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玉米品种

2024-09-01

优质高产玉米品种(精选12篇)

优质高产玉米品种 第1篇

针对科左后旗目前生产上种植密度偏低, 品种多、乱、杂等限制增产增效的核心问题, 开展品种展示与筛选, 为引导农民科学选择和种植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二、供试品种

1. 品种构成

供试品种基本构成:本区域主推品种、近年来新审定的、在当地表现优良的苗头品种 (共16个品种) :伟科702、农华101、厚德198、通科5、京科968、金山28、利民33、金山126、秦龙18、厚德206、人禾698、金山27、山东101、宏博218、宏博2160、NK718。对照品种:郑单958。

2. 供试品种的确定及种子提供

由通辽市推广站、种子管理站统一发放供试种子。

三、展示地点与面积

展示地点设在查金台牧场一分场, 常胜镇老营房村, 各品种连片、示范田块设置规整, 并设计展示牌。每品种展示面积3亩。

四、示范方案设计

种植密度5050株/亩。5月上旬播种, 底施配方肥35千克、在小喇叭口期 (8~10叶展) 追施尿素30kg亩, 灌溉区按生产要求确定灌水数量和时期。分别在播种和追肥期各浇水一次。其它田间管理水平同当地大田生产。

五、示范结论

根据品种性状、田间鉴评、测产结果, 最终推荐出该区域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供参考 (各品种性状详见附表) :

1. 京科968

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在东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8天, 与郑单958相当。株型半紧凑, 株高296厘米, 穗位高120厘米, 较适宜密植。目前该品种市场销售较多, 种植面积较大, 农户比较认可。

2. 利民33

吉林省松原市利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 植株紧凑型, 株高250~260厘米, 穗位75~80厘米, 叶片数20片, 穗上叶5~6片。该品种主要特点极耐密, 抗倒伏能力强, 亩保苗适宜5000~6000, 不高抗玉米螟, 适宜易保全苗土壤种植。

3. 金山126

通辽市金山种业选育。植株紧凑型, 株高287厘米, 穗位113厘米, 19片叶。平均生育期131天。亩保苗4000株左右。在常胜镇老营房村示范区测产产量位次第一。

优质高产玉米品种 第2篇

河南省天中种子有限责任公司

路向阳

电话***客服热线400-0371-269

种子选航星丰收有保证

•购豫单802请认准航星品牌

•航星商标为河南省著名商标

•公司网站:

•全国客服热线:400-0371-269

品种介绍

•豫单802是豫玉22育种人、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宗华教授十年磨一剑、重磅推出。•由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和河南农业大学联合攻关最新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玉米新品种。2009年参加的河南省第一年区试。2010年第二年区试和生产试验同时进行,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4%以上,现已通过河南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11019 •该品种幼苗拱土能力强,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株型紧凑、清秀,穗位适中、整齐,活杆成熟。夏播生育期94d,株高255cm,穗位高100cm。果实筒型,均匀一致,结实性好,红轴,黄粒,品质好,商品价值高。2009-2010年我们对该品种进行了超高产栽培研究,进行了推广试验,亩产量均超过了750kg水平。

•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玉米高产原理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实质就是选用好的优良品种,再加上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做到良种与良法配套。

•☞良种+良法=高产

二、如何选择好品种

1、对公司的选择:目前种子市场比较混乱,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每年都出现假种、劣种流入市场,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所以农民在购买种子时,切不可盲目购买,必须对公司进行慎重选择。建议农民朋友要到正规的有工商注册、有营业执照、证件齐全的正规公司购种,而且正规公司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有稳定的制种基地,有种子精选、检验设备及科研育种实力。有良好的诚信度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这样才有安全感。

2、对品种的选择

•②、熟期适宜,一般而言,选择的品种要求正常生理成熟或达到目标性状要求(速冻玉米能加工、青贮玉米则达到乳熟末或腊熟初期期)。

•③、具有较高的丰产性。产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品种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无论是子粒产量,还是生物产量(主要指青贮玉米含玉米穗、茎、叶全株),都要有很好的丰产性 •④、具有很好的稳产性。一个稳产性的品种,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年际间产量波动不大。它即反映品种丰产性能,又是该品种对当地自然条件的适应性的体现。

•⑤、较好的品质。它主要根据种植者的目的决定。如以子粒为目的的,则注重商品品质要求,容重、色泽等,工业加工淀粉用玉米则是以加工品质(淀粉含量高)为主,食青玉米穗(或速冻、上市)则考虑食用品质。

•⑥、抗病、抗逆性强、选择的品种要抗到当地的主要病害,对当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如干旱、低温等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三、播前准备

•晒种及精选种子:播前在微风晴朗的天气晒种4-5小时,并进行种子筛选,剔除霉、病、虫、破、杂粒。

•好处:可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后熟,激发种子内部酶的活性,杀死种子表面病菌,增强种皮的通透性,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可早出苗2-3天,有利于出全苗、出齐苗、出壮苗。

•积极应用包衣种子,未包衣的种子应用50%辛硫磷加适乐时拌种。

四、力争早播

•“春争日、夏争时”与“早播十天、产量翻番”两段农谚道出夏玉米早播才能高产的道理。•早播是优质高产的必要条件,夏玉米播种越早越高产。因为早播能给夏玉米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有机物积累,提高产量。豫单802夏播力争在6月10号前播种,最迟不超过6月15号。

五、足墒播种,合理密植

•麦收后如果墒情充足要抢墒播种,墒情不足要先浇水后播种,力争足墒下种,一播全苗。根据该品种特性,种植密度3500株∕667㎡为宜,采取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2.5尺,窄行

1.5尺,株距1尺左右。等行距种植行距2.0尺,株距1尺。

六、间苗、定苗

•间苗在3-4叶期进行,定苗在5-6叶展开时完成,拔除小株、弱株、病株、混杂株,留下健壮植株。定苗缺苗时就近留双株,保证留下的植株均匀一致。为减少劳动用工,间苗、定苗也可一次完成。

七、化除

•玉米播种后出苗前用40%乙莠水悬浮剂150-200ml∕667㎡或50%禾宝乳油80-100ml∕667

㎡,兑水40-50㎏,均匀喷施于土表,可有效防除1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多年生宿根杂草防效差)。对出苗前未进行化除的玉米田,在玉米3-5叶期用4%的玉农禾(烟嘧磺隆)80-100ml∕667㎡或40%乙莠水悬浮剂(土壤封闭兼茎叶喷雾药剂150-200ml∕667㎡,兑水30-40㎏,均匀喷雾,能有效防除1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

