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表现范文

2024-07-24

结构表现范文(精选11篇)

结构表现 第1篇

1 建筑造型的美学原则

1.1 重复与渐变

重复是指相同基本要素的反复出现,且在同一条件下继续。一般情况下,同形态的物体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在同一空间中,可根据组成每一个构件之间的相互位置、方向、正反等的不同产生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在钢结构建筑中其标准层就可视为一基本,经过对它的重复而最终得到了其楼身的形态。由于基本形的空间态、外部特征等等完全相同,所以很容易达到统一,显出简洁、平和情态特征。就变化的方式来看,重复由于比较单纯,因而使人能容易把握和领会它的变化规律,从而形成一种直接的审美效果,而这种“重复”所形成的规律和格局由于十分均衡,易于界定,合理性的秩序与特点,因此,它的审美意境往往就具有规则性,给人一种庄重感。

同时,基本形逐渐地、顺序无限地做有规律的变化,可以使结构生成自然有韵律的韵律感。基本形的各视觉元素(点、线、面)均可作为形态渐变构成的基础。渐变是一种转换法,是将一基本形变化为另一基本形,它通过两形态的过渡,将有联系的和非联系的进行形态的衔接。渐变是无限的,几乎可以以任何形状变为任何形状,其关键是掌握变化的速度,明确始末两基本形态的关系,以把握渐变效果的形体连续性。在钢结构建筑的渐变性形体转换中,可以形成富于雕塑感艺术造型。重复与渐变是相辅相成的,仅有重复而没有渐变,简洁为简陋,平缓为平庸,就流于单调乏味。仅有渐变而没有重复,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无据可依、无规可循。

1.2 对比与省略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艺术形式时,经常涉及到有机整体的概念,据他看来,形式上的有机整体是内容有机发展规律的反映。就建筑来说,它的内容主要指功能,建筑形式必然要反映功能的特点,而功能本身就包含有差异性,这反映在建筑形式上也必然会呈现出显而易见的差异,而这种客观和人为的差异,正是构成建筑美的条件之一。

1.3 解体与再建

将原本完整的事物,依据一定法则进行打散,随后再重新组合,这就是解体与再建。“解”意为解体、解散、分解;“建”意为再建、构成、构造;解与建是解构事物的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解构后的立体物仍能辨别出原来的形体部位,但各部分在空间中的朝向、位置都已发生变化,而需人的视觉去加以辅助和连接。从表面来看,解构一词意为分解、挖掘和揭示。它是针对现代主义建筑太过于理性,太注重于构成元素之间和谐统一而提出的。它的主张:冲突胜过合成、片断胜过统一,疯狂的游戏胜过谨慎的安排。

1.4 光感与动感

众所周知,光线是揭示生活的因素之一。它向我们的眼睛解释时间和季节的循环。而光线几乎是人的感官所能得到的。早在文艺复兴初期,光线就被用来创造立体感,也正是由于光线的作用,产生了阴影,我们才能感受到立体物的三维度、质感、明度与灰度的色彩倾向等等。根据“图—底”原理,一般来说建筑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如果假设将环境看作是“底”,建筑为“图”。环境的明亮是由不断变化着的天空与地面的明度决定的,而建筑的明度是相对衡定的,“图”与“底”要达到反衬的效果就要求有一定的明度差。钢结构建筑在不同的阳光下产生变化着的雕塑感效果。

2 表现结构之美

表现结构之美必然要将结构的某些属性显露出来。但结构系统的暴露程度并不是建筑艺术和使用质量所必不可少的标准,这个问题牵涉到技术、功能和经济上的综合考虑。结构完全暴露并不一定是美的,也可能是不需要的,没有理由要求每一建筑都对其结构进行暴露。这其中的选择取决于建筑师关于建筑与结构的创作思想[4,5]。

现代建筑的结构表现源自理性主义的设计方法,而结构理性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所谓的结构理性有两层含义:1)用理性的方法分析建筑结构;2)从美学的高度理解建筑结构。从结构理性的角度出发,建造的目的往往希望达到对建筑结构清晰明确的表达。从美学上对结构形式的选择,除了具备结构的合理,达到与建筑空间的统一,还必须使结构与建筑形式之间达到某种关联,这个关联的要旨在于建筑形式是否能满足结构上作用力的传递,就是说要按照材料和结构体系的特有逻辑来处理形式问题。

用理性的方法分析结构时,目的是对结构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使其达到非同一般的表现效果,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结构表现。对结构的表达往往表现出建筑师对材料的深层理解和对结构独特处理的匠心。回到钢构建筑,思考方法是相通的。寻找结构与建筑形式之间的几何性关联是表现结构的重要方法。

当代钢构建筑对结构的表现最大量还是使结构元素直观地暴露于外部。最能够体现暴露结构活力的无疑是悬挂结构。拉索悬挂点的巧妙设置使得三角形断面钢梁的实际跨度减小了许多,因而结构显得非常轻巧。钢构支柱显示了强有力的支撑,而拉索清晰地表达了力的转移———通过一系列的拉索将力传递到地面,水平向的拉索则表达了为达到稳定而提供的约束。而且这种结构形式使得建筑内部不需要任何支柱,自由的平面为展览活动提供了方便。

结构的表现不仅因满足功能要求而呈现出来,并且通过结构工程师与建筑师的合作,还能实现设计者个人的美学愿望。结构要成为美学上的艺术品要满足3个基本要求:高效、经济和雅致。

建筑不是纯理性的产物,要使它达到美学的高度,建筑师个性化的选择对最后的结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功能一定的前提下,建造的结果出自建筑师理性与感性的双重选择,现代建筑的多样性与个性就产生于这种选择和建筑师的价值标准影响之下。从美学的角度理解建筑结构,就更加体现了建筑师对建筑美学概念理解的不同,即在合理的多种可能性之下,建筑师怎样从美学的角度做出判断。

结构表现的重点在于挖掘结构形式与建筑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这种逻辑关系的发掘,不同的建筑师有不同的方法和理念,但都体现出建筑师对材料和建筑本质的深层认识。设计观念的多种多样是当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结构的表现也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这更加促进了当代钢构建筑的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翟克勇.钢构建筑的建造表现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4.

[2]王伟.高层建筑的美学意义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4.

[3]吕臻,郭巧悦,陈光.住宅钢结构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28):98-99.

[4]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公司治理结构与股价表现 第2篇

石油巨头荷兰皇家/壳牌石油表示可能将英国和荷兰的董事会合二为一,此举是公司精简管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步骤,8月13日,这家世界第三大石油巨头表示将在11月出台一个公司重组计划,并且在的股东大会后实施所有通过的计划。

由于年初宣布石油储备量减少,投资者曾一度对该公司热情骤降,因此公司希望通过这次的企业重组能使投资者恢复信心。一般来说,良好的公司治理往往与股票价格表现会成正相关关系。

信用评级被调低

壳牌今年四次宣布调低其先前公布的已探明油气储量,这是对投资者信心的重大打击。今年1月以来,公司已总共调低已探明石油储量43.5亿桶,即22%。

那么壳牌宣布调低油气储量后,投资市场是如何回应的呢?

在壳牌宣布削减已探明油气储量20%的那天,标准普尔和穆迪在1月9日同时重新评定了壳牌公司的信用等级。

到了4月9日,标准普尔将荷兰皇家/壳牌石油的长期信用评级从AAA降至AA+,并且表示可能会继续降级。这一举措正是在壳牌4个月内数次宣布调低已探明石油储量后实施的。

标准普尔之所以降低壳牌的信

用等级,是因为壳牌宣布削减已探明油气储量,并公布公司以往账务管理审计报告后,让标准普尔认为,壳牌公司的治理结构“持续薄弱”,并“违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则”,

结构改革提升股价

在投资者要求壳牌对庞大的管理结构进行调整的呼声日益高涨之际,公司在上星期向媒体表示它将考虑精简董事会结构,改变现在的双董事会结构。

事实上,继1月的危机之后,公司一直处于投资者的压力之下。许多投资者指责壳牌公司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不过,公司新的管理团队,由董事长JeroenvanderVeer领导的团队,已经逐渐通过改善决策制定过程和明确权责范围挽回了一部分投资者的信心。现在壳牌公司的股票继1月大跌后已经缓慢回升。

