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列车》范文

2024-09-09

《雪国列车》范文(精选5篇)

《雪国列车》 第1篇

2014年7月(没错,就是你拿到这本杂志的时候),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采取联合行动,向大气层中喷洒一种人工制冷剂。结果,制冷剂失去控制,造成全球气温骤降,冰河期提前降临地球,数十亿人在极短的时间里死亡,只有少数人登上超级列车,成为幸存者。

超级列车是现代工业的奇迹。它的创建者维尔福自小喜欢列车,早早地就立下宏愿,要永远住在列车上。长大后,拥有亿万家产的维尔福全力以赴实现自己的梦想,将世界各地的铁轨连接为一体,最终形成环绕地球的超级铁路网,并建造了由永动机驱动的长达101节的超级列车。谁知道,他的个人梦想竟然成为人类最后的避难所。

在电影中,超级列车绕着被冰雪覆盖的地球不停地行驶,一直行驶了17年,行驶到了故事发生的2031年。那么,这样的超级列车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够制造出来吗?

制造有101节车厢的列车不成问题

先来看超级列车本身。漫画原著中的列车有1 001节车厢,导演改编时认为那过于夸张,改成了101节。那么,人类能够制造有101节车厢的列车吗?答案是肯定。

这里需要先普及一个知识。列车有客货之分,两者的运输要求区别很大。一般而言,客车挂18~20节车厢,货车挂50~60节车厢,但总有些地方会有更高的追求。

在我国的大秦线(山西大同-河北秦皇岛)运煤专线上运行的重载列车,一次能运载20 000吨的煤炭。它最前面是一台SS4G机车,紧跟着102辆C80货车,然后是两台SS4G机车,后面再跟着102辆C80货车,最后还有一台SS4G机车,总计就是4台机车牵引204辆货车,总长接近2 600米。

看到这个数字,你很惊讶吧?让你更惊讶的还在后面,2014年4月2日,大秦铁路又试运行了30 000吨的重载列车,列车由4台“和谐”号HXD1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牵引,总编组达320辆,列车总长3 971米。这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掌握30 000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

然而,大秦线上的运煤重载列车并不是世界最长的列车。

2001年6月22日,在澳大利亚西部的皮尔巴拉地区,开始运行由美国GE公司为澳大利亚BHP铁矿公司研制的超级列车。这种世界上最长的列车由8台机车牵引682辆货车组成,长7 353米,能装载82 000吨铁矿石。因为拉得太多太重,速度就不够快了,275千米的行程要用10个多小时才能完成,和骑自行车差不多。

这样看来,制造101节的列车——即便不是货运而是客运——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比尔·盖茨倾家荡产也修不起环球铁路

第二个问题,电影里说,为了能够使超级列车不停地运行下去,维尔福建造了长438 000千米的环球铁路,将几大洲的陆地连接为一个整体。那么,现实里这有可能吗?这回的答案就有些遗憾了。

亚欧大陆是一个整块,好办;非洲好歹也有一小部分与亚欧大陆相连,但美洲呢?亚欧大陆与北美洲隔着一个白令海峡,不管是修跨海大桥,还是挖海底隧道,工程难度都非常高。如果不考虑技术问题,就需要考虑资金问题了。

修建1千米铁路需要多少钱呢?这个主要看(1)在哪里修?平原和大山的费用肯定不一样,铺设铁轨的花费差不多,但架桥和打隧道的费用特别高,更不要说在青藏高原那样的极端环境;(2)设计时速多少?时速100多千米的普通铁路,跟时速350千米的高速铁路要求不同,费用自然不同。根据一些公开的资料,最贵的铁路1千米要1亿元(人民币)。我们这里减半,做一个粗略计算,修1千米要5 000万,那么修建438 000千米的铁路需要21 900 000 000 000元(自己数数有多少个零),省写就是21.9万亿元。2014年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拥有0.41万亿元,离建成环球铁路所需的钱还差得很远。看来,那维尔福可比盖茨富裕得多。

全新建设的话难度很大,那么可不可以将现有铁路改建呢?

现在,全世界正在使用的铁路里程超过100万千米,问题是,目前各个国家的铁路其实是建设于不同时期,标准差距很大,单是轨距就有30多种标准。比如,我国采用1 435毫米的国际标准轨距,而前苏联采用1 524毫米轨距的“宽轨”,因此,过往的列车需要采取换轮的方式,将车厢吊装至各自轨距的车轮上进行转换。这样一来,改建现有铁路的成本也不比新建铁路少多少。

驱动火车的永动机也不可能造出来

既然技术不是问题,资金也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先假设维尔福的超级列车和环球铁路都能够建成,但他还差最关键的东西,那就是驱动超级列车前行的动力机车。电影中称之为永动机。那么,什么叫永动机呢?

历史上有不少人希望设计一种机器,这种机器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种机器被称为永动机。

永动机的想法起源于印度,公元1 200年前后,这种思想从印度传到了伊斯兰教世界,并从这里传到了西方。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工程师达·芬奇,也曾投入了永动机的研究工作,但没有成功。1475年,达·芬奇认真总结了历史上的和自己的失败教训,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在工作中他还认识到,机器之所以不能永动下去,应与摩擦有关。于是,他对摩擦进行了深入而有成效的研究。

17世纪和18世纪时期,人们又提出过各种永动机设计方案,有采用“螺旋汲水器”的,有利用轮子的惯性、水的浮力或毛细作用的,也有利用同性磁极之间排斥作用的。但是,所有这些方案都以失败告终,无一例外。

进入19世纪,随着对热力学的研究,科学家们认识到:永动机是造不出来的,因为它违反了最基本的自然规律。

历史上,关于永动机的骗局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声称利用某种不可知的原理制造出了永动机,无一例外,都是骗局。当然,电影中所说的,能够驱使超级列车一直在环球铁路上行驶的永动机也是不可能造出来的。

在电影《雪国列车》中,超级列车更多的时候是作为社会阶层分化的象征。原本在列车上的富人们成为特权阶级住在头等舱,花天酒地,还组建军队镇压车尾的贫民。住在车尾的人大多是灾难发生时涌进列车的,现在他们生活在拥挤、肮脏与嘈杂的环境里,每天吃着没滋没味的蛋白块,聊以维持生命。

雪国列车观后感 第2篇

2014.3.28《雪国列车》观后感

看完《雪国列车》后的后效应在心里一圈一圈荡开来,每次回波都会更强烈,多年来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政治意味强烈的电影,让我一直不能平息心绪。

如果说看了《我们》,《1984》、《美妙的新世界》之后的印象终究由于文字和写作背景的局限未有那么大的冲击力,只是有所触动的话,那么看完影片后的冲击是巨大的,影片尽管贴上了科幻片的标签,但时间设置在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元旦,标签是科幻的,时间却是如此真实,离我们如此之近,触手可及。