•部分阔叶杂草和莎草,在玉米植株高50㎝以上时(拔节前后),可用20%草甘磷(灭生性除草剂)水剂250-400ml∕667㎡,或20%百草枯水剂200-300ml,加水40㎏,在玉米行间进行定向喷雾,可灭除行间1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尤其可灭除恶性杂草香附子。由于草甘膦百草枯属灭生性除草剂,所以施药时务必注意,不能在有风天气喷药,不能将药液喷在作物叶片上,否则将造成药害。

八、中耕培土

•中耕不仅可以疏松土壤,利于生长发育,而且可以消除麦茬,消灭杂草。一般人工或机械中耕两次,定苗时一次,10叶展开时一次。用除草剂封闭处理或秸秆覆盖的田块,可在10叶展开时一次中耕培土,不仅可以预防后期倒伏,而且一旦发生涝灾又可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九、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大喇叭口期重施速效氮肥

(一)需肥规律

•玉米对氮素的需要量最多,吸收磷较氮和钾少。一般每生产100kg籽粒,需氮2.2~4.2kg、磷0.5~1.5kg,钾1.5~4kg,三要素的比例约为3∶1∶2。

•吸收量常受播种季节、土壤肥力、肥料种类和品种特性的影响。不同生育时期对肥料的需求量也不同,前期和后期少,中期多。

•对锌比较敏感

缺锌土壤,应在基肥中增加 15.0 kg/hm2ZnSO4 或拔节期喷 7.5 kg/ha0.5%ZnSO4 溶液

(二)措施

•在测土化验的基础上,合理配方施肥,是降低施肥成本、减轻化肥污染、达到玉米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情况下,667㎡产量为500-600㎏的地块,667㎡施40%复合肥40-50㎏作基肥,或5叶定苗时一次施入,拔节期应追施尿素10㎏,大喇叭口期应追施尿素20㎏。

十、及时排灌

(一)及时浇水。玉米需水的第一高峰期是大喇叭口期,当墒情差时要及时开沟浇水,防止“卡脖旱”;玉米需水的第二高峰期是灌浆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出现旱情,要及时浇灌。

(二)及时排涝。在玉米生产中后期,降雨往往偏多,易形成涝害,造成减产和品质变差,在生产中一定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内涝发生。

十一、化控防倒

•玉米当留苗密度大,或高肥水田块、高秆品种(玉米高度达260cm-270cm)、须在可见叶6-9叶时(5叶前10叶后禁止化控)喷化控剂金得乐(25ml/亩)、玉米矮壮饱(20ml/亩)、玉黄金(20ml/亩)等,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强基部节的韧性,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光合作用,防止玉米倒伏。

十二、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

•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是一项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8-10 %。

(一)人工去雄

•在玉米抽雄散粉前拔除雄穗,让雄穗所消耗的养分、水分转供雌穗的生长发育,可使果穗增长,穗粒数和粒重增加,秃顶减轻。去雄能改善群体光照条件,在玉米螟、蚜虫严重的地区,拔除雄穗可减轻虫害。

•去雄的时间以抽雄未散粉前进行为宜,过早容易损伤l、2片顶叶,过晚已散粉,降低去雄作用。去雄宜在晴天10-15时进行,利于伤口愈合,避免病菌感染。阴雨连绵天气不宜去雄。去雄可隔行或隔株,去弱留强,去雄不宜超过总株数的三分之一。山地、坡地或迎风面的两行不宜去雄。待授粉结束后所有剩余的雄穗全部用剪刀去掉。

•优点:缩短高度,有利于通风透光,增强光和强度,防止倒伏,提高产量。

(二)辅助授粉

•在玉米开花授粉期间,遇高温、干旱、大风、连阴雨等天气,常造成授粉不良、秃尖、缺粒,在这种情况下,可人工拉绳或在行间摇晃植株,促使花粉散落传粉。时间应在散粉盛期于无风晴天9:00-11:00进行。

十三、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主要有玉米粗缩病、大小斑病、纹枯病、青枯病。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毒病,要防治好玉米粗缩病,重点防治灰飞虱,在玉米出土2片叶后,用10%吡虫啉2000倍或40%氧化乐果1500倍液喷雾,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玉米大小斑病可用50%的多菌灵500-800倍液喷雾;纹枯病在田间郁闭潮湿、雨水多时易发生,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

(二)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金龟子、粘虫、蓟马、玉米螟。防治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颗粒剂防治;防粘虫、蓟马可用40%氧化乐果800倍液喷雾防治;防玉米螟可用50%1605乳油1500倍液或50%久效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

十四、叶面喷肥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能增强茎秆的韧性和抗折能力,明显增强抗旱、抗倒能力,促进光合成物的合成,促使穗大粒多,提高产量。同时增加叶面细胞的密度和细胞子壁的强度,减轻病害的发生和防治早衰。一般667㎡用98%磷酸二氢钾150-200g,兑水20kg进行喷雾。

十五、适时晚收

•玉米包叶变白发黄时,籽粒尚未停止灌浆,适时晚收是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一般要到玉米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包叶干枯松散时,即完全成熟后再收获。

•适当晚收可增产10%以上,收获后及时晾晒。

河南省天中种子有限责任公司

路向阳

优质高产玉米品种 第3篇

选育单位:河南省豫玉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581×547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6天。株型紧凑,全株叶片20左右,株高248厘米,穗位高105厘米;幼苗叶鞘浅紫色,第一叶尖端圆到匙形,第四叶缘浅紫色;雄穗分枝数中等,雄穗颖片绿色,花药绿色,花丝浅紫色;果穗中间型,穗长18.1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27.0粒,黄粒,白轴,半马齿型,千粒重316.2克,出籽率89.5%。

品质分析:2006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籽粒粗蛋白质10.44%,粗脂肪3.89%,粗淀粉73.26%,赖氨酸0.32%,容重736克/升。品质达到普通玉米1等级部标,饲料玉米1等级部标,高淀粉玉米3等级部标。

抗性鉴定:2007年经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病株率0.0%)、矮花叶病(病株率0.0%);抗弯孢霉叶斑病(3级);中抗小斑病(5级)、大斑病(5级)、瘤黑粉病(病株率7.7%)、南方锈病(5级);感玉米螟(7.6级)。

