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网络发展新趋势

2024-05-24

物联网网络发展新趋势(精选8篇)

物联网网络发展新趋势 第1篇

1 物联网的含义及特征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技术, 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1.1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与拓展

物联网建设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 是在新理念引导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集成创新。物联网打破了互联网的局限性, 互联网缩短的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而物联网通过感应识别设备手机实物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通过网络快速传输到信息处理层, 加工过的信息形成信号或知识, 可以为管理服务提供相关信息, 也可以反馈给另一端的传感设备, 实现物与物的操作。

1.2 物联网的应用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物联网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工业化和信息化之间、信息基础设施与实物基础设施“两层皮”的现象;改变了过去信息基础设施、通信、互联网、数字内容等领域的各自为战现象。物联网技术出现之后, 实现了现代信息基础设施与实物基础设施相结合, 把信息化和产业化相融合, 大大的推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3 物联网产业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有机结合

目前, 物联网大都在传统产业应用, 如交通、物流、电网、石油天然气、食品等行业, 极大提升了这些传统产业的效率, 改进了发展方式。同时, 物联网的应用带动了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包括芯片、传感器、集成模块及设备、中间件制造业, 以及应用系统设计与集成、软件开发、试验检测、工程实施、云计算等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扩大了其市场规模。

2 物联网对当代经济社会的影响

2.1 物联网的应用于发展, 促使了生产方式的转变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生产方式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变革。以往传统的生产方式都是借助于机器生产, 物联网技术出现之后, 社会就借助于强大的物联网技术来进行生产, 使社会结构发生变革。物联网技术借助各种识别技术, 把物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组成人与物、物与物直接沟通的网络。这样就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与新的经济产业, 并对传统的产业形成剧烈的冲击, 促使其发生变革。

2.2 物联网的应用于发展, 促使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 使政府的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也提高了政务信息的透明度。物联网的应用也有利于缩短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距离,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往来, 实现其联合办公, 大大提升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在物联网环境中, 公共权力的透明度也大大的得到了提升, 政府可以时时对危害社会的行为进行监控, 避免社会危害的发生。

2.3 物联网的出现与发展, 促使生存方式的转变

物联网将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延伸, 有着比互联网更加强大的功能。它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拟人化, 使万物都成为人的同类。人们可以通过物联网实现对实物的操控, 从而提高实物的利用率、节约能源, 实现智能化管理。物联网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

3 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3.1 需求导向, 整体规划, 目标明确

近些年来, 欧美日韩等纷纷出台发展物联网的战略计划。一是在社会效益较大的领域优先布局, 逐步向生活消费领域拓展。目前, 各国政府主要在医疗、电子政务、电网、教育、交通、城市管理等领域推行物联网计划。二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物联网应用重点, 有针对性地解决行业问题。三是市场需求驱动, 企业自发创新发展。

3.2 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提高社会整体效益

有些大规模应用的物联网投资巨大, 只有当其整体效益超过提供者和用户负担的成本时, 投资才有意义。与此同时, 还要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 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鼓励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物联网产业研究, 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 大力支持我国物联网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持续拓展技术与市场合作领域。

3.3 应用导向, 技术和标准先行

目前, 全球物联网产业的核心技术尚不成熟, 标准体系正在构建中。研制与物联网有关的标准不仅有利于规范市场、指导产业发展, 而且对各国掌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物联网产业的市场特征及发展趋势 第2篇

物联网产业的市场前景

物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吸盘,将整个世界纳入其中。没有人会清楚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事物具有物联网的特质。不过,从研究机构发布的各类报告,我们能预估物联网产业的庞大市场前景。

Gartner预测,2015年全球使用中的物联网设备或达到64亿,比2014年增加30%。到2020年实现物联网的事物数量将增长逾3倍,达到近210亿。另据CB Insights统计,过去六年中,迅速发展的物联网领域吸引了近75亿美元投资,发生近900起交易。2010至2014年期间,物联网初创公司吸引的投资金额翻番,交易数量由91起增至221起。研究机构IDC则预计,物联网设备及相应服务的市场容量将从2014年的6560亿上升至2020年的1.7万亿美元,增长速度将随着接入设备的增加、带宽的增长及配套服务的成熟而加速。

麦肯锡的研究认为,基于未来10年中物联网采用率的范围、经济和人口趋势,以及技术的可能发展进程,预计在2025年物联网的经济影响价值可能在3.9万亿美元至11.1万亿美元之间。不过,实际影响将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降低技术的成本,以及消费者和工作人员的接受程度。通过使用物联网,工厂产生的潜在经济影响最高可达3.7万亿/年。潜在影Ⅱ向第二大的将会是城市,在该环境下,物联网应用在2025年产生的潜在影Ⅱ向价值可能高达1.7万亿美元/年。

值得关注的是,物联网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日益显著。Forrester的调查显示,事实上,在物联网应用方面,中国和印度的公司甚至比欧美同行还要领先。根据Forrester的数据,全球19%的公司已经在使用物联网产品和服务,31%则希望这样做。而中印两国已经有75%的公司已经开发或计划部署物联网应用,另有20%对此非常感兴趣。调查还表明,已经部署和计划部署物联网技术水平最高的行业是公共事业和电信公司、化学和石油天然气公司、以及交通公司。而对物联网技术的关注一般是在安全和监控、供应链管理、库存和仓库管理、客户订单监控等几个方面。

物联网发展的重点领域

行业应用仍然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领域。物联网多种技术手段,如传感、定位、标识、跟踪、导航等,可以实现动态、实时、无缝、全天候的监控,为行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仅大大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而且能够改进行业运行模式,从技术的角度引发行业管理领域的革命,促使行业领域向着公平、开放、廉洁、高效、节约的方向发展。目前,物联网产业已渗透到城市治理、家居、交通、医疗、汽车、农业等众多领域。

1.智慧城市

物联网一个巨大的应用前景来自于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简单来讲,智慧城市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治理、智能交通、城市安防等等我们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

