要补充, 并不是教学方法的主体。因此在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时, 还应明确其地位和作用, 控制好时间、时机和次数, 一般多用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基础之后。

二、体育教学中走出自主学习误区的对策探究

1. 正确理解自主学习的含义与作用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 结合个人 (或团队) 的自身条件和需要, 由学生 (或团队) 自定学习目标, 自选学习方法, 自行进行评价, 并完成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过去教师过度集中制, 学生学习比较被动, 缺乏热情提出的, 但绝不能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无限扩大, 新课改中教师的教法始终是运动技能教学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只能是教学方法有力的补充。因此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自主学习的时机、时间、内容、任务等, 才能提高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

2. 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的关系

教师的主导作用,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指导、疏导的作用, 即威廉姆?多尔所界定的“平等中的首席”是保证开展正常教学内容、完成运动技术技能、主导学生使之实现主体地位的基础。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课外自学, 在课外自学活动中, 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个体行为, 但是课堂自主学习却很不相同, 它是教师教学方法有力的补充、它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预先设置好的一种教学策略, 而不是突发奇想或异想天开的教学行为。因此, 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的,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的教学活动。在学生自主学习时, 教师不但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还要针对教材内容和特点、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教学,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按照认识事物的规律去培养学生质疑、探索、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条件

(1) 营造情感交融的民主教学氛围

民主的教学氛围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中自主学习必须在轻松、和谐、民主平等、欢快愉悦的氛围下进行, 并且是学生之间合作探索、师生互动的多平台操作。在自主学习中, 学生之间的言语表达、理解, 学生之间相互勉励、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协作, 学生对教师的质疑、提问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交流越来越密切。教师亲切幽默的语言, 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亲和力, 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自主学习、积极的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积极地获得知识技能,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民主、积极的环境氛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师生关系融洽, 使学生获得情感美。

(2) 设立行之有效的自主学习目标

如果自主学习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目标, 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失去了方向, 表面看来学生的“主动”就会成为无意义的盲动或“自由”。为此设立行之有效的学习目标, 是开展自主学习的首要条件, 在学习——练习——讨论——研究——回答——思考——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必须带着要求练习, 带着目标练习, 必须自我监控练习过程和及时评价练习结果。教师必须抓住这一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切中要害及时给予帮助、引导、评价, 把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引导到具体的学习目标上来。在明确的目标前提下, 还要尽可能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如充足得到器材、安全的场地等, 否则自主学习就无法顺利进行。同时, 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主学习时间, 从一节课来看, 自主学习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 保证时间, 否则收不到实效。

(3) 在学生困惑时要及时给予指导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所肩负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解惑。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单纯是学生的自主活动, 它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因此, 在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感到困惑时, 教师应当及时主动指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和难点, 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教学手段如挂图、flash、多媒体、动漫、电教、比喻推理等进行观察、比较与分析, 帮助学生解惑, 使其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三、自主学习活动举例

1. 教学内容:篮球跳投小单元;

2. 前期教学情况: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跳投的用力顺序和正确的投篮姿势;

3. 场地条件:篮球与篮球场地比较充足;

4. 时间安排:第二节课的后半段安排16~18分钟;

5. 自主学习目标:在巩固和改进跳投用力顺序和投篮姿势的基础上, 重点体会和领悟跳起最高点和正确出手投篮的动作衔接, 提高投篮命中率;

6. 具体要求:在罚球线上定点跳投, 并计算一个过程中的跳投命中率;

7. 教师引导:在学生自主练习时, 进行巡回观察指导。

参考文献

[1]季浏等主编.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健康常识误区论文 第10篇

笔者以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等7所云南省的独立学院在校本科生2010年一2012学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的5758人的测试成绩为研究样本。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细则及要求,由专人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握力(男生)、坐位体前屈(女生)等指标进行测试,对测试数据依据《标准》进行评定。结果表明:

(1)云南省独立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的总体水平基本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水平,但是处于良好水平的比例较大,优秀水平的比例较小。

(2)云南省独立学院学生男子、女子身高处于全国同龄组身高范围内;男子学生体重较轻。

(3)云南省独立学院男子、女子学生肺活量和台阶试验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云南省独立学院男子立定跳远、握力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爆发力及上肢肌肉力量差;云南省独立学院女子立定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爆发力差;南省独立学院女生坐位体前屈的平均值为16.7cm,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柔韧性好。