产量表现:2006年省区试(4500株/667平方米),平均亩产539.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6%;2007年续试(4500株/667平方米2组),平均亩产563.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4%。2007年省生产试验(4500株/667平方米),平均亩产560.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7%。

高产优质青贮玉米品种的筛选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有10个, 即中北410、中北412、三北6号、高油115、通油1号、太穗枝1号、中原单32号、京科9号、晋单42号、科多4号。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科教基地, 土壤为沙壤土, 肥力中等, 前茬为玉米田。亩施种肥硝酸磷肥10 kg, 生育期间追施尿素13 kg。该地区年降水量500 mm以上, 无霜期160 d左右, ≥10℃的有效积温为3 500℃左右。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3次重复, 小区面积33.6 m2, 行长8 m, 行距70 cm, 株距25 cm。4月29日播种, 田间管理与一般大田相同, 出苗后观察记载生育时期、农艺性状, 于蜡熟期收获。收获时在各区组、各小区选典型植株3株测定鲜生物产量、株高、穗位高。然后将样品置于烘箱中, 在105℃条件下杀青1 h后, 在70~8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 称干物重。

烘干后样品混合粉碎, 供养分测定, 粗蛋白用凯氏定氮蒸馏法, 粗脂肪用用浸提法, 粗纤维用酸碱处理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

通过对10个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 (见表1) , 表明京科9号、晋单42号植株较高, 茎秆较细, 生长势不及其他品种;中北412、京科9号收获时绿叶数偏少, 影响青贮饲料的适口性;科多4号、太穗枝1号植株较高, 分蘖数多, 生长势强, 但生育期偏长, 遇到低温年份不能成熟。

2.2 不同品种的产量结果

由表2可看出, 科多4号、太穗枝1号、三北6号、通油1号的青贮产量在0.01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与中北410、中原单32、中北412、高油115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晋单42号、京科9号的青贮产量最低, 并且与其他品种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3对各品种籽粒产量的差异显著性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表明, 太穗枝1号和科多4号的籽粒产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其他品种间在0.01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品种的营养品质

分别对各品种全株粉碎测定其营养指标, 结果见表4。粗蛋白含量高油115最高, 为9.28%, 中北412、太穗枝1号、科多4号较低, 其余品种差异不明显。粗脂肪含量高油115、三北6号最高, 超过了4%;其次为中北410、通油1号、京科9号;含量较低的是中北412、太穗枝1号、中原单32、晋单42号和科多4号, 低于3%。粗纤维含量除科多4号含量较高外, 其余品种差异不显著。

3 小结

评价青贮玉米品种的优劣, 不仅要看青贮产量的高低, 还要综合考虑其适口性好差和营养成分含量的高低。通过以上结果可以得出, 京科9号、晋单42号生长势差, 青贮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科多4号、太穗枝1号青贮产量虽高, 但其籽粒产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且营养品质较差, 生育期偏长, 不宜作粮饲兼用品种种植;中北412、京科9号成熟时绿叶数少, 作为青贮饲料适口性差, 且中北412的营养成分含量较低;高油115、中北410、三北6号、通油1号、中原单32号四个品种符合优质青贮玉米品种的要求, 且籽粒产量也较高, 可以作为粮饲兼用品种在本地区进行生产。

参考文献

[1]王荣贵, 等.大力发展青贮玉米促进农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1) :

[2]刘建英, 等.饲用青贮玉米的生产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2) :

[3]何跃均, 等.浅谈青贮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J].农机推广与安全, 2006, (12) :

[4]李洪亮, 等.青贮玉米开发利用前景及高产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 (2) :

[5]郑玉彬, 等.大力发展青贮玉米生产[J].农业科技通讯, 2007, (3) :

玉米新品种中科11高产栽培技术 第5篇

玉米新品种中科11高产栽培技术

中科11玉米品种由北京中科华泰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科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审定编号:国审玉034.该品种适应范围广、性状优良,宜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西运城等夏玉米主产区种植.

作 者:田佐 赵福增 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种子公司,062550刊 名:现代农村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GUN KEJI年,卷(期):2009“”(2)分类号:S5关键词:

优质高产玉米品种 第6篇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忻玉106号;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25

忻玉10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1999年组配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2002-2004年参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预试、区试及苗头品种生产试验,2004年通过了田间考察。2005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忻玉106。2006、2007年分别通过天津市、重庆市、陕西省认定,认定证号分别为:津准引玉2006008、渝引玉2007016、陕引玉2007003。

1 选育目的

培育适宜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及东华北、西南、西北等同类型生态区种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和适应性广等特点的中晚熟玉米新品种,为该区玉米品种更新换代作储备。

2 选育过程

忻玉106由山西省农科院玉米所轮回选择课题组于1999年组配而成,杂交组合为191×148。父母本自交系均为群体选系。经所内鉴定、品比试验及省内外多年多点试验,选育而成。

3 特征特性

母本自交系191,是从山西省农科院玉米所组建的XZV号群体中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

忻州春播全生育期127 d,幼苗叶色深绿,第一叶鞘浅紫色,生长势较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总叶片数19~20,株高200 cm,穗位高80 cm,雄穗分枝数17左右,花药浅黄色,花丝青绿色,吐丝快而集中,果穗筒型,穗长18 cm,穗粗5.5 cm,穗行数18~20,行粒数36,籽粒马齿,粒顶黄色、粒背橘红色,穗轴红色,抗病抗倒性強。

父本自交系148从XSp群体中系统选育而成。忻州春播全生育期135 d,幼苗第一叶鞘紫红色,第一叶尖端形状尖到圆型,成株叶色深绿,叶面有横状皱褶,总叶片数21~22,株高260 cm,穗位高123 cm,雄穗分枝数18左右,花药浅绿色,花粉量中等,花丝淡粉红色,果穗塔型,穗长19 cm,穗粗5.6 cm,穗行数18左右,行粒数32,籽粒硬粒型,橙黄色,穗轴白色,成株株型半紧凑,坚秆,抗病抗倒,综合性状好。