影片名一开始在我看来翻译的不

够贴切,在香港上映的片名翻译为《末日列车》更好,可能是为了尊重漫画原著吧。片子整个形式包装和构架是好莱坞式的,但内核则是反好莱坞商业片的,是部政治意味很浓,严肃题材的影片,我惊异它在中国能够逃过审片上映。

它探讨了人类社会周而复始的发展轨迹,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明知是宿命依然如此往复演变的发展轨迹,只不过影片在片尾处采用了有希望的方式,但仍然逃不脱那个死循环,只不过循环阶段前提了两个而已。

出现阶级 阶级分化 阶级固化

阶级压迫

另辟蹊径

对于刚看完反乌托邦三部曲的我来说是震撼的,随着列车末节车厢的无产者不断向车头前进的过程,看着阶层不平等之烈,完成了新领袖产生原因的呈现。其中最残酷是经过车厢学校的那一段,看着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整齐划一的高颂僵化的口号,看着孩子们兴

致勃勃、争先恐后去看那七个逃离列车被冻死的反面教材雕塑,我看到了教育可怕的一面,怪不得《1984》里说“谁掌握了现在,就掌握了过去,掌握了未来”。教育同时也在固化个性思维中作用无限,车厢学校里的孩子们还情有可原,而身为反抗者、觉醒者的领袖柯蒂斯依然固化在统治者划定的思维框架里认为离开列车就会死亡,而不是睁开自己的眼睛观察,这才是最可怕之处,身处桎梏而不自觉,以至于几乎就坠入“被压迫者变成新的压迫者”的宿命。

还好,有个“明白人”,有个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明白人”——列车安保系统设计者南宫民秀,尽管他也不免沦为一颗受制于人的棋子,但他可以利用棋子的身份按自己的计划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听自己的心,相信自己的眼睛,突破统治者——维尔福特的机械式洗脑,引导最后的人类打破车厢走出桎梏,寻找新的希望,尽管代价惨重。

另外说说吉列姆,也许威权领袖和精神领袖是相伴相生的一对孪生兄弟,为着所谓人类生存大计各自在不同的位置上保持人类整体的平衡能持续向前迈进,无论二者是否通谋,实质后果是一样的,吉列姆不过是想把柯蒂斯培养成另一个维尔福特,以继承永不停息的列车,让它持续不断地“永动”下去,把柯蒂斯从“恶人”变成“义人”,再在新统治秩序里变成“恶人”,只有“明白人”用孩子唤醒柯蒂斯才又使之成为“真人”,实现了领袖最后的升华,而不再堕入死循环的宿命中去,选择了自由的死,摒弃了蛆虫般的苟活。

影片中的柯蒂斯领导革命是反抗体制的,南宫民秀对车厢的爆破师打破体制的,打破体制后原有体制列车再也无法复原,但代价巨大,幸存者走出车厢后生死难了,只是留有希望,这就是体制的本质,在此过程中肉体上的残酷与“体制”本质的残酷相比显得微弱了。

电影雪国列车好看观后感

上帝第二次重塑人类,如同他当初指导了诺亚,这次他挑选了威尔福德和柯蒂斯。威尔福德凭他的绝顶智慧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最根本秩序——每个人有自己的位置,并以此在火车上复制了一个社会。他理智到甚至可以通过设计和导演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来平衡火车上的人口,他也睿智到可以通过看似如此混乱、不可控的暴力事件来为自己创造的小社会精心挑选接班人。这个社会在他的治下顺利的运行着。威尔福德说“这个列车不是每个部分都是自动的,很多位置都需要人力。”体现了人类与他们生存的世界是如何相互依存,形成整体的。就像是我们的地球,万物生长、季节更替都是自动的,但也缺乏不了人们的耕种——人类活动对自然有着各种或好或坏的影响。可能这也正是为什么上帝要设计人类的原因。上帝创造了世界给人类生存,同时创造了人类和人类秩序来为世界的正常运转服务。威尔福德也正是根据这个真理创造了他的列车。

但威尔福德毕竟不是神本人,他唯一的失算在于错误计算了爱的力量,柯蒂斯在明知何为理智的情况下最终选择为爱毁灭!在这一刻,威尔福德的话再次得到了印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在上帝的治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使命,哪怕是睿智的威尔福德自己,他也只是在上帝给他赋予的位置上做了他该做的最后一件事——把真相告诉柯蒂斯、并且激怒柯蒂斯。柯蒂斯革命,最初看似是柯蒂斯个人英勇果敢的产物,后来真相却是威尔福德智慧下的一盘大棋。当所有人都以为威尔福德成功了的时候,上帝本人终于出场了,柯蒂斯的感情冲垮了威尔福德的智慧,因为他原是为毁灭者这个位置而生的。威尔福德也失算了,因为这一刻只有一个人没有失算,那就是上帝本人,在他的旨意下,看似的毁灭却正是新生的开始。

就如同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都并不是它本身的样子,而却是一局棋的一部分,背后都坐着一个操纵者。而如果

你再深入的看一看,你会发现这个操纵者背后还坐着一个同样的人操纵他,那个坐在最后面的就是上帝本人了。

这个结局我觉得还体现了一个思想:人类社会中有两大力量,理智和爱,控制着我们的一切。不要过分的相信其中的任何一项。理智却残暴的列车为人类保留了最后的火种,而爱的爆发却使人们迎来新生。

观后感雪国列车2000字

说起来最近的外国片很多上映的啊,索性再写一篇关于电影的吧!之前看了《黑帮家族》,几天前又看了《极品飞车》,而今天零点,由韩国电影公司制作、奉俊昊执导、美国好莱坞演员卡司搞出来的《雪国列车》又来袭了。惊异于其在韩国本土取得的成绩,今日下午本屌丝特与朋友去观赏了一番。

看过之后怎么说呢,有点失望也有点不理解:是我的口味太小众了么?为何大家对于《极品》这样的爆米花电影比较挑剔,分数一直在下滑,现在时光

网上已经降到了7.6分;而对《雪国》这样的走内涵高度路线却有着不少瑕疵的片子格外宽容,上映18小时时光分数上升至8.2?

当然,首先必须要说的是身为低级屌丝外加穷矮挫本人并不太懂电影艺术,也没有看过漫画原著,但是个人感觉走消遣爆米花路线的电影,只要让大家看过觉得还比较爽,值回票价了也就是了;对于走高大上路线,致力于挖掘人性、世界这些内涵深沉主题的电影则正相反,需要的是精雕细琢,尤其是有着自己独特世界观设定的情况更应如此,要反复推敲确定前后无太大不协调之处才行,可惜的是《雪国》别说这个层面了,一些小细节处理得就够吐槽的了。倒不是说这部片子不好看,奉俊昊的那种细腻又写实的风格很好地将这个故事讲得逼真而层次分明,情节展开的节奏也还把握的可以,只是这样逼真的拳拳到肉、血肉横飞的style掺杂进了一些生硬的情节反而有些“画虎不成”,硬

是将整部片子的综合表现水平给拉低了不少。凭着我现在还保有的比较新鲜的记忆,总结了几处个人觉得有些“不和谐”的地方,反正只是随笔吐吐口水,想到啥我就写啥。再次声明,小白浅见,不喜勿喷!