继壳牌宣布其改革计划之后,市场进一步认为,壳牌的重组方案是公司走上正确道路的第一步。同一天有消息传出,在伦敦上市的壳牌公司股票在下午交易中上涨0.9%至410便士,在阿姆斯特丹的荷兰皇家公司的股票上涨1.5%至43.35欧元。

公司治理与股价

就像我们一直提到的那样,股价是公司状况的晴雨表,是观测公司运营情况的参考指标。

这一点从壳牌公司的例子中可见一斑。投资者呼吁更为透明和有效的公司结构,他们的信心水平与公司的结构改革进度保持正相关,同时公司治理与股价也表现为正相关。良好的公司治理包括制度规则、独立性、透明度、公正性、责任感等要素。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独立董事制度,包括投资者关系管理,常伴之以较好的股价表现,同时,这些公司的再融资也较为顺利。过去统计数据说明,公司治理好的那些公司,其股本回报率高出平均值10.3个百分点,股价上涨幅度超出平均值140个百分点。

明式家具结构造型的摄影表现分析 第3篇

关键词:明式家具;摄影表现;结构造型

中图分类号: J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97-2

0 引言

中国传统家具从明代至清代前期发展到了顶峰,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在世界家具史中自成一套体系,具有极其显赫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家具采用质地坚硬的硬木材料,结构工艺上以精巧严密的榫卯制作,造型上简洁大方,统一的时代风貌及时代背景造就了“明式家具”这一专属名称。本文重点提炼出明式家具设计审美,具体分析其结构造型特点,从摄影技术中的构图和光线两个角度探索明式家具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方法。

1 明式家具结构造型分析

明式家具造型上大多提倡简洁质朴,整体柔婉妍秀,不施粉黛。史上记载,明代帝王崇尚道教。道家思想对家具设计的影响几乎贯穿了整个家具发展史,与儒家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同,道家思想崇尚自然,在家具设计中也更多的体现了自然的元素,道家思想引导下的家具中体现的不是法的人定胜天观念,更非儒家的漠视自然的理念,而洋溢着顺天应道的思想。

2 摄影表现分析

照片的库存开始于1839年,从这一年开始以后的任何东西几乎都被拍摄过或是被认定是如此。照片被诠释为是一种观看的语法,更重要的是一种观看的伦理学,换句话说,摄影技术正是认识事物的手段,它的起始到普及是社会发展的成果。通过照片影像把整个世界储存在我们脑中,是摄影企业所提出的理念。那从古到今的知识认知及传播发展就自然而然在摄影这一大众媒介中被世人接受。所以古典家具摄影就意在通过摄影表现手段传达古典家具外在风韵内在文化,引发社会大众真正意义上对古典家具进行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世人见到照片记录下来的老祖宗创造的前所未有的结构工艺、雕刻形象,也许就更为民族骄傲,开始致力于保护古典家具,维护延续中国古典文化。

3 摄影表现手法分析

光线是摄影表现的重要因素及手段,光线的造型决定摄影的造型。光线的变化产生影调的变化,被拍摄物的特征也产生变化,直接反映物体的视觉印象;被拍摄物的造型、结构、表面肌理、空间感、立体感也根据不同光线变化而变化;光线反映画面的色彩构成也表达时间与空间的时空观念;同时具有烘托环境渲染气氛的功能。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分别是光度、光位、光质、光型、光比和光色。光度是指光源发光强度及在被拍摄物表面照明亮度。光位是构成拍摄给予拍摄对象造型效果的光线角度,主要由相机所在位置决定。

光质是指光线所具有的聚、散、软、硬的特质,聚光有明显的光线轨迹以及清晰浓重的阴影;散光的光线发射方向比较松散,来自不同位置且阴影虚无柔和;光线的软硬则是和光束宽窄等若干因素影响有关。光型主要是指光线在拍摄时所处的作用,大致是:主光、辅光、修饰光、轮廓光、背景光、模拟光六种。光比指被拍摄物主要亮部与暗部的受光量差别。光色通常可以理解为色温。

4 明式家具结构造型摄影表现分析及方法

4.1 具体案例分析

明式家具其造型大气,结构严谨,制作精良,使用舒适,集功能与艺术于一身,完美结合。结构与造型是家具形态的组成因素,结构体现形态内在框架构造,造型体现形态外在风格特征。在摄影光线表达明式家具造型特征时,通过直射强光体现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整体刚性,同时辅助使用反射柔光表现道家“无为”的细节柔性,在整个画面中呈现刚柔并济,虚实相互渗透的影调氛围。黄花梨用材而制的家具为明代所喜,因其恰到好处的木纹,恰到好处的修饰,恰到好处的榫卯结构别具韵味。在拍摄表现上利用微距进行细节的“雕琢”,观者可以清晰明了去探索明式家具的“简而精”。

4.2 原则方法总结

4.2.1 光线:质感细节再现

完美的用光是古典家具拍摄的主要表现形式。明式家具结构造型摄影表现在用光上可以归结为三个层面:光线的量(曝光及影调的还原)、光线的性质(色彩再现及质感表现)、光线的情感(艺术氛围及文化内涵表现)。

①光线的量简洁的说就是照明准确,首先需要照亮被拍摄物,造成光度差,使得胶片获得正确曝光。

曝光实际分两个概念,一是准确曝光,指依照测光系统的正确测光所得曝光组合数据进行拍摄,得到的画面质感强,清晰度高,纹理、层次、影调表现细腻,且色彩还原真实,色调丰富。二是最佳曝光,指依照不同影像的不同创作理念,在准确曝光的基础上进行曝光调整,已达到更夸张的艺术效果。多数情况下准确曝光等同于最佳曝光。想要达到准确曝光或者说是最佳曝光拍摄古典家具拍摄题材就不适合在阳光直射的氛围中进行,因为在阳光直射的状态下光线强,画面中阴影与强光之间有反差明显的明暗界线,色调表现范围变窄,反差明显的区域呈现不了周围其他色调,无法表现被拍摄物表面质感及柔美古典的线条造型。

②光线的性质就是用光进行造型,即表现被拍摄物的外观形象特征,色彩效果,突出拍摄设计工艺等特点。

直射光强,反射光弱,聚光则刚,散光则柔,合理运用光线的特性才能准确把握古典家具造型色彩及质地。而影像的色彩再现也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具有客观性的准确还原,更可以说是如何将色彩作为一种强劲赋有说服力的视觉表现语言,通过控制色彩的纯度、冷暖、明度等方面因素,赋予影像需要表达的色彩情感。一般的,被拍摄物外观线条复杂且交接面锐利,表面质地粗糙,色彩深沉应用直射光、聚集光,容易表现刚强,有韧性,庄严之感;被拍摄物外观线条简洁且交接面圆滑,表面质地细腻,颜色淡雅应用反射光、散射光,容易表现柔和,华美之感。

③光线的情感同理就是气氛,表现外部环境特点和内部历史印记,主要是运用光影色彩营造氛围及时间概念。

不同的光线质感会创造出不同的画面气氛,比如在表现大体量家具厚重沉稳又年代久远,令人充满敬畏的气氛时,选择斜上方硬光局部照射,形成大面积阴影,利用这种反差对比强烈的影调结构关系,把古典家具的内在情绪和拍摄场景家具之间的轻重主次关系很好体现。

4.2.2 构图:造型空间再现

如何在二维画面中实现三维空间,需要以透视、参照等构图方式来呈现。二维画面中线条的点、线、面,也包括色彩区分、明暗对比等平面要素均是把三维古典家具立体还原的必要元素。

二维画面中的线条需要与影调结合才能完成整个摄影构图,通过光线形成影调,影调不同的造型形成变化多样的线条,线条的主次形成构图。光线是构图的先决条件,具体到一个画面构图中的形状、线条、层次、质感等要素都是通过光线的影调关系来表现的。光线和构图与二维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正是光线决定气氛,构图决定框架。《中国画论》中把构图称为“画之总要”,其显而易见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绘画中,更是所有艺术形式的重要考虑。透视这一概念在摄影领域中非常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应爱萍.西方摄影史——从技术史到艺术史[J].新美术,2012(5):10-15.

[2] 王国维.家具产品拍摄的色彩、纹理准确还原[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8):100-101.

[3] Furniture photography take a quantum leap.FDM.1998(13):122-123.

[4] [美]迈克尔·佩雷斯.摄影百科[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10.

[5] 谷久文.商业摄影[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1.4.

[6] 陈琦昌.商业摄影[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12.

[7] 庞博,任莉.广告摄影[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0.