忻玉106号忻州春播全生育期130 d左右,株高300 cm,穗位高135 cm,总叶片数20~22,株型半紧凑,叶色深绿,叶面有横状皱褶,花丝青绿色,雄穗分枝数21左右,花药浅黄色,花粉量大,果穗筒型,籽粒马齿,粒顶黄色、粒背橘红色,穗轴粉红色,穗长27 cm,穗粗6 cm,穗行数20左右,行粒数44,千粒质量360 g,出籽率84%,植株生长势强、保绿性好、活秆成熟,根系发达,抗病抗倒性强,抗旱性好。

4 产量表现

2000年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杂交种鉴定,折合667 m2产894 kg,比对照农大108增产28.4%;2001、2002年品比试验,667 m2产分别为798.4 kg和843.9 kg,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7.8%和21.3%。

2002年通过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组玉米预试,2003年参加山西省玉米春播中晚熟组区试,平均667 m2产量789.1 kg,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2.2%,2004年继续参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组玉米区试,平均667 m2产量708.8 kg,比对照农大108增产8.6%,2003-2004年平均比对照增产10.4%,2 a共19个试验点次,17个点次增产,增产点次占到总试验点次的89.5%;2004年参加山西省玉米春播中晚熟区苗头品种生产试验,平均667 m2产量757.2 kg,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5.9%,10个试验点全部增产。

2003年在四川省德阳市试验,平均667 m2产量493.6 kg,比对照豫玉22增产25.4%,同年,陕西汉中试验,平均667 m2产量754 kg,比对照晋单45增产20.8%;2004年参加陕西南郑县试验,平均667 m2产量738.5 kg,比对照豫玉22增产23.5%,同年南郑县大面积生产试验,667 m2产量517.8 kg,比对照豫玉22增产12.56%;2004年还参加了陕西商洛地区试验,平均667 m2产量730.5 kg,比农大108增产26%,比商玉2号增产12%。

5 抗性鉴定及品质分析结果

5.1 抗性鉴定结果

山西省种子管理站组织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见表1。

5.2 品质分析结果

2004年,经山西省种子管理站组织进行了品质分析:该品种容重为718.5 g/L,蛋白质9.04%,脂肪4.55%,淀粉69.62%,赖氨酸0.25%。

6 栽培制种要点及适种范围

6.1 栽培技术要点

忻玉106单交种属高秆、大穗、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增产潜力大,宜在中上等水肥地种植,一般留苗2 800株/667 m2左右。

6.2 制种技术要点

制种需在水地进行,父母本种植行比1∶4,父本应早播,父本播后10~12 d播母本,母本留苗4 000株/667 m2,父本留苗1 000株/667 m2。苗期、抽雄前注意去杂。带1~2片叶去雄,授粉结束后,割除父本。制种产量高。

6.3 适种范围

适宜山西省忻州、太原、晋中、晋东南、吕梁和临汾等春播中晚熟区,华北、西北、东北部分地区春播中晚熟区,西南春、夏播区,黄淮海夏播区种植。

参考文献

[1]杨伟光,徐克章,李继竹,等.高产抗病优质玉米杂交种吉玉4号选育报告[J].玉米科学,2003,11(3):52-53.

玉米高产优质多抗耐密品种鉴选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当地种子市场销售的、代表当地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 分别为吉单27、绿育4117、长城799、宏育209、先玉335、吉东20、通单24、宏育203、长单19、先玉252、吉农大402、大龙7、郑单958、沈农1号、吉东8号、银河32、银河33、吉农大588、通育99、伟科606。参试品种的密度均采用当地品种区域试验的规定密度。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地进行, 此地块前茬为大豆, 肥力中上等。试验于4月29日播种, 采用裂区设计, 主处理为密度, 副处理为品种。主处理设置2个密度, 分别为49 995、64 995株/hm2。副处理品种20个。小区按6行设计, 行长5 m。对照品种中早熟组为吉单27, 中熟组为先玉335, 中晚熟组为郑单958。小区行间不留过道, 其中一端留1.2 m过道, 小步道间隔为0.6 m。

1.3 田间管理

施肥量:底肥施尿素100 kg/hm2、磷酸二铵180 kg/hm2、硫酸钾80 kg/hm2、硫酸锌15 kg/hm2, 追肥施尿素300 kg/hm2;农药用量:播前使用一次苗前封闭除草剂, 6月初按品种的适宜密度定苗, 6月中旬中耕锄草, 由于2012年霜期早, 9月16日早霜, 收获期稍有提前, 9月下旬收获。

1.4 调查记载

记载各个生育时期, 包括播种期、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收获期。在籽粒进入蜡熟期后, 系统调查植株性状及病害发生情况, 成熟后收获中间4行, 风干后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品种生育期的变化

由表1可以看出, 由于春季低温寡照, 出苗期延迟6 d左右, 部分试验地遭受鼠害, 出苗率降低, 6月20日左右, 持续高温干旱, 玉米苗期出现萎蔫滞长情况, 导致生育期延迟。进入7月授粉期旱情未有缓解, 致使玉米出穗延迟, 最后导致当地玉米授粉质量下降, 空秆增多, 秃尖增多, 生育期延迟10 d左右, 产量降低。

2.2 抗病性

由表1可以看出, 品种的抗病性较强, 对于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等病害, 大部分品种表现为感病轻或未感病。

2.3 抗倒性

由表1可以看出, 大部分品种的抗倒性较强, 由于特殊天气原因造成2个品种倒伏率较高, 其他品种均表现出很强的抗倒性。

2.4 空秆、秃尖率

由于进入7月中旬至8月中旬, 授粉期连续干旱, 玉米出穗延迟, 玉米授粉受到严重影响, 从而导致品种的结实率降低、空秆率有所增加, 秃尖增多[3,4]。

2.5 密度与产量

由表2可以看出, 大部分参试品种密度在增加1.5万株/hm2的条件下, 株高、穗位略有增加, 穗长有所降低, 百粒重略有减轻, 但总产量都有所增加。个别品种由于倒伏原因致使产量下降, 其中吉单27、先玉335、沈农1号、银河32、伟科606产量增加明显, 建议加密种植, 以取得高产的目标。

注:小区产量为12 m2的数据。

3 结论与讨论

2012年由于天气原因, 出苗期延后5~6 d, 进入6、7月, 高温干旱少雨, 玉米出穗延迟, 致使生育期延迟, 空秆率增加, 秃尖严重, 加上霜期提前, 产量有所降低。参试品种中大部分玉米品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有所增加, 其中吉单27、先玉335、沈农1号、银河32、伟科606密度在64 995株/hm2的条件下产量增加显著。因此, 建议科学选择和种植耐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 对提高东北玉米产量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5,6]。

摘要:以当地推广种植的20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 采用裂区设计, 主处理为密度, 设49 995、64 995株/hm22种密度, 副处理为品种, 通过对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下表现的抗病性、抗倒性以及产量上表现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从而推选出在当地适合加密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耐密型玉米品种吉单27、先玉335、沈农1号、银河32、伟科606。

关键词:玉米,高产,耐密,品种鉴选

参考文献

[1]杨楠, 王慧茹, 班亚伟, 等.玉米高产开发田间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 2009 (8) :21.