这整部电影从头至尾都时不时告诉我们,这几位主角,无论是正派还是反派都是有故事的,举个例子:片中告诉我们尤娜是在列车上出生的,而且应该是刚上车不久出生的,那她的母亲呢?平白无故消失了?我本以为会是走下车的那七个人中的爱斯基摩人,但是貌似没有任何这样的信息透露,另外南宫明秀自己是为了做炸弹才收集那个有迷幻剂效果的东东,好的,但是他女儿明显不知道吧,尤娜想要那个东东应该主要是因为有些成瘾吧,敢问对一个小姑娘这么设定导演你不觉得需要解释一下下么?再有,这个尤娜到底有没有透视的能力啊?你说没有吧几个地方无法解释;你说有吧,大哥我们不应该是科

幻背景么?这样的能力会不会有点草率?况且没有这个能力对情节展开完全没影响吧?导演关于这个能力的问题你不想解释一下?我就这样抱着好奇心等着,等着,等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电影最后高潮开始前,南宫明秀本想炸开阻挡人类通向世界的车门,但是需要火柴点燃它,而这个关键性道具竟然被他在几分钟前连着烟一同扔给了我们的主角柯蒂斯,敢问这么聪明的一位顶尖人才,不可能不知道柯蒂斯是不会同意他冒险炸开车门的,可是我们的南宫竟然脑残的把最后的火柴都送出去了,这是……传说中的“乌龙球”?

一开场不久就出现带走了末车厢孩子们的那个金发女人,在最后柯蒂斯进入了威尔福特所在车厢的时候她也跟了进去还用枪一直指着我们的“猪脚”,结果威尔福特两个人谈着谈着,镜头再转到取车厢全景时这个女人竟然……她竟然消失了?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过,反正我是在两人交谈的中间无论哪个镜头里都没找到过这个人,要知道这是个车厢,完全没有什么遮挡物,况且她应该是一直在柯蒂斯背后监视着他的,竟然凭空消失了?额,可能是我眼花了吧,嗯嗯,一定是的……

看到末车厢的人吃的蛋白块是用蟑螂作为原料制成的那里我实在有点无语,导演你敢不敢再叼一点?这么多人哪来的这么多蟑螂给大家吃?就算有也得有这个本事把小强们一个一个逮出来吧?还是说这些是集中圈养型小强?那拜托能不能养点别的,貌似有这种条件的话养点啥都比给大家养蟑螂吃强点吧-_-……好吧也可能是漫画里解释过这个问题,但是拜托导演大人你也稍微给大家透露一点吧,不然看着真心不理解啊!

看到柯蒂斯带领大家走进前面车厢看到的景象抱歉我又没忍住自己吐槽的冲动:导演大人,请问这背景是我们的科技已经发展到可以随意拓展空间的地步了么?为啥那些车厢看起来明显比

后面的车厢要宽敞了一点点,比如那个类似海生物参观通道的车厢?但是从外面看这车厢都是一样宽的啊,这不科学吧……

那个威尔福特手下的第一打手在桑拿车厢干翻柯蒂斯等一干人时,主角明显没有受到任何致命伤害只是被揍晕了而已,为何刚开始还想着给主角补个最后一刀,结果被主角的酱油用手挡住了,但是等到分分钟后解决了酱油之后又忘了继续把那刀补上直接找其他人干去了?这是……老年痴呆了?

影片最后几分钟我们看到在开头被带走的屎孩纸又出现了,据威尔福特说是引擎少了零件现在需要身体小的人进去“人工作业”,然后我们就看到“猪脚”后来未卜先知般的打开了地下的石板看到了里面正在“工作”的那个孩纸,不过敢不敢让我们看清楚那熊孩子到底在干什么啊?完全没看出在做什么苦力的迹象啊也没缺胳膊断腿的,柯蒂斯你咋就犹如突然从被大boss催眠的状态清醒过

来似的去揍人家威尔福特?貌似那小孩没受什么虐待吧?况且又不是让他一辈子蹲在下面不见天日,小孩子长得那么快,一旦身材过大指定就不用他了吧,又没说要把他用完就杀掉,为了保证这起方舟作用的车不停下牺牲孩子点时间你至于这么苦大仇深么?没准孩子出来之后直接就被安排在前面的车厢里愉快的生活了呢!话说回来这多大点事,威尔福特你也非要用那种生怕别人不会把你当成坏人的台词和口气说话,搞笑呢?

片子从头到尾我貌似就没见几个人干过活,无论是前面车厢的还是后面的,这是要闹哪样?这么多人都无所事事的每天你监视我我反抗你,我知道大家是为了保持人口平衡,但是也不用这么草率吧。

南宫在威尔福特的门前对柯蒂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觉得温度在回升冰雪在融化大家出去也不会死,well done!但是骚年,这个事如果是真的那大家肯

定喜闻乐见啊,你又有证据不算完全凭空臆测,可以说出来啊,我想威尔福特这么睿智的人不会一点听不进别人的话吧,你说都没说过,努力争取别人的支持都没努力过就做出这么一副“世人皆最我独醒”的表情,这……有点太傲娇了吧?

结尾仅剩的两个孩子走出了停下的列车时是我眼花了么?你们身上披的新衣我忍了,尼玛你们什么时候还找了两双雪地鞋穿上了?然后……还这么合脚?导演你特地在威尔福特的鞋柜里放了两双专门给未成年人穿的?叼,未卜先知说的就是你吧?不过这么冷的天为何这俩孩子张嘴喘气一点点哈气都没有?最后还出现了一只,额,我没看错的话是北极熊吧?好的好的,我知道导演你这是在暗示世界还是有生命的还是有希望的,但是我很想知道要是北极熊因为食物匮乏正好把这俩熊孩子吃了我们人类该找谁哭去……导演你是想给我们留个开放式的结局么——两个孩子是

新的亚当和夏娃还是被熊吃掉了人类全团灭了呢?