结构表现 第4篇

随着建筑美学对结构中所体现出的理性的认可, 现代钢铁结构已不再仅仅作为结构支撑体, 建筑界真正开始对钢铁结构美引起关注, 其结构造型也成为建筑的主要表现特征。以钢铁建筑的结构表现为主要线索展开, 考察钢建筑的变革, 探索现代钢建筑设计理念。

1 钢结构的形态特征

1.1 虚空的杆件体系

钢结构中较多是以杆件体系为主的结构, 即组成结构的构件是长度远大于截面尺寸的细长杆件, 如梁、柱、拉杆、压杆等。结构杆件限定空间边界的作用不强, 它可以在围护表层之内, 也可以完全暴露在围护表层之外, 当无围护表层时, 就成为视觉艺术表达的重点。钢结构的内部空间虽存在结构构件, 但构件细小, 空间可互相贯通, 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1.2 形式各异的稳定性构件

为防止失稳破坏, 在钢结构中常有各种形式的稳定性构件, 从钢梁上的加劲肋到格构柱上的斜缀条, 从钢屋架之间的支撑杆和拉杆到高层结构中各种形式的支撑, 都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在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的设计中, 伦佐·皮亚诺和理查德·罗杰斯不仅创造了通用空间, 在结构上的独创性也获得了高度评价。纵向立面上的对角线方向支撑是保证该建筑物的稳定性不可缺少的部件, 也成为立面重要的异向构图元素。福斯特在巴塞罗那长途通讯塔设计中, 利用三条呈120°角的钢索从竖向牵拉细长的塔身, 造成了强烈的浮游空中的“动态平衡”的视觉印象, 稳定之余不失轻巧, 成为当地山脉景观的一部分。

1.3 精美的细部构造

钢结构中构件之间一般通过焊缝或螺栓进行连接, 结构构件及其连接件都可以实现工厂化制作, 达到很高的精度, 节点的构造往往力求交接精细和比例优美, 充分表现金属细腻、光洁的质感。结构的节点部位既是结构中力的汇集点, 也是不同材质和形式的结构构件的交接点, 而现代结构技术强调构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美学, 力图表达节点处力学传递方式及形态特征, 通过高科技的加工技术和巧妙的构造方式, 使得建筑细部构造体现出现代科技的美学特征, 散发出钢结构动人的魅力。

2 结构造型表现

2.1 造型三原则

(1) 结构的形式美与建筑造型的统一

各种结构体系都是由构件按一定规律组成的, 这种规律性的东西本身就具有装饰效果, 只要建筑师肯于挖掘, 就可能获得一种内在的原生美。可以说, 结构是构成建筑艺术形象的重要因素。

(2) 结构受力特征与建筑造型的统一

钢结构受力的基本特点是轴向受力优于横向受弯, 轴向受拉优于轴向受压, 多向受力优于单向受力。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类型众多的结构体系, 如梁柱框架体系、拱结构、桁架结构、网格梁结构、折板结构、穹顶结构、壳体结构、悬索结构、充气结构以及混合结构等。

(3) 结构作用原则与建筑造型的统一

对于钢结构这种轻质高强的材料而言, 防止其挠曲或失稳破坏, 稳定性成为决定因素。在钢结构设计中, 拉力在结构的平衡与稳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带有索的各种结构系统, 如悬索结构、悬挂结构、帐篷结构等,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建筑基于受压力学原理之上的空间造型特征, 不仅会变得轻巧雅致, 甚至给人以飘然失重的感觉。而且在一些情况下还富有奇妙、惊险之类的戏剧性艺术效果。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 如能充分利用这些结构性特征, 加以艺术处理, 将能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

2.2 结构形式与空间造型 (1) 张拉结构体系

各种拉力索的运用促进了各种形式新颖的拉力体系的出现, 如悬挂结构、悬索结构。悬挂结构由于吊点的要求往往设有高处屋面的支柱、钢架等凸出物, 形成众多暴露于空气中的立柱、支撑、吊索等构件, 产生了众多质轻细巧的结构形态, 导致线元素构成的复杂视觉特征。

(2) 向心结构体系

向心体系以符合力学特征的几何形式为基础, 从中产生了罗马拱券和穹隆建筑、哥特式教堂以及今天的大跨度和超高层空间结构建筑。

我们看到向心体系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 都伴随着几何学的发展和应用, 其中最有效的工具是以拓扑学为基础的构成几何。这种向心体系与平面体系相比有三个主要优越性:a.创造巨大的内部无支撑空间或超高层结构;b.可大量性生产标准化的重量极轻的小空间单元, 装卸方便;c.以高强度覆盖一般空间或起支撑体作用, 在上面可以任意悬挂附加构件。

(3) 开放式结构

正是高技术建筑对于结构的开放性的追求, 导致了其建筑空间的开放性和生长性。可以说, 开放式的结构和空间来自对生态系统的认识。生态系统是一个多等级的、高度有序的开放系统, 对建筑而言, 系统的有序性表现为有规则的空间结构和时间上有规律的运动秩序。很显然, 这首先要求建筑结构系统的开放性。结构系统由大大小小的结构构件按照一定的等级和次序装配而成, 随着建筑的维护、更新和扩建, 允许其内部空间和外在形象的转变, 允许各种性质不同的变化, 使建筑像生命一样新陈代谢, 长久发挥其作用, 提高建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 建筑表皮

钢结构建筑的表皮在现代建筑及其后发展过程中, 质感与情感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实际上, 钢结构建筑中常用的各种材料色彩多样、质感丰富, 不锈钢、铝合金和玻璃材料的精致坚实、光彩熠熠, 压型金属板材及人工合成膜材的宽润细腻、五彩缤纷, 都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由麦考·海基宁设计的卢米媒体中心, 闪光的金属外墙、纤巧的钢结构和玻璃以及雕塑般简洁的体型, 透露着现代气息。

许多钢铁的使用, 如用作立面、外饰面的钢铁的作品等都是因为它能够表达现代感。为了迎接新千年的到来, 在泰晤士河畔、古老的大笨钟对面, 英国人修建了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轮———“伦敦眼”。巨大的白色圆形钢架构, 带着明显的娱乐场气息, 调皮地与严肃的古迹建筑群面对面。这里, 用钢结构彰显了昔日保守的“日不落帝国”决意成为全新的“创意英国”的雄心, 为那些“保守”与“革新”之间的激烈争论做出了注解。

追求抽象、鲜明的色彩构成, 刻意表现材料纹理质感是现代建筑的一大突出特点。一方面, 色彩和质感本身可以理解为是独立的形式元素;另一方面, 色彩和质感也可以理解为是形式元素的一种内在属性, 通过改变色彩质感可以改变形式元素的视觉效果。通常, 结合防锈、防腐的功能要求, 精心设计的色彩, 可强化建筑造型, 丰富建筑的视觉特征, 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福斯特设计的雷诺汽车产品配送中心, 所有的结构构件都被漆成黄色, 而维护构件是蓝灰色的增强PVC薄膜, 彼此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色, 结构造型轻盈, 构造精美, 在简洁单纯的维护墙体的衬托下更显得魅力非凡, 一个个标准的单元体在大片绿色草坪上极有韵律地依次展开,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 犹如一件杰出的大地艺术品。

4 结语

结构技术运用和表现方面, 与国外相比, 当前国内建筑界还存在一些认识和操作上的偏差。一是技术滞后, 对于蕴藏在现代建筑技术, 尤其是大跨结构技术中的丰富艺术潜力并未给予充分重视和发挥, 因而方案往往缺乏新意。许多建筑虽然拥有先进设备, 但建筑形象却与结构形态相脱离, 缺少科技感和时代特征。二是对构件工艺的忽略。构造节点的表现在钢结构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需要建筑师与结构师、施工单位及制造商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1]孙吉吉.关注建筑表皮-托马斯·赫尔佐格与赫佐格&德穆隆的建筑表皮设计手法之比较[J].建筑师, 2004.4.