[2]刘艳辉, 曾昭杰.玉米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筛选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5) :62-63.

[3]姚万山, 宋连启, 郭宏敏, 等.夏玉米高产群体生理动态质量指标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 1999 (4) :55-59.

[4]闫飞燕, 钟昌松, 范继征, 等.肥密耦合对广西玉米主推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 2012 (8) :1149-1153.

[5]段明禹, 舒中兵, 胡章凯, 等.不同种植密度对遵义地区玉米主推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0) :9-10.

优质高产玉米品种 第8篇

1 选育目的

培育适宜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及东华北、西南、西北等同类型生态区种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和适应性广等特点的中晚熟玉米新品种,为该区玉米品种更新换代作储备。

2 选育过程

忻玉106由山西省农科院玉米所轮回选择课题组于1999年组配而成,杂交组合为191×148。父母本自交系均为群体选系。经所内鉴定、品比试验及省内外多年多点试验,选育而成。

3 特征特性

母本自交系191,是从山西省农科院玉米所组建的XZV号群体中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

忻州春播全生育期127 d,幼苗叶色深绿,第一叶鞘浅紫色,生长势较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总叶片数19~20,株高200 cm,穗位高80 cm,雄穗分枝数17左右,花药浅黄色,花丝青绿色,吐丝快而集中,果穗筒型,穗长18 cm,穗粗5.5 cm,穗行数18~20,行粒数36,籽粒马齿,粒顶黄色、粒背橘红色,穗轴红色,抗病抗倒性强。

父本自交系148从XSp群体中系统选育而成。忻州春播全生育期135 d,幼苗第一叶鞘紫红色,第一叶尖端形状尖到圆型,成株叶色深绿,叶面有横状皱褶,总叶片数21~22,株高260 cm,穗位高123 cm,雄穗分枝数18左右,花药浅绿色,花粉量中等,花丝淡粉红色,果穗塔型,穗长19 cm,穗粗5.6 cm,穗行数18左右,行粒数32,籽粒硬粒型,橙黄色,穗轴白色,成株株型半紧凑,坚秆,抗病抗倒,综合性状好。

忻玉106号忻州春播全生育期130 d左右,株高300cm,穗位高135 cm,总叶片数20~22,株型半紧凑,叶色深绿,叶面有横状皱褶,花丝青绿色,雄穗分枝数21左右,花药浅黄色,花粉量大,果穗筒型,籽粒马齿,粒顶黄色、粒背橘红色,穗轴粉红色,穗长27 cm,穗粗6 cm,穗行数20左右,行粒数44,千粒质量360 g,出籽率84%,植株生长势强、保绿性好、活秆成熟,根系发达,抗病抗倒性强,抗旱性好。

4 产量表现

2000年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杂交种鉴定,折合667 m2产894 kg,比对照农大108增产28.4%;2001、2002年品比试验,667 m2产分别为798.4 kg和843.9 kg,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7.8%和21.3%。

2002年通过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组玉米预试,2003年参加山西省玉米春播中晚熟组区试,平均667 m2产量789.1 kg,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2.2%,2004年继续参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组玉米区试,平均667 m2产量708.8 kg,比对照农大108增产8.6%,2003-2004年平均比对照增产10.4%,2 a共19个试验点次,17个点次增产,增产点次占到总试验点次的89.5%;2004年参加山西省玉米春播中晚熟区苗头品种生产试验,平均667m2产量757.2 kg,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5.9%,10个试验点全部增产。

2003年在四川省德阳市试验,平均667 m2产量493.6kg,比对照豫玉22增产25.4%,同年,陕西汉中试验,平均667 m2产量754 kg,比对照晋单45增产20.8%;2004年参加陕西南郑县试验,平均667 m2产量738.5 kg,比对照豫玉22增产23.5%,同年南郑县大面积生产试验,667 m2产量517.8 kg,比对照豫玉22增产12.56%;2004年还参加了陕西商洛地区试验,平均667 m2产量730.5 kg,比农大108增产26%,比商玉2号增产12%。

5 抗性鉴定及品质分析结果

5.1 抗性鉴定结果

山西省种子管理站组织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见表1。

5.2 品质分析结果

2 0 0 4年,经山西省种子管理站组织进行了品质分析:该品种容重为718.5 g/L,蛋白质9.04%,脂肪4.55%,淀粉69.62%,赖氨酸0.25%。

6 栽培制种要点及适种范围

6.1 栽培技术要点

忻玉106单交种属高秆、大穗、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增产潜力大,宜在中上等水肥地种植,一般留苗2 800株/667 m2左右。

6.2 制种技术要点

制种需在水地进行,父母本种植行比1∶4,父本应早播,父本播后10~12 d播母本,母本留苗4 000株/667m2,父本留苗1 000株/667 m2。苗期、抽雄前注意去杂。带1~2片叶去雄,授粉结束后,割除父本。制种产量高。

6.3 适种范围

适宜山西省忻州、太原、晋中、晋东南、吕梁和临汾等春播中晚熟区,华北、西北、东北部分地区春播中晚熟区,西南春、夏播区,黄淮海夏播区种植。

摘要:忻玉106由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于1999年以两个自交系191为母本,14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属高秆、大穗型杂交种,全生育期130 d左右。2002-2004年在山西省、四川省和陕西省各类玉米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抗倒性强、抗旱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我国黄淮海、西南夏玉米区和华北、西北、东北的部分春玉米区种植。该品种2005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号:晋审玉2005012。2006、2007年分别通过天津市、重庆市、陕西省认定,认定证号分别为:津准引玉2006008、渝引玉2007016和陕引玉2007003。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忻玉106号,选育,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优质高产玉米品种 第9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选用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独家选育于2007年通过重庆市审定的三峡玉1号为试验品种。