不想再多说了,就总结这10个问题吧,其他不是没有,是懒得继续写了,总之整体来看,这部片子因为这样那样的细节问题让我想借着导演的翅膀逆风飞翔的美好愿望破了个干干净净,你们怎么想我不知道……感官上我是觉得还不如《极品》让我看得好……额,抓狂

雪国列车

本片改编自获得1986年昂格莱姆国际漫画节大奖的法国同名科幻漫画原著,由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好莱坞影片。影片背景是在全球变乱度极端环境下,人类向大气层中发射了cw7,使得地球进入了冰川时代。地球被冰雪覆盖,人类无法继续生活在地面,值得庆幸和悲哀的是,维尔福工业制造出了由永动机为动力的、能自己自足的火车。为什么说是庆幸又是悲哀的呢?对于人类是庆幸的,她使人类免于毁灭。悲哀的是,车上的人类被分为了三六九等,下等的

人们苦不堪言。

至此,故事情节展开。末等车厢的人们为了能获得平等的权利,密谋一场攻占车头控制永动机的暴动。正如美国电影所宣传的个人英雄主义一样,主角柯蒂斯有勇有谋,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来到车头。此时电影已到一小时三十分,在最后一扇门外,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在末等车厢的十七年,被压迫的十七年,经历了人类之间的弱肉强食,我们无法想象那对于一个有正常思想的人是一种怎样的残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正是这样一股力量支撑着他,要为末等车厢的人们争取自由、平等的权力。但当打开车头车厢的门的时候,柯蒂斯犹豫了,因为他知道了真相。真相就是这场暴动,是一场维尔福和末等车厢中最具声望的人一起合作发动的。而这次暴动的目的是以人们的流血牺牲来获得整个车厢的生态平衡。我们不得不要去思考,片中的英雄到底是谁,是柯蒂斯、是维尔福、还是吉连姆。先说柯蒂斯,在火车上的十七年,见证了人们痛苦生活了十七年,心系苍生,他立志要夺取车头,解救人们于水深火热之中,一路尽管充满艰辛,但一直不屈不挠,凭借超人的毅力与冷静的思考最终成功占领永动机,并炸开车门。无不是大丈夫,大英雄所为。他是末等车厢人们心中、乃至万千贫苦大众心中的大英雄、救世主。

再来说一说维尔福,他是永动机的制造者也是永动机的拥有者以及守护者。其实在整个火车上他的责任最大,它肩负着整个火车系统的生态平衡,无论是人员分配,还是物种的数量分配都要靠它来调节。如果不是他,火车根本不能运行十几年,人类也不能获得延续。他是孤独的,不被被人所理解;他是残暴的,他以人类自相残杀这种极端手段来获得平衡;他亦是无奈的;无法用仅有的资源去供养更多的人类。也许他不是英雄,但他维持了人类的生存与延续。

最后讲一下吉连姆,卧薪尝胆的形

象。在此之前,他已经认识了维尔福这一暴君,但他理解了,深知人类延续之重任。他甘愿与最贫苦的人民生活在一起,也许是对他们的一点怜悯,又或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点安慰。他帮助维尔福完成了这次暴动,至于最后他死或不死都已经不重要。他是默默无闻的。

影片还是已圆满的方式结尾。火车门炸,剩下一男一女,还有远处的一只北极熊。刚开始我一直以为柯蒂斯是我心中的hero,直到最后我想,如果当时不是恰逢冰川时代的没落,他炸开火车,人类将何去何从。又或者他选择了接替维尔福,维持这个生态的平衡。只不过是时事造就了他。

观雪国列车有感

刚看到影片时,我被车尾那些人的生活震惊了,吃着所谓的“牛排”,衣衫褴褛,住宿条件十分恶劣。他们已经在车尾生活了17年,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期间他们经受了非人般的待遇,同时也进行了很多次叛乱,可最终却失败了,拥有领袖气质的柯蒂斯在新年伊始带领车尾的人进行了一场革命。

一、永动机如现实世界

影片的结束带给了自己很多遐想,南宫民秀的女儿和那个孩子的命运到底会如何,其实谁也不知道。起初,我对生活在头车的人恨得咬牙切齿,虽然生活在同一辆列车上,车头和车尾的生活却迥然不同。最后的福尔德却说:“为了维持永动机的持续旋转,就必须要有人死去,有人去补充永动机损坏的零件……”。听到这,我突然感受到一种压迫感涌上心头。

永动机让我联想到现实的世界,生活在头车和尾车的人不就是两种不同层级的人,为了维持现实世界的正常运转,“资本家”就会剥削那些底层的人群,抑或是强国欺凌弱国。当那个极限被冲破,最终受压迫的人就会如柯蒂斯一般反抗而起,可当柯蒂斯真正来到了头车,他才发现,为了这永不停歇的永动机,多少人死去。

二、拯救生命和享受自由,不能说哪个更高尚?

最终的柯蒂斯没有选择继续维持永动机的运转,因为他不想像福尔德那样继续去剥削尾车的人。17年的煎熬让他了解到尾车人的苦,他不想做一个侩子手,去杀害和他苦苦煎熬了17年的伙伴。最终永动机停止,那堵如墙壁的门被炸开,整个雪国列车最终销毁于茫茫的冰雪之上。

这样的结局是柯蒂斯想要去看到的吗?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感受到自由是尾车的人一直在苦苦追求的,他们宁可牺牲生命也想去换得这缺失很久的东西。最终,他们实现了,可这样的结局却是我最不想看到的,在拯救生命和享受自由之间,不能说哪个更高尚?在不同的经历和磨难中,行动会做出最终的选择。

三、每个人的位置最起码应该是平等的

影片中的福尔德毫无避讳地阐述,头车的人也有他们的孤独,而且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难道尾车的人就必须要如奴隶般生活,头车的人就必须要享受物质充裕,衣食无忧吗?可当资源有限,强者就一定会打败弱者,去获取资源。可为什么就不能共享资源,齐心协力去开发新资源呢?或许,这就是人性暴漏的丑恶。

四、福尔德真的有错吗?

更令自己感到惊奇的是,那个一直残害尾车的人也是一直给他们希望小纸条的人,他就是福尔德,为了继续去维持他的“伟大发明”,他必须用生的希望去不断唤起那些勇敢的人去推翻他的统治,并去接替他的位置。你说福尔德这样真的有错吗?

影片中,那些一直在头车享福的人,如果考虑到还有尾车这些人,或许永动机会一直运转下去,直到冰雪融化之际……

这个电影,你还可以捕捉到更多思考的点,现实如影片,但我认为除了影

《雪国列车》 第3篇

在使用代号CW-7的冷冻剂之后,地球被冰冻,所有物种都惨遭灭绝,唯有那辆永动的雪国列车,满载着生的希望,像呼啸的银龙穿行在白茫茫的大地上,成为了地球上唯一的“诺亚方舟”。人类历史上的最后数千人将成为永不停歇的流浪者,周而复始地旋转在43.8万公里的漫长旅途中。

天聋地哑。窗外是一片肃杀和死寂,而车内却涌动着人类欲望与情志的暗流。以贫富贵贱为标准划分的一节节车厢成为人类社会的缩影:豪华包厢里的乘客物欲横流、纸醉金迷,挤在末等车厢里的“下等人”命如蝼蚁、生不如死。17年的压榨,17年的隐忍,历史给2032年的新年以别样的恩宠与期待。

幸存者们拒绝以粉饰太平的姿态迈向第18个年头,为了生存与尊严,末节车厢的“下等人”在革命领袖柯蒂斯的带领下,穿过一节节车厢向前突进,掀起了一场向车头进军的“革命“。生与死、渴望与恐惧、坚守与迷惘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线索和个人际遇凝成一部激昂的史诗,用指尖的温度触碰着人性的深处。

柯蒂斯:末日文明中的“哈姆莱特”

“该怎么描述我呢?我的生命,十七年在陆上,十七年在列车上。”