结构表现 第5篇

(1)表达方式分为叙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2)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3)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4)表达方式只有五种,写作手法却有很多种。

写作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乐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借物喻人、先扬后抑、先抑后扬等。

修辞手法:种类很多: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正面侧面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悬念,联想,想象,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创设意境、用典、讽刺、类比。

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虚实结合、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描写分类:

一、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

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又分为: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二、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论证方法分类: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西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说明方法的作用及意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

(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2)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析。

(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3)列数据:

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

(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4)作比较:

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

(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注: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

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通过什么图表的展示,使读者对什么的理解更直接、更具体)(6)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

(给什么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7)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8)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9)摹状貌:

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10)引资料:

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引用什么资料,更充实具体地说明了什么)

说明文不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3.逻辑顺序:

结构表现 第6篇

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哪些商品将相对受益?近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大宗商品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由国内外著名金融机构和公司基于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投资组建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

报告指出,作为本轮周期的主要推动者,中国需求何去何从,对于全球商品周期的最终走势起到重要作用。“中国消费”意味着大宗商品在需求强度、需求结构方面的转变。另外,在需求普遍放缓的背景下,全球供应端的发展也不可忽略。

在预测商品需求强度时,报告的宏观假设包括:至2020年中国GDP潜在增长率将下降至7%。在这其中,投资所占比重将由2011年的49.2%下降至44.0%,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8,300美元上升至15,000美元。

总的来说,天然气和贵金属(尤其是钯和铂)的表现被看好;原油居中,供应端有潜在的技术革新;农产品和有色金属随后,但商品间有所差异;黑色金属和煤炭的位置相对靠后,反映了中国转型过程中需求放缓和供应充足的共同结果。

影响商品走势的关键变量

需求强度定义为单位实际GDP的商品消耗量,对大宗商品周期的进程有重要的意义。近50年来,大宗商品经历了1970~1980年以及2000年至今的两个牛市周期,推动力为日本和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两国商品需求强度显著上升,伴随着产能的滞后,导致了结构性的供需失衡、价格上涨。相反的,需求强度的下降,意味着商品牛市周期渐入尾声。

对于影响大宗商品表现的关键变量,报告的排序原则是需求端:中国需求强度上升>需求强度下降;消费类需求增幅高>消费类需求增幅低;供应端:全球潜在供应增长率低>潜在供应增长率高,供应增速下降>供应增速。

同时,全球供应端的影响不可忽视。技术、地理、政治等因素对产能的限制明显,解释了本次周期为何持续时间长,幅度大,涉及品种广。

天然气需求强度上升

商品需求强度的变动体现了经济结构、收入水平、资源禀赋、技术变化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向消费的结构性转变意味着生产每单位GDP所需要的金属和能源消耗量将有所下降。

对于能源,报告预计天然气的需求强度在所研究商品中年平均增长最高。受资源的限制、环境保护及政策的影响,原油和煤炭的需求强度延续下降趋势。

钯、铂等贵金属表现看好

收入的提升、城镇化的继续进行,将成为需求强度的主要推动力量。对于金属,铝(汽车、家电及包装)、镍(不锈钢)以及铅(电池,但废旧金属的应用导致铅弱于镍和铝)更受益于结构的转型以及收入的增长。相反地,铜、钢铁和锌主要用于建筑、基建和工业领域,需求强度下降相对较快。

对于贵金属,钯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系统,将受益于汽车消费的增长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铂主要用于柴油汽车的尾气处理(更加工业相关),黄金和银的需求来自收入的增长以及对投资品需求的上升。

农产品需求继续下降

商品的需求结构转型与现有的需求结构呈倒U型关系:现有消费类需求占比过高的商品(例如农产品),转型的空间接近饱和。

在生活必需品方面,对于农产品,需求强度将延续下降趋势,原因是食品需求逐渐饱和,但经济作物好于粮食,相对的排序为大豆 >玉米>小麦>稻谷。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对策 第7篇

关键词:经济增长,结构失衡,政府行为,刺激消费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 在这三部分中, 消费和出口可以说是“最终的”最终需求, 而投资只是相对意义上的最终需求。因为, 如果没有消费和出口的扩大, 投资的扩大只会形成更大规模的闲置生产力。消费和出口则不同, 一个消费品被消费了或出口了, 就没有了, 需求就彻底实现了。只要消费和出口持续增长下去, 就会对总需求和经济增长不断地起到拉动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问题是, 消费和出口这两种“最终的”最终需求上不去, 因而需要尽可能地扩大投资。

分析我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数据我们看到:国内投资总量占到GDP的42%, 比上年增加了33.3%, 而2009年前三季度国内消费增幅只有15.1%, 占GDP≤40%, 低于美国 (70%) , 印度 (55%) 。国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甚至排在出口之后。在种种数据背后藏匿的一个不争的事实, 是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相当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 居民收入和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

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 近15年来, 居民收入提高速度低于人均GDP增速, 占GDP比重逐年下降, 而国有企业和政府收入增速却高于GDP增速。经济增长成果不为民所用, “国进民退”最终将影响政局的稳定性。

中国的国有企业向来在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处于优势地位。除去部分民企在经营和管理上存在问题, 更多的是由于国企与民企处于不同的起跑线, 政府在一些相关产业政策法规上往往直接或间接对国有企业给予优惠。刺激经济增长的资金几乎都流向国有企业, 在短期内有助于提振经济和确保就业, 但从长期来看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为中小企业和民营公司才是革新和增长的推动力。

2009年年底, 我国地方债务总额由2008年的1万亿元增至5万亿元, 主要是以政府拥有的市政开发投资公司的贷款的形式投资于市政工程。包括修建始终亏本的磁悬浮列车, 把街心花园的石砖换成大理石, 大搞城市亮化工程等。而2009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地方政府在面临融资不足及税收缩减的难题时, 解决的办法往往是出让土地以创收。据统计 , 2009年, 地方政府出让土地收入共1.5亿元, 其中北京928亿元, 上海1000亿元, 很多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占到了政府总收入的50%以上。有些地方政府采取允许开发商缓缴土地出让金等政策直接刺激房市, 可以说政府是为保增长在极力扶植房地产。之前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与各种市场因素的结合导致了2009年居民住房价格的居高不下, 成为居民储蓄增加消费减少的主要原因。此外, 政府行为商业化, 如为吸引投资, 压低地价甚至免费给投资者使用;青睐能迅速带来回报的高资本密度投资而忽视甚至排斥劳动密集型行业投资等, 这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收入及储蓄增长。

2 诸多产业投资过度, 造成产能过剩

盲目扩大投资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引起产能过剩。中国目前已有诸多产业存在产能过剩, 一些传统行业, 如钢铁、水泥等产能大量过剩。调查显示, 2009年中国国内钢铁产量约为6.6亿吨, 而国内需求为4.7亿吨;即使加上出口需求, 也存在25%左右的过剩产能。而国内水泥总产能已达17亿吨, 存在约3亿吨富余产能。此外, 相关资料显示, 风电和光伏电等新型能源产业由于政府政策大力扶持, 但却缺乏有序发展, 极可能形成新一轮产能过剩。

受现行行政考核制度和受稳定本地市场、安置就业等多方面资金需求压力的推动, 地方政府注意力多放在投资周期短、回收快、效率高的大项目上, 有时甚至会在金融和土地政策上给予相关企业支持, 从而造成了盲目投资, 而忽视了对该投资所带来的地方经济结构方面影响的考察。结果往往是着眼于引资数量, 忽视了引资质量;贪图本地经济利益, 不顾他地利益;考虑经济增长的多, 对社会发展想的少。

3 巨额经常项目盈余及其低效利用

由于国内储蓄率居高不下, 政府主要通过刺激出口来拉动中国的经济。然而2009年, 受全球金融危机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 中国外贸出口出现前所未有的急跌。而今年3月份, 中国更是破天荒地出现了首次贸易赤字。种种迹象表明, 出口推动型增长已是强弩之末, 中国经济应摆脱对于出口的过于依赖, 另寻出路。

解决巨额经常项目问题的办法不是降低出口, 而是增加进口。特别是对国外先进技术及高端产品的进口。而这一点, 归根结底还是要刺激内需。

综上所述, 中国政府改善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便是刺激内需。其实中国政府在刺激内需方面早已采取过一系列措施, 比如, 投资于农林水利建设和铁路、公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出口退税率, 调低银行利率等。虽然起到了一定效果,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 我国国内储蓄率还是居高不下, 居民消费需求提升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究其根本原因, 除了受我国居民传统消费观念及习俗影响外, 我们更应看到:一方面, 改革以来部分对国有资源拥有垄断权的行业、部门和个人凭借特殊政策取得垄断利润, “圈内”人员普遍获得高收入, 而广大的劳动者 (尤其是农民) 在分配上的不利地位使他们的购买力降低, 对许多消费品想买买不起;另一方面, 近年来, 在企业保障制度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过程中, 旧有的铁饭碗高福利制度被打破, 而新的与我国经济实力相适应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尚在建设之中, 人们对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效果尚有疑虑。再加上通胀预期、高房价等因素作用, 城镇居民往往是有钱不敢花。