1.2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海拔760m的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玉米制种基地———重庆市梁平县城南镇老林村。试验地平坦、向阳、无积水,前作为蔬菜。土质为石灰岩黄壤。

1.3 试验设计

采用裂区设计,3次重复,以母本密度为主区(A),分别设为4.2万株/hm2(A1),4.8万株/hm2(A2)、5.4万株/hm2(A3)、6.0万株/hm2(A4)4个处理。施肥为副区(B),分别设过磷酸钙450kg/hm2+尿素375kg/hm2(B1),过磷酸钙600kg/hm2+尿素525kg/hm2+撒可富复合肥300kg/hm2(B2),过磷酸钙750kg/hm2+尿素600kg/hm2+撒可富复合肥375kg/hm2(B3)3种处理水平。小区面积17.8m2,4行区全收计产。采用5∶1(母∶父)的行比。父母本同期播种。

1.4 田间管理

施肥按磷肥全部作底肥施用,氮肥和钾肥作追肥施用,按苗肥∶拔节肥∶穗肥为2∶3∶5比例施用,其他田间管理略高于一般大田制种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区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小区产量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密度达到某一程度时产量显著减少;相同密度条件下,小区产量有随施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趋势,当施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小区产量不再增加或增加不明显。

2.2 方差分析

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密度处理间和不同施肥水平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密度与施肥互作效应差异达显著水平,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表明试验误差较小,不同栽培密度间和不同施肥水平间制种产量都有极显著差异;密度与施肥水平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

注:*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1%显著水平。

2.3 效应值比较

2.3.1 密度效应。

由表3可知,处理A2比处理A3和处理A4极显著增产,处理A3比处理A4显著增产,处理A2、处理A3和处理A4均比处理A1极显著增产。表明玉米制种由于自交系生长不如杂交种旺盛,母本密度应大于4.8万株/hm2为宜。

2.3.2 施肥水平效应。

由表4可知,处理B3和处理B2间差异不显著,处理B3、处理B2与处理B1间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

2.3.3 密度与施肥互作效应。

由表5可知,以处理A2B2种子产量最高,即密度为4.8万株/hm2、施肥按照过磷酸钙600kg/hm2+尿素525kg/hm2+复合肥300kg/hm2处理获得最高制种产量。其次是处理A2B3,以A1B1处理产量最低。

2.4 种子生产示范效果验证

2009年应用5∶1行比、母本密度4.8万株/hm2、施过磷酸钙600kg/hm2+尿素525kg/hm2+复合肥300kg/hm2的制种技术模式在制种基地进行大面积生产示范验证,成熟期现场选取植株长势基本一致、生产水平较高的田块调查行距、窝距,计算单位面积植株数,调查了解制种农户生产管理投入水平情况;种子成熟后,从该田块连续收获100m2所有母本果穗,先从中随机抽取10个果穗考察穗行数和行粒数,然后放回进行单独晾晒、脱粒和称重,共调查了9个田块(9个农户)。调查的9个田块果穗穗行数在12.7~14.2行,平均为13.4行,变异系数为3.4%,行粒数在25.7~28.1粒,平均为27.1粒,变异系数为3.3%。9户制种田块的母本密度为42 585~49 815株/hm2,平均47 670株/hm2;100m2种子实际产量在36.3~40.7kg,平均为37.9kg,变异系数为12.1%,折算产量为3 796.5kg/hm2。表明该制种技术模式在大面积制种生产中应用完全可达到产量3 750kg/hm2的产量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配制玉米杂交种三峡玉1号,在5∶1(母∶父)行比条件下,种植母本4.8万株/hm2,施过磷酸钙600kg/hm2+尿素525kg/hm2+复合肥300kg/hm2,能够获得较高的制种产量。在制种基地进行大面积生产示范验证,成熟期现场调查表明,在大面积制种生产中应用此模式完全可达到3 750kg/hm2的产量水平。既可保证制种农户的经济收益,也可降低种子生产单位的收购成本。如果母本种植密度低于4.8万株/hm2(如4.2万株/hm2),则必须适当增加施肥量,充分发挥母本个体优势,方能获得比较满意的制种产量。

摘要:以三峡玉1号为试验品种,开展密度和施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表明,高产制种技术模式为5∶1行比、母本密度4.8万株/hm2、施过磷酸钙600kg/hm2+尿素525kg/hm2+复合肥300kg/hm2。通过生产示范验证,大面积生产制种产量可达3 750kg/hm2,既可保证制种农户的经济收益,同时降低种子生产单位的收购成本。

关键词:三峡玉1号,玉米,制种,高产

参考文献

[1]张淑艳,杨茹,刘庆学.浅谈玉米杂交制种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09(10):57.

[2]张桂堂,王东彬.夏玉米高产制种配套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09(6):36-37.

[3]卯昌元,邓有庚.杂交玉米高产优化制种技术的应用[J].云南农业,2009(6):50-51.

[4]荆戊田,管怀明,荆晓莎.玉米制种技术规程[J].中国种业,2004(8):49-50.

[5]邬惠英,何永方.高海拔地区玉米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09(2):31-33.

优质高产玉米品种 第10篇

关键词:高产,优质,耐密,龙单51,选育

玉米是黑龙江省的优势作物。2006年以来玉米年播种面积逐年递增, 到2010年达到近520万hm2, 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5%左右, 年产玉米近380亿kg, 占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的40%, 占全国总产的12%~15%, 玉米商品化率高达70%。黑龙江省玉米生产自然条件较优越, 但玉米平均单产较低[1]。近年来黑龙江省玉米育种上虽有突破但进展不大, 因此, 选育适应黑龙江省生态类型、籽粒金黄色或橙红色、中齿或中硬类型、籽粒容重高、商品品质好, 抗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耐玉米青枯病、黑粉病, 熟期适宜、高产稳产耐密的玉米新品种是提高玉米产量和生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经之一。

龙单5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高产育种室选育的高产、优质、抗倒、抗病玉米杂交种, 该品种以自育系龙系279为母本、改良系H224为父本杂交育成, 2009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黑审玉2009014) 。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品种来源