这是革命领袖柯蒂斯在革命低潮时满含着泪水,对小姑娘尤娜说的话。铁血铮铮的硬汉如孩童般蜷缩在车厢的角落,埋头痛哭,空荡的车厢里只留下漂浮的尘埃和他颤抖的背影。

热血与勇毅的背后,藏着一个被割裂的灵魂。这个灵魂,一半是罪恶的阴影,一半是光明的火炬;一半是千万生命的重担,一半是个人英雄的壮志。他原本是因饥饿而把尖刀对向孩童的恶棍,却被老人吉列姆割掉身上的肉以饲养他人的义举所深深震撼,由此走上了为千万末等车厢的人民而斗争的道路。可以说,柯蒂斯的革命始终浸染着“自我救赎”的宗教意蕴。在西方神话里,天堂和地狱看似天壤之别,其实却只有一墙之隔:天堂里的人把长筷子夹到的食物塞进他人的嘴里,所以他们富足快乐;地狱里的人只想着把长筷子塞进自己的嘴里,所以他们相互倾轧、贫病交迫。末等车厢的乘客固然四肢残缺、衣衫褴褛,但他们却能以牺牲自我为代价去保全他人。在影片所构造的巨大的发差中,人性的回归和力量得以彰显。

柯蒂斯成为了十八年来第一个到达头等车厢的反抗者,就在观众预期迎接一个轰轰烈烈的“大团圆”结局时,影片却突然逆转,给观众以发人深省的一击。列车的掌权者威尔福德向柯蒂斯和盘托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一直以来被“奴隶们”视为精神领袖的老人吉列姆,竟然是内奸、叛徒。18年来,一次次抛头颅洒热血的起义,其实是吉列姆帮助维尔福德精心设计的阴谋。他们里应外合,先挑起叛乱再镇压叛乱,为的只不过是屠杀人口,使得有限的资源维持所谓的“均衡”。

从后现代的角度看,这一番话残酷地“解构”了柯蒂斯十七年来伟大的革命理想和救赎之路,解构了革命的合法性与正义性,解构了无数战友浴血牺牲的意义。当底层人民隐忍匍匐、蓄势深蹲,眼看就要站起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从一开始,自己就只是一颗小棋子,一个小玩偶,天生命定地被大人物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世间最大的讽刺和嘲弄便莫过于此。柯蒂斯瞬间被掷于思想的迷乱与错愕中,他开始怀疑自己,怀疑革命,怀疑未来:我是谁,是救众人于水深火热中的超级英雄;还是无形中把同胞推向死亡的侩子手?我该怎么办,是决绝地摧毁这导致不公平命运的源头,赢得一个绝对平等的明天;还是继承独裁者的衣钵维持相对公平的今天,让这末日浩劫的残梦循环不止?

在对人生终极命题的追问之路上,柯蒂斯像极了几百年前的哈姆莱特。“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苦难,在奋斗中扫清那一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寻寻觅觅,兜兜转转,到头来方才体悟:原来人类最大的生存困境根本不是那辆永动的列车,而是来自自我内心深处的博弈。

“然而我终将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我是黄昏还是黎明。

呜呼呜呼,倘是黄昏,黑夜自然会来沉没我,否则我又要被白天消失,如果现是黎明。”

南宫民秀:“瘾君子”外表下的“隐君子”

钥匙的转动声在紧张的空气里显得刺耳,冰冷的铁质抽屉被拉开,很难想象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禁锢封锁在密不透风的铁笼之中,长达17年之久。日本电力专家南宫民秀緩缓地坐立起来,对眼前的人群毫不惊愕,就像取出一件被放在抽屉里的物件,板滞凝固。很难想象他曾经为这辆列车设计了复杂完整的门锁和安保系统。“你看他的眼睛,他的脑子都快被克隆诺(本为一种工业原料,易燃易爆;可当作毒品,吸食后易上瘾,可使人致幻)榨干了!”这是革命者对他的第一印象。

拉开另一个铁抽屉,里面是她17岁的女儿尤娜,这个出身在列车上的女孩闪烁着水汪汪的眸子,多年的禁闭也磨灭不了她与生俱来的、如小兽一般的天真与灵气。她是一个“灵视者”,具备舍斯托夫所说的“第二视力”,与其说是一个预言家,倒不如说她可以透过平和表象看到暗涌的内里。与她的父亲一样,她也是一位“瘾君子”。他们帮助革命者接通电缆,打开一扇扇通往头等车厢的门,以此获得柯蒂斯提供的更多的克隆诺。他们和革命者之间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他们互称“白痴”,却又患难与共,一切似乎不仅仅是为了克隆诺一般那样简单。这对父女像一个被尘封的谜团,随着革命的推进真相得以昭然若揭:他们所热切寻盼的是另一条出路,即走出列车,在茫茫雪国中找寻新生。新年是他们一年之中唯一可以从铁柜里出来的日子,也是他们唯一可以观察到雪线变化的日子。“飞机上的冰在慢慢融化,说明气候正在变暖,也就有生存的可能。” 南宫民秀用十七年的禁锢换来了这一天。

南宫民秀实际上代表着生存困境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是清醒的疯子,也是迷惘的智者。 电缆擦出的火花、车厢打开的门隐喻着他开启一扇扇欲望之门、想象之门,犹如人类心灵的启智之旅。南宫轻轻划开火柴,点燃人类历史上剩下的倒数第二根万宝路香烟,他悠悠地吐出一个个烟圈,像是在享受,又像是在悲叹。在人们的一片艳羡声中,他把抽了一半的香烟狠狠掷在地上,目睹着恶狼似的“下等人”满地哄抢。南宫的意义在于他告诉人们人应当有尊严地活着,相比于柯蒂斯要开启的那扇复仇之门,南宫要打开的是通往外面世界的自由之门,他的革命需求超越了基本的物质生存层面而指向了更高的精神层面。

也许冥冥中早已知晓覆灭终将到来,当南宫和柯蒂斯并肩坐在最前端车厢写有“W”的铁门面前时,南宫掏出了世界上最后一根万宝路香烟,他点燃烟,把它进献给革命的领袖,他指着列车侧面的一扇门饶有意味的说:“太久了,人们都以为那是一堵墙,却忘了那是一扇门。”然后他把收集的所有克隆诺聚成一团,毅然地塞在了那扇门的背后,南宫想要炸开的那扇门,意味着对旧秩序的破坏和对禁锢人性的解放。看似颓废低迷的南宫民秀实为整列末世列车中最清醒、最热烈、最执著之人。正如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所写的那样,人类的社会历史不过是两种时代的循环交替,那便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这辆永动的列车中暗藏着一个不断重启和循环的国家机器,在这个封闭的体系内,所有的搏斗抗争都不过是权力的覆灭与重组,当柯蒂斯从列车的最末走到最前端,当他真正成为了掌权者,谁又能说他不是下一个威尔福德呢?