(1)城市基础设施

物联网主要应用在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中。如云计算平台与银行管理结合可以增强数据处理能力、储存能力以及数据可靠性。利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城市设施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流量、水压和水质,对漏水情况及时进行处理。以韩国为例,其供水系统管道漏水率平均为14.1%。漏水率每降低1%,一个城市一年可以节约40万美元。仅靠此一项,韩国一个城市一年平均可以节约564万美元。城市智能电网能够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随着物联网科技的发展,全球智能电网应用开始进入发展高峰期。2013年与智能电网配套使用的智能电表安装数量已超过7.6亿只,预计到2020年智能电网预计将覆盖全世界80%的人口。此外,智能建筑在城市发展中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发掘。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2)城市治理

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高效的政府管理,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以及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等,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资源整合优化,使政府服务不断向智慧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高效精准的公共管理,为社会机构和民众提供便捷的服务。

(3)智能交通

物联网还能作为城市交通智能化的技术基础,通过信息资源的自动整合与智能共享,实现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交通运输。近年来,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59.9亿元。但是,相比于国外智能化和动态化的交通系统,中国智能交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数据显示,智能交通在美国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2010年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日本1998~2015年的市场规模累计将达5250亿美元。欧洲智能交通在2010年产生了1000亿欧元左右的经济效益。

(4)城市安防

近几年,中国安防市场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0年,中国安防市场规模达到了869.8亿元,较上年增长12%。目前,从中国安防电子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应用领域来看,产品主要体现在视频监控、出入控制、社区防范、防盗报警等几大方面。

2.智能家居

在智能家居方面,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家庭网关为核心,集安防、智能电源控制、家庭娱乐、亲情关怀、远程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物联网应用,大大提升了家庭的舒适程度和安全节能水平。此外,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不仅为智能家居提供了保障,还必将大大降低消费者使用智能家居的成本。美国联合市场研究(Allied Market Research)机构所做的研究显示,全球智能家居市场的收益将从2012年的48亿美元上市到2020年35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9.5%。据国际物促会(IIPA)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家居系统在新房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达到2.96%。国际物促会认为,中国智能家居的酝酿期仍然维持一定的时间,2016~2017年才是国内智能家居行业高速发展期的开始,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元。

nlc202309081406

3.智慧医疗

物联网被计划用于医疗卫生系统中,这不仅能够帮助医院实时监控病人的健康,如在病人体内植入芯片,随时监护病人各项指标,随时给出髻示和建议,而且还可以有效管理整个医院的运营,对医院人员、设备、后勤供给、来往车辆和安全保障实行智能化、人性化管理。据统计,集成了金融支付功能的一卡通系统推广到全国300多家三甲医院,使大医院接诊效率提高30%以上。

近几年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迅猛,2014年中国医疗机构IT支出达261.2亿元,为智慧医疗发展奠定一定基础。业内认为,中国经济必须维持在一定的增速水平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有效转型,这就迫切需要建设四、五个10万亿级别以上的创新产业,智慧医疗将是中国另外一个10万亿元以上的巨大产业。推进中国智慧医疗发展的关键之举就是建立放开型医疗经济,中国的健康医疗产业需要不断放开体制管制。

4.工业物联网

物联网连接的不仅仅是消费类设备。工厂、农场和工业现场正在利用物联网优化生产、提高能效,一些巨大的突破正在悄然出现,这对于正力求实现工业转型的中国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埃森哲的分析显示,在中国当前政策和投资趋势的助推下,未来15年,仅在制造业,物联网就可创造1960亿美元的累计GDP。以制造业为例,物联网创造的经济价值将从1960亿美元跃升至7360亿美元,增加276%。对资源产业而言,物联网创造的经济价值也将从480亿美元增至1890亿美元,比当前条件下高出近三倍。埃森哲的分析显示,制造业在物联网经济效益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和资源产业。到2030年,该三大领域将占物联网所创造累计GDP总额的60%以上。

5.农业物联网

农业领域应用物联网实现资源环境信息实时感知获取、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的精细化以及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追溯,可以应对资源紧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的严峻挑战。例如在食品安全方面,中国已开始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采用二维码和RFID标识技术,建成了重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国家平台和5个省级平台,覆盖了35个试点城市,789家乳品企业和1300家白酒企业。

物联网产业的市场特征

1.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目前,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还是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整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处在行业初级阶段的物联网产业需积极运用政府的力量来发展企业,把整个过程中的风险分为政府和私人机构共同承担。随着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企业集聚、技术的不断整合和提升,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让物联网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2.传感器等物联网关键技术将迎来高速发展期。传感器是物联网三大层次结构之一感知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联网实现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日益广泛,传感器这一数据主要来源的最前端设备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在2025年有望达到11万亿美元,传感器市场也将有数千亿美元规模。来自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传感器产业白皮书(2015)》的数据显示,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已从20lO年的720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14年的126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5%。未来5年将保持10%~20%的增长速度。为满足物联网等应用的各种需求,传感器将出现大量技术创新,如基于新原理和新机制、使用新材料、引入微纳米加工工艺等,推动传感器在实现高性能、高可靠、微型、低功耗、低成本的同时,向面向应用、智能、开放架构、系统化等方向发展。面向应用由传感器自身属性所决定,传感器只有通过与应用需求的紧密结合,才能形成规模效益和提高盈利能力。

3.物联网的价值链重心将从硬件到云端。再到数据分析的转移初现。业内人士认为,物联网的价值链表现为:通过传感模块采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云端,再将数据加工处理,使其增值后出售给第三方。早期的物联网价值反映在硬件设备上,如元器件、RF协议、功耗、成本等,随着应用落地、数据的积累以及市场环境的成熟,2014年开始,物联网的价值重心逐渐转向对数据的挖掘,且其市场潜力巨大。这包括建立交互操作性和安全标准,确保数据在企业间能安全共享。同时还需要新的财务模式,支持“按次付费”以及其他以服务为基础的解决方案。

4.商业模式的选择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物联网分为感知,网络,应用三个层次,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将有多种选择去开拓市场。这样,在未来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商业模式变得异常关键。各商业模式中的运营主体应充分利用产业链各方的力量,尽量提升商业模式系统的集成度和动态平衡,降低各类主体参与活动的门槛;另一方面在商业模式上要更加开放,创新盈利和收入分配模式,以实现共赢。无论是物联网产业规模的扩张还是领域的扩展,其深层次影响在于利益结构在同一行业的上下游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重构。这种重构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物联网的一项应用或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本质是一项重构各相关方利益成本结构的系统性工程。