为解决上述问题, 进一步挖掘国内需求潜力, 政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增加对私营部门和个人消费者的资产分配, 改变收入分配模式, 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

在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同时, 要特别注意为私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促进非国有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增加对个人消费者的资产分配是指政府“把钱直接花在百姓头上”。政府在运用资金时应充分考虑该地区居民的实际需要, 城市亮化、街心花园改建等市政设施建设固然重要, 但对中国很多落后地区而言, 这类开支就远远不如消费补贴来得实在。

(2) 加大社会保障领域的投资力度, 完善社保体系, 减轻百姓的不安定感, 降低储蓄并刺激消费。

结构表现 第8篇

关键词:股权结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利益相关者

一、概述

1、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 是企业相应于其力量的运用而对受其影响的相关社会利益的一种承担或回应, 其根本目的在于追求股东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和谐统一。企业社会责任是对企业的绝对营利性以及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修正, 但同时并不否认企业的营利性, 其产生体现了由于股东地位在企业权力系统中的相对下降而造成企业权力部分由其他利益团体分担的发展趋势。

2、企业社会责任对股权结构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股权结构, 通常是指公司股权结构的类型和比例, 是决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 是公司治理框架的基石, 合理的股权结构是构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既然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影响很大, 也必然会在公司治理的社会责任行为中发挥作用, 这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目前, 在企业股权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被各类基金占有, 这些基金大多是国外社会责任型基金, 它们的规模在股权结构中是不可忽视的, 在公司治理中举足轻重。同时包含社会责任基金股权结构的公司更容易赢得其他投资者的青睐。Johnson和Greening从KLD数据库随机选取300家企业, 测量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受机构投资者的影响, 研究发现:养老基金更注重企业的社会价值。而高管股权只与产品方面责任正相关。此外, 学者研究发现, 对公司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 高管持股, 将使管理人员更加关注企业长远利益, 做出更多诸如提高产品质量, 服务和环境的社会责任投资, 以提高企业声誉, 保持长期的竞争力。Zahra, Oviatt和Minyard的研究表明在公司内部持股比例提高的同时, 企业管理者会考虑公司的长远利益, 企业内部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为了得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不断支持, 管理者在配置资源时会兼顾各方利益, 这就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Cochran和Wood运用回归分析发现, 高管持股比例对社区和雇佣关系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多数高管认为, 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亲和力, 使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公司的产品。Finkelstein指出管理层持股可以不断的激励管理者去开拓新的业务, 使管理者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更有效的反应和变革。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根据上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综述,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现提出假设如下:

1、股权结构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

由于在我国的上市企业中包括了大量的国有股份, 在很多企业中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在这种特殊的体制环境下, 我们必须考虑国有股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如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建设银行等企业中, 国有股份始终处于绝对的控股地位, 相应的这些企业也积极地承担着各方面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国有股份代表着国家的利益, 更倾向于从社会整体效益的角度进行战略决策, 更有利于企业履行相关社会责任。股权集中程度高的企业容易引起一股独大的情况, 大股东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控制权来侵占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 假设如下:

H1:企业的股权结构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有影响。

H1a:国有股比例高的企业相对国有股比例低的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更好。

H1b:股权集中程度低的企业相对股权集中度高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更好。

三、研究设计

1、样本的选取与数据的来源

本文研究的样本为2009年至2011年三年的非平衡数据作为研究区间。首先, 选择我国上市企业沪深两市A股的数据。另进一步从样本总体中剔除金融类的上市企业。经过了上述的操作之后, 我们的研究样本共包括了4759个企业观测值, 年报和财务的数据来自于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

2、变量的操作定义

2.1.被解释变量:社会责任表现指标衡量。

本文结合利益相关的理论, 借鉴沈洪涛的设计, 以股东、债权人、客户、供应商、员工、国家六个维度来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来进行考察。

(1) 股东=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

是指企业在赚取的收入里有多少是支付给股东的。一般认为, 企业支付给股东的股利多就代表对股东的贡献率大。

(2) 债权人=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是指企业在赚取的收入中有多少是用来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企业对债权人付的利息越多代表企业对债权人的贡献率越大。

(3) 客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企业通常是以产品的形式支付给客户 (消费者) , 所以作者用主营业务成本来代表企业对客户的支付, 主营业务成本越高代表企业相对赚取客户的钱越少, 对客户的优惠越多。

(4) 供应商=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

供应商向企业提供货物, 企业就要向供应商支付货款, 支出与收入的比越大, 其贡献率越大。企业对供应商支付的货款数量越多所占企业收入比例就越大, 企业对供应商的贡献率越大。

(5) 员工=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

员工对企业付出劳动和技能, 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及福利越多说明企业对员工的待遇好, 对员工的贡献率多。

(6) 政府= (所支付的各项税费一返还的税费) /主营业务收入

企业对政府的贡献多以税费的形式表现, 企业对政府所支付的各项税费扣除政府对企业返还的税费后, 形成企业向政府实际缴纳的税金。税金缴纳的多, 说明企业对政府、对社会的贡献大。

以上6个维度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 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技术, 试图将多个衡量指标所揭示的信息综合为一个单一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定4个主成分, 他们累计可以解释方差变化的80%, 最后, 我们用特征值作为权重计算四个主成分得分的加权从而得出每个企业年度观测值得社会责任表现指数, 记为CSR。

2.2解释变量。

(1) PS:股权性质指标。国有持股代表着以市场为基础的国家的利益。当上市企业实际控制股东的性质为国有时, 取值为实际控制股东的持股比例, 而当上市企业无控制股东时或当其他股东控股时取值为0。实际股东根据证监会新修订的年报准则《公开发行证券的企业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规定, 企业控股股东包括企业第一大股东, 或者按照股权比例、企业章程与经营协议或其他法律安排能够控制企业董事会组成、左右企业重大决策的股东。

(2) FSD:股权集中度。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 来衡量股权集中度。

2.3.控制变量。

(1) IND:独立董事人数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

(2) CASH: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3) YEAR:年度哑变量

(见表1)

3.3理论模型构建

根据上文提出的假设, 我们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 β0为常数项, β1-β6为要估计的回归模型的系数, εit为残差项。

本文利用eviews7.0统计软件, 按照上述的多元回归模型, 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各个变量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拟合, 从而估计模型参数。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列示了上市企业相关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从自变量的统计值来看, 实际控股股东为国有的控股比例最高达到82.45%, 平均水平为19.4%, 不同企业的情况区别比较大。股权集中度指标中, 集中度最高的企业前五股东持股比率达到了93.89%, 而持股比率最低的企业也达到47.55%, 平均持股比例接近50%, 说明我国上市企业股权集中度水平式较高的。另外独立董事占全体董事成员比重的均值为36.15%, 根据2001年中国证监会对独立董事的人数、专业素质、报酬等内容提出的规定表明, 独立董事人数比要达到1/3以上, 所以可以看出36.15%的比例刚刚达到我国制定的独立董事的比例要求。

2、回归结果

表3中是多元回归的结果, 模型的回归结果看出, 国有股持股比例与社会责任是在10%水平下显著负相关, 股权集中度与社会责任无显著关系。

3、讨论

结合上文的研究假设, 现在就自变量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做出讨论:

⑴国有持股比 (PS) 与企业社会责任负相关, 与预测的符号相反。显示出我国国有企业没有有效的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原因可能是政府代理人没有充分考虑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非国有控制人性质的上市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⑵股权集中度 (FSD) 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在我国的经济转轨时期, 我国上市企业中一股独大现象普遍存在, 同时还有互相持股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还有, 因为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在我国并不是深入人心, 一方面, 一些企业仍然把利润最大化放在第一位, 漠视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问题, 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 片面地强调一些形式上的内容, 而忽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问题;另一方面, 一些企业缺乏自主治理的意识, 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 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监督与约束, 企业制性治理阶段, 无法切实地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Gill, Amiram, 2008, Corporate Governance as Social Responsibility:A ResearchAgenda, Berkele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J].26 (2) , 452-478, 27.