另外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比起普通公办高校存在着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独立学院学生文化基础相对不够扎实,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够强,学生入学后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同时独立学院按办学成本收费,普通本科一般专业每年的学费都在万元左右,学生就读独立学院让整个家庭都面临着较重的经济压力;再者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可和接受还有一个过程,独立学院的学生又面临着比一般高校学生更大的就业压力。这些都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学业、经济、就业等问题上可能面临更多的困惑。另外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弱点:缺乏抗挫折能力,意志比较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等。由于学校重文轻体的影响,致使学校片面的追求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被复习考试和各种培训挤占。

这些问题的存在,可以明显看出独立学院体育工作还有许多问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2、独立学院体育改革的误区

(1)“温室型”教育方法在不知不觉抬头,原有许多比较好的教学内容被测减掉。片面的追求快乐体育把原来的一些枯燥但是对增强学生体质有很大作用的田径项目,原来教材中难度大。有危险的项目被删减掉了,一些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用该拼搏、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的运动项目正在慢慢的从体育教材中消失。

(2)教材内容没有被深化讲解,如篮球教学中的运球练习,我们只重视运作的规范教学,往往忽视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才更合理,没有结合实战来进行动作的教授。

(3)过分的强调快乐体育,使“快乐第一”占据了学校体育的主导地位,忽视了运动强度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使得身体素质成绩下降明显。

3、解决独立学院体育改革中出现的误区和问题的一些思考

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的过程就是改革的自我完善的过程。这是一个涉及许多领域、许多学科的复杂的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本文只就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若干设想: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每个学校体育工作者,尤其是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者,都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观念。自觉参与学校体育改革,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正确认识学校体育改革中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完全消除消极否定、盲目排斥和全盘肯定、盲目服从这两种对待学校体育改革的极端态度。

(2)建立和健全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的领导和监督,理顺、协调各环节、各方面的关系;排除各种外来的不利于学校体育改革的干扰因素;制订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保证学校体育改革的各项任务的贯彻和落实。

(3)建立一套更有效的学校体育的评价体系。学校体育的目标管理和评价体系,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反馈通道,是学校体育的导向。应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学生制订一套更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4)根据学校自身情况编写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体育教材。教材要符合学校自身的专业设置特点;符合学校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符合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和师资条件。

(5)增加学校体育的投入。目前学校体育设施、师资条件已严重阻碍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必须有具体的措施和政策保证提高师资的素质,增加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尽最大可能改善学校体育设施。

摘要: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已经出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全民健身、健康第一、阳光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思想”已经作为指导方针全面的指引我们学校的学校体育工作。然而,在改革的大潮中,有些被我们忽视或改革掉的内容,却又重新被人们审视,其作用常常被我们忽视了,有些抵偿存在着明显的误区。本文试图从云南省独立学院学生体质测量状况来分析我们在学校体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找出我们在改革中存在的不足,探讨我们在改革中的误区。

关键词:体质健康,学校体育,改革,误区

参考文献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别陷入健康的误区 第11篇

以前自己身体出了小问题,常常爱自我诊断,但疾病教育了我:老年人对待疾病还是要多问问医生,多遵照医嘱,切莫自以为是。

前几年我正在做事的时候常常会突然头晕,感到周围的东西都在上下翻滚,手连忙扶住旁边的一棵树或者靠在门框上,几秒钟后头晕就停止了,有时一犯病就采用低头弯腰的办法,一弯腰就不晕了。有人告诉我,这样的症状可能是“小中风”。这种突然头晕有时一年出现一次,有时三年才犯两次,因而我觉得问题不大,也没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终于,一天清晨吃早点时,我的头又开始发晕,我下意识地想抓住身边的桌子,但这次晕得我再也抓不住任何东西了,只能晕倒在地,动弹不得。

家人急忙把我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是脑梗塞。经过抢救、治疗,最后还是留有下了后遗症。这时我才‘明白,几年前的“小中风”,其实就是脑血管堵塞的症状。如果当时立即去医院,注射些疏通脑血管的药物,就不会有这场大病了。唉,我错了!