物联网网络发展新趋势 第3篇

1 物联网以及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概念

1.1 物联网的含义

物联网是指将全球定位系统、射频识别器、红外感应器以及激光扫描装置等一系列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所创造的全球化物品网络联结平台。通俗地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建立物联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实现物品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加强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的沟通交流, 提高企业产品生产、销售、配送以及库存等一系列环节的监督水平。

1.2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与制造商、供应商、仓库、配送以及零售商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所构成的一体化线性管理模式。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节约经营管理成本, 而且还能够促进各环节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优化交货率和生产周期, 促进企业利润的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模式不仅涉及供应、需求、生产计划以及物流等领域, 而且还向人力资源、客户服务, 以及会计核算等领域发展,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 物联网应用下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

2.1 商品信息数据库有待完善

物联网技术下供应链成员之间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客观要求。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在物联网应用下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都没有结合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完善自身商品信息数据库, 也没有专职人员对信息数据库进行数据的输入管理, 致使数据库中的信息类型、字段、数据的可信度等信息难以被信息使用者所理解和掌握, 缺乏一定的可视性, 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 产生经营管理风险。

2.2 供应链管理技术有待加强

首先, 造物联网供应链技术的成本费用较高, 一般的中小企业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完成, 加之一些企业的整体实力有限, 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对物联网技术下供应链管理技术进行建设完善, 致使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技术滞后, 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其次, 由于同类企业间存在的排他性和出于对关键核心技术的产权保护, 尤其是企业在内部管理上的不统一性, 致使企业在物联网供应链技术方面各自为政, 物联网无论是在供应链系统上还是在人员培训上都无法完全适应企业的发展步伐。

2.3 没有全面实现各环节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随着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产品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在物联网技术下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要想更好地应对这种趋势就必须建立并完善动态联系。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供应链管理企业还没有完善自身信息资源平台, 物联网技术从开发、建立、使用和完善的整个过程中资源不能共享, 某种程度上存在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各种弊端, 使得供应链管理各成员之间作业计划难以实现透明化, 供应链管理企业难以制定统一、稳定的业内实施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目前物联网供应链的建立和发展。

2.4 存在利益最大化与利益优先之间的矛盾

我国传统型企业的管理方式是以独立个体企业进行管理的, 各个企业之间并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沟通渠道, 因为业务相关联的各个独立企业之间难免会存在着利益问题, 这样企业就会存在着一定的排他性。这就与物联网技术下供应链管理模式整体效益最优要求存在着矛盾。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企业引入供应链管理技术后难以快速转变经营管理模式, 影响企业发展。

3 物联网技术对企业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的影响

3.1 物联网技术对企业供应链管理运输环节的影响

在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运输环节上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EPC标签加贴在在途货车和货物上, 之后可以通过运输线路检查点中所加装射频识别转发装置对货物位置进行定位, 使企业以及企业的供应商、经销商、客户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这一技术手段的运用, 可以及时了解货物所在的位置以及预计到达时间。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企业更合理地对运输车辆进行调度, 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输效率。

3.2 物联网技术对企业供应链管理仓储环节的影响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供应链管理企业仓储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行。利用物联网EPC实时盘点功能以及智能货架技术, 不仅可以使企业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实际库存情况, 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一些突发状况, 提供足够的库存空间降低库存成本, 而且还能降低人工成本和相关的管理成本, 实现企业库存的高效管理。这一点要明显优于传统企业传统的人工盘库, 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3.3 物联网技术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生产环节的影响

在企业生产制造的整个流程中, 物联网中的EPC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进供应链管理企业生产线自动化进程, 提高自动化管理效率。比如可以将EPC标签贴在企业生产线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等物品中, 管理人员可以有效跟踪和识别生产线所需物品, 快速确认企业生产线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降低原材料识别出错率和产品零部件配货效率;同时,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管理中还可以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力度, 利用电子技术对其进行实时追踪与控制, 及时发现错误所在, 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

3.4 物联网技术对企业供应链管理配送环节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管理配送环节可以大大减少配送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 使其能够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实施高效精确的库存控制, 降低拣选和分发的错误率, 提高配送的效率。

3.5 物联网技术对企业供应链管理零售环节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管理零售环节, 可以利用配有的动化电子扫描感应装置扫描器对货架进行感应扫描管理。通过这一技术手段, 企业可以有效地对商品的销售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管理。当货架库存商品不能满足零售需求时, 通过感应装置发出的信号及时补充商品, 可以有效地降低库存率。

4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分析

4.1 提高商品服务质量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管理可以使利益相关方对市场的反应灵敏度提高。如今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服务质量, 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将各利益相关方的信息直观、系统、全面地体现出来, 便于企业对相关信息进行比较, 取长补短使自身产品服务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此外,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管理还可以提高管理的透明度, 使整个系统管理的信息将更加趋向透明化, 达到高效服务客户的目的。

4.2 提升企业管理监控水平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管理还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监控水平的提高。由于供应链管理体系是多种成员形成的整体体系, 所涉及的环节很多, 成员类型和数量都会影响到供应链管理效率。物联网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供应链集成化管理, 进一步实现内部各成员间信息资源共享, 实现作业计划的协调化发展。同时, 企业还可以根据相关信息数据对企业的供应商、经销商、客户等合作伙伴进行详细评估, 促进企业选择一些信誉好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并实施实时监控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日常经营管理情况, 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

4.3 实现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使企业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因为物联网技术具备信息识别功能和定位跟踪功能, 将以上这两种功能充分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之后企业不仅可以识别其生产相关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 而且还可以跟踪掌握运输配送过程中的车辆、路况、时效等相关信息。实现智能化管理是我国市场发展的大趋势, 只有准确高效地掌握各个环节的运营状况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4.4 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管理后, 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商品需求。目前, 我国一些企业虽然重视自身供应链管理整体机构的完善, 但发展侧重点还存在着一些偏差, 过于注重资本投入、采购、物流以及生产等, 没有对客户需求、满意度等指标进行重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保证采购、物流和生产等持续稳定地发展, 而且可以掌控商品的实际流动情况, 将客户需求的变化实时反映出来, 了解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生产销售, 促进企业蓬勃发展。

5 结语

物联网应用下的供应链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供应链系统中所存在的不足, 降低人工干预和出错率, 提高商品服务质量, 提升企业管理监控水平, 实现智能化管理, 而且还能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是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大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不断凸显, 已经不再适应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趋势。近年来, 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并逐渐衍生出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企业供应链中的运输、储藏、生产、配送以及零售等环节, 促进各环节工作效率的提升, 对企业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物联网应用下的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不仅阐述了物联网技术以及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概念, 而且还对目前我国物联网应用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对企业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物联网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进行了探讨, 以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物联网,供应链,管理

参考文献

[1]黄鹏, 杨云志, 李元忠.“物联网”推动RFID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J].电讯技术, 2010 (3) .