[2]Aleksandra Kacperczyk.2009, With Greater Power Comes Greater Responsibility?Take Over Protction and corporate Attention to Stakeholder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J].30:261285.

[3]沈洪涛.企业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 2007, (3) .

结构表现 第9篇

1 资料和方法

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3~50岁,平均31.5岁。临床表现:11例有患肢不同程度地疼痛不适,未见明显局部畸形或包块;7例患肢无症状,其中4例因外伤行X线检查发现;3例偶然查体发现。常规化验检查未见异常,无Albright综合征(伴皮肤棕色色素沉着和性早熟)患者。18例骨纤维结构不良全部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均有完整的X线平片与MRI资料。MRI分别用日立永磁0.3T和西门子1.5T场强,行多方位扫描(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包括T1WI及T2WI,脂肪抑制T2WI。全部病例均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为Gd-DTPA,剂量0.1~0.2 mmol/kg体重,静脉注射后立即行T1WI连续多方位扫描。

2 结果

18例骨纤维结构不良均发生于四肢长管状骨,单骨型17例,其中:股骨10例(1例同时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肱骨5例,桡骨2例,多骨型1例,同时侵犯同侧股骨和胫骨。

2.1 X线平片表现

病变均位于骨髓腔,均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表现为:a)磨玻璃型(10例),病变侵犯骨干髓腔的大部分,上下边界不清,皮质变薄,有或无硬化边,骨纹消失,密度均匀或欠均匀增高,呈磨玻璃样;b)囊肿型(6例),其中单囊状(2例),多囊状(4例),表现为囊状膨胀性扩张,常有硬化边,囊内有条索状骨纹及斑点状致密影;c)丝瓜络型(2例),皮质薄,骨小梁粗大扭曲,表现为沿纵轴方向走行的粗大骨纹。

2.2 MRI表现

磨玻璃型:X线平片(8例)磨玻璃影不均匀,内见骨嵴时,相应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高信号;X线平片(2例)呈均匀的磨玻璃影时,T1WI为均匀等信号,T2WI为较均匀稍高信号,增强中度均匀强化(见图1A~1C)。囊肿型:X线平片表现为典型囊变时,T1WI呈均匀极低信号,T2WI为均匀高信号,内可见低信号分隔;增强边缘环形强化(见图2A,2B);丝瓜络型: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所有病灶边界均清楚,周围可有或无完整(或不完整)硬化边,硬化边在T1WI,T2WI及增强后均为极低信号。全部患者均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增强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变区边缘强化。1例多骨型患者的各处病灶在T1WI,T2WI及增强上信号基本相同。

3 讨论

骨的纤维结构不良首次被报道于1891年,1942年由Lichtenster和Taffe正式命名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其定义为正常的骨组织被异常增生的不成熟网织骨及纤维组织所取代的一种良性疾病[1]。既往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原始间叶组织发育异常,骨骼内纤维组织异常增生所致;最新的免疫组化研究证实,病变是因定位于gas蛋白上的一个基因(postzygotic点)突变所致[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骨骼,以四肢长管状骨,尤以股骨最为多见,其次为肋骨、颅面骨[3]。本组病例均发生于四肢长管状骨,其中股骨占约50%。一般在幼年时期发病,儿童或青年时期才出现症状,成年后进展缓慢或趋于稳定。病变累及负重部位可引起负重骨的畸形、病理骨折[4]。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单骨型、多骨型及合并Mc Cune-Alright综合征型。组织学上病变区主要由成熟度不同的纤维组织和新生的骨组织所组成,两者比例的不同决定了X线表现的分型[5]。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缺乏,成纤维细胞数量多少不等。骨髓被纤维结缔组织、梭形细胞岛、软骨组织及化生的骨组织取代。典型的组织学特征是细长弯曲的C型和Y型纤维小梁埋入形态适中的细胞纤维基质中[6,7]。骨纤维异常增殖症X线表现因纤维组织增生程度、骨样组织、新生骨小梁含量及成熟程度的不同而分为五型:a)磨玻璃型;b)囊肿型;c)丝瓜络型;d)虫噬型;e)硬化型,可数型改变并存,以一型改变为主;或单一型表现。本组长管状骨病例只有前三型,后两型发生于长骨较少。本组病例按照X线表现的分型,不同改变对应其MRI表现有所不同:

a)磨玻璃型:病灶主要以较多均一的纤维或纤维骨样组织组成,X线表现为骨纹消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高呈磨玻璃状。MR平扫密度均匀时,T1WI为均匀等信号,T2WI为较均匀稍高信号,增强后中度均匀强化,与丁建国[8]及常恒等报道[9]T1WI,T2WI均为等或低信号有所不同,反映病理上两种组成成分比例的不同,本组病例以纤维骨样组织为主。MR平扫磨玻璃影密度不均匀,内见骨嵴时,相应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高信号,骨间隔在T1WI,T2WI均呈低信号,增强后不均匀轻中度强化。MRI能显示病变区组织上的细微差异,X线平片只能从密度上大体比较,故前者的敏感性远较后者为强。

b)囊肿型:病灶主要为纤维组织或骨小梁混合组成,X线常表现为边界清楚单囊或多囊状透光区,内可见条索状骨纹及斑点状致密影,周围可有硬化边;MR平扫典型囊肿在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为均匀高信号,增强边缘环形强化,反映了组织学上主要以纤维组织占多数。

c)丝瓜络型:病灶主要以粗大扭曲的骨小梁为主,间以少量纤维组织,X线表现为患骨膨胀增粗,皮质变薄,见沿纵轴方向走行的粗大骨纹。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不均匀轻度强化。本组该型中1例为多骨型,单侧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病灶在MRI信号基本相同,X线平片股骨下端病变显示不明显,MRI显示病变范围较平片明显有优势。硬化边在T1WI,T2WI及增强后均为极低信号。全部病例均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增强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组织学上病变区纤维组织的周边有丰富的小血管,故注药后病灶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6]。

另外,有关其命名,在WHO(2002)新的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分类中,骨的纤维结构不良和骨纤维结构不良归入“其他”部分,两者不但名称极其相似,而且影像学表现及组织学改变也都非常类似;然而两者并非完全相同,具体表现在组织学上的特征性差异:骨的纤维结构不良在组织学上其不成熟骨小梁周围无成骨细胞包绕,亦即为裸露骨小梁;骨纤维结构不良亦称骨化性纤维瘤,组织学上与前者不同的是骨小梁周围有成骨细胞围绕,亦即为包裹小梁。虽然两者所指不同,但影像学都无法区分,常根据发病部位———骨纤维结构不良好发于胫骨前缘皮质及颌骨,而骨的纤维结构不良可发生于全身骨作为鉴别点,两者的准确区分依赖于组织学。

综合本组资料及相关的文献报道,骨的纤维结构不良的典型X线分型相应在MRI上的信号可表现为:磨玻璃型:T1WI均匀等低信号,T2WI均匀等低或稍高信号;囊肿型:较均匀长T1WI长T2WI信号;丝瓜络型:不均匀长T1WI长T2WI信号。增强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囊变区边缘环形强化。无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的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边缘常出现完整或不完整的较厚的硬化边是较常见的改变[10]。影像检查手段中X线平片仍是最基础而且重要的首选检查,MRI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显示病变范围及内部细微组织结构变化,对X线平片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摘要:目的探讨骨的纤维结构不良的X线分型及其相应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的纤维结构不良的X线和MRI表现,MRI均做平扫和增强。结果全部病例均为长管状骨,单骨型17例:股骨10例,肱骨5例,桡骨2例;多骨型1例,同时侵犯股骨和胫骨。X线表现分型:磨玻璃型10例,囊肿型6例,丝瓜络型2例;相应MR表现——磨玻璃型: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等高信号;囊肿型:T1WI呈均匀极低信号,T2WI为均匀或欠均匀高信号;丝瓜络型: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全部病灶边界清楚,周围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硬化带,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增强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变区边缘强化。结论X线平片仍是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良好首选方法,MRI对判断病灶组织变化有帮助,后者是前者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骨,纤维结构不良,X线,磁共振成像

参考文献

[1]Won-Hee J,Kyu-Ho CH,Bo-Young CH.Fibrous dysplasia:MR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with radiopathologic correlation[J].AJR,1996,167(6):1523-1527.

[2]Yetiser S.Monostotic craniofacial fibrous dysplasia[J].J Craniofac Surg,2006,17(1):62-67.