列车本身所存在的阶级分层就注定着唯有毁灭才能走出去,唯有走出去才能生存。车窗外白茫茫的世界不止意味着寒冷和死寂,也有可能孕育着新生与希望。

威尔福德:被技术异化的“冷血动物”

革命者攻入最前端的引擎车厢前,“伟大的仁慈者”威尔福德从未露出他的“尊容”,但他却无时无刻不被观众感知。正如愚蠢的女部长所说:“威尔福德是不会离开引擎的,他唯一在乎的就是引擎。”毋庸置疑,在作品的反乌托邦视角下,威尔福德象征着依靠强权和暴力的威慑形成的专制统治,他用隐瞒和欺骗去麻痹上等车厢的乘客,用虚情假意的“洗脑”教育去腐蚀孩子的思想,用暴力恐吓和残酷刑罚使自己成为下等乘客的“生死判官”。但抛开这部韩国电影所寄寓的政治隐喻,统治者威尔福德更像是被技术异化的“冷血动物”。

“我们需要去保持渴望和恐惧之间的最佳平衡。混乱和惨状都是为了让生命延续”;“等级是阻止寒冷和你们死亡的堡垒”;“我属于车头,你们属于车尾,当脚想要当头时,就越界了。记住你们的位置,待在你们的位置上”……威尔福德无疑是极具手腕和阴谋的独裁者,但从人性的角度看,他内心的冷漠与扭曲是造成其罪恶的根源。“你以为我生活的车厢就很好吗?不,这里太吵了,也太孤独了。”威尔福德环视着清冷的车厢,银白色的灯光映在他额角的沟壑上,巨大的涡轮轰鸣着,转动着,光与影的切割将他的脸映得忽明忽暗。威尔福德最后一次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永动机,他取出列车的钥匙,将它交到柯蒂斯的手心里,蹒跚离去。影片至此,辛酸与怅惘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无论眼前的独裁者曾经多么虚伪和狠毒,这一刻,观众们触摸到的是一个真实的灵魂,在下等人看來为所欲为的统治者所最为缺失并渴望的恰恰是他们所拥有的人伦亲情。幸福和满足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定义?这个几千年来无解的哲学命题也在影片中叩击着观众的心灵。

《雪国列车》 第4篇

《雪国列车》是以《汉江怪物》《母亲》等作品而确定了自己影坛地位的韩国导演奉俊昊的第一部大制作、国际路线, 或者直接称为好莱坞路线而生产的“大片”。对于高度重视本土电影, 同时在文化心态上极度排斥好莱坞电影的韩国电影工业而言, 借助好莱坞模式打造的这一力作, 正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景观之一。在这种文化景观之下, 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则在这部影片中有了不同层面的展现、交汇和融合。

笔者在曾发表的《电影<雪国列车>的意识形态文本分析》一文中, 已经将影片内容的意识形态文本分析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本文将着重对导演奉俊昊拍摄时隐含的意识形态剖析和全球化语境下好莱坞的意识形态对其电影创作影响这两方面入手进行阐述。

二、导演创作的“意识形态腹语术”

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的影响下, 让-路易?鲍德里的论文《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鲍德里在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而有趣的表述, 是电影作为“意识形态腹语术”的特征, 所谓“意识形态腹语术”, 是指意识形态似乎并不直接言说或强制, 但它事实上是在不断地讲述和言说, 只不过是成功地隐藏起其言说的机制和行为, 成为某种不被感知的言说1。影片中的“平衡论”是导演在不断言说的话语。正如戴锦华在《电影理论与批评》中提出的, 电影的意识形态体现, 不是影片中故事所发生的年代, 而是制作、发行放映影片的年代, 影片的制作者选择某个历史年代作为被讲述的年代, 将他们的人物故事, 安放在某些历史场景之中, 其重要依据, 无疑是他们所置身的社会现实2。在影片一开始, 导演就强调了生态平衡, 气候平衡这种得到共识的世界性话语, 也突出了现实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这种设置是导演有意让观众产生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这种意识, 这也是导演作为制作者有意突出和灌输的意识形态话语。

(一) 文化“使命”

韩国公司Live Tone的首席技术官、负责《雪国列车》声效制作的崔太英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的采访时提到, 最初奉俊昊只是想做一个中等规模的电影, 开始的预算是900至1000万美元, 后来项目投资变大部分原因是政府希望像他这样级别的导演可以做一些像好莱坞大片那样卖到全球的大项目3。在这样的背景下, 身为韩国导演的奉俊昊或多或少会承载着传播民族、国家文化的“使命”, 而国家意识形态定会有所体现。电影是意识形态载体的一种形式。约翰?费斯克宣称, 电影的欣赏过程总是意义生产和流通的过程, 这便使之在具有金融经济功能的同时又有文化经济功能, 当一部电影被售出之后, 其金融经济功能已然实现, 但它的文化经济功能才刚刚开始, 电影在被大众消费的时候, 它便嬗变为了“文本”——“生产性文本”, 文本是具有意义和乐趣潜力的话语结构, 观众通过文本来生产自身的意义和快乐, 观众于是成为文化工业产品的意义的生产者和流通者4。

韩国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国家的支持和鼓励, 在亚洲甚至世界内崛起。由于国内局势稳定, 政府也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给韩国电影人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其潜心电影创作。韩国政府则希望借助电影来推广韩国文化, 当然不仅仅是电影, 还有音乐等手段, 政府还组织开办电影展映活动, 以期让更多人接受并喜爱韩国电影和文化。无疑, 《雪国列车》也承载了这种文化使命。

(二) 历史共识

当下是一个重视觉感受的时代。英国的斯图亚特?霍尔在他的《文化、传媒和“意识形态效果”》指出, 现代的大众是通过影像来建构“社会知识”的, 并运用这种“知识”来体味他们过往的生活。《雪国列车》的环绕地球的轨道、前赴后继的革命, 都暗示了一种阶级社会革命循环更替的普遍规律, 而这种朝代更替的现象, 我们在历史书中也读到过, 今日的革命者打着所谓民主、自由的旗号, 走的还是专制独裁者的老路。而这种历史共识, 古往今来的世界历史中每个国家都有上演。正是这种影像建构的“社会知识”, 使受众产生在历史上的“感同身受”的意识形态效果, 贴着“韩国电影”的标签, 打着进军好莱坞的旗号, 铺就了《雪国列车》开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轨道。

三、全球化语境下好莱坞化的《雪国列车》

经济全球化使我们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 对生活的态度则直接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念, 从而引起意识形态发生变化。电影是最具国际化的媒介产业之一, 而好莱坞则是电影产业中带有美国意识的闪耀“明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是好莱坞的基本策略, 在各国抵制好莱坞的浪潮后, 好莱坞将身份转变为一个组织者, 将分散在全球的资源整合起来, 配制成一个整体。《雪国列车》作为韩国电影出口的产品, 拥有同好莱坞一样的“集聚”效应, 如多国的参演人员, 制作电影时利用全球的资源等, 正因如此, 它拥有进军好莱坞的底气。