我进入中老年就出现了“三高”:血压高、向,脂高、血糖高。几十年来,我依靠药物控制,一吃药就降,一停药就反弹。我得出结论,无论何时也不能停止服药。今年我73岁了,照样吃同样分量的药物,突然一天晚饭前出现血糖低的现象,医生让我减少服用降血糖的药物。不久,中午饭前也出现了血糖低的现象,医生为我做了几次试验,要求我停止服用降血糖的药物。半年后,我的血糖依然平稳。这让我非常吃惊。原来我的判断又不准确,自以为是许多年,惭愧!

顺势而为也当药

我的朋友龙老师积劳成疾,偶感风寒后一病不起。家里人希望他能够早日康复,自然要对龙老师的“陋习”进行“改造”。龙老师是一个棋迷,生活中的棋友没空应酬他,自己跟电脑也能“厮杀”到半夜三更。这次,家人“颁布禁令”,再不得下棋,再不得上网,晚上9点之前必须入睡。在亲人的苦口婆心劝说下,龙老师终于屈服,可心里百般难受,所以病情也一直不见起色。最后,他想到了我这个朋友,偷偷打电话来求救。

我带去了他最想要的几样东西,包括棋具、四川产的顶辣的凤爪,还有一包中华香烟。初见他的时候,真是病恹恹的,看见我的到来他如见救星,尤其是看到笔者提的围棋,更是两眼放光。笔者以医务工作者的身份先给他做了一个检查,确认没有什么大碍后努力劝说他的亲人“网开一面”,我们在病床前摆上了棋盘。当然笔者也和龙老师约法三章,只下一盘,只抽一根烟,只吃一根凤爪,龙老师欣然应允,精神一好,再一开胃,第二天,他就正常上班了。家人喷啧称奇。

实际上,我只是顺势而为罢了,人的心情对于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不能完全按所谓的“标准食谱”来规定病人的生活,从其欲、怡其情是不错的良方!

清朝文学家李渔患病十分严重,他喜欢吃杨梅,一次甚至超过一斗。医生却说“杨梅性热,不要说吃多,就是吃一两颗也会丧命”。家人就对李渔说,杨梅还没上市。不料家宅临街,李渔听到叫卖杨梅声十分生气,责问家人为何蒙骗。家人把医生的话转述了一遍,李渔说:“平庸的医生,哪能知道这个道理,怏为我买来。吃到之后,牙齿刚咬下去,满胸的郁结都舒展了,咽到肚子里,五脏都调和了,身体舒畅得已经不知道病为何物。”家人只得听任李渔,不久他痊愈了。因为这件事,李渔大发感慨,说:“由此观之,无病不可自医,无物不可以当药。”这和最近有些人提出的“求医不如求己”很有共通之处。

我讲这些,是为了给大家提个醒,对健康来说,人为的清规戒律未必都管用,顺心顺意有时更重要。当然,矫枉不要过正,也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

该“自私”时就“自私”

曾有调查发现,很多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出现小问题是正常现象,总是把子女、伴侣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没有时间顾及自己。很多老年人自信地认为,他们最了解家庭成员的身体情况,何时需要保健以及去找哪个医生,要由他们决定。

丰富的生活经验,让有些老年人的忍耐力会远远高于子女,也许正是子女的“娇气”成就了老年人的无私,又或者是老年人的坚韧纵容了子女的“脆弱”,总之,在家庭生活中,许多老年人义无反顾地承担了“保护神”的角色,既包办了子女们和伴侣的饮食起居,更对他们的身体状况无微不至。

为此,笔者提醒老年人对待健康不妨“自私”点儿。因为身处多事之秋的中老年,一些“一忍而过”的“小症状”,可能掩盖了大毛病。有一位老太总是胀肚不舒服,但同样采取了忍的办法,结果是盆腔内有包块并已形成占位性病变;还有一位老伯心口不舒服,但是他想忍耐一下,不好意思叫醒熟睡的家人,于是就半躺半卧地坚持了一夜,等家人把他送到医院,医生已经回天乏术了。老年人总是牺牲自己的健康,就会给家人一种“你的身体还不错”的错觉。

上一篇:童年的消逝下一篇:10kV配电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