[2]杜洪礼, 吴隽, 俞虹.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科技, 2011 (3) .

[3]刘锦.我国物联网现状及发展策略[J].企业经济, 2013 (4) .

[4]赵红梅.EPC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研究[J].通信技术, 2012 (04) .

物联网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4篇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扩展, 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如传感器、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 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 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 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 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 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1]。

2 物联网特征

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 物联网有其独有的特征。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装置了多种类型传感器, 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 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 不断更新数据。另外, 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 将物体的信息准确实时地传递出去。在传输过程中, 为了保障传输庞大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再者, 物联网不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 其本身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 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 扩充其应用领域。

3 物联网终端技术分析

目前业界对物联网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概念, 但普遍认可的概念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GPS) 、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按照网络内数据的流向及处理方式将物联网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传感网络层, 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 实现对“物”或环境状态的识别;二是传输网络层, 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或者下一代互联网 (IPv6) , 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三是应用网络层, 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 包括电脑、手机等终端。物联网终端物联网终端是物联网中连接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 实现采集数据及向网络层发送数据的设备。它担负着数据采集、初步处理、加密、传输等多种功能。

4 物联网终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作用原理

物联网终端基本由外围感知 (传感) 接口, 中央处理模块和外部通讯接口三个部分组成, 通过外围感知接口与传感设备连接, 如RFID读卡器, 红外感应器, 环境传感器等, 将这些传感设备的数据进行读取并通过中央处理模块处理后, 按照网络协议, 通过外部通讯接口, 如:GPRS模块、以太网接口、WIFI等方式发送到以太网的指定中心处理平台。物联网终端属于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的中间设备, 也是物联网的关键设备, 通过他的转换和采集, 才能将各种外部感知数据汇集和处理, 并将数据通过各种网络接口方式传输到互联网中[2]。

5 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⑴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发展规划简述。《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 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规模, 加大产业化专项等对物联网的投入比重, 鼓励民资、外资投入物联网领域。到2015年, 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⑵未来物联网生活全智能。未来物联网居民生活全智能, 当人们早上起床时, 窗户将夜晚模式的不透光自动转为透明, 让阳光照进卧室;在洗漱间, 镜子能够感应人的呼吸和面部状况, 并提醒主人身体健康情况;在厨房里, 通过感应系统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在私家车库里, 当需要用车时, 车库通过感应系统开启库门, 汽车也同步启动并将空调调节到适当温度;上车后选择既定线路自动驶往公司……

⑶未来设备统一智能控制。物联网体验中心通过智慧民生、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智慧行业四个展厅展示了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在智慧民生展厅, 电视机通过摄像感应系统能够感应对面主人的肢体动作, 工作人员用摆手、拖拽等方式, 即可实现调台、调音、图像放大缩小等功能, 电视不再一定需要遥控器才能控制。一个智能家庭控制中心就能够控制家里的所有设备, 包括家用电器、水、电、气等, 这项此前只能在科幻电影里展现的功能已经被成功应用[3]。不仅如此, 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 “此项操作还可以直接安装到手机或者个人便携移动设备中, 从而实现对所有家用电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智能控制。此外, 物联网重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物与世界的连接, 以后您在手机屏幕里看的视频可能往屏幕上一甩, 就能够在电视中连续播放。在客厅看累了想到卧室躺着看, 也可以通过拖拽的方式, 让影像在卧室屏幕中继续播放。”

结语: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会普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简单, 设施设备使用起来越来越智能化。

摘要:本文概述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特征、终端技术、终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作用原理。阐述了物联网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即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规划、未来物联网生活全智能和未来设备统一智能控制。

关键词:物联网,终端技术,智能

参考文献

[1]董耀华.物联网技术与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1.20-25.

[2]张新程.物联网关键技术[M].北京:人发邮电出版社, 2011.7.30-33.

煤矿物联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5篇

物联网从1995年提出理念至今已经发展了近20年。2009年至今是物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 特别是2014年,世界物联网从研究与发明阶段转为市场推广应用阶段。据IDC(Internet Data Center, 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与网络相连的智能装置的数量将达到260亿(不包括PCs、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话),物联网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增加值可达19 000亿[1]。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煤矿自动化先后经历了单机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和煤矿物联网3个阶段的发展。虽然物联网技术在煤矿行业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国内外关于煤矿物联网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很多概念与煤矿物联网相混淆。在国内,使用较多的概念有数字矿山、感知矿山、智能矿山、智慧矿山、煤矿物联网等。在国外,多以煤矿无线传感网络为主。在中国, 吴立新等[2,3,4]较早提出了数字矿山的概念。实际上该概念与信息化矿山、矿山综合自动化等概念趋于一致。张申等[5,6,7,8]比较全面地给出了感知矿山的定义,指出感知矿山是在综合了上述概念基础上,更加具体、全面、动态、详尽地描述真实矿山。从对矿山的描述层次上来说,煤矿物联网是融合了真实物理矿山、数字矿山和虚拟信息矿山三者为一体的综合体,如图1所示。

1煤矿物联网研究现状

近些年,国内外相关科研人员针对物联网技术在煤矿领域的应用做了很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下面分别从体系架构、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及工程应用方面,对煤矿物联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1.1国内煤矿物联网研究现状