[3]Vincent FH,James BK,Yoke-Fun Fan.Fibrous dysplasia involving the base of the skull[J].AJR,2002,178(3):717-720.

[4]Singer SR,Mupparapu M,Rinaggio J.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features of chronic monostotic fibrous dysplasia[J].J Can Dent As-soc,2004,70(3):548-552.

[5]杨慧,吴元魁,陈卫国.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分析(附47例报告)[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7):767-768.

[6]Itshayek E,spector S,Gomori M.Fibrous dysplasia in combination with aneurismal bone cyst of the occipital bone and the clivus: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Neurosurgery,2002,51(3):815-817.

[7]Pollandt K,Engels C,Werner M,et al.Fibrous dysplasia[J].Pathologe,2002,23(5):351-356.

[8]丁建国,陶力,江浩,等.骨纤维结构不良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1,7(5):335-338.

[9]常恒,贾宁阳,王晨光,等.长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RI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2):206-207.

结构表现 第10篇

一、梨不良树体结构的主要表现特征

梨树不良树体结构的主要表现特征是:第一种情况是下强上弱树, 第一层主枝的枝量过多, 主枝基角过小, 导致第二层主枝生长势弱, 营养生长受控, 生殖生长过早;第二种情况是下弱上强树, 第一层主枝生长严重受控, 第二层主枝生长势过猛, 形成伞状树形, 导致有效结果部位少, 树体光照极其不良。

二、克服梨不良树体结构的关键技术

1. 去掉无效枝。

重叠枝、交叉枝、平行枝、密挤枝等在梨的树体上, 因为互相挤压, 占据空间过密, 光照受阻, 形成的诸多的无效枝, 无效枝占据比例大, 使梨树树形杂乱无章、光照不良, 因此, 应当及时对梨树上的无效枝进行处理, 及时去掉, 疏除过密的重叠枝、交叉枝、平行枝和密挤枝, 去掉无效枝类后, 光照条件改善了, 通风条件增强了, 枝势摆布合理了。

2. 疏除强势枝。

梨不良树体结构的另一特点是, 树体外围多存在于过密的直立枝、强旺枝和竞争枝等诸多强势枝, 在进行修剪时, 不进要对各类主枝的延长枝进行轻截, 还要应当及时疏除过密的直立枝、竞争枝和强旺枝, 使梨的树体营养集中于各类主枝之中, 控制强势枝竞争营养, 改善光照。对于不影响或者影响程度较低的强势枝, 在梨的生长季及时采取圈、扭、摘等多种方式, 缓和其生长势, 促进其早期成花, 早期结果。

三、应用控强扶弱修剪法改造不良树体结构

1. 上强下弱梨树的修剪。

上强下弱树是低产旺长梨树的普遍现象,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在早期修剪过程中, 因对第一层主枝修剪过轻, 或者缓放过多, 生长势太弱, 此时第二层主枝又很快选出来, 导致层间距过小, 致使第二层主枝和中心干生长势过强。对于此类树的改造, 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抬一压二缓中心”, 即抬高第一层主枝的角度, 对第一层主枝多打头, 多留枝;压下第二层主枝的角度, 对第二层主枝少打头或者不打头;缓和中心干的生长势, 用果缓势。

2. 下强上弱树的修剪。

下强上弱树是低产旺长梨树的又一普遍现象,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在早期修剪过程中, 因对第一层主枝修剪过重, 或者剪接过多, 生长势太强, 第二层主枝选出过晚, 导致层间距过太大, 致使第二层主枝和中心干生长势过弱, 全树形成了齐头并进的树势, 层次不分树形紊乱。对于这种树的修剪改造技术环节是, “压一促二强中心”。对第一层主枝要采取缓、疏、缩、压的方式, 减缓其生长势;第二层主枝要注意多短截、少留果, 多留抚养枝, 少缓放的修剪技术, 促进其恢复生长势, 进一步实现上下均衡、协调合理的树势, 实现早期结果。

四、强化不良树体结构梨的营养供应

1. 秋施基肥。

测土配方施化肥, 提高不良树形梨树体的营养水平。秋施基肥, 于每年的8月下旬结合扩穴深翻, 对梨施入优质有机农肥75~150千克或施入豆科绿肥75~150千克, 使不良树体的梨树在改造的同时, 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 一般要使梨园土壤有机质达到1.5%~2.0%。

2. 测土配方施化肥。

结构表现 第11篇

一、一般现实逻辑:

首先我们必须引入一般现实逻辑的概念:一般现实逻辑是一种描述性的定义, 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的历史阶段中, 在一定的民族或社会阶层中所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相对稳定的审美价值判断标准, 简言之, 一般现实逻辑就是一种审美价值判断标准, 它在物质现实的基础上形成。

二、电影 (或电视) 的艺术表现媒介

1, 含义:电影的艺术的表现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 它通过此表现媒介来获得自身质的规定性, 构成与其它艺术门类的根本区别。电影和电视技术生成过程不同, 电影的技术过程是光——化学的过程, 电视是光——电磁的过程。但众所周知, 电影和电视属于同一门类艺术, 因为他们拥有同一个母亲, 即通过各自不同的技术过程而获得了同一种艺术表现媒介——运动的声画影像。决定艺术门类的根本标志是该门艺术的表现媒介, 而不是技术过程。这就是著名的艺术媒介决定论思想。

文学艺术的表现媒介是文字和语言, 绘画艺术的表现媒介是二维平面上的色彩与线条, 戏剧艺术的表现媒介是语言和外部的形体动作;雕塑的表现媒介是三维空间中的点线面 (体积) , 舞蹈艺术的表现媒介是外部的形体动作 (动作语言) , 音乐的表现媒介是运动的乐音。可见各门艺术以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现媒介构成彼此门类的根本区别。

需要指出, 艺术媒介与物质材料媒介是一对有联系但又有本质区别的范畴。例如, 绘画艺术的物质材料是颜料和画布等载体, 但其艺术表现媒介是色彩和线条。画布或纸张等载体承载着颜料呈现在接受主体视觉里, 但接受主体要靠画中塑造的色彩和线条这种艺术表现媒介对它进行解读和审美。任何形式或种类的艺术的生产都需要物质材料, 但不是任何物质材料都会无条件地构成艺术媒介, 从最基本的物质材料媒介向艺术媒介转化过程即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作的过程。

有学者认为电影的表现媒介是光电, 这是一种肤浅的见解, 只停留在电影的物质材料的技术生成层面上, 还没上升到实质, 电影最终是靠“运动的声画影像”这种艺术表现媒介来叙事展现自身内容, 来建立自己的解读机制的。在此给予纠正。

2, 电影艺术表现媒介的特征:

1) 具体真实直观性:电影自身先天的技术生成条件是照相, 既是把具体的物像拍录下来, 然后连续播放, 直观再现物质现实。先有被摄物体作为物质现实的存在, 再有这个被摄物体的影像, 大千世界的物质现实总是具体直观的而不是抽像的, “运动的声画影像”所展现的永远是具体环境中的具体人, 具体物。这种照相的技术生成条件就先天决定了影视艺术的具体性特征, 而且这种具体的形像又是直接诉诸视觉的, 也具有直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Ⅰ人物形象的具体性

Ⅱ时间的具体性

Ⅲ空间的具体性

2) 叙事律:这三个方面就意味着在运动的声画影像中记录的是这些具体人物在具体的时间空间中的具体动作 (任何人都不会愿意看着电影中的人物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不进行任何行为动作或者语言动作的) , 这些动作的发生就自然构成了一个或一组具体的事件——故事。所以电影作为艺术自然而然地在进行着叙事, 这就是电影的叙事律。电影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叙事, 这种叙事是借助电影的表现媒介运动的声画影像来完成的。

3) 比例律:影视艺术中的叙事任务主要是靠自然语言, 和外部形体动作来完成的, 它们各自具有独立的叙事功能, 其中, 外部形体动作完成叙事任务的比例应该适当大于自然语言完成的叙事比例。

戏剧艺术的叙事任务主要依靠台词——自然语言来完成, 自然语言完成的叙事比例要大于外部形体动作完成的叙事比例, 而影视艺术的叙事则相反, 这是由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的表现媒介的特性所决定的。运动的声画影像是运动的, 它就自然要求人物要动起来, 要求要用动作来叙事, 与动作叙事有先天的亲和性。这还是因为影视艺术拥有许多独特的表现手段, 例如特写镜头, 可以表现出人物眼睛里慢慢滑落的一滴寂寞的眼泪;全景可以表现山呼海啸, 火山喷发等壮观的宏伟场面;运动的声画影像中的, 空间环境可以随着人物的动作的延续而连续变化。而由于空间问题, 所有这些都是戏剧很难表现的, 戏剧中接受主体不太容易看清楚或不太注意人物外部形体的动作的这些细节, 而这些细节都可以在影视艺术的镜头中得到放大, 得到维妙维肖, 淋漓尽致的表演。