(一) 意识形态的涵化机制

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认为, 认同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无意识的过程得以建构的5。好莱坞文化带来的新的“镜像”,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 通过文化消费完成心理的“补偿”和“转移”, 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雪国列车》就是看重了好莱坞在全球内的影响, 从而借助好莱坞的方式来“说故事”, 让更多的人们首先从心理上就更容易适应和接受, 这也是好莱坞在全球培养的“粉丝”作用的结果, 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回报, 还有美国意识和价值观的认同。

(二) 个人主义的甚嚣尘上

“暴力电影作为个人英雄主义的衬托出现在好莱坞电影里, 而个人英雄主义反过来以更强的暴力来制暴, 这就是好莱坞暴力电影一个最普通的表现方式”6。这种普通的表现方式, 就出现在《雪国列车》之中, 大量的冷兵器和肉搏的场面, 造成了视觉上的冲击和奇观。借用好莱坞这种表现方式, 我们不难发现, 个人主义作为好莱坞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出口产品, 已经成功渗透到曾经抵制好莱坞大片的韩国了, 并且韩国电影借用这种手段生产出的意识形态产品又推广到世界各地, 这无疑是助力好莱坞宣扬它的意识形态价值观, 使之成为“世界意识”的一种共谋。

(三) 科幻片的现实与想像

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利益, 同时还有对于高科技技术崇拜的现实。科幻片通过技术表达幻想, 因而技术越发展, 这种幻想表达能力就越完善。在好莱坞维度的划分中, 《雪国列车》属于展现未来社会型的科幻片。对于未来社会的想像就是人们现实中的忧虑和困境的幻想性表达, 因此未来社会普遍具有一种对于人类生存状况的镜像式反映和反思性思考。战争、恐惧、生态恶化等诸种事实, 是为好莱坞制作暴力化、黑色化未来社会的现实背景提供了原材料, 也是其制作此类影像的想像空间。当好莱坞沿袭这种文化路线建构未来社会形态时, 其未来社会主流性的建构模式——专制独裁社会的大量出现, 并在“自由、反抗暴政”的意义层面上展开想像, 积极地“投入”意识形态的斗争。无疑的是《雪国列车》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想像。其实, 这种影片处理的是民主社会秩序的失去和毁灭带给人的灾难。从某种意义上说, 科幻片继承着美国人的科学神话和进步神话, 技术始终是诠释现实和想像之间的差距。

四、结语

电影不仅深刻地渗透着宰制性意识形态, 而且迫使电影观众“心甘情愿”地参与和扩展这种意识形态, 通过观影活动, 观众接受了这种意识形态的主体位置, 在不经意中成为该意识形态的同谋者7。在全球化席卷的过程中, 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意识形态渗透到各个国家, 各国政府意识到这种文化侵略的严重性之后, 都采取了相应的抵制措施, 同时也加大对本国电影发展的投入。

《雪国列车》自2013年在韩国上映以来, 就被外界解读为以奉俊昊为代表的韩国一线导演进军好莱坞的重要标志8。多元化意识形态的融合——影片本身内部传达的意识形态、导演通过改编漫画输入自己隐蔽的意识形态话语、韩国政府赋予此片传播和宣扬本国电影的“使命”以及全球化语境下好莱坞输出的“美国式”的意识形态——也给这部电影增添了进军好莱坞的“砝码”。单从《雪国列车》以及韩国电影的发展, 我们不难发现韩国电影在崛起中采用的模式:是一种类似于环形输入、输出的过程, “引进好莱坞电影→抵制好莱坞电影→学习好莱坞电影→进军好莱坞电影”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当然, 这种模式有利有弊, 学习好莱坞的模式, 使受众更易接受, 经济利益的增加可以繁荣电影产业, 但却会导致创作模式、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同质化现象, 使韩国电影成为输出好莱坞乃至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工具。不过, 约翰?汤林森在其《文化帝国主义》的书中指出, 这种文化同化现象只是文化碰撞的诸多结果之一, 两种不同的文化相遇, 由于相互间的差异, 会产生文化间的冲撞, 而这会产生三种可能性:征服 (教化或者毁灭) , 文化掠夺以及交流9。在实际情况下, 这三种情况是融合出现的。

当韩国推出《雪国列车》这种进军好莱坞的大片时, 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不应只着眼于商业利益, 同时也应该保持一定的理性。因为观众正在消费的不仅仅是一部影片, 而是一种文化习惯, 一种生活方式, 笼统的说这些都包含在意识形态之中10。避免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意识形态蚕食本国文化的精髓, 在学习好莱坞电影的时候, 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发挥本土化优势, 开拓创新, 多元化的融合发展, 才应是韩国电影进军好莱坞乃至世界的长期且可行的方法。

注释

11 .戴锦华著.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8:226.

22 .戴锦华著.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8:233.

33 .俞斯.驶向好莱坞的韩国列车[EB/OL],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网, http://news.hexun.com/2014-06-13/165647425.html.

44 .吴卫华.意识形态与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3) :48-53.

55 .陈龙著.传媒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218.

66 .蓝爱国著.好莱坞主义:影像民间及其工业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3:10.

77 .吴卫华.意识形态与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3) :48-53.

88 .俞斯.驶向好莱坞的韩国列车[EB/OL],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网, http://news.hexun.com/2014-06-13/165647425.html.

99 .庄晓东主编.传播与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7:229.

观后感雪国列车字 第5篇

观后感雪国列车2000字

说起来最近的外国片很多上映的啊,索性再写一篇关于电影的吧!之前看了《黑帮家族》(《别惹我》),几天前又看了《极品飞车》,而今天零点,由韩国电影公司制作、奉俊昊执导、美国好莱坞演员卡司搞出来的《雪国列车》(Snowpiercer)又来袭了。惊异于其在韩国本土取得的成绩,今日下午本潘刻赜肱笥讶ス凵土艘环。

看过之后怎么说呢,有点失望也有点不理解:是我的口味太小众了么?为何大家对于《极品》这样的爆米花电影比较挑剔,分数一直在下滑,现在时光网上已经降到了7.6分;而对《雪国》这样的走内涵高度路线却有着不少瑕疵的片子格外宽容,上映18小时时光分数上升至8.2?