在体系架构研究方面,吴立新等[4]指出应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数字矿山集成平台、矿山自动化系统、井下精确定位与导航系统以及采矿环境的智能感知系统。张申等[6]提出感知矿山建设的核心问题为“3个感知”:感知矿山灾害风险,实现各种灾害事故的预警预报;感知矿工周围安全环境,实现主动式安全保障;感知矿山设备工作健康状况,实现预知维修。张申等[9]在分析煤矿综合自动化的基础上,提出釆用物联网技术及其平台性来实现矿山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指出矿山物联网是一种开放式平台,且该平台体现在结构性平台和服务性平台2个方面。解海东等[10]在分析智能矿山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5层智能矿山体系架构方案,并提出了基于该架构的智能矿山应用体系,指出该体系可用于指导煤矿企业建设矿山物联网系统。张科利等[11]提出了智能生产系统概念,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弹性的智能生产系统。张长江等[12]指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矿山,可以实现矿井的全面感知、智能控制和综合管理,并能较好地消除矿山企业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孙彦景等[13]提出构建动态感知煤矿灾害状况、设备健康状态、人员安全环境的煤矿安全生产物联协同网络系统。

在感知层研究方面,丁恩杰等[14]研制了具有矿工定位、周围环境信息感知及双向通信功能的智能信息终端。王继水等[15]针对矿山实际需求,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建立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矿山环境的在线实时监测。李继云[16]、 张春辉[17]分别就矿山物联网节点和数据采集终端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对矿山物联网硬件设备的开发和设计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在传输层研究方面,邵国强[18]针对常用的矿井WiFi通信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均采用独立布网方式而存在重复 布网的问 题,提出了一 种将WiFi和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相结合的一体化矿用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孙彦景等[19]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安全信息系统模型,并研发了适用于煤矿环境的综合接入网卡及环网防爆交换机。太平[20]研究了矿山物联网的服务质量框架,用来解决矿山物联网业务服务质量保障问题。

在应用层研究方面,赵安新等[21]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矿山机电设备远程在线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平台,使其在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陈铎等[22]提出了一种基于矿山物联网的设备动态管理系统设计方案。赵志军等[23]指出了物联网规模化运用中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利用智能信息处理理论的煤矿物联网架构设计方案。

在工程应用方面,夹河煤矿、霍尔辛赫煤矿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井下通风、排水、应急救援三大系统,实现煤矿生产的掘进、采煤、运输、供电的无人化或少人化 作业,从而形成 新型煤矿 安全技术 体系[24,25]。神华宁煤集团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数字化矿山建设中,并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成效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了神华宁煤集团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的新方向[26]。

1.2国外煤矿物联网研究现状

国外对物联网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早,其取得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一些技术也成功地应用到了煤矿行业。在20世纪末,加拿大国际镍公司的研究员针对煤矿地下采矿设备的遥控指挥问题,研究并设计了一种获取地下数据的装置,实现对矿井挖掘、运输等活动的远程控制[27]。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L.Doherty等[28]针对煤矿物联网系统中人员定位问题,通过研究提出了凸规划定位算法,该算法通过将节点定位问题转化为凸约束优化问题来计算位置坐标,定位精确度较高。澳大利亚工业研究所利用虚拟建模语言提出了“矿井数据四维可视化”概念,并开发了一个矿井四维可视化平台,实现了矿井地球物理、地质等数据的图片化展示,进而形成了矿山的虚拟环境[29]。J.Rabaey等[30]在2002年针对物联网RFID技术中的 定位问题,提出了Robust Position节点定位算法,通过引入置信度来提高定位精确性,但该算法在系统实际应用中需要较长的覆盖时间。

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在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微型化、低功耗设计、网络组织、数据处理与管理以及网络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如Dust Networks和Crossbow Technologies等公司的智能尘埃、Mote及Mica系列节点已经产品化[31]。加州大学研发的TinyOS嵌入式系 统专门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其代码量小,模块化好,可满足数据采集、网络通信等功能[32]。

近年来,国外煤矿井下无线通信也有很大发展, 如加拿大、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产煤大国都对井下无线通信进行了深入研究,基本上都实现了井下无线通信。大多数矿业公司都在积极研究现代化的无线通信系统,如超低频透地系统、小灵通通信系统等[33]。美国宾汉顿大学计算机系统研究室通过对物联网接口协议的研究,在2005年前后分别提出了物联网中的各类协议标准,进而规范了物联网设计的相关标准。

2煤矿物联网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在煤矿物联网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关于感知矿山建设的应用理论模型,构建了感知矿山的开放性模型。对构建感知矿山各层次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和模型也形成了系统的研究论述,并在一些煤矿进行了示范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煤矿物联网的理论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1)缺乏低功耗智能传感器及装置。高能效是煤矿物联网传感器与装置设计的必要条件。矿山现有传感器以有线供电、传输为主,其体积及功耗大, 移动、维护困难。传感器的低功耗技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如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 (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开发的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瓦斯传感器功耗可降低30%以上。智能装置基本功能组件(通信与处理单元)的能耗在10a内预计为 目前的1% ~ 10%,可采用能量捕获组件为连续运行的物联网装置供电[34]。

(2)缺乏矿井环境能量捕获技术。煤矿井下存在很多可利用的能量,如矿井通风产生的风能,带式输送机、采煤机等产生的动能等。如果能够捕获这些能量,就可为煤矿物联网传感器节点充电。目前, 煤矿物联网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能量捕获技术,其他行业物联网中有一些研究成果可供参考,如智能家居已使用太阳能、温度差和开关振动等能量为一些传感器节点充电。振动能量采集装置的能量密度在10a内有望从10μW/g提升到30μW/g,频率响应范围加大,可做到即插即用[34],有望解决煤矿采掘工作面智能装置的供电问题。

(3)缺乏数据与网络安全方法。随着煤矿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当前互联网一样,都会存在安全漏洞。安全方面不容许存在弱点。煤矿物联网要得到广泛应用,就需要获得企业、政府和用户的认可,但不安全的网络数据环境无法得到认可。同时由于物联网改变了物物相联的关系,数据的不安全性可能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安全的网络、不保护个人隐私的网络是不可能得到推广的。

(4)缺乏公共服务平台。煤矿物联网最终会形成真实物理矿山、数字矿山和虚拟信息矿山的三者合一,形成一个由智能传感器、智能装备与矿山智能环境组成的Web服务平台。但目前大多数的煤矿物联网应用主要是垂直型的应用,局限在某个企业内部,属于企业信息化应用。随着网络相联物的增加,数据的种类及数量将大幅增加。只有形成公共服务平台,采用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才能有效地处理海量的数据及产生的应用服务。