母本龙系279是用长3与Mo17杂交, 又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二环系。在哈尔滨市生育日数119 d左右, 需活动积温2 500℃左右;幼苗生长健壮, 易抓全苗;株高170 cm, 穗位高45 cm。花丝绿色, 雌雄穗开花期协调;叶片绿色;果穗圆柱形, 穗长16 cm、穗粗4.6 cm、16行、中齿类型, 百粒重28 g左右。父本H224是用黄早4作轮回亲本, 与南斯拉夫引入系ZPSC475杂交, 又用黄早4回交2代, 然后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在哈尔滨市生育日数122 d左右, 需活动积温2 550℃左右;幼苗生长健壮, 易抓全苗;株高185 cm, 穗位高75 cm;花丝为粉色、雄穗分枝数较多, 雌雄穗开花期协调;叶色绿色;果穗穗长20 cm、穗粗4.5 cm、14行、硬粒类型, 百粒重30 g左右。

1.2 选育过程

2002年在海南以龙系279为母本、改良系H224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 2003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进行品种观察和比较试验, 2004年在黑龙江省10个生态点进行异地鉴定试验, 2005~2007年参加黑龙江省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 2008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

2 产量情况

2003~2004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进行品种观察和比较试验, 2 a试验平均产量10 105.3 kg·hm-2, 2 a平均比对照品种东农250增产18.7%。2004年在绥化、鸡东、密山、富裕、齐齐哈尔、双鸭山、勃利等市县进行异地鉴定及小面积示范, 平均产量在10 000 kg·hm-2以上, 比东农250增产12.5%~19.8%。2005年参加全省预备试验, 比对照品种东农250增产12.3%;2006~2007年全省区域试验14点次全部增产, 平均产量9 099.8 kg·hm-2, 比对照品种东农250增产11.5% (见表1) ;2008年全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9 163.2 kg·hm-2, 比对照品种吉单27增产13.3% (见表2) 。

3 特征特性

幼苗期第一叶鞘紫色, 叶片绿色, 茎绿色;株高255 cm、穗位高80 cm, 果穗圆柱型, 穗轴粉红色, 成株可见叶片数18片, 穗长24 cm、穗粗4.9 cm, 穗行数14~16行, 籽粒中硬型、黄色。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为122 d左右, 需≥10℃活动积温2 500℃左右。

4 品质及抗性

2007~2008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检测:龙单51籽粒平均含粗蛋白10.54%~10.78%、粗脂肪4.41%~4.99%、粗淀粉69.84%~72.78%、容重785~789 g·L-1。接种鉴定接果:中抗大斑病 (2~3级) , 中抗丝黑穗病 (10.3 %~15.0%) 。

5 适应区域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 绥化、齐齐哈尔、佳木斯、鸡西、密山、富裕、双鸭山、勃利等地适宜种植龙单51, 吉林省适于种植吉单27中早熟玉米区以及内蒙部分地区都适宜种植该品种。

6 栽培技术要点

龙单51在黑龙江省适应区5月上旬播种。播种深度一般以4~6 cm为宜。

保苗株数以62 500~67 500株·hm-2为宜, 同时注意平衡施肥, 基肥及种肥225 kg·hm-2磷酸二铵、15 kg·hm-2硫酸锌, 有条件加施40 kg·hm-2硫酸钾;在拔节期追施150~225 kg·hm-2尿素。龙单51幼苗生长健壮、发苗快, 应及时加强田间管理、适时追肥;在生育中后期加强防病防虫, 做到适时晚收[2]。

7 推广及开发

龙单51自育成以来, 黑龙江省各地试种反应较好, 幼苗拱土能力强, 早春播种容易保苗。2009年在鸡西兴凯湖农场高产田地块种植, 在67 500株·hm-2条件下, 达到12 850 kg·hm-2, 表现出产量高、籽粒容重高 (775 g·L-1) 、综合抗性突出的品种特点, 是目前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优良品种之一。目前龙单51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与合肥丰乐种业合作开发, 开发潜力与应用前景看好, 可在黑龙江省望奎、齐齐哈尔、佳木斯、鸡西和密山等地大面积推广, 同时可以在吉林省和内蒙部分地区吉单27种植区大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建国, 曹靖生, 史桂荣, 等.玉米新品种龙单5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3) :74, 76.

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 第11篇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63×郑36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6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55厘米,穗位高105厘米;幼苗叶鞘浅紫色,第1叶尖端圆到匙形,全株叶片19~21左右;雄穗分枝数中等,雄穗颖片绿色,花药紫红色,花丝绿色;果穗圆筒型,穗长19.2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数16.3行,行粒数36粒;黄粒,红轴,半马齿型,千粒重345克,出籽率88.7%。

品质分析:2007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籽粒粗蛋白质9.99%,粗脂肪4.23%,粗淀粉71.81%,赖氨酸0.336%,容重734克/升,籽粒品质达到普通玉米1等级国标,饲料用玉米2等级国标。

抗病鉴定:2007年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2.9%)、瘤黑粉病(0.0%),抗弯孢菌叶斑病(3级),中抗大斑病(5级)、玉米螟(6.4级),感小斑病(7级),高感矮花叶病(51.70%)、粗缩病(47.6%);中抗南方锈病(5级)。

产量表现:2007年省区域试验(3500株/667平方米1组),平均667平方米产565.0千克,比对照浚单18增产7.2%;2008年续试(3500株/667平方米1组),平均667平方米产651.9千克,比对照浚单18增产10.6%。2008年省生产试验(3500株/667平方米),平均667平方米产606.7千克,比对照浚单18增产9.6%。

优质高产玉米品种 第12篇

1 大正二号的选育经过及其父母本特征特性

1.1 大正二号选育经过

母本P33来源于早48和B73杂交后回交早48后经连续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父本L801来源于美国杂交种和丹341杂交后经连续多代自交选育而成。

1.2 亲本自交系的主要特征特性

1.2.1 母本自交系P33。

山西省春播生育期124 d左右, 需要活动积温2 700℃。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绿色, 叶缘紫色, 出苗力强, 株高182 cm, 穗位高78 cm, 成株叶片数17~18片, 株型紧凑, 叶片上冲而窄, 穗上叶片5~6片, 雄穗分枝3~4个, 花丝紫色, 花药粉色, 颖壳紫色, 花粉中等;茎秆坚韧, 根系粗壮, 适宜耐密种植, 活秆成熟, 脱水速度快, 品质好, 高抗玉米穗腐病, 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 中抗玉米丝黑穗病、青枯病。抗倒伏性强, 配合力高, 适应性强;果穗筒型, 穗行数14~16行, 穗长15~16 cm, 穗粗4.3 cm, 结实性好, 穗轴白色, 籽粒黄色, 粒型为半硬粒型, 千粒重320.9 g。