当然,首先必须要说的是身为低级潘客饧忧畎挫本人并不太懂电影艺术,也没有看过漫画原著,但是个人感觉走消遣爆米花路线的电影,只要让大家看过觉得还比较爽,值回票价了也就是了();对于走高大上路线,致力于挖掘人性、世界这些内涵深沉主题的电影(此时鲁鲁修在画外狂喊:“错的不是我而是世界!”)则正相反,需要的是精雕细琢,尤其是有着自己独特世界观设定的情况更应如此,要反复推敲确定前后无太大不协调之处才行,可惜的是《雪国》别说这个层面了,一些小细节处理得就够吐槽的了(Sure,这只是个人观点,粉儿们别太生气,认真你就是loser了)。倒不是说这部片子不好看,奉俊昊的那种细腻又写实的风格很好地将这个故事讲得逼真而层次分明,情节展开的节奏也还把握的可以,只是这样逼真的拳拳到肉、血肉横飞的style掺杂进了一些生硬的情节反而有些“画虎不成”,硬是将整部片子的.综合表现水平给拉低了不少。凭着我现在还保有的比较新鲜的记忆,总结了几处个人觉得有些“不和谐”的地方,反正只是随笔吐吐口水,想到啥我就写啥。再次声明,小白浅见,不喜勿喷!(不过想想我这篇写完估计也没人会看,放心不少……)

这整部电影从头至尾都时不时告诉我们,这几位主角,无论是正派还是反派都是有故事的,举个例子:片中告诉我们尤娜是在列车上出生的,而且应该是刚上车不久出生的(因为她17岁而列车刚刚开始跑第),那她的母亲呢?平白无故消失了?我本以为会是走下车的那七个人中的爱斯基摩人,但是貌似没有任何这样的信息透露,另外南宫明秀自己是为了做炸弹才收集那个有迷幻剂效果的东东(这个东东的名字忘掉了),好的,但是他女儿明显不知道吧,尤娜想要那个东东应该主要是因为有些成瘾吧,敢问对一个小姑娘这么设定导演你不觉得需要解释一下下么?再有,这个尤娜到底有没有透视的能力啊?你说没有吧几个地方无法解释;你说有吧,大哥我们不应该是科幻背景么?这样的能力会不会有点草率?况且没有这个能力对情节展开完全没影响吧?导演关于这个能力的问题你不想解释一下?我就这样抱着好奇心等着,等着,等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电影最后高潮开始前,南宫明秀本想炸开阻挡人类通向世界的车门,但是需要火柴点燃它,而这个关键性道具竟然被他在几分钟前连着烟一同扔给了我们的主角柯蒂斯,敢问这么聪明的一位顶尖人才,不可能不知道柯蒂斯是不会同意他冒险炸开车门的,可是我们的南宫竟然脑残的把最后的火柴都送出去了,这是……传说中的“乌龙球”?

一开场不久就出现带走了末车厢孩子们的那个金发女人,在最后柯蒂斯进入了威尔福特所在车厢的时候她也跟了进去还用枪一直指着我们的“猪脚”,结果威尔福特两个人谈着谈着,镜头再转到取车厢全景时这个女人竟然……她竟然消失了?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过,反正我是在两人交谈的中间无论哪个镜头里都没找到过这个人,要知道这是个车厢,完全没有什么遮挡物,况且她应该是一直在柯蒂斯背后监视着他的,竟然凭空消失了?额,可能是我眼花了吧,嗯嗯,一定是的……

看到末车厢的人吃的蛋白块是用蟑螂作为原料制成的那里我实在有点无语,导演你敢不敢再叼一点?这么多人哪来的这么多蟑螂给大家吃?就算有也得有这个本事把小强们一个一个逮出来吧?还是说这些是集中圈养型小强?那拜托能不能养点别的,貌似有这种条件的话养点啥都比给大家养蟑螂吃强点吧-_-……好吧也可能是漫画里解释过这个问题,但是拜托导演大人你也稍微给大家透露一点吧,不然看着真心不理解啊!

看到柯蒂斯带领大家走进前面车厢看到的景象抱歉我又没忍住自己吐槽的冲动:导演大人,请问这背景是我们的科技已经发展到可以随意拓展空间的地步了么?为啥那些车厢看起来明显比后面的车厢要宽敞了一点点,比如那个类似海生物参观通道的车厢?但是从外面看这车厢都是一样宽的啊,这不科学吧……

那个威尔福特手下的第一打手(sorry,名字不记得了)在桑拿车厢干翻柯蒂斯等一干人时,主角明显没有受到任何致命伤害只是被揍晕了而已,为何刚开始还想着给主角补个最后一刀,结果被主角的酱油用手挡住了,但是等到分分钟后解决了酱油之后又忘了继续把那刀补上直接找其他人干去了?这是……老年痴呆了?

影片最后几分钟我们看到在开头被带走的屎孩纸又出现了,据威尔福特说是引擎少了零件现在需要身体小的人进去“人工作业”,然后我们就看到“猪脚”后来未卜先知般的打开了地下的石板看到了里面正在“工作”的那个孩纸,不过敢不敢让我们看清楚那熊孩子到底在干什么啊?完全没看出在做什么苦力的迹象啊也没缺胳膊断腿的,柯蒂斯你咋就犹如突然从被大boss催眠的状态清醒过来似的去揍人家威尔福特?貌似那小孩没受什么虐待吧?况且又不是让他一辈子蹲在下面不见天日,小孩子长得那么快,一旦身材过大指定就不用他了吧,又没说要把他用完就杀掉,为了保证这起方舟作用的车不停下牺牲孩子点时间你至于这么苦大仇深么?没准孩子出来之后直接就被安排在前面的车厢里愉快的生活了呢!话说回来这多大点事,威尔福特你也非要用那种生怕别人不会把你当成坏人的台词和口气说话,搞笑呢?

片子从头到尾我貌似就没见几个人干过活,无论是前面车厢的还是后面的,这是要闹哪样?这么多人都无所事事的每天你监视我我反抗你,我知道大家是为了保持人口平衡,但是也不用这么草率吧。

南宫在威尔福特的门前对柯蒂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觉得温度在回升冰雪在融化大家出去也不会死,Well Done!但是骚年,这个事如果是真的那大家肯定喜闻乐见啊,你又有证据不算完全凭空臆测,可以说出来啊,我想威尔福特这么睿智的人不会一点听不进别人的话吧,你说都没说过,努力争取别人的支持都没努力过就做出这么一副“世人皆最我独醒”的表情,这……有点太傲娇了吧?

结尾仅剩的两个孩子走出了停下的列车时是我眼花了么?你们身上披的新衣我忍了,尼玛你们什么时候还找了两双雪地鞋穿上了?然后……还这么合脚?导演你特地在威尔福特的鞋柜里放了两双专门给未成年人穿的?叼,未卜先知说的就是你吧?不过这么冷的天为何这俩孩子张嘴喘气一点点哈气都没有?最后还出现了一只,额,我没看错的话是北极熊吧?好的好的,我知道导演你这是在暗示世界还是有生命的还是有希望的,但是我很想知道要是北极熊因为食物匮乏正好把这俩熊孩子吃了我们人类该找谁哭去……导演你是想给我们留个开放式的结局么――两个孩子是新的亚当和夏娃还是被熊吃掉了人类全团灭了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雪国列车》】相关文章:

雪国翻译范文05-20

雪国原版范文05-20

雪国分析范文05-20

雪国艺术范文05-20

雪国色彩范文05-20

雪国日语论文提纲10-01

雪国日语论文范文05-17

读雪国有感范文05-22

雪国读后感作文08-26

读雪国读书笔记范文06-16

上一篇:社会主义法律研究管理下一篇: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