(5)缺乏煤矿物联网相关标准。随着煤矿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矿山物联网、矿业集团物联网、省级矿山物联网和国家矿山物联网将得到大量应用,若要增加煤矿物联网的可扩展性,使更多的信息可以共享、物物互动,煤矿物联网标准是核心问题。

3煤矿物联网可能的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煤炭行业的发展也将面临革命性的转变,将由资源限制型向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由传统开采方式向多元科学开采发展,由单一煤炭生产向煤炭综合利用方向发展。煤矿物联网的发展也将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变革而在矿山得到广泛应用。从技术发展的模式来看,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呈现多种技术聚合发展的模式,如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的聚合发展,并在聚合发展中出现新的需求、新的研究与发明、新的市场份额。煤矿物联网主要涉及3类技术的发展。

(1)嵌入式智能信息传感技术。针对矿山有限空间中的高效智能化环境感知,着重研究嵌入式智能信息感知技术,从而智能获取与矿山装备运行相关的语义数据。通过在井下环境中嵌入多种感知、 计算设备,形成智能环境。嵌入式智能信息感知装置能够根据上下文识别煤矿开采设备的状态、频率、 声音等有效信息,进而判断设备的运行状况,以提高设备的开采效率和运行保障能力。该方面主要涉及新材料、新型传感器、微电子技术、语义互操作、嵌入式软件和操作系统、M2M、低功耗网络与通信、能量捕获等技术。

(2)基于大数据的矿山安全生产云服务平台。 研究基于大数据时空行为分析等技术,提供高可靠、 高扩展、高存取性能的多矿山大数据存储模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矿山灾害孕育、演化及突发的全过程反演,实现矿山安全生产环境的“透明化”,在煤矿灾害的早期发现与预防领域实现突破。通过构建的基于云计算的统一服务平台,实现矿山安全生产信息的跨区域实时远程监测与共享服务。该方面主要涉及云计算(包括雾或微云)、大数据与物联网的聚合、数据发现与搜索等技术。

(3)安全性。如何解决煤矿物联网的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是物联网发展进程中重要兼必要环节。 该方面主要涉及传感器网络安全、RFID安全、核心网安全、移动通信接入安全、无线接入安全、数据处理安全、数据存储安全、云安全、安全管理等技术。

4结语

中国经济目前已进入转型阶段,从追求GDP转变为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煤炭行业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由单纯追求产量的粗放式开发转变为安全、 高效、绿色的科学开发,并最终形成矿山生态环境。 在该过程中,传感器或装置将由智能型转变为智慧型。煤矿物联网提供了对矿山物理世界从 “感”到 “知”再到“智慧”的技术,是实现科学开发煤矿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与其他行业的物联网一样,煤矿物联网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缺乏低功耗智能传感器及装置、矿井环境能量捕获技术、 数据与网络安全方法、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煤矿物联网相关标准等,涉及嵌入式智能传感技术、安全性等一些关键技术需要突破。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煤矿物联网的一些概念及发展历史,分别从系统架构、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及工程应用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煤矿物联网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煤矿物联网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缺乏低功耗智能传感器及装置、矿井环境能量捕获技术、数据与网络安全方法、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煤矿物联网相关标准;从嵌入式智能信息传感技术、基于大数据的矿山安全生产云服务平台、安全性方面探讨了煤矿物联网可能的发展方向。

论物联网中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第6篇

一、智慧城市与物联网

1、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就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 对整个城市的运行系统进行收集分析, 得到各种需求响应, 其中包括民生、安全、安全、城市服务、商业、工业等各种需求。智慧城市实质就是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 对城市的运行进行有效管理, 从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城市中的人提供美好的生活,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物联网。

物联网是近些年提出的未来社会发展趋势, 是未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仍旧是互联网, 其用户端由原先的电子设备延伸到物品上, 各物品间可实现物物相息。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对所有物品的远程控制。物联网技术通过感知、识别、通信技术将所有物品融合到互联网中, 因此物联网被广泛认为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

二、物联网中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1、城市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点, 物联网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需与计算机云计算平台联系起来, 从而提高基础设施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能力, 并通过通信技术将信息传递至数据处理中心和云终端。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通过实时监测进行信息掌控。例如对于城市居民基础用水设施, 可通过可采用综合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实施监测, 对水的流量、压力、水质、漏水等进行数据在线收集, 并将数据存储于云终端。当出现信息异常时便将信号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 由工作人员技术处理, 由此实现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在线控制, 提高管控效率, 有助于及时解决异常情况, 保证智慧城市的正常运转。

2、城市政务。

智慧城市的运行奠定在高效政府管理基础上。政府通过物联网技术结合通信技术, 将社会管理各项信息及时收集, 促进政府管理不断智能化。城市政务的智能化管理首先需要将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政府管理服务等进行有效整合, 促进政府各项服务像高效、智能、便捷化发展, 实现精准有效的公共服务和政务管理, 为社会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智慧城市的发起点是政府管理, 因此为提高物联网环境下的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建立信息环境下的政府职能管理系统, 未来政府管理必将更加高效。

3、城市安全。

智慧城市的安全建立在物联网、互联网、通信技术基础上。在城市全系统进行安全信息的感知及协同运作, 实现整座城市资源的有效共享, 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安全系统及紧急情况应急处理机制, 当社会上出现公共安全时将启动应急联动系统。智慧城市安全系统不仅对较大的社会安全问题有一定作用, 对较小的安全问题也能起到及时响应处理。例如对于社会偷盗问题, 物件均实现物联网, 相当于在物件上装上无线传感器, 当物件被别人偷盗时便会触动自动报警系统, 将相关信息通过通信技术发送给物件主人, 物件主人即可将自主判断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4、城市交通。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未来城市交通管理必将更加困难, 基于此可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对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交通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必须建立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系统。首先通过物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将交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资源共享, 实现交通信息的有效掌控。例如当前公交系统已经实现网络连接, 可查询公交到站信息及位置, 未来必将实现所有车辆的联网, 足不出户便可掌握路况信息, 便于居民选择最佳出行方式。