1.2.2 父本自交系L801。

山西省春播生育期127 d左右, 需要活动积温2 750℃, 幼苗叶鞘浅紫色, 叶片浅绿色, 叶缘紫色, 苗势强, 株高216 cm, 穗位高100 cm, 成株叶片数19~20片, 株型半紧凑, 穗上叶片7~8片, 叶片上冲, 雄穗分枝8~10个, 花丝浅紫色, 花药紫色, 颖壳紫色, 花粉量大;茎秆坚韧, 根系发达, 适宜较高密度种植;活秆成熟, 脱水速度快, 品质好, 高抗玉米粗缩病, 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 中抗玉米丝黑穗病、青枯病。抗倒伏性强, 配合力高, 适应性广;果穗筒型, 穗行数18~20行, 穗长12~14 cm, 穗粗5.0 cm, 结实性好, 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 粒型为半马齿型, 千粒重300.3 g。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山西省春播生育期129 d, 在山西省南部春播区生育期为100 d, 需有效积温2 750℃,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绿色, 叶缘紫色, 出苗力强。株型清秀紧凑, 株高310 cm, 穗位高120 cm, 成株叶片20~21片, 芽鞘深紫色, 雄穗分枝5~10个, 花丝浅紫色, 花药紫色, 颖壳绿色, 果穗筒型, 穗长18.5~22.0 cm, 穗粗5.3 cm, 穗行数18~20行, 穗轴粉红色, 籽粒黄色, 粒型为半马齿型, 千粒重400.8 g, 出籽率88.9%。

2.2 抗病性

2007—2008年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山西省农业大学农学院鉴定结果表明:大正二号抗穗腐病 (R) 、抗粗缩病 (R) 、中抗大斑病 (MR) 、感丝黑穗病 (S) 、感青枯病 (S) 、感矮花叶病 (S) 。

2.3 营养品质

根据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检验:大正二号容重792 g/L, 粗蛋白 (干基) 9.16%, 粗脂肪 (干基) 4.19%, 粗淀粉 (干基) 75.26%。

2.4 综合性状

大正二号茎秆坚韧, 根系发达, 株高适中, 是一个高抗倒伏、耐密的玉米杂交种, 该品种秃尖小, 空秆少, 果穗均匀, 结实性好, 出籽率高, 适应性广, 多穗、高产。

3 产量表现

3.1 品比试验

2005年在该所内进行了品种鉴定试验, 小区面积49 m2, 3次重复, 产量为12 386 kg/hm2, 比对照农大108增产20.3%;同年参加吉林省玉米品种异地鉴定, 比对照郑单958、丹玉39分别增产8.1%、7.6%。

3.2 预备试验

2006年参加山西省春播玉米中晚熟组预备试验, 5个点增产, 0个点减产, 比对照农大108增产9.4%。

3.3 区域试验

2007年参加山西省春播玉米中晚熟组区域初试, 12个点增产, 0个点减产, 平均产量11 478.0 kg/hm2, 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6.0%, 居B组第3位。2008年继续参加山西省春播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复试, 12个点增产, 0个点减产, 平均产量11 575.5 kg/hm2, 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1.0%, 居A组第5位。

3.4 生产试验

2008年参加山西省春播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 10个点增产, 2个点减产, 平均产量11 017.5 kg/hm2, 比对照农大108增产6.7%。

4 栽培技术

大正二号属中晚熟杂交种, 适宜播期为4月15日至5月4日, 中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左右, 可采用宽窄行种植, 宽行70 cm, 窄行50 cm, 也可以采用等行距种植, 行距60 cm。施农家肥25~40 t/hm2、玉米专用肥600 kg/hm2作底肥, 播种时用二铵70 kg/hm2作种肥, 在喇叭口期施尿素375 kg/hm2, 视情况补施少量的粒肥。苗期及时补苗, 保证苗全, 对弱小苗、长势不均匀的玉米田地, 应及时早追施偏心肥, 促进苗壮, 适时喷玉米净哆专用除草剂防治杂草。确保土地平整, 做到早能浇、涝能排, 注重浇好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采用种子包衣剂拌种防治丝黑穗病以及地下害虫, 在大喇叭口期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7,8,9,10,11,12]。适宜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及东华北春播区推广种植。

5 制种技术

选择中等肥力以上、隔离距离不少于300 m的地块, 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父母本行比1∶4或1∶5, 母本密度7.50万~8.25万株/hm2, 父本密度4.50万~5.25万株/hm2;父母错期播种, 父本先播3 d后再播母本, 春播制种产量6 750 kg/hm2左右, 在抽雄开花前, 父母本重点进行去杂, 母本去雄要完全、彻底、干净, 授粉结束后及时割除父本植株, 以防止混杂, 收获后要严格挑出杂穗、烂穗, 并及时进行晾晒保存。

摘要:阐述了玉米新品种大正二号的选育及其父母本特征特性, 总结了大正二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与制种技术, 以期促进该品种的高产。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大正二号,选育,特征特性,产量,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佟屏亚.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J].农业科技通讯, 2005 (8) :11-13.

[2]张世煌, 徐伟平, 李明顺, 等.玉米育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玉米科学, 2008, 16 (6) :1-5.

[3]曲健磊.玉米育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7) :248.

[4]孙发明, 焦仁海, 刘兴二, 等.论春玉米区新的育种目标与策略[J].种子科技, 2006 (2) :44-45.

[5]李文阁, 邵连存.对我国目前玉米育种的目标的思考[J].玉米科学, 2005 (13) :7-8.

[6]万建元.从先玉335现象看玉米种业的发展[J].中国种业, 2010 (10) :9-11.

[7]马建军.玉米改良Reid系群的应用创新[J].种子科技, 2005 (5) :277-278.

[8]徐青松, 徐劲松.引种美国玉米杂交种的分析与思考[J].玉米科学, 2010, 18 (4) :66-70.

[9]刘纪麟.玉米科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10]徐劲松, 徐青松.早熟高产玉米杂交种晋单70号的选育与栽培[J].山西农业科学, 2013, 41 (11) :1174-1175, 1193.

[11]徐劲松, 徐青松.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杂交种晋单65号的选育[J].中国种业, 2013 (S1) :53.

上一篇:云南富源下一篇:调度自动化管理