运动的声画影像自身的这些特性和本质因素, 就决定了外部形体动作完成叙事任务的比例应该适当大于自然语言完成的叙事的比例, 这就是电影的叙事比例律, 这样才好看。国产电影《梦想照进现实》极端地与此规律背道而驰, 导致大部分观众都无法接受失去耐心观看, 因为它只用听就可以了。

4) 电影的他适性

各门艺术以各自不同的表现媒介获得了自身质的规定性, 同时也决定了该门艺术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例如, 音乐的艺术表现媒介是运动的乐音, 它具备了直接激发接受主体抽像情绪的可能性, 例如哀伤, 欢乐, 激昂等。但同时它也决定了不可能像文学艺术那样可以细致入微地去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 阐释微妙的内心活动, 更不可能去阐述一个道理。也不可能像美术一样能给你一个直观的摩天大厦的画面。而美术或者文学也不具备音乐那种通过听觉可以直接激发接受主体抽象情绪的强悍功能。

文学艺术的表现媒介是文字或语言, 它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抽象的, 接受主体必须根据文字间的描述, 在自己大脑中想象人物的具体形象, 动作发生的具体环境, 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些都是非直观的, 需在读者脑中再加工,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 每个读者联想中的人物形象都不尽相同, 所以对接受主体而言, 文学艺术是自适性的。

3, 电影的艺术表现媒介与一般现实逻辑之间先天的亲和关系。

运动的声画影像, 这种以照相技术为先天生成条件的电影表现媒介, 所展现的画面或内容具有真实具体直观的特征, 照相这种技术条件同时也决定了接受主体看到的内容或者组组画面都是一般现实逻辑层面上的真实具体的物质现实的再现, 这同时也就意味着电影的叙事机制以及故事本体, 与在物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一般现实逻辑也呈现出先天一种亲和的态势。

综上, 可见影视作为艺术, 需满足两条本质规律:叙事律和比例律, 这是它的本性所需;而叙事机制和叙事结构及故事本体要符合一般现实逻辑则是观众所需, 这是影视作为艺术是否能被观众成功读解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

三、电影的叙事机制和叙事结构

1, 叙事机制:影视艺术的根本任务是叙事, 而这个任务是由其内部的叙事机制来完成的。语言动作和外部的形体动作的有机构成, 成为影像系统内部的主要的叙事机制, 具备叙事功能。非语言性元素 (如声, 光, 色, 具象物等) 的有机构建, 成为影像系统内部的非叙事机制。非叙事机制通过解释诱导, 也可获得叙事功能。

2, 叙事结构:影视艺术是主要借助语言动作和行为动作这些语言性元素的有机构成, 按照某种叙事结构来展开叙事的。这种叙事机制的叙事结构允许不同的组合方式的存在的可能性, 可以是倒叙, 也可以是顺叙, 但总体规则是必须要符合一般现实逻辑, 否则不符合一般现实逻辑的叙事结构, 将不能获得接受主体在社会一般现实逻辑层面上的成功读解。

四、电影的叙事机制和电影的叙事结构与电影的表现媒介之间的关系。

由于电影的艺术表现媒介与一般现实逻辑存在先天亲和性, 所以分析直接分析电影的叙事机制和叙事结构与一般现实逻辑之间的关系即可。

1, 真实影像系统:影像系统内部的叙事机制或故事本身在一般现实逻辑层面上是能够或者可能得以实际发生的事件。叙事机制的真实和环境人物造型机制的真实, 是真实影像系统最基本和本质的要求。可见这种影像系统是完全符合一般现实逻辑的。电影艺术的主流影片也大多是这类, 其生命力生生不息。如《色戒》《霸王别姬》《无间道》《秋菊打官司》《天下无贼》等等等等, 所有主流电影。

2, 象征影像系统:存在于影像系统内部的叙事机制在一般现实逻辑层面上的性质是寓言式的, 在实际生活中是极少作为实际具体事件而实际发生的, 或者极少实际存在的。

象征影像系统的三大特征是:

Ⅰ叙事机制寓言化或称非现实化

Ⅱ人物的符号化或称非现实化

Ⅲ环境或时空的虚拟化或者非现实化。

3, 特殊文化影像系统:

特殊文化影像系统的叙事机制的营造不是源于一般现实逻辑, 而是源于某种特殊文化学说, 如精神分析学说, 存在主义学说, 符号学学说等。它的叙事机制的合理性或逻辑性只能在一种深奥的特殊文化学说中才能得到合理解释, 如果接受主体事先不了解这种学说, 那么将很难在自己的一般现实逻辑层面上得到合理解读。如根据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营造的影像系统《爱德华大夫》等。

4, 神话影像系统:叙事机制中的超自然, 超人类的力量, 是主要的剧作元素或者叙事因素。这些超自然超人类的因素, 是不符合一般现实逻辑的, 但是神话影像系统叙事机制内部的故事本体还是符合一般现实逻辑的, 所以在完成与接受主体预先约定的神话假定下, 受众还是可以接受神话影像系统内部在一般现实逻辑层面上构架起的故事, 其起承转合, 前因后果的叙述。

五、结合电影叙事机制和叙事结构与一般现实逻辑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电影《无极》和《太阳照常升起》失败的主要原因:

1, 《无极》的失败的主要原因——它是亚象征影像系统:它的叙事结构符合一般现实逻辑, 但主要的是它的叙事机制不符合一般现实逻辑, 内部的爱情故事本体也不符合一般现实逻辑, 所以导致了它不能被接受主体在自身一般现实逻辑层面上全盘接受。它是一种具备了神话元素的亚象征影像系统, 所谓亚象征影像系统就是具备了大部分象征影像系的主要统特征元素, 还没有在完全意义上成为典型的象征影像系统, 它是典型象征影像系统的亚种, 但仍然属于象征影像系统范围。

1) 无极的叙事机制是非现实化的或称是预言化的:满神对在死人堆里偷馒头的小女孩说我可以让你享受到世上最强的男人的宠爱, 而拥有一切, 但你永远不能得到真爱, 即使得到了也会马上失去, 小女孩答应了。像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永远不可得以实际发生的, 没有任何一个女孩会经历或者被经历这种事情, 不符合一般现实逻辑。

2) 人物是符号化或称非现实话:全片只有两个女人:一个叫满神, 一个叫顷城。男人叫无欢, 光明, 昆仑, 鬼狼等, 这些都符号化的名字都不符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姓名的真实习惯。

3) 环境虚拟非现实化:在一个孤立的金色的环型的奇怪的宫殿里, 或者如梦境一样美丽的山水画里, 或者是不长一毛的荒漠山谷里。更没有交代具体的国度, 具体的时间历史背景。

综上, 可见无极的各方面元素特征很接近符合象征影像系统的三大特征。只是没有像《去年在马里昂巴》那样典型的符合, 所以无极是象征影像系统的亚种, 也是反一般现实逻辑, 反电影的表现媒介的, 这就是《无极》在影像系统本体上丧失生命力的主要原因所在。

摘要:电影的艺术表现媒介具有真实具体直观的特征, 以照相为先天技术生成条件的“运动的声画影像”是物质现实的再现, 这决定了电影的叙事机制或者故事本体, 以及叙事结构, 应该符合在物质现实中形成的一般现实逻辑。叙事机制和叙事结构都符合一般现实逻辑的真实影像系统, 和拥有神话元素但故事本体符合一般现实逻辑的神话影像系统, 二者都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它们也是当今电影的主流。那些不符合一般现实逻辑的象征影像系统和特殊文化影像系统, 还有那些叙事结构不符合一般现实逻辑的真实影像系统则是边缘, 它们不能承担延续电影生命力的重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结构表现】相关文章:

灯光表现05-06

作品表现05-16

现代表现05-16

中国表现05-22

表现技法05-25

主要表现05-29

学习表现06-15

表现形象06-26

人性表现07-03

色彩表现07-04

上一篇:学校运动部下一篇:实验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