5、城市生活。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慧城市需要将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网络系统有效连接起来, 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实现途径。居民可将所有家庭用品实现物联网连接, 如居民在外即可实现家庭晚餐的准备。如居民可通过智能化手表、首饰等与医院健康网络相连, 当居民身体出现异常时医院便会通过通信系统将信息传递到居民用户终端, 提醒居民及时就医, 对身体进行合理治疗及调理。其次家长可将通过孩子的物品将孩子在学习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通过以上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结束语:物联网基础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未来智慧城市发展必将取得更佳效果。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不断发展, 我国未来城市建设必将向智慧城市发展。智慧城市是数字化城市发展必然阶段, 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上建立起来的物联网环境是未来生活环境基础, 本文就物联网中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展开研究。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房辉.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与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16 (1) :85

[2]刘增贤.基于物联网与GIS的“智慧上海”建设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4 (8) :34-38

浅谈物联网技术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第7篇

1 特征

物联网虽然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诞生的, 其正常运转以及发挥作用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 但是其和互联网有着较大的差距, 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互联网特征。

互联网是物联网存在的基础, 为物联网中各个设备的通信提供网络, 及时的为物联网的信息传递提供便利。由于物联网中存在大量的传感器以及其它的设备, 这些设备搜集的大量信息需要由互联网进行传输, 为了确保传输的可靠性, 需要对互联网各种协议很好的进行支持。

1.2 识别与通信特征。

在物联网当中, 存在大量不同类型以及功能的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为物联网的提供大量的信息, 且由于传感器功能的差异, 搜集的信息也存在较大的不同, 且这些信息具有较高的实时性, 需要不断的进行刷新。

1.3 智能化特征。

物联网不单纯是收集信息, 而是以收集的信息作为基础, 对这些进行相应的处理, 根据信息对相关的设备进行智能化的自动控制。通过传感器收集信息, 然后结合先进的处理技术, 使自动化的智能控制技术深入到各个领域。

2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物联网技术主要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根据其各种承担功能的不同, 依次为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

2.1 感知层在物联网中属于信息收集的主要部分, 主要由各种

型号以及功能不同的传感器组成, 这些传感器相当于人体的感觉器官, 复杂感知外界的信息, 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识别, 收集有用信息, 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2 网络层主要是依靠传统的互联网, 同时结合广电网、通信网

等, 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各种传感器收集的信息进行传输, 并有云计算平台对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计算, 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

2.3 应用层主要包括接入物联网的各种终端设备。通过各种终

端设备能够及时的获取物联网传递的信息。人们可以通过应用层的接入终端及时的获取物联网中丰富的信息。当前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 相应的控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对于人们生活和生产作业也越来越大。

3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及现状

当前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取得很大的进步, 为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为物联网提供了设备保障。国家对于信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的上升, 在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 物联网当前成为我国新型的产业。到去年为止, 我国相关部门对于物联网的发展相继出台一些新的政策, 从而促进下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可以说物联网在我国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坚实的互联网建设。

第一, 国家对于信息技术的十分重视, 中国科学院在上世纪末就开始了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 先后有超过两千人的团队参与当相关领域的研究, 在传感器网络通信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第二, 当前我国在物联网相关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一起能够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 相关领域的科技成果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 当前国内已经初步形成相关的产业链条, 各种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唐芯一号”物联网芯片的研制成功, 国内对于物联网技术已经达到了核心层面。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2.4G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 (Pso C) , 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局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 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的兴起和不断发展, 在生活和工作当中的广泛使用,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产以及生活的方式,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加大的便利。通过物联网的建设, 物与物之间能够自动进行交流, 而不必由人工参与。这样可以极大的减少劳动力的使用, 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人们的劳动负担。可以说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智能化社会的建设步伐。

物联网用途广泛, 遍及环境、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电网、智能小区、智能家居、工农业监测、环境保护监测、食品溯源等各个行业均有物联网的应用。例如,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智能电表的应用, 人们则可以通过电视机实时查看自家的用电量和电费, 据此调控电器以避开用电高峰。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 具体地说, 就是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公路、建筑、供水 (气) 系统等各种物体中, 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 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 依靠超级强大的计算机群, 对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管理、监测和控制。在此基础上, 人类将以更加精细的、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

结束语

2010年6月22日上海开幕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指出:到2020年之前, 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个。我国做为互联网大国, 将围绕物联网产业链, 在政策市场、技术标准、商业应用等方面重点突破, 打造全球产业高地。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组织 (EPOSS) 在《Internet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 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 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 2010~2015年物体互联, 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 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以我国的RFAD为例, 在2009年就达到了85亿人民币, 位居在全球第三位, 借助未来更加安全稳定的有线、无线的传输网络, 我国的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必将到来!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诞生曾经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带来巨大的变革。而物联网是在互联网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改变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的一次技术变革。物联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在很多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使用, 发挥在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物联网技术的特点进行了介绍, 在此基础之外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特点,趋势

参考文献

[1]孙其博, 刘杰, 黎, 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3) .[1]孙其博, 刘杰, 黎, 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3) .

[2]周文豪.物联网的三要素及其三要因——谈物联网发展策略[J].射频世界, 2010 (1) .[2]周文豪.物联网的三要素及其三要因——谈物联网发展策略[J].射频世界, 2010 (1) .

[3]王斌.关于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1 (2) .[3]王斌.关于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1 (2) .

煤矿物联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略谈 第8篇

煤炭作为中国主要的使用能源之一,自物联网技术的概念的提出和使用至今已有接近20 a的历史。自中国物联网应用到煤矿生产中以后,事故发生几率在逐年下降,但与其它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煤矿安全事故率还是略偏高。很多时候,这项技术的定位都是模糊不清的。在国外,物联网的发展形式主要以煤矿无线传感网络为基础,应用较多。在中国,物联网方面的概念应用较多的有感知型矿山、智能型矿山、数字型矿山和物联网型矿山等[1]。从煤矿矿山概述上来看,中国煤矿在这项技术上主要是融合了真实型物理矿山、数字型矿山和虚拟信息化矿山等有机结合的机制构造。

1物联网在煤矿应用中的现状

近几年,中国在物联网相关方面的科研上做了很多研究,同时在研究上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下面就物联网在煤矿中的合理应用现状进行简述。

1.1国内物联网在煤矿产业中的应用

在物联网体系的研究中有人曾指出:“我们应该利用物联网这项技术,努力建设数字煤矿模式的展示平台和煤矿信息自动化的系统平台、矿山采矿的施工定位导航及在采矿自动化感知系统”。在分析矿山工业自动化的基础层面上,提出了新观点,就是采用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平台来实施矿山物理条件下的全面实时控制,煤矿物联网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共平台,该平台主要是以在结构性能和服务性能上的两个方面的平台。在矿山工程的实际应用方面,煤矿应用这项新技术进行构建井下排水、救援、通风系统,同时还实现了煤矿开采掘进、供电、采煤和运输机械化操作,进而形成一种新的煤矿技术作业安全工作体系。

1.2国外物联网在煤矿产业中的应用

在物联网的使用上,国外早于国内很长时间,在成果的取得上也相当丰富,很多技术都应用在煤矿产业中。针对运用物联网在煤矿人员的定位工作,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制定出定位算法,这种新的算法主要是将节点定位进行转化,转化成为凸约束优化的问题来进行解决,坐标和定位都较精准。在工业系统研究上,利用虚拟建模的方式提出“煤矿四维可视化”的基本理论,同时开发了相应体系平台,彻底实现这方面的数据图片的方式展示,从而形成矿山的虚拟形状真实布置图。针对在RFID(射频识别)这项技术方面的讨论研究,在讨论中得出Robust Position这个节点的定位算法,通过合理运用置信度,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定位的精准度,但这种算法的缺点是使用前准备时间较长。经过对无线传感器的改良,制作出新型设备的具体改良是:微型化、功耗低、网络组织与管理。在网络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较重要的科技技术创新研究成果。近些年,在许多国外煤矿井下的无线通信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和进步,如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大型煤矿产业中,都进行了井下无线通信的深入创新和研究,且基本上可以实现井下无线通信。现在大多数矿业公司都在积极进行科技创新研究,主要研究新型无线通信系统。在一些研究学者的实验室里,通过针对在物联网的接口协议方面的研究,并用实际成果得出物联网的多种协议标准,正进一步正规物联网在设计过程中的标准[2]。

2煤矿在安全作业中存在的不足

在中国,大部分煤矿产业都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这些安全问题的产生不完全归结于环境因素和设备原因,很多都是人为原因产生的。为了更好地保证煤矿生产安全,在对硬件设施研究的同时,还要做好自身安全保障,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现在应用物联网技术在理论实践上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都有待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a)井下作业方面的问题。煤这种矿物质大部分都存在于几十甚至百米深的地下,在远离地面的地下进行采矿作业,会因为距离、地下环境的限制无法实时掌握地下采矿工作动态,没有办法实时联系到地下的采矿作业人员,无法掌握作业过程中的动态,如人员情况、作业位置、设备情况、环境状况等都是现在井下作业方面的问题;

b)在应急救助方面。煤矿井下存在很多可利用的能量,稍不注意就可能酿成事故,有些事故可能是人为因素,也可能是设备因素,只要在井下出现事故,那么后果很可能就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应该做好事故预测。在井下发生事故后,井上进行救助无法及时到位,安全救助机制低下;

c)在安全设备设施方面。现在煤矿产业大部分都只注重生产而不注重安全监测,很多设备都是在安全使用寿命以外进行超负荷工作,大部分设备老化十分严重,很多安全设备、设施都已经老化不能使用。如井下线路老旧,因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多线路外表都被腐蚀得极其脆弱,甚至有些地方基本已经露出里面的电线或信号线,井下很多地方都会积蓄易燃易爆的瓦斯气体,一旦这些区域的电线外表损坏出现火花,极易造成爆炸,酿成惨剧,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d)安全监控系统的缺陷。在中国煤矿产业中,安全监控设施配备上都是各自构成一个体系,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和相同的接入口,造成安全监控数据无法及时准确接收或数据延误、丢失,导致在工作中极易因为这方面的原因产生安全隐患。

3在煤矿安全方面物联网的具体应用

针对现实需要,在煤矿安全物联网的应用上,也会随着煤矿行业的创新与变革中得到广泛应用。就煤矿企业的技术发展模式来说,煤矿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种技术聚合进行发展的模式,煤矿物联网方面主要涉及以下三种类型技术的发展:

a)在煤矿安全中嵌入式智能信息传感技术的发展。就目前而言,应该针对在有限空间中,进行研究高效智能化环境下的感知技术研发,重点研究在嵌入式的智能信息化环境下的感知技术,使之能够达到在矿山生产作业的使用要求。通过在井下安装各种感知类和计算类信息设备,使之能够形成一个智能化条件的井下实时信息传递环境。新型嵌入到设备上的信息感知设备能够根据执行命令来实施监控感知各种工作设备的参数数据和安全性能等方面的数据,进而为在判断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撑,以提高设备工作中的安全保障能力[3];

b)建立安全矿山生产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矿山安全生产服务平台,通过在平台上的数据使用运行与记录,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指引。可以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在早期就发现其安全隐患问题,为煤矿安全预测领域做好辅助工作;

c)在安全性方面。物联网的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安全问题和隐私保护问题,主要涉及到信息接入方面的安全、无线传输中的安全、云端处理的安全和安全管理、RFID等方面技术,要抓好安全防控,就必须做好物联网的创新和应用。

4结语

就煤矿物联网现状来说,在物联网的使用上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并需要深入细致研究和分析的问题。要达到在物联网的合理应用,我们不仅要努力创新,还要进行一些相关技术突破。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煤炭业必须走创新、科学发展的道路,由以前只注重抓产量转变成为注重高效、安全、科学和环保来进行合理的开发,最终形成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链,以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壮大。

摘要:主要阐述国内外煤矿物联网的概念及发展史,分析物联网在煤矿应用中的现状,指出煤矿在安全作业中存在的不足,简述在煤矿安全方面物联网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煤矿物联网,研究,矿井,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恩杰,赵志凯.煤矿物联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矿自动化,2015(5):1-5.

[2]杨守国,李树刚,刘程.基于煤矿物联网的煤与瓦斯突出灾变预警技术[J].煤炭科技,2015(3):109-112.

上一篇:技能操作的过程下一篇:教